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之声》评析
我最感兴趣的电影(之一):《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是一部改编自玛丽亚·冯·崔普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团》的戏剧作品,最初以音乐剧的形式于百老汇上演,之后被改编成电影,其主题曲与电影同名。从其它译名,如《真善美》、《仙乐飘飘处处闻》中,我们可以猜测出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思想。
《音乐之声》由美国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发行,于1965年3月2日正式公映。该影片时长174min(约2.9小时),语言为英语,属于歌舞、剧情类电影;由多次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Robert Wise导演,编剧是Ernest Lehman,由国际知名演员Julie Andrews、Christopher Plummer和Richard Haydn主演。《音乐之声》曾获得1965年金球奖,1966年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中的多种奖项;并于2001年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确定为国家影片登记奖。这部电影自登上舞台,便“受到全世界各个国家数百万观众的喜爱,被认为是人类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好莱坞音乐歌舞片中经典中的经典,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来自百度)
电影《音乐之声》描写了热爱音乐的见习修女玛利亚,在退役海军上校冯·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师的故事。善良的心灵和美妙的音乐帮助玛利亚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进而改变了冯·特拉普家中严肃冷酷的气氛,并因此打动了特拉普,与他终成眷属。最后,当德国占领奥地利后,上校一家又凭借参加音乐节的机会逃离了纳粹的控制。
22岁的玛丽亚是一个活泼好动、热爱自然的志愿修女,但她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修女院女院长决定让玛丽亚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玛丽亚对特拉普严格管教7个孩子的做法不满,她用窗帘给每个孩子逢制游戏服装,带领他们到市场游玩,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还教他们唱歌,用温柔和善良感化孩子。这让上校和男爵夫人很不满,但孩子们为男爵夫人的演唱打动了上校。在上校和男爵夫人的舞会上,上校和玛丽亚的共舞表明了两人之间的爱意。但在男爵夫人的劝导下,玛丽亚回到了修女院。但孩子们和男爵夫人难以相处,不愿上校和男爵夫人结婚。在孩子的寻求与院长的鼓励下,玛丽亚回到了特拉普家。男爵夫人最后主动退出婚约,上校和玛丽亚互诉衷肠并最终结婚。
在他们度蜜月时,德国占领了奥地利,并要求特拉普一家为德国做事。一向痛恨纳粹的上校准备带领家人离开奥地利时被纳粹发现,借口参加希尔斯伯格节演出。上校一家演出时,上校和玛丽亚演唱了《雪绒花》,在场的观众也跟着一起唱完了这首民族歌。演出之后,趁着颁奖的时候上校一家人借着音乐的掩护逃离演出现场,纳粹尾随一路追到修道院。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躲过纳粹的追踪,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
电影《音乐之声》的创作灵感源自于玛丽亚·冯·崔普的真人真事,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玛丽亚·冯·崔普生于阿尔卑斯山一带,原本在本笃会的侬柏格修道院(Nonnberg)担任实习修女,1926年因健康问题,被院长送到盖尔·冯·崔普爵士(Georg Ritter von Trapp)家修养,兼任家庭教师,照顾男爵的一个患风湿热的女儿,最终与男爵相爱,于1927年结为连理。为了抗议纳粹,他们一家便离开奥地利前往美国,继续家庭音乐生涯。这个故事母体很有曲折、演绎性,曾被二战后的欧美国家追捧,还被写成《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一书于1949年出版。用罗里·约翰斯顿的分析方法,这个故事的故事原型特点接近“罗密欧与朱丽叶”,即“命中注定的情侣”,却在相爱的路上遇到了阻挠。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故事性强,更重要的是人物对话有时极其坦率直白,有时却委婉含蓄,但都异常风趣而充满智慧,值得回味。
作为一部音乐歌舞片,该影片清新有致,细腻感人,雅俗共赏;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这部影片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它告诉我们人类永远需要善良、爱心、智慧、热情、尊严、尊重、爱国和坦诚相见等。
这部影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女主人公玛丽亚。她让一个本来了无生机的家庭逐渐散发出生气和活力,她让孩子们打开心扉回归天性,逐渐喜欢她、依赖她、不能离开她;她还将冷酷上校的激情重新点燃,最终放弃富有的男爵遗孀而选择她作为孩子们的母亲。影片中玛丽亚的歌声节奏或高昂、或低沉,歌声或吟咏、或叙述,还有幽默风趣的表演等等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爆发出一种引人追随的力量。最让我喜欢的是玛丽亚对生活充满无限的激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突破自我性的追求,聪明而又多才多艺。还有她那积极乐观的心态、美妙的歌声,都给人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所以有人评价这部电影时说:“感动心灵的是最美的”。
这部影片最为著名的应该是其音乐的奇妙。在电影《音乐之声》出现之前,1959年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副制片人,美国音乐剧界著名剧作家Richard Rodgers就说过:“我们认为这出戏不但要写出真实的人物,更要保留他们的背景。‘音乐之声’是戏里出现的第一首歌,是挥舞手臂歌唱自然和音乐的歌曲;‘Do-Re-Mi’是玛丽亚给孩子们的第一堂音乐课,也是她试图接近孩子们的结果;‘我最喜爱的东西’(My Favorite Things)是一连串的最简单又最惹人欣喜的事物,这首歌有一点民歌的风味;‘孤独的牧羊人’(The Lonely Goatherd)和音乐‘涟恩德拉’(Laendler)都是由奥地利阿尔卑斯山上景色引发的灵感;‘翻越每一座山脉’(Climb Every Mountain)则是为了给离开修道院的玛丽亚鼓气,而且这首歌在后来也成为全家人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祖国奥地利的音乐。”
1965年的电影《音乐之声》依然保留了音乐故事片时的音乐特色,保持民族风味,并尽量与故事情节相匹配。影片有时用歌舞演唱来代替部分对白,用歌舞来代替影片中的人物动作,并且用音乐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心理甚至推动剧情发展等。正是对音乐的成功运用,丰富和增强了这部影片的表现力,也使得这部影片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更加具有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力。
这部影片的音乐具有通俗性和艺术性。这部电影中的音乐感情真挚朴实,音乐简洁流畅,里面的插曲既悦耳动听又简单上口。例如玛利亚教孩子们初学音乐时的歌曲《哆唻咪》。这首歌曲是由“1 2 3 4 5 6 7 ”等最简单自然音阶的骨干音构成,与词的结合几乎是一字一音。乐曲非常简单,也很容易上口,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几乎都能够现场跟着哼唱。它与电影中流动的画面相结合,为人们展开了一幅幸福美好的生活图卷。关于这首歌曲,就影片的内容来看,因为玛利亚要教的是从没有学过音乐的孩子们,所以音乐必须简单易懂;然而就整部电影音乐的风格来看,这首歌曲则显示出这部电影音乐通俗性的特点。而插曲“雪绒花”的歌曲曲调朴实感人,音乐形式流畅简洁,但简洁中又蕴含了高超的写作技巧,蕴含了较高的艺术性。它以奥地利的民歌风格,表达了主人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电影《音乐之声》有很多让人难以忘记的带有奥地利民族风味的经典歌曲。例如影片中玛丽亚演唱的Prelude And The Sound Of Music、I Have Confidence、My Favorite Things、Do-Re-Mi、The Lonely Goatherd等;修女院修女合唱的Maria、Processional And Maria等,特别是玛丽亚和孩子们的Do-Re-Mi,上校、玛丽亚、孩子们和合唱队的Edelweiss等,无不给观众留下舒心的音乐享受,这些曲调已成为人们记忆中的经典旋律。
此外,该影片中的插曲《雪绒花》堪称是电影插曲中的经典,它在整部电影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电影插曲是电影音乐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好的电影插曲更好地凸显了电影的主题、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特征、丰富和细腻了电影的感情,可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影片中多次出现插曲《雪绒花》,用以表达人物的特殊情感,例如孩子们为男爵夫人演唱,上校轻哼着这首歌曲,伴随着动听的吉他声娓娓道来。此情此景不仅细腻的刻画出上校善良的内心世界,更衬托出此刻安静祥和的家庭气氛。音乐节上全体观众高亢嘹亮地合唱《雪绒花》,则表达了奥地利人民反对侵略的正义感和不畏强暴的必胜信念。通过插曲《雪绒花》和电影情结的互动,将人物情感、特征融于音乐的表现中。
该影片的场景设置充满奥地利的古典风味,色彩配置丰富,这与影片主题相关。影片开头还以优美的风光做背景,突出人物特色。而且影片中的舞蹈符合角色和音乐节拍,十分轻快而自然,就连木偶剧里木偶们的舞蹈、节奏也风味十足。
除了总体上的影片独特效果,还有很多片段、场景上的成功之处。在电影开始部分,作者运用了一段管弦乐来配合描绘阿尔卑斯山的画面,场面由凄厉风声中的冰山雪地自然过渡到色彩各异、草木葱郁、秀丽辽阔的温暖地带,阿尔卑斯山的自然风光与恢宏壮丽的交响乐效果融为一体,音乐和画面表现、节奏相一致,生动地向观众展示了剧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和平而美丽的奥地利。在展现阿尔卑斯山和故事发生地场景时,主要使用大远景俯拍的效果,让观众清晰的了解到场地的空间状态和感受宏观场面,这也是好莱坞电影惯用的一种手法。拍摄时镜头有远有近,由左向缓慢移动;在展现自然风光时,突出表现小镇的地理位置和安谧和谐。移动的过程中光线也由昏暗到阳光明媚,山水交加,丛林茂密,色泽配置更加鲜艳,展示色彩变化。
还是影片开头,当女主人公玛利亚出场后,随即演唱了一段无限深情的“音乐之声”,乐曲气息宽广,饱含深情,歌曲中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玛利亚的内心世界。这是音乐和剧情结合的成功之处。“音乐之声”出现在片头,结合影片中的画面——奥地利美丽的阿尔卑斯山、清澈的湖泊以及明媚的阳光,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既赞美了风景如画的奥地利,又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无限向往与热爱。玛丽亚在出场前,以阿尔卑斯山群山为背景,将玛丽亚置于前景高大树林中间空缺的地方,显示其主人公角色和开场特点。在主人公出场时,镜头给了主人公一个长约20秒的长镜头,镜头由远及近,景深由大到小,从丛林中间的空缺处出发向前搜索,向前推近至主人公(直升机载着摄像机俯冲下来),同时主人公向镜头走来,使主人公在影片中的形象逐渐变大、清晰,给观众一种悬疑、好奇的感觉。镜头拍摄角度为主人公正前方仰角,拍摄镜头前移时角度逐渐从俯拍到平拍,给主人公一个向大家展示的角度。
在情节和细节方面,这部电影也有很多出色的地方。上校的7个孩子调皮异常,短时间内就气走了十几位家庭教师,玛利亚刚进门时,孩子们就制造蛤蟆、松球恶作剧,让玛利亚出丑,试图把玛利亚也赶走。上校对孩子严格要求,也是对孩子的爱,但是上校忘记了很重要的一点:他们还是孩子,不是士兵。上校不理解自己的孩子,他不懂如何爱孩子。所以当上校看到玛利亚带孩子们穿着窗帘布做成的运动衣四处疯跑、爬树时,就严厉指责玛利亚,并赶她离开。玛利亚此时不卑不亢地说:“上校,衣服是紧箍咒!你不理解孩子,你爱爱孩子!”这话让上校生气,让他震惊,但也让他觉醒,尤其是他看了孩子们给男爵夫人表演的合唱以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向玛利亚道歉,至此上校也完全接纳了玛利亚。
玛丽亚刚进上校家时,上校向孩子们引见她时点名那个情节。当玛利亚问及孩子的名字时,上校竟然说不用叫名字,用代号就可以。直率的玛利亚当即就反驳说:“孩子怎么可以用代号?那些代号是用来唤狗唤猫的,对孩子我们得用感情呼唤名字!”玛丽亚在用尊重、感情对待孩子,这与特拉普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这也为后来玛丽亚用善良感化特拉普,展现主题做了铺垫。
这一段影片中有一个情节,就是特拉普走后,孩子们向玛丽亚提意见时,费瑞克趁玛丽亚不注意向其上衣口袋里塞了个蛤蟆(按理说应该是这样)。当孩子们被要求去散步时,孩子们并没有急着走出去,而是在将要出去时回身张望玛丽亚,他们想看玛丽亚出丑。接着,玛丽亚发现了口袋里的蛤蟆,并惊慌着丢掉了蛤蟆。在玛丽亚发现并丢蛤蟆的较短时间,玛丽亚转身并面对孩子,同时给镜头一个经典画面。这也验证了孩子们的想法,在孩子们和女管家眼里这很正常。这也反映了孩子们的调皮、反对军事化管理(认为玛丽亚是父亲找来管理他们的)、心灵上缺乏关爱,这为接下来孩子们制造松球恶作剧做准备,但是这也为后来孩子们很快被玛丽亚的温柔、善良、关爱所征服做了铺垫。
值得一提的是,该影片中的插曲“Do-Re-Mi”一直被认为是很经典的音乐,并对电影情节起到的推动作用。《Do.Re.Mi》是一首好听易唱的歌曲,与电影中流动的画面相结合,为人们展开了一幅美好幸福的生活画卷。这首歌是玛丽亚通过自然音阶的变化及音名的发声将其与小鹿、茶、道路和阳光等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自然、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生活处处有音乐的情景。她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唤起了孩子们对音符的感知和记忆。歌曲的旋律通过音阶的自然上升,与孩子们的情绪巧妙地结合起来,恰到好处地推动了电影情节的发展。而在玛丽亚的精心教导下,孩子们也对音乐产生的浓厚的兴趣,并从此热爱上了音乐。这段电影插曲的运用不但使孩子们与玛丽亚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还拉近了孩子们与上校之间渐渐疏远的亲情,使父爱又重新回到孩子们中间。该插曲烘托出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他们的音乐与画面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以山上的丛林为背景,安静祥和;光线以阳光为主,在人物脸上形成自然的分区。作为一个20世纪60年代的经典电影,《音乐之声》走过了精彩的半个世纪。该影片也有一些花絮和非经典片段或细节。比如影片中美得令人窒息的风光并非百分百自然,一些树木是从别处搬来的,植树时对角度做了精心安排;Maria跳过的小溪实际上是灌了水的战壕等。
其实,在电影片头玛丽亚亮相前后(2分20秒至40秒),由于摄像机是架在直升机上,所以镜头向下俯冲时,镜头上下晃动;而且这之间镜头的推近速度基本上保持不变,这和观众的心理需求不太相符。当玛丽亚距离较远未出现在镜头中时,镜头运动速度较慢;当玛丽
亚作为一个“点”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时,镜头运动速度应该适当加快,回应观众对玛丽亚亮相的期待。
在玛丽亚刚来到特拉普家,听孩子们介绍自己时,只有费瑞克和玛塔接触过玛丽亚的上衣口袋。但是仔细观察影片可知,并没有细节显示他们两个把蛤蟆放到了玛丽亚的口袋里。但在32分15秒时,玛丽亚却发现自己口袋里有一只蛤蟆。这是个细节问题。
对于演员的表演,由于孩子们都是非职业演员,所以表演技术方面不够成熟。比如碧姬塔和葛特儿,碧姬塔在介绍自己和数落玛丽亚时,言辞不够自然,有背台词的嫌疑;葛特儿的动作也是特意安排的,显得不够和谐。
对于故事情节来说,很多都是特意安排的,有很多牵强之处,与实际不太符合。比如,玛丽亚是做汽车从修女院到特拉普家的,而在1小时50分13秒处,孩子们是在寻找中“悠闲”地来到女修道院的。
当然,由于故事拍摄多方面的限制,拍摄时不可能在各方面做的都很好。但不可否认,这部影片在拍摄、音乐、舞蹈等各方面都有很经典的画面和效果。《歌舞青春》是美国一部获得艾美奖的电视电影。它于2006年1月20日发行,是迪士尼频道最成功的原创电影。与《音乐之声》相比,迪士尼频道的高级主管们确信这是一部兼具幽默与创新的歌舞剧,但他们却完全没有料到该剧播出后,在世界各地所造成的疯潮。“孩子们其实非常渴望拥有一部真正属于他们的当代音乐剧。”迪士尼频道副总裁麦克·西利说,“剧中人的所作所为引发了孩子们仿效的热潮,比如打破小团体、不受束缚、尝试新事物并通过唱歌和跳舞来展现自我。”这反映出《歌舞青春》所处不同时代下独特的电影风格的魅力以及电影表达主题带给青年人的激情。《歌舞青春》主要是现代文化下的青年学生的独特生活形式,属于电视电影。片中主要运用特写显示人物心情,表现人物关系,主要以学校等人们常见的地区为背景环境,更具有现实亲切感。该片以故事情节、人物关系见长,充分反映出现代青年人的心理状况,因此会受到热捧。1964的《欢乐满人间》是茱丽叶·安德鲁斯的银幕处女作,扮演一个跟她次年主演的《音乐之声》几乎相同的角色。该影片不仅歌曲非常出色,一点也不亚于《音乐之声》,而且特技也属一流,尤其是真人跟动画共舞的段落在当时达到新的境界。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反映人性的故事,父亲乔治在银行工作,时常认为子女不务正业,遂带他们上银行学习做事。但是儿子迈克和女儿珍生性调皮,使得保姆亦辞职。迈克与珍祈求理想的保姆,于是仙女玛莉应征而来,她喜爱孩子并教授孩子们如何在受挫后寻找快乐之道。正在这时,乔治因误会而被总裁辞退,仙女也离去,乔治才感悟如何向子女表达爱心,并开始了解除了钱外,还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东西。本片实有教育意义,在以崇尚金钱至上的现代社会,实有讽刺那些看钱认真的人,演员将各自的角色也是表演得丝丝入扣,颇能起到震撼人心的作用。(来自百度)这样看,本片就不像《音乐之声》,不仅仅是一部反映家庭音乐剧的影片,而是借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之情。
在《欢乐满人间》中,制片人迪士尼
运用真人与动画的巧妙搭配,如
MaryPoppins和好友Bert以及两位小朋友跳到画中的世界里,真人与动画合谱出欢欣假期,空间的跳跃感、时空的变化创新了表达形式,这是《音乐之声》没有的;片中穿插十几首悦耳动曲的歌曲,尤其是主题曲“ChimChimCher-ee”更是琅琅上口,这和《音乐之声》有相同的特点和魅力。
不管这些电影之间有怎样的相同和不同,但它们都在各自的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有自己的风格和表达方式,这是众多经典电影各有千秋的关键。
第二篇: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1010081zhang19940
1音乐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在大三上学期中,出于对音乐的喜欢与热爱,我很庆幸地选修了音乐鉴赏这门课程,让我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受益匪浅。
每当提到“音乐”这两个字,我首先想到的是《音乐之声》这部音乐剧。在剧中,玛利亚修女用歌声改变了孩子们的消极心态,帮助他们发现生活的美,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其实获得帮助的不仅仅是那群孩子,还有作为观众的我们,那欢快的歌声,给予我们信心,教会我们坚强。由此可见,音乐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她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带来的无法衡量的正能量。
一、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
音乐作为一种美妙的声音,只能诉诸于人们的听觉。与大自然中的普通声音不同的是这些声音是作曲家们经反复思考,精心编排出来的。无论是一首简单的歌曲,还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交响乐,都是艺术家们别出心裁地创作、组合的结果。就如同随手地涂鸦不是美术,任意堆砌的言辞不是文学一样,杂乱无章的声音也不是音乐。它可以有很多形式,如乐器的演奏,歌唱的表演等等。
在这门课上,我们欣赏了好多歌曲,民族或是军旅歌曲,古典或是流行,都各有魅力。除此外还认识了很多乐器,如笛子,萧,古琴、古筝、琵琶。。通过PPT演示和现场教授,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它们的音色特点,增添了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我们还在课上观看《我是歌手》的综艺节目,虽然属于娱乐性节目,但通过欣赏歌手们的比赛,我们充分意识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不再去单纯地羡慕他们头上的光环,而是更加关注光环背后的汗水。老师对各位歌手一一进行简单地分析,让我们学会,至少是了解到唱歌的一些技巧。
二、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
情感是一种潜在的动机,对人的行为具 有激励、诱发和调节的重要功能,有利于促成 人们健全人格的形成,而音乐则是最富情感 的艺术。正是因为它所借用的特殊的传播媒介、感性材料和审美形式,使得音乐在传达和表现情感上更胜其他艺术形式一筹。比如人们在悲伤、烦恼时最喜欢一些伤感音乐,在思绪凌乱、烦躁不安时会喜欢听一些平静的轻音乐,在愉快、有激情的时候,则会喜欢听一些欢快、动感的音乐,不同的音乐,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觉,或是扩大相对应的情感,或是缓解相应的情感,使人们的心理能在最快时间内达到平衡状态。除此之外,在电影或是电视剧中,总是会配上相应的音乐,或庄严肃穆,或热烈兴奋,或悲痛激愤,或缠绵细腻,或如泣如诉,从而达到渲染气氛,感染情绪的作用,让我们看起来更有感觉。
音乐,真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音乐可以静心、陶冶人的情操!而一首好的歌词就是词人的诗心,谱曲是作曲者的乐心,和演唱者的艺心一同引起共鸣,交织成一个充满和谐喜悦的音乐世界!而一段美妙的音乐,也往往会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因此每当我感觉到身心疲惫,浮躁迷乱时,我都会带上耳机,去聆听音乐的起伏高低,去欣赏情感的高亢低落,把自己的情绪毫无保留的交给歌者,为他们的悲而悲,因他们的乐而乐。当几首歌听完时,自己的心情又回归于宁静,过去的消极情绪也都烟消云散,不知所踪。
三、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
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凝固在空间,使人一目了然。我们欣赏美术作品,首先看到美术作品的整体,然后,才去品味它的细节。而音乐则不同,音乐要在时间里展开、在时间里流动。我们欣赏音乐,首先从细节开始,从局部开始,直到全曲奏(唱)
完,才会给我们留下整体印象。只听音乐作品中的个别片断,不可能获得完整的音乐意象。所以,音乐艺术又是一种时间艺术。
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意象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在运动中呈现、发展、结束的。例如,《春江花月夜》用甜美、安适、恬静的曲调,表现了在江南月夜泛舟于景色如画的春江之上的感受,创造了令人神往的音乐意境。每次听音乐时,都会不由自主地顺着音乐的方向,任思绪飘向远方,用心感知共鸣的旋律,用想像去描述歌里的故事,顺着音符的起伏和音阶的高低,去感觉生命的意义。在聆听和想像中,任故事撞向心底,凭思绪在想像中飞扬,时光在想像中凝固,不想前行,疑问自己,是伤感还是美丽?喜欢这种感觉,任由自己在故事里来来回回,因为现实的无奈有太多太多,音乐如此离奇,又如此美丽,没问自己可不可以就这样陶醉其中。
音乐鉴赏本就是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培养音乐兴趣爱好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而设立的学科。在吕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在潜意识中都被音乐所吸引,感受到了来自心灵的乐趣。在我们欣赏之余,老师还讲授了
乐起,舞飞,一切的一切都归于宁静了。音乐使一切显得高尚、美丽!
第三篇: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
我从小就对音乐非常着迷,一些可爱的音符,就能构成一首精致的歌,是多么神奇。好像一颗星,在夜空中闪闪发光。
我们家里曾经就有过一架电子琴,那时只是一味的去触它,碰它,当掠过琴键发出奇妙的声音时,我会慢慢地沉浸在这琴声中,久久不能平静,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音乐家,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全都在这里倾吐出来了。在这种“艺术家”的熏陶下,妈妈如愿以偿地为我找到一位二胡老师。从此以后,我的音乐生涯就开始了。
二胡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族乐器,拉时应该开放一些,野性些,而他恰恰符合了这种传统的奔放的艺术风格。他教给我怎样去领略《战马奔腾》,亲近大音乐家与朋友共度《良宵》,欣赏南方的《江南春色》„„总之,一首首音乐的起伏感,旋律感,万万是要具备的。一首首音乐,就是你一生的享受。认真地去感悟生活吧!你会发现,音乐无处不在„„
河北省邯郸市广安小学5年级(3)班 史增浩五年级:史增浩
第四篇:音乐之声
Let's start at the very beginningA very good place to start.When you read you begin with—A B CWhen you sing you begin with do re miDo re mi?Do re mi.The first three notes just happen to beDo re mi.Do re mi!Do re mi fa so la ti—Come, I’ll make it easier.Listen.Doe — a deer, a female deer,Ray — a drop of golden sun,Me — a name I call myself,Far — a long, long way to run,Sew — a needle pulling thread,La — a note to follow ‘sew’,Tea — a drink with jam and bread.And that will bring us back to [do]oh—oh—oh!So Do La Fa Mi Do ReCan you do that?So Do La Fa Mi Do ReSo Do La Ti Do Re DoSo Do La Ti Do Re DoWhen you know the notes to singYou can sing most anythingWhen you know the notes to singYou can sing most
第五篇:音乐之声
以前,对《音乐之声》这部电影听说过,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观看,在老师的要求下,我观看了这部美国音乐电影,观后感受启发颇深。一是剧中优美而又熟悉的音乐旋律,令人陶醉,给人以美的享受;二是修女玛利亚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她跟七个孩子和家长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令我受益匪浅。
下面将我从这部电影中有关教育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信任是沟通的基础。剧中玛利亚尽管没有接受正规的专业理论的教育,但是她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让孩子们信任自己,并且使孩子接受自己。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得到学生们的信任,有了信任,才会得到孩子们的尊重,也才能让孩子们接受你的教育思想,包括接受你的一切。剧中从玛利亚第一次和七个充满个性的孩子见面开始,我们就看到了她那独特的教育态度,面对孩子们的恶作剧,既没有当面指责,也没有当着家长揭穿,而是去了解孩子们恶作剧背后的原因,尤其是在受到孩子们的捉弄后,面带微笑的说:“我要感谢各位今天放在我口袋里的礼物,你们使我感到快乐和温暖。”通过这件事情的巧妙处理,让孩子们自然地把她当做一位慈祥而又容易接近的朋友、长辈看待。这里不但看出教育机智的重要,而且其实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取得孩子们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
二、恰当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剧中七个孩子由于长期的军事化管理,自由、童心、个性、甚至梦想都被压抑和禁锢,玛利亚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个性特点,阻止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开启了他们的心灵,放飞了理想,特别是在郊外草地上教唱歌曲时边舞边唱的游戏场景,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游戏教学的最好范例,这一点对于我们寄宿制学校来说启示非常大,我们的孩子们如果一天到晚在教学区和生活区,久了就会出现烦躁,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带领孩子们走出校门,多参加户外活动,使他们快乐的学习、生活,更好的挖掘孩子们的潜能,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家校沟通是做好教育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方方面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影片中,玛利亚没有一味地听取家长要求对孩子们严格管理的意见,而是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委婉而坚决的反对家长的做法,通过自己的行动赢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和尊重,每一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作为教师应该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快乐的度过每一天,发现并鼓励孩子们做他们想做的有意义事,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孩子们的发展变化,感化家长,赢得孩子和家长的认可和信任。这样家长才能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们。
这部音乐剧,给我的启示很多,作为教师应该充满爱心、耐心和童心,相信自己,进一步挖掘自己的潜能,只有真正达到一专多能,用自己的行动、学识和品格引领学生,分析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