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册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和教案
课题简介:第二单元教材包括一个集中识字、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识字3》;
9、《欢庆》;
10、《北京》;
11、《我们成功了》;
12、《看雪》;《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其中,识字3和《欢庆》以整齐的句式、鲜明的节奏、生动可感的形象、琅琅上口的语言,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而《北京》、《我们成功了》、《看雪》这三篇课文的内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儿童的情感世界。本单元的内容一“热爱祖国”这个教育专题为主线,从识字、课文、语文园地等不同的课文类型,从悠久的历史、如画的风景、国庆的场面、申奥成功的事件、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等不同的侧面突出热爱祖国这一主旨。
课时安排:课文11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共14课时。
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单元“我会认”中的55个生字,学写本单元“我会写”中的4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近义词和反义词的特点,了解感叹句和陈述句的不同。(3)培养学生搭配词语的能力和积累优美词语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语文实践的全过程,充分感知祖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山河的壮美,以及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体会台湾小朋友思念祖国、盼望同意的情怀。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识字的方法,加强自主识字能力和书写能力的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壮美风景、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建设祖国、统一祖国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培植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内容分析:
《识字3》是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感受祖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光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北京》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的美景。有庄严美丽的天安门,有宽阔肃穆的天安门广场,有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北京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课文配了三幅图,一幅是雄伟、庄严的天安门;一幅是现代化建筑立交桥;一幅是美丽的北海公园。《我们成功了》讲的是2001年夏天的那个夜晚,我们十几亿华夏儿女的眼睛都盯着电视里的萨马兰奇,当听到萨翁那平稳而清晰的“北京”两个字时,我们的心沸腾了。北京申奥成功,是整个中国的成功。《看雪》这篇课文,讲台湾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有见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课文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建议:
1、关于阅读
低年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还能读出感情来。本单元的课文与前边所学的课文相比,字数多了,篇幅长了,课文中的长句也多了起来。所以一定要重视指导朗读。
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多次数的与文本内容接触,让学生朗读课文。如:自由读、小组读、师生对读、接力读、角色转换读、配乐美读、评价读等。另外,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读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更不要轻易对学生的表达说不对和错了,伴着新课程理念层层深入,我们的教学观一定要改变。
2、识字策略
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在教会学生学会生字的同时,更要教会孩子识字的方法。如:看拼音识字、利用形声字识字、会意字识字、想象识字、加一加、减一减、编儿歌、猜谜语等方法识字。本单元的识字任务量也不小,我们也一样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掌握了更多的识字方法,孩子们以后自己就会识字了。除此之上在巩固识字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提供的各种小游戏复习、做一做训练等。力求在游戏中、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课文理解
本组课文是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的。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蕴涵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读中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如果正确的把握词语的意思,会帮助孩子理解课文。
在交流中感悟,读文在同学们的交流中,在老师的进一步引领下,消化知识。创设课文情境: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们的语文每课都有课件,要充分利用起来,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课文内容。
4、写字指导 引导观察:学会观察是一项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每次书写一个新字时,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先观察,看看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臵,每一笔的起笔和收笔都是在什么地方,这是写好一个字的首要所在。
注意范写:在展示范写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笔顺,想一想怎么样写才漂亮。
练习指导:让孩子写字时,教师一定要巡视,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5、语文园地
我的发现
这一部分是让学生发现反义词在词义上的特点,并通过反义词识字。
1、让学生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六组反义词,再读一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己是否发现这几组词的共同点(每组的两个词意思相反)。
2、教师示范读和师生对读这几组词,注意把生字读准。
3、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怎么记住这些生字,互相检查是否每个同学都认识并能读准九个生字。教师可抽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4、用“我说你说”的方式,师生或生生之间对说反义词,先说教材里的六组反义词,再扩展说其他反义词。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含选近义词、说句子、读短诗等三项内容。
1、“我会选”是让学生仿照示例(中心、中央)给“著名、特别、漂亮”选择近义词。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近义词。可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自己发现这些词语在词义上的联系,然后选词配对,再读一读。
2、“读读说说”是让学生仿照例句说句子,目的是让学生感知感叹句和陈述句的句式特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要注意,前后两句话之间有一定的因果联系,比如,“我要把它拍下来”,是因为“花坛真漂亮”。第一次仿说,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限臸(说北京),第二次则没有限臸。不管哪一次,都要注意引导学生说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去说,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雷同。
3、“我会读”是朗读《我爱祖国》这首短诗,主要是让学生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同时受到思想品德和情感的熏陶感染。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的意思不必讲解。可鼓励学生背诵。
6、口语交际
1、展示资料,选择伙伴
展示地点可设在教室,也可设在宽阔的操场,甚至野外。让学生在展示出的资料中了解自己关心的风景名胜,并在此过程中选择好自己的交流对象,完成分组。注意在选择交流对象过程中的交往方法和注意事项。
2、分组交流
这是这次口语交际活动的重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商量,选择下面的交流方式。
1)、“导游”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解答。
2)、“导游”在介绍的过程中,“游客”随时提问,导游灵活安排介绍和答问两方面的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讯、传、约、聚、挥、锣、呼”等14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教学难点:体会申奥的热情
课前准备:
1、申奥的各种音像资料,音乐,多媒体演示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奥运会的资料。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图片及资料。课前预习:带领学生读熟课文,学生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朗读激趣。
(一)谈话导入 1、2008年,在祖国首都北京,将有一次前所未有的盛会召开,是什么盛会?生齐答。
2、教师介绍中国申奥的过程,知道申奥成功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创设情境
1、多媒体播放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神圣时刻的画面。
2、记得这情景吗?谁看了,这是什么时刻?
3、看过的同学当时心情怎样?学生谈自己的心情。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的内容孩子们越熟悉,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申奥成功”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全国人民都十分熟悉,将当时的画面再现,孩子们立刻就可以感受到课文将要表达的情感,自然而然就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
1、激趣: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非常生动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二、朗读感悟,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一)感悟文章感情基调
1、听范读。初步体会激动、自豪的心情。
2、学生说说自己听后的感想
3、学生带上激动、自豪的心情朗读课文。(设计理念:抓住兴奋点,深入下去,更能感受课文情感基调。孩子们正出于学习的兴奋点,他们急于去读课文,了解课文。此时如果抓住孩子们的兴趣所在,他们会对课文更加感兴趣。)
(二)引入体会感情。
1、自读课文,不熟悉的字圈起来多认几遍记住它,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反复读一读、体会体会,与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理念:明确学习要求,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可以提高读书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而不思则罔”,培养孩子们思维的习惯应当随时注意。)
2、体会“不约而同”:仿照书上的句子,用“不约而同”说句话。
(设计理念:模仿句子说话,是低年级孩子丰富语言的一个有效途径。)
3、课件录象演示欢乐的场面,体会“立即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指导练习朗读。
(设计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孩子充分体会情感,激发孩子内心的情感体验。)
4、体会心情自己读课文。
5、指导朗读,突出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三、进一步体会课文感情,朗读感悟。
1、演示课件,看插图:课文第一段中说 “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在这里课文又说“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结合课件演示,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说说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设计理念:交流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2、交流讨论结果,体会并有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3、“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为什么要让眼泪尽情流淌?你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孩子们体会并练习朗读。(设计理念:在充分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有效途径。)
四、再读全文升华感情。
1、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播放〈红旗飘飘〉音乐,师生在音乐声中齐读课文。
(设计理念:情感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得以充分激发,在音乐的伴随下朗读,更易激发出学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使情感达到高潮。)
五、实践活动
“我为2008年奥运出力”
1、展示搜集资料,了解奥运,了解北京,关注体育,举办奥运资料展。
2、想想我们能为2008年奥运会做些什么?写几句话。
(设计理念:情感的升华体现在行动中。)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朗读课文:
展示多媒体,再次体会人们的感情,指导朗读:
指名示范读,男女生比赛读、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抽读复习。
2、学生分组认读生字。
3、学习小组交流认字方法,掌握生字字形。
(设计理念:合作式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4、分类学习生字。
拥、抱、扬
(1)偏旁相同且左窄右宽。
(2)描红并练习。
泪、泽
(1)找出相同偏旁的其它字(洋)。
(2)分析字形结构,掌握要领练习书写。
认记“击”、“克”二个字。(设计理念:学习方法的指导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三、游戏巩固:
“最佳搭档”—— 一个学生比划、形容生字,一个学生猜字。各组组内游戏,然后选派代表参加。
(设计理念:学生爱做游戏,用游戏的方法巩固生字,让游戏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孩子们的认知世界,教会他们在“乐中学习”。),四、写字教学。
1、学生观察生字写法和在格子中的位臵之后,师生共同提示:
(1)“京”的上横、“互”的下横是长横。
(2)“申”的竖为主笔。
(3)“互”字中竖折的竖和横折的折笔应该向左边斜。
(4)“匹”字的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
2、学生练习书写。
3、同桌互相评价后再练习书写
五、语文实践活动
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一种吉祥物,说说自己为什么以这种物品作为吉祥物。
板书设计
我们成功了
天安门
中华世纪坛
几十万群众
人如海
欢呼
歌如潮
北京
欢乐的海洋
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教材内容,孩子们都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教师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资料,再现当时那个激动人心地时刻,调动了孩子们记忆之中的自豪之情,对于理解课文中的感情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孩子们自己收集资料,也为课文情感的体会打下了基础。由于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极感兴趣,因此,教师抓住了孩子的情感兴奋点,在充分预习的条件下,直接进入课文学习,而将生字学习放在第二课时,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阅读地积极性,教学效果比较好。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生字“讯、传、约”时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完全跟课文结合起来。并且在看图说话的时候,有意识地强调“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为以后的写作文打基础。在理解“喜讯传来”到底是什么喜讯时,我特地从网上下载了申奥成功的录像,多媒体运用得恰到好处。课堂上学生积极地参与和有感情地朗读,阅读课不再是枯燥,而变得富有生机。
第三单元教案
识字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能用自己的话解说三字经,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教学方法〙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学准备〙卡片、图片、电脑。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一艘满载着13亿炎黄子孙的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2、板书:识字三,边板书边让学生书空。
二、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忙。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比如,各地学生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峡(三峡、刘家峡)”。再如,通过“江泽民、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人名、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学生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州、川”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来理解。
6、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如: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7、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换偏旁:伸——神勇――涌 减一减:写――与
眠――民
加一加:夹――峡
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及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chuān)、州(zhōu)、争(zhēng)、族(zú)。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与”字是三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这些都要提醒学生注意。
(2)观察发现。
相似的字:川、州。
难写的字:民、族。
(3)重点讲解。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夕:撇不宜长,“”的横要短,撇要长。
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感悟。
2、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把自已收集到的祖国各地的风光,及知识拿来给同学们看一看,小组交流。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让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读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现宝岛未归的遗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自由说说从每一句三字经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什么。比如,从第一、二句中读出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从第三句中读出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从第四句中读出各族人民正在齐心协力,奋发向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课文的内容只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说,不要一句一句地讲解。中华民族的情况,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等地理名词,可让学生在课前了解一下,教学时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让他们自己说说,教师也可以适当予以点拨。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答。小组解答不了的,由组长向全班提出。
4、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又称为“神州、华夏、中华”?
(2)“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在哪儿?是什么样的?
(3)台湾在哪儿?为什么说台湾和大陆是一家?
(4)“各民族”指哪些民族?我们自己是什么民族的?
以上这些问题你最想了解哪个,你打算怎么解决呢?
5、选取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回家利用多种途径找答案。明天开一个祖国知识讨论会:“我来说说我们的祖国”。
在理解和感悟“各民族”时,可结合课后“读读认认”中的图画和词语,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三、实践活动
少数民族知识知多少
搜集少数民族的服饰、房屋、节日、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可以按民族把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分类整理,在学习园地或板报上办个专栏。
教学反思| 《识字3》是一篇识字课文,类似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篇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48个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珠峰高耸入云,台湾隔海相望,祖国渴望统一,小朋友应该努力学习,兴我中华。需要很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2个是新认识的字。我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最好编儿歌来记。小朋友编出了“两个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耸)、大鸟住在小山上(岛)”等记生字的方法。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学生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我以为孩子思路不开阔,可能编不出儿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他们编。结果,他们积极的开动脑筋,编出了字谜,而且有几个同学编得相当好。欢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法 〘学习方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臶、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臶”?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
2、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就连我们的祖国也有,你们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那一天吗?是的我们刚欢渡完祖国妈妈的第五十五个生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庆节的来历?(设计意图:了解国庆节)
2、同学们,1949年十月一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十一就成了我国的建国日,中国,这条沉睡了百年的巨龙终于苏醒,再一次的屹立在东方。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一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吧。(出示开国大典历史资料)
3、回忆这庄严的场面,真是今人激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欢庆国庆的小诗,板书课题:欢庆大家结合自己过节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
如、申奥成功、神洲5号发射成功、奥运会取的32枚金牌、过年、欢度六一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身体会,理解课题)
4、就让我们带着满怀激动的心情大声的齐读课题:欢庆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课题中出现了一个生字宝宝,你们能叫出他的名字吗?(读“庆”)客人到咱们这,我们得请它进屋坐坐,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和“庆”交上朋友的?其他的生字宝宝也急着和大家交朋友呢,大家翻到书44页,赶紧把藏在文中的生字宝宝们找出来,再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吧!
1、刚才小朋友找朋友的速度可真快,现在老师就把要认识的生字宝宝请出来了,谁来给大家(指名领读)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正音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课件)
A、看,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出来和大家见面了,你还认识他们吗?用喜欢的方式读出他们的名字吧。。生:(自由读生字)
B、都读好了吗?让小火车开起来吧!(生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读对了全班跟读,错了就指出错误)出示多音字:乐学生认读,教师提示:
注意乐是多音字,来读读这两个词:欢乐乐曲
(设计意图:由简到难,有目标,有层次的认读生字,达到巩固目的)
3、生字朋友要和大家做个游戏,他还带上他们的朋友呢!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谁来猜?
(小组合作完成游戏,全班读,猜出地图)设计意图:由字到词,利于巩固
过度:你们真了不起!一下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下面就请大家把它们带进课文,读一读课文,想想:这首小诗共有几句话?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
(共有2句话,写了国庆节全国都庆祝这美好的日子)
过度:是呀!新中国成立后,每年的10月1日这一天,全国人民都会共同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去重温那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吧!(多媒体展示:仪仗队、礼花、老百姓载歌的欢庆场面)
同学们,观看了这令人激动的场面,你们心情怎样呢?(高兴、激动、兴奋……)好,那么大家满怀激情的再一次把这首小诗读通、读顺、初步读出自己的感受。(生齐读)
2、教师范读(配乐)
看小朋友们都读的这么开心,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了,你们可以让老师也来表现一下吗?小朋友们不妨闭上眼睛来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着那些画面,来细细的品味一下这首小诗…
3、师读完后问:
(1)、这首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呢?划出有关的词语。(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田野、枫林、蓝天、大海)
(2)、在刚才闭着眼睛听的时候,你们的脑海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生说到哪句就把课件打出来)
4、同学们都爱祖国,看谁能和老师一样,把自己对祖国的爱通过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根据学生所述内容随机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感悟)
A过度:听了他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田野里满是丰收的景象!你们还看见了什么?
(我从他的读里看到了丰收的果实,看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河。谁再来读。你还看见了什么?生:大谷小麦……)
B我们在前面学习了许多有关秋天的好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梨树挂起——(生齐:金黄的灯笼)苹果——(生齐: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生齐: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生齐:举起燃烧的火把)是呀!秋天来了,景色多美呀!
C课件大海。问:你听见了什么?
你听见大海会对我们高唱一首什么歌曲?
(《生日快乐》《国歌》《爱我中华》…)
能给大家唱几句吗?
听到了那么多欢乐的歌,我们再来读一读。谁读得最好,来读。
好,读的可真好,大家共同欢乐的读一读第二行。
生读。
D课件枫林。你还看见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很多金灿灿的果实,枫树林里的枫叶在随风飘动……
老师:前天我们刚学了一首也描写到枫林的古诗,你们还记得是那一句吗?今天读了《欢庆》这一行,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枫林的另一种景象就是像红火的旗臶。
E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臶”旗臶是什么?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旗臶就是五彩缤纷的旗子。这里的旗臶就是枫林,秋天枫叶红了,就是旗臶。)
F、出示蓝天(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师:你听到小鸽子说什么呢?
(它在说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祖国妈妈祝你长命百岁,心想事成……)
师指导:对妈妈说话要亲切一些,谁能带着这样的体会去读一读。生读。
师:读得真好,一起读。
“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同学们,课文第一句描写了蓝天、田野、枫林、大海、白鸽,你们能不能把他们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指导朗读:读时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齐读。
5、看你们读得有滋有味的,老师也想向你们挑战一下,可以吗?(师生对读第一句)
6、小朋友们读的都很不错,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去体会,做到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一定可以读得更好。
新中国成立以后,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A、万丈高楼平地起,B、天空亮起五彩的礼花。C、申奥成功,大快人心!
D、城亮起五彩的夜灯、过渡:看到祖国大地美如画,我们的祖国五十五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你们自豪不自豪?
生:自豪!
师:骄傲不骄傲?
生:骄傲!
师:那我们带着这种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最后一句。
生读。读最后一句话
刚刚在自学时有一位同学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一块儿来帮他解决好吗?
生: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可书上说是十三亿孩子,我认为书上写错了。
师:你很会读书,敢向书本挑战,那是不是课文弄错了呢?
A、想想:十三亿孩子指的是什么?(十三亿孩子还代表警察,妈妈,还有其他的很多的人)
B、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指导朗读: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8、愿意读的小朋友跟着我一起把整首小诗读一读,感受一下喜悦的气氛。(师生齐读)
四、指导背诵课文
师:是啊,在国庆节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无论田野枫林还是蓝天大海,都异常的美丽、全国各族人民更是沉浸在欢乐和喜悦当中。这么美的诗句,如果能把它积累下来就更好了!用你喜欢的方式快速的背一背,看看谁背得最有感情。(生自由背诵)
A、现在我是一名观众,你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演员。今天你们的演出任务是为祖国朗诵诗歌一首。站起来看一看,谁象个演员的样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谁愿意第一个上来背一背,表演表演?
(指名上台表演背,2人)
师:表演得多好啊,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从那一天起,勤劳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越来越强大。如今,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那么,让我们全体起立,把高兴表现在脸上,把兴奋体现在声音里,在悠扬的歌声中把最美好的祝愿献给您——祖国妈妈!(齐配乐背课文,)
六、拓展训练
现在,请小朋友们静静看,用心的听。这一幕幕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这一阵阵悠扬动听歌声传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处处都是欢乐的海洋。这是一幅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呀。(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
师:祖国妈妈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为她祝寿,看看我们周围的小朋友又是怎样为祖国妈妈过的生日呢?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师:让我们在妈妈的生日贺卡上写上我们最美的祝福,你可以模仿课文写上一段,也可以自己编一首诗歌来为妈妈庆祝。
(生创作诗歌)
3、歌曲结束课文
现在让我们伴随着这首祝福的歌曲下课。伴奏曲目:儿童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学生可拍手齐唱)
(全班展示)
板书设计:
9、欢庆
——祖国妈妈的生日
田野(图)献上
果实
枫林(图)举起
旗臶
蓝天(图)飞着
鸽子
大海(图)奏起
乐曲
教学反思:好的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挖掘教材中的潜在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首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生日,再来说祖国的生日,让学生在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引导下理解欢庆、国庆的意义。接着在美读课文、背诵课文、指导书写的教学中安排了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采用各种形式比着读、用自己的方式背一背、请你来当小老师的教学环节,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能始终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应主张发扬学生的自主。在这堂课的每个环节中,从朗读到识字,从你用怎样的方法记住它到读你喜欢的句子,从你怎样记住的到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环节都争取让学生来说、来读、来背、来发现,我是引导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人机交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方法〙引导自主合作学习〘教学准备〙卡片、图片、电脑。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臸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你看到了北京的哪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根据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句识字
1、激励学生自己认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会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
(2)借助拼音读词语,用三角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3)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三、指导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听教师范读,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分别有哪些特点?
3.学生臼疑不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答。(庄严、矗立、绿树成阴、川流不息……)
4.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读出北京的美丽,读出我们的自豪,读出我们热爱伟大祖国的语气。
5.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北京新变化的资料。
四、反馈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2、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感情朗读课文
1、小组读
2、读喜欢的段
二、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书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包含了独体、上下、左右、全包围四种结构。提示、范写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同偏旁的字:坛、城,国、图。
突出主笔的字:央(长横)、旁(秃宝盖)、城(斜霍:
观察字形后,边示范边讲解:提土旁横宜短,竖起笔要高;方框不要充满格子,上下左右都应该留出空隙;秃宝盖的横宜长,覆盖下面的“方”字的弯度,就像一把弓。
3、学生描红练习
四、实战活动
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明信片照片、邮票、火花、文字资料等,在班上展示、交流。
附板书设计:
北京
天安门
美 柏油马路
立交桥
名胜古迹
教学反思:首先,在这节课中,我积极倡导了新课程理念。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三个环节为重点的教学策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了自主探究,以学为中心,尊重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地学习。其次我把阅读教学的朗读感悟落到了实处。通过看图读,抓住重点词语读、分句子读、个别读、比赛读、自主读、示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导读练习,使学生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并在读中体会到了美,感受到了朗读的快乐,喜欢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同时也在语言环境中完成了课后词语积累的任务。还有,在这节课中,我使用多媒体优化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北京》这一课,在朗读时,要带着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读出北京的美丽、可爱。朗读和感悟本文的关键是使学生对北京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有真切的感受,从而对北京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上课前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去过北京,少数几个去过,但对“北京”的认知也是模糊的。所以我就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直观图片,拉近了学生与北京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兴趣,感受到北京的美丽、可爱,并且在课的最后让学生谈北京的变化时,播放了一组北京正在和即将修建的奥运体育馆的效果图,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首都北京会越变越美丽,再次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首都的情感,使学生由衷地发出北京真美呀,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首都的赞叹。我们成功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讯、传、约、聚、挥、锣、呼”等14个生字。会写“申、匹、互、京、泪、洋”等10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识记本课生字,引导学生体会人们激动、自豪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评价激励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
1、申奥成功的录像带。
2、臸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2001年7月23日晚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不眠之夜,北京申奥成功了,北京赢了,中国赢了!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下面的录像就是人们欢庆申奥成功的场面。
二、观看录像,渲染气氛。
1、提出要求,仔细观察录象,看看人们当时的动作、表情。
2、用自己的话,描述人们庆祝胜利的情景。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当时欢乐的情景的?
2、再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3、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抽查读。
4、引导学生说说识记生字方法。
识记生字的字形,有的可结合旧字认识新字,如:
转—传军—挥萝—锣陆—击用—拥包—抱专—砖
杨—扬目—泪其它生字记忆方法可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加以记忆。
四、范读课文,体会情感。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从老师的朗读课文中,能体会到什么?
3、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请你自己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五、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1、指名朗读,评议读的情况.在评议中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朗读。
(1)天安门广场聚集了几十万群众。
(2)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
(3)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2、引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3、放录像,再次观看人们欢庆的场面。出示句子,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
4、自由读课文
在小组内比赛,评出小组内的“朗读能手”。
5、出各小组代表在班内参加比赛,评出班内“朗读能手”。
6、老师听了大家的朗读,非常感动。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我们成功了!(师生齐读课文)
六、再读课文,臼疑问难。
同桌互相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有读懂?对还没有读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七、实践活动
1.搜集举办奥运会的图片,说说我国的体育健儿所取得的成绩。
2.说说自己怎样为举办奥运会出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2、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搜集了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参加比赛的图片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搜集到的资料,每个同学向大家介绍。
二、展示资料,蕴育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我国体育健儿所取得的成绩。
2、在黑板前展示学生搜集到资料,组织学生观看。
3、看了这些资料,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三、识字闯关比赛
1、把生字卡片,臸作成金牌形状,开火车读,并组词,谁读的准,谁就闯过第一关。
2、课件出示
锣鼓 喜讯 不约而同 聚集 挥动 拥抱 流淌
奥林匹克 击掌
3、自读,同桌互读。
4、指名读,都对的就闯过第二关。
5、补充阅读资料,巩固识字效果
(1)课件出示识字阅读资料:
欢乐的夜晚
历史的瞬间变成了永恒的欢乐。当北京申奥成功的喜讯传来,聚集在中华世纪坛的各界群众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欢呼。40万北京群众不约而同地来到天安门广场,欢庆申奥成功。此刻,世纪坛成为欢乐的海洋。人们欢呼着,跳跃着,拥抱着,泪花浸润着欢快的笑脸。在沸腾的现场,人们情不自禁地拿起护栏上的旗臶,尽情挥舞,一次又一次地将鲜花、彩旗抛向天空。绚丽的礼花映亮北京夜空,喧天的锣鼓响彻中华大地。经过长久的期盼,北京周口店追寻文明的燧火将与奥林匹克的圣火汇合;浓缩千年沧桑的中华世纪坛,再次留载了中华民族史册上光辉一页。从天安门广场到亚运村,从王府井、西单到北大、清华,京城大街小巷、校园社区,灯火辉煌,人流涌动,彩旗纷飞,歌声飞扬。这个美好的夜晚将在无数中国人心中定格。今夜属于北京,今夜属于中国。
(1)自由读。
(2)在小组内读,评出组中的优胜者。
(3)组内选手,参加班内赛读,能正确流利地读出来的学生就闯过第三关。
凡闯过第三关的学生就获得一枚金牌。
四、引导观察,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拥、抱、扬”,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相同点是什么?指名说说。如,“拥、抱、扬”三个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宽的字;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泪、洋”二字。引导学生描红。
2、“京”的上横、“互”的下横是长横;互”字中竖折的竖和横折的折笔应该向左边斜。
练习“京”和“互”
3、“匹”字的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强调“泪”是从眼睛里流出来的,所以右边是“目”,不是“日”。
4、展示书写情况,进行评议,评出“小小书法家”
五、语文实践活动
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一种吉祥物,说说自己为什么以这种物品作为吉祥物。
四、附板书
中华世纪坛
人如海
我们成功了
天安门
几十万群众
欢呼
歌如潮
北京
欢乐的海洋
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教材内容,孩子们都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教师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资料,再现当时那个激动人心地时刻,调动了孩子们记忆之中的自豪之情,对于理解课文中的感情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孩子们自己收集资料,也为课文情感的体会打下了基础。由于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极感兴趣,因此,教师抓住了孩子的情感兴奋点,在充分预习的条件下,直接进入课文学习,而将生字学习放在第二课时,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阅读地积极性,教学效果比较好。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生字“讯、传、约”时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完全跟课文结合起来。并且在看图说话的时候,有意识地强调“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为以后的写作文打基础。在理解“喜讯传来”到底是什么喜讯时,我特地从网上下载了申奥成功的录像,多媒体运用得恰到好处。课堂上学生积极地参与和有感情地朗读,阅读课不再是枯燥,而变得富有生机。看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能规范书写。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 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湾商堆仗银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学准备〙卡片、图片、电脑。〘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结合课前找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如:图片、媒体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关书籍等)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台湾省的位臵。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湾商堆仗银讲毯景洁店省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台湾省商店洁白惊奇
情景打雪仗银装堆雪人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商:先写点、横、点、撇,再写同字框,最后写里面的两部分,里面是“八字头和口”不是“古”字,要写紧凑。
湾: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弯”,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堆:左右结构,运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熟字“难”去掉又字旁换上土字旁就是新字。注意右边是“隹”不是“住”字。
仗:左右结构,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个“丈”,笔顺是:横、撇、捺。
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熟字:士和口字在一起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谈一谈。
(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生字能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
店:商店、店长、店铺、店规、饭店
景:景色、情景、雪景、景致、景象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臵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 一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生字表和词语表,用最快的速度熟悉课文的生字及词语。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让学生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
1.小声读课文。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
边读边想,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回答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说一说你知道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什么?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课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二自然段写过春节的时候,北京正是下雪的季节,而台湾小朋友只能通过橱窗看见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讲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看见雪的情景,课文的第九自然段,介绍了老师和同学们玩雪的情景。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写孩子们渴望到北京去看雪,说明北京的雪景已经深深的把孩子们吸引住了,他们盼望这一天的到来。
3.自己再读课文,边读边看插图,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绘了哪幅图的内容。
1)学生自己图文对照。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
第一幅图描写的是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第二幅图描写的是第九自然段的内容。
三、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想一想这两段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主要想告诉我们在台湾省很难见到雪。
2)齐读这一自然段。
你还读懂了什么?(在商店橱窗里的雪景是用棉花做的。)
3)观察彩图,体会书中的描写。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过春节”这个时候,说明在北京正是下雪的季节,而台湾只能看到棉花做的雪。
这两个自然段为台湾孩子们渴望见到雪的心情打下了伏笔。
4)练习朗读。
2.学习第三至八自然段。
学习方法:
一、先读一读课文,看这几段各有几句话。
二、想一想每段话都讲了些什么?
三、这几段讲了什么?抓重点词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四、有感情地朗读这几段课文。
我们按照这种步骤学习课文第三至八段。
1)自己小声读,你是抓哪些词语体会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点词句谈自己体会。
这几段写的是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写出了台湾孩子们对雪(北京)的渴望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这几段。
A让学生自己读出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你认为什么地方应当重读,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就怎样读。
B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C教师适当范读。
要读出感情来,读出问句的语气。体现出台湾小朋友对雪的渴望和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4)再读这段课文,体会这段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在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中,老师告诉孩子们在北京有他们渴望见到的雪景,激发学生向往北京,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九自然段。
1)自己小声读,看共有几句话,你是抓哪些词语体会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点词句谈自己体会。
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的挂图。
让学生在图上指一下谁在堆雪人,谁在打雪仗。
雪毯,说明雪大,把地盖得很严实,像铺上地毯一样。
3)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加上动作。(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配上音乐)
4.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学习前三段的基础上,进行自学: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在小组内谈一谈。
3)参加班级展示
4)教师指导朗读:
A 出示这些句子,让学生谈谈怎样理解的,然后读一读,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再加以范读。
什么时候/ 能带我们/ 到北京去/ 看看真的雪呢?
那里的小朋友/ 正盼着你们去/ 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B 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朗读时要注意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要读好长句中的停顿。
5.观看北京的风光片。激发学生向往北京热爱北京的情感。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北京的小朋友盼着台湾同胞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早日和台湾小朋友团聚,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
六、布臵作业:
1.与同学交流台湾的有关资料。
2.要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看雪
台湾
北京
盼着
教学反思:如何把文字的美展示给孩子,吸引他们激情徜徉在文学的殿堂中呢?《看雪》这课,我针对这个目标,精心计了导入和朗读过程。导入效果出乎地预料得好。揭示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两个字,你想起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孩子们对雪的印象太深了,所以,谈得也很不错。洪俊男:“雪像棉花一样白,落在脸上,像冰激淋一样凉。”多好的感觉,说出了他对雪的喜爱。谈到玩雪,更是兴奋,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在雪地上画画……他们还自然地背诵起去年学过的《雪地里的小画家》。大家沉浸在美好回忆当中,这时,我话锋一转,用缓慢但是意味深长的语气说:“可是,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见到雪的。”(课文第一句话)学生静了下来。我捧着课本动情地读课文,有的孩子打开了书,边听边看,有的只是坐着听,我都没有说什么。从安静的气氛和孩子们的眼神看得出,他们沉浸在课文描绘的情境中了。读完后,我问:故事讲了什么?他们很快就能三三两两地补充着说出课文大意。这个环节,之所以成功,一个是上课伊始的导入紧扣孩子的生活,又把他们正在谈论的话题和课文开头巧妙地衔接在一起,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读反义词及9个生字。积累词语,填近义词、说话,并填句子。朗读诗歌。进行口语交际。展示本领。
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读、说、写、做,学会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反义词及9个生字。
2、积累词语,练习说话填句子。
3、朗读诗歌。
4、口语交际。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学准备〙卡片、图片、电脑。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找两个孩子上台,请同学讲一讲两个人的不同之处。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反义词。
二、学习反义词:
1、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反义词。
2、读反义词。
3、谈一谈大家的发现。
4、记住反义词。
5、表演并请同学们根据表演讲出相应的反义词。
6、认读生字。
三、拓展发现反义词:
教室:高——低内——外上——下黑——白
多——少前——后左——右开——关
……
四、作业:
到郊外去找,说说反义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的图片。
2、请完成练习:
这是一个()的小姑娘。
3、大家懂得词真多,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些词汇吧。
二、出示“我会选”中的词语。
1、读下列词语后完成练习
美丽有名中央非常
(1)从上面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漂亮——
中心——
著名——
特别——
(2)读一读近义词
2、拓展练习
中央——中心——中间
著名——有名——出名
特别——非常——十分
……
三、出示“读读说说”中的内容
1、自由读、自由完成。
2、上台自由讲。
3、板书完成。
4、出示一些图片进行有目标的练习。
(1)红枫图——()真()!我()。
(2)秋收图——()真()!我()。
(3)春天图——()真()!我()。
(4)校园图——()真()!我()。
四、出示“我会读”的内容。
1、自由读。
2、出示一些图片认识祖国的风光美,激发对美的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五、作业:
把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2、读图片内容,激发向往之情。
二、进行口语交际:
1、读“我们去旅游”
2、明确要求。
(1)去旅游。
(2)当导游。
(3)当游客。
3、出示具体景点的图片、资料。
(1)看或读。
(2)一部分学生当游客。
(3)两个学生当导游。
(4)进行提问、解答。
(5)评比最佳导游与游客。
三、作业:
回家将今天看到的景点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第四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举行才艺展示会。
2、可以讲一讲认的字,画的图,找的资料……
二、才艺展示准备:
三、才艺展示
(注意组织学生有臺序的表演。)
四、评价
五、作业:
将才艺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教学反思:本单元每一课的课后练习都与语文园地中的各项内容相互联系,使培养学生识字、认识近义词、了解反义词、搭配词语、积累语言、感知感叹句和陈述句的特点、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把学法指导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积累语言和情感熏陶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各项素臼的协调发展。
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较弱,拼音能力不强,生字认读写的能力较差,虽然学生已经认识了不少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不强。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这学期要着重从学生的拼音,生字入手,侧重学生语言水平的发展为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仍然坚持“多编少搬”的原则,所编选的课文,仍然体现内容丰富、充满情趣的特点。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 “ 识字 ”、四~五篇课文以及 “ 语文园地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语文园地 ” 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㈠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50个。生字表㈡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课和课文安排了识字任务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继续培养语感,并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继续坚持指导学生练好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复习巩固所学生字新词,也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好基础。四是句式训练,意在结合具体的词语形态、句式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使他们充分感知,反复习用,逐步实现内化与迁移。
本册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富有童趣,便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二)汉语拼音。
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住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
(三)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50个,会写350个。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型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3、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会使用音序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四)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人说话,做到口齿清楚,语句完整,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2、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万字。
(六)作文
(1)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的内容写下来。
(4)学习使用逗号、句好、问好和感叹好。
四、教学措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适时采用 “ 四人小组 ”
合作学习的形式。、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比较充分的读书,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重视朗读指导,读中悟,读中积累并学会运用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培养,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口语交际教学要提前做好准备,教学时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点拨引导,放手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6、充分利用教材,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入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2007年职高语文第三册期末测试卷3--2007年秋高县怀远职业中学高二年级期末考卷
类型:职高试题 加入时间:2008年1月14日19:48
2007年秋高县怀远职业中学高二年级期末考卷
语文试题
姓名: 得分:
一、语文基础及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①②两题(4分)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①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山居秋暝”中“暝”字是“日暮”、“傍晚”的意思,与“奄奄日欲暝”意思相同。
B、“天气”句中“晚来秋”的意思是说山中的秋天来得特别晚,眼下还不像秋天的景色。
C、“竹喧”句中的“喧”是“喧笑”之意,“竹喧”即“竹林里传出一陈喧笑声”。
D、“随意”句中的“春芳歇”,意为“春天的芳华已消歇”。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联交待了时间、地点、季节、气候等情况。B、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描写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C、尾联作者把自己与公子王孙们对比,揭示了自然美景只有公子王孙们才能享受的现实,表现了诗人的不满。
D、全诗诗中有画、景中有情,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2、不改变原意,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3分)
这件事情是有希望的。
①改写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增强加重。可改为: 这件事不可能没有成功的希望。
②改写成反问句,使语气增强加重。可改为: 难道这件事没有成功的希望吗 ?
③改写成陈述句,添加修饰词语,使语气减弱变轻。可改为: 这件事也许还有成功的希望。
3、指出下面一段话的说明方法。(2分)
现在,社会上的语言文字使用状况的确太混乱了。这种混乱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以繁体字回潮为中心的文字混乱;二是以方言泛滥为代表的语言混乱;三是以胡编乱造、不知所云为特点的语文水平滑坡。(分类别)
4、选词填空。(3分)
(自成一格、别出新意、别开新面、独具匠心、独出心裁)
A、至于用春风去表现自然景色的诗篇,则更是俯拾即是,这就更需要(独出心裁、别开新面),否则最易流于俗套。
B、只有有情自内发,意从己出,(独具匠心),那么新的意境自会不断出现。
C、古人诗词中写春风者,何上千百!同是写春风而(别出新意、自成一格)的,的确不少。
5、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3分)
A、一朵水莲花在凉风中表现着婀娜的骄羞,诗人借以形容这位日本女郎的缱倦。
改为 改为
B、而诗人心中要说的是他对于生活在皮鞭和奴役之下的劳苦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他们艰韧的毅力的赞美。改为
6、找出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C)(2分)A、怜悯(lián mǐn)侧隐(cè yǐn)诉讼(sù sòng)
B、簌簌(sù sù)癖好(pǐ hào)腌臜(ā zā)
C、遍稽(biàn jī)甘霖(gān lín)砥柱(dǐ zhù)
D、庖代(páo dài)鉴署(qiān shǔ)袒露(tǎn lù)
7、“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句话的意思是 早晨红得令人心醉的枫叶是什么东西染红的?是离人的眼泪,运用了 夸张 的修辞手法,课文运用同样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听得道一声“去矣”,松了金钏;遥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3分)
8、“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是由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化来,原句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3分)
9、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2分)
A、黄果树瀑布以豪迈而粗犷,雄浑而瑰丽的特点著称于世,真算得上瀑布中的伟丈夫!
B、大连市委对政协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
第二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第十册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年级 执笔人:韩鑫
参加人:杨蓉、韩鑫、李静、林粤兰
备课组长:韩鑫
一、单元内容及说明:
本组教材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凡是精炼、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说明:编排这组教材,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的语言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法;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二、单元目标及说明:
1、会写本单元的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4、了解不同题材文章的表达方式: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体会相声的语言的艺术特点。
说明:在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说的话妙在哪儿;感受剧本、相声的语言特点。在语文实践活动方面,提出日常注意发现、积累不同特点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提示语、古今笑话等,并鼓励学生试写提示语、广告词。
三、单元重难点及说明:
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义。
2、通过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指导学生积累精妙语言。
3、本组教学要和本次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完美。说明: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
四、教学本单元,有如下建议:
教学时,教师要整体观照本组教材编排的特点,整体安排教学活动,做到教学内容自然融合,教学活动能够协调进行。
五、本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杨氏子》 2课时 《晏子使楚》 2课时 《半截蜡烛》 1课时 《打电话》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三 2课时 回顾·拓展三 2课时
10、杨氏之子
一、教学内容及说明: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说明:教学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二、教学目标及说明:
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3、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
说明: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三、教学重难点及说明:
重点: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难点: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说明:这篇课文通过孩子语言的妙处,从而体现了孩子的聪慧和机智。
四、教学问题及说明:
1、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2、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建议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
(1)学生尝试读文,根据学生读文情况教师示范读文,帮助学生在把短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2)在读通课文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加以点拨,如:“为设果”是说谁为谁摆放水果?“家禽”是现在说的“家禽”吗?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说明:课文中要求写的字有三个比较容易出错,要格外注意,根据书写的实际情况提醒学生注意:“曰”不能写成“日”,“惠”和“禽”不仅要把结构写匀称,还要注意把笔画写正确;有两个多音字要指导学生读准,一是“为设果”中的“为”读“wèi”,二是“应声”的“应”读“yìng”。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指名朗读课文→熟读课文,理解意思→质疑问难,试着练习背诵课文→想象情境,感情朗读→讨论交流,领悟幽默→延伸拓展→朗读课文→小结
(二)授课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机智巧妙的语言,有时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生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身心„„今天我就来认识一个聪明机智的小孩。
2、板书课题,齐读。谁来说说这个课题告诉我们?(重点理解“氏”“之”的意思。)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3.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4.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5.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设计意图】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设计意图】熟悉课文内容,读准字词有助于理解课文。
三、指名朗读课文。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设计意图】再现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的读,通过读感悟出课文的主旨。并掌握本班学生学习的难点。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大意。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领悟出杨氏之子的聪慧。
五、质疑问难,试着练习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品读,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二、讨论交流,领悟幽默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2.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板书:杨氏之子 杨梅 孔君平孔雀
(“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场面非常轻松愉快。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品读,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三、延伸拓展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类似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阅读,体会语言的精妙。
四、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课外搜集: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板书设计:
10杨氏之子---→ 杨梅 孔君平---→ 孔雀
教学反思:
11.晏子使楚
一、教学内容及说明: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说明: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及说明: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4.能复述课文内容。
5.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说明:教学时要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比如,在了解课文内容时,请学生按着顺序来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晏子的思想品质有帮助。
三、教学重难点及其说明:
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说明: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重点朗读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部分,要读出楚王的骄横、傲慢、阴险和在失败面前的窘迫;要
重点引导读好晏子的话,晏子的语气或义正词严,或嘲弄戏耍,或诙谐反问。通过自读自悟感受晏子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四、教学问题及说明:
本课故事性很强,应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首先,通过自由读书,把课文读通顺,知道课文是写谁与谁之间侮辱与反侮辱的故事,写了几个回合的斗智。有些不大好懂又很关键的词语,可让学生查查字典。接着,启发学生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阅读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自己的看法。说明: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的习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的教学过程来突破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解释课题,导入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走近宴子→深入阅读,体会智慧→感情朗读,理解宴子→观照全文,理解结构→小结
(二)、授课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说说课题的意思。【设计意图】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设计意图】解决学习障碍,了解课文的大意。
2、课堂交流
(1)关于生字。(出示生字课件)
注意“敝”字左边中间是一竖,不能分成两笔写; “臣”字中间不能写成“口”。(2)部分词语的含义。
敝国:我国。敝,谦词,用于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面不改色:不改变脸色,形容临危不惧,从容自信。安居乐业:安定的生活,愉快的工作。
(3)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读一读难读的句子。【设计意图】理清文章脉络。
三、课堂小结
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作业
我会说”晏子使楚”的过程发生了几件事?结果怎么样?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不仅涌现出了许多勇猛的湛江,也涌现了出了许多能言善辩的谋臣。这位谋臣,利用自己的一张嘴,在外交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展示自己的口才。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谋臣——晏子吧!(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2、解题
使:出使。楚:楚国
3、关于晏子,简单介绍一下。(出示课件)
晏子,原名叫晏婴,春秋时齐国大夫,夷维(山东高密)人。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用简炼的语言说说文中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出示: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结果怎样?请同学们画出相关句子。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3)文章的 3 —— 5 自然段就是故事的经过。主要写了什么?(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是如何反击楚王的。)【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初步感受晏子的形象。
三、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楚王侮辱晏子
1、楚王几次侮辱晏子?
2、怎样侮辱的? 用曲线划出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一次:(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 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晏子代
表齐国出使楚国,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板书:钻狗洞)
第二次: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 “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1)楚王是一 幅怎样的神情?你是怎么知道的(轻视、瞧不起)。抓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来体会人物心里是一种好方法,谁再来读这个句子?(2)楚王这句话的意思是?
(3)楚王说的“人”指什么样的人?
楚王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板书: 没人才)
第三次: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 “ 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 ...
3、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请同学们用括号画出晏子反击楚王的话。【设计意图】理解人物形象是学习本文的难点,抓住相关语句进行体会,让学生的学习有方法性和目的性。
(二)研读晏子回击 第一次回击: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深入的品读晏子与楚王的第一次较量,了解楚王和晏子是怎样的人。
第二次回击: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A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B 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A 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B 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学习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体会晏子说话的技巧。第三次回击: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A 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B 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设计意图】学习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体会晏子反驳的语言感悟晏子的智慧。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四、感情朗读,理解宴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 口齿伶俐 热爱祖国 足智多谋 能言善辩„„
2、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体会晏子的爱国情怀和足智多谋。
五、拓展延伸:
1、晏子是个聪明人,你是不是呢?老师考考你。(出示聪明小故事)
六、课堂小结
师:只有今天做个课堂中的聪明人,明天才能像晏子、像吉鸿昌那样做个生活中的聪明人,才能不辱使命,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赔不是
课后反思:
12﹡半截蜡烛
一、教学内容及说明:
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故事的精彩之处就体现在他们与敌人的对话中:伯诺德夫人──“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吹熄了蜡烛)杰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蜡烛)“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结果,杰奎琳的巧妙伪装出来的可爱和天真、毫无破绽的理由打动了德国少校,终于保住了蜡烛里的秘密。
说明: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二、教学目标及说明: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说明:了解剧本和一般记叙文的区别,通过剧本中任务的语言和提示理解人物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及说明: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说明:在充分了解文章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心理等的描写体会人物的精神。
四、教学问题及说明:
首先,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大意,知道“半截蜡烛”的重要性。
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理清课文脉络,深入学习课文,可引导围绕“蜡烛里的秘密是怎样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的”这一问题进行细读、探究,体会人物语言透出的机智勇敢。
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评价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到旁白语言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语气,把课文读好。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剧本的特点,讨论一下剧本和一般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说明:在了解剧本的特点上,体会剧本和一般记叙文的表达特点。并且感受人物语言的魅力。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初读课文,畅谈感受→再读课文,了解大意→深入阅读,感受形象→内化形象,感悟语言→小结
(二)、授课过程: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并能简单说说剧本的特点、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设计意图】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结合形式的想象力让学生表演。让学生对剧本产生进一步的兴趣。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内化人物的形象从而对剧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反思:
13﹡打电话
一、教学内容及说明: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群众的喜爱。《打电话》就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说明:选编这段相声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演艺术。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二、教学目标及说明: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说明:对于相声,学生并不陌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调动起学生读相声的兴趣。本文是略读课文,首先通过引导学生浏览全文,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人物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人物语言的特点。
三、教重难点及说明: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说明: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
四、教学问题:
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演艺术,在读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说明:根据课文的体裁特点,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式朗读,因为语言比较通俗,讽刺意味比较浓,所以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激发兴趣,出示课题→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默读课文,体会相声中人物说话的特点→熟读课文,尝试表演相声→小结(二)、授课过程:
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类、语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中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是相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则相声──《打电话》。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要求或希望。
【设计意图】通过揭题,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
二、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
1、边浏览课文,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相声本身的特点,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这则相声的内容,教师都要充分的肯定。
3、边看课文边思考:相声有什么特点?
教学中不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随机引导概
括,比如:相声是两个人说的。
(其实还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和多个人说的群口相声);相声的语言很幽默,引人发笑;相声不仅是说,还要唱„„
【设计意图】利用录音激发兴趣,并且了解相声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三、默读课文,体会相声中人物说话的特点
1、默读课文,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找出“打电话”的句子。
2、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有什么感受,举例说明?
⑴ 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
──说话绕圈子。
⑵ 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他是女的呀。──明知故说。
⑶ 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没话找话。
⑷ „„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是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我三块四。──东拉西扯。
„„
3、联系生活的具体情境,思考如果生活中说话啰嗦,会有什么后果。【设计意图】通过对文中重点句子的品读,感受到文中人物说话罗嗦的特点。
四、熟读课文,尝试表演相声
1、选择课文中的某一段,练习朗读。
2、自由组合,学说相声。
3、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
【设计意图】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体会相声这种表演形式。
板书设计: 13.打电话
打电话应尽量节约时间,但有人说个没完没了 打电话 抓住重点、简单明了(行为文明)
对比
语言啰唆(缺乏公德)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三
一、教学目标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3.通过创设具体的场合让学生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份发言稿。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揭示课题,了解意义
1.播放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听。
(1)片断一:《汉武大帝》中张骞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的场面。
(2)片断二:《成长的故事》中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撒谎的场面。
播放录像前,先说明当时的具体情况。
2.在这两个录像片段中,你看到的,听到了什么?
(1)张骞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
(2)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撒谎。
【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劝说”,劝说和鼓励是相对的,劝说往往要求对方改变某一种做法或想法,劝说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劝说是否真诚,是否讲究策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联系生活,明确情境
1.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否有过劝说他人或被他人劝说的经历?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况。
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劝说的语言,即“怎么说的”“说了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我们劝说?
(1)阅读课文中的一段话,打开学生的思路。
(2)自由地说说。
三、自由练说,模拟表演
1.你最想对谁,对那种情况进行劝说?想一想,该怎样说效果会更好?
2.学生轻声地练说。
3.师生模拟表演。
(1)学生说明当时的情况。
(2)教师扮演被劝说对象,学生扮演劝说者,模拟表演。
(3)师生共同评价模拟表演的情况。
【设计意图】教师可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或者在评价中随机地指出或引导学生指出劝说是要注意的事项:说话态度要真诚;不同的劝说对象要有不同的语气,比如对长辈要尊敬;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语气,比如紧急的情况就不能慢条斯理;一般要分析原因,指出改正的方向等。
四、修改提高,分组表演
1.根据刚才的提示,对自己的劝说进行修改,争取取得好的劝说效果。
2.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分组模拟表演,相互交换角色。
3.课堂展示,共同评议。
五、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提高自己劝说的意识,在真实的情境中尝试进行劝说。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课前准备
1.录象资料:学校大队干部竞选演说的场景。
2.学校或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场景照片资料:班里要开展改选班干部活动剪影,“六一”联欢会上活动剪影,社区围棋比赛的活动剪影,到敬老院慰问老人等。
教学过程
一、观赏中引题
1.上课一开始,伴随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多媒体大屏幕播放:“学校大队干部竞选演说”的场景录象资料。
2.仔细观看录象,重点体会参加队干竞选选手的发言技巧和发言内容。
3.引导学生畅谈观后感。
4.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发言的时候很多,比如,(1)虚拟情境一:“六一”联欢会上,你将代表全班同学做一个简短发言。
(2)虚拟情境二:重阳节,少先队员到敬老院慰问老人,请你代表少先队员讲话。
(3)虚拟情境三:海报──学校要竞选大队委,你打算竞选其中的一个职位。
(4)虚拟情境四:班上要竞选语文组长,你打算参加竞选。
(5)虚拟情境五:庆祝教师大会,你代表全体同学发言。
„„
要发言,通常要写发言稿,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种情境,展开想象,写一篇发言稿。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情境,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
二、分组讨论,明确内容与写法
1.过渡:请选择同一种情境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各组的发言稿应写什么和怎样写。
2.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屏幕提示习作要求以及注意要点)
(1)开门见山提出本人要谈的问题。然后说明理由,最后照应开头对全文做简明扼要的总结。
(2)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对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要实事求是说明,不要含糊其词,如果是汇报性的发言,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3)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内容,都要考虑清楚,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4)语言通俗易懂。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设计意图】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自我总结出发言稿要注意的几点。
三、学生撰写,教师指导
学生自主选材感兴趣的内容动笔写作,师巡视指导。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三
一、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文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交流搜集、积累的相声、剧本、快板等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
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小组合作演一演语言类节目。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激情导入
师: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教师巡视课堂,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展开。)
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1)指名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例1:我觉得《晏子使楚》一课中“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句话把齐国人口众多说得很形象生动。
例2:我觉得相声特别有意思,因为里面有很多语言很幽默,它不是直接地告诉我们说话不要罗嗦,而是通过有趣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
„„
(2)指名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①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
②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说话。如: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外国记者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人走路时总昂着头,而中国人走路时总是低着头?这个记者的本意是想贬低中国人,给周总理难堪,可是周总理略一思索,说:因为西方人走的是下坡路,而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那位西方记者对周总理的敏捷才思和机智从容十分佩服。
(3)教师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请学生谈谈对对联的了解。)
1.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
2.出示文中的四句对联,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3.指名读,正音。
二、感悟对联特点
教师点拨: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你有什么发现。
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可以
数字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
4.全班再读这些对联,体会特点,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
5.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6.课外拓展:
(1)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2)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
师:你还见过类似这样的对联吗?有积累这样的对联吗?
顶针联:“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开口便笑,笑古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地难容之事。”
数字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回文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秀秀明明
处处山山水水。”
叠字联:“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风收;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报捷。”
(3)说说你喜欢这些对联吗?为什么?
可以从内容上说,对联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写景、有说理„„可以从语言形式上说,对联短小精悍,对仗工整,富有音乐感,读来朗朗上口„„
三、背诵积累
1.学生读课文中的对联,试着背诵。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诵。
4.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
四、展示台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可以
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
2.相声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
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等。
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中、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调动探究感悟语言的兴趣、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教学反思:
第三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秦海啸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大自然的启示”专题,《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本组课文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让学生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并能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获得语文的综合素养。
【学生分析】
我想学生对于本组课文学生是有学习的欲望的。但学生的关注很可能会停留在表面,所以学习本单元,除了引导学生热爱自然,还要激发学生学习会理性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要保护大自然,探索自然的规律,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有效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服。因此,要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在读中感悟,在进行语言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科整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学生也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
【重点课文示例】
《自然之道》一篇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课文通过一件发生在一群旅游者身上的具体事例来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一、初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整体把握:
1.概括故事主要内容。课文故事的曲折性,为学生提供了提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能力的练习机会。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尝试选用以下方法:①梗概叙述法。教师可以用“谁能简要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要争取说得清楚、明白。”作为学生初读的要求,使学生自主关注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局,并择要概括。②人物关联法。学生初读后,可要求提炼出课文中的人物,理清故事中人物间的联系,使学生初步感悟到人类行为与动物命运的关系。③词串联缀法。在学生自学生字词的基础上,出示一些与课文主要内容相关或能体现出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故事情节发展的词语,让学生以词语为依托,联词成句,概括内容。
2.理解课题,即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可以扣住课题中的“道”字质疑,引导学生抓住向导的话,明确“自然之道”就是自然界中事物的规律,为深入读文打下基础。
二、精读课文时可从三个角度切入,抓住几个主干问题,构成教学的几大板块,对课文反复品味,多重解读。
1.“我”和同伴的行为是怎样的影响了海龟命运?从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理解时可抓住以下重点词句:
① “我的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问向导:‘你得想想办法呀!’” 我们的“紧张”与“焦急”是因为并不了解那只幼龟所担任的“侦察”任务,这也是悲剧发生的真正原因。
②“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小海龟,把它放进大海。”
向导因为了解海龟的生存规律,表现得非常平静,却被同伴们误解为“冷淡”。此时在理解
“极不情愿“的词意基础上,想象同伴们都可能说了些什么,以此来凸显向导的无奈。③“然而,接着发生的事却使大家极为震惊。”
人们从嘲鸫口中拯救出一只海龟,但是更多的海龟因得到错误信息而被捕食,这适得其反的后果令人们极为“震惊”。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读书想象大量海龟遭到捕食的惨景,再扣住“天哪!看我们做了什么!”一句反复品读,注意两个 “!”地使用,读出短句的丰富内涵,体会人们顿悟、悔恨的复杂感情。
④“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这时,似乎一切都静止了体现了大家难过、悔恨的心情。表面的平静反应出内心极度的不平静,可引导学生想象人们的心里话,体会人们的心情。
2.向导的态度、做法也是一个激活学生思维,发表个性化感受的引发点,抓住第4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中向导的话,细细体味,可以引起课堂的争辩: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3.由体会太平洋绿龟的生存之“道”深入理解“自然之道”。
首先,可以由课文的最后一句向导的悲叹质疑:“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假如没有人类的干预,海龟会安全入海吗?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说一说。
①“突然,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欲进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句中“探”字以及“欲进又止”一词生动地描述出幼龟“侦察兵”形象,体现出幼龟出巢的谨慎。②“成群的幼龟争先恐后地从巢口鱼贯而出”
“争先恐后”写出了幼龟行动迅速;“鱼贯而出”写出了幼龟行动井然有序。可以想象,如果幼龟得到的出巢信息是正确的,他们将会很快越过沙滩,进入大海。
最后,可将向导的话“自然界就是这样的。”改为“自然界就是这样:是怎样呢”引导学生再次体会“自然之道”。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可以参考选用下面的话题,回到对课文的整体阅读上,通过语言训练深化对课文的理解。①为了保护加拉巴哥群岛上的幼龟,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请你给岛上游客写一份“旅游须知”。
2.走出文本,内化“自然之道”
1、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2、读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
3、登录“人与自然”的相关网站了解自然之道。
4、有条件的地方,可带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等。
课内外知识的沟通,已悄悄拉开了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这次综合性学习,重点在于使学生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并从中获得启示,要注意与三年级下册第二组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有所区别。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这两种思路进行:一是直接去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边发现,特别是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身边熟悉的动植物或自然现象;二是联系生活经验与阅读积累,确定重点观察对象,把观察、思考、查资料、提出创意,乃至动手实验紧密结合起来。
在教学综合性学习时注意要考虑与“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相结合,为习作提供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如观察大自然探究发现(某一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动手实验、进行小发明等。
1、(学生制作昆虫标本、植物拼图、手编花环、泥人、泥车„„向同学们展示,并且介绍制作的经过)
2、学生进行一次调查汇报:陈述我们身边严峻的环境问题。行动起来,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
调查反映出来的环境问题:。
我的建议:。
3、去大自然中捡拾或者采摘一片你认为“不一样” 的叶子,同时详细记下你发现它的时候的时间、地点、周围的环境和当时的心情,尤其是你之所以要选择它的原因。请同学们去找寻一处令你感动的景物——一片叶子、一棵小树、一枚鹅卵石,以“心中的美景”为题
4、春游感受自然
5、我有一个“朋友”
小草、野花、树林、河水、游鱼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大自然朋友。我这样启发学生后,向他们提了些要求:⑴对花鸟草虫、河水游鱼的“生命观照”。⑵四至六人一组,自编一个游戏,进行物我之间的“心灵的对话”,可呼唤人们呵护自然,保护生态。再现“大自然的语言。”
6、读后感关于大自然的启示的相关文章
7、大自然的启示图片,说故事。
【教学进度】
见教研室进度。
第四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第三
单元分析
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三篇课文《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围绕人生和奋斗这个主题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段曲折的经历,塑造了一个个不屈的灵魂,奏响了一首首生命的乐章,点亮了一盏盏人生的航灯。
二
单元目标要求
1、学会本单元2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逆”、“毅”、“撰”、“膜”、“礁”等组成的词语。(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比喻句及名言的含义。(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朗读课文,感悟伟人成功经历对我们的启示,拓展延伸阅读,课外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申诉;完成“家乡的一种美味”习作。
三
单元设计意图
一、逆境成才
——《小草和大树》教学谈《小草和大树》乍一看题目,以为是一篇寓言,仔细再看,发现尽管体裁不是寓言但是同样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逆境可以成才”。如果我们把它看作一个论点,那么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呢?答案很简单,课文的第一小节直接告诉我们,夏洛蒂就是逆境成才的典范。夏洛蒂何许人也?她是一个女人,但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女人。在她之前,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妇女(甚至是全部妇女)毫无地位可言,没有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是彻彻底底的男人附庸。在她之后,女权运动吹响了战斗的号角,拉开了争取男女平等战役的序幕。夏洛蒂的自传体代表作《简·爱》是全世界妇女的必读之作,被誉为“世界女权运动的图腾柱”。
何谓逆境?词典中的解释为“坎坷不顺的境遇。”为什么逆境能够成才呢?作者以夏洛蒂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个论点。引导学生去看主人公都有哪些“坎坷不顺”以及是如何应对的。从而真正认识逆境,感同身受。明白“逆境可以成才”的道理。
二、强烈的对比 非凡的人生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谈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主人公是史蒂芬·霍金。那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通过阅读能够找到这样一些词汇:宇宙之王,科学巨人,物理天才,生活的强者,非凡的科学家。这些都可以说明霍金的身份,但同时他还是一位终身禁锢在轮椅上的霍金,身体彻底变形的残疾人。身体的残疾和事业的伟大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轮椅上的霍金”。文章一共12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具体叙述霍金经历的残酷命运以及顽强进行科学探索的事迹。这一段的叙述虽然较长,但是有一条十分清晰的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述。最后一部分,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说明霍金带给我们的巨大影响。第八自然段用了一个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1)“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这是第一层意思。霍金拥有人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他没有去愤世嫉俗,面对苦难他报以“恬静的微笑”。能活着,就好。(2)“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这是第二层意思。告诉我们理想、亲情、友爱是人生存必需的精神力量,他超越了物质的层面让人生更幸福。能幸福的活着,更好。(3)“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第三层意思。“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与不幸,对生活时时怀有一份感恩的心情,则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知道活着的意义,真好。
三、好书伴我成长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谈《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就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女士为大家做的一篇阅读推荐。当然,男孩子必读,并不表示女孩子不要读。只不过男女有别,这本书对于男生的性格养成帮助更大罢了。这篇读书推荐出自杨老师的日记体小说《男生日记》,文中提到的“缅儿”正是《男生日记》的主人公吴缅。这篇读书推荐分为三个部分:
1、这本书的来历;
2、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3、阅读这本书的感想。一般的读书推荐也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明白这本书为什么是男生必读的书。第一部分,书的来历。首先揭示书名《鲁滨逊漂流记》,接着紧抓一个“旧”字,从“很久很旧”“封面已看不清颜色”“粘补过”等词语感悟书已经度过很多的春秋了。然后过渡到题词,毛笔和钢笔是爷爷和爸爸分别使用的书写工具,看似平常其实这里蕴含着一段书写工具的变迁史。钢笔的出现是书写工具进入现代信息社会的一次重大革命。(尤其是中国)第二部分,书的内容。《鲁滨逊漂流记》之所以深受读者喜爱,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主要因素之一。但是由于这是一本面向儿童的小说,所以杨老师没有讲得过于深奥。作为老师了解一下是需要的。第三部分,读后感。这应该是最有价值的部分。作者的感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鲁滨逊的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冒险的精神。第二是对主人公形象的“素描”和“提炼”,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愿望。
最后,作者的结尾也很耐人寻味,他准备把书往下一代继续传递。我们可以想一想,这里传递的到底是什么?难道仅仅是这一本“破旧”的书吗?不,这里传递的是精神,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要像鲁滨逊一样敢于冒险、勇于开拓„„
四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练习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语文与生活,能懂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2、通过第二部分诵读与语感,明白“从岩缝中长出来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并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语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教学第一题
1、教学第一部分记得上学期语文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有这样一个内容:文章不厌百回改。意思是------(生: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难怪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练习3(板书),先来聊一聊关于修改文章的话题,好吗?过渡:首先印入我们眼帘的是黄晓明同学和他爸爸的一段对话。1)自读、指名分角色读。2)爸爸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3)指名交流:揭示了一种修改草稿的方法,即“放开声音去读你的草稿,草稿经你这么一读,好多毛病就能发现了”。(大致说出即可)4)齐读爸爸的话。过渡:爸爸是这么说的,那么这种方法有没有依据呢?下面,我们请几位大文学家来告诉我们答案。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让学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强调修改的意义)2)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胜陶修改文稿的方法。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要看念的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2、小结。
交流。
学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
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胜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谈话导入。(由本单元所学课文导入)
2、诵读《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
学生自由读散文。
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学生反复练习诵读
指名读,齐读
3、感悟
4、指名读问题: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
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2、诵读《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
学生自由读散文。
学生反复练习诵读
个别读
齐读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读后感想。
引导学生感知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与谦虚的美德。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语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三、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说明:
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练习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在“学会申诉”的口语交际中,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从而学会申诉。(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重点与难点: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学会申诉。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
指名背诵《从岩缝中长出的小草》
指名背诵
积累阅读感悟。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中的第八节。
2)引导学生读贴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学生练习描红。
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教师范写。
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学生读两句话
学生说出书写个格式
练习写
展示、评价
再次描红临写。
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三、教学第四题
1、审题
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申诉”作启发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应该及时想有关部门或学校申诉,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板书:学会申诉
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并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的出申诉的方法?
3、练习
4、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一训练内容做更深入的思考
教师点评
审题、谈话交流。
读口语交流的要求。
集体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应该怎样倾诉?
学生分组练习说。
分组推荐代表上台就某一侵权行为进行申诉
其他学生可以针对前面学生声速说出自己的申诉方法。
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从而学会申诉。
说明:
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习作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适当地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习作的感染力。
3、交代清楚自己喜欢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重点与难点: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交代清楚自己喜欢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挑选自己喜欢的一种美食,了解做法、品尝滋味、收集有关与美食故事和趣闻。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 出示图片,中国美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它与世界各国烹饪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今天我们就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美食
学生谈自己吃过的美食。
知道中华美食很多,有目的的选择美食。
二、创设情景,介绍美味
1、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
介绍:指名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讨论:听了他的介绍,我看见有人咽口水呢?谁来评一评,他介绍得怎么样?
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评一评。
能有条理地介绍喜欢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三、欣赏佳作,学习写法。
1、模拟在吃这一美味的场景。
介绍做法。
2、口头练习说
3、小结。
这么好吃的美味真让人垂涎欲滴,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位同学的习作,读了他的文章,你有怎样的感觉?
指名朗读佳作《鸭血粉丝汤》
小作者从几个方面写了这一美味的?
这道菜不错!我也想
做一做可以吗?
3、小组讨论
(1)代表发言
(2)集体评议
欣赏佳作,仔细品味。
讨论品析
(味、色、香、形)
欣赏佳作,明确写作方法。
四、集体写作
指导方法。
指名说一说读了这篇习作后的感受?
教师小结:那么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介绍的美味。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板书:味、色、香、形)还可以适当地介绍它的做法或吃法。还有美味的做法。
还有吃法呢!
突出重点。
说一说读了这篇习作后的感受?
集体写作
明确要求后,能耐按要求习作。
五、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学生读习作,评议。
学生修改
交流习作,听取意见,修改习作。
六、佳作欣赏
教师指导。
读佳作。
欣赏佳作,并知道好在哪里。
说明:
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第五篇:一年级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
划及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3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 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 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区分几个(基数含义)和第几个(序数含义)。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的数进行分与合)
3、认识符号“> < = ”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6、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页-第16页)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过程与方法: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教学准备:
师:课件,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出示课件1)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课件4)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课件5)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课件6)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课件7,8)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画出5个圆形。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四,课后总结
完成“做一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数,读数,写数。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13,14页的题。准备数字卡片,大于号,小于号卡片。板书设计
1-5的认识及书写 1,2,3,4,5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比大小
教学内容:比大小(第17页的内容)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教学准备:
师:课件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出示课件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课件出示)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4 3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14-15页的题。介绍一下,你坐在第几组第几排? 板书设计
比大小
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第几
教学内容:第几(第20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巩固复习旧知(课件1)给数字排序
2、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3、出示课件,书中第20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排在最前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后面的两位阿姨呢?最后面的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几的?
(4)请你说一说:叔叔排在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2,“做一做”的第1题。(出示课件5)3,介绍自己的座位。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作业:
教材第20页“做一做”的第2题 板书设计
第几
我坐在第()组,第()排。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分与合
教学内容:分与合(第21页和22页的教学内容: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能根据分的过程和结果写出数的组成。
3、理解数的分解与组成之间的关系。
4、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索:4 的组成(出示课件)
1、认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三种不同的分法)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 4 3 2 2 3 1
4、读4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 和3,1和3 组成4………
(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
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出示课件5)
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
1、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 2 3 3 2 4
4、读一读
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
(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
(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4、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5、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6、第23页的练习四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的填一填,然后再集体进行评价。
7、完成第22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三、小结:引导学生总结1-5的个数的组成。作业
练习册第17-18页的题。板书设计
分与合 4 4 1 3 2 2 3 1 5
1 2 3 3 2 4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加法
教学内容:加法(第24页-第25页的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2、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
生:小棒或学具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出示课件1)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2出示情境图
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个气球,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3、认真观察回答问题(学生观察)
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几个气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1=)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2、全班交流算法。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板书5)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4和1拭目以待组成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课件出示),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学生汇报算式;3+2=5,2+3=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第25页“做一做”第3题
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
四、完成第25页第1-2题。
五,小结:通过完成第24页做一做题,引导学生总结加法。作业: 完成第28页1-2题
板书设计 加法
4+1= 3+2=5,2+3=5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减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减法的认识,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27页的第5----6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师:课件、实物投影仪。
生: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按顺序填数
()3()5
2、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2+3 1+3 1+4 2+2 4+1 3+1
3、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有还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
(把两部分合起来)
4、课件出示,数的组成,完成填空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出示课件)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
同桌之间互相说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师:像这样,从4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减法
2、学习减法算式
问:4个气球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飞走了一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
飞走一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
像这样飞走了、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4-1=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请你说一说。
(然后全班齐读算式)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3-1表示的事物来。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课件演示第26页的三幅图,分别让学生认真观察
(1)请多个同学说图意(2)根据图意列算式
2、先画一画,再说算式(第28页第3题)
A:教师先分步骤讲解第1幅图
(1)两辆车,问学生:这是几辆车,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板书:2
(2)再用虚线圈1辆车,问:谁知道是什么意思?请你猜一猜。
(3)用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那么,去掉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4)去掉的1辆是从几辆里面去掉的?去掉的1辆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
(5)谁能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板书:2-1=1
B:你们能够根据刚才所讲的,把后面的2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试一试。(4人小组合作完成)
(1)指名说图意
(2)指名说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学生独立完成第27页的“做一做”,然后集体进行评价。
三、巩固反馈
1、P27页的第1-3题
(1)小组每个人说图意,对学得不好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和鼓励。
(2)说完图意后,再每个小朋友独立写出算式
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评价,说一说每个人写出的算式是不是符合题意,不对的又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2、P28:第5题,根据题目摆一摆。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课(第28页的第5----9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按数的顺序填数()3 4()
5()()1
()()3()()
(学生口答)
数的组成
□
□
2 3 1 □ 2 □
二、指导练习
1、P28页的第8题
第一幅图:让学们认真观察 :
1)4人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一共有4条黄瓜,奶奶摘了二条,还剩下几条)
2)要求还剩下几条,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如何列式?请你在书中完成。
3)全班集体评价
出示铁锹图
教学方法同上
2、P28页第9题
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把算式补充完整。
3、请你用5-3和2+3各编一个小故事
1)先每个同学在自己组里编,再请人在全班编。
2)评一评:谁编的最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4、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28页的第10题。全班进行评价。
三、数学小游戏:回家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2、3、4、5,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四、听算
教师说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100分。
1+3 4-2 5-1 4-3 2-1 1+1
2+1 3-2 3-1 2+2 3+1 4-1
1+4 2+3 5-2 5-3 5-4 3+2(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0的认识
教学内容:P30页:0的认识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1页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课件出示)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学生有尺子的可以拿出来观察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0 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六、调查:0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有关0的减法
教学内容:第20页有关0减法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0页的3――――第31页的第9题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渗透空集的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和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不借助图口算0的加法、减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知识,有谁还记得,0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师:即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没有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小鸟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2)点击出现动画: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
飞走的3只小鸟是从几只小鸟里面飞走的?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要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3-3=0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电脑出示青蛙图,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2)点击出现第二张荷叶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
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4+0=4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3-3=0
4+0=4
你发现了什么?
(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任何数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左手拿5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两手一共有多少支粉笔?(学生口答算式)
2、完成第29页的做一做
(全班集体评价)
3、第30页的第3、4题
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先互相说图意,然后再列式计算。
评价要求:先同桌互评,再全班进行集体评价。
四、综合练习:
1、P31页的第6题,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对做的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鼓励。
2、第39页的第5题
要求每个同学先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再列式计算,蝚后集体评价。
3、完成:第30页的第7、8、9题和思考题。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整理和复习,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1、复习5以内数的认识。(课件出示)
(1)出示数字卡片。3 2 0 1 5 4,口答:上面的数字卡片,从左数第一张是(),第三张是()。从右数第一张是(),第五张是()。
(2)独立完成教材32页第1题、第2题及练习七的第1-4题,然后订正。
2、整理和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及加法。
(1)复习2-5的组成
(2)出示32页第3题的加法表。(3)引导学生观察表。
表中有许多算式没填好,请你仔细观察表中已有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 竖着看:每一列的第一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0加几,1加几,2加……,第二个加数一样,第一列都是0,第二列是1……
(4)让学生两人一组拿出同样的表,按照这个规律试着把表填完整。(5)集体交流:
(6)再仔细观察此表还有哪些规律: 斜着看看有什么规律?分组交流。(7)看表口算,老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出得数,然后两人一组进行口算。
3、整理和复习5以内的减法。(方法同加法)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