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后思考-平静思“屏”

时间:2019-05-15 02:3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后思考-平静思“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后思考-平静思“屏”》。

第一篇:教后思考-平静思“屏”

平静思“屏”

金秋十月教学《说“屏”》有感

黄牛春

从选题到完成,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就自身而言却也是一份不少的收获,期间有学校同事的鼎力相助,有同行们的倾心交流,更有傅老师的许多关怀。

在完成之后,听了现场同仁们的中肯的评论,心底也有较多的感受,恨不得立马把它写下来,但是回去之后,先是学校课务,再是外出培训,再想写时,却不知何从下笔,以致自10月28日的课,到今日(11月7日),再来写写自己一些平静下的思考。

有这样几方面的思考:

一是怎样来看待说明性的文章教学。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我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文章的几大体裁,当然这不是语文老师的特殊本领,而是从老师的老师那里所传承来的。

对于文章体裁,本人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于是查询了一下伟大的百度,百度百科中有如下解释:文体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其中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我想这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想进一步查询文章体裁的分法是什么时候,谁人提出,却在百度上得不到答案,可能有时会觉得突然之间想要搞明白的东西却找不到源头,很是无助,也很是怀疑,自己学习了十几年,又教了十几年,却从来不知道它的来龙去脉。难道这就是传承吗。

可能这些寻找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似乎不那么重要,因为我们一直在这样教下去。不过接下来我要搞清楚的是对于说明文的教学是不是就得在我们那所谓的传承中教下去。于是我继续来找到一些可以改变我的东西,因为我毕竟是一个只能在一定范围下教课文的老师。

这一下,就有很多的不同声音了:

“从学校范围的教学实践来看,中小学说明文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模式都大体紧扣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四大块,从小学到高中,从儿童到青年,特征语言方法顺序,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似乎除了这四大块,说明文毫无知识含量情感温度。”“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所有的人或事,都在追求卓越的路途上行进一小步,那么突破说明文教学四大块的局限,迎来说明文教学的新局面就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期许。”(摘自《不再只是四大块——说明文教学现状的反思和突破》新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显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

阐述似乎底气不足)。我们看一看《语文课程标准》有关于“说明”(说明文)的表述,第三学段有“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第四学段有“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还有“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第四学段写作有“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从中我们得到的信息是:“阅读”中没有出现“说明文”的说法,只在第三学段分别就说明性文章、叙事性作品和优秀诗文提出阅读目标。(摘自《说明文教学:尴尬与突破》)

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说明文的作用巨大。说明文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研究比较弱势,应该大力加强。现行中学教学的说明文知识体系需要反思和重构。考试检测的答题范式多可笑之处,有的甚至严重束缚学生思维,也干扰了日常教学。应该大胆取舍。教说明文,要首先教出“科学”和“理性”,也要努力教出“情怀”和“思想”。(摘自《听王君聊课(54):说明文突围》)

于是乎,我想到王荣生教授在他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论述:将语文教材的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来进行教学的处理。基于这样的思考,对于说明文在语文课本中的出现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来考虑教学:

定位于“用件”教学。这类科学作品教学应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知道文章说了什么就可以。这里的教学重点在于“语文知识”而不在“文”。比如《奇妙的克隆》等一类。王荣生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他有一个课题《活动性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质》中有具体的阐述。

定位于“例文”教学。从文体的角度去培养学生抓住要点筛选、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如何有条理地、清楚地介绍事物或者表述某种科学观点的能力,目的非常“功利”,这类课例非常多,可以适宜取舍。比如《看云识天气》。

定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思想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单列“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如《绿色蝈蝈》,就让学生领略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

然而像《说屏》、《苏州园林》等,把它放在传统的说明文可能就不太适宜,归到文化散文也许更有合适的教学内容。

二是怎样来看待学生学习的活动化。语文课堂教学任务型活动化,是我县初中语文在“学为中心”理念下进行的课题研究,是对“学为中心”进行可以用来操作的具体化的平台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对于我们在教学中是“教”的问题,还是“学”的问题。我不想在此多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怎样来促进学生的学,在具体的课堂中给学生怎样的一条“船”来助他渡“河”。我认为这就是要让学生的任务型学习在具体的活动化中进行,让他学得轻松,过河过得安全。

这方面如你有心想深入了解,可以向傅老师求助。

三是怎样来看待文本习得的深刻性。不知这应不应该拿来思考,一般来说,我们总会在评论一节课时用上“有思想”,“有深度”等字眼,抑或这是我们老师想要在课堂上所追求的“深刻”。曹文轩在《青铜葵花》的序言中说道,长期以来,评判文学的标准是西方的“深刻”,而且这“深刻”成了唯一的标准;但中国的文学评判标准是“意境”,是“情趣”、“智慧”、“格调”、“滋味”、“微妙”„„曹文轩很激愤甚至有些极端地写道:“于是我们看到全世界的文学,绝大部分都在这唯一的维度上争先恐后地进行着。‘深刻’这条狗追撵得人们撒丫子奔跑„„”。可能这些话不能用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上,但“教育的属性,更多的是‘人文’,而不是‘科学’!”(摘自李镇西《“深刻”不是教育的唯一尺度》)。一节课就是一节课,没有必要去多么的深刻,只要有学生的活动,学生思考,或者学生思维的触动,也可是师生都乐了,爽了,感动了,舒畅了,心灵飞翔了,情感奔涌了。这是否就行了呢?

教育是平静的,唯有平静,才能致远,君不见“轰轰烈烈”都是昙花一现,风中烟云。我愿意继续守着我的梦想,看着我的田园;享受着教育的每一刻浪漫„„

第二篇:《说 “屏”》教学案

《说 “屏”》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2.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3.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4.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 教学重点】: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

(一)初读感知:

1、朗读课文,积累文中词语。

2、感知文意:

3、我的感受:

4、我的疑问:

(二)[预习诊断]

1、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本文选自《陈从周散文》。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拿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消魂的了。(纳 销)

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秋夕》中的诗句。

4、作者在本文中介绍了“屏”的哪些知识? 作用、种类、大小

三、精讲点拨

(一)自由诵读了解“屏”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解释紧扣屏的用途。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二)、深情美读说说屏

1、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2、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理解诗意,体会作用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3、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4、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明确: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1)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

(2)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令人销魂”、“神秘”、“微妙”、“称道”、“真够吸引人”、“闲滋味”等。这些词语也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5、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四、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 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五、拓展延伸 寻找屏

例:南朝 《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 《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 《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教后反思:

第三篇:浙大学习后的思考-平海玲

商城教师浙大高级研修

学习后的思考

一数组平海玲

2016年8月4日-8月9日。我们临沂市商城实验学校的全体一线教教师到浙江大学参加为期6天的教育专题的学习,聆听了6位教授的讲座,这些讲座或诙谐,或睿智,或激昂,或从容,侃侃而谈、洋洋洒洒,有的如春风拂面,有的又如急鼓敲击,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个性令我们耳目一新。为期6天的紧张、愉快、而充实的研修生活。能来到被誉为“东方剑桥”的浙江大学校园体验学习生活,一直是我的一个梦,一个期盼已久的梦。6天紧张的学习生活,专家高水平富有前瞻性的报告和讲座,参观名校后那种惊叹和向往,学后急于实践的热血沸腾,还时刻在我的脑海中萦绕。

(一)聆听专家精彩讲座

开班仪式上陈雨婷教授对我们教师当前的现状、发展的思路和成长的目标都作了细致的讲解,对我们的学习研修指明了方向。培训学习中邀请了浙江省著名的教育专家有:浙江大学的课程与学习科学系的副主任副教授教育博士刘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夏谷鸣,还有陈雨婷博士,杭州市大关中学的校长狄海鸣,还有一位班主任工作可以说专家刘发健,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系的张文军教授,为我们上课。这些讲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无不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让我们从专家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做学问的道理。

刘徽教授讲述了《课堂教学变革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全新的理念冲击着我的视野,就目前的国内形势和社会的发展背景下中国的课堂教学变革迫在眉睫,从传统的”教”堂到“学”堂去如何来改,同时又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角度进行的阐述:目前的国内外形式都在谈核心素养的现象,为什么世界各国都要研究核心素养,这就迫使我们必需进行课堂改革,如果不改革我们培养的人才就跟不上是的发展,专家对中国的学生通过实例进行了一些测试,通过测试得到了三个发现:1.数学中的PISA考试带给我们 的思考是:学生的认知能力高,解决非良构问题的能力弱。2.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弱。中国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弱。3.中国的中等的人才多,顶尖的人才缺乏。所有的这些都是应试教育下带给我们的思考。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们要控制教授性课堂,在课堂的教学时间给学生增加体验性的,实践性综合性的学习机会,要改变我们的理念建构“以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含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课程负责人夏谷鸣教授讲述《核心素养新课堂教学改革》,夏教授从3个方面做了解读1.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背景。2.我国的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3.我的故事教学改革的趋势。其中未来20年的人才发展的软实力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靠技术的改变。所以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担负着基础教育的重任,如果我们不转变观念必然被淘汰。这就迫使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独立生存能力、体育与艺术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我们就要具备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领导力。学生精神的危机,透露了对当前教育的担忧。天津市教科院的陈雨婷博士主讲《研究与实践能够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给我们指明了具体的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策略,培养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给出了教师的一个CFU策略,让学生怎么做才让学生产生深度学习的具体方式。还采用了一个康纳尔笔记提出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思考。通过康纳尔的笔记记录法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进行一个再加工在塑造的一个过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出了我们的一个具体的工具一个模式:SEEC模板 让我们亲身体验了模板的用途,也体验到了给我们带来的学习效果。;杭州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的刘发健老师讲的《我的班主任工作黄金法则》幽默的语言,形象的案例,精彩迭起。他提出要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就要有三个黄金法则:(一)平等意识关系在规则之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二)爱的步骤;我相信你,我需要你,我以你为荣,我爱你。提出没有信任就没有爱的观点。

(三)共同的价值取向:爱心+智慧+能力=幸福。

(四)立约裁判式管理教育的前提是

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没有人生,就没有生活。

杭州市大关中学狄海明校长的《大数据时代与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展示的实例课件阐述了目前我们处在大数据的时代以及他的由来用集体的案例在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教学管理方面的应用,针对性的对一些数据的分析得出的一些现象和一些结论,变绊脚石为垫脚石,他提出:大不是量多,不是庞杂,不是权威,不是专业,是有意识,有环境,有能力,有创造,有收获,找准教学与管理的着力点。我们都要以数为据。、移动学习、大数据、可穿戴技术、微课、智慧教育几个方面,开发教育游戏等等内容令我们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只觉得是井底青蛙。当下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并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学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正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教授指出:“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关注世界教育技术的基础研究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充分说明了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网络技术育教学改革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同时在杭州一个星期我们深切感受到信息技术对这座城市的影响:全城wifi全覆盖,就餐、购物都要通过二维码,马云开通了淘宝教师,并正在研发价格500元的课堂智能手机,替代智慧课堂中的电脑平板,届时将会是一场教育的大变革。古鸣博士不愧是外国语学院的校长,对比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老师的成长源于一堂好课的开始,教师的实践智慧来自于课堂,从一堂堂课中萌生、滋长起来,在一次次师生交往,同事对话,细致分析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现状,明确了教师采取的应对策略;教授教育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研究意识,将研究作为自己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师文化。思想不能简单的复制,但却可以给我们以启迪。浙江大学组织的这次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真正打扫了我肉眼看不到的思想上的垃圾,及时的理清了我不甚清晰的工作思路,感谢浙江大学,让我又一次扬帆启程!

(二更新教学管理观念)

这次研修让我认识到,当一名合格的教师,我要走的路还很长,还好我已经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令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研修结束了,学习仍在继续。在高级研修班学习的这段时间里,导师的谆谆教诲,同学的倾情相助汇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汇了一阵阵催人奋进的号角,支持、激励着我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而又艰难曲折的,而我却愿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追求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四篇:15.说屏教学案

15、《说“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3.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4.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二。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屏”感情,理解引用,分类别等说明方法。2.体会文中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自学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五.课前准备:

1、教师调教好教学平台等教学用具

2、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六.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从周先生的《说“屏”》。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学生自由地朗读。

2、生字词:

píng()风 shàn()长 休 qì()wéi()幕 书 zhāi()sháo()光

3、配乐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解释紧扣屏的用途。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3)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学法指导: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4)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

具是相称的。

七、课堂练习

(一)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 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木屏、竹屏等。

A、美丽

B、秀丽

C、美观

D、华丽

2、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

,色彩又觉伧俗。

A、精巧

B、轻便

C、轻巧

D、精密

(二)下列句子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分类别、引用等

1、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说明方法: 它的作用:

2、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说明方法: 它的作用:

(三)做学习辅导P34-35的练习题。

八、收获你我谈。(课堂总结)

(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发言)

例如1.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2.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九、德育渗透

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十、布置作业 :(分层)

1、必做题:练习册P35第(二)题。

2、选做题:仿写练习,题目:说“ ”(例如填上“笔”“筷子”“电脑”等词,要用上引用、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十一、板书设计:

说“屏”

陈从周

说明内容:屏的作用、屏的分类、屏的设置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引用

说明语言:生动、文白相杂

十二、反思教案:(课后再写)

第五篇:《詹天佑》教学思考与教后反思

《詹天佑》 教学思考与教后反思

目 录

一、教材分析„„„„„„„„„„„„„„„„„„(1)

二、学生学情分析„„„„„„„„„„„„„„„„(1)

三、教学结构与设计意图„„„„„„„„„„„„„(1)

(一)情景导入„„„„„„„„„„„„„„„„„(1)

(二)课文分析„„„„„„„„„„„„„„„„„(2)

(三)小结„„„„„„„„„„„„„„„„„„„(3)

四、教后感悟„„„„„„„„„„„„„„„„„„(4)

《詹天佑》教学思考与教后反思

一、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讲述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文章选材典型,是一篇语文学科教育与德育思想相结合的好教材。

二、学生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爱国题材的文章主题并不陌生,且具有一定的自主读书的能力。在本次课前,我和学生一起搜集了关于詹天佑的资料,并让学生在预习中熟读课文、自读自悟,引导在阅读中主动探索,感悟我国伟大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的杰出及其高尚的爱国之情,为学生在课堂中的进一步学习和对文章更深入的理解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

三、教学结构与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课前我们对詹天佑进行了一定的了解,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詹天佑?可以是书本中的,也可以是从课外搜集到的,还可以是你自己的心里话。”此处对话旨在引导学生回顾预习时自主获得的知识信息,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展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并可让学生在展示中获得认可与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让我们跟随着时光老人去看看京张铁路修筑的艰难历程。”出示相关资料,引出京张铁路始建于1905年,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并通过资料让学生大致了解2005年在北京市和河北省举行的一系有关京张铁路诞生100年系列庆祝活动。

“了解了这些,你有什么想法?一条铁路的诞生,为什么会那么重要呢?为什么京张铁路在咱们中国人心头有这样重的分量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自由读文,边读边寻找关键的信息,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哪几件事情?《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此从组织学生交流关于詹天佑的信息入手,并从中为进入新课作了适当的铺垫。

(二)课文分析

精读课文重点部分(4——6小节),再现动人情景,让学生在对全文朗读中,对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有了一个整体的回顾。

“在1905年到1909年这近一千四百个日子里,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一定有许多的细节让我们难以忘怀,就让我们通过课文走进100年前的施工现场,捕捉那一个个动人的场景。”

阅读中引导学生思考: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的哪些细节,让今天的我们依然深有感触?重点交流詹天佑的言行与想法的句子,并作适当的想像补充(比如对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的困难,并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除了课文中的词句,还有鲜为人知的困难。)

此处旨在让学生看到一个与工人同甘共苦的,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詹天佑,爱国的詹天佑,还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詹天佑。所以在这个环节教学,我主要采取的是读感悟。

在分析第5和第6自然段中的铁路设计方案——“开凿隧道”和“人字型铁路”部分,我采用的是绘图演示比较法,让学生通过直观对比“开凿隧道”和“人字型线路”,使学生理解詹天佑这种设计的巧妙之处,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先以讨论交流,来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看法,再请讨论小组推举从组内推举一名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最后我们再师生一起相互补充,并再次在文字中读读品品,交流这样的设计的好处——既缩短了工期,还需要大智慧,这样的设计不仅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成就,也是当时世界铁路建设中的一项杰出创举。

(三)小结

“京张铁路默默无言,但他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宣告:中国人有骨气,中国人有智慧。中国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班的同学中一定会有像詹天佑一样的仁人志士活跃在祖国的各行各业。为中国走向世界贡献力量。我坚信,你能行!”

通过总结全文,让学生对文章的核心思想进一步体会,以此为基础再加以小结,深化对学生爱国情操的培养和自信心的树立。

四、教后感悟

《詹天佑》这篇课文向读者展现了一位爱国的杰出的工程师的高大形象,课文层次清楚,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

和力量的赞颂。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我在设计教学时以此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充分阅读、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抓住具体事例,结合关键词语,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展示交流自己在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表现出了高昂的学习积极性,反应了学生对自主探索这种创新型学习方式的浓厚兴趣。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按重点分层次的精读文章的各个段落,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给予必要的引导与点拨,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思想的理解。此外,在引导学生对本篇课文的理解过程中,除了完成本学科的知识教学外,同时适当的把该文章作为一个德育素材,培养了学生爱国情操,激发了学生的中华民族自豪感。

但在本次教学中也还尚有一些遗憾之处,如:在讲“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时,如果能在与“开凿隧道”对比的基础上再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引导学生看詹天佑的设计,可能更能引起学生对詹天佑这项完美设计的赞叹之情。

在遗憾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通过反思寻找教学中的“遗憾”,从遗憾中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对这些不足进行不断完善,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高,我想,只有这样,教学中的遗憾才会成为一种推动专业更快发展的动力!接下来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下载教后思考-平静思“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后思考-平静思“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5.说屏教学案 3

    15、《说“屏”》教案 教与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3.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鼎屏小学 甘平)

    《生命生命》教案设计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鼎屏小学 甘平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3、引发学生对生......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思考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思考 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学生的......

    教后感

    在教学四会要求单词时,先通过日常谈话引出要学的四会单词,然后把它写到黑板上的四线格中,边写边让学生一起拼写,让学生注意单词的书写格式和书写方法。然后再与学生一起拼写,并告......

    教后感

    《七的乘法口诀》教后感 盐城市建军路小学吕 燕 《7的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第三册第6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7的乘法口诀的编......

    教后反思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三阳乡大原小学牛海艳《柳树醒了》这是一首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讲的是春雷跟柳树说话了,小柳树醒了;春雨给柳树洗澡了,小柳枝软了;春风给柳树梳头......

    教后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这首七言律诗是毛泽东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

    教后反思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新华小学 张玉花 《秋天的雨》是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