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4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
(四)(第八、九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学前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即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与 社会教育。2.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方法可以分为 个别联系 和 集体联系 两种。3.社区教育最初是 成人教育 形式的社区教育。
4.《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学校(托幼园所)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结合”的育人机制。
5.幼小衔接必须坚持_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原则。
6.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归纳的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要素指 健康的体质 和 良好的个性品质。
7.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环境 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有助于减少疾病等影响学前儿童今后的学习。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分)1.社区教育起源于(B)A.英国B.丹麦C.法国D.美国
2.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D)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末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亲子班:就是由社区组织的,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0-3岁未入园儿童,家长带孩子每周定期来园参与亲子活动的班级。
2.家长学校:是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社区教育职能的另一途径,即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正式机构与社区联合,举办家长学校,以有目的、有系统地向学前儿童家长传播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的知识,交流优秀的学前教育经验,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并掌握一定的学前教育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参考要点)1.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要点①、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②、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③、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④、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总之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榜样,家庭教育时刻影响着学前儿童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家庭教育是任何其他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2.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答案要点①、志愿者,可以负责部分教育活动。②、家长俱乐部。如定期会面、论坛、博客、QQ群等。组织家长俱乐部吸收家长参加各个班级活动。③、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工作。根据幼儿园教学计划可在适当时机,邀请家长参与教学过程,利用周围资源,为孩子的发展服务。3.简述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答案要点①、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原则。②、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原则。
③、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的原则。④、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的原则。4.简述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答案要点①、社会要求的提高。②生活制度的变化。③师生关系的不同。④生活环境的变更。⑤教育内容的加深。⑥教学方法的改变。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你如何理解“宝宝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
答案要点:①父母资源在幼儿园得到延伸,将发挥更大的教育力量,进了幼儿园的孩子获得的最大财富就是集体的教育力量,它有着家庭所不具备的影响力。有位爸爸是学工程的,他常常带一些材料拿回家,希望女儿摆弄这些东西,发展思维和手指的灵活性。可是女儿偏偏不喜欢,宁肯搭拼简单的积木。妈咪认为可能是女孩子不擅长空间思维的缘故。有一天,幼儿园老师说她们正在组织有关房子的主题活动,想请这位爸爸到班里演示一次搭建筑模型的过程,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观察力。爸爸欣然答应了,爸爸的到来不但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也改变了自家女儿。爸爸在幼儿园亮相后,平时对爸爸的建筑工作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女儿发现,爸爸以及爸爸的工作原来是个“宝”。从这以后,她就有了自己的“理想”:长大了要当建筑师!
孩子就是这样,如果他发现自己的父母跟老师多说话,参与班集体多做事,就特别自信和自豪;反之,如果他发现父母跟老师合不来,在班集体老不露面,一丝孤独和失意就会侵袭他的心灵。
②把教师威信带到家里,可以加强父母的教育力量。不像医疗或者电子等行业有那么多不易被外人所知晓的技术密码,教育的专业特点是很容易入门,它的做法和评价很透明,谁都会有所观察和思考,这是影响幼儿教师在父母心目中威信和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父母的教育理论普遍并不主要来源于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而是通过看电视、阅读书籍报刊和自己的经历体验获得的,这种方式使人悟出的“新观点”虽然很多,但缺乏系统分析和内在联系;另外,初为父母在指导孩子方面也欠缺一些技能和小窍门。幼儿教师固然有学历的局限,然而长期的工作经历使她们对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着具体而微的观察和分析,这些是不从事幼教事业的高学历父母不可能具有的。高学历父母走出光环效应的误区,以平和的态度进行充分沟通,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才会更加精确和科学,对孩子的指导也才会更加到位。2.联系实际论述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应开展哪些工作。答案要点①、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②、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第一培养主动性;第二培养独立性;第三发展人际往能力;第四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
③、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第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第三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可以自由发挥)
答案要点:这二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中的“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的原则”。这种主要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提学前儿童学习小学的教材,使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不是学前儿童熟悉的、与之关系密切的周围生活中具体的人或事,而是大量抽象的文字或符号。这不仅影响学前儿童上小学,甚至可能给今后的发展埋下危机。二是用小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学前儿童。象本案例中的用小学工的上课取代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或在管理方式上也完全小学化,如要求学前儿童上课手背后面,长时间不许动,更不许随便上厕所、喝水;还有教师给学前儿童布置许多家庭作业,作业做不好还要受批评、惩罚等等。这些做严重违背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造成儿童怕学、厌学、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因此,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学前儿童的入学适应性上。教师要针对过渡期儿童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着重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学前儿童顺利完成 幼小过渡,而不是把小学的一套简单地下放到幼儿园。
第二篇: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4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4 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 ADBBDD
二、简答题
1.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答:①、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②、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③、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④、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总之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榜样,家庭教育时刻影响着学前儿童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家庭教育是任何其他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2.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答:①、志愿者,可以负责部分教育活动。②、家长俱乐部。如定期会面、论坛、博客、QQ群等。组织家长俱乐部吸收家长参加各个班级活动。③、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工作。根据幼儿园教学计划可在适当时机,邀请家长参与教学过程,利用周围资源,为孩子的发展服务。
3.简述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
答:(1)优化社区学前教育的功能;(2)提高学前教育正式机构的教育质量;(3)促进社区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4.简述幼小衔接的意义。
答:(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过渡期的存在;(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3)现在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儿童的长远发展。5.简述各国幼小衔接实践的基本特征。
答:各国幼小衔接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小学向幼儿园靠近、幼儿园向小学靠近和幼儿园与小学一体化。
国外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共同特点是:(1)入小学的预备教育必须为幼儿身体、认知、情感、道德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基础;(2)小学预备班的教育始终保持幼儿园的特点;(3)加强教师素质的训练。
三、论述题
1.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般会面临哪些问题?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帮助解决? 答:面临的问题:①、社会要求的提高。②生活制度的变化。③师生关系的不同。④生活环境的变更。⑤教育内容的加深。⑥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师如何做:①、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②、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第一培养主动性;第二培养独立性;第三发展人际往能力;第四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
③、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第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第三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1.联系实际论述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怎样坚持非小学化的原则。
答: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学前儿童的入学适应性上。教师要针对过渡期儿童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着重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学前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过渡,而不是把小学的一套简单地下放到幼儿园。
四、材料分析题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可以自由发挥)答案要点:
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教育阶段,那究竟什么是幼小衔接呢?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学前儿童过渡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德、智、体、美各方面做准备,使学前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可以先从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意义和原则入手来分析此题。
根据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的幼教实践,我们认为有效的衔接工作必须遵循如下四个基本原则:(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衔接;(3)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4)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
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3)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此案例中,两位老师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这样的教育模式会使儿童在进入小学阶段以后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入学初感学习轻松,以后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情况,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其实在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教育阶段,(1)应注重培养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应培养其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其中包括:培养主动性;培养积极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3)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前准备。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丰富其感性经验,发展基本能力。培养儿童的这些能力,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等途径来实现。
第三篇: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2、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
3、儿童心理发展的四阶段是指:(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动阶段)和 形式运算阶段。
4、学前教育是面向(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5、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
6、学前教育在人生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前教育对人的内在发展和(外在发展)的影响。
7、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体现在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
8、从性质上来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分为(期望功能)和(实际功能)。
9、从范畴上来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0、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二、选择题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D《林哈德与葛笃德》)
2、在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史上,我们将 16 世纪之前称为学前教育学的(A.孕育阶段)
3、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D 江西实验幼师)
4、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C.福禄培尔)
5、在学前教育学孕育阶段,我国关于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朱熹和(B 颜之推)
6、教育的基本功能是(B 个体的功能)
7、属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C 发展性)
8、从性质上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A.期望功能与实际功能)
9、学前教育阻碍经济、政治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因为其(C.功能异化)
10、属于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的是(B.迟效性)
三、名词解释
1、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 题的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
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
3、学前教育效益: 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他是由学前教育功能决定的。
4、育人效益:是学前教育发挥其育人功能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
四、简述题:
1.介绍我国学前教育学初创时期的一位教育学家及其学前教育思想。
答:教育学家陈鹤琴主张幼稚园要注重儿童的健康,培养良好的习惯,充分而适量的设备,并与家庭合作教育儿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实行单面教学,采用游戏方法,主张户外 活动。
2.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答: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 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
3.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答:一.提高学前教育的重视度。二.加强监管 三.提高师资的素质。四.加大努力投入力。五.多渠道举办托幼机构。六.为学前教育立法。4.教育本质、教育功能和教育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教育本质决定教育功能、教育功能决定教育效益、教育效益体现教育本质、教育效益体 现教育功能。
5.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
答:一.提高社会对学育德知识 四.加强科学的自主管理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三.调整幼儿园教学内容 五.加强科学研究 六.改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6.简述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
答:一.领先性 二.广泛性 三.对象性 四.发展性 五.延后性
五、论述题
1、结合实例论述“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答:
1、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 导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
2、以发展的眼光 来看待儿童,将儿童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个体,承认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可能性。
3、教育 应该超前于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推动或加速儿童内部的发展过程。
4、教育者要了解 儿童的现状,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基础。
5、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 育者要为不同的儿童创设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
2、你是如何认识“幼儿园‘小学化’”这一现象的?
答:幼儿园小学化是非科学的。因为当今幼儿园的孩子是我国实现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 的主力军。处于世纪之交的学前教育要为他们的今后成长、学习、工作打好基础,要为培养 21 世纪未来社会的“四化”建设人才打好基础。
3、你认为应该如何根据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调整学前教育内容。
答: 首先,明确当前国际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向,已从版面追求智能发展转向儿童心灵的建设,从“智育中心”转向培养学前儿童人格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儿童社会性以及情感的发展。其次,要看到我国教育的大背景。我国中小学教育已在进行从就试模式向人的素质教育的转 轨。学前儿童教育应清楚看到这种转化,要忙与国际学前儿童教育和国内中小学业教育接轨。最后,要认识当前学前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非科学教育观念,并尽快做好教育思想上的转 化工作。
六、案例分析题
1、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学前教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答:这个学科是不断发展的。每门学科都需要一定的哲学作为理论基础,学前教育学也是如 此。我国在解放后,学前教育理论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在总结我国过去学前教育经 验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并学习前苏联以及其他国家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对学前教育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为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学奠定 了基础。当前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我们一方面需要继承和发展历史上已有学前教 育思想,另一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当前学前教育改革中重要的理论问题,如幼儿园教 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学前教育评价,以及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等等。只在此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健全和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指导实际工作的学前教育学。
2、在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所占比例 53.73%....答:学前教育效益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成果。通过培育儿童,促进个体将来在 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上的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为政治经济服务,提高社会的 科学文化和道德水平,推动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的效益有社会效益和个人效益之分。个人 效益主要是指学前教育学发挥其功能在个人知识、经济等方面的收益。它的社会效益只要是 指它在整个社会上所获得的效益,包括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从资料来看,在科 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中高学历者占有比例远远大于其它行业。而科学研究和综 合技术服务业正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重要行业,这个行业的发展能够带来社会经济效益。
作业二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情绪的(易激动性)、易感性和(易表现 性)。
2、幼儿园教育应该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
3、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求知)的兴趣、(创造)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 趣。
4、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美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对美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表现力)。
5、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式可以分为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
6、一般而言,学前儿童每日应至少有(2 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
二、选择题
1、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C.注意力分散)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3、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方法有(A 说服、范例、练习、评价)
4、关于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正确的描述是(A 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 的发展)。
5、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D.保育、教育幼儿及为家长服务)
6、根据教学活动是侧重于多个领域还是一个领域,可以分为(A 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
7、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B 角色 游戏)
8、上课活动一般分为开始部分、结束部分以及(D 收尾部分)
9、属于创造性游戏的一项是(A 结构游戏)
10、可供学前儿童游戏的玩具有两大类,即(B 成型玩具和未成型游戏)
三、名词解释
1、认同:是指向教师或其他真实的榜样,但有时也同一种理想或想象的榜样相联系。
2、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 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
3、幼儿园生活活动: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除教学、游戏活动以为的一切日常活动。
4、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 实生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5、角色游戏: 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6、有规则游戏:由成人编制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
四、简述题
1、简述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答: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1.日常生活 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方法:1.说服 2.范例 2.专门的德育活动 3.练习4.评价 3.游戏活动
2、解释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答:1.学前教育总目标 2.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3.短期目标 4.活动目标
3、简述我国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基本原则。
答:1.活动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
4、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编写学前儿童的活动方案的。
答:1.设计思路 2.活动目标 3.活动时间选定 4.地点 5.人员 6.活动准备7.活动安排
5、简述幼儿园游戏的意义。
答:1.游戏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2.有助于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3.促进儿童创造力 的发展 4.有助于儿童的语言发展 5.能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
五、论述题
1、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学前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特点,对其进行良好的道德行为塑造。
答: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特点是:
1、知行常常脱节。这是由于形成儿童道德品质的各种因 素发展的不平衡所形成的,需要抓儿童知、情、意、行的薄弱环节,引导儿童所得实践,才 能最终转化为道德行为;
2、容易反复。学前儿童的道德行为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不 够稳定。行,即道德行为,是符合一定道德标准的行为表现。道德行为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 的,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低的标志。评论学前儿童的行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而不能 听其言而信其行。
2、论述指导学前儿童生活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答:在生活活动中,教师和保育人员应做好下述四方面的工作:
1、要求儿童生活自理与学 会独立。目前由于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和家庭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儿童养尊处优,独立意 识越来越差。教师要用多种方法鼓励儿童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引导儿童尝试独立做事,促 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帮助儿童遵守生活活动常规。
2、从儿童入园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应根据儿童的能力提出相应的要求,以后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要求儿童遵守简 单的生活规则,可以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向儿童提出要求时,要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易懂、简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并且要不断鼓励儿童,让儿童在遵守各项常规 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全面关注儿童的需要,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学前儿童来自不 同的家庭,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其家庭成长背景和生活经验差异。教师应用一颗 慈母般的爱心去关爱儿童,使儿童真正感受到老师也像妈妈一样关爱、体贴他,幼儿园也像 家里一样温暖、安全。
4、在生活活动中掌握好教育时机。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的时间是短 暂的、零散的,但同样蕴涵着教育内容,因此,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随机进行教育。
3、你认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
答:游戏条件的创设包括:
1、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保证儿童有充分的游戏时间,是促进 儿童发展游戏、提高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应提供给学前儿童充足的 游戏活动时间。上下午可有较长的游戏时间(30-40 分钟)。
2、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游 戏场所也是儿童开始游戏的必备空间条件。固定的场所和设备能吸引并便于儿童开展游戏。因此应在室内、户外设有游戏的固定场地。
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游戏材料、玩 具是儿童游戏的物质基础和支持。儿童做游戏离不开玩具。要使儿童的游戏健康、丰富、生 动,必须配备适合的、充足的玩具。玩具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教科书,是他们的生活伴侣,因此发展游戏必须准备游戏材料。
4、结合实际,论述组织和指导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答:在我国幼儿园中,一般将游戏按教育的作用分为创造性和有规则的游戏两类。创造性游 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有规则游戏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 等。各类游戏各具特色。如前所述,根据幼儿在选择游戏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幼儿园的游戏 可以分为“自主游戏”和“教学游戏”两类。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日渐普及和自主活动课程的推 广,自主游戏在幼儿园日常游戏组织和儿童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将会逐步提高。幼儿的自主游 戏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自由选择、自主展开和自发交流。但是,幼儿园中的自主游戏与幼儿 在园外纯粹的自主游戏有所不同。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自主游戏只是强调和突出了幼儿在 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否认教师在其中的共享、观察、帮助的职能。相反,教师必须 通过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认真观察和总结,及时地在游戏后对幼儿游戏的情况进行分析,这 样可以为幼儿选择和进行下一次的游戏活动提出指导,从而更为有效地引导孩子的发展。因 此,自主游戏,突出体现了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的意愿活动这一本质特点,明确了教师作为 游戏环境的创设营造者、游戏过程的观察支持者、游戏成果的分享激励者的角色地位。
六、案例题
1、“教给幼儿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答:《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条规定,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是: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 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 初步的动手能力。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求知的兴趣、创造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发展 学前儿童正确运用感官的能力,也就发展学前儿童正确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 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 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学前儿童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对其智力活动的水平影响很大;动手能力与人的智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是根据智育的任务而设计的,具体的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智育的教育。发展学前儿童智力包括:促进学前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如发展学 前儿童的感知觉、观察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思想和创造能力等;培养学前儿童良好 的智力品质,如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性,观察事物的准确性、敏锐性等;帮助学前儿童尝 试使用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技能,如观察事物或现象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操作的方 法和技能。第二.初步知识和概念的教育。学前儿童认识事物始于直接感知。引导学前儿童获得的知识 必须是有关于他们周围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粗浅的、具体的知识、而且必须有科学性 和教育性。这些知识包括:有关生活的常识、社会常识、自然界常识、数的初步认识、音乐 和美术的知识、语言方面的知识等。第三. 学前儿童求知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好奇心是学前儿童求知兴趣和欲望 的最初表现,保护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将之进一步发展为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是学前儿童智育 的重要内容。学习习惯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及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包括 学前儿童学习时能否集中注意力,能否积极克服困难、能否有爱心、能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等等。
2、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学前儿童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答:小班儿童刚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年龄小,控制能力较差,还不习惯于集体教学活动。因此,在儿童刚入园的两周内,教师可以把儿童分成小组进行教学活动,让他们一起听故事、做游戏。小组人数少,教师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儿童,使他们学会同全组协调活动,逐步过渡 到全班教学活动。经过小班的阶段的学习,进入中班儿童已经习惯于集体教学活动。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语 言的发展,求知欲的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显著提高。所以,中班儿童课堂教学活动的 次数要适当增多,时间要适当延长,教师对儿童的要求也应比小班有所提高。中班儿童教学活动时,教师可适当运用语言进行讲解,要求他们认真听,并且学会复核。这 样可以培养儿童的理解能力和认真听讲的习惯。中班儿童不会对课堂教学活动有兴趣,而且 已开始关心自己完成作业的好坏。因此,教师对儿童的作业应进行评价。评价要有分析,指 出好在什么地方,说明原因。还要注意培养儿童认真完成作业、遵守课堂教堂活动规则的良 好习惯。经过小班、中班阶段的学习,大班儿童在知识、技能、语言等方面都比以前有了显著的发展,他们的按照教师指示完成任务的自觉性有较大的提高,求知欲和自制力显著增强,能认真地 听讲,并遵守纪律。因此,对大班儿童,特别是对到了大班末期的儿童,课堂教学活动内容 要丰富、充实,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每次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要延长,逐渐接近于小学 一节课的时间,要求儿童能听从教师指导,有时可以要求他们独立地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在教学方法上,要逐渐减少游戏的成分,增加运用语言讲解的成分。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 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脑力劳动的习惯和必要的自制力和坚持性,如积极回答都是的提 问,有始有终地完成任务等。总之,对于大班儿童,教师要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方面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作业三
一、填空题
1、激励作用对学前儿童的强化效应可分为正强化效应和(负强化效应),其中,幼儿园环 境所发挥的应当是指(正强化效应)。
2、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影响学前儿童发展或者受学前儿童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
3、幼儿园心理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
4、幼儿园的心理环境的特点主要包括教育性、(可控性)、(隐蔽性)和复杂性。
5、教师对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表现为支持学前儿童(独立自主的学习)和(支持学前儿童 合作学习)。
6.教师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有准备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7、教师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应该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注意适度的语言修饰)(注 和 意自身的语言面貌)。
二、选择题
1、幼儿园的环境因素在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限制作用和导向作用是指(B 制约作 用)
2、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是指(D.赏识教育)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 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A.发展性原则)
4、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是指活动室空间设计中的(A 开放式)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C 环境)
6、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A 一般项目课前技术过程描述课后反思)
三、名词解释
1、幼儿园物理环境:即幼儿园为满足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为促进其体、智、德、美 诸方面全面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
2、幼儿园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主要 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
3、教历研究:就是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 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在反思的 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最后改进教学实践。
4、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 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能力的一种话语方式。
5、案例教学:指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 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四、简答题
1、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答:我们认为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应符合一 下七条标准:1.安全和健康 2.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3.重视发展学前儿童的潜 力 管理 4.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 7.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5.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能力 6.有利于教师的
2、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寄予学生的期望与爱,使被期望者产生自信自强心理,朝着 期望着的方向发展的现象,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3、简述教师作为“指导者”角色的具体要求。
答: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有:1.指导者 2.工程师 3.支持者 4.养护者 5.研究者 6.中介者
4、简述培养教师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途径。
答: 培养教师组织活动的能力主要是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有以下三 个方面:第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第二.经常向教学行家学习。第三.从实旧爱哦学研 究活动。
5、简述培养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答: 培养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途径有: 1.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2.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3.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4.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方法有:1.提高语言素养 2.提高人际交往的适应性 3.多参加集体活动。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创设一个学前儿童喜爱的环境。
答:一般而言,符合下述标准的环境是学前儿童比较喜爱的。
1、熟悉的环境。在一个陌生 的环境中的儿童常常会显得有些拘束、不爱讲话、容易哭闹等,显示出一种害怕的表情,这 种现象在心理中被称为“怯生”现象。因此,儿童喜爱的是熟悉的环境,是他们自己了解的 环境,而不喜欢陌生的。儿童在熟悉的环境里会产生一种安全的、亲切的感觉。
2、舒适的 环境。舒适的环境会让人产生愉悦的情绪。想一想我们自己,处在一个杂乱、肮脏和简陋的 环境中,会使我们产生强烈的厌恶感。同样的,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的活动也需要有一个舒适 的环境,这样他们活动的积极性才能得到保持,并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总的来说,应 该从空气与日光、光线与色彩、温度与湿度以及适合学前儿童心理的室内布局等方面来考虑。
3、富有新意的环境。儿童总是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对于一切新奇的东西,都喜欢不停地 动、摸、抓和放嘴里等,通过他们的感觉器官来感知外部的世界。
4、贴近自然的环境。
5、满足活动需要的环境。
6、具有鼓励作用的环境。
2、列举四条良好的幼儿园心理环境的标准,结合实际进行说明和分析。答: 幼儿园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主要包 括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精神氛围、老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幼儿园心理环境具有教育 性、可控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评价一个幼儿园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环境具体可参照 以下几方面的标准:(1)教师能满足学前儿童的各种合理需要;(2)教师能和体谅和容 忍学前儿童的所作所为;(3)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前儿童;(4)教师能对学前儿 童表现出种种支持的行为;(5)教师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学前儿童的活动等。我们在建设 幼儿园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并在实践中努力实现,或者对现有的环境进行 评估和改进,为学前儿童的成长教育过程创设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环境。
3、如何帮助“不合群”儿童,请结合实例说明。
答:为了帮助学前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在教育中应注意:
1、在幼儿园中教师的教育 方式是影响儿童的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儿童,同时应采取民主的、科学的教育方法,既不可溺爱或过度保护儿童,也不能专横或放任。
2、积极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尤其是集体游戏。游戏活动往往可以创造自然的学前儿童之间相处的 机会,更好的培养学前儿童如何尊重别人和进行协商、友好互助的精神。
3、教给学前儿童 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知识和方法。例如,教师可以为与其他儿童交往有困难的儿童创造一些有 利于展现他们特长的团体活动,为他们赢得同伴的好感; 可以引导其他的儿童发现这些小朋 友的闪光点;教师也可以抓住孩子渴望友谊的心理,通过适当的教育机会,让这些孩子改变 自己的一些性格缺点。
4、分析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操作路径。
答:
1、基于“教历研究”的教师成长。
2、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成长。
3、基于“反思 日记”的教师成长。
4、基于“案例教学”的教师成长。
六、案例分析题
1、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1)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 环境就是体现幼儿的学习过程与思想,通过幼儿的参与它就可以更好地让幼儿有互动的 交流。促进幼儿的自我意识、交流认知和感知运动能力的发展。(2)在幼儿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
答:一般来说,幼儿园户外场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全园只设一个大型的共同游戏场地,另一 种是同时设班级游戏场地和共同游戏场地。具体设计时应该根据幼儿园的建设者规模确定采 用的方式。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大致包括三个区域,即水泥地、花草地和泥土地。水泥地的 开辟主要可供学前儿童学骑童车、拉手推车、列队做操时使用;花草地可供学前儿童奔跑、跳跃、打滚、嬉戏时使用;泥土地可开辟为花圃、菜圃、自然角等用。幼儿园开辟户外场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前儿童能充分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锻炼儿童 的身体。因此,场地的设计一定要方便,能让儿童充分地活动开来,有利于儿童开展各种游 戏和体育活动。在场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户外场地的面积,使学前儿童能充分 地享受户外环境。同时,在设置幼儿园课程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利用户外条件的资源。如果 场地面积比较狭小,则不能仅仅为了美化的作用而设置一个不必要的设施,限制了儿童的活 动范围。
2、幼儿园对父母做了个调查:“您认为幼儿园老师是做什么的?”“父母主要有„.答:教师扮演的“指导者”角色。具体表现为:(1)引导。对学前儿童遇到的障碍和不解,教师应引导他们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2)指导。指导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 生习惯等。(3)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境,激发学前儿童的动机、兴趣,充分调动 其积极性。(4)教导。教导学前儿童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优秀品 质。
3、每天早晨晨间活动结束的时候,我就会拿起点名册准备点名。这天,我对孩子们说„
答:这个案例主要体现了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熟记儿童的名字——教师呼唤儿童的名字,会使他们倍感亲切,觉得自己受到老师 的重视,这是对儿童的尊重和基本的礼节。因此,熟记儿童的名字是教师与儿童沟通技巧的 第一把钥匙,也是进行沟通的基础。(2).选用适当的语言——教师在与儿童沟通时,不要用生疏的字、词、句与儿童交流,应选择儿童容易听懂的字、词、句作为与儿童交流的媒介,用词要准确,句子表达要完整、具体。(3).眼光要与孩子直接接触——目光的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和沟通,儿童通过教师的 眼神能明白老师要说什么。教师要使每一个儿童的眼光都注视着自己,视线必须将所有儿童 包围其中。在与儿童进行交流与沟通时,教师的视线最好与儿童平行,最好的办法就是,蹲 下来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觉老师重视他,与老师处于平等的位置。(4).语调语速要适当——教师说话的语调对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对儿童而言,教师语言 的抑扬顿挫会使交流效果更好,更能激起儿童交流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与儿童沟通时的语 速要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此外,交流时的音量也要适当。(5).语气要和善——教师与儿童沟通时,语气是否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善的语 气,会使儿童感到亲切,更容易接受,这样能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6).善于倾听——在与儿童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用心倾听孩子的心 声。(7).以鼓励、肯定、引导为主——每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 点,但是他们又都有极强的自尊心和极易受损伤的自信心。教师在与儿童沟通时,要充分肯 定其身上的闪光点、进步和成绩,这样会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和信任,对教师提出 需要改进的方面就更加重视,并欣然接受。作业四
一、填空题
1.学前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与(社会 教育)。2.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方法可以分为(个别联系方式)和(集体联系方式)两种。
3.社区教育最初是(成人教育)形式的社区教育。
4、《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学校(托幼园所)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的育人机制。
5、社区学前教育基地的功能包括(反馈意见)、进行专门的学前教育和(营造学前教育的 有利气氛)。
6、与幼儿园以游戏作为主要活动形式相比,小学是以(上课)作为主要活动形式的。
7、幼小衔接必须坚持(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原则。
8、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途径有(日常生活)、(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和其它各领域 的教学活动。
9、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归纳的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要素指(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个性品 质)。
10、(科学饮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环境)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有助于减少疾病等 影响学前儿童今后的学习。
11、国外幼小衔接的过渡模式可以归纳为(小学向幼儿园过度)、幼儿园向小学靠近和(幼 儿园与小学一体化)。
二、选择题
1、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和(B 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2、幼小衔接必须坚持的原则是(D 整体性)
3、社区教育起源于(B 丹麦)
4、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B 家长咨询)
5、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D0-3 岁未)
三、名词解释
1、家长开放日:就是指幼儿园定期邀请家长来园、所参观和参加活动,可增进家长对幼儿 园教育工作的感性认识。
2、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学前儿童过渡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做准备,是学前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亲子班:由社区组织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 0-3 岁未入园儿童,家长带孩子每周定期来园参加亲子活动。
4、家长学校:即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正时机构与社区联合,举办家长学校,以有目的,有系 统地向学前儿童家长传播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的知识,交了优秀的学前教育经验,树立正确的 学前教育观念,并掌握一定的学前教育方法。
5、个别谈话:是一种幼儿园与家庭加强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家长到 园接送儿童的机会,与她们交谈有关教育学前儿童的情况,吸取家长的经验、或向家长提出 要求,反映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当然必要时可以另约时间做比较长的谈话
四、简述题
1、简述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内容
答: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内容主要有:1.了解学前儿童的家庭及在家表现情况 2.向家长介 绍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3.向家长宣传学前儿童教育的知识 4.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 法 5.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工作。
2、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答: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坚定基础 2.家 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 3.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3.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3、列举家长参加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答:家长参加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有:1.志愿者 2.家长俱乐部 3.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学工 作。
4、简述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答: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2.整体性而非常项性 3.与 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4.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独立化。
5、简述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答: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有:1.社会要求的提高 2.生活制度的 变化 3.师生关系的问题不同
五、论述题
1、你如何理解“宝宝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
答: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②家 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 ③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④ 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我国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的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概括地说,我国的幼儿园担负着保育、教育学前儿童及为方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这是我国幼儿园 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幼儿园的社会使命。幼儿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幼儿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诱导作用。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 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学前教育能诱导学前儿童的发展。适当的早期教育经验能显著促进儿童认知及各方面的发展,而长期教养经验剥夺则会使儿童 认知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永久性丧失人类某些特有的能力。因此,我们各级幼教工作者一定 要认真对待并高度重视学前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后天教养环境。②幼儿园教育能激发儿 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育或外界刺激,个体不断进行新的同化和顺应,如此循环不已,使 认识结构不断创新,儿童心理的发展使由较低水平的图式达到较高水平的图式。因此说,儿 童心理的发展是儿童主动发展的过程。宝宝的健康成长,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成果,缺席哪一个主角都会造成孩子成长的 不完美。幼儿教育因其启蒙意义,成为孩子受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
2、联系实际论述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应开展哪些工作。
答:幼儿园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1、培养学前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学 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 段应注意培养学前儿童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 的积极态度,并让学前儿童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2、培养学前儿童对小 学生活的适应性;学前儿童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 健康影响很大。有一种认识是,学前儿童只是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没有问 题了,这是十分版面的。
3、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着眼学前儿 童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 础。幼儿园大致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培养良好 的交际习惯。第三,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3、试论述社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答:社区对学前儿童的影响主要包括五方面: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补偿性教育;积极影响 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为学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 为学前儿童提供特定的精神 环境;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良好行为。
六、案例分析题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答: 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教育阶段,那究竟什么是幼小衔接呢?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学前儿 童过渡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德、智、体、美各方面做准备,使学前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也 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我 国的幼教实践,我们认为有效的衔接工作必须遵循如下四个基本原则:(1)长期性而非突 击性;(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衔接;(3)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4)家、园、校 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 入学适应不良。(3)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注意:此题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此案例中,两位老师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 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这样的教 育模式会使儿童在进入小学阶段以后出现这样一些情况: 入学初感学习轻松,以后出现上课 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情况,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储备 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其实在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教育阶段,(1)应注重培养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应培养其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其中包括:培养主动性;培养积极性;发展人际交往 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3)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前准备。如培养良好 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丰富其感性经验,发展基本能力。培养儿童的这些 能力,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等途径来实现。
第四篇: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2、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
3、儿童心理发展的四阶段是指:(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动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4、学前教育是面向(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5、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
6、学前教育在人生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前教育对人的内在发展和(外在发展)的影响。
7、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体现在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
8、从性质上来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分为(期望功能)和(实际功能)。
9、从范畴上来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0、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二、选择题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D《林哈德与葛笃德》)
2、在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史上,我们将16世纪之前称为学前教育学的(A.孕育阶段)
3、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D江西实验幼师)
4、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C.福禄培尔)
5、在学前教育学孕育阶段,我国关于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朱熹和(B颜之推)
6、教育的基本功能是(B个体的功能)
7、属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C发展性)
8、从性质上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A.期望功能与实际功能)
9、学前教育阻碍经济、政治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因为其(C.功能异化)
10、属于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的是(B.迟效性)
三、名词解释
1、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
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
3、学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他是由学前教育功能决定的。
4、育人效益:是学前教育发挥其育人功能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
四、简述题:
1.介绍我国学前教育学初创时期的一位教育学家及其学前教育思想。
答:教育学家陈鹤琴主张幼稚园要注重儿童的健康,培养良好的习惯,充分而适量的设备,并与家庭合作教育儿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实行单面教学,采用游戏方法,主张户外活动。
2.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答: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 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
3.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答:一.提高学前教育的重视 二.加强监管 三.提高师资的素质 四.加大努力投入力度 五.多渠道举办托幼机构 六.为学前教育立法 4.教育本质、教育功能和教育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教育本质决定教育功能、教育功能决定教育效益、教育效益体现教育本质、教育效益体现教育功能。
5.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
答:一.提高社会对学育德知识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三.调整幼儿园教学内容
四.加强科学的自主管理 五.加强科学研究 六.改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6.简述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
答:一.领先性 二.广泛性 三.对象性 四.发展性 五.延后性
五、论述题
1、结合实例论述“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
1、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
2、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将儿童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个体,承认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可能性。
3、教育应该超前于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推动或加速儿童内部的发展过程。
4、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现状,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基础。
5、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育者要为不同的儿童创设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
2、你是如何认识“幼儿园‘小学化’”这一现象的?
答:幼儿园小学化是非科学的。因为当今幼儿园的孩子是我国实现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主力军。处于世纪之交的学前教育要为他们的今后成长、学习、工作打好基础,要为培养21世纪未来社会的“四化”建设人才打好基础。
3、你认为应该如何根据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调整学前教育内容。答:首先,明确当前国际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向,已从版面追求智能发展转向儿童心灵的建设,从“智育中心”转向培养学前儿童人格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儿童社会性以及情感的发展。其次,要看到我国教育的大背景。我国中小学教育已在进行从就试模式向人的素质教育的转轨。学前儿童教育应清楚看到这种转化,要忙与国际学前儿童教育和国内中小学业教育接轨。最后,要认识当前学前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非科学教育观念,并尽快做好教育思想上的转化工作。
六、案例分析题
1、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学前教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答:这个学科是不断发展的。每门学科都需要一定的哲学作为理论基础,学前教育学也是如此。我国在解放后,学前教育理论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在总结我国过去学前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并学习前苏联以及其他国家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对学前教育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为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学奠定了基础。当前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我们一方面需要继承和发展历史上已有学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当前学前教育改革中重要的理论问题,如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学前教育评价,以及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等等。只在此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健全和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指导实际工作的学前教育学。
2、在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所占比例53.73%....答:学前教育效益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成果。通过培育儿童,促进个体将来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上的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为政治经济服务,提高社会的科学文化和道德水平,推动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的效益有社会效益和个人效益之分。个人效益主要是指学前教育学发挥其功能在个人知识、经济等方面的收益。它的社会效益只要是指它在整个社会上所获得的效益,包括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从资料来看,在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中高学历者占有比例远远大于其它行业。而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正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重要行业,这个行业的发展能够带来社会经济效益。
作业
(二)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情绪的(易激动性)、易感性和(易表现性)。
2、幼儿园教育应该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
3、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求知)的兴趣、(创造)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
4、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美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对美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表现力)。
5、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式可以分为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
6、一般而言,学前儿童每日应至少有(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
二、选择题
1、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C.注意力分散)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3、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方法有(A说服、范例、练习、评价)
4、关于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正确的描述是(A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5、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D.保育、教育幼儿及为家长服务)
6、根据教学活动是侧重于多个领域还是一个领域,可以分为(A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
7、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B角色游戏)
8、上课活动一般分为开始部分、结束部分以及(D收尾部分)
9、属于创造性游戏的一项是(A 结构游戏)
10、可供学前儿童游戏的玩具有两大类,即(B成型玩具和未成型游戏)
三、名词解释
1、认同:是指向教师或其他真实的榜样,但有时也同一种理想或想象的榜样相联系。
2、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
3、幼儿园生活活动: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除教学、游戏活动以为的一切日常活动。
4、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5、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6、有规则游戏:由成人编制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
四、简述题
1、简述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答: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1.日常生活 2.专门的德育活动 3.游戏活动 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方法:1.说服 2.范例 3.练习4.评价
2、解释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答:1.学前教育总目标 2.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3.短期目标 4.活动目标
3、简述我国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基本原则。
答:1.活动性原则 2.参透性原则 3.一致性和灵活性原则 4.教养结合性原则 5.实践性原则
4、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编写学前儿童的活动方案的。
答:1.设计思路 2.活动目标 3.活动时间选定 4.地点 5.人员 6.活动准备 7.活动安排
5、简述幼儿园游戏的意义。
答:1.游戏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2.有助于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3.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4.有助于儿童的语言发展 5.能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
五、论述题
1、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学前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特点,对其进行良好的道德行为塑造。答: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特点是:
1、知行常常脱节。这是由于形成儿童道德品质的各种因素发展的不平衡所形成的,需要抓儿童知、情、意、行的薄弱环节,引导儿童所得实践,才能最终转化为道德行为;
2、容易反复。学前儿童的道德行为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不够稳定。行,即道德行为,是符合一定道德标准的行为表现。道德行为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低的标志。评论学前儿童的行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而不能听其言而信其行。
2、论述指导学前儿童生活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答:在生活活动中,教师和保育人员应做好下述四方面的工作:
1、要求儿童生活自理与学会独立。目前由于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和家庭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儿童养尊处优,独立意识越来越差。教师要用多种方法鼓励儿童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引导儿童尝试独立做事,促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2、帮助儿童遵守生活活动常规。从儿童入园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应根据儿童的能力提出相应的要求,以后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要求儿童遵守简单的生活规则,可以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向儿童提出要求时,要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易懂、简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并且要不断鼓励儿童,让儿童在遵守各项常规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全面关注儿童的需要,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学前儿童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其家庭成长背景和生活经验差异。教师应用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去关爱儿童,使儿童真正感受到老师也像妈妈一样关爱、体贴他,幼儿园也像家里一样温暖、安全。
4、在生活活动中掌握好教育时机。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的时间是短暂的、零散的,但同样蕴涵着教育内容,因此,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随机进行教育。
3、你认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
答:游戏条件的创设包括:
1、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保证儿童有充分的游戏时间,是促进儿童发展游戏、提高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应提供给学前儿童充足的游戏活动时间。上下午可有较长的游戏时间(30-40分钟)。
2、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游戏场所也是儿童开始游戏的必备空间条件。固定的场所和设备能吸引并便于儿童开展游戏。因此应在室内、户外设有游戏的固定场地。
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游戏材料、玩具是儿童游戏的物质基础和支持。儿童做游戏离不开玩具。要使儿童的游戏健康、丰富、生动,必须配备适合的、充足的玩具。玩具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教科书,是他们的生活伴侣,因此发展游戏必须准备游戏材料。
4、结合实际,论述组织和指导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答:在我国幼儿园中,一般将游戏按教育的作用分为创造性和有规则的游戏两类。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有规则游戏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各类游戏各具特色。如前所述,根据幼儿在选择游戏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幼儿园的游戏可以分为“自主游戏”和“教学游戏”两类。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日渐普及和自主活动课程的推广,自主游戏在幼儿园日常游戏组织和儿童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将会逐步提高。幼儿的自主游戏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自由选择、自主展开和自发交流。但是,幼儿园中的自主游戏与幼儿在园外纯粹的自主游戏有所不同。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自主游戏只是强调和突出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否认教师在其中的共享、观察、帮助的职能。相反,教师必须通过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认真观察和总结,及时地在游戏后对幼儿游戏的情况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为幼儿选择和进行下一次的游戏活动提出指导,从而更为有效地引导孩子的发展。因此,自主游戏,突出体现了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的意愿活动这一本质特点,明确了教师作为游戏环境的创设营造者、游戏过程的观察支持者、游戏成果的分享激励者的角色地位。
六、案例题
1、“教给幼儿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答:《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条规定,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是: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求知的兴趣、创造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发展学前儿童正确运用感官的能力,也就发展学前儿童正确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学前儿童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对其智力活动的水平影响很大;动手能力与人的智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是根据智育的任务而设计的,具体的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智育的教育。发展学前儿童智力包括:促进学前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如发展学前儿童的感知觉、观察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思想和创造能力等;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智力品质,如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性,观察事物的准确性、敏锐性等;帮助学前儿童尝试使用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技能,如观察事物或现象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操作的方法和技能。
第二.初步知识和概念的教育。学前儿童认识事物始于直接感知。引导学前儿童获得的知识必须是有关于他们周围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粗浅的、具体的知识、而且必须有科学性和教育性。这些知识包括:有关生活的常识、社会常识、自然界常识、数的初步认识、音乐和美术的知识、语言方面的知识等。第三.学前儿童求知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好奇心是学前儿童求知兴趣和欲望的最初表现,保护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将之进一步发展为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是学前儿童智育的重要内容。学习习惯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及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学前儿童学习时能否集中注意力,能否积极克服困难、能否有爱心、能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等等。
2、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学前儿童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答:小班儿童刚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年龄小,控制能力较差,还不习惯于集体教学活动。因此,在儿童刚入园的两周内,教师可以把儿童分成小组进行教学活动,让他们一起听故事、做游戏。小组人数少,教师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儿童,使他们学会同全组协调活动,逐步过渡到全班教学活动。
经过小班的阶段的学习,进入中班儿童已经习惯于集体教学活动。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语言的发展,求知欲的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显著提高。所以,中班儿童课堂教学活动的次数要适当增多,时间要适当延长,教师对儿童的要求也应比小班有所提高。
中班儿童教学活动时,教师可适当运用语言进行讲解,要求他们认真听,并且学会复核。这样可以培养儿童的理解能力和认真听讲的习惯。中班儿童不会对课堂教学活动有兴趣,而且已开始关心自己完成作业的好坏。因此,教师对儿童的作业应进行评价。评价要有分析,指出好在什么地方,说明原因。还要注意培养儿童认真完成作业、遵守课堂教堂活动规则的良好习惯。经过小班、中班阶段的学习,大班儿童在知识、技能、语言等方面都比以前有了显著的发展,他们的按照教师指示完成任务的自觉性有较大的提高,求知欲和自制力显著增强,能认真地听讲,并遵守纪律。因此,对大班儿童,特别是对到了大班末期的儿童,课堂教学活动内容要丰富、充实,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每次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要延长,逐渐接近于小学一节课的时间,要求儿童能听从教师指导,有时可以要求他们独立地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在教学方法上,要逐渐减少游戏的成分,增加运用语言讲解的成分。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脑力劳动的习惯和必要的自制力和坚持性,如积极回答都是的提问,有始有终地完成任务等。
总之,对于大班儿童,教师要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方面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作业
(三)一、填空题
1、激励作用对学前儿童的强化效应可分为正强化效应和(负强化效应),其中,幼儿园环境所发挥的应当是指(正强化效应)。
2、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影响学前儿童发展或者受学前儿童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
3、幼儿园心理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
4、幼儿园的心理环境的特点主要包括教育性、(可控性)、(隐蔽性)和复杂性。
5、教师对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表现为支持学前儿童(独立自主的学习)和(支持学前儿童合作学习)。6.教师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有准备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7、教师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应该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注意适度的语言修饰)和(注意自身的语言面貌)。
二、选择题
1、幼儿园的环境因素在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限制作用和导向作用是指(B制约作用)
2、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是指(D.赏识教育)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A.发展性原则)
4、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是指活动室空间设计中的(A开放式)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C环境)
6、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A一般项目课前技术过程描述课后反思)
三、名词解释
1、幼儿园物理环境:即幼儿园为满足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为促进其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
2、幼儿园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
3、教历研究:就是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最后改进教学实践。
4、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能力的一种话语方式。
5、案例教学:指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四、简答题
1、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答:我们认为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应符合一下七条标准:1.安全和健康 2.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3.重视发展学前儿童的潜力 4.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 5.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能力 6.有利于教师的管理 7.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2、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寄予学生的期望与爱,使被期望者产生自信自强心理,朝着期望着的方向发展的现象,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3、简述教师作为“指导者”角色的具体要求。
答: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有:1.指导者 2.工程师 3.支持者 4.养护者 5.研究者 6.中介者
4、简述培养教师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途径。
答:培养教师组织活动的能力主要是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第二.经常向教学行家学习。第三.从实旧爱哦学研究活动。
5、简述培养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答:培养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途径有:1.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2.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3.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4.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
方法有:1.提高语言素养2.提高人际交往的适应性3.多参加集体活动。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创设一个学前儿童喜爱的环境。
答:一般而言,符合下述标准的环境是学前儿童比较喜爱的。
1、熟悉的环境。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的儿童常常会显得有些拘束、不爱讲话、容易哭闹等,显示出一种害怕的表情,这种现象在心理中被称为“怯生”现象。因此,儿童喜爱的是熟悉的环境,是他们自己了解的环境,而不喜欢陌生的。儿童在熟悉的环境里会产生一种安全的、亲切的感觉。
2、舒适的环境。舒适的环境会让人产生愉悦的情绪。想一想我们自己,处在一个杂乱、肮脏和简陋的环境中,会使我们产生强烈的厌恶感。同样的,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的活动也需要有一个舒适的环境,这样他们活动的积极性才能得到保持,并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总的来说,应该从空气与日光、光线与色彩、温度与湿度以及适合学前儿童心理的室内布局等方面来考虑。
3、富有新意的环境。儿童总是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对于一切新奇的东西,都喜欢不停地动、摸、抓和放嘴里等,通过他们的感觉器官来感知外部的世界。
4、贴近自然的环境。
5、满足活动需要的环境。
6、具有鼓励作用的环境。
2、列举四条良好的幼儿园心理环境的标准,结合实际进行说明和分析。答:幼儿园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精神氛围、老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幼儿园心理环境具有教育性、可控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评价一个幼儿园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环境具体可参照以下几方面的标准:(1)教师能满足学前儿童的各种合理需要;(2)教师能和体谅和容忍学前儿童的所作所为;(3)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前儿童;(4)教师能对学前儿童表现出种种支持的行为;(5)教师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学前儿童的活动等。我们在建设幼儿园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并在实践中努力实现,或者对现有的环境进行评估和改进,为学前儿童的成长教育过程创设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环境。
3、如何帮助“不合群”儿童,请结合实例说明。
答:为了帮助学前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在教育中应注意:
1、在幼儿园中教师的教育方式是影响儿童的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儿童,同时应采取民主的、科学的教育方法,既不可溺爱或过度保护儿童,也不能专横或放任。
2、积极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尤其是集体游戏。游戏活动往往可以创造自然的学前儿童之间相处的机会,更好的培养学前儿童如何尊重别人和进行协商、友好互助的精神。
3、教给学前儿童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知识和方法。例如,教师可以为与其他儿童交往有困难的儿童创造一些有利于展现他们特长的团体活动,为他们赢得同伴的好感;可以引导其他的儿童发现这些小朋友的闪光点;教师也可以抓住孩子渴望友谊的心理,通过适当的教育机会,让这些孩子改变自己的一些性格缺点。
4、分析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操作路径。答:
1、基于“教历研究”的教师成长。
2、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成长。
3、基于“反思日记”的教师成长。
4、基于“案例教学”的教师成长。
六、案例分析题
1、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1)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环境就是体现幼儿的学习过程与思想,通过幼儿的参与它就可以更好地让幼儿有互动的交流。促进幼儿的自我意识、交流认知和感知运动能力的发展。(2)在幼儿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
答:一般来说,幼儿园户外场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全园只设一个大型的共同游戏场地,另一种是同时设班级游戏场地和共同游戏场地。具体设计时应该根据幼儿园的建设者规模确定采用的方式。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大致包括三个区域,即水泥地、花草地和泥土地。水泥地的开辟主要可供学前儿童学骑童车、拉手推车、列队做操时使用;花草地可供学前儿童奔跑、跳跃、打滚、嬉戏时使用;泥土地可开辟为花圃、菜圃、自然角等用。幼儿园开辟户外场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前儿童能充分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锻炼儿童的身体。因此,场地的设计一定要方便,能让儿童充分地活动开来,有利于儿童开展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在场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户外场地的面积,使学前儿童能充分地享受户外环境。同时,在设置幼儿园课程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利用户外条件的资源。如果场地面积比较狭小,则不能仅仅为了美化的作用而设置一个不必要的设施,限制了儿童的活动范围。
2、幼儿园对父母做了个调查:“您认为幼儿园老师是做什么的?”“父母主要有„.答:教师扮演的“指导者”角色。具体表现为:(1)引导。对学前儿童遇到的障碍和不解,教师应引导他们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2)指导。指导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3)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境,激发学前儿童的动机、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4)教导。教导学前儿童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优秀品质。
3、每天早晨晨间活动结束的时候,我就会拿起点名册准备点名。这天,我对孩子们说„ 答:这个案例主要体现了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熟记儿童的名字——教师呼唤儿童的名字,会使他们倍感亲切,觉得自己受到老师的重视,这是对儿童的尊重和基本的礼节。因此,熟记儿童的名字是教师与儿童沟通技巧的第一把钥匙,也是进行沟通的基础。
(2).选用适当的语言——教师在与儿童沟通时,不要用生疏的字、词、句与儿童交流,应选择儿童容易听懂的字、词、句作为与儿童交流的媒介,用词要准确,句子表达要完整、具体。
(3).眼光要与孩子直接接触——目光的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和沟通,儿童通过教师的眼神能明白老师要说什么。教师要使每一个儿童的眼光都注视着自己,视线必须将所有儿童包围其中。在与儿童进行交流与沟通时,教师的视线最好与儿童平行,最好的办法就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觉老师重视他,与老师处于平等的位置。(4).语调语速要适当——教师说话的语调对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对儿童而言,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会使交流效果更好,更能激起儿童交流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与儿童沟通时的语速要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此外,交流时的音量也要适当。
(5).语气要和善——教师与儿童沟通时,语气是否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善的语气,会使儿童感到亲切,更容易接受,这样能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
(6).善于倾听——在与儿童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7).以鼓励、肯定、引导为主——每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又都有极强的自尊心和极易受损伤的自信心。教师在与儿童沟通时,要充分肯定其身上的闪光点、进步和成绩,这样会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和信任,对教师提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就更加重视,并欣然接受。
作业
(四)一、填空题
1.学前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与(社会教育)。
2.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方法可以分为(个别联系方式)和(集体联系方式)两种。3.社区教育最初是(成人教育)形式的社区教育。
4、《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学校(托幼园所)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的育人机制。
5、社区学前教育基地的功能包括(反馈意见)、进行专门的学前教育和(营造学前教育的有利气氛)。
6、与幼儿园以游戏作为主要活动形式相比,小学是以(上课)作为主要活动形式的。
7、幼小衔接必须坚持(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原则。
8、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途径有(日常生活)、(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和其它各领域的教学活动。
9、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归纳的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要素指(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10、(科学饮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环境)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有助于减少疾病等影响学前儿童今后的学习。
11、国外幼小衔接的过渡模式可以归纳为(小学向幼儿园过度)、幼儿园向小学靠近和(幼儿园与小学一体化)。
二、选择题
1、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和(B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2、幼小衔接必须坚持的原则是(D整体性)
3、社区教育起源于(B丹麦)
4、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B家长咨询)
5、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D0-3岁未)
三、名词解释
1、家长开放日:就是指幼儿园定期邀请家长来园、所参观和参加活动,可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感性认识。
2、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学前儿童过渡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做准备,是学前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亲子班:由社区组织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0-3岁未入园儿童,家长带孩子每周定期来园参加亲子活动。
4、家长学校:即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正时机构与社区联合,举办家长学校,以有目的,有系统地向学前儿童家长传播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的知识,交了优秀的学前教育经验,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并掌握一定的学前教育方法。
5、个别谈话:是一种幼儿园与家庭加强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家长到园接送儿童的机会,与她们交谈有关教育学前儿童的情况,吸取家长的经验、或向家长提出要求,反映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当然必要时可以另约时间做比较长的谈话
四、简述题
1、简述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内容
答: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内容主要有:1.了解学前儿童的家庭及在家表现情况 2.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各项工作3.向家长宣传学前儿童教育的知识4.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5.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工作。
2、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答: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坚定基础2.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 3.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3.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3、列举家长参加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答:家长参加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有:1.志愿者2.家长俱乐部3.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4、简述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答: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2.整体性而非常项性3.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4.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独立化。
5、简述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答: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有:1.社会要求的提高2.生活制度的变化3.师生关系的问题不同
五、论述题
1、你如何理解“宝宝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
答: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②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③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④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我国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的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概括地说,我国的幼儿园担负着保育、教育学前儿童及为方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这是我国幼儿园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幼儿园的社会使命。
幼儿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幼儿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诱导作用。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学前教育能诱导学前儿童的发展。适当的早期教育经验能显著促进儿童认知及各方面的发展,而长期教养经验剥夺则会使儿童认知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永久性丧失人类某些特有的能力。因此,我们各级幼教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对待并高度重视学前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后天教养环境。②幼儿园教育能激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育或外界刺激,个体不断进行新的同化和顺应,如此循环不已,使认识结构不断创新,儿童心理的发展使由较低水平的图式达到较高水平的图式。因此说,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儿童主动发展的过程。
宝宝的健康成长,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成果,缺席哪一个主角都会造成孩子成长的不完美。幼儿教育因其启蒙意义,成为孩子受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
2、联系实际论述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应开展哪些工作。
答:幼儿园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1、培养学前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学前儿童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学前儿童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2、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学前儿童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有一种认识是,学前儿童只是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没有问题了,这是十分版面的。
3、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着眼学前儿童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幼儿园大致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第三,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3、试论述社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答:社区对学前儿童的影响主要包括五方面: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补偿性教育;积极影响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学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为学前儿童提供特定的精神环境;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良好行为。
六、案例分析题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答: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教育阶段,那究竟什么是幼小衔接呢?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学前儿童过渡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德、智、体、美各方面做准备,使学前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的幼教实践,我们认为有效的衔接工作必须遵循如下四个基本原则:(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衔接;(3)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4)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
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3)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
注意:此题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此案例中,两位老师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这样的教育模式会使儿童在进入小学阶段以后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入学初感学习轻松,以后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情况,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其实在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教育阶段,(1)应注重培养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应培养其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其中包括:培养主动性;培养积极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3)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前准备。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丰富其感性经验,发展基本能力。培养儿童的这些能力,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等途径来实现。
第五篇: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3答案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3答案
一填空题
1负强化效应、正强化效应2物质要素和精神要3人际关系、文化氛围4可控性、隐蔽性5独立自主地学习、支持学前儿童合作学习6物质环境、精神环境7注意适度的语言修饰和注意自身的语言面貌
二选择题
1B2D3A4A5C6A
三、名次解释
幼儿园物理环境P18
5幼儿园心理环境P185
教历研究p228
反思日记p23
3案例教学p237
四、简答题
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P18
3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P188
简述教师作为“指导者”角色的具体要求。P2
21简述培养教师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途径。P226
简述培养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途径与方法。P219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创设一个学前儿童喜爱的环境。P18
12.列举四条良好的幼儿园心理环境的标准,结合实际进行说明和分析。P187
3.如何帮助“不合群”儿童,请结合实例说明。P19
44.分析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操作路径。P228
六、案例分析题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受护。”
(1)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
(1)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
注重幼儿参与创设环境过程的体验。
以往幼儿园的环境一般都是由成人为幼儿提供,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参与到环境布置中去,结果影响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所以,现今幼儿园应该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又可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爱护珍惜环境,成就感又得到鼓励,更激发幼儿充分与环境相互作用。尤其活动区更应设计、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教育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操作材料,材料和工具的摆放要方便幼儿取放培养幼儿玩后放回原处的好习惯。由于幼儿喜欢介入环境,体验自身的行为过程,我们在创设环境时,注重环境设计过程的指导,让幼儿在参与环境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增长才干、发挥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作用。
(2)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
一片草地,几棵绿树和一条弯蜒小径,可以实现幼儿投入大自然怀抱的梦想体验,增添幼儿对大自然的情趣。而日益都市化,使幼儿不易获得这样的机会。一个小斜坡可供幼儿尽情翻滚,一片绿草可以供幼儿享受柔软刺激的乐趣,让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随意坐、躺、爬、打滚、享受阳光的沐浴。
1)让幼儿参与设计环境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设计活动室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更具有教育意义。
2)让幼儿参与布置环境
环境只有与幼儿“对话”才能发挥其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应努力让幼儿成为环境布置的主人,使幼儿不断与环境相互作用。如在“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启发幼儿把从大自然中寻找来的迎春花、杜鹃花、桃花、厥等代表春天的植物布置成壁画,教师让幼儿自己思考、自己设计、自己布置,能以实物呈现的以实物呈现,不能以实物呈现的启发他们用绘画的形式呈现,幼儿亲历布置壁画的过程,其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得到发展,还培养幼儿合作学习能力,体验参与布置乐趣。壁画布置好幼儿迫不及待给同伴、教师、家长介绍,他们的神色中流露出自豪感和成就感。
3)让幼儿参与提供活动材料
幼儿参与提供活动材料有助于培养幼儿作为教育共同体的意识和责任感,承担努力去获得信息并与他人共享的义务。在活动前教师告诉幼儿活动要使用哪些材料,老师怎样准备这些资料,启发、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准备这些材料,在活动中幼儿运用自己收集来材料进行探究操作,幼儿可开心了,纷纷向同伴介绍材料的来历。收集材料成为有趣的活动,幼儿主动把家中不要的瓶瓶罐罐,不要的玩具带到幼儿园,以便在活动中随时可以找到想用的材料支持他们的活动。
4)让幼儿参与整理物品
活动中物品整理摆放几乎成为教师、保育员的任务。活动前教师、保育员把活动材料摆放好,活动后一片惨迹由教师、保育员收拾,教师、保育员的这种行为助长了幼儿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教师和保育员要转变包办代替幼儿做事的行为,一日活动中要善于利用时机,教给幼儿摆放、收集、整理物品的方法,活动结束前提醒幼儿收拾整理。幼儿在收拾整理物品的过程中体验收拾整理的艰辛,使他们在活动中注意保持整洁,东西丢了随手捡起,用完物品及时放回原处。同时幼儿还发
现保持环境整洁的方法。如接水喝时不让水滴到地上,操作完的材料不能乱堆要随手放到篮子中。
2.幼儿园对父母做了个调查:“您认为幼儿园老师是做什么的?”父母主要有以下几个说法:A.帮父母看孩子的;解决父母的后顾之忧。B.陪孩子一起玩,让他快乐;哄孩子高兴的呗。C.主要是照顾孩子,也教一点知识;培养和教育孩子。
根据材料分析幼儿园教师角色的相关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答: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是指教师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身份,具有社会角色的特征。
1.教师是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指导者。
教师扮演的“指导者”角色,具体表现为:(1)引导。对学前儿童遇到的障碍和不解,教师应引导他们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2)指导。指导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3)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前儿童的动机、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4)教导。教导学前儿童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优秀品质。
2.教师是塑造学前儿童心灵的工程师。
幼儿园教师的任务是育人,既要开启学前儿童的心智,又要培植他们的心灵。表现在两方面:(1)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儿童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行全面教育;(2)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来影响和感染学前儿童,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艺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教师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者。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支持儿童独立自主学习;(2)支持学前儿童合作学习。
4.教师是学前儿童养护者。
“养护者”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教师是学前儿童权利的保障者;(2)教师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设适宜的气氛和环境。
5.教师是学前儿童教育的研究者。
具体表现在三个层次:(1)反思课堂教学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2)针对教学实践的问题,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以便做出决策;(3)针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反省教育实践中的价值、伦理等问题。
6.教师是沟通学前儿童与社会的中介者。
教师是学前儿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走向社会生活的重要引路人。学前儿童对社会的认知、态度与情感体验都是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完成的。
3.每天早晨晨间活动结束的时候,我就会拿起点名册准备点名。这天,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不用嘴巴来点名,而是用眼睛来点名。”他们一脸的疑惑,好像在问眼睛怎么可以用来点名。眼睛又不能说话。我看着他们说:“我用眼睛看着你,对你眯眯笑,就是在点你的名字,你看到我,也对我笑一笑好吗?”表示你知道我在点名了。我点名完了,发现班上有一个特别胆小的孩子脸上一直都笑着,上课还主动举手了,这个进步可是不小啊。
结合案例,运用幼儿园教师沟通技巧的相关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答:这个案例主要体现了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熟记儿童的名字
教师呼唤儿童的名字,会使他们倍感亲切,觉得自己受到老师的重视,这是对儿童的尊重和基本的礼节。因此,熟记儿童的名字是教师与儿童沟通技巧的第一把钥匙,也是进行沟通的基础。
2.选用适当的语言
教师在与儿童沟通时,不要用生疏的字、词、句与儿童交流,应选择儿童容易听懂的字、词、句作为与儿童交流的媒介,用词要准确,句子表达要完整、具体。
3.眼光要与孩子直接接触
目光的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和沟通,儿童通过教师的眼神能明白老师要说什么。教师要使每一个儿童的眼光都注视着自己,视线必须将所有儿童包围其中。在与儿童进行交流与沟通时,教师的视线最好与儿童平行,最好的办法就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觉老师重视他,与老师处于平等的位置。
4.语调语速要适当
教师说话的语调对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对儿童而言,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会使交流效果更好,更能激起儿童交流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与儿童沟通时的语速要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此外,交流时的音量也要适当。
5.语气要和善
教师与儿童沟通时,语气是否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善的语气,会使儿童感到亲切,更容易接受,这样能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
6.善于倾听
在与儿童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7.以鼓励、肯定、引导为主
每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又都有极强的自尊心和极易受损伤的自信心。教师在与儿童沟通时,要充分肯定其身上的闪光点、进步和成绩,这样会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和信任,对教师提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就更加重视,并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