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九年级上教案
1、沁园春
雪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理解、积累
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投影仪,小黑板,录音带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1.正音:分 娆 逊 数 汗
解词:惟余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学习上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解题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 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解题思路:“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3、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4.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③“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解题思路: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5.齐读这首词两遍(可放录音或范读,让学生小声跟读一遍,第二遍高声齐读)
(四)梳理、总结、扩展
1、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2、雨说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反复朗诵,感知清新明朗,节奏欢快的 诗歌语言。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2.联想想像法。3.评析欣赏法。4.探究学习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教学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禁锢(jìngù)留滞(zhì)喑(yīn)哑(yǎ)襁(qiǎng)褓(bǎo)(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2.具体研习。
(1)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意象词语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
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
(2)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明确: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3)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明确: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4)齐读第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
明确:第七节中,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自己对勇敢、乐观、自信的赞美。第八节,用两句气势高昂的对仗句“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将感情推向高潮。有了爱,才会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地笑,才有希望,“笑”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欣赏品味。
(1)细腻精巧的运笔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赏析:“爱心”点明“雨”之所指,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包括田园、牧场、山峰、白云等,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博大,使人读后如沐春雨。把这样一个丰富深刻的内涵寓于形象贴切的比喻之中,境界全出。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赏析: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内涵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虽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诗自由的风格。
(2)拟人化的艺术手法
诗人赋予“雨”人的思维和行为,她时而“温声细语”,时而欢呼雀跃,一会“探访”大地,一会“亲近”孩子,田圃、牧场、山峰、云端,到处都有她的身影,既亲切又生动,这浑身散发的灵气和展现的真情,怎不让人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四.课堂小结。
涵泳全诗,诗人郑愁予为我们送来了一位温柔可亲,却又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我们也和那些孩子们一起,沉浸在“雨”的滋润里,意犹未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人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邵燕祥语).
五、作业布置
模仿本文,以“ 的述说”为题,写一首诗歌。
3、星星变奏曲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 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诵读,体会诗歌的 情景,意蕴和诗人的 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教学方法:诵读法 联想想象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朦胧诗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一)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 星”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4、“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二)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提示:注意诗歌的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达的联系,并在鉴赏的基础上仿用诗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4、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济慈和叶赛林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独运。
3、揣摩诗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用心领悟田园诗的 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课时安排:1 教具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教学方法:诵读法 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平常的昆虫的 叫声,在 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今天,我们将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引领下,区倾听生命的赞歌。
二、学习和欣赏第一首诗《蝈蝈与蛐蛐》
作者简介: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三、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四、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五、问题研究:
这首施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六、课后练习一:
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首:《夜》
一、作者简介:
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二、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三、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
四、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景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三的 写作训练。
5、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 理解积累词语。
2. 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3. 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4.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理解“举例子,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2、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教学方法:研讨探究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题解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要求: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研讨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三、四段。课文第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小结
讲演词的第二部分内容理解的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是敬业。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随堂练习。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
学生背诵“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七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探究活动
(一)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如下: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1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二)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四、小结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六段。2.选用随堂练习。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雨果对伏尔泰的赞扬崇 敬之情。
2、体会雨果饱含激情的演讲风格和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征刻画他的“斗士”和 “智者”形象的方法。
3、背诵精彩片段,增加语言积累。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伏尔泰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认识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和对启蒙思想在当代阐发。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三.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 讨论点拨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用两节课的时间,通过学习一篇演说词,走近法兰西的两位杰出人物:伏尔泰和维克多?雨果。他们相差整整一个世纪,伏尔泰于 1778年病逝,雨果生于1802年,他们二 人并没有面对面的交往。但是,阅读过本文的人,无不被雨果对伏尔泰的敬爱 与景仰之情感染。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1.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介绍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和他所生活的时代,高度评价其世纪性的贡献。
第二部分:(2-9)歌颂伏尔泰的丰功伟绩,从两个方面评价其卓越的贡献。
1.2-8 介绍他在思想领域的启蒙作用。
2.9 介绍他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手迫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正是思想启蒙和现实关怀成就了伏尔泰的伟大。
第三部分:(10-12)赞扬伏尔泰的非凡人格。雨果专门赞美伏尔泰“睿智的微笑”。这微笑蕴涵有哲理的忧伤,又有含有黎明的曙光。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
第四部分:(13-14)介绍伏尔泰的时代意义。伏尔泰标志着一个新纪元,新时代需要伏尔泰。雨果表达了追求伏尔泰,于黑暗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2.有感情地范读节1,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a.在节l中找出最能够体现雨果对 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
b.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
c.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 果呢? 总结学生的发言,提升认识:伏尔泰 获得祝福和诅咒,都是因为他向旧社会宣战。
明确:
a.“巨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b.因为他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担负着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 责任。
c.世人有两种态度:诅咒和祝福。雨果认为,这是荣誉最美好的两种形式。
3.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体会雨果对伏尔泰的评价。
结合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以及查找到的资料,理解雨果的评价。
4: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独 立思考,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总结学生的发言,分析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
明确:如:节8中“他孤军奋战”、“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节1l中“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5.分析“斗士”的形象。组织学生自读、讨论:
a.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b.对象是谁? c.以何种方式? d.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e.结果怎样? 明确:
a.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司法黑暗。„
b.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
c.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
d.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
e.结果:胜利。
6.总结学生的分析结果,归纳提升: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父'‟,他经历了君主专制由鼎盛到衰败的转折期,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自由和民主的声音。引导学生说说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结合鲁迅的形象,谈谈自己的理解。明确:(倔强的斗士形象)7.分析“智者”的形象: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明确: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8.师生共同朗读节12,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笑”的。
明确:有感情地放声朗读,能够读出雨果激动的心情和情感。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出伏尔泰的成就。
9.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明确: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够表现出伏尔泰的 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强烈 三.提高认识,拓展思路:
2.提问:雨果由对伏尔泰的赞扬,进而又写了什么? 3.雨果写这些哲学先驱的目的何在?
4.组织学生讨论,结合演说的特点,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1.结合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节14,能够读出作者的激情。
2.作者由伏尔泰联想到一批哲学伟人:卢梭、狄德罗、孟德斯鸠等先驱哲学家们。,3.回答:重申自由、民主和真理的重要,鼓舞人们能够继承前人的精神,向现实宣战。
4.充分讨论,积极发言。可以结合自己所阅读过雨果的作品来谈。
四、本课总结
本文是雨果著名的演讲之一,全文贯穿着自由、民主、和平的精神,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文中有许多意义深刻、内涵隽永的句子,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细细体会。
7、《傅雷家书两则》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
3、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4、人生有坦途,更有坎坷,培养学生在不同的 人生境遇中的良好心态。重点难点:
重点: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教学方法:文献法 自读法 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对于感情的创作,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第二封信,起因于傅聪在音乐会上的历功演出。孩子的成功总是父母最大的幸福与骄傲,但傅雷与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与激动还来自于艺术的成功、祖国的光荣。“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作为父亲的傅雷,毫不矜持地对儿子表达了他异常激动的心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若是一般的父母,也许仅止于此了,而傅雷的伟大,就在于他借助儿子的成功之机,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他首先赞许儿子:“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而这,正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如果说,上一封信是要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那么,这里所说的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傅雷对“坚强”含义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寻味。“坚强”的最高境界,乃是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因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生至境了!
接下来,傅雷奔放的思绪又从艺术飞到了中国的“黎明”。他从傅聪如流水般的演奏风格中,想到了克里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的“复旦”,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华文明。他激励儿子,被这般伟大的文明之河哺育过的艺术家,“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洋溢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信心。
书信最后,傅雷再次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第一封信里,他曾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这一次,他又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从而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让“完美”的地平线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进。
(二)问题研究
1.对于“坚强”,应怎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傅雷对儿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见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见第一封信)。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两方面合起来,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第一封信里所讲的“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第二封信所说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
但“坚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2.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w ww.x kb1.com 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则说过,孤独、寂莫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和而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精神的孤独!周国平说“孤独产生于爱”,傅雷说“爱让赤子不孤独”,实在是异曲同工。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3.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新课标 第 一网
(三)关于练习
1.此题目的是要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含义。第一封信里,傅雷希望儿子能够正确地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灵的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之鉴。第二封信,希望儿子在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仍然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2.此题目的是要体会傅雷与傅聪的父子深情,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这一问题。有些方面可以从《傅雷家书》的其他篇章中寻找例子。
“朋友”的意义,首先在于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与慰藉。当傅聪情绪消沉时,可以毫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而父亲并没有高高在上、横加训斥,或者说些教条式的训诫。相反,他能够充分理解儿子的痛苦,首先尽力地安慰他,让儿子觉得温暖、放心;然娓娓而谈,以十分平等的口气给他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朋友的境界,还在于志同道合,互为知音。傅雷与傅聪对音乐艺术有许多共同的感受可以交流,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这也是“父子如朋友”的体现。
附:书信格式的要求 信封
左上方填写邮编及收信人地址;信封中间居中写收信人姓名,加上称呼。它可以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也可以是邮递员对收信人的称呼。后者为王力先生的观点,实际上邮递员只认为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收信人后面没有称呼是不礼貌的,属于格式上的错误。信封右下方为寄信人地址及邮编。正文
1.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2.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3.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4.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5.具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
8、致女儿的一封信
教学目标:
l.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理解文章中故事的寓意。
3.学习作者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技巧。
4、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查找关于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了解有关书信的写法;
2.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3.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 《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追梦》《乱世佳人》等等。
二、导入新课
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 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 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 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 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 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新课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媒体辅助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是(国籍),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全国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p年9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人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2.课文内容研讨:
门面对女儿的问题,作者没有轻下结论,他是怎样解释“什么是爱情”的?作者到底认为什么是爱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怎样理解“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这句话的含义?(4)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捡捡,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课文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诠释什么是爱情这个大问题。爱情是美好的,是人类历久常新的话题,对于爱情,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释。)
3.积累:爱情是这样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看待爱情的:要求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教师也准备一些)。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法国作家乔治?桑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人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
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
三、拓展
爱情,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爱情的真谛,我们再读下面一篇文章。
三个故事
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
爱情是什么?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很凄美:在医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间弥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苍老的手伸给浊泪涟涟的老妻,感谢他半个世纪以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黄泉之路了,为了报答他的真情,也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他决定告诉她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没等他把这个秘密说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轻轻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说:
“我不需要听什么爱的秘密,在我看来,最大的爱的秘密就是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爱,手牵着手一道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 ” 丈夫感动得涌出了热泪,最后带着那永远的秘密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经常和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胜负。这两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
处在高地上的城市头领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绝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库打开。结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围困,注定要灭亡。水库打开,哭叫之声不绝于耳。看到如此的惨状,围困者做出了一个人道的姿态,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纳极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头领喜欢女人,所以只能让妇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带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有的带上自己的玉镯;有的带上自己的金银首饰;有的带上自己的铜镜……她们想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财产。惟有一位妇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奋力上船。一个士兵阻拦道:“船上只允许上妇女,不许运男人。”那位妇女说:“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士兵无言以对,只好乖乖地让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妇女的丈夫。朋友讲的第三个故事是一家电视台的综艺游戏节目——摸手认妻。这个游戏由6对夫妻参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让他们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从而摸出自己的妻子。前3位都模错了,惹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场了,主持人依然是一丝不苟地将那位男士双眼蒙上,接着原地转了三圈,同时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调了一下位置,过后搀着那位男士来到一字排开的六位女士面前说:开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时间,对身边的主持人说这不是我的妻子,接着摸第二位女士,当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后,比第一次时间稍长一点,大概有十来
秒时间,他对主持人说:“她是我妻子。” 说后,主持人将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纱布去掉,这期间,现场的观众已经向这位男士报以热烈的掌声了。无疑这位男士猜对了。主持人不失时机地问那位男士:“你摸得这么准,其中有什么秘密?”那位男士对着话筒,郑重其事地说:“没有什么秘密,我凭的是手感,是结婚十多年来培养出来的手感。”这时画面上出现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脸,此时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热泪滚滚。“爱你一生一世足矣,我想,这就是爱情。” 朋友最后说道。
四、讨论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五、总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六、拓展活动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第二篇:人教新目标九年级英语上Unit3教案(范文模版)
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教学目标(Language Goal)1.能够谈论允许和不允许做的事情
2.能够谈论应该被允许和不被允许做的事情
3.能够针对被允许和不被允许做的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意或者不同意)4.能够表达同意或者不同意的理由
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
1.I think sixteen-year-olds should be allowed to drive 我认为应该允许16岁的孩子开车。
2.I disagree.I think sixteen is too young.我不同意,我认为16岁这个年纪太年轻了。
3.Do you think thirteen-year-olds should be allowed to have part-time jobs ? 你认为应该允许13岁的孩子们做兼职工作吗?
4.No , I don’t.不,我认为不应该。5.Anna is allowed to wear her own clothes.安娜可以选择自己的衣服。
6.They are not serious enough at that age.那个年龄的他们不够稳重。
7.-What rules do you have at home ? 你家有什么规定吗?
-Well , I’m not allowed to go out on school nights.噢,我在周一至周五不能外出。
词汇和短语(Vocabulary and expressions)
allow 允许 drive 架车 pierce [pi s]刺穿 license 执照 driver司机 silly愚蠢的、傻的 earring 耳环 concentrate集中 volunteer自愿、志愿者 Local地方的 perform表演 primary初级的 go out with their friends 和朋友一块出去 part-time jobs 兼职工作
driver’s license 驾驶执照 get their ears pierced 穿耳孔
choose one’s own clothes 选自己的衣服 sixteen-year-olds 十六岁的孩子
seem to 好像 at that age 在那个年龄 so do we 我们也一样 get to class late.上课迟到 fail a test 考试不及格 be strict with 对„要求严格 the other day 前几天 get to doing sth 着手做某事 look smart 看起来整洁 concentrate on 关注„ be a good way to do 是„的好方法
It’s a good idea for sb to do 是„的好主意
get noisy 变得嘈杂 at present 目前
have an opportunity to do sth.有做„的机会
be a good experience for sb.对„来说是很有意义的经历 take time to do things 花费时间做事情
old people’s home 敬老院
be sleepy 睏 after a long week of classes 上完一周课之后 have Friday afternoons off 周五放假
语法内容: 一.被动语态
1.“语态”表示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英语中有“两态”的说法,即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本单 元中反复出现的should be allowed 就是一个含有情态动词(should)的被动语态。
先看几个基本概念
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为主动语态
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为被动语态
只有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
2.被动语态的构成(1)请大家看图
The office is cleaned every day.The office was cleaned yesterday.Compare active and passive:
动作的接受者the office成了句子的主语,就应该用被动语态。从上面的例句我们可以总结:
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为:主+am / is / are(not)+过去分词
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为:主+was / were +过去分词
如:Butter is made from milk.This house was built 100 years ago.以前我们学过的was / were born 生于,就是一个被动语态 born是个过去分词(bear)
-When were you born ? -I was born in 1989.如果要特别强调动作或行为的执行者,句子后面需接by ~,译为“被(由)„”
如:We were woken up by a loud noise.我们被嘈杂的声音吵醒。
(2)请看图
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现在进行时被动语态的构成为
主语+is / am / are + being +过去分词
再如:
My car is being repaired now.Some new houses are being built near the park.公园附近在建一些房子。
(3)请看图
BEFORE NOW
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构成为
主语+have / has +been +过去分词
如:
My key has been stolen.My keys have been stolen.I am not going to the party , I haven’t been invited.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
情态动词+be+过去分词
A note had better be left to him.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wear their own clothes 这里我们列举了几个主要时态,那么其它时态呢?
一般将来时 主语+will +be +过去分词
过去将来时 主语+would / should + be +过去分词
过去进行时 主语+was / were + being +过去分词
过去完成时 主语+had + been +过去分词
被动语态的时态是由be的时态决定的,be是什么时态,全句就是什么时态,be动词后面的过去分词不 变。
归纳:
肯定句:主语+be + 过去分词+(by ~)
否定句:主语+be not +过去分词+(by ~)
一般疑问句:Be +主语+过去分词+(by ~)? 特殊疑问句:疑问词+be+主语+过去分词+(by ~)
3.被动语态的用法:
(1)不知道或没有必要说明动作的执行者是谁,不用by+动作执行者短语 Such books are written for children.这些书是为儿童写的。
I haven’t been told about it.没有人告诉我这件事
(2)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这时应用by短语。The cup was broken by David.(3)作客观说明时,常采用一种被动语态句型
It’s / was said / believed / reported / + that „
It’s reported that about three hundred people were killed in this earthquake.
据报道,这次地震中大约有三百人死亡。
4.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
把主动语态的句子变为被动语态的方法是:
(1)把原句中的宾语变为主语
(2)动词改为被动形式,即be+过去分词
(3)原来的主语,如果需要的话,放在by后面,如果没必要,可省略。
注意事项:
主动语态变成被动语态应注意事项
从主动语态到被动语态的过程中主语、谓语动词、宾语都发生变化。
注意主格与宾格的变化形式。
注意主语的人称及数的变化对be动词带来的影响。
注意be动词的时态形式取决于原主动语态的动词时态形式。
5.被动语态的几种类型
(1)有两个宾语的句子的被动语态(直接宾语,间接宾语)
常见的接双宾语的动词有
通常这种句子可以改为以“人”当主语;和以“物”当作主语的两种被动语态。
如:He gave me a book.-I was given a book by him.(以I做主语)
-A book was given to me by Tom.(以物book作主语)He teaches us English.-We are taught English by him.(以人当主语)
-English is taught us by him.(以物作主语)
(2)含有宾语补足语的句子的被动语态
keep, make 三类的动词常常有宾语补足语,在被动语态中,宾语补足语位置不变。We keep food fresh in the fridge.主 谓 宾 宾补
-Food is kept fresh in the fridge.I saw him go into the office building.-He was seen to go into the office building.英语中有“十大动词”的说法,即feel , hear , listen , have , make , let , look , watch , see , notice,这些词在主动句中,其后的动词不定式不加to,但变被动句时必须加to.(3)含有短语的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
不及物动词没有宾语,因此没有被动语态。但有的不及物动词后面加上介词及其他一些词类构成短语动
词之后,其作用相当于及物动词,可以接宾语,因而也可以变为被动语态。在变成被动语态时,不能去掉构
成短语动词的介词或副词
They take good care of my child.-My child is taken good care of 他们把我的孩子照顾得很好。I turned off the radio.
-The radio was turned off(by me)
附:动词短语的被动语态
take care of -be taken care of cut down -be cut down laugh at -be laughed at look after-be looked after 下列这些短语本身即是被动语态的形式,不需再加-by be covered with „用„覆盖着
be interested in „对„感兴趣
be surprised at „对„感到惊奇 be made of(from)用„制造的(4)由情态动词形成的被动语态
含有情态动词的句子在变为被动语态时,在情态动词后面加上be动词即可,其句型如下:
肯定句:主语+情态动词(can , may , must)+be+ 过去分词„
否定句:主语+情态动词+not + be + 过去分词„
疑问句:情态动词(Can , May , Must)+主语+be+过去分词+„.如:We should allow teenagers to surf the Internet.-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surf the Internet.Can you use it ? 你会使用它吗?
-Can it be used ? 6.不能用于被动语态的几种情况
(1)当主动结构中的宾语是反身代词和相互代词时,不能改为被动语态。
他在镜中看见了自己的模样。We often help each other.我们常常互相帮助。
(2)当谓语是表状态的及物动词时(如have , like , take place , belong to „)
如:
I like these flowers.我喜欢这些花。I will have a meeting.不说A meeting will be had.应说A meeting will be held.二.重点、难点: 1.the other day 我们还可以说the other day , morning , week , month.不久前的一天,一个上午、一个星期、一个月等 I saw him in London the other day.我最近有一天在伦敦见过他。2.get to 着手做某事
„ and I got to talking about the rules „
He got to doing the homework after supper.
3.concentrate on sth.专注于某事(做某件事而不做其他事)
He decided to concentrate on English because he just failed the exam.他决心专攻英语因为他刚刚考试不及格。
This company concentrate on the Chinese market.这家公司把重点集中在中国市场。
4.be good for 对„有好处 有益于(„that is good for studying „)This kind of food is good for me.这种食物对我身体有益
Sunshine is good for plants.阳光对植物有益。
5.It’s a good idea for sb to do sth.做„对„来说是个好主意(It’s also probably a good idea for parents to allow „)
It’s a good idea for us to travel to the south.6.get noisy 变得嘈杂(I know we got noisy sometimes , „)noise -noisy
7.learn from 向„学习,从„中学习
„ but we learn a lot from each other.We should learn from our mistakes.我们应从错误中学习。
8.at present.(At present they’re too short.)at present 此刻、现在=at this time , now I can’t help you at present --I’m too busy
我现在帮不了你--实在太忙了。
9.„ have an opportunity to do sth
有做„的机会
have no opportunity to do 没机会做„
I hope to „„ have an opportunity to go to the States.I have no opportunity to have a talk with her I 注意:文中在谈论将来时,用了一些动词过去式和would + 动原的形式
这是虚拟语气。表示对将来的一种假设。
本单元其他句型结构:
1.sixteen-year-olds十六岁的青少年
它相当于一个名词 相当于sixteen-year-old kids.“一个16岁青少年的表达方式” a kid sixteen years old a kid of sixteen a kid of sixteen years old.a sixteen-year-old kid
2.stop doing
He should stop wearing that silly earrings.(Section A 2a)
停止做某事
We two stopped talking.我们俩个停止了谈话。3.主+seem to do sth.好像
His temperature seems to be all right.他的体温好像完全正常。seem其他用法
(1)seem+形容词
The question seems quite easy.那个问题好像很容易。
(2)seem+名词
That seems a good idea.那好像是个好主意。
(3)It seems + that 从句
It seemed that nobody knew anything about the matter.看来没有人知道这件事。4.So do we(Section A 3a)
So do we 为倒装句,其结构是So + be 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在时态上应和上一句保持一 致。应翻译为“我们也是这样”用英文解释是: We have a lot of rules at my house , too.5.on school nights , on Friday nights , on Saturday afternoons.我们在说某个具体的,特定的早晨、下午、晚上时应用on.6.be strict with 对„要求非常严格
She’s very strict with her children.她待子女很严。
7.old people’s home 敬老院
以前我们曾学过old folk’s home
8.take time to do things 花费时间做事情。take在这里为“花费”的意思。
类似的词组有:
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it为形式主语
花„时间做某事
It took me 2 hours to finish the homework.9.be a great experience for sb.对„来说是一次很棒的经历。10.volunteer(1)n.志愿者
volunteer groups 志愿小组
volunteers to run Christmas show.自愿操办、圣诞节表演的人。
(2)v.自愿或无偿地给予或提供(帮助、建议)
Tim’s busy but I’ll come , he volunteered.蒂姆很忙,我来吧,他主动说道。11.sleepy想睡的(a.)Are you sleepy ? 你睏吗? asleep 睡着的、熟睡的
He waits until the children are asleep.他一直等到孩子们睡着了。
词组fall asleep 入睡
He was just falling asleep when there was a loud knock at the door.他刚要入睡,就有人大声敲门。
第三篇: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教案
【2013-2014学年上学期】
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单位:来集二初中
姓名:杨苗苗 时间:2013年9月
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了解我国与世界上优秀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风格。
2、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3、通过对中西不同风格形式美感的体验,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加深对美术艺术的理解,更加热爱祖国,了解自己民族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通过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个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观点。
教学难点:
中外美术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的对比。初步理解传统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艺术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那么我国都有那些传统艺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呢?这节课----
2、新课
出示故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讨论,故宫的建筑风格以及所体现的人文精神。(1)、大屋顶、金黄色的琉璃瓦的艺术美感和实用性。(2)、为什么采用木结构的建筑体系。
例:它的材料是以木结构为主的,木结构的建筑体系向来注重人与自然的高度协调,尊重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艺术风格上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自然之美的表达,它集轻巧、坚韧、易于加工于一身。
(3)、与西方建筑相比较,在风格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4)、它所反映的人文精神是什么。
将同样是通过人物形象表现理想美的题材作品进行比较:将顾恺之的《洛神
赋图》和希腊雕塑的代表之作《米洛斯的阿弗萝蒂特》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去体会不同的风格及其艺术美感。
(1)、你是怎样理解顾恺之的绘画精神----“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的?(2)、作品分析,了解中国魏晋时期的美学思想对绘画的影响。
例:《洛神赋图》是个长卷,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第一段为“惊艳”,描绘曹植一行来到洛水之滨,忽见洛神惊鸿似的出现。第二段“陈情”,描写曹植与洛神互诉爱慕之情。第三段就是结局了。他把结局改了一下,曹植和洛水之神一起乘舟而走。
希腊雕塑的代表《米洛斯的阿弗萝蒂特》作品分析
古希腊和我国魏晋时期,中西美术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质:在魏晋时期,中国绘画观念就已经深深奠定了“神”的表现重于“形”似紧密联系。
将中西风景画----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霍贝玛的《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进行比较,中国山水画和西方油画各自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1)中国山水画和西方油画各自所反映的人文精神是什么?
例:在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画史中,畅神、追求气韵生动的境界始终是绘画美学的最高标准,从山水画的用笔来看,也能很清楚的发现它的重神重意的特点。对于山水画来说,最有代表特色的技法是皴法。皴法从五代成熟,经过历代画家的演绎和发展,形成了几十种皴法。(3)《千里江山图》作品分析
例:《千里江山图》中景色连绵不断,根据山水布局开合,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各段之间衔接巧妙,过渡自然。
(2)霍贝玛《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作品分析
例:《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被称为17世纪荷兰风景画的最后杰作,将风景回复它本来的面目,回复它在大自然中的模样,体味并表现其中质朴而活泼的诗意与自然之美是霍贝玛所重点表现的。
3、练习
将丢勒和曾鲸的人物画进行比较。
4、小结
环境雕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分析、比较等欣赏活动,让学生理解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与人的关系。
2、通过环境雕塑方案的提出等活动,更加珍惜自然环境,珍视美术文化。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重点:对环境雕塑的特点的认识。
教学难点: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雕塑与架上雕塑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抛出讨论题的导入方法。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生活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我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学习和发展进行着各种活动,而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活动的环境自然是少不了的,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你对现在的生活环境满意吗?为什么?请说明理由并给予评价。
(1)学生讨论(分组),各抒己见地发言,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环境的看法:(2)教师和学生一起举例并小结。(3)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阅读课文内容欣赏图片。
(2)教师出示一件架上雕塑实物和一张环境雕塑图片摆放在一起,让学生分析、讨论它们的共同点和区别。
(3)师生共同提取二者的不同特点作为重点内容,加以重申,同时将内容板书或课件打出。
环境雕塑与环境互动,主要特点是与特定场合地点的(如绿色、生态因素)环境之间建立起亲密相融的关系,同时反映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表现出时代精神,这是环境雕塑的主要特征。
(4)按照放置地点讲明环境雕塑的分类,城市广场雕塑、园林雕塑、小区雕塑等。
(5)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放置地点、位置,而非雕塑作品的本身,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从内容到形式与环境相互和谐以及与环境中的人相呼应的作品。(6)以一种作品为例说明环境雕塑作品的整体形态,大的轮廓与远观气势,雕塑的空间尺度、材质、色彩都是构成作品感染力的重要条件。
(7)让学生分析,思维可以反向:试想某某环境中的这件雕塑作品其中任何一种元素的改变会让作品不仅失去了感染力而美中不足,甚至对环境还会产生破坏作用。例如:轮廓或空间尺寸或材质或色彩等任何一项元素的改变。3.学生练习,做“思考与讨论”内容,同时开始策划如何为校园或社区提出雕塑方案。
(1)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做“思考与讨论”题。①有的小组以一张图片为题进行讨论。
②有的小组却是将图片汇总起来按照雕塑的放置地点来分类研讨。(2)学习评价与小结。
①学生评价自己身边的环境雕塑作品。
②有的学生还把环境拓展到了公共艺术,如有的学生举例到杭州游览看到西湖边叫《柱》的作品与湖边柳树、桃树和湖光山色很呼应、谐和,并还出示图片给全班看。
③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对要进行的学习活动给予评价。如文字方案,包括小区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同时还要为提出的方案作出评价,如写实的还是写意的,是主题性的创作还是装饰小品,材质是什么,色彩如何,其整体气势与周边环境是否相适应。
四、教学反思:
设计制作环境雕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分析、比较等欣赏活动,让学生学会欣赏、评述环境雕塑作品、了解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多视角地理解环境雕塑的文化内涵。
2、通过欣赏与设计环境雕塑方案及绘制草图活动,进一步认识到环境雕塑的特点,以及更加珍惜自然环境,珍视美术文化。
3、掌握依据不同材料,运用不同的制作方法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 对环境雕塑的特点的认识,及学习如何设计环境雕塑方案和绘制草图的知识与技能。
教学难点: 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学习如何把握环境的特征,使自己的作业真正成为“为环境量身设计的雕塑作品”。
三、教学过程
(一)、导 入
现在我给同学们放一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导入课件)
同学们都看了上组的图片,你对这样的环境满意吗?为什么?请说明理由并给予评价。感觉看上去是不是少点了什么?(学生回答)环境雕塑。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设计制作环境雕塑。
(二)、新课
播放课件,欣赏环境雕塑作品。思考:
1、什么是环境雕塑?
2、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3、为你生活中最熟悉的环境设计雕塑作品方案需要几个环节?
(三)、练习
为你生活中最熟悉的环境设计雕塑作品方案
教师巡视辅导并再一次提示:在整个设计方案和绘制草图过程中,始终不要忘记对环境情况的考虑,即“我是为哪个环境设计制作的”。——雕塑与环境相互和谐,这也是环境雕塑的主要特点。
四、小结
学生以组为单位展示设计环境雕塑的方案和绘制的草图,并谈谈小组的创新:雕塑的特点,环境的特点、材料、方法与工具等等,同时班级集体参与研讨、研讨创意、方案与绘制的效果是否一致,你们是否还有其他的更好创意。在展示、分析作品的过程中,启发学生重温学习该课程的重点、难点,巩固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教学反思:
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的作用,了解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的象征性和装饰性。
2.了解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加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对传统艺术的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艺术实践,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艺术。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的象征性和装饰性。分析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的规律。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规律进行设计。
三、教学过程:
1、设问导入:
(1)你最喜欢哪幅画面?为什么?(2)你喜欢哪些画面的色彩搭配?(3)你觉得传统的色彩搭配有哪些类型?
播放课件,为学生展示大量的多种风格的传统艺术色彩搭配的画面、实物等。组织学生欣赏、讨论、分析。
欣赏图片,自由讨论、分析后回答问题。
通过大量图片欣赏,引起学生对传统艺术色彩搭配的兴趣。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传统色彩搭配中常用的色彩搭配有哪些。
2、(1)展示学生带来的资料;(2)欣赏和分析课本上的范例;(3)演示课件;(4)展示其他班级学生的作品等方式。
分析并总结传统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谈谈自己对色彩关系的理解。使学生了解传统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以及它所展示出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中化民族是一个想像力丰富、创造力强、乐观向上的民族。
3、演示课件,组织学生对比不同风格的色彩搭配。鼓励学生要有不断深入思考的精神。
畅谈自己的想法,同学间可以互相补充,完善观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色彩搭配的文化内涵。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分析传统艺术。
4、你能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和材料为“大成殿”重新搭配色彩吗?(为节约时间可以先将原图大量复印)
对比设计作品与原作的风格各自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大胆表现自己对色彩的感受。
体会同样的题材、不同的色彩搭配会给人以不同的文化氛围。
5、你能用传统的色彩搭配法为春节贺卡设计一个封面吗?
练习中,根据学生需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设计上和技术上的困难,及时展示一些创意好的草图。
引导学生体会传统艺术,传承民族文化。
6、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互相谈对作品的想法和感受。学生谈感想,并提出一些问题。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情感表达能力。教学反思:
建筑艺术的色彩搭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建筑艺术色彩搭配的特征、内容和形式。
2、运用色彩搭配的方法,画出自己喜欢的建筑外形并设计色彩搭配。
3、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作品的认识水平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创作思想、创作理念、创作形式。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体验感受和创作建筑艺术的色彩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建筑艺术作品? 你注意过清屏广场周围的建筑了吗?
谈一谈你对这些建筑的造型、色彩、历史等方面的了解和感受。今天我们就共同研究和探讨关于建筑艺术色彩的搭配这一问题。
(三)、讲授新课 建筑艺术的色彩搭配
出示多张不同的无色建筑设计图
如果你为其中一张建筑图进行色彩装饰,你会考虑哪些内容和因素?
一、色彩对建筑的作用:
1、色彩设计可以使建筑更美丽
2、色彩设计可以展现建筑不同的个性。
3、色彩装饰可以使一座建筑发挥不同的功能。
4、不同功能的建筑需要有相应的色彩装饰烘托。
5、色彩可以起到调节建筑气氛的作用。
二、建筑色彩设计的要点:
1、根据建筑的用途设计色彩效果。(如寺庙、教堂、故宫、天坛等)
2、利用造型特征设计色彩的图形效果和明暗变化。(如图书馆、大剧院、别墅等。)
3、色彩的组织与搭配(运用已学的知识)
4、与周围环境色彩的关系。(别墅、教堂等)
三、色彩搭配的方法
利用课件或范图展示各种色彩搭配效果的图片,让学生总结已学过的色彩基础知识。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等 教师归纳
四、学生练习
根据我们这节课学的知识对你手中的建筑图片进行上色
五、学习评价与小结 展示学生作品
教学反思:
关注身边的广告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广告在我们生活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不同种类、不同形态的广告。
2、选择一个主题,尝试完成一件包括图片、文字、标题、广告语等因素在内的广告设计。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 对广告的兴趣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你是否注意身边的广告?你知道哪些广告词、广告歌曲?请模仿表演某些广告的场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从感官开始。”下面我们就共同来体验广告带给我们的全新视觉享受。
(三)、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广告的重要性,你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提示:如“酒旗”便是广告,还有成语“自相矛盾”的故事,其中的卖主所说尽管是吹牛,但其形式也算是推销商品的一种现场广告。
1、广告在媒体上的分类: a.电视广告b.电台广告、c.印刷广告、d.户外广告、e.网络广告。
2、平面广告:邮寄、报纸、招贴、杂志、卡片、宣传册等。
3、立体广告:橱窗、路牌、灯箱等。
4、CI设计及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广告设计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影像,把一些特定的内容展示给观众,使人们从中获得某种信息,得出对某产品或某品牌,甚至某企业的印象。关注身边的广告
广告整体活动的内容:
a.市场调查、b.统计分析、c.策划、d.设计、e.制作、f.发布、g.效果测定。
(四)、学生练习
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禁烟——吸烟有害健康”活动,“爱心助学”活动设计一则公益广告。
以小组为单位策划、设计
(五)、学习评价及小结
如今,广告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好的广告作品会给人以美好的教育和熏陶,使我们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我们要用诗意的眼光欣赏我们身边的广告,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教学反思:
探究书籍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1、调查、搜集、研讨、统计、制作这一参与过程使学生学习到研究问题的方法。
2、更加了解书籍、热爱书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3、通过对书籍知识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书籍的各种知识的探讨与研究。书籍的形式、书籍的装潢、书籍的分类、书籍的印刷发行等问题。
三、教学难点:因知识面较宽,学生社会活动范围较大,教学时间安排和控制是较为突出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拿出你书包中的书,仔细观察,从形式上能说出哪些知识?
学生观察研究,可几个人讨论,可能提出封面、插图、彩色印刷、开本、版权页等问题。
(二)、引导讨论: 这些问题里有那些知识?
(三)、学生发表见解:
1、课本有16开、大16开,在书店有8开的、32开等多种形式。开本是怎样确定的?
2、色彩印刷与黑白印刷。封皮的纸是铜版纸,里边的纸薄,是胶版纸。
3、封面、插图的特点,所起的作用。
4、封底有版权页,说明了作者、印数、出版社、定价等。
深入思考的过程。联想过去的观察,用以知的知识,从美术的角度探讨书籍中各种形式和因素。
(四)、深入引导讨论。(可用实际出版物展示)
这些因素对书记的内容的升华和对发行的影响起到哪些作用?
学生讨论甚至争论:
1、喜欢或不喜欢哪些书籍的装潢?提出理由。
2、那些书籍显档次,愿购买与收藏。
3、哪些书籍定界太高,成本没那么高。
发表自己的见解,人是书籍形式与内容、品味与市场的各种关系。
(五)、放录像片或展示内容好、形式感强的书籍。
展示书店、图书馆的场景,展示经典的书籍。说明书籍知识的浩瀚,书籍的艺术,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学生观察思考。
欣赏经典书籍,提高艺术文化品位。
(六)、引导、展示、分析
将自己最爱的藏书展示给大家。(课前应布置,也可教师准备经典的书籍。)学生展示并发表评述:
1、自己共有多少藏书,收藏的兴趣点。
2、藏书的艺术特点,自己的感受。
3、畅想今后书籍的形式与特色。
结合自己的实际,展示自己的心爱收藏,阐述自己的观点。
(七)、评价。
(八)、课后组织学生阅览图书馆;走进书店,借(买)几本好书,调查研究书的市场。
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或日记,下堂课进行研讨与展示。课堂教学与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教学反思: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
2、通过查找、收集有关山水画家及作品的资料,使自己对我国古今著名的山水画家及艺术风格有所了解。
3、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三、教学过程:
(一)、导 入
谈话导入
(二)、新课
一、分析中国画作品《平沙落雁》、《江山如此多娇》、《万山红遍》
通过欣赏、观察、讨论,理解画的意境。讨论画的意境。
3、练习
进一步分析中国山水画是如何表现意境的。学生按几个小组分析讨论课本第8—9页的山水画作品,并在班上交流。讨论题:(1)画家生活的背景与时代。(2)画家的风格及著名作品有哪些?(3)你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景物?(4)你能通过作品“读出”什么样的意境?(6)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4、小结 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到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
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理解了意境是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教学反思: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型:欣赏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三、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导入。
1、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
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 生活 ”
(三)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①映示国画作品《虾》(教材P4)②《虾》的艺术处理:
③《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2、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①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②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教材P4)③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④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⑤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3、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美 ;凡高的油画作品的色彩美;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美
4、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图例:油画《父亲》(罗中立)、油画《泉》(俄)(普拉斯托夫)
表现性: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图例:油画《开花的苹果树》《灰色的树》《红树》(荷兰)(蒙得里安)、中国画《松魂》(吴冠中)
(四)其他艺术作品赏析。学生展示和分析生活中能反映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五、教学小结
第四篇:九年级人教最新版unit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
1.重点短语及拓展
Ask....for....Asksb to do sthlisten tohave conversation witha littlelittleafewfewatfirstto begin withso thatso....that....Because ofbecausefall in love with
look uplook through look atlook forlook afteras welltake noteshow oftenhow longhow soonhow fartalk to/with sb
Talk about sthdepend onhave......in commonbe interested inPay attention to doingconnect withconnect....to.....Even if =though=althoughthink aboutthink ofbe afraid of
be afraid to dobe afraid thateach other=one anotherfind outinstead ofinsteadworry about
2.重点语法
By doing sthWhat/Howabout doing sth ?It’s +adj+(for sb)+ to do sthfinish doing sthpractice doing sthtry to dotry doing sththe+比较级,the+比较级find it +adj+to do sthHelp sb(to)do sth.Help sb with sthwant to do sth
want sb to do sthneed to do sthneedn’tdosthdoen’t need to doneed doing sthkeep doing sthremember to do sthremember doing sthforget to do sthforget doing sth
第五篇:物理九年级人教新课标运动和力教案
运动和力
一、知识点概括:
1.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
小明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运动,这时一辆汽车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过,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则小明是向_______运动的。
分析:参照物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我们以它为标准来判断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小明相对于汽车的位置在不断改变(距离增大)答案:向南
典例: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导航定位卫星是一种地球同步卫星,地球上的人觉得它在空中是静止的,这时人们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球 B.太阳
C.行星
D.月球
分析:地球同步卫星,理解“同步”,结合日常生活中“并肩”行走等现象,不难找出判断静止的“参照物” 答案:A 2.长度的测量(包括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数)例:裁缝师要给王强做衣服,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择哪种测量工具来测量尺寸最合适:()A.最小刻度是1mm,长度是20cm的学生用尺 B.最小刻度是1cm,长度是1.5m的皮卷尺 C.最小刻度是1mm,长度是2m的钢卷尺
D.游标卡尺
分析:在实际测量中测量结果需要达到的要求不同,因此,应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不是测量工具越精密越好,做衣服时只要准确到1cm即可。答案:B 典例:一名粗心的中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数据单位应该为米的是()A.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3 C.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B.一支新钢笔的长度为0.175 D.一枚壹圆硬币的厚度为0.19 分析:日常生活中有些长度我们可以估测,同时应知道同一长度使用的单位记录结果数值不同,解答此类问题,最好通过换算单位变为比较熟悉的数值进行判断。答案:B 3.速度及计算
例:三位同学参加百米赛跑的成绩记录如下:甲同学所用的时间为14.3s,乙同学所用时间为13.6s,丙同学所用时间为14.0s,其中______同学的平均速度最大,判定的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法有:(1)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运动的路程长;(2)通过相同的路程看谁用的时间短;(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多谁少。答案:乙;相同路程用时最少。
典例:“五·一”假期,李丽乘车外出旅游,经过某交通标志时,她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1-1,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30m/s,并仍以此速度向前开行,这辆车_____(填“是”或“不是”)违反了交通法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交通法规,这辆车从标志牌到苏州最快用___________min的时间。
分析: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标志牌,弄清牌上所表示的意义,是解答问题的关键。此题中“苏州40Km”是指此牌处距苏州40Km,“80”是指汽车通过此段路程时的最大行驶速度是80km/h。答案:是;30 4.声音的发生、传播及乐音的特征
例:元旦联欢会上,小王演奏了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小提琴发出的悠扬琴声是靠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演奏前,他对琴弦的松紧进行了调节,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_______________。
分析:声音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发出的,琴弦的松紧主要影响振动的快慢,即音调的高低。答案:琴弦;音调
典例: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能()A.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声音的音调变高 B.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使声音的响度增大 C.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 D.缩短医生与声源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
苏州40Km 图1-1
分析:听诊器不能改变音调,它的作用是增加响度,是通过减少声音的分散而实现的。答案:C 5.重力及摩擦力
例:班内墙壁上挂几幅名人名言时,小张用自制的重锤来检查画是否挂正,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分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当画的边缘与重锤成平行时,画即挂正了。例:王华从电视上看到,棋类比赛现场附近的讲棋室内的棋盘是竖直放置的,棋子可以在棋盘上移动,但不会掉下来。原来,棋盘和棋子都是由磁性材料制成的。棋子不会掉
落的原因是因为棋子()A.受到的重力很小,可忽略不计
C.受到棋盘对它向上的摩擦力
B.和棋盘间存在很大的吸引力 D.受到空气的浮力等于重力
分析:棋子不掉下来是因为受平衡力;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答案:C 典例:下列现象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A.锁生锈了不好打开,向锁孔中滴入润滑油 B.自行车的车轴上安装了滚动轴承 C.夹克衫的拉链不能流畅地拉动时,在拉链上抹上一点石蜡 D.胶鞋的鞋底上做有花纹 分析:增大摩擦的方法有:(1)增大压力;(2)使接触面变粗糙;(3)变滚动为滑动。此题中A、C选项的作用都是润滑而减小摩擦,B项装上滚动轴承也是减小摩擦。答案:D 6.力与运动
例: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压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用跳板发生____________,跳板弹起过程中,跳板推运动员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________发生改变。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答案:形变;运动状态
(1)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惯性的大小只跟物体质量大小有关。
例: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既有利,也有弊,以下属于利用惯性“有利”一面的是()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 C.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
B.高速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人踩到西瓜皮上会滑例
分析:惯性即物体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A项由于惯性赛车滑出赛道是“不利”的;B项是防止汽车因惯性出现交通事故,不是利用惯性;D项因惯性而摔例,是“不利”的,答案:C 典例: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是()A.抖落伞上的雨滴 B.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D.小型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
C.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水泥地上撞击几下,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
分析:审题时要注意“防止”“不利”,这是确定答案的依据,A、B、C项都是利用惯性“有利”的一面,因此是不可选的。答案:D(2)力的合成
例:将重为4N的足球竖直向上踢出,足球在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受到空气阻力
大小为1N,则足球受到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N。
分析:足球被踢出后,在竖直方向上只受两个力,即重力和阻力,但它们的方向相同。答案:5 典例: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F1=20N, F2=30N, 它们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其合力可能是()A.大小为50N,方向与F1的方向相反 B.大小为50N,方向与F2的方向相反 C.大小为10N,方向与F1的方向相同 D.大小为10N,方向与F2的方向相同
分析:若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和,则它们必定同方向,合力方向应与它们的方向相同,因此A-B项不正确,若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差,则合力方向必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因此C错误。答案:D(3)力的平衡
例:相同的木块A和B,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受水平拉力FA和FB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分别为VA和VB,且VA>VB,则拉力FA和FB的大小关系是()A.FA > FB B.FA = FB
C.FA < FB
D.无法确定
分析: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它们必定受平衡力作用,而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阻力的作用,即拉力等于摩擦力,因两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所以拉力相等。答案:B 典例: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B.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若小明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分析:爬杆或爬绳上升时,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摩擦力作用,因为匀速上升,所以摩擦力的大小应等于各自的体重。答案:D
二、强化训练
图1-2
1、将细铜丝在铅笔上密绕50圈后,用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进行测量,如图1-2所示,则细铜丝的直 径是___________cm。
2、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控制噪声,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呜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4.在实验和生活实际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面是小华估测的一些数据,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教室里的课桌高约是70cm B.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500N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D.物理课本上表面的面积约为200cm2
图1-3 5.图1-3为甲、乙两辆汽车运动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它们做________运动,_______车的速度大,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
6.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个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C.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7.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摩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火柴头与火柴盒之间的摩擦使火柴头燃烧 B.利用货物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把货物送到高处 C.机器上安装的滚动轴承,它可以使摩擦大大增加
D.气垫船通过船底向下喷气,在船底和水面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使航行时阻力减小。8.王芳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自行车上学,她在加速前进时关于车轮所受摩擦力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前后车轮所受摩擦力方向都向后
B.前后车轮所受摩擦力方向都向前
D.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前轮受摩擦力方向向前,后轮受摩擦力向后 D.前轮受摩擦力方向向后,后轮受摩擦力向前
9.请你设想一下:假如物体没有惯性,我们生活中的现象会有哪些改变?
请你写出两个:(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手握住酒瓶,使其口朝上底朝下竖直静止在手中,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
B.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酒瓶受到手对它摩擦力的作用 C.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到的摩擦力也随之增大 D.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大于酒瓶的重力
11.你留意过以下事实吗?划船时,浆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行驶;溜旱冰时,相对静止的两人,只要一人用力去推对方,两人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将吹足了气的气球的嘴松开并放手,球内气体从气球嘴泄出的同时,气球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请归纳出上述现象所共同遵循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只需写两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