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时间:2019-05-13 00:2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篇: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走进大自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融入大自然的心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1、先板书“大自然”,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给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4、师: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

5、完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做到不多字,不少字,正确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先指名认读,后开火车读。3。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读课文,听者给予评价。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1)、第一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怎样走进大自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走进自然的过程中,孩子们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摸到什么?闻到什么?……体会他们欢快愉悦的心情。抓住“追着……追着……追着……”进行品位,体会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急迫而热切心情。

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欢快、愉悦、急迫、热切的心情。

(2)、第二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投身于自然。引导学生抓住“扣醒山石”、“访问花瓣”、“网住斑斓的秋天”等词语体会在孩子们眼中,山石、花瓣、秋天都是具有生命的,是他们的朋友,他们对这些大自然中的朋友充满了向往与追求。进行感情朗读。

(3)、第三小节讲的是孩子们融入自然。在前两小节的感情基础上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深切的爱。

4、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达到背诵。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2《火烧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11个字。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日出或日落时,天空经常出现绚烂多彩的云霞,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火烧云)你眼中的火烧云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我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

2、出示文中的生词,先指名读,再开火车读。

3、理解文中词语。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课文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交流,抓住颜色的变化和形态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进行感情朗读,边读边在头脑中呈现画面。)

3、教师总结:作者抓住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以丰富的想象力,以优美的语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

1、你留心看过天空吗?那时的云彩什么样?能把你的观察所得写一写吧!

2、把有关描写云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

五、指导书写

1、学生完成作业。

2、背诵喜欢的段落。

3、《会说话的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喜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我想》这手小诗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学生背诵《我想》。小作者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展开遐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会说话的草》和这首诗有些相象,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理解文中词语。

4、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会说话的草》与《我想》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体会小作者置身于自然,置心于自然的真实情感。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讨论。

4、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

我们把自己投身于自然之中,在柳阴下、小河边、星夜里、草地

旁……静静地坐一坐,躺一躺,去领悟大自然为你带来的独特感受。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一写。

4、《诗的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10个字。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人们描写、喜爱的对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板书课题)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作者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叫它“诗的材料”呢?快速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生读课文,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

3、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4、理解文中词语。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课文读懂了什么?”(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从哪里能够感受荷花的美丽。

3、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4、小结: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

四、拓展延伸

展开我们丰富的想象,我是一朵花、我是一棵草、我是一条鱼、我是一棵树、我是一只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5《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谜语,学生进行猜谜活动,引出蒲公英。

2、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

4、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深入品味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

3、学完课文后,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师生都不能解决的,鼓励课外研究。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课外积累

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记在小笔头上。

6、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过程方法

在两首古诗的对比朗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迁移学法、体会诗文所描绘的感情和诗人抒发的真情实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体会乡情和友情的真挚情感,体会爱所蕴涵的魅力和价值。并学会关爱他人,以人为善。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贺知章和李白的诗篇。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李白和贺知章写的古诗吗?(齐背《增汪伦》、《咏柳》)

2、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两篇贺知章和李白的诗。揭示课题《回乡偶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小组内读古诗,教师指名读。

3、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一〉 回乡偶书

1、师示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问:读完后,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4、全班交流

5、齐读、背。边读边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

6、角色扮演,你能表演当时的情景吗?(学生试着表演)〈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学生自由读

2、问: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全班交流。

4、齐读、背古诗。

5、问:如果你最要好的朋友离开了你,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课外积累 积累贺知章和李白的诗篇。

8* 泥姑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字写规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如: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配乐读、自由读、小组读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体验,通过感情朗读、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主动关爱、帮助别人和珍惜被爱都是幸福快乐的,激发学生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欢乐。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捏过泥人吗?都捏过什么?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名叫《泥姑娘》,相信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一定有很多的收获的一定会被泥姑娘的行为感动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师:读完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呢?

4、是呀!泥姑娘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拯救了一个小生命,她多么伟大呀!

5、认读词语。

6、理解词语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1、再读课文,泥姑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有关的词或句子。

2、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预设:

(1)、我觉得泥姑娘和可爱,我是从第一自然段看出来的。(读第一自然段)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姑娘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她的可爱呢?(学生试读)

(2)、我觉得泥姑娘很有爱心,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读3-4自然段。

问:此时,你觉得泥姑娘怎样呀?(学生表达情感)

(3)、我觉得泥姑娘很勇敢、很坚强,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读5-7自然段。

问:你能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学生自由朗读)问:如果此时你发现泥姑娘在救小蜜蜂,你会对她说些什么

4、课文学到这里,你佩服泥姑娘吗?你佩服她什么?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泥姑娘的故事非常感人,也让人为她的命运担心。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你来续编一下这个故事吧!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9、难忘的八个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字写规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

2、展开小组讨论,对文章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在读课文的同时能提出问题,有一定的问题意识。情感受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懂得师爱的伟大和无私,懂得获得爱的幸福和美好。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身体有残疾的人,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呀!把你知道的事跟大家说说吧!(学生交流)

2、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左耳先天失聪的小女孩,在她身边发生了什么事呢?板书课题。

3、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师:读完课文后,你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吗?(学生回答)

4、师小结

5、认读词语。

6、理解词语

三、品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认真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指名读课文。

3、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摘抄在采蜜集上。

4、在你的眼里,伦纳德夫人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1、湖滩上,有一对天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试着背诵。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地情感朗读,感悟诗歌的含义。

2、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更多地了解天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天鹅、对动物的关爱,也体会到天鹅的快乐和动物对人类的爱,让孩子们自觉地去保护动物,热爱自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天鹅吗?为什么?(喜欢,因为天鹅雪白雪白的,非常漂亮,而且……)把你们课前搜集的关于天鹅的材料展示一下吧。(学生展示,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天鹅真的是非常的美丽珍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天鹅的诗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

1、想不想自己读读?那赶快开始吧,别忘了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

2、把有疑问的词语提出来,同学之间帮助解决。

3、再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诗歌,看看你能想到什么?

三、理解诗歌

1、谁能把这首诗歌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2——3名)

2、如此美的诗歌,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是从哪句读出来的?

3、学生交流,并指导朗读。

4、同学们,如果你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只美丽的天鹅,生活在这么美丽的环 境中,感受着人们的关爱,在你们欢快的歌声中,会唱些什么呢?

5、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6、你们说的真棒,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爱,让我们满怀着对动物对大自然的爱,再来读读这首诗歌吧。

四、拓展延伸

天鹅是非常珍贵的动物,需要我们的保护,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小动物,也包括我们生活的环境都需要我们的保护,为你今后的行动做个小小的打算吧。

五、指导书写

12、“这条小鱼在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4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感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小男孩儿的善良。

2、用复述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并帮助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小男孩儿的天真善良,并唤起孩子们内心的善良和关爱保护动物的欲望,感受到动物和人类是平等的,生命同样可贵。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出示题目:“这条小鱼在乎!”仔细观察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题目有标点符号,好象别人说的话……)想知道其中的含义吗?读了这个故事,你就会懂了。

二、初读课文

1、下面自己细细地读读课文,亲自体会一下文中的情感吧,注意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确,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读课文,评价的过程当中纠正字音。

3、把文中不懂的词语提出来,班内讨论解决。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语句下面画上线,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并随机指导朗读。

3、谁知道了题目的含义?

(这是小男孩儿说的话;标点符号用的好;这句话饱含了小男孩儿的感情……)

4、同桌相互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5、回家后,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我们的家人听,好吗?

四、拓展延伸

和同学说说你和小动物之间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五、积累词语

六、指导书写

13*、特殊的葬礼

教训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中国一些河流现状的资料,了解我国河流面临的问题。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河流所面临的危机,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生态、热爱我们的地球的情感。教学过程

出示题目:特殊的葬礼

1、看了这个题目你有怎样的猜想?

2、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同学们请看这份材料。出示塞特凯达斯瀑布的图片,看了这个图片你又有什么感受呢?(学生发言,畅谈塞特凯达斯瀑布的雄伟和壮观)

4、这个葬礼就是为这个瀑布举行的,为什么要给瀑布举行葬礼呢?读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解决解决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学生相互纠正字音。

三、理解课文

先帮老师解决三个问题好吗?

1、为什么说这是一场特殊的葬礼呢?

2、当时参加葬礼的人们的感受会是怎样的呢?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想?

3、由菲格雷特总统亲自主持,为瀑布举行葬礼,你们觉得值得吗?为什么?

先小组讨论,之后班内汇报。

对于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班内交流解决。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的回答都很精彩。那么,我国一些河流的现状也不容乐观,来,把你们搜集的资料展示一下吧。

面对这些问题,你想说点什么吗?面对这些现状,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师小结

14、狼和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提”和“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不仅要关爱、救助动物,有时,也要遵从自然之道,大自然有它自己的生存规律,要懂得怎样做才能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出示狼、鹿和人的图片看着这三张图片,你会想到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那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哪些事呢?赶快来读读课文吧。板书:狼和鹿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文,解决生字。

2、采用开火车读词语等各种游戏来认字读词语。

3、师生共同合作理解不懂的词语。

三、理解课文

1、字词我们都认识了,也理解了,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

2、指定小组分段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读完互评。

3、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狼、鹿、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

4、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5、在文中有“自由王国”“功臣”“罪魁祸首”三个词语,它们是什么意思呀?

6、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对它们三个词都加了引号,联系课文,再说说你们的理解好吗?

7、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之后班内交流。

8、还有读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通过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

9、带着你们对课文的理解,再来品读一下这篇课文吧。

四、材料拓展

1、老师这里还有一份另人思考的材料,想听吗?但听完了,可是要谈谈自己的想法呀!师读材料。

2、结合课文“狼和鹿”和刚才的材料,你们有什么启示?谈一谈吧。学生自由谈感受。

3、小结:大自然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些好书,你会知道的更多,懂得的更多,更多的去了解大自然。

五、指导书写

15、会植树的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没,解决疑问,理解课文。

2、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解决困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动物能为大自然贡献力量,对大自然的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为大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热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鸟的种类很多,而且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你知道哪种鸟,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把自己认识的鸟介绍给大家)今天,老师也向大家介绍一种鸟“会植树的鸟”,想认识这种鸟吗?那就赶快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

3、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4、提出不懂的词语,利用各种形式班内交流解决。

三、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2、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班内交流汇报。

4、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师生互帮互助解决困难)

5、这些会植树的鸟的寿命只有三年,但老的一代死去了,新的一代又会跟来种树,这些鸟为大自然作出了如此大的贡献,你想说点什么吗

四、指导书写

指导个别重点、难点生字 会变色的报春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认读“怒、拔、赐”等6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达、冒、握”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1、在认读课文中锻炼学生迅速总揽大意的能力。

2、学生从整体感受出发,抓住感受点品词析句,读中感悟、反复品味,从而享受语言的熏染、习得语言、发展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求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达尔文的资料、怒放的鲜花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达尔文和小松鼠》的故事,还记得吗?故事中的小达尔文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畅谈。

2、“课前你还搜集了达尔文的资料,又了解到什么?”学生据资料自由汇报。

3、“今天,老师又带来一个达尔文小时候的故事,想读吗?” 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课文讲了达尔文的什么事呢?”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它。

2、全班交流“课文讲了达尔文的什么事?”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4、出示本课生词:怒放、拔掉、赐给、恭恭敬敬、献上、口吻、冒尖、满有把握、幼稚、激动……(组织学生自读、个别读、开火车读,)

5、哪个词语不明白,学生提出来问一问。

三、理解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有什么感受?”(教师随机追问,从哪里体会到,顺势指导朗读,反复品味。)

2、分角色朗读课文,回归整体。

3、教师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1、将本课中喜欢的好词佳句积累到小本本上。

2、阅读有关达尔文的其它故事。

3、你又有哪些奇思妙想呢?回家也试一试、做一做。准备参加“我的奇思妙想”交流、展示会。

五、指导书写

18﹡《关于牵牛花的评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认读“评、性、哩”等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题、性、弱”等10个生字,会区分使用多音字“哦”的两种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以人物对话贯穿全文的这种文体,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

1、从阅读角度来说,应该以学生自主读文为主;

2、从识字角度来讲,将识字有机地融入阅读的过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对周围的事物的评价要出于爱心和公心。课前准备:

课前搜集牵牛花生长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评论”

1、提出“对孩子打还是不打”的话题,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理解重点词“评论”并板书。

2、从“评论”一词导入本课,将课题板书完整。“看到题目,你们

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读文情况。

3、全班交流自己初读课文寻求到的答案。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你同意谁的意见或自己有什么见解?”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感悟,重点体会语句:“牵牛花生性软弱,不依附别人是不敢站起来的。”“我看牵牛花是从小生了病,不能站立。小树们都很同情它,都乐意帮它站起来,让它也能看到远处的世界。牵牛花也有美丽的向往呢!”和“其实,牵牛花一点也不软弱。你看它攀着小树的肩膀站起来,多高兴啊!”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9、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正确、美观书写10个生字,会区分使用多音字“分”的两种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1、在认读课文中锻炼学生迅速总揽大意的能力。

2、学生从整体感受出发,抓住感受点品词析句,读中感悟、反复品味,从而享受语言的熏染、习得语言、发展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受到同一桩事可以各有道理,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的启示。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榕树生长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板书课题:《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

2、“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读文情况。

3、全班交流自己初读课文寻求到的答案。

4、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出示生词“互相、尊敬、成绩、禁不住、忘恩负义、思索”等。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后提出不懂的词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解决。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究竟听哪一个人的才对呢?谈谈你的看法。”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引领学生大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感受,找多名学生谈。

4、激发学生想象:假如你见到了这株大榕树,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四、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

1、回家再在文中找一些课后第三题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并积累到采蜜集中。

2、将文中喜欢的词句也积累下来。

2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检查读文与识记生字;

2、抓重点词句,感情朗读,分角色读、想象等手段,体验感悟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受到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启示。课前准备:更羸虚发弓箭、鸟儿掉落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全班交流平时读过的成语故事。

2、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这篇成语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它。

2、全班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4、出示本课生词

学生自读、个别读、开火车读

5、哪个词语不明白,学生提出来问一问,师生共同交流、解决。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读懂了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谈从哪儿读懂的。(中间顺势指导朗读。)

3、全班交流“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提出后可以由学生回答,教师也可做适当点拨。)重点引导理解、感悟最后一段。

4、分角色朗读课文,共同讨论、交流“惊弓之鸟”的本意及喻意,总结全文。、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8个生字。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洋溢的浩然正气,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就义诗》,会写《夏日绝句》。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古诗内容。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课前准备:了解诗人写作古诗时的历史背景。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李清照吗?谁能介绍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收集到的信息。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诗《夏日绝句》。

二、初读课文

1、先让学生借助资料和字典、词典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全班组织讨论、研究。

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句意思

2、学生自由读诗;

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熟古诗。

4、指名读诗;

5、齐读这首诗。

三、品悟诗情

1、学生自读古诗,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课前了解的资料、课本的注释和字典、词典自读、理解。

2、将读懂的在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解决问题。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前两句诗人抒写对待人生应有的态度,显示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光明磊落的襟怀。后两句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项羽为例,有力地讽刺了只顾逃命、苟且偷生的南宋君臣。)

4、结合“人杰”“鬼雄”“不肯”等重点语句的探讨:诗人借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事例欲表达自己怎样的志向。

5、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1、师: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首诗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项羽为例,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同学们想过没有,当一个革命者面对着敌人的屠刀,表现会是怎样呢?(学生凭经验自由回答)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革命者的风彩吧!师板书《就义诗》。

2、师:读完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谁能介绍一下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然后回答。学生根据所查资料介绍作者、时代背景。

二、读中理解

1、师:读完诗歌,你觉得夏明翰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回答)

2、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这首诗,看哪句诗最能说明夏明翰是一个不怕牺牲的人。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收取围绕重点的共性问题,以便组织学生讨论)

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重点突出“不要紧”、“只要”等词语。还要读出革命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三、指导书写

四、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阅读英雄人物故事书籍。

22、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另有3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能用表示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写一段话。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想象,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于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学生通过认识鸦片的危害,激发学生远离毒品的思想。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一些背景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一些关于鸦片的资料,还有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现实状况,你愿意与大家一起交谈吗? 学生对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可以畅所欲言地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二初步感知

师:的确,外来的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是灾难,是痛苦,谁敢在当时挺身而出,救人们于水火之中,这个人的名字就是---林则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伟大的禁烟英雄的事迹。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本课14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注意文中的三个多音字,遇到不认识的通过查字典解决。边读边注意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互助识字。(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小组内互相拼读生字,解决不懂的词语。实在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解决。

3、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师: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也读得流利了,再仔细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学生汇报:

林则徐销烟有深远的意义。结合课外资料来谈。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不仅在当时给帝国主义以重创,震惊了世界,而且在人类禁毒史上也写下了辉煌的一章。师:当你了解了虎门销烟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朗读的重点应放在三和五自然段上,因为这两段充分的体现了林则徐销烟的决心和销烟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喜悦。

师:下面我们再认真的读一读书,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读给你的好朋友,如果你能背过来那就更好了。学生选择性的读,并试着背诵。

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选择段落读一读或背一背。

四、书写生字

23﹡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过程与方法

1、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学生通过听唱、朗读、想象等手段,了解二小的事迹,感知英雄的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教育学生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抗日战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了解了禁烟英雄林则徐,今天就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位与你们年龄相仿的小英雄。有一首歌唱得就是这个12 岁的小英雄,想听这首歌吗?大家仔细听,听后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磁带。)学生听歌曲,会唱的同学跟着轻声吟唱。

二、初读课文感知

学生读文,感知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

师:这首歌歌唱了二小,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歌唱王二小呢?大家认真读书,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歌词中歌唱的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理由。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出标注。勾画相应语句,并从中感悟。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师:大家学习得很认真,下面就把你的学习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吧。(并随机提出问题)学生汇报:

1、二小是个机智的孩子。

引导学生想象王二小给敌人带路时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2、二小是个勇敢无畏的孩子。

引导学生想象当敌人知道上当后,二小与敌人斗争时的场景。

四、拓展延伸

师:是呀,同学们已被二小的精神所感动,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二小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再读一读文章。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读。(可以自己单独读,也可以几个人分节读。)

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师:抗日战争中像二小这样的小英雄还有许许多多,课下,请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读书、观看影视、访问等形式搜集抗日小英雄的图片和资料,做好抗日小英雄手册与同学们交流。

24《后羿射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会拼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神话传说中所营造出的美好情境。

3、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再讲一讲这个故事。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后羿一心为民除害的好品质。

2、反复诵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3、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亲近神话英雄人物,体会传统文化精髓。

2、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学习后羿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课前准备:再重温一下《女娲和人》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昨天老师布置大家看《女娲和人》的故事,还记得这个故事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师:大家说得真好,神话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就让我们再来欣赏一篇神话故事,你们愿意吗?(齐读课题)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大胆得提出来。学生根据课题进行提问,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后羿为什么要射太阳? 2、后羿是怎样射太阳的?

二、自主学习

师:下面就请大家认真读书,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自己寻求答案,也可以找到你的好朋友互相帮助解决问题。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思考。

2、自由结组,借助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三、汇报交流

师:通过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解决了提出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1、、因为十个太阳的贪玩,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人们希望能射下太阳。

引导学生想象: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中时,世界将是什么样的,人们会说些什么、怎样做?

学生要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理解进行想象。

2、、后羿是怎样射下太阳的要结合文章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抓住非常“难过”体会后羿的心地善良。抓住“立刻”体会后羿一心为民除害的急切心情。抓住“搭上、拉满”体会后羿的威武与应用。

引导学生想象太阳射下来之后世界的景色与人们的喜悦。教师要注意朗读的指导,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学生的想象要与文章的第三与第七自然段的内容相联系。师:后羿的形象已深深地刻在你的心中,你心目中的后羿十个怎样的人呢?

四、生字书写

五、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相信大家已喜欢上了这有趣的神话童话了吧!课下大家可以找一些神话来读一读

25《小萝卜头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生字11个生字,会拼写10个生字,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拼读多音字“看”。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3、默读课文,认识小萝卜头,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了解当时国民党统治的残酷以及革命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渴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文中具体语句的理解,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想象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

2、激发学生有感而发的情感。

课前准备:诵读有关小萝卜头的故事,搜集图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两天我们了解了二小放牛郎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小朋友,他的名字特别有意思,很多人都叫他“小萝卜头”,你听说过他的故事吗?如果你知道可以向大家介绍。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读文章,认清生字。注意“薄”的读音。

2、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每段的意思。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3、自由读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与同座或学习小组的伙伴讲一讲。

三、理解课文

师:机智勇敢、舍己救人的二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小萝卜头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教师出示课后练习题二中的两组段落。

1、学生读熟段落。

2、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猜一猜小萝卜头当时在看什么,想些什么。

]重点理解“若有所思”是什么意思?小萝卜头 想到了什么?

师:下面请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读给你的伙伴听。如果你发现了问题,可以提出来。

四、拓展延伸师:

1、同学们,小萝卜头的故事还有很多,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大家可以读一读。我们还可以读一读你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

2、给文中的小萝卜头写一封信,写在小笔头上吧!晨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两个精彩段落。

2、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十个。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对比,珍爱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更加倍的努力学习。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创境

同学们,我们每天早晨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你们感觉到幸福吗?你们想过吗?在20世纪30年代的小朋友又是怎样学习的那,学习的条件又如何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第 26《晨读》。

二、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5、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三、理解课文

1、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

(1)当时学习条件怎样?(2)学生的学习态怎样?

2、我们现在的晨读与30年代的小朋友相比有哪些异同?小组内

进行交流,从文中哪些词句读懂的?

3、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对比后个人的感受。你受到了什么教育?应学习他们什么?

4、随机指导朗读

5、文中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激发学生多读书的愿望及乐趣?推荐一些书《寄小读者》《背影》《万卡》《爱的教育》

五、指导书写 布勒门的音乐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认读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猫、遇、悄、闯、纷、派、柴、蛋、弹、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绘声绘色的讲一讲这个童话故事。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故事内容,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童话,对童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做事要机智、团结。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看画面中的小动物们准备去哪里?要去干什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布勒门的音乐家》

二、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

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5、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三、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自己读明白了哪些?哪些地方不懂?

2、小组交流读懂的地方

3、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领会)

A、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去当音乐家?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B、它们怎样吓走的强盗?(据图片体会)

C、它们是怎样赶走强盗的?说出关键的动词。并在朗读中体会这种心情。

D、胜利后的心情怎样?(学生想象回答)会说些什么?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还有那些? E、总结一下童话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你在生活中还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五、生字书写、小萝卜头的故事

28﹡木偶奇遇记(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生字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动画片,《木偶奇遇记的片断》)师生一同欣赏。

2、让学生讲一讲看到的情景。

3、师:从中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木偶奇遇记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小组内互相解决。

2、检查部分学生生字识记情况。

3、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三、理解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内将不懂的地方进行处理探究。

4、教师将归纳的问题进行导引解决。

四、拓展延伸:

皮诺乔和爸爸逃出鲨鱼肚子了吗?他们后来的命运又如何呢?续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书写生字: 空城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十个。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了解诸葛亮。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阅读,读悟结合,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诸葛亮此人,并学习他遇事沉着冷静、足智多谋。课前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历史故事,你们看……(放录像)“《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片段。大家猜一猜这是那个名著中的故事。你们是不是很感兴趣?

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124页,齐读标题《空城计》

二、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解决。(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小组内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并交流识字的方法。

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朗读。

三、理解课文

1、自己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写出来,小组内先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老师。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播拓展,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及情感。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充分投入到课文情境之中。)

4、计是什么意思?《空城计》又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出什么

计?

5、“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为什么使用这个计策?你认为怎样?你有更好的计策吗?(将有关的句子带感情地反复读)。

5、反复读课文的对话,从中体会每个人物的感情,体会他们各自的心理。

四、拓展延伸

谈一谈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形象?

五、书写生字 屋内旅行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十个。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

2、展开小组讨论,交流,给学生创设自己的空间,解决问题。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课前准备:搜集的资料、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对《十万个为什么》非常感兴趣,老师布置的课下作业,在家寻找为什么?你们完成的怎样?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进行一下总结。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为什么?真了不起!有一位苏联的科学家做了一次屋内旅行记,也发现了许多为什么,你们想不想和他一起探究学习呢?让我们快快打开书127页吧!读一读30《屋内旅行记》。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5、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三感悟课文

1、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小组交流自己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查资料帮助他解决。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四、生字书写

五、拓展延伸

1、回家后,你们再多找些为什么?并找一找答案,下节课讲给同学们听。

2、读一读《21世纪十万个为什么

第二篇: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1、身边的材料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

(2)

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科学知识目标:

(1)

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

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4、STSE目标:

(1)

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

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二、教学重点:、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三、教学难点:

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四、教学准备:

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问题:

教师:同学们,看你们桌子上物品中的钥匙,用力试试!会弯吗?

生齐:不会。

教师:对了,它很硬,那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学生:是用铜做成的。

教师:钥匙是用材料铜制作成的。请同学讨论一下:钥匙是铜,铜就是钥匙这句话对吗?

(二)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1:那钥匙是铜做成的。

学生2:铜也不能开锁啊!

学生3:对,钥匙不能说是铜,它是让我们来开锁的工具,只是它由铜来做成,而铜是材料,还不能使呢!

学生汇报:老师,这话错了,钥匙虽说是铜做成的,但它能用来开锁,而铜则成为材料。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多好啊!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有一定的功能;可材料只能用来组成物品。下面每组的桌子上有很多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呢?我们先找出物品的材料,可以用“**是由材料**制成的”

的形式进行讨论,并给这些物品按材料来分类,把物品的名称写在书的圆圈中及探究记录单中,好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物品是哪些材料组成,完成探究记录单;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教师:像木材,纸,金属,塑料这些材料,还有哪些物品是由它们制成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同学知道了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那么所有的物品都是由种材料组成的吗?看图片上的物品,你们分析分析!

小组分析图片,汇报。

教师:桌子由两种材料组成,本子由三种材料组成,铅笔是由五种材料组成等。同学你们发现没这些物品与刚才的物品在材料组成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它们是由二、三、五种等多种材料组成。

教师:是啊,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所以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

板书:

身边的材料

材料——物品

|(组成)

木材、金属、纸、棉花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我身边的许多物品都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明白了物品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下面请同学看这四幅图。(出示图)

(二)认识材料:

教师:它们有哪些作用呢?

学生回答:杯子用来喝水;椅子用来坐;背心人用来穿;砖用来盖高楼。

教师:想想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学生分析,汇报。

教师:塑料、木材、棉花与土都是材料,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出这四种材料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分组讨论:塑料是人加工成的。木材、棉花与土是在大自然中的,天然的。

教师:是啊,塑料是人们用一些材料加工成的材料。你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加工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石油、木材、棉花与土都是在大自然中原来的,是天然的所以我们称它们是天然材料,像塑料等材料是由人们加工的成的,我们称为人造材料。下面同学自学P3下面的图。看一看花瓶是怎么制成的?

学生自学。

教师:谁谈谈什么样的材料我们叫它人造材料呢?

学生:需要人们加工的材料。

教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不信我们各小组在我们的教室里找找看,看这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能不能把材料分一下类?比比哪组找的最多。

由组长组织在教室里找材料。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小组交流找的情况。

汇报。

教师:刚才几个组都找到了不少的材料,试想一下,它们与我们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材料与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如果你是一个科学家,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材料呢?

学生回答。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想法,我真为你们高兴,很对,今后环保、节能、新颖将是未来材料的首选。希望同学们平时多多注意各种各样的材料,了解关于它的知识。

(三)拓展:

教师:我们回家后,在家进行一下家庭用品材料的调查,填写《材料调查记录表》,下节我们在交流好吗?

2、塑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

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

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的研究开发新材料。

(2)

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3、科学知识目标:

(1)

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2)

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

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4、STSE目标:

(1)

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2)

能提出我们为减少“白色污染”要做哪些具体事情。

(3)

能描述工厂加工塑料的大体过程。

二、教学准备:

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有关新材料的图片若干张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能用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塑料的一些性质。

2、能利用统计表对材料的性质进行记录、比较。

3、能举例说出塑料制品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身边的材料有各种各样,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塑料这种材料的特点及用途。老师布置你们回去调查身边常见的塑料制品,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调查结果。

二、教学过程:

(一)认识塑料。、学生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在组内汇报。

2、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

3、出示几件塑料制品或图片,说一说它们的用途。

4、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比较塑料尺子与木头尺子。、教师出示一把塑料尺子与一把木头尺子,让学生对它们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相同?那些特点不同?并记录在下列表格里。

塑料尺子

木头尺子

轻便

透明

防水

耐磨

2、学生分4人小组进行观察活动,填写记录表。

3、师巡视,在学生感到困难的时候,可提示他们。

4、学生分组汇报观察结果。

5、提问:这两种尺子除了以上特点,还有什么其他特点,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6、引导学生认识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预测,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2、能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有关塑料其他性质的问题。

3、通过记录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证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用热水和冷水,对塑料进行比较看看塑料还有什么优、缺点。

二、探究过程:

(一)塑料杯遇热水会怎么样?

、猜想: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遇到冷水又会怎样?

2、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3、汇报讨论结果。

4、分小组实验:分别向两个同样大小的塑料瓶里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观察两个瓶子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师巡视指导。

6、汇报实验及观察结果。

7、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塑料都有这种现象?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8、关于塑料,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戴手套

、预测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2、汇报预测结果。

3、到室外阳光下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将戴有两只不同材料的手套放入水盆中,体会两只手的感觉。摘掉手套后观察两只手是否湿润。

(三)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第三课时

认识新材料

活动目标:

、能主动收集一些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能发现新材料对自己生活的好处。

3、能设计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于天然材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人们设法制造了许多人造材料。随着社会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造出了许多性能越来越好的材料,如:纳米、人造纤维等材料。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新材料。

二、探究过程:、学生汇报搜集有关新材料的信息,可从4个方面进行汇报:(1)材料的名称、;(2)简单的制造过程;(3)有什么特点;(4)有什么用途。把搜集、整理好的资料。

2、先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与全班同学交流。

3、在交流各自信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谈认识新材料的感受。

4、关于新材料,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三、拓展:小调查、统计自己家中一周内使用的塑料垃圾袋个数,再计算全班同学家中一周内使用塑料垃圾袋的个数,讨论怎样处理这些垃圾袋。

2、鼓励学生计算塑料垃圾袋的污染面积。

3、鼓励学生提出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

3、倾听声音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合适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对周围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问题的看法。

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周围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

2、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存在着种种声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三、教具学具

小鼓、方形管、钗、尺、黄豆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同学们,大家倾听一下这是什么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板书课题:3倾听声音

探索研究、学生分组寻找声音。

听一听,这是谁发出的声音?还听到哪些声音?

把你找到的声音记录下来。

2、指导学生表达与交流活动。

向同学描述自己听到哪些声音。

比一比,谁模仿的更好。

你能制造出声音来吗?用的是什么方法?

3、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分组讨论,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分组汇报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

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

问题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

问题5: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4、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倾听声音

风声、水流声、歌声、雷声、马叫声、羊叫声

第二课时

引入、请同学们一起模仿羊叫声,青蛙叫声、制造出掌声。

2、出示第一课时学生提出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

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

问题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

问题5: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选择问题3来学习研究吧!

板书:倾听声音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探索研究、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活动:观察物体发时的现象。

实验1:把鼓平放,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敲击鼓面,你发现什么?

实验2:板动你们手上的直尺,用手接触直尺,手有什么感觉?

实验3:把没有玻璃纸的一端方形管放入嘴里,用嘴吸气,有什么现象?

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制造声音的方法

听到的声音

看到的现象

共同之处

敲鼓

鼓面发出“咚咚”的鼓声。

豆子在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声音越大,豆子就跳得越高

声音

发出

时它

们都

在振

动。

拨尺子

尺子发出“哒哒”声。

尺子来回振动。

吸方形管

方形管发出“嘟嘟”声。

玻璃纸来回振动。

2、指导学生归纳振动发声的规律。

分组讨论汇报以上实验:

①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引导学生归纳(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分组实验汇报

①分组实验: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

②分组讨论: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③引导学生归纳: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倾听声音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4、物体传声

一、教学目标、能利用实验发现声音是靠什么媒介传播的。

2、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研究声音的实验。

3、能举例说明哪些物体能够传声。

4、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5、能解释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靠特殊装置相互传递声音的原因。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声音是靠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2、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肯定,然后用实验让学生对自己的答案信服。

3、给学生讲医生用的听筒发明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出声音传播的途径。

4、实验:把学生分成3人一小组,让学生亲自做木头可以传声的实验。

活动中教师要提出要求:a小组成员交替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完整的活动过程;b学生挠桌面时用力要适中,切勿敲桌面或发出较大声响;c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4)

讨论:声音可以通过木头传播吗?

(5)

小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6)

鼓励学生通过其它方法验证结论。

第二课时

一、提问:

除了木头之外,其他物体能够传声吗?以引起学生思考,并导入新的活动。、实验:把学生分成3人一组。教师指导学生往水槽中加入多半槽水,并对实验提出具体要求:轮换操作;在水中摩擦砂纸用力要适当。

2、讨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说明了什么?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并思考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二、拓展活动

打电话

用两个纸杯,在杯底正中各钻一个小孔,再用一根长线穿过纸杯底的小孔,把两只杯连起来。然后,两个同学各拿一只纸杯,把线拉紧,就可以通“电话”了。

三、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能够传声。

自制小乐器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难点: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

三、教具学具:

塑料杯3个、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3根、小鼓、排萧、饮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个、塑料固定架2个、剪刀。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播放一段音乐,问:这是什么声音?是用什么奏出来的?。

2、板书课题:

5、自制小乐器

探索研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

、什么是乐器?

乐器是一种可以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

、出示各种各样的乐器样图,问:你认识这些乐器吗?会弹奏吗?

(钢琴、笛子、板鼓、古筝、小提琴、二胡、音叉等)

、老师出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并演示,讲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小鼓活动。、制作材料: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圈3根,纸杯或塑料杯3个

、制作方法:

①、分别用提供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并用橡皮圈绷紧固定。②、试试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讨论:

①、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②、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

4、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牛皮纸

鼓面

塑料布

发出声音不同

气球薄膜

第2课时

、引入、出示几种同学做的小乐器:盒做的琴弦,玻璃杯小乐器,瓶摇小乐器,排萧小乐器等。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制的小乐器。

2、板书课题:

5、自制小乐器

、探索研究、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2、指导学生运用配套材料制作排萧乐器。

、排萧制作材料:

塑料固定架2只,饮料吸管4根,塑料堵塞8只。、制作方法:

①、把两个塑料固定架对插扣住。

②、把4根吸管分别按下列数据截成两段:125和36、110和43、95和58、88和73。

③、每段吸管的一端用堵塞堵住,并不能漏气,把8根及管开口向上,由长到短整齐排列插入固定架中,这样排萧就做好了。

、使用方法:

用嘴分别在吸管开口旁向内吹气,看看能不能吹出1、2、3、4……

7、i八个不同的音阶,你能用排萧吹出简单的乐曲吗?

3、同学们讨论交流:

让乐器发出不出的声音的做法: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音?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4、组织学生对各组制作小乐器进行评价。

5、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声音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声音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时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体会合作的愉快。

2、愿意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进生活。、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间”和“噪音”。

2、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举例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但噪声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2、能体会到运用一些技术和设备可以减少噪声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知道噪音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难点:减少噪音的办法。

三、教具学具:

四、教学课时:

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播放“呤……”。问学生:这是什么声音?它给我们能递什么信息呢?

2、板书课题:6 声音与生活

、探索研究、指导学生“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活动。

、提出活动要求:

①、查阅资料并做好简单的笔记。

②、围绕“声音”告诉了我们什么,声音帮助我们做什么,声音能使我们心情变得怎样等几个问题,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

③、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老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进程和情况。、交流:声音还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①、乐音是指比较和谐悦耳的声音,演奏乐器时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能使我们心情愉快。

②、噪声是琐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声音,听起来有嘈杂的感觉。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如机器的轰隆声、汽车喇叭的鸣叫志、不和谐的乐器声、鞭炮志、青蛙或其他动物的鸣叫声。

2、指导学生进行“减少噪声”活动。、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自查资料中有关噪声的内容。提出:什么是噪声?、交流生产和生活中造成噪声的原因及噪声对人的危害。提出:噪声对人类有什么危害?、帮助学生了解人们在减少噪声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及运用到的一些技术和设备。

①、城市设“禁止鸣喇叭”。

②、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

③、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应用拓展

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向学生提出设计前要考虑的问题:、设计前要考虑用什么材料,有利于减少噪声?

、墙壁、门窗、地面等应选择什么材料?

、“无噪声书房”对周围环境有什么要求?

2、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房屋外部要选择容易反向声音的材料,房屋内部要选择容易吸收声音的材料。、双层玻璃,带皱褶的布帘可以减少噪声的传入。

、可以通过在房屋的周围设立标牌,植树等来减少噪声。

3、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听听他们的建议。

、板书设计

声音与生活

声音───传递信息

乐音───使人心情愉快

噪声───对人有危害

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能根据课本提供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2.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3.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能从多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二、背景资料

光源就是发光的物体。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种:太阳、火、闪电、萤火虫等都是自然光源;白炽灯、荧光灯、烟火、电视等是人造光源。

教学建议

三、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第二部分。

活动1 寻找光源

活动目标

.能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

2.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可2至4人一组,活动时间约为15分钟。

2.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校周围及室内寻找发光的物体,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的同学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提出月亮是发光的物体,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光。

3.学生有可能找的不是发光物体。这时,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引导学生设法验证。

4.教师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分类方法,启发学生对知道的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评价建议

根据找出发光物体的数量进行评价:1-3个(一般),4-5个(良),5个以上(优)。

活动2 我看见了光

活动目标

.能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

2.能正确地用文字记录实验现象。

3.能从多次实验结果中,发现光传播线路的特点。

4.能设计实验,并找出生活实例验证自己的发现。

5.能与小组同学共同研究光传播的特点。

6.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光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可2至3人一组,活动时间约一个半课时。

2.活动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哪幅力能看到手电筒的光,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按照两幅图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学生在组内多次进行实验,可以让前两块硬纸板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块的孔不对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中,学生会发现三块纸板的孔只有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实验后,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将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并得出初步结论。这个活动大约需要25分钟。

3.完成以上活动之后,教师应启发、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结论(这个过程需要一课时),如用塑料软管和蜡烛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初步结论。即当用笔直的塑料炊管对准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蜡烛,就看不到光。当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并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醒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4.活动的最后部分,教师应结合课本中的图,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包括有关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原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实验结论。

8、透明与不透明

一、教学目标:

、能说出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依据。

2、能正确说出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

3、能分别举例说出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背景资料:

透明可以用于制作光学仪器;半透明材料可用于制作太阳镜,也可用于做百叶窗、窗帘等,以控制进入屋内的光线数量;人们需要遮蔽光线时就使用不透明材料,如:洗相片的暗室等。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胶纸各一张、手电筒、尺子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怎么样?

(二)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这三幅图,启发学生说出图中的三种物体有什么不同,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再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导入到“光能透过哪些物体”这个活动。

、光能透过哪些物体?

(1)、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让光

过的物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光

过的物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

过的物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结:有的物体是透明的,有的物体是半透明的,有的物体是不透明的。

(3)、应用:

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这些灯罩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的透光效果一样吗?一般使用在什么地方?(讨论后再指名回答)

2、影子

(1)、教师可以通过“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会有什么现象”这个问题导入到本活动。

(2)、让学生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并讨论移动蜡烛的位置,小兔子的影子有没有变化?并做好记录。

3、总结:透明的物体能让光全部通过,半透明物体能让光部分通过,不透明物体不能让光通过。

9、镜子

一、教学目标、能用实验证明“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结论。

2、能够用图形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3、能用自己的话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在一定条件下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娈的。

2、能用语言和图形的开式描述实验结果。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反射“。

4、能有根据判断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强,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在一定条件下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娈的。

难点:能有根据地判断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强,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弱。

三、教学准备

平面镜、带缝隙的硬纸板、手电筒、纸、尺子、金属、玻璃、瓷器、塑料、黑布等。

四、教学过程、引入: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教师可以让学生做照镜子的活动,然后问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什么问题,也可带学生装到操场上,做镜子游戏。提出注意事项。

2、新授:实验活动: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注:遮挡室内透光的地方,缝隙不要太宽)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画出光的传播路线。讨论物体的反光能力与什么有关。

第二课时

一、活动目标、能举例出在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镜子反光性质的实例。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想出的方法,并借鉴别人的方法,想出新的使用主法。

3、能发现光可以在几面镜子之间进行多次反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举例出在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镜子反光性质的实例,并借鉴别人的方法,想出新的使用主法。

难点:能发现光可以在几面镜子之间进行多次反射。

三、教学准备

平面镜、带缝隙的硬纸板、纸、尺子、两块大小相同的镜子、一些玩具等。

四、教学过程、利用镜子反射光的性质能做到啊些事情?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镜子,并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全班学生一起交流。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了解到镜子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镜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例子。

2、做镜子反光的游戏。

问:用两镜子最多能看到多少个小熊猫的影像?

学生分组实验游戏(要求学生做这个实验时,要认数清有多少个影像,并做好记录,让学生交流实验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游戏

学生汇报实验游戏

教师进行总结

五、教师进行全课总结:

0、七色光

一、教学目标、能用两种方制造不同的光混合后产生的现象。

2、能正确观察并描述将不同的光混合后产生的现象。

3、能设计一个便于记录红、蓝、绿三种光混合后产生结果的记录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能对彩红这种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想要研究的问题。

2、能用语言描述彩红的美丽。

3、能利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由几种颜色的光构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用语言描述彩红的美丽。

难点:能对彩红这种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想要研究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的彩虹的图片、三棱镜、手电筒、纸、彩笔、一瓶肥皂水、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引入:教师问:你们都见过彩红吗?彩红常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等问题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欣赏彩红的美丽,并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进行交流。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彩红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启发。

使学生知道彩红出现要有充足的阳光和水。

2、实验:“制造彩红”

指导学生做光照在三棱镜上的实验(注意:要设法遮挡室内的光线)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这种实验也可以看到光的色散,说明阳光是由七色组成的。

五、总结。

教师启发学生把彩红与阳光联系起来,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阳光是七色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能设计一张记录表,完整记录红、绿、蓝三种光分别进行混合的实验结果。

2、能解释太阳光的颜色是怎样的开形成的。

3、能与其它小组的交际花流研究结果。

4、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光,能解释太阳光的颜色是怎样的开形成的。

难点:能与其它小组的交际花流研究结果。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的彩虹的图片、手电筒、白纸、彩笔、红、绿、蓝玻璃纸、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教学做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实验。

教师提出:当不同的色混合在一起时,能否产生新的色?

学生回答不一样,教师引导学生用实验方法来证明。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一起会产生不同的光色。

教师小结: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一起会产生不同的光色。要求学生能设计一张记录表,完整记录红、绿、蓝三种光分别进行混合的实验结果。

2、教师提出:光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阅读网页里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想。

3、讨论:在强光下学习、工作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保护?

五、教师进行全课总结:

11、电在我家中

一、教学目的:

、能说出电对人类生活有哪些作用。

2、能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关于电的问题。

3、能举例说明电为我们生活提供了能源。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提出有关电的问题。

三、教学具准备:

有关于家用电器的图片,电源插座,风力、水力、太阳能、原子能发电站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我们的课室里有哪些电器。它们工作的时候要用什么?

二、新课:

、出示P34页的第一幅图片。)

引出在发明电之前,人类是怎样生活的?

2)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3)

引导学生观察图、分析图,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4)

归纳发明电之前,人类是怎样生活的。

2、出示P34页的第二幅图片。)

引出在停电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3)

引导学生观察图、分析图,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4)

归纳停电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3、通过第一和第二幅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后,引导学生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有关于电的问题。)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2)

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

引导学生看书P35页,看看自己小组的讨论和书本上培新小学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谁多谁好点。

三、活动:、出示家用电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认识各种家用电器。)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2)这些家用电器有什么用途和功能?

3)这些家用电器工作的时候用什么电?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些家用电器的功能和用途的了解和认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能描述电从发电厂来到家中的大致过程。

2、能说出电来之不易的理由。

3、能说出在生活中节约用电的一些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电从发电厂来到家中的大致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和讨论了一些家用电器的功能和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讨论有关电的知识和问题。

2、在日常生活中,电器接通电源就可以工作了,那么电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新课:

一)电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的。、出示P36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图片上都有些什么?

2)

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3)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

2、动手尝试,把图片中的物体用线连接起来。

3、进行交流和讨论。

4、引导学生观察和归纳:

电是从发电厂发电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长途输送,最后才到我们家中的。我们插上电源插头,家用电器就能工作了。

5、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连线,让学生体会到电来之不易。

二)活动: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怎样节约用电。

、说说停电后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2、启发学生讨论电的重要用途及节约用电的必要性。

3、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是不节约用电的现象。

4、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电。

5、提出节约用电的几点意见和方法。

6、交流讨论。

2、让灯亮起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能用一些基本的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2、能举例说明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电源、开关、电线,并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3、能将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用笔记录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自己连接的简单电路。

三、教学具准备:

小电珠、导线、电池等。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灯,灯可以照明,可以让夜晚变得绚丽多彩。

2、出示P37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看图。怎样才能让灯亮起来。

二)新课:

活动:让小灯泡亮起来》

、用小灯泡、导线、电池三种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

介绍材料。

2)

分小组活动。

3)

交流自己小组的做法。

2、增加电池匣、灯座和开关,把它们连起来,让小灯泡亮起来。)

介绍材料。

2)

分小组活动。

3)

交流自己小组的做法。

3、交流研究,小组演示做法。

4、拓展活动:

尝试用两节电池、两个灯座、两个开关和多条导线,连接出不同的电路。)

分四人小组讨论活动。

2)

把自己小组的连接方法用图记录下来。

3)

交流研究讨论。

4、归纳:)

线段和一些特殊的符号把各种电器的连接方法记录下来的图,叫电路图。

2)

电路的连接方法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

举例说明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能设计、制作一个电路开关。

2、能说出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电池在电路中的作用。

3、能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开关以及电池。

二、教学重难点:

设计和制作电路开关。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的知识。

2、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新课:、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说说一些常见的开关。

2、制作开关。)分两人小组进行制作开关。

2)启发学生思考开关是怎样控制灯泡的亮与灭的,引导学生把自己小组的开关连接到电路中,看能否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3)注意指导学生在连接开关时,注意导线、开关和物体连接处要紧密、牢固,如果连接松动或接触不良,会影响实验效果。

3、认识电池。)

结合书本P39页的图,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电池。

2)

分组讨论P39页图中的电池用在什么地方。

4、拓展知识:说说电池会怎样污染环境,设计制作一个废电池回收箱。

13导体和绝缘体

一、教学目标:

、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第三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科版)DOC

课 题:1拐弯处的回头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懂课文,理解父亲表示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主动认识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读懂文中同学所说的话,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亲表达爱的方式。2.学会书写13个生字。

3.积累并在口语、习作中运用‚半信半疑‛‚不约而同‛等词语。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文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句。

2.联系上下文利用语境理解、联系生活经历利用情境理解。3.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句子。4.延伸课文,适当拓展。5.梳理情感,整合全文。

四、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弟弟:受伤 生气 伤心 爸爸:简单说几局 拐弯儿处回头 就走了 瞟

第二课时

日 期: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学生独立完成。

2、在课文中找出表示‚看‛和时间很短的词。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

委屈

三、实践活动: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听。教学反思:

课 题:2母亲的帐单 时 间: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彼得的可爱和母爱的伟大。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读了这篇课文的想法和感受。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彼得的可爱和母爱的伟大。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课,板书问题。

二、读书指导。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子音,读通读顺。2.指名读文,正音,检查读顺情况。3.学生互相说说读完课文后大致的感受。

三、默读课文,合作探究。1.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对小彼得和母亲的理解。2.体验角色,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体会小彼得的内心世界。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情感。4.适当扩展:

妈妈的帐单是可以用金钱来兑换的吗? 将来你怎样换妈妈的帐单?

板书设计: 小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帐单 报酬

妈妈给小彼得开了一份帐单 羞愧

第二课时

日 期: 教学流程:

高兴无私

一、积累内化。

1.完成课后‚练‛的内容 2.独立完成‚字选词语‛。3.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迁移练习。

1、读生字卡片,认识文后11个生字。

2、指导写字。

3、实践活动。

三、作业

写一篇日记(结合课文)教学反思:

课 题:快乐读书屋 一 天气预报 时 间:

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领悟内容,体验诗歌表达的亲情。2.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1.根据诗歌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感受生活中的这些不易察觉但无处不在的感人亲情。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新棵,板书文题。

二、读阅读提示,体会‚亲情‛表现在家庭的方方面面

三、练习朗读诗歌。1.注意读音。2.注意停顿。

四、朗读比赛。

五、扩展练习。

1.想象一下爸爸出差回来全家人团聚的场面 2.读《阅读》的相关篇目。教学反思:

课 题: 看不见得爱 时 间:

教学目标:1.读通顺课文,体会文中妈妈的爱。2.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回答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教学准备:挂图。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问题。

二、通读全文。

1.这篇文章比较长,保证学生通读全文,字字读对,句句读通。2.同桌相互检查,评价自读。

三、话题讨论。

课题《看不见的爱》怎么理解?

1.潜心读书,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来理解。2.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步骤: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归纳要点—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四、体验爱心,快乐阅读。

有了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时,把对母爱的感受、体会表达出来。

五、小结 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 转述 时 间:

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练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转述,生活中常常需要转述,怎样把听到的内容转述给对方。

2.知道转述时要说清楚转述的主要内容。3.在与别人的交际中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

教学难、重点:1.能听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并能正确简要的转述。

2.积极参与角色表演,态度自然大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结识话题。1.教师讲故事,导出新课。

2.自由读书,什么是转述,在转述时要注意什么?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认真听 听清楚 抓要点 说明白

二、创设情境,练习转述。

1.创设情境:有一位同学病了,请把这个通知转述给他。2.练习转述,同学相互练习说说。3.表演汇报,同学评议。

三、课外拓展,联系生活。

四、总结。

五、作业:把今天课的内容转述给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课 题:语文七色光 一 时 间: 教学目标

1. 完成练习中的三道语文基础知识题目。2. 积累名言警句。

3. 阅读知识短文,了解关于狼的简单知识。

4.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有所用,会利用语文等知识表达、传递亲情。教学重、难点

前三项语文知识练习题目,尤其是对第三项,学生练习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狼的图片、资料等。课 型:综合实践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1. 练:

(1)在中间的圆圈里填入一个恰当的字,使周围的字都能与它组成词语,再抄写在右边的横线上。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要求,再互相补充,丰富词语积累。对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安排组成词组、造句等训练。2. 找出下列成语中意思相近或意思相反的词。先让学生正确地读准这些词语。再找出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3. 把下面的词语写在适当的地方。

题目较难,只要求学生通过多读凭感觉判断完成。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日 期: 教学流程: 1. 日积月累。

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积累下来;

同时要培养学生搜集名言警句的意识和习惯,受到做人处事的启示和教诲。2. 知识窗

(1)课前让学生查阅或询问有关狼的相关资料或知识,供课堂交流。(2)独立阅读。

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词典解决。(3)交流阅读体会,可结合课外积累或资料来谈。6. 制作亲人、朋友信息卡。

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创意,互相交流设计方案,大家评议、修改、完善方案,然后再去制作。

最后组织学生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学反思:

课 题:3《沙漠里的船》 时 间: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积蓄‛、‚熟悉‛造句。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背诵课文第一段。

4.教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教学重点:课文第一段。

教学难点:掌握本课的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自学辅导法、议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放映准备好的电脑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骆驼,引起学生兴趣。

2、(复习)课文分几段? 各写什么?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电脑录音,同时看屏幕骆驼身体分解图。想问题:骆驼有哪些生理特点?

(身高脖子长,嗅觉很灵敏,鼻孔能紧闭,腿上有胼胝,脚掌宽又厚,背上有驼峰。)

2、根据屏幕骆驼身体分解图,自由读课文。再想:骆驼这些生理特点各通过哪句话表达出来?

1)第一、二句写沙漠广阔无边,骆驼身体高,脖子长,望得远。

2)第三句写骆驼嗅觉很灵敏,能找到水源。3)第四句写骆驼的鼻孔能及时紧闭以防风沙。4)第五句写骆驼有胼胝,不怕热沙烫。5)第六句写骆驼脚掌宽、厚,不陷沙。

6)第七、八句写骆驼背上有驼峰,可以存脂肪,维持生命。

3、把自己喜欢的一、二句话背出来,并说说写了骆驼什么生理特点及其作用?

(先请个人背诵,然后请他带领大家一起背诵)

4、引导学生边看图边理解边背诵。

5、学生试背诵课文第一段。

三、略读课文第二段。

1、听电脑录音,同时看屏幕骆驼在沙漠生活图,思考: 骆驼有哪些特殊本领?

2、小组讨论汇报。1)给人带路。2)预报风沙。3)能驮东西。

四、总结全文。

1、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段与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2、人人动手:上黑板找联系。板书设计: 沙漠里的船

生理特点 特殊本领

身高脖子长--------望得远

嗅觉很灵敏--------找水源给人带路

鼻孔能紧闭--------防风沙预报风沙

腿上有胼胝--------不怕烫

脚掌宽又厚--------不陷沙

背上有驼峰--------存脂肪能驮东西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日 期: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完成反义词练习。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2、知道书写13个生字。

三、实践活动。

1、屏幕展示各种动物。

2、激趣: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3、议一议: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4、举手发言,仿说(注意指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

六、作业

仿照课文写法,观察熟悉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它的特点和作用写一篇短文。教学反思:

课 题:4《雪猴》 时 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2.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服役期满后‚还舍不得那些雪猴‛的原因。

4、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课文特点,从对聪明、可爱的雪猴以及它与边防军人友好相处的具体描述中,体会边防军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边防军与雪猴的密切关系。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讲一段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引入课文内容:在我国云南边境,生活着一种有趣的动物——雪猴,它是边防战士的好朋友。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读前引导看阅读提示,了解阅读要求。设问:

1.雪猴有哪些特点?

2.雪猴和边防战士是如何相处的?

3、边防战士服役期满后,为什么还舍不得那些雪猴?

三、合作研讨

1.从文中二、三自然段了解雪猴外形特点:

文中二、三自然段中‚桌子上多了一小把香蕉‛,‚回头看了我一眼‛,‚点点头‛,‚闪进‛,‚蹿到‛等词句,写出了雪猴通人性,行动灵活、迅速的特点。‚身体较为高大,鼻孔高傲地翻向天空‛形象地描绘出了雪猴的外形特点。

2、阅读四至六自然段,填写下表,了解雪猴对边防军的友好。人

猴 来客人 送礼物

出操

3.为什么边防战士服役期满,还舍不得那些雪猴呢?(重点引导认真阅读课文,填写表格后,进行归纳:

(1)热情、好客、有礼貌。每当边防哨所来了客人,雪猴当天就送来了小礼物。

(2)模仿性强。模仿边防战士出操、洗脸刷牙、上课。‚雪猴也按号音起身,攀枝欢跳,飞身跃林,开始做‘早操’‛。‚猴儿也一齐拥到水边,用爪捧水抹抹脸,把脚趾伸到嘴里掏掏‛。‚战士们上课,它们也会不远不近地学着战士们席地而坐,凝神听讲‛。

(3)懂得体贴。‚一次,一个新战士从单杠上摔下来,首先奔上去的竟是猴儿。它们把那个战士围得严严实实,又蹦又跳,用它们特有的方式表示关切和同情。‛

(4)有灵性,能预报天气。一次,我们采访归来在途中休息,‚猴王带领它的部下把我们团团围住‛,用它们特有的方式‚催我们快走‛。

从中体会边防战士与雪猴之间的友好感情。)

4、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雪猴动作神态的词语,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5、想想、议议边防战士对雪猴的态度:假如边防战士厌烦它们,驱赶它们,甚至捕杀它们,雪猴仍然会那么友好吗?引导学生想象边防战士爱护雪猴的情景,让同学们认识到,雪猴的友好,源

于边防战士对它们友好,从而认识到要热爱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四、感情朗读全文,体会雪猴与边防战士之间的深厚感情。板书设计: 跟军人出操

} 深厚感情

预报天气情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时 间: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到摘抄本上。

2、自选词语,学生独立完成。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2、书写13个生字。

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开拓思路:(1)你想对雪猴说什么?(2)你想对边防战士说什么?

(3)在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方面,你受到什么启发?

六、作业:找一些描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书或图片读一读,看一看。反 思:

课 题:快乐读书屋二 动物的‚个人卫生‛ 时 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几种动物搞‚个人卫生‛的方法,从而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2. 认识本课9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几种动物是怎样搞‚个人卫生‛的。2. 帮助学生理解个别不常见词语:如羽虱、蚁酸等。教学准备:动物搞‚个人卫生‛的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出世图片小鸟用水搞‚个人卫生‛的画面,让学生说说小鸟在干什么。激发他们的兴趣:今天的‚快乐读书屋‛让我们去动物世界看看,动物怎么搞‚个人卫生‛的。

2.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全篇内容。(2)小组内‚开火车‛读,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动笔画一画,把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3.结合图片、理解课文。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通过看、读、议,了解不同动物搞‚个人卫生‛的不同方法。

(2)学生自由汇报读懂了什么,有疑问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4.拓展延伸。

动物搞‚个人卫生‛的办法,你知道吗?交流汇报。5.检查识字。6.推荐作业。

(1)搜集有关动物种种仿人行为的资料。如:睡觉方式、安家等。(2)阅读《阅读》中相关文章。教学反思:

课 题:青蛙 时 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及多种本领,从而感受到青蛙的可爱,并懂得要保护青蛙,保护动物。2. 认识本课6个生字。教学难、重点:

通过读文感受到青蛙是一种可爱的、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它。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有个小动物,本领真是大,游泳、跳远、唱歌、捉虫样样都数它,如果你还猜不到,呱呱叫的就是它‛,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带领我们来到池塘边,一起走进青蛙的世界。2.结合提示,自读自悟。

(1)结合阅读提示,在问题和情境中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

(2)扮演小青蛙,把自己了解的青蛙美称向大家做介绍。先在小组内介绍交流,再选代表在全班 交流。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1)读中体会:学生范读,大家闭眼听,将文字变为画面帮助体会青蛙的本领真大,它当之无愧有那么多美誉。(2)看图理解:青蛙是农作物的好卫士。(3)相互讨论:

1)青蛙是怎样捉虫的? 2)用青蛙可以做哪些科学实验? 4.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青蛙的哪些知识?向同学们介绍。5.检查识字。6.推荐作业。

(1)搜集一些国家保护动物的资料,相互介绍,进一步强化保护动物的意识。

(2)阅读《阅读》中的相关文章。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 动物本领大 时 间: 教学目标:

1. 通过口语练习,使学生能够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有选择地介绍给大家。

2.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3.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教学难、重点:

1.使学生通过口语交流,知道哪些动物具有神奇的本领,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好习惯。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动物世界》要向大家介绍动物的神奇本领,可是还没找到合适的主持人,你们有信心竞选小主持人吗?只要你在这次‚口语交际‛课山有出色的表现,就有资格竞选小主持人了。加油吧!2.自由读书,理解要求。

(1)全班自由读书上的文字说明,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自由汇报。

(2)师生总结说话要求。

a介绍自己了解的具有神奇本领的动物。说明它们的这些本领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b说明自己所介绍资料的来源。c同学之间展开互评。3.小组练说,互相补充。

小组内练习说,同学之间随机补充,互相纠正评价。4.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师生评价。5.总结。

(1)师生评价表现最出色的小组,选出《动物世界》节目的主持人。(2)动物世界是神奇的。动物是人类永恒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与它们建立和谐的关系,因为动物和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课 题:语文七色光 二 时 间: 教学目标:

1.进行词、句训练,体会句子语气的不同。2.积累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3.阅读介绍浣熊的短文,扩展知识面。

4.练习猜谜,并说出自己的根据,激发学生猜谜的兴趣。教学难、重点:

1.理解个别成语的意思。2.培养学生的交流及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动物图片,课前收集的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1.练。(1)仿写句子。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小组、全班交流,要注意肯定学生所填的新颖答案。

(2)用带点的词语说句子。

a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再相互说说、评议,看谁说得正确、恰当。

b适当补充一些关联词语,做扩展练习。(3)体会句子语气的不同。

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加上不同标点符号的句子,体会语气。小组试读、全班交流,评议,教师讲解。最后学生再试着用句号、问号、叹号分别写一句话,同桌互读,体会句子语气的不同。2.日积月累。

(1)先出示缺少动物名称的成语及12个动物图片,让学生帮动物找家,选择试填。

(2)学生试填后,互相交流,然后读一读这些成语。

(3)学生质疑,这些成语中哪个词语的意思不太明白,师生共同讨论、释疑。

(4)‚动物成语之最‛小竞赛。看谁知道的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多。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时 间: 教学流程: 1.知识窗。

先读一读文章的内容,同时欣赏浣熊图片,理解浣熊名字的由来,从中感受它的可爱。同学之间可相互讲一讲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的由来的小故事。2.开心一刻。

(1)自读谜语,读通读顺。(2)小组互读,试猜谜语。(3)推荐代表,全班汇报。

(4)扩展:教师或学生出有关动物的谜语,共同猜。(5)选一则谜语背下来,回去说给家人或小朋友猜。教学反思:

课 题 :

5、爱国将领邓世昌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抓住反映人物品质的主要事件,按提示找出描写人物的行动、语言等

主要语句,概括归纳后组织成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朗读并理解课文里主人公慷慨激昂说的一段话,体会并学习他热爱祖国,不怕牺牲的精神。

3.通过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中国近代爱国志士的有关资料,进一步体会学习

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难、重点:

1.抓住邓世昌在关键时刻所说所做的语句,通过读、议的形式,体会他的爱国精神。

2.学习抓住反映人物品质的主要事件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 课 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充满感情地吟诵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2.诵完后师述:刚才同学们吟诵的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岳飞和文天祥 的诗词《满江红》和《过零丁洋》。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七课,认识

另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板书课题:爱国将领邓世昌)3.师述:我们一起来读好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后,师述:邓世昌是什么时代的人?他有哪些功绩?请大

家把书打开轻读课文后说说。读后学生谈谈对邓世昌的了解。

(二)学习新课

1.指名分别朗读第一节和第八节后,(板书词语:为国捐躯)从第一节中找出意思相呼应的句子进行理解。

2.课文2—7小节具体叙述了邓世昌为了保卫祖国海防献出生命的那场海战。当时的战斗场面非常惨烈,老师请大家观看一段那场海战的场面。

(播放电影《甲午海战》剪辑片断)

3.请同学们各自学习课文2—7节,读一读,划一划邓世昌在战斗中指挥定

远,表现得非常勇猛的语句。4.学生读、找、划出有关语句。

(1)学生将有关划出的语句进行交流,师指导朗读,齐读划出的语句。

(2)师出示邓世昌慷慨激昂的一段话:

他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臵

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他同归于尽。‛

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慷慨激昂的语气。

播放与此内容相关的影片片段,进一步感受后再次朗读。

(3)师说:邓世昌当时在怎样的情况下是怎么做的?边说边板书:(在什么情况下 怎么做的)

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中通过讨论进行归纳概括,并在提纲中列出。(4)教师指导学生将事件中主要人物的表现进行归纳概括的小标题,加上开头和连接词,组织成主要内容。

(5)学生按要求进行组织整理,在小组中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所述主要内容,进行点评。

(6)出示归纳后的主要内容。(多媒体演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

学生再读课文,回顾课文情景

二、课外引申:

1.读后师说:中国的近代使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当时的政府腐败无能,任

凭列强欺凌,但是每当国家面临危亡,人民受到奴役的时候,总会有许多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我们课外已经读了许多有关近代爱国志士的书籍,并且写了读后感,这节课我们进行交流。2.学生先按小组交流,然后在集体中交流。教师及时点评。

三、积累内化

1、识字教学

学生看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组词。

2、写字教学

师板书,生临写后摹写。

四、总结全文

师说:这些爱国志士的英勇事迹让人感动,精神让人震撼,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起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板书设计:

5爱国将领邓世昌

在什么情况下 怎么做的 战斗打响后 纵横海面 屡中敌舰 日舰进逼旗舰 开足马力 抢先迎战 炮弹打光时 命令用步枪射击 船伤弹尽时 亲自驾舰 冲向敌舰 舰沉落水后 英勇献身 教学反思:

课 题:6古诗三首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了解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初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3.认识双线格内的个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2个字。

难、重点:

1.读懂诗的意思,能背诵这三首古诗。

2.颂读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1.课前布臵学生搜集有关这三首诗的资料。2.挂图或课件。课 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介绍作者

A 板书并揭题,说说你知道的王昌龄、杜甫的诗歌有几首?你了解他们吗?你知道戚继光吗?

B 介绍王昌龄、杜甫、戚继光,说说这些了解是从从哪里得到的?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出示自学提纲,按提纲要求自学三首古诗歌。

三、合作讨论,解决疑难。

A 小组内朗读这三首诗歌,组长汇总组内读不明白的地方,组内讨论。

B 小组学习汇报:学习组长先报告讨论的是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弄明白了什么,是怎么弄明白的?其他同学补充。

四、指导精读,启发想象。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1)背诵三首古诗。

(2)‚自选佳句‛由学生自由选择,不做统一规定。

二、迁移练习。

(1)仿照戚继光的《马上作》,替北洋海军名将邓世昌也写一首《舰上作》,表达他的爱国情怀。如学生有困难,也可用填空形式完成。

(2)根据情景填写适当的古诗。

2005年的春天,当一位中国记者踏上伊拉克的领土,面对葱葱的绿树和弹痕累累的墙壁,不禁想到了杜甫的两句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3)指导写字。

三、实践活动。

课后找王昌龄、杜甫的其他诗作读一读,背一背,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通过三首古诗的学习,使学生对爱国诗有所感悟,对爱国诗人有了深刻的了解。

教学反思:

课 题:快乐读书屋一《为了祖国》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 认识‚罗‛‚裕‛‚艰‛等11个生字,学习应用多音字‚华‛。3. 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准备: 投影片,华罗庚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情,揭示课题

(出示华罗庚的图片)你们认识他吗?他也是一位值得祖国骄傲的人物,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一‛轻轻地翻开《为了祖国》这篇课文吧!(师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 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3. 汇报交流。

4.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注意纠正字音)

三、朗读理解,质疑感悟

1. 朗读课文。思考:华罗庚作为著名的数学家在美国可以享受富裕、舒适的生活但他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呢? 2. 同桌互动,交流自己的看法。3. 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集体交流。4. 学生质疑,共同解决。

5.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华罗庚说的话。(师指导朗读,并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比赛朗读,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华罗庚的爱国主义精神)

6. 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你认为小学生怎样做才是‚为了祖国‛呢?

四、识字

1. 学生自读生字后,同桌间说一说记字的方法。2. 全班汇报。

3.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4.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加深对字的认知。

五、扩展延伸

交流在外国的中国科学家或留学生回国工作的事例。(课前布臵学生搜集)

教学反思:

课 题:死也不倒下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吉鸿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认识13歌生字。难、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铜像设计说明。

教学准备:字卡,吉鸿昌《就义诗》四字词语做成投影或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

1. 填空导入,激发情感。(1)完成词语填空练习。

宁死()()视死()()

死而()()死得()()(2)试着讲一讲词语的意思。(3)齐读,说说读后的整体感受。(4)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 读书交流,体验情感。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书本上,三言两语都行。(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如有遗漏或不完整的地方其他同学加以补充。

3. 朗读感悟,升华情感。

(1)通过轻声读、放声读、分角色读等形式练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师点拨,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情感。

(2)朗读吉鸿昌在刑场上以树枝为笔、以地为纸书写的《就义诗》,加深感悟。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4.设计铜像,倾注情感。

假如现在要为革命烈士吉鸿昌设计一座纪念铜像,你认为铜像人物造型何基座上的文字怎样设计好,说一说你的想法。5.拓展延伸,陶冶情感。(1)阅读《阅读》中相关的文章。

(2)到图书馆或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阅吉鸿昌的有关资料。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讲爱国故事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能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故事的内容。

2. 认真倾听,理解所讲的内容,并能说出一定的看法、感受。教学准备:

课前布臵学生用多种途径去搜集爱国志士的故事,每人选择一个最喜欢的,讲的时间在三分钟内为宜。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2.试讲故事,明确要求。

(1)指导点拨:开头可以采用‚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个《苏武牧羊》的故事……‛,‚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讲一个爱国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我是中国人》……‛等形式。(2)自荐试讲。

(3)讨论:这位同学讲的怎样,好在哪里,还应该注意什么?(4)小节。

3.组内练讲,交流评议。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练讲,互听互学,交流评议。教师巡回听讲,相机指点、奖励。

(3)根据练习要求,每组推选一名讲的好的同学。给学生一点自由互动的空间,各族同学为本组参赛的同学出主意、想办法,争取在比赛中获胜。4.故事比赛,畅谈收获。5.布臵作业。教学反思:

课 题:语文七色光三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填成语、关联词语的练习,感知语言的运用情境,了解复句中分句间的逻辑关系。2.积累名人名言和名句。3.了解‚甲午战争‛的有关知识。

4.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难、重点:

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恰当运用成语和关联词语,积累名人名言和名句。

教学准备;搜集爱国的图片。课 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先让学生自由读成语,默读5个句子,试着给成语找到合适的位臵;说出依据再动笔填写。

2.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几个成语,再用这些成语说一句话。3.读题,指导研究例句,分析分句间的关系试者填空。

二、日积月累。

1.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借助投影介绍名人,讲解名言的大意。3.背诵名言、诗句。

三、知识窗。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甲午战争‛。2.观看录象。

四、大家一起来。

1.将课前准备的图片拿出来,和同桌说一说。2.指名到前面介绍图片。

五、布臵作业。教学反思:

课 题:7倔强的贝多芬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做人应该有尊严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三自然段。3.认识13个字,会写14个字。

重、难点:感受和理解‚乐圣‛贝多芬面对权贵自尊自爱的品格。教学准备:月光曲和投影。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喜欢音乐吗?今天同学们听《月光曲》。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初读感知。学生自读课文。

2、串读感悟。

1)课件出示“面对这种侮辱”这句话,请大家说说你认为这里的侮辱指的是什么?

“一位伯爵旁若无人,忽然说起话来,而且声音越来越大。”

“主办音乐会的亲王不但不制止那位破坏全场气氛的伯爵,反而大声训斥贝多芬。” 2)别人对音乐的不尊重,在贝多芬眼里就是对他人格的不尊重。贝多芬是如何反击的呢? 课件出示贝多芬的话。“我绝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为什么贝多芬称这些人为蠢货?

3)“你成为亲王,只不过因为你的出身而已,而我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亲王有成千上万个,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二者相比,哪个更值得人们尊敬,为什么?

3、交流学习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2、背诵课文 1)引背法。2)词语提示法

3、迁移练习

1)给贝多芬、主办音乐会的亲王或大声说话的伯爵写几句你心里想说的心里话。

2)认读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3)知道写字。

二、实践活动:

阅读《月光曲》,并把它与《倔强的贝多芬》串联起来,讲给家长听,题目叫《两个贝多芬》。

教学板书:

7倔强的贝多芬

鄙视贵族

弹琴时伯爵大声讲话 贝多芬: 愤怒地停止演奏 遭到亲王的训斥

回击亲王

教学反思:

课 题:8女主人与乞丐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不胃权势刚强不屈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从不同的人身上体会到一些人做人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字,学会13个字。

教学难点:体会‚砖......不一样‛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见过乞丐吗?说一说。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到准确流畅为止。

2、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

3、梳理课文内容。

三、自读自悟,体验内涵:

1.出示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再读这句话,想想课文中讲了几个乞丐?是两个怎样的乞丐?

2.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愿意搬砖吗,后来为什么搬了?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中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

(1)集体交流。让学生抓住句子体会: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2)“谁来读读这位乞丐的样子?”让学生体会“慷慨”的意思,并指导“慷慨”两个字的写法。

(3)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只有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4)谁能带着乞丐恍然大悟的表情把他内心的变化读出来。(5)让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再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抓住“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

(6)干了这么又脏又累的活,乞丐还生气吗?他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感激)为什么感激?

(7)带着感激之情,再读乞丐的话。同学们在课前提到“为什么要带走那条擦汗的毛巾?”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四、小结: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 的尊严。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2、照样子口头填空。

美丽如()心急如()

二、迁移练习

1、选择词语说一句话。

2、认读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

3、选择典型字、易错字指导书写。

三、实践活动

1、用喜欢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这个故事。

2、给文章设计一幅插图。

3、小组共同完成小论文《谈乞丐》。

教学板书; 8女主人与乞丐

乞丐 一只左手来乞讨 不愿意搬 终于搬完 若干年后,坐了轿车 邀请女主人进城里住

女主人 让乞丐搬砖 亲自示范 给他20 元钱 不认识他了 不接受

那房子是教育我的工钱 让他送给连一只手也没人

自立自强,劳动创造幸福 教学后记:

课 题:贫困人家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感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能在阅读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认识本课11个生字。

教学重点: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并学习准确、有创意地表情达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引发思考。

2.板书‚贫困‛。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再板书‚人家‛。现在大家有什么想法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莫小米的〈〈贫困人家〉〉看看这户人家有什么特别之处,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3.自主阅读,感悟交流。

4.引导学生质疑、解疑。

5.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老师对问题进行总结、梳理。6.老师组织学生讨论。

7.如何理解穷日子不能过成苦日子。

8.我的同事为什么说:这一家生活虽然贫困,精神却并不潦倒。我深信他们不会贫困太久的!9.谈一谈感受。10.学写格言,升华认识。

11.拓展延伸,陶冶情操。阅读〈〈最大的财富〉〉〈〈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12.小结:

教学板书: 贫困人家 环境:走进人家,以为走错门

贫困人家 语言:穷日子不能过程苦日子只要精打细算,日子总

会好起来的。

谜底:电器是别人淘汰的等

教学反思:

课 题:难忘的八个字 时 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老师对学生的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重、难点:体会老师对‚我‛的爱和八个字对我的影响。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在我们身边有些残疾人,你了解他们吗?你理解他们的需要吗?你知道关爱、尊敬残疾人是一份美好的情感吗?现在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身带残疾的小姑娘,体验一下她的感情生活。板书:难忘的八个字

2.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这难忘的八个字是哪八个字?谁说的这八个字?谁又难忘这八个字?为什么说这八个字是令人难忘的?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认认真真地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质疑交流。1.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

(1)小女孩为什么对同学撒谎心里就好受些?(2)‚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是什么原因?(3)怎样理解小女孩?用做假的办法对付耳语测试。

(4)为什么伦纳德夫人说的八个字会对小女孩产生那么大影响? 2.引导学生归纳,问题主要有两类。

(1)遇到伦纳德夫人之前,‚我‛痛苦且无奈的心情。(2)为什么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让‚我‛难忘?

3.对哪个问题感兴趣,认为哪个问题重要,就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有关的课文。可以与身边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找要好的伙伴讨论。

4.交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发言者先讲讲探讨的是什么问题,再说说是怎么读书思考的,然后阐明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

5.探究:说说你心目中的伦纳德夫人。

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要依据学生的实际,不要强求达到某种目标。能对伦纳德夫人的充满爱的教育有所感悟即可。

三、想想这篇文章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并动笔写下来。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4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插图,能借助插图提供的情景及联系生活实际与他人进行交流。

2.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学会尊重别人,争做有礼貌、有道德的、会尊重别人的好学生。

第四篇: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册)1

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全册(第一

册)1

Lesson1:Hello!

一、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a.认识三个人物:Liming、jennySmith、Danny

b.掌握新句型:Hello/Hi.mynameis________.what’syourname?

B.能力目标:

让学生学会怎样有礼貌地和别人打招呼,怎样来介绍自己,并能应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c.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怎样有礼貌地打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教学重点:、认识新单词三会(会说、会听、会读):

hello/hi

你好

2、掌握新句子:两会(会听、会说):

what’syourname?

你叫什么名字?

mynameis______.我的名字是______。

Ilivein______.我住在______。

三、教学难点:what’syourname?

你叫什么名字?

mynameis______.我的名字是______。

四、教具、学具:录音机,图片

五、教学过程:

classopening

Greeting

a.用Hello/Hi向学生打招呼问好

b.再用英语向同学们做简单的自我介绍

T:Hello.mynameis______.指着自己,说出名字。重复几次让学生明白是什么意思。

Newconcepts、教师利用自己的“优势”使学生明白教师的意思,并鼓励他们试着自己说。

在此引出

mynameis______.并告诉学生在mynameis______.后加自己的名字。然后鼓励学生试着练习一下。

在让学生作自我介绍之前告诉学生Hello/Hi是英语中最基本的招呼用语,意思相同,只是Hello比Hi正式。教师和自告奋勇的学生扮演初次见面作自我介绍的情况。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及近似真实的环境,让学生自我介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语言实践机会)

2、用英语询问别人的名字,这一环节是把简单的英文句子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加深学生的印象。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手偶自问自答。例如:

T:Hi.mynameis________.what’syourname?

D:Hello.mynameisDanny.T:what’syourname?

D:mynameisDanny.T:oh.Danny.Hi.Danny.此时,要向学生强调what’syourname?的用法。

之后可以让学生和教师的手偶来练习刚刚学会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玩与乐中轻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3、介绍书中的人物由于学生是刚接触到这几个小朋友,而且他们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所以教师很有必要让学生认识这几个人。利用图片分别介绍Danny、jennySmith和Liming同时告诉学生jenny住在canada,Liming住在china。然后领读canada

china

Ilivein___.(因为这几个单词也要作为重点的知识,同时还为学习教科书奠定基础。)

4、StudentBook

(设计意图:录音为学生提供了准确、地道的语音、语调、语速,便于学生学习外语是摆脱母语羁绊;多次朗读有助于语感的形成,为以后的大量阅读奠定较好的基础:模拟表演对话,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脑的能力,也为初步交际打下基础。)

5、Playgame

Play“go—stop”

(2)Play“Findfriend”

(设计意图:游戏能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classclosing

六、板书:

Lesson1:Hello!

Hello

Hi!

what’syourname?

mynameis________.课后反思:

Lesson2:Boy,GirlandTeacher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使学生能听、说、认识、口头运用单词:teacher,boy,girl

能理解并口头运用:what’shis/hername?

能力方面:

通过学习怎样和别人打招呼,怎样来介绍自己,向他人介绍事物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锻炼语言的组织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怎样有礼貌地进行打招呼,如何做简要的介绍,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教学重点:

.认识新单词三会(会说、会听、会读):

teacher

教师boy

男孩

girl

女孩

his他的

her她的

2.掌握新句子:两会(会听、会说):

Thisisa______.这是______。

what’shisname?

他叫什么名字?

Hisnameis______.他的名字是______。

what’shername?

她叫什么名字?

Hernameis______.她的名字是______。

三、教学难点:区分his和her的用法。

四、教具、学具:录音机、图片

五、教学流程:

classopening

.Greeting:Hello!/Hi!

2.Review:what’syourname?

Newconcepts

1、利用班里的男孩引出boy,并对其进行介绍:Thisisaboy.领读boy,接着介绍Hisnameis_____.,教师可以重复这句话,使学生理解它,如果学生不能明白,教师就多举几个例子,例如:

T:what’shisname?Hisnameis__A___.what’shisname?Hisnameis___B__.whatdoesthisword‘his’means?

在学生理解his的含义后教师指着某个男生问学生:what’shisname?

试着让学生回答:Hisnameis_____.反复进行几组后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来练习了。

教授单词girl,teacher和句子what’shername?同上述方法.设计意图:根据年龄特点,用创设情景的方法,直观的将所学内容展示给学生,生动活泼,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Listentothetape,andreadafterit.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模仿练习进一步熟练课文内容,并同时进行听力训练。

3.Playagame。

memoryname。游戏规则:让几名自告奋勇的学生面对全班站在教室的前面,教师站在这一排学生得一端。

第一个人说:mynameisHong.第二个人说:mynameisBing.和HernameisHong.第三个人说:mynameisming.和HernameisHong.Hisnameisming.这个游戏一直进行到这一排的最后一个人,要求教师必须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使学生能有亲身体验,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轻松愉悦地获得新知。

4.makeadialogueingroups.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散思维,并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精神,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classclosing

Goodbye!

六、板书:

Lesson2:

Boy,GirlandTeacher

teacher

boy

girl

what’shisname?

Hisnameis

.what’shername?

Hernameis

.课后反思:

Lesson3:Howareyou?

一、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掌握三会词汇:book

chair

desk

2.学会问候语“Howareyou?I’mfine,thanks.”。

B.能力目标:

.能熟练演唱歌曲“Howareyou?”,演唱流利,发音准确。

2.会使用句子“what’sthis?”来问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并能够用“It’sa…”回答。

c.情感目标:

让学生礼貌的同他人打招呼和问候,做个懂文明讲礼貌的好孩子。

二、教学重点:

.新单词:三会(会听、会说、会认):book

chair

desk

注意:desk是指书桌或是办公桌,而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桌子要用table

2.新句型:(会听、会说):

what’sthis?

It’sa________.这是什么?这是________。

Howareyou?

I’mfine.你好吗?我很好。

三、教学难点:what’sthis?

It’sa________.这是什么?这是________。

四、教具、学具:cAI,录音机,图片

五、教学流程:

classopening

Greeting)教师用“Hello/Hi!”问候全班,要求学生回答“Hello/Hi!”

2)教师同学生做手偶游戏,进行“what’syour/her/hisname?”的对话。

Newconcepts

1、Listenasong:

A、教师可以先自导自演一段对话,如:

A:Hello

B:Hi!

A:what’syourname?

B:mynameis________.A:oh,howareyou?

B:I’mfine.然后反复强调最后这两句话,在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这两句话的意思,并告诉他们这两句话的运用环境。在学生理解后就可以播放歌曲了。

教师播放歌曲“Howareyou?”。再利用歌曲中的展示一遍这组对话,让学生充分的加以理解。

之后让学生两人一组,鼓励他们之间进行对话模仿练习。

B、利用实物教授book

chair

desk在学生理解这几个单词的意思后引出对话:what’sthis?

It’sa________.2.Practice:)Iask,youanswer

教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随意指着一本书、一张桌子或一把椅子询问“what’sthis?”,学生来回答。教师可以快速指出物品或出示图片,由于小学生竞争好胜的意识比较强,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Playagame“Stop,go”

把学生分为几组,先由一个小组来进行。此小组的几名学生低头来回走动,教师喊“Stop!”,示意学生停下来,同眼前的学生进行问候,练习对话“Howareyou?”。

3)Singasong

两个环节的游戏过后,让学生放松一下,师生同唱这节课学的歌曲“Howareyou?”从而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makedialogue:

教师引导、鼓励学生每天见面的时候说问候语,久而久之就能很自然的脱口而出了。

classclosing

Goodbye!

六、板书:

Lesson3:HowAreyou?

book

chair

desk

Howareyou?I’mfine,thanks.课后反思:

Lesson4:

where?

艾惠琪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生能掌握school。

2.能正确应用Nicetomeetyou?进行口语交际;

3.正确理解whereis-------?Thereitis.并能进行会话练习。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口语交际能力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学会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情感态度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多样性的活动和教学评价,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Difficultpoints):

能够正确运用本课所学对话;能够根据本课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三、教学用具、学具:录音机

卡片

手偶

实物等

四、教学过程:

Step1:classopening

Greetingandreview:

Greeting:Singasong(Howareyou?)

2.Review:Drawthepicture。

Step2:Newconcepts

Nicetomeetyou!

用汉语告诉学生当一个人初次遇到某个人时,可以说:Nicetomeetyou!并让学生跟随老师重复数次。

角色扮演:

先师生之间对话。Hello!mynameis-------。whatisyour/her/hisname?my/her/hisnameis--------。Nicetomeetyou!

待比较熟练后教师放手让学生之间进行对话练习。

现在,Guoyangandjenny相遇了,他们在说些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播放录音,让学生听。

听完回答问题(此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

角色扮演,用手偶来演,然后问学生:whereis---------?(由此引出第二部分,过渡自然。)

2.whereis______?Thereitis.操练:把书藏于教室的某处,假装到处找它,边找边说whereismybook?数次,并通过手势表达意思,假装突然看到了书,边指着书,边大声说:Thereitis!让一个学生为自己拿过来,并说:Thanks!并解释Thanks的意思。

把whereis____?Thereitis.写在黑板上。

利用游戏巩固whereis____?Thereitis.教师同自告奋勇的学生一起示范下列对话:

whereismy/your/his/her------?(book

chair

deskschoolteacher等单词)

Thereitis!(手指实物)可扩展Hereitis!或用Idon’tknow。

学生分组练习对话,向全班学生进行表演。

Step3:classclosing

Dotheactivitybook:Lesson4:No.1andNo.2

五、BlackboardHand-writing

Lesson4:

where?

Nicetomeetyou!

whereistheschool?

There/Hereitis!

六、课后反思:

Lesson5:

艾惠琪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地听、说、读、写、用单词:one,two,three,four,five;

2明白句型Howmany?

3正确使用句子mayIhave……?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学会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多样性的活动和教学评价,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Difficultpoints):

.单词one,two,three,four,five;

2.本课的句子以及拓展运用。

三、教具和学具:录音机磁带、教师用卡片和张贴画图片、单词短语卡片、奖励用的贴纸、实物、学生用小卡片

四、教学过程:

Step1:classopening、Greeting

2、Singasong:“Howareyou?”

3全班边做动作边说歌谣:what’sthis?what’sthis?whatisthis?

It’sabookIt’sabookItisabook.(设计意图:简单的问候以及歌曲的演唱,在课的一开始就给孩子们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进入一种自然的语言状态。并引出新课)

Step2:Newconcepts

一、Newconcepts:Howmany?

.T:HowmanybooksdoIhave?

Ss:1

T:canyousayitinEnglish?Let’slearn.“one”Readafterme.checkthem.Howmanybooksdoyouhave?(利用学生的实物来教学。其他数字依此方法讲授并板书,以组为单位适当给与奖励。)

2.Playagametorememberthenumberwords。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游戏,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人的意识,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一种自觉的语言学习状态)

3.Askthestudentstothefront.(适当给与奖励。)

4.老师可问学生,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上数字。学生有可能会回答,电话号码、自行车牌号、门牌号码、学号、座位号等等。老师可有计划的进行练习,可让学生先说自家的电话号码,自行车牌号等。(适当给与奖励。手指黑板上的奖励图标引出第二部分)

二、mayIhave……?

.T:Howmany……doyouhave?mayIhave……?(讲解mayIhave……?)

2.makeupthedialogueandcheckthem.(适当给与奖励。)

3.NowDannyandLimingarespeaking.whataretheyspeak?Let’slisten.whocantellus?讲解Nobooksforme.4.makeupthedialogue.youcansay:Howmany……?mayIhave……?......(设计意图:听录音为学生提供地道的语言材料和标准的语音语调,有助于学生正确模仿,强化记忆,以便形成良好的语言素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循序渐进,分散难点,不至于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同时利用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Step3:classclosing

.T:Howmany……doyouhave?Let’schant.-1-

;

2;

3;

4;

5.可让学生边拍手边唱,可男女生齐唱,轮唱,如谁愿意独唱老师可给奖励,以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

2.Dotheactivitybook:Lesson5:

五、BlackboardHand-writing

Lesson5:12345

Howmany?

mayIhave……?

六、课后反思:

Lesson6:

ABcD

艾惠琪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掌握下列词汇Aa、Bb、cc、Dd、book。练习并能认识下列词汇apple、cat、dog。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口头应答下列用于和句子,Good-bye、Seeyoulater、Bye,听懂英文歌曲ABc。

3、情感态度目标: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能够准确地发音,喜欢英语并愉快上课。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

二、教学重难点:

AaBbccDd的正确发音及说、认识、口头运用apple,book,cat,door并且能够记忆这些单词。

三、教学用具、学具:单词卡片或实物、字母卡片、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Step1:classopening

Greeting:

T:Hello,boysandgirls!

S:Helloteacher!

T:Howareyou?

S:I’mfine,thanks.S:Howareyou?

T:I’mfine,thanks.Step2:Newconcepts

.T:Now,let’slistentoasong“ABc”.Thereare26lettersinEnglish.Todaywelllearn4letters“ABcD”

2.T:Look,thisletterisA.Readafterme,please.S:A

T:It’sbigletter“A”.Thisissmallletter“a”.Readafterme.S:a

T:whocanreadit?(找几名自告奋勇的学生读)T:let’slook,howtowriteit?(板书)showmeyourfinger,let’swriteittogether.S:Aa

T:lookatme,thisisA.canyou?

S:yes.T:(出示apple的卡片)what’sthis?

S:apple

T:wehavelearnedABcD,Let’smakeachant

AAAapple

BBBbook

ccccat

DDDdoor

S:

AAAapple

BBBbook

ccccat

DDDdoor

T:let’splayagame.we’llmaketwogroups,let’sseewhoisquickandright.T:Ithinkyouaretired.let

’shavearest.listentoasong,please.3.T:look,whocantrytosayit?

S:Good-bye.Bye.T:Good-bye.Bye.T:Seeyoulater.whocanguesswhat’sthemeaning?

S:再见

T:Seeyoulater.T:Let’smakeadialogue.FirstI’llgiveyouamodel.T:Hello,howareyou?

S:I’mfine,thanks.T:Seeyoulater.S:Seeyoulater.T:Now,whovolunteers?

Step3:classclosing

T:youdoagoodjob.classisover,good-byeeveryone.S:Good-bye,teacher.Dotheactivitybook:Lesson6

五、BlackboardHand-writing

lesson6:ABcD

apple

book

cat

door

Good–bye=bye=Seeyoulater!

六、课后反思:

Lesson7:How

many?

艾惠琪

一、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

(1)

听懂会说、读、写词汇:penpencilmarker

(2)

听懂会说本课词汇、句型:pencilcase;blackboard;

Howmany___________doyouhave?

2.情感态度:

(1)培养学生有兴趣学习英语学习用具和黑板等词汇。

(2)鼓励学生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

(3)培养学生积极与老师和他人合作;

3.教法学法:

(1)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

(2)探究式、交互式等学习方式。积极运用这一课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和交流。

(3)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交流互动法。

4.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对杰出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Difficultpoints):

(1)重点:学会penpencilmarker并掌握。

(2)难点:运用句型进行交流。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把词汇的描述扩展为句子的交流。教师尽量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语句概念。

三、教学用具、学具:录音机

卡片

手偶

实物

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

Step1:classopeningandreview:

.Asong:ABcSong

2.Achant:(学生刚刚接触英语,把权力下放给学生,让他们自编儿歌,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的单词:男孩boy,女孩girl,teacher教我读book,book放在desk上,我们坐在chair上,我们都在school里,onetwothreefourfive。)

3.Review:

T:Nowlook.whatisit?

出示:book……

Ss:It’sabook.Step2:Newconcepts:

.Demonstrate:)Aguessinggame:

(点击或画出钢笔的一部分,学生可任意联想回答,然后再点击出示或画出钢笔的全图)

T:whatisit?youknow?

Ss:……

T:

oh ,no.Itisapen.Doyouhaveapen?(教师手拿一支钢笔,给孩子们一种提示。)

Ss:yes.T:Pleaseshowme.Readafterme:pen

Ss:……

T:whocanrecite?

Pleaseputupyourhands.Ss:……(检查单词的掌握程度,背得好的给与鼓励)

T:Lookcarefully,Guess,whatisit?(出示铅笔的一部分,让其猜想。)

Ss:……

T:Right.Itisapencil.Doyouhaveapencil?Readafterme.Howtorememberit?

Ss:在pen的后面加cil。

T:Good.whocanread?Pleaseputupyourhands.Ss:……(学生朗读单词)

T:Lookcarefully,Guess,whatisit?(使用此方法,可依次出示pencilcase;marker;blackboard。)

2)Playagame.Ss:(学生操练)

2.Howmany_______doyouhave?)T:oh,whereismybook?Idon

’thaveonebook.mayIhaveonebook,please?

Ss:yes.T:Thanks.NowIhaveonebook.Howmanybooksdoyouhave?

Ss:(学生跟读句子并回答问题)

(依照此方法在领做两次对话.)

2)依次点击出示或出示挂图或实物:pencils、pens、markers、pencilcases、chairs。

T:Practiceinpairs.Ss:……(以组为单位,看哪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完对话。)

3)出示多媒体或Limingandjenny的手偶:

T:Guess:whataretheyspeaking?

Ss:……(学生猜测)

4)出示录音。

T:Nowlet’slistenandread.Ss:Listentothetapeandread.T:whocan?

Ss:makeupthedialogue.(及时给与鼓励)

(设计意图:借助图画、问答等形式一步步启发学生对句型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实际应用。通过师生演示,给出了学生一定的情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编新的对话,使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所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互动式交流,体现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及合作学习的培养。)

3.回顾、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查漏补缺。

T:what

did

we

learn

in

this

class?

S:……

4.引导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

5.布置家庭作业。

Step3:classclosing.五、BlackboardHand-writing

Lesson7:Howmany?

第五篇: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学期备课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学期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材料”、“声”、“光”、“电”、“磁”。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至两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能够自己想出办法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四、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

第1周第二单元:

第2-3周

第三单元:

第4-5周期中复习:

第6-7周第四单元:

第8-10周 第五单元:

第11-13周

第六单元:

第14-15周期末复习:

第16-18周

.第一单元

常见材料

常见材料单元是本册书的引入单元。本单元以常见材料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一些材料制成的,引导学生了解常见材料,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了解材料加工的过程,激发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材料,而一些材料的利用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制造了许多新材料,人造材料有许多天然材料所无法代替的性能和优点。

1、身边的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3)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4、STSE目标:

(1)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2)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二、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三、教学难点:

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四、教学准备:

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A、教师谈话: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B、学生回答:木头、金属、塑料、纸、布、泥、棉花、石油、沙子、水、毛…… C、教师:提出今天的研究问题--------认识身边的材料,板书:身边的材料。

二、新授:

1、知道物品由哪些材料做成。

(1)教师出示一种物体,学生说出它的制成材料或由学生拿来的各种物品说出它的制成材料。例:汽水灌---金属铝;字典----纸;鞋箱----木头;公仔娃娃---布和棉花; 小刀---金属铁;报纸---纸; 陶瓷----泥土;钥匙----金属铁、铝或铜; 房子----铁、木、泥土、石头、沙子等;杯子---塑料或金属……(2)请学生把学生带来的所有物品进行分类: 木头物体、塑料物体、金属物体、纸的物体等

(3)请学生讨论:还有哪些物体由以上材料制成的。(4)下列物品有几种材料制成的?

饭桌、保温杯、铅笔、手电筒、衣架、沙发„„

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所以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

2、认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石油、木材、棉花与土是在大自然中的,天然的。是天然的所以我们称它们是天然材料,塑料、玻璃是人们用一些材料加工成的材料。你知道是玻璃是如何加工的吗? 自学P3下面的图。学生回答。

教师:像塑料、玻璃等材料是由人们加工的成的,我们称为人造材料。下面同学看一看花瓶是怎么制成的?

学生自学。

教师:谁谈谈什么样的材料我们叫它人造材料呢? 学生:需要人们加工的材料。

教师:说的真好。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寻找教室里物品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学生自由活动,并汇报结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材料最多。

三、布置作业:

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材料调查记录表 用品 勺 碗 被褥 材料

用品

材料

板书设计: 身边的材料

天然材料:石油、木头、棉花、沙子 人造材料:塑料、凳子、布、砖 课后反思:

2、塑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的研究开发新材料。

(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3、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4、STSE目标:

(1)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2)能提出我们为减少“白色污染”要做哪些具体事情。(3)能描述工厂加工塑料的大体过程。

二、教学准备:

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有关新材料的图片若干张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能用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塑料的一些性质。

2、能利用统计表对材料的性质进行记录、比较。

3、能举例说出塑料制品的优点和缺点。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身边的材料有各种各样,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塑料这种材料的特点及用途。

二、教学过程:

(一)认识塑料。

1、学生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在组内汇报。

2、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

3、出示几件塑料制品或图片,说一说它们的用途。

4、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比较塑料尺子与木头尺子。

1、教师出示一把塑料尺子与一把木头尺子,让学生对它们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相同?那些特点不同?并记录在下列表格里。

塑料尺子

木头尺子 轻便

透明

防水

耐磨

2、学生分4人小组进行观察活动,填写记录表。

3、师巡视,在学生感到困难的时候,可提示他们。

4、学生分组汇报观察结果。

5、提问:这两种尺子除了以上特点,还有什么其他特点,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6、引导学生认识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预测,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2、能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有关塑料其他性质的问题。

3、通过记录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证据。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用热水和冷水,对塑料进行比较看看塑料还有什么优、缺点。

二、探究过程:

(一)塑料杯遇热水会怎么样?

1、猜想: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遇到冷水又会怎样?

2、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3、汇报讨论结果。

4、分小组实验:分别向两个同样大小的塑料瓶里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观察两个瓶子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师巡视指导。

6、汇报实验及观察结果。

7、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塑料都有这种现象?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8、关于塑料,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戴手套

1、预测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2、汇报预测结果。

3、到室外阳光下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将戴有两只不同材料的手套放入水盆中,体会两只手的感觉。摘掉手套后观察两只手是否湿润。

(三)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第三课时

认识新材料 活动目标:

1、能主动收集一些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能发现新材料对自己生活的好处。

3、能设计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于天然材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人们设法制造了许多人造材料。随着社会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造出了许多性能越来越好的材料,如:纳米、人造纤维等材料。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新材料。

二、探究过程:

1、学生汇报搜集有关新材料的信息,可从4个方面进行汇报:(1)材料的名称、来源;(2)简单的制造过程;(3)有什么特点;(4)有什么用途。把搜集、整理好的资料。

2、先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与全班同学交流。

3、在交流各自信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谈认识新材料的感受。

4、关于新材料,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三、拓展:小调查

1、统计自己家中一周内使用的塑料垃圾袋个数,再计算全班同学家中一周内使用塑料垃圾袋的个数,讨论怎样处理这些垃圾袋。

2、鼓励学生计算塑料垃圾袋的污染面积。

3、鼓励学生提出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

第二单元 声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声音为探究对象,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物体、水能传声、自制乐器等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指导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声音的作用,找出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声音既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也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从而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理解,增强环保意识。

3、倾听声音

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合适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乐于对周围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问题的看法。(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周围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

2、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存在着种种声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三、教具学具:小鼓、方形管、钗、尺、黄豆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引入:

同学们,大家倾听一下这是什么声音?(风声),(歌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板书课题:3 倾听声音(二)探索研究

1、学生分组寻找声音。

(1)听一听,这是谁发出的声音?还听到哪些声音?(2)把你找到的声音记录下来。

(课件的录音:风声、水流声、唱歌声、朗读声、雷声、马叫声、羊叫声、狗叫声、猫叫声、牛叫声、狼叫声等)

2、指导学生表达与交流活动。(1)向同学描述自己听到哪些声音。(2)比一比,谁模仿的更好。

(3)你能制造出声音来吗?用的是什么方法?

3、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1)分组讨论,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2)分组汇报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归纳如下)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 问题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 问题5: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4、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一)引入

1、请同学们一起模仿羊叫声,青蛙叫声、制造出掌声。

2、出示第一课时学生提出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 问题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 问题5: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选择问题3来学习研究吧!(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活动:观察物体发时的现象。

(1)实验1:把鼓平放,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敲击鼓面,你发现什么?(2)实验2:板动你们手上的直尺,用手接触直尺,手有什么感觉?

(3)实验3:把没有玻璃纸的一端方形管放入嘴里,用嘴吸气,有什么现象? 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制造声音的方法 听到的声音 看到的现象 共同之处 敲鼓 鼓面发出“咚咚”的鼓声。

豆子在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声音越大,豆子就跳得越高 声 音 发 出时 它们 都在 振动。

拨尺子 尺子发出“哒哒”声。尺子来回振动。

吸方形管 方形管发出“嘟嘟”声。玻璃纸来回振动。

2、指导学生归纳振动发声的规律。(1)分组讨论汇报以上实验:

①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引导学生归纳(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分组实验汇报

①分组实验: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

②分组讨论: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③引导学生归纳: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课堂小结:(三)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4、物体传声

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实验发现声音是靠什么媒介传播的。

2、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研究声音的实验。

3、能举例说明哪些物体能够传声。

4、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5、能解释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靠特殊装置相互传递声音的原因。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声音是靠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2、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肯定,然后用实验让学生对自己的答案信服。

3、给学生讲医生用的听筒发明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出声音传播的途径。

4、实验:把学生分成3人一小组,让学生亲自做木头可以传声的实验。

活动中教师要提出要求:a 小组成员交替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完整的活动过程;b 学生挠桌面时用力要适中,切勿敲桌面或发出较大声响;c 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实验效果。(4)讨论:声音可以通过木头传播吗?(5)小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6)鼓励学生通过其它方法验证结论。第二课时

一、提问:

除了木头之外,其他物体能够传声吗?以引起学生思考,并导入新的活动。

1、实验:把学生分成3人一组。教师指导学生往水槽中加入多半槽水,并对实验提出具体要求:轮换操作;在水中摩擦砂纸用力要适当。

2、讨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说明了什么?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并思考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二、拓展活动

打电话

用两个纸杯,在杯底正中各钻一个小孔,再用一根长线穿过纸杯底的小孔,把两只杯连起来。然后,两个同学各拿一只纸杯,把线拉紧,就可以通“电话”了。

三、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能够传声。

5、自制小乐器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评议。(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难点: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

三、教具学具:

塑料杯3个、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3根、小鼓、排萧、饮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个、塑料固定架2个、剪刀。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一)引入

1、播放一段音乐,问:这是什么声音?是用什么奏出来的?(乐器)。

2、板书课题:

5、自制小乐器(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1)什么是乐器?

乐器是一种可以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

(2)出示各种各样的乐器样图,问:你认识这些乐器吗?会弹奏吗?(钢琴、笛子、板鼓、古筝、小提琴、二胡、音叉等)

(3)老师出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并演示,讲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小鼓活动。

(1)制作材料: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圈3根,纸杯或塑料杯3个(自备)(2)制作方法:

①分别用提供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并用橡皮圈绷紧固定。②、试试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讨论:

①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②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弹性好的材料)

4、课堂小结。(三)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牛皮纸

鼓面

塑料布

发出声音不同

气球薄膜 第二课时(一)引入

1、出示几种同学做的小乐器:盒做的琴弦,玻璃杯小乐器,瓶摇小乐器,排萧小乐器等。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制的小乐器。

2、板书课题:

5、自制小乐器(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2、指导学生运用配套材料制作排萧乐器。(1)排萧制作材料:

塑料固定架2只,饮料吸管4根,塑料堵塞8只。(2)制作方法:

①把两个塑料固定架对插扣住。

②把4根吸管分别按下列数据截成两段:125和36、110和43、95和58、88和73。

③每段吸管的一端用堵塞堵住,并不能漏气,把8根及管开口向上,由长到短整齐排列插入固定架中,这样排萧就做好了。(3)使用方法:

用嘴分别在吸管开口旁向内吹气,看看能不能吹出1、2、3、4„„

7、i八个不同的音阶,你能用排萧吹出简单的乐曲吗?

3、同学们讨论交流:

让乐器发出不出的声音的做法: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音?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4、组织学生对各组制作小乐器进行评价。

5、课堂小结。(二)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声音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声音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时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体会合作的愉快。

2、愿意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进生活。(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间”和“噪音”。

2、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例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但噪声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2、能体会到运用一些技术和设备可以减少噪声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知道噪音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难点:减少噪音的办法。

三、教具学具:乐音与噪音的录音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

播放“呤„„”。问学生:这是什么声音?它给我们能递什么信息呢?(上课了)(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活动。(1)提出活动要求:

①查阅资料并做好简单的笔记。

②围绕“声音”告诉了我们什么,声音帮助我们做什么,声音能使我们心情变得怎样等几个问题,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

③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2)老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进程和情况。(3)交流:声音还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①乐音是指比较和谐悦耳的声音,演奏乐器时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能使我们心情愉快。

②噪声是琐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声音,听起来有嘈杂的感觉。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如机器的轰隆声、汽车喇叭的鸣叫志、不和谐的乐器声、鞭炮志、青蛙或其他动物的鸣叫声。

2、指导学生进行“减少噪声”活动。

(1)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自查资料中有关噪声的内容。提出:什么是噪声?

(2)交流生产和生活中造成噪声的原因及噪声对人的危害。提出:噪声对人类有什么危害?(3)帮助学生了解人们在减少噪声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及运用到的一些技术和设备。①城市设“禁止鸣喇叭”。

②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③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三)应用拓展(提出要求后可作课外作业完成)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1、向学生提出设计前要考虑的问题:

(1)设计前要考虑用什么材料,有利于减少噪声?(2)墙壁、门窗、地面等应选择什么材料?(3)“无噪声书房”对周围环境有什么要求?

2、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1)房屋外部要选择容易反向声音的材料,房屋内部要选择容易吸收声音的材料。(2)双层玻璃,带皱褶的布帘可以减少噪声的传入。

(3)可以通过在房屋的周围设立标牌,植树等来减少噪声。(4)铺地毯

3、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听听他们的建议。(四)板书设计

声音与生活 声音───传递信息 乐音───使人心情愉快 噪声───对人有危害

第三单元 光

本单元以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离不开的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有些物体是能发光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物体会发生不同的现象(根据光穿过物体的程度,把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种);光在直线传播遇到镜子,镜子能够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太阳光是由7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体验光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光的传播

一、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课本提供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2)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3)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4)能从多个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3、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光(在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准备:尺子、剪刀、固定纸板的橡皮泥、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 课时安排:2课时

二、背景资料

光源就是发光的物体。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种:太阳、火、闪电、萤火虫等都是自然光源;白炽灯、荧光灯、烟火、电视等是人造光源。

三、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第二部分。活动1 寻找光源 活动目标

能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

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活动一:寻找光源

1、多媒体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认识一些发光的物体,在此基础上提问: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能发光?

2、教师提前布置给学生课前在学校周围及室内寻找发光的物体,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的同学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提出月亮是发光的物体,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光。

3、学生有可能找的不是发光物体。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设法验证,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4、多媒体再次展示各种发光体的课件,请同学们给这些发光物体用自己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汇报分类标准和结果后,教师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分类方法,启发学生对知道的发光物体进行分类。评价建议

根据找出发光物体的数量进行评价:1-3个(一般),4-5个(良),5个以上(优)活动 2 我看见了光 活动目标

能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正确地用文字记录实验现象。

能从多次实验结果中,发现光传播线路的特点。能设计实验,并找出生活实例验证自己的发现。能与小组同学共同研究光传播的特点。

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光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1、多媒体展示课件,复习上节课的所学的内容。

2、设计光的传播路线活动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哪幅图能看到手电筒的光,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按照两幅图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学生在组内多次进行实验,可以让前两块硬纸板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块的孔不对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中,学生会发现三块纸板的孔只有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实验后,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将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并得出初步结论。

3、完成以上活动之后,教师应启发、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结论(这个过程需要一课时),如用塑料软管和蜡烛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初步结论。即当用笔直的塑料炊管对准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蜡烛,就看不到光。当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并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醒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4.继续展示课件,结合课本中的图,教师引导学生,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包括有关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原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实验结论。课后反思:

8、透明与不透明

一、教学目标:

1、探究性目标:

能按照物体的透光程度对物体进行分类。

2、STSE活动目标:

能分别举例说出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3、科学知识目标:

A、能说出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依据。

B、能正确说出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

4、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把本组的发现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二、教学重点:探究性为重点对物体按透光程度进行分类。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胶纸各一张、手电筒、尺子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怎么样?

(二)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这三幅图,启发学生说出图中的三种物体有什么不同,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再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导入到“光能透过哪些物体”这个活动。

1、光能透过哪些物体?

(1)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让光全部通过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光部分通过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让光通过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结:有的物体是透明的,有的物体是半透明的,有的物体是不透明的。(3)应用:

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这些灯罩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的透光效果一样吗?一般使用在什么地方?(讨论后再指名回答)

2、影子

(1)教师可以通过“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会有什么现象”这个问题导入到本活动。(2)让学生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并讨论移动蜡烛的位置,小兔子的影子有没有变化?并做好记录。3 总结:透明的物体能让光全部通过,半透明物体能让光部分通过,不透明物体不能让光通过。

9、镜子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证明“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结论。

2、能够用图形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3、能用自己的话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在一定条件下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娈的。

2、能用语言和图形的开式描述实验结果。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反射“。

4、能有根据判断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强,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在一定条件下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娈的。

难点:能有根据地判断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强,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弱。

三、教学准备

平面镜、带缝隙的硬纸板、手电筒、纸、尺子、金属、玻璃、瓷器、塑料、黑布等。

四、教学过程

1、引入: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教师可以让学生做照镜子的活动,然后问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什么问题,也可带学生装到操场上,做镜子游戏。提出注意事项。

2、新授:实验活动: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注:遮挡室内透光的地方,缝隙不要太宽)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画出光的传播路线。讨论物体的反光能力与什么有关。第二课时

一、活动目标

1、能举例出在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镜子反光性质的实例。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想出的方法,并借鉴别人的方法,想出新的使用主法。

3、能发现光可以在几面镜子之间进行多次反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能举例出在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镜子反光性质的实例,并借鉴别人的方法,想出新的使用主法。

难点:能发现光可以在几面镜子之间进行多次反射。

三、教学准备

平面镜、带缝隙的硬纸板、纸、尺子、两块大小相同的镜子、一些玩具等。

四、教学过程

1、利用镜子反射光的性质能做到啊些事情?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镜子,并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全班学生一起交流。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了解到镜子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镜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例子。

2、做镜子反光的游戏。

问:用两镜子最多能看到多少个小熊猫的影像?

学生分组实验游戏(要求学生做这个实验时,要认数清有多少个影像,并做好记录,让学生交流实验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游戏 学生汇报实验游戏 教师进行总结

五、教师进行全课总结:

10、七色光

一、教学目标

1、能用两种方制造不同的光混合后产生的现象。

2、能正确观察并描述将不同的光混合后产生的现象。

3、能设计一个便于记录红、蓝、绿三种光混合后产生结果的记录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对彩红这种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想要研究的问题。

2、能用语言描述彩红的美丽。

3、能利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由几种颜色的光构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用语言描述彩红的美丽。

难点:能对彩红这种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想要研究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的彩虹的图片、三棱镜、手电筒、纸、彩笔、一瓶肥皂水、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问:你们都见过彩红吗?彩红常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等问题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欣赏彩红的美丽,并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进行交流。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彩红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启发。

使学生知道彩红出现要有充足的阳光和水。

2、实验:“制造彩红”

指导学生做光照在三棱镜上的实验(注意:要设法遮挡室内的光线)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这种实验也可以看到光的色散,说明阳光是由七色组成的。

五、总结。

教师启发学生把彩红与阳光联系起来,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阳光是七色光。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设计一张记录表,完整记录红、绿、蓝三种光分别进行混合的实验结果。

2、能解释太阳光的颜色是怎样的开形成的。

3、能与其它小组的交际花流研究结果。

4、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光,能解释太阳光的颜色是怎样的开形成的。

难点:能与其它小组的交际花流研究结果。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的彩虹的图片、手电筒、白纸、彩笔、红、绿、蓝玻璃纸、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做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实验。

教师提出:当不同的色混合在一起时,能否产生新的色?

学生回答不一样,教师引导学生用实验方法来证明。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一起会产生不同的光色。

教师小结: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一起会产生不同的光色。要求学生能设计一张记录表,完整记录红、绿、蓝三种光分别进行混合的实验结果。

2、教师提出:光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阅读网页里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想。

3、讨论:在强光下学习、工作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保护?

五、教师进行全课总结:

11、电在我家中

一、教学目的:

1、能说出电对人类生活有哪些作用。

2、能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关于电的问题。

3、能举例说明电为我们生活提供了能源。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难点:提出有关电的问题。

三、教学具准备:

有关于家用电器的图片,电源插座,风力、水力、太阳能、原子能发电站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我们的课室里有哪些电器。它们工作的时候要用什么?

二、新课:

1、出示P34页的第一幅图片。

1)引出在发明电之前,人类是怎样生活的? 2)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3)引导学生观察图、分析图,启发学生大胆想象。4)归纳发明电之前,人类是怎样生活的。

2、出示P34页的第二幅图片。

1)引出在停电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3)引导学生观察图、分析图,启发学生大胆想象。4)归纳停电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3、通过第一和第二幅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后,引导学生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有关于电的问题。1)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2)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引导学生看书P35页,看看自己小组的讨论和书本上培新小学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谁多谁好点。

三、活动:

1、出示家用电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认识各种家用电器。1)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2)这些家用电器有什么用途和功能? 3)这些家用电器工作的时候用什么电?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些家用电器的功能和用途的了解和认识。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能描述电从发电厂来到家中的大致过程。

2、能说出电来之不易的理由。

3、能说出在生活中节约用电的一些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电从发电厂来到家中的大致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和讨论了一些家用电器的功能和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讨论有关电的知识和问题。

2、在日常生活中,电器接通电源就可以工作了,那么电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新课:

一)电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的。

1、出示P36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1)图片上都有些什么? 2)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3)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

2、动手尝试,把图片中的物体用线连接起来。

3、进行交流和讨论。

4、引导学生观察和归纳:

电是从发电厂发电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长途输送,最后才到我们家中的。我们插上电源插头,家用电器就能工作了。

5、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连线,让学生体会到电来之不易。二)活动: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怎样节约用电。

1、说说停电后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2、启发学生讨论电的重要用途及节约用电的必要性。

3、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是不节约用电的现象。

4、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电。

5、提出节约用电的几点意见和方法。

6、交流讨论。

12、让灯亮起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能用一些基本的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2、能举例说明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电源、开关、电线,并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3、能将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用笔记录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自己连接的简单电路。

三、教学具准备:

小电珠、导线、电池等。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灯,灯可以照明,可以让夜晚变得绚丽多彩。

2、出示P37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看图。怎样才能让灯亮起来。二)新课:

活动:让小灯泡亮起来》

1、用小灯泡、导线、电池三种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1)介绍材料。2)分小组活动。

3)交流自己小组的做法。

2、增加电池匣、灯座和开关,把它们连起来,让小灯泡亮起来。1)介绍材料。2)分小组活动。

3)交流自己小组的做法。

3、交流研究,小组演示做法。

4、拓展活动:

尝试用两节电池、两个灯座、两个开关和多条导线,连接出不同的电路。1)分四人小组讨论活动。

2)把自己小组的连接方法用图记录下来。3)交流研究讨论。

4、归纳:

1)线段和一些特殊的符号把各种电器的连接方法记录下来的图,叫电路图。2)电路的连接方法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3)举例说明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能设计、制作一个电路开关。

2、能说出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电池在电路中的作用。

3、能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开关以及电池。

二、教学重难点: 设计和制作电路开关。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的知识。

2、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新课:

1、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说说一些常见的开关。

2、制作开关。

1)分两人小组进行制作开关。

2)启发学生思考开关是怎样控制灯泡的亮与灭的,引导学生把自己小组的开关连接到电路中,看能否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3)注意指导学生在连接开关时,注意导线、开关和物体连接处要紧密、牢固,如果连接松动或接触不良,会影响实验效果。

3、认识电池。

1)结合书本P39页的图,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电池。2)分组讨论P39页图中的电池用在什么地方。

4、拓展知识:说说电池会怎样污染环境,设计制作一个废电池回收箱。导体和绝缘体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4、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5、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6、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7、能辩别一种电动玩具的各部分由哪些材料组成。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经验预测哪些材料可以导电,哪些材料不可以导电。

2、能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预测。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活动过程:

1、课前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并提出预测实验结果的要求,指导学生把自己的预测用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

2、先指导学生按照上节课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连接好电路,使灯炮亮起来。然后将事先准备的材料分别连接在电路中,观察灯炮是否亮。要求将结果记录在课本表格中。

3、根据物体的导电性,对物体进行分类。分类记录表可以不写物体名称,只写编号。第2课时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常用电工物品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

2、能举例说明生活和生产中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原因。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正确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活动过程:

1、分小组进行(4人一组),活动时间约为15分钟。

2、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物品时,要出示实物。指引学生

认识:这些电工工具或电路元件的组成各分几部分?各个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用这种材料?启发学生用所知道的导体、绝缘体的知识,解释这些电工工具或电路元件各部分使用不同性质材料的原因。安全用电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使用和维护电器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能对自己的判断说出理由。

2、能与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安全用电的知识和方法。活动过程:

1、分小组(4人一组)进行活动,活动时间约为15分钟。

2、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条件变化了,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例如,干木头、毛巾是绝缘体,当木头、毛巾受潮,含有水分时,就变成了导体。因此,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这种情况。

4、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几种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1)、不要用东西去捅交流电插孔;(2)、不要用力拉拽电线,防止拉断,发生漏电现象;

(3)在检查电器时,仅仅关闭电器开关还不够,检查必须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进行。本节课总结:

什么叫导体、什么叫绝缘体?在认识导体与绝缘体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学生了解电的危险性及如何安全用电,并让学生说出几条安全用电的措施,加强学生用电安全意识。

14、磁的力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研究测量磁铁的磁力大小的方法与以前研究其他事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2、能设计实验证明磁极的磁力最强。

3能用图正确记录各种形状磁铁吸引力最强的部位。

(二)品质目标

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磁铁的实验。

(三)能力目标

1、能意识到得出的有关磁铁性质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反复验证。

2、能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磁铁的两极吸引力最强。

3、能举例说出利用磁铁的基本特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四)活动目标

4、能用实验区分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5、能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某一物体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6、对于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子吸引的物体,能找出组成它们的材料的性质有何不同。

二、课时按排:3课时

四、活动材料:磁针,磁铁,铁沙,小纸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们见到了什么?有趣吧。知道这是什么?(磁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磁铁什么部分吸引力最强?你能制作小磁针吗?你了解磁的用途吗?

二、操作探索 实验1:

步骤1:3人一小组。猜想一下,桌面上的这些小东西哪些可以被磁铁吸引住? 2:开始操作。一生进行记录。3:讨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让学生对磁铁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有更深的认识。4:指导学生交流。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磁铁哪个部位的吸引力最强?

(二)探索操作

1、生用马蹄形磁铁吸引铁钉或曲别针,启发学生猜测,如果把磁铁放得离大头针越远,磁铁的吸引力会发生什么变化?

2、引导学生通过距的变化来感受磁力的强弱。

3、用铁沙再做一次:在磁铁上放一张塑料片,然后把铁沙均匀撒在塑料片上,同时轻轻地敲击,最后会看到磁铁吸引力强弱的情况。再作其他形状的磁铁反复实验。最后在图上指出磁铁磁力最强的地方,并记录下来。

4、对于磁铁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要结合实验时进行重点指导。

5、一个学生进行记录。

第三课时

(一)导入

磁铁吸引力最强的两端有个名称叫什么?N,S。

(二)操作

1、先让学生确定实验地点。

2、确定哪是北方,哪是南方。

3、做完第一次操作后让学生换一个地方再进行实验。

4、一个学生记录。

5、使学生最终确认条形磁铁停止时,磁铁N极是否指向北方。S极是否指向南方。

6、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提示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磁铁N和S极的含义。

7、再重复以上实验。

8、小结。

9、根据课本提示完成巧取别针的操作。

10、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到的问题。

15、制作小磁针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规律的假设。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规律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能将自己制作小磁针的方法告诉别人;同时,能学习别人的方法。2.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四、其它目标;

能设法将缝衣针制作成小磁针

五、课时安排:本课共需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导人部分和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

六、课前准备: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玩具小车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将全班学生按二至4人分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本活动以“把两个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问题导人。引导学生用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并对发生的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然后启发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图的提示,动手实验,做一次初步验证,再引导学生多次变换相对的磁极,并用自己想出的其他方法进行实验验证。3.教师应该提示学生,随时做好记录,把自己的结论填写在记录表中。4.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在全班进行交流。

5、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加深学生对磁极相互作用及指南针原理的理解。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能仿照教材中的方法制作小磁针。

2.能用已有的知识,检验自己制作的小磁针,哪端是南极,哪端是北极。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制作和测量小磁针南、北极的方法。同时,能学习别人的好方法。4.能解释磁铁在地球上可以指南北的道理。

课前准备:缝衣针、条形磁铁、大头针、曲别针、指南针。教学过程:

1.将全班按2至3人分组,活动时间为20分钟。

2.开始制作活动前,可以由学生猜想磁铁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导出课题;也可以用“缝衣针可以变成小磁针吗?” 这个问题导入;还可以用生活中钉子被磁化的事例导人。

3.指导学生认清所需材料和教材中的提示,学生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具体指导或演示操作方法。(注意:磁铁不要来回摩擦,应始终朝同一方向摩擦。)4.要引导学生检验缝衣针是否制成了小磁针,启发学生用学过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知识来检验,或用N极指北、S极指南的性质来检验,并找出小磁针的两极。最后,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同学交流制作过程中的感想和收获。学生得出结论:

我的解释是: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我的结论是:当两个磁极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5.课堂练习:

要求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1.我预测磁铁

极与

极,接近。

2.通过实验,我知道磁铁两极靠近时,会发生

。3.我制作的小磁针,针尖是

极,针眼是

极。4.我制作的小磁针能吸引

个大头针。拓展知识

能被磁铁吸引的材料称为磁性材料(如:铁、钻、镍和它们的合金)。磁性材料(如:铁)中有许多细小的、分散的磁畴,当它们与永久磁铁(体)接触时,这些磁铁会朝同一方向,整齐聚集排列,从而使铁产生磁力,即被磁化。

16、磁的应用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说出搜集有关应用磁铁解决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的信息资料的方法。2.能通过观察和测试,找出哪些日常生活用品中使用了磁铁。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愿意关注磁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2.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有关磁铁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实例。

三、科学知识目标

l.能列举我国古代人们利用磁铁的实例。2.能说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四、其它目标

能举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磁铁和磁性材料的实例

五、课时安排:用1个课时。本课设计了观察图片、分析资料、验证实验、交流讨论等4个活动。

六、课前准备:

磁在生活应用的图片或实物 活动:找找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的

1. 能举出3个以上磁铁在生活用品、文具、玩具等中应用的实例。2.能发现在生活中,什么地方应用了磁铁。

3.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磁铁。教学过程

一.课前可以让学生调查磁在生活中的用途,搜集有关磁应用的资料。课上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与全班同学交流。(如:讲述,展示实物、模型,绘图说明,信息发布,制成课件,演示操作等。)

二.活动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应让学生自己选择、自行准备,教师应做好启发、组织、指导和调控。首先启发学生指出磁铁在物体的部位,然后启发学生讲述或演示(实验验证)磁铁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发现和看法。三.课内练习

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1.我找到了磁在方面的应用。2.我知道以下地方用到了磁铁:

3.我找磁铁的方法:

活动:哪里有磁铁? 活动目的

1。准确判断在一个装置中,哪些零件是用磁铁制作的。2.能分析出磁铁在一个装置中的作用。

3.能在调查和搜集信息、资料的基础上与大家交流。教学过程

1、按3至4人分组,活动时间约10分钟

2.首先由“小电动机、小喇叭和话筒里有磁铁吗?” 的问题引出活动,请学生观看“解剖图”发表意见。然后,提示学生设法检验其中是否有磁铁。这里为学生提供实物、大头针或曲别针,而检验方法则由学生选择。

3.活动的第二个内容是看图找出垃圾分类机中的磁铁,并引导学生说出“垃圾分类机” 是如何利用磁铁的原理来工作的。

4.组织学生交流,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还有哪些家用电器用到了磁铁,使学生对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有初步的了解。活动:磁悬浮列车 活动目标

1。能解释磁悬浮列车工作的基本原理。2.能说出两条以上磁悬浮列车的优点。过程:

1.课前启发学生查找磁悬浮方面的资料,以备课上交流,时间约8分钟。

2.采取看图启发的方式导人活动,也可由展示磁悬浮玩具导人,或以问题的方式导人活动,如:比目前火车还要快的车是什么车?你知道图上列车的名字吗?请你说说磁悬浮列车是怎么回事?你能给大家讲讲磁悬浮列车吗?引导学生将查到的有关信息资料与大家交流。

3.磁悬浮列车所采用的科学原理就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让学生用环形磁铁模拟磁悬浮列车的实验。活动:磁记忆

活动目标:1.能设法查阅更多的有关磁性材料的资料。

2。能举出磁性材料在记录文字、声音和图像方面的应用实例。] 过程:1.全班分为4人一组,活动时间约10分钟。

2.活动开始,可用“录音机怎样记录声音?” 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资料和理解发表意见,展开活动;也可以用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软盘等其中一种实物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展开活动

第六单元 信息与通信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首先从人类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导入,选择图像符号、旗语两种传递信息的方式,通过亲历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传递信息的过程;通过比较不同传递信息方式的速度和距离,了解通信方式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通信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通过畅想未来通信的发展,培养学生大胆想像,勇于创造的精神和能力。

本单元在内容设计方面重点强调新材料及声、光、电、磁等在通信方面的应用,以达到综合全册书内容的目的。本单元的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信息传递的过程和科学技术在通信方面的应用,以及这种应用所带来的通信方式的变化和发展。

17传递信息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各种信息的特征对传递信息的方式进行分类。(2)能编写出一些简单的旗语密码。(3)能设计一种简单的传递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举例说明一年来在科学课上进行的讨论和交流有哪些好处,从而体会信息传递的重要性。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自己所知道的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2)能说出传递信息时,需要哪些基本条件。STSE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用旗语传递信息的方式和过程。(2)能说出公共场所中常见图形及符号的含义。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图像符号的图片、分组准备一对红黄两色的小旗、一张坐标纸。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根据自己制定的标准,给图中传递信息的方式分分类吗?

二、活动一:认识标志符号

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们经常用易于识别的标志符号来传递信息。

假如你是一位游客,第一次来到下图中的火车站,你能根据标志符号很快找出邮筒、电话、问询台、出站口的位置吗?把自己见过的其他标志符号画下来。

三、活动三:旗语游戏

1、你能通过旗语向同学传递一些信息(如生日、字母等)吗?

2、把要传递的信息(字母、图形等)编成“数学密码”,在操场上用旗语发给同学,接收密码的同学用彩色笔把它涂在表格中看看谁能正确解密?

3.讨论:用旗语传递信息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

四、拓展:设计其他传递信息的方法。学习科学在线

五、总结本课(补充学生活动)多种多样:语言传递、文字传递、灯光和文字两种、声像、语言、手势、表情、标志、信号、图像、信件、网络、电话 学生小组商量分类

认识:出口、问询、电话、停车场、邮筒、厕所、注意距离、禁止吸烟学生扮演游客,找到邮筒、电话、问询台、出站口。

学生画出自己见过的标志符号。初步了解旗语小组分工合作:谁来发密码?谁来接收密码?谁来记录?

小组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得出:优点:能在彼此看得见的范围内有效的传递信息;不足:距离有限易混,比较麻烦;小组共同学习科学在线中的内容。课后反思:

18通信的发展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图表中发现通信方式发展的过程。(2)能分析归纳出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

(3)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进行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过程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看法。同时也能听取别人的看法。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通信方式发展的简要历史。

(2)能联系本学期所学的声、光、电、磁等有关知识,说出它们在通信中的作用。STSE目标:

(1)能描述近代通信技术发展的历史。

(2)能举例说明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对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哪些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一段对话、一封信、一张报纸、一个微笑、一个电话、一页传真,都是通信的形式。声、光、电、磁的广泛应用,使快速、简便、准确的远距离通信成为可能。

二、新授

1、让我们根据下图认识通信的发展。

2、讨论:从传递信息的快慢来看,通信是怎样发展的。

3、你能根据传递信息的距离,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给图中的传递方式排序吗?

4、讨论:把自己从前面两幅图中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5、组织学生学习科学在线

6、讨论:我们希望电话还有哪些特殊功能(补充学生活动)认识通信的发展

喊话、骑马、驿站、烽烟、信鸽、电报、电话、传真、网络。小组讨论得出信息传递速度越来越快,距离越来越远。小组商量排序

并把自己的排序结果记录下来。小组交流发现的问题。

学生大胆想像,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讨论若干年后自己的想像是否能成为现实。课后反思:

19畅想通信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说出在书刊或网络上查阅资料的方法。(2)能够大胆设计一种未来通信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对畅想未来通信的发展产生兴趣,并能大胆想像未来传递信息的方式。(2)能说出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对自己有什么帮助。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设计活动需要经历确定设计目的、查阅资料、设计图纸、交流讨论、修改完善、制出模型等过程。

STSE目标:

能说出本组设计的未来通信方式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未来通信将向更快捷、更便利、更准确的方向发展。

二、新授:想像中的未来通信是什么样的呢? 书中62页下面的插图

2、根据自己的想像,设计一种未来的通信方式

要求:利用本学期所学的声光电磁等方面的知识,设计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通信方式,与远在加拿大的小朋友进行交流。

3、画出小组的设计图

4、分析小组所设计的未来通信有哪些特点?

5、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未来通信方式最好?

6、自己小组设计的怎么样?哪些需要改进?(补充学生活动)学生看书,小组交流

小组观察后交流图中的内容 小组首先明确设计任务

有的小组想设计一种能让加拿大小朋友闻到我们这里花香的通信方式。有的小组…… 小组商量填写设计任务、设计的通信方式、利用什么发送信息;利用什么接收信息。其次,要查阅有关资料,给我们的大脑充充电。

我们小组收集到的材料有光导纤维可以传递信息;手机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仪器可以接收红外线;通过书中、互连网、电视上看到或听到的。

小组商量如何画好自己的设计图,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小组分析我们小组所设计的未来通信具有的特点。全班开个展示会,交流和分享设计的成果。并提出改进意见。课后反思:

下载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身边的材料 教学目标(1) 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2)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

    三年级英语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lesson 1 i’m hungry!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单词eat、drink、table、food 能力目标: 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需求。 情感目标: 初步了解中西方......

    【精品】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多彩的儿童生活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复习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一复习生词 二背诵最后一段(共两句,最后是省略号) 三课文中作者的感情是自豪、赞美,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四、抄写窗外安静的句......

    2013最新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英语教学案 Lesson1 Skirt and trousers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并书写词汇:shirt, skirt, trousers, sweater, this, these 2.学生能认读、......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

    问题提出 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教学目的 1、 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学生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创造力;形成设计的意识,并进行......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 第1课:巧置换 问题提出 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教学目的 、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2、学生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

    2013最新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Lesson1 Skirt and trousers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并书写词汇:shirt, skirt, trousers, sweater, this, these 2.学生能认读、理解并运用句型结构: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