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全册教案(上)(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3:2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语文全册教案(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语文全册教案(上)》。

第一篇:三年级语文全册教案(上)

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第一课时

内容:

学习生字

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重难点: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

课前准备:卡片

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二、新授

1.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 傣族 阿昌族 德昂族,摔交 穿戴 招引 蝴蝶 孔雀舞 铜铃 粗壮 凤尾竹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5.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三、巩固练习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四、小结.

1、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五、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内容: 学习1----3自然段

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课前准备:卡片

过程:

一、朗读感悟

1.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

a、自读感悟

二、新授

1、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b、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2.读读说说演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

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b、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引导学生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C、情景表演: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树枝、鸟儿、蝴蝶、猴子,请“它们”做评委,其他小朋友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如果读得好的话,“它们”就如课文所示,围拢过来静静地聆听。

d、激情朗读:同学们读得可真好,为了鼓励大家,今天老师允许大家一起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你想玩什么?

引导学生口述,再朗读该部分。

3、读读画画,学习第三自然段。

a、同桌互读。

b、联系前面的课文,带着你的感情,放飞你的想象,画画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三、巩固练习

1.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通过已学过的生字帮助巩固新学生字,如提土旁加平还读píng,虫字旁加胡依然读hú。注意渗透偏旁表义的思想。

四、小结: 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

五、作业 :学生写信后在学习园地里展示。教师从媒体上寻找信息,选择一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与本班同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

教学目标:

金色的草地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

内容:

学习生字

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重难点: 认识本课15个生字.课前准备:卡片

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新授

一)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

四、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五、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内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重难点: 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课前准备:蒲公英的资料

过程: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

2、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蒲公英开放,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

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

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

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

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部分(第3、4自然段)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

7“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

引导:喜爱金色的草地→

为什么是金色的→不再随意揪→金色的草地

若“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四、总结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五、作业: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

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课时:2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内容:

学习生字

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重难点: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课前准备:卡片 过程: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三、巩固练习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五、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过程: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四、总结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五、作业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4、槐乡的孩子

内容:槐乡的孩子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三、巩固练习: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四、小结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五、作业: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灰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

学习生字

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重难点: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课前准备:卡片

过程:

一、导人新课,质疑。

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几只灰雀?灰雀什么样?围绕“灰雀”为什么用“灰雀”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发生了什么事?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 胸脯 面包渣 惹人喜爱

(2)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三、巩固练:

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小结;记住生字的字形。

五、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目标: 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重难点: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课前准备:挂图

过程: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的灰雀来理解。)

4.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媒体演示“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

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3)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4)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2.小组代表发言。

四、小结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五、作业

1、填空,再想想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灰雀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2.)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2、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2、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2、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三、巩固练习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四、小结 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五、作业:开火车读词语。

第二课时

内容: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重难点: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新授

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一)、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二).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四、小结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五、作业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我不能失信

内容:我不能失信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三、巩固练习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

四、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五、作业: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重难点: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内容:学习《夜书所见》

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重难点: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课前准备:卡片 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4、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5、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三、巩固练习

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小结: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五、作业:指导写字“促、深”。

第2课时:

内容:学习《夜书所见》

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重难点: 背诵课文。课前准备:卡片 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一)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二)、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三、巩固练习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小结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五、作业; 写“异、遥、插”字五遍。

风筝

内容: 风筝 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重难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课前准备:挂图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2.观察说话,导入新课:谁能把看到的画面向大家说一说?(根据回答板书课题:风筝)

3.联系生活,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以及风筝的来源。

4.交流资料,展示查阅能力。教师也一起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古代风筝的七个名称:纸鸢、风鸢、风鹞、鹞子、纸鹞、纸鸦、纸鸱。

二、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一)整体感悟。

1.默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学生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

(二)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三、巩固练习

(1)练习朗读。

(2)小组内比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者。

(3)展示朗读。

四、小结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找到后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

五、作业 :.分小组练习朗读、比赛朗读。

秋天的雨

内容: 秋天的雨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重难点:

了解课文是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

课前准备:卡片

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音乐引入情境播放《秋日的私语》)

1、同学们,今天黄老师想和大家来谈谈秋天的雨,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2、有位作家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3、请小朋友读读课题。(展示个人对语言不同的感悟)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

1、个性化读书。(自主读)要求读准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的情况。

3、通过这次读书你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说)

你是想看看秋的颜色?还是想闻闻秋的味道?还是听听秋的声音呢?

二)、品读课文,理解体验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喜欢哪段就来学习哪段?)

1、说说是怎样体会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的?(因为它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我们身边,打开秋天的大门)

(1)请学生读一读不知不觉,文中是用什么词来写的?(学生说轻轻地,轻轻地)

(2)请你读一读。即时评价读得怎样?齐读。

(3)它打开了丰收的大门。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你是怎样理解“五彩缤纷”的?(出示多媒体投影)

a.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指名学生说。

b.这么美的景象,你是如何读的?读读,如何读出五彩缤纷。

c.教师范读指导。(配音乐朗读)(学生倾听)

d.和老师比赛,相信你们读得要比老师好。学生再读,读出五彩缤纷的味道。(个别读,齐读)

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是哪些气味?(学生说)

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小喇叭吹的是什么?指导学生说读。(个别读,分男女生读)

三、巩固练习

比赛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配乐)

四、小结

1、交流扩展:学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五、、作业:

(1)写一首诗(编写歌词)

(2)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

内容:

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新授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5、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

三、巩固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四、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高兴啊!

五、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花钟

教学目标:

1、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难点是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

2、学生课前观察的一天花儿开放时间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

学习生字

目标:

1、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

重难点: 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课前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一)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二)、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交流自己的收获。

三、巩固练习

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四、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 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重难点: 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新授

一)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二)、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7、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全班齐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五、作业:

1、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

14、蜜蜂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的试验过程。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卡片、挂图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

学习生字

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重难点: 会写14个生字。课前准备:卡片

一、导入

首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幻灯片出示几幅昆虫的图片)

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了不起的小客人。(幻灯片出示蜜蜂的图片)

(预计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可能会情不自禁的喊出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1、通过课前的搜集,你知道了哪些过于蜜蜂的知识?交流一下。

2、初读,处理生字:

3、检查生字:

试验 证实 阻力 几乎(jī)几个(jǐ

推测 沿途 超常 尽管(jǐn)尽力(jìn)

陌生 准确无误 闷热(mēn)纳闷(mèn)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四、书写4、4、指导写字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2)、“途、超”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3)、“袋”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三、巩固练习: 书写生字

四、小结:你知道了哪些过于蜜蜂的知识?交流一下。

五、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内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的试验过程。

重难点: 1、朗读课文,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或读出自己的感受。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你知道了些什么?)指名说,老师随机板书。

做试验:原因 过程 结论

听说 准备 不是„„而是„„

无论„„总„„ 放飞、两只、十七只

二、感悟课文

了解了这么多内容,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段或一句,读出来,说理由,(其他人可以补充)或者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听清要求,先自己读一遍,再找。

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在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时,预设了以下几个讨论,希望能够促进对遣词造句的感悟,体会用词准确的妙处。)

1、讨论:大家都知道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试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是必须的?少一个行不行,说出自己的理由。

2、换位思考:有十七只蜜蜂飞回了家,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难,也可以是巧遇。)

3、通过“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等词,来学习作者的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精神,体会用词准确为课文表达所增添的色彩。

4、通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把自己品味词语的所得再放回到课文中,朗读全文,通过第二课的学习,希望能给孩子一些新的启发。

三、拓展训练

其实蜜蜂身上还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识,等着爱思考、细心观察的孩子去发现呢,你愿意做这样的孩子吗?课后

1、可以查阅资料,多方面了解蜜蜂的知识。

四、小结;续编故事。以《失踪的三只蜜蜂》为题,发挥你的想象,注意用词准确。

五、作业:通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玩出了名堂

内容: 15课

1.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待、阅”5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3.了解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磨镜片的,想象他当时的想法。

教学难重点:

通过放手让学生自读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准备

1.电脑制作的生字课件。

2.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里的内容。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

2.学生交流。

3.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4.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a.什么是“名堂”?

b.谁玩出了名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二、新授

一)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a.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生字、新词想办法读准。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在交流中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搜集的有关列文虎克的资料。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b.议一议。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c.语言引述: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是在玩中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他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吗?

[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子的读音。

b.说一说。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c.想一想。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d.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他的这种玩法的看法。

e.带着赞赏的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充分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巩固练习

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堂、镜、闲、待、阅”。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小结; 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五、作业.学生写字。

找骆驼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2、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课件 过程: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三、巩固练习:齐读课文。

四、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五、作业 ;分角色读课文。

第二课时

内容:学习生字

目标: 学会生字:失、这、左、右、应、该6个字。

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重难点:掌握该字再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学难点:左、右两个字“横、撇”写时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7课。板书课题

2、回忆课文写的是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复习词语(课件演示)

走失 这时候 左右 应该

(三)出示生字

失 这 左 右 应 该

(四)学习生字

1、仔细观察哪些字有一样的地方?(课件)

失、左、右是独体字。

这、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结构特点是什么?

该是左右结构的字。

2、先学习3个独体字。

(1)失:你想怎样记住它?写时注意什么呢?(汇报)

老师想和同学们比比,看谁写得好,愿意吗?(师生同写)

组词

(2)出示左、右两个字

这两个字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学,看看你想怎么学。

学生汇报。

区别“左、右”两个字“横”写时的不同。

左字横短,右字横长。

指导书写:左:横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稍向上倾斜,要写得短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要写得舒展些,工字写得偏右些。

右:横同样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要写得长一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口字写得扁一些。

生练写。

(3)接着学习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出示这,指读。

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

远——这进——这过——这(课件演示)

写时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还要注意什么?

指导书写:先写文,点起笔在竖中线上,横在竖中线稍微往左一点的地方起笔。注意“文”字的捺变成了长点,要穿过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点。再写走之旁,点起笔比文字的起笔稍微低一些,横折折撇起笔在横中线上,捺要包住文字,写得长一些。

(4)下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应(指读)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想怎样学这个字。

汇报。

座——应

(课件演示)点点撇的位置,两个横的长度。

指导书写:丶起笔在竖中线上横不要写太长,丿要舒展些,第一个点起笔在横中线上,第二个点起笔在竖中线上,丿穿过横中线,横比上面的横稍长一些。

(5)出示“孩”,这个字认识吗?

看看它发生了什么变化。孩——该,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最后一个字,齐读。

写时注意什么?(课件演示)两个点的位置。

你想用什么方法写这个字?(分割法)

讠写在分割线。

指导书写:用分割法来写。在左右半格中间打分割线。丶起笔在竖中线往左一点的地方,横折提起笔在左分割线上,在同讠的点起笔位置对齐的地方起笔,横长一些,稍超过右分割线。撇折到竖中线上顿笔写折,第一个丿长些,第二个丿短些,丶收笔在右分割线上。

(6)组词。用“应该”造句。

(五)齐读6个生字,觉得哪个字不好写,再写1个。

(六)写字书1、2题。

(七)课外读物《蜜蜂引路》一文。

孔子拜师

内容:孔子拜师

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重难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三、巩固练习;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四、小结: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五、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盘古开天地

内容: 盘古开天地 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重难点: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事件(制作混沌世界、巨人沉睡、惊天霹雷、开天辟地的动画片)。

②生字词卡片。

过程:

一、情境导入

①情境:播放多媒体课件。

②过渡,并揭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③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④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 同座互读互查。

②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③巩固识字。做给生字“找朋友”游戏(用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给其组词)。

④有感情地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①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②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③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三、巩固练习

1、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四、小结;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五、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赵州桥

内容: 赵州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2、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而伟大。

课前准备:卡片

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你所知道的,我国有哪些非常著名的桥?

(教师举例: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等)

3、教师板书:赵州桥(教学生字“赵”、“州”)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赵州桥。它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为什么这座桥如此有名呢?我们学了课文就一定知道了。

二、新授

一)自学课文

1、教师布置自学要求:

(1)看清生字,会读生字。

(2)划出带生字的新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2)、齐读新词 ,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请说说看。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可同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第1、2小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学生交流生字的写法。

五、作业:

1、成作业本第3、4、5小题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内容: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

重难点:.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课前准备:卡片

过程:

一、激趣交流,学习第一小节。

1.揭题,提出希望学生自学读懂课文的要求。

2.检查预习成果,出示本课新词,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名扬中外”的意思,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指《清明上河图》,并板书。

4.结合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

5.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同学们真会学习,你们已经预习中把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学懂了。能读好它吗?齐读第一小节。

二、新授

一)1.出示《清明上河图》的摹本,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自己看后的体会。

2.老师激趣: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二)看图读文,激发情感。

1.默读2—5小节,对照图画找一找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2.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交流感悟,随机2—4小节。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布道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三、巩固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四、小结、、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五、作业:自己学着写一首小诗。

古诗两首

内容;望天门山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反复吟诵古诗,想象画面,发展语感,积累语言;

3、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感。

重难点:

1、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古诗大意,在诵读过程中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书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

2、复习并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

板书课题:望天门山(唐)李白

3、指名读诗题。

4、介绍天门山。

5、全班齐读诗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同位互读,互相检查、纠正读音。

3、指名读。

二)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这首诗,结合注释和课文插图,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

2、小组合作,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全班交流。

4、教师讲述古诗大意。

三)感悟诗情,体会意境。

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指多名学生读一、二行诗句。

3、学生互评。

4、出示画面1。

a.指名谈感受。

b.再读一、二行诗。

5、出示画面2。

a.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b.读后两行诗。

6、出示画面3。

7、齐读后两行诗。

8、出示古诗,完整地读诗。

三、巩固练习

a.学生看图自由背诵。

b.指多名学生背诵。

四、小结:学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五、作业

1、学生自由读。

2美丽的小兴安岭

内容: 美丽的小兴安岭 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1小节。

2、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多读多想,读懂了哪些问题,提出读不懂的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的特点,从而激发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借助地图介绍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2、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

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自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山脉,海拔600-1000米,长约400千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组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然后交流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老师的帮助。

归纳主要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思考:读了这一段,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2、默读第一小节,想一想,从几个地方看出树很多?

出示红松、白桦、栎树的图片,认识这些树木,了解各自的特点。

3、练习朗读,体会“绿色的海洋”的美丽。

三、巩固练习

1、书写生字新词;

四、小结: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富饶的西沙群岛

内容: 富饶的西沙群岛 目标:

1、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3、4两段,知道各段并列地写了哪些内容,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第4段中的两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指导有感情朗读练习,加深理解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培养语感。

3、进一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重难点:

1、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3、4两段,知道各段并列地写了哪些内容,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第4段中的两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教学准备:卡片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练习:西沙群岛是。

2、课文哪句话概括了它的特点?齐读总起句。

二、新授

(一)整体感知

1、看录像。

2、看后问: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同学们先来美美地读第3自然段。

2、这一段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说后上来板书

3、理解内容(1)珊瑚

珊瑚哪些地方吸引你?(美丽、可爱、形状多、颜色多)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珊瑚的美丽与你的喜欢。(2)海参

海参什么地方吸引你?

“蠕动”什么意思?哪些动物是蠕动的?(蚯蚓、小虫等)海参怎样地蠕动?

“懒洋洋”什么意思?(没有力气、没有精神、无精打采)我们什么时候懒洋洋的?

这句话还告诉我们海参的怎么样?哪里看出多?(到处都是)指导有感情朗读。(3)大龙虾

大龙虾为什么吸引你?

你见过哪些“威武”的动物或人?(将军、老虎、狮子、螃蟹等)大龙虾怎么威武?找出有关词语。指导有感情朗读。(4)鱼

说说鱼哪些地方吸引你?

哪些地方说明鱼的美丽与可爱?读有关句子。哪些句子说明鱼的多?朗读有关句子。

齐读写鱼的几个句子,说说这是按什么方法写的。(总分总)

4、有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段,说说这一段哪些地方吸引你。

2、学生回答并板书(贝壳、海龟)

3、学习写贝壳的内容

(1)读写贝壳的句子,想想句子后藏着什么字?(多、美)(2)哪些方面多与美?(大小、颜色、形状)(3)哪一个词最能写出贝壳的多?(无所不有)你能用另一个词来换吗?

(4)有感情朗读写贝壳的句子。

4、学习写海龟的内容(1)读第2-4句

(2)写海龟写了一个什么词?(有趣)你觉得文哪里最能说明海龟的有趣? 理解“四脚朝天”,想象海龟的滑稽样子。理解“寸步难移”,一寸有多少?(就是一点也不能动。)(3)课文还写了海龟的什么?(多、成群)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3 段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四、小结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五、作业:有感情朗读写海龟的句子。

24*

香港, 璀璨的明珠

内容: 香港, 璀璨的明珠

目标:

1、了解香港的美丽与繁华,产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课外资料,补充介绍香港。

教学重难点:

知道香港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课前老师请你们听一首歌,播放《东方之珠》。

听过这支歌吗?(板书:东方之珠)

歌中的东方之珠指的是哪?(板书:香港)为什么把香港比作“东方之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香港走一走,看一看。准备好,我们乘坐的飞机就要起飞了!(看课件:飞机起飞的影片)

二、新授

1、小组学习

师:为了让大家这次旅行愉快,咱们今天以“自助游”的形式进行旅游观光。以小组为单位,你们自己来设计旅游路线。(学生利用计算机中的课件自学,自主选择观看浅水湾、海洋剧场、铜锣湾的影片)但有几个要求请同学们记住(出示课件)。

指名读要求:1先轻声读一读旅游手册,不认识的字查字典;2再选择影片去“观赏地”走一走、看一看;3互相谈谈体会:说说你最喜欢哪?为什么?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开始分组学习

2、汇报学习成果

师:集合!玩得怎么样?

学生很兴奋。

师:刚才你们都去哪了,你最喜欢哪个地方?谈谈你的感受或给我们有感情的朗读一下旅游手册。

指名回答

扩充与浅水湾、海洋剧场、铜锣湾有关的课外资料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爱写作的你,不妨写写你“游”香港的感受。

四、小结: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香港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和美丽的夜景。它是旅游者的乐园、购物者的的天堂,香港不愧为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课题。

五、作业:爱朗诵的你,不妨有感情的读出香港各旅游地景色的特点。

矛和盾的集合

内容: 矛和盾的集合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重难点: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课前准备:

①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②矛和盾的图片。

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三、巩固练习: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四、小结: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作业:

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②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科利亚的木匣

内容:科利亚的木匣 目标: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二、新授

一)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二)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

(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第二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作文教案全册

三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秋天的色彩》教学设计

一、写前指导

1、教师谈话,导入本次习作的内容。2 教师指名读题,明确习作的要求。请学生说说秋天有哪些色彩突出的、有代表性的事物(引导学生联想各种水果、蔬菜成熟的颜色,各种秋天开放的花的颜色等等)学生动手画一画。5 展示作品。

二、指导写作

1、先口头描述自己画的图画。

2、教师指导:注意选择最能体现秋天色彩的景致来写,写的候要有一定的顺序,语句通顺,意思清楚,注意使用表达色彩的词语。

三、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可根据口语交际写一写:《我最喜欢的颜色》

《我最喜欢的声音》《听声音编故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前一句从写作的定义中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后一句对写作的要求则强调作文教学要真实的展现学生生命的本色,要生活化。中年级强调“能够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本次习作设计力求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任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充分想象,感悟生活,培养创新能力。

2、开放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我手写我心,提高写作兴趣。

3、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课前准备

搜集表示声音的词语、句子,并抄写下来。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同学们,学习了第二单元《声音》,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谈在课文中学到的、感受到的各种声音。)

是啊,自然界的声音美如天籁,只要用心去聆听,你就会感受到大自然是如此丰富。就让我们把在课下搜集的表示声音的词语在这里展示一下吧。(学生将自己课下搜集的词语进行交流,教师随机板书出词语。)

这些都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声音,下面就让我们想一想,自己所喜欢的声音?和你喜欢的原因?可以尝试用上我们搜集来的词语。

【回忆接触到各种声音,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其实描述也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锻炼。搜集表示声音的词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厚基而勃发”。】

二、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激情。

1、思考:自己喜欢的声音和喜欢的原因,然后和同桌交流。

建议:想的时候,可以先想想有哪些词语可以用在自己的话里,把自己喜欢的声音描述得更形象。

2、汇报。

(1)先说一说你喜欢哪些描写声音的词语,然后再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声音可以用哪些词语描写,再模仿一下自己喜欢的声音。请同学们评一评。

(2)把描写声音的词语用到自己喜欢的声音中,组成句子,然后连起来自己先说一说,再和同桌说说。

小结:同学们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词汇,表达了自己喜欢的事物,真不简单。

【语文学习要理解,还要学会运用,尝试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能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在加上老师、同学的鼓励,让他们在交流中、表达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出示图片,编故事。

过渡:刚才,我们都把自己喜欢的声音,向大家做了展示,有很多同学都说的非常好,用词准确,语言通顺。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老师这里有一些声音,请你们听听。

1、谁来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请你想象一下是谁的声音呢?说一说。(播放青蛙的叫声。)

2、学生回答:(青蛙的叫声。)

3、出示图片,和刚才想象的对比,观察青蛙的表情神态,想象它在唱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4、汇报。

5、把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整理成一个小故事,自己说一说,然后在小组里讲一讲,看谁讲的最精彩。评议,教师巡视。

【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充分想象,鼓励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学生学习不惟别人是从,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同学们合作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学会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过渡:一幅图片,几声蛙叫,通过我们的想象,成了一篇美丽动人的故事,多么了不起的创作呀!请再听,老师相信你还会有更感人的故事。

6、播放钢琴曲,同时出示图片。请同学想象……

7、汇报。

8、将刚才汇报的内容,自己再说一遍。

【将图片和声音同时展示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自编自说的表达才能。】

过渡:你们的想象真丰富,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下面就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将这两幅图联系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吧。(两幅图同时出示)

9、同学们自由的想象,自己编故事,说给自己听。

10、汇报。评议。

过渡:两个原本没有任何联系的图片和声音,通过我们的想象,却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老师真的很高兴。同学们一定有兴趣将这个故事编得很完整。下面就让我们继续来画一画,想一想,把故事编完整吧,相信你们一定行。

9、出示空白图片,请同学们在书上边想象边画,编故事。【为学生创造学习的空间,自主的、有创造性的学习。】

10、在小组里编,然后选代表汇报。

11、将刚才我们自己说的话,整理一下,讲给同桌听听。【始终让学生们尝试到学习的快乐。】

过渡: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声音,还自己动口动脑编故事,我们的收获真大呀!下面就请大家把我们刚说的内容,整理一下,然后选择一种写在作文纸上。

【有选择性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的良好契机。】

12、出示习作要求。

(一)、(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3)、有真情实感

(二)、让学生独立思考或找人合作,选择学习。确定题目和文体。

(三)、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文本开始写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四、交流评价

1、认真地读读自己的习作,把不通顺的地方自己进行修改。

2、四人小组互赏,推荐一篇佳作。(点评者要做到:你最欣赏哪一点给他提一个意见。)【作文是“我手写我心”,然后进行自我评价,培养自我修改作文的习惯和作文的态度。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3、佳作评赏:推荐好的文章,师生共同赏析探讨。

五、总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们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真情实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让我们的笔下生花,华丽的文章迟早会跃然纸上的。

附板书设计:笔下生花

声音的词语:哗哗 噼里啪啦 咕咚 叽里呱啦 扑通 喀嚓 唧唧喳喳 哗啦 叮丁咚咚 呼噜 ……

美文欣赏:(习作一)

雨天

清晨醒来,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雨。我听着雨打在窗户玻璃上的声音和房檐哗啦啦流水的声音,感觉是那么和谐动听。

我好想化作雨滴,和雨水一起汇进清澈的小溪,唱着歌,哗啦啦地向前方流淌。流过草地,流过山冈,流过森林,到处小鸟欢唱,花儿竞相开放,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突然,我们闻到了一股又酸又臭的气味,一条暗沟里流出了一股污水,挤进了我们的中间,把我们污染了。从此小溪下游再也没有树高,再也没有花香,到处是死气沉沉的荒凉。人们认识到了这是自我毁灭,于是建了一座净化水厂,暗沟变成明渠,污水变成了清澈甘甜的琼浆,小溪又变成了欢乐的小溪,溪水流过的地方,又成了森林、小花、昆虫、小鸟的天堂。

窗外,雨还在下着。但我想像的翅膀还在飞翔。雨水滋润着理想,而理想一定能实现。点评:

小作者由雨声展开遐想,将自己想像成一个小雨滴汇入一条清澈的小溪,接着围绕小溪从被污染到重新被净化的过程,细致地描写了周围景色的变化,体现以环保为中心的主题。最后小作者由现实中来又回到现实中去,进一步点出文章主题。小作者合理的安排,丰富的想像,有序的描写,使全文更加美好充实。

习作二 夏日的风

清晨,当第一缕夏日的风吹进花草丛中,花草顿时随风摇曳,翩翩起舞,空气里充满了浓郁的花香。这时,泥土也不示弱。于是花香掺和着泥土的芬芳,弥漫在清晨这纯净的世界里,沁人心脾,让人感到惬意……

白天,烈日炎炎,空气里仿佛有一团火。小草蔫了,树枝也耷拉着脑袋。在田野里劳作的农民,更是汗流浃背,沉重地喘着粗气。他们此时多么需要风啊!这时,风来了,拂过万物轻轻轻地来了,好似一股清凉的甘露沁入人们的心田。霎时,人们情不自禁地立在夏日的风中,任凭风掀起他们的头发。不一会儿,当他们全身都有了凉爽的感觉时,不禁高兴得脱口而出:“好凉快!”

傍晚,虫鸣鸟啼,风吹得树叶飒飒地响。这时,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绿树阴下悠闲地下棋,风轻轻吹起棋盘纸,也轻轻地吹进了他们的心扉。

晚上,凉风习习。孩子们躺在沙滩上,光着肚皮,赤着脚。风吹到肚皮上凉丝丝的,痒呼呼的,他们不禁“扑哧”一下,笑出了声。在晚风的轻拂下,孩子仰望天空,挥动小手,咿咿呀呀地数星星。

啊!这夏日的风,这可爱的风,你是一个美丽的小天使。点评:

这是一篇描写夏天的风的习作,小作者笔下的风善解人意,令人喜爱。作者抓住了夏天风的特点,按时间顺序描写风与人的关系,突出了夏日风的可爱。“清晨的风,徐徐吹来,传来‘花香和泥土的芬芳’;白日微风拂过,给人以凉爽;晚上凉风习习凉丝丝地抚摸着孩童……”词句优美,构思巧妙,表达了小作者愉悦的情感。

《一张照片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

2、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照片是美好生活瞬间的定格,每张照片都可能记载着一段独特的故事。用我们的笔写下这段故事讲给大家听,便是一篇很好的习作。

二、审题指导

读题目要求:你都了解到什么?(读题目要求,认真加以思考)

你认为此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内容具体、真情实感)

三、组织材料

1、打开同学们的影集,那一定是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那里记载着同学们的成长历程;记载着同学、朋友间的友谊;记载着父母、老师们的关爱……浏览一番,一定会勾起同学们许多的回忆。大家可以在其中选择一张令你感触最深的照片,把他的故事写出来。请学生们根据要求进行材料的组织。

要求:

1、说一说使你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2、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材料?

3、把你选择的材料完整的说给大家听。

(在独立选材的基础上可以就近进行交流)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比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教师应注意评价学生的评价,要充分肯定优点,适当的指出需要努力的方面。

2.在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同学进行汇报。同学老师进行及时评价。友善的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章重点是内容具体、感情真挚。那怎样才能做到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的改进的方案。

小组每进行讨论,报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

3、教师总结: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充分融入自己的真情,才能写出好文章。

五、动笔练习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制定公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制定的格式,学会制定简单可行的公约.2、通过讨论学习,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3、提高学生有条理清楚的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作文准备: 公约范例四篇 作文教学过程:

一、了解“公约”

1、什么是“公约”?

教师说明:所谓公约就是一个单位、集体为了维护学习、工作、活动纪律或公共秩序,或为了集体的公共利益,为了保重学习、工作、活动任务的胜利完成,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把约定要做的事情或不应当做的事情、应该宣传的事情或必须反对的事情明确的写出来,以便于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条文.2、公约的内容:很广泛,如小学生日常行为公约、班级卫生公约、学校安全公约、读书小组公约等.3、欣赏范文四篇.请学生分别说说每篇公约围绕什么内容来写的?

二、了解公约格式

1、请学生说说写公约时,格式是什么?

2、教师说明

标题:标明公约的名称,说明公约的性质,也可加上学校或班级的名称.正文:公约的具体内容,即是参加订立公约的成员要遵守的具体事项,应按要求具体写明白.结尾:在右下方写上订立公约的单位名称与日期.三、利用儿歌巧记格式

1、出示顺口溜

开头一行先写标题;明确要求注明名称;正文内容语言简炼;一条一条具体说明;结尾两行在右下方,单位日期分行写明.2、请学生反复读,体会公约格式要求.四、小组内讨论制定公约

1、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确定公约名称,教师巡视指导.2、围绕公约名称,小组学生再次讨论,提建议、出主意,把意见集中起来,由组长写成条文.教师参与指导。

3、小组内自读公约,力求简明具体,条理清楚、用词准确,便于检查和执行.教师参与指导。

五、班内交流公约

1、派学生代表宣读各小组公约.师生共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是否格式正确;是否条理清楚;是否内容具体。

2、将公约粘贴于班内展示牌,相互观赏.六、习作总结

1、总结学生制定公约情况,给与表扬鼓励。

2、请学生按照所定公约,相互监督、真正落实。附公约:

班级公约

为了使班级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大家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我班制定以下公约:

一、不迟到、不早退,有病、有事要向老师请假。

二、进校时,同学们要佩戴红领巾、校卡、衣着要干净整洁。

三、早上到校后,就要进教室认真读书,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四、上课专心听讲,不讲话,不做小动作,记好课堂笔记,认真完成作业。

五、下课不打架,不讲脏话,不玩任何危险游戏。

六、高年级同学不欺负低年级的同学,要互相友爱,团结进步。

七、放学要按时回家,不在路上逗留、玩耍,乘车时要注意上下车的安全。

八、不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要保持室内或公共场所的卫生。

九、未满十二周岁的同学禁止骑自行车,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十、不进歌厅、舞厅、游戏机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课余时间可以到图书馆、阅览室看书或到少年宫进行有益的活动。

十一、以上公约,望大家认真执行,严格遵守。航天小学三年级三班 2015年10月

读书小组公约

为了读好书、用好书,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特制定小组公约如下:

一、进入图书室、阅览室要自觉遵守纪律,不得吵闹、喧哗而影响其他人看书。

二、借用的图书要按时归还,不得随意转借。

三、要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不折角、不撕页、不弄脏、不涂改。

四、认真阅读有教育意义的书、有科学知识的书,不读黄色书刊。

五、认真读书,摘录优美词句、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等,学习书中的写作方法,写好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六、积极参加各种读书竞赛、作文竞赛活动,提高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三年级三班读书小组 2015年11月5日

笔下生花:我和鸟儿的故事

一、导入。

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有关鸟的文章,作者笔下的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要自己动手来写一写“我和鸟儿的故事”。

平时你们见过哪些鸟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鸟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习作指导

师:大家回忆一下,在写动物的外形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生:······(按顺序,抓住特点)看看书本66页的小作者是怎样运用学过的语句描写我喜欢的鸟的,我们可以向他学习。

从窗户向外望,能看见十几只麻雀站在树上,一个个胖乎乎的,圆头圆脑,像穿着褐色的外衣,上面绣着黑色的花纹。

师小结: “像穿着褐色的外衣,上面绣着黑色的花纹。”这是模仿那里写的呀?(翠鸟)我们也可以向他学习用学过的语句描写我喜欢的鸟。

三、学生习作。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来说说你和鸟儿的故事

谁有过养鸟的经验,介绍一下(提示:要挑选什么样的鸟食?它高兴时,你怎么做?它不高兴时,你又怎么做?······)旅游的时候喂过鸽子吗?你们之间发生过有趣的事情吗? 看过动物园里的孔雀开屏吗?你怎么逗它,使它开屏,当它开屏时,它的同伴什么反应? ······(讲清楚······的用意:可以说说别的)师:选一种说一说,(同桌互说)左边的同学先说给右边的同学听

发挥你的想象: 注意要进行合理的想像,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有一次,一只麻雀受伤了,它······我·····

春天到了,我看见一只燕子······

邻居抓来了一只八哥,它可真神奇,会说几句简单的人类的语言······

那天,我来到中山公园喂鸽子······

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

我和小鸟的故事

今天是星期六,爸爸妈妈还是照常上班。家里冷冷清清的,只有我一个人,于是我拿起一本书来看。看着看着,忽然一声鸟叫声把我惊醒,我好奇的走向阳台,寻找小鸟,终于在一个花盆里找到一只小鸟。我又仔细地瞧了瞧它,有一身又滑又黄又嫩的身躯,一双黑葡萄的眼睛,一个又尖又小的嘴。从整体来看真是一只人见人爱,惹人喜欢的小鸟。

我小心翼翼地捧起小鸟,朝屋里走去。这只小鸟应该是刚出生不久的,可能是练习飞行时,一不小心掉到在花盆里才使它的右腿渗出鲜红的血。我急忙拿了药布和止血贴给它治疗。伤口包扎完了之后,我用树枝和胶布给它做了一个暖和的家,这样它不仅能够睡得舒适而且活动也比较方便。我又给它拿来了水和食物放在旁边,小鸟好像看出了我对它很友好,高兴地叫了几声就开始吃我给它的食物,看着它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爸爸妈妈下班后,我把今天发生的事告诉他们,他们都夸我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说说文中分成几段写?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作者写的这件事中,既写自己怎么做,又写小鸟的活动,看来写我和小鸟的故事这篇作文,就是要写你和小鸟之间发生的一件事。

文中的小鸟长什么样?(找出句子读一读)

我家的小八哥

叽叽叽,喳喳喳,你知道这是谁的叫声吗?这就是我家的宠物,一只可爱的小八哥--喳喳。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喳喳吗?那是因为它整天叽叽喳喳地叫着,所以我就叫它喳喳。它是一只非常调皮的小鸟,全身长着黑黑的羽毛,有一双黄黄的、小小的眼睛,翅膀上长有一排整齐的白色羽毛,显得很有特色,它的脚很很灵活,脚上的爪子呈弯钩状,像一个个小月牙,看上去可爱极了。

刚开开始的时候喳喳不会说话,整天只会叽叽喳喳地叫。后来奶奶告诉我八哥是可以学人说话的,我多么希望喳喳能学会说话呀。于是我打算教喳喳学说话,可是刚开始的时候这个顽皮的小家伙一点也不配合,每次让它跟着我一起说话时,它不是在吃它的食物就是在梳理它那乌黑的羽毛,根本就不理我,真让人失望。后来爸爸教我一个好方法,那就是用食物引诱它,这一招果然有效,喳喳一心想吃到我手里的食物就只能乖乖地跟着我说话了,刚学的时候它还是叽叽喳喳地叫,一点都不像人说的话。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它已经能说上一两句了。我每天放学回家,它就会说:“回来了,回来了。”有时,它看到奶奶在扫地,就会说“辛苦,辛苦。”大家都说它真是个通人性的家伙。现在,这个小家伙在我们小区里还有点名气,许多人都知道它是我们家的开心果。

我越来越喜欢喳喳了,我相信以后它一定能学会说更多的话。

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一件什么事?小八哥长什么样呢?

看完了别人的文章,大家是不是也很想动笔来写一写自己和鸟儿只间的故事呢?我们课本上有四个题目,可以任选一个来写。(先把提纲抄在作文本上)

题目: 我熟悉的鸟我见过的鸟我养过的一只鸟我想像中的鸟

出示写作提纲: 分成三段写

一、鸟儿的外形

二、我和鸟儿之间发生的一件事

三、我的感想

《记一次自己购物的经历》作文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通过几次的习作情况,我发现有些同学写作文时见到题目后思考片刻便急着写作,写写想想,想想写写,写起作文就像踏西瓜皮,滑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结果整篇作文没有条理,没有中心,甚至有的学生是“无从下笔”。这其中的主要缘故就是没有养成认真构思,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购物的乐趣,品读好词好句的过程,让学生学习写段,有助于学生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丰富学生的词汇、从质的问题上解决“无米下锅”的困惑,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

[教学目标]

1、继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大胆描述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

2、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3、鼓励学生能具体地、有条理地描写购物的经历,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大胆描述生活中经历,鼓励学生把文章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生动。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让学生跟随父母到商店去购物,看看父母是怎样买东西的,注意要多观察,留心周围人物的语言、动作等。

2、课前建议学生自己去购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注意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话购物

1、同学们,你喜欢买东西吗?买东西也叫购物(板书:购物)我们都买过哪些东西呢?其实我们买过的太多了,是吧?也许是买过一次冰棍,也许是买过一瓶酱油,也许是买过一个文具盒,也许是买过零食„„

2、出示超市图片

作文库大全小升初中考满分高考满分高考零分

3、谈话导入:亲爱的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你能说说这地方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方便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

同学们说得真好,谁能说说你自己曾经到过什么地方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练习说一句话:

(时间),我到

(地点)买。

小结:是的,居家生活离不开购物。干净整洁的商场里那琳琅满目的商品、那色香诱人的美食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一次购物经历。

二、观察写句、段

师:来到超市,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说一说

1、用“商场里的人

有„„有„„还有„„”来说说吗?如果能用上好词语就更好了!

师:进入超市里,你又看到了什么?

2、超市里的商品分门别类,排放得

,有、有、还有

„„看得我 用有„„有„„还有„„”来说说吗?如果能用上好词语就更好了!

三、创设情景忆购物:

(一)练习说话:

看到热闹非凡的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很多人.你们看,这两个小姐妹在买什么?

1、看图观察:(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别人是怎样购物的,想一想,他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2、教师示范:

我来到了

面对这么多的,我不知道要哪一种好,我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一样一样看起来,这时有

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经过反复比较,发现

我决定买它了。

3、指导说话,出示说话要求。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5、个别同学汇报交流。

(2)出示课件,观察这些人怎样购物,回想自己是怎样购物。

1、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2、个别同学汇报交流。

(二)学生习作

1、出示习作要求题

• 目可自拟,如买()• 把自己买东西的过程说具体。• 适当用上一些好词佳句。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3、师生点评

谁愿意展示自己的文章。请同学上台展示(学生读自己的作文,修改,再读。)

四、快乐谈感受.《成长经历中最

的一件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在自己成长经历中做过的或经历过的事情中,选择一件记忆最深刻的事情,或高兴、或伤心、或后悔、或害怕……写下了,内容要真实,主要部分要写清楚,写作时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教学目标:

1、能围绕“记忆深刻或难忘”等关键词选择材料,并试着给自己的文章加上题目。

2、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交代清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要素。

3、内容要真实,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书写要规范,标点符号要使用正确。

教学重点:通过习作指导,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通过人物的各种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准备: PPT课件、纸质范文若干。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激发兴趣。

1、教师引言:同学们好,我们今天来聊一聊“成长”这个话题,好不好?这样吧,我们来唱一首个好不好?我们在第八单元中学习了三篇有关成长话题的课文,其中有一首歌词是什么?对,《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一起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

2、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师生共同歌唱。

3、同学们,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但也有一些总也忘不了的事,这些事可能是你自己做过的,经历过的,也可能是你亲眼见过的;这些事或者使你高兴、或者使你伤心、或者使你震惊、或者使你感到后悔、或者是你感到害怕……总之,让我们记忆非常深刻,非常难忘。板书:难忘、高兴、伤心、震惊、后悔、害怕

二、指导过程

1、出示幻灯片4,说说你最想在横线上填上什么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学生自由发言。

2、你认为这篇作文的重点应该在什么上下功夫?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后出示幻灯片5。引导学生读一读。教师引导,关键要真实。

3、现在,谁能把你自己记忆深刻或难忘的一件事,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学生互相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教师请几名学生发言,教师鼓励。

4、小组讨论:要想写清楚一件事情,我们需要交代清楚哪些基本要素呢?

5、学生讨论,反馈后教师小结:一篇记叙文,我们首先要在文章中交代清楚人物、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板书: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6、教师给每个小组发给例文1——《最难忘的一件事》,由小组组长组织讨论,教师出示幻灯片9,教师读要求,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7、教师出示(幻灯片7、8),集体反馈。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了我学会了包饺子这件事)

(2)说说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3)例文通过哪些方法来把这件事情写清楚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8、教师小结: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或自己内心的体会、或自己受到的启发教育,体现出难忘和印象深刻之处。(教师借助例文,让学生充分体会以上几点)

9、明确要求,拟写初稿。

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讨论得也很激烈,那么你们能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者最难忘的一件事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好吗?教师出示要求:幻灯片11。

10、教师寄语:只有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了,才能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只有在文中融入自己的真情,才会使读者感动,所以,同学们应该学会用心去写作文,而不是用笔,这样文章才能具有感染力。

三、总结课堂,学生谈一谈收获:

1、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学生畅谈收获。

四、布置作业

教师发给每组一篇范文,下去以后组织谈论,按照我们今天评价的方法,进一步交流,好吗?另外,同学们把自己的习作初稿写在练习本上。

五、下课。板书设计:

的一件事

难忘

印象深刻

(真实)高兴、伤心、震惊、后悔、感动、害怕……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对于自己的房间肯定有过多种设想,因此本次写作对于孩子来说比较容易;

(写前指导)

1、生口头交流:我希望我的房间是……;(要求交流内容不重复)(师相机板书生所想象的事物)

2、师出示一些比较单调的句子引导生再扩句丰富,使句子变生动;

3、师提供两篇范文供生欣赏;(动笔书写)

师巡视指导

范文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

那是一间有明亮的阳台、宽阔的大床、柔软的小枕头的房间。每天我都会在那里写作业、看书……度过美好的时光。

我很喜欢我的房间。但是,有时候我希望我的房间和现在不一样。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一艘快艇。这样,我就可以在大海上自由自在的航行,去和海浪赛跑。

我更希望我的房间长上翅膀。这样,我就可以无忧无虑的在天空飞翔,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我也希望我的房间是植物园。这样,我就可以观赏各式各样的花儿,例如:富丽堂皇的牡丹、芳香四溢的百合、娇艳欲滴的玫瑰、争奇斗艳的菊花……

我又希望我的房间是动物园。这样,我就可以和动物们生活在一起。早晨大公约把我和动物们从睡

梦中唤醒;中午小狮子、小老虎、小羊……一同和我玩耍;晚上我和动物们一同进入梦乡。

我真希望我的房间是一片森林。我在绿树成荫的林子里读书、玩耍……我还要看小燕子从南方飞来后要干什么,小熊被春风唤醒后要干什么。

我爱我的房间,因为它就像我的好伙伴,永远陪伴我!

习作目标:

1、能完整的叙述一件事情或一些热闹的场面,并做到生动形象。

2、注意准确使用标点符号。

3、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春节的丰富多彩,让美好的祝愿永驻学生心间。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1、读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2、读老师给同学们搜集的资料

(边读边用彩铅给好词好句涂上漂亮的颜色)

二、读好词好句,仔细体会好在哪里。

三、重点指导学生读同龄人的作品。第二课时

(一)感受音乐,欣赏管弦乐《喜洋洋》,老师、学生边听边舞。(穿插放鞭炮、放烟花、贴春联、挂福字、剪窗花、包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等动作。)

(二)把你的感受用两三句话写下来。可以写一写你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你会唱的相关的歌词、你知道的童谣、对联等等(五分钟)

(三)写完的同学自己站起来小声读一读,觉得不好的地方改一改。指名几个同学读一读,边听边评。

(四)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现在大家就跟着老师一起走进春节。

(五)出示大屏幕

(六)我们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了解春节 衣:

1、古代时人们春节的服装颜色鲜艳,非常喜庆。

2、中国有许多民族,少数民族的人们总是在节日里穿上最漂亮的服装。

3、今年过春节买新衣服时,你会选择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衣服呢?

4、到童装店去看一看。看到这幅画,你会想起什么好词? 食:

1、过年的时候,你们家都吃些什么?(重点介绍饺子)出示课件

2、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饭要慢慢地吃,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

夜。据史书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3、庙会里的小吃,不光好吃,好看,有的还带有美好的祝愿(出示图片冰糖葫芦 大碗茶)让老师想起一首歌里唱的“都说冰糖葫芦儿酸,可酸里面他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儿甜,可甜里面他透着酸,糖葫芦好看,他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 住:

1、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2、过年,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挂福字,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挂贴年画。一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它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3、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与祝福。莲花:代表连年,年年,每一年。鱼:代表富裕,生活有余,日子过的好。行:

1、逛一逛春节的庙会,真是热闹。

2、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 “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吃人害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而现在人们在拜年中寄托了对新年美好的祝福!

3、派发红包给孩子们,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请注意:在发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如果你能将压岁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做有意义的事,长辈们会更加喜欢你!你打算怎样做呢?

(七)选取你觉得最有趣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具体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空一行写。出示要求: 给你一点建议

• 选取你印象最深的、你认为最有趣的事情写下来。• 好词好句随你用。

• 注意准确使用标点符号。• 限时十分钟。

(八)谁写完了谁就站起来小声读读自己的习作,不满意的赶紧修改。如果第一段和第二段连不起来,就在空行处加上过渡句。第三段写一写你的感受,最后给你的作文取一个好听的名字。请同学读作品,边读边评。生评、师评相结合。

(九)在乐曲《拜年》中结束 第三课时 作品展评:

1、自己修改自己的作品。

2、同桌互评,提出修改意见。

3、全班交流,选取有代表性的习作分三段分别评析。

4、誊抄作文。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 语文

教 案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二.整体感知

A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B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a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b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c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C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三.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四.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五.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再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提出思考题。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具体分析第二则新闻,并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给予鼓励。

六.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七.作业

1.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2.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的知识,写一则校园新闻,注意新闻的结构和要素的完整性。

补充: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注释】

钟山风雨起苍黄:钟山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在南京市的东面。苍黄,同仓皇。本句是说南京突然遭到了革命暴风雨的袭击。苍黄兼有变色的意思。这是修辞上 的所谓“双关”。

虎踞(jù巨)龙盘:形容地势优异。《三国志》诸葛亮与孙权论金陵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见《太平御览》引《吴录》)石头即石头山,在今南京市西。

慨(kǎi凯)而慷:感慨而激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宜将剩勇追穷寇:剩勇,余勇。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后汉书·皇甫嵩传》:“兵法(指《司马兵法》),穷寇勿追。”这里改变了这种说法,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必阙(网开一面之意),穷寇勿迫”。

不可沽名学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秦朝末年,项羽(曾自封西楚霸王)和刘邦(后来的汉高祖)同时起兵反秦。刘邦先据秦都咸阳拒项羽。项羽歼灭了秦兵主力,拥四十万大军入咸阳。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的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没有杀刘邦。后来刘邦项羽血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双方士兵为和平连呼万岁。项羽守约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项羽于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为五。事迹见《史记·项羽本纪》。这里是说应从项羽的失败得到教训,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这里是说,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压迫的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古代神话:女仙麻姑对另一仙人王方平说,他们相见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葛洪《神仙传·麻姑》)。

【题解】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即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

2.芦花荡

教学目标: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课前准备:

1、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思考课后练习,写出发言提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暑期电视剧《小兵张嘎》讲起,引入新课。

二.作者及白洋淀简介: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

三.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

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四.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学生先讨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与指导)

A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五.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

六.把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出来,仔细品味,细心揣摩,在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

七.作业:

1.作业本第一课练习题。

2.摘抄本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仔细体味。

3.蜡烛(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3、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4、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记得上学期的目标上有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队德国兵到一个被占领地的一个农家去,那农家的妻子正是个地下党。„„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及背景。

2、学习了这么多篇课文,我们已有了这样的常识,一看就能知道这篇文章是赞美什么或讲述什么的,那么这篇课文呢?

主旨: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4、那么,这里的烛光,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难一难我了!

1)最后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学很聪明,就拿课后题问我。所以,顺便给他们处理课后练习了。

3)课后练习二。4)课后练习三。

6、那么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三.作业:

1.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是其中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2.你还能举出像老妇人这样的例子吗?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3、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4、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么?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

2、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的情况呀?

有许多学生因为在历史课上讲过,所以这是一方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许多学生讲得比我知道的都精彩。

3、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的地方?

语句上的鲜明对比。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2)讽刺劫掠者的语句。

4、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5、那么就写法上有何特点?

概括——具体——概括。

6、那么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么态度?(谴责态度。)用了怎样的语言?(反语)有什么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7、那麽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人类的立场。

8、如果说,你们家有个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态度是什么?是的,你肯定不会主动站出来去指证他。但是雨果却能,因为他有着我们所没有的什么品质?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三.作业:

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感想。

5.亲爱的爸爸妈妈(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的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纳粹暴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题《亲爱的爸爸妈妈》所包含的动人感情。二.整体感知

A、默读课文,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B、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四.研读赏析

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B、“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C、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五.作业:

拓展延伸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A、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 B、你对这两位作家的行为是如何评价的?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二、作者简介(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三、识记字词(先由学生认读,然后一一指正,最后出示答案)

hài

sǒng

huáng

chuāng

pīlì

jiã

dàn 骇

惶急

疮疤

渴慕

霹雳

诘问

惧惮

四、研读课文

1.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但都围绕着中心人物——阿长来写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阿长是不是她的真名?(女同学齐读第一、第二段)

不是。她只是一个连真正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层劳动者,即我的保姆。(板书: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

2.阿长是我的保姆,对她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作者又写了阿长的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由此可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写了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表现了长妈妈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性格。

3.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在这些烦琐的规矩中,详细写了“元旦辟头的磨难”。对我来说,除夕最快乐的事情是用压岁钱买回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长妈妈却让我道恭喜、吃福橘。对我来说,这的确是一种“磨难”;但对阿长来说,这是保证孩子平安的一种最好方式。这恰恰表现了阿长的真诚和善良。4.我为什么对长妈妈产生了“特别的敬意”?

长妈妈讲的“长毛”的故事,出乎我的意料,更让我感到长妈妈的伟大神力,从此对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长毛”的故事在令人捧腹的同时,又使我们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和

淳朴。

5.然而,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为“我”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这也是我们本文的写作重点。

6.听课文录音。回答问题。

A.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明确: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不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B.阿长把《山海经》买回时,“我”有什么反应?体现了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到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震惊、感动的同时进而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买《山海经》一事写出了长妈妈热爱、关心孩子的美好品质。

7.齐读文章最后两段

文章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它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这时的长妈妈,不再粗俗,不再可笑,激荡在我们心中的只有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小结: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天所讲的内容。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些事情?表现了阿长怎样的性格?“我”的感情变化如何?

人物性格

我的感情变化

写作手法

切切察察的毛病

饶舌多事

不大佩服

欲扬先抑

摆成“大”字的睡相

粗俗、不拘小节

令人厌烦的规矩

善良真诚

不耐烦

讲“长毛”的故事

无知、淳朴

特别的敬意

为“我”买《山海经》

热爱、关心孩子

新的敬意

在鲁迅先生的眼里,长妈妈和《山海经》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样讲,没有长妈妈就没 有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所以,这四本书就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以至得到《山海经》后,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

A. 隐鼠一事,文中出现了好几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发材料)

B. 教师读《狗·猫·鼠》的片断。

C. 《狗·猫·鼠》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著名的 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忆童年、少年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40多岁了,所以取名为《朝花夕拾》,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取。希望同学们能抽出时间去读一读。

五、作业:

课外阅读《朝花夕拾》,把你喜欢的文章讲给大家听。

7.背影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藉、簌、逛、踌躇、橘、蹒跚”等。

2·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

3·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起欣赏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大家课前或者以前都曾经阅读过这一名篇,对之一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比如感情上的被打动,思想上的被影响,写法上的受教益。今天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探讨,当会有更多更深的不同层面的收获。

二、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主要作品有《朱自清散文集》。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三、老师范读或录音范读,或者请一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回答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文中“父亲”对儿子的无私。

②文中儿子对父亲的理解。

四、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写到“我”的几次流泪?(四次)

进一步思考:课文中对于“我”面对父亲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写得很详细,那么,“我”流泪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一般来说,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父亲的感激:父亲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

②对父亲的理解:父亲不放心茶房,亲往为“我”送行,干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表现出中老年人的“迂”,这都是对儿子的怜爱之情,不是他人所能比的;

③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买橘子时的瞒跚艰难,一下子引发“我”的联想,家庭生活的重压何时才能解除,父亲的这种艰难还得延续支撑;

④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父亲渐显老态,但还得继续生存挣扎以维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计,今后他又怎样生活,从身体到心理的逐渐变化,做儿子的又能帮助多少呢?

⑤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忏悔:对父亲特殊时刻所表现出的照顾关心,不仅不领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弃,但当为自己艰难买橘的过程特别是“背影”映现,自己终于内疚、愧悔,无声的谴责,借助有形的“泪水”表现了出来。

(以上答案视学生具体情况解答)

五、简单小结课文,再读课文,感受文中的父子情深。

第二课时

一、继续第一课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并加以小结。

二、引导学生继续探讨课文内容:

文章除描写了自己见父亲买橘的“背影”而落泪的情景外,还描述了自己另外两次“落泪”的情形。这两次落泪尤其是最后一次是由于什么原因?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加以总结。

第一次流泪是在交代家境衰败的情况下,见着父亲,面对家破人亡的景象,“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次掉泪表现出触境伤情的悲哀。这一次掉泪,引出父亲的在文中为数不多的重要话语:“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略。”

父亲的这几句话表达了丰富的感情。这里有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和劝慰,也流露了父亲在逆境中的淡淡的哀愁,同时,也可以看出父亲内心深处不甘受命运摆布、不怨天尤人的自我宽解、自求振作的复杂心情。

后一次的流泪是在读到父亲来信中的那种感伤之词时,出现了“晶莹的泪光”。这是在离开父亲两年多的“现在”。两年前车站离别时的情景还如在目前,“背影”的触动和震撼使自己在生活工作之外,更多了对日渐苍老的父亲的挂念,这种挂念且与日俱增;而忽然之间读及父亲的来信,父亲言语平淡中流露出的无奈和凄惶,让作者从无形联想及当年车站月台上“背影”的有形,于是,思绪万端,无以为报、无力回天、无可奈何等情感涌上心头,所以流泪也就无法避免了。

三、简单小结:这样说来,通过父亲的“背影”来勾连情节,贯穿本文始终的情感可以分析为两个方面:

(1)父亲对儿子的万般体贴关爱;

(2)儿子对父亲的真切理解和真诚感激。

那么,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能不能这样进行概括?(真情真感真文)

三、我们所读的这篇文章曾经使很多人读之落下感动的泪水,并且在第一阶段读之都会有不 同的感受。在此,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原因,这样真切感人、催人泪下的情感到底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提出以下问题:①这段描写有没有什么华美的语句?②有没有用什么特别的技巧、方法?③你觉得理解困难吗?④你觉得描写困难吗?⑤如果在你的生活中也出现这样的情形和过程,你能描写出来吗?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这篇文章为什么能使人感动的原因。

①朴实无华的语言

②客观写实的白描

③细致入微的细节

④事情的真实

⑤观察的仔细

⑥情感的真挚

再读课文,体会本文在写法上的一些特点。

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知道:好文章并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语言,只要你平常善于观察,善于体会,就一定会写出好文章来。学了这篇课文后,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表现生活中的真情的作文。比如:父爱、母爱、友谊等等。

8.台阶(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2.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去中的真情。3.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重点难点: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知道大家发觉没有,这一单元其实都是写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经历、感受和事情。我这里恰巧有一篇关于卑微事物或人的论述,大家听一下。(朗读文章。见附录。)

任何一种卑微的事物,其韧性都是最强的。无论人、事物。如同小草、如同蚂蚁,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还有“我”那平凡的父亲„„

二、整体感知。

1、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些独特的风俗,那麽,本文中一个独特的风俗或讲究是什麽?

多数同学都能侃侃而谈。有的说上浮山祭祖,有的说糖球会等等。

台阶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

2、换句话讲,父亲为什麽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造新屋,当然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每个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说,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

这里补充一下关于马斯罗的理论:人的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联系本文,其实父亲也是对尊重的要求。这是其毕生的奋斗目标。

3、那么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或他都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的简略,可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要详写。

5、在父亲心理,新台阶的动工,就意味着“地位的提高”,我们平时遇到父母升职等事时,都是举家欢庆的。那么父亲是怎样庆贺的?

放了四颗大鞭炮。

6、但是,父亲在放鞭炮时,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来,看看他有什么特色?

71页。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一辈子低眉顺眼、老实厚道,高兴起来也与众不同。一双手放在哪里都不是。

7、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却感到怎样?为什么?

父亲感到不对劲。台阶底,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8、其实,我认为这篇课文是可以删除一部分的,大家认为是哪一部分?

老屋的三级青石板的描写。

9、你看都罗嗦了些什么?

1)来历——体壮如牛,(与后面,闪了腰作对比。)

2)粗糙——经济条件差。

3)我跳上跳下——我年幼,新屋盖好,我“长成大人”,所用时间之长。4)脚板——终年辛劳;说明家庭的穷困。

10、你说这样写有必要吗?为什么?

当然。因为都与后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都对后面的情节起对比或反衬的作用。

11、具体来理解两个句子:

1)“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

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称,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2)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12、简述一下了父亲造屋的前因后果。故事梗概述一下,父亲造屋的前因后果。(故事梗概)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13、那么这样做值吗?

学生谈自己的价值观。

14、怎样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15、谈谈你心目中的父亲。两相比较,你有怎样的感受。

9.老王

教学目标:

1.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学习本文把琐碎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整体的写法; 3.理解本文语言风趣含蓄、简练风趣的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们周围有一些人,他们生活艰难,不被人重视,却有金子一般的心,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的《老王》这篇文章,探究这个问题。

二.学生齐读课文后,找出生字词,师生一起解决。

三.引导学生整体感悟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在这篇课文中,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对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归纳:

这篇课文写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凄凉艰难。

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是他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

作品写到“文化大革命”,那是荒唐的**的年代。学术权威被认作“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但是,任何邪风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他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一本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好人。作者的善良有许多表现: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卜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作者的善良还表现在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作者的女儿也像她一样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老王的善良也有许多表现:“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结尾一句话,应该这样理解: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

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

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讨论研究问题

1.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识,才会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平板三轮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公民道德建设所提倡的。

2.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是怎样组织的?

引导学生先列提纲,再探究为什么这样安排。

指导与明确: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的。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这三点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下面三段,按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断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断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最后一个片断,是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见出老王心地善良。

作者是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的。坐老王的三轮,一路说说闲话,作者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写老王眼疾,说到女儿给他大瓶鱼肝油,可见一家人对老王很照顾。老王对钱家也好,在服务费上双方总是非常客气。三轮改平板三轮,没法坐了,作者还是很关心老王,对老王有好处,所以老王总觉得欠了一笔人情,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也要表示感谢。以彼此交往为线索,全文一脉相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①他送伪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①句“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①句“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①句说“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二.布置作业:(选作一题)

1.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人物思想感情。以老王为第一人称,就要描写老王的心理活动,要在领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像。

2.在你的周围有像老王这样的人吗?他有什么样的特点? 在周记本里记下来。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作者思想中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2、学习文章组织材料的办法。(利用片段来刻画一个人物。)

3、学习分析人物命运的根源,尤其是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代,对于出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初中生无疑是比较不好理解的,教师在讲授时应该适当的交代时代背景。但没有必要过度渲染。学习这篇文章时,着重是要学生领会其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并把握文章的结构模式,为今后学习类似的文章(如《孔乙己》)或者写作做一准备。在教学时,可以重点让学生搞清楚几个点:((1)老王的悲惨身世及处境。(2)我们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往事。(3)老王悲惨遭遇的社会根源。)

庄子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值得得辨证反思,我们当然主要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中,都要有一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邻里关系。但我们也更希望有一个能够供大家畅游的江湖,也就是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先讲庄子“相濡以沫”的故事,略加分析。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爱心,“只有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有条件,课文结束时可播放这首歌曲。)我们中国在古代就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进步思想,这些其实都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需要一种和谐的关系。今天我们将学习杨绛的《老王》,本文通过写作者与车夫老王的交往,反映了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以及他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一)快速的阅读文章:

1、把握课文主要结构:

板书设计:

《老王》

(一)(第1-4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逻辑顺序)——“苦”

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

(二)(第5-末)回忆与老王交往几个片段(时间顺序)“善”

A、愿意给我们送冰块,车费减半。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C、“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困难。

D、去逝前一天硬撑着身子给“我”送香油、鸡蛋。

(二)、分析第一部分:

1、老王的是个干什么的人?他有什么生理上的缺陷?老王的居住条件如何?

答:老王的身份是三轮车夫,老王只有一只眼睛,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老王住在一个破落的大院中的破旧小屋里。(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这三点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

2、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的人物是老王,从文章里不难感受到这个人物身上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苦”与“善”;第一部分的交代显然重点表现了他:“苦”的一面,那么他的“苦”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苦,具体表现在: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化大革命”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汁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瞎了一只,另一只又看不清;他的一生凄凉艰难。

3、“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为什么说“同是不幸”?

老王的眼睛瞎了一只是事实,相对于正常人而言,这就是一种不幸,不管他是因“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还是因为“得了恶病”而瞎了一眼,所造成的后果都是瞎了一眼,而这原因都是不幸的表现,所以这样说。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心、爱护反映在文章中,这体现了作者一家那种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老王是不幸者,但作者认为,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人道主义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总是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

4、“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请你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年月?为什么“蹬三轮”的要组织起来?如何评价那个时代?

答:作品反映的是“文革:那段荒唐动荡的社会,当时受到左的思潮,不许人们单干,所以连蹬三轮的也要组织起来。作者对那个时代是深恶痛绝的。

(三)分析课文主体部分:

作者因为是以自己的眼光来看待老王,所以在写作过程中就不可能将老王所有的事情写上去,而是写自己与老王交往或者听闻的几件事,用这种方法来塑造人物可以使情节集中鲜明,节省文章的篇幅,能够更好的表现主题,但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材料的选择。

(1)事件一:“送冰”

第一个片断写老王给“我”家送冰,“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突出老王的忠厚、老实;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这一句表明老王是怎样一个人?“大概”一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这一句是对前面“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的一个补充说明,表明老王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占“我们”的便宜或是欺负“我们”,可见老王是一个老实忠厚的人。“大概”一词不能删去。因为“大概”表示一种猜测,它并非是老王的想法,而是“我”根据自己的观察而作出的一种猜测。

2、事件二:“看病”

第二个片断写“我”家默存(即钱钟书先生,杨绛的丈夫)上医院,老王不仅把默存送到医院门口,还坚决不收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从老王的语言上又可看出他的善良与憨厚。

从文章里,你能不能感觉出“我”与丈夫当时的身份与处境?

答:都是知识分子,受到不应该有的迫害。

3、片段3:

第三个片断写“文革”时期,载客三轮取缔了,因此老王的生计越来越艰难。老王又老又病又穷,如果不是“幸亏”有位老先生坐老王的车,他还怎么能活下去?不久老王果然病了,且总不见好。这也是为下文做铺垫。

4、片段

4、老王去世前一天,最能见出老王心地善良。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可就是这样,他也要去谢谢好心人——一瓶子香油,一包裹鸡蛋。老王认准他们一家是好人,所以知恩必报。而此时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去世好几年了,作者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太少。

(1)“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说明了什么?

答;肖像描写,表现老王久病之后的干瘦、脱形。(比喻手法。其作用是该句借僵尸、骷髅外表的恐怖、、干枯形象以及不经打的特点,形象而贴切地写出了老王因病痛的折磨而变得外表恐怖、干瘦和衰弱的特点。)

(2)“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老王送来的鸡蛋再多,总也有个数量,为什么说多得数不清?

答:“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作者记住的不是老王所送鸡蛋的多寡,而是其中蕴含的沉甸甸的情谊。这份情谊无法用冷冰冰的数字表示。

(3)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强笑”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要强笑?

答:勉强的笑,对老王送我们东西感到于心不安,也为老王的善良和不幸感到凄怆与高兴,故而欲笑又笑不出,只能“强笑”。

(4)“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又“站着等我”。

答:“赶忙止住”是出于老王真心,“站着等”是为我的话,是在领受谢意。

(5)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送香油和鸡蛋给“我们”是为了表示“感谢”的?

答:他送我们的意思表达得很明白,并说“不要钱”,送的第二天便就死去了。

(6)“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修辞?

答:夸张。再次强化老王临终前的形象,表现他生活上的苦境,表现他人性上的善良。

(7)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你认为我是如何领受他的谢意的?

答:很诚实地给他钱,并注意他的尊严。我只说“免得托人捎了”。

(8)对结尾一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结尾一句话,应该这样理解: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小结:课文主体部分通过“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件事情,重点表现了老王善良的性格。

善,具体表现在:“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在“文化大革命”那样荒唐**的年代,钱钟书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然而老王丝毫没有影响,照样尊重钱钟书夫妇。他认准他们是好人。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太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老王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四)总结全文: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

2、为什么在新社会里,老王还处在那样苦难的状态,而且每况愈下?

在新社会里,老王还处在那样苦难的状态,而且每况愈下,这是因为当年极“左”思潮所造成的。如北京解放后,连蹬三轮车的都要组织起来,而老王因为那时“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没有进去,只能成为单干户,使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文革”时期,载客三轮都被取缔,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送客,将就维持生活。另外,整个社会对不幸的人缺少关心。可以说,老王悲惨结局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的。

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

设计说明:

没有爱的世界是死寂的,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没有了亲情与友情,缺少了真诚与倾心。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多自私自利,对周围的人与世界漠不关心,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通过本次学习,呼唤他们的爱心,让他们懂得爱亲人、爱他人、爱社会是一种幸福,给他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准备时间:双休日两天

设计步骤:

一、课前准备

1、积累以“爱”为话题的名言警句、歌词、诗句等。

2、访问、收集给亲人、给他人、给社会送温暖、关爱的感人事迹。

3、教师与学生同时积累,并准备好歌碟与有关光碟。

4、调查、采访生活中的人们因环境被污染和被破坏的忧虑、痛苦~

二、倾诉爱心

1、激情导入:课前放《爱的奉献》歌曲,渲染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

(如果没有爱,天空不会那样湛蓝;如果没有爱,花儿不会那样灿烂;如果没有爱,人们不会有那样美的笑脸;如果没有爱,彼此之间聆听不到关切的问候与促膝的畅谈~~~是啊,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共创一个美好人间。)

1、交流积累

⑴交流以关爱为话题的名言警句、歌曲、诗句等(教师将自己积累的投影出来让学生摘抄)

⑵讲述自己或他人给亲人、给他人、给社会以关爱的感人事迹。(师生同讲,先在小组内讲,然后推荐感人的事迹在全班交流)

⑶师生同说听了这些事迹后的感受

2、教师放光碟

看抗洪抢险场面——生谈观后感——师谈观后感

3、列举反面现象,说感受、说策略。

丢弃亲子、虐待老人、家庭暴力、多个惨案还时有发生,你目睹、亲听过这些事吗?当

你看到或听到这些事时,你想说点什么呢?你认为应该如何制止这些恶性事件的发生。(或写或说,或小组交流或全班同享,师生同写同说)

三、关爱广泛

1、播放或讲述人们在优美环境中愉快晨练、散步、谈心、工作等场面,“留下一片绿荫”“保洁一汪潭水”“纯净一片蓝天”~~这也是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的一片关爱,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你有怎样的感受?(师生同谈)

2、揪放或讲述被污染、被破坏的镜头:河水在变黑、垃圾在乱扔、树木在砍伐、动物在被猎~~你做过哪些?你看见别人做过哪些?你认为这样做为别人带来些什么/(师生同说)

3、假如你是市长或是环保局长,你会怎么治理?写下你的设想。

(师生同写,然后交流)

四、爱的永恒

1、听《让爱住我家》《神奇的九寨》《爱的奉献》,让学生再次感受充满爱的世界是多么美好,从而激发他们爱的情感。

2、以“爱”为话题,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师生同写)

3、点评:师给生评,生给师评。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列出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的内容。

3.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

2.难点:课后思考练习题三,以形象的语言介绍一种事物。

学法指导: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是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二.简介作者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有。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本文最早以表于是1962年3月4 日《人民日报》,文笔通俗易懂,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

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检查预习

1. 查字典,给加点的字注音。

弧形 拱桥 陡坡 匀称 惟妙惟肖

2. 读了本文,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

四. 初读课文,看看作者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1. 提示: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段落是写赵州桥的,哪些段落是写卢光沟桥的?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一,填空。

2. 学生读,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3. 总结:

名称 位置 修建年月 结构特征

赵州桥 横跨在河上 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面三刀个小拱。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4全桥结构均匀。

卢沟桥 位于永定河上 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1.听写

2.说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二. 细读全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石拱桥的特点的。

1.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赵州桥,一个卢沟桥,这种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在写赵州桥和卢沟桥时,作者列举了许多精确的数字,这种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做——列数字。

3.为了让人们更清楚的认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的语言很具有逻辑性,例如课文第五自然段,在写赵州桥时,先介绍了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再分四点用数字分别说明。层次性很强。

4.作者在介绍两座桥时,既抓住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又注意到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请同学们找出来。(共同点是都介绍了地点,修建年代,及它们的结构特点。不同点是在介绍赵州桥时顺便说明了桥的设计者,介绍卢沟桥时作马可•波罗的话来赞扬其高度的技术成就和艺术价值,还介绍了卢沟桥的的特殊历史价值。这不但使行文有所变化,而且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最后两段。

1.第九段写什么,怎样写?

(文章又分三点解释了到得如此辉煌的建筑成就的原因。先写……再写……最后写…)

2.最后一段写什么,怎样写?(介绍了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修建情况,列举了我国修建的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长虹大桥”、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双曲拱桥等,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取得的巨大成绩。

四.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行文简洁、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二)

五.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三,引导学生用打比方的方法,把要说明的事理解释清楚。(我们常说用白纸写黑字,黑板其实就是一张黑色的纸,用白色的笔来写。我们把一张黑色的纸放大,再挂起来,就是一张黑板。)

12. 桥之美(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感受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明性的小品文——《桥之美》。拿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这篇文章说明对象是什么?桥之美体现在何处?作者是如何说明桥之美的?

二、讨论学习:

1、自读课文,讨论。要求:边读边思考刚才总结的问题。

2、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桥之美。

在作者眼里,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作者举了乌镇的石桥、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长桥之美、山区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以及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厚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狭窄拥挤,令人憋闷;而石桥轮廓鲜明简单,能使空间陡然疏朗开阔,令人神清气爽。

细弱的柳枝拂着坚硬的石块,强弱、轻重、动静不同,颜色对比,阳刚与阴柔两种美的不同,和谐而统一。

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形成鲜明的对照。

3、小结:

吴冠中老先生以其画家独有的眼光给我们品评了桥之美,先总的说了美在哪里——桥之美主要在于和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注意到块、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然后举了一些实例,说明了什么样的桥梁才是美丽的。条理清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引导我们对这些人类的智慧结晶进行了欣赏。

4、再疑:你是否赞同吴冠中先生的看法?为什么?

三、拓展学习:

那么,我们也用自己的眼睛来看一些桥梁,试着品评一下这些桥美在哪里。

(出示桥梁图片)

——可以从构造奇特、用料特别、特定意义、外观造型等不同方面进行说明。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桥之美》这篇文章,作者先从总的方面说了作为一个画家,对桥梁的欣赏的着重点,然后分别举例说明了桥与周围景色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欣赏桥之美的又一种角度;而且,我们还知道,说明一个事物时,应先抓住该事物总的特征来说明,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

五、作业。

13.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

2、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读准下列词语

轩榭(xuān xiâ)池沼(zhǎo)丘壑(hâ)嶙峋(lín xún)

镂(lòu)空 蔷薇(qiáng wēi)重峦叠嶂(zhàng)斟酌(zhēn zhuó)

2、读了课文后,苏州园林给留下印象最深是什么?请试用简短的文字概括。(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

3、某公园聘请你为园林设计师,你将会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如何设计,让游客有“如在画图中”的感受?(适时播放《苏州园林》风光片)

4、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明确

1、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表现在“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方面。

2、不能。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是前后一一对应。

3、可结合课文中的“亭台轩榭的不对称”、“假山堆叠的艺术性”、“花草树木的映衬性”、“景色的层次性”等方面,畅谈自己的设计思路,自由发挥,不拘一格。

4、苏州园林追求图画美,除了上文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苏州园林中“各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色彩的搭配”等。

四、探究学习,拓展思维

讨论:

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还有别的思路吗?(要求:学生自由发挥)

要点:可按照时间顺序;可介绍苏州园林的发展史;可分类介绍苏州园林等等。

五、布置作业,训练写作

小作文:我们的校园(150字)

先抓住玉峰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和食堂的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

15.说“屏”

教学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4.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学生拿着自己找的图片或小屏风,向同学作介绍,语言可能不生动,教师可以就此导入,看作者是怎样介绍的。也可以用古诗词中有描写屏风的诗句导人。二.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三.朗读课文并思考:

a.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b.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b.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 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四.研读与赏析。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 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讨论明确:

a.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

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学生还可以再举出一些。)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 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五.拓展延伸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绘了屏,全班交流,请 你引诗配画作解说。

比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 青天夜夜心。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想像一下,屏风将会有怎样的用途?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六.作业

把课堂上所说的“想像屏风的用途’’整理好,写在作业本上,学着用上古诗词佳句,要用得得体。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理解识记词语。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3.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4.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复习学过的文体导入说明文学习。

二、通读全文,概括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后议论回答,然后教师明确: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知识及研究它的意义。

三、划分结构层次,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性

1.本文围绕着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全文可划分为几部分?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为四部分。(略)

2.再问:以上四个部分的说明采用了什么样的顺序?

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后小结。作者在介绍物候现象时采用了这样一种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它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同时使得文章很有条理性。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3.请大家快速阅读第三部分“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课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是按照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来安排的,在行文上使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

教师提示:我们读一部小说,总是先读到前面的“提要”。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全貌做极为简要和概括的说明。有时我们还经常读到摘要。摘要,顾名思义就是对原文的要点进行摘录。写摘要和写提要有相同的地方,即都是抓住要点,写成文章。不同的地方是提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原作的内容全貌作简要的概括说明,而摘要却是在不损害原作内容的前提下,摘录原作的要点,将原作的主要内容准确地按原作的顺序写出来,不掺进自己的观点和评论,但为使上下文连续,可适当加上一些词语,原文有的句子太长可取其主要成分。

学生写完以后,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投影仪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考。(略)

四、总结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本质特点的一种文体。写说明文应按照一定的顺序,使文章有条理性。《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的是物候学的知识,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作业。叫学生回答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二、理解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1.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前三段课文。

2.理解题目的含义。问:“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课文为什么以此为题?

学生讨论,回答。第二段结束时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营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第三段开头又说:“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可见“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作者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比做大自然的语言,显得形象生动。课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作者是经过一番认真构思的。首先在课文第二段中有“传语”、“暗示”、“唱歌”等词语,将大自然人格化了,生动含蓄地揭示了物候现象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其次,“大自然的语言”概括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给人以形象生动的印象。说明抽象深奥的物候学知识,从生动丰富的自然现象说起,精彩动人地展示出一幅四季风景图,使人容易对其产生兴趣,也符合人们由表及里认识事物的过程。

3.理解课文生动形象说明事物的特点。课文第一段可以说是对题目的解释和具体化,本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

学生讨论回答。本段具体描写了“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语言生动、优美、形象,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妙的四季图。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这些贴切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受。恰当贴切地解释了“大自然的语言”。

三、学习举例说明 :

1.导入:本文在说明事物时除了条理清楚和生动形象以外,还有一个特点是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可以将一些抽象深奥的事理形象明了地说出来,令人容易明白。请大家将课文中的例子找出来。

学生快速读课文,寻找文中的例子。教师指名回答。然后补充说明。

2.本文在举例时常用“例如”之类的用语。请同学们看看,这样的用语还有多少?有没

有不用的?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明确:这样的用语,课文中还有“下面是一个例子”、“如”、“又如”等。也有不用的.如第二段举了“杏花开和布谷鸟来了”三个例子都没有用。

3.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有必要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明确:举例多少应根据需要而定,容易明白的就不举或只举一个例子;不容易明白的就要举两个乃至更多的例子。本文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两个例子很有必要。因为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冬天温和,这是人所共知的。若依此来推论,春天会来得早,但事实上是春天反而来得迟,且又寒冷。举两个例子说明,才能使人对此确信无疑。

四、总结扩展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课以后的感受。

2..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7.奇妙的克隆

教学目标:

1.理解说明的思路,掌握说明的方法。

2.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续对说明方法进行学习和巩固,理清作者思路并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 “奇妙的克隆”。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2.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课堂导问”,供小组讨论。

3.提问:

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b.“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c.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d.“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各小组讨论,一方面掌握讨论情况,一方面进行疑点点拔。学生

小组讨论后发言总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

第二课时

一.研读探究

在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课文内容拓展深入方面的学习。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为其“科学性”,重在内容;“普”为其“普及性”,重在语言。二者完美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说明了深奥尖端的生物技术。

研读第一小节“克隆是什么?”。

出示问题组:

a.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克隆”是什么。

b.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c.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探究小结:

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方法辨析:这一小节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通过上面小结,学生可以得出相应结果,教师再作归纳。

合作探究

a.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有何关系?

b.请找出这两小节中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明确)

提示:第二小节为第三小节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了行文的铺垫,并且按由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的说明顺序。

二.拓展延伸

分组辩论: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

教师可以提供网上、报上的各种言论帮助学生思考,同时也应紧紧抓住课文结尾引用的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对学生的辩论进行点拨。

三.学生小结

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注意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从方法上、思想情感上考虑。

四.延伸作业

将课堂小结“我学到了……”写成书面文字;从网上、报上、书籍中查询科学前沿的新兴技术。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重点、难点:

1.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2.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大陆漂移图示的同时,介绍“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故事:1912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因病躺在床上。当他把目光移到墙上那张已看过千百遍的世界地图上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为什么地图上南美洲巴西亚马孙河口突出的一块大陆,同非洲喀麦隆海岸凹陷进去的部分,形状竟会如此相似?为什么沿北美洲的东海岸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凹形地带,与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形大陆,竟会如此吻合呢?难道这几块大陆原来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离开来的吗?

魏格纳被这个奇妙的想法激动得几天没有睡好觉。他把地图上所有的陆块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它们的海岸线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后来,他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求证,大胆地提出了轰动世界科学的著名学说——大陆漂移假说。

那么“恐龙无处不有”与大陆漂移假说有什么关系呢? 二.明确目标

1.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科学观点。

2.把握“恐龙无处不在”印证大陆漂移假说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三.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研讨以下问题: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 讨论明确:

1.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2.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说明的层次顺序及说明方法。

讨论明确: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自然段):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本文在说明“大陆漂移”:是恐龙无处不在的原因这一主体内容时,诠释了“板块构造”理论,还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将“板块构造”形象化地说明出来,板块聚散的科学原理也就通俗易懂了。

主体说明部分。列数字是一个重要说明方法,如“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

“大约经历了1亿年,(南极)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十分之九的冰在南极。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

——运用大量的数据进行说明,给人以科学依据充分的印象,有很大的说服力。

此外,文章的第二、三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又是在举例说明,说明“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科学论断。

五.总结、扩展

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之后有新的发现。同学们要从中受到启发,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为学生提供一篇短文《世界各大洲都有恐龙的足迹吗》,进行比较阅读,使大家加深对《恐龙无处不有》所说明内容的理解,进而从两篇写法各异说明内容却一样的文章中,去找寻自己的发现。

六.布置作业

借阅有关资料,或参观自然博物馆,或看有关科幻影片,了解一下恐龙的世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以900~1200属之众“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本文是破解此谜的一个观点,同学们读后与自己已知的别的观点进行比较,看哪种观点更让人信服。

二.明确目标

1.本文有关恐龙灭绝的观点要把握。

2.本文说明其观点的依据、顺序及方法。

三.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2.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讨论明确:

1.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2.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选择“撞击说”而否认“火山说”?

讨论明确:

在作者看来,有论据验证的理论才能成立。

作者对前苏联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的极为致密,在通常条件下,斯石英可以保持数百万年。(列数字说明)

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过巨大陨石的撞击。(举例子说明)

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举例子说明)

由以上两例,作者认为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作者认为,地壳深处的斯石英可以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由此作者断定: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过撞击。

加上科学家又有新的发现:在岩层年龄为6500万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验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就这样,作者最后确认,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2.你能把作者的思路理清楚吗?

讨论明确:

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说明顺序: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发现→印证观点。这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

3.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你怎么认为?

作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将来面对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学生谈个人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4.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讨论明确:

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五.总结、扩展

1.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有关恐龙及恐龙灭绝的资料,大家互相交流,看看哪种学说自己最感兴趣,同时说明自己感兴趣的原因(那种学说成立的科学依据)。

2.科学发现本身是一种科学成果。而对科学发现的研究还会产生系列科学成果,甚至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同学们对此进行研讨、分析。

3.《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两文所写内容及所采用说明顺序的相关处。

讨论明确:(1)都围绕恐龙展开说明内容;(2)都以科学发现引发科学观点,科学研究印证科学观点为说明顺序;(3)两文都表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19.生物入侵者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向学生介绍古希腊“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了解什么是入侵者进而提出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的概念。

二.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字音

三.转入正文学习,主要通过以下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教学重点。(问题由实物投影展出)

形式:学生自由讨论找出问题答案,教师加以总结归纳。

问题一: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答案:课文第一段。

问题二:本文向我们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答案: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四.了解课文内容后,进而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明确:

1、使用了逻辑顺序 作用: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五.教师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生态现象的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六.作业:

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0.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养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2.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热爱并体会丰富多彩的生活。

3. 加强朗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教学重点:

1.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1. 学生搜集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素材,以备使用。老师准备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2. 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3. 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 学生放开喉咙自由朗读课文。

2. 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3. 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三、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由学生争取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要读得犹如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

a 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语段勾划出来,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例如:

有的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有的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 ……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

有的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③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质疑答疑。

例如:为什么说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久而久之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明确:因为他对外界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他当然也就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四、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重点探究: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

〔教师导学〕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①什么是声音?课文中有没有准确的解释?②“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是不是有声音? ③从“无声”写起有何意图?

〔合作探究〕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归纳〕因为“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所以“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声音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入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五、拓展延伸,声音游戏

请多位学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并简述自己当时听到的感受,和同学们分享。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六、布置作业:把自己用心听过的声音感受写成一段文字。

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

活动目标:

1. 了解辩论的有关常识。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来阐释自己观点的能力。

4. 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 赛前分组:广泛征求学生意见,选好学生感兴趣辩题,以个人倾向分组,教师协调。

2. 组内热身:由各组再选四名同学作陪练选手,模拟对手,进行演练。演练结束,本组同学帮助选手总结提高。提交成果:各组在辩论比赛前各交一份由全组共同协作而成,代表全组对该论题观点的文章。

活动过程:

(设计辩论赛现场,学生主席一名,位居中央;正反双方各四名选手,分列两边;邀请的评委同学及老师坐下方第一排;各组组员分坐对应下方)

闪亮登场

主席宣布活动开始,介绍辩题及评委,双方选手上场,各用一句精彩自我介绍语开场。

一语中的正反方按由正到反的顺序各推选一名选手陈述本方观点,将该组同学对辩题的理解作详细阐述。(每人时间限2分钟)

你谈我问

双方阐述观点结束后,由下面两组同学针对选手发言,结合辩题向对方辩手发问。辩手对问题作出回答,不得回避(问题各提3个)。

口若悬河

正反方按由正方到反方的顺序,各派一名选手对本方所持观点进行论述。

针锋相对

正反两方在听完彼此的论述后,各自再派一名选手针对对方的疏漏,予以反驳。本组成员可共同协商、讨论。

唇枪舌剑

正方两方由反方开始,围绕辩题进行自由辩论。主席同学在双方处于跑题阶段时,可进行引导。教师在此作好引导工作。

一锤定音

双方针对对方所持观点及阐述,结合本方对该辩题理解,派一名同学进行总结发言。

他山之石

在评判团商议评判结果之时,两组成员分别结合准备的资料及对方本次比赛表现,提出意见及建议,达到“真理越辩越明”,共同提高的效果。

评委点评

教师作为评委代表公布奖项:冠军队伍,最佳口才奖,最佳风度奖,最佳睿智奖,最佳博学奖。

针对双方表现,结合活动目标对双方场上队员,场下组员的表现进行点评,着重从个人修养、口头表达,思维角度进行评析。

成果交流

双方交换赛前提交的文章。互相学习,找到自身不足,以便提高。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1、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来解释一下“世外桃源”的含义或举例说明其含义。

(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优美的世界;另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生活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

a)教师朗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b)结合注释初步翻译课文。三.局部品味:

1、引导学生翻译第一自然段。

(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2、讨论本段文字的相关内容。

(1)、本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描写桃花源的外景。并要求学生找出桃花源外景的句子>(2)、按下列板书,引导学生背诵。

晋…武…缘…忘…忽…夹…中…芳…落…渔…复…欲…

(3)、如此奇异幽雅的环境,假如你来到这里,你回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断呢?

提示:(感想:A、有山有水,人杰地灵。B、心情舒畅、愉快、惬意。C、自己完全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之中。有一种虽处山外,却身在世外之感。推断:A、有人。B、那么,这里的人的生活又如何呢?由此而引出第二段的学习。)

3、引导学生翻译第二自然段。

4、理清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中的地点转移,并按下列板书引导学生背诵本段文字:

5、你能用一句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讨论:如此之美的环境,在现实生活中能否找到吗?

7、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要到这里居住呢?

(讨论后,引入对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引导学生翻译第三自然段。

8、请按“初识、所闻、所感、离开”分层次,并按下列板书引导学生背诵这段文字。

9、探讨:“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你认为桃花源的人为什么叹惋? B、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怎样的时代?

(魏晋时期,战乱年代,所以桃花源中的人为外边世界的**、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C、从这里我们可知:作者虚构的这个宁静安乐的环境、美好的风俗、淳朴的人情,是为了寄托作者的那种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的理想。

D、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的探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生哲学和隐居田园而过着清贫生活的思想境界。

四、作业:

背诵全文,完成作业本上的课内练习。陋室铭

爱莲说

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熟读并背诵全文。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黄龙洞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张照片是在哪里拍到的?

这张照片拍自我们杭州的黄龙洞。景区内山崖上有一龙头,泉水由龙嘴泻入水池,水池中央立有巨石,上面刻有《陋室铭》中的名句“有龙则灵”。为什么要立这样一块石碑呢?我想自然是因为这里有黄龙的传说,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希望得到黄龙保佑的美好愿望。那么,“有龙则灵”的作者刘禹锡的本意是不是这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刘禹锡的散文《陋室铭》,(出示课题、“陋室铭”山水画)。

二、简介作者、解题(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回答,教师适当补充)

1、陋室:简陋的居室,是刘禹锡的室名。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用韵。(介绍表现文体的字:表、说、记、序。/押韵--刨根问底:立即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韵脚和所押之韵。)

3、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颇得白居易推崇。

三、初读课文,熟悉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大声朗读,注意停顿,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注意句读)。

3、范读(听课文录音)。

4、齐读。四、二读课文,疏通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参照注释,读懂课文。(遇到疑难,同桌讨论)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鸿、白丁、馨等)五、三读课文,背诵课文

六、出示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

提问:大家觉得这篇文章难不难?(不难)是啊,总共81个字,名副其实的短文,浅显易懂,“何难之有”?可是,这样的一篇短文为什么会被后人传诵了一千多年呢?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与组内同学交流。教师巡视,及时疏导,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可以从技巧(如文体特点、修辞方法、写作手法等)和内涵(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我用现代人的眼光看„„)两个方面来考虑。小组代表上台总结性发言,教师及时抓出发言中的关键词句,纠偏扶正。

七、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辩证地、多角度地对《陋室铭》进行了赏析,学会多角度、多层面的赏析是这堂课的目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学会为人处世,懂得身处顺境或逆境,都能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这也正是《陋室铭》的精髓!

《爱莲说》

教学目标:

1.托物言志的写法。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能够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为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神异之笔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还不忘用万紫千红的花来点缀它。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写梅花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牡丹的诗句“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描写杏花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二、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1.教师范读,同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任抽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让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4.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思考: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明确]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思考: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明确] 作者借莲花来写人。①在社会大环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②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③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

思考: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明确:托物喻人)想一想,周敦颐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

提示:学生活动,教师小结。

小结:大家说得棒极了。作者之所以能写出“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更和他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关。周敦颐那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的文笔是不是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写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仅要贴近生活,有真实的经历,还要体现自身价值的鲜明的独特的个性。

思考:刚才,同学们已经把周敦颐为什么要借莲花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阐述清楚了。下面同学们回顾一下,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请同学帮助解决。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篇文章的主体写的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提示] 对比、衬托(正衬、反衬)

(2)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提示] 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

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提示] 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四、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1.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学生活动,教师适时点评)

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比如说“央视”2003年4月20日晚播出的《内江城管透视》),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点评)

五、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1.延伸积累,师生补充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六、结束语

课上,同学们想到了人、事、物、名言,如果稍加整理,就可成为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文章,为了使这篇课文进一步得到深化和运用,今天回家的作业就是写一篇托物言志的小散文。希望同学们在欣赏莲花的“亭亭净植”同时,别忘了“出淤泥而不染”所带给我们的深刻的启示。

七、作业:

流利地背诵两文,准备默写。核舟记

教学目标:

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2、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

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布置课内预习

请大家运用字典并结合黑板上的预习题自读这篇文章(有些题目需在自读本上笔答完成)

1. 本文出处及作者简介(摘要在自读本上)。

2. 为文章生字词注音并释义,用铅笔标出疑难句。

3. 试分别概括文章段意(要求用语精炼,各不超过十个字)。

三、朗读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

每位同学朗读两段。朗读后,各由其余同学对该位同学的朗读情况作评价,或指明其读音的错误,或纠正其断句不当;或称道其成功之处。

2.老师指导有关朗读的要领:

读音要力求用标准的普通话,注音要正确,特别是古今异读、变读、通假字、多音字必须严加推敲,查有实据,读准字音才能读得流畅,读准字音才能理解得清楚透彻。

3.在预习并对课文整体内容稍有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在学生稍有阅读文言知识的情况下,教师或可带读,或可范读,力争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达到流利畅达之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而把握文章的整体,获得这种文体的语感。

四、研讨课文

本文的题目虽有一个“记”字,是否意味着是一种记叙文体?它与《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本讨论题旨在考察同学在预习并熟读之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情况;同时借助比较,让学生对古文中的“记”体文言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第二课时

一、齐读全文导入第一课时的“研讨课文”。

对这个题目的正确解说应当是,(1)从所“记”的对象和内容看,《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记”的是“桃花源”、“小石潭”等实地实景,显然属游记类性质的记叙;而《核舟记》作者“记”的是一艘“核舟”,一件工艺品,目的是要展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绝顶智慧,很可能写成说明文。(2)从表达方式及语言看,前者几乎一律用描写文字,对其环境、场景、气氛、人物等穷形尽相作细致入微的刻划渲染;本文则多用客观的说明性语言,采用多种科学的说明方法。就此可以区别:同为“记”,却是文体迥异的两类文章。

二、继续研讨课文,分析文章第一段和第六段。

1.由学生对这开头,结尾两段的文句理解质疑,然后展开讨论。让学生自行解决疑难,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2.分别请同学通译,齐读,按要求概括文字大意。

第一段:总介王叔远极工微雕(引王说明对象——核舟)

第六段:综说核舟“容量”,极称其技。

3.讨论(1):两段文字都是“总体说明”性的,其概括角度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总括王叔远的微雕技艺,后者则是对这一核舟本身内容的概要说明。

讨论(2):开头结尾的两节文字可以看出,作者说明这一核舟的情况时是紧紧扣住了核舟的一个什么样的特点?你从这两节文字中的哪些句子中哪些词语中看出这一点?

紧紧围绕的中心应是雕刻工艺奇巧、灵怪。开头一节的首句,结尾一节的末三句,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有关的词语如“罔不”、“曾不”等。

4. 为加深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作一随堂练习。

三、分析讨论第二至第五段

1.这四段文字是对“核舟”的具体细致的说明,作者怎样说明的?试将这四段文字切分为两部分,怎样切分比较合理?

正确的切分是:

第二至第四段是一部分,第五段是一部分,前者说明的是船的正面,后者说明的是船背。

2.这样安排遵循了怎样的顺序? 由正面到背面,由主到次。

3.讨论第二段:

(1)这一段的内容是什么? 主要说明船舱的结构形态。

(2)强调有关字词:

“有奇”的“奇”读jī,不是“奇巧”之“奇(qí)”。

“可二黍许”与“潭中鱼可百许头”的比较。

“相望”的意译:“相对而设”。“糁”的音、形、义及词性。

(3)这一节文字在说明船舱中间的情形时,重点说明了什么内容?

应是八扇小窗和所刻的苏轼十六字文句。

(4)除说明船舱外,这段文字还有没有其它的说明内容?

有。开头一句总体说明了核舟的长度与高度。

(5)试想想,整个核舟只有“八分”长,“二黍高”。船舱就更是微不足道了。作者却在船舱的说明中强调窗户之多,文字之众,你为有什么用意?

正是抓住重点,突出各部分的重点,紧扣了“奇巧、灵怪”这一说明核心。

(6)领会苏拭文句。一是搞清其诗情画意;二是从修辞角度分析,如衬托、对偶等。可为下文有关苏拭形象的理解作铺垫。

请反复阅读第二段,体会文字少信息量大的文字简洁的特点。

4.第二、三、四段是写船的正面,作者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这是一种结构顺序的安排,你认为可不可以先从船首说起再说船舱,最后说明船尾情况呢?两种顺序安排,哪一种为上?为什么?

改用从头至尾的程序更符合方位的系统,从说明的客观效果看,也是很好的。但却不如原文顺序为佳。

综合文中第二、三、四段,这一部分实际上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大苏泛赤壁”的生活画卷,生动极了。作者是这样来描述的:先描述人物活动环境或背景,船舱的描述是交待环境,幽雅恬静,玲珑剔透;而窗上刻字则暗示活动的背景,正当山高月小之夜,水落石出,好一幅波平如镜令人心旷神怡的江上风月。当然,这里十六字的雕刻足见雕刻家的结构艺术,小小一舟自不可移来江上风月,而文字则可打破时空,成功地展示了小舟外的艺术空间,也更成功地冲破了数百年的时限。

在此场景下安排神情各异却志趣相投的一群人物出场,就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人与景、景与人的互相映照、烘托,堪称获得妙绝的和谐。

五、背诵这三段文字,体味作者构思的良苦用心。

六、分析第五自然段。

这段文字中哪些说明可以表现雕刻技艺高超这一中心?

如“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写船的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背为什么只用这么一小段文字?

这是文章中心的需要,也是雕刻者的主观意图决定的。更体现了作者主次分明的说明技巧。

既然如此,这段文字可不可省呢?

不可省。因为这是对前文说明的必要的补充,有了它,文章才完整完善,核舟才完全完备。有关的雕刻日期和作者,才清楚。

八、布置习题:

1.仿照本文作法,选取家中的某一工艺品,作简要的介绍,完成在自写本上。

2.做练习三,翻译一至四例。

25杜甫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背诵这三首诗歌。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教学过程:

《望岳》

一、导入。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二、读读讲讲问问。

1.整体感知。

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2.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岱宗”两句。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大意已见注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顶。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这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故谓之虚景。)

三、总结。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能找到他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么?

学生自由发言。

《春望》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浓淡淡,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多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石壕吏》

一、介绍背景导入,简介作者:

1.介绍背景。

2.简介作者。

二、整体感知:

1.质疑,画出难懂的句子。

2.谈谈你的初步感悟。

三、看图理解课文:

1.根据图画找出对应句。

2.有人认为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妇对话的情景。

五、说一说: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六、复述课文——“走进石壕村”

七、合作探究:

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老妪的命运将会怎样呢?

八、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九、当堂背诵全诗。

附: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诗人,杜甫受到了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的喜爱。顶着“诗圣”头衔的他可谓是声名远播,妇孺皆知。但若问及杜甫究竟凭何得以居于千古大浪淘沙的芸芸诗人之上时,相信少有人能体察出这”圣”字之深远含义。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石壕吏》的巧心组合足以对这个问题献上答案了。

回看几千年的文化史,饱受儒家文化浸淫的中国文化中,对伟大的判断不外有二层:一是艺术上的造就,即凭借顶尖的创造力创新文体或者使前人所创的其中某些臻于完美。二是思想内容上的前瞻性和深刻性:既反映代表时代精神,又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即是所谓的“妙笔生文章,铁肩担道义”。而将两者融于一体又达炉火纯青的确实不多。杜甫之前有屈原:创新骚体以抒爱国之情成为典范;与杜甫同时的有李白:兼擅各体,重立“不为富贵折腰”的骨气。传至杜工部,除了沉郁顿挫的诗风之外,在历史上留下最为浓重的一笔就是“士”——这个特殊群体作为理性,公平,正义维护者形象的完善吧。

“士”,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们,历来以社会良知来作为其理想人格。即深切关怀国家,社会以及世上的一切有关公共事物,人,事,以无所畏惧的心去忧患国家命运,批判眼前不平,重建理想之国。而杜甫的忧患意识又尤为突出。据刘明华在《杜甫研究论集》中对忧患所下定义:忧患意识是人类对自然灾害,人生命运和社会危机的忧虑和焦心的心理意识。大致上分为生命忧患和政治忧患。忧生者未必忧世,但忧世者常常免不了忧生。《杜甫诗三首》不但集中体现了以上两种忧患,更展示了 “诗圣”杜甫的成长过程。

《望岳》作为诗人少年青春之时所作,属早期作品,二十四五的杜甫家资殷丰,朝气蓬勃。于是当望及祖国如此锦绣山河时,自然意气勃发,气吞山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道出了“士”——杜甫为国效力,大展宏图之愿。而这种单纯的快乐随着阅历渐长奔波于市时,逐渐消退。到了必须面对安史之乱这个王朝衰变转折点时,杜甫不得不以儒思想在“士”身上形成的价值观和判断力对乱世作出反应。于是“自非旷士怀,登兹翻而忧”的杜甫开始了绵绵忧患。杜甫于乱世飘零中首先感受到的是因个人遭遇而生的生命忧患,这种忧生之感始于他在长安的困顿期。于是《春望》中的杜甫就感于妻离子散,国破家亡自己却白首无成,大谈了乱世之苦伤。“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想黍离之悲,见鲜花而落泪;恨离别之愁,闻鸟叫而揪心。“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刚过不惑的杜甫就开始白头,对早生华发的描写正是杜甫对自己坎坷流离,忧患悲愁,报国无门,无法完成少年志向的一种追忆和感叹。

但杜甫并未让人感到他在苦难面前的畏缩,他一放面感叹时不待我,命运多创,另一方面却更意识到人生如此局促,只有采取我不弃世的态度放有所作为。这就使得杜甫在生命忧

患中注入了责任感。他想到了通过立德、立功、立言在历史生命中得到肯定。这使得诗人的最终忧患超越了对个体的垂怜。

在所选的最后一首《石壕吏》中,其中最为精彩的句子是后来代夫从军的老妇人的一番自白:“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这几句话忠实记录了唐王朝官吏的残忍暴戾和百姓民不聊生的悲惨生活。杜甫在民族危难之时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已经表明他从对个体生命的悲叹中跳出来了,完成了由忧生到忧世的蜕变,这也才真真正正体现出了他的伟大之处。这是因为——

儒家的“民贵君轻”所提倡的对民的重视仁爱说到底是维护统治的手段而并非给民众以权利,尊重以之监督君主的权利。人民当为朝廷,说好听点是国家的生死存亡而效力,这在《石壕吏》中表现为杜甫称赞了老百姓在巨大灾难面前表现出的勇气和做出的巨大牺牲。但政治上的判断最终被良知所动摇——生来就宅心仁厚悲悯者,对所有生命都悲切关怀的杜甫把自己的感受推己及人,将是至王公大臣,下至贫民百姓,都融入“悲天悯人”的“悯”之中。也正是因为杜甫亲身经历了灾难的折磨,这种关心才远远胜于其他仅仅是“旁观者”的诗人。(写百姓疾苦的诗人又何止杜甫一人,白居易也曾表现过如此主题,但他的‘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观点表明了他只是靠想象和体会来完成,并不能成为真正的同情。)

总的来说《杜甫诗三首》记录了一个诗人由盛世入乱世的离乱遭遇和感时伤痛,展示了杜甫又立志为过效力到对未能实现此愿望的忧患到最后真正的忧国怜民的过程。这是杜甫的人生经历过程,也是杜甫作为“诗圣”的成长和蜕变过程。而杜甫的——“圣”——也正是体现在他始终心系国家由患己到患世的过程飞跃。

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 活动目标:

指导学生通过以自主、合作、探究为途径的实践活动,对中国莲文化进行认知、体验、感悟和表述,培养语文学习必需的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活动过程:

一、感知环节

(一)准备阶段

1、参加本活动的相关学科指导老师(包括语文、生物、美术等)的准备工作:搜集筛选资料,对要指导的内容和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预案。

2、结合本册课本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观察的方法。例如:如何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和书籍,如何在互联网上搜索需要的信息,如何记观察笔记等等。并开始着手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

3、向学生简要介绍研究性学习的范围:莲文化的魅力,明确研究总目标和基本方法。

4、在老师说明分组要求和原则后,学生根据需要自由分组,组成“探究小组”。

(二)活动阶段

1、欣赏莲、了解莲(生物教师指导)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前往公园观赏莲。细心观察,与从书本和网络上了解到的有关莲的习性、特点、品种、用途等知识相联系,分组探讨,现场介绍莲花的某一部分的特点,并说明

其价值所在。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生物老师的指导下栽培莲,写好种植观察记录。

2、莲的绘画、摄影(美术教师指导)

通过观察、欣赏,用画笔或者相机表现眼前的莲。学会捕捉能给人一美好遐想或深刻感悟的瞬间、部分。画的形式不拘一格。整理后用展板展出。

3、追根溯源,自主探究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提供参考课题,各小组自主选择

① 莲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② 咏莲文学作品赏析

③ 关于莲的名胜古迹

④ 莲与佛教

⑤ 关于莲的传说故事

二、感悟环节

分小组活动(一课时)学生充分、自由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表达环节

语文教师指导小论文写作常识(1/2课时)

各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小论文)

汇报形式:

1、展板:图片、文字、美术作品

2、赛诗会

3、小论文交流评比

[第六单元]

26.三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教学过程: 一. 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二. 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三.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2.各小组展示所编的导游词,教师视情况进行评点,学生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提问:大家刚才在写导游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 四.布置作业

1.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美景或你所游历过的山川名胜。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根据课文画一幅三峡风光图。

27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二、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课文

2、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3、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见教材上所作记号)

4、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三、合作探究

1、以小小组为单位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参考《三峡》的各种描写角度)

2、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班级交流

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四、背诵默写

自背、互背、最后当堂默写。

五、作业布置

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记承天寺夜游》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景,是怎样写的?

3、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答谢中书书》有什么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结合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本地东坡遗迹(惠州东坡亭、东坡小学等)导入。

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

投影:作者生平。二.疏通文意

1.解决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

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

2.朗读课文,听录音纠正

3.解决重点词语(投影)

欣然:高兴地 念:思考、想到 相与:一起

遂与外人间隔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遂至承天寺 盖竹柏影也

但闻屏障中尺一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

三.研习课文

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明:叙述、描写、抒情

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四.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五.作业

1.背诵《寄承天寺夜游》。

2.阅读古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

中所抒发的情感。(自行查阅作者的身世和本诗的写作背景)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体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咏雪》,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阅读课文,动脑思考,看看张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

二.检查预习

同学交流资料,汇集所提问题。弄清作者、作品及本文。介绍作者,了解作者。

三.整体感知:

a.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反复诵读,力求成诵。b.解析下列词语,疏通文义。

是日 更定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雾凇沆砀上下一白 酒炉正沸焉得强饮客居痴 四.品味句子,研究问题。注意文章写法。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问题一:

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

本文开篇叙事,交代看雪的时间及背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朴实的记叙,交代了一个不寻常的人。写不一般的纪年方法、不一般的时间、不一般的天气,都是突出“独,字。„„独”,不仅强调数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写出了作者,与众不同心态与情趣。

问题二:

找出写景的句子并体昧作者的感情。作者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情景相生。本文写景有两句,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一种人生情绪。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近远、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

问题三:

文章后半部分近一半笔墨写人,对此,你有何看法?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 文章的标题是“湖心亭看雪”,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定势思维:看雪就是写雪景,但这篇文章却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人,写奇遇,写饮酒,抒感慨,丰富了文章内涵。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更具魅力。张岱的文章写景,同时也写观赏景物的人及其感受,而点睛之笔,往往在此。结尾作者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

者”一个“痴‟‟字,似贬实褒,对作者到湖心亭赏雪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与赞赏,不仅如此,还包括了对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与赞赏。

问题四:

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此文是小品,全文不到160个字,篇幅短小。语言严整而富于变化,文字简约,内涵丰厚。如“独”“大喜”“雾凇沆砀”等(此处不展开,见教材分析)。

问题五:

从小品的角度,试分析此文的特点。

本文是张岱的小品中的名篇,有美的情趣,美的意境,美的韵味,美的语言(参阅问题研究,不展开)。

五.拓展阅读,深化理解课文。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阅读柳宗元的《江雪》,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前者属白描,西湖奇景与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后者属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前者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后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

六.作业:

运用白描手法,描画一个人。

30诗四首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2.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整体感知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

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自由背诵。二.研读与赏析

教师出示学生绘制的几幅图片让学生进行对照赏析,同时提出思考的问题:

a.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 a.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

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语言“自然、通俗”。齐背课文。

《游山西村》陆游

一.导入新课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b.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全班讨论、交流明确:

a.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b.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三.研读赏析

齐背诗歌,思考问题:《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四.拓展延伸

《归园田居》(其三)和《游山西村》都反映乡间生活,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之处?

明确:《归田园居》(其三)流露出了归隐田园后的遁世思想。

《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于对农家纯朴风俗的留恋。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反映乡间生活的古代诗歌?(孟浩然《过故人庄》、辛弃疾《西江月》……)五.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这两首诗歌。

第二课时

《使至塞上》 王维

一.导入新课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二.整体感知教师范读

第四篇:外研社三年级上英语全册教案

新标准外研版三年级英语上册

木兰镇中心校

汪燕

新标准外研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现状分析

英语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而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属基础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发展最重要的阶段。小学英语教学应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从而使学生获得必须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以前学生未开设外语课,对外语充满了好奇与兴趣,对此教师要谨慎对待,并注意培养其兴趣,不要挫伤其积极性。小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注意照顾大多数学生。

二、教材分析

一册教材共同分为11个模块,内含一个期末分析模块。每个模块分两个单元。一般,第一单元呈现要学习的语言内容,第二提供任务型练习,包括一首歌谣和小诗。歌谣和小诗的学习目的有三,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二是提高学生发音准确性,三是通过这些英语国家儿童所熟知的歌谣介绍一定的西方文化。不常用单词不要求掌握。希望学生结合语用和语词的基本语义,逐步获得最基本的运用英语的能力。课文呈现了一些新的语法内容,但不要求讲解,更不要求学生掌握,只是要求初步运用这些语句。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

1.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

2.能运用英语在日常生活和课堂情景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初步交际,如问候他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消息。

3.能参加运用英语组织和开展的日常课堂教学和生活游戏,及其它课内外活动。

4.能听懂简单的指令并作出适当的反应,能读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进行口头描述,唱一些英语歌曲,背一些小诗和歌谣。

5.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基本方法;形成英语学习的自觉性,和通过英语学习,获得更多知识的求知欲。

6.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掌握基本的英语交际礼貌策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7.乐于了解英语国家儿童的兴趣爱好,以及外国人的一般风俗习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2.在课堂上尽量的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汉语。

3.合理确定教学要求。不要求学生自由地说出课文所有内容,甚至不要求能自由地朗读课文。

4.纠正控制性错误,不纠正非控制性错误。5.多表扬多鼓励。

6.利用录音带、多媒体教学课件、挂图等。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 Module 1

Greetings 第二周 Module 2

Introductions 第三周 Module 3

Classroom 第四周 Module 4

Colours

第五周 Module 5

Numbers 1-12

第六周 Rest 第七周 Module 6

School

第八周 Middle Review

第九周 Middle Review 第十周 Mid-term examination 第十一周 Module 7

Birthday

第十二周 Module 8

Friends 第十三周 Module 9

Family 第十四周 Module 10

Body 第十五周 Story Time 第十六周 Review Module

第十七周 Final examination

M1 U1 I’m Sam.教学目标:

1.基本能听懂会说:“Hello, Hi, Goodbye, bye-bye” 2.学会运用句型“I’m„”进行自我介绍。

3.通过运用Hello, Hi, Goodbye, Bye-bye进行打招呼,并运用I’m„的句型进行自我介绍等情景让学生在感知、模仿、学习、体验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自然交流与真实运用语言的目的。4.培养学生初学英语的兴趣。通过大量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所在。同时教育学生要有礼貌的与人交际,主动与他人沟通,并逐渐建立深厚友谊。教学重点:

1.学会并运用Hello,Hi进行相互间问好打招呼。2.引导学生使用I’m „句型进行自我介绍。教学难点:

1.要求学生注意I’m中m的发音,不要吞音,发音要到位。2.强调Goodbye和Bye-bye的正确发音。教学课时:1课时

1、导入:(5分钟)

(1)课前播放学生熟悉的英文儿歌Hello 或字母歌渲染课堂学习的活跃气氛。(2)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一些常用的英文单词或缩略语如:WTO TV,CD,KFC,Best Food让学生了解一些身边的英语,同时也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生活中的英语,这样有助于强化他们亲身经历英语的真实感受。

2、导入:(3分钟)

启发学生当他们在新学期初次见面的时候,他们是如何相互间有礼貌的打招呼问好的呢?当他们在彼此陌生的情况下,是如何相互作自我介绍,互相交流的呢?教师用语:新学期开始了,老师首先欢迎各位新同学的到来,虽然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但现在我们就是一家人,那你愿意用自己最友好的方式相互问候和作自我介绍吗? 3.呈现:(12分钟)

(1)教师首先以自然的方式配以恰当的手势动作和不同的语调来向学生问好Hello , Hi。同时也引导学生向教师说Hello , Hi。然后让学生相互间用Hello, Hi 练习问好。(注:教师解释并让学生了解

Hello , Hi 的区别与联系。一般在正式的场合用Hello 为引起对方的注意而问好;而Hi一般是用于对自己亲密的人打招呼。操练时注意避免重复使用。

(2)教师胸前佩带英文的名字卡片进行自我介绍:Hello,I’m Cindy,借助手势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并通过儿童喜爱的任务头饰或面具等作自我介绍,让学生更进一步感知I’m 的含义。(注:教师要注意学生I’m的发音,防止丢音现象。)

(3)邀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分别戴上他们喜欢的人物头饰并自我介绍说Hello I’m „然后请同学作真实的自我介绍。(4)介绍班上要来二名新的小朋友,Sam、Amy教师用语:今天,我们Lingling,Daming是怎样来欢迎他们的呢?你们想认识这两位外国小朋友吗?(注:教师多次强调Sam, Amy的发音,以便于学生记住这两个名字。)(5)教师播放动画片,此时不要求学生跟读也不看书,边看边观察动画片中哪两个是Sam,Amy。(注:学生看完动画片后回答问题:动画片中哪两个小朋友是Sam 和Amy?)

(6)教师再次播放动画片,作为初次见面的小朋友,他们之间是怎样打招呼并进行自我介绍的呢?(注:此时要求学生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着单词、句子进行认读,力求作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体会其英语句意。)

4、操作与指导:(5分钟)(1)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用书活动1,要求学生仔细听录音,分辨出课本中的四个主人公:Sam,Amy,Lingling,Daming以便学生熟悉这四个小朋友的特征。

(2)四人一个小组操练Hello或者Hi,设置不同的场景恰当地运用Hello或者Hi打招呼,并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用书活动2,要求学生根据录音和图片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Hello或者Hi的理解。

(3)帮助学生理解I’m „,并用I’m „向全班同学做自我介绍。(4)根据课本内容结合实际情况编演小短剧。

5、完成运用任务:(10分钟)运用任务1:

传声筒游戏。游戏规则:将全班分成四组,教师从每组第一名学生开始悄悄说一句问候语Hello或者Hi或者Good bye或者Bye-bye,游戏开始第一名同学将问候语悄声传给第二名同学„„,依次下去,哪一组先传完问候语,哪一组就是获胜组并给予加分奖励。(注:此运用任务操练学生对语言点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把握程度。)运用任务2:

学生面向全班同学做真实的自我介绍,运用“亲密接触”的游戏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游戏规则:教师手拿一个toy并做自我介绍Hello,I ’m Cindy,然后闭上眼睛将toy扔向学生,拿到toy的同学做自我介绍,然后闭眼将toy扔向其他的同学,依次下去。要求学生地做自我介绍。

6、复习总结:(5分钟)

(1)引导学生总结对此课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2)听录音跟读磁带。

(3)鼓励学生在课下遇到老师、家长、同学时用Hello或者Hi打招呼,分手时用Good bye或者Bye-bye道别,自我介绍时用I’m句型。

七、板书设计: Unit1

I’m Sam.Hello

您好

Good bye再见

Bye-bye再见

Sam萨姆

I’m„„我是„„

Amy艾米

Daming大明 Lingling玲玲

M1 U2 How are you?

教学目标:

1、基本能听懂并说出句型How are you及其回答I’m fine,thank you.2、基本能唱出英文歌曲I’m fine,thank you

3、听懂并说出上一节课所学的问候语hello /hi/ Goodbye。句型I’m„„

4、培养学生从小懂礼貌乐与人交往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大胆活泼自信乐观性格。

5、从简单的日常交际口语中和歌曲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重点:

基本能听懂并说出句型How are you及其回答I’m fine,thank you 基本能唱出英文歌曲I’m fine,thank you 教学难点:

注意thank中th的发音/θ/教师应注意向学生强调舌尖的位置。教学课时:1课时

1、导入(5分钟)

活动1:师生一起做TPR swim swim swim swim like a fish教师双手作出鱼摆动状 jump jump jump jump like a rabbit两手放于头顶 fly fly fly fly like a bird两臂飞翔向鸟儿状 sit sit sit sit like a dog

活动2:师生相互问候,教师可用hello,(hi)boys and girls向学生问好,教师拿出一玩具熊扔向学生,老师与学生会话:

T:hello, I’m Annie.what’s your name? S:I’m„„

T: Nice to meet you…… S:Nice to meet you 此时学生将熊扔出,学生与学生之间作对话。

2、导入(5分钟)教师教学语言:有一天大清早Annie遇到了比卡丘(请上节课扮演比卡丘的学和下场),大家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故事吗?(教师与学生分加紧从两处出场,教师揉眼睛,刚睡醒的样子),并问候比卡丘“Hello Bikaqu.Good morning.” S:“Hello Good morning.”

教师转向全班学生Good morning 并引导学生回答Good morning Annie,此时比卡丘也转向学生Good morning,学生回答Good morning比卡丘。

教师出向卡片Good morning附有汉语“早上好”开火车检查学生发音。教师转向比卡丘,how are you!教师出示卡片提示你好!

比卡丘不作答,教师出示卡片,引导比卡丘回答I’m fine thank you 附有汉语 教学转向全班学生how are you boys and girls引导学生回答:I’m fine thank you 教师转向比卡丘,比卡丘先生,你也向大家问声好吗? 比卡丘:How are you!学生回答:I’m fine thank you.3、操练与指导(10分钟)

活动1:教师将全班分为大组,将句型编成儿歌:“见面问声How are you!你好!我很好谢谢I’m fine thank you.”(一组说上半部分,边拍手边说,另一组说下半部分,双手交叉拍肩膀来回答。)活动2:“快乐转转转”教师将男女生分开,围成2个圈,内圈和外圈,教师播放音乐歌曲,I’m fine thank you 学生开时顺时针走,音乐停止站在内圈的学生与外圈的学生相互问候How are you!活动3:教师教学语言:刚才,大家庭在“快乐转转转”中找到了许多布蒙上眼睛,在座的同学向他打招呼How are you此同学通过仔细聆听推测是谁在向他打招呼,并回答:I’m fine thank you进行3-4组。

M2 U1 I'm Ms Smart.教学目标:

1、基本能听懂、会说、会读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And how are you ?I’m fine ,too.Thank you.的语言结构。

2、能听懂并会说、会读Good afternoon 和What’s your name? I’m x x的句型。能听懂并会说、会读词汇 your, name, afternoon.3、能在不同时间段,正确地向他人问好。(上午:Good morning!下午:Good afternoon!)能用What’s your name?来询问他人姓名。

4、使孩子在英语交流中能理解并尊重他人,做到有礼貌;使学生知道Mr.不仅可以指男教师,还可以表示对男士的尊称; Ms.不仅可以指女教师,还可以表示对女士的尊称。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孩子的乐感与美感,增强学科间的融合。教学重点:

1、熟练说出句型Hello,I ’m „及学过的简单问候语如How are you ?I’m fine , thank you.2、name 中的 /m/ 与 afternoon中 /n/的发音。

3、能听懂并会说会读Good afternoon!What’s your name? I’m„及词汇your ,name, afternoon.教学难点:

1、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知 too 的用法。

2、初步了解感知词汇boys and girls。

3、词汇的girls Ms Smart的发音。

4、了解 Mr.与Ms.的区别。教学课时:1课时

1、启动(4分钟)

活动1.复习演唱第一模块第三单元的歌曲。

活动2.师生互相介绍(由于新学期开始,与学生接触不多,利用前两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短的英语交流)

向学生问候Hello , Good morning,I ’m „并握手以示礼貌,学生不必对早上好的问候作出回应,只需初步感知,为下面的内容做铺垫,学生可用第一模块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介绍。活动3.游戏

以大组为单位,用Hello Hi I’m „的自我介绍进行传话,哪一组先完成,哪一组获胜,并以示奖励。

2、导入(5分钟)

以复习第一模块第三单元的游戏的方式,选出四位同学,用手帕蒙住一位同学的眼睛,大家向他问How are you?,让他猜测是谁说的,并回应说I ’m fine ,thank you.How are you ?这时候原先说话的同学跳出来说I ‘m fine ,thank you.这时教师要求加入游戏,当学生猜错后,教师作出回应,并反问说And how are you ?让学生作出回答,重复两到三次,让学生感知。教师指出自己的性别I’m a girl,再指一个男生说He’s a boy。然后示意全体女生并说Now girls stand up,please.!以同样的方法示意男生。重复此项活动两至三次。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反应快。教师女生问候How are you ,girls ? I’m fine ,thank you.And how are you ? I ‘m fine ,too.Thank you.,再是男生回答,最后男女生互问互答.与小伙伴互问,检查有没有错误。3.呈现(5分钟)

告诉学生,我们的新朋友Sam Amy Daming Lingling他们也刚开学,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开学是怎样的,并且找出和我们相似的地方。将找出的句型How are you ? I ‘m fine ,thank you.And how are you ? I’m fine ,too.Thank you.读出,比一比谁读的又好又对,表扬同学并给予奖励。再次听音、看读,此时学生不跟读。4.操练与指导(4分钟)

找找练练。找出本课重点句型,教师教授两遍,再请小老师教授(可以运用不同方法,由学生自由发挥,如:小老师可将同学分成两大组、或四大组进行开火车游戏。)5.完成运用任务1(8分钟)

让学生模仿动画片中主人公,进行“超级模仿秀大赛”,看谁能获得最佳演员奖。这时播放录音机,让学生模仿,并进行现场表演,让其他同学做小评委,给予点评,指出优缺点。6.巩固复习(4分钟)

游戏“机灵豆”教师喊口令“Girls stand up!Or Boys stand up!”表扬做对的同学,做错的学生依次坐下,看谁是“最机灵的孩子” 7.完成运用任务2(6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上述活动做以评价,表扬好的学生并鼓励部分学生大胆展现自我,告诉学生还有一轮新的比赛,看谁是最后的胜利。接下来的环节是一个需要全体成员合作共同完成的游戏——找朋友,让学生在班上自由结合,根据今天所学句型,结合自己课外所学的知识,如:What’s your name ? How old are you ?等一些简单日常用语,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自己的朋友。比一比,练一练,看谁的朋友最多,谁的对话最有意思。8.复习总结(2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总结本单元内容 跟读录音,复习课文。

安排学生准备下节课的活动。9.家庭作业

大声朗读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并记下爸爸妈妈的建议。在生活中,运用所学日常用语结交新的朋友,有记录。

M2 U2 What's your name?

教学目标:

1、技能与知识目标:

(1)能听懂并会说、会读Good afternoon 和What’s your name? I’m x x的句型。(2)能听懂并会说、会读词汇 your, name, afternoon.(3)能利用所学的对话进行语言交流。如:Good morning!/ Hello!/ How are you? I’m fine.And how are you?I’m fine ,too.Thank you.2、运用能力目标:

能在不同时间段,正确地向他人问好。(上午:Good morning!下午:Good afternoon!)能用What’s your name?来询问他人姓名。并可以用I’m x x.对他人的提问进行回答。教学重点:

能听懂并会说会读Good afternoon!What’s your name? I’m„ 及词汇your ,name, afternoon 教学难点: name 中的 /m/ 与 afternoon中 /n/的发音。教学课时:1课时 1.启动

运用所学问候语进行师生间,生生间对话练习。

“Good morning!I’m …” “How are you? I’m fine.And how are you? I’m fine ,too.Thank you.”

同学们今天表现不错,那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吧。当老师说“boys”时男生起立,再说“boys”时男生坐下。同样说“girls”时女生起立,再说“girls”时女生坐下,此活动是帮助学生分清“boys与girls”的用法。活动速度由慢到快,老师指令可交替进行,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可让学生来发指令。2.导入(任务呈现)

OK!boys and girls you’ve done a good job.Look老师左右手各持一手偶,通过变换音调来演一段对话,引出本课重点:What’s your name ? 手偶1:Hi, I’m Ms.Li.What’s your name? 手偶2: Hello, I’m Sam.(此活动可进行遍。)3.呈现(2分钟)

同学们现在我是Mr.Li不是Ms.Yu,老师说话的声音变粗。老师将Mr.Li的头饰带在头上与学生对话:

Mr.Li: Hello!Good morning.Ss: Good morning.Mr.Li: what’s your name? Ss: I’m x x.(老师提醒)4.操作指导

放一遍录音,要求学生听录音指图片。再次播放对话,要求学生跟读2—3遍; 老师纠正学生的发音。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朗读对话内容,并对个体学生进行抽查; 5.完成任务1 传话游戏

同学们大家在班里男女生之间要用礼貌的语言互相问候,下面这个游戏就是看男生与女生谁的礼貌用语说的最好。向学生解释当老师说:“Good morning.”时女孩向男孩问好:“Good morning, boys.”男孩回答说:“Good morning, girls.” 用“Good afternoon”做同样的练习。

解释“Whisper”和“low”的意思告诉全班,当你说“whisper”时,他们就耳语,向别人问好;你说“low”时,他们低声向别人问好。举例:

老师:Girls whisper.女孩:(耳语)Good morning, boys.老师:Boys low.男孩:(低声说)Good morning, girls.用“Good afternoon”做同样的游戏。6.完成任务2 游戏:你是谁?(5分钟)老师站在教室中间说:“I’m Miss Yu.What’s your name? ”,学生集体拍手说“I’m x x.what’s your name?”,老师走到其中一位同学面前问:“what’s your

name?”,学生回答“I’m xx.”如果他/她回答对了,老师就坐在这个学生位子上当学生,这位学生做老师刚才做的活动。

7.完成任务3 歌曲“Good morning!”(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好听的英文歌曲“Good morning”。学完后让学生四人小组把歌词进行改可将“Good morning!”改为“Good afternoon”。由四人小组向大家表演改编后的歌曲,评出优秀小组。8.复习总结(4分钟)

让学生将今天所学的新语言进行总结让学生在早起时用英语跟他们的父母问候,比如:“Good morning.”如果他们在下午看见父母,他们应说:“Good afternoon.”恰当地运用“What’s your name?”来向他人询问姓名,并且可以用I’m xx”回答别人的问语。

M3 U1 Point to the door.教学目标:

1.会说本单元的单词和相关句子。

①学习单词the, door, please ,window, blackboard.②掌握句型 Point to the„

2.能说Stand up, please;Sit down, please.;Point to the„please.并正确指认。教学重点:(1)学习并掌握单词the, door, please ,window, blackboard.;词组:stand up, sit down.(2)掌握句型 Point to the 教学难点:正确认读和区分stand up,sit down.教学课时:1课时 1.导入新课

1)Guess 将事先准备好的“door,window,blackboard”等物品的小图只露出一部分。

T:What’s this? 引导学生猜测图片上的物品。学生可以使用中文回答,教师相机教授英文单词,并引导学生用大小声游戏重复练习。

(设计意图:用猜图的方法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很自然的引入新课。)

2.感受新知

(1)Point ang say.T: Do you know “point”?(板书Point to the并揭示课题。)let’s point and say.I say “Point to the „”, and you repeat the sentence and point to this thing.(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孩子喜欢游戏,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从说单词,到边做动作边说句子,将游戏难度渐渐增加,保持学生的挑战欲望。)

(2)Chant

T: Let’s say the chant.Door, door, door, Point to the door.Window,window,window, Point to the window.Blackboard,blackboard, Point to the blackboard.(设计意图:Chant巩固,加深学生对词句的印象,避免机械重复的枯燥。)

(3)Do and say 1)T: Do you know“Stand up”? Let’s do and say.Now let’s “sit down”.(通过动作示范,帮助孩子理解“Stand up”和“sit down”。)2)请个别学生上前当小老师,带领全班练习“Stand up”和“sit down”。全班学生跟着小老师重复句子,同时执行指令。

(设计意图:通过动作的示范,以及小老师的教学,强化对这两个指令的理解。)课文呈现

(1)Listen and think T: Now,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hink: 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picture?

(2)Listen and repeat T: Read after the tape.Let’s imitate.比一比,哪个组模仿声音最像。

(3)Work in group

小组分角色进行练习,并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听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有听的目的和动机;跟读,训练学生纯正的语音;小组活动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也更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将教学落到实处。)巩固练习

游戏:“Simon says”.要求:请五位学生上台,根据指令做动作。如果指令带有“Simon says”,五位学生迅速做出动作;如果指令没有“Simon says”,则不能做动作。做错的淘汰下台。

指令由老师先下达,执行指令错误的学生就要被罚为施令者,其他台下同学重复指令并负责监督。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操练词组和单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操练的效率,一个学生发出指令,另一些学生执行指令,执行指令错误的学生就要被罚为施令者,这样可以有效达到训练的效果,学生也可以很快的掌握所学的东西。)

M3 U2 Point to the desk

教学目标:

①识记单词:window、blackboard、door、desk、chair

②认读句子:基本能听懂、会说、会读,并运用Sit down!Stand up!Point to the„等语句

教学重点:学习chair、desk两个单词和Sit down/Stand up/Point to三个指令性短语。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透彻理解Sit down/Stand up/Point to三个指令性短语的意思,听懂他人指令并做出正确的反应。教学课时:1课时

Step1: Warm up(5mins)

1、Sing a song.《Good morning,Sam》

2、Greeting.Step2:Revision

1.stand up 和 sit down

2.door、window、blackboard、Point to the„

3.Listen and do

Step 4: Presentation(新知呈现)

1、Learn two new words “desk” “chair”

(卡片呈现、跷跷板游戏)

2.Read after me(desk,chair,window,door,blackboard)

3.小鱼吃泡泡

4.游戏“Simon says”操练“Point to the„”的句型。

5.Listen to the text and emphasize important sentences.“Point to…”

6.Read after the text one sentence by one sentence.7.Students read the text loudly by themselves.8.Read a chant.Step 5 Practice

1.Listen and circle on page18 2.Listen and match

3.Look and tick.Step6 Conclusion(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单词“desk”“chair”还有关于“Point to„”的句型。我们在下面的歌曲中来巩固这些句型。

Sing the song “Please stand up”

Step7: Homework

1.读17页课文3遍

2.完成练习卷

M4 U1 It's red!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听懂、会说、会读:red、blue、yellow、green、black、chameleon、panda等词汇,并能运用句型“It is „”.来准确介绍事物的颜色。

2、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乐于模仿和表达,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形成合作意识。

3、学习策略目标:通过游戏来学习单词,主动练习和实践所学内容,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文化意识目标:简单了解中英文中不同颜色所表达意思的不同,了解中西方的颜色文化,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能听懂、会说、会读五种颜色red、blue、yellow、green、black.教学难点:运用It’s+颜色的语句结构介绍事物的颜色。教学课时:1课时 Step 1 warming up

T: 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Ss: Good afternoon,Ms Huang.T: How are you? Ss: I’m fine.thank you.And you ? T: I’m fine too.Now, let’sing a song.多媒体呈现歌曲,“Please stand up.” Step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老师拿出一些彩纸。

T: Boys and girls ,look at these papers.What colour is it? S;Green/绿色

T: Right.It’s green.(出示单词卡片)Ok, read after me :green green green T: Yes, very good.What colour is it? S;Red/红色

T: Right.It’s red.(出示单词卡片)Ok, read after me : red red red Learn yellow blueand black.(方法同上)

2.T: Ok, boys and girls.Now, I need a student to take out a card, and say out what colour is it.Who can try? S:(学生抽出卡片,并说出此物,然后老师顺着说: Very good, and what colour is it? S:

T:教授新单词,学生可个人操练,小组操练,开火车操练。再用同样的方法呈现另外三种颜色单词。4.Practice

T: OK, boys and girls.Now, I have five colour cards.I will show them , and you should read the colour quickly.T: Now, let’s say a chant.Follow me : Red , red , the apple is red.Green, green the bag is green.Yellow , yellow, the banana is yellow.Blue ,blue ,the pencil is blue.Black, black, the hat is black.)5.进入课文

(1)新单词chameleon.panda

T: Today, I’ll introduce two new friends to you.One friend can change five colours.Do you know what it is? S:变色龙

T: You are right.we can call him “chameleon”(出示卡片,教单词)Please say hello to chameleon.S:

T: Another friend is panda.Her name is Panpan.(出示panda卡片,教单词)Say hello to panda.(2)学习课文

T: Now , let’s have a look what happened between panpan and chameleon? Please look here.First, listen carefully.Second, listen to and find out how did the chameleon change the colours.Third, read them.Step 3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play a game “looking for things” T: Now ,let’s play a game.2.Now let’s do exersice one(课件)3.Listen and say

OK.Now let’s do exersice two(课件)4.Read the new words(课件).Step 4 homework

① Read the colour words。

② Find out the colour of the things as many as you can.Step 5 Handwriting on blackboard Module 4 colours Unit 1 It’s red.It’s red.green.yellow.blue.black.M4U2 It is a black dog

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本课的重点单词dog , cat ,cap;

(2)会运用本课的重点句型:It’s a +(表示颜色的单词)+(表示物品的单词).教学重点:能用所学的句型描述身边物品的颜色。教学难点: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课时:1课时 Step 1:Warming-up

(教师课前播放歌曲《How are you?》,师生一起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1、Greetings.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s Liu.T:How are you ? S:I’m fine,thank you.And how are you? T:I’m fine ,too.Thank you.Today we are going to study here.(教师用手指多媒体大教室)Are you happy S:Yes.T: Let’s make effert together, Ok!

师生一起拍手用“Hei,Hei,I'm wonderful!”为自己加油。

3、Guess game.教师在手指上分别戴上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的小帽,教师边戴边说:It’s redyellowbluegreenblack.然后教师脱掉手指上的小帽,用一只手的手指戴上其中的一顶颜色小帽,并用另一只手挡住,向学生提问: what colour is it?,学生猜颜色,猜对的教师送他该颜色的小帽。

4、教师揭示评价方式。

教师把全班分成“red”、“yellow”、“blue”、“green”四个大组,并用相应颜色的圆形磁铁代表本组的笑脸贴在黑板上,表现好的一组可以获得一根头发,比一比哪组获得的头发多。Step 2:Presentation

1、抢答游戏。

多媒体快速出示blackboard、door、chair、desk、bird、window等物品,学生用“It's......”进行抢答。

2、教学单词dog及句型It’s a black dog.1)继续点击课件,出现一只汪汪叫的黑色小狗的图片。

T:What’s this?

S:小狗。有学生会的请他做小老师教读单词。

T:Yes,it’s a dog.课件播放flash动画,教学单词dog,在黑板上画小狗的简笔画,并在四线格上板书单词dog。2)用多种方式操练dog.如:开火车读、分组读、大小声读等。3)小歌谣:Dog,dog,dog.Act like a dog.(师生一起把双手叠在胸前扮演小狗边做边说。)4)(点击课件回到小狗画面)T:What colour is it? S:It’s black.T:Yes.It’s a black dog.教师边说边课件出示句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次。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单词cat.4、教学单词cap。

1)教师从桌下快速出示一顶红帽子。

T:Look.This is a cap.cap,cap,cap.教师把帽子戴在一学生的头上,带领全班同学指着帽子跟读.教师画帽子简笔画,并在四线格中板书单词cap.教师用嘴型和动作演示cap与cat的读音区别。2)T:Is it a blue cap? S:No.It’s a red cap.6、操练记忆单词。

1)每组请一名同学上讲台前,教师读单词,学生快速指认黑板上的单词,奖励又快又准的同学贴贴画,同时在该小组的笑脸上加一根头发奖励。2)学生看教师的嘴型猜读单词。3)歌谣:

Dog,dog,dog,.act like a dog Cat,cat,cat,act like a cat.Cap,cap,cap,act like a cap.师生一起边说歌谣边做相应的动作。Step 3:Learn the text

T:今天魔术师Panpan有一根魔术棒,他会变出什么呢?Let’s look at the screen.1、教师播放课文动画,并隐藏英语,学生看图听录音。

2、教师呈现句子,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圈出新单词dogcat cap。

3、学生跟录音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Step 4:Practise

1、Game:“击鼓传帽子”

教师把红黄蓝黑四种颜色的帽子分发给四个组的第一位同学,然后背对学生击鼓,学生快速往后传帽子,鼓声停止时帽子传到的一桌两个同学同时站起来,用It’s a „„描述帽子的颜色,交换帽子继续进行游戏。

2、Chant:(课件出示一只橘黄色的小狗)

T:Now,look!It’s an orange dog.His name is Bob.教师出示一橘黄色小狗玩具,教学单词“orange”。播放歌谣动画,师生一起跟着动画诵唱歌谣: Bob,Bob,Bob is an orange dog.3、Listen exercise.大屏幕出示动画练习题:Listen and colour.学生听录音,按顺序给图片选择颜色。Step 5:Development

1、Group work:

课件呈现九幅不同颜色的小狗、小猫、帽子的图片。学生四人一组用“It’s a „(颜色)„(物品).”进行描述。也可以描述教室里或自己身边物品的颜色。比一比哪组说的句子最多。奖励说句子最多的一组和个人。

2、播放动画歌曲《A rainbow》,学生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Step 6:Homework

Draw and say

画一样自己喜欢的动物或物品,然后用学过的颜色加以涂色,并用It's a „„.的句式向家人或朋友介绍。

板书设计:

Module 4 Unit 1

cat

It’s a black dog.(简笔画)

Cap

Module.5 Unit.1 How many

教学目标:

1.能口头运用How many?询问物品的数量并用8以内的数字进行回答。

2.识别单词:many,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3.培养学生的听、说、学英语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口头运用How many?询问物品的数量并用8以内的数字进行回答,识别单词1-8。

教学难点:three、five、seven的发音。教学课时:1课时

一、Warm up

1、Greeting

2、Review(教师出示彩色卡片,让学生说是什么颜色,for example:it is a red dog.)

二、Presentation

1、Now,look at my hand,How many?(师生共数)

2、Now,let’s play a game.Please,look at my right hand,and say how many in my left hand.then ask:how many?

三、New course

1、学习How many

(1)认识How many(板书:how many?多少)。

(2)讲解How many、认识单词many。(板书:many许多)。

2、学习数字one----eight 1)诱导学生进入学习英文数字的情境中。(出示装有硬币的瓶子,猜:how many)2)数,教读,逐个单词认读。四:Practice

1、听(看)数送掌声。

2、游戏:find out the cards and ask:how many?

3、小组活动:(show the fingers and ask:how many?)

4、数数:(数卡片、教室里的各种物品让学生数)

五、学习课文

1、看课文插图,说说Panda做了什么事?过程如何。

2、listen to the recorder three times.1、)listen and point

2、)listen and read

3、)listen and repeat

六、小结、巩固

1、游戏:抽奖

2、用英文数各组所争到的红旗数量,找小组冠军。

M 6 U 1 Happy birthday!

教学目标:

1.学习与生日有关的单词和对话,要求发音准确,语调自然流畅。2.能力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3.知识目标:掌握与生活有关的单词和对话。4.情感目标:创设情景,举行一个课堂生日宴会。

教学重点:birthday ,birthday cake

candles, birthday presents, birthday party 教学难点:理解第一部分的对话内容。以及单词birthday ,birthday cake and candles, birthday presents, birthday party 教学课时:1课时

一、What is it?

1、Greeting and sing

T:“Hi!How are you today? Let us sing the song ”I love you, you love me.“OK?”(Students do actions as they say.)1.Show pictures of a birthday cake(with candles),presents and a party.2.Write the word on the blackboard and ask individual students in Chinese,then in English.“What day is your birthday?”

“Do you have birthday cake,birthday presents ,a party?”

“How do you feel in your birthday?” 3..Practice and act.二、.Today is my birthday 1: look at the picture.listen to the radio

2、Ask some questions.T:What are they doing? S:They are talking.T:Is Jenny happy?

S:Yes.T:Why? Why is Jenny happy? Because is Jenny’s…… S:Birthday.T: How old is Jenny? S: Ten.3、Practice in pairs

One students pretends to be Jenny ,the other pretends to be LiMing.三、Sing “Happy birthday!”song.四、Activity book :L29 N2

五、Class closing.课后习题:

连线:

birthday cake and candles

生日礼物 birthday presents

生日聚会

birthday party

生日蛋糕和蜡烛 课后反思:

M6 U2 How old are you?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句型:How old are you? I’m „

2、能听懂并跟读书中对话,鼓励学生学会表演。

教学重点:会听、说句型How old are you? I’m„,即学会询问对方年龄的日常交际用语。教学难点:How old are you?的正确发音和正确运用.教学课时:1课时 I、Warm-UP

1、Greeting T: Class begins.Ss: Stand up, please!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Ss: Good morning, ,Miss Chen.T : sit down ,please.2、Chant T:(Stand up)Let’s chant, pen and pencil

(师生站着边拍手边CHANT,两遍)

T:Wonderful!Thank you!Sit down, please.3、Revision(有层次复习数字,由浅入深)1)

T: Now, take out your fingers.Let’s count.(师生一起数数,从0到10,再从10到0)

2)T: Now, count,(教师拍手),how many?

(教师拍手,让学生数次数,并进行抢答。)

3)T: Now , I say , you clap hands?

(教师说英语数字,学生进行拍手)

4)T: Next,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s..T: What’s this? /How many boys?

(1 boy , 3 girls, 5 pencils, 4 apples, 8 books)

(通过快速出现数字和以前学过的动物单词、文具单词,然后快速消失,让学生比比谁的记忆力好,来复习数字)

5)猜数字游戏

教师通过呈现数字1 到10 中的任意一笔,让学生猜是哪个数字。

如:画圈,学生可以猜成0,6,8,9(6和9的变化过程通过旋转来渗透)

如:画竖,学生可以猜成1,5,7,T:Do you know , what’s this?

II、Presentation

1、I’m„„

教师戴Sam头饰,跟学生打招呼

T: Hello, everyone!

Ss: Hello, Sam.T: Today is my birthday.Let’s sing a song.(师生一起拍手跟唱一遍)

T: Thank you!Now , look.This is my birthday cake.(这是我的生日蛋糕)

I have birthday candles.How many candles? Let’s count ,OK?(师生一起数蜡烛,复习数字)

T: Seven candles.Yes, I’m nine.(板书I’m seven.)

T: Together, I’m seven.(跟读这个句子,齐读,男女生读)

2、How old are you

T: Look, I’m Sam.Do you know how old is Sam?(你知道Sam几岁了吗?你该怎么问他呢?)

T: Let me tell you.How old are you?(贴”How old are you? 你几

岁了?”)

T: Follow me ,how old are you?(通过和How are you的比较来认识)领读——卡片领读——组读——开火车读

T: Who can ask Sam? How old are you , Sam?

S1: How old are you , Sam?

T: I’m six

T: Together, I’m six.(跟读这个句子,齐读,男女生读)

3、work in pair T: Hello, **,how old are you? Ss: Hello, I’m seven.How old are you?

T: Clever.Now , let’s talk in pairs.(同桌小朋友互相问)„„.T: Which pair? Hands up!(抽几组进行对话操练,进行评价)

T: How old are you?

S2: I’m seven.T: Thank you.Now , who is seven, too? Stand up!

(教师让所有站着的同学说“I’m seven, too.“)Ⅲ、consideration

1、I’m a doctor

T: Hello, I am a doctor now.Open your mouth, please.Let me see.Ah, what’s your name? S1: I’m **.T: How old are you? S1: I’m 8

T: I think you are right.Thank you.S1: You’re welcome.(教师模仿医生,在学生中进行对话练习)

2、Make a interview T: Boys and girls, let’s make a interview.接下来让我们来做一个现场采访。Look, I have a paper.(教师画表格)

T: Now, I want to interview XXX。XXX,stand up!

T: Hello, what’s your name?

S: My name’s XXX。

T: OK.Now , I’ll write down the name.然后把名字写在这里。

T: How old are you?

S: I’m eight.T: Thank you.Sit down.然后在年龄这一栏写上她的年龄。

T: Do you understand? 明白了吗?现在请大家去采访你周围的三个同学,并把调查表填好。

(学生自由活动,教师走下去进行帮助。)

……

(帮助学生上台进行汇报,引导学生用***is ***来进行汇报。)

3、Expand T:Look , this is a big tree.(Tree 跟读黑板上画树)Do you know how old is the tree?谁来问问Tree,你几岁了?

……

T:让你们来问一问吧。

S:Tree, tree, how old are you?

TREE: Hello, boys and girls!I’m a tree.Do you know how to count to my age?你们知道怎么来数我们大树的年龄吗? Look,1„2„3„How old am I ?”

(,树的年轮, 提醒学生保护环境。)

T: 小朋友们,现在你们知道怎么来数大树的年龄了吧,每一棵大树都是由小树苗慢慢慢慢才长大的,他们也有年龄,所以小朋友们应该好好保护树木,使他们不受到破坏,保护我们的大自然,你们说,对吗?

IV、homework

回家后,跟父母亲进行对话,运用how old are you ?

下节课进行对话。

M7 U1 What's this?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本课会话:What's this ?

2.能较好地掌握本课句型What's this ? It's a desk.并能用Let's practise.的词做替换练习。

3.能听说读写单词desk ,chair和句子What's this ? 4.学唱英文歌曲What's that ? What's this? 教学重点:this,that和It's的发音.教学难点:this 和 that的不同的指代用法。教学课时:1课时 一 问候。

1.师生问候。

T: Glad to meet you , again./ How are you ?

2.介绍客人老师,并问候。

T: Please say “Glad to meet you” to the teachers.3.师生自由对话:How are you ? /What's your name ?(出示头饰机器猫让学生这样回答 :My name is Mr / Miss Cat.)

II.复习

1.复习句型 :Is that a---? What's that ? 及有关交通工具的单词 boat , ship , bike , bus ,car, jeep , plane(以上是四会单词), taxi , yacht

(只要求听说)

T: Look , Mr / Miss Cat.What's that ? S1 :It's a ship.T: Can you spell the word “ship” ?

S1: Yes.S-H-I-P, ship.T: Is that a ship , too ?

S1: No , it isn't.It's a boat.T: Oh!It's a boat.Can you spell it please? S1 :Yes.B-O-A-T, boat.(让部分学生扮演机器猫,操练plane ,bike , bus , car, jeep)T: Is that a jeep , too ?

Ss: No, it isn't.It's a taxi.T: Now , let's chant.“What's this ? What's this ? ” one , two start.绕口令:What's this ? What's this ?What is this ? It's a taxi.It's a taxi.It's a red taxi.(此时将What's this?卡片粘贴在黑板上)

T: What's this?

Ss: It's a desk.T: Now , let's chant.“What's this ? What's this ? ” one , two start.绕口令:What's this ? What's this ?What is this? It's a desk.It's a desk.It's a white desk.III.新授

1.呈现句型What's ?

T: And what's this in English ?

Ss: It's a desk.跟读单词desk:

T: Desk , desk , desk.D-E-S-K, desk..(二遍并将卡片粘在黑板上)

T: And what's this in English ?

Ss: It's a chair.跟读单词chair:

T: Chair ,chair , chair.C-H-A-I-R, chair.(二遍并将卡片粘在黑板上)(此时将What's this in English ?卡片粘贴在黑板上)

T: Look, what's this ?

Ss: It's a door / clock.(实物)

T: And what's this ?

Ss: It's a picture.(投影片)2.巩固操练句型What's this ?

1)T: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放幻灯)What's this ?

Ss: It's a---.T: Now , please talk like this.(让学生根据幻灯上的内容直接进行操练。)

2)T: Let's play a game.You please come here.(指示他面朝黑板)

What's this in English ?

(让另一位学生举起手中的卡片,其他的学生真真假假地回答。如S: It's a ship / bus.等,最后让第一位学生猜猜到底是什么。)

3.听音, 跟读

(将有书, 钟 的两张卡片反贴在黑板上)T: What's that ?

Ss: Is that a---? T: And what's this ?

Ss: Is this a---?

T: Sorry , I don't know.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放录音)(第一遍回答上面问题,第二遍跟读)4.学说英语

T: Please read inpairs.(男女对读;A,B分角色朗读.)IV.巩固操练

1.编说类似课文内容的对话

T:Now you talk together like this.(让最后一组学生用zoo编说对话。)

2.情景对话

T: Great!Let's go to the zoo.Ss: All right.T: What's this ?

Ss: It's a panda.(头饰,让部分学生扮演各种动物)

T: What's that ?

Ss: It's a deer.T: Now please make similar dialogues.(让学生准备二分钟后,进行表演,最后一组以It's a door.结尾。)

M7 U2 What's that?

教学目标:

1、能掌握新单词flag,听懂、会说单词circle, rectangle, square, triangle;

2、能用英文辨别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物体;

3、能认读what’s that和It’s a„的句型,会运用所学知识组织对话。教学重点:学习图形的单词以及句型运用。教学难点:正确认读新单词并进行句型拓展。教学课时:1课时

Step 1 Warming up1、师生问候。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Ss: Good morning,Miss yuan.T: How are you, today? Ss: I am fine, thanks, what about you? T: Oh, I’m fine too, thank you!

2、唱英语歌曲“Hello song”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drill教师通过给学生设计魔法学校的情境,把学生带入魔法世界,直接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

Today, I will take you to a magic school, there is very beautiful and very funny.Do you want to go there?...OK!let’s go!Part one:Magic hands!教师用魔术手比划着各种图形,边比划边用惊奇的语气像在施魔法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边看边认读新单词,并做着同样的手势。T: What’s this? S: It’s circle.T: What’s this? S: It’s a...在魔术手的过程中学习各种图形的单词拼写并带读。然后通过做High & low voice以及转手指游戏操练单词,并分组读单词。

Part two: Magic cord,展示CAI课件,让学生看到屏幕显示的图形,通过魔术绳子的变化,教师引出句型what’s that? 带读,同时让学生看图片回答It’s a„,并再一次巩固新学单词。T: What’s that? S: It’s a circle.T: What’s that? S: It’ a square.T: What’s that? S: It’s a rectangle.T: What’s that? S: It’s a triangle.帮助学生回答,并带读。在魔法绳子环节让学生运用道具绳一起做出各种图形。

Step 3 PracticePart three: Magic words.CAI课件演示,让学生认读What’s that?和It’s„的句型

T:What’s that? S: It’s a triangle...T: Guess, how many triangles are there? S1:...S2:...T: what’s that? S: It’s a ball.T: The ball is a circle Ss:...Step 4 ConsolidationT: What shapes can you see in the classroom? 情景:启发学生从周边熟悉的环境中寻找各种图形的物体,认读,并用英文说出那是什么,同时进行回答。

Step 5 ExpandingPart four: Magic picture

1、展示课件组合图形。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绘画,画出新学的各种图形,并组合各种图形。然后运用所学句型介绍图形,教师可以视时间情况适当安排学生表演。

2、评价。

3、作业。

1)找找家里各种图形的物品,并用英文介绍给父母,和家长互动。

M8 U1 Is it a monster?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词汇:or, no, know, kite, new, monster, help.(2)能听懂、能实际运用句型: Is it a...?的语言结构,并会用Yes, it is./ No, it isn't.来进行回答。

教学重点:

1、掌握以下单词:or, no, know, kite, new, monster, help

2、运用Is it a...?来猜测不确定的物品,并用Yes, it is./ No, it isn't.来回答。教学难点:

1、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单词和句型,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2、创设英语情景,使学生正确运用一般疑问句询问物品的名称。教学课时:1课时

Step

1、Warming up(5min)

1、Sing a song: please stand up.2、Free talk

T: All of you can sing it very well.So I want to give you a present.Look, there are 2 presents.Can you tell me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presents?(guide the students to say one is new, and the other is old.)T:(show the word card“new”)new,n-n-new.(T makes the students read one by one.)T:Listen carefully and guess, what's in the present?(T plays the sound of cat.)Ss: cat...T:You are so clever!It is a cat!Miao miao miao~~ Can you guess how many cats are there in the box? Ss: 2...3...T: Let's count together.1,2,3...There are 4 cats.OK, now I will divide you into 4 groups, and each cat stands for a group.Let's have a match to see which group can eat the fish, OK? Step

2、Presentation(25min)

T: As we know, on Sam’s birthday party, Sam receives so many presents!Look!So many presents.(T shows presents on the PPT)Do you want to know what’s in the box? If we don’t know, we can say “ I don’t know”.(T shows the card “I don’t know”)OK!Now let’s guess.What’s in the box? Before we guess, let’s learn it together ”Is it a…?”(T writes it on the blackboard, and prctices this sentence pattern by reading in indivisual, by pair, by groups.)T: You read it so loudly.Look, this present is from Daming, can yuou guess what’s in the box? Is it a pencil? Is it a …?(guide the Ss to use “Is it a…?” to ask.)S1: Is it a pen? T: Yes, it is.(T writes “Yes, it is” on the blackboard.)

(T makes Ss guess Daming and Ms Smart’s presents.This is easy for them.)T: This present is from Amy, Can you guess?(This is a little difficult for them to guess)T:OK.Let's see together.Wow, it's a kite!(T shows the word card and teach the word)

T:Look, so many kites, dog kite, cat kite, bird kite and…Look, this is a monster kite,(T teaches “monster”)if we see a monster, we should cry”help!” T:Now, Let’s play a game:magic eyes!Whose has got a magic eyes? Read the word you see, but if you see a monster, you should cry “help!”, clear? T:All of you have a magic eyes!Today Sam takes his kite to the park, and an interesting thing happened,let’s go to have a look!

(T plays the CD-ROM for the first time.)T: Now, listen again, find”Is it…? and underline”… How many “Is it a…?” can you find? Ss:3 T: Good!Can you read it? T:Now show me your finger, listen and point, and read after the CD-ROM.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Step

3、Practice(8min)

T:(show the box)Look, Is it a pen?....Now I put them in the box, I want to ask one student to come here and choose one to guess, using “Is it a…?” and the whole class help him to guess out by answering “Yes, it is/ No, it isn’t”, clear? Step4、Consolidation(2min)T: Let's see what we have learned today.Step5、Homework Play guessing game with your friends, using the sentences pattern: Is it a...? Yes, it is./No, it isn't.Blackboard writing:

Module 8

unit 1 Is it a monster?

Is it a...?

Yes, it is.√

No, it isn't.x

M8 U2 Where's the cat?

教学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协作、交流,使学生掌握Where句型及表示方位介词in的用法,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表示方位介词in的用法及Where句型。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中灵活运用本课句型。教学课时:1课时 Step 1: Warm up and revision 1)Greeting with students T : Hello, boys and girls.S: Hello, Miss cai.T : How are you?

S: I’m fine.Thank you.T: You are welcome.T: What’s your name?

S1: My name is ×× T: How old are you?

S2: I’m ×

[适当的问候语,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语言的使用率,并创设融洽的氛围。] 2)Sing a song:

《What’s this?》 3)Chant : 《pen and pencil》

[唱歌能使学生感到松弛、愉快、满足,产生兴奋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创造学习英语的轻松环境。Chant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复习了本节课所要用的单词。] 4)revision: T:(出示一个blue bag书包)what’s this? S: It’s a bag.T: What color is it? S: It’s blue.It’s a blue bag.T: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present,I put them in it.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Do you know? What’s in the blue bag? S: I don’t know.T:不知道你们可以猜一猜。现在我们就来猜一猜,比一比,看谁的运气最好,猜得最准。不过在猜的时候我们可要用上这个句子来表示自己的猜测和疑问。(板书:Is it a „„)S: Is it a pen?(Is it a pencil?)T: No, it isn’t.(Yes, it is.)

[结合实物复习上节课的Is it a pen? Yes, it is./ No, it isn’t句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了大量的词汇,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课内容,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Step2: Presentation 1)、Teach the new word :bag(袋子)

T:(出示一个实物yellow bag)What’s this?(板书bag)Bag可以翻译成书包,也可翻译成袋子。

朗读bag bag 袋子

[让学生边朗读边用手打节奏再加上背袋子的动作,学生手、脑、口并用,有利于更好记忆单词,并且不会觉得单调。] 2)、play a game : look and say(课件依次出现yellow bag green bag red bag blue bag)

T: What’s this?

S: It’s a yellow bag.(并板书yellow green)

[及时对所学的单词进行巩固,扩展,加深,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Teach the new word : “in” T:(出示一个实物green bag)what’s this? S:It’s a green bag.T: What’s in the green bag?(板书:in the)你们知道in 是什么意思吗?Do you know? S:I don’t know.朗读in in 在里面(配上节奏和动作)朗读in the yellow bag

in the green bag T: What’s in the green bag? Please guess!S: Is it a cat?(Is it a dog?)T: No, It isn’t.还有谁要来猜?(Yes, It is.)[用学生喜闻乐见的guessing game引出新单词”in”,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新单词的意思,并理解它的用法。] 4)、Teach the new word:” Where” and the new sentences: “Is it in the yellow bag?” T:good job!Now I have two bags in different colors and a toy cat.Close your eyes

(put the toy cat in the green bag.)T: Look , the cat is missing.where’s the cat?(板书课题)你们知道Where 是什么意思吗?Do you know? S: I don’t know.朗读Where Where 在哪里(边读边配上相应的动作)。Where’s the cat?又是什么意思呢?(板书:猫在哪里)齐读:where’s the cat? 要猜where’s the cat? 要用上这个句子Is it in the yellow bag?(板书Is it)

齐读新句型:Is it in the yellow/green/red/black bag?

T: Where’s the cat? S: Is it in the yellow bag? T: No, it isn’t.Yes, it is.(It’s in the green bag.)

[结合实物和具体的情景进行新单词和新句型的呈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及对句型更好地运用。]

5)、play a guessing game.T: What’s this?

S: It’s a dog.T: Please close your eyes,(师把dog放在其中一个袋子里。)Who can ask? S1: Where’s the dog? T: Who can answer? S2: Is it in the yellow bag?

No, it isn’t.Yes,it is.(It’s in the yellow bag.)

[让学生利用实物进行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学的句型。]

Step3: practice 1)、Do pair work 请同学利用手中的pen pencil book和yellow bag green bag和黑板上的句型同桌两个作对话。

请同学到前面来表演

[结合实物,让学生同桌两个进行语言的操练。学生在完成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 觉熟练掌握和运用新句型] 2)、对口令 T : Let’s do an activity.listen to my orders.(Stand up ,sit down , hands up ,hands down, put your book in the desk, put your pencil in the desk,put your pen in the yellow bag., put your book in the green bag.)

[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有趣的活动,活跃气氛,使课堂进入另一个高潮] 3)、Ask and answer 课件显示书本32页的图: S1:Where’s the book? S2: It’s in the red bag.4)、听录音,读课文

[引导学生边听音边指,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Step 4: Assignment 1)Listen to the tape of Module8 Unit2 three times and repeat.2)Play the guessing game with your parents.板书:

Where’s the cat?

(猫在哪里?)

Yellow bag?

Is it in the

Green bag?

Yes , it is./No, it isn’t.It’s in the green bag.M9 U1 This is my mother.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单词:father/mother/grandpa/grandma/brother/sister.2.能听懂会说This is my „.及答句。3.对学生进行爱家人的教育。教学重点:

运用句型:This is my „ 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教学难点:

区分father/mother/grandpa/grandma/brother/sister.教学课时:1课时

一、课文导入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是家庭称谓的单词: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grandma、grandpa.(设计意图:前面单词学生已进行操练,在这里让他们自己找出来,加深了印象,并能帮助学生理解其意思,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单词而不会感到乏味)。

2、出示Smart一家的图片,指着各个人物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识别出Smart一家的成员;边贴 Sam的家庭成员头像边出示相应的单词(形成family tree)。老师扮演Tom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全家福,边说、边出示版书: This is my …….She/He is a …….(设计意图:用Smart家的照片导入,不仅能帮学生理解其故事内容,识别Smart家的家庭成员),还用了真实语言情景再现,引出了主句型,呈现了句型的运用渠道)。

二、课文教学

1、听录音

第一遍:学生认真听,对课文的整体故事内容有所感知。

第二遍:学生带着问题“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Sam’s family?”听→抽生回答问题。

第三遍:跟读录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总体再到详细不同层次的听录音,逐步帮助学生培养听的技能)。

2、老师再次领读复习生词:“father、mother„„等,再带领学生理清Sam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3、学生再听录音,模仿跟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

(2、3的设计意图:以免有差生对生词不熟,再次复习听录音,提高全班的学习质量)。

4、四人一小组分别介绍自己的全家福,老师去小组做个别辅导,抽3—5位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全家福,给介绍的好的学生发小贴画给予奖励和表扬。

(设计意图:Module 6已经学习过This is my„„.句型,我们给出了版书做辅助,单词也已练会,这时可以让小组互动去自由练习,给学生自主发挥的权力,给上台说的学生发奖品,可以激起其他学生表现的欲望)。

5.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随便拿过一张孩子的照片,用“Is this your „?”来提问,引导学生用“Yes 或No” 来回答。学生之间互相练习。

(设计意图:这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学生一时很难会说,让他们互相猜一猜家庭成员的关系,这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家庭成员的称谓,单词较多,课后要多加巩固。

四、家庭作业:1.回家用英语称呼自己的家人;

2.课后用英语向自己的好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人。

教后反思:本节课单词较多,但好在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大胆进行尝试,因此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M9 U2 He's a doctor.教学目标:

1学生能掌握新单词:doctor, driver, policeman, nurse, farmer, teacher并了解其含义。2能熟练表达句型:He’ s a„/ She’ s a„, 能运用新句型介绍他人的职业。教学重点:

熟练新授单词及句型的表达。教学难点:

能区分使用He’ s与She’ s。教学课时:1课时

(一)热身:

1、Greeting:

T: Good morning boys, How are you? Good morning girls, How are you? Boys: I’m fine , thank you.Girls: I’m fine, thank you.Ss together: And how are you?

T: I’m fine too, thank you..2、Chant:

Sister, sister, This is my sister.Brother, brother, This is my brother.Mother, mother, This is my mother.Father, father ,This is my father.Grandma, grandma, This is my grandma.Grandpa, grandpa, This is my grandpa.(二)导入及新课教授:

1、(1)T: Show the picture of Part 3 in page 52, and say: Who’ s him?...Who wants to be Sam to introduce your family members?...(找两个学生来说进行小组评价,之后全班说一遍。)

(2)T: Good job!Do you know what does Sam’s mother do?

Ss: Teacher.教读teacher,n+1法操练。

2、听警车的声音,T ask: What can you hear? What ‘s the job?

Ss: Policeman.教读,拍手读单词(师生同拍同读,师停生停)操练。

3、Teacher describe the job, Let Ss to guess what’s the job?

T: A person who works in hospital, we go to see him when we are sick.Ss: Doctor.教读doctor, 两两读操练。

4、PPT show a picture, T ask: What does she do?

Ss: Nurse.教读nurse,大小声操练。

5、T do action and say: Look, what’s the job?

Ss: Driver.教读driver, 左右手男女生读操练。

6、图片出示锄子,让学生猜,T: Guess, what does he do?

Ss: Farmer.教读farmer, 接龙操练。

7、整体操练:

(1)看口型,说单词。

(2)游戏What’ s missing?

(3)单词、图片配对比赛。(4)Page54, 听音标号。

8、PPT 看图引入句型:He’s a„ She’s a„

9、Page 53, Listen, answer and read.Q1: What does Daming’ s father do?

Q2: What does Daming’ s mother do? 找生领读,之后齐读。

(三)、拓展:

1、T: When I was a child, I want to be a doctor, Everyone has a dream? What do you want to be?(师问个别生)

T: Let’s do a survey, ask your partner: What do you want to be? 两分钟后叫小组展示对话。

2、情感教育:

Each kind of job is necessary for society.板书设计:Module 9 Unit 2 He’ s a doctor.He’ s a teacher.policeman doctor

driver

farmer

She’ s a nurse.M10 U1 This is his head.教学目标:

1、会认会读 head,arm, hand, leg, foot, his等单词。

2、会用This ishis(my)...这一句型熟练描述自己或他人的身体部位。教学重点:

会认会读head, arm, hand, leg, foot, his等单词,会用This is his(my)...这一句型描述自己或他人的身体部位。教学难点: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his的运用。教学课时:1课时

(一)Warming up1、Greetings:

T: Good morning,boysand girls.S: Good morning,teacher.T: Sit down,please.2、Sing a song: Please stand up(齐唱这首英文歌)T:利用 Point to 这一句型说一句话

(二)Lead in and Presentation:

1、T: What’s this?(出示几张动物图片)Ss:It’s a...复习就知识引入新课

T: Today Daming goes to the zoo.What animal doesDaming see? Let’s have a look,ok?Ss:Ok.2.T:(1)Whatdoes Daming see?(大明看到了什么?)(2)What’shis name?(他的名字叫什么?)T: let us listen carefully.Ss:Answer小组合作讨论(1)A panda T: Yes,Daming sees a panda.His name is Panpan.(2)Head(T:领读这个单词.)T: Today we’ll learn M10 Body U1 This is hishead.(板书课题)

3、Teach the words.T: Look at this word.板书单词:his领读这个单词.Ss:his –hisT: his(教师读两遍,学生跟读)T: This is my book.This is his book,This is „(拿学生的铅笔等继续练习his,从而熟悉这个单词)T: Head——head.(做点头动作,领读)

Ss:齐读这个单词T: head head, my head.(指向自己)T:Look!How to read this word? T: arm--arm(伸胳膊,领读)Ss:齐读这个单词T: Look!Can you read this word? 出示handHand--hand(伸出手领读)Ss:...T: This is his leg.Leg--leg(领读次单词)Ss:...T: This is my foot.Foot--foot(跺脚,领读)Ss:...T: Look, this is a panda.This is his body.Body—body(晃动身体,领读)Ss:...开火车练习这几个单词。

5、PracticeLook!This is a panda.(让学生指向熊猫的身体部位练习)This is his„从而练习各个身体部位的单词。(三)跟读录音,感受地道的英语。认真领会录音的语音和语调。1.T: You learnt very well.Now Listen and repeat twice.2.Let’s act.通过跟读录音熟悉单词及句型。练习。老师指着盼盼的身体各部位说:This is his head„练习这个句型,然后俩人一组,分别指着身体部位练习这个句型。(四)

1、Game:利用游戏轻松学习英语。避免课堂的枯燥单一,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A:Point to your „教师说,学生指。B: This is my „看谁指的又快又好。

(五)1.选一选,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你认为下列衣服应该穿在身体哪一部位? 2.功夫熊猫 出示“腿/胳膊/身体”,看图既快又准的指出功夫熊猫的身体部位。

M10 U2 Point to her nose.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读单词eye, ear, mouth, nose, her;学习目标语句Point to her nose.2.能熟练运用句型Point to her nose.并能根据指令指出正确部位。3.培养学习英语的乐趣。教学重点:

单词eye, ear, mouth, nose, her目标语句Point to her nose.教学难点:

mouth,ear 的发音,物主代词his, her的正确使用 教学课时:1课时 1.Warm-up and review Greet to students.用”Hi”“ How are you?” 开火车的形式问候

Review Activity: Body chant “head, head, this is my head;arm, arm, this is my arm;„”边唱边指

2.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将眼耳口鼻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辨认,同时将相应英文写在下面,并解释“This is a nose.” “This is a mouth.” “This is an eye.” “This is an ear.”学生会其意后,让学生Look and Listen注意观察教师口型,然后,Listen and Say.尤其是 “mouth” “ear”的发音,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口型,仔细听,多练习。Activity 1: I point, you say 首先让一名学生指部位,老师说出英文,然后老师指,大家说。最后,同桌互相练习,找几组上台表演,评出最佳拍档。教师拿出男女布偶,saying “This is a boy.This is his nose.This is his mouth.Look, this is a girl.This is her nose.This is her mouth.his nose, his mouth, his ears, his eyes;her nose, her mouth, her ears, her eyes.” 边说边指,让学生领会 “his” “her” 的不同涵义。带领同学们一起 “Point to his nose.Point to her nose.…”

Activity 2: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Activity 3: “Point to” Game

分6组,每组至少一名男生,一名女生。一名学生发指令,其他同学指出男女同学的身体部位。PK时,哪组说做都正确、流畅者为胜。

3.Learn “Head and shoulders” of the textbook: sing and do the actions.4.Summary and homework Boys and girls, what have you learnt today?选几名学生总结,师生评价。将今天学习的这首歌练熟练,唱给爸爸妈妈听。

第五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

《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庐山的云雾》(2)

习作1(2)练习1(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 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照片。2.整理学生假期学习习惯调查表。

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学习用品摆放整齐 3.布置预习本课:看懂图意。

4.积木一套、白纸、信封、书法用纸一张、优秀作业若干。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造“成长塔”,谁的高而且稳,谁就是成功者,老师奖一颗“成功之星”。

小组领取积木开始搭建,相机评议,得出:“成长塔”基石越多越稳,才可以搭建得更高。

2.同学们,“成长塔”的基石就是你们的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你才能成为成功者哟。

3.根据家长填写的调查表给自己的“成长塔”贴基石。

3. 好的习惯终生受益,今天老师带来了摄像机,我要将你们的表现摄下来,给大家评议,希望你的好习惯使你的“成长塔”上的基石多起来,最后就可以获得“成功之星”啦!今天呀,老师希望大家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自主预习、复习。

二、明确自主预习要求及重要性 1.汇报预习本课情况。

①知道了三年级预习课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②看懂了哪些图?有什么问题? 2.结合以上情况说说什么是自主预习?预习有什么好处?

小结:是呀,你们是学习的主人,自觉地预习,你会发现你自己能学会和理解课文中的许多内容,而且能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一些问题,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那样我们的自学本领就增强了,阅读理解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的头脑越用越活了。

三、指导课内预习1.夸夸图上同学。

再次看图②③④⑤,弄懂他们是怎样预习的? ①同学们,你们预习时,坐得真端正!读得真认真!②你有不懂的问题轻声问老师,你真是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

③你们边读边圈圈点点,多专心哪!

④你们小组合作交流多热烈呀!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2.指导预习第一课。

出示预习要求:

①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③再读课文,画出不懂词句,打上“?”。

教师提示:不懂的词句如何解决?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②查字典。③小组交流。④质疑。

学生预习,教师行间巡视摄像。4. 评评身边同学。给“成长塔”贴“基石”。

过渡:预习课文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瞧,他们是怎样做的?看图⑥

①查工具书。②查相关资料。

四、提出课外预习的要求

1.预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那学过的东西为什么要复习呢? 2.听童第周的故事。

五、明确复习要求及重要性

小结:①复习可以让我们将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牢,使我们的能力更强。②每天要复习当天所学内容。一个单元下来,可以复习生字词,再次巩固识记要求背诵的课文等等。

六、总结

评“成功之星”: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及时复习,大家可要坚持这样,形成良好的习惯呀,老师相信大家能做到。

七、作业

1、预习习惯篇“认真完成作业”。

2、想一想自己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还有哪些坏习惯要改掉?写一篇日记。

第二课时(2)

一、导入

1.汇报预习本课情况,相机提出为什么要认真完成作业。

2.“认真完成作业”既是我们的学习任务,更是一种好习惯,它可以检验我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可以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增强我们的学习能力。每个同学都要养成这个好习惯,你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培养良好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

二、欣赏优秀作

1、学生看书上第4页的下图。

2、指名说说看后的感受。

3、集体评议本班认真完成寒假作业的同学,加以表扬。

三、观察图片,明确要求。

1、学生观察第5页的图片,弄清图画的意思。

2、小组讨论:应该怎样认真完成作业?

3、集体交流:

(1)书面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漂亮。认真思考后,再动笔。还可从态度、坐姿、执笔、练习本摆放等方面评议(2)口头作业:认真对待,反复朗读。(3)拓展作业:广泛搜集资料,扩大视野。

四、小结:

认真完成作业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写好每项作业,我们可以有效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应该持之以恒。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认真预习——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认真作业——学好语文的基本方法

1、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教学内容分析

这首诗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重点难点

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1)认识长城,介绍长城

从古到今所有的人类建筑中最著名的应该就中国的万里长城了,长城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出示词卡:山海关;引读)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出示词卡:嘉峪关,引读)全长1万3千多公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随机板书:

万里长城

(西)嘉峪关

山海关(东)

(2)认识运河,介绍运河,随机教学生字“首、京、堂”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北起首都北京(出示词卡:首都北京;指导读音“京”后鼻音;首:第一:首都:指一个国家最高领导机关所在的地方,我国的首都在——引说;首,还可以做量词,我们可以说一首什么——个别学生交流)它南至天堂杭州(出示词卡:天堂杭州;指导书写“堂”)天堂是指神仙住的地方,可见,杭州是个多么美妙的地方。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随机板书:(北)首都北京

(中)京杭大运河(南)天堂杭州

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媒体图片,你能不能说一说,长城和运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随机教学:壮丽)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3)指名理解词语(4)齐读出示的词语(5自学课文学会生字词语,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4)

一、导入:课文是如何描绘长城和运河的呢?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读了课文大家一定很想去那里看看吧?好吧,我们的旅行就要开始了,可是谁来驾驶飞机呢?(出示:驾驶;个别读)倘若谁能发现这两个字的共同点,飞机就有谁来驾驶。

2.教学“驾驶”;都有“马”,古代的交通工具多为马力;都是形声字

3.请找到相同点的两个学生分别读课文的两小节,其余同学边听边找,长城和运河在作者眼里分别像什么。

4.出示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丝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个别读,引读

过度:长城怎么就像巨龙穿行了呢? 三.深入学习,激发情感 1.出示第一小节,学生自读

师:请我们的游客乘坐飞机从高口俯视长城,看看长城为什么像巨龙

2.出示:长城图和巨龙图

学生比较后说说像在哪里。

师小结:(可以引学生一起来说:长城翻山越岭,时高时低,弯弯曲曲,接连不断,穿过山脉,越过河流,这真是一幅壮丽的景象;随机再出示:壮丽)

3.引读:万里长城真像巨龙穿行在大地——,东起——,西到——,万里长城谱写了——。

师:万里长城真实万里长。有人计算,如果把长城所用的砖、石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围墙,则可以绕地球一周啊!这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程啊。可在古代,交通运输工具都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呀!

4.引学生说: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指名说,齐说)

师:游览长城的游客无不为先辈伟大气魄和坚毅的精神所感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

5.齐读第一小节

过度: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运河却谱写了动人的诗篇,为什么动人呢?

6.出示第二段,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哪里动人了?(学生说说,老师指导读读句子)

师:运河就像我们的母亲,我们是在运河的哺育下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船在运河上航行,它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更有助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7.引学生说: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指名说、齐说)

8.齐读第二小节

师:长城和运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们一个像巨龙,一个像丝带,一刚一柔,为中华炎黄子孙的安康幸福献出了全部,我感到很骄傲,你呢?

9.学生也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引读课题)

10.配乐读课文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师:其实,我们中华的儿女还创造了很多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

1.小组交流,出示句式:

谱写了

的诗篇。

2.出示图片,了解更多中国著名的建筑。

3.出示仿写的诗句,学生朗读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幅壮丽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人耸立在黄浦江的东岸,高大威猛,英姿飒爽。

东方明珠塔谱写了秀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智慧的中华儿女。

我驾驶着豪华汽车行驶在祖国大地,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横卧在长江两岸,雄伟壮观,宽阔笔直。

南京长江大桥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勤劳的中华儿女。

五、布置作业 仿写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万里长城

(西)嘉峪关

山海关(东)

京杭大运河

(北)首都北京

(中)京杭大运河

(南)天堂杭州 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语言的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注重学生的积累。

教具准备:地图、投影、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

一、导入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从课题入手提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浩瀚:广大。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6】

一、检查复习(复习巩固所学词语)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1、过渡: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说)(5)指导朗读第3句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4、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2)四人一小组讨论。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3)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4)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画?(5)指导朗读。

(6)看图,试背第3自然段。

三、发展练习

板书设计

2美丽的南沙群岛

地理位置 物产丰富 景色优美

3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7】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 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 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

10、庐山的云雾 4. 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 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 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1、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2、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8】

一、检查复习

1. 听写生字词。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 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 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 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5、自读、背诵。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在下面画横线。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1、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2、检查自学情况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正因为庐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游客们舍不得回来了。(板书:流连忘返)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你能说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地方吗?

六、总结全文 1. 配乐朗读全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庐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领略一下.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神秘的云雾

千姿百态: 像绒帽,像玉带

是大海.是天幕

瞬息万变: 眼前的——刚刚是——转眼流连忘返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习作一 看图作文

习作目标:1. 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2. 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教学时数:二课时习作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9】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4.阅读例文

1.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2.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5. 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组织讨论,学习写法

1.读提示语,结合例文看图,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明白多幅图的基本要求 a.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和联系。

b.展开想像。图上看到的可以写,没有的内容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来写。

c.层次分明,每段写一幅图。

d.重点突出。几幅图中选一两幅写具体些。3.你认为还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向大家推荐。

三、学习写法,尝试写作

(1)看图选择内容。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进行重点细致的观察。(2)学生自由说说四幅图意,小组交流,班级交流。评议。

四、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1.同桌先看图口述 2.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师生点评

4.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指导誊写

第二课时【10】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

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练习1 教学目标: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3.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5.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教学重、难点: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3、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1】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1.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2.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 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6.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一、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第二课时【12】

一、写好钢笔字

1.看看写的字。(“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 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4.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5.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1. 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2)指导记忆。

2. 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13】

一、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1.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5.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6. 指名说。

二、学写毛笔字 1.笔画练写:

横撇:要注意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要短,撇要长而舒展。

撇点:注意起笔时要顿笔,收笔时回锋,至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此时以提笔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撇与点的长短与倾斜度。2. 写字练习:

夕:第一画“撇”要短,起笔从竖中线开始;第二画“横撇”,横从短撇的腹部落笔,横画不能长;第三画“点”是圆点,位于米字格中心便下一点。女:整个字要向四周舒展。横画在横中线上,要写长些,撇点的起笔与撇的收笔基本在一条线上。

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组由课文三篇组成:《翻越远方的大山》、《雪儿》、《花瓣飘香》。《翻越远方的大山》讲的是跨栏王刘翔的心理历程,蕴含了“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的道理。《雪儿》讲了一个腿跌伤了的女孩,收养了一只受伤的信鸽,最后让它重返蓝天的故事。《花瓣飘香》讲了一个小女孩摘了一片带着露水的美丽花瓣送给病中的***故事。

这三篇课文的特点:

1、都是叙事文。

2、都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教学目标

1、关于叙事文。

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中年段,也就是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中,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淡化段落教学,强调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课标》是这样表述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要求,以往是在四年级下学期完成,它的基本方法是,先给文章分段,然后概括段落大意,最后将段落大意串联起来。现在淡化了段落教学,如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呢?如何使学生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呢?叙事文在这里起桥梁作用。首先,叙事文故事性强,便于学生抓主要情节;其次,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关注文中的故事形象,沉浸于其中,利于达到课标的要求。当然,这两点也正是我们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关于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情趣。”课标的要求正是时代的需要、学生成长的需要。我们的时代呼唤爱心、孝心、同情心,呼唤对生命的执着和热爱。给孩子以正确的导向,教会他们面对挫折,使孩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孩子进行真、善、美的熏陶,这就成了教材选文的取向。

从课文的特色上来看: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语言很平实,都是将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艰深、晦涩之处,学生一看就知道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然而,这平实的背后却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款款的深情!我们如何让这平时的语言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去打动学生、去实现人文浸染呢?这是我们教学设计的难点。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本单元课文。

3、给学生以正确的人生导向,使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建议

1、以“读”为中心,渗透听、说、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平台,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怎样以“读”为中心?湖北省教研室的晏渝生老师曾经总结过“四读”,即读对、读顺、读懂、读美。初读主要追求读对和读顺,精读主要追求读懂和读美。如果我们每一课的教学都像这样进行,就便于学生发现和总结学习规律。怎样渗透听、说、写的训练呢?听和说的训练无处不在:听别人读书,说他们是否读得正确和流利;听别人发言,说他们是否想得有理;听别人有感情地朗读,评价他们是否读得恰当„„

2、创建新型学习方式平台,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夯实学习过程和方法。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不只是这一组教材的教学要体现,全册的教学乃至各个学段都要体现。

3、建立新型评价方式平台,目标指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里,我指的不是终极性评价,而是在课堂上的形成性评价,要改变评价方式,让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杠杆之一。课时分配

《翻越远方的大山》(2)

《雪儿》(2)

《花瓣飘香》(2)习作2(2)

练习2(3)

阶段检测(2)

翻越远方的大山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同时明白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超越的时候。

二、教学重点:

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三、教学难点:

能从刘翔的故事中获得启示。

四、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配套光盘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4)

一、视频引路、导入课题:

1、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

2、你们认识他吗?谁能介绍一下他?(多找几名同学,教师适当补充)

3、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翻越远方的大山)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课文。(3)思考如下问题: ①“大山”指的是什么? ②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刘翔是怎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跨栏 田径 决赛 希腊 雅典 国际 隐隐 成绩 纪录 呐喊 当初 祝贺 遥不可及 风驰电掣

读音注意:掣 字形区分:纪 记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指导读易错、难读的句子。文中有两处问句,要读好疑问的语气。

4、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1)谁能说说“大山”指的是什么?(2)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3)刘翔是怎么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

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让我们再次读课文,这一次请同学们默读,感受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想一想刘翔是在翻越这座大山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读完后试着完成这样的填空:遥不可及-(站在山脚下)-(翻越大山)。我们能按照这条时间线索把课文分成对应一座的三大部分呢?

第一部分(一至二自然段),主要写刘翔刚练跨栏那会儿,把约翰逊当成一座要不可及的大山。

第二部分(三至七自然段),写刘翔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来到了“大山”脚下。

第三部分(八至十一自然段),主要讲刘翔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最终战胜了约翰逊。

“远方的大山”对于刘翔来说是什么呢?他是怎么样翻越的?在翻越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最终成功了吗?在翻越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1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10道高栏、110米的距离、潇洒的动作,炮弹般的速度、不仅改变了一个民族关于速度的记忆,弥补了一段想象中的记录空白,同时也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刘翔——它已经成为了大家心中一个不容忽略的名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刘翔的自传体作品——齐读课题。

2、上节课,同学们围绕课题提出了几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带着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3、出示:“远方的大山”指什么?(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你能找到答案吗?)

二、学习1-7小节

过渡:为什么在刘翔眼里,约翰逊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请你细细地读一读文章的1-7小节,找一找相关词句,画出来体会体会。

▲刚练跨栏那会儿,根本就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在我看来,他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我到山脚下的那一天都遥不可及,更别提要翻越这座大山了。”

(1)你体会到了什么?(差距大、实力强)(2)从哪看出来差距很大?

“奢望”:读.什么叫奢望?什么对于他来说是奢望?(亲眼看到其人)“远方的大山”:远、大、高不可攀/望尘莫及

“遥不可及”:什么叫遥不可及?什么对于他来说“遥不可及”?

连到达山脚下的那一天都遥不可及,更别提要翻越这座山了,所以对刘翔来说,这是一座矗立于“远方的大山”,要想翻越它,只能是一个过高的难以实现的希望,是——梦想!

(3)这座山又远又大,想要翻越它真难啊!谁来一读这段话。(指名读第2小节)差距很大,刘翔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齐读)

▲“那次,我没能进入决赛,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约翰逊风驰电掣般的速度。”

(1)、什么叫“风驰电掣”?(形容象刮风和闪电一样迅速)

(2)、约翰逊实力强劲,而我只能——作为观众„„,连进入决赛的资格都没有。

(3)、读一读,体会一下两者的悬殊。

▲“整个2003年,我跟他的比赛近10次,竟没有一次超越他。但我跟他的差距越来越小,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1)、为什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约翰逊是座“大山”?

(理解“近10次”、“没有一次”、“屡屡拿第二”、“总是”。)(2)、在这么多次的比赛中,约翰逊能稳稳地占据冠军宝座,可见其实力的强悍。

▲“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了”

(成名时间很早,早就声名远播,是大家的偶像)

1、同学们,大山遥不可及,面对这座大山,刘翔是怎么想的? 出示:“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1)刘翔是很多同学的偶像,你能读出他此时的心声吗?(2)这句话虽然是一个问句,但是刘翔心中有答案吗?(有,希望能,有了目标,成为了梦想,也有了超越的决心。)(3)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句话。

2、齐读第5小节

(1)虽然他向着他的目标又更进了一步,但是那一次还是留给了他无限的遗憾。遥望着约翰逊胜利的背影,他会想写什么呢?(2)交流

(3)虽然这次比赛给刘翔留下了遗憾,但更激起了刘翔不懈奋斗的动力。引读:他进入决赛的机会——,和约翰逊面对面过招的次数也——,整个2003年——

3、出示:“整个2003年,我跟他的比赛近10次,竟没有一次超越他。但我跟他的差距越来越小,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

三、齐读8-11小节

1、你读出他的心情了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兴奋、激动)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导朗读:你走进了刘翔的内心,读好它!(指名读)

3、他成功翻越了大山,超越了约翰逊,他的高兴不言而喻。(齐读)

四、总结:推荐阅读《我是刘翔》。板书设计 翻越远方的大山

2001 刘翔 未进入决赛 约翰逊 冠军

2002 刘翔与约翰逊并肩比赛,但只看到约翰逊的背影

2003 刘翔第二,约翰逊第一 2004 刘翔超越约翰逊,夺得冠军

5、雪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教具准备:投影,录音,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6】

一、导入揭趣

1、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3、过渡:“我”和雪儿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不会的字可查字典解决;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有不理解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理解;(3)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2)理解词语

明媚:(春光)鲜明可爱。信使:奉派传达消息或担任使命的人。快慰:痛快而心里感到安慰。(3)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剩”“鸽”“捡”“盼”“线”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以及“哀”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盼望——渴望——快慰”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想想每部分讲了什么。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一读

2、自由读一读,想一想,我为什么一个人在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

3、指导读“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五、学习生字

1、自由读一读

2、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交流

六、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比一比,组词。

划huá()便biàn()转zhuǎn()传chuán()huà()

pián()

zhuàn()

zhuàn()

第二课时【17】

一、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过度,导入

二、精读第2、3段

1、出示投影,问:

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学生说。

文中的“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它的呢?又是怎么做的呢? 在课文中用——画出做的,用波浪线画出想的句子。交流

2、出示: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看蓝天上那飘篇悠油的白云„„ 此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

3、指导朗读第2段,读出作者的怜爱之情。

4、我又是怎么想的呢?

交流“于是,我更盼望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 我为什么更盼望呢? 指名读文中的句子。

区别“飞越”和“逾越”,“传递”和“传送”。用波浪线画出并理解表示信鸽品格的词。

5、指导朗读

6、小结并过渡

“于是”可换成什么词?渴望雪儿好起来干什么?作者见到雪儿展翅飞翔是,心情会怎样?

三、精读第4——6段

1、导读

自由读第三部分,看看哪些动作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边读边圈出有关词语。

2、讲读

(1)比较: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有一天,雪儿展开翅膀飞起来。通过朗读,比较两句语气上的差异。

(2)“啊”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还有哪个词也可以表现这种心情?是什么使“我”如此惊喜?

“弧线”指什么?“划”又指什么?在句中加上一个比喻词。这样的景象美不美?作者会怎样欢呼?你能想象当时的景象吗?(3)“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你听懂它在叫什么吗? “我”此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动作表现?

(4)雪儿渐渐地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我”此时变得——(),高兴的是什么?得到的安慰又是什么?

3、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

1、指名看板书,口述全文。

2、讨论:“我”的腿伤好起来后,会做些什么令父母惊喜一番呢?

3、教师小结。

五、作业

1、写近义词

本领()似乎()快慰()向往()忠实()于是()

2、背诵课文。板书:

雪儿

洗澡 盼望 ← 敷药

取名

渴望 ← 飞越万水千山

传递信息

快慰 ← 欢呼 望着 喃喃说道 轻轻捧起

6、花瓣飘香

教学目标: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⒉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8】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花瓣飘香》。同学们看了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红艳艳 不知所措 惶恐 懂事 阳台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小屋 清晨 惶恐 红艳艳 阳台 花丛 懂事 舍不得

⑵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花丛 舍不得。

⑶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⑷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三、读讲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这一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描红。

第二课时 【19】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第2-11自然段

1、自由读第2-11自然段,说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几个人物,主要写谁。(板书:小女孩、“我”)

2、“我”是怎样发现这件事的呢?(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⑴、读这一自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教师引导学生在“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下面加上着重号)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

⑶谁会读这一句?

⑷读了这一句,你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疑问呢?(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

3、过渡:

4、“我”叫住了小女孩,同小女孩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注意对话的语气,并在表示提示语气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左得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

⑷比较句子:

“摘花瓣做什么呀?”“摘花瓣做什么?”

6、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板书:让妈妈高兴)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

8、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⑴齐读第11自然段。

⑵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自然段提问:

“我”为什么要买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到母亲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 买花 送花)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讨论: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2、教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四、作业

1、朗读全文。

2、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小女孩

摘花

花瓣飘香

(孝心)

送妈妈

“我”

买花

习作二

为他人画像

习作例文:《我的好友武建设》

教学目标:通过习作将自己熟悉的人或者想象中的人的特点表现出来。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20】

一、揭示话题。激发兴趣

开课,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同学肖像。(找个有鲜明特点的)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画的是谁?

师:你们看,老师画的像吗?哪些地方画的最像?

师及时小结:老师画的像是因为抓住了这个同学的主要特征。

二、范文引路,掌握要领

1、小朋友,你们看这副图,图上的小朋友可爱吗?

2、谁来说说这个小朋友长什么样?

3、赵建设小朋友不仅把自己的好朋友画的很生动,而且抓住了好友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得很生动,小朋友来读一读。

4、我们来看看,赵建设是抓住是什么来写的? 外貌

兴趣

爱好

5、图文对照,你看看武建设的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呀?

6、现在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我们为别人画像,用习作介绍别人,要注意什么?

7、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A、介绍人物要写人物的外貌、兴趣、爱好

B、介绍人物要抓住人物的特点――与别不同的特点 C、要按一定的顺序写 D、图文尽量保持一致

三、各自画像,尝试表达

1、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人或者自己的好朋友长什么样。

2、在学生的发言中教师及时提供一些描写人物外貌和兴趣爱好的语句。

3、画出好友的样子,可以给他穿上各种衣服,手上拿着他最喜欢的东西。

4、小组交流,说说这个人的兴趣爱好。

5、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全班交流。

四、评价交流、尝试写作。

第二课时【21】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 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

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练习2 教学目标

1.学习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好钢笔字,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清明》。

2.说话练习和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

学习并灵活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口语交际。课时划分

三课时

第一课时【22】

一、教学第一部分(学用字词句)

1.自读短文,用“”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交流找出的词语。

3.指名朗读,边读边想象天空的美丽。

4.去掉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朗读,体会其作用。

5.指导朗读例文。

6.回忆我们生活或学习中积累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7.用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说一句话。

8.自读教材所给的那段话,填空。

9.讨论交流:为什么填这些颜色的词合适?

10.指导学生朗读。

11.齐读。

二、教学第二部分(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驾”,“碧”,“望”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到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驾”。

①出示“驾”,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②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驾”字,提醒学生注意,上分下合,但上面不能分得太开。

③学生练习描写“驾”。

④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碧”和“望”字。仿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教师个别进行辅导,教室里要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练字。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学生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第二课时【23】

一、教学第三部分(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读八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八个成语的意思

(有难度的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①集体齐背

②指名背

2、背诵古诗《清明》

(1)指名读题目。

师生谈话: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在清明节人们一般会做什么呢?

(2)学生自己试着读古诗

(3)学习古诗

①读诗的前两句,讨论:在清明节人们都要去凭吊死去的亲友。诗人此时走在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诗人哀伤苦闷的心情。

③于是诗人想到用酒来排解此时的忧愁,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恰巧遇到一位放牛归来的小牧童。诗人会问他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读读诗的后两句,结合插图说一说。

④看到远处飘扬的杏花酒家的招牌,诗人的心情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你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4)练习

学生自读,自背

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写毛笔字的要求

(2)出示卡片,让学生说出笔画的名称(撇折)

(3)指导书写“撇折”

“东”的撇折写时要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横出,顿笔回锋收笔。“会”的撇折与“东”略有不同: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横出顺势变挑。

(4)学生练习描写“撇折”

(5)指导书写“东”和“会”

3、练习

第三课时【24】

教学口语交际

1.审题

2.指导

(1)读懂题目,知道这个题目提出的要求。

(2)分组讨论,这次春游去哪儿,可以安排那些活动,春游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小组长汇报,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

(4)每位同学自由练说

(5)同桌相互练说

3、练习

(1)小组里选出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2)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对说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说得有问题的同学给予纠正和指导。

第三单元

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菩萨兵》、《李广射虎》、《少年王勃》、《大作家的小老师》四篇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这些课文有的反映了革命前辈的优秀品质;有的赞美了我国古代名将李广的高超武艺;有的赞扬古代少年王勃非凡的才华;还有的塑造了大作家萧伯纳的感人形象。尽管这四篇文章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在文章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

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这个写法上的特点,弄清文章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些是重点写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安排好叙述的顺序,抓住重点一段一段地进行描写。

二、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大部分学生基础很差,不爱学习,连作业都懒得交,少部分学生成绩优异。我狠下功夫抓基础知识,多读多写我练,利用早读时间检查课文背诵,平时,我非常注意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哪个点上,因材施教,争取每一个学生都不能落下,提高全班的语文素养和成绩。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读、复述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本单元40个生字,绿线内的29个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尽心尽力”的意思,并给用“尽心尽力”造句。

能力目标:

1、通过认读、互读、组词、听写、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习作者按事情以展顺序写一件事的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浓浓鱼水深情。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古诗中所包含着的对“飞将军”——李广高超武艺的赞美之情。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萧伯纳宽文的胸怀,教育学生学会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四、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3、从人物对话中体会文章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五、教学难点

1、复述故事。

2、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六、课时安排

《菩萨兵》(2)《李广射虎》(2)《少年王勃》(3)

《大作家的小老师》(2)习作3(2)练习3(3)

7菩 萨 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第 一 课 时 【25】

一、导入新课

1. 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 板书课题后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课文

1. 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 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3)齐读词语。

(4)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糟蹋、翻译、糊涂、热火朝天

3. 各自轻声读课文一遍。

4.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 分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习评议。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 自由读

2. 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 指名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 指名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 熟读课文。

2. 用钢笔描红。

3. 完成课文后第三题。

第 二 课 时 【26】

一、听写生字词 二.读讲第2~5自然段

1. 自由读第2~5自然段,思考:这几自然段讲了什么?

2. 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引导概括,主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指名读“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教师提问:这句话表达了朱德怎样的心情?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疾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

三、读讲第6、7自然段。

1. 自由读。

2. 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 指名说说所画词语。

4. 指名读“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这一句,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5. 指名说说这两段讲什么。

四、读讲第8、9自然段

1. 自由读。

2. 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 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4. 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 自由朗读全文。

2. 说说藏胞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 教师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的事。我们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作业

1. 朗读全文。

2. 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附板书: 菩 萨 兵

朱德:急坏了 怎么受得了 尽心尽力

藏民:躲 跑 返回 流泪

8李 广 射 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第 一 课 时 【27】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

2、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虎的?„„)

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 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 塞下曲。

三、作业

1. 练读课文。

2. 抄写生字词。

第 二 课 时 【28】

一、听写生字词(巩固积累)

二、细读课文1. 细读第1自然段(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 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 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 风吹草动 以为有虎 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 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 寻找猎物 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知道《塞下曲》是赞美西汉“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的,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1.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 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习:背诵《塞下曲》。附板书:

8李广射虎

夜晚 风吹草动 以为有虎

拉 弓 猛 射

清晨 寻找猎物 扎进石头

9、少年王勃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9】

一、导入。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ǎ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加强字词教学,整体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

“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ū”。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

二、(3-4)

三、(5)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学会字词)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30】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3自然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方法;图文结合,想象说话,理解诗意。)

2.教学第4自然段。(给孩子想象空间,培养想象力。)(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自读第4自然段。

(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书。

第三课时 【31】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奇才。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

三、出示王勃的其他佳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板书设计

9、少年王勃(有才气)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点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教学准备:搜集一些有关肖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以及关于谦虚方面的格言。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32】

一、激趣导入

1、由题设疑,引发思考:(1)出示课题:

10、大作家的小老师(2)提问:

①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作家?什么是大作家? ② 课文中大作家是指谁? ③ 小老师又是谁?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2)指名说说对有关词语的理解。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贯穿全文

教师取出道具话筒,扮演记者,学生扮演萧伯纳。

教师发表谈话: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一名记者,我现在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向大家作现场报导。我有幸采访到了著名作家萧伯纳,我们来听一听,他在这里访问期间有没有遇到什么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呢?

2、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思考,答问:

萧伯纳先生,你为什么会与这么一个小姑娘“玩了好久”呢?(2)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孩子?

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外貌描写,小黑板出示:“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3)、小节过渡:大作家萧伯纳与可爱的苏联小姑娘娜塔莎相遇了,在一起玩了很久。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别着急,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四、学习生字

(学会字词)

1、出示生字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3、这几个该怎么写呢?先在自练本上试写两到三遍,在告诉大家书写的秘诀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4、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范写生字。

第二课时【33】

一、复习导入

(巩固复习)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第二部分(情境采访)

1、思考、答问:

(1)临别时,你(萧伯纳)对这个小姑娘说了怎样的话?

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2)你(萧伯纳)称自己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想法? ——得意。自以为了不起,有点瞧不起别人,希望别人崇敬他。(3)你是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4)小姑娘听了萧伯纳的话后,是怎样的反应?她是怎么说的?

① 出示句子——出乎意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② 讨论回答:

A、“出乎意料”是什么意思? B、出于谁的意料之外?

C、萧伯纳意料之中应该是什么样的? D、小姑娘有没有“惊喜万分”?

E、小姑娘话中用了一个“请”字,这个字你觉得好在什么地方? F、小姑娘的话表现了她的什么思想?为什么?

G、小姑娘在自己的名字前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加上“苏联小姑娘”?(5)你听了小姑娘的话后有什么反应?

A、“震”是什么意思?“为之一震”究竟是为什么而“震”? B、“意识”是什么意思? C、意识到了什么?

小结:正因为这件事情是产生了震动,意识到在小姑娘面前太自夸了,所以才有后来的反思,才会意识到小姑娘娜塔莎是他的老师。

(三)抓住“感触”,明白由来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感触”是什么意思?“深有感触”呢?(2)具体说说萧伯纳究竟有哪些“感触”?

(3)萧伯纳“感触”中最后一点——“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 除了给上文所写的事情作总结外,在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点题)

3、就是这么一件小事,给萧伯纳很多思考,那他从这件小事中感受到了什么?再读读萧伯纳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三、总结升华

1、课文我们已经读完,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对这“大”“小”两字有没有新的发现?

2、如果萧伯纳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如果小姑娘就在你面前,你会对她说:()。

3、让我们再读课题,把感受读出来。板书设计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永远谦虚

平等相待习作三

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按顺序抓住重点把在观察所见景物写出来的。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领会写发现一要新,二要细。

3、按照“作业”要求,从观察到的景物中,选择两三次,有条理地写出来。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4】

一、启发交流,导入新课

1、交流平时生活中新发现的情况

二、揭示要求,明确目标

1、出示要求,思考:(1)、写什么?(2)、怎样写?

三、学习例文,总结写法

1、指名读,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新发现?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默读,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把发现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3、小结:这篇例文通过小作者细致的描写小作者又抓住了“新”这个重点,使文章变得具体、生动、有趣。所以,要写好这次作文,我们必须做到:细观察,抓重点。(板书)

四、迁移写法,循序练习

1、口述。①自由练说。②同桌互说 ③指名说 ④师生共同评议

2、写稿。

第二课时【35】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

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附:教师下水作文

小河边的发现

星期天,我来到小河边。河岸上长满了小草,开满了小花,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唱着歌,一会儿飞到这儿,一会儿飞到那儿,十分开心。看,小蜜蜂头上有二对触角,很像电视机上的天线。小蜜蜂的身子是有条纹的,看起来很漂亮。瞧,它又落在这朵小花上,我想,它可能与花儿还没说完悄悄话呢!再看地上,勤劳的小蚂蚁们,它们手拉着手,排着长长的队伍正急急忙忙地望前爬呢!我顺着它们的前进望去,原来它们正扛着一块骨头往回赶呢!望着这些小蚂蚁,我想:它们也知道团结友爱呢!

练习3 教学目标:

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4、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商量。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36】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

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

(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

(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

(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

(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诗。

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

6、学生试着吟唱歌曲。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

1、出示:区、臣、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

3、仔细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1)笔顺。

(2)外框的形状要写得上窄下宽,底边要平稳。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6、反馈。

①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注意观察、评析。

②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作业,进行评析、表扬。

③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37】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成语。

(1)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

(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或根据已学的课文、了解的人物来理解,如“才思敏捷、后生可畏”可联系前面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勃》;或根据著名人物的故事来加深印象,如理解“力透纸背”时可举怀素写字的例子;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造造句子,学会运用;或让学生根据平日里的课外阅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如“风华正茂、出类拔萃”„„[

(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

(5)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提醒。

(6)集体背诵。

(7)指名背。

2、读背《时间》

(1)世上最宝贵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时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2)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4)提问:“小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

(5)同学们,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

(6)鼓励学生说说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

第三课时【38】

课前准备:找几位同学排演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商量(在生活中学会与人商量)

1、谈话引入(谈话要点):

(1)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样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到做事拿不定主意的情况。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呢?

(2)学会和别人商量,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3)怎样和别人商量,大有学问!

2、请学生仔细看图,自己弄懂图意,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

3、学生交流图意,引导展开想象。

4、讨论:遇到图中的情况,准备怎样和别人商量?在商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

(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

(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

(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6、四人一小组练习与别人商量,选择一幅图准备表演。

7、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问题的。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扮演某个角色,既可示范,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每组同学表演完毕后,请观众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8、联系生活,说说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遇到哪些与课本中相似的情况,遇到哪些难题,我们可以怎样商量,老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讨论。[

再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话题进行表演练习。

9、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让人为难的事。遇到难事多体谅,多商量,这样才能处理好难题,我们的关系才会变得更融洽。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请学生发表感想。

2、出示“戈、心”两字,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字,尤其注意红笔标注的笔画“斜钩、卧钩”。

4、指导学生按图提示的运笔走势书空。

5、教师示范,并出示字帖上带有这两种笔画的汉字,进一步欣赏感受。

6、学生在大字本上书写。

第四单元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赶海》、《荷花》、《古诗两首》,一个习作,一个练习。三篇课文在体裁和内容上都有较大差异,《赶海》、《荷花》都是散文性记叙文,《古诗两首》是古代诗歌;《赶海》写了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年趣事,《荷花》和《古诗两首》则描绘了自然风景的美丽动人学生可以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回溯、检验和巩固。教学目标

1、除了正常的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朗读课文之外,本单元课文的《荷花》《古诗两首》都需要背诵。

2、本册书对学生读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单元中,依然要求学生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能初步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大意。

3、本单元教学重视积累,对于课文中的优秀词语,精彩句段,优美诗文,都要求学生或感悟或摘抄或背诵,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能初步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大意。

2、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3、初步掌握写人物对话的方法。难点:

1、在写作文的时候,把对话当中的提示语写具体,注意提示语位置的变化。

2、重点讲明冒号、引号的用法,顺便再强调逗号、句号等其它标点符号,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了。教法与措施

《赶海》学生大多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为了更加直观,我们可以以学过的《美丽的南沙群岛》引入,首先引发学生对大海的美的印象,让学生知道,赶海是生活在海边的人常做的事,海水涨潮把许多鱼虾贝类带到沙滩上,退潮后人们便去捡拾,这就是赶海,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荷花》写“我”清早去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所陶醉而浮想联翩,如果有条件,最好以播放荷花的录像片段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播放优美的音乐,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读,交流。

《古诗两首》的学习方式可以借助上学期的习作八《古诗研究报告》,先组织收集两首古诗的资料,了解古诗意思、写作背景等,然后重点学习。

“习作4”是看图作文,要求学生在阅读《乌鸦反哺》这篇例文

下载三年级语文全册教案(上)(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语文全册教案(上)(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复习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一复习生词 二背诵最后一段(共两句,最后是省略号) 三课文中作者的感情是自豪、赞美,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四、抄写窗外安静的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8 、人生寓言 一、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二、教学重点 ①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1、 在山的那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

    【教案】六年级上全册教案

    1、山中访友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为题材,共安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大海的歌》、《帽子和鸟窝》、《吹泡泡》是精读课文,《沙滩上的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总备课 一、本单元教材解读: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六)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挂图,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课文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指导学生......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1.关于习惯 本册教材在前五册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