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理工大学—毛概实践教学报告-建言献策
案题:面对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应理性思考并着力解决 案由:
1、事件名称:双汇瘦肉精事件
2、事件名称:雨润烤鸭问题
3、事件名称:“塑化剂”**:多行业被波及
4、事件名称:进口奶粉死虫活虫
5、事件名称:全聚德违规肉
6、事件名称: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
7、事件名称:速冻食品病菌门
8、事件名称:可口可乐中毒
9、事件名称:牛肉膏事件:猪肉变的牛肉
10、事件名称:京津翼地沟油机械化规模生产
11、事件名称:浙江检出20万克“问题血燕”
12、事件名称:染色馒头:食入多量危害健康
13、事件名称:沈阳查获25吨“毒豆芽”
14、事件名称:北京惊现美容猪蹄
15、事件名称:内部员工爆到期产品回炉黑幕
16、事件名称:南京查处鸭血黑作坊
17、事件名称:重庆查处5个制销潲水油窝点
18、事件名称:东莞地下作坊日销上万黑粽
19、事件名称:广东中山出现毒“红薯粉” 20、事件名称:香精包子
21、事件名称:暗访市场带淋巴“血脖肉”
22、事件名称:肯德基炸薯条油7天一换
23、事件名称:俏江南南京店陷“回锅油”
24、事件名称:山西老陈醋95%为醋精勾兑
对问题的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自给自足。我们所需食品的主要来源还是靠企业提供。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个别企业为了追逐利润,不惜违背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践踏人民的生命健康权,生产出问题食品,最终自毁企业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温家宝总理说:“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企业家的“道德血液”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质量。在市场经济中,食品安全事件频现是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弊端的体现,为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理应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国家的监管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失信惩戒几乎空白,甚至出现很多产品都成了国家免检产品的荒唐现象,国家的这一系列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违规企业的嚣张气焰。国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难以得到保护,何谈“以人为本”呢?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只有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建立。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和政府的形象。以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构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形成统一协调、责任明确、齐抓共管、运行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科学工作机制是政府的重要工作。
怎样遏制食品安全事件的再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国家、企业、个人三方的共同努力。(1)国家应加强市场监管和管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各方责任,加大行政监督和问责力度,完善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失信惩罚机制,让违规企业付出惨痛代价,使他们在违法违规时就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中国当前食品问题之所以频发主要在于法律的不完善,要将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主要在于法律的完善:首先要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把评估结果作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确定食源性疾病控制对策的重要依据;其次在于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建立食品安全过程监督,这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的管理而不是终端产品的抽样检测;再次是要加大惩处力度,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当然,食品产业结构规模化,规范化是根本的出路。企业应遵守国家的法律,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承担社会责任;遵循市场交易的规则,公平竞争,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履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义务。个人应提高辨别能力,拒绝使用不合格食品;勇于揭发制售不安全食品的行为;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提案人:张帅
连署人:无
时间: 2012 年 11 月 14
日
第二篇:武汉理工大学毛概实践调查报告书6.建言献策
官员考核须科学
合理科学的官员考核制度是保持当代官员勤勉廉政的重要保证,是督促执政者提高办事效率的重要手段。新时期以来,我国官员考核制度不断臻于完善,但是也不乏有失科学合理的地方。当代官员考核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科学合理,高效准确,注重调查,灵活应变的要求去做。
官员考核需注重考核官员的调查研究能力。自从土地革命战争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政策决策者只有深入广大劳动人民中去,广泛调查,悉心研究,才能做出最英明的决断。现在正值太平盛世,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有些思想不坚定的官员萌生了麻痹大意,会议至上,脱离群众的念头。整天忙碌于大小会议之间,处处耍官腔,脱离实际。官员考核应做到:检查平时调研报告并对其真实性进行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向其所辖地区群众了解情况;增设实践考核,可以模拟某种场面,对其办事能力考查。
官员考核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一刀切。自从十七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全国性的发展战略,全国各地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各地区其发展目标已有所差别,这就带来了各项指标的差异。官员考核应一改主考核 GDP总量指标的传统,切实根据各地实际分类应对。比如山东省实施黄蓝两区战略,其官员考核应与这一大背景紧密结合,可多考查当地循环经济,海洋环境等指标。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官员考核应与时俱进。在过去,我国改革以经济改革为主,而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改革齐头并进,官员考核的考核指标亦应分门别类。
官员考核须科学。在过去我国官员考核过分注重对其GDP总量的评比。现在各项改革的全面推进,尤其是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改革正加速前进,正在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因此,官员考核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更人性化的,更科学的考核指标。当今社会,就业,教育,医疗,社保,购房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就业率,医保覆盖率,物价水平等都可以并急需纳入到官员考核中来。只有如此才能体现以人为本,才能让百姓满意。
官员考核需提高群众参与度。官员工作面对的对象是人民群众,官员合不合格,百姓最有说话权。对普通居民可采取抽样调查,调查问卷和电话访谈等简便快捷的方式;对大型单位和企业法人可采取直接登门拜访或开集体讨论会的形式;应设立群众发言平台,如设立相关网站等。这样群策群力可保证官员考核高效准确的进行。
总而言之,官员考核制度应成为一把标尺,一把能辨别好坏的标尺,一把趋官向善的标尺,一把让群众满意的标尺。
因此,官员考核制度改革至关重要,官员考核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应以实事求是为思想路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多关乎民生,多反映民声。只有如此,中国的官员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领导”!
上述所言仅为个人一家之见,由于能力所限,难免有纰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三篇:毛概实践报告建言献策
Anti:完善我国废旧衣物回收体系,阻止旧衣废弃造成的巨大资源浪费
问题的分析:
旧衣服不能回收再利用,造成了很大的社会资源浪费。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郭燕教授曾在一篇文章中介绍,按照一件衣物的平均寿命3到4年计算,如果我国平均每年每人在购置5到10件新衣物的基础上,每年每人遗弃3到5件旧衣物,我国13亿人口年产旧衣物将达到40亿到65亿件。以棉花为例,一件T恤平均使用大约60克棉花。
现在国内外对衣物回收有四种方式:二次使用、特殊面料的处置再利用、填埋和焚烧。现在的衣服大多使用混纺面料制成,如果仅作为垃圾进行填埋降解,日常所穿衣物中的棉、麻等材料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更不用提化纤等人造材料。废旧的衣物不经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更是成为了一个环境问题。
旧衣服和废旧布边角料都是可再生的资源,不同材质的衣服分别可做成不同的化工原料,像:汽车装饰材料、毛毡、建筑保湿材料、传送带、农业大棚、购物袋、地毯等等!
其实,在我国,已经有了设置废旧衣物回收箱的先例,早在2010年,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就开始在全市试点旧衣回收,由专业公司统一收集旧衣,居民可以用旧衣服兑换家庭绿色账户积分,兑取各种小礼品。这种方式普遍受到居民的认可。
对策措施:
1)在其他一线城市逐步推广上海的这种废旧衣物回收箱模式,在二线城市开始设立试点,找出二线城市比较适合的废旧衣物回收模式在二线城市推广。待一二线城市取得收获后,根据情况,可在三线城市也设立试点进行回收。
2)设立装门的废旧衣物回收部门,对回收的废旧衣物进行整理,分类,清洗。3)一些比较完好的棉服、羽绒服等在消毒、整理后,会通过慈善机构捐赠给灾区;同时,那些无法再穿的旧衣服将集中进行纤维化处理,制成无纺布、再生手套、路基布等,一些纯棉面料纤维化后还可以用于加工服装。
旧衣服的回收利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创造了经济价值。据统计,每吨旧衣服回收利用后,可生产0.99吨无纺布或0.99吨分色棉纱,等于节约了1.1吨纺织原料或0.8吨棉花,同时还节约了生产同等无纺布35%的能源,节约生产同等棉纱20%的能源。
第四篇:武汉理工大学毛概实践报告书答案
一、阅读笔记四篇(p4)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主席在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这就是 对科学发展观提出背景的深刻揭示,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更好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
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科学发展观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时代要求,对党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三是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各个方面之中。第五,要树立“四个观念”,也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
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地位。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所强调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7月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
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重要讲话。
胡总书记的讲话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我党90年历史的总结,提出了三个三(三件大事、三个成果、三大成就);第二部分,主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2013细分产业研究报告产业报告调研报告2013年报告行业报告
(主要是党的自身建设),从理论建设人才培养、群众线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三部分,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是将党团结带领人民所从事的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从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认真学习该讲话对未来形势的精辟分析,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刻的领会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现在化建设的全程中,改革开放必须始终贯穿、全面推进。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准则。
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热情讴歌了我们党9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系统总结了90年来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经验,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三.《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江泽民2001年8月31日在国防大学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 班上讲话的主要部分,收录于《江泽民文选》第三卷。阅读这篇文章后,我有几点感想和体会。
第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也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个老话题,但也是共产党人长期研究的新课题。事实证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党和国家的事业就前进,就胜利。反之,就一事无成。
第三,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做到“三个着眼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运用,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世界现、方法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着眼于思考,就是要不断探索实际工作的规律性,把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进而上升为科学的理论。
第四,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做到“三个解放出来”。我们一定 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 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只有不断理论创新、思考探索、用于实践,马克思主义才能永放光芒,成为指导人类社会进入和谐时代的优秀先进思想。
四.《为人民服务》
学习毛泽东主席《为人民服务》这篇著作,短短几百字,朴实而赋予哲理,使我心灵受到了震撼,也有了很多感受和体会。六十年前,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主席在为一个普通
战士召开的追悼会上,发表了演讲。这篇重要著作和著名演讲,它所体现的真知灼见,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中国人民。毛主席用极为亲切的口吻,朴素平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当时、对现在、也对将来都具有深远意义的道理,道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世界观和奋斗目标,更道出了一个政党要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在历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百姓冒着杀头的危险自发地行动起来,掩护共产党人,为的是什么?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解放人民大众奋斗的,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寄托着劳苦人民的希望,寄托着民族的希望。这是我们的敌人和任何反动派所无法做到的。
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建设热情空前高涨,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紧密地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过上了几千年来未曾实现的幸福生活。党的正确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得到了最大多数中国人的支持和拥护,这又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党是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是始终坚持不懈地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这是人民心中那杆称称出来的结果。
只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就有希望,人民的利益就有希望,中华民族的复兴就大有希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记党的宗旨,继承和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和作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祖国的发展,努力做好每件小事,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共同努力奋斗!
二、模拟教学(p9)
三、讲解内容:第十章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讲解思路:在课堂开始,用问题引起同学思考,并正式引入第一节教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书本内容和引导同学讨论交互进行的方式,让同学们能够在课堂上对第十章一、二节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一些书本内容进行分析,说出自己的看法。在讲述书本上的知识点的时候,尝试通过具体事例让教学内容能和同学们紧密相关,从而达到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该知识点的具体内容的目的,在同一章节的不同部分之间,运用小问题作过渡,让同学们能够建立起不同知识的间的“桥梁”,以一个具象的知识结构框架来组接各个抽象的思维理论。在所有讲解内容结束后,再根据时间是否充裕而定,提出一个或几个小问题,增强同学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五、讲解提纲:在课堂的开始,以什么是“文化”的问题作为开头,对同学们进行提问互动,在同学们进行回答之后,对同学们的答案进行整合和补充,归纳成教科书上“文化”的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定义。并就“文化”的重要性,正式进入第一章第一部分“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方向”。在第一节第一部分中,讲解的要点有以下几点:1)、先进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2)、共产党在发展历程中文化建设的历史,其中包括:毛泽东对于文化、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论述和文化建设的观点,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对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阐述,江泽民对文化建设方向的重要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发展文化建设;3)、我党结合马克思主义和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结合形成的一系列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额度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
智力支持。
六、在完成第一节第一部分的学习后,让同学们对于“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发言,并在讨论结束后,通过说明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享有者和传承者,让同学们明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着力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道理,并由此进入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的教学。
七、第二部分讲解要点有:1)、我国对社会主义公民的要求;2)培育“四有”新人的意义;3)、如何培育“四有”新人。在讲解完以上部分后,让同学们针对“如何在校园中努力将自己培养为‘四有’新人”进行发言讨论。
八、在充分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后,引入课文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参照课本学习指导文化建设的五个重要方针和原则。第一节的学习到此即全部完成。
九、在第二节第一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开头,首先通过论述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及意义,进一步论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最后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所包括的马克思思想提出问题:“什么是马克思思想”,在同学回答后,由此引入第二部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学习。在这一部分,学习的要点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其重要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含糊。
十、由于第三、四、五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共通性,因此将此三个部分放在一起讲授。在这个部分里,讲授的重点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其定义、具体作用和存在意义;2)、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其定义、具体作用和存在意义;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其定义、具体作用和存在意义。
十一、到此,第十章第一、二节的模拟教学全部过程就完成了,可以由几个小的互动问题引导同学思考,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深的记忆与理解体会。
十二、热点剖析(p11)
做大蛋糕重要分好蛋糕同样重要
2010年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提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他强调,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要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着力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有人会问,是做大蛋糕重要还是分好蛋糕重要,我认为,做大蛋糕重要,分好蛋糕同样重要。
其实,现在的政府在加大改善民生,并非是一种什么对于百姓恩惠的姿态,你可以想想现在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力大大增强,物质财富积累家底子也厚实了许多。可是一个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事实是,现在的收入差距的加大,已经在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因此说,这是当权者应该注意到的和要努力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假如,我们的这些努力得到了百姓的拥护,那是你应该做到的,而不是什么需要或是一定要通过百姓的感恩戴德来得到那种满足。温总理提到了可以通过三种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一
是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关键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特别要抓紧解决农民和农民工两个群体收入增长较慢的问题。二是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三是对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给予更多关爱,保障好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继续抓好扶贫工作。要把扶贫开发的重点放在贫困程度较深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特殊类型贫困。
尽管是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指导下,一部分人富裕了,但是这些富裕的人,不管出处如何,那能够富裕除了你个人的努力机遇和能力之外,其实最重要的是现在的政策,允许你富裕起来,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你的致富能力,是无法使你摆脱贫困的。因此现在当社会发现假如不能够使得全体社会的公民都能够收益于改革的成绩,改革的那份成绩单只是一个看着好看的东西,那么日久百姓就会感到那些东西离他们的实际生活很远。
官员用来自己所辖区域的GDP来粉饰自己的政绩,百姓却并没有得到实惠。一方面是中国收入排名在世界的100之后,而一方面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却成为一个大国。而这些的问题的实际意义,却没有什么可以服人的效果,因为中国的人口之多和消费能力之大,其他国家无法相比,可是具体到人均那么是相当可怜的。作为中央政府如果任其这种收入差距的加大,那么社会是要出问题的。
说句难听的话,社会财富不是某某领导创造的,而是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但是领导们确实是率先得到了实惠,因为一提级好处就立马兑现,但是普通人就不行了。可是既然在某个岗位履职,那么就要有加薪的盼头。就要能够分到蛋糕。尽管不大,可是还是要分,现在提出公平的分,那么就期待吧!
四、案例分析(p14)
一、两个洋节看落差
1.先进文化,应当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大力倡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2.正确处理好中西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文化承接着过去又昭示着未来,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结合时代特点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加以积极借鉴,做到洋为中用,博采众长。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3.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们应该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即不是一味的排外,也不是一味的崇洋媚外,对于两者应该兼顾,即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也应该对洋节有一定的了解,洋节当中也有许多我们因该学习的精神,比如说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都是让我们必须时刻想到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也有这样的感恩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当以孝为先,时刻不透露这孝的信息,对于我们也应该时刻想到孝敬自己长辈,我们的传统节日都有孝的色彩,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想到回家看看自己的长辈,我们的长辈也希望我们这些后辈多回回家,一家团圆是老人们的心愿。看到一大家子都在一起,老人们都很欣慰。对于很迎合我们年轻人的洋节,我们也应该庆祝,这样可以增加我们的个人存在感觉,也可以增加我们对于外国文化的学习,对于促进多元化发展很有利。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全球之间的文化和信息的交流很频繁,过洋节、学西方文化也是时代的需求。西方节日有许多浪漫和开放的元素,对于相对保守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每一项事物都有自己很有特色的地方,对于西方文化我们应该吸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就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西方文化很有新奇,传统文化很有内涵,我们二者兼顾就可以让我们有一个快乐美好的人生。
二、高铁降速
1.经过了30多年快速增长的中国,的确应该考虑放慢脚步了。从历史看,一个计划经济下落后的人口大国要参与全球化,并没有多少选择。以廉价的比较优势参与全球市场经济,迅速摆脱贫穷落后,几乎是中国参与市场经济的唯一模式。这种历史条件下,追求快、不断创造“中国速度”,有它的历史必然性。
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如果还一味追求快,使得我们忽略了经济发展的许多其他意义,忽略很多重要的平衡――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之间的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的平衡,低层次的规模扩张与创新发展的平衡,财富增加与公平正义、幸福感的平衡,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平衡,政府控制与市场主导的平衡„„诸多失衡的本质,实际上是发展过程中的扭曲。
已经奔跑得有些疲惫的中国,为何不能慢下来?慢下来,就能腾出空间、腾出时间解决经济中不可持续的问题;慢下来,就能思考如何让民众分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幸福;慢下来,就能消弭不成熟的高铁、豆腐渣般的建筑对生命的威胁。实际上,中国领导人所提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十二五”规划所提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经济增速目标,就是在倡导中国逐步放慢步伐。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转变的开始。
2.给地方铁路局更大的经营自主权,的确是改革的一个突破口。目前,全国共有18个铁路局,这些地方铁路局在名义上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但是实际上却只是铁道部一系列计划的执行机构,并没有独立经营自主权:不能够推出自己的产品———因为线路是由铁道部控制的,它对负责执行的产品的价格也没有决定权———所有的票价都是由铁道部统一划定的。在这种制度下,地方铁路局的经营并不能够完全以市场为导向,而只能以执行上级的计划为依归。就像此前很多人所指出的,目前中国铁路的拉人、运货的列车处于混跑状态,而不能根据运输市场变化,自行调整运输结构,最后的结果就是客运资源产生一些政策性浪费。而这些政策性的浪费,最后必然会以客票价格上涨的形式体现出来,最终由消费者承担。铁道部放权地方铁路局,将铁路局逐渐推向市场,可以适当改变此前的体制弊病,为提供更好的铁路服务创造可能。这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好事,人们愿意乐观视之。需要申明的是,改革就是对原先利益格局的调整。如何评价改革的成效,主要看消费者是否从中得到了实惠———票价更低一点,服务更好一些,而不是相反。
三、邓小平的礼物
为什么说邓小平赠送的股票意义非同小可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 多年里, 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也慢慢儿暴露出来,“生产不操心,销售不用愁;价格统一定,不论劣和优;半斤粮与油, 甭管够不够”。其中最大的缺陷是不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此,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总是不停地为发展生产力寻找精神动力,应该说,这种精神激励有作用,但就像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的那样,“精神这个东西, 对少数人可以, 对多数人不行;短期内可以, 长期不行”, 最根本的还是要从经济体制上解决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国许多东西都缺,但最缺的只有一个字:钱。农业缺生产资金,企业缺流动资金,基础设施缺建设资金,引外资缺
配套资金。总之,方方面面都缺资金。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资金缺乏问题,一个最佳融资渠道就是股票、证券市场。然而股票、证券等在很长时间内在中国被视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而邓小平选择中国自己发行的股票送给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其意义不可低估。正如邓小平的“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精辟论述,从理论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以超人的胆识走中国改革开放这盘棋。他强调银行要办成真正的银行,他主张股票证券问题可以请教外国顾问,他暗示中国可以搞股票证券交易所,他分析股票证券为谁所用就为谁服务。视察南方以后,邓小平直接提出股票证券,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用坚定的意志、高超的艺术、周密的谋划和果敢的手段,为中国打开了市场经济的大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有制形式从“一大二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让位于充满活力的市场体制;经济活动从政府主导变为市场主导;资源配置从“有形的手”包揽转向“无形的手”引导.事实证明: 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因此说邓小平赠送给美国纽约证劵交易所董事长约翰的股票意义非同小可。对我们的启示
总设计师邓小平针对证券、股票这些东西说:允许看看,但要坚决试。”二十年前,我们简直不可想像,不过二十年,中国股市竟能形成今天这样的巨无霸般的规模。二十年里,中国的证券市场从无到有,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程,在世界证券史上创造了一个难以置信的神话。中国股市实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大的梦想:实现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向民间投资为主体的转变。过去,中国股市看美国股市的天气,美国股市下雨,中国股市打伞。现在,美国股市也要回头看看中国股市的天气,如果中国股市下雨,美国股市出门,也会带把伞。对我们而言问题是中国怎样才能高速度地发展经济、富裕百姓? 关键要靠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中国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允许看,但坚决地试”。这是当时解放思想的最大成果,现在,二十年过去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走出单一公有制、对外开放、反垄断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坚持公平、反暴利等方面还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国外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好走的路已经走完”。其实,只要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制度创新,中国未来的路仍然好走。市场搞活了经济,竞争带来了繁荣。蛋糕做大了,但分蛋糕出了问题,贫富分化成为当前我国“发展中的烦恼”。普遍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富差距过大也不是社会主义。目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化的趋势至今没有根本扭转。应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更加注重初次分配的公平,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调整城乡居民、企业、国家三者间的分配关系。同时,加大政府主导的二次分配的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更加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但也要吸取国际上的教训,制定和实行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福利政策。按照小平同志的战略部署,在少数地区与少数人先富起来的基础上,带动更多的民众走上富裕之路,消除两极分化,化解突出的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最后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改革仍然是重点。当前和今后的改革中,我们将面临意识形态和利益集团的双重阻力。过去30 多年的改革,我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为了完成这样的转变,我们在邓小平的带领下,解放思想,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不断冲破原有的意识形态束缚,从僵化的思想和观念中解放出来。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的政治、社会、文化、党的建设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突出。今天,一方面仍然面临着各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国际国内各
种左和右的思潮斗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在深化市场经济和其他各项改革进程中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阻力!这就是各种利益集团的出现。在前30 年改革进程中,每一轮改革都产生了相关的利益阶层,市场经济是通过利益来驱动社会的前进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利益集团的形成是自然的。但是,一旦一定的利益集团形成后,面对不断的改革,他们对改革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的阶层由于利益所限已经成为进一步改革的阻力。中国的改革还没有完全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体制改革与之不适应,为了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就必须不断推行中国的改革。
十三、影视冲浪(p21)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观后感
利用这个暑假,我观看了电视连续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为剧中那真实恢宏的历史和令人震撼的情感所感染,全剧以纪实的手法,记述了我国“两弹一星”研制的国际国内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记录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与钱学森、郭永怀、王淦昌、邓稼先、王永志等一大批新中国杰出科学家的不朽功勋。因此,该剧应当说是一部难得的优秀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剧的成功,关键在于真实的历史,昂扬的激情、动人的情怀;不同于有些时髦剧的故弄玄虚和矫揉造作,该剧以十分严谨的态度,重现了当年那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和鲜活的人物,当时新中国面对国内外的困境,以大无畏的气概感召天下精英,在一片废墟上用惊人的速度与效率打破西方核垄断,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排除一切干扰,成功发射两弹一星,让华夏儿女自豪的面对世界,让中华民族在世界的舞台上挺直了腰杆有了充足的发言权。令人振奋欢呼,并给予后人无穷启迪。
我真切地感受到,如果没有共和国缔造者们的坚强领导,没有“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归国”;没有“邓稼先冒险手捧核弹”;没有“郭永怀用生命保护机密文件„„”那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的不朽功勋!
“两弹一星”事业的伟大,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上。当年,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两弹一星”的创造者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奇迹、创造历史,凭借的就是对党、对国家、对民族高度负责的崇高理想和信念,这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们都忙于创造自己的成功和财富,但物质生活的富足,不代表精神世界的充实,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丑恶的社会现象之所以时有发生,究其根源,是背离和放松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剧很好地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追求,什么是真正的成功,什么是真正的无悔人生!我们的党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流砥柱,是经历了历史考验的,人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我们的党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在不断的崇高信念建设下,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一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在全民族的努力下,大浪淘沙,去伪存真,除却假丑恶,发扬真善美,真正建设一个我们所向往的大同社会。华夏儿女必将坚定的跟随党中央,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六、建言献策(p23)这就是一个参考,大家千万都别抄这一个 官员考核须科学
合理科学的官员考核制度是保持当代官员勤勉廉政的重要保证,是督促执政者提高办事效率的重要手段。新时期以来,我国官员考核制度不断臻于完善,但是也不乏有失科学合理的地方。当代官员考核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科学合理,高效准确,注重调查,灵活应变的要求去做。
官员考核需注重考核官员的调查研究能力。自从土地革命战争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政策决策者只有深入广大劳动人民中去,广泛调查,悉心研究,才能做出最英明的决断。现在正值太平盛世,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有些思想不坚定的官员萌生了麻痹大意,会议至上,脱离群众的念头。整天忙碌于大小会议之间,处处耍官腔,脱离实际。官员考核应做到:检查平时调研报告并对其真实性进行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向其所辖地区群众了解情况;增设实践考核,可以模拟某种场面,对其办事能力考查。
官员考核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一刀切。自从十七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全国性的发展战略,全国各地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各地区其发展目标已有所差别,这就带来了各项指标的差异。官员考核应一改主考核 GDP总量指标的传统,切实根据各地实际分类应对。比如山东省实施黄蓝两区战略,其官员考核应与这一大背景紧密结合,可多考查当地循环经济,海洋环境等指标。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官员考核应与时俱进。在过去,我国改革以经济改革为主,而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改革齐头并进,官员考核的考核指标亦应分门别类。
官员考核须科学。在过去我国官员考核过分注重对其GDP总量的评比。现在各项改革的全面推进,尤其是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改革正加速前进,正在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因此,官员考核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更人性化的,更科学的考核指标。当今社会,就业,教育,医疗,社保,购房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就业率,医保覆盖率,物价水平等都可以并急需纳入到官员考核中来。只有如此才能体现以人为本,才能让百姓满意。
官员考核需提高群众参与度。官员工作面对的对象是人民群众,官员合不合格,百姓最有说话权。对普通居民可采取抽样调查,调查问卷和电话访谈等简便快捷的方式;对大型单位和企业法人可采取直接登门拜访或开集体讨论会的形式;应设立群众发言平台,如设立相关网站等。这样群策群力可保证官员考核高效准确的进行。
总而言之,官员考核制度应成为一把标尺,一把能辨别好坏的标尺,一把趋官向善的标尺,一把让群众满意的标尺。因此,官员考核制度改革至关重要,官员考核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应以实事求是为思想路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多关乎民生,多反映民声。只有如此,中国的官员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领导”!
上述所言仅为个人一家之见,由于能力所限,难免有纰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五篇:武汉理工大学 毛概 选择题
第一章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中共七大所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在
A 大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3. 毛泽东讲,马克思列宁主义要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其内涵是
A 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探索 B 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摸索 C 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探索 D适合中国国情的市场经济道路的探索 4. 不同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 战争与革命时代 B 和平与发展时代 C全球化时代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 5. 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是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6.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B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C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D人的全面发展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问题?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 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
D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 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
A 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 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C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D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
A 提供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理论指导
B 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C 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D 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它们是
A 解放思想
B 实事求是
C 群众路线
D 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中国化的
A 科学内涵
B 正确途径
C 奋斗方向
D 基本原则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包括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C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它包括: A 关于“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思想 2.3.4.5.6.B 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 C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
D 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 7.科学发展观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
A 经济建设
B 政治建设
C 文化建设
D 社会建设
第二章
一 单项选择题:
1.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界定的文章是
A 反对本本主义 B 实践论 C 矛盾论
D 改造我们的学习2.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作出完整概括的是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3.“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是亡党亡国。”这一句话,强调的是
A 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B 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 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D 求真务实的重要性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是
A 无产阶级的立场
B 共产主义的基本信念
C 实事求是的思维态度
D 独立自主的革命精神 5.毛泽东把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比喻成“有的放矢”,这里的“的”是指
A 马克思主义
B 中国斗争实际
C 人民群众的支持 D 政策和策略的正确
二 多项选择题: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 体现时代性 B 把握规律性 C 富于创造性 D 克服片面性
3.在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是
A 教条主义
B 经验主义
C 机会主义
D 实用主义
第三章
一 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 旧民主主义革命
D 新民主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 武装斗争
B 建设农村根据地
C 土地革命
D 统一战线 4.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质是
A 农民革命 B 资产阶级革命 C 无产阶级革命 D 民族革命 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
A 革命对象不同
B 革命动力不同
C 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D 革命原因不同 6.中国共产党一向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A 农民问题
B 工人问题
C 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D 党的建设问题 7.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
A 工人
B 农民
C 知识分子
D 民族资产阶级 8.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 八七会议后
B 古田会议后
C 遵义会议后
D 中共七大后 9.革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问题是
A 发展进步势力 B 争取中间势力 C 孤立顽固势力 D 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10.统一战线的运用中,最根本的经验是要正确处理好
A 与农民阶级的关系
B 与知识分子的关系
C 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D 与工人阶级的关系
11.毛泽东指出,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一项“伟大工程”是指
A 根据地的建设 B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 C 党的建设 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 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是
A 帝国主义
B 封建主义
C 民族资本主义
D 官僚资本主义
2.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
A 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受封建主义的束缚 B 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C 具有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性 D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A 工人阶级
B 农民阶级
C 城市小资产阶级
D 民族资产阶级
4.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人口众多 B中国共产党的发动 C帝国主义的奴役与掠夺 D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 5.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 保护民族工商业
C 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6.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下的农民战争,因为农民是
A 革命的主力军 B 军队的主要来源 C 农村的主要劳动者 D 受压迫最深的阶级 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 A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 C 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政策的正确
D 全国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 8.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
A 土地革命
B 武装斗争
C 统一战线
D 根据地建设 9.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是
A 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B 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C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联盟
D 无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10.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在实现自己的领导权,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A 对敌斗争的坚决
B 不损害被领导者的利益
C 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D 对敌斗争取得胜利
11.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自身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之间密切联系的内容是
A 土地革命
B 武装斗争
C 统一战线
D 根据地建设
第四章
一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
A 完全资本主义社会 B 社会主义社会 C 新民主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是
A 和平赎买
B 国家资本主义
C 集体化
D 没收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A 独立的社会形态
B 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C 长期存在的社会形态
D 比较高级的社会形态 4.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就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 B 社会主义革命 C 社会主义建设 D 社会主义改革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 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是
A 合作社经济
B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 国营经济 7.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 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 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8.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是
A 统筹兼顾
B 劳资两利
C 公私兼顾
D 四马分肥
二 多项选择题:
1.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因为
A 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B 土地改革完成后,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的要求
C 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积累了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经验 D 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
2.之所以能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改造,是因为
A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B 长期存在的统一战线关系
C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建立
D 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存在 3.社会主义改造的和平性,体现在
A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B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D 对官僚垄断资本的改造中 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
A 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B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的确立
C 广大劳动人民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D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
5.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是在集体化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实现
A 机械化
B 合作化
C 现代化
D 协作化
第五章
一 单项选择题:
1.1956年,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其内涵是指
A 找到在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B 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C 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D 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道路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是
A 突出强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B 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 突出强调共同富裕
D 突出强调社会和谐
3.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 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 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 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 实现共同富裕
D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5.公有制与按劳分配都属于社会主义的
A 特征
B 本质
C 目的D 任务 6.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回答了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的问题 C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问题
D 什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问题 7.在邓小平看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着
A 解放生产力的任务
B 发展生产力的任务
C 提高生产力的任务
D 创新生产力的任务 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 劳动者
B 劳动对象
C 科学技术
D 管理方式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
B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
C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
D 正确认识当今时代 10.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
A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 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 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
A 理论出发点
B 核心内容
C 精髓
D 思想基础
二 多项选择题:
1.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
A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根本的经验教训
B 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C 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实践问题
D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2.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到社会主义本质之中,是因为
A 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的要求 B 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C 解决现阶段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的要求 D 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3.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只有这样,A 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B 党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执政的群众基础
C 才能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D 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 4.下面说法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是
A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B 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C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D 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 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最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论断反映了
A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B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 社会主义的本质
D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纠正了以往 A 忽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B 离开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倾向
C 离开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孤立地看待社会主义的特征的倾向 D 脱离中国的具体国情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倾向 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积极成果有
A 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 B 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C 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 提出了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
第六章
一 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
A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 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 实现人民小康生活水平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基本特征是
A 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B 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各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C 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D 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A “一化三改”
B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 “一体两翼”
D “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 4.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 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
B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不成熟不完善 C 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劳动生产率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是
A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正确认识
B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 C 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正确认识
D 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正确认识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 建成时期
B 初始阶段
C 过渡时期
D 成熟阶段 7.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坚持改革开放
C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8.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左”倾错误是指
A 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建成社会主义
B 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 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
二 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相似之处在于
A 都存在多种经济成份
B 公有制经济都取于领导地位
C 都是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D 社会发展程度都比较低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揭示了我国社会的
A 性质
B 发展程度
C 发展阶段
D 主要矛盾 3.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包括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
B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
D 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
4.“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是
A 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B 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C 坚持了经济发展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
D 坚持了生产力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统一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党在这一时期的
A 基本政策
B 基本路线
C 基本目标
D 总体任务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B 社会主义巩固发展的共同规律 C 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D 由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在于
A 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B 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C 保证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
D 提供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
A 工业化
B 经济的社会化
C 经济的市场化 D 经济的现代化
第七章
一 单项选择题:
1.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
A 根本动力
B 直接动力
C 间接动力
D 最终决定力量 2.中国近现代革命与改革的共同点是
A 根本目的相同
B 所处条件相同
C 内容和对象相同
D 形式和手段相同 3.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A 一场新的革命
B 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 走向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
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 生产力标准 B 综合国力的增强 C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 社会主义的巩固 5.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其决定性原因是
A 改革的性质
B 改革的地位
C 改革的任务
D 改革的意义 6.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 努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C 综合国力的增强
D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二 多项选择题:
1.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因为
A 改革能解放生产力
B 它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 C 它是推动社会主义又好又快的发展的手段
D 它是完成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
2.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A 就是社会主义的 B 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C 不一定就是社会主义的D 不一定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3.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的两个重要观点。它们是
A 发展才是硬道理
B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D 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赶上时代 4.对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相互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一切发展的立足点
B 只有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C 对外开放就是为了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
D 讲自力更生就是要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5.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的特征是
A 由较小范围和有限领域的开放,转变为更大范围和更多领域的开放 B 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主导下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 C 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WTO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
D 由原来的封闭半封闭状态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6.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表现在A 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B 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 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D 强调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确立根本任务的一致性
第八章
一 单项选择题:
1.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A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B 优化经济结构
C 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D 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
A 主体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B 都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C 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 D 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3.混和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
A 公有制经济
B 个体经济
C 私营经济
D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4.以按劳分配作为分配原则的是
A个体劳动者 B雇佣劳动者 C公有制企业的劳动者 D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者 5.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
A 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
B 走向共同富裕的途径
C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 提高社会公平程度的必然要求 6.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依据是
A “两个大局”思想
B “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思想
C “两个飞跃”的认识
D “两个趋向”的论断 7.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中,股民通过炒股所获得的收入属于
A 按劳分配所获得的收入
B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所获得的收入 C 资产收益
D 技术收益
8.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这种控制力主要是指 A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 国有经济覆盖全社会
C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D 国有经济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9.“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这两种不同的提法区别在于
A 是否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B 是否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起主导作用
C 是否承认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平等地位 D 是否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显著作用
10.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
A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C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D 推动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国家
二 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以下内容
A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
B 在一定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效率 C 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D 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其它类型的市场经济的特征是
A 以公有制为主体
B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C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D 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 3.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鼓励
B 支持
C 引导
D 限制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包括
A 劳动
B 资本
C 技术
D 管理 5.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的。所谓“新”,就在于
A 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B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C 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
D 注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特征主要表现在
A 资源配置市场化 B 企业行为自主化 C 市场竞争法制化 D 宏观调控间接化 7.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
A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B 我国社会的性质
C 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D 对外开放的需要 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是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企业经营效果的不一
C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D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9.现阶段,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要
A 以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出发点
B 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C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D 坚持效率优先反对平均主义
10.在下列情况下,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A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 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配置效率增强 C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D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第九章
一 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人民民主专政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与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
A 人民民主专政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
A 人民民主专政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 中国共产党 B 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C 各级政府官员 D 国家最高领导人 5.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分在于
A 公开承认自身的阶级性
B 只标榜民主,不承认专政
C 只强调形式,不讲其实质
D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6.我们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最根本的人权是
A 政治权利 B 经济和社会权利 C 文化公民权利
D 生存权和发展权 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是
A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国家
B 毫不动摇的坚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D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8.依法治国的实质是
A 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B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C 转变党的执政方式
D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9.关于我国选举制度的正确表述是
A 我国实行直接选举原则
B 我国实行间接选举原则 C 我国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二 多项选择题:
1.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
A 性质相同 B 历史使命相同 C 作用职能相同 D 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相同 2.我国政党制度的特征是
A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B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
C 各党派都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D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相互监督,长期共存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的
A 历史发展
B 文化特点
C 民族关系
D 民族分布 4.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是
A 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C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D 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会议都是
A 国家权力机构
B 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最高实现形式 C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组织形式
D 对国家机关进行民主监督的机构
第十章
一 单项选择题: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 思想道德建设 B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 建设创新型国家 D 培育“四有”公民 4.在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 爱国主义
B 改革创新
C 艰苦创业
D 对外开放 5.我们党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
A 重要标志
B 直接表现
C 衡量标准
D 有益补充
二 多项选择题:
1.在当代中国,就其主要内容来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一致的概念是
A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B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C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整体标准中属于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的是
A 有理想
B 有道德
C 有纪律
D 有文化
3.作为共同理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它具有令人信服的A 必然性
B 广泛性
C 包容性
D 先进性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战略地位表现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
A 智力支持
B 精神动力
C 思想保证
D 科学支撑 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设要
A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B 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C 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D 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针和原则包括
A “两为”方向
B“双百”方针 C“三贴近”原则 D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原则 7.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
A 鲜明的阶级立场 B 严密的科学体系 C 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 D 强大的凝聚力
第十一章
一 单项选择题: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是
A 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B 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实践 C 儒家关于社会和谐的观念
D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 坚持以人为本
B 坚持科学发展
C 坚持改革开放 D 坚持民主法治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就需要努力
A 加强制度建设
B 完善社会管理
C 建设和谐文化
D 增强社会团结和活力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 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B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 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 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二 多项选择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
A 一个治国理想
B 一种治国方略
C 一种治国结果
D 一种治国机制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范畴
B 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内容
C 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条件
D 后者的完成就意味着前者的实现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A 总体要求
B 总体布局
C 总体特征
D 总体战略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包括 A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C 诚信友爱 D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是
A 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 C 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D 中华民族传统和谐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第十二章
一 单项选择题:
1.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的地方在于
A 它是国内战争遗留下的问题
B 它是外国殖民侵略造成的问题 C 它是中美关系紧张造成的问题
D 它是旧中国外交失败带来的问题 2.20世纪90年代前,曾经设想中的国共第三次合作的主要内容是
A 扫除北洋军阀 B 共同抗日御侮 C 两岸和平统一
D 携手反对“台独”
3.“一纲四目”与“一国两制”的共同点是
A 积极促进两岸“三通”
B 举行国共两党平等谈判 C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D 坚决反对任何“台独”言论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是
A 和平统一
B 一个中国
C 两制并存
D 高度自治 5.“一个中国”原则的理论依据是
A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C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D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6.“一国两制”构想最早开始于
A 香港问题
B 澳门问题
C 台湾问题
D 西藏问题 7.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
A 澳门从此结束了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历史
B 澳门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直接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C 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完全实现
D 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8.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体系内,台湾有别于港澳的地方是
A 拥有独立的立法权
B 拥有独立的司法权
C 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D 可以是单独的关税区
二 多项选择题: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 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内容
B 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标志 C 后者以前者的完成为前提
D 两者并无太大关联
2.“叶九条”承诺,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并且台湾现 行的
A 社会制度不变
B 经济制度不变
C 生活方式不变
D 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是
A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C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D 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4.关于台湾问题,以下哪些提法是正确的?
A 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的拖延下去
B 我们要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 C 解决台湾问题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D 我们对台湾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5.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丰富和发展包括
A 提出两岸“三通”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的主张 B 建议举行国共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C 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的主张 D 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
6.我们认为,两岸关系的现状就是
A 两岸尚未统一
B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C 台湾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
D 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的代表
第十三章
一 单项选择题:
1.我国奉行的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 独立自主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爱国主义与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D 维护世界多样性 2.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这也就意味着
A 和平问题已经解决
B 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已经消除 C 发展问题已经解决
D 发展成为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 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
A 总体太平,偶尔出现突发事件
B 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C 总体紧张,和平稍纵即逝
D 矛盾此起彼伏,不确定性因素上升
4.我们所倡导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是
A 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
B 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C 维护既有的国际秩序
D 维持均势平衡
5.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
A 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
B 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C 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和合作 D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6.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选择是
A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B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 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D 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
二 多项选择题:
1.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其必然性在于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B 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要求 C 适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要求
D 巩固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要求 2.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天下仍不太平。这是因为
A 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B 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C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还在损害发展中国家 D 利用“人权”等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 3.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
A 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B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突出问题
C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表现
D 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
4.1945年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最主要趋势是
A 经济全球化
B 政治多极化
C 欧洲中心化
D 世界多样化
第十四章
一 单项选择题:
1.“四个尊重”的核心是
A 尊重劳动
B 尊重知识
C 尊重人才
D 尊重创造 2.下面不属于新社会阶层的是
A 个体户
B 私营企业主
C 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D 进城就业的农民 3.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是以什么为政治前提的?
A 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
B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C 四项基本原则
D 共同的民族文化传统
二 多项选择题: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
A 工人
B 农民
C 知识分子
D 新社会阶层
2.工人阶级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
A 是我国的领导阶级
B 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C 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D 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强大的社会力量 3.现阶段,构成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有
A 传统产业工人 B 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线生产者 C 知识分子 D 进城就业的农民 4.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
A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第十五章
一 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这意味着
A 其它阶级出身的人不能入党
B 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
C 工人阶级应该是中国共产党的构成主体
D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有前途的政党 2.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
A 实事求是
B 群众路线
C 民主集中制
D 统一战线
3.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也是我们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是
A 党的先进性建设
B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C 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D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 多项选择题:
1.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包括 A 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性工作的政治领导 B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 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D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
2.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关于党的性质的表述是
A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B 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 始终成为“三个代表”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