人教八上《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时间:2019-05-15 06:5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八上《测量平均速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八上《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第一篇:人教八上《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 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业布置

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用实验的方法测出物体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

二、实验原理:V=S/t

三、实验器材:小车、斜面、秒表、刻度尺、木块。

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五、收集数据的表格:

六、结论:小车在 半程运动的速度快。(填“前”或“后”)

第二篇: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计时

教具

教师准备测平均速度器材一套并加小车一个 学生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一、引入新课

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中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二、学生自学

1.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三、点拔

1.实验介绍

(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s,需要测量的是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t(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

提问: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秒表的最小刻度,量程和零刻线。练习使用秒表。(3)介绍实验步骤 ①先把金属片固定在斜面的下端的一个整刻度处,再在斜面的上端选一个合适的整刻度作为每次小车的起点,并用刻度尺量出起点到终点的距离S1;

②让小车的前端与斜面的起点对齐,用秒表测出小车从起点到终点所用时间t1; ③再将金属片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并重新固定,量出起点到新终点的距离S2; ④用秒表测出小车从起点到新终点所用时间t2; 注意每次都让小车由静止自由滑下。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实验结果讨论:

(1)将几组学生填写好的实验表格(投影片)展示出来,对比每组数据,计算出的V1,V2,V3是否相等。

(2)物体作变速运动,在两段路中的速度分别是v1,v2.有位同学认为,这个物体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v1+v2/2,空虚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说说你的意见。

四、当堂练习

1.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1 min内、第2 min内、第3 min内的路程都是300 m,在这3 min内做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变速运动 D、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平直的铁轨上启动时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C、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一直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D、水平抛出去的小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3.2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新的列车外形如图,它从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可达200km/h,若南京到上海的全程为300km,则列车通过这段距离需要

h。

4.一辆汽车在与铁路平行的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迎面开来一列速度为54km/h的火车,汽车上的乘客看到火车开过经历了7s,由此可知这列火车长

m。

5.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的车费发票。求:(1)出租车行驶时间;(2)出租车行驶速度。

6.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1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通过了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是

m/s。

7.长300m的火车,用5min时间通过了一条长3.3km的隧道,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________.8.汽车从A城开往B城,全程所用的时间为2小时,前一个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m/s,后一个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m/s,那么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五、小结

六、作业

第三篇: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过程与方法】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纪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呢?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测量出速度)那我们现在出去测量你觉得合适吗?想想能否通过设计一个模型,做个实验来研究呢? 二.研究新知

出示一个这样的模型,这个模型是研究什么问题的呢?或者说通过这个模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提出问题:如 小车从斜面上滚下来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现在你们猜想一下会是什么情况?(猜想与假设)。猜想后不行动永远只能是猜想,所以我们要设计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设计实验)课本上已经设计了一个实验,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23页内容,带着问题去阅读,明确:

实验目的:学会测量平均速度(板书课题)实验原理:v=s/t 实验器材:刻度尺(测量s),停表(测量t),斜面、小车、金属片 教师视频演示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仔细听,思考: 1.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做什么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2.怎样表示小车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

3.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s,用停表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t,由公式v=s/t可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4.小车运动的距离(也就是s)测量哪里到哪里的距离? 车头到车头或车尾到车尾

5.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将斜面调整好坡度,坡度既不能太陡,这样会使小车下滑的时间太短;也不能太小,由于摩擦,小车可能无法自行下滑。所以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一些,主要是为了便于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减少误差的产生 6.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 金属片的作用是便于测量计时,多次测量求得平均值,尽量减少误差

实验中是如何测量出下半段的平均速度的呢?可不可以直接从斜面的中点位置开始测量呢?

要测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运动速度,不能让小车从斜面的中间位置释放下滑进行测量。可以通过计算得出S3=S1-S2,t3=t1-t2

本次实验的实验方法与步骤你能说出来吗?

实验步骤: A.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B.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记入表格。

C.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D.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表格。E.计算:下半段路程S3= S1-S2,记入表格下半段时间t3=t1-t2,记入表格

F.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 v=s/t 算出各个平均速度,记入表格。G.整理回收器材

从实验步骤我们知道要记录测量的出的路程和时间,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数据(学生自行设计,老师提醒学生单位的书写)请同学们仔细观看模拟动画过程,把你看到的数据填写到你的表格内,把每一段的平均速度计算出来也填入表格.填写完整了表格我们一起来分析下数据: 1.比较3个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大小?

2.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要指明是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3.全程的平均速度会等于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加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的和除以2吗?

v1 ≠(v2+v3)/2;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平均速度不是求速度的算术平均值,一定要用v=s/t来求平均速度

分析与论证:

v2

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交流与评估: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以及不完善之处? 2.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你们是如何解决的?有哪些值得别人借鉴的经验? 3.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探究实验的7个环节:

1、提出问题:如 小车从斜面上滚下来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

4、做实验和记录数据

5、分析与论证

6、得出结论:

7、评估、交流与合作:

学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出示一遍实验报告,讲述实验报告大体要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结论几个环节 三.课堂练习

详见ppt课件

四全课总结:

这节实验探究课,你有哪些收获?

(如:,如何测量平均速度,停表的使用,刻度尺的使用,怎样设计实验,探究实验的7个环节,简单的实验报告等等)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5 1,2,3 大视野跟踪练习

第四篇:《测量平均速度》名师教案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核心素养

指导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实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教学重点

测量斜面轨道上小球在不同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教具准备

多媒体视频(博尔特里约夺冠)、斜面轨道(带刻度)、小球、停表、金属片。

学习过程

一、课前

优教提示: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

二、新课引入 情境创设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影像材料:刘翔奥运夺冠“)

视频播放:里约奥运会百米飞人大战。

在备受瞩目的里约奥运会百米飞人大战中,牙买加闪电博尔特跑出9秒81,实现在该项目上的三连冠。博尔特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吗?

我们如何知道博尔特跑的到底有多快呢? 需要什么测量工具来进行测量呢?

请大家组内交流一下,然后请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讨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汇报实验原理。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

三、新课学习

(一)实验原理:t Sv

(二)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实验演示:速度的测量“)

(三)设计实验:

1、你能否结合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2、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3、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

学生结合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交流讨论实验步骤。思考并讨论斜面坡度对实验所带来的影响。思考并讨论金属片的作用,明确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在正式试验前练习测量几次。

(四)进行实验:

1.使斜面轨道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球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或中部),测出小球将要通过的路程S1、S2,填在表格内。

2、测量小球从斜面顶端滑下并撞到金属片的时间t1、t2,填在表格内。

1、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指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巡回指导。

2、注意事项:测量小球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时,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选两个优秀小组展示汇报。

(五)分析论证

1、组织学生计算小球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结论。学生计算小球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然后分组交流讨论,并归纳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阶段内的平均速度关系。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小球在不同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六)交流与评估

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以及不完善之处吗?

2、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你们是如何解决的?有哪些值得别人借鉴的经验?

3、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评估,提出各小组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宝贵经验,分析实验误差。

四、课堂反馈

优教提示:打开优教配套习题“名师训练-《测量平均速度》,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的掌握学生的情况

第五篇:3-4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

长城中学教案

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第1 课时

主备课人: 程海方

使用人: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导入新课】课本P71观察与思考 【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认真阅读课本P71,思考以下问题:

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2.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检测交流】

附:堂清检测题:

1.观察停表的示意图回答问题:(1)停表的量程是。(2)停表的分度值是。

(3)图中停表的示数是。2.关于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1)本实验的原理是。

(2)在实验中,除图所示外,还缺少、。【小结及作业】

本节导与练

附:【板书设计】平均速度的测量: 路程:工具及方法

时间:工具及使用方法 教学反思:

下载人教八上《测量平均速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八上《测量平均速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八上《消息二则》教案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新《义务教育初 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教学反思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实验教学课,通过上完本节课,我从两个方面来反思本节课。一、本节课的优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农村中学的特点,我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速......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案例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案例 发展河乡中学 周凤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反思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反思 八道河中学 李红娜 本节课是针对《初中实验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课题的成果的展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之一是研究总结出做好分组实验,加强学生间小组......

    人教八上英语单词中文

    Unit1任何人 任何地方精彩的;绝妙的 不多,很少 相当多,不少 最多;大多数 某事,某物;没有什么;没有一件东西 每人;人人;所有人; 当然,自然我自己,我本人 你自己;您自己 母鸡 猪好像;似乎;看......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定稿)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讲学稿1.4测量平均速度

    NO.4师生共用讲学稿1.4测量平均速度 年级: 八年 学科:物理 执笔: 审核: 集备组 课型:授新 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