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稿1.4测量平均速度

时间:2019-05-15 06:5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讲学稿1.4测量平均速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讲学稿1.4测量平均速度》。

第一篇:讲学稿1.4测量平均速度

NO.4师生共用讲学稿1.4测量平均速度

年级: 八年 学科:物理 执笔: 审核: 集备组 课型:授新 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

3.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斜面、小车、秒表、尺

一、学前准备:

1、速度是描述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公式:_____单位:_______。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_______。

3、时间测量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_______。

4、什么是平均速度:

二、教学过程:

(一)师生探究 合作交流

议一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来测量某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探索新知:

1.测量平均速度: 议一议:

①实验原理是:

②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③你能简单描述实验的操作方法吗?

④你会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吗?

2.学生实验: ⑴学生实验注意:

①在斜面上选取三个点:起始点A、终点B和中间位置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这三段路程的长度;

②注意斜面的坡度何时比较合理。

三、学习体会:

四、学后记

第二篇: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过程与方法】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纪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呢?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测量出速度)那我们现在出去测量你觉得合适吗?想想能否通过设计一个模型,做个实验来研究呢? 二.研究新知

出示一个这样的模型,这个模型是研究什么问题的呢?或者说通过这个模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提出问题:如 小车从斜面上滚下来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现在你们猜想一下会是什么情况?(猜想与假设)。猜想后不行动永远只能是猜想,所以我们要设计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设计实验)课本上已经设计了一个实验,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23页内容,带着问题去阅读,明确:

实验目的:学会测量平均速度(板书课题)实验原理:v=s/t 实验器材:刻度尺(测量s),停表(测量t),斜面、小车、金属片 教师视频演示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仔细听,思考: 1.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做什么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2.怎样表示小车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

3.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s,用停表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t,由公式v=s/t可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4.小车运动的距离(也就是s)测量哪里到哪里的距离? 车头到车头或车尾到车尾

5.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将斜面调整好坡度,坡度既不能太陡,这样会使小车下滑的时间太短;也不能太小,由于摩擦,小车可能无法自行下滑。所以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一些,主要是为了便于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减少误差的产生 6.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 金属片的作用是便于测量计时,多次测量求得平均值,尽量减少误差

实验中是如何测量出下半段的平均速度的呢?可不可以直接从斜面的中点位置开始测量呢?

要测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运动速度,不能让小车从斜面的中间位置释放下滑进行测量。可以通过计算得出S3=S1-S2,t3=t1-t2

本次实验的实验方法与步骤你能说出来吗?

实验步骤: A.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B.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记入表格。

C.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D.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表格。E.计算:下半段路程S3= S1-S2,记入表格下半段时间t3=t1-t2,记入表格

F.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 v=s/t 算出各个平均速度,记入表格。G.整理回收器材

从实验步骤我们知道要记录测量的出的路程和时间,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数据(学生自行设计,老师提醒学生单位的书写)请同学们仔细观看模拟动画过程,把你看到的数据填写到你的表格内,把每一段的平均速度计算出来也填入表格.填写完整了表格我们一起来分析下数据: 1.比较3个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大小?

2.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要指明是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3.全程的平均速度会等于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加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的和除以2吗?

v1 ≠(v2+v3)/2;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平均速度不是求速度的算术平均值,一定要用v=s/t来求平均速度

分析与论证:

v2

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交流与评估: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以及不完善之处? 2.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你们是如何解决的?有哪些值得别人借鉴的经验? 3.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探究实验的7个环节:

1、提出问题:如 小车从斜面上滚下来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

4、做实验和记录数据

5、分析与论证

6、得出结论:

7、评估、交流与合作:

学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出示一遍实验报告,讲述实验报告大体要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结论几个环节 三.课堂练习

详见ppt课件

四全课总结:

这节实验探究课,你有哪些收获?

(如:,如何测量平均速度,停表的使用,刻度尺的使用,怎样设计实验,探究实验的7个环节,简单的实验报告等等)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5 1,2,3 大视野跟踪练习

第三篇: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计时

教具

教师准备测平均速度器材一套并加小车一个 学生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一、引入新课

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中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二、学生自学

1.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三、点拔

1.实验介绍

(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s,需要测量的是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t(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

提问: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秒表的最小刻度,量程和零刻线。练习使用秒表。(3)介绍实验步骤 ①先把金属片固定在斜面的下端的一个整刻度处,再在斜面的上端选一个合适的整刻度作为每次小车的起点,并用刻度尺量出起点到终点的距离S1;

②让小车的前端与斜面的起点对齐,用秒表测出小车从起点到终点所用时间t1; ③再将金属片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并重新固定,量出起点到新终点的距离S2; ④用秒表测出小车从起点到新终点所用时间t2; 注意每次都让小车由静止自由滑下。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实验结果讨论:

(1)将几组学生填写好的实验表格(投影片)展示出来,对比每组数据,计算出的V1,V2,V3是否相等。

(2)物体作变速运动,在两段路中的速度分别是v1,v2.有位同学认为,这个物体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v1+v2/2,空虚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说说你的意见。

四、当堂练习

1.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1 min内、第2 min内、第3 min内的路程都是300 m,在这3 min内做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变速运动 D、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平直的铁轨上启动时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C、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一直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D、水平抛出去的小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3.2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新的列车外形如图,它从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可达200km/h,若南京到上海的全程为300km,则列车通过这段距离需要

h。

4.一辆汽车在与铁路平行的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迎面开来一列速度为54km/h的火车,汽车上的乘客看到火车开过经历了7s,由此可知这列火车长

m。

5.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的车费发票。求:(1)出租车行驶时间;(2)出租车行驶速度。

6.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1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通过了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是

m/s。

7.长300m的火车,用5min时间通过了一条长3.3km的隧道,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________.8.汽车从A城开往B城,全程所用的时间为2小时,前一个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m/s,后一个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m/s,那么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五、小结

六、作业

第四篇: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新《义务教育初 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实验教学具有多维的课程目标,除了学习知识、训练技能以外,物理实验还应该在发展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测量平均速度”的学生实验。主要作用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同时让学生巩固平均速度的概念,练习用停表测量时间。教材选用了较易找到的斜面和较易操作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的方法。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 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教学难点

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教师演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 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运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问题导入

小明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呢?能否设计一个类似实验来研究呢? 推进新课

一、实验准备 学生自学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

交流总结:本节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t=sv,需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主要有下列实验器材: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要“放好”“读对”“记全”。使用停表前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秒表的方法: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活动 带领学生练习用停表计时,教师将一小车放于斜面顶端,将金属片置于斜面底端,并 开始数数:“5、4、3、2、1、0”;读到“0”时释放小车,学生迅速启动停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几位学生报数后,教师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跟踪例题

如图是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的实物照片,照片中机械停表短针刻度所标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_,长针刻度所标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_,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另外,照片中电子停表所显示的数字为“0:00.02.01”,左起第一个数字表示的时间单位是________,第2、3个数字所表示的时间单位是________,第4、5个数字所表示的时间单位是________,照片中电子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

答案:min s 10 s h min s 2.01 s

二、学生分组实验

要求强调 要求按图组装器材,注意斜坡坡 度较小,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较长,越易计时。

分组实验 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s1=t1=v1=

教师辅导 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纠正错误操作。

三、实验结果讨论

数据展示 将几组学生填好的实验表格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对比每组的实验数据,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求得的不同路程里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

讨论总结: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不过,生活中我们所讲的某人步行速度是1.1 m/s,高速公路上汽车速度是30 m/s,这也是平均速度,是一般而论的,并不要求指定时间或路程。教师强调 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 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注意对应关系。

四、实验报告

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请同学们填写完整实验报告的内容。跟踪例题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___,是在做________运 动。解析:(1)速度的计算公式t=sv;

(2)斜坡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5)当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相当于缩短了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使速度值偏大。

第五篇: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教学反思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实验教学课,通过上完本节课,我从两个方面来反思本节课。

一、本节课的优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农村中学的特点,我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测量小车从斜面下滑平均速度的实验,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实验方案的反思,评估有了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同学能独立完成实验。

二、本节课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个别学生还不会正确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比如:有些机械停表一些是一圈30S,有些是一圈60S,分度值分别是0.1S和0.2S,有些是电子秒表,在测量长度是有些同学还不会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我应该在实验之前和学生一起复习一下秒表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探究的不够,有些细节教学没注意,有些学生,先直接用单位为毫米的长度除以时间,得到的单位为毫米每秒,这个就体现了学生的单位换算还有待加强。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基本单位米每秒。

反思二:测量平均速度教学反思

这是一次公开课,在本节课教学中,我的思路明确,准确的完成了知识与目标的教学任务。但一堂课下来,同学们的反应很一般,最突出的表现是很少有同学能回答问题,这足以暴露我这节课设计的不足之处——缺乏实效性。课后反思中体会到有如下问题:

1.问题设计的难度。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问题太简单,导致学生可以不经过思考就脱口而出,这类问题其实根本没有设计在教案里,是自己根据实况想到的,这种想到就说出来的无难度小问题,是不能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的。其二是问题设计的过难,导致学生即便经过思考,还是不能形成确切的表述。从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经验的老师都不是直接问这种关键性的问题,而是给学生搭台阶,层层递进的问问题,既有难度,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又不失引导,使同学能迅速解决。所以在今后的备课中,要把关键性的问题“分步化”,大问题化成有层次的小问题,给学生一定的缓冲,使得问题具有“可答性”,且要精炼自己的语言,不要像在沙滩上捡贝壳一样,喜欢哪句讲哪句,想到那个例子说哪个例子,这些都会使自己的课堂语言繁杂并重复,这种未经过加工的教学片断是不成熟的,对学生来说很不利。

2.要分清谁是课堂中的主角。这节课设计的最大弊病就是没有分清教学主体,导致课堂仍然停留在“以讲代学”旧模式中。我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甚至自问自答,学生成了录音机,笔记本,仅需听讲不需思考,完全是在单方面的灌输。这种课堂模式学生会听的很累很无趣,容易走神。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不仅动手,而且动脑。让传授知识与学生动手实验穿插进行,让传授知识与学生的问题思考穿插进行,慢慢的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考与训练发展。有的时候,备课中也考虑是否让学生动手,但又怕学生一动手就乱哄哄,不好维持纪律,所以就拿掉了这个动手实验,变成了教师演示。现在想想,这种担心虽不是多余的,但是以拿掉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代价换取的课堂纪律,是无意义的。所以,今后要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做,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这有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

反思三:测量平均速度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通过本节教学要让学生建构起平均速度的概念,延伸平均速度的应用,通过比较不同部位的平均速度,进而推导出小车下落的运动情况,考验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思路设计与实现。

成功之处:

(一)实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从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猜想,设计,操作,评估等过程,都是学生逐步逐步层层推进而实现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已有的平均速度的概念的基础上,猜想小车下落的过程运动,设计出利用比较平均速度,证明小车下落时运动特点,并通过实验,得到明确的证明,以及通过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得出实验中需要完善的环节。

(二)从物理走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时有三个地方推动学生知识的前进步伐。引入部分,提问学生两部小车分别做怎样的运动,提醒学生因为平均速度的不一样,小车出现两种运动状况,暗示学生,小车的运动特点可以观察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并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在实验过程中,小车下落时运动的特点猜想,学生可能是无法想象的,此时引入一幅图片“小的时候玩滑梯有什么感觉?”推动课程进一步深入猜想。最后课堂中,让学生测量人走路的平均速度。拓展学生学习的视野,把物理融入到生活中。

有待改善之处:

上完整节课后感觉有些地方可能让学生思考地不够,可以再慢一些。习题方面找不到多些与生活有关的例子,更紧密联系生活。

反思四:测量平均速度教学反思

(1)小车的坡度要很小,小车在斜面的运动时间就会较长,测量时间增长,最后结果的误差就会减小。

(2)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实验器材可以让学生说明,指出长度、时间的测量可以用测量工具直接测量,而速度测量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所以实验原理是速度的公式 v=s/t,由公式也可以看出实验器材是钟表和刻度尺。

(3)平均速度测量,实验难点是终点计时,注意学生区分时刻和时间的概念,平均速度的计算,注意物理量的对应,决定不能认为v=(v1+v2)/2,一定要让学生区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绝不是一回事。

下载讲学稿1.4测量平均速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讲学稿1.4测量平均速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案例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案例 发展河乡中学 周凤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测量平均速度》名师教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核心素养 指导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实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反思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反思 八道河中学 李红娜 本节课是针对《初中实验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课题的成果的展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之一是研究总结出做好分组实验,加强学生间小组......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定稿)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共五则)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掌握停表的使用,会测时间。 3、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

    《测量平均速度》的教学反思

    关于《测量平均速度》的教学反思 (2013年9月12日 10班教室) 这是一次公开课,在本节课教学中,我的思路明确,准确的完成了知识与目标的教学任务。但一堂课下来,同学们的反应很一般,最......

    3-4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

    长城中学教案 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第1 课时 主备课人: 程海方 使用人: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

    《黄河颂》讲学稿.

    《黄河颂》讲学稿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结构,体会诗歌情感,本文转自免费教育文稿网www.xiexiebang.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2.揣摩关键词句,了解黄河的形象特点。 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