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说课稿

时间:2019-05-15 03:2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次鸦片战争说课稿》。

第一篇:第一次鸦片战争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一次鸦片战争》,首先要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出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章第一节,是教材《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

1、本节课分两个部分,分别是“虎门销烟”,即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另外就是《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略讲经过,主要谈结果和影响

2、本节课主要阐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况,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作用。接下来说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概况,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性质,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一系列条约 的内容及影响的分析,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 力。在讨论鸦片输入的严重危害、总结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和给中国社 会带来的影响

(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的必然性,使学生明确“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务必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同胞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而努力的爱国热情,另外,让学生认识鸦片作为毒品对吸食者的危害,从而自觉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3、教材教学重难点

重点1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定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把《南京条约》作为本课的重点 重点2 中国战败的原因

依据: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 教学的难点则是第一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二、说教法

主要思路:分析导入—学生认知—讨论现象—得出结论

各环节均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三、说学法

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主义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辅差,满足不同”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用时5分钟)展示一个腐烂了的苹果,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猜想,苹果出现腐烂的原因有哪些?在学生回答后,然后话题一转,假设情境,如果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就像这个腐烂了的苹果,那同学们你们能想到它衰败的原因有哪些呢?而这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呢?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导入新课。

2、重点与难点突破(用时35分钟)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3、本课小结及布置练习(用时10分钟)

第二篇:鸦片战争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冀人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说课总结”等几个角度来简要阐述我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处理。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9世纪那段令人悲愤的岁月当中去。【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况: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本课内容庞杂,头绪众多,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代、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材处理: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如何从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共三目:第一目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挑明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第二目是鸦片战争,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第三目是不平等条约之始,介绍《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三、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有主动学习的良好愿望,同时又存在着看待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轻实质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因人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巧妙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奇思妙想”、“追异求新”,树立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学习理念。

四、教学重点:

基于以上分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所确定的本节课的重点是:

1、林则徐虎门销烟及其意义。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五、教学难点:

1、中国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内在联系。

2、如何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六、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鸦片输入的危害以及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辨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揭露资产阶级的无耻和伪善,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

2、继承和发扬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记取“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以上目标与教学程序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方法】 教法设计: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辅助以恰当的视频、图片资源,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深入挖掘教材,分层施教,科学运用多媒体,采用创设情景法、讲述法、图示法等教学法,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解惑,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学法指导:

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实际情况,我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主阅读、讨论探究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深化对教材的整体认识,把握中国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内在联系和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并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而思,思而疑,疑后悟”的目的。

【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内容分析,同时针对我校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按照“以学定教、精炼达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从具体的教学流程来看,可以分为创设情境,视频导入—导学探究、获取新知—定教释疑,师生互动—概括总结、绘制知识树—感受历史,巩固练习五个环节。

在进入正式的教学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教师要做好知识储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也需要阅读相关资料做好情境准备,通过预习教材,做好知识准备,并且按要求分组。1.创设情境,视频导入

播放《虎门销烟》视频片段,直观生动,有强烈的吸引力,积极营造情境氛围,鼓励学生从历史中寻踪觅影,可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史实一步一步展开探究,说出疑惑,从而很自然地导入本课。2.导学探究,获取新知

结合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本着因地制宜、分层拔高的原则,精心设计问题(有些问题是学生从视频中产生的疑惑),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设计问题:

(1)什么是鸦片,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2)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虎门销烟有什么意义?(3)这场战争的经过、结局如何?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问题的设置,遵循由浅入深、由难而易、层层铺垫、步步推进的原则,既考虑内容的逻辑顺序,又顾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高度、广度、深度、活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3.定教释疑,师生互动(课件演示相关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1)什么是鸦片,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在预习基础上,通过课件展示,简介鸦片制作过程,以及英国曾采取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市场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于是,英国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引导学生从国家、民生两个角度分析讨论理解鸦片带来的危害。

(这样设计,脉络清晰,内容翔实,学生通过阅读及思考,可以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归纳问题的能力。)(2)中国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内在联系。

这是本课的难点,结合看过的《虎门销烟》的视频,采用学生辩论的形式来突破。这一环节既要师生互动,又要生生互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要充分体现。师生围绕难点问题共同探讨,层层推进,互相启发。最后教师引用德国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名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早已把矛头对准积贫积弱的中国,即使没有禁烟运动,英国依然会侵略中国,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当然,虎门销烟严重伤害了英国的利益,促发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这样设计,既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活动平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激情的辩论,锤炼学生语言、文字组织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欲望,使他们品尝到成功参与的喜悦。)(3)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这是本课的重点,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将动态地图和视频结合,对“鸦片战争过程”的教学起了关键性作用。不仅对战争的进程一目了然,而且为学生建构了空间历史观,也对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了直观的感受,理解武器装备的落后和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落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如何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是本课的又一难点。我主要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首先组织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将条约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四个要点,再与学生交流、分析,得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

(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同时又考察学生阅读能力、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巧妙攻克了难点。)4.概括总结、绘制知识树

主要让学生根据课本及课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构建本课知识树,突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揭示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技能和方法。(课件呈现)

5.感受历史,巩固练习

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梯度性较强的习题,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情况,又重视能力拓展。(课件呈现)【说课总结】

本课教学设计主要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的重、难点及历史学科特点,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形成模式,体系完整,体现了新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既夯实基础知识,注重了学生的知识获得过程,又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的理念,达到了历史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第三篇: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题目:《鸦片战争》 学科: 历 史 姓名: 徐 传 信 单位: 原阳县一中

2011年3月25日

鸦片战争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中的《鸦片战争》。

一、概说: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必然交汇。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三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章节。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论要求较高。

本课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共三目:第一目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二目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说明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第三目略述鸦片战争的经过。(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

教学大纲要求在学生的高中阶段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提高人文素养。(以上是对教学大纲的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高一学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思维,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有所提高,学习历史喜欢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但是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好没有形成体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活度。(以上是对学生的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所确定的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

1、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变化。

主要采用了阶梯设疑法,问题探究的模式。体现“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由浅入深,由难而易,层层铺垫,步步推进,即考虑内容的逻辑顺序,又顾及了学生的心理状况,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高度、广度、深度、活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二、教学目标 说明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根据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着体现“三位一体”、“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的教学要求,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识点要求牢固掌握。②历史概念的内涵要正确把握,外延要明确界定。③特别要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知识点。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对富国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②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辨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评价林则徐,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正确地评价历史。以上目标与教学程序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

三、教学过程说明:

根据以上内容分析,同时针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以及以“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的教学思想理念为指导,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设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过程是;

1、情景导入、新课呈现: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个这样的问题: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这一观点正确吗?鸦片战争能否避免?为什么?这一设计是由于它是本节课的启动环节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激起同学们的兴趣;而且由于本节课的思辨性很强,这个问题的设计正是围绕着教学的重点、难点,一开始就使学生把思维集中在这两点上,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学生掌握知识,深化思维,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过程。而且这样设问比直接设问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诱导学生思考的深入;观点论证题是高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通过给学生时间来讨论,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2、师生共同探讨,深化思维、得出结论。

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既要师生互动,又要生生互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要充分体现。师生围绕重点难点共同探讨,层层推进,互相启发。问题分三个回合展开。使学生拓展了联系的纬度,涉及了世界史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思维不断拓宽和深化。这样也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智能层次目标,通过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的分析,学会了运用联系的观点辨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了给学生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把思考的问题重新整合一下,教师用多媒体打出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的对比:

3、自主学习、独立讲解

在讲鸦片战争的过程时,由于它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由同学利用教师所做的课件独立讲解,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地理的空间能力,而且通过鸦片战争过程中林则徐等爱国将领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的讲解,进而完成本节课的德育层次目标。

4、巩固练习掌握方法

教师设立一道思考题,应如何评价林则徐?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历史评价方法,即把评价的历史对象置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下,辨证地进行评价,强调史论结合。通过评价林则徐,使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正确地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方法。

5、概括总结

主要让学生根据课件及板书提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揭示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6、板书展示

主要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和讨论的同步操作,加深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件呈现)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略述鸦片战争的经过。评价林则徐

四、评价说明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评价仍然要坚持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兴趣、判断能力、认识问题的能力

评价历史的方法

(一)、形成性评价:

评价结果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学习中,学生态度端正,主动学习,讨论合作,拓展思维。

(二)、阶段性评价;

每个学生建立一个跟踪档案袋,跟踪记录,包括每次成绩,课堂发言情况,自我活动情况等,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

(三)、教师自我反思评价

教师自我反思评价是客观、合理的自我总结,对于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三位一体”、“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的教学要求,并注意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学方法形成模式,体系完整,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注意了学生的知识获得过程。

五、说课总结

本科主要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的重、难点及历史学科特点,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着重对学生评价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达到了历史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课是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的分水岭,中国近代发展的三条线索均可在本课找到源头,鸦片战争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和创伤的身心,让人心碎。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的镜头、侧面或片段: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一个民族,不是从沉没中爆发,就是在沉没中死亡。“血与火”的往事时刻警示我们永远引以为戒。“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新乡市原阳县一中 历史教师:徐传信 2011年3月25日

第四篇: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是刘昱,很高兴也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交流、学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以及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首先第一点,说教材: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第四单元《政治文明历程》第一课(第10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在通过对教材分析之后,我从三个维度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

l 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讲授,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启发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鸦片战争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

2通过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巨大影响和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用史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过程与方法

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以及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自主掌握战争爆发的经过以及签订条约的内容,并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吸食鸦片的严重危害,要远离毒品的法制观念,同时,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知道林则徐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②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以及揭露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为了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和突出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我定为:

3、教材重点与难点

l 重点:《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正确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难点 :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依据: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个问题是学生迷惑且必须要分析掌握的。

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依据: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这个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难点问题。

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依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年。第一次战争是在1842年就已结束,由于时间相隔外远的原因,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继续关系,所以是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在初中已学过鸦片战争的内容,对鸦片战争的经过有初步的了解。且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其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三、说教法、学法

(1)多媒体辅助法:增加课堂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2)启发式提问法:通过设置争议性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比较法:学生通过比较来更深一步认识理解历史知识。

(4)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堂课上挤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那样将得到百倍的补偿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冲破难点,教学程序我设计如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主要不平等条约。

通过对以上环节的分析,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探究和小结三部分内容。

1、导入:(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上课前5分钟是学生集中精力阶段,如果五分钟内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精力,那么本节课就成功了一大半。因此,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前在屏幕上展示两幅鲜艳欲滴的罂粟花,引出鸦片战争与罂粟花妖娆外表下包裹着的罪恶有关,正是因为它而引发了一场战争。与此同时,展示一张与中英有关的《世界地图》,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相距如此遥远的中英两国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引发学生观察,思索,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两国形势各式什么样,从而导入新课,进入教学过程的第二个步奏。

2、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原因是本课重点难点,在教书中主要通过看、读、评、析、来突破)

(1)看、读: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只是一句话带过,而这留给了学生太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能让学生弄清这一背景,我借助ppt给学生提供图片,让学生注意观察,结合对教材提供的材料,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自己总结出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培养他们综合概括的能力。同时过渡到下个问题,虎门销烟。(2)评、析:“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图片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那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你同意吗?”让学生思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同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鸦片战争的经过,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已重点学过,在这就不详细讲叙,只是通过演示《鸦片战争的形势示意图》一带而过。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这一内容主要通过教材,让学生自己总结条约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其危害性,再通过表格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

感:而对于“中国战败的原因”这一难点的解决,主要通过设置问 “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讨论原因要客观分析中英两国实力对比。讲班级分成两组讨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优势有哪些?劣势有哪些?英国的优势和劣势有哪些?最后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取得了诸多的权益,法、美也借机强迫中国与之签定不平等条约《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就从社会性质、矛盾等多方面思考具体变化。

这里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对不对?为什么? 高一的同学对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难以入手,所以我们又将这个大问题分解成为三个小问题:

1、这里“维护商业”到底指维护什么?

2、这里的商业贸易是正当贸易吗?

3、西方学者声称这是“维护商业”的战争,起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通过对这三个小问题的点播,我们可以知道:实际上这道题目就是在说鸦片战争的性质,让学生透过对这道题目的了解,从而明白,鸦片战争是西方为非法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发动的侵略战争。

中英鸦片战争中,英国已经取得了诸多权益,为什么不久之后英法又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就可以进下一个问题“战火再燃”,即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的讲析,可通过出示在鸦片战争后在中国与洪都拉斯对英国的正当贸易对比表,让学生观察和创设情景来得出结论。战争的经过及影响,可以通过战争内容结果示意图展示。将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等方面用提纲表现出来,比较两次战争的异同,从而让学生理解“战火再燃”其实就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并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如何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并突出英法两国殖民者在占领北京期间所犯的滔天罪行。

3、小结:用板书设计,让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与课后习题相结合,来巩固本课知识。在此基础上对本课线索及主要知识点进行简要的梳理。

第五篇:《鸦片战争》说课稿讲解

《鸦片战争》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十课《鸦片战争》

本次说课,我将分四部分向大家介绍,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一部分:即教材分析。

在教材分析中,我将对教材从教材内容、教材地位、教学对象、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五个部分来进行分析。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中第四单元第一课也是全书第10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揭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二部分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说明战争的直接原因;第三部分略述战争的经过。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因此是本册书中的重要章节。在浏览过必修一的课程目录之后不难发现,教材将几次侵华战争都放在了政治文明史中,足见教材编写专家组的深刻用意,那就是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 产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忽视了这种影响,就不能正确的指导中国未来的发展。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此类的思考,而不是以往教育中单纯的让学生们记住民族仇恨。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论要求较高。这是我对教材内容和地位的分析,再来看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但是我说,这一时期的学生还缺乏四个度,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未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活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然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知识水平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这是我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历史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和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问题本质的能力;2.通过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是否可以避免失败”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联系观点和辩证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虎门销烟等事件认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首先讲述鸦片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其次,对中国战败原因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针对这一点我将采用与以往教学不同的全新视角关注这场对中国人来说刻骨铭心的战争。因为过去的教学实际效果是,学生们对鸦片战争唯一的记忆是耻辱与灾难,但是一个民族只知道灾难与耻辱,心中充满仇恨,那么这个民族将长久的生活在过去没有未来。因此,从鸦片战争带来中国社会的第三次转型,开始中国近代化进程这个视角,去客观正确剖析鸦片战争的影响,才能找出挨打的根源,让未来的中国避免继续落后与孤立于世,主动的融入世界,赶上并引领世界的潮流。这将是我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想要在学生身上实现的教学目标。

在了解了教学目标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重难点。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为什么英国要不远千里来侵略我国?这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知识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起因。再看难点: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教师以此为本节课难点的依据是以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会迷惑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所以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着重分析解决这个疑惑。

到这里我就结束了本次说课的第一部分:教材分析。下面进入第二部分:教法分析。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课实际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通过情景设置法激发学生感情,引起学习兴趣。

2.多媒体演示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能够增加课容量,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加形象和直观,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它不如板书能够引起学生对知识点的足够重视,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会将它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在用多媒体演示出黑板上不易实现但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的图片及表格后,我会板书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弥补演示过程中的缺点,使二者能够优势互补,达到最佳的效果。此外,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也是当今中国教育界研究和探索的热门话题,我在这一方面也将做一些探索。

3.引导讨论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阶梯设疑法。这一方法是问题探究的模式。体现了大纲中的“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由浅入深,由难而易,层层铺垫,步步推进,既考虑到内容的逻辑顺序,又顾及了学生的心理状况,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高度、广度、深度、活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

在确定了教学方法后我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三部分:学法指导。

卢梭说过:教师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准绳”,而是帮助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教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会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基于这些,本节课我将指导学生采用如下两种方法进行学习,他们是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自主学习意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其能够学会认知,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指导学生采用勾画圈点法使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采用自主探究法使学生自主思考寻求答案获得巩固提高;采用悬念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更利于识记。

作为国际大教育支柱的协作学习,意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反馈意识。在教法中我会采用引导讨论法,配合以对学生协作学习的指导,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积极阐述自己的想法及认识,拓展他们的认知领域,达到协作学习的学法指导。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对以上三部分的综合运用阶段,即本次说课的第四部分教学过程部分。由于时间原因我只对新课中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内容进行举例讲解。

首先是导入。这一部分我将采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发学生观察、猜想,引入课题这一部分将用时两分钟。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对鸦片战争的初步认识,所以我会用多媒体展示这样两个问题: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这一观点正确吗?鸦片战争能否避免,为什么?提问后我会留出一分半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一设计是由于,它是本节课的启动环节,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激起同学们的兴趣;而且由于本节课的思辨性很强,这个问题的设计正是围绕着教学的重点、难点,一开始就使学生把思维集中在这两点上,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学生掌握知识,深化思维,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过程。观点论证题是高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同时通过给学生时间来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接下来是授课部分,我会采用多媒体与教师讲授的方式相结合来讲解新课,期间教师将与学生共同探讨,深化思维、得出结论。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既要学生间互动又要师生互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要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层层推进,互相启发,使学生拓展了联系的纬度,思维不断拓宽和深化。这样也就部分实现了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的分析,学会了运用联系的观点辨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了给学生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把思考的问题重新整合一下,教师会充分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比如用多媒体打出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的对比表格、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两国贸易对比的表格以及鸦片战争过程图等。

在讲鸦片战争的过程时,由于它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教师会放手由同学在通读此部分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所提供的多媒体课件独立讲解,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地理的空间能力,而且通过鸦片战争过程中林则徐等爱国将领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的讲解,部分实现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新课讲授结束后,教师将设立一道思考题:应该如何评价林则徐?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历史评价方法,即把评价的历史对象置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下,辨证地进行评价,强调史论结合,使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正确地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方法。通过对林则徐的评价还可以使学生巩固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区别,最后得出以下结论

到这里我的授课就已经结束了。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在下课之前我会用2分钟的时间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在需要识记的重点部分前画出星号的重点符号以提示学生注意,使板书更加明晰,详略得当。再用一分钟的时间布置作业:设置问题“为什么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放口岸的增多是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表现,而今天改革开放地区的增多却使中国日益发展?”,使学生课后思考。

结合本课教学我有些许认识和想法,权当是此次说课的总结吧:本课主要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的重、难点及历史学科特点,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着重对学生评价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达到了历史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课是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的分水岭,中国近代发展的三条线索均可在本课找到源头,鸦片战争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和创伤的身心,让人心碎。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的镜头、侧面或片段: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一个民族,不是从沉没中爆发,就是在沉没中死亡。“血与火”的往事时刻警示我们永远引以为戒。“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下载第一次鸦片战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次鸦片战争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课 鸦片战争说课稿

    《第一课 鸦片战争》说课稿 2010-9-6 顾新凤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和地位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前后分为旧民主......

    第一次鸦片战争(五篇材料)

    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闭关锁国”后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

    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教案 洛阳市东升二中 刘向丽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讲述的主要是中国如何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时间是1840年-1901年外国......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岳西县红杜鹃学校唐俊峰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十课《鸦片战争》,本次说课,我将以下分五部分向大家介绍。......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十课《鸦片战争》,本次说课,我将以下分五部分向大家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鸦片战争》《政治文明......

    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岳麓版八上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

    第四单元 第1课 鸦片战争 说课稿

    第四单元 第1课 鸦片战争 说课稿 洮南一中 朱成彬 一. 说教材: 1.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为必修1第四单元第1课.本单元所涉及的重大事件以中国人民近代反侵略求民......

    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认识[全文5篇]

    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认识 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经过工业革命后,在19世纪初一跃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国家。与此同时,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工厂手工生产逐步被大机器生产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