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英语故事课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故事课教学
发布时间:2008-10-8 发布单位:Miss Chen 审核: 点击:116
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教学来完成教学和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师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效能。本文通过对故事教学的优点、故事教学的实施以及对故事教学的思考等三个方面的阐述,较科学地论证了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故事教学的优点
1、故事教学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故事教学能够吸引学生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愿学,爱学,乐学。学生的兴趣在哪呢?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是忠实的“故事迷”。为了听懂故事、读懂故事,孩子们会好奇地、有目的地去学,听懂了、读懂了就有成功感,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故事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语言。人们容易误解“学”与“用”的关系,认为只有先学会了然后才会运用。事实上,在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中,学与用是综合在一起的,“学”就是“用”,“用”也是“学”,难以分清彼此。而故事教学使学生进入某种角色,感到不是在学英语,而是在用英语与别人交际,因此,故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我在教学I have a „„这个句型时,我自编了一个故事:山羊老师给动物们上语文课,它要求动物们用I have a„„来造句,小动物们很积极,个个抢着说。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这个句型,运用这个句型。
3、故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根据故事教学的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表演,让学生在声音、图片、动作的媒介下,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使其全面感知,并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这样故事教学能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步提高。
二、故事教学的实施
故事课教学前要准备好教具,如头饰、图片、课件,还要布置好教室,给学生创设一个故事学习的最佳环境,让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以下我以英语故事《Old MacDonald had a farm》一课的教学为例,说明故事教学的操作方法: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掌握好动物单词:horse,hen,lamb,goat,sheep,cow,并且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力及表演力,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步骤如下:
1、上课前先唱一首英文歌Old MacDonald,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一定的英语学习氛围,又可以自然的过渡到故事课的教学。
2、讲故事之前和学生复习一下他们学过的动物单词,然后告诉他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让他们猜一猜故事里会出现哪些动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听故事,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使他们更早进入故事情境中。
3、运用肢体语言、动作、不同的声音、面部表情和图片讲故事。这样更容易让儿童明白故事内容。
4、再讲一遍故事,并邀请学生们一起参与,加深学生对故事的印象。
5、用图片、故事书和电脑课件等帮助学生们进行复述。
6、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给予一个角色,小组一起进行角色练习,这样孩子们演起来会感到更自然,更安全,也为下一步个人表演打下基础。
7、通过以上各个环节的操练,大部分学生已能自己讲故事了。此时把全班分成七人一组,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然后各自在小组中进行练习。而我则在课堂中巡视,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帮助。
8、分别邀请几组同学到讲台前带着头饰进行表演,其余学生做评委,选出表演最佳的一组,并给予奖励。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9、最后布置作业。我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布置了几个机动作业,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一种。1)抄写动物单词;2)七名学生组成一组表演故事;3)改编老师陈述的故事或者自编一个英语小故事,遇到问题可以请老师帮忙。
三、故事教学的思考
在实施故事教学法后,我总结出几点故事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选择合适的故事进行故事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故事时,要多重考虑年龄、学英语时间的长短、单词量的多少,还要考虑故事的情境是否合适孩子们学习新的词句。
2、要选择一些孩子们在母语中已经熟悉的故事,使他们更容易明白故事大意和新词句的意思。例如Snow White, The fox and the crown。
3、选择故事时,要注意故事中是否含有有趣的角色。
4、故事中最好有多次重复的句子,方便学生掌握。
5、要考虑故事内容的长短,尽量不要太长。
6、故事的语言水平要适合孩子们的水平,不要太难,那样他们学起来比较容易。
(二)、运用故事进行教学时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在上了这节课后,我发现并不是所有小学英语教师都可以轻松自如,恰到好处地运用好这一教学方法。在我看来,小学英语教师还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扩充知识的储备量这是进行英语故事教学的必备条件。教师只有自己的知识丰富了,才能教给学生知识。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有了这“一桶水”,教师才能真正地运用好,选好故事,进行有效的教学。
2、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努力用好自己的“第二语言”这里所指的“第二语言”,就是指肢体语言。小学生才刚开始接触英语,要让他完完全全地听懂一个英语故事,听懂每一句话,即使是再简单不过的故事也不能完全听懂,这时候教师就得依靠肢体语言去阐述这个故事。通过各种丰富的体态语言,学生才能在看、听、感觉和基础上大致理解这个故事。因此教师的肢体语言在故事教学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也许大部分就是依靠教师的肢体语言来理解的。
总之,故事教学法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想象力,而且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第二篇:浅谈小学英语故事课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故事教学
【摘 要】众所周知,故事对于儿童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故事是伴随着儿童成长的,它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母语和外语),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活动范围相对狭小,他们有比成年人有更强烈的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愿望。故事提供的虚拟世界突破了平淡而狭隘的现实世界,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为儿童的想象提供了空间和机会。在国外的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中,讲故事是被广泛运用的教学技巧。将小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加入教学课堂上,再加上绘声绘色的表演,能牢牢的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我们可以通过现实生活场景、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小学生们都熟悉并感兴趣故事及故事人物来完成小学英语既定的学习目标。让小学生们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同时学会了英语并喜欢上英语。和以往英语教学的枯燥、乏味相比,将故事教学法植入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本文从故事表演,故事教学中词汇的积累以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能力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故事教学
表演 能力 提升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故事表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中运用故事表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排除学生怕开口说英语的心理障碍,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1、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小学生对枯燥的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即使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往往满足于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句型,满足于考试取得好成绩,真正把英语学习变成乐趣,主动积极去学的很少。
在课堂上,故事表演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熟知很多有趣的童话故事,用英语去表演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有限的英语知识局限了他们,却使他们产生了学习英语的需要。表演成功的愉快体验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去揣摩故事的内容,又会推动他们进一步去学习新的英语知识,以获得新的成功的体验。这样学英语变成了获得表演成功的手段,学习的过程更多地充满了一种探索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2、形成健康人格,培养合作精神
故事表演需要孩子动脑动口,耳听目视,手脚并用,穿插跳、唱、说等多种活动形式,非常符合孩子好动爱玩的生理心理特点。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英语课上他们总是喜欢保持沉默,开口说英语比让他们说中文要困难得多,对老师提的问题也会由于心理紧张的原因而吞吞吐吐难以流畅回答,对英语学习自信心不足,长此以往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而故事表演所营造出来的轻松愉快的气氛也会缓解他们心中的紧张情绪,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相应的角色。在故事扮演中,他们可以随意地大声喊英语或小声说英语。这样的活动,有助于让那些心理有障碍的同学克服自卑的心理,对学生的健康人格形成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现在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擅于体验他人的感受。由于故事表演的形式基本上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必须分工合作,在合作中他们能够逐步学会协商,尊重他人,不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二、故事教学为词汇的积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和一个很大的空间。
学生在面对这一篇篇图文并茂的小故事时,一方面被生动有趣的图画深深吸引,另一方面,又被那么多不认识的单词吓得望而却步。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呢?
很多学生害怕学习英语,理由就是“记不住单词”。其实,只要我们教师注意方法,这些问题都是有办法解决的。在学习故事中教师介绍生词时,除了直截了当地借助母语翻译来解释词语之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其他的手段。例如,用图片、简笔画或是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或是用动作表演来介绍解释生词;也可以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来解释词语;在学习名词时,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实物或是简笔画来呈现生词;在小学阶段,虚词的学习通常不是重点,教师通过上下文或是母语的解释让学生明白词义就可以。
在故事教学中,故事最开始都是以语音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的,由于没有文字负担,孩子们会更乐于接受。教师在进行故事教学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学生做好这一个坏节的工作,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目的。
在开始学习一篇故事之前,对于故事中的关键词,一定要让学生反复听,熟悉标准规范性的语音语调,掌握单词的发音以及连读等基本技能。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展开他们的想象,边听边猜。同时借助丰富的表情手势,图片或是实物的帮助来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捕捉到他们所听到的信息。最后,教师还会给出一些记忆性训练,来帮助学生将所听到的信息表达出来或储存在长期记忆中。这些记忆性的训练包括反复跟读、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的梗概、将故事表演出来,等等。
引人入胜的故事教学为孩子们在课堂上创设情景,营造语言交流的环境提供了可能,有利于儿童口语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故事中的材料,运用如图片、幻灯或是采用表演等手段,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与具体情景相适应的思想,体会说的乐趣。
三、练习培养学生用英语看图说话的能力
利用故事中的图片,或是小动物的玩偶等形象,启发学生练习说话,让学生直接将图画所体现的或可以想象的内容与英语联系起来,给儿童提供很好的练习口语的机会。在实际操作时,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孩子们,哪怕他们只能够回忆出故事中的几个关键词,也要肯定他们的收获。教师可以不断地帮助他们补充,让他们能够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重温故事中的有趣的情节。
四、英语故事中的角色扮演
这个活动永远都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他们可以把自己融入到故事中,并加入自己的喜怒哀乐,每一个故事学完了之后,这都是让他们最开心的。教师在这个时候需要把握好演和说的尺度。在故事表演活动中,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场景的社会意义,并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人物语言与感情的变化中实地使用语言,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达到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
五、表演之后再次复述英语故事
复述故事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一个常用方式。学生根据学过的语言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来进行连贯讲话,这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听的能力都很有帮助。在进行这项活动前,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词汇、发音结构和功能,因为输出必须以一定量的信息输入为前提,因此比较适合较高年级段的学生。拼读是由字母拼成单词的过程,是学英语的过程中,最简单最初级的读。故事教学中,所提供的书面信息往往会不止文字符号,色彩鲜艳的图片和一些游戏设计会帮助他们来读懂故事。
在学习故事之前,对于其中的关键词汇,通过拼读,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拼读时,变换音量、语调和快慢节奏,可
以把这个环节制造得同样妙趣横生。学生在读的同时,可以听到自己声音变化的妙处,利用这种听读结合的方式,通过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的刺激,能帮助学生唤起对语音的记忆,而且能够加深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在朗读时,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配上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有音乐作背景,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使他们对所读的材料更感兴趣。
六、提高学生看图写作的能力。
写也是基本的言语活动之一,是通过文字表达思想的交际行为。写的训练也是故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为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看图写作、合作写故事等教学活动,通过给他们提供写作的内容、让他们互相合作弥补,小学生的语言积累不够丰富、生活经历不足的弱点,使他们觉得有话可写,用英语写作变得容易。
看图写作就是教师可以先把图片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由单词入手,先把由图片联想到的单词集中起来,再由这些单词来看图说话或是看图造句,然后将句子组织成短文。这样既容易操作而且又能非常有效地训练学生的笔语能力。
合作写故事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就是教师根据学过的故事,要求学生对故事的情节进行续写或是补充。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指导学生合作完成这个故事。每位学生写一到两句话,最后把每个人写的话放在一起,合成一则小故事。
综上,小小的故事可以包含多种变化,故事教学中的故事, 内容丰富, 融汇了各方面、各学科的知识。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故事可以拓展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可以为小学生提供自然、有趣的语言习得的氛围,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语言,而恰当的课堂世纪能使学生充分融入英语学习氛围中,是实现故事教学目标的关键。在英语故事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授课重点,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利用故事情节内容,积极创设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环境,灵活地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自觉参加与教学活动,快乐地学习英语。总之,故事是为我们的词汇教学、对话教学、语法教学服务的,故事的设计应围绕教学中心展开,一定不可为故事而故事,为表演而故事。
第三篇: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评课稿
评课稿二王老师执教的是一堂故事教学的小学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及运用,并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蔬菜图片的学习,引出故事的主人公,让学生在单词能过关的情况下来学习故事内容。接着教师利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并让生找出不会的词句。这个环节都能较好地让老师了解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情况。并根据这个环节来进行下步的练习。通过对词条的认读及理解,让生自学课文,并完成判断题。再听录音,让生对句子更加的熟悉,直到能自主的认读句子,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题。通过以上的练习,让学生能分角色读对话,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来进行练习,展示。情感教育,多吃蔬菜,有益健康。最后,王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用所给的图片,制作成一本故事书。
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达标练习,教学中注重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对话的认读很到位。学生学习情况较好,并能大胆的表演故事。
第四篇: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课的研究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课的研究
[日期:2011-12-14] 来源:
作者:纪丽 [字体:大 中 小]
北师大版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的第一、二页都是一个发生在Ken ,Ann ,Mocky 三个主要人物之间的有趣的小故事,由这个小故事引出本单元要学习的主要单词、句型,体现了全语言教学思想。故事中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生动,表现手法夸张,学生们十分喜欢。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有些老师担心直接听故事学生会听不懂。于是在学习故事之前先教会了单词,练会了基本句型,再让学生听课文的小故事,然后再针对课文提几个问题,待学生回答问题后读两遍课文故事教学部分就算结束了。另有一部分老师则认为既然是讲故事,那就以讲为主吧。课堂上教师们讲得眉飞色舞,口干舌燥,好学生偶尔说上两句,更多的学生则是坐在那里听故事。这样的故事教学模式是否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是否符合编者的设计意图?是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言学习方式呢?我一直都不得其解。
在仔细研读了《英语课程标准》后,我对以往的教学方式产生了质疑。《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显然,前面提到的故事教学模式有悖于新课标所倡导的主旨。因此,近两年我进行了故事教学的尝试与研究。通过实践,我对故事教学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一、围绕课文情景上好故事教学课
1、利用故事情景导入新知
巧妙的导入会使听者耳目一新,学者兴趣倍增。因此,教师们都精心设计每课时的导入部分。故事教学是每个单元的起始课,自然更不例外。在听课过程中常可以看到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出一个个新奇的方法吸引学生,尽而导入新课。可是看后总有一种舍近求远、画蛇添足的感觉。其实,课文中安排的一个个小故事非常富有戏剧性。教师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故事画面(尤其是主题图),仔细体会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交流。
例如4B中的Let's go!一课,课文的第一幅图(隐去文字,见图1)画的是Mocky , Ken ,Ann 三个人躺在草地上高兴地谈论着什么......上课时,我首先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主题图,思考:这是什么时间?他们在哪儿?他们正在谈论什么?
由于画面上看不出明确的答案,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这是周二的下午,他们不上课,可能想去公园。“有的同学则说:“这是星期日, 他们做完作业后打算一起踢足球。”有的同学提出自己的异议:“Ann是个女孩,可能不太喜欢踢足球,也许他们想去看电影。“就在学生们争执不下时,我提出建议:“让我们一起听听课文录音,思考三个人到底去了哪儿?”自然地引出了要学的故事内容。
在故事教学时,教师一定要依托故事情景,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故事画面,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大胆想象,自然而然地转入新课的学习。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就能看到人们内心的想法。同理,学习一篇故事也要找到故事的核心——“故事眼”。它是整个故事中最吸引学生的地方,可能在第一幅图,可能在故事中,也有可能在故事的结尾处;有时是一幅图,也有时是几幅图。“故事眼”的确定,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是从学生的角度去看的。上课前,老师们可以随机的问问孩子,“这篇故事中你最喜欢哪幅图?” 也可以观察孩子的表情变化,找到学生对故事的兴趣点,从而准确地确定“故事眼”。例如3B unit 9 Hot soup!一课,学生最喜欢的是Mocky 喝了热汤被烫的一幅图。我就选用这幅图作为“故事眼”。出示完这幅图后,我问学生What happen about Mocky?来提问学生让学生猜猜猴子发生什么事了?学生一下子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说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随后我马上播放故事动画,学生们立刻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故事的学习之中。
由于故事内容不同,学生的层次不同,每篇故事的“故事眼”的选择也会不尽相同。教师要研读教材,了解学生,选准“故事眼”,走好故事教学的第一步。
2、在故事情景中体验、感悟、理解语言材料
课文中安排的一个个小故事都十分有意思,是编者们精心设计、安排的。我们要仔细钻研教材,体会编者意图,精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们在故事情景中感悟、猜测、理解生词、新句的意思。
例如5B的A football game一课,故事情节紧张、有趣,刚一播放影片,就受到了同学们的喜欢。可是课文中有几个与足球比赛有关的术语:goolkeeper , carry a ball„.还有几个看似不难却不易理解的句子Which row are we in ? Newtown school , go ,go ,go!He got the ball and had a beautiful header„对于这些生词、新句,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它们的意思,而是借助课文的故事情景及画面让学生们体会、理解。
在学生看完影片后,我指着第二幅图(见图2)问学生道:“ Which row are they in ? ” 只有
一、两个“精英”们举起手来,显然,学生们不懂 row的含义。于是,我走到学生中间,分别站在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边走边做手势边说:“ I’m in row A.I’m in row B.I’m in row C.I’m in row D.” 渐渐地,大多数学生都举起手来,告诉我说:“我在第一排,我在第二排,我在第三排,我在第四排。” 我知道学生明白了row的含义,随即反问道:“Which row are they in ?学生们齐声回答:They are in row D.”
在讲到第三、四幅图(见图3)时学生们不理解 carry a ball,goolkeeper,我立即将鼠标点到了Brown 和Jimmy身上,聪明的学生马上将词与图建立起联系,理解了carry a ball指的是带球,goolkeeper指的是守门员。
当我们看到第五幅图(见图4)旁的文字写着Newtown school ,Go ,go ,go!有些学生面露难色,我就指着Mocky ,Ken,Ann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学生们看到Mocky ,Ken,Ann鼓掌、欢呼、振臂的样子后,明白了他们是在为Newtown school加油、喝彩,很容易地明白了句子的意思。
当读到转述部分He got the ball and had a beautiful header „„时学生们的眉头又皱到了一起,我提示学生看第九幅图(见图5),观察Mocky的动作,看后学生们自信地说:“Mocky做了一个漂亮的顶球。” 准确地理解了句子的含义。
尽管本课的专业术语较多,但是通过看图并结合当时的语境,学生们都准确地理解了词、句的意思。通过本课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故事情景中感悟、理解生词、新句,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对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在语境中猜测词、句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3、师生互动,共同构建故事。
每篇故事都有一定的起因、经过、结果,情节性强、变化性强是它的一大特点。在阅读故事时学生们会身处其中,随着故事的发展与主人公同忧、同乐。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凸显情节变化的几幅关键图,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共同理解和构建故事。
例如3B中Greenberries 一课讲的是Mocky来到野外看到一些青果很是好奇,吃了未成熟的青果后肚子疼痛起来,于是来到医院看病,吃过药后感觉舒服多了。根据Mocky的表情变化,我们可以抓住第一幅图(在野外吃果子,十分高兴),第三幅图(吃青果后肚子疼痛,非常痛苦),第九幅图(吃过药后舒服多了,又恢复笑容)设计提问,引发学生大胆想象。
当我们看到第一幅图(见图6)Mocky在树林中高兴的样子时我询问到:“Is Mocky happy ? What’s Mocky eating ? Can greenberries eat ?”为了回答问题,学生们仔细观察画面,看到Mocky正在吃东西,引出并学习了新词greenberry,并引发学生讨论:青果能吃吗?大家一致认为:青果不熟、不干净,吃了对健康不利。
看到第三幅图(见图7)Mocky痛苦的表情时我又问到:“Is Mocky happy now ? What’s the matter with him ? 这时不难看出Mocky吃了不熟的青果肚子疼痛起来,我不失时机地再次提问:“What should he do ?(他应该怎么办?)有的学生说应该喝点水,休息一会儿;有的学生提出应该回家吃点药;还有的学生建议不能耽误,应该赶紧去医院看病„„在学生的一番讨论后,我播放了课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Mocky去医院看病的部分。
读到第九幅图(见图8)Mocky躺在床上悠然自得的神情时我又问到:“Why is Mocky happy again ? What happen ? 学生们联想前面Mocky去医院看病的情景,很容易想到它吃过药后肚子不疼了,又恢复了笑容。
由于抓住了凸显情节变化的三幅图展开讨论,学生们主动猜测、想象,建构故事的发展,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词、句,发展了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学们的思维真正地活跃起来,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由于故事情节不同,因此凸显情节变化的画面也各不相同。有时可抓住人物的表情变化,有时可抓住地点的变化,还有时可抓住时间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出故事变化的主线,精心设计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共同见证故事的发生、发展。
4、运用多种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内化。
由于在具体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对新的语言知识缺乏传统教学中的系统认识,所以学生完成了对故事的初步理解和对新的语言初步的感知之后,我在内化过程中突出对学习策略的渗透和培养,在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1)
运用多种朗读策略。
在感知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我经常让学生听录音读,看课件朗读,分角色朗读、配音朗读等等。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在朗读过程中,我还经常让学生边跟着课件朗读故事边模仿其中的人物做动作,使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外显化,在通过学习趣味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
(2)运用质疑答疑策略。
学生在朗读故事过程中,可以将一些自己不懂的单词、句子或者故事情节方面的问题提出质疑,先由其他同学帮助解答。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给与点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质疑答疑的能力,渗透了同学间互助友爱的意识。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3)运用模仿操练策略。
在内化操练中,对重点句型和单词提取出来进行细化处理,让学生仿照文中句子试着表达。例如,教师通过动作使学生明白 hurt的含义。我让学生应用自己知道的身体器官词仿照My stomach hurts.造句。通过观察体会,学生们很容易说出My hand hurts.My arm hurts.等句子,学生们在模仿练习中不知不觉地深化了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5、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在故事教学的拓展环节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表演故事是帮助学生内化并产出新内容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方式让学生选择,可以选择一幅图或多幅图看图说话或复述,也可以与同伴朗读、表演。每一种选择都可得到相应的激励,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有感情地朗读故事。
这个要求并不高。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能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故事,足以证明他们理解了故事含义,学会了重点词句,应该得到教师的鼓励。
(2)背诵表演故事。
角色扮演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练习形式,也是课堂上经常应用的方法。在表演故事时同学们自由结合,分工合作。每当这时候,教室里就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组内几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帮助表演的同学准确把握语音语调,动作甚至表情。一组同学表演时其他同学也是听得全神贯注。分角色表演故事拉近了学生和书本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提供了语言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学会了语言知识。
(3)改续编故事。
由于故事性具有虚构性,因此为改、续编故事提供了条件。这也是拓展思维,运用语言的手段之一。改、续编故事就是鼓励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创造性改编。可以改变故事的结尾,也可以改编整个故事,还可以续讲故事,使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上升到主动创造。这样既提高了操练强度,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在教学完“Our town”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Mocky 和lulu 到达Bobby 家后,又会发生什么,编一编,演一演。学生们经常是乐而为之。
(4)复述故事
在理解了所学语言能准确朗读课文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复述故事,复述故事不是要求学生把课
本中的文字原原本本地说下来,而是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黑板上的关键词
和连环画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当然在复述课文时只要讲出故事大意即可。
在故事教学的拓展环节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主要以模仿表演为主,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鼓励他们对故事内容进行创造性改编、续讲或是复述。使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上升到主动创造。这样既提高了操练强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二、故事教学课应注意的问题
1、提问要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上课时,教师要尽量避免那些千篇一律的问题,例如:你看见了几个人?他们是谁?等等,让学生感到无任何新意,不屑去回答,而要根据课文内容询问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了让弱势学生也能跟上教师的讲课内容,可以让他们读读单词、句子。提问一些用Yes ,No回答的简单问题,使他们提高学好英语的信心;对于中等生,可以询问一些需要认真思考才能找到答案的问题,使他们积极参与课上的活动,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对于每个班的尖子学生,我们则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有难度的、具有发散性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锻炼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总之,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提问,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充分地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想说、能说,都有所收获。
2、注意把握故事教学的度。
前面提到,故事部分承载了一个单元的主要单词、句子,通过故事情景引出这些单词、句子,重在整体理解故事大意。而这一单元的单词、句子还要在今后的五课时中不断地学习、提高。因此在第一课时的故事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在故事的情景中感悟、体会生词、生句的意思,理解、明白了即可,不需要反复地、大量地朗读、认读甚至书写。在今后的二—六课时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形式深化学习单词、句子,逐步地达到听、说、读、写各项要求。
3、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故事教学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除了进行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挖掘更多的学习资源,例如动员学生将家里好看的英文故事书带到学校与同学们分享、交换阅读,并鼓励同学们朗读、复述、改编这些小故事并开展讲故事比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接受、理解、处理信息的能力,锻炼他们英语的思维、联想、想象、判断和推测的能力,进而丰富英语词语的存储,强化语言知识,促进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故事教学研究取得的效果
回忆近两年的研究历程,一路上磕磕碰碰,走了不少弯路,但不断地实践、反思使我从当初对故事教学的茫然、不知所措逐渐变得清晰、明朗起来---从故事情景导入新知,让学生在故事情景中接触、体验、理解语言知识,进而朗读并表演出来。教学方式的变革必将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我发现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也悄然地发生了变化。
1、学生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以往,我最发怵的就是第一课时的故事教学课了。上课时手忙脚乱,不知如何下手,觉得到处都是新知识,这儿该讲,那儿也该讲。结果是蜻蜓点水,哪个环节学得都不够扎实。老师疲于讲解、苦不堪言,学生们则坐在那里,偶尔回答一个问题或是跟老师读读单词、句子,明显地处于被动状态;而现在呢?我经常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学生一些发散性的、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学生们为了回答老师的问题,认真观察画面、主动思考、合作讨论、积极发言。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同学们精彩的发言,学生们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教师利用书上的图片资源,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预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通过让学生讲述故事,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让学生创编故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让学生表演故事,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实践证明,故事教学哪个促进学生的多种智能发展。
3、故事教学有利于克服遗忘。学习一门语言,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操练虽然可以达到巩固所学语言知识的目的,但最终能否熟练地运用,还在于对词汇、词组、句型等语言材料的记忆。故事教学知识复现率高,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故事中得到强化记忆。例如,3B 《Mocky’s store?》 中,通过学生跟随故事中Mocky在菜市场上询问各种菜的名称,强化了功能句Do you have „?Can I have „?并且这些句型在今后的故事篇章中还会再现,学生后面描述图片中也会自如地加以运用,克服了遗忘的弊病。
4、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每篇故事都包含了本单元的单词、句子。在理解、学习这些词、句时,我不是直接的“给予”学生,而是让他们在故事情景中感悟、猜测、理解,渐渐地,学生们养成了在语境中理解词句的习惯,并把这种学习方式自觉地迁移到课外阅读及英语考试中。许多学生自豪地对我说:“老师,阅读文章里有生词我也不怕,只要前后连起来读一读,我就知道大概意思了。”通过数据统计,以前错误率高达60-70%的阅读题现在已经降到了10-30%,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5、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
学习故事时,我经常根据故事画面提出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引发学生讨论、思考;学完故事后,我会让学生朗读课文、编排对话、分角色表演、复述故事等等。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学生们要回忆旧知识、并与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再以不同形式表达出来,学生们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也在一次次的操练、纠正中不断地修正、提高。
众所周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每个单元的起始课—故事教学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为下面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
高峡等著:《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甄德山等:《教学成效的相关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施良方等:《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林萍:《浅谈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003年
刘艳丽:《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003年
高霞:《引导学生课堂参与,提高语文课堂效益》 2003年
费美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育”初探》 2003年
龚焱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03年
常恩元:《建立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2003年
胡 雪:《 以参与求体验--浅谈小学音乐课学生的主体参与性》2003年
宁敦霞:《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提高课堂参与率》 2003
第五篇:小学英语故事教学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这也恰恰是故事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所谓故事教学就是以故事为载体,利用学生对故事的热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习故事、阅读故事、演故事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会话交际等能力。故事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许多单词的重复都表现得非常自然,而且令人印象深刻,语言方面的困难可以随之迎刃而解。故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真实的、自然的语言输入,学生以叙述的方式表达故事的内容,又能有效地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而故事的情节的虚构性,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故事中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生动,表现手法夸张,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故事的表演更因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而倍受欢迎。同时,故事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传承,故事的美,不仅体现于语言,更体现于故事中所蕴含的意义。通过对故事的深入学习,不仅能够掌握语言,同时能够学习故事的深刻意义,了解世界各国文化差异,拓展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们故事教学的现状常常是这样的:
现状一,传统的故事讲授法;教师在教学故事前先带领学生学习故事中出现的生词和新句型,反复操练后只把故事作为一种复习巩固的手段,听一听,读一读即可。
现状二,故事教学中教师更关注的是注重教师的讲述,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没有充分利用故事的特点引导学生更多地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无论是现状一,还是现状二都是不可取的。故事的设计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在教学中只是让故事起一个引出语言知识点的作用,然后又回到机械操练,简单灌输的老路上去,那么故事在教学中的价值将大打折扣。因此,要让故事充分地被利用到教学活动去,除了教师生动的讲解,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一、找准“故事眼”,成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就能看到人的内心。同理,学习一篇故事也要找准切入点。我把这个切入点称之为“故事眼”。他是整个故事中最吸引学生的地方,有时可能在第一幅图,有时也可能在故事中,有时也可能在故事的结尾处,甚至有时是一副图,有时会是几幅图。“故事眼”的确定,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是从学生的角度去看的。在上课前,老师可以随机的问问孩子,“这篇故事中你最喜欢哪幅图”或“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这样,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数,就能准确地找到学生对故事的兴趣点,从而准确的确定“故事眼”。如3B unit 9 Hot soup!一课,学生最喜欢的就是Mocky 喝了热汤被烫的一幅图。我就选用这幅图作为“故事眼”。出示完这幅图后,我问学生what’s happen on Mocky?来提问学生让学生猜猜猴子发生什么事了?学生一下子被这个问题吸引了,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有时因为每个教师的教学角度,教学设计不同,“故事眼”的选择也不会相同.如5B unit4 where is it? 我分析教材后,发现整篇故事都是围绕nut 展开的,于是我把nut选为“故事眼”。一上课我就问学生:what do you like?(你喜欢什么?)Who likes nuts?到老师告诉学生I likes nuts very much.接着告诉学生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short story about nuts.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Where is the nut? 和学生聊喜欢什么食物,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努力的说英语,并且有浓厚的兴趣猜测老师今天要教什么。时间并不多,仅仅用了2分钟却激发起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以极大的兴趣来开始学习这个故事。
而另一名老师在教学时则选择了第一幅图作为“故事眼”。她首先出示第一幅图,不断地询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学生陆续地说出来了I can see a big tree.I can see a bird, a snake, a frog等等。当学生说出这些词语的时候教师又继续不断地问Where is it? Where is the snake? Where is the bird?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并不能够用这些方位介词很好的来表示出这个东西在哪儿。这时教师又不断鼓励学生,让学生到前面来指着图show us,而这同时也不失时机用英语说出学生所指的这个事物的位置,比如说It’s in the water.It’s behind the tree,等等。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第一幅图其实是包含了本单元重点的学习内容,即五个介词的用法,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重复、询问,自然的让学生感知了新的语言。比如说Where is the bird?Where is„?同时这个介词也在这里很好的得到了渗透。虽然,两位老师所选择的“故事眼”不同,但同样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由于故事的不同,教学角度的不同,甚至是教学的学生学习层次不同,每篇故事的“故事眼”的选择也会不尽相同。教师要研读教材,认真分析学生,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选准“故事眼”,这是故事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二、创设空间,提高孩子思维拓展能力
故事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故事本身。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师不断的创设空间,给孩子提供拓展的机会。在故事教学中常用到的方法有:
(一)利用情景,理解词义、句意
对于学生来说每个故事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不认识或不会读、不理解的词、句。如何处理好故事教学中出现的这些词、句是故事教学的重要内容,忽视不得。但是如果把这些词、句挑选出来单独学习,使得他们成为支离破碎的语言点,这在英语教学中是不可取的。先锋英语教材中设计的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并且每个故事,每个情节都配有颜色鲜艳、画面生动的图片。如果我们把这些词、句从故事情节中剥离出来,学生即使明白了意思,也不知道该在什么情景中使用,这是得不偿失的。相反,我把这些词、句放在故事中教学,依托故事,让孩子猜测句意、词义,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比如在4A unit 1 Mocky the juggler 一课时,juggler 是一个新词,如果单独剥离出来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会很困难,我依托故事,选择Mocky看到杂耍演员耍杂耍,到自己尝试,而被球砸晕的几幅图,让孩子们读故事根据图意猜词义,学生很快猜出是“杂耍人”的意思。同样,在教学2B unit 8 Are these tomatoes 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区分单、复数的问句。我也是在故事中帮孩子理解。在问Is it a pear?时让学生观察图,数数有几个梨,在问到Are these tomatoes ?时再让孩子数数西红柿的个数,比较后老师可以进行延伸,提问几个类似的问题,帮学生巩固。
(二)利用提问,提供想象空间
提问时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时一个有效的问题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张开嘴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思。在英语故事教学中,最有效的问题算得上是what will be happen ?和why?(会发生什么和为什么?)了。教师不要局限住学生的答案,也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学生用错词,教师只需说一遍正确的答案即可。千万不要打断学生,纠正其语法、用词错误。打断学生,停下来纠正一个学生的错误,等你处理完后,其他孩子再也不会举手,这种因小失大的做法最不可取。当然,学生出错我们不是不纠正,而是分清时间。在学生刚刚学习本课时,出点错也是正常的。
例如在教学5A“where is it”一课时,在处理第二幅图到第八幅图,我是这样讲故事的:这7幅图我基本采用的是让学生观察故事中的人物在做些什么,预测他们会说些什么,并且通过听录音来印证他们的预测是否正确。我采用的方法有让学生独立的去预测,独立的去观察,也有通过pair work或者是group work的方式来进行。看到学生在热情的参与,尽管有的学生说得结结巴巴甚至有的可能说的还不完全对,但他们还是积极的参与并且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当学生不能预测出来的时候或者不能清楚地重复出录音所说的内容的时候,我不断地告诉学生It doesn’t matter.You can check it later.。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能够大致理解这个故事的梗概就可以了,对于具体的一些语言学习的内容可以放在后面的环节中再让学生去读,再去印证他听的是不是正确,或者是他没有听清楚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对自己拥有的知识进行了输出,而且还发展了思维力和想象能力。通过老师的提问学生在努力的去观察,努力的去猜测。比如 Mocky或者是Lulu它们会说些什么,在教师的这种引导下学生完成了对故事的初步理解和对新的语言初步的感知。这样有利于每个孩子的学习,教师不同层次的问题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所收获。讲完故事后一定要让孩子完整的听、跟读故事。让孩子头脑中对故事中的文字和画面都有所加深。
(三)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情感
先锋英语这套教材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的编排紧紧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也为我们使用这套教材提供了一个情感教育的便利条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学习英语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我们要紧紧围绕教材,联系生活及时地激发学生的热爱同学、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情感。如在教学4B”green berries”一课时,在教学小男孩Ken因为误食了有毒的野果肚子疼时,老师可以因势利导的问,if you were Ken’s friend what can you do?(如果你是Ken的朋友,你会怎样做?)来引发学生思考小伙伴受到伤害时,自己该怎样办的问题。
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语文课和品德课的职责,更是我们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我们要抓住每个教育契机,及时进行有效的教学。如在教学5B“our town”一课时,在教学故事时,我就出示了几张能代表丰台镇的学生熟悉的照片,学生一看到图片,就兴趣盎然的大声说出了图片所表示的地点,Fengtai park., Fengtai movie theater, Fengtai library, Fengtai sport center„„.看到这些自己熟悉的地点,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便被不由自主地激发出来了。
(四)朗读、表演,活跃学生思维
表演故事是对故事内容进一步的理解,也是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过程。小学生天性喜爱故事,也喜爱表演,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其英语学习兴趣的功用是不可估量的。教师要大胆地把时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角色表演。学生在完成默读和听录音的过程后,对整个故事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此时要求学生配上对白完整地表演这个故事还为时尚早,学生也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如果这时我们让学生抛开对白,进行对口型的表演的话,学生的情绪会立刻高涨起来并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学生只有听懂并理解了故事的对白,才能作出相应的表演来。这样就训练了学生的英语听力及理解力。通过表演,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学生对于他们表演的故事里的对白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故事中的相关词汇和句子。在此基础上,老师要对学生的朗读、表演进行指导。
首先,请几位同学与教师一起示范表演。有条件的可以戴上头饰,配上道具、服装,以营造真实的氛围。教师扮演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他既是演员,又是导演,便于在学生忘记台词或情节时提醒学生,对学生的站位、动作、表情等进行指导,还可以控制表演的节奏。然后,进入小组排练阶段。教师对各小组排练情况进行观察与指导。最后,请小组成员上台表演,并给予表扬和奖励。如果时间允许,尽量让全班各小组都参加表演,因为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合作能力都大有裨益。
(五)改、续编故事,拓展学生思维
教材的故事性特点为改、续编故事提供了条件。这也是拓展思维,运用语言的手段之一。改、续编故事就是鼓励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创造性改编。可以只改变故事的结尾,也可以改编整个故事,还可以续讲故事,使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上升到主动创造。这样既提高了操练强度,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在教学完“Our town”后,可以让学生仿照故事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又如在5B unit 12 教学完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Mocky 和lulu 到达Bobby 家后,又会发生什么。编一编,演一演。学生很乐而为之。
现在,故事教学法正被越来越多的小学英语教师所使用,但要真正有效地运用它来开展教学活动,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就必须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故事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