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药学虚拟仿真试验室简介

时间:2019-05-15 02:5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医科大学药学虚拟仿真试验室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医科大学药学虚拟仿真试验室简介》。

第一篇:福建医科大学药学虚拟仿真试验室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药学虚拟仿真实验室简介

虚拟仿真实验室主要针对部分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以及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等实验项目时,按照“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项目,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可达到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福建医科大学虚拟实验室依托药学专业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在药学楼北楼楼单独建设了一间配有61台计算机和配套齐全服务器的仿真实验教学实验室,专门用于开展药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工作。

本实验室目前拥有7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分别为制剂生产虚拟仿真实验(GMP)教学、发酵工程产品生产虚拟仿真教学、生物制药工艺学虚拟仿真教学、化工原理仿真实验教学、生药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大型分析仪器仿真实验教学、实验药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具体内容如下:

1、制剂生产虚拟仿真实验(GMP)教学

主要实现药物制剂生产设施的虚拟仿真教学,虚拟仿真内容涵盖GMP标准下的药物颗粒制剂生产、片剂生产、胶囊剂生产、水针剂生产以及卫生水系统、空调空压设备等,不仅具有3D形象生动、操作性强、使用便利等特点,而且对许多复杂设备、间歇性生产控制、GMP质量管理等进行了三维立体的场景仿真,具备一定的智能化反应能力。

2、发酵工程产品生产虚拟仿真教学

主要实现发酵工程产品生产的虚拟仿真教学,虚拟仿真内容包括抗生素发酵工艺相关菌种、孢子制、种子制备、发酵、发酵液预处理等一系列工序的虚拟仿真教学。支持每个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室直观的可解并操作整个工序。

3、生物制药工艺学虚拟仿真教学

构建虚拟实验库可以对实验技术、方法和内容进行精选以及实验过程的虚拟化设计。针对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每次实验耗时较长、受实验学时限制、能开展的实验数量有限等问题,通过虚拟实验室平台,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多种生物制药实验方法,可以用虚拟实验室演示大量的生物制药常用实验方法,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更高层次的合格人才。

4、化工原理仿真实验教学

软件利用动态数学模型实时模拟真实实验现象和过程,通过3D仿真实验装置交互式操作,产生和实际一致的实验现象和结果。每位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数据处理,验证公式,原理定理,打印报告。能够体现化工实训装置数据处理等基本过程,满足工艺操作训练要求,满足流程操作训练要求,能够安全、长周期运行。集“教-学-练-考”与一身,方便老师教学,真正建立起化工原理虚拟仿真实验室。

5、生药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主要实现通过虚拟仿真教学使药材图片能够随时呈现其自然状态,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其性状特征;观察显微特征时前,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平台点击切片或粉末的图片,认识药材的主要显微鉴别特征,然后根据这些特征,再上显微镜实践操作,可以更牢固得掌握知识点。为培养学生的新药开发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内容包含有:中药的药用植物识别、中药传统鉴别的仿真实训等。

6、大型分析仪器仿真教学

该系统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开发,仿真的范围包括实验室场景、仪器操作、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该软件具备机理模型,以真实实验数据库作为支撑,仿真操作过程与真实仪器操作过程极其相似,仿真结果与真实系统结果非常接近,能够满足日常培训、常规考核以及技能大赛等各种需求。该系统理论知识采用Flash、视频展示,能够更加生动的讲解仪器相关内容,使操作者更通俗易懂。

仪器单元有气相色谱仿真软件(安捷伦GC 7890A); 气质联用仿真软件(安捷伦GCMS 7890-5975C);液相色谱仿真软件(安捷伦LC 1200); 原子吸收仿真软件(安捷伦AA240FS);紫外-可见吸收仿真软件(赛默飞Evolution 300);

红外分光光度计仿真培训系统Nicolet380;核磁共振仿真软件(布鲁克 AV III 400MHZ)X射线多晶衍射仪(德国布鲁克 AXS D8 ADVANCE);冷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仪(日本电子

JEOL-7500F)等

7、实验药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包括:实验基础知识介绍,实验动物介绍,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械介绍,模拟实验操作过程,模拟实验波形等方面的内容; 实验基础知识包括生理、药理、病生、机能、信号采集系统,传感器、实验室常用试剂等方面的知识;实验仪器介绍包含最新不低于20种生理药理仪器介绍,包含镇痛类、抗焦虑类,疲劳类,心血管类药理设备以及行为学实验仪器设备,介绍方式为Flash动画和录像,拓展学生思路;至少包含对不低于10种常见实验动物的用途、生理指标等方面的介绍;除了药理常见及综合实验外,还包含生理、、病生、人体实验以及综合性实验的各类大型实验项目不低于100个。实验操作均为高清保真录像,保证实验细节清晰可见,专业人员配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减轻教学负担。进行各种药理学参数的计算,比如PA2,LD50,半衰期等。

药学专业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第二篇:福建医科大学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创建于1937年,经过77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优良校风,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预防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省属医科大学。200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上街、台江2个校区,占地1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福建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省文明学校、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校务公开”示范校、省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省绿化模范单位和省级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研究生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临床教学部、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协和临床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省立临床医学院、福总临床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研究部、海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0个学院(部);七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麻醉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康复治疗学、应用心理学、药物制剂、英语、基础医学、临床药学、生物制药、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影像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医学实验技术、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药物分析等25个本科专业;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在校生23500多人,其中全日制的本科生13000多人、博士研究生240多人、硕士研究生2100多人,各层次面向全国招生,并招收港澳台侨生和外国留学生。此外,学校已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的成人医学教育办学体系。

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9492人(含附属医院),其中校本部952人。在1265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硕士学位占68.70 %,高级职称占69.17%。博士生导师112名,硕士生导师610名。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人,“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3人,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8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0人,福建省“百人计划”人选6人,福建省“外专百人计划”人选1人,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1人,“闽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9人,福建省优秀专家23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3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3人,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4人,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14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1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17人,福建省优秀人才6人,福建省高校创新团队6个,海西产业人才高地领军人才1人。

学校现有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口腔医院4所直属附属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正在建设中,同时在福建省设有省立临床医学院、福总临床医学院、附属漳州市医院、附属泉州第一医院、附属三明第一医院、附属龙岩第一医院、附属传染病医院、附属闽东医院、附属南平第一医院、附属福州第一医院、附属武警福建总队医院、附属宁德市医院等非直属附属医院和临床医学院12所。此外,有临床教学医院32所,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临床教学与实践教学基地网络,有效保障了临床实践教学的需要。

学校现有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研机构87个,福建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4个,省“211工程”重点学科2个,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国家中医药三级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中医药二级实验室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培育)1个,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成果显著。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华高血压杂志》和《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等,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图书馆面积2.56万平方米,图书、资料266万多册,是福建省医学图书中心馆。

学校正在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实现学校新一轮发展,努力成为海峡西岸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和医疗预防保健中心,跨入国内同类高校先进行列。

基础医学院简介

基础医学院成立于2001年1月,前身是基础医学部,始建于1959年。学院现有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基础医学4个二级学科)、基础医学与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基础医学与生物学各二级学科)。目前,学院负责五年制基础医学专业本科和四年制生物信息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以及根据学校本科教育分段式培养模式,还负责五年制和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前三年的培养工作。学院现有本科生3500余人,博士研究生51人,硕士研究生169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230余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54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6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闽江学者4人;福建省创业创新人才计划(百人计划)人选2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入选国家级、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2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2人。

学院现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消化道恶性肿瘤)、1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干细胞转化医学)、1个省“211”重点学科(分子医学)、1个省特色重点学科(基础医学)、4个省重点二级学科(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和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感染与肿瘤、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脑老化与神经变性疾病、医学生物信息学)、3个校级重点学科(分子医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以及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2支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有福建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中央和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3支省级教学团队(病理学教学团队、人体解剖学教学团队、组织胚胎学教学团队),7门省级精品课程(病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组织胚胎学、机能学)和2门优质硕士学位课程(医学分子生物学、高级病理学)。

学院曾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福建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福建省青年科技奖8项;运盛青年科技奖1项。近五年来,获得各类科研基金资助184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科技子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5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4项,教育部博士后基金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58项,省科技厅项目9项,省教育厅/卫生厅项目48项,资助省属高校项目3项,省卫生厅青年项目10项,教育卫生联合攻关项目5项,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3项。先后在SCI源期刊和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60余篇。学院重视与国内外的学术联系,先后于日本奈良医科大学、台湾阳明大学、香港大学医学院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我院学生曾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等表彰,学生参与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多次获团省委“优秀社会实践队”称号。

公共卫生学院简介

公共卫生学院前身为卫生系、预防医学系,始建于1959年,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早期开设预防医学专业的少数院系之一。经过50多年不懈地努力与发展,学院已形成博士、硕士和学士等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结构体系。现有专职教授与副教授31人,博硕士生导师30余名,(含挂靠单位)。1986年开始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2004年开始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迄今,已培养博士研究生25名,硕士研究生300多名。目前在读研究生12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人。2013年获福建省教育厅批准成为“福建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单位。

学院设有预防医学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营养与食品安全学系、卫生检验与检疫学系、卫生管理学系、卫生法学与卫生政策学等6个学系和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人才培训中心等。2007年成立福建医科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所, 2010年成立福建医科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中心。有福建省卫生厅、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近30余个校外教学基地,其中包括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挂靠单位—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它们共同承担了博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培养工作。教学基地中有兼职教授副教授57人,博硕士导师11人。

学院已获国家级预防医学特色专业建设点、“十二五”国家级高等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具有福建省重点高校“环境与健康”重点学科、预防医学省级重点教学实验室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以及卫生毒理学等7门省级精品课程。学院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科技成果二、三等奖30多项。近5年,先后承担各类纵向科研课题7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12项,省科技重点、重大项目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25项),发表科技及教学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0余部。学院广泛参与国际或校际学术交流,与日本长崎大学医学部、台湾台北医学大学、元培科技大学等建立了协作关系,并每年选送优秀研究生及本科生赴台交流学习。已培养各类中高级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人才6000余人,为海峡西岸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药学院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于2000年4月开设药学本科教育,是一个具有全日制与成人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学士-硕士-博士等多种人才培养层次,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集教学、科研、开发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高等药学教育机构。设有药理学系、药物分析学系、药物化学系、药剂学系、天然药物学系、基础化学系、生物工程与生物制药学系7个学系,以及2个省级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肿瘤免疫与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拥有福建省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福建省天然药物药理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天然药物药理学重点实验室、福建医科大学纳米医药技术实验室和福建省中药药理重点研究室6个省级研究机构,拥有新药研究所、临床药理研究所、蛇毒研究所和免疫治疗研究所4个校级新药研究机构。

师资力量 药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6人,其中教授及正高级职称19人,副教授及副高级职称26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1名。师资队伍中引进福建省百人计划高层次人才和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各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人,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福建省首批海西产业人才高地领军人才1人。“以学科建设促进药学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药学院教授担任了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药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重要学术职务。

专业特色 现设有药学、药物制剂、临床药学、生物制药和药物分析5个本科专业,其中药学本科专业为福建省特色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药理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福建省高校药理学重点学科和福建省高校药学特色重点学科。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数达1300余人和博士研究生16人、硕士研究生195余人,为医药行业培养输送了本科学生2420人和博士研究生32人、硕士研究生233人的药学专业人才。学院拥有《药理学》、《药物分析》、《分析化学》、《卫生化学》和《药物化学》等5门省级精品课程,《药理学》1门省级优质硕士课程,1个省级药理学教学团队,1个省级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个省级药理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药学院根据专业科学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要,设有规范的实习基地,拥有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择业就业的能力,近年来,药学院本科生就业率达96.5%以上。

实验室建设近年来,学院以福建省重点高校建设为契机,加强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购置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较好地改善了教学科研条件,现学院实验室面积近14000平方米,配备有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高速逆流色谱仪、流式细胞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多功能酶标仪红外光谱等大型贵重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总价值近3500万元,形成了一个集药物化学、药理学、临床前评价为一体的开放式、综合性的新药研究创新平台。

药学院获批建立的部、省重点实验室 机构名称

中央与地方共建药理学毒理学基础实验室 福建省高校天然药物药理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中药药理重点研究室 国家中医药中药药理科研三级实验室 福建省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心

平潭产业创新联合研究院纳米生物医药技术研

成立时间 2005年 2006年 2003年 2008年 2009年 2009年 2011年

批准机关 国家财政部 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发改委 福建省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福建省政府 福建省教育厅 究中心

福建省天然药物药理学重点实验室

肿瘤免疫与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医科大学纳米医药技术重点实验室

2013年 2015年 2015年

福建省科技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 福建省教育厅

科学研究与成果近年来,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5项,资助经费907万元;近5年共获得各类科研基金资助126项,省部级项目93项,共获项目经费2400多万元(含横向课题经费),其中获得“国家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计划)”2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项,省科技重大专项1项,药学院在新药研发方面已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新近在福建省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内建立三个肿瘤研究转化技术平台,分别是(1)针对肿瘤免疫治疗的先进理论,建立肿瘤单克隆抗体生产孵化器;(2)建立肿瘤免疫CAR-T细胞治疗中心;(3)针对肿瘤重要靶点,建设一个集药物设计、合成、筛选、活性评价为一体的肿瘤小分子药物研发平台,为我省的新药创制与产业化提供创新源头和核心技术、关键性、共性技术的支撑。重点构建了抗肿瘤药物研究、神经精神药物研究、生物肽生化药理研究、纳米生物传感器研究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其中新型热休克90抑制剂抗癌作用的分子机理,褪黑素镇痛和抗吗啡依赖作用及其中枢机制,钩吻生物碱抗慢性疼痛,生物传感器在药物分析和疾病诊断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好评。目前正在开展国家1.1类抗癌新药临床前研究2个;获得具有开发前景的药用活性物质30多个。近年来,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国家专利授权20项;累计发表科研论文450余篇,SCI源期刊收录论文170余篇;药学院还成功承办了“第七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神经药理学术会议”和“第七届全国生物毒素学术会议”大型全国性学术会议,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审稿会,全国高等学校药学专业人卫版第七轮规划教材定稿会议,2011年医学科学前沿暨第四届分子靶向药物研究与应用研讨会,以及2012年海峡两岸天然活性产物学术研讨会,2014年成功举办全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规划(国家医学电子书包)《基础化学》编委定稿会,每年举办药理学年会,邀请国内外药学领域的知名专家或带头人(如台湾嘉南药理大学、台湾科技大学的药学专家)参与年会报告及交流;学院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学术会议,进行国际或校际学术访问、近年教师已有多人次赴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访问或至重点实验室开展工作等,扩大学院的影响,增强了与国内外同仁的交流合作。

护理学院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前身为护理学系,创办于1985年。创办初期为三年制专科教育,1992年始成为福建省护士高等护理学专业专科、本科自学考试的唯一主考单位,1994年开设护理学本科教育,1999年开始招收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7年招收老年护理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14年增设助产专业(校内方向)。目前已成为具备学士、硕士、博士完整教育体系,以及普通全日制、成人业余教学、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的护理学专业教学机构。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77人,其中高级职称47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5人。专职教师中90.48%获硕士以上学位,目前在读博士2人,校骨干教师4人,学科带头人姜小鹰教授荣获第43届国际南丁格尔奖章,学院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和校级表彰及荣誉称号。学院设有5个教研室及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了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教学模型,已建设成为具有整体化、多功能、开放式以及先进性、网络化等特点的现代化实验教学中心,为专业技能教学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学院已培养硕士研究生88名,博士研究生4人;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39人,由姜小鹰教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在2012年获得省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2013年获得省优秀博士论文三等奖。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7项国家教育部以及13项省教育厅的教改工程建设项目和成果,在全国护理院校中名列前茅。获得国家级、省级、厅级各类科研成果奖52项,国家专利技术9项。近3年来获得教育部基金项目2项、省、厅级基金项目45项,先后在国内外相关刊物发表研究论文近400篇。与新加坡、菲律宾、芬兰、瑞典、丹麦、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台等地区的护理院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是两岸四地“华夏高等护理教育联盟”创办院校之一。

随着社会对高级护理人才需求的增加,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学院秉承“精品、精致、精英”的办学理念,不断进取,以“省内领先、国内一流、面向世界”为发展目标,努力“办出特色求发展,打造品牌争一流”。以优秀的师资、优质的教学,培养引领未来的杰出护理人才。

口腔医学院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始创于1984年,经过31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福建省口腔医学教学、医疗、科研和预防的中坚力量,引领着福建省口腔医学学科的发展。

学院1998年成为口腔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2006年成为口腔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2010年成为口腔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已形成包括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学位教育体系,每年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150余人,在校学生规模达近700余人。学院拥有国内外先进教学设备,并在省内建成17个口腔医学临床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提供优越条件,每年以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教学质量为省内和国内外输送大批优秀专业人才。学院至今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231人,博士研究生16人,目前有在读硕士研究生152人,博士研究生6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结构合理,80%以上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学院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0人,福建医科大学学科带头人6人,福建医科大学青年骨干教师9人,多名专家在全国高校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华口腔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任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或委员职务。

学院、医院目前拥有国家级口腔临床医学重点专科1个,福建省级口腔临床医学重点专科2个,口腔医学专业为福建省省级特色专业,口腔医学实验室为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有福建省级精品课程4门,福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福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福建省口腔医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

学院在十一五期间承担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及教育部、卫生部、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出版学术专著、译著18部;参编教材6本;发表学术论文460余篇,其中在SCI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6篇,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5项,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福建省医学科学技术奖、福建省教学成果奖、运盛青年科技奖等多项省级科研、教学奖励。全院师生员工正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并将努力把我院建成符合国际标准的口腔医学院校和现代化医院而奋斗。

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简介

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9月,下设医学检验系、麻醉学系、医学影像学系、眼视光学系和康复治疗学系。学院有博士、硕士生导师40多名,可招收临床检验诊断学、麻醉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眼科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等硕士专业研究生。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800多人,研究生100多人。

学院汇聚了我省最优秀的相关专业技术专家。现有专兼职教师近300人,其中高级职称200多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福建省优秀教师1人,福建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福建省优秀专家5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学院重视科研工作,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和科研平台建设。现有五个学系的教学实验室,总面积达2000多m2,拥有仪器设备超过1000台,总资产1000多万元。与美国、奥地利、荷兰等多个国家、港台地区的高校及科研机构保持密切的学术联系,与知名专家教授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渠道。近年来,学院专兼职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多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等课题50余项;在国内外各级杂志上发表论文700余篇;先后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15项、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医学科技奖二等奖6项、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0项。

学院注重抓好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随着我国医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院将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着力加强医学技术类专业建设,逐步构筑以理为主、医理相结,具有鲜明医学技术类专业特色的学科专业发展之路,努力造就更多理论扎实、技能过硬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人文学院简介

人文学院成立于2006年,前身是人文社会科学系,是我校顺应现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趋势,拓展人文社会健康领域、完善现代健康教育与研究体系的体现。人文学院以“人本、求是、创新、至善”为理念,坚持走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教学与科研并举之路,为社会培养高级实用型心理行为健康维护人才。

学院设有2个系部(应用心理学系、社会工作系),2个教研室(医学伦理学教研室、就业指导教研室),1个实验教学中心(校心理与行为实验教学中心),3个研究中心(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校女性研究中心、校医学人文研究中心),2个省属基地(福建省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鉴定站、福建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培训基地)。

学院依托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浑厚的办学底蕴,通过学院教职员工的长期努力,医学心理学(2009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社会工作专业(2009年)和应用心理学专业(2011年)先后被确立为福建省特色专业、社会工作专业(2010年)还获得省级创新培养人才实验区立项、应用心理学专业(2012年)获得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立项、社会工作专业与台江区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共建基地(2012年)被作为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心理行为实验教学中心(2013年)被确立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项目。

学院的绝大部分教师为双师型教师,既具有高水平的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心理与行为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多导生物反馈系统、行为观察与分析系统、128导事件相关电位系统、眼球运动轨迹追踪仪以及近红外成像系统等,总值近千万元的现代化心理行为教学与研究设备。中心环境优美,是学院心理行为实践训练基地。

学院拥有20多所精神病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工作、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实践教学基地。各专业教学基地均为省内本专业领域的领袖。

学院每年承担十数项科研任务,内容涉及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卫生、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教育心理学等领域,教学和研究水平处于省内本专业领域的领先位置。

学院承担本科-硕士-博士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2008年开始招收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已经培养精神病学、心理治疗学两个方向硕士研究生6名,毕业生均就业于省属高校与三甲医院。学院于2014年获得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并于同年开始招生。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实践教学基地紧密协作,培养既具有系统专业理论,又能够胜任专业实践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第一临床医学院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我省目前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专业技术人才高度密集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之一。医院创建于1937年,1993年被国家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爱婴医院”,1995年被国家卫生部评为福建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2005年医院成建制接收福建炼化公司职工医院,并成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闽南分院。2011年初福建省皮肤病性病防治院和挂靠其内的福建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成建制整合并入我院,成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病性病分院。医院本部坐落在福州市中心乌山风景区南麓,目前本部占地面积105亩,核定床位2500张,职工总数3000多人,其中正、副高职称人员540人,医师中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超过总数60%以上。年门诊量237多万人次、年住院病人近8万人次、年手术量2万3千多台。医院科室齐全,实力雄厚。有临床、医技科室60个。其中,神经内科、整形外科、普通外科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福建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神经内科、骨科、神经外科为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为福建省医学重点学科;高血压、骨科专业为福建省医学领先特色专业;神经病学、高血压、腹部外科、耳鼻咽喉科、眼科专业被福建省科技厅定为优先发展学科。拥有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福建省腹部外科研究所、福建省骨科研究所、福建省眼科研究所、福建省耳鼻咽喉研究所、福建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等7个省级研究所。2003年以来,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其中合作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华护理学会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6项(其中合作2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3项(其中合作4项)。近三年来(2012-2014),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项(合作 6项),省、厅级科研项目352项。先后在国际权威刊物和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01 余篇,其中被SCI录用的有224篇。学院重视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省内30多家市、县级医院建立友好协作关系。

医院自1954年被福建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前身)确定为附属医院起,开始承担临床教学任务。1995年成立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系,2000年更名为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学院拥有临床博士后流动站,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4个,目前在院研究生近700人。学院设有39个教研室(组),现有教师800余人,其中教授76人、副教授161人;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19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8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入选国家级、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次;福建省优秀专家1名;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1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福建省师德标兵2人,福建省优秀教师3人,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 ;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5人,校青年骨干教师68人。承担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检验、影像、麻醉、眼视光、康复等10余个本科专业1000余人的临床教学任务。拥有内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神经病学、眼科学、儿科学、外科学等6门省级精品课程,内科学教研室、眼科学教研室等2个省级教学团队。

学院拥有近1000平方米临床医学培训中心,是美国心脏协会(AHA)授权的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2013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配备无线智能模拟人Simman 3G、模拟仿真SIMoneTM分娩模型等国内外先进教学模具,承担多专业多层次临床技能培训、考核工作及承办各类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并按AHA标准开办BLS和ACLS培训班。学院代表福建医科大学分别在2011年、2012年参加了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竟赛,获得第二届华东赛区团体二等奖和2项单项冠军、第三届华东赛区团体一等奖和1项单项冠军、第三届全国总决赛团体二等奖。2014年“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第二临床医学院

福建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成立于2000年,学院自1998年及2003年分别开始培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研究生,至今已培养博硕士475人,目前在院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83人、本科及大专生253人,是闽南地区规模较大的医学类博硕士培养单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426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10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6人。学院临床教师在各级和各种学术组织任职,其中兼任中华医学会全国委员共9名;福建省医学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2人;福建省医学会委员124人。现有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人,入选国家级、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卫生厅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人,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医学院注重医疗技术创新,大力开展医学科学研究。近年来学院曾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6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省、厅级基金等项目475项,在国际权威刊物和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15篇,SCI源期刊187篇,获得专利10项。学院共有教研室19个,分别为内科学、外科学、麻醉学、诊断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眼科、耳鼻科学、中医学、影像学、核医学、皮肤性病学、口腔学、护理学、药学、医院管理、传染病学及精神病学。

学院的临床教学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泉州地区现代医学的发祥地,是我省主要的医疗、教学、科研基地之一,是闽南地区最早的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始建于1881年,为英国教会医院,原名“惠世医院”。1952年,改为晋江专区第二医院。1973年归属福建医科大学,更名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93年成为福建省住院医师培训试点单位,2001年成为福建省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单位, 2010年成为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单位。医院目前有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5个,分别为内科、儿科、急诊科、神经内科、外科、外科-神经外科方向、外科-胸心外科方向、外科-泌尿外科方向、外科-整形外科方向、骨科、妇产科、耳鼻咽喉科、眼科、放射科、超声医学科,先后为医院及社会培养了157位住院医师。医院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治院方略,近二十多年来,在相关学科带头人开拓领导下,多个二级专业跃入国内、省内先进水平。“十二五”期间,医院提出“一年开好局、三年见成效、五年实现跨越发展”的学科发展战略及“发展特色、保障重点、带动整体”的学科发展思路,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前支气管封堵术、眼视光学与低视力康复、心血管疾病的胎儿起源研究等专项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过敏免疫风湿病学、胎儿和介入性超声、支气管镜介入、脑卒中筛查、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微创技术、粒子植入、骨科生物力学、PICC等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风湿病与自体免疫病学是福建医科大学重点培育学科,医院是国家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卫生部骨质疏松性骨折二级预防项目协作单位、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卫生部和中国残联认定的低视力康复工程试点单位、国家级皮肤医疗美容示范基地,是福建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福建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主任委员单位,是福建省危重症孕产妇转诊救治网络医院,是泉州市疑难急危重症和孕产妇抢救中心。2014年,在国家级呼吸内镜培训基地书面评审中,位居全国第三位。

医院高度重视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美国纽约大学、日本山梨医科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荷兰自由大学等机构及学者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三年医院应邀出席国际会议并作专题发言32人次,31位国际学者来院开展学术交流,派出15位中青年骨干到美国、德国等国家研修。

“博大精深、仁心惠世”为百年老院的当代院训,学院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发挥人才优势,促进科研、教学工作快速发展。践行“救死扶伤”和“教书育人”的双使命,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

协和临床医学院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为创建于1860年的福州圣教医院与创建于1900年的马高爱医院合并而成,是八闽现代医学的发祥地。经过150多年的发展,现为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现有开放床位2211张,年门诊病人近19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8.7万余人,开展各类手术8.2万余台。临床科室齐全,实力雄厚,拥有血液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普通外科、烧伤外科、老年病科和临床护理六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血液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普通外科、烧伤外科、老年医学科和临床护理八个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心血管内科、内分泌内科、胸外科、小儿神经医学心理学等七个专业跻身省内10个首批重点专科与领先医疗特色专业。血液病学专业是我省“211”工程唯一的西医临床重点学科。医院拥有血液病、内分泌、肝胆外科、消化系疾病、烧伤、老年医学、临床免疫、胸心外、冠心病、神经外和超声医学11个省级研究所,以及整形研究室、耳鼻咽喉研究室、泌尿外科研究室、消化道肿瘤研究所、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研究中心、变态反应性疾病研究中心、脑血管病研究室、心脏中心、口腔牙颌面畸形防治研究室和肿瘤中心10个挂靠医院的校级研究机构。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教育部、省教育厅、科技厅等大量科研课题,先后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436项省、部级等科研成果奖,获得专利16项,近五年发表SCI论文1000余篇。重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美国、澳大利亚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1995年医院成立福建医科大学协和临床学系,2000年更名为福建医科大学协和临床医学院。1986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0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2001年起接收临床医学博士后进入福建医科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展研究工作。导师类别涵盖临床医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经过多年的深化改革和开拓进取,学院现已形成包括博士、硕士和学士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学规模和师资队伍逐年扩大,结构更趋合理,设有43个教研室(组),专任教师804人,其中教授52人、副教授182人。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4人、省部级优秀专家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2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和省厅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8人,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5人;校青年骨干教师16人。2010年学院对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厦门市中山医院、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福州市第四医院、三明市第一医院和莆田学院七个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归并管理,导师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在招生的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147人。

学院承担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麻醉学、口腔、药学和护理学等本科专业的临床教学任务。拥有省级精品课程:《实验诊断学》,校级精品课程:《内科学》、《外科学》、《检体诊断学》、《儿科学》,以及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检体诊断学和实验诊断学教研室5个校级教学团队。设有5个实习教学基地,1个临床技能培训中心。2012年被评为福建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013、2014年,学院代表福建医科大学先后荣获第四届华东区临床技能竞赛一等奖、全国临床技能竞赛三等奖和第五届华东区临床技能竞赛一等奖及两个单项奖。2015年,学院负责培训,主要由我学院学生组成的福建医科大学代表队,荣获第六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竞赛华东区比赛一等奖及五个单项奖。

2009年学院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和耳鼻咽喉科学专业获得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资助共计88万元,主要用于研究生培养和对取得重大学术成果的研究生进行奖励。学院每年培养博硕士研究生近300人。近五年,有100多人获得优秀研究生称号,40多人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干部。在培养过的博士生中有4人获得省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8人获得省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9人获得省优秀博士论文三等奖,其中内科学血液病专业李晓帆博士获得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省立临床医学院简介

省立临床医学院成立于2001年9月,前身是成立于1995年的省立临床医学系,1984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是省内最早开展医学硕士生培养的单位之一。2010年对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福建省老年医院、漳州市医院、龙岩市第一医院、宁德市医院等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归并管理。经过不断改革开放和开拓创新,学院现已形成包括博士、硕士、学士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教学规模与师资力量不断扩大,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临床与科研并重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先后承担20多个专业的临床教学任务,目前有博士培养点6个、硕士培养点24个、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7个。现有在岗博士研究生导师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9人,专业学位硕士导师49人。目前在校研究生260余人。

学院临床教学医院福建省立医院始建于1937年,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公立医院。目前,院本部占地面积38858平方米,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500张,实际开放2380张。全院围绕“本部做强、北院托管、新院做大、分院帮扶”的总体思路,稳妥推进医疗集团的组建进程。省老年医院(北院)采取“融入式”托管,由我院负责管理。建立了以分院形式的更紧密的支援帮扶新模式,武夷分院依托本部综合优势,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省立金山医院)列为2011年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福州市民生工程战役项目,占地面积200多亩,规划床位2000张,一期工程建设门急诊、床位500张,2015年5月顺利开业。福建省急救中心、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省保健服务中心、省临床检验中心亦设在院内。

医院专业设置齐全,设有内、外、妇、儿等临床科室46个,药学部、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医技科室13个,设有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省急诊医学研究所、省胃肠病研究所、省老年病研究所、省核医学研究所等省级医学研究所5个,省心脏介入治疗中心、省消化内镜中心、省微创外科治疗中心等省级医学中心3个,临床检验、急诊、高压氧、病理、影像医学、病案、心血管介入、护理、感染性疾病等省级专业质控中心9个。福建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福州市120指挥调度中心以及全省唯一的宁养院和全国唯一设在综合性医院的赴美移民健康体检中心均设在医院。

全院现有在岗职工3700余人,其中博、硕士人才560多人。急诊医学、重症医学、心脏大血管外科、护理被列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是省科技厅的优先发展单位,消化内科、内分泌科、普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肿瘤外科列入省科技厅优先发展学科。心内科、心外科、消化内科被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批列为省医学重点专科,糖尿病专业被列为省领先医疗特色专业。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是全省医院系统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并获省科技厅资助建设全国第一个心血管病领域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平台。2009年获批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内科学创新基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和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导管消融和植入器械)培训基地、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基地、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培育单位、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培育单位、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以及远程病理会诊中心均获批设立。

近10年来,中标各类课题491项,获得科研经费2418万元,获得科研成果奖93项(省部级二等奖12项,省部级三等奖36项)。每年完成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近100项。在全国性专科学会任职的专家有30位,在省级各专科学会任职的有116位,全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8人,20多位专家分获中央保健工作突出贡献者、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运盛青年科技奖、省青年科技奖等奖项。每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0多项,一大批新技术、新疗法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

医院重视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美国蒙山纳医学中心结为友好医院,与新加坡心胸外科中心、日本冲绳中部病院建立友好协作关系。近年,又与美国布鲁克林医学中心、德国国家(柏林)心脏中心达成缔结合作关系,进一步推进国际间交流。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科教兴院、质量建院、人才立院,致力于创建数字化医院、人性化服务、花园式环境,全面提升医疗水平、建设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以严谨的医疗作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严格的科学管理,努力为国内外病人提供更好更多的医疗服务,为保障人民健康、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出新的贡献。

福总临床医学院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成立于2001年12月,1989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2006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2010年学院对四七六医院、一七四医院、一七五医院三个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归并管理,导师队伍不断壮大。学院设有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7个博士后带教学科,2016年招生的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9人。此外,医院每年还承担学校200余名本科生临床大课、临床见习、临床实习教学任务,每年接收军内外进修生200余人次。

学院的临床教学医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原九三医院)又称东方医院,建于1949年8月。医院由院本部、莆田九五临床部、宁德442临床部、福州476临床部组成。医院院本部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570亩),医疗用房面积10多万平方米。医院院本部开展床位2300多张,年门诊量达近186.5万人次、年住院量7.18万余人次,年手术量2.79万多台次。医院技术力量雄厚,拥有高级技术职称专家近300名,具有博士学位者119名、硕士学位者221名,在国家、军队及省级担任学术职务490多人次,其中领军人才3人,国家级学科带头人5人次,全军级学科带头人9人,军区级、省级学科带头人120人次。

医院拥有国内领先的医疗、教学、科研设备,设备总值已超过7亿元,主要有PET-CT、磁共振仪4台、高速CT2台、全身γ-刀、ECT、DSA、数字胃肠机(DR)、数字拍片机(CR)、头颅X-刀、检验自动化流水线系统、全层流净化手术室等。

医院院本部设有53个专业学科,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肿瘤重点学科、国家卫生部脑卒中筛查防治基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器官移植科);2013年被科技部认定为环境影响早期个体发育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现有9个全军级重点学科:全军临床检验医学研究所、全军细胞与器官移植研究所、全军儿科疾病诊治中心、全军妇产科中心、全军微创神经外科中心、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研究所、全军临床药理基地、全军医院信息化研究与技术支持基地、全军卫生音像制作中心;14个南京军区重点学科:军区普通外科研究所、肝胆外科研究所、骨科研究所、肿瘤中心、肾脏病中心、呼吸内科中心、中医中心、消化内科中心、糖尿病诊疗中心、药学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和白内障中心。拥有福建省和全军重点实验室各1个:全军组织修复与器官重建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移植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器官移植是医院的主要特色,已先后开展肾脏、肝脏、肝-胰-肾、肝-肾、胰-肾、心脏、心肺、肺脏、角膜、骨髓等移植,手术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居国内领先水平,成为国内重要的大型器官移植中心之一。同时,医院在肾脏病、肝胆疾病、女性尿失禁、脊柱疾病、颅脑疾病、老年病、心脑血管病、消化病、肿瘤等疾病诊治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医院开展的临床检验技术、血液净化技术、放射介入技术、病理诊断技术、微创技术、超声诊治技术等处于军内外、省内外先进水平。

医院科研能力较强、研究水平较高。近三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项,获批国家科技部重大支撑计划项目1项,获批“863”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3项,获各类课题资助3870万元;获军队和省部级科技(医疗)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25项;获得专利45项;在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1860篇,发表SCI论文128篇,谭建明副院长的原创性临床研究论著发表在世界顶级医学杂志《JAMA》上,单篇影响因子30.026分;主编专著16部;主办《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和《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2本期刊。

医院重视科学化管理工作,1998年以来,医院建立了以信息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国家金卫工程“军字一号”,有67台服务器、2500多个计算机工作站联网并正常运行,使全院日常医疗、护理、教学、办公实现数字化。2007年成为全国和全军数字化医院建设试点示范单位之一。

医院重视全面建设,坚持正确的办院方针,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团结、奋进、德高、技精”作为院训,以质量效率为基础、科技为先导,大胆改革、开拓创新,严格执行医疗护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第三篇:数字房产-虚拟仿真楼盘演示系统简介

1.3D数字房产-虚拟仿真楼盘演示系统简介

“数字房产-虚拟仿真楼盘演示系统”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三维互动模拟仿真(VR-Platform虚拟现实)技术,是房地产建设项目演示和营销管理的新型高科技平台。虚拟现实技术采集真实数据建立的数字模型,严格遵循工程项目设计的标准和要求建立起逼真的虚拟三维场景,将设计师的作品预先进行形象直观的展现。虚拟仿真楼盘演示系统可以提前让开发商的理念构思仿真成真实可见的建筑和环境,使设计的准确性和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因而在房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报批报建、营销、物业管理等方面都可发挥巨大的作用。

虚拟仿真楼盘演示系统在房地产营销中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任何房地产商品,不论是电梯公寓、别墅洋房还是商业楼宇、宾馆酒店,都必须进入市场销售之后才能实现其价值。所以销售是房地产经营最重要的一环。尤其在目前情况下,房地产市场总体不够活跃,销售业绩对于开发商的盈利状况具有决定性意义。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商,不仅要有优秀的房地产商品,还应具备出奇制胜的销售谋略。房地产行业传统的营销手段通常是提供户型平面图资料、展示沙盘模型、建造样板间及投放三维动画视频广告。由于沙盘要经过大比例缩小,因此只能获得整个项目的大致鸟瞰形象,无法以正常人的视角来感受整体的建筑空间,更无法获得人在其中走动的真正感觉。模型制作完成后的修改成本很高,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效果图只能提供静态局部的视觉体验,比较单调。三维动画在播放的过程当中,观众只能被动观看,接受一些固定的信息,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观看、查阅、检索相关信息,不具备实时的交互性,而且制作成本十分高昂,通常每秒钟价格在一千元左右。

“数字房产-虚拟仿真楼盘演示系统”能够帮助政府部门、开发商(投资者)、购房者等非工程技术人士克服抽象的工程图纸的不直观,可以从任意角度、任意方向和任意位臵来体验感受形象直观的建筑设计效果,能更好地建立用户(开发商和购房者)与设计师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交流。真正做到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想看哪里就看哪里;想从哪个角度看就从哪个角度看;想看多久就看多久。可以独自在售楼部一个人看;也可以带回去全家一起看,这是平面设计图、效果图、沙盘、模型乃至三维动画等传统手段都无法做到的。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数字房产-虚拟仿真楼盘演示系统”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使他们在项目尚未建成之前,甚至是未开工前,就可以向消费者展示建成后的实际场景,比起空白的说教和复杂的图纸,这套系统更具有好的广告宣传效果。据美国著名的不动产网站www.xiexiebang.com数据显示,有虚拟现实技术展示的房产,比没有虚拟现实技术展示的房产,访问率增加40%,购房效果增加28.5%。

此外,开发商还可以应用“虚拟仿真楼盘演示系统”制作各种三维动画视频广告和精美廉价的数字楼书,大大降低营销成本,在当前低迷楼市下尤其受到开发商的青睐。

2.功能亮点

●全景漫游 客户可以进入虚拟楼盘内,聆听着优雅的旋律自由的行走,观摩小区内建筑、绿化及所有景观,真正让客户身临其境的感受小区建筑特色和整体规化。客户可以到中心花园欣赏假山流水,也可以走进房内体验实况,比如客户A选择了第8栋1门8楼802房。那么她就可以从8栋1门进入,电梯选择8楼到达802房了。她可以走进房内查看房子的户型、通风和采光、欣赏房屋内装修、观看阳台景观、查看地下车库位臵等。亲身体验在沙盘里感受不到的视觉效果。(图1)

●体验生活

比如选择了802的客户A,她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全身心体验周围生活的舒适与便利,如:电梯口的方位、地下车库车位、便利店的位臵、小区花园和周边交通、医疗、购物、休闲配套等。当客户站在这个角度考虑时,她就已经把自己融入这个小区环境中了。可以使她联想到和家人一起在小区里散步,小孩将来在这里的幼儿园上学,父母在花园里做晨练等情景。(图2)

●感受服务

客户进入小区内可以感受小区物业服务情况。比如保安人员的安全保障情况、安全监控设备配臵情况、安全消防设备配臵情况、保洁情况、物业管理人员办公地点等。好的物业服务能给客户带来好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图3)

系统功能设计的思路就是为给客户展示一个高科技、高真实、高互动的楼盘实况。给她们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达到提升消费者购买欲望,提高房地产公司销售业绩的目的。3.营销应用

多年以来,大多数房地产开发项目均把重点放在营销策划上,市场的热点也在营销策划上。营销策划在很大程度上已被视为是项目致胜的关键。本系统在房地产营销中主要有营销中心的普通体验方式和3D VR(双通道)体验方式,其次还有互联网下载体验和移动展示等。

●普通体验

普通体验也就是在营销中心设臵一个3D虚拟体验区。将软件安装于电脑内,配合投影机和音响等设备,将3D虚拟画面和声音展示在客户眼前。客户也可单独在电脑面前操作或观看由工作人员按照指定的路线进行的讲解。观看完后并制作供客户带回家观看的光碟。此方案适应于中小规模房地产营销推广。

●3D VR(双通道)体验

立体环幕投影室系统效果图

立体环幕投影室系统结构图

利用3D设计平台软件可将系统所有功能模块输出成双通道立体影片方式。通过立体环幕投影室实现立体效果的影像。客户看到的影像好像有的在幕后深处,有的脱框而出,似伸手可攀,给人以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带给客户视觉上更大的冲击力。观看完后并制作供客户带回家观看的光碟。(此功能和在3D电影院看电影的效果相同)作为大规模或针对于高端客户我们推介用此方案。

●互联网下载体验

信息网络的飞快发展给我们信息发布和快速推广提供了级佳的机遇。客户坐在家中就可以通过下载我们的3D虚拟仿真楼盘演示系统了解楼盘实际情况。不但扩大了客户的推广面,也为客户了解楼盘提供了一个更便利的通道。

● 移动展示

移动展示主要是为在外地或房交会等情况下给推广员楼盘展示提供方便。推广人员可以带着系统随意的展示,是沙盘展示的一种有利补充。

本方案适用于各大、中、小房地产开发商、规划局等。系统构建地产楼盘真实3D环境,模拟真实小区的建筑、环境、绿化、景观小品等,让购房者在小区未建成就能看到未来小区真实居住环境,感受小区的人文气息。我公司在虚拟行业内拥有非常深厚的制作经验和技术积累。自公司成立以来主要以虚拟现实制作、环幕系统集成、教学仿真训练、虚拟数字城市、开发区规划等虚拟现实业务为核心。公司利用雄厚的虚拟现实制作实力,为国内各大城市、房地产、院校等行业提供了先进的可视化管理工具。是湖南唯一专业从事虚拟现实制作与服务的公司。

我们一直秉承“创造价值产品、诚信服务客户”的经营理念,用技术赢得市场,以服务取得信誉,竭诚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

第四篇:焊接虚拟仿真培训系统

1、焊接培训行业状况

焊接是一项对过程要求很高的工作,在现有的手工焊接生产中,采用MAG/MIG焊接的约占50%,TIG焊接约占30%,MMA焊接约占20%;如:在造船行业中,MAG约占70%,MMA约占30%;那么,这就需要焊工要有扎实的操作手法、规范的动作。而在焊接培训过程中传统方式存在以下多种问题:(1)消耗大量的焊条(丝)、焊件和保护气体等材料;(2)对学员的培训过程难以准确掌握;(3)对学员的焊接水平难以评价;(4)培训效果不尽理想;

(5)培训过程环境污染严重,有害健康;(6)培训过程安全性差。

2、项目实施目的

1)减少甚至避免焊接练习过程中强光、高温、明火及烟尘以及有毒气体的产生,全面保护教师和学员的身体健康;

2)减少或者避免焊接实训过程中对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的排放,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3)能够让无工作经验的学员快速、真实的投入到焊接实训中,提高培训效率,避免由于无经验操作产生的事故。同时能够让有经验的训练者有更高的训练平台,提高焊接技术;

4)节省真实焊材、工件等焊接材料以及工业用电,降低培训成本; 方便教学。

3、焊接仿真模拟器概述

电焊操作训练模拟器系统是由武汉科码软件有限公司独立自主研发的焊接虚拟仿真培训系统。该系统是基于虚拟计算机系统,是以中高度仿真的教学培训系统,能让学员在接近真实的模拟环境下进行焊接技术的训练。该系统能促进焊接技能向实际工况焊接的有效转换。与传统的焊接培训相比减少了焊材的浪费。

该设备结合了:焊工的动作、仿真焊接焙池、焊接声音及焊接手感,使用该系统的受训者能够感受到几乎真实的焊接过程。

电焊模拟实训系统是新一代环保、节能、通用型操作技能实训与评价平台。该系统采用分布式仿真实训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微机测控技术、声音仿真技术及计算机图像实时生成技术。在不需要真实焊机的情况下,通过仿真主控系统、位置追踪系统,将焊接演练过程中焊枪的位置、速度和角度等进行采集处理,并实时生成虚拟焊缝。

该系统将仿真操作设备、实时3D技术及渲染引擎相结合,演练过程真实,视觉效果、操作手感与真实一致。在焊接演练的过程中,学员能够看到焊接电弧以及焊液从生成、流动到冷却的过程,同时听到相应的焊接音效。

该系统与传统的焊接技艺教学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是实现灵活、高效、安全、节约、绿色无污染的焊接模拟培训教学与考核的最佳教学方法。

通过电焊模拟实训系统,学员不仅仅可以获得与传统实训相同的操作经验,同时通过系统内置的数据采集、智能专家辅助模块和量化考核评价系统等一系列先进独特的教学功能,配合合理明晰的焊接知识穿插讲解,使学员可以获得在传统教学实践过程中难以量化的精确焊接培训指导,大幅度提升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有效缩短学员的培训周期,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达到以低成本、低投入实现“精教、精学、精炼”的焊接培训机制。

电焊模拟器主机效果图

电焊模拟器设备图片

4、技术基础

当操作者进行训练时,系统中的多个传感器将获得的多个焊枪实时参数反馈给计算机,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在显示装置和音响上显示相应的焊接画面和焊接声音。焊接实训设备应具有以下技术:

1、数字图像处理、信息技术。

2、计算机图形学、传感与控制技术。

3、多种焊接操作技术、安全操作规范。

4、融多项高新技术于一体,呈现代职业教育之先进手段。

5、新型的焊接训练实训设备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现代化的焊接训练解决方案。

焊接模拟器技术原理图

5、视景仿真系统结构

焊接模拟器视景仿真系统结构图

各个模块应具有的功能如下:

1、数据输入模块主要负责将焊接工艺参数和焊枪运动参数状态信息传递给焊接仿真模型模块和仿真引擎模块。

2、仿真模型模块主要负责对工件、焊枪等焊接仿真环境进行静态几何建模, 完成焊缝模拟、烟、光照、火光、阴影、光照等特效3D图形渲染。

3、焊接仿真引擎是系统的核心,它主要探寻焊接工艺、焊枪运动状态参数和焊缝横截面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

4、仿真结果输出模块包括评价系统模块和其它功能子模块。主要负责实时监测仿真状态, 输出动态仿真结果,分析、评价仿真过程数据。

5、具备培训效果可评估功能:具有实时可视的操控信息反馈、虚拟焊缝的实时检测指导、训练者操作技能的实时评估功能。

6、学员端系统功能与特点

1、性能与优势: 1)、多种焊接工艺。

本套实训设备可以模拟训练多种焊接工艺,焊条焊、气体保护焊、氩弧焊、,还可扩展直流焊、铝焊、气焊,并包含焊接共享资源库。

(1)焊条电弧焊模拟训练系统

焊条电弧焊模拟训练系统可模拟焊条与工件互相熔化并在冷凝后形成焊缝,从而获得牢固接头的焊接过程的模拟系统。本系统可进行酸性焊条J422(Φ2.5、Φ3.2、Φ4.0)、碱性焊条J507(Φ2.5、Φ3.2、Φ4.0)的多种训练,并可对焊件进行平焊、立焊、横焊和仰焊等多种不同位置的焊接训练。训练者在手工焊接操作时可看到焊缝熔池实时生成,训练者的手工操作直接影响到了熔池成形的结果,并由系统进行实时的专家评定焊接缺陷,以便训练者了改进焊接手法,以达到焊条电弧焊训练效果。

(2)CO2气体保护焊模拟训练系统

CO2气体保护焊模拟训练系统可模拟以二氧化碳气体作为电弧介质,保护金属熔滴、焊接熔池和焊接区高温金属的一种熔焊模拟系统。本系统可选用药芯焊丝YJ502、YJ507、YJ507CuCr、YJ607、YJ707; 自保护焊丝:直径Φ1.0、Φ1.2、Φ1.6。并可对焊件进行平焊、立焊、横焊和仰焊等多种不同位置的焊接训。训练者在手工焊接操作时可看到焊缝熔池实时生成,训练者的手工操作直接影响到了熔池成形的结果,并由系统进行实时的专家评定焊接缺陷,以便训练者了改进焊接手法,以达到CO2气体保护焊训练效果。

(3)氩弧焊模拟训练系统

氩气体保护焊可模拟200A/mm2左右的高强度电流密度效果,焊接过程中系统可体现氩弧焊燃烧稳定、热量集中、熔滴细小、飞溅少的使用特点。并可对焊件进行多种不同位置的焊接训。训练者在手工焊接操作时可看到焊缝熔池实时生成,训练者的手工操作直接影响到了熔池成形的结果,并由系统进行实时的专家评定焊接缺陷,以便训练者了改进焊接手法,以达到氩弧焊训练效果。

2)、三种焊枪

本套实训设备包含以下三种焊枪,与真实焊枪比例一致:焊条电弧焊枪、CO2气体保护焊枪及氩弧焊枪,操作过程中有焊条融化的缩短真实体验和焊条

自动更换功能,并能体验到操作手感。见下图:

3)多种接头(焊件)形式

本实训设备可以模拟多种焊接接头形式,对接、角接、T接接头形式以及I形、V形(单面焊双面成形)、Y形坡口类型。

系统还可模拟管对板,管对管接头的形式。还可扩展多种焊接形式。

4)、多种焊接位置

本实训设备有独立的操作台,可以在虚拟场景中灵活地调节多种焊接位置,让训练者无障碍进行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等多角度焊接位置训练。示意图如下:

5)、能够真实的模拟焊接过程中的各种条件设置,引弧、焊接、收弧中的

各种手法,在焊接过程中具有自动换条功能,并能体验操作中的力量反馈感,电弧、明暗场、飞溅、焊缝、声效表现逼真。

6)、系统设置简单,虚实结合,通过真实的焊板、焊枪、示教器进行焊接训练;系统可提供完善的语音提示,焊接过程中可以通过图形及语音提示帮助学员校正操作姿势,辅助指导学员的培训过程与应用。

(1)该系统具有仿真示范教学功能,示范最佳的焊枪姿态(包括焊接速度、焊枪角度、焊枪与工件的距离和位置等)。

(2)系统可体验焊接过程中的的使用感觉,包括焊条的更换等。

(3)系统具有可观察高仿真熔池反应的模拟界面,焊接完成后可看到高仿真的焊缝成形现象。

第五篇: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在近120年的办学历史中,积淀了“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办学传统;形成了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和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升传统农科、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办学特色。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01年,2005年获批为湖北省高校首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获批为国家级示范中心。中心总面积4500平方米,设有植物学、微生物学、细胞与遗传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学生创新等8个功能分室;仪器设备台件数1929台,总价值达1530万元。每年承担全校15个生物类专业的相关实验,完成实验教学任务30万人学时。中心有教师96人,包括国家名师、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一批高层次人才,为开展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中心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实验技能训练和科学思维训练并举”,根据生物学学科特点,由浅入深,构建了从群体到分子水平的“3+3+1”的实验教学体系。2009年以来,中心教师先后主持省级教改项目9项,建成国家精品及视频公开课7门,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6项。

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资源分散,综合设计性实验周期长、成本高,高精尖设备本科生无缘接触等实体实验教学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如何应用信息技术集成优势、破解发展瓶颈,成为中心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2014年,在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想的指导下,学校按照 “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集成优势,共享资源”的建设思路,依托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研发平台,以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为主干,集中作物学、水产养殖、动物医学等3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的力量,建成校内8个与生命科学相关学院共享的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虚拟仿真中心以“学科特色、产业实践、技术前沿、创新能力”为导向,建立了包含四大模块的虚拟仿真实验资源:

I 综合设计性虚拟实验项目模块

本模块以生物学所属12个二级学科为边界,针对生命科学技术呈现向多学科、多领域综合发展的特点,充分挖掘本校特色学科资源开发综合设计性虚拟项目,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目前已开发了果蝇综合实验、水稻遗传转化等经典或前沿综合设计性虚拟实验项目。其中,水稻遗传转化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依托“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和我校全球领先的转基因水稻研发技术成果,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继代、农杆菌侵染、共培养、抗性愈伤组织筛选、外源基因转化瞬时表达检测、转基因植株的分化及移栽、外源基因稳定表达检测等水稻遗传转化的全程技术,使学生尽早接触学科前沿。

II校内外实习实训虚拟仿真模块

本模块立足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开展宏观生物学学习、实践和了解、掌握生物技术产业化应用的环境。校园及神农架国家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数字植物地图仿真项目,目前已涵盖校园内200余种植物的形态特性、生物学特性及分布地点。学生可通过植物在校园或实习点的位置查询掌握植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藻类是目前生物工程中进行规模化培养以获得特定产物的一个典型代表类群,经济价值前景广阔。藻类规模化培养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可让学生了解从藻类细胞制种、扩大培养、规模化培养、诱导、收获和提取加工等整个藻类细胞培养和利用的流程,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生物技术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全过程。

III 尖端仪器设备虚拟仿真模块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学研究手段也不断更新。本模块围绕本校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尖端仪器设备,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让学生掌握操作原理,熟练操作过程,接触前沿实验技术,为进入实验室预约使用设备、开展科研训练和后续深造打下基础。目前该模块已将学校蛋白质平台的流式细胞分选仪、分析超速离心机、蛋白质纯化仪开发成虚拟仿真项目,很好的满足了本科生对这类尖端设备的使用需求。

IV 生物学资源拓展模块

本模块主要是整合全校相关的生物学资源,为师生搭建共享学习的平台。动植物数字切片平台,提供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形态切片300余份,可满足各专业学生对其形态、功能的学习需求。建设中的校园数字博物馆平台,将提供数万份珍贵动物、植物、土壤与地质矿藏数字标本资源。

虚拟仿真中心已建立了功能齐全的综合管理平台,不仅可以对实体实验中心资源进行系统管理,还可以对学生参与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进行测试考核,在线管理师生互动交流,从而建立起“虚-实-虚”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和考核体系。

中心的建设与改革为学校培养生物学创新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发挥了重要示范辐射作用。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曾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100余所高校来校交流。2009年以来,“三生”专业本科生在《核酸研究》等国际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先后摘取IGEM、美国数学建模等多项赛事桂冠,每年出国和深造率超60%。

虚拟仿真中心将秉承我校生命科学的优势和特色,瞄准学科和产业发展前沿,不断推进资源整合、校企联合、开放融合,构建“经典与现代、虚拟与现实”相融通的实验教学体系,打造教研产协同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下载福建医科大学药学虚拟仿真试验室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医科大学药学虚拟仿真试验室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遍地开花

    近期,教育部批准100个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批准100个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12所高校8个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

    虚拟汽修仿真教学系统

    虚拟汽修仿真教学系统 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的第一大市场,快速发展的汽车工具为我国经济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拉动了各个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另一个问题已经浮......

    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实验室解决方案

    数虎图像提供虚拟仿真实验室硬件设备搭建和内容制作整体解决方案 虚拟现实实验室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研究就的重要载体。 随着虚拟实验技术的成熟,人们开始认识到虚拟实验室在......

    药学简介

    世界药学史 1.文艺复兴前期(1)古典药学;原始时代由于文化不发达,不可能有单独记载药学知识的专著。把现存用文字记载药物治疗的书称为古典书,如中国的《诗经》、《山海经》,埃及的......

    2017示范性虚拟仿真教学项目

    2017年度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挖掘装载机CAD整机虚拟装配实验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2017年10月26日 【实验名称】 实验名称是挖掘装载机CAD整机虚拟装配实验。属于矿山......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五则)

    东华大学教务处通知 教函2013年35号 签发:吴良 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都有哪些优势?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都有哪些优势? 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非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莫属了,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在广泛的应用,一些中小学也正在建设自己的虚拟仿......

    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具体内容介绍

    虚拟实验具体内容介绍 (1)机能学基础性虚拟实验教学软件包含四个相对独立的操作实验:家兔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蟾蜍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大鼠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小鼠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