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例谈小学劳技课堂中的“教学细节”
朱香华
“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它具有独立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些精彩的教学细节是即时生成并在不经意间消失于教师发现之时,而某些精彩的教学细节却是教师能够在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是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的闪光点,教师也正是通过对众多细节的把握去影响学生,这样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作为新的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劳动与技术的课堂正逐步被人们所关注。从一开始的模板式教学,发展至今日的诸多特色课堂,劳动与技术的教师也关注到课堂中的细节,主抓学生技术素养的养成,在此基础上,通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正视教学细节,提升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每每遇到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即时生成的细节,往往是扫帚画花——粗枝大叶,马而虎之,没有能够认真加以对待。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总不以为然地轻描淡写,认为这些都是芝麻绿豆似的东西,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没有任何作用,没有必要去认真对待并仔细揣摩。然而“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看似细枝末节的东西,却是整个全局的基础。如同时钟一样,要让时针走得精准,就必须控制好秒针的准确运行。同样,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视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一个主题,多个教学目标,如何能够让学生在这4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发挥最大的学习积极性,关键取决于学生对主题的兴趣程度,而一个善于挖掘学生细节的教师,更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在我所执教的“小蒸架”这堂劳动与技术课上,在我抛出一个问题后,我关注到有一个学生的手举得非常高,而这个学生在平时课堂上几乎没有主动举手发言过,这使我内心一阵惊喜。随后,根据这一细节,我微笑着喊他起来回答问题,出乎意料,他回答得响亮而流畅,我感到很欣慰,对他的回答给予了正面的表扬和赞许,使其在情感上得到激励,同时拉近了我和这个孩子之间的距离。在后来的课堂中,他都能够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甚至在课后,他私下找到我,对我提出课堂上我存在的一些小问题,通过多次交流,我发现这个孩子有着独特的想法,之前羞于表达,但在那次鼓励后,他勇敢地表达了出来,并逐步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江苏省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对教师的评价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评价的对象、方式、过程、手段都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原则。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与技术操作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和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情感。在课后的反思中,我感受到,对学生行为表现细节的关注,对学生情感的重视,教师给予的积极评价,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它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由此可见,教师对不经意间生成的教学细节的关注,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成功。
二、把握教学细节,营造学习氛围
《江苏省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指出:学生是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是劳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主体,而且也是技术探究的主体。教师是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
这一课程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在课堂上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要把教师当作是权威,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民主的环境,师生平等才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以民主教学作风去组织教与学活动,要抓住学生才是课堂主体这一教学细节,只有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内在动机,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反馈,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满足感。在我对手工课“涤纶彩球”进行备课时发现,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无法完成12张涤纶纸的剪切工作,于是,我在教案中预设了这样一个教学细节:让学生主动独立思考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12张涤纶纸的剪切。在增加这一教学细节后发现,课堂上学生对所设问题进行了主动积极探究,课堂效率明显提高,课堂氛围明显活跃,有效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动权的重视,改变了以往教师专断独行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
三、反思教学细节,感受教学乐趣
郑金洲教授说:“课堂对教学智慧的挑战是巨大的,一个教师穷其智慧有时也难以应对来自于课堂上的压力与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多观察、多思考,时时刻刻关注自己课堂上容易被自己忽视的教学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完成,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才能越来越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一点上知道一切,一切上知道一点”,通过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反思,努力发掘课堂教学中一些不易被发现和难以解决的教学细节问题,深钻研、细推敲,以一个有效的方法和正确的心态应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变有限的“一滴水”为不尽的“流动水”,共同推动课堂教学工作向前发展。
在我执教过程中,常常在课后才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使我意识到对平时课堂的观察和思考是如此重要。记得在一次“市级综合实践评优课”的磨课过程中,第一次试教后我对课堂过程进行了细节反思,发现由于只注重口头及书面的讲解,没有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步骤错乱、方法不当等诸多问题。在第二次试教过程中,我提前录制了操作步骤的录像,以解决第一次试教过程中所发现的细节问题,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教师对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细节的反思,对解决课堂上存在却又容易忽视的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让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感受到教学的乐趣。
“课堂,是教师展示自身生命价值的舞台;教学,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主要存在形式。课堂中的一举一动,教学中的一颦一笑,都传递着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有着各不相同的意蕴”。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言行举止的透视、对学生身心表现的关注等,这些细节将对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将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不容忽视的功效。教学工作承载着教育下一代的神圣使命,是件不折不扣、马虎不得的大事。要做好教学,必定要看重细节,免得落个一步走错,满盘皆输的事倍功半的结果。
第二篇:小学劳技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小学劳技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的世界,观自然风物,看社会万象,美无处不在,美对人类如此重要,我们不仅感受美、追求美,而且创造美、思索美,从而将美的精神传承下去。
爱美是人的天性,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方式。
马克思说过,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自然界、美的生活和艺术,而且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由此可见,学校的劳技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充分挖掘劳技教学中的美育因素,不仅可以给小学生美的感受,培养小学生美的鉴赏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追求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备受感染,还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获取学科文化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示激发学生寻找美、探索美与创造美。
一、在劳技创作中发现美、认识美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劳技实践的制作对象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不同方面美的事物。有的是木工制作的家具,从风格上看,有古典的美,有现代的美;从颜色上看,有深沉稳重的美,有轻快活泼的美。有的是布艺制作的衣物、饰品,有的美得淡雅,有的美得艳丽。
学生想追求美,却不善于识别美。他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对区别美与丑的标准往往是模糊的。社会上低俗的审美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以怪为美,甚至以丑陋为美,对整个社会的审美氛围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美。有些学生总把社会上体现颓废的新、奇、特认定为美的标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纠正,正确认识美。美应该是带给人们积极向上情绪的美好事物,而不是破败、压抑人情感的东西。
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展示木艺、布艺、铁艺等制作的笔筒、手机袋及各种装饰品。让学生分析这些物品的美之所在,培养小学生正确审美,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渗透美的教育。在彩环折纸一课中,课前为学生展示各种颜色搭配的、各种尺寸的彩环,展示其他同学折纸的作品,让学生观察,这些作品为什么美?美在什么地方?从色彩、造型等方面分析和认识,正确认识美的事物体现的积极含义。
二、在劳技创作中感受美、欣赏美
劳技实践过程中,材料准备十分重要。准备材料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条理分析。准备的材料将要呈现什么样的结果,自己在心中要先打个底,选材颜色、质地不同,将如何影响最后的作品,心中也要预先明确。
如制作小乌龟时,选择单色、彩色或中间有六边形格子的纸,使最后的小乌龟体现不同形态。选择中间有六边形格子的纸制作的小乌龟,在龟背上就会拥有逼真的龟背花纹,学生据此判断,从而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最合适的纸。再如制作爱心的时候,有学生想要用黑色的纸制作。这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判断,作品爱心表达的含义,根据作品代表的含义选择,黑色显然是不合适的,大多数学生选择的都是红色或粉红色的纸,其他学生选择暖色调的纸。
在彩环折纸一课中,学生准备材料的时候根据自己将要制作的作品选择色和大小尺寸。由于需要8张正方形纸,因此在颜色选择上有几种不同情况。教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选择所有纸的颜色都是一样的,这种选择制作的作品最后效果比较简洁。也可以选择两种颜色,每种颜色4张纸,或者选择四种颜色,每种颜色2张纸。最后制作的作品在色彩上会比较丰富。而在色调选择上,可以是对比鲜明的,也可以是色调一致的,作品都将体现出各自风格。对于纸张尺寸的选择,则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但不宜过大或过小。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应当培养条理美。从原材料的选择,到设计,到最后的加工制作,都应把美的理论贯穿始末。先要预计自己的作品最后将呈现的效果,加工过程中需要做到精心、细心、耐心。
如彩环制作过程中,每一步的折叠都要到位,点与点、线与线、边与边都要对整齐,折后要压平。各单元部件的大小要尽可能缩小误差,使以后各单元部件拼合时,整个作品呈现出更完整、自然的最佳状态。
每位学生制作完成自己的作品后,将作品展示出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这也是一种美育的渗透。学生评价其他学生的作品时,将从色彩搭配、整体结构等多方面进行。学生可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同时与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比较。学生在评价、比较过程中进一步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渗透小学生的美育教育。
三、在劳技创作中创造美、传承美
学生的劳技实践不仅是模仿的过程,更应该是创造的过程。“授之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我们在劳技教学中教给学生的是正确的思维、严谨的态度、劳技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与创造。
例如,学习彩环制作的时候,学会一个单元部件的折法之后,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完整成品尝试拼合,这就是一个创造的基础过程。随后,还可以更进一步创作,单个彩环用8个单元拼合,再折8个单元部件,可以拼合一个双环。在单元折纸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可以创造的图形结构。学生只要根据不同数量的单元部件,就可以拼合成不同形状的图形结构。如教学时,教师教学生用3个某种单元部件,可以拼合成一个有5个角、6个三角形面的立体结构。学生利用相同方法,将4个单元部件、6个单元部件,甚至是12个、15个、30个、90个单元部件进行拼合,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想要创作的作品。学生在不断创作、创新的过程中,将美物化成一个个不同作品,不停地探索,最后将一件件美的艺术品展现在我们眼前。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各种色彩、各种造型结构的劳技作品进行再次创作。将这些作品用来布置教室和家中的居室,根据教室和居室的主色调和风格进行合理搭配和装饰,形成温馨、美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再创造美的过程,创造美是一个较难的过程,教师在教给学生基本方法后,要大胆让学生尝试,顺应小学生好动和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劳技实践过程中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学生在劳技学科中不断创作,不断增强劳技作品的美感,从而贡献美、传承美,继承美的精神。
美的教育是实现学生和谐完美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美的教育是对理想的追求,是用美的理念、美的形式、美的方法塑造美的一种教育,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学习美的知识、提炼美的智慧、完善美的行为、塑造美的灵魂、创造美的价值。
总之,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劳技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潜在的、是潜移默化的,能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感悟。通过对学生美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修养,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言行素养,将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升华到心灵对美的需求和感知。
在劳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到美就在劳技实践整个过程中,美就在自己身边,美应由自己创造,美更在每个人的心中。经过劳技教学中对学生美的教育,使学生确立健康的、正确的审美意识,从而创造美的生活、美的未来。
第三篇:小学劳技论文
论提高劳技课教学实效性
纸坊七小 余长春 长期以来,劳技课教学实效较差,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人们只从理论上认识劳技课重要,在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削弱它的地位;从总体上看,劳技课教师队伍素质比较低,而且不稳定;课堂教学随意性较大,理论与实践脱节比较严重;对劳技课教学质量考核和管理不严格等等。近几年,我们围绕着提高劳技课教学实践这个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探索。
一、认识劳技课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明确劳技课教学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劳技课有教学大纲、有教材、有教师指导、有固定时间,学生可以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到比较系统的劳动技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健康的劳动情感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但是,劳技课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相比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具备一 定的场地、专用教室、设备、工具和材料等基本教学条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从事某种劳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要求后,通过动手操作练习,形成熟练的劳动技能,劳动技能的培养是劳技课教学的核心,在劳动技能的培养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针对劳技课教学这个特点及其特殊的规律,在一般的教学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劳动课教学应遵循的基本要求。1.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注重学生所从事的劳动项目和内容,组织有关知识的教学,做到手脑并用,知识和技能并进。
2.注重思想性。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利于思想教育的全过程渗透。
3.从学生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劳动技术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和能力,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项目和内容。
4.加强综合性,?把有关学科的知识技能有机地渗透到劳技课教学中,把劳技课教学与参加校办厂、校外工农业生产的劳动,以及参加社会和学校的公益劳动,自我脑力劳动、家务劳动,有机结合起来;课内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二、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小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是从事劳技课教学的根本依据。在《大纲》的指导下,遵循劳技课教学的基本要求,研究现行教材,结合学校实际、学生的实际,及教师个人特长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然后设计课堂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抓住导入、示范、练习、评价四个关键环节,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
(一)课堂导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心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常用的方法有:实物展示法、设疑法、谈话法等。
(二)把握好劳动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做好技术操作示范劳动技术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完成好这一教学任务,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解有关知识和具体的技术操作方法;其次教师的操作示范至关重要,要求教师示范动作要规范、娴熟,步骤要清晰、明了;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位置要高一点,有些动作可以夸张、放大一些,尽量让学生看清楚。因受教学内容限制,有的动作不宜演示清楚,可选用电化教学的手段进行演示。运用摄像的特写等技术制成录像片,教师边讲解边通过录像演示,将展现关键动作的特写镜头定格,或反复播放,让学生观察、模仿、揣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小学劳技论文
论提高劳技课教学实效性
纸坊七小余长春长期以来,劳技课教学实效较差,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人们只从理论上认识劳技课重要,在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削弱它的地位;从总体上看,劳技课教师队伍素质比较低,而且不稳定;课堂教学随意性较大,理论与实践脱节比较严重;对劳技课教学质量考核和管理不严格等等。近几年,我们围绕着提高劳技课教学实践这个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探索。
一、认识劳技课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明确劳技课教学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劳技课有教学大纲、有教材、有教师指导、有固定时间,学生可以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到比较系统的劳动技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健康的劳动情感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但是,劳技课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相比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具备一 定的场地、专用教室、设备、工具和材料等基本教学条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从事某种劳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要求后,通过动手操作练习,形成熟练的劳动技能,劳动技能的培养是劳技课教学的核心,在劳动技能的培养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针对劳技课教学这个特点及其特殊的规律,在一般的教学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劳动课教学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注重学生所从事的劳动项目和内容,组织有关知识的教学,做到手脑并用,知识和技能并进。
2.注重思想性。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利于思想教育的全过程渗透。
3.从学生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劳动技术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和能力,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项目和内容。
4.加强综合性,?把有关学科的知识技能有机地渗透到劳技课教学中,把劳技课教学与参加校办厂、校外工农业生产的劳动,以及参加社会和学校的公益劳动,自我脑力劳动、家务劳动,有机结合起来;课内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二、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小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是从事劳技课教学的根本依据。在《大纲》的指导下,遵循劳技课教学的基本要求,研究现行教材,结合学校实际、学生的实际,及教师个人特长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然后设计课堂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抓住导入、示范、练习、评价四个关键环节,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
(一)课堂导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心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常用的方法有:实物展示法、设疑法、谈话法等。
(二)把握好劳动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做好技术操作示范劳动技
术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完成好这一教学任务,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解有关知识和具体的技术操作方法;其次教师的操作示范至关重要,要求教师示范动作要规范、娴熟,步骤要清晰、明了;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位置要高一点,有些动作可以夸张、放大一些,尽量让学生看清楚。因受教学内容限制,有的动作不宜演示清楚,可选用电化教学的手段进行演示。运用摄像的特写等技术制成录像片,教师边讲解边通过录像演示,将展现关键动作的特写镜头定格,或反复播放,让学生观察、模仿、揣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小学劳技工作计划
六街镇二街小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劳动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工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认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劳动技术意识和实践能力。以课改为契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探索适应我校学生发展实际的教学教研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稳步提高学生的生存意识和质量,从而推动我校快出、多出好人才。
二、工作重点
1、结合语文、综合实践、科学学科的教学,以劳动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目的,注重劳动技术教育与相关学科的整合。
2、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在劳动中增长技能,学会劳动。
三、具体措施
1、利用综合实践课,对学生进行自己动手讲卫生教育、勤俭节约的教育、讲科学的经验教育。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效果,指导学生开展技术探究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操作能力。
3、开展“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小组活动,由主任主抓,张建波为组长,带领综合实践组、科学组、环教组、手工组教师,组织三年级至五年级学生,双周一次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4、结合具体情况,带领学生参加校内外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四、具体安排 三月:
1、钻研教材,制定适应劳动技术学科特点的学期教研计划;
2、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劳动技术课的教学。
四月:调查劳动课学生学习情况,督促教师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五月:组织学生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六月:总结学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