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语文上册(新疆专用)全册教案
·我们的民族小学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族、维”等 14个生字和多音字“好”;正确书写“场、许”等 7个字。
2.正确认读“民族、野花、维吾尔族”等词语;正确读写“我们、小学、青草”等11词语;积累由“室”字组成的常见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开始学习默读,试着不读出声音。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民族小学的特点;能用学过的词语介绍自己的学校。
二、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体会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写好“游”等字;默读课文时试着不读出声音;了解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感受各民族儿童团结友爱的学习生活。
四、教学难点:
读准几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较长的句子;能说出这所民族小学的特别之处;选用合适的词语介绍自己的小学。
五、教学准备
班班通、课件、教学光盘、生字卡片、图片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一说我们学校有几个民族? 1.识字。
本课的 14个生字中,“族”是平舌音,可以和之前学过的“珠”字辨
读,如“民族”和“明珠”。“呼”在课文里标注的是本音,但在“招呼”一词中读轻声。“静、杨、影”是后鼻音。“维吾尔族”一词要指导学生连读,其中“吾”读二声;“教、室”都是四声。
要重视利用生字生词卡片学习生字。可以把相关的词语进行分类,呈现出一定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境中理解生词、识记生字。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2.写字。
本课 7个需要书写的字可以归为 3类:
第一类:左右结构——场、许、戏、操、教。前四个字虽然都是左窄右宽,但还略有不同:“场”字左高右低,“许” 和“戏”字左短右长,“操”字左右等高。“教”字部首在右,左右等高,左右基本等宽。教学中的细致指导,有助于学生逐渐养成先仔细观察字、再认真写好字的习惯。
第二类:左中右结构——游。左中右结构的字,学生接触得少,教师要做重点指导。
第三类:上下结构——室。整体看“室”字有五个横画,书写时,注意横与横之间的
距离大致相当,这个字就能写得匀称了。
随着每课生字的增多,写字教学宜更多地进行归类指导,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具体指导要注意少而精,抓住重点和难点,而不必字字重点,面面俱到。本课 7个字书写要点: 字 书写指导要点
场 左窄右宽;堤土旁最后一笔是提;右部第一笔横折折折勾一笔写成。许 左窄右宽;言字旁的点与横折提的“折”在同一竖线上。教 左右同宽;左部的“孝”字避免写得过大,第四笔撇略长,“子”第三笔为提。
室 上扁下宽;宝盖头第二笔为横钩;下部“至”的短竖在竖中线,长横宽度与宝盖头相当。
游 左中右结构的三部分,都要写得略窄;中间的“方”字,第三笔为横折钩;最后一个部件 为“子”,横要短。
戏 左低右高;左部又字旁第二笔是点;右部“戈”字笔顺为横、斜钩、撇、点,斜钩略长。
操 左窄右宽;右上部“品”字要紧凑;第一个“口”略扁,后两个“口”略小;“木”在竖中线以下。
第二课时
(二)课文学习1.课文内容理解。
在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的基础上,教师可一边指导朗读,一边梳理课文内容。可以结合课后第 1题“说一说,和自己的学校相比,课文里的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第 1自然段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校在哪里,上学路上有什么,每天来到学校的情景是什么样子的。再指导学生读好第 1、2句,对比自己的学校,说一说民族小学特别的地方,如学校在牧场上;上学的路是长着青草、野花的小路;小学生们都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他们都是好朋友等。再让学生朗读第 3、4句,说一说他们对于民族小学的感受,如每个学生都穿着鲜艳的服装,学校很漂亮;学生们都爱老师、爱学校、爱祖国;大家都团结友爱等。
随后,让学生自由读第 2自然段,说一说在民族小学里上课和下课的情景:上课时,大家读课文的声音很好听,招来很多小动物;下课时,大家一起跳舞做游戏,也引来许多小鸟。让学生借助插图、通过朗读,体会上课、下课的情境,感受民族小学有声有色的校园生活。
还可以围绕“下课了,大家在果树下跳民族舞、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鸽子、燕子也赶来看热闹”这一句进行扩展说话。如:“鸽子、燕子看到校园里小朋友们快乐的样子,也在议论呢!它们可能在说什么呢?”通过想象,就将同学们在这里快乐、团结、和谐的主旨体会表达出来了。
教学最后一段的时候,要让学生能感受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让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朗读,从整体上说一说对民族小学的感受。3.朗读指导。
由于是三年级的第一篇课文,所以,教师应该探索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以使学生逐渐养成习惯,利于后续课文的学习。
读正确、读流利:利用早读的时间听读录音——学生自己尝试朗读——课上同桌互相读,提示纠错——课上教师指导读准易错的词语,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这样的流程与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同时,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后续课文的朗读指导。初读时,要关注难读的句子。
(1)早晨,从牧场上,①从一条条长着青草、开着野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②有维吾尔族的,有哈萨克族的,有柯尔克孜族的,还有蒙古族和回族的。……③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几个句子较长,①中,顿号处要适当停顿。②中,有几个民族的名称,让学生先练习说准确。句子中有几处并列部分,一般前面的几部分语调都要轻而上扬,最后一处朗读的语调要下降。教师可以通过范读的方式加以指导,也可以组织学生尝试、展示朗读,来感受、领悟,但不必给学生讲解朗读技巧。③中,可按如下停顿朗读: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第三课时
朗读时,还要关注对偏正式短语的朗读,如“欢唱的小鸟、敬爱的老师、高高飘扬的国旗”等要读得连贯,“的”字要轻读。可以先指导读好这些短语,然后再读好句子。
(2)①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②最有趣的是路过的羊群。③这些草地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这几句话是从侧面写出“那声音真好听”。朗读时要有不同的语气。读①句,要通过放慢语速,声音放轻,读出窗外的宁静。指导时,可指导停顿“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通过停顿,强调“树枝、鸟儿、蝴蝶”,声音要实实在在的,而“不摇了、不叫了、停在花朵上”则要气息柔和且稍拖长些,就能读出画面感。②、③句画面转换,要定格在羊群上,声调稍高些,有喜悦之情,强调词语有“最、羊群、好奇地”。4.课后练习。(1)读读记记。
本题是“室”的扩词练习,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积累到更多的词语,也可以有效
地在词语中理解“室”的意思,同时体会汉语的构词规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当地学生的生活状况,尽可能将学习词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具体方法为:
①词语与图片对照识记。出示相应的图片,组织学生看图片选词语,进而识记。
②词语与功能对照识记。教师口述“睡觉、洗澡、换衣服”等短语,让学生选择“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进行识读记忆。
为了巩固识记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运用快速抢答、图与词连线、创设情境等方式进行巩固。
八、作业
1.在田字格本上书写“场、许、教、游、操、戏、室”。2.熟读课文。3.做同步练习。
九、板书设计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民族小学的环境和学习生活,表达了学生对民族小学的热爱,展现了新疆各民族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
十、教学反思、一株紫丁香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株、紫”等 11个生字;正确书写“静、夜”等 8个字。2.正确认读“紫丁香、脚尖、窗口”等词语;正确读写“安静、小院、枝叶”等词
语;积累“夜、除、挂、梦”等字构成的常用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4.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那是我们……”说话。
二、德育目标
希望同学们尊重老师,努力学习,别辜负老师对你们的期望。
三、教学重点:了解“静、帮、深”的结构特点,并正确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联系实际,合理想象,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话,进一步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五、教学准备
班班通、课件、教学光盘、生字卡片、图片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节你们有没有给老师送过小礼物? 1.识字。
本课 11个要求认识的生字中,“株、除”是翘舌音,“紫”平舌音。“紫”可以组词“紫色”,它和“只是”读音相近,可以辨读。“困”是前鼻音,“丁、梦”是后鼻音。
“梦”和“门”可组词辨读。“紫、夜”的拼音需要整体认读;“挂、7
牵、飘”的拼音都是三拼音节,在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时可适当提及。“休息”的“息”本音是一声,在这个词语中读轻声。
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勾画出生字生词。“夜、除、挂、梦”这几个字,可以充分利用课后“读读记记”中提供的词语,让学生通过读词、组词的方式来认识、巩固。
“株、挂、困、休、飘”等字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偏旁来记忆。“困、休”是会意字,可以讲解构字方法或借助简笔画,形象地帮助学生建立字形和字义的联系。“株、挂、飘”是形声字,教师可酌情利用汉字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识记。2.写字。
本课要求书写的 8个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已经总结的规律和曾经学过的字,进行新字的观察和书写。本课 8个字书写要点: 字 书写指导要点
静 左右同宽;“青”上部第三笔为竖,三横中第二横最短,第三横最长;下部“月”的第一
笔为竖;“争”的第四笔横伸长,右边出头。夜 上窄下宽;下部右侧要注意折文里有一点。
帮 上宽下窄;上部左右两部分要紧凑,右侧第一笔为横撇弯钩。深 左窄右宽;右部第二笔为横钩,秃宝盖要略扁,下方“木”的横与上同宽,撇捺舒展。右部上下要紧凑。
困 国字框的第一笔竖与第二笔横折的“竖”都要写得足够长,然后再写“木”字;“木”最后一笔是点。
休 左窄右宽;“木”字的竖紧贴竖中线,撇捺舒展。注意与“体”的字形区别。
息 上窄下宽;“自”里的两横连左竖,不连右竖。
甜 左窄右宽;“舌”字的撇略平,横略短。“甘”字里面是一横。
第二课时
(二)课文学习
1.词句的理解和运用。
本课的词语非常丰富,可以结合词语的学习,侧重偏正式短语的积累,如“安静的小院、绿色的枝叶、满树的花儿、盛开的花儿”;也可以重点了解词语的搭配与运用,如“时时挂牵、夜夜做伴、伸进窗口、飘进梦里、消除疲倦”。更可以精雕细琢,关注个别有特点的词,如“一株紫丁香”的量词“株”。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运用“株”字进行词 语搭配练习,如“一株桃树、一株竹子、一株君子兰”等,赋予生字具体的语境,然后顺势说明:有根的花,一般量词可用“株”。2.课文内容理解。
课文的理解,可重点通过指导以下几点来完成。
(1)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您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疲倦”,意思是十分劳累、困倦。这个词语不要求学生认读掌握。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老师每天都有哪些工作,让学生从中体会老师的辛苦,进而初步意会“疲倦”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理解紫丁香沙沙的“歌声”可以为老师“消除疲倦”。
(2)老师——满树盛开的花儿,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引导学生体会“时时”和“挂牵”的意思,并进行扩展说话。学生交流老师在生活中关心自己的事例,如,“早晨到校时,老师……”“放学了,老师……”“运动会时,老师……”通过扩展说话,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时时”和“挂牵”的含义,感受到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关爱着学生。
(3)“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您唱歌”和“满树盛开的花儿,那是我们的笑脸”两部分中,引导学生体会“绿叶在风里唱歌”“花儿像我们的笑脸”,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课文中学生对教师的祝福与感激。9
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仿照着课文的样子扩展说话,如:“小鸟叽叽喳喳地鸣叫,那是我们对您的问候。”“窗前种下喇叭花,那是我们想跟您诉说心里话。”(4)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了浓浓的师生情。虽然是从儿童的角度写,但教师高大的形象也跃然纸上:时时把学生挂牵;工作一天很疲倦,但夜深了还在工作,高度赞美了教师的辛勤劳作。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说一说诗歌里教师的形象。
第三课时 3.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首先要读准部分字词的音。如“脚尖儿”是典型的儿化音,读作“jiǎo jiānr”。“花儿”的“儿”在诗歌中要读成本调,可以读作“huā ér”。
第 1小节奠定整首诗基调——满怀着对老师的热爱。一个“踮”字,让人想到“一群调皮可爱的孩子,悄悄地潜入老师的小院,为老师栽种丁香花”的动人形象,活脱脱跃然纸上。朗读时,要根据诗句的描述,想象画面,能感受“悄悄、神秘”的气氛。将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个孩子,通过强调词语“踮起、安静的小院、紫丁香、老师窗前”,读出想为老师栽花又不想让老师发现的心情。
第 2~4节是孩子纯真美好的期望,表达学生对老师浓浓的爱。开头都是对老师深情的呼唤,第 2节为“老师,老师”,后两节为“老师——”,朗读时也有变化。“老师,老师”承接第 1节,表达孩子栽紫丁香的愿望,似有急切表达心意之感,符合孩子年龄特点,朗读时热情而急促。后两节是抒情,情感逐渐强烈,抒发着内心的祝愿,“老师——”的破折号表达着深深的情感,朗读时,语音稍稍延长些,更能表达心意。
另外,小节中相同的句式“……,那是我们……”,要将比喻的本体和喻体读清楚,在读词语“绿叶、沙沙、唱歌、花儿、笑脸”时要进行 10
指导。第 5节是在劝说老师早点休息。朗读时抓住表达情感的词语,“老师,休息吧”朗读时要深情一些,有恳求的语气,有心疼之感;“那梦啊……”朗读时“啊”可以语音延长些,表达对教师真挚的祝愿。
体现诗歌韵脚的词为“小院、窗前、做伴、疲倦、笑脸、挂牵、眨眼、又香又甜”,朗读起来琅琅上口,可引导学生进行体会。
八、作业
1.准备听写本课生字。2.背诵诗歌。3.做同步练习。
九、板书设计
2、一株紫丁香
《一株紫丁香》讲述了学生为教师栽种紫丁香的事,表达了浓浓的师生之情。
十、教学反思、动手做做看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朗、志”等 11个生字;正确书写“科、题”等 6个字。
2.正确认读“觉得、道理、哎呀”等词语;正确读写“动手、法国、科学家”等词
语;积累“朗、志、杯、理”等字组成的常用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能简单地复述课文。4.会用词语“一定”说句子。
二、德育目标
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受到启发,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正确书写“觉、第”等字;理解“哄骗”等词语;会用“一定”说句子;
四、教学难点:逐步学习在默读课文中思考问题;能简单地复述课文;知道伊琳娜最后为什么高兴地笑了,并从中受到启发。
五、教学准备
班班通、课件、教学光盘、生字卡片、图片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你们觉得科学家的话全对吗?什么叫迷信? 1.识字。
(1)读准字音:本课要求认识的 11个生字中,“但、骗”是前鼻音,“朗、另、哄、懂”是后鼻音。
(2)识记字形:可以借助熟悉的字来识记本课生字,如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识记“杯、理”,可以联系之前学过的“弟”字,用换一换的办法识记“第”。
(3)语境识记:在教学中,可以重点朗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给生字提供具体的语境,以利于学生识记生字、理解字义。如利用课后“读读记记”的词语,理解“朗、志、杯、理”等字的词义。可以让学生用“另一个、但是”这些常见的词来说句子。“第”字加上数字表示次序,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2.写字。
本课要求书写的 6个字都是合体字,引导学生复习上两节课合体字写法的要点。并且观察这些字的结构。其中左右结构的字是“科、杯”,上下结构的字是“另、觉、第”,半包围结构的字是“题”。引导学生用上节课的方法观察字体占位,口头描述这些字,再进行书写,如“觉”是上短下长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上部写得扁长一些。本课 6个字书写要点: 字 书写指导要点
科 左窄右宽;“禾”的最后一笔是点;右部“斗”,应先写两点,再写横、竖。
题 半包围结构;“是”的最后一笔捺要伸长,托住“页”。“页”最后一笔是点。
杯 左窄右宽;“不”横短,竖在撇上起笔,最后一笔是点。另 上小下大;下部的“力”中横折钩的“横”比上部的“口”稍长一些。
觉 注意前两笔都是点。
第 上短下长;“第”字下半部分的笔顺为横折、横、竖折折钩、竖、撇。下部的“弓”要扁,竖折折钩中的“横”要长。
第二课时
(二)课文学习
1.词句的理解和运用。
(1)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
“漫”字,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或实物展示来理解。在一只杯子中装满水,再加入水或30是其他物体,水从杯子里流出来的样子,就是“漫”。“漫”的意思就是水过满而向外流出,换个词就是“溢、流”。(2)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这句话中的“光”字,可以让学生尝试找到合适的词语替换,如“只、单单”,借以理解“光”的意思。(3)哄骗。
“哄骗”是课文重要的词语,可以通过对比句子来体会: 2.课文内容理解。
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或默读文章,抓住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等三个方面来梳理文章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文章。
读第 1~3自然段,说一说朗志万提出了什么奇怪的问题? 读第 4~5自然段,说一说伊琳娜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读第 6~7自然段,说一说朗志万是不是在骗小朋友们?为什么?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朗读或者默读,边读边思考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写出关键词,给学生复述课文做一些准备。
在梳理课文的基础上,再理解“伊琳娜最后为什么高兴地笑了”。这个问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深化和人文目标的达成,可以通过扩展说话来落实。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伊琳娜听懂了什么?她会对朗志万说些 14
什么?伊琳娜会怎么对其他同学讲这件事?
学生在扩展说话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文章的主旨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伊琳娜笑了是因为她明白了朗志万提出奇怪问题的意图,不是为了骗他们,而是一个小小的实验,要让他们知道,不要盲目相信,要自己动手做做看。其次也是因为自己能够这样去做而高兴。
第三课时 3.朗读指导。
人物语言较多,是本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所以,不同人物在不同情况下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气,句子带有不同标点也该有不同意味,这些应该是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
有的词语会因为它的意思而有固定的语气。如,文中的“一定”表示推测,一般宜加重语气,稍显肯定;“哎呀”表示惊讶,语速稍快,也可指导学生加入自己觉得合适的表情。
第 1自然段中的“这是为什么?”与第 6自然段中的“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同为带有问号的句子,但是,语气却有所不同。前一个是朗志万明知是错误的答案而小朋友们不知道,疑问的语气稍强一些;后一个是明显的质问,语气稍重,语调下降。第 4自然段中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朗读时强调“想”和“动手”强调读,会更能表达妈妈的意思。
对于词语和句子的朗读指导,有的适合放在初读时强调,例如“一定、哎呀”,以及“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有的适合在充分理解课文之后,如第 6自然段中的“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朗读水平,酌情调整朗读指导的方法。如果朗读水平较弱,可以先多听读、多模仿;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只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就应该予以鼓励。
第四课时
4.课后练习。
(一)默读课文,注意不要发出声音。
本题要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时,有些段落可以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问题。要在之前学习默读的基础上,再次强调默读的要求——眼睛仔细看,嘴巴不出声,心里认真想。教师在学生默读时通过巡视,适时指导、纠正。在默读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与同桌的默读情况,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方法。
(二)回顾导入,复习铺垫
1.导入、板书: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板书
“朗志万、奇怪的问题”)。面对这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是怎样做的呢?
2.教师依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想、问、做”。
3.导入:伊琳娜最后发现了什么?(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接下来她会怎么做呢?
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 6~7自然段
1.指导朗读。先让学生想想如何读出伊琳娜生气的语气。2.指导学生读好朗志万哈哈大笑的语气。
3.提问:朗志万是不是在骗小朋友?为什么?(不是,他要提醒小朋友们不要轻信别 人,要自己动手做做看。)
4.让学生小组讨论伊琳娜最后高兴地笑了的原因。
(三)尝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尝试把板书中的关键字串联起来说话。给学生提示词“一 16
开始……然 后……最后……”。
2.学生练说,教师巡视查看。3.指名练说;同桌练说。
4.小结。教师:选择文中的关键词语,连起来说一说,就很容易知道课文讲了一件 什么事。
八、作业
1.准备听写本课词语。2.熟读课文。3.做同步练习。
九、板书设计
3、动手做做看
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引发小女孩伊琳娜的思考。
十、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交流内容,一是切合单元主题——多彩的儿童生活,二是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暑假生活,尽快完成向新学期的过渡。
(一)教学目标
教材简单明了地提出了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同学交流暑假生活是怎么度过的,给同学讲讲发生了哪些新鲜事。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回忆最想跟同学交流的内容。
(二)德育目标
说说自己的暑假生活,要说真实生活
(三)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提示交际的范围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交流令自己伤心的、尴尬的事件,激发学生畅所欲言。
五、教学准备
学生可以收集记录自己暑假生活的照片、日记、录像等内容,也可以和父母聊一聊,回忆细节。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其一,教材中的图片提示了几个交流的角度,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可以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提示交际的范围。在教学中,可
以先让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泡泡中的文字,通过了解别人做过的事,唤起自己的真实体验,进而确定打算与同学交流哪些事情。交流不一定局限于课本中例举的事件,也不一定是快乐的、好玩的事件,也可以让学生交流令自己伤心的、尴尬的事件,激发学生畅所欲言。
其二,也可以将本次口语交际设计成一个活动。活动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照片、录像、日记等内容回忆假日生活;也可以和父母聊一聊,梳理假日的新鲜事,选定一两件准备交流。
口语交际重在交际。因此,交流中,不仅仅要指导学生围绕主题,说说自己的暑假生活,更重要的是分享经历,分享情感。交际的过程,应该伴随着讲述、提问、应对、评价等活动完成。
(一)聊天导入
导入语:小朋友,你们刚刚度过暑假。在这个假期里,你怎么过的?都做了什么?有哪些事是印象很深刻的?跟大家聊一聊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类板书: 上兴趣班、探亲、第一次去海边、夏令营……
(二)练说与交流
1.自由练说,要求:说明时间、人物、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如果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2.小组交流。
要求:①每个成员都聊聊,推选出 1~2名进行全班交流。
②帮助讲述的同学为自己的故事拟个题目。
3.点播台:将同学们的题目写在黑板上,最先想听谁的故事,大家点播谁,由谁来讲,大家做评委。听人讲话时,态度专注。不随意打断对方,等对方讲完再发问。第二课时
(三)提问和评价
同学讲述完毕后,大家就没听懂的内容进行提问;对同学的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与人说话时,是否表情自然,直视对方?是否说话声音洪亮,让所有人都听得见?
2.是否学会使用基本的礼貌用语? 3.事情讲述是否完整、清楚? 4.谁的故事最吸引人?
(四)小结
1.就准备、交流的情况进行小结。2.表扬突出的同学。
八、作业:关于暑假生活写一篇简单的短文,题目是“我的暑假生活”
九、板书设计
我的暑假生活
要求:说明时间、人物、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如果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
十、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一、教学目标
1.这是围绕“偏正短语”进行的填空练习。
2.模仿例句说话,可按如下流程进行教学
3.这个内容是“动手做做”这种形式的短语的发现与积累
4.模仿例句说话,可按如下流程进行教学 5.要求学生熟记“十二地支和生肖”
6.通过“我爱阅读” 展现了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与多彩的生活。
二、德育目标
希望同学们别忘了以前学过的知识
三、教学重点
这个内容是“动手做做”这种形式的短语的发现与积累
四、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熟记“十二地支和生肖”
五、教学准备
学生可以收集记录自己暑假生活的照片、日记、录像等内容,老师准备教学光盘
六、课时安排 4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字词句运用 1.读读填填。
练习分为两部分:第一列是填中心词,第二列是填修饰语。教学中,不必提及“中心词”和“修饰语”的概念。可以在具体的语境中引导学生体会需要填写的内容。如:“什么地方很安静?”“什么东西很鲜艳?”“什么样的蝴蝶?”
(1)可让学生先充分地阅读、思考,然后提示学生,看一看周围的事 21
物,想一想自己的生活,从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填写。逐题交流所填内容,大家共同判断。对于有价值的填写内容,教师可做记录,然后带领大家共同朗读、识记。如果学生出现困难,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如果说操场很大,可以怎么说?如果说操场很小,可以怎么说?上课的时候,操场是怎样的?放学以后,操场是怎样的?可以给学生多提供一些视角,让学生练习丰富的表达。如: 安静的(教室、房间、小树林)鲜艳的(红领巾、国旗、服装)飘扬的(五星红旗、柳絮、裙子)(美丽、飞入菜花、迷路)的蝴蝶(宽阔、热闹、清洁)的操场(鲜艳、祖国、盛开)的花朵
(2)书写。教师巡视。可组织同桌之间互相查看,也可以在学习小组中轮流查看。争取在“一对一”的相互评价中,减少失误。2.读一读,用下面的词语说句子。
这个内容是“动手做做”这种形式的短语的发现与积累。选取的 6个词语都是学生常见的生活用语,学生应该很容易说出贴近生活的句子。教师要注意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做一些铺垫,并将“语文园地”作为课文学习的有效延伸与拓展,避免孤立做题。遇到难题不能着急,我们要——(动脑想想)。
充分引说之后,再鼓励学生自己观察、回想,找到合适的内容,选词练说。
3.读一读,照样子说句子。
模仿例句说话,可按如下流程进行教学:(1)阅读例句,画出例句中的关键词
最有趣的是路过的羊群。这些草地里的朋友,是那么好奇地听着。班里最认真的是伊琳娜,回到家还自己动手做做看,拿杯子试一试。
(2)小结:不但要说出“有趣”或“认真”的是谁或是什么,还得说出具体的表现。
(3)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周围可说的内容。(4)学生练习说话,教师适当点评、引导。(5)同桌互相说。
第二课时
二、日积月累
要求学生熟记“十二地支和生肖”。此题一共有 15个生字,因此,认读成为一个难
点。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图片,制作图文对照的课件,再引入游戏,结合学生的属相,让学习活动充满趣味。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况,酌情介绍一些故事、传说,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记忆。可以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然后从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交流:今年是什么年?你是属什么的?……最后再熟读成诵。(详见教学设计。)
三、趣味语文
这是一则谜语,以儿歌的形式呈现谜面,谜底是“口”字。因为“叶、亮、铅、咱”
等字中都有“口”字,而“花、阳、橡、他”等字中都没有“口”字。教学中,可以先组织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然后猜一猜,儿歌中说的是什么。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给学生以指点。为了降低难度,可以进行适当提示:不要过多地考虑词语的意思,而是要认真观察字的结构;仔细观察左边一列的字有什么共同的
特点。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儿歌中圈画出几个关键字“叶、亮、铅、咱”,引导他们发现这几个字的共同特点——都含有“口”字。、23
学生猜出谜底之后,可以读一读泡泡里的内容,继续体会谜语的有趣,然后试着续编。续编谜面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如,出示几个含有“口”的字,并组成词语,然后让学生补充完整。如:兄——兄弟——兄弟有(学生补充
“朋友无”),哥——哥哥——哥哥有(学生补充“姐姐无”),古——古人——古人有(学 生补充“今人无”)。
第三课时
四、我爱阅读
“我爱阅读”选择的是和本单元主题“多彩的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手影戏》。故事以手影贯穿全文,描绘了宁宁和一个陌生男孩之间的有趣经历,展现了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与多彩的生活。
教学中,可以按照本单元课文的初读模式——自由读、同桌读、教师指名读的方式进
行。正音之后,可以同桌之间比赛读,也可以在恰当的地方,加入一些有助于学生读懂的提示语,如“宁宁想——”。教师充实内容改编读,还可以自愿展示朗读。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学习前或是学习后安排范读。
教师还可以在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引导学生阅读“选读课文”中的《添乱》,进一步体会“多彩的儿童生活”。教学流程举例:
1.试着先把生字词圈出来读一读,根据上下文猜一猜意思,再查字典来验证。
2.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宁宁和小男孩分别做了什么手影?边读边圈画出来。
3.分段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①指导读好拟声词,读好表示动作的词语,使其有画面感。
②读好人物心理想法的句子:第 3自然段第 3~4句,第 4自然段第 1句和第 9自然段第1~2句,朗读时语气与叙述性语气有不同,有点自言自语的味道。
4.换位假设:那个男孩变老虎时,如果你是宁宁,你会变出什么?结果怎样?
5.深入探讨:宁宁和那个男孩为什么最后都变成了鸽子? 这是学生不易想到的,也是文本的绝妙一笔,寓意深刻,点明主旨: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让孩子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主动宽容别人,要学会与人和平相处。40
第四课时
(一)说说自己及家人的属相 1.说说自己的属相。
教师提问:今年是羊年,今年出生的人就属羊。你属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相,同班同学之间,属相也许不同。2.说出知道的家人的属相。
(二)熟读十二地支和生肖歌
1.出示课件,图文对照,利用拼音,尝试朗读。
2.指名朗读,学生跟读,教师强调“寅、卯、巳、酉、戌”等生僻字的读音。
3.出示课件,教师说地支,学生说属相,强化记忆。
(三)了解十二地支和生肖的循环,在理解中记忆
1.课件出示十二地支和生肖时钟,了解自己的属相在生肖时 钟中的排名。
2.通过和家人及亲属比较属相,引导发现十二生肖每十二年 循环一次。
(四)欣赏十二生肖相关创作,在活动中记忆
出示十二生肖剪纸、纸雕、橡皮泥作品,背诵十二生肖歌。
八、作业:出示十二生肖的图片,去掉对应的文字,尝试背诵。
九、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十二生肖歌
小老鼠打头来,牛把蹄儿抬,老虎回头一声吼,兔儿跑得快。龙和蛇尾巴甩,马羊步儿迈。小猴机灵蹦又跳,鸡唱天下白。狗儿跳猪儿叫,老鼠又跟来。十二动物转圈跑,请把顺序排。
十、教学反思
拍手歌
一、课文解析
本课以儿歌的形式呈现,语句简短,节奏轻快,自然亲切,易于拍手诵读。《拍手歌》 以保护动物为主题,展示了不同动物的生活场景。
课文共 10个小节,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相互呼应 , 号召大家要保护动物。中间几个 小节分别写了几种动物的生活场景。文中多处使用拟人的方法,使动物的形象更加亲切、可爱。比如,“孔雀锦鸡是伙伴”,因为孔雀和锦鸡都属于雉科,雄鸟的羽毛都非常漂亮,所以课文中说它们是好朋友。“天空雁群会写字”,意思是雁群在天空中飞行,一会儿排
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好像小朋友们在写字。“黄鹂百灵唱不休”,“唱不 休”是“不停地歌唱”的意思,这里指黄鹂和百灵的叫声很好听,像唱歌一样。这些形象 化的描写使课文更加活泼,富有童趣。
课文和课后的插图基本把拍手歌中的动物都展现出来了,学生可以利用插图认识动 物,理解课文内容。以下为词语解析: 1.翱翔。
在本课是指展开翅膀回旋地飞,用这个词更显出雄鹰高飞时的自在与气势。2.嬉戏。
就是游戏、玩耍的意思。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牢、记”等 13个生字;正确书写“保、护”等 8个字。
2.正确认读“牢记、孔雀、雄鹰”等词语;正确读写“拍手、保护、动物”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做拍手游戏。4.了解“隹 zhuī、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5.交流动物知识,增强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与动物有关的生字;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熟读课文,46 能做拍手游戏。
教学难点: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四、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 13个生字中,“孔、雄、鹰、丛、灵、熊”都是后鼻音,其中“鹰”是整体认读 音节,可以与“灵”对比认读。“雄、熊”同音,是三拼音节,可以与“孔”对比认读。“记、鸡”不同声调,可以对比认读。“雀、牢”等字,可联系学过的字组词,指导学生读 好韵母相同、声母不同的字,如“明月、孔雀”“牢记、热闹、桃树”等。“百”可与学过 的“白”对比认读 ,如“百灵、白云”。“丛”与“虫”对比认读,如“丛林”和“虫子” 等,指导学生读好平翘舌音。
本课多数生字都与动物的名称或其活动有关,所以在初读课文后,出示带有词语的动 物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认读,在头脑中建立生字的形义联系。
本课有 5个生字与“鸟”有关,教学中可运用字理教学的方法拓展识记。先让学生观
察“雀、雄、鹰、雁”这几个字的相同之处,然后演示“隹”的字形演变过程(详见“教 学资源”),让学生知道带有“隹”的字大多与鸟类有关。对比形近字“己、记”,区分其 音、形、义的不同,加深记忆。
除了在诵读课文时反复与生字见面以外,还可以结合图片,让学生用生字组成的词语 进行说话练习。2.写字。
本课要写的 8个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有 6个。可重点引导学生复习左右结构的字的写 字要点,观察左右两部分的占位。
“物”的偏旁“牜”书写时要注意笔顺,右部“勿”字要穿插到左部,不能离得太 开。“蓝”中的“艹”,书写笔顺是“横、竖、撇”,可以让学生观察其在字中的占位和写 法。“蓝”是上下结构,但部件较多,写的时候注意上下几个部件距离要紧凑,“皿”最后 一笔横两端要超出上部。本课 8个字书写要点: 字 书写指导要点 保 左窄右宽;“口”不能写太大,“木”的撇捺要舒展。护 左窄右宽;“户”的第二笔横折中的折画要略向左收。
物 “牜”的笔顺是撇、横、竖、提,第四笔提不要写成横。47 字 书写指导要点
鸡 注意左小右大,左低右高;右部“鸟”的第三笔是点,第四笔竖折折钩要一笔写成。伙 右部“火”的笔顺是点、短撇、长撇、斜捺,最后一笔捺略长。伴 右部“半”的笔顺是点、撇、横、横、竖,上横短,下横长。蓝 “艹”写得扁而长,最后一笔横要写得长一些。
百 独体字;第一笔横要长,写在横中线的上方;下部“白”要写得窄些。
(二)课文学习
1.词句的理解和运用。(1)天空雁群会写字 44444。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写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雁群飞行的姿态。教学时,教师可以调 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说是否见过大雁飞行,飞行的时候队形像什么。然后出示相 关图片帮助学生了解:雁群飞行时的队形时常变换,有的时候像“一”字,有的时候像 “人”字。(2)丛林4 4 深处有老虎。
理解“丛林”一词 ,可以先结合学生熟悉的词语“草丛、花丛”来理解“丛”的意思。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三个词语,然后交流它们的不同含义,让学生明白“丛 林”是指茂密的树林。(3)黄鹂百灵唱不休 444。
“休”是“停止”的意思。“唱不休”是指黄鹂百灵叽叽喳喳不停地鸣叫,声音非常好 听,好像是唱歌一样。2.课文内容理解。
本课课文内容浅显,易于理解。教学时,可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引导。
(1)引导学生体会拍手歌的特点。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二年级听说课曾 经学习过的拍手歌,巩固认识:拍手歌就是拍着手诵读的儿歌。接下来让学生数一数课文
有几个小节,借助拼音朗读课文,体会每一小节两行儿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 特点,从而在整体上感知拍手歌的语言形式。
(2)想象说话,加深理解。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每一小节的句 子,并结合图画或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说话。如: 孔雀和锦鸡在一起玩耍,他们好像在说„„。我见过孔雀,„„
此处鼓励学生从各种角度去说,既可以是从课文中生发出来的,也可以是学生亲历 续表48 的,还可以是学生平日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的。这样的交流,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利于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动物名称)的(身体部位)(怎么样)”“动物在哪里做什么”的句式交流对各种动物的了解,升华情感。例如: 锦鸡的羽毛真好看!
熊猫在竹林里吃竹子,样子真可爱。
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可引导说得更具体、更丰富,能用上四字词语,如: 锦鸡的羽毛五颜六色 4444 的,真好看!
熊猫在竹林里津津有味 4444 地吃着竹子,样子真可爱。
还可以模仿儿歌的语言,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练说句子。如: 竹林熊猫在嬉戏。池塘小鱼在()。林中鸟儿在()。3.朗读指导。
《拍手歌》篇幅短小,每两行是一小节。教学中可以创设游戏的情境,引导学生边读 边做拍手游戏,在愉快的气氛中练习朗读。
初读儿歌,可让学生先自己反复读文、识记生字。之后采用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教师引读等方法,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不同的朗读形式中体会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玩拍手游戏。拍手游戏形式多样,可以自拍朗读,也可以 和同桌互拍朗读;可以四人一组拍手轮读,也可以全班按座位分大组拍手轮读;还可以全 班男女生拍手轮读、全班齐读等等。节奏上也可以有所变化,比如第一小节读得慢些,第 二小节读得快些,后面逐节加快;也可以各小节朗读的速度快慢交替,拍手的速度也随之 变化。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方法,都是以增加朗读的趣味为目的。4.课后练习。
(1)朗读课文,和同学一起做拍手游戏。
一边拍手一边诵读,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儿歌的节奏与韵律,增加识字的趣味性 ,在
愉快的游戏中发展语感、积累语言。游戏可以有机地结合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在朗读指 导的同时安排。
(2)下面加点的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材呈现了 6个鸟类名称的词语,配有相应的图画。安排此题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 生体会带有部件“鸟”和“隹”的字往往和鸟类名称有关。学生从中学习借助偏旁推测字 义,提高归类识字的能力,激发对汉字造字规律的探究兴趣。
图画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把巩固生字、学习词语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教学可分以下几个环节。①对照图片认读词语。
②引导观察:这些加点的字有什么共同点?49 ③展示“鸟”与“隹”的演变过程。
④拓展识字,引导学生交流还知道哪些带有部件“鸟”和“隹”的字。(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同学交流。
这个活动指向扩展交流,意在结合课文学习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自由交流中 了解更多的动物,加深对爱护动物的认识。活动可以穿插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熟 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提到的动物之后,自由说说各自了解的动物。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 生谈论的动物名称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说说这种动物的特点,或是关于这种动物的其 他方面的知识。
(三)《同步练习》答案 第二题
1.护 2.保 3.鸡 4.物 5.伙 6.伴 第三题
黄鹂、老鹰、喜鹊、天鹅、白鹤、海鸥。第四题
蓝天——(天空)——(空气)——(气球)动物——(物体)——(体会)——(会同)朋友——(友好)——(好人)——(人民)
填写的词语只要符合接龙的意思即可,不必和答案完全相同。第六题
老虎
它们在天空排着队飞行。
大雁
它的样子好神气,小动物都怕它。雄鹰
它的歌声真好听。百灵
它的尾巴很漂亮。孔雀
它在蓝天上自由翱翔。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 3课时。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了解“拍手歌”;了解“隹”的演变过程;理解 词语“保护、伙伴”等;书写“保、伙、伴”。
第二课时:巩固识字;熟读课文;理解词语“翱翔、丛林”;书写“护、物、蓝、百”。
第三课时:巩固识字;做拍手游戏;交流各自了解的动物;书写“鸡”;拓展阅读 “教学资源”中的其他《拍手歌》。50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等。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认识其中的哪些动物,告诉学生这些动物就藏 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
2.揭示课题,板书“拍手歌”,学生齐读。3.认识“拍手歌”。回忆二年级学过的拍手歌。课件展示,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学 生拍手应和。教师简介:拍手歌就是拍着手诵读的儿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感受读课文的节奏,数一数课文有几个小节。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借图识记 1.画一画,找一找。
引导学生自己画一画、找一找课文里提到了哪些动物,然后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教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第一组词语:“孔雀、锦鸡、雄鹰、雁群、百灵、老虎、熊猫”。认读后重点指导认识“隹”。先让学生观察“雀、鹰、雁”字形的相同之处,然后演
示“隹”的字形演变过程(详见“教学资源”),让学生知道带有“隹”的字与鸟类有关。最后拓展识字,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部首是“鸟”或“隹”的字。
2.读一读,选一选。
这一环节主要学习第二组词语:“牢记、保护、伙伴”。教师可以出示如下练习: 牢记 保护 伙伴
我们要()大自然中的动物。动物是我们的好()。
学过的生字大家一定要()。
练习之后再出示“记、己”进行对比,出示“保、伙、伴”三个字,练习组词和用词 语说句子,看谁用得准确。
3.“开火车”认读,巩固识记。51 用卡片出示要求会认和会写的两类字,采用开火车、同桌互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 加以巩固。再认字的时候,将生字放在词语里,再把词语放到课文的句子里,再结合着理 解句子、结合句子内容说话,将字词句运用整合起来。4.自由读文,巩固生字。
(四)拍手游戏,品读课文
1.学生自己拍手读课文,要求注意朗读的节奏。2.同桌拍手互读。
3.全班拍手对读;教师引读。如教师读“你拍一,我拍一”,学生读“保护动物要牢 记”,体会诗歌的节奏。
(五)整体把握,练习说话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第 1小节和最后一个小节讲了什么道理。2.学生思考后交流。
3.让学生抓住文中动物的特点练习说话,交流对动物的了解,升华情感。(1)先说说自己对课文中动物的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说。
(2)让学生模仿例句,用一句或几句话夸夸它们。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 够说出动物的特点来(详见“教学建议”)。
(六)书写“保、伙、伴”
1.观察偏旁,归类书写。出示生字卡片“保、伙、伴”,观察比较,说说写好单人旁 需要注意些什么。
2.观察部件,交流提醒。引导学生观察生字部件中的笔画,说说书写时要特别注意 哪些笔画或部件。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4.师生赏评,练习改进。
(七)拓展小结
1.总结全课: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动物朋友,也了解了它们的生活特点。动物
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爱护它们、保护它们,共同拥 有美丽的大自然。
2.拓展延伸: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内容的《拍手歌》,准备在后面的学习中交流。52
六、教学资源 1.隹
本义指短尾的鸟。它的字形演变过程如下:
→
→
→
隹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宋体 2.拍手歌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地球妈妈穿花衣。你拍二,我拍二,人和动物是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大家都要爱自然。
你拍四,我拍四,减少污染是大事。你拍五,我拍五,清洁工人真辛苦。你拍六,我拍六,爱护环境最优秀。
你拍七,我拍七,植树造林要积极。你拍八,我拍八,绿色家园靠大家。
你拍九,我拍九,环保意识都要有。
你拍十,我拍十,关爱地球千秋事。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地震自救要学习。你拍二,我拍二,镇定自若不慌张。你拍三,我拍三,安全有序往外送。你拍四,我拍四,听到警报钻桌子。你拍五,我拍五,被困废墟把嘴捂。你拍六,我拍六,听到声音要求救。你拍七,我拍七,救援不到不要急。你拍八,我拍八,保证安全往外爬。你拍九,我拍九,意志坚定要自救。你拍十,我拍十,战胜困难要坚持。53 2 多彩的生活
一、课文解析
本课围绕学生熟悉的课外生活选编了 18个结构相同的短语,旨在引导学生在识字学
词的过程中体会课外活动的快乐,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材所配 插图反映了部分短语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了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
这些短语以相同的情境为线索,每 6个短语编为一组,共分为 3组。第一组短语都是 艺术活动,第二组短语都是体育和游戏活动,第三组短语则是一些常见的家庭休闲和娱乐 活动。所有短语都是以“动词 +活动名称”的形式组成的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的动词使 用准确,没有一个重复,展现了汉字表达的丰富性。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动词和名词的准确 搭配,丰富语言积累。
课文从上到下共配有 5幅插图。第 1幅是“打手鼓”,图上画着一个身穿民族服装的
小男孩,手持手鼓,单膝跪地,满面笑容,仿佛正沉浸在欢快的击打声中。第 2、3、4幅 插图分别呈现的是滑轮滑、荡秋千、练书法的场景。最后一幅图上画着几个小女孩在跳皮
筋。每一幅图画,都充满着孩子们在课外活动中的幸福与快乐。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彩、弹”等 14个生字;正确书写“彩、活”等 7个字。
2.正确认读“钢琴、舞蹈、手绢”等词语;正确读写“多彩、生活、二胡”等词语; 积累由“琴、棋、票”等字构成的常用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准确使用短语描述课外活动。
4.交流各自喜欢的活动,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彩、练”等笔画易错的字;体会偏旁表意的作用;积累与课外 生活有关的短语。
教学难点:围绕喜欢的活动和同学交流。54
四、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本课 14个要求会认的字中,“钢、养”的音节中都包含后鼻 韵母,要准确拼读。“琴”的音节中包含前鼻韵母,可与前面学过的“亲”对比认读。本 课的“练”是三拼音节,可出示音节让学生反复练读。(2)联系生活认读。“弹、踢、滑、喂”可做动作帮助认读。“军、票”可联系生活组 词,如生活中常见的词语“军人、参军、电影票”。(3)结合字形比较识记。“彩、邮”可与之前学过的“采、油”组词对比认读,在不 同的语境中区分形近字。用“彩”组词时,可以先说几个双音节词语,比如“彩笔、彩 色、彩云”,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可提高难度,引导说四字词语,比如“丰富多彩、五 彩缤纷、绚丽多彩、光彩夺目、张灯结彩”。
(4)结合偏旁分类识记。如,学习“鸽”的时候,可同时复习“鸟”偏旁表意的功 能;学习“蹈、踢”等字,可以提示学生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喂、钢”等字也可以提示 学生关注偏旁的含义,引导学生恰当运用识字方法,有效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2.写字。
写字指导中,既要巩固基本笔画的书写,也要强调生字中的易错笔画。本课的“彩、丢、练”等字在书写时容易出错,指导时要关注重点笔画。“彩”左边的“采”书写时要 注意 ,“木”的竖画不能和上面“爫”中间的点连成一笔写;“丢”第一笔是平撇,注意不 要写成横;“练”右半部不是“东”,第六笔是横折钩,不要写成竖钩。
教学时,可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民、丢、养、棋、练”这几个字中横画的距离分布,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字中横画的距离大致均等,书写时要注意排布均匀。教师范写时也要特 别指出这个规律。
本课 7个字书写要点: 字 书写指导要点
彩 左宽右窄,左右同高;书写“彡”时,三个撇的起笔都在一条线上。
活 左窄右宽;左侧三点水旁的书写要注意占格,两点在左上格,提画在左下格;“舌”下面 的“口”要写得上宽下窄。
民 独体字。第一笔横折的折画略向内收,三横距离要匀称。最后一笔斜钩略长。丢 下半部是“去”;“丢”的笔顺是撇、横、竖、横、撇折、点。要注意第一笔撇与下面两个 横的位置排布,三个笔画之间的距离要大致均等。
养 丷部,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三横距离要紧密、均等。最后一笔竖略长。55 字 书写指导要点
棋 左窄右宽;右边“其”的笔顺是横、竖、竖、横、横、横、撇、点;四个横之间的距离要 匀称。
练 左窄右宽;第一笔撇折写在左上格。
(二)课文学习
1.词句的理解与运用。
本文由 18个短语组成,描述的都是学生熟悉的活动场景,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个别
乐器学生可能比较生疏,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动画给学生做简单的介绍,还可以播放一些 音乐片段,让学生加深体会。
本课是识字课,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设计相关活动,引导 学生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运用。如:(1)用文中的动词拓展新词。打手鼓 打()打()弹钢琴 弹()弹()练书法 练()练()(2)看词语,填动词。
()游泳()野花()小号()提琴()沙包()跳棋 2.课文内容理解。
在学生充分朗读短语、学用动词之后,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与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 课外活动和游戏,充分表达在活动中获得的快乐,同时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好铺垫。具体操 作可分为以下几步:
(1)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喜欢课文里介绍的哪些游戏和活动。
(2)集体交流:试着以“我最喜欢的游戏(活动)是„„”这句话为开头,说说喜欢 的理由,或者与这个活动相关的其他内容,练习说几句话。要求说话时语句通顺,有条 理。
(3)教师相机评价。对于学生没有谈到的活动,可以启发交流:关于某某活动,你有 哪些了解?也可以给大家说一说。
(4)引导学生交流本课没有写到的其他课外活动,拓展视野,丰富积累。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文中提到的几种活动,教师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 开展。续表56 3.朗读指导。
建议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1)读中想象,进入情境。朗读第一、二组词语,可以让学生想象参加活动时的快乐 与兴奋,用欢快的语气朗读。朗读第三组词语,可以放慢语速,想象在这些活动中修身养 性的恬淡与自得。
(2)加入动作、表情朗读。采用表演读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活动的快 乐,增加朗读的兴趣。
(3)熟读成诵,形成积累。建议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感受短语的结构 特点(动词 +名词),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4.课后练习。(1)读读记记。
这个题目提供了三组由“琴、棋、票”等字组成的常用名词,词语结构完全相同,学 生可以从中体会到这一类词语的构词规律,举一反三运用于自己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时,要把巩固生字、学习词语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对文化艺术、对 日常生活的了解。教学过程建议这样安排: ①自由认读词语。②指名认读,正音。
③集体交流,理解词语。可以一组一组地引导学生交流:“你知道这里的哪一种乐 器 ?”“你会下哪一种棋?”“你知道这些是什么票吗?是做什么用的?”还可以引导学生 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琴、棋或者票呢 ?”通过广泛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词语,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提供相应的图片或 实物。
④自由朗读、记忆三组词语。
(2)你喜欢哪些游戏和活动?和同学交流。
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论各自的喜好,意在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新学的词语,发 展口语表达能力。开展这一活动可以促进同学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教学时 可以放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具体指导方法见“课文内容理解”中的相关建议。
(三)《同步练习》答案 第一题
带点字读二声的有:①③ 带点字韵母是ɑo的有:②
带点字是上下结构的有:①⑤⑥⑦ 第二题
活、彩、棋、养、练、丢、民。57 第三题(活)(生活)(话)(说话)舌{
方(房)(房子)(放)(放下){
青(情)(心情)(晴)(晴天){ 此题加偏旁组成新字即可,不必和答案完全一致。第四题
打篮球、踢毽子、下军棋、拉提琴、种花草、养金鱼、吹小号、唱民歌。第六题
1.太阳是粉刷匠。它粉刷了沙滩、大海、云彩和两位小朋友。2.金黄金黄、碧蓝碧蓝、蓝、洁白、白、黝黑黝黑。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 3课时。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恰当的动词描述课外活动;书写“彩、丢、练”。
第二课时:巩固识字;熟读课文;用“琴、棋、票”组词;说说自己了解哪些琴、棋、票;书写“活、民”。
第三课时:巩固识字;书写“养、棋”;讲述自己喜欢的游戏或活动。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让学生说说课余时间都喜欢哪些有意思的活动或游戏。2.揭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①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把字音读准。②指名读课文,正音。需要指导认读的字有:“琴、民”是前鼻韵母;“风筝”一词中58 “筝”读轻声。
③采取同桌查读、男女生分读、做动作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2.归类识字,记忆字形。①课件展示表示动作的生字:“弹、踢、滑、喂、养、练”。认读的过程中,练习用 这些动词组词。
②课件展示双音节词语:“钢琴、舞蹈、手绢、鸽子、军棋、邮票”。重点指导识记 “鸽”字。让学生说说还见过哪些带有鸟字旁的字。3.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三)理解运用,学习表达 1.用动词组新词。
打手鼓——打()打()弹钢琴——弹()弹()练书法——练()练()2.填写合适的动词。
()提琴()沙包()围棋()国歌()羽毛球
3.口语表达练习。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以“我最喜欢的课外 活动是„„”这句话为开头说几句话,要求把话说完整。)
(四)指导写字
1.寻找易错笔画,细致观察引导。
课件出示“彩、丢、练”三个字。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看看生字中哪些笔画最容易写 错。交流汇报。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3.师生赏评。针对点评中发现的书写问题,指导学生再次临写。4.练习用“彩”字扩词。先说几个双音节词,再说几个四字词语。
(五)作业
在田字格本上书写“彩、丢、练”并组词。
六、教学资源 1.二胡
二胡是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始于唐代。它既能表现深沉、凄惨的内容,也能描 绘气势壮观的意境,音色接近人声,具有很高的情感表现力。59 2.唢呐
唢呐是中华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在西晋时期 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的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唢呐演奏的绘画。
3.扬琴
弦乐器,把许多根弦安在一个梯形的扁木箱上,用竹制的富有弹性的小槌击弦而 发声。
4.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弦乐器,有两根弦,琴身呈梯形,琴柄顶端刻有马头做装饰。5.军棋
棋类游艺的一种。有陆军棋和陆海空军棋,棋子按照军职和军械定名。两人对下,双 方按照规则走棋,最后以夺得对方军旗者为胜。6.五子棋
一种棋类游戏,一般常用围棋子在围棋盘上对下,先把五个棋子连成一条直线的 为胜。60 3 有趣的谚语
一、课文解析
谚语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一般分为气象谚语、农业谚语、卫生谚
语、学习谚语等。本课识字课选择了 6句常用谚语,分别是气象谚语和农业谚语,可以让 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更多地了解气象常识和农业知识。
课文中的 4幅插图,直观表现了“蚂蚁搬家蛇过道”和“今冬麦盖三层被”两句谚语 的意思。上面两幅插图以卡通画的风格,诙谐幽默地呈现出要下雨了蚂蚁们赶快搬家,以 及“大雨到”之后蚂蚁们在家里温暖聚会的场景。下面的两幅插图分别展示了在冬雪覆盖 的泥土之下麦苗欣欣然生长,以及金秋时节小麦丰收、农民笑逐颜开的盛景。文中谚语含义如下:
1.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这是关于北方天气的谚语。意思是春天出现雾的话,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就是要有 风了。夏天出现雾,水蒸气会大量凝结成水,空气中水分减少,太阳出来后就会出现晴 天。秋天有雾,是因为空气中水蒸气增加了,再加上秋天的温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所以会 出现阴天。冬天大雾之后,大量的水蒸气遇寒凝结,就会出现大雪天气。2.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意思是到了秋天,每下一次雨气温都会相应降低,要注意保暖、加衣。几场秋雨过 后,冬天就不远了,就该穿棉袄了。3.蚂蚁搬家蛇过道,明天必有大雨到。
意思是看到蚂蚁搬家或者蛇到处爬,就表示第二天会下大雨。4.大雁北飞天将暖,燕子南归天转寒。
意思是春天天气变暖,大雁会成群地从南方飞到北方。秋天天气逐渐变冷,燕子会飞 回南方去过冬。
5.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意思是如果天上出现了像鲤鱼鳞片一样的云彩,那么第二天一定艳阳高照,是个大晴 天,适合在晒场上晒谷子。
6.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意思是冬天下几场大雪,来年庄稼一定会获得大丰收。61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阴、寒”等11个生字和多音字“场”;正确书写“趣、夏”等8个字。2.正确认读“大雁、鲤鱼”等词语;正确读写“有趣、秋雨、蚂蚁”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积累与天气有关的词语。
4.交流识天气的方法,激发学习谚语、了解自然常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拼音识字、形声字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谚语的 意思。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简单说说识天气的方法。
四、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可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字音、字形,理解字义。(1)读准字音。11个要求认识的字中,“蛇、枕、晒”都是卷舌音,“层”是平舌音,可以对比读。“寒、斑、翻”三个字的韵母相同,可以对比读。认读过程中可以请学生通 过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比如“枕”,可组词“枕头”;“层”,可组词“一层棉被、四层 楼房”等几个作为量词的例子;“寒”,可组词“寒冷、严寒”等,也可以找出它的反义 词“热”,对比认读,帮助理解;“斑”是指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可结合“斑马、斑马线、斑纹、斑点”等图片帮助理解。课文中的多音字“场”字读(cháng),是量词,表示事情的经过。如“一场风、一 场雪”。“场”的另一个读音是(chǎng),多用于表示文体娱乐活动,如“一场球赛、一 场演出”。可以举几个例子帮助学生区分多音字的不同用法。(2)通过与熟字对比记忆字形。例如“它—蛇”、“心—必”、“里—鲤”、“班—斑”、“阳—阴”,可以组词对比。
(3)借助偏旁记忆字形。如“蛇、鲤、晒”的偏旁都与字义有关,属于偏旁表义的形 声字。蛇的体形细长,与虫相似,所以是虫字旁;鲤属于鱼类,所以是鱼字旁;有太阳才 可以晒,所以“晒”是日字旁。2.写字。
本课有 8个要求写的字。按字的结构可以分为 3类:半包围结构、上下结构和左右结62 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字形,看清楚每个部件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和大 小,同时注意基本笔画的书写。
本课生字“趣、层”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趣”是左下包右上的结构,“层”是左上 包右下的结构。按照半包围结构字“先外后内”的书写规则,“趣”要先写“走”,再写 “取”;“层”要先写“尸”,再写“云”。
本课的“夏、穿”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上下部分的占位。学习写“穿”字 时,可借助字典帮助理解字义,同时为语文园地中要学习的部首查字法稍作铺垫。本课有 4个左右结构的字,“阴、被”都是左窄右宽,“蚂、蚁”都是左短右长。本课 8个字书写要点: 字 书写指导要点
趣 走字底要写得相对瘦长一些,与“取”距离要紧凑;“又”字最后一笔是点。夏 第一笔是长横,中间的“自”要写得扁一些,下面是“夂”,不要写成“攵”。阴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书写左耳旁要注意笔顺,先写横撇弯钩,后写竖。穿 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书写时上部“穴”要盖住下部的“牙”。蚂 左右结构;“马”第二笔是竖折折钩,一笔写成。
蚁 左右结构;书写“义”要注意笔顺,先写点,再写撇和捺。层 “尸”与“云”距离要紧凑;字的整体呈梯形,上窄下宽。被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衤”五笔写成,笔顺是点、横撇、竖、点、点;要与“礻”加以 区别。
(二)课文学习
1.词句的理解和运用。
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识字,所选谚语语义浅显,易于理解。教师可在学生反复诵读 课文、认读生字后,组织交流对谚语的理解,并适时进行点拨。交流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气 候现象,学用谚语。
(1)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这句谚语点明了一年四季出现雾之后的天气变化,学生很容易从语句中了解其阐述的 自然现象。“阴”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现象,或者通过组词、说反义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可以教师先说一说“春雾风”的意思,然后让学生仿照着说一说后面语句的意思。如果学 生对这些现象的成因有兴趣,教师可以略作讲解。
(2)蚂蚁搬家蛇过道,明天必有大雨到。
教学时,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借助教材插图,举例讲解“搬家”的意思。“必”可以63 用词语替换的方式理解,在这里可以换成“一定”或“准”,表示比较确定的推测。在学 生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提问:“大雨将至,还有哪些动物也会有不同寻常的反应?”交流中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比如,下雨前燕子会低飞,鱼儿会往水面跳,蛤蟆会大声 叫,鸡不愿意进笼,狗到溪里泡水,老牛会抬头朝天嗅等。(3)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斑”在学习生字时已作解释,所以这里可以出示鲤鱼和“鲤鱼斑”云彩的图片,让 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云叫“鲤鱼斑”。“谷”是谷子、稻谷的谷,可以出示谷子的图片帮助 识记。“翻”的意思比较容易理解,是翻身、翻书、翻来翻去的翻。2.课文内容理解。
理解每句谚语的意思后,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本课谚语在内容和语言方 面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谚语的兴趣。
问题 1 :仔细阅读,看看谚语中藏着哪些反义词?(春—秋;夏—冬;晴—阴;北—南;暖—寒。)
问题 2 :本课谚语的前半句和后半句有什么相同之处?(字数相等)问题 3 :哪几个谚语是关于气象的?你从中知道了哪些预测天气的方法? 问题 4 :补充句子,看看你是否理解了谚语的意思。
教学中可以设置填空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使用谚语。练习设计如下: ①“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从这句谚语中,我懂得了的方法。
②因为麦子上盖了非常厚的雪,非常保暖,所以有这样的谚语:。
③鸟类随季节的变化选择不同的地方生活,这一现象可以从这句谚语中了解到:
。
④看天上的云彩也可以识别天气,有句谚语是这样的:。
问题 5 :读谚语有什么收获?喜欢课文里的哪几则谚语?
在学生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交流之后,教师小结:本课谚语包括气象谚语和农业谚语两 种类型。谚语的种类还有很多,从中可以了解到许多知识和道理,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 晶。我们要多积累谚语,学习更多的知识。
可以要求学生课后搜集谚语,课上与大家交流分享。3.朗读指导。
本课谚语的语言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易于朗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圈画 生字。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文中的标点,读出句子的节奏。朗读练习可采用多种形
式,比如指名读、同桌轮读、集体拍手读、男女生对读等等。64 4.课后练习。(1)朗读课文。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积累语言。(2)根据课文,说说你知道了哪些预测天气的方法。
此题旨在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能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谚语的意思。开展此活动,可以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 的语文学习能够指导生活、运用于生活。在教学时,可以结合着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梳 理、总结、交流。(3)读读记记。
这道题中安排了两组词语,目的是帮助学生积累有关天气的词语。第一组词语表示自 然现象,在学生朗读识记词语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交流,在什么时候、哪些季节见到过 这些自然现象。第二组词语表示温度。“寒冷、炎热”和“暖和、凉快”分别是两组反义 词,可以在识记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几个词语分别是什么季节的感受,然后再用这些 词语说话,学习在语境中正确使用。(4)你还知道其他识天气的方法吗?
这一练习主要针对程度较好的同学,目的是拓展思维,丰富学生对生活知识的了解。此练习可放在第二课时进行。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气象谚语”,帮助学生在谚语中了 解识天气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谚语的兴趣。(详见“教学资源”。)
(三)《同步练习》答案 第一题
1.夏、穿。
2.阴、蚂蚁、趣。
第二题
雨、蚂、鲤、枕。第三题
春天—(秋天);暖和—(寒冷);南方—(北方)。第四题 听力材料:
蚂蚁搬家蛇过道 ,明日必有大雨到。大雁北飞天将暖 , 燕子南归天转寒。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青蛙开口早,早禾一定好。第五题65 1.要晴天、要阴天、要下雪。2.大、北飞天、南、天。第六题
1.下面这些谚语的大概意思是:
①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上有霞的时候不要出门,因为天气可能会不好;晚上 有霞的时候第二天天气会很好,可以出行。
②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冬天多吃萝卜,夏天多吃姜,身体会很好,不 需要去找医生看病。
③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庄稼想要长得好,全靠粪肥。
④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要适当活动,使胃内食物得到充分消化,有利于身
体健康。
⑤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下了一段日子的雨,当南风刮起时,一两天内天气将会 转晴。
⑥枣芽发,种棉花:枣树发芽的时候就是种棉花的最佳时段。2.气象谚语:①⑤;农业谚语:③⑥;保健谚语:②④。第七题
晴天、阴天、下雨、起、打、下雪。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 3课时。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理解并熟读本课谚语;书写“趣、层、夏、穿”。
第二课时:巩固识字;熟读课文;能简单讲述本课谚语的意思;拓展交流课外了解到 的谚语;积累表示天气的词语;书写“蚂、蚁”。
第三课时:巩固识字;交流其他识天气的方法;书写“阴、被”。
五、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带有虫字旁的词语;课外谚语等。2.生字生词卡片。66 教学过程:
(一)熟读课文,巩固识字
1.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熟读情况。发现有读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并出示对应的生 字生词卡片全班齐读,巩固识记。重点关注多音字“场”的读音。2.四人一小组分工合作,学习谚语,巩固识字。具体步骤如下:
(1)组内交流:每人选择一句谚语,先轮流说说句子的意思,然后再用句子中出现的 生字组两至三个词语。
(2)集体交流:分小组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每组请第一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 一句谚语;第二位同学说说这句谚语的意思;最后两位同学分别用这句谚语中的生字组 词。这一过程主要引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每个同学展示完毕后,要有礼貌 地请下一位同学展示。
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引导其他同学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点评。一评朗读,看字 音是否读得准确,声音是否响亮,断句是否正确,是否有拖调现象等。二评说话,看讲解 句意是否正确,语言是否通顺,有条理。三评组词,看所组的词语是否正确。(3)出示生字生词,齐读。
(二)交流拓展,了解课外谚语 1.指名朗读课外搜集到的谚语。
2.教师出示“教学资源”中的谚语,请学生自由诵读并想一想,哪些属于气候谚语,哪些属于农业谚语。
(三)积累有关天气的词语
1.先自读课后“读读记记”中的词语,然后指名朗读。
2.想一想,画一画。看看这些词语中,哪些属于自然现象,用横线在词语的下面作 上标记;哪些表示温度,用波浪线标出。
3.看表示自然现象的词语,说说都在什么季节见到过。看表示温度的词语,先说说 它们分别是在什么季节的感受,再说说哪两个词语意思相反。(“寒冷、炎热”和“暖和、41
凉快”分别是两组反义词。)
4.试着用上一个或两个词语说一句话。如:“最近天气不好,常常刮风。”“在炎热的夏天,大家都喜欢在树荫下乘凉。”等。
(四)书写“蚂、蚁”
1.做“摘苹果”游戏,巩固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指导书写“蚂、蚁”两个生字。
(1)学生自主观察课本中这两个生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详见“书写指导67 要点”。)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师生赏评,练习改进。
(3)出示带有虫字旁的词语:蝴蝶、蜻蜓、蚯蚓、蜘蛛。请学生观察并说说带有虫字 旁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说一说,用换偏旁的方法,“蚂、蚁”两个字还可以换成哪些字,拓展识字。(蚂—吗—妈等。)
(五)作业
1.书写生字“蚂、蚁”。
2.拓展延伸:与爸爸妈妈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识天气的方法。
六、教学资源 1.气象谚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2.农业谚语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3.其他谚语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68习作
我喜欢„„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我喜欢„„”,包括 4部分内容,一是问题激趣,引导学生思考
交流课余时间喜欢做什么。教材中列举了一些不同的角度,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二是明 确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在交流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爱好写下来。三是对写好之后如何交 流习作提出建议:在班里大声朗读。四是以“我喜欢踢球”为例,提供了几个例句,提示 学生习作的不同角度,希望学生能够围绕“我喜欢„„”这一主题,写几句话。本课是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是第一次引导学生学习围绕一个主题写连贯的几句话,也是引导学生从写话向写段过渡的转折点,所以要求不能过高,要以鼓励为主,尽量保护 学生习作的兴趣。建议指导学生先说后写。
教学时可以从复习《多彩的生活》一课的短语入手,然后再扩展开来,从学生自身的 兴趣爱好出发,先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爱好是什么,然后结合生活体验,围绕喜欢的活动 从不同的角度具体地说一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他们充 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获得的快乐。在充分交流之后,思路打开了,再引导学生动笔写,用 几句话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教学流程举例
(一)谈话激趣,联系实际交流爱好 1.回忆《多彩的生活》,说说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活动。2.板书课题“我喜欢„„”。3.联系生活实际,交流体会。
(1)指名说说自己的爱好,老师在黑板上列出来。
(2)请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个一个具体谈、相互补充启发。
这一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发言的内容相机评价或者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 行交流:
①可以交流喜欢这项活动的理由。
②可以介绍自己参加活动的过程、发生的趣事。③可以说说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为了给后续的写作做铺垫,教师评价过程中要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提醒学生可以 从不同方面思考与交流。板书内容如下: 喜欢这项活动的理由69 过程、趣事 收获或感受
(二)学习例句,写出自己的爱好 1.指名朗读例文中的句子。
2.教师引导:写踢足球这个爱好,可以写不同的内容。想想每个句子后面可以写什 么不同的内容?请大家讨论交流。
教师根据交流情况,引导点拨。具体分析如下:
(1)我最喜欢踢足球,因为踢足球是一项非常有趣的运动。这一句后面,可以具体地写写踢足球的过程以及愉快的体验。(2)我经常踢足球。每个星期天我都去操场踢球。
这一句后面,可以先写还在其他什么时间去踢球,然后写写经常踢球有什么收获。(3)每次踢球,我都踢得满头大汗。
这一句后面,可以先写写某次自己踢球后出汗的样子和当时的心情,然后再写写踢球 给自己身体带来了哪些好处。
(4)和好朋友一起踢足球,我非常开心。
这一句之后,可以写写自己和好朋友踢球的经过,表达自己和好朋友在一起运动的愉 快心情。
3.教师小结:大家想写的内容不一样,所以介绍时开头的句子写法也不一样。你想
要怎样介绍你的爱好呢?你打算怎么开头呢?介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爱 好——可以介绍喜欢这项活动的理由,也可以介绍自己参加活动的过程、发生的趣事,还 可以说说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4.学生动笔写自己的爱好,教师巡视指导。
这次习作是引导学生由写话向写段过渡,所以教师在巡视时要重点关注学生写作中能 否围绕自己的爱好来写,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三)朗读习作,师生评价赏析
1.指名大声朗读写好的几句话,其他学生说一说听后的想法。
2.请几个写相同爱好的学生也来读一读,师生评价交流,互相借鉴。
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前面的环节再次强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自己的爱好,加 深记忆。
3.请写相同爱好的同学合为一组,组内互读,互相提提建议,评价交流。
内容方面可以结合板书评价,其他如丢字漏字错字、语句通顺与否,句与句之间的连 贯等问题也都可以交流。教师可以巡视评价。因是本学期第一次习作,所以要以鼓励为 主,多发现闪光点,激发学生写作自信。70 4.教师总结:同学们,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爱好,可以先用一句话说清楚自己的爱好是
什么,然后围绕自己的爱好,从多个角度去写。写作时要把句子写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建议用 3课时完成本次习作。71 语文园地二
一、查字典
第一板块“查字典”安排了 5项内容。第一部分由问题情境,给出了一个使用部首查 字法的例子,介绍了用部首查字法查找“源”字的具体步骤。第二部分要求学生“画出下 面这些字的部首”,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确认生字的部首。第三部分“写出下面的部首在检 字表的第几页”,是引导学生学习在检字表中查找部首。第四部分“数一数,下面的字去 掉部首有几画”,也是部首查字法的相关训练。第三、四部分,都是在巩固部首查字法的 第三个环节。第五部分“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下面句子中你不认识的字”,要求学生边查找 边填写表格,既呈现了查字典的过程,又展现了查字典的结果,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应该 在什么情况下运用部首查字法、怎样运用部首查字法。
本板块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部首查字法。教学时可依照教材安排,引导学 生逐步掌握。建议按以下步骤实施教学: 1.查字比赛,复习音序查字法。
先以比赛的形式请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查一两个已经认识的字,看谁查得快。然后让学 生想一想,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没有拼音怎么办?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起学习的 欲望,然后进行后续的学习。2.了解字典,初识“部首目录”。
(1)首先教师带领学生一起了解字典的基本结构。
①汉语拼音音节索引:用音序查字法查找认识的字时要用到它。
②部首检字表:包括部首目录,检字表,难检字笔画索引三部分。查找不认识的字时 要用到它。此时要告诉学生:为了检字方便,所有的字都是有部首的,字典里总共有 200 多个部首,很多常用偏旁也都归在部首当中。学生了解之后请学生一起在部首目录中查找 几个常见偏旁,比如“土、木、禾”等。
③字典正文:主要内容是对每个汉字读音和意思的具体解释。
(2)请学生在相应页面夹上小纸条,比如“音节、部首、正文”等,便于下一步 的学习。
3.研读范例,实践体验。
初步了解部首目录以后,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学习安排,一步步地学习部首查字的 方法。
(1)按照课文的提示,一步步查找“源”字。教师巡视,发现查找困难的学生便进行72 指导。教师再出示一个学生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再用部首查字的方法查找,看谁查得快。查到的同学立刻举手,教师及时鼓励,并请一位同学讲讲查找的步骤。
(2)画部首、写页码、数笔画这三个练习是部首查字的分步练习。请学生先自主填 写,然后集体交流汇报。教师适时强调难点。在交流“画部首”的练习时,教师要再次 提醒学生,有的部首在字的左边或者右边,有的部首在字的上边或者下边,还有的部首 是一个字的变形,比如“尝”的部首是“小”,在“尝”字中它已经变形为“”。在交 流“数笔画”的练习时,要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勿、斧、率”这三个字的部首分别是“勹(包字头)、父(父字头)、亠(点横头)”。
(3)“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下面句子中你不认识的字”,这是部首查字法的综合运用。要再次强调适用范围——“不认识的字”。这一练习步骤建议如下:
①先自读句子,圈出不认识的字。表格中给出的字都是生字,但如果学生已经在阅读 中无意识记的话,也可以再练一练怎样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找到这个字。如“拇”下面 的空格,是让学生查找句子中不认识的其他的字,因为学生识字量的差异,此处有一定的 灵活度,学生可以借助部首查字法查不同的字。②独立查找生字,填写表格。
③同桌对照检查,相互请教,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④再次指名说说用部首查字法查找某个生字的步骤,加深印象。如果学生使用的字典 版本不同,查找的页码也会出现不同,这是正常现象。
二、日积月累
本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五言诗《寻隐者不遇》。题目中的“隐
者”是指隐居的朋友。诗歌写了诗人在山中的一棵松树下,向一个小孩子询问,他的师父 在哪里。孩子回答说师父去山里采摘草药去了,他就在这座山里,可是山中云雾迷蒙,所 以根本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教学古诗,教师可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然后交流诗歌的 意思,在学生不懂的地方适当点拨。如:“童子”,在诗中的含义是“小孩子”,现在较少 使用。“言”,就是“说”的意思。“药”结合生活理解,“吃药、西药、药房”,在这里指 能治病的植物,简称“草药”。“此”是“这”的意思,也可结合生活环境体会,如“此 处禁止大声说话、到此一游”。之后让学生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作者与小孩子是怎样对话 的?隐者居住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在想象猜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最后 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体理解古诗的意思,多种形式反复朗读,重点熟读成诵。建议按以下步骤实施教学: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自己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73 2.同桌交流古诗的含义;集体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3.让学生结合诗句猜想:作者与小孩子是怎样问答的?隐者居住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4.自由练习背诵。
三、书写提示
本次安排了两组上下结构的字,要求学生描红并临写。旁边的泡泡提示书写时要注意 这些字的上下两部分大小相近。在例字左边直观呈现了这一类字上下两部分在书写时的比 例,主要目的是提醒学生在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时,要注意比例关系,写好上下两部分大小 相近的字。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这 6个字,并联系泡泡中的提示说说,写好这些字需要注意 什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对要点进行梳理,并板书提示。总的来说,写好这类字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字的上下两部分要分别写在横中线上下;(2)上下两部分比例适 当,大小相近;(2)上下两部分间距紧凑。6个字的书写要点: 字 书写指导要点
夏 上下两部分要相互靠拢,写得紧凑些;上半部分起笔横要长,下半部分撇捺要舒展。雪 上面雨字头的横钩要长;下面的部分略窄,书写时要注意三横的距离要匀称。男 上下大小相等;“田”要写得略扁,“力”的撇要写得舒展。
台 上半部分略宽,第一笔撇折中的“折”要向右上提起,写得长些;下半部分“口”略窄。青 上宽下窄;书写时要注意横画的距离要匀称,第三横最长,要写得舒展;上下要对齐。
李 上宽下窄;上半部分撇捺要舒展,下半部分竖钩要短,横要长,托住上半部分。建议教学步骤如下:
1.先指名读读这 6个字,要求读准字音。
2.请学生认真观察: 说一说它们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字的 上下两部分大小相近。)
3.联系泡泡中的提示,说说写好这些字需要注意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对每 个字的书写要点进行梳理。(板书:横中线分隔、大小一致、距离紧凑。)4.教师范写。“夏、雪、青”三个字可以放在一起对比指导。三个字中横画都比较 多,书写时要注意横画之间的距离分布要均匀。
5.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坐姿和握笔姿势。6.师生赏评。74
四、我爱阅读
本板块安排了台湾儿童文学作家谢武彰的诗歌《风》,全诗 3个小节。诗歌中的风像
个调皮的小孩子,一会儿把晾在绳上的衣服吹得鼓鼓的,露出各种怪模样,像是在试穿; 一会儿又吹走了手巾、手帕和圆帽子,真是让人无可奈何!整首诗以儿童的口吻抒写,语 言清新活泼,充满童趣,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风塑造成了一个顽皮可爱的孩子。安排这首 诗,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语言的自然拙朴、生动有趣,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本板块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二是围绕诗歌内 容,让学生能发挥想象,模仿诗句说一说。建议按以下步骤实施教学: 1.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让学生说说四季之中,自己最喜欢什么时候的风,最不喜欢什么时候的风。(2)板书课题。
(3)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说说诗里的风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
这一过程可以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和生活经验,来交流感受。教学时可以先从不理解的 词语和句子入手,让学生看看诗歌中有哪些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的方法进行理解。比 如,“洋装”是指西装,“彼此”是双方的意思。有些句子还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理 解,比如“笑得喘不过气来”,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平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在交流之后,可以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用一句话说说自己读后觉得风是怎样的: 风真是!
2.朗读诗歌,感受童趣。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表现“风”调皮的词语,做上记号。(2)朗读比赛。
教师先提出朗读要求:一是读准字音,按标点停顿;二是要用朗读表现出风的调皮。接着指名让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后评价。评价后自由练读,可以加上 动作,再一次进行赛读。
建议这一环节的朗读要形式多样,除了自由读、赛读,还可以采用教师引读、同桌互 读等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儿童诗的活泼与生趣。3.展开想象,模仿说话。
(1)学生展开想象交流:风还可能会做些什么调皮的事?四人一组交流。(2)出示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也来说几句。哎呀——风好坏哟!还拿了我的手巾和手帕,擦过了汗,46
都扔到地上了。75 他还
五、课时安排
教学语文园地二可用 4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查字典”,完成部分内容。第二课时:复习“查字典”,能运用部首查字法查不认识的字。第三课时:完成“日积月累”“书写提示”的教学。第四课时:完成“我爱阅读”的教学。
六、教学设计
“我爱阅读”教学片段实录举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 ,一年四季都会有风,你喜欢什么样的风,不喜欢什么样的风呢? 学生:我喜欢春天的风,轻轻的。
教师:是啊,春风拂面,如沐春风,这些词语都表达了人们对春风的喜爱。学生:我喜欢夏天的风,很暖和。
学生:我不喜欢夏天的风,有时会刮沙尘暴。
教师:沙尘暴来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呢?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吗? 学生:天昏地暗。教师:准确。学生:飞沙走石。
教师:哈,没这么严重,可的确空气中到处飘浮着沙子啊。学生:尘土飞扬。
教师:是的,走在路上的行人都睁不开眼睛。继续说说,你们还不喜欢什么季节的风? 学生:我不喜欢冬天的风,很冷。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小诗,是写风的(板书课题),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看看作者笔下的风是什么样的。先自己读读吧。(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课文中的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学生 1 :风特别调皮。
学生 2 :风像是一个调皮的小孩儿!教师:是啊,文中的风的确像一个捣蛋鬼,非常可爱。76
(二)朗读诗歌,感受童趣
教师: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风的调皮呢?默读一下,用笔在文中做上记号。词语下面 标上圆点,句子下面画波浪线。(学生批注,教师巡视。批注后进行下一个环节:练习朗 读。)
这首诗和我们平时学的古诗不同,诗的每一句都像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话,也像是一 个小娃娃在给我们讲风的故事,特别有意思。
我们来进行比赛,看看谁能把这首诗读好。看比赛的要求(多媒体出示比赛要求):
一、读准字音,不顿读,按标点停顿;
二、要用朗读表现出风的调皮,请一位同学来给大 家读读。(指名朗读比赛的要求。)
大家先自己试着读读这首诗,感觉一下,怎样才能读出风的调皮。(学生自由练读。)怎么样,准备好了吗?先四人一个小组,组内比赛,选出最好的,一会儿代表你们小 组参加全班决赛。(学生组内比赛。)
关键时刻来到了,每个小组的代表举起手来。好的,我们每次选三名同学,每人读一
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然后大家一起评选。(教师选三名学生朗读,学生自由评价,其间教师提示,不但读的语气要自然、活泼,还可以加上动作表演读。比赛共进行两次。)
(三)展开想象,模仿说话
教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老师仿佛看到了风那调皮可爱的样子了!他试穿衣服、吹 走手帕、帽子,大家想象一下,风还可能会做些什么调皮的事呢?四人一组说一说,看谁 想的最有趣。(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看大家在讨论中发出了笑声,看来是想到了不少风做的有趣的事。谁能说一 说?(指名让学生说说想象到的情景。)
教师:大家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你们眼中的风和作者写的一样可爱。看课文中的句 子,你能带着你的想象,在后面也补充几句吗?(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练习题,学生默读思 考。)
哎呀——风好坏哟!还拿了我的手巾和手帕,擦过了汗,都扔到了地上了。他还
教师:想好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想象?
学生:他还吹进了我的窗户,吹掉了我的作业本。教师:想得好。把“吹进”换个词。换成“打开”,是不是更像是小孩子的动作呢?77 后一个“吹掉”,大家觉得换成什么像是小孩子的动作呢? 学生:翻开,更像小孩子的动作。
教师:想象一下,是怎么翻的?怎么翻显得调皮? 学生:快翻。学生:乱翻。
教师:好,乱翻更能显出风的顽皮。教师:(面向刚才说句子的同学)听取大家的意见,你能重新说一下好吗? 学生:他还打开了我的窗户,翻乱了我的作业本。教师:这就好了,你说的风像是一个调皮的小孩子了。
教师:谁还能说一说?(学生说句子,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导,让学生的语言接近诗歌的风格。)
学生 1 :他还使劲弄我的头发,弄得乱七八糟,然后大笑着跑掉了。学生 2 :他还跑到公园里,把池塘里的水吹出了波纹,一圈一圈的。
(四)小结全课,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想得好,说得也很好,好像也成了小诗人了!儿童诗真是太有意思了。这首诗的作者是台湾儿童文学作家谢武彰。他写的儿童诗语言都非常清新,课后我们 可以去读读他的诗集《春》。
七、教学资源
1.认识偏旁和部首
偏旁:构成合体字的直接组成单位,一般包括意符和音符,在现代汉字中也包括非表 音表意的记号。相同的偏旁因排列组合的不同可以构成不同的字。
部首:汉语字典中按照字形结构,将含有相同部分的汉字分别归类而确定的字类标 目。它们可以是笔画,也可以是成字或不成字的部件。
2.偏旁和部首的关系
二者划分的角度不同。偏旁是对合体字进行直接分析时所提出的概念;部首是字典、辞书中对汉字进行归类时所使用的一个概念。但两个概念的外延经常有包含或交叉的关 系。若以《说文解字》为对象,即以传统的偏旁与部首概念为对象,那么二者间的关系应 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即部首是包含于偏旁之中的。换句话说,所有的部首都是偏旁,但 并非所有的偏旁都是部首,偏旁大于部首。若以《新华字典》为对象,即以现代的偏旁与 部首概念为对象,那么二者之间的关系应是交叉关系,部首偏旁之间有部分重合。换句 话说,有些部首是偏旁,有些偏旁是部首。这就是二者重合的一部分,如“扌、氵、山、木、日”,它们既是合体字中的偏旁,又是《新华字典》等现代辞书中统辖一组字的部78 首。偏旁与部首不重合的部分可表述为:有些部首不是偏旁,有些偏旁不是部首。例如,“
一、丨、丿、二、丶”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是部首,但显然它们却都不属于偏旁; 同样,有些字是偏旁,但却不是部首,如“花”的偏旁“化”、“圆”的偏旁“员”、“绿” 的偏旁“录”等,就不是部首。《同步练习》“单元测评二”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题
活;棋;夏;民。第二题
1.明 2.阴 3.伴 4.胖 5.话 6.活 第三题
孔雀
舞蹈
轮滑
起雾
刮风 打雷
军棋
飘雪
民歌
老虎 百灵
熊猫
下雨
雄鹰
二胡 第四题
2.鸟儿飞到南方去过冬。
3.课间我和同学们一起下棋。
4.小蚂蚁把地上的树叶当运动场。79 课文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主题“可爱的家乡”编排了《古诗两首》《北京》《葡萄沟》《黄山奇石》4 篇课文。其中古诗《登鹳雀楼》与《望庐山瀑布》都是脍炙人口的风景诗,形象地描绘了 登鹳雀楼看到的景色和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观。其他 3篇课文描绘了首都北京、新疆吐 鲁番和安徽黄山三地最具特色的风土景物,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语言亲切生动,用 词精美,能唤起学生对祖国、对首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的重要学习任务是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应贯穿整 个单元教学。在阅读的时候,遇到不懂的词句,不要急着查字典或向别人请教,而是可以 先借助上下文语境推测意思,然后再查字典验证。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促 进学生主动思考,成为一个积极的阅读者。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大胆猜测词语 的意思,使学生逐步掌握这种阅读方法。课文中有泡泡“结合上下文我知道了某个词语的 意思”,教师可以在课文学习的时候为学生介绍方法,并且在完成语文园地中“字词句运 用”第 3题的时候进行运用和总结。
在本单元,学生首次正式学习古诗,教学应以培养诵读古诗的兴趣、指导正确的朗读 方法为主。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巩固部首查字法,鼓励学生利 用字典学习生字、词语。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商量”。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际情境,主要
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想法和应对他人的能力,可着力指导学生如何与人愉快地交往,在和他 人商量事情的时候,要使用商量的语气,以更好地实现交际的目的。第三单元80
二、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古诗两首 2~3 1.认识 54个生字,会写 28个字。
2.积累“绿树成荫”等词语,积累“熟、梯”等字组成 的常用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准多音字;背诵两首古 诗和课文中的部分段落;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所描 绘的景物。
4.能仿照例句具体地描述事物;能说、写简单的比喻句。5.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得到美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能简单说说自己的家乡。北京 3 葡萄沟 3 黄山奇石 3 口语交际 商量 2 在与他人商量事情的时候,能礼貌、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 法,并能应对别人不同意的情况。语文园地三 4 辨析汉字部首的异同;选择近义词填空;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语的意思;发挥想象说比喻句;积累描写祖国山河的 俗语;发现有关颜色的词语的构词特点;拓展阅读《日月 潭》。
合计 17~18 81 4 古诗两首
一、课文解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诗人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事,进一 步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 理。全诗仅 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融情于景,寓理于事。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它是“诗仙”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 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形象地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 丽。品读全诗,短短 28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 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
两首诗均配有相应的插图和注释。第 1幅配合《登鹳雀楼》的诗意,画的是在山顶的 鼓楼,诗人登上最高层,眺望江河的情景。第 2幅画的是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瀑布从山顶 倾泻而下的情景。诗中注释,主要是解释古今异义或较难理解的字词,以辅助读诗。以下为诗句解析。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行是诗人登楼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意思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黄河入海流”写近景,意思是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写出了水的气势磅礴,景象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复习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一复习生词
二背诵最后一段(共两句,最后是省略号)
三课文中作者的感情是自豪、赞美,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四、抄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读书读得认真)
五、字音、字形
傣
昌
戴(戈)
舞()
六、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美丽、团结)
第二课
一、生词
二、课文感情: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给我的们生活带来了乐趣。
三、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第一件: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二件: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四、草地为什么会变色?(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五、一本正经:很庄严,很严肃。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
第三课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生词
三、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这段写了什么?(天都峰又高又陡)
四、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
五、多音字
SI似乎
互相
似
相
SHI似的 相片
园地一
一、我的发现
真假
好人
发现
晃眼
朝阳
假放假
好爱好
发头发
晃摇晃
朝朝向
二、背《小儿垂钓》
三、记住“读读认认”里的生字
四、用下面两个词造句
十分:
好像:
第二单元
第五课
一、读课文
二、写生词
三、注意易错的字:步胸或低
四、把课文描写灰雀的句子背下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非常惹人喜爱)
六、列宁是怎样对待小男孩儿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列宁尊重、爱护小男孩,小男孩是一个诚实天真的人)
第六课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会写生词
三、易听写的词:摆弄清准备
胶卷杂志社
四、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男是一个怎样的人?(高尔基关心
爱护小男孩,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五、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什么?(从高尔基和小男孩两个方面去回答)
六、高尔基的三步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第七课
、熟读课文
2、听写词语
3、容易错的字:旅
考
遗
4、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坑,可它为什么没得卧进去呢?
5、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好品质)
6、课后资料袋
两朵彩云
园地二
一、引用人物对话的不同形式
二、背五句名言,并增加几条,会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三、我会填
读
记
四、《闻鸡起舞》意思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第三单元
第九课
一、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二、解释
萧萧(风声)
挑(捉)
篱落(篱笆)
九月九日(重阳节)
山东(华山以东)
独(单独)
异(别的,其他的)
逢(遇到
碰到)
倍(加倍)
遥(遥远)
三、诗句意思
(诗人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作者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地思念家乡亲人)
第十课
一、课文
二、词语
三、课文的写作顺序(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四、找出课文中描写心情的有关语句
(1、我们精心做着„„
2、我们依旧快活„„
3、风稳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
4、我们都哭了„„)
五、背课文40页第二自然段
六、抄写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
七、有关风筝的介绍
第十一课
一、读准字音:匙
缤
扇
频
裳
二、词语
三、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雨的?(色彩、气味、动植物准备过冬)
四、背第三题的两个比喻句
五、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
第十二课
振动
歌韵
叮咛
掠过
歌吟
辽阔
音乐厅
绽开匆匆
园地三、背写表示词语
2、背对对子
3、复习我会填
4、用关联词填空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累坏了。
2、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
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一、字音(凌
绽
灼
燥)
二、词语
三、背课文第2自然段
四、说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温度、光照有密切关系,跟昆虫活动的时间关系)
五、会填下面的空格
牵牛花()睡莲()蔷薇()烟草花()月光花()昙花()
第十四课
一、读准字音:
试
闷
几
陌
二、词语
三、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得出了什么结论?(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结论是:我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会有辩认方向的能力)
四、作者做试验分几步,哪几步?
五、资料袋有关蜜蜂的知识
第十五课
一、字音:
看
diao
gan
hao
cheng
zhao
看
调
干
好
盛
朝
kan
tiao
gan
hao
sheng
chao
jia
zhong
si
fa
xiang
zuo
假
种
似
发
相
作
jia
zhong
shi
fa
xiang
zuo
cang
zhang
liang
藏
长
量
zang
chang
liang
dang
ying
chu
当
应
处
dang
ying
chu
kong
mo
fang
空
磨
坊
kong
mo
fang
sang
mo
shan
丧
没
扇
sang
mei
shan
yao
gei
要
给
兴
yao
ji
jiao
xiao
xi
教
校
系
jiao
jiao
ji
sa
cheng
she
撒
乘
舍
sa
sheng
she
chong
men
zhao
重
闷
爪
zhong
men
zhua
liu
long
can
溜
笼
参
liu
long
shen
huang
luo
dao
晃
落
倒
huang
lao
dao
词语复习: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自言自语、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灰心丧气、五彩缤纷、争奇斗艳、千里迢迢、风餐露宿、风尘仆仆、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一应俱全、兴高采烈、举世闻名、庞然大物、彬彬有礼、恋恋不舍、鸦雀无声、无边无际、五光十色、各种各样、绚丽多彩、和睦相处、没精打采、满载而归、如愿以偿、五洲四海、双龙戏珠、来来往往、物美价廉、成群结队、含反义词:
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舍近求远、头重脚轻、积少成多、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AABB:
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痛痛快快、仔仔细细、丁丁当当、肥肥壮壮、吵吵闹闹、蹦蹦跳跳、葱葱茏茏、不是成语:沉默不语、糊里糊涂、摇头晃脑、奔流不息、高高飘扬、白发苍苍、缕缕炊烟、月落柳梢、夜幕降临、惹人喜爱、难以招架、乱成一团、欢蹦乱跳、阳光明媚、凌空飞起、翩翩飞舞、你挤我碰、璀璨无比、左抵右挡、频频点头、芬芳迷人、欣然怒放、准确无误、逆风飞行、不紧不慢、日夜兼程、毫无保留、奔流不息、滋润万物、相互缠绕、回首遥望、风景优美、酸甜可口、物产丰富、瑰丽无比、相互交错、高低不平、全身披甲、四脚朝天、颜色不
一、
第三篇: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为题材,共安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大海的歌》、《帽子和鸟窝》、《吹泡泡》是精读课文,《沙滩上的童话》是略读课文。单元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3、培养学生在玩中仔细观察的习惯
4、学习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清楚
5、随文会认33个字,会写38个字。单元重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2、培养学生在玩中仔细观察的习惯
3、学习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清楚 课时安排:
大海的歌
3课时 帽子和鸟窝
3课时 吹泡泡
3课时 沙滩上的童话
2课时 语文百花园一
3课时 机动
2课时
1、大海的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一)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语言训练]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首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识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熟。在自己认读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二)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课文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海?
1.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1)这首诗让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3.小组汇报、感悟:
(1)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
A天水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引导学生感受天在海中,海中有天,一切都被海水染蓝的景象,感受作者置身海中,看到的,听到的都仿佛是大海的蓝,那么神奇。
B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玉镜、翻滚奔腾、来往穿梭等词语,想象其描绘的情景,从而读出感情。第二课时 小组讨论
感悟:大海风的神奇:
A出示填空:
海上的风是()、是()、是()、是()
他一来,就()……
就()……
就()……
就()……
B思考: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 C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3)感悟大海静的神奇:
(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倒映平静的海面上)帮助学生理解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意思。
B指名朗读、评议:
四、朗读课文,选背诗句。
1.自愿结合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
第三课时
1.复习会认字。2.学习会写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教师板书: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是在学习生字过程中,教师仍然要重视写字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观察、讨论、评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及评价他人的能力。] 3.检查背诵情况。
板书设计:
1.大海的歌 色的神奇:雾、云、波纹、潮声、天、鸟
风的神奇: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
静的神奇:不闹、不笑、抱着、背着、鼾声
教学反思:
2、《帽子和鸟窝》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字,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四、教学时间: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帽”和“窝”:
1.板书:帽子
学习“帽”:怎样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字形,强调“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板书:鸟窝
学习“窝”:引导学生思考:“窝”是什么偏旁(是穴宝盖,不是宝盖头。)
二、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2.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3.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3.纠正字音:
4.指名回答问题: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5.解答问题:现在知道为什么题目叫做“帽子和鸟窝了吗”?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卡片。
2.强调易错字:
慌:右边容易加点。
耍:与“要”区分。
挠:右上边不要加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帽子和鸟窝》这篇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课题中的帽子是谁的?他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小鸟做窝,是不是他不想要了?
二、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把这些语句画出来。
三、分组讨论交流。
四、小组汇报讨论情况,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1.感悟一:课件出示: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指名对比读句子,感受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启发想象:翔翔心里怎样?他在想什么?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问:在这之前他们什么心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发现帽子丢了前后不同的心情。练习朗读。
2.感悟二:
(1)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
(2)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又”:此时他们一定觉得怎样?(累、渴)
(3)联想自己玩累时的感觉,说说如果你的帽子不见了你会怎样?
(4)练习读三自然段。
3.感悟三:
(1)对比朗读,感悟孩子们追的时间长,路途远,始终没有停下歇息。从而体会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
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
孩子们追到松树林里。
(2)指名朗读、评议。
4.感悟四:
(1)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了。
(2)理解“挠挠脑袋”:为什么挠脑袋?心里怎么想?
(3)理解“无可奈何”:想像一下翔翔走的样子,表演体会。
5.感悟五:
朗读6、7自然段。以读代讲,评议理解翔翔和小朋友着急的心情。重点体会:“几根”、“又细又长”、“举起、”“挑哇,挑哇,”等词所表达的心情。
6.归纳:
翔翔和小朋友太想找回这顶帽子了。他们不仅当天不顾劳累不顾饥渴,爬山、追松鼠,而且第二天还做了充分的准备去够帽子。眼看就要够着了,结果却怎样呢?
第三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
二、理解翔翔和小朋友对小鸟的爱心。
1.出示文字:
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听翔翔的!
2.合作朗读,感受心情。
3.总结:虽然翔翔和小朋友极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对小鸟,他们放弃了。由此看出他们更爱什么?
4.你们喜欢翔翔和小朋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5.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如果拿回帽子,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三、布置作业:
1.必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做:(1)自己也为小动物做一件事。(2)收集关于爱护、保护动物的故事。教学反思:
3、吹泡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语,进一步感受泡泡的美。
2、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课文内容。
三、教学课时: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了解并奠定学生学习此文的心理基础。1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S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S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要求
.识字与写字
(1)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认识240个生字,会写300个生字及教参中要求的带生字的词语。
(3)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整洁。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
(2)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逐步做到边读边思考。
(3)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注重词语的运用和积累。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抓住段中的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内容。
(6)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7)体会逗号、句号的不同用法,学习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习作
(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把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经历过的有趣的情景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读给别人听,与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学写观察日记、请假条两种应用闻。
(3)看图作文,能根据多幅图展开想像,把图中描绘的内容写清楚写明白。
(4)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等常用的标点符号。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
(2)在交谈中要努力把自己的意思讲清楚;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有不明白的听完后再提出;在交谈中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5.综合性学习
(1)结合语文学习,观察生活,观察社会。
(2)在两次“语文大课堂”活动中,要精心准备,积极参加。在活动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动口、动脑、动手,把活动——表达交流——习作结合起来。
XX-XX学下学期
语文
学科教学进度表
周别
教学内容(课或章或单元)
教学活动
时数
备注
导言——
1、大海的歌
2、帽子和鸟窝——
4、沙滩上的童话
语文百花园一——
6、蜗牛
7、寓言两则
中秋节
8、好伙伴——语文百花园二
运动会
语文百花园二
国庆节
9、电脑棋手——
10、走马灯的奥秘
0、走马灯的奥秘——语文百花园三
3、古诗两首——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0
6、赵州桥——语文百花园四
7、七颗钻石——
19、倾斜的伞
20、一颗豌豆——语文百花园五
21、群众也在淋雨——
23、“神童”的秘诀
24、说话算数——语文百花园六
25、古诗两首——
27、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28、南极,一片净土——语文百花园七
29、炎帝创市——
31、阿凡提的故事
32、哪吒闹海——语文百花园八
元旦节
复习
复习
复习
期考
教案
课名
导言课
新授课
课时
教学目标、分析本册所学内容,使学生对本册所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2、提出本册学习要求,并规范课前预习和课前五分钟要求。
3、老师提出本学期每个学生的希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三年级的学习了,三年级的同学们在学校已经是哥哥和姐姐了。应该在各个方面都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给小弟弟和妹妹们做出榜样。这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比原来我们所学的又加深了不少,下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目录。大家翻开书
二、分析本册所学的内容
师:我们先来看看从目录上看这个学期我们一共要学习多少篇课文啊?
师:除了课文外还有我们熟悉的一个学习内容那就是——语文百花园
师:说得对,在这个美丽的百花园里,大家都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我们要向勤劳的小蜜蜂那样,勤劳地在这些物产丰富的百花园里吸取丰富的知识,并不断地积累下来,就可以酿造出最最香甜的“蜂蜜”来!这个蜂蜜谁知道是什么啊?
师:此外,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好汉字不但会写还要会灵活运用,所以编这本书的叔叔阿姨们还帮大家安排了三次的识字。而且每次识字里都有好听的儿歌,还有许多的好听的故事,听了老师的介绍大家想不想赶紧学习到这些知识啊?
师:可是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些知识都学会呢?下面我们要一起来想想办法出出主意。
三、总结提出学习的要求
生述,师小结板书。、课前要认真预习。(1读2划3想)
读就是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把课文和课后的生字读五遍,如果五遍读完还没有读通顺和流利那就再读五遍,直到自己读给自己的家长听他们觉得满意了才行。读好了之后,每篇课文都要给家长签字,怎么签呢?XXX已经读了课文()遍,读得()流利。2划那就是读好了书之后还要把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来。还记得怎样去找自然段吗?(对,去找前面空了2格的地方),划出了自然段的序号第二项的要求就完成了一半,还有一划是什么呢?(对了,我们还要把每一课里的生词给划出来)怎么样知道哪个是生词啊?(对了,翻开后面的生字看看,再去课文里找,只要能与生字组成词的我们就叫它——生词)比如:第一课里.....3想,又是什么回事呢?古代有一个很有智慧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孔子,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勤奋求学而不用心思考,最终还是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仅是空想而不肯勤学,心中有疑问而不想办法去解答,久面久知所学的知识就会一点一点地忘光。
所以我们不但要做个会学习的人,更要做个会思考的人,会提出问题并能解答问题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最最全面的人,最最让老师和同学钦佩的人。所以我们在预习时还要学会想,想什么啊?(有很多,比如:课后的思考题,还有对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清楚的词语啊句子啊,我们都可以用这个宝贝?,对啦,用它来记录下来,去问问爸爸、妈妈、老师,甚至同学之间也可以,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解答,也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这个快乐的果实。
2、课前预习我们会了,接下来还要注意什么呢?对了,课堂上的学习。上课专心听课可是学好知识和本领的关键。上课学习也有个小窍门:1听2想3笔记
3、提出课后复习的要求
认真作业,勤读背书,认真写字,勤写日记,只要努力,一定成功!
4、提出课前五分钟的学习要求
四、老师提出本学期每个学生的希望。
师:老师相信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同桌的努力、全班的努力,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教案
课题
大海的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
学
目
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
学
重
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
学
难
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手段、方法
谈话、讨论、交流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情趣。
(一)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大海的风光吧!
(二)初谈对大海的感受。
看了录象,再结合你见过的大海,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
(三)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四)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首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识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熟。在自己认读的基础上,出示,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二)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课文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海?
三、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出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1)这首诗让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3)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别人帮助解决。?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3.小组汇报、感悟:
(1)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
个人修改
计
A播放录象一:天水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B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玉镜、翻滚奔腾、来往穿梭等词语,想象其描绘的情景,从而读出感情。
(2)感悟二:大海风的神奇:
A出示填空:
B思考: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
c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3)感悟大海静的神奇:
A播放录象,(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倒映平静的海面上)帮助学生理解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意思。
B指名朗读、评议:
四、朗读课文,选背诗句。
.自愿结合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小组合作办一期关于大海的手抄报。
第二课时
、复习会认字。
2.学习会写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教师板书: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上、中、下三部分长短、宽窄进行画线比较。)
部件拼摆,实物投影展示、评议。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3.检查背诵情况。
第五篇: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2.学生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 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 摇晃(huàng)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教学后记:
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玩耍 一本正经 谢寥(liào)沙绒毛 假装 钓(diào)鱼
观察 花瓣 合拢(lǒng)手掌 有趣
三、读书感悟
1.第1自然段
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
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2.第2自然段
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c.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
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二段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
二、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
a.学生读课文。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c.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早晨,花朵,草地就 ;
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 ;傍晚,花朵又,草地就。d.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 e.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
a.齐读第4自然段。
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
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
三、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四、完成作业:
1、熟记田字格中的字。
a.默读田字格中的字,想想自己分别怎么记住它们,然后交流。
教师着重提示以下几下字:
“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下少一横的形状。
“绒”,左边是“纟”,右边是“戎”,“戎”字左下不是“廾”。
“钓”,右边是“勺”,不是“勾”。
“瓣”,中间是个“瓜”,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b.学生描红,然后抄写。
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教学后记:
3、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话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
遍。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课外延伸,培养能力: 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教学后记:
4、槐乡的孩子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2过程与方法: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2.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
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3、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
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
a.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
b.课余辅导训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球球训练„„
c.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
d.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外出打猪草,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
3.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
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
4.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家共同评议。
6.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和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7.誊写作文。教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下几方面评议:
a.是否扣住课余生活的某一活动、经历或某一方面写;
b.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
c.用词造句是否妥贴顺畅,能否反映出课余生活的情趣;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
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
4.齐读巩固。
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提示书写注意点,如“穴”字。
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
教师范读
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
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
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
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
教学后记:
5、灰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
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教学后记:
6、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重点: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说说课前自读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细读感悟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精读入情
1.男女生、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再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二、演读入境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
三、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a.读一读
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式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描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教学后记:
7、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ân)惊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c.完整地齐读课文。
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藏”字17画,第六笔为“┖”。“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五、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六、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教学后记:
8、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三、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
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1.齐读句子、体会。
2.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教学后记:
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难点:
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
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a、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b、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c、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 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1.自由朗读,达以成诵。2.同桌互读,练习背诵。
3.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别好? 教学后记:
10、风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
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些具体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
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e、结一结:(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b、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c、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d、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c、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第二课时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5.6.7.8自然段
a、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b、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c、生读: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d、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教学后记:
11、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1、“爽”“柿”的字形,“扇”“梨”“粮”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谴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多读几遍。
2、把自己认为美的读给同桌听听。
3、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留心、在意等)
(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4)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五、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注:“枚”的右边不是“文”;“柿”的右边易错。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3、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
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每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
3、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教学后记: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
教学难点:
创作诗歌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5.加动作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六、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
七、作业
自编一首诗。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
2.过程与方法: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
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生画的)。
师: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 大家带来很多的来的快乐,是吗?板书:秋天的快乐
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a、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先说说。
b、具体说说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准备。要求:
(1)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2)说出自己的快乐。
(3)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3.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a、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b、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师生评选最佳学生。
4.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5.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习作: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你们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
二、写前指导
1、请同学们把画展示给同桌看,并说说画上的内容。
要求:说话完整、清楚,尽量用上好词
2.抽生上台展示、交流,评价。
3.交流好词好句。
三、写作
1.根据自己的画和描述写一段话。要求:事情叙述清楚、完整,语句通顺,用上了好词。
2.同桌相互交流所写的,并相互提出意见。
3.自行修改
四、交流、欣赏
1.抽生上台读,大家评价
2.佳作欣赏,大家点评写得好的地方。
3.自己再次修改。
4.把话读给你喜欢的同学或老师听。
五、作业
1.誊写
2.家长写出评价。
3.把画和话贴在教室的墙上。教学后记:
13、花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和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了课题以后,心中有什么问题吗?
2.一位植物学家按一定的原理将各种花种在一起,制成了花的时钟,并根据花的开放来判断时间,他的这种做法奇妙吗?你想不想知道这位植物学家是根据什么原理来制作的这个花钟呢?让我们走进花钟这篇课文,来一起揭示其中的奥秘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型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词语卡,全班认读,正音。
b.小组互动,“我说你猜”,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C.当当小老师:你发现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最容易出错,请你做回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
三、通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第一段:归纳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现象。
第二段:揭示了不同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第三段:植物学家根据这一现象的巧妙运用。
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新词。
二、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2.精读课文,细细品味。
a.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归纳现象
读一读: 你发现了一个什么有趣的现象
填一填:牵牛花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 薇 睡 莲
万瘦菊 烟草花
月光花 昙 花
议一议:作者用不同的句式来描述花的开放,这样的方法好吗?
赏一赏:将收集的文中几种花盛开的图片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下。
品一品: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感悟它的美。
b.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揭示原因
细读课文,思考: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小组交流::通过读书,你找到了答案了吗?
集体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开花不同的原因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揭示原因: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联系。
C.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花钟制作的巧妙
回顾全文,说说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做法妙在哪里?
齐读课文,读出对修建奇妙花钟的赞叹。
3.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三、交流感想:
你从这位植物学家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课外扩展:
1.自制花钟。学习花钟的方法,仔细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它们开花的时间,按它们开花时间的先后顺序,把植物的名称记录在自画的钟面上。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这些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2.根据学校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好观察日记,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板书设计:
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花钟
(不同的花种在一起)
花的开放跟温度、湿度、光照 教学后记:
14、蜜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
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细读课文
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结果怎样?。
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教学后记:
15、玩出了名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
2、过程与方法: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 与“阅”、“闭”,“腿” 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业:
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导学生简单归纳中心内容。
7、拓展练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二、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教学后记:
16找骆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过程与方法: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这是本课的重点;重点是理解老人观察很仔细,分析很具体。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
2、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
(1)阅读老人的判断句子,再读他观察的发现的句子。
(2)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二、通过阅读理解词语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三、学生问题提出与讨论
1、课文为什么先写了老人的判断,然后才写老人的观察?
2、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附:板书设计
判 观
断 骆 驼 察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
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观察中的发现
1.激趣导入
2.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这段时间,你都作了哪些观察?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3.小组交流
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a.我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认识了北斗七星。。。
b.我发现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
c.我发现只要一碰到含羞草,它就把叶子闭拢了。。。
。。。
4.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5.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同学们,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写一则观察日记
1.前几天,有些孩子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了日记里,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也交流了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孩子们的发现真是神奇美妙。下面就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我们写好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
学生交流,评议,学习别人的优点。
2.在口语交际中,在同学的日记里,我们发现好多同学在观察中都有新发现。也许你有更多的发现要想说,今天我们就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3.学生讨论交流: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准备写哪些内容?
提示:可以是可爱的小动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你心爱的物品。。。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说它的动作`姿态。。。
把你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
3.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4.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5.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6.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7.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8.誊写作文,注意格式,字迹工整。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6.拓展练习:形近字组词。
二. 读读背背
1.导入:不同的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