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流程范文
汉语拼音教学基本流程 第一课时
1、借用“情境图”引出字母;
2、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形式认读字母;
3、利用标音标形图利于记忆的特点,加强字母的识记;
4、利用“语境歌”巩固字母的认读,规范自己的普通话;
5、通过描红练习,帮助小学生学会汉语拼音字母(或音节)的书写。
第二课时
1、复习所学字母或音节;
2、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握拼读方法与规则;
3、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将学到的方法与规则转化为拼读能力;
4、学习音节带调的读法;
5、抄写音节练习。
第二篇:汉语拼音教学基本流程
汉语拼音教学基本流程
一.讲一个小故事(绘本、自编故事……)【3分钟左右】 二.复习【2分钟左右】
三.导入(小故事或生动的情境)【1分钟左右】
四.读准音、记住形(教师范、领读、变顺口溜记住形,学生参与记住形,个别生带读、自由练习、全体个别读、同桌互相读、打乱顺序读、个别生抽读……)【5分钟左右】
【复韵母的发音和拼读的教学教师范读、领读的作用非常大,要告诉学生是怎么发出来的。】 五.拼读训练。【16分钟左右】(1)熟练掌握四声读音。
(2)设置情境,了解拼读规则。(3)多种形式反复训练拼读。(先让学生自己拼一拼,说说是怎么拼出来的,教师再利用生动、直观的课件、儿歌帮组学生记忆,之后一定要利用教具、学具辐射到每个孩子。)(4)拼读比较。(如:nü-nu
lü-lu)
(5)拓展、检验。将所学知识拓展到生活中或在游戏中进行检验。六.课中操。【3分钟】 七.指导书写。(注意评价与反馈。以鼓励为主。)【10分钟】
识字教学基本流程(识字课一课时)
一、讲故事。
二、多种形式(游戏)复习巩固。
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四、初读词语,读准字音,标画生字:一读词,二找字,三标画,四练读(指文读字)。
五、创设情境,自主识字。1.读生字,交流记字的好方法。(鼓励多种方法,但老师在重难点处一定要有好的方法的准备。特别鼓励好有方法和生活中识字的孩子。)2.教师揭示识字规律。3.用字口头组词。(当学生有错用时老师一定要把准确的词语写在黑板上。)4.识字拓展练习。
中间间进行课中休息(课中操)5.小组练读。(全班),去掉注音(课件)再读词语、生字。6.初读韵文,圈出生字。
六、迁移、巩固、检测。(一定要涉及重难点,涉及到每个孩子。)
七、指导书写。
识字教学基本流程(识字课二课时)
一、讲故事。
二、多种形式(游戏)复习巩固。
三、情境导入,朗读课文,初学生字:
1.朗读韵文,对本课韵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2.同桌互读。
3.交流识字方法。
4.字的拓展练习:组词、造句、其他语境中识记…… 5.回文朗读。
6.同桌互检,不注音读文、背诵。
四、课中操
五、课外阅读短文。
六、指导书写。
第三篇:小班化教学基本流程
小班化教学流程及要求(试行)
根据《关于深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夏教基[2013]17号)文件要求,认真落实五个优化的教学常规环节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现结合我区小班化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提出如下课堂教学展开的一般流程,供各校借鉴、参考。
一、组织形式
在新学期初,将班上学生,根据性别、性格、成绩、习惯、表现等,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人数依班额规模而定,原则上每小组人员不超过8人。由班主任老师指定或小组成员推选小组长。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为主。座位形式可依据实际确定或变动,但必须便于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便于师生、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与互动。
二、课前准备
教师一是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与要求。二是要认真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保障,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做到超前备课;教案设计要完整,目标明确具体;教学内容分析详实;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突出生本意识;练习与作业的设计要保持一致,突出分层要求,体现差异;教师要合理运用资源,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好课件。
三、过程实施
1.课堂导入(1-2分钟)
导入要强调开放,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探究新知的兴趣。导入方式很多,除课题直接导入外,现实世界中事实、现象、热点都可能与新课有关联。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导入要强调开放。开放要合理,要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明或暗的联系;开放意味着发散,打开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经验;开放要深刻,要引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打开无限的多种可能的空间。
教师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活动,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体验、问题、想法或预习时收集的信息,进行交流,开发学生的原始性资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高质量生成打好基础。
2.揭示目标(2分钟)
课堂导入环节结束,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引向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上来后,教师要利用学生探究欲望高涨的契机,引导学生将思维、精力投放到课堂师生探究的主问题上来。当然,这一探究的主问题,是由教师直接端出来,还是学生提出来,亦或由师生讨论共同得出,应视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情境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课堂师生讨论互动的主导问题及课堂教学目标,应少而精,切合当下这堂课的个性特质,一般情况下,重点解决一两个主导问题即可。力避用零碎的一连串的小问题追问学生,师生探究的主导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度和张力,有较大的覆盖面,以刺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问题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同伴互助,在教师的点拨帮助下,能够得以解决,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智力和智慧的发展,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智力探险的乐趣。
3.合作探究(5-8分钟)
明晰了教学目标,明确了主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之前,要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自主学习过程要充分展开,要有时间保证,这是合作的基础。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需要一步步培养的。学生最开始不会,教师要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一旦养成,能力会水涨船高,接下来的合作探究质量才会芝麻开花。
合作学习的形式很多,如同桌互学、小组讨论。组织好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有许多策略方法。要保障人人参与,让优等生不抢尽机会,要让潜能生有话语权,都要仔细研究,关注细节。
4.展示交流(8-10分钟)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好合作学习成果交流活动。此环节能在师生、生生多向互动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纠正学生思维的偏差,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总结学科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从而达到借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师要对课程、教材的有深刻理解,对学情有准确把握,对学生有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关心;教师要有吩咐的课堂实践智慧。在教学实养成反思重建的意识与习惯。
5.归纳小结(3—5分钟)
在学生充分展示交流的基础上,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对学习、探究的内容进行归纳小结,指导学生学会寻找规律,学会归纳、总结,从而提升学习能力。这一环节中,学生找错误,分析原因,通过评价讨论,寻求正确答案。既是补差,又是培尖,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学困生解决基本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训练一题多解,使尖子生理解更加透彻,促进其求异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一题多解的运用能力。教师要让更多层面的学生发言,及时评价、补充、纠正。
6.当堂训练(15分钟)布置课堂作业,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当面批改学生作业。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目标。①课堂作业时间应15分钟为宜; ②课堂作业有典型,适度和适量;
③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还有思考题;
④关注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⑤要随时注意矫正学生的坐姿和不良习惯,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课堂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要及时、恰当,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一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并评价学生是否有积极学习的情感,是否有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是否能用不同的方法;二是要学生的学习行为。当学生的回答或学生的学习行为出现一些问题时,教师要点出其中的不足,及时予以纠正,使其加深印象。三是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布鲁纳主张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他认为“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的教育结束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进”。教师要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能力。
第四篇:护理教学查房基本流程
附件3:
护理教学查房基本流程
第一步:查房前准备
1.主查者准备:
1)选择评估病人,学生可在带教老师帮助下选择病例,准备病史,拟提问题,查阅文献。
2)制订查房方案(查房目标,重点分析内容,拟提问题)3)将病史和拟提问题提前发给参与者。
2、参与者准备:熟悉病情,翻阅资料。
第二步:现场评估
主查者和参与者到床边评估病人(带体检物品)
第三步:主查者汇报病史
汇报入院病史(包括生理、心理、社会)→ 病情的演变过程 → 主要治疗、护理 →提出目前护理诊断、相关因素,护理措施 → 带教老师补充病史 → 学生提出护理过程中困惑的问题。
第四步:讨论和分析
主查者按查房教案重点分析内容提出讨论与分析如:护理问题是否恰当;相关因素是否确切;护理措施是否得当;是否符合病人需求;是否落实到实处;是否有效果评价。
第五步:结合本病例介绍有关国内外治疗护理的新进展
第六步:小 结
1、评价病史汇报、评估方法是否完整、准确
2、评价护理程序的运用程度
3、提出该病人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4、评价查房效果,目标达到程度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流程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结合我市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创景激学——知能生成——应用内化——总结反思”四环教学流程,与各位同行商榷!创景激学
“学习始于问题”、“动力源于兴趣”!我们要结合学习内容、学生特点、学生实际经验和学校实际,从物理与生活的结合点、物理与社会的结合点、物理实验、新旧知识的之间的矛盾等方面入手,创设真实的、主题鲜明的、具有发展性、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激励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知能生成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能力、情感提升的过程,在知能构建中我们要以问题为中心,围绕科学的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积极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经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探究实践,学习科学的探究、思维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提高科学素养,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我们要关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的“生成”,积极发挥我们促进、组织、引导的作用,让知能构建过程成为一个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亲历为载体、以思维推进螺旋上升为标志的生成性过程。下面提供两个学习生成途径,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讨论合作
将学习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然后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几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形成由一系列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小问题组成的学习过程。
在问题提出后,在教师或学生的主持下,让几个同学为一小组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若能自己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再提交小组、全班进一步讨论解决,使学生始终处于独立思考——讨论——总结的循环过程。
(二)科学探究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探究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与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实践中,探究学习过程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各要素之间均可结合教材相互组合,从而形成新的思维程序。下面仅仅介绍一种“思维探究模式”:
在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探索过程中,可采取如下的程序:提出问题——搜寻事实——归纳分析——建立模型或假说——检验模型或假说。操作说明
⑴提出问题:师、生或师生一起提出本节课的主要研究问题。⑵搜寻实事:针对问题的内容,让学生寻找与之有关的大量实例。可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去寻找,如观察周围的现象、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实验、回忆有关的事实经验或查阅有关的资料等等。⑶归纳分析:让学生分析他们所搜集到的大量的实例,找到它们的共性内容或特点。⑷建立模型或假说:根据这些共性的内容、特点,让学生提出假说或建立模型。
⑸检验模型或假说:让学生运用各种手段(设计实验、寻找其它实例等)去检验自己的假说、模型的科学合理性,并最终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应用内化
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本身也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再理解、再巩固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强化习题设计和习题教学的意识。一要保证训练时间,一般学生独立训练的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要注意侧重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按时、独立、紧张、有序的思维活动。二要精心组题,选题要“小”、“精”、“活”,要注意梯度、变式,要突出应用,练习形式要多样化。三要重视评析,要多渠道收集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强化评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评出方法、评出思维、评出规律、评出士气,评析方式要多渠道发挥教师、学生的作用,并积极鼓励学生建立“错题档案”。四要把我们的要求要和示范有机结合起来,要做学生的楷模,要亲身示范,要引导、指导,确保方法、能力和规范同步提高。总结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小结应该由学生自己完成。我们可以通过总结概括、分析比较、预习引导、首尾呼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小结、学会反思沉淀,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思维规律、情感态度等方面做好小结。并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反思,让学生发现知识的薄弱环节,以及在以往学习中忽略的东西,促使学生沉淀积累思维、方法,促使学生吸取失败的教训,改进学习。
流程、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就象探究七要素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和教学实际进行有选择的渗透和有机的循环,以上四个环节在一堂课也可以形成多个相互渗透、融合地循环。再者,预习是学生高效学习的有力保障,我们教学中也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总之“教无定法”依然是我们遵循的原则,“有效高效”是我们对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