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构建劳技有效课堂
如何构建劳技有效课堂教学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中学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手脑并用,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实践性,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也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准备一定的条件。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提高劳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将课堂教学变得有效,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为了更好的落实我校推行的素质教育和校本课程的发展,自己在本学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落实。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继续教育培训和校本学习,用现代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在工作之余多向书本、网络、实践、身边的师傅、专家和同行学习。学习之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做好自己,“活到老,学到老”,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拓宽知识视野,并且经常进行反思和总结,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素养。
二、发挥“师徒结对”的作用
这是我们学校的优良传统,通过师徒结对,有了师傅的“传、帮、带”徒弟就能在短时间内学到很多知识和经验,可以要少走很多弯路,能尽快地胜任教学工作并不断地提升教学业务。自己是一名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老师,教学中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师傅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师傅每周坚持听自己上一次课,课后进行及时点评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自己也能积极反思、总结经验并加以改正;课余时间自己经常听师傅和其他有经验老师的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集体备课,群策群力
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构思教学思路,交流各自好的教学方法,探讨教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等,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不断修整、完善学科教案和课件,形成研中学、学中研的教研氛围。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情景,如谈话、参观、展示示范作品等方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在课堂中还要时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在高度参与中获得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表现自己以及让学生掌握制作要领等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兴趣。
五、注重情感教育
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有效,正如校长经常在会上提到的要有“三心”,老师要有“爱心、耐心和专心”,要多与学生交流,亦师亦友,真诚地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你的亲和力,尊重、鼓励学生,注重情感教育,力争将“三心”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小细节中去,让学生喜欢自己以及自己所任教的学科,这是开展一切有效教学活动的前提;同时与同学们和谐相处,他们还能为自己的教学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正所谓“教学相长”。
六、落实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教学准备
1、把握课标: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理解课程理念,把握课程目标与实施建议。
2、开设适宜的、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在理解国家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设计、组织并实施的课程,能够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因此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以及任课老师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如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技术知识基础、设计和制作能力等情况,开设了以下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如《模型制作》《串珠》、《丝网花》、《剪纸》、《粉笔雕刻》、《贺卡制作》等课程。
3、制作教具:学科课程确定以后,新学期开课前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具的制作,通过教师的亲身体验从中找出制作的重点、难点以及注意事项等,便于编写教案。
4、精心备课: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备课是关键。学校开设的劳技校本课程均没有现成的教案参考,需要教师自己收集、整理资料,精心备好课、写好教案、做好课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计好教学环节等,同时还要预设好示范操作的过程、技术的重难点以及时间等因素。
(1)、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强调学生实践过程的体验,突出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情感。
(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安排教学环节,环节与环节之间要注意衔接与过渡。
(3)、教学方法:通过选用有效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同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使用。
5、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另外要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一个预设,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如准备好教学的示范作品;检查多媒体设备;提前与上课的班主任沟通好本堂课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按上课的班级和学生人数分好工具和材料等。
(二)、上课
上课是有效课堂实施的关键。
1、安全规范:课前制定操作“安全规范”,关注技术安全;根据不同课程制定安全规范,课前要反复强调安全注意事项,落实安全管理措施。
2、教学活动:活动的设计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学生的活动形式有信息搜集、参观学习、实践操作、作品评价和作品展等等。
3、教学实施:
(1)、多为学生提供示范的作品和图片,为学生技术操作提供探究的范本,降低学生技术学习的难度,同时也为学生通过借鉴找到创作的灵感。避免过分的模仿操作和纯粹的技能训练,提倡制作时要有创新意识,即“改变就是创新”。
(2)、处理好教师的示范、讲解与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每节课老师的讲课不超过15分钟,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3)、教师的讲解要精炼,准确使用技术语言,凸显与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技术要点和操作步骤。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主动探究,践行学校开展的“自能学习”,启发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展自主创新。
(4)、在劳技课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课件、视频和实物展示台要有机结合、灵活运用,能直观、具体的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如在进行《粉笔雕刻》中,在讲解完雕刻技法后,通过实物展示台逐一示范切、削、刮、穿、刻和饰的技法,帮助学生突破技术难点、抓住技术要领,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5)、在学生操作期间,教师应加强巡视,耐心、细致地辅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做到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集中指导;同时及时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制作兴趣,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另外在课堂上要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学生,注意分层辅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如对动手能力弱地同学要求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对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多引导其进行创新、加深设计的难度等。
(三)、教学评价
1、目标多元化:评价的目标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关注学生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技术意识的形成,团结协作与创新精神,审美意识与良好的劳动态度和习惯的培养等。如《丝网花》课上学生能创新制作不同种类的花卉;《粉笔雕刻》时能灵活运用其它制作工具,如用圆规进行雕刻;《剪纸》课能注意节约材料、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整洁;《模型制作》课能遵守安全操作规章等等。
2、方式多元化:可采用自评、互评和老师评价的方式,以及作品展示、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相结合。
3、内容多元化: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多赏识学生,要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4、注重成果评价:教师要在最后一节课的留一点时间,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主要技术动作简要地进行小结。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要及时做出评价,让每个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对于优秀作品要给以充分的肯定,予以留校或拍照存档,为以后的作品展做准备,大家认为能将作品留校对学生作品的一种肯定和鼓励,特别是当举办作品展时,学生可以自豪地向其他同学介绍“这是我的作品!”。
(四)、注重总结和反思
一个教师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实践和经验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好别人的成功经验。作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更应该注重总结和反思。每次劳技课教学结束后,自己都能及时、认真地总结教学中的各种情况,在反思中调整,在调整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课后能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有效交流和探讨,加强学习,逐渐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劳技课的教学质量。记得自己第一次上《串珠制作》时,自己认为已经把本节课的知识点讲解得很详细了,但是学生还是不理解,后来师傅给我示范讲了一遍,针对重难点让学生理解透,学生制作起来就很轻松了,于是课后自己不断总结,学习师傅的经验,后来自己上第二个班时就好多了。开始上《丝网花》制作时,创新部分的材料由学生随意拿,以至于学生浪费很大,后来课前对材料的使用进行明确规定,限量并分组来选材料,如果浪费了就会没材料做,结果课程结束时大家既节约了材料,又按质按量地完成了作品。
总之,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如何构建劳技有效课堂,需要教师精心地预设、有效地驾驭课堂生成,更要勇于探索,善于积累,勤于总结,这必能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让我们一起为这一理想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如何将劳技课堂变得更有效
如何将劳技课堂变得更有效
吴江经济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潘贞
摘要 :提高劳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
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在一些中小学校的劳技课堂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效性不高的现象,这已经制约和影响了中小学劳技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客观上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受到了限制。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深入探讨提高劳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很有必要。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情境
一节课结束,我经常这样扪心自问:在这节课中,我的学生们学得快乐吗?学到了什么?掌握得怎么样?归根结底就是说:这节课的教学有效吗?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有效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如何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效益,如何将课堂变得有效,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去认真探讨的问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长期以来,劳技课教学有效性较差,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人们对劳技课不重视,导致它的地位低下;课堂教学随意性较大,劳技课教学质量不高。为此,对提高劳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学才会变得更有效
首先,要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 1
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其次,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在教法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不断创新的实践过程,其次,要学生完成的花泥画制作任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们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在整个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有着融洽的沟通、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行动。它需要我们反思“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最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同时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课堂的教学,我也的确感到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生活中蕴含着巨大的、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教育在生活中无外不在。一旦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有可能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有可能会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从而增强自
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就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又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课堂教学的效益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转变教师角色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占主体地位,学生只是扮演操练者和演示者的角色,整个课堂教学程序都是由教师事先根据自身的意愿,思维设计好的,学生必须随着教师在预先布置好的内容、程序、路线进行演练,没有选择的余地,充分体现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但最后得到怎样的结果呢?导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个性化和行为个性化的发展,劳技课堂教学有效性很低,使学生逐渐对劳技课失去兴趣。我认为,应该是把课堂教学的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当切实改变主体、中心地位为主导地位。担当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在交流彼此情感与观点中,求得新的发现。
这一转变,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思维的解放、个性思维的呈现、创新意识的滋长;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劳动思维变化与发展,关注学生在劳动中的个性体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会不断地提高劳技教学的有效性。
三、建立课堂有效性的发展性评价
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要培养每一个同学的“问题意识”即创新意识,就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同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又有较强的自尊心,生怕在提问或作答时出现差错,被同学取笑。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支持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即使有些想法、回答不正确,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有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教师的热情鼓励,可以激励学生,活跃思维,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其全面发展。
如在《花泥画的制作》这一课的作品评展中:当作品完成后,教师先由学生
自评和小组内互评,促进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既陶冶学生情操,增长见识,又提高审美能力。然后教师总评,看作品做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差在何处,谁做得最好,哪些同学哪些方面值得表扬。对学生作品分层次进行展示和肯定,再次引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进行新的制作尝试。因为作品上凝聚着他们的心血,经过宣传、表扬,学生们会受到鼓励,感到自豪,享受成功感,认识自我价值,从而更好热爱劳技课,更加勤奋地钻研各科知识。
四、只有注重教学中的双边活动,教学才会变得更有效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
一方面,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另一方面,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师生之间的交往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之间的交往。英国教育学家在《教学即沟通》一书中提出师生交往、沟通的方式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倡一种健康的、富有创建性的、既能体现教师权威与纪律,又能体现平等与关爱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如果在学校里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就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逐步形成进取、探索、创造性的学习品质。
五、教师具备反思意识有助于提高劳技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如在教学《花泥画的制作》时,刚开始我的教学设计只是给学生介绍一下花泥画的有关内容(如概念、用途、特性、艺术价值等)接着就是介绍花泥画的制作过程(制板、制图、制画),然后让学生实际操作,整个教学程序很单调,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效果不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他们只是照着教师课上讲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劳技技能训练而已。
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但是想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在最基础的地方着手,那就是要有好的课堂教学程序。于是我重新规划了此节课,以“引发情趣——明确目标——示范仿效——实习操作——指导纠误——作品评展”六步教学程序,展开教学。把这节课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
“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行动。它需要我们反思“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实践证明,智慧的课堂是一个引导学生自我激励、唤醒、发现和构建的地方。有效的问题情境能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满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富于趣味性、探究性、延伸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智慧课堂、智慧人生才不是一句口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整个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有着融洽的沟通、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劳技老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来提高劳技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
月第一版。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第二版。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主办《有效教学研究专辑修订本》2006年8月出版
第三篇:构建有效课堂
构建生物课有效课堂的策略
土城中学
柯 鹏
前言:
真正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如此效果,就要巧妙构建“有效课堂”:首先要从老师抓起,让老师永远行动在学生前面,然后再课堂上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调用其全身器官、使学生形成思维的狂潮。要注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如果说老师是课堂的中心,则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善于运用 “构建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场”等构建策略来提高课堂的效率。
要做到构建有效课堂,则首要任务就是要教师先行,让老师永远“行动”在学生前面。
一、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备课
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有关内容要求,结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将教科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备课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教师备课,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在常年累月的教学活动中坚持不懈,以备好课、教好课为主题,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做到:
(一)、常年备课
常年备课主要是指教师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教学艺术的修养,教学对象的考察与研究。
传统的备课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认为只要吃透教材,设计好教法,至多再预期一下学生在课堂上将会有何反应,教师该如何作出反应,随后的教学基本上就能顺利完成了。但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新的理念,给教师的备课带来了新的挑战。按照新课程的精神,教师需要常年备课。
(二)、学期备课
学期备课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和内容容量、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时数等因素来确定学期的总要求、章节或课题编排、各章节或课题的教学时数、教学形式、课外自习或作业的时数。教师要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可能条件,并结合全校教学工作计划的任务要求,写出学期教学计划。
(三)、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是根据单元备课所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重点、难点及其相应教学方法,再进一步从每节课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单元备课各项计划的具体落实。例如,对上一节课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实际掌握情况的检
查了解(课堂讲课提问什么,或要求板演解答什么),新的课题如何提出,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板书的安排计划,课内和课外练习题的提出和引导;估计课堂教学实践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怎样组织;等等。
(四)、课前备课
课前备课是指教案写成后,教师在上课前,熟悉教案讲稿,经过深思熟虑,使教学的课时计划得以充分落实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教师,即使他教过许多遍,每次走上讲台前,他还是会研读一下教案的。这是一个习惯,是一种责任。
(五)、课后备课
教师教完一节课后,根据学生的课内表现,课后反映,听课教师的合理建议以及自己的心理体验,记下本节课教案的实施情况,下课后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以及学生课堂活动的情况等。
二、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构建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场
中学生具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其思维也易受周围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别人的暗示。所谓暗示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或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是人类拥有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课堂教学暗示常用方法有语言暗示、环境暗示、表情暗示、目光暗示、姿态暗示、手势暗示行为暗示等。人们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方面都经常受到暗示,并不自觉地把潜意识与意识结合起来,以实现既定的目标。认知心理学认为,面对同样的事件,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下,人们会积极地评价和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和启发性,能够保持弹性的思维方式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并由此提供更多具有积极意义的防范措施与灵活合理的行为选择。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和暗示,可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究、交流的心理效应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有愿望学、有环境条件诱导学;可以使师生间更加默契,可以使学生间更加和谐,从而使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并因之而构建一种有效的具有无穷生长点的生态课。
三、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构建开放生成的课堂
课堂教学不是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现场,而教学因素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课堂的开放与生成。
教师的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助于生命成长的情境,引导他们生命力成长壮大,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只有开放的对话交流才是真实的交流,才是真正的心灵接触,才能做到实话实说,才能拉近师生之间彼此的距离,才能构建开放生成的课堂。而开放生成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其具体方法可以选择下列方式:
(一)、善于利用课堂 ①设计预留时间。
②培养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习惯。③善于利用突发事件。
(二)、突出课堂的互动性
教学应在合作、互动、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协商,以及对经验和学习成果的共享,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充分利用教师的不同特长,对学生进行综合指导。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点引导、点拨、激励。尽可能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尽可能多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在青春期的学生表现欲是在增长并压抑的时候,他们有表现的欲望但同时会受到自身心理的压抑,所以老师的激励会激发出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现能力得到提升。
2、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
让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从模仿型向创造型发展。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和补充,分享彼此的经验,知识,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教师和学生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学生更快的成长。
三、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体验生命,尊重生命,激发学习热情。生物课的教学内容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生活内涵得到丰富。生活视野得到开阔。能够热爱生活,欣赏生活,体验生命,尊重生命。领悟生物和生命的意义,并使生活意志不断改善,生活境界不断提高,懂得人不仅是为活着而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活得更有质量,有价值和意义。生物课在课堂中应向学生呈现浓缩的生物、生命和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在自然世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遨游,向学生展示生命的活力,展示生命的色彩。
四、结语
无论教学改革改到哪里,生物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是我们生物教师永恒的追求。所谓“有效”,是指教学用最少的时间促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生物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主要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两个方面来进行,合理调控,和谐发展。当然,离开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品质来构建“有效课堂”只能是空中楼阁、不可实现;离开了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质和生物学科特点去构建“有效课堂”只能是盲人摸象,只有局部没有整体。有一天真正实现了“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我们生物教
学“有效课堂”的春天才真正来临,我们广大的生物教师才能真正解放自己!
第四篇: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一、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
因此,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是学习者在“做”中进行学习。
目标一旦确立,学习者在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也就是说总是要有一定的事情让孩子们去做。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其潜在的假设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
我们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二、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单向的。教师们应该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还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
因此,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作为促进者,教师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是包办代替,不是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
作为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线索的反馈,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通过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作为合作者,教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敢于承认自己不如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愿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合作,敢于冒风险去开拓自己专业以外的领域。
三、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学生主动建构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
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原始数据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因为在学习者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必然先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后,开始尝试用一些方法对该问题展开探索。根据尝试后的结果,学习者还需准备自己在小组中需要交流的信息,必要时甚至要写出书面的提纲。
这些环节是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必要环节,教师必须给予时间上充足的保障,这样学生知识建构的质量才会提高,反之常常会流于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空间上的便利。这里的空间主要是指学生座位的安排。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是插秧式地编排座位,每个孩子被安排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努力去理解黑板、教材或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和材料,这使得学习常常被视为孤立、个体化、相互存在竞争的活动。
如果我们把孩子们编排成一些工作小组,从空间上给予一定的调整,孩子们会十分乐于彼此进行交流、倾听、解释、思考他人的观点以及自己进行反思,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四、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想通过提问“你们懂了吗?”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
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
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
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五、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和帮助思考的策略,而且学习者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推论中是否包含逻辑错误等等。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或研究的这些问题)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在评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六)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时,总是带有一定的情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现代的教学观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在促进学生获得对学科积极体验的重要性和引导作用。因而这种评价不能简单地形式化为一种肤浅的表扬。
第五篇: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安家乡初级中学 杜鹏华
有效课堂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往往没有或者是难易达到教学者预设的目标,这就应引起教学者的深思。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方面进行探讨: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教育者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开展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坚持教学和谐原则,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民主教学思想,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循循善诱下独立思考,主动获得知识,和谐发展的过程。
二、充分发挥学校团队作用,利用集体智慧构建有效课堂。充分发挥学科组团队作用,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即坚持以备课组为单位,实行“三研究、三统一、一坚持”(即研究教纲、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考纲、考题;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质量分析;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坚持年级组教学质量分析、交流、总结。
三是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思考,团结协作,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者要善于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层层设疑,步步引导。课堂教学应坚持做到 “五个尽量”。即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尽量让学生自己表述,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尽量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课堂教学同时做到“三个精讲”。即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学生掌握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真正让每一句话有效果,每一分钟有效率。
四、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及其它优质教育资源,使课堂教学最优化。
五、把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作为构建有效课堂、纵深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重要方面落实到位。
六、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