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实践报告
目录
1.调查目的及意义
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现阶段对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益处。但是近年来择业问题逐步上升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择业难--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对大学生,更是一个必须面临的难题,多数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择业时一片茫然,无所适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日益严重,走出了象牙塔的大学生并不了解 2.调7.2.1就业关注
从什么时间开始关注就业结果显示有11.2%的同学从大一就开始关注就业,17.5%的同学从大二开始关注就业,52.5%的同学是从大三开始关注就业,18.8%的同学是从大四才开始关注就业状况的。超过一半的同学都是从大三的时候开始关注就业状况的,或者对就业形势不了解的人只占了14.1%。由此可见,多数的学生都已经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在择业的时候就会更加的谨慎。因此,大学生要求相对降低,希望所获得的职位与专业对口度并不是很高。由此可知,一方面,有57%的大学生希望自己所获得的职位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度为视情况而定,也就是说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与将来想要找的工作之间的契合度并不明确,12%的大学生甚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并不在乎所学专业与工作是否对口,而仅有31%同学表示希望对口。另一方面,与女生相比,男生更多的是呈现两个极端,要么希望对口,要么无所谓,而女生视情况而定的比重略大。7.2.3就业选择
至于毕业后择业的地区,大家的选择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大城市(53.8%)家乡(22.6%)二三线城市(15.3%)西部地区(5.2%)其他(3.1%)
毕业后的明显就业趋向,且我校选择就业的大学生中大多青睐在一线发达城市就业。为了解同学对自己未来工作的具体意向。我们的问卷题目9设为 “你所希望从事的行业是?”该题都设定为多选题。在所有问卷中,41.0%的同学选择建筑、房地产、,是所有候选行业中最多的。至少说明,在贵大蔡家关校区整体氛围熏陶下或者条件下,工科才是正宗,其原因主要是它是贵州工业大学的前身。37.8%的人选择水利、电力等行业,位居第二,而且这个比例超过了电子信息口的人数比例(23.8%),说明许多其他院系得同学也希望进入该行业。这个现象是正常的,因为该行业具有高就业,高起薪的特点,一直以来就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行业之一,而且作为工程一直以来都是工科大学的强项。
选择金融机构的人占35.4%,明显超过了金融相关专业所占人数比例(11%)。考虑到在其他群体的调查中,金融行业一般都不在前三名选择的行列中,这个比例实际是很高的。究其原因,无外乎三个。一是金融行业的高回报的诱惑,二是科大学生进入金融行业本身的门槛不是太高,科大的数理基础有助于科大学生改换门庭,三则是科大的校友们的在华尔街的成功事例,也鼓舞着现实中的部分科大人朝此努力。另外,愿意去政府机关的也达到29.2%,也占了不小的比例。而选择去生物,医疗等则所占甚少,这与贵大的学科设臵相符合。7.2.4单位信息了解
“在求职过程中,你迫切需要了解单位的信息”从这道题我们可以知道,首先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最多的是关注用人单位的主要业务及发展前景;其次,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及聘用情况,薪酬及福利也有较多的关注,;这些可以说明,大学生对就业多是长远打算,希望找到未来发展机会较多且有长期保障的工作。大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也有所了解,希望自身条件能符合甚至超过用人单位的标准,从而顺利就业。而大学生对薪酬和福利的高关注也说明,身处当今的物质社会,薪酬的多少依旧是大学生选择职位的一项重要指标。7.2.5薪酬要求
目前大学生对薪水的要求比往年有所下降,更趋于理性化。在被调查的80名大学生中,普遍要求月薪在2000元以上,有的大学生对初次就业的月薪待遇只要求在 1000元以上,对于月收入达不到期望值的岗位,为了能锻炼自己,积累工作经验,部分学生愿意把薪金期望值降低到1000元以下。大学生对薪金期望值集中在1000—2000元/月,就业心态趋向理性化。提到薪金问题,34.2%的同学预测自己可以得到1500-2000元的月收入,26.7%的同学预测为2000-3000元,17%的同学保守估计为1000-1500元,另有22.1%认为自己可以得到3000元以上的月薪,1000元以下则没有人选。通常,大学生的求职薪金期望值是影响择业方向和就业的重要因素。刚毕业的大学生,尤其是重点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的,大多对薪金价位期望值较高,他们往往会参照本校上几届同专业毕业生的工资价位,确定自己求职的薪金要求。为此,导致有些大学生择业方向不切实际,事与愿违,从而失去多次就业机会。事实上工资价位并非是静态不变、只涨不跌的,它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的变化对其影响最大,某些专业人才在一定时期,当社会紧缺时,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就呈现需大于供,工资价位也就提高;相反,某些专业人才当社会充裕时,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就呈现供大于需,工资价位也就降低了。这一点大学生求职者必须有所认识,这也是劳动力市场的客观规律。因此,在确定择业方向、制定个人求职工资价位时,期望值不能脱离实际要求过高。应该说,找一个有助于自己未来事业发展的工作岗位比薪金高低更重要。7.3.问题与建议 7.3.1调查中出现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面临大学毕业生人数迅猛增长及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仍有半数以上的青年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表示乐观,而持悲观态度的比例接近三成。也正是由于前两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人数增多以及学校就业指导的作用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逐渐改变,不再是以前陈旧的择业观念,就业期望逐渐降低,“先就业后择业”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要观念。在期望的职业类型方面,“稳定”成为青年学生们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如果没能顺利就业,选择继续攻读的可能性最高。7.3.2调查建议
大学生的就业不仅牵涉大学生本人的利益,而且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针对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应着手从毕业生、学校、政府这三个主体出发做好工作。7.3.2.1大学生自身
大学生应该树立风险观念和竞争意识,确立合理的职业期望。“先就业后择业”,在职业的实践中逐步地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时刻牢+记做到:把握良好的求职心态;早就业早获经验,胜于空等;脚踏实地,降低过高的期望值。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7.3.2.2学校方面 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 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 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 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等。高校要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激励当代青年大学生到基层去、到艰苦环境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7.3.2.3政府方面
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定期组织好人才招聘会,积极开发和利用好网上人才招聘。鼓励大学生“放心”谋职和自主创业(如果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一年内减免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毕业生存放档案的费用等)。
参考文献
1.吴昌盛;从择业倾向看加强职业指导的必要性[J];教育与职业;2009年09期 2.闻佳平,张建君;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倾向[J];中国高教研究;1988年Z1期 3吕平;;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念变化的成因分析[J];民主与科学;1990年01期
8.附件:
8.1 大学生就业倾向的调查问卷
各位同学:你好!这是一份旨在研究在大学生就业倾向的调查问卷。本问卷不记姓名,答案没有对错之分,你的答案仅做整体统计分析之用,绝对不会对其他人公开,请按照你的真实情况与感受来填答。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我们的研究,并祝你事事顺心,学业有成!1.你关注你专业的就业前景吗?______ A特别关注 B偶尔关注 C 不关注 2.毕业后你的打算是什么
A.直接就业 B
继续深造 C.创业 D.先择业,后就业 E.先就业,后择业 3.从什么时间开始关注就业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4.你所获取就业信息主要渠道(多选)
A.搜索专业招聘网站的信息D.阅读相关报刊书籍C.人才、职业介绍机构 D.社会其他招聘网站
5.你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是
A.形式好,没有压力 B.形式较好,压力不大 C.形式比较严峻,比较困难 D.形式严峻,很困难 6.你所期望的就业地域_____ A.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大城市B.二、三线城市C.家乡D.西部地区E.其他_____ 7.你希望获得的职位与你的专业对口吗?_____ A 希望对口 B 视情况而定 C 无所谓
8.择业时,你将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可多选)
A.职业前景 B.个人喜好 C.工作环境和工资 D.企业地理环境 E.企业知名度
9.你所希望从事的行业是(可多选)_________ A.会计、金融行业 B.生物,医疗 C.政府部门D.电力,燃气,水利等 E.建筑,房地产等 F.其他
10.在求职过程中,你迫切需要了解单位的信息是(可多选)A 资金和规模介绍 B.主要业务和发展前景 D.福利及薪酬 C.民营或私营企业D.中外合资企业
11.你所期望的工资待遇是_____(每月)
A.800-1000元 B.1000-1500元 C.1500-2000元 D.2000-2500元 E.2500以上
8.2 调查心得体会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虽然面临大学毕业生人数迅猛增长及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仍有半数以上的青年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表示乐观,而持悲观态度的比例接近三成。也正是由于前两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人数增多以及学校就业指导的作用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逐渐改变,不再是以前陈旧的择业观念,就业期望逐渐降低,“先就业后择业”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要观念。在期望的职业类型方面,“稳定”成为青年学生们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如果没能顺利就业,选择继续攻读的可能性最高。大学生的就业不仅牵涉大学生本人的利益,而且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针对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应该树立风险观念和竞争意识,确立合理的职业期望。“先就业后择业”,在职业的实践中逐步地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时刻牢+记做到:把握良好的求职心态;早就业早获经验,胜于空等;脚踏实地,降低过高的期望值。
我们也要转变就业观念。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我们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我们更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
第二篇:毛概实践报告材料
社会实践教学题目。
1、进入21世纪10年间家乡经济的发展变化及消费状况的调查
调查对象及地点:本人居住地所属行政区域。
调查研究目的:了解近十年来家乡经济取得的变化,人们在经济变化的基础上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变化。
2、人们对节能减排问题认识状况的调查
调查对象及地点:所居住城市及村镇居民
调查研究目的:了解当地居民对于气候变化以及“节能减排”问题的认识。
3、了解所生活的区域在基层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调查对象:所居住社区或村镇的居民
调查目的:了解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群众的文化生活所发生的变化。
4、城市中农民工状况的专项调查
调查对象:所居住社区或村镇的居民
调查目的:随着进城农民工数量的急剧增长,农民工生存状况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请对当地城市中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做专项调查。例如:其生产安全保障、工资水平、权益保障、居住生活条件等方面进行调查。
5、健康合理的大学生活方式调查
调查对象:本校学生或其他高校学生
调查目的:可以选取校园学习生活的某一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建议。
6、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调查对象:本校在校学生或其他省内高校在校学生
调查目的:这个经济、政治、文化突飞猛进发展的时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们面临着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挑战。在种种情况面前,大学生们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又是呈现出怎样的状态,试设计调查问卷并回收进行分析研究。
5月10日交给班长按学号排序2500字
第三篇:毛概实践报告
2016年社会实践(社会调研)方案
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课程(社会调研)的指导思想和目的
(一)指导思想:
贯彻理论实际、学以致用、讲求实效的教育原则。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生活实际中去,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大学生对国情民生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目的
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最好途径,为当代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充分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学生在实践基础上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深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数据分析、人际交往表达、调查报告写作等方面的实际能力。
二、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的主要内容
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到社会各行各业,结合课程内容对社会的热点问题、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可以自己寻找调研单位,或到父母、亲戚、朋友或邻居的企业调查,也可以到所在乡村或社区调查。
学生参照2016年社会调研题目(见附件一)。
三、社会实践参加人员 1401—1404 1401—1404
四、社会实践调查基本要求
社会实践调查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体同学在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在具体实践调查过程中,每位同学应该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调查。
2、必须保证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时间,一般不能少于一周。
3、认真撰写一篇社会调研报告。五.调研报告的基本要求:
1、根据参考题目选题,完成一篇30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
2、根据所选调查题目,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研,对调查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能提出自己的建议。
3、第十二周各班应及时将社会调研报告以班级为单位汇总,上交给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社会调研报告进行考评,并记入学生的社会实践成绩。
格式要求:
统一用实习报告作业本。封面注明: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5年社会调研报告
2、实践报告标题 例:关于***********的调研报告
3、姓名 院系 班级 学号 附件一:实践调研参考题目 青年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和看法调查分析报告 大学生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知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现状与原因浅析 大学生文明素质调查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满意度的调查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 对校园公共设施破坏现状的调查 当前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 关于大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做第一排的原因调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知度调查关于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满意度调查 关于大学生对创业和创业政策的了解认识调查 社会诚信度及其影响调查 大学在大学生心中印象的调查 大学生宿舍文化现象调查与分析
18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研
19在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0大学生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21.解析90后大学生的弱点
22.培育湖南工业大学的大学精神之思考
第四篇:毛概实践报告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也无一例外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一方面表现出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的、进步的、向上的,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社会和高校发生深刻变革带来了许多复杂情况和矛盾冲突,大学生在许多方面还不适应,在思想和道德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迷茫、困惑、混乱与沦丧,一些可能是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关 键 词:思想观念
价值取向
思维方式
行为方式
一、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也无一例外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一方面表现出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的、进步的、向上的,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社会和高校发生深刻变革带来了许多复杂情况和矛盾冲突,大学生在许多方面还不适应,在思想和道德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迷茫、困惑、混乱与沦丧,一些可能是带有方向性的问题。
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从表面上看,现代大学生似乎缺少以往的政治热情,但我们坚决不能用“政治淡漠”来简单加以概括,如果说学生已经由盲目的冲动变为勤于理性思考,逐步趋于成熟则更为客观准确。他们学会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观察和处理问题,更多地表现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改革开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
(一)政治观。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在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政治素质最根本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对祖国的热爱会变成大学生一种渴望祖国繁荣昌盛的动机,继而 产生巨大的热情,为追求真理不辞辛劳的攀登,从而形成无畏的创业精神。集体主义使大学生将自己的成才目标与社会发展、时代需要紧密相联,继而形成一种促进自己不断创新和实践的动力,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的和实践能力。
高校学生是比较关心政治的,他们了解时事、了解政策的愿望比较强烈,对于一些国内外大事,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关注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在与一位马哲教师交流中,得知该位老师对同学们了解时事、了解政策的迫切心情颇有体会。这个情况同时通过我校开设的马克思哲学课上同学们对于老师所分析的政治国际形式的强烈兴趣也可以看出:
1、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多数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理论,能够主动学习并迅速接受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掌握科学的思辨能力,不断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积极在思想上和组织上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便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2、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普遍认同。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给予了热情关注。近年来,大学生的改革开放意识明显增强,对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深感自豪。在与同学谈话中进一步了解到,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和政府作出的英明战略决策,将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二)人生观。总体上看,大学生人生追求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勤学善思、注重能力、全面提高、立志成才是其人生观的基本特点。
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意识明显增强。现实社会需要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只有文凭没有水平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同学们一致认为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使自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我校,调查显示,多数同学除了大部分课余时间用于上自习外,就是进图书馆、听音室、网络学习室或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同学们表示“现在还是想多学些有用的东西,将来才能有点作为”。
(三)价值观。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生活方式在变化,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等日趋多样化,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这也同样影响着在校大学生。同时,由于广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比较理想化,加之外界的多种诱惑,不良现象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既不是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提倡的大公无私、无私奉献,也不是惟利是图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而是强调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兼顾,奉献与索取的统一。
价值目标多样化,带有明显的务实倾向。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裂变在大学校园里的反映强烈,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变革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一样,带有明显的普遍性、同一性和同步性,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并向获取实惠方向发展的趋势。这种多样性和务实性的价值取向同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形式和多元利益主体等体制的出现是相吻合的。
(四)道德观。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和思考,校园的大学生群体大体上完成了东、西方道德标准的否定与肯定,一贯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与西方文化中积极因素逐步融合,形成当代大学生的新型道德观念。应当说,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在调查中,多数同学认为“无
私奉献精神非常崇高”,“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应该兼顾”等。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忠、孝、仁、义、礼、信、廉、耻”等传统道德观念仍有保留的必要,并且对“忠、孝”的选择率最高。
二、目前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在充分肯定大学生主流的前提下,在调查中我们看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思想认识及道德水平依然存在不容乐观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智育,轻德育。要想在社会上立足,要想使自己有所发展,必须依靠真才实学,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要求,所以大学生过多地把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理论学习中,实践则少之又少。个别同学忽视德育、不注重全面提高素质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一直未能有效解决,这些直接导致他们意识淡化。甚至极个别学生政治责任感不强,不愿上政治理论课,不愿意担任社会工作,政治上不求进步,公益性活动不愿参加,甚至是厌倦和反感。特别是有的学生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做出损害他人利益和集体荣誉的行为,道德素质水平亟待提高。
(二)注重实惠,缺乏理想。“小学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中学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大学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评论是对部分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的现实写真。过去对宏大理想的追求,代之以对更加现实、更加具体、更能体现个性的目标选择,这样虽有增加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减轻心理压力等积极的一面,但其生活缺少动力、格调不高、得过且过等消极因素的影响也不可掉以轻心。一部分大学生参加活动不是以锻炼能力为目的,仅仅是为了综合测评加分;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理论功底不强,不明白人生的真谛,一部分同学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处在一种茫然混沌的状态中。调查中发现,部分同学觉得“学习无动力、生活无目的、无聊苦闷”;甚至有的学生不明白 “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三)贪图享乐,怯于奉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部分同学中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据调查,把金钱看作是人生首要目的同学的比例在近年来有所升高。在采访同学过程中,有不少同学认为金钱的地位十分重要,而赚钱的目的也只是为了个人私欲得到更好的满足,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奉献意识较为薄弱。
(四)强调自我,忽视他人。一些大学生曲解个性化教育的真正含义,以为提倡个性就是自我中心、自我设计、自我实现,把个人同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割裂开来,有的竟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他人和集体利益之上。在大学生的演讲稿和话语中运用最多的一个词汇就是“实现自我”。为了实现自我,部分学生对国家集体利益漠然置之;为了实现自我,部分学生喜欢独来独往,同学关系紧张;
为了实现自我,部分同学出现偷盗、借财物不还等损害他人利益;为了实现自我,部分同学考试作弊、弄虚作假;为了实现自我,部分同学畸形消费。自我意识的膨胀使个别学生相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意义就在于“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歪曲化。
三、对策思考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的关注程度普遍较高,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也会对国家、社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倡导积极思想,正确引导学生思想意识走向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目前,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二是学校,三是家庭。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舆论报道等都会对大学生思想产生影响,这其中有好的影响,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此时,学校导向就成为了决定学生意识走向的重要因素。那么学校改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呢? 新的历史条件和德育对象变化的新特点为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上出现的新问题,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思考和研究的不仅仅是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更重要的是思考新形势下对大学生价值取向进行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建立一种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
(一)抓好“两课”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层面存在的种种困惑与偏差,归结起来最根本的一点是由于他们对“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理解不够,对市场经济体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改革及改革出现的问题不能正确看待,以及大学生自身对社会变化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造成的。因此,学校一是应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精神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会学生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与看待社会主义现实问题,提高自己的甄别力。二要以思想品德课为基础,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正面回答和帮助学生认识大学期间学习,生活中碰到的一系列问题。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意识走向。每种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只有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状况,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加强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一个大问题,虽然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小部分思想道德与政治意识薄弱的学生,而大学生处于血气方刚、可塑性极强的时期,很容易就会受到不良思想的误导,有的甚至被图谋不轨的坏人所利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
政治行为无论对现在还是将来的中国,均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学校应该把加强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培养教育学生的同时,全面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大学生健康的内心世界,完善其人格和个性,全面提高素质无庸置疑应该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做到“德育为首,教育为本”。适时恰当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素质理念,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党的可靠接班人。
第五篇:毛概实践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调查小结
实践出真知,这是好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同样的,我们也仅仅停留在知道这句话的层次,到底它有着怎样的指导意义,我们也是模模糊糊的。。经过这次实践调查,我对此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以前,我一直不太相信实践能得出什么大道理来,就好比工地上劳作的工人们对各种工作了如指掌,他们实践了很多很多次,可是也没见他们得出什么真知,他们经过很多次实践未必能得出什么道理,而我只要去查看一下相关的书籍就可以轻而易举的了解到相关原理(在这里,并没有任何看不起工人的意思)。
在做调查报告前,我认真地查阅了资料,自以为了解清楚了实践调查的全部流程,应该会比较顺利的完成此次实践调查。可是事实是,中间碰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很多问题都在资料之外。而通过这次实践,我虽然没有得到类似定理,原理的东西,但我了解到了许许多多更具实践性的东西,我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真知吧。回想一下,真知并不是书上所讲的种种大道理,一味的教条主义正是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所以,实践出真知。
可能马克思也没有想到,150多年后的今天,马克思主义会像一股不可阻挡的风暴,席卷整个世界,每个人都知道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就像当今世界每个人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一样。可是呢,知道并不代表了解,知道并不代表认同。这次抽样调查显示:在当代大学生中,54.8%的大一学生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经过一年的学习,大二,三,四学生只有23%左右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不甚了解;但是,不认同或者对马克思主义无所谓的学生占了30%
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比例,我不知道这是学校的悲哀,还是我们的悲哀。鲁迅先生曾所过,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不会有出路的。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将来的中流砥柱的我们,如果对马克思主义不认同,那又何来的国家发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现今我们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渠道主要是理论课堂的学习,新闻媒体的宣传,团委学校组织的活动等等。而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渠道并不是易于我们所能接受的。时代在进步,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进步,但我们的学习方式却没有太多实质性改变,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大学生普遍对马克思之类的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了。有一个故事说,掉了一块马蹄铁,输掉了一场战争;输掉一场战争,覆灭一个王朝。可见,一个小事件也会造成巨大影响。更何况马克思主义这种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呢?
我想,如何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