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背景对学生的作用及设计研究
课堂教学背景对学生的作用及设计研究
背景介绍是一个老问题,正由于此,以致许多的语文老师对课文背景介绍到了近乎麻木的地步,更谈不上对它的合理把握。在这近乎麻木的背后隐藏着两大问题:其一,他们很少去深究背景内容的复杂性;其二,他们在教学时,对背景分析往往是机械、呆板的。这两大问题导致教师对课文背景分析不准确、不能切中要害,以致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方面作用不明显。课文背景介绍是语文课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消除课文的时代隔阂、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等诸多方面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介绍课文背景,使之成为课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很有必要对课文背景的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一番探究。
一、背景的含义
从宏观角度来说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关注大至时代、社会背景,小至学校、班级背景,时代不同、学校、班级不同,课堂教学设计也应不同。
从微观角度来说,就是一篇课文的时代背景,它能告诉我们作者写作的年代、动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这里我们重点说一下微观的课题教学背景应注意的问题。
二、准确把握课文背景
在实际教学中,从帮助学生消除课文的时代隔阂,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看,应以更宽广的视野去看课文背景。下面我们就从空间横向和时间纵向的两个角度对课文背景进行一番探究。
(一)背景的多面性(从空间横向角度看)我们通常所说的“课文背景”,往往局限于课文中所写的人物或事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有关的“历史情况” 或“现实环境”。但从课文的实际教学来看,课文背景的教学只限于与那个“时代”有关“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是不够的。就空间横向角度看,课文背景还应关注下面三个问题。
1、作者在那个“时代”的思想状况
课文《荷塘月色》是作者朱自清在1927年7月写的。老师在这篇课文的背景教学时,除了介绍当时的“历史情况”(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反动集团穷凶极恶地屠杀革命人民,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中国陷入了空前的黑暗中)之外,还要关注作者在那个时代的思想状况,可以说整篇散文的字里行间处处都打上了作者那时思想状况的烙印。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中,作者朱自清彷徨了,他明白“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很明显,这两条路他都走不了,他只能“暂时躲避”,走所谓的中间道路。他不满现实,他又无力超脱现实,正是在这种思想状况下才会有:在朦胧的月光下,独自一人欣赏月色的荷塘、荷塘的月色;才会在那时那地(1927年7月的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朦胧月光下的荷塘边)有那么多的感触(“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深夜,独自一人悄悄出了门,荷塘边“树上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很是热闹,然而在作者看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回到家中,他还是独自一人,“妻已睡熟好久了”。那种迷茫和孤单贯穿全文,可以说整篇散文都浸泡在这种气氛中。如果老师在课文背景教学中忽视了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的介绍,学生对全文的感情基调将难以把握。
2、作者当时的写作意图
《祝福》写于1924.2.7.,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本文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鲁迅有一系列小说是以吃人为主题的:《狂人日记》通篇都写吃人、《药》写的是“人吃人”、《祝福》写“礼教吃人”、《孔乙己》写“科举吃人”、到了《阿Q正传》就是“自己吃自己”了。
老师如果对这方面的背景知识没有加以介绍,那么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就很难进入到这一较深的层次,那也无疑将会影响学生从更深的层次上去解读这篇课文的内容。
3、同课文所写人或事相关的人或事
在《过秦论》这篇课文的背景介绍中,我们除了介绍作者的个人情况、写作动机之外,更应该关注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让学生了解当时各国的实际情况,当时的合纵、连横政策以及当时的著名的说客——苏秦、张仪等人。了解这些背景,除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外,更能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忠君爱国之心。不然,对这样一篇古代的政论文章,学生是没有兴趣读的,更不要说深入探讨了。
(二)背景的多层次性(从时间纵向角度看)从时间纵向这个角度看,在课文的背景分析时,教师同样可以从多角度进行透析。
1、课文所记写事件发生的年代
课文《 祝福》里的祥林嫂生活在辛亥革命之后的旧农村,那时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2、作者创作作品的年代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15日《东方杂志》第 21卷第6号,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此集里的第一篇。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揭露封建思想、封建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3、学生学习作品的年代
《祝福》这篇课文,老师教学时所面对的是当代的学生。当时的宗法思想、封建礼教对现代的学生几乎没有影响,所以他们可能会觉得祥林嫂的遭遇不可思议,非常愚昧、可笑。我们老师在课文教学时不能忽视这种不同时代的巨大差异,否则会影响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现实意义,以致弱化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三、了解背景的作用
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
3、深化学生的认识。
四、了解背景的意义
1、丰富学生的文化储备,任何文本,都有其产生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景不是像自然科学的内容那样条贯统序的,而是存在于历史和现实的方方面面。背景和作者介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他们的文化储备,我想,这是语文课堂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论语〉十则》的讲解中,我介绍了孔子思想中的“仁”“礼”这两个重要的内容,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寡人之于国也》的讲解中,我介绍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和“性善论”,并在讲《劝学》的时候,说明了“性善论”与“性恶论”在倡导通过学习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方面的殊途同归。同样,对井田制的介绍,对屈姓与楚国王室的血缘关系的说明,也有这方面的目的。
2、为学生提供人生的营养
介绍孔子,不仅介绍他的思想,还介绍他的性格魅力,使学生在心理上对孔子产生亲近感,使他们明白,孔子不是端坐在庙堂上的泥胎木偶,而是率性的、有着喜怒哀乐的、有着高远人生境界的鲜活的人。
介绍贾谊,既同情他的怀才遭嫉,叹息他的悲苦早夭,也批评他的峤峤易折,告诉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如果太顺利,一个人可能就没有韧性,所以,要勇于接受挫折的磨练。
介绍司马迁,重心落在他遭受宫刑以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思索,他在生与死之间的艰难抉择,以及这样的境遇所成就的《史记》这一千古绝唱。让学生了解,痛苦的遭际和伟大的责任感,可以奏响人生辉煌的乐章。
介绍屈原,突出他明明有出路,可以别国施展抱负,但是他两次遭流放,身赴长流也决不背离自己的祖国,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
在《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中,给学生介绍井田制,在讲解“五亩之宅”“百亩之田”的时候,学生就理解了为什么“宅”必须是五亩,“田”必须是百亩,因为这是井田制所规定的。
在《屈原列传》的教学中,给学生介绍屈姓与楚国王室的血缘关系,从而让他们理解了,在一个可以“走公室,跑私门”的时代,屈原如何成了一个爱国主义者,如何成了一个爱国主义诗人。
在《劝学》的教学中,给学生介绍荀子的“性恶论”“化性起伪”的思想,目的是为了在课文的学习中,帮助学生理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句话的深刻意义。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中,给学生介绍故事发生时,正是秦国把主要精力用于对付楚国的时期,学生就明白了蔺相如取得外交上的胜利,还有客观的现实原因。
五、介绍背景的时机
1、能够激发兴趣的或是能铺路释疑的,可以放在讲课之前介绍。
2、能够深化认识的可以放在课中或是结束时介绍。
在教学《琵琶行》时,先不点破作者(白居易)当时的处境(课文背景的一部分),而在学生被琵琶女的高超演奏技艺和悲惨身世深深打动之后,再去介绍课文的背景:白居易(江州司马)自身当时的处境,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身处边远的九江郡,过着十分郁闷的生活。这种境遇使诗人触景生情,于是“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并且有了深沉的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相识”,随着感情的不断的宣泄,最后以致“江州司马青衫湿”。可以说,课文的背景放在这个时候介绍是恰到好处的,可以使之与课文的原文内容有机的融合,学生对诗人此时的复杂情感的体会就会更加深刻。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辩证地看待课文的背景问题,既要能够准确地把握比较复杂的课文背景内容,又要能够科学、合理地介绍课文的背景内容。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研究1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发展平洲学校 倪馨萍
【摘要】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要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更好的关注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出有效的教学过程,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为学生的能力搭好台阶,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引导和帮助学生不断地整合新旧知识,加速语言的内化过程。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从而新课程理念才能落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得以保证。
【关键词】 课堂教学设计 关注学生 有效性
现代英语课堂教学中,不能限于教师领读、解释词义和讲解课文、语法和句型,应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策略,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他们乐学、和谐、主动地发展。为更好地推动英语教学改革,摒弃“满堂灌”的教学现状,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我们还是应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努力构建出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设计就是英语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学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总体结构、具体环节及其有关层面,预先作出行之有效的策划,是英语教师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所谓科学,一是要求正确运用教育思想和英语教学原理,既切合教学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又反映英语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两者相辅相成;二是要求这种思维流程顺畅、清晰,富于条理性。思想正确性和思维逻辑性的有机结合,便是英语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基本内涵。所谓艺术,就是要求英语教学设计日臻精致、完美、行之有效和富于创造性,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那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在教学中实践和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传统的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传统的英语教学时一种应试性的教学,它偏离了语言教学的正确方向,使学生单纯的记忆知识。学生学习英语只是应试,并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同时,许多教师过分拘泥于统一标准,用统一的标准和答案固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现实社会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个人去探索,研究和发现。因此,教师应该更多地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想象,创新,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许多教师在设计英语课堂活动时,只考虑教学内容的高密度,条理性及层次性,而忽视语言活动的趣味性,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真正理解其中之乐。他们只是单单的传授教学内容,而不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开发学生非智力及智力因素,如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不会充分去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性因素,如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公德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3)教师过分拘泥于教学内容和教师用书,认为教材神圣不可变,他们很盲目地使用教科书,利用课本的内容设计各种课堂活动。然而,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在不断缩减,而教师缺乏应变意识,这会造成课堂内容和社会的严重脱节。如教师受时间的限制,并不能提供相应的背景知识,尤其是学科知识,许多老师忽视了学科知识的渗透。
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的设计上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它将小学,初中和高中全部考虑,保证各学段课程的衔接,体现课程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这种做法能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另外,也有利于解决各地英语教育发展不平衡性的矛盾,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地区,本学校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教材编写者编写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学习者的多样化教材;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进而探索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二.对英语课堂设计的界定
课堂教学设计的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1)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从学习的需求分析开始,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这样以解决“为什么”及“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2)分析学生特征,教师在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考虑课程、单元及课时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更需考察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对于本课程中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具有什么知识和技能,即对学生初始能力的评定,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态度,即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3)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即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4)确定教学策略,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考虑怎样才能实现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解决“怎么学”和“怎么教”的问题,其中应考虑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或教学资源。(5)实行教学设计评价,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对学和教的行为做出评价,在行为评价时,一方面要以目标为标准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评价提供了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对模式中所有步骤作重新审查,特别应检验目标和策略方面的决定。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重视高中学生共同基础,为他们构建发展平台;提供多种选择,适应学生个性需求;优化学习方式,提供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质;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在此基础上,高中英语课堂设计应遵循四个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原则;以活动为中心原则和着重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个性和情感,关注个别差异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把每一个学生看做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习惯,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充分了解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责任,灵活处理教学材料,努力营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积极组织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宽容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应运用心理换位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学习过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对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高中英语课程是为每一个高中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共同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可能要提出的问题要考虑周全,设计的教学过程要贴近学生的实际。(2)以学生为主体原则。以学生为主,学生要担当起输入信息的主要任务从而保证所学内容的关联性。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角色有所改变,从原来的传授者变为身兼多角色的人。一是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应积极,真诚地投入课堂活动中,贡献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或根据自身的经历和体会给出一些良好的建议。二是帮助者和指导者。教师对词汇和语法的掌握肯定要强于学生,教师在适当的情况下应给学生以帮助,这会使教学活动更有效。三是教师可以成为语言把关者和促进者。教师充当整个教学活动的成果的检测者。尤其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更加突出和必要。
(3)以活动为中心。要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创设学生英语的氛围,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的说说唱唱,而是面对全体学生,全方位,全感官和全过程地促进师生多元互动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参与多样的时间活动,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语言学习氛围。
(4)着重培养交际能力原则。学习言语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有一种交际能力。教师应设置能促进交际的课堂活动。这些活动应从易到难,兼顾大多数学习者的英语水平。用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几种能力的训练时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四.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运用以下手段可以提高课堂教学。(1)课堂教学设计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紧密结合。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标。活动的设计是要求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达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程度。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而进行。而教学改革的听说读写必须贯穿于其中.经过这几个环节后必须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你的教学内容, 他们要掌握的重点。(2)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兴趣是教学的潜力所在,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3)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英语交际性原则。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课堂教学并非是“我教你学”,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教学活动是通过交际使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认知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学就是为了促进交流,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设置有意义的语言情景,安排各类课堂教学活动,pair work, group work, role play等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知识进行交际,为了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尽量体现真实的交际,教师在设计时要创造“信息沟”(information gap),使学生感到进行交际活动的必要性。(4)课堂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投影仪、幻灯、语言实验室,电脑多媒体等是现代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为我们大幅度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的利用他们,让现代化设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最大的功用。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全方位地感受语言的刺激,产生需要运用外语的激情,增加使用外语的机会;有利于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电化教具生动、形象,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都参与到语言实践中来,由学生的被动听讲变为全面参与,变化的情景,多方位的语言刺激和实践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现代教学手段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外语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考虑利用现代教学手段。(5)课堂教学设计要精心设疑提问。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疑与提问是英语教学课堂调控的常规武器。它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机。对于学生来说,它还具有多种教育心理功能:既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又能诱发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和习惯,启迪聪明智慧,还能充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可以说,英语课堂调控的起承转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疑提问的精心运筹。五.结束语
新课标正处于一个相对宽松的课程环境之中,在这种环境中,教师可以独立支配的不确定性增多,然而正是这些不确定的教学情境需要英语教师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实际教学需要出发,创设良好的,和谐的英语学习氛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出新颖,有效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胡淑珍:《教学技能》,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第三篇: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的作用之我见
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的作用之我见
大家知道,教学设计是静态的,而课堂生成往往是动态的。我们经常感受到一种现象:课堂教学设计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往往有一定的落差,有的落差还很大。主要是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不够和学生的水平有限。课堂的精彩往往由学生中突破常规的思路、新颖独特的思想、违反常理的解法等,是学生“创新的灵光”,也是教师丰富备课的珍贵材料
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略。即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现在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关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只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的课堂现象已不多见,这给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也带来了新挑战,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通过教学设计则可以实现新理论、新方法的有效运用。由此可见,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可促使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也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2、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利用教学设计优化学习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一方面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谋求解决的方案,另一方面需要在设计、试行过程不断地反思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思维习惯得以有效的培养,发现、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渐提高。此外,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和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可用于其他相似的问题情境和实际问题。因此,教学设计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设计人员从中领会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他将从中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
3、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因此,教学设计是一门将教育技术理论和思想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的新学问,它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同时也使教育技术理论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到升华与完善,从而促进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xxx课题组
姓名:XXX 学号:XXXXXXX 专业:英语教育 班级:2008级本科3班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一场素质教育的大讨论换来了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人们努力探讨在新理念指导下的、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模式。在世纪之交,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名素质的轨道,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纲要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出发,要求教师教学方式必须改变。从教学模式的角度对我国当代各具特色的多种类型的教学改革实验进行研究,探索它们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策略、效果评价等基本问题,并从中归纳出教学的一般模式。
最早进行教育模式研究的是美国的乔伊斯和威尔,他们把教育模式定义为:“主管模式是一种设计课程、选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然而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邓立教授主编的《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中,教学模式则被认为是“考虑课堂教学的工具,它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概念,用以解释师生在课堂上做些什么,他们如何相互作用,如何运用教学材料以及这些活动如何影响学生所学的内容。”我国的一些教育专家对教学模式也有着一些各自的解释,但含义大致相同。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教育模式属于教学过程范畴、教学结构范畴,教学模式是方法、是策略,是一般理论和应用方法的统一。教育改革应致力于新型教学模式的生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改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更新观念,改善教育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的与时俱进及开拓创新的产物。
二、问题的提出
1、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为理论核心,重视人的社会化,重视教师对人的管教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我们既要肯定它的价值所在,不能轻易抛弃,但必须看到传授式模式的局限性,不能把它当成唯一的模式而神化。如果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授式的缺点,用传授式同样可以上出精彩的课,但教师不是只为了追求一堂课的成功,而是要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为此,必须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实现教学模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发展。
2、新型教学模式。即“问题主导,先学后教,及时训练”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问题主导,先学后教,及时训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放到教学的首位,教师在引导自学和发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上下工夫,这种先学后教的教学要求有效地制约了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师,这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基本模式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切实发挥“师”的作用。有些属于教师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讲准确、讲精彩。
就教学工作而言,面对新形势,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另外,此项研究对于我们英语教育方向的毕业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研究的意义
教师如果单纯依赖教科书、参考书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必将使自己丧失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的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无从谈起。新课程表现出了许多的不确定性,新课标为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方面所留下的广阔空间,在实践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与教师的适时、适度的介入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成效。从这一角度看,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现阶段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寻找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能参照的标准样式,也就是新的教学模式,并尽可能地使其稳定化、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并且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教师教学方式如何贯彻课程的理念,并重点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将是本研究的关键。本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学校及更多的教师提供可操作的鉴戒。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探索适合攀枝花中学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
2、实施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作。
3、研究新课程背景中学课堂教学评价。
五、研究的设计方案及实施阶段
(一)研究的设计方案
1、研究的目标:
(1)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特点,形成一批富有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案例。把握教学规律,丰富现代教学理论。
(2)立足中学课堂教学,研究学生的主体行为和学习的规律,探究出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创新精神的基本教学途径,探索出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优化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或手段,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3)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为手段,努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更好的实施新课程,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2、研究的内容:
(1)针对攀枝花中学,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方法。(2)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素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策略体系。(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研究。
3、研究的方法:以攀枝花中学为对象,主要通过实验法(亲身教学和听其他优秀教师的讲课)、观察法(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反馈)、比较法(比较各教师的教学模式及其教学影响)、表列法(将所得数据通过表格列举出来),内容分析法(分析各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结果)等。
4、研究的时间:2012年3月是我们教育方向学生的实习时间,由此为我们提供了开展研究的机会。
5、研究的人员:XXX学院外国语学院2008级本科三班英语教育方向全体学生(总共10名)。我负责领导研究策划活动,其他九位负责各科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研究的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首先制定研究计划。其次,搜集整理教学经验、相关理论及教学内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及其相关理论。最后,采用问卷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关于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兴趣进行调查。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研究人员在班级中采用新型教学模式给学生上课,将理论的学习思想、经验引入到课堂教学进行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探索和发展过程,并适时记录总结。
第三阶段:统计分析阶段。研究人员将实践所得数据用表列法进行统计,然后将统计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做出详细的定性、定量分析。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研究人员根据分析的数据,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六、研究的成果预计
1、对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了解其构建,深刻理解新课程变革过程的实质,提高新课程变革的成效,同时达到是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起到促进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
2、学校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学校形成创新型、科研型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个性化教学特色,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社会声望。
3、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主题发展指数良好,参与研究人员普遍提高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具有较大转变,涌现一批教学创新型教师。
七、研究的经费
制定计划表格、搜集资料、制定调查问卷等过程所需的费用合计约500元;研究期间研究人员的生活所需费用合计约5000元;其他相关费用约500元。此次研究所需费用总计为6000元。
第五篇:“生生互动”对大学课堂教学优化作用的研究
“生生互动”对大学课堂教学优化作用的研究
【摘要】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强调最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而弱化了“生生互动”。事实上,作为一种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的教学策略,“生生互动”使我们的课堂将进一步优化,课堂上的“生生互动”活动正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
【关键词】教学生生互动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34;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42-01
有效的课堂“生生互动”为学生提供交流信息、互通情感、展现个性的平台,能够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之间的认识与了解,实现学生之间的认知共识、情感共鸣、思维共振,是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从社会化进程的角度看,课堂是学生社会化人格形成的重要场所,生生互动在课堂上占据怎样的位置,密切影响着学生对社会行为规范和人际关系的理解;从个体认知角度看,生生互动可促进认知冲突的发展和解决,允许各方面能力不同的学生相互充当“能力较强的他人”;学习者可在交流协作过程中完成其在更高年龄阶段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将外在的互动内化,以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和能力。
一、“生生互动”的概念
“生生互动”指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包括讨论、互相评价、互相激励、互为师生及合作与竞争。信息的互通,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能力的提高就是这种“生生互动”产生的。学校一切皆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1]。教师由演员变成导演,由旁观变为参与,此时,教师的职责即创设适当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由探讨,激发学生持续性的自我学习,因此,学生在教室里,不是静态的,被动的吸收知识,而是在教师提供的学习环境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
二、“生生互动”的意义及必要性
1.培养和提高学生兴趣
古语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乐学是学生活动的最高境界,学生在“生生互动”实践中,双方都容易找到知识“切入点”加快交流,生产“互动”,不会产生交际中的障碍,这样对兴趣的培养有益处。教师从学生“兴趣”出发,引发学生产生想学的动机,培养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开展“生生互动”活动的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能力的机会,还在于使课上和课下形成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到学习的过程上去。此外,生生互动活动还可以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通过交流讨论、思维发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契合课程标准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
评价一堂课不在于教师讲的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的是否主动,现代教学并不是指教什么和学什么,而是指如何教学,如何学,“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知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当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对一项教学活动产生兴趣后,他们将极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内趋力增强,为课堂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动因。课堂上每一次活动都强调“信息交流”,一旦出现知识或信息的失误,同伴学友则将发挥互动纠错功能,这样避免了“师生互动”中容易出现的两个弊端,师生一对一,容易导致训练量不够;若是教师一个对全体学生,则会产生实践效果模糊或对学生个体判断不准。可见“生生互动”的互评功能十分突出。
3.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2]
“生生互动”表面上看是将教学实践活?油聘?学生,事实上,教师还是总导演,俗话说:“好导演才会有好戏”!一方面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宏观调控课堂的能力,这就是“教学相长”。另一方面对教师在课堂上的实施教学策略开展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适当的时候发起学生的“生生互动”,才能最大可能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生生互动”的建议和策略
1.拓展思维,张扬个性
美国著名教学心理家皮尔逊说过:“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喜爱的事,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师生民主、平等,才会产生和谐的气氛,这样,学生思维才会活跃,像脱僵的野马,自由奔腾!最会被教师的魔力收回,我们在教学中要“多跟学生商量”。
2.重在参与,辅之以“方法指导”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该门科学的方法,教师们多多注重“情趣”的培养,以“趣”为基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这种“参与”是自愿而不是强迫,是享受而不是痛苦,是成功而不是失败。在教师的学法指导下,学生如虎添翼。
3.严谨设置课堂有思考和讨论价值的问题,激活思维
课堂问题的设置应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对问题的讨论答案不应只有唯一性,而应是多面性、发散性、创造性。在处理问题时教师要果断,该放手时就放手,放手让学生自爱,让他们交流心得体会,自学能力是在自学过程中形成和提高的。只有在自学中,也只有在“生生互动”中,学生才能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4.设置评价标准,形成反馈评价[3]
在每次讨论结束后,教师都应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及时进行归纳和提炼,并指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教师可以把一个原本很乱的内容以一条很清晰的线索呈现在学生面前。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评价标准,使用肯定性评价,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取长补短。教学践证明,教师的肯定性评价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展。
四、总结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课堂“生生互动”作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其主体性,让课堂成为展现学生个性,促进学生成长,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课堂教学实践中,“生生互动”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落实“主体原则”,优化课堂,实践素质教育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在重视“师生互动”的同时,也要将“生生互动”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董明,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5:30-33.[2]彭兰,课堂生生互动情境下的教师角色[J],课程教学研究,2013,12:17-19.[3]刘霞.基于课堂生生互动的教学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