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应城市杨岭镇中心小学徐敏
第一课 《教室一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书籍推介设计、队角布置设计与制作、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的方法,了解班队活动角的设计、制作与布置的各种方式及表现形式。
技能目标: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教学准备:吹塑纸、彩纸、图片等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队角是我们少先队的活动阵地,用文字、图画、实物、照片、图书及相应的制作等来宣传一个中心内容,供我们经常参观和利用。今天我们一起来策划一个有创新意味的队角布置方案。那如何设计布置方案,又如何实施方案呢?
二、了解队角
1.队角一般都有一个主题,我们来看看这个队角是什么主题的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主题)2.为了表现这个主题,队角的教育与宣传内容有哪些? 3.队角还有咨询箱、工具箱、小队日志、中队日志等项目内容。4.这个队角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吹塑纸、彩纸、图片等)
三、探究设计方法
1.我们教室原来的队角是什么主题?你准备用一个什么主题来创意我们的队角?(学生表达创意)2.比较队角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分析,小结:构图散乱、颜色灰暗的不好,层次分明的好。
3.说一说教材上设计方案草图的特点。
4.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布置方案?我们来试试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尝试草图设计训练)5.反馈与指导布置方案的设计。
四、分工设计
1.根据座位分布,分出8个小组,组内自选小组长。小组成员合作,每组选定和完善出一个队角布置方案。对分工提出建议:
3人设计队角教育与宣传内容,l一2人设计小队或中队日志封面,l一2人设计医药箱等物品的外观。
2.学生分工设计。
五、展示评述
每组派代表来介绍本组的设计方案,说说分工情况,将准备用一些什么材料来制作。其他同学说说,觉得最有特色、最好看实用的队角设计是哪个?对设计有特色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二课时
一、任务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队角布置的设计,今天,我们就要大显身手,将队角制作和布置出来,大家有信心吗?
二、学习制作方法
1.根据所带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上节课的设计进行排版。排版注意疏密变化、均衡协调。
2.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吹塑纸,皮纹纸等可用来给图片或文字衬底框边。提问:还可以怎样有效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材料? 3.队角刊头的制作可以剪贴,也可以绘画。
4.应同时进行队角周围的咨询箱、医药箱等的制作。
三、分工制作
学生分工合作进行队角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1.分小组布置队角,展示于教室角落。
2.说一说,自己组队角的特色。评出最优秀的队角布置,师生共同贴到教室的队角处。
第三课时
一、欣赏导入
1.上节课我们齐心协力美化了教室的那一角(指向队角等),这节课我们用集体的智慧再来美化教室里的一件东西,它是我们学习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的好朋友,猜猜是什么呢? 怎样把普通的课程表美化成充满创意又美观有趣的课程表呢? 2.我们来看看这张表有什么特点?(课程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3.揭示课题——课程图标设计
二、认知了解
1.借助学科活动的工具材料、活动形式、特有符号、象征图形等进行设计,以突出各门课程的特点。
2.用最简练的图案(形象或文字)表明课程的特征。
三、探究设计方法
1.想一想我们的美术课可用什么图形表示呢?板书:工具材料。看看这三幅草图,哪一幅最适合做课程图标呢?为什么? 第一幅罗列太多内容,不精练。第三幅外形散乱,不美观。板书: “简洁”。
看到它你会想到什么课呢? 还有什么课也可以用工具材料表示?(科学课、信息课、数学课)2.数学课还可以用什么表示?板书:特有符号。还有什么课具有很典型的符号?(音乐)3.同学们看这个是什么课程的活动形式?板书:活动形式。怎样把这样的场景图案化成代表课程的图标呢?
学生上台绘出草稿,大家进行评选。
老师指导:精简到2—3个内容并进行排版。
4.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图标,看看它精选哪些内容?是怎样排版的?想想它是代表什么课呢?(思想品德课)板书:象征图形为什么它也是用了象征图形呢?师生互动交流。
5.讲一讲它是怎样进行综合运用的。
6.看看这个课程表上周二第三节课是什么课。怎么看出来的?老师再指几节课,让学生判断。
7.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图标,为什么?你想设计哪一科的图标?
四、分工设计
1.六人一组分配工作纸,每人按组内分配完成一课的图标设计。2.图案设计大小合适、简洁美观、色彩鲜艳、富有创意。3.剪下图标,插入课程表底纸,准备参加“精彩二选一”。
五、集体组合、展示评述
1.学生将完成的图标设计参加“精彩二选一”的游戏,通过互评被选为优秀者即可组合进入大课程表。
2.将完成的课程表贴在教室一角,为我们大家的杰作鼓掌。
通过这一课我们运用集体的力量美化了教室,你们还有什么收获呢?
第二课 《花手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l、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3、板书课题:花手帕(一)纸手帕
二、方法指导
1.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
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小结板书:折纸,染纸)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
三、观察分析
1.欣赏纸手帕作品(优劣对比)。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为什么?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自主表现
I.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_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五、展示评价
I.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2.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②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第二课时
一、尝试表现
1.欣赏上节课优秀作业,回顾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导人新课,提问引导思考:制作纸手帕染前要先折。那么,制作布手帕在染前,你准备将布料做怎样的处理? 3.学生讨论、尝试。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仿效民间艺人的手法,制作扎染手帕。5.板书课题:花手帕(二)布手帕
二、方法指导
1.观看短片,了解民间扎染的发展、制作过程、方法,以及民间扎染作品欣赏,画面配讲:
①扎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主要盛产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其制作方法是把布料用绳线捆扎后,再用染料煮染。凡是扎了的部分染料进不去,这样就保留了布料原有颜色的面貌而形成图案,因此叫扎染。
②在机器印染术出现之前,人们的服饰花纹、家居用品等就是用这种手工工艺制作而成,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扎染作坊,如湘西凤凰、云南大理、贵州等。③扎染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味。
2.教师模拟民间扎染作坊师傅的身份,示范、讲解课堂制作扎染花手帕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①捆扎布料。②浸染布料。③展开呈现。
三、观察分析 1.将扎法图示和染出的图案两两对比欣赏,从中明了制作扎染手帕的关键所在:扎的方法、位置、松紧等直接影响扎染纹样的样式,扎、染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进行设计。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创作表现
1.学生动手制作扎染手帕。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五、评析交流
1.将学生的扎染作品悬挂在教师课前牵扯的铁丝或绳线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2.提问:
①你是如何做出扎染手帕的?有小窍门吗? ②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③再给你一块白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成花手帕?
第三课 《纸品乐陶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装饰画。
2、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技能目标: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装饰画。教学难点: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欣赏导入、反馈交流
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好的作品。
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翻作的?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二、方法指导
1、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纸品乐陶陶
2、学生尝试将皱纹纸制作成纸绳或纸团。
3、师生交流解决捌作问题:(1)怎样使纸团的大小基本一致?(2)怎样搓纸绳不易松敢?
4、教师规定时间,学生合作准备材科。
5、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步骤
(1)构思画草图:内容可以是简单的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简洁鲜明。(2)涂胶:用胶水或胶棒均匀地涂在所画图形的线上。
(3)粘贴:将纸绳或纸团牯贴在所涂胶的部位,并将其轻压粘牢,示范时结合采用单线贴和团线贴法。
6、学生根据出示的草图讨论,什么地方可用纸团,什么地方可用纸绳。
7、学生为两幅作品提出评价。(1)纸团排列松散,形象不突出。
(2)未注意纸团、纸绳与底纸的色彩搭配。
8、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设想。
三、自主表现
两人合用材科,各自用纸绳、纸团制作一幅粘贴画。
四、体验感受厚纸条的性能
出示厚、薄两张纸条让学生用力拉扯或折制,并谈感受. 教师总结厚纸条的性能特点:有弹性、易成形。
五、尝试探究纸条成形方法
1、学生尝试将纸条折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2、评析作业,了解纸条成形的多种方法:折、卷、压、扭等。
3、小组合作将尝试制作的纸条小零件进行组合拼摆。教师适当提供技术指导。
六、作品赏析
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抽象、具象作品,半立体、全立体作品)
七、归纳制作步骤和方法
1、教师示范,小结纸条工艺品的制作步骤和方法。(1)将卡纸裁成等宽纸条。
(2)构思:要求将实物变形.运用概括、夸张、添加、想像等方法,使之变得适合于用纸条制作。(出示动、植物变形图辅助讲解)(3)制作:运用卷、折、压、扭等方法进行想像创造。(4)粘贴组合成形。
2、出示一朵花的草图及相关的纸条工艺品,让学生感受同一内容由于制作方法、组织形式不同,可产生很大变化。
八、创作表现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老师指导粘贴固定纸条的方法。
九、评析交流
以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第四课 《时间告诉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技能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像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情感目标: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教学难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感受各种风格的钟表.聊一聊钟表的特征及每种风格的钟表给人的独特感受。
2、学生拿出从自己家带来的钟表,与同学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
二、认知了解
通过观察自己带的钟表.引导学生认识钟的外形结构。
三、自主表现
1、师生讨论,考虑钟表设计方法及要求,设计体现创意。从整个钟表外形的设计及指针、刻度和数字的设计等方面考虑。
2、欣赏钟表,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钟表?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出适合做钟面的材料、适合做刻度的材料、适合做指针的材料。
3、通过展示各种设计不够完美的钟表.使学生巩固钟表设计的特点与方法,避免学生制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如:钟面太过复杂看不清指针、指针太过相似、时间不明确、钟表外形阻碍指针行走等等。
4、自学纸手表的折法,师生共同探讨指正。
四、自主探究
2—3位同学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只精美别致的钟表。也可折叠一只纸手表,设计添画完整。与同学一起玩一玩时间游戏。
五、展示评价
开展“我的红星送给谁”的评价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相互看看同学们设计的钟表外形,相互提提改进意见,说一说你喜欢的设计,在自己最喜爱的钟表作品上贴上一个红星。最后,比比谁的红星最多。
六、知识迁移
1、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时间的?
2、欣赏历史上最早的计时器(日晷、沙漏等)。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钟的历史文化。
3、课后通过上网找资料或去图书馆等方式了解更多的有关时间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报时”小游戏:
1、讲台前面摆着一个大钟表模型,请一名学生根据播音员的报时拨动指针,设置时间。
2、请学生上台,模拟电台播音员进行报时游戏,拨动大钟表指针。其他学生_在座位上用
上节课制作的钟表一起拨动指针。
二、方法探索
1、师生互动:
教师拨动大钟表指针,并报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学生们在座位上(可在座位旁)做动作表演这个时间自己在于什么。
2、教师依次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a.这三幅画各画了什么?这三幅画有什么联系? b.你能将这三幅画按顺序排一排吗?为什么这样排?(按时间顺序)
3、相同的时间里,不同的人都忙着做些什么呢?
4、游戏表演:
请一名学生上台拨动大钟表报时,三名同学为一组,上台分别从纸盒里抽出一张纸条,扮演纸条上不同角色(如:工人、农民、医生等).表演在这个时间各自在做什么。
5、讨论:了解有“时差”的现象——世界各地时间不一样。
6、说说这些绘画作品的特点,与前面的作画方式有什么不同?
三、创作训练
1、出示作画要求。
2、学生任选一种作画形式独立创作。
3、教师巡同辅导。
四、展示评价
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四周的展示板上。与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画,并进行简短的评价。
五、拓展延伸
1、听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谈谈感受。
2、课后自己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第五课 《蔬果的联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像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情感目标: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欣赏导入
学生欣赏、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
二、感知联想
1、提出思考:你认为南瓜变青蛙妙不妙?为什么?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联想
形体(圆鼓鼓)南瓜 色彩(黄绿色)青蛙 纹理(黄绿相间的条状花纹)
4、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和教材第14页小训练中的白萝卜,分组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三、自主探究
1、教师指导一名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出作品的大致造型。
2、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垫板和刀具,注意安全。
3、要求学生自学教材,阅读说明文字,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镂、刻、组合、插接等。
四、赏析作品,创造表现
1、作品赏析。
2、分组自由创作。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自由欣赏,自由交流。
2、集体评议最佳创意奖。
第六课《玻璃水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技能目标: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性使美的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欣赏导入
1、学生欣赏一组图片。①张家界风光②一块奇石③一个树根
2、师问:这是什么? 师问:像什么? 小结:对,像老人,像“山峰”,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美的形象。
二、认知了解
1、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
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2、师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学生讨论:„„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三、方法指导
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共同完成)
1、在玻璃上涂色,稍浓。
2、点水渗化开来。
3、覆盖纸张,轻抹。
4、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
5、发现形象: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h.弹水;c.撒盐。
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四、创作训练
1、作业要求:
(1)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
(2)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2、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
1.请自认作业成功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3.教师总结。
第七课 《窗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关于“窗”的常识以及文化内涵。
2、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技能目标;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和创造美的生活的欲望。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教学难点: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展示窗口图片,了解窗的作用。
2、揭示课题——《窗口》
二、了解认识
认识不同时期的窗户形式,了解窗的历史。
三、自主探究
1、你家的窗户是什么样的?透过窗口可以看到什么?你喜欢自己家的窗户吗?为什么?
2、展示欣赏造型多变、风格各异的窗户。
3、讨论分析窗的结构。(窗户分为外框、窗格及装饰等)
4、变一变:窗框有哪些形状的变化?窗格可以怎样变化?
四、尝试表现
尝试设计一个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窗框造型,并画出相称的窗格。
五、欣赏评价
1、同学互评:每组评出最佳设计方案粘贴在展板上,并介绍其设计构想。
2、教师点评,学生进一步完善设计。
六、初步制作
1、分析材料:哪种材料适合做窗框或窗格?
2、教师指导帮助,全组同学合作制作窗框。
3、展示讲评。
第二课时
一、感受想像、欣赏提高
1、欣赏几种窗户,说说它们的特点。想一想,打开这扇窗,窗外会有怎样的景色。
2、课件欣赏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漏窗:设计师巧妙地依据风景设计窗口,达到引景的效果,使窗与景相得益彰,收到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3、对比欣赏不同的窗口,选出其中你喜欢的并说出理由。
4、为窗户搭配合适的风景。
二、综合探索
1、根据本组窗户的风格设计窗外美景。
2、合作绘制画面。
3、进一步添加装饰。
三、延伸应用
1、自由欣赏展示:你最喜欢哪一个窗口?为什么?
2、将作品挂在教室的墙上。
四、总结评价
1、教师评价学生在整个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的表现,重点评价自主研究、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等方面。
2、大家谈谈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与体会。
第八课 《剪纸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技能目标: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情感目标;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教学难点:锻炼语言组织河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公园喂鸽子”故事。
二、故事交流
1、在你的身上或者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讨论、演示分工合作过程
1、(从各小组中挑出一个典型故事)清三位同学来跟老师合作示范。
2、先分工再进行组合。(学生讨论怎么分工)
3、师生示范剪刻步骤。①随意剪出外形。
②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
在这些民间剪纸作品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张的细竹和花纹的处理?花纹有什么特点?中国民间剪纸最常用的花纹就是锯齿纹和月牙纹。③组合粘贴。
准备粘贴了,你想怎么贴?怎样贴才会又快又平整呢?——胶涂在底纸上。
出示几个剪纸人物,你能给他们编个故事吗? ④添加道具。
故事“剪”完了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完善的?——添加背景、道具等。
四、欣赏剪纸故事作品
1、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本组展示板上,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评述作品。
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五、合作完成剪纸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欣赏评价
1、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2、今天我们用剪纸的方法表现了身边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故事每天都有,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你就能发现,受到启发。愿我们都成为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第九课《“打扮”文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加深对生活情趣的体验和感受。技能目标:学习“打扮”文章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学习“打扮”文章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齐唱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边唱边观察歌词发生了哪些变化。师问:歌词发生了,什么变化?(词语、底色)可以怎样打扮一下让它更漂亮?(加边框)
2、导入课题:
文章这样打扮一下果然漂亮了很多,今天我们就看谁最会“打扮文章”。
二、认知了解
1、观察评议
欣赏一幅优秀学生作品,讨论创作方法。观察一幅学生作业,指导矫正作业中常见的问题。
2、引导思维
如果给你们一段文字,你会怎样来打扮它呢?(词语、边框、底纹)我们除了能用画的方法来打扮文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打扮文章呢?(蜡笔水彩、装饰手工„„)
3、分组比赛
分四小组进行尝试作业。提出比赛要求。
4、讨论,制作,评比。
5、总结。
三、发散思维、创作表现。
1、矫正深化
出示学生作业,展示作业中常见问题,讨论矫正。
2、创作要求
用你喜欢的工具来打扮你的文章。打扮好文章后,用自己喜欢的装饰工具与方法,将作品装扮得更漂亮。完成作业后给自己的好朋友读一读,相互提提意见,改一改。
四、创作表现
1、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齐评作品。
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五、延伸应用
1、发散思维
生活中,我们除了可以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打扮文章,还可以打扮什么,让它更漂亮更有趣呢?
2、课后交流
送礼物(用各种方法打扮的生活物品)课后交流:这些礼物是用什么方法打扮了什么东西?它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第十课 《拼泥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泥板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技能目标:学会运用泥板来塑造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有趣的形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泥板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动手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用陶泥做各种物体的方法。
2、师生讨论。
3、揭示课题:拼泥板
二、体验感受
1、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做泥板?(分组讨论)
2、学生动手做一做。
3、教师示范泥板的成型方法
三、工具材料
泥板成型是陶艺制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工具材料。
四、方法和步骤
1、泥板造型的几种方法:
卷(教师边讲边示范“卷”的方法、要领及注意事项)、折、切、挖、粘。
2、制作步骤:
a.用拍压的方法将陶泥做成泥板;
b.用泥板卷筒(示范做鱼)做成鱼身,捏出鱼嘴、鱼尾; c.用多余的泥板做鱼鳍、鱼眼粘在鱼身上; d.装饰刻画,整理成形。
五、作品欣赏
用泥板制成的具有代表性的陶艺作品欣赏
六、作业要求
1、将泥板卷折成型后,大胆想像装饰,独立
制作成一个形状独特、新颖的形象。注意粘接要牢哦。
2、讨论:你会用泥板做一个什么样的物体?
七、创作训练
1、分组进行创作
2、教师巡视
3、师生一起评议
八、欣赏评析
陶罐、浮雕、雕塑欣赏
第十一课《雪花飘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用泡沫表现雪花,自制一个“雪花飘飘”的玩具,并了解有关制作原理。
技能目标:掌握有关制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体验创造的乐趣。情感目标:感受冬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用泡沫表现雪花,自制一个“雪花飘飘”的玩具。教学难点:感受冬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欣赏教师自制的“雪景”玩具,学生轮流吹一吹。玩一玩。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玩具并提出观察问题:(1)这个玩具由哪几大部分组成?(2)每个部分都用了哪些材料?你能用其他材料替代吗?(3)这些飘动的“雪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4)如果你来制作的话会按什么样的步骤来做?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A.玩具主要由底、盖、景三大部分组成。
B.底——泡沫板,盖——塑料瓶,景——综合材料。C.“雪花”其实就是泡沫珠,可用摩擦泡沫板的方法得到。
D.制作底与盖——制作“雪景”——将底与景组合后将底与盖接好——摩擦出泡沫珠将其从瓶口灌入。
3、请学生给这个玩具起个名字,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
二、认知了解
1、欣赏有关雪景的图片和影片。
2、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词汇描述一下印象中的雪景。
3、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出来的玩具中的雪地景色。
4、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景色,说说它是如何制作的。(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作者如何巧妙地利用材料。)
5、学生观察分析自己所带材料,互相说说它们适合制作什么样的景色,并讨论采用什么方法固定在泡沫底板上。
三、探究创作
1、师生合作制作“雪景”玩具,进行简单示范。
2、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及教室卫生保洁。
四、交流评价
1、学生拿着自制的玩具在教室内自由玩耍,边玩边向其他同学展示介绍自己的“雪景”玩具,或者交换玩具玩一玩。
2、让学生说说对自己的玩具的看法,好的地方或还有待改善之处。说说最喜欢哪个玩具并说出原因。
五、课后延展
1、提问:你们知道“雪花”是如何飘舞起来的吗?
2、简单演示空气由吸管进入瓶中,在瓶中流动形成风,于是带动泡沫珠飘动的过程。
第十二课《色彩ABC》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美术的传统媒材。2.能用制作颜料的简单方法试着制作1一2种颜料。技能目标: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美术的传统媒材。教学难点: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小实验。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将菊花在白纸上用力摩擦,发现了什么?
2、讨论:在生活中你还发现过这样的事情吗?
3、师总结:在大自然中有丰富的材料都可以制作出颜料。
二、欣赏讨论
1、欣赏几幅作品和染制的方巾。
2、寻找合适的材料:你从大自然中找来了些什么材料?
3、分小组讨论:如何利用工具将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出颜料呢?
4、总结制作方法:用小棒和碗捣汁,用纱布包好或用过滤网挤压过滤出汁液。
三、自主探究
边制作边用简短的文字填写研究表格。
四、交流探讨
每组小组长进行汇报总结,讨论解决遇到的困难。
五、总结评价
1、用自己制作的颜料组内共同完成一幅画。
2、贴在展示板上评一评。
六、欣赏评析
1、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的色彩很漂亮,我们也可以直接利用它们来直接作画。
2、史前艺术家都是用土和矿石制作出颜料画画。
我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中国画中的朱砂色颜料是把朱砂矿石研成粉末获取的。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学生观看录像
2、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的色彩很漂亮,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它们来做一幅美丽有趣的画。
二、整理材料
1、学生观看图片
2、学生开展讨论:你找到的细小物件有哪些颜色?有哪些形状?
3、教师提问: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可直接利用的材料吗?
三、方法步骤
1、欣赏范画,讨论这些画是用什么颜色和哪些东西做的?
2、学生看书,讨论并总结活动步骤。
四、自主探究
1、尝试作画后学生自评。教师总结作画方法。
2、引导学生评价范画,掌握创作要领。
3、教师小结:构图要饱满;设计要新颖;涂胶水要匀;铺色块时材料要密、齐、匀;巧妙运用不同形状的材料。
五、开展活动、学生分工又合作,愉快地创作。2、教师巡回指导。
六、学习评价、学生互评。、师评:肯定学生的精心制作,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
第十三课《乘风破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2、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
技能目标: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情感目标: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习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美术的传统媒材。教学难点: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探究学习
1、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线条勾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
(1)船的外形结构了解。
(2)作业分析,船体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组合。
3、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
二、欣赏了解
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船的图片资料传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三、师生探讨
1、教师选择一艘舰船模型进行示范描画。
2、质疑:
(1)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船模型?(2)教师怎样刻画船的局部?(3)船舱的表达采用的是平面形组合还是立体形组合?
3、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
4、师生交流写实性绘画的特点。要求:表现出立体感,注意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四、尝试创作
1、提供作业方式:
(1)根据自己带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2)提供两幅船的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2、作业要求:将自己喜欢的船模型或摄影图片描画下来。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3、学生作业。
五、评价交流
1、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第二课时
一、欣赏激趣
1、引导学生观察做木船的过程。
2、揭示课题。
二、认知了解
1、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说说其分别适合做船的什么部位。
2、教师小结:长的木头适合做船体,薄的木板适合做船的甲板和船舱,短小的木头可用来堆砌船舱等。
3、启发思考:在制作中木材不符合自己的构想要求,该怎么办?
4、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现场演示切割或修削板材、锯木头的方法,如制作甲板选择长方形木片,分别裁切两个或四个角就行了。
三、尝试体验
1、小组合作尝试用木头等材料组拼成一艘船。
2、在制作中思考以下问题:
(1)船体制作成什么形才符合力学要求?(2)怎样使船体更美观,更有特色?(3)用什么办法使你做的船变得更牢固?
四、讲授释疑
1、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引导观察。
2、通过作业评析了解组拼船体的方法:(1)下面大上面小,逐步向上搭建。(2)左右两边搭建,平衡感较好。
(3)组拼时注意大小木头的搭配,高低起伏的变化。
3、老师再次出示做好的木船范品与学生作业比较,解决工艺制作的技术问题和细节处理问题。
五、拓展思路
学生欣赏各种船的图片资料,谈自己的构想。
六、学生制作
学生两人合作制作一艘自己喜欢的木船。要求:造型美观,富有创意。渗透: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七、游戏激趣
1、展示:将学生做的船放入水中漂浮、玩耍。
2、质疑: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船”不下沉?出示范品启示。
第二篇:湘版小学四年级上册_全册美术教案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小学美术教案
[四年级上册] 学校:年级:姓名:时间:
鸭江镇中心小学校
四 年 级
文
德
蓉
2012年9月1日
第 一 课
教
室
一
角
教学目标:
1、学习书籍推介设计、队角布置设计与制作、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的方法,了解班队活动角的设计、制作与布置的各种方式及表现形式
2、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3、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用简洁明了美观大方的图案表明课程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而形象,简洁而美观的设计各门课程图标;集体合作作业的组织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工作纸、班级课程表底纸、范画
学具准备:上色工具、剪刀
活动一
时间:
星期: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齐心协力美化了教室的那一角(指向队角等),这节课我们用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再来美化教室里的一件东西。它是我们学习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的好朋友,猜猜是什么呢?
老师出示“班级课程表底纸”,怎样把普通的课程表美化成不一样的充满创意又美观有趣的课程表?
我们可以将每门课程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揭示课题——课程表图标设计
二、新授:
知识点:A、借助学科活动的工具材料、活动形式、特有符号、象征图形等进行设计,以突出各门课程特点。B、用最简练的图案(形象或文字)表明课程的特征。
1、首先想想我们美术课可以用什么图形表示呢?——板书:“工具材料”。看看这三幅草图,哪一幅最适合作课程图标呢?为什么?
第一幅罗列太多内容,不精炼。
第三幅外形散乱,不美观。——板书:“简洁” 出示哑铃、小飞机,看到它你会想到什么课呢?
还有什么课也可以用工具材料表示?——科学课、信息课、数学课?
2、数学课还可以用什么表示?——板书:“特有符号” 还有什么课具有很典型的符号?五线谱?
3、同学们看这个是什么课程的活动形式?——板书:“活动形式” 课件出示老师表演画画、唱歌、跑步的场景。你想到了什课?
怎样把这样的场景图案化成代表课程的图标呢?
学生上台绘出草稿,大家进行评选
老师指导:精简到2-3个内容并进行排版
4、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图标,课件出示思想品德课的图标
看看它精选哪些内容?是怎样排版的?想想它是代表什么课呢?
——板书:“象征图形”。
出示社会课的图标,为什么它也是用了象征图形呢?
5、出示作文课的图标,讲一讲它是怎样进行综合运用的。
6、看看这个课程表上周二第三节课是什么课?
怎么看出来的?老师再指几节课,让学生判断。
说说你最喜欢那个图标,为什么?你想设计哪一科的图标?
三、学生作业,作业展评,重复的设计根据学生的掌声进行精彩二选一 作业要求:
1、六人小组分配工作纸,每人按组内分配完成一课的图标设计;
2、图案设计大小合适、简洁美观、色彩鲜艳、富有创意;(老师出示范画)
3、剪下图标,插入课程表底纸,准备参加 “ 精彩二选一 ”
四、小结本课:
将完成的课程表贴在教室一角,为我们大家的杰作鼓掌。通过这一课我们运用集体的力量美化了教室,你们还有什么收获呢?
活动二
时间:
星期:
课时:
1、导入:队角是我们少先队的活动阵地,用文字、图画、实物、照片、图书及相应的制作等来宣传一个中心内容,供我们经常参观和利用。今天我们一起来策划一个有创新意味的队角布置方案。那如何设计布置方案,又如何实施方案呢?
2、了解队角: 队角一般都有一个主题,我们来看看这个队角是什么主题的呢?为了表现这个主题,队角的教育与宣传内容有哪些? 队角还有咨询箱、工具箱、小队日志、中队日志等项目内容。这个队角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吹塑纸、彩纸、图片等)
3、设计方法:我们教室原来的队角是什么主题?你准备用一个什么主题来创意我们的队角?(学生表达创意)比较队角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分析,小结:构图散乱、颜色灰暗的不好,层次分明的好。
4、说一说教材上设计方案草图的特点。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布置方案?我们来试试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尝试草图设计训练),反馈与指导布置方案的设计。
5、分工设计:根据座位分布,分出8个小组,组内自选小组长。小组成员合作,每组选定和完善出一个队角布置方案。对分工提出建议:每组由3人设计队角教育与宣传内容,l一2人设计小队或中队日志封面,l一2人设计医药箱等物品的外观。学生分工设计。
6、展示评述:每组派代表来介绍本组的设计方案,准备用一些什么材料来制作。最有特色、好看实用的队角是哪个?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活动三(作业)
时间:
星期:
课时:
上节课我们齐心协力美化了教室的那一角(指向队角等),这节课我们用集体的智慧再来美化教室里的一件东西,它是我们学习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的好朋友,猜猜是什么呢? 怎样把普通的课程表美化成充满创意又美观有趣的课程表呢?
一、制作方法:
1.根据所带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上节课的设计进行排版。排版注意疏密变化、均衡协调。
2.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吹塑纸,皮纹纸等可用来给图片或文字衬底框边。提问:还可以怎样有效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材料?
3.队角刊头的制作可以剪贴,也可以绘画。
4.应同时进行队角周围的咨询箱、医药箱等的制作。
二、学生分工合作进行队角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评价:1.分小组布置队角,展示于教室角落。
2.说一说,自己组队角的特色。评出最优秀的队角布置,师生共同贴到教室的队角处。
第 二 课
花
手
帕
教学目标: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染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画面色彩的控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工作纸、范作等
学具准备:染料、宣纸、绳子、染布等。
活动一
时间:
星期:
课时:
一、导入:
l.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二、新授:
1.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小结板书:折纸,染纸)
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三、学生作业,作业展评
1.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_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3、张贴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第 三 课
纸 品 乐 陶 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纸绳、纸条画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做纸绳、纸条图形 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设计,以及基本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范画
学具准备:各色皱纹纸、胶水、彩色卡纸等
活动一
时间:
星期: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欣赏导入:
CAI课件呈现纸团、纸绳的范品
1、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好的作品。
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方法制作的?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纸绳、纸团贴画
3、学生尝试将皱纹纸制作成纸绳或纸团。
4、师生交流解决制作问题:
(1)怎样使纸团的大小基本一致?(2)怎样搓纸绳不易松敢?
5、教师规定时间,学生合作准备材科。
二、讨论方法:
1、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步骤
(1)构思画草图:内容可以是简单的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简洁鲜明。
(2)涂胶:用胶水或胶棒均匀地涂在所画图形的线上。
(3)粘贴:将纸绳或纸团牯贴在所涂胶的部位,并将其轻压粘牢,示范时结合采用单线贴和团线贴法。
2、学生根据出示的草图讨论,什么地方可用纸团,什么地方可用纸绳。
3、学生为两幅作品提出评价。
(1)纸团排列松散,形象不突出。
(2)未注意纸团、纸绳与底纸的色彩搭配。
3、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设想。
三、自主表现 两人合用材科,各自用纸绳、纸团制作一幅粘贴画。相互评价延伸拓展
四、学生自评、互评作业。
活动二
纸条工艺
时间:
星期:
课时:
一、体验感受
1、出示厚、薄两张纸条让学生用力拉扯或折制,并谈感受尝试探究纸条成形方法。
教师小结:厚纸条的性能特点:有弹性、易成形。
2.学生尝试将纸条折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3.评析作业,了解纸条成形的多种方法:折、卷、压、扭等。
4.小组合作将尝试制作的纸条小零件进行组合拼摆。教师适当提供技术指导。
二、作品赏析
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抽象、具象作品,半立体、全立体作品)
三、归纳制作步骤和方法 出示草图及相关纸条工艺作品4幅
教师示范,小结纸条工艺品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1)将卡纸裁成等宽纸条。
(2)构思:要求将实物变形.运用概括、夸张、添加、想像等方法,使之变得适合于用纸条制作。(出示动、植物变形图辅助讲解)
(3)制作:运用卷、折、压、扭等方法进行想像创造。(4)粘贴组合成形。
7.出示一朵花的草图及相关的纸条工艺品,让学生感受同一内容由于制作方法、组织形式不同,可产生很大变化。
四、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老师指导粘贴固定纸条的方法
五、评析交流
以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第 四 课
时 间 告 诉 我
教学目标:
◆
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
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像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其基本的表现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表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人、事、物 教学准备:范作 学具准备:各种绘画工具
活动一
时间:
星期: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赏钟
1.观看迪士尼影片《time》片段,欣赏感受各种风格的钟表.聊一聊钟表的特征及每种风格的钟表给人的独特感受。
2.学生拿出从自己家带来的钟表,与同学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 播放迪士尼影片《tmie》片段。借助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揭示课题。
三、设计钟
通过观察自己带的钟表.引导学生认识钟的外形结构。
1.师生讨论,考虑钟表设计方法及要求,设计体现创意。从整个钟表外形的设计及指针、刻度和数字的设计等方面考虑。
2.欣赏钟表,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钟表?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出适合做钟面的材料、适合做刻度的材料、适合做指针的材料。
3.通过展示各种设计不够完美的钟表.使学生巩固钟表设计的特点与方法,避免学生制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如:钟面太过复杂看不清指针、指针太过相似、时间不明确、钟表外形阻碍指针行走等等。4.自学纸手表的折法,师生共同探讨指正。
四、创造钟
2—3位同学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只精美别致的钟表。也可折叠一只纸手表,设计添画完整。与同学一起玩一玩时间游戏。
五、评析钟 并在游戏的过程中相互看看同学们设计的钟表外形,相互提提改进意见,说一说你喜欢的设计,在自己最喜爱的钟表作品上贴上一个红星。最后,比比谁的红星最多。
活动二
时间:
星期:
课时:
一、游戏导人(“报时”小游戏:)
a.讲台前面摆着一个大钟表模型,请一名学生七台根据播音员的报时拨动指针,设置时间,(观看课件.学生设置时间)
b.请学生上台,模拟电台播音员进行报时游戏,拨动大钟表指针。其他学生_在座位上用上节课制作的钟表一起拨动指针。
课件展示:一台卡通收音机,它正在播出播音员的声音: “滴、滴、滴,最后一响,北京时间8点整,问学们,第一节课时间到了。准备上课了。” “滴、滴、滴,最后一响……”
二、方法探索
A.表现同一人物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活动。
1.师生互动:教师拨动大钟表指针,并报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学生们在座位上(可在座位旁)做动作表演这个时间自己在于什么。2.观看课件,教师依次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a.这三幅画各画了什么?这三幅画有什么联系?
b.你能将这三幅画按顺序排一排吗?为什么这样排?(按时间顺序)3.观看课件: 找错误,(不是同一主人公。两幅画的内容太接近。)并说说理由。课件展示: 《我的一天》(打乱顺序的三幅画)“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我”在打扫教室,“我”在上课。
课件展示.出示《婷婷的一天》,其中有一幅画没有出现婷婷。有两幅画画的都是“婷婷”住上课时的情景,只是时间不同。B.表现在相同时间里不同人物的不同活动。1.相同的时间里,不同的人都忙着做些什么呢? 2.游戏表演: 请一名学生上台拨动大钟表报时,三名同学为一组,上台分别从纸盒里抽出一张纸条,扮演纸条上不同角色(如:工人、农民、医生等).表演在这个时间各自在做什么。3.讨论:了解有“时差”的现象——世界各地时间不一样。4.观看课件:说说这些绘画作品的特点,与前面的作画方式有什么不同? a.录像展示晚上8点一家人的不同活动,点击画面展示由真实的生活情景转化为绘画作品的过程。
b两种不同作画形式的范画欣赏,并有简单文字说明。
三、创作训练
1.课件出示作画要求。
2.学生任选一种作画形式独立创作。3.教师巡同辅导。
四、展示交流
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四周的展示板上。与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画,并进行简短的评价。
在实物投影仪下向全体同学介绍自己的画。
五、拓展延伸
1.听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谈谈感受。
2.课后自己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第 五 课
蔬 果 的 联 想
(课型:工艺制作)教学目标:
1、知识性的目标:通过学习用蔬果雕刻小动物,引导学生善于动脑观察、联想、动手制作,使学生初步学习用蔬果造型的设计知识及制作的方法。
2、情感性目标:对学生进行美的情趣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的情感,养成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的形象。
3、能力性目标: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观察、联想、动脑、动手创作的能力。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敢于发现、联想、创新的能力,及造型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及动脑、动手制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蔬果形象转变为动物形象的制作方法。教学准备:范样、有关示范、演示用具、用品 学具准备:蔬果、牙签、切刀和刻刀等。
活动一
时间:
星期: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1、出示蔬果制作的小动物,引出新题,板书课题。
2、观看书中的图片,观察欣赏、分析。
3、讲解、演示。
4、提出要求。
5、学生按要求作业。
6、展示作品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开阔视野,初步了解用蔬果雕刻小动物的方法。
3、教会学生雕刻方法,为独立创作作准备。
4、明确作业要求。
5、在创作中体会方法,学会雕刻小动物。
6、欣赏、评述、体会创作的乐趣。教师活动:
1、出示范样。问:(1)是什么动物?(2)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3)是怎样作出来的?归纳小结,同时板书:动物--蔬果雕刻。
2、与学生一起欣赏分析。问:(1)各是什么动物?(2)是用什么材料雕刻的?(3)为什么?教师归纳小结。
3、边讲解边演示,同时简单书写步骤:(1)观察、分析、联想。
(2)雕刻:①割;②切;③挖;④刻。(3)组合。
4、口头提出要求:特别强调安全问题。
5、教师巡视辅导。
6、共同赏评,给予肯定的评价。学生活动:
1、观察、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与教师一起观察欣赏,动脑回答教师的提问。
3、听、看、动脑分析、联想,适当回答教师问话,记清雕刻的步骤与方法。
4、认真听记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
5、按要求按步骤独立创作,注意大胆联想。
6、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评价,感受创作的喜悦。板书设计:
第 六 课
玻 璃 水 彩
时间:
星期:
课时:(课型:绘画造型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玻璃水彩的方法,知道用水、洒盐、放小纸屑、吸附、加浆糊、刮刻等会产生不同效果。
2、技能目标:能运用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意味的水彩作品。
3、情感目标:体验在玻璃上用水彩作画的快乐。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水彩画的技法
教学准备:CAI课件、玻璃、示范用具、盐、浆糊、线头、小纸片 学具准备:玻璃、水彩纸、水彩颜料、笔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从桌上工具入手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2、教师尝试,边讲解边表演,注意提示步骤。
3、学生尝试
问题一:颜料很干的作品。请学生分析原因,然后请作业效果好的同学表演,从而解决点水问题。
问题二:颜色渗透效果不佳的作品。
提问:如果要使颜色混合在一起该怎么办?(小组讨论)④小结:
每个步骤的要领,注意事项,通过比较以及CAI演示解决。(板书:画色、点水、转印、补色)压:要注意均匀;
揭纸:不同方向的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 补色:颜色不够时,需要补色。
4、与大师的画作比较 ① 欣赏画家作品:
教师稍作介绍一幅作品(取名,感受)提问:看了画家的作品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② 比较:刚才我们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画家的作品,下面呀,让我们走得更近些!细细地去体会一下大师们的画,并请你比较比较你的作品与画家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也很爱动脑筋,那么你们想不想让你们的画达到画家画中的特殊效果呢,看一看我们桌上的东西,你知道怎么样利用 它们来达到这些效果吗?
5、小组探究
①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尽情地尝试探究,每个同学选用你们喜欢的材料来尝试画不同效果的玻璃水彩。
②交流经验
小组长介绍作画经验。展示有特色的作品。
6、作品展评
①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作品,注意语言的表述以及作品的命名。
②其他画具、画家作品的拓展。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都玩得很高兴,不但玩了,而且学到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希望大家回家以后能再画一些玻璃水彩画,送给你的亲戚朋友!
第 七 课
窗
口
时间:
星期:
课时:(课型:工艺制作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技能领域:利用彩笔或线性工具,表现自己窗口。
认识领域:懂得用基本的画法,通过窗口景物表现美的窗口。
创造领域:多方位、多角度的表现窗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创作能力。情感领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与生活情趣。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 教学难点: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自制cAI教学软件,范画用纸 学具准备:线性表现工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今天教师带学生游览我市美丽的风光。(播放课件)我们就来学习《窗口》这一课。
1.看窗
老师:通过窗口可以看到景色,给人们美的享受,那么生活申窗户a.有哪些形状?b.有哪些部分组成?(投影展示2至3幅图片)。
学生:讨论回答。a.方形、方圆结合等。
b.窗框、窗页、窗帘等。(教师同时板书)。2·忆窗
老师:请同学想想,刚才通过窗口a.看到了什么季节、时间的景物?b.还有描述哪些季节、时间的窗口?c.哪些物体上还有窗口? 学生:讨论回答:a.白天、春天。b.夏、秋、冬、夜晚、雨雪c.汽车、飞机、轮船等。
老师:a.展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各种造型窗口图片。b.展示欧式建筑申窗户图片二、三幅。
c.展示我国雅罗申标《到处是生活》、美国罗志威尔《出游》的美术作品。学生讨论回答:a.这几幅画表现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 b.您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4·画窗
老师:通过欣赏,我们可以发现a.有直接表现以窗户造型为主的。b.有表现有人物、景物的窗口。(插播两类较为典型的作品各一幅,并同时板书)学生讨论回答:a.自己想表现的窗口。
b.如有近、申、远景应怎样表现?(学生回答时,教师示范)
三、作业要求
1·以线为主,创作一幅构思,构图妙巧且有新意的《窗口》作品。2·画面饱满,注意近、申、远景的表现。
3·教师巡回辅导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帮助,特别是在近、中、远景有层次画 面的处理上。
4·鼓励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间接体验,有目的,创造的想象。
五、欣赏讲评作业
请学生自己选择本组二、三幅作业展示,共同赏评。a.先请作者说说自己的想法。
b.再请学生评优劣或提修改建议(一句话)。
六、观察与思考 a.窗口有什么功能? b.选择一幅打开窗户是一完整景物,关上窗户,窗档又把景物变成独立几幅小景的作品一幅。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你看后有什么的感受。
七、整理文具,下课。
第 八 课
剪 纸 的 故 事
时间:
星期:
课时:(课型:工艺制作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随意剪出人物的外形
教学难点:依靠视觉平衡和对人物形态比例的基本了解 教学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公园喂鸽子”故事。(画面)教师讲述故事,课件出示画面。
二、故事交流
1.在你的身L或者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讨论、演示分工合作过程
1.(从各小组中挑出一个典型故事)清三位同学来跟老师合作示范。
2.先分工再进行组合。(学生讨论怎么分工)3.教师示范剪刻步骤。
①随意剪出外形。
②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
在这些民间剪纸作品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张的细竹和花纹的处理?花纹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民间剪纸作品)中闽民间剪纸最常用的花纹就是锯齿纹和月牙纹。(课件出示)
⑧组合粘贴。
准备粘贴了,你想怎么贴?怎样贴才会又快又平整呢?——胶涂在底纸上。
出示几个剪纸人物,你能给他们编个故事吗?
④添加道具。故事“剪”完了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完善的?——添加背景、道具等。(课件出示剪纸道具)
四、欣赏: 1.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本组展示板L,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2.评述作品。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五、学生合作完成剪纸故事展示、总结
1.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3.今天我们用剪纸的方法表现了身边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第 九 课
打 扮 文 章
(课型: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加深对生活情趣的体验和感受。◆认知目标:学习“打扮”文章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平面装饰的技巧 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和掌握 教学准备:各种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音乐导入,引发学习兴趣。
1.齐唱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边唱边观察歌诃发生了哪些变化。
问:歌词发生了,什么变化?(词语、底色)可以怎样打扮一下让它更漂亮?(加边框)2.导入课题:
文章这样打扮一下果然漂亮了很多,今天我们就看谁最会“打扮文章”。分组比赛,了解学习内容。
观察评议: 欣赏一幅优秀学生作品,讨论创作方法。观察一幅学生作业,指导矫正作业中常见的问题。
引导思维: 如果给你们一段文字,你会怎样来打扮它呢?(词语、边框、底纹)我们除了能用画的方法来打扮文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打扮文章呢?(蜡笔水彩、装饰手工……)3.分组比赛: 分四小组进行尝试作业。课件出示比赛要求。
4.讨论,制作,评比。
5.总结。
6.创作要求
用你喜欢的工具来打扮你的文章。打扮好文章后,用自己喜欢的装饰工具与方法,将自己的作品装扮得更漂亮。完成作业后给自己的好朋友读一读,相互提提意见,改一改。听到音乐我们开始创作,音乐停止作业也应该结束。
表现创作,互评推荐作品
7.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学生课堂作业
课后交流 :送礼物(用各种方法打扮的生活物品)课后交流:这些礼物是用什么方法打扮了什么东西?它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第 十 课
拼
泥
板(工艺制作)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泥板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学会运用泥板来塑造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有趣的形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其基本的表现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表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人、事、物 教学准备:泥板作品、泥塑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用陶泥做各种物体的方法。(欣赏泥板造型作品出示课题)
2、师生讨论。揭示课题:拼泥板
二、体验感受
1、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做泥板?(分组讨论)
2、学生动手做一做。
3、教师示范泥板的成型方法,学生体验感受(演示用泥料及制作物品)
三、了解工具材料
泥板成型是陶艺制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工具材料出现圆木棒、瓶子、布、牙签、小刀等,标出名称和作用。(出示课件)
四、方法和步骤
1、泥板造型的几种方法: 卷(教师边讲边示范“卷”的方法、要领及注意事项)、折、切、挖、粘。
2、制作步骤:
a、用拍压的方法将陶泥做成泥板;
b、用泥板卷筒(示范做鱼)做成鱼身,捏出 鱼嘴、鱼尾;
c、用多余的泥板做鱼鳍、鱼眼粘在鱼身上;
d、装饰刻画,整理成形。
五、作品欣赏
出示用泥板制成的具有代表性的陶艺作品,欣赏中外经典陶艺作 品及儿童优秀陶艺作品。
六、作业要求
1、将泥板卷折成型后,大胆想像装饰,独立制作成一个形状独特、新颖的形象。注意粘接要牢。
2、讨论:你会用泥板做一个什么样的物体?
七、学生作业 分组进行 教师巡视
第 十一 课
雪 花 飘 飘
(课型:造型应用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 学习雪花的制作方法,进一步掌握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及动手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工艺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制作雪花的过程 教学难点:多种不同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准备:剪刀、纸、胶水、范作、录音机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一、玩一玩
1.每组分发一个教师自制的“雪景”玩具,组员间轮流吹一吹。玩一玩。
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玩具并提出观察问题:
(1)这个玩具由哪几大部分组成?
(2)每个部分都用了哪些材料?你能用其他材料替代吗?(3)这些飘动的“雪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4)如果你来制作的话会按什么样的步骤来做?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
A.玩具主要由底、盖、景三大部分组成。
B.底——泡沫板,盖——塑料瓶,景——综合材料。
C.“雪花”其实就是泡沫珠,可用摩擦泡沫板的方法得到。
D.制作底与盖——制作“雪景”——将底与景组合后将底与盖接好——摩擦出泡沫珠将其从瓶口灌入。
3.请学生给这个玩具起个名字,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
二、看一看
1.欣赏有关雪景的图片和影片。
2.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词汇描述一下印象中的雪景。
3.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出来的玩具中的雪地景色。
4.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景色,说说它是如何制作的。(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作者如何巧妙地利用材料。)
5.学生观察分析自己所带材料,互相说说它们适合制作什么样的景色,并讨论采用什么方法固定在泡沫底板上。
有关雪景的图片和影片
三、做一做
1.师生合作制作“雪景”玩具,进行简单示范。
2.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及教室卫生保洁。
运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雪花飘扬的背景,配上《雪绒花》悠扬的音乐。
四、说一说
1.学生拿着自制的玩具在教室内自由玩耍,边玩边向其他同学展示介绍自己的“雪景”玩具,或者交换玩具玩一玩。
2.让学生说说对自己的玩具的看法,好的地方或还有待改善之处。说说最喜欢哪个玩具并说出原因。
五、想一想
1.提问:你们知道“雪花”是如何飘舞起来的吗?
2.课件简单演示空气由吸管进入瓶中,在瓶中流动形成风,于是带动泡沫珠飘动的过程。
第 十二 课
色 彩 A B C(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美术的传统媒材。
2、能用制作颜料的简单方法试着制作1一2种颜料。
3、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重点:色彩的搭配 教学难点:色彩的构成 教学准备:颜料、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一)发现
1、小实验。请一名学生将菊花在白纸上用力摩擦,发现了什么?
2、讨论:在生活中你还发现过这样的事情吗?
3、教师总结:在大自然中有丰富的材料都可以制作出颜料。
(二)讨论
1.欣赏几幅作品和染制的方巾。
2.寻找合适的材料:你从大自然中找来了些什么材料? 3.分小组讨论:如何利用工具将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出颜料呢? 4.总结制作方法:用小棒和碗捣汁,用纱布包好或用过滤网挤压过滤出汁液。1.课件出示作品。
(三)试验
边制作边用简短的文字填写研究表格。
(四)交流
每组小组长进行汇报总结,讨论解决遇到的困难。
(五)展示
1.用自己制作的颜料组内共同完成一幅画。
2.贴在展示板上评一评。
(六)拓展
1.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的色彩很漂亮,我们也可以直接利用它们来直接作画。
2.史前艺术家都是用土和矿石制作出颜料画画。
我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中国画中的朱砂色颜料是把朱砂矿石研成粉末获取的。
活动二
(一)导入课题
师语:生活中有很多东西的色彩很漂亮,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它们来做一幅美丽有趣的画。
(二)整理材料
教师提问: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可直接利用的材料吗?
(三)了解步骤
1.欣赏范画,讨论这些画是用什么颜色和哪些东西做的。
2.学生看书,讨论并总结活动步骤。
(四)尝试作画
1.尝试作画后学生白评。教师总结作画方法。
2.引导学生评价范画,掌握创作要领。
3.教师小结:构图要饱满;设计要新颖;涂胶水要匀;铺色块时材料要密、齐、匀;巧妙运用不同形状的材料。
(五)开展活动
1.学生分工又合作,愉快地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
(六)学习评价 1.学生互评。
2.师评:肯定学生的精心制作,赞扬学生的大 胆表现。实物 投影 以展示学生的作品。
第 十三 课
乘 风 破 浪
(课型:综合探索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
1、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2、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
3、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4、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习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工具的使用和材料的选择 教学难点:船舶造型的美观 教学准备:木工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一)尝试作业(画印象中的船)1.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线条勾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
(1)船的外形结构了解。
(2)作业分析,船体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组合。
3.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
(二)资料欣赏(看各种各样的船)
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船的图片资料传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三)教师示范(提供写实性绘画指导)1.教师选择一艘舰船模型进行示范描画。
2.质疑:
(1)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船模型?(2)教师怎样刻画船的局部?
(3)船舱的表达采用的是平面形组合还是立体形组合? 3.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
4.师生交流写实性绘画的特点。
要求:表现出立体感,注意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四)自主表现(画自己目前看到的船)1.提供作业方式:
(1)根据自己带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
(2)提供两幅船的大型摄影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2.作业要求:将自己喜欢的船模型或摄影图片描画下来。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3.学生作业。
(五)对比评析
1.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活动二
(一)欣赏激趣
1.引导学生观察做木船的过程。
2.揭示课题。
(二)感知材料
1.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说说其分别适合做船的什么部位。
2.教师小结:长的木头适合做船体,薄的木板适合做船的甲板和船舱,短小的木头可用来堆砌船舱等。
3.启发思考:在制作中木材不符合自己的构想要求,该怎么办? 4.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现场演示切割或修削板材、锯木头的方法,如制作甲板选择长方形木片,分别裁切两个或四个角就行了。
(三)尝试体验
1.小组合作尝试用木头等材料组拼成一艘船。
2.在制作中思考以下问题:
(1)船体制作成什么形才符合力学要求?(2)怎样使船体更美观,更有特色?(3)用什么办法使你做的船变得更牢固?
(四)讲授释疑
1.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引导观察。
2.通过作业评析了解组拼船体的方法:
(1)下面大上面小,逐步向上搭建。
(2)左右两边搭建,平衡感较好。
(3)组拼时注意大小木头的搭配,高低起伏的变化。
3.老师再次出示做好的木船范品与学生作业比较,解决工艺制作的技术问题和细节处理问题。
(五)拓展思路
学生欣赏各种船的图片资料,谈自己的构想。
(六)学生制作
学生两人合作制作一艘自己喜欢的木船。要求:造型美观,富有创意。
渗透: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课件展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时课件循环播放各种船的图片。
(七)游戏激趣
1.展示:将学生做的船放入水中漂浮、玩耍。
2.质疑: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船”不下沉?出示范品启示。
第三篇:湘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4
第一课
《教室一角》
教学目标:
1、学习书籍推介设计、队角布置设计与制作、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的方法,了解班队活动角的设计、制作与布置的各种方式及表现形式。
2、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3、.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队角是我们少先队的活动阵地,用文字、图画、实物、照片、图书及相应的制作等来宣传一个中心内容,供我们经常参观和利用。今天我们一起来策划一个有创新意味的队角布置方案。那如何设计布置方案,又如何实施方案呢?
二、了解队角
1.队角一般都有一个主题,我们来看看这个队角是什么主题的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主题)
2.为了表现这个主题,队角的教育与宣传内容有哪些?
3.队角还有咨询箱、工具箱、小队日志、中队日志等项目内容。
4.这个队角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吹塑纸、彩纸、图片等)
三、探究设计方法
1.我们教室原来的队角是什么主题?你准备用一个什么主题来创意我们的队角?(学生表达创意)
2.比较队角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分析,小结:构图散乱、颜色灰暗的不好,层次分明的好。
3.说一说教材上设计方案草图的特点。
4.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布置方案?我们来试试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尝试草图设计训练)
5.反馈与指导布置方案的设计。
四、分工设计
1.根据座位分布,分出8个小组,组内自选小组长。小组成员合作,每组选定和完善
出一个队角布置方案。对分工提出建议:
每组由3人设计队角教育与宣传内容,l一2人设计小队或中队日志封面,l一2人设计医药箱等物品的外观。
2.学生分工设计。
五、展示评述
每组派代表来介绍本组的设计方案,说说分工情况,将准备用一些什么材料来制作。其他同学说说,觉得最有特色、最好看实用的队角设计是哪个?对设计有特色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二课时
一、任务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队角布置的设计,今天,我们就要大显身手,将队角制作和布置出来,大家有信心吗?
二、学习制作方法
1.根据所带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上节课的设计进行排版。排版注意疏密变化、均衡协调。
2.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吹塑纸,皮纹纸等可用来给图片或文字衬底框边。提问:还可以怎样有效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材料? 3.队角刊头的制作可以剪贴,也可以绘画。
4.应同时进行队角周围的咨询箱、医药箱等的制作。
三、分工制作
学生分工合作进行队角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1.分小组布置队角,展示于教室角落。
2.说一说,自己组队角的特色。评出最优秀的队角布置,师生共同贴到教室的队角处。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用简洁明了美观大方的图案表明课程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而形象,简洁而美观的设计各门课程图标;集体合作作业的组织
一、欣赏导入
1.上节课我们齐心协力美化了教室的那一角(指向队角等),这节课我们用集体的智慧再来美化教室里的一件东西,它是我们学习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的好朋友,猜猜是什么呢?
怎样把普通的课程表美化成充满创意又美观有趣的课程表呢? 2.我们来看看这张表有什么特点?(课程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3.揭示课题——课程图标设计
二、认知了解
1.借助学科活动的工具材料、活动形式、特有符号、象征图形等进行设计,以突出各门课程的特点。
2.用最简练的图案(形象或文字)表明课程的特征。
三、探究设计方法
1.想一想我们的美术课可用什么图形表示呢?板书:工具材料。看看这三幅草图,哪一幅最适合做课程图标呢?为什么?
第一幅罗列太多内容,不精练。第三幅外形散乱,不美观。
板书: “简洁”。
看到它你会想到什么课呢?
还有什么课也可以用工具材料表示?(科学课、信息课、数学课)2.数学课还可以用什么表示?板书:特有符号。
还有什么课具有很典型的符号?(音乐)
3.同学们看这个是什么课程的活动形式?板书:活动形式。
怎样把这样的场景图案化成代表课程的图标呢? 学生上台绘出草稿,大家进行评选。
老师指导:精简到2—3个内容并进行排版。
4.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图标,看看它精选哪些内容?是怎样排版的?想想它是代表什么课呢?(思想品德课)板书:象征图形为什么它也是用了象征图形呢?师生互动交流。
5.讲一讲它是怎样进行综合运用的。
6.看看这个课程表上周二第三节课是什么课。
怎么看出来的?老师再指几节课,让学生判断。
7.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图标,为什么?你想设计哪一科的图标?
四、分工设计
1.六人一组分配工作纸,每人按组内分配完成一课的图标设计。
2.图案设计大小合适、简洁美观、色彩鲜艳、富有创意。
3.剪下图标,插入课程表底纸,准备参加“精彩二选一”。
五、集体组合、展示评述
1.学生将完成的图标设计参加“精彩二选一”的游戏,通过互评被选为优秀者即可组
合进入大课程表。
2.将完成的课程表贴在教室一角,为我们大家的杰作鼓掌。
通过这一课我们运用集体的力量美化了教室,你们还有什么收获呢? 4
第二课
《花手帕》 教学目标: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l、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3、板书课题:花手帕(一)纸手帕
二、方法指导
1.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小结板书:折纸,染纸)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
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
三、观察分析
1.欣赏纸手帕作品(优劣对比)。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为什么?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自主表现
I.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_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五、展示评价
I.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
2.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②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第二课时
一、尝试表现
1.欣赏上节课优秀作业,回顾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导人新课,提问引导思考:制作纸手帕染前要先折。那么,制作布手帕在染前,你准备将布料做怎样的处理? 3.学生讨论、尝试。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仿效民间艺人的手法,制作扎染手帕。
5.板书课题:花手帕(二)布手帕
二、方法指导
1.观看短片,了解民间扎染的发展、制作过程、方法,以及民间扎染作品欣赏,画面配讲:
①扎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主要盛产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其制作方法是把布料用绳线捆扎后,再用染料煮染。凡是扎了的部分染料进不去,这样就保留了布料原有颜色的面貌而形成图案,因此叫扎染。
②在机器印染术出现之前,人们的服饰花纹、家居用品等就是用这种手工工艺制作而成,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扎染作坊,如湘西凤凰、云南大理、贵州等。
③扎染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味。
2.教师模拟民间扎染作坊师傅的身份,示范、讲解课堂制作扎染花手帕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①捆扎布料。
②浸染布料。
③展开呈现。
三、观察分析
1.将扎法图示和染出的图案两两对比欣赏,从中明了制作扎染手帕的关键所在:扎的方法、位置、松紧等直接影响扎染纹样的样式,扎、染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进行设计。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创作表现
1.学生动手制作扎染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五、评析交流
.将学生的扎染作品悬挂在教师课前牵扯的铁丝或绳线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提问:
①你是如何做出扎染手帕的?有小窍门吗? ②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③再给你一块白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成花手帕?
第三课
《纸品乐陶陶》5 教学目标:
1、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装饰画。
2、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3、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教学重点: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装饰画。教学难点: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教学活动:
一、欣赏导入、反馈交流
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好的作品。
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翻作的?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二、方法指导
1、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纸品乐陶陶
2、学生尝试将皱纹纸制作成纸绳或纸团。
3、师生交流解决捌作问题:
(1)怎样使纸团的大小基本一致?(2)怎样搓纸绳不易松敢?
4、教师规定时间,学生合作准备材科。
5、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步骤
(1)构思画草图:内容可以是简单的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简洁鲜明。
(2)涂胶:用胶水或胶棒均匀地涂在所画图形的线上。
(3)粘贴:将纸绳或纸团牯贴在所涂胶的部位,并将其轻压粘牢,示范时结合采用单线贴和团线贴法。
6、学生根据出示的草图讨论,什么地方可用纸团,什么地方可用纸绳。
7、学生为两幅作品提出评价。
(1)纸团排列松散,形象不突出。
(2)未注意纸团、纸绳与底纸的色彩搭配。
8、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设想。
三、自主表现
两人合用材科,各自用纸绳、纸团制作一幅粘贴画。
四、体验感受厚纸条的性能
出示厚、薄两张纸条让学生用力拉扯或折制,并谈感受.
教师总结厚纸条的性能特点:有弹性、易成形。
五、尝试探究纸条成形方法
1、学生尝试将纸条折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2、评析作业,了解纸条成形的多种方法:折、卷、压、扭等。
3、小组合作将尝试制作的纸条小零件进行组合拼摆。教师适当提供技术指导。
六、作品赏析
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抽象、具象作品,半立体、全立体作品)
七、归纳制作步骤和方法
1、教师示范,小结纸条工艺品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1)将卡纸裁成等宽纸条。
(2)构思:要求将实物变形.运用概括、夸张、添加、想像等方法,使之变得适合于用纸条制作。(出示动、植物变形图辅助讲解)
(3)制作:运用卷、折、压、扭等方法进行想像创造。
(4)粘贴组合成形。
2、出示一朵花的草图及相关的纸条工艺品,让学生感受同一内容由于制作方法、组织形式不同,可产生很大变化。
八、创作表现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老师指导粘贴固定纸条的方法。
九、评析交流
以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第四课
《时间告诉我》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2、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像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教学难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感受各种风格的钟表.聊一聊钟表的特征及每种风格的钟表给人的独特感受。
2、学生拿出从自己家带来的钟表,与同学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
二、认知了解
通过观察自己带的钟表.引导学生认识钟的外形结构。
三、自主表现
1、师生讨论,考虑钟表设计方法及要求,设计体现创意。从整个钟表外形的设计及指针、刻度和数字的设计等方面考虑。
2、欣赏钟表,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钟表?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出适合做钟面的材料、适合做刻度的材料、适合做指针的材料。
3、通过展示各种设计不够完美的钟表.使学生巩固钟表设计的特点与方法,避免学生制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如:钟面太过复杂看不清指针、指针太过相似、时间不明确、钟表外形阻碍指针行走等等。
4、自学纸手表的折法,师生共同探讨指正。
四、自主探究
2—3位同学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只精美别致的钟表。也可折叠一只纸手表,设计添画完整。与同学一起玩一玩时间游戏。
五、展示评价
开展“我的红星送给谁”的评价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相互看看同学们设计的钟表外形,相互提提改进意见,说一说你喜欢的设计,在自己最喜爱的钟表作品上贴上一个红星。最后,比比谁的红星最多。
六、知识迁移
1、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时间的?
2、欣赏历史上最早的计时器(日晷、沙漏等)。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钟的历史文化。
3、课后通过上网找资料或去图书馆等方式了解更多的有关时间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报时”小游戏:
1、讲台前面摆着一个大钟表模型,请一名学生根据播音员的报时拨动指针,设置时间。
2、请学生上台,模拟电台播音员进行报时游戏,拨动大钟表指针。其他学生_在座位上用上节课制作的钟表一起拨动指针。
二、方法探索
1、师生互动:
教师拨动大钟表指针,并报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学生们在座位上(可在座位旁)做动作表演这个时间自己在于什么。
2、教师依次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a.这三幅画各画了什么?这三幅画有什么联系?
b.你能将这三幅画按顺序排一排吗?为什么这样排?(按时间顺序)
3、相同的时间里,不同的人都忙着做些什么呢?
4、游戏表演:
请一名学生上台拨动大钟表报时,三名同学为一组,上台分别从纸盒里抽出一张纸条,扮演纸条上不同角色(如:工人、农民、医生等).表演在这个时间各自在做什么。
5、讨论:了解有“时差”的现象——世界各地时间不一样。
6、说说这些绘画作品的特点,与前面的作画方式有什么不同?
三、创作训练
1、出示作画要求。
2、学生任选一种作画形式独立创作。
3、教师巡同辅导。
四、展示评价
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四周的展示板上。与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画,并进行简短的评价。
五、拓展延伸
1、听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谈谈感受。
2、课后自己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第五课
《蔬果的联想》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2、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像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学生欣赏、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
二、感知联想
1、提出思考:你认为南瓜变青蛙妙不妙?为什么?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联想
形体(圆鼓鼓)
南瓜 色彩(黄绿色)青蛙
纹理(黄绿相间的条状花纹)
4、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和教材第14页小训练中的白萝卜,分组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三、自主探究
1、教师指导一名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出作品的大致造型。
2、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垫板和刀具,注意安全。
3、要求学生自学教材,阅读说明文字,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镂、刻、组合、插接等。
四、赏析作品,创造表现
1、作品赏析。
2、分组自由创作。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自由欣赏,自由交流。
2、集体评议最佳创意奖。
第六课《玻璃水彩》
教学目标:
1、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性使美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学生欣赏一组图片。①张家界风光②一块奇石③一个树根
2、师问:这是什么? 师问:像什么? 小结:对,像老人,像“山峰”,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r美的形象。
二、认知了解
1、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
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2、师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学生讨论:„„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三、方法指导
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共同完成)
1、在玻璃上涂色,稍浓。
2、点水渗化开来。
3、覆盖纸张,轻抹。
4、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
5、发现形象: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h.弹水;c.撒盐。
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四、创作训练
1、作业要求:
(1)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
(2)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2、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
1.请自认作业成功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3.教师总结。
第七课
《窗口》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窗”的常识以及文化内涵。
2、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
3、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和创造美的生活的欲望。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教学难点: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展示窗口图片,了解窗的作用。
2、揭示课题——《窗口》
二、了解认识
认识不同时期的窗户形式,了解窗的历史。
三、自主探究
1、你家的窗户是什么样的?透过窗口可以看到什么?你喜欢自己家的窗户吗?为什么?
2、展示欣赏造型多变、风格各异的窗户。
3、讨论分析窗的结构。(窗户分为外框、窗格及装饰等)
4、变一变:窗框有哪些形状的变化?窗格可以怎样变化?
四、尝试表现
尝试设计一个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窗框造型,并画出相称的窗格。
五、欣赏评价
1、同学互评:每组评出最佳设计方案粘贴在展板上,并介绍其设计构想。
2、教师点评,学生进一步完善设计。
六、初步制作
1、分析材料:哪种材料适合做窗框或窗格?
2、教师指导帮助,全组同学合作制作窗框。
3、展示讲评。
第二课时
一、感受想像、欣赏提高
1、欣赏几种窗户,说说它们的特点。想一想,打开这扇窗,窗外会有怎样的景色。
2、课件欣赏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漏窗:设计师巧妙地依据风景设计窗口,达到引景的效果,使窗与景相得益彰,收到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3、对比欣赏不同的窗口,选出其中你喜欢的并说出理由。
4、为窗户搭配合适的风景。
二、综合探索
1、根据本组窗户的风格设计窗外美景。
2、合作绘制画面。
3、进一步添加装饰。
三、延伸应用
1、自由欣赏展示:你最喜欢哪一个窗口?为什么?
2、将作品挂在教室的墙上。
四、总结评价
1、教师评价学生在整个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的表现,重点评价自主研究、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等方面。
2、大家谈谈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与体会。
第八课
《剪纸的故事》教学目标:
1、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2、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教学难点:锻炼语言组织河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1、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公园喂鸽子”故事。
二、故事交流
1、在你的身上或者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讨论、演示分工合作过程
1、(从各小组中挑出一个典型故事)清三位同学来跟老师合作示范。
2、先分工再进行组合。(学生讨论怎么分工)
3、师生示范剪刻步骤。
①随意剪出外形。
②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
在这些民间剪纸作品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张的细竹和花纹的处理?花纹有什么特点?中国民间剪纸最常用的花纹就是锯齿纹和月牙纹。③组合粘贴。
准备粘贴了,你想怎么贴?怎样贴才会又快又平整呢?——胶涂在底纸上。
出示几个剪纸人物,你能给他们编个故事吗? ④添加道具。
故事“剪”完了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完善的?——添加背景、道具等。
四、欣赏剪纸故事作品
1、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本组展示板上,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评述作品。
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五、合作完成剪纸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欣赏评价
1、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2、今天我们用剪纸的方法表现了身边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故事每天都有,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你就能发现,受到启发。愿我们都成为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第九课《“打扮”文章》教学目标:
1、加深对生活情趣的体验和感受。
2、学习“打扮”文章的方法。
3、培养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学习“打扮”文章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齐唱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边唱边观察歌词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问:歌词发生了,什么变化?(词语、底色)可以怎样打扮一下让它更漂亮?(加边框)
2、导入课题:
文章这样打扮一下果然漂亮了很多,今天我们就看谁最会“打扮文章”。
二、认知了解
1、观察评议
欣赏一幅优秀学生作品,讨论创作方法。观察一幅学生作业,指导矫正作业中常见的问题。
2、引导思维
如果给你们一段文字,你会怎样来打扮它呢?(词语、边框、底纹)我们除了能用画的方法来打扮文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打扮文章呢?(蜡笔水彩、装饰手工„„)
3、分组比赛
分四小组进行尝试作业。提出比赛要求。
4、讨论,制作,评比。
5、总结。
三、发散思维、创作表现。
1、矫正深化
出示学生作业,展示作业中常见问题,讨论矫正。
2、创作要求
用你喜欢的工具来打扮你的文章。打扮好文章后,用自己喜欢的装饰工具与方法,将作品装扮得更漂亮。完成作业后给自己的好朋友读一读,相互提提意见,改一改。
四、创作表现
1、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齐评作品。
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五、延伸应用
1、发散思维
生活中,我们除了可以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打扮文章,还可以打扮什么,让它更漂亮更有趣呢?
2、课后交流
送礼物(用各种方法打扮的生活物品)课后交流:这些礼物是用什么方法打扮了什么东西?它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第十课
《拼泥板》 13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泥板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学会运用泥板来塑造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有趣的形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泥板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动手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用陶泥做各种物体的方法。
2、师生讨论。
3、揭示课题:拼泥板
二、体验感受
1、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做泥板?(分组讨论)
2、学生动手做一做。
3、教师示范泥板的成型方法
三、工具材料
泥板成型是陶艺制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工具材料。
四、方法和步骤
1、泥板造型的几种方法:
卷(教师边讲边示范“卷”的方法、要领及注意事项)、折、切、挖、粘。
2、制作步骤:
a.用拍压的方法将陶泥做成泥板;
b.用泥板卷筒(示范做鱼)做成鱼身,捏出
鱼嘴、鱼尾;
c.用多余的泥板做鱼鳍、鱼眼粘在鱼身上;
d.装饰刻画,整理成形。
五、作品欣赏
用泥板制成的具有代表性的陶艺作品欣赏
六、作业要求
1、将泥板卷折成型后,大胆想像装饰,独立
制作成一个形状独特、新颖的形象。注意粘接要牢哦。
2、讨论:你会用泥板做一个什么样的物体?
七、创作训练
1、分组进行创作
2、教师巡视
3、师生一起评议
八、欣赏评析
陶罐、浮雕、雕塑欣赏
第十一课《雪花飘飘》教学目标:
1、用泡沫表现雪花,自制一个“雪花飘飘”的玩具,并了解有关制作原理。
2、掌握有关制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体验创造的乐趣。
3、感受冬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用泡沫表现雪花,自制一个“雪花飘飘”的玩具。教学难点:感受冬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教师自制的“雪景”玩具,学生轮流吹一吹。玩一玩。
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玩具并提出观察问题:
(1)这个玩具由哪几大部分组成?
(2)每个部分都用了哪些材料?你能用其他材料替代吗?(3)这些飘动的“雪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4)如果你来制作的话会按什么样的步骤来做?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
A.玩具主要由底、盖、景三大部分组成。
B.底——泡沫板,盖——塑料瓶,景——综合材料。
C.“雪花”其实就是泡沫珠,可用摩擦泡沫板的方法得到。
D.制作底与盖——制作“雪景”——将底与景组合后将底与盖接好——摩擦出泡沫珠将其从瓶口灌入。
3、请学生给这个玩具起个名字,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
二、认知了解
1、欣赏有关雪景的图片和影片。
2、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词汇描述一下印象中的雪景。
3、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出来的玩具中的雪地景色。
4、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景色,说说它是如何制作的。(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作者如何巧妙地利用材料。)
5、学生观察分析自己所带材料,互相说说它们适合制作什么样的景色,并讨论采用什么方法固定在泡沫底板上。
三、探究创作
1、师生合作制作“雪景”玩具,进行简单示范。
2、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及教室卫生保洁。
四、交流评价
1、学生拿着自制的玩具在教室内自由玩耍,边玩边向其他同学展示介绍自己的“雪景”玩具,或者交换玩具玩一玩。
2、让学生说说对自己的玩具的看法,好的地方或还有待改善之处。说说最喜欢哪个玩具并说出原因。
五、课后延展
1、提问:你们知道“雪花”是如何飘舞起来的吗?
2、简单演示空气由吸管进入瓶中,在瓶中流动形成风,于是带动泡沫珠飘动的过程。
第十二课《色彩ABC》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美术的传统媒材。
2、能用制作颜料的简单方法试着制作1一2种颜料。
3、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美术的传统媒材。教学难点: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小实验。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将菊花在白纸上用力摩擦,发现了什么?
2、讨论:在生活中你还发现过这样的事情吗?
3、师总结:在大自然中有丰富的材料都可以制作出颜料。
二、欣赏讨论
1、欣赏几幅作品和染制的方巾。
2、寻找合适的材料:你从大自然中找来了些什么材料?
3、分小组讨论:如何利用工具将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出颜料呢?
4、总结制作方法:用小棒和碗捣汁,用纱布包好或用过滤网挤压过滤出汁液。
三、自主探究
边制作边用简短的文字填写研究表格。
四、交流探讨
每组小组长进行汇报总结,讨论解决遇到的困难。
五、总结评价
1、用自己制作的颜料组内共同完成一幅画。
2、贴在展示板上评一评。
六、欣赏评析
1、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的色彩很漂亮,我们也可以直接利用它们来直接作画。
2、史前艺术家都是用土和矿石制作出颜料画画。
我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中国画中的朱砂色颜料是把朱砂矿石研成粉末获取的。
研究表格:
制作的原料
制作的方法
遇到的困难
颜料的颜色
试试效果
是否成功
第二课时 16
一、激趣导入
1、学生观看录像
2、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的色彩很漂亮,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它们来做一幅美丽有趣的画。
二、整理材料
1、学生观看图片
2、学生开展讨论:你找到的细小物件有哪些颜色?有哪些形状?
3、教师提问: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可直接利用的材料吗?
三、方法步骤
1、欣赏范画,讨论这些画是用什么颜色和哪些东西做的?
2、学生看书,讨论并总结活动步骤。
四、自主探究
1、尝试作画后学生自评。教师总结作画方法。
2、引导学生评价范画,掌握创作要领。
3、教师小结:构图要饱满;设计要新颖;涂胶水要匀;铺色块时材料要密、齐、匀;巧妙运用不同形状的材料。
五、开展活动、学生分工又合作,愉快地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学习评价 1、学生互评。、师评:肯定学生的精心制作,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
第十三课《乘风破浪》 教学目标:
1、收集船舶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2、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
3、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4、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习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美术的传统媒材。教学难点: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7
一、探究学习
1、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线条勾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
(1)船的外形结构了解。
(2)作业分析,船体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组合。
3、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
二、欣赏了解
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船的图片资料传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三、师生探讨
1、教师选择一艘舰船模型进行示范描画。
2、质疑:(1)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船模型?(2)教师怎样刻画船的局部?(3)船舱的表达采用的是平面形组合还是立体形组合?
3、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
4、师生交流写实性绘画的特点。要求:表现出立体感,注意
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四、尝试创作
1、提供作业方式:(1)根据自己带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2)提供两幅船的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2、作业要求:将自己喜欢的船模型或摄影图片描画下来。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3、学生作业。
五、评价交流
1、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第二课时
一、欣赏激趣
1、引导学生观察做木船的过程。
2、揭示课题。
二、认知了解
1、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说说其分别适合做船的什么部位。
2、教师小结:长的木头适合做船体,薄的木板适合做船的甲板和船舱,短小的木头可用来堆砌船舱等。
3、启发思考:在制作中木材不符合自己的构想要求,该怎么办?
4、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现场演示切割或修削板材、锯木头的方法,如制作甲板选择长方形木片,分别裁切两个或四个角就行了。
三、尝试体验
1、小组合作尝试用木头等材料组拼成一艘船。
2、在制作中思考以下问题:
(1)船体制作成什么形才符合力学要求?(2)怎样使船体更美观,更有特色?(3)用什么办法使你做的船变得更牢固?
四、讲授释疑
1、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引导观察。
2、通过作业评析了解组拼船体的方法:
(1)下面大上面小,逐步向上搭建。
(2)左右两边搭建,平衡感较好。
(3)组拼时注意大小木头的搭配,高低起伏的变化。
3、老师再次出示做好的木船范品与学生作业比较,解决工艺制作的技术问题和细节处理问题。
五、拓展思路
学生欣赏各种船的图片资料,谈自己的构想。
六、学生制作
学生两人合作制作一艘自己喜欢的木船。要求:造型美观,富有创意。
渗透: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七、游戏激趣
1、展示:将学生做的船放入水中漂浮、玩耍。
2、质疑: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船”不下沉?出示范品启示。
第四篇:湘版小学四年级上册_全册美术教案20100923(精品)
2010――2011学第一学期
小学美术教案
[四年级上册] 学校:年级:姓名:时间:
大红沟小学
四 年 级
姚文琴
2010年9月1日
第 一 课
教
室
一
角
教学目标:
1、学习书籍推介设计、队角布置设计与制作、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的方法,了解班队活动角的设计、制作与布置的各种方式及表现形式
2、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3、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用简洁明了美观大方的图案表明课程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而形象,简洁而美观的设计各门课程图标;集体合作作业的组织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工作纸、班级课程表底纸、范画
学具准备:上色工具、剪刀
活动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齐心协力美化了教室的那一角(指向队角等),这节课我们用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再来美化教室里的一件东西。它是我们学习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的好朋友,猜猜是什么呢?
老师出示“班级课程表底纸”,怎样把普通的课程表美化成不一样的充满创意又美观有趣的课程表?
我们可以将每门课程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揭示课题——课程表图标设计
二、新授:
知识点:A、借助学科活动的工具材料、活动形式、特有符号、象征图形等进行设计,以突出各门课程特点。
B、用最简练的图案(形象或文字)表明课程的特征。
1、首先想想我们美术课可以用什么图形表示呢?——板书:“工具材料”。看看这三幅草图,哪一幅最适合作课程图标呢?为什么?
第一幅罗列太多内容,不精炼。
第三幅外形散乱,不美观。——板书:“简洁” 出示哑铃、小飞机,看到它你会想到什么课呢?
还有什么课也可以用工具材料表示?——科学课、信息课、数学课?
2、数学课还可以用什么表示?——板书:“特有符号” 还有什么课具有很典型的符号?五线谱?
3、同学们看这个是什么课程的活动形式?——板书:“活动形式” 课件出示老师表演画画、唱歌、跑步的场景。你想到了什课?
怎样把这样的场景图案化成代表课程的图标呢?
学生上台绘出草稿,大家进行评选
老师指导:精简到2-3个内容并进行排版
4、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图标,课件出示思想品德课的图标
看看它精选哪些内容?是怎样排版的?想想它是代表什么课呢?
——板书:“象征图形”。
出示社会课的图标,为什么它也是用了象征图形呢?
5、出示作文课的图标,讲一讲它是怎样进行综合运用的。
6、看看这个课程表上周二第三节课是什么课?
怎么看出来的?老师再指几节课,让学生判断。
说说你最喜欢那个图标,为什么?你想设计哪一科的图标?
三、学生作业,作业展评,重复的设计根据学生的掌声进行精彩二选一 作业要求:
1、六人小组分配工作纸,每人按组内分配完成一课的图标设计;
2、图案设计大小合适、简洁美观、色彩鲜艳、富有创意;(老师出示范画)
3、剪下图标,插入课程表底纸,准备参加 “ 精彩二选一 ”
四、小结本课:
将完成的课程表贴在教室一角,为我们大家的杰作鼓掌。通过这一课我们运用集体的力量美化了教室,你们还有什么收获呢?
活动二
1、导入:队角是我们少先队的活动阵地,用文字、图画、实物、照片、图书及相应的制作等来宣传一个中心内容,供我们经常参观和利用。今天我们一起来策划一个有创新意味的队角布置方案。那如何设计布置方案,又如何实施方案呢?
2、了解队角: 队角一般都有一个主题,我们来看看这个队角是什么主题的呢?为了表现这个主题,队角的教育与宣传内容有哪些? 队角还有咨询箱、工具箱、小队日志、中队日志等项目内容。这个队角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吹塑纸、彩纸、图片等)
3、设计方法:我们教室原来的队角是什么主题?你准备用一个什么主题来创意我们的队角?(学生表达创意)比较队角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分析,小结:构图散乱、颜色灰暗的不好,层次分明的好。
4、说一说教材上设计方案草图的特点。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布置方案?我们来试试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尝试草图设计训练),反馈与指导布置方案的设计。
5、分工设计:根据座位分布,分出8个小组,组内自选小组长。小组成员合作,每组选定和完善出一个队角布置方案。对分工提出建议:每组由3人设计队角教育与宣传内容,l一2人设计小队或中队日志封面,l一2人设计医药箱等物品的外观。学生分工设计。
6、展示评述:每组派代表来介绍本组的设计方案,准备用一些什么材料来制作。最有特色、好看实用的队角是哪个?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活动三(作业)
上节课我们齐心协力美化了教室的那一角(指向队角等),这节课我们用集体的智慧再来美化教室里的一件东西,它是我们学习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的好朋友,猜猜是什么呢? 怎样把普通的课程表美化成充满创意又美观有趣的课程表呢?
一、制作方法:
1.根据所带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上节课的设计进行排版。排版注意疏密变化、均衡协调。
2.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吹塑纸,皮纹纸等可用来给图片或文字衬底框边。提问:还可以怎样有效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材料?
3.队角刊头的制作可以剪贴,也可以绘画。
4.应同时进行队角周围的咨询箱、医药箱等的制作。
二、学生分工合作进行队角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评价:1.分小组布置队角,展示于教室角落。
2.说一说,自己组队角的特色。评出最优秀的队角布置,师生共同贴到教室的队角处。
第 二 课
花
手
帕
教学目标: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染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画面色彩的控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工作纸、范作等
学具准备:染料、宣纸、绳子、染布等。
活动一
一、导入:
l.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二、新授:
1.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小结板书:折纸,染纸)
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
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三、学生作业,作业展评
1.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_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3、张贴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第 三 课
纸 品 乐 陶 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纸绳、纸条画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做纸绳、纸条图形 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设计,以及基本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范画
学具准备:各色皱纹纸、胶水、彩色卡纸等
活动一
教学过程设计:
一、欣赏导入:
CAI课件呈现纸团、纸绳的范品
1、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好的作品。
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方法制作的?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纸绳、纸团贴画
3、学生尝试将皱纹纸制作成纸绳或纸团。
4、师生交流解决制作问题:
(1)怎样使纸团的大小基本一致?(2)怎样搓纸绳不易松敢?
5、教师规定时间,学生合作准备材科。
二、讨论方法:
1、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步骤
(1)构思画草图:内容可以是简单的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简洁鲜明。
(2)涂胶:用胶水或胶棒均匀地涂在所画图形的线上。
(3)粘贴:将纸绳或纸团牯贴在所涂胶的部位,并将其轻压粘牢,示范时结合采用单线贴和团线贴法。
2、学生根据出示的草图讨论,什么地方可用纸团,什么地方可用纸绳。
3、学生为两幅作品提出评价。
(1)纸团排列松散,形象不突出。
(2)未注意纸团、纸绳与底纸的色彩搭配。
3、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设想。
三、自主表现
两人合用材科,各自用纸绳、纸团制作一幅粘贴画。相互评价延伸拓展
四、学生自评、互评作业。
活动二
纸条工艺
一、体验感受
1、出示厚、薄两张纸条让学生用力拉扯或折制,并谈感受尝试探究纸条成形方法。
教师小结:厚纸条的性能特点:有弹性、易成形。
2.学生尝试将纸条折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3.评析作业,了解纸条成形的多种方法:折、卷、压、扭等。
4.小组合作将尝试制作的纸条小零件进行组合拼摆。教师适当提供技术指导。
二、作品赏析
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抽象、具象作品,半立体、全立体作品)
三、归纳制作步骤和方法 出示草图及相关纸条工艺作品4幅
教师示范,小结纸条工艺品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1)将卡纸裁成等宽纸条。
(2)构思:要求将实物变形.运用概括、夸张、添加、想像等方法,使之变得适合于用纸条制作。(出示动、植物变形图辅助讲解)
(3)制作:运用卷、折、压、扭等方法进行想像创造。
(4)粘贴组合成形。
7.出示一朵花的草图及相关的纸条工艺品,让学生感受同一内容由于制作方法、组织形式不同,可产生很大变化。
四、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老师指导粘贴固定纸条的方法
五、评析交流
以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第 四 课
时 间 告 诉 我
教学目标:
◆
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
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像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其基本的表现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表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人、事、物 教学准备:范作 学具准备:各种绘画工具
活动一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赏钟
1.观看迪士尼影片《time》片段,欣赏感受各种风格的钟表.聊一聊钟表的特征及每种风格的钟表给人的独特感受。
2.学生拿出从自己家带来的钟表,与同学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 播放迪士尼影片《tmie》片段。借助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揭示课题。
三、设计钟
通过观察自己带的钟表.引导学生认识钟的外形结构。
1.师生讨论,考虑钟表设计方法及要求,设计体现创意。从整个钟表外形的设计及指针、刻度和数字的设计等方面考虑。
2.欣赏钟表,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钟表?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出适合做钟面的材料、适合做刻度的材料、适合做指针的材料。
3.通过展示各种设计不够完美的钟表.使学生巩固钟表设计的特点与方法,避免学生制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如:钟面太过复杂看不清指针、指针太过相似、时间不明确、钟表外形阻碍指针行走等等。
4.自学纸手表的折法,师生共同探讨指正。
四、创造钟
2—3位同学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只精美别致的钟表。也可折叠一只纸手表,设计添画完整。与同学一起玩一玩时间游戏。
五、评析钟 并在游戏的过程中相互看看同学们设计的钟表外形,相互提提改进意见,说一说你喜欢的设计,在自己最喜爱的钟表作品上贴上一个红星。最后,比比谁的红星最多。
活动二
一、游戏导人(“报时”小游戏:)
a.讲台前面摆着一个大钟表模型,请一名学生七台根据播音员的报时拨动指针,设置时间,(观看课件.学生设置时间)
b.请学生上台,模拟电台播音员进行报时游戏,拨动大钟表指针。其他学生_在座位上用上节课制作的钟表一起拨动指针。
课件展示:一台卡通收音机,它正在播出播音员的声音: “滴、滴、滴,最后一响,北京时间8点整,问学们,第一节课时间到了。准备上课了。” “滴、滴、滴,最后一响……”
二、方法探索
A.表现同一人物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活动。
1.师生互动:教师拨动大钟表指针,并报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学生们在座位上(可在座位旁)做动作表演这个时间自己在于什么。2.观看课件,教师依次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a.这三幅画各画了什么?这三幅画有什么联系?
b.你能将这三幅画按顺序排一排吗?为什么这样排?(按时间顺序)3.观看课件: 找错误,(不是同一主人公。两幅画的内容太接近。)并说说理由。课件展示: 《我的一天》(打乱顺序的三幅画)“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我”在打扫教室,“我”在上课。
课件展示.出示《婷婷的一天》,其中有一幅画没有出现婷婷。有两幅画画 的都是“婷婷”住上课时的情景,只是时间不同。B.表现在相同时间里不同人物的不同活动。1.相同的时间里,不同的人都忙着做些什么呢? 2.游戏表演: 请一名学生上台拨动大钟表报时,三名同学为一组,上台分别从纸盒里抽出一张纸条,扮演纸条上不同角色(如:工人、农民、医生等).表演在这个时间各自在做什么。3.讨论:了解有“时差”的现象——世界各地时间不一样。4.观看课件:说说这些绘画作品的特点,与前面的作画方式有什么不同? a.录像展示晚上8点一家人的不同活动,点击画面展示由真实的生活情景转化为绘画作品的过程。
b两种不同作画形式的范画欣赏,并有简单文字说明。
三、创作训练
1.课件出示作画要求。
2.学生任选一种作画形式独立创作。3.教师巡同辅导。
四、展示交流
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四周的展示板上。与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画,并进行简短的评价。
在实物投影仪下向全体同学介绍自己的画。
五、拓展延伸
1.听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谈谈感受。
2.课后自己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第 五 课
蔬 果 的 联 想
(课型:工艺制作)教学目标:
1、知识性的目标:通过学习用蔬果雕刻小动物,引导学生善于动脑观察、联想、动手制作,使学生初步学习用蔬果造型的设计知识及制作的方法。
2、情感性目标:对学生进行美的情趣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的情感,养成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的形象。
3、能力性目标: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观察、联想、动脑、动手创作的能力。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敢于发现、联想、创新的能力,及造型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及动脑、动手制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蔬果形象转变为动物形象的制作方法。教学准备:范样、有关示范、演示用具、用品 学具准备:蔬果、牙签、切刀和刻刀等。
活动一
教学过程设计:
1、出示蔬果制作的小动物,引出新题,板书课题。
2、观看书中的图片,观察欣赏、分析。
3、讲解、演示。
4、提出要求。
5、学生按要求作业。
6、展示作品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开阔视野,初步了解用蔬果雕刻小动物的方法。
3、教会学生雕刻方法,为独立创作作准备。
4、明确作业要求。
5、在创作中体会方法,学会雕刻小动物。
6、欣赏、评述、体会创作的乐趣。教师活动:
1、出示范样。问:(1)是什么动物?(2)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3)是怎样作出来的?归纳小结,同时板书:动物--蔬果雕刻。
2、与学生一起欣赏分析。问:(1)各是什么动物?(2)是用什么材料雕刻的?(3)为什么?教师归纳小结。
3、边讲解边演示,同时简单书写步骤:(1)观察、分析、联想。
(2)雕刻:①割;②切;③挖;④刻。(3)组合。
4、口头提出要求:特别强调安全问题。
5、教师巡视辅导。
6、共同赏评,给予肯定的评价。学生活动:
1、观察、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与教师一起观察欣赏,动脑回答教师的提问。
3、听、看、动脑分析、联想,适当回答教师问话,记清雕刻的步骤与方法。
4、认真听记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
5、按要求按步骤独立创作,注意大胆联想。
6、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评价,感受创作的喜悦。板书设计:
第 六 课
玻 璃 水 彩
(课型:绘画造型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玻璃水彩的方法,知道用水、洒盐、放小纸屑、吸附、加浆糊、刮刻等会产生不同效果。
2、技能目标:能运用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意味的水彩作品。
3、情感目标:体验在玻璃上用水彩作画的快乐。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水彩画的技法
教学准备:CAI课件、玻璃、示范用具、盐、浆糊、线头、小纸片 学具准备:玻璃、水彩纸、水彩颜料、笔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从桌上工具入手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2、教师尝试,边讲解边表演,注意提示步骤。
3、学生尝试
问题一:颜料很干的作品。请学生分析原因,然后请作业效果好的同学表演,从而解决点水问题。
问题二:颜色渗透效果不佳的作品。
提问:如果要使颜色混合在一起该怎么办?(小组讨论)④小结:
每个步骤的要领,注意事项,通过比较以及CAI演示解决。(板书:画色、点水、转印、补色)压:要注意均匀;
揭纸:不同方向的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 补色:颜色不够时,需要补色。
4、与大师的画作比较
① 欣赏画家作品:
教师稍作介绍一幅作品(取名,感受)提问:看了画家的作品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② 比较:刚才我们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画家的作品,下面呀,让我们走得更近些!细细地去体会一下大师们的画,并请你比较比较你的作品与画家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也很爱动脑筋,那么你们想不想让你们的画达到画家画中的特殊效果呢,看一看我们桌上的东西,你知道怎么样利用它们来达到这些效果吗?
5、小组探究
①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尽情地尝试探究,每个同学选用你们喜欢的材料来尝试画不同效果的玻璃水彩。
②交流经验
小组长介绍作画经验。展示有特色的作品。
6、作品展评
①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作品,注意语言的表述以及作品的命名。
②其他画具、画家作品的拓展。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都玩得很高兴,不但玩了,而且学到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希望大家回家以后能再画一些玻璃水彩画,送给你的亲戚朋友!
第 七 课
窗
口
(课型:工艺制作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技能领域:利用彩笔或线性工具,表现自己窗口。
认识领域:懂得用基本的画法,通过窗口景物表现美的窗口。
创造领域:多方位、多角度的表现窗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创作能力。情感领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与生活情趣。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 教学难点: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自制cAI教学软件,范画用纸 学具准备:线性表现工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今天教师带学生游览我市美丽的风光。(播放课件)我们就来学习《窗口》这一课。
1.看窗
老师:通过窗口可以看到景色,给人们美的享受,那么生活申窗户a.有哪些形状?b.有哪些部分组成?(投影展示2至3幅图片)。
学生:讨论回答。a.方形、方圆结合等。
b.窗框、窗页、窗帘等。(教师同时板书)。2·忆窗
老师:请同学想想,刚才通过窗口a.看到了什么季节、时间的景物?b.还有描述哪些季节、时间的窗口?c.哪些物体上还有窗口? 学生:讨论回答:a.白天、春天。b.夏、秋、冬、夜晚、雨雪c.汽车、飞机、轮船等。
老师:a.展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各种造型窗口图片。b.展示欧式建筑申窗户图片二、三幅。
c.展示我国雅罗申标《到处是生活》、美国罗志威尔《出游》的美术作品。学生讨论回答:a.这几幅画表现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 b.您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4·画窗
老师:通过欣赏,我们可以发现a.有直接表现以窗户造型为主的。b.有表现有人物、景物的窗口。(插播两类较为典型的作品各一幅,并同时板书)学生讨论回答:a.自己想表现的窗口。
b.如有近、申、远景应怎样表现?(学生回答时,教师示范)
三、作业要求
1·以线为主,创作一幅构思,构图妙巧且有新意的《窗口》作品。2·画面饱满,注意近、申、远景的表现。
3·教师巡回辅导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帮助,特别是在近、中、远景有层次画 面的处理上。
4·鼓励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间接体验,有目的,创造的想象。
五、欣赏讲评作业
请学生自己选择本组二、三幅作业展示,共同赏评。a.先请作者说说自己的想法。
b.再请学生评优劣或提修改建议(一句话)。
六、观察与思考 a.窗口有什么功能? b.选择一幅打开窗户是一完整景物,关上窗户,窗档又把景物变成独立几幅小景的作品一幅。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你看后有什么的感受。
七、整理文具,下课。
第 八 课
剪 纸 的 故 事
(课型:工艺制作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随意剪出人物的外形
教学难点:依靠视觉平衡和对人物形态比例的基本了解 教学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公园喂鸽子”故事。(画面)教师讲述故事,课件出示画面。
二、故事交流
1.在你的身L或者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讨论、演示分工合作过程
1.(从各小组中挑出一个典型故事)清三位同学来跟老师合作示范。
2.先分工再进行组合。(学生讨论怎么分工)3.教师示范剪刻步骤。
①随意剪出外形。
②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
在这些民间剪纸作品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张的细竹和花纹的处理?花纹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民间剪纸作品)中闽民间剪纸最常用的花纹就是锯齿纹和月牙纹。(课件出示)
⑧组合粘贴。
准备粘贴了,你想怎么贴?怎样贴才会又快又平整呢?——胶涂在底纸上。
出示几个剪纸人物,你能给他们编个故事吗?
④添加道具。故事“剪”完了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完善的?——添加背景、道具等。(课件出示剪纸道具)
四、欣赏:
1.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本组展示板L,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2.评述作品。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五、学生合作完成剪纸故事展示、总结
1.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3.今天我们用剪纸的方法表现了身边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第 九 课
打 扮 文 章
(课型: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加深对生活情趣的体验和感受。
◆认知目标:学习“打扮”文章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平面装饰的技巧 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和掌握 教学准备:各种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音乐导入,引发学习兴趣。
1.齐唱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边唱边观察歌诃发生了哪些变化。
问:歌词发生了,什么变化?(词语、底色)可以怎样打扮一下让它更漂亮?(加边框)2.导入课题:
文章这样打扮一下果然漂亮了很多,今天我们就看谁最会“打扮文章”。分组比赛,了解学习内容。
观察评议: 欣赏一幅优秀学生作品,讨论创作方法。观察一幅学生作业,指导矫正作业中常见的问题。
引导思维: 如果给你们一段文字,你会怎样来打扮它呢?(词语、边框、底纹)我们除了能用画的方法来打扮文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打扮文章呢?(蜡笔水彩、装饰手工……)
3.分组比赛: 分四小组进行尝试作业。课件出示比赛要求。
4.讨论,制作,评比。
5.总结。
6.创作要求
用你喜欢的工具来打扮你的文章。打扮好文章后,用自己喜欢的装饰工具与方法,将自己的作品装扮得更漂亮。完成作业后给自己的好朋友读一读,相互提提意见,改一改。听到音乐我们开始创作,音乐停止作业也应该结束。
表现创作,互评推荐作品
7.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学生课堂作业
课后交流 :送礼物(用各种方法打扮的生活物品)课后交流:这些礼物是用什么方法打扮了什么东西?它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第 十 课
拼
泥
板(工艺制作)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泥板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学会运用泥板来塑造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有趣的形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其基本的表现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表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人、事、物 教学准备:泥板作品、泥塑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用陶泥做各种物体的方法。(欣赏泥板造型作品出示课题)
2、师生讨论。揭示课题:拼泥板
二、体验感受
1、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做泥板?(分组讨论)
2、学生动手做一做。
3、教师示范泥板的成型方法,学生体验感受(演示用泥料及制作物品)
三、了解工具材料
泥板成型是陶艺制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工具材料出现圆木棒、瓶子、布、牙签、小刀等,标出名称和作用。(出示课件)
四、方法和步骤
1、泥板造型的几种方法:
卷(教师边讲边示范“卷”的方法、要领及注意事项)、折、切、挖、粘。
2、制作步骤:
a、用拍压的方法将陶泥做成泥板;
b、用泥板卷筒(示范做鱼)做成鱼身,捏出 鱼嘴、鱼尾;
c、用多余的泥板做鱼鳍、鱼眼粘在鱼身上;
d、装饰刻画,整理成形。
五、作品欣赏
出示用泥板制成的具有代表性的陶艺作品,欣赏中外经典陶艺作 品及儿童优秀陶艺作品。
六、作业要求
1、将泥板卷折成型后,大胆想像装饰,独立制作成一个形状独特、新颖的形象。注意粘接要牢。
2、讨论:你会用泥板做一个什么样的物体?
七、学生作业 分组进行 教师巡视
第 十一 课
雪 花 飘 飘
(课型:造型应用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 学习雪花的制作方法,进一步掌握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及动手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工艺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制作雪花的过程 教学难点:多种不同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准备:剪刀、纸、胶水、范作、录音机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一、玩一玩
1.每组分发一个教师自制的“雪景”玩具,组员间轮流吹一吹。玩一玩。
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玩具并提出观察问题:
(1)这个玩具由哪几大部分组成?
(2)每个部分都用了哪些材料?你能用其他材料替代吗?(3)这些飘动的“雪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4)如果你来制作的话会按什么样的步骤来做?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
A.玩具主要由底、盖、景三大部分组成。
B.底——泡沫板,盖——塑料瓶,景——综合材料。
C.“雪花”其实就是泡沫珠,可用摩擦泡沫板的方法得到。
D.制作底与盖——制作“雪景”——将底与景组合后将底与盖接好——摩擦出泡沫珠将其从瓶口灌入。
3.请学生给这个玩具起个名字,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
二、看一看
1.欣赏有关雪景的图片和影片。
2.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词汇描述一下印象中的雪景。
3.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出来的玩具中的雪地景色。
4.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景色,说说它是如何制作的。(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作者如何巧妙地利用材料。)
5.学生观察分析自己所带材料,互相说说它们适合制作什么样的景色,并讨论采用什么方法固定在泡沫底板上。
有关雪景的图片和影片
三、做一做
1.师生合作制作“雪景”玩具,进行简单示范。
2.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及教室卫生保洁。
运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雪花飘扬的背景,配上《雪绒花》悠扬的音乐。
四、说一说
1.学生拿着自制的玩具在教室内自由玩耍,边玩边向其他同学展示介绍自己的“雪景”玩具,或者交换玩具玩一玩。
2.让学生说说对自己的玩具的看法,好的地方或还有待改善之处。说说最喜欢哪个玩具并说出原因。
五、想一想
1.提问:你们知道“雪花”是如何飘舞起来的吗?
2.课件简单演示空气由吸管进入瓶中,在瓶中流动形成风,于是带动泡沫珠飘动的过程。
第 十二 课
色 彩 A B C(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美术的传统媒材。
2、能用制作颜料的简单方法试着制作1一2种颜料。
3、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重点:色彩的搭配 教学难点:色彩的构成 教学准备:颜料、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一)发现
1、小实验。请一名学生将菊花在白纸上用力摩擦,发现了什么?
2、讨论:在生活中你还发现过这样的事情吗?
3、教师总结:在大自然中有丰富的材料都可以制作出颜料。
(二)讨论
1.欣赏几幅作品和染制的方巾。
2.寻找合适的材料:你从大自然中找来了些什么材料? 3.分小组讨论:如何利用工具将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出颜料呢? 4.总结制作方法:用小棒和碗捣汁,用纱布包好或用过滤网挤压过滤出汁液。1.课件出示作品。
(三)试验
边制作边用简短的文字填写研究表格。
(四)交流
每组小组长进行汇报总结,讨论解决遇到的困难。
(五)展示
1.用自己制作的颜料组内共同完成一幅画。
2.贴在展示板上评一评。
(六)拓展
1.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的色彩很漂亮,我们也可以直接利用它们来直接作画。
2.史前艺术家都是用土和矿石制作出颜料画画。
我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中国画中的朱砂色颜料是把朱砂矿石研成粉末获取的。
活动二
(一)导入课题
师语:生活中有很多东西的色彩很漂亮,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它们来做一幅美丽有趣的画。
(二)整理材料
教师提问: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可直接利用的材料吗?
(三)了解步骤
1.欣赏范画,讨论这些画是用什么颜色和哪些东西做的。
2.学生看书,讨论并总结活动步骤。
(四)尝试作画
1.尝试作画后学生白评。教师总结作画方法。
2.引导学生评价范画,掌握创作要领。
3.教师小结:构图要饱满;设计要新颖;涂胶水要匀;铺色块时材料要密、齐、匀;巧妙运用不同形状的材料。
(五)开展活动
1.学生分工又合作,愉快地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
(六)学习评价 1.学生互评。
2.师评:肯定学生的精心制作,赞扬学生的大 胆表现。实物 投影 以展示学生的作品。
第 十三 课
乘 风 破 浪
(课型:综合探索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
1、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2、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
3、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4、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习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工具的使用和材料的选择 教学难点:船舶造型的美观 教学准备:木工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一)尝试作业(画印象中的船)1.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线条勾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
(1)船的外形结构了解。
(2)作业分析,船体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组合。
3.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
(二)资料欣赏(看各种各样的船)
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船的图片资料传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三)教师示范(提供写实性绘画指导)1.教师选择一艘舰船模型进行示范描画。
2.质疑:
(1)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船模型?(2)教师怎样刻画船的局部?
(3)船舱的表达采用的是平面形组合还是立体形组合? 3.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
4.师生交流写实性绘画的特点。
要求:表现出立体感,注意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四)自主表现(画自己目前看到的船)1.提供作业方式:
(1)根据自己带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
(2)提供两幅船的大型摄影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2.作业要求:将自己喜欢的船模型或摄影图片描画下来。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3.学生作业。
(五)对比评析
1.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活动二
(一)欣赏激趣
1.引导学生观察做木船的过程。
2.揭示课题。
(二)感知材料
1.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说说其分别适合做船的什么部位。
2.教师小结:长的木头适合做船体,薄的木板适合做船的甲板和船舱,短小的木头可用来堆砌船舱等。
3.启发思考:在制作中木材不符合自己的构想要求,该怎么办? 4.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现场演示切割或修削板材、锯木头的方法,如制作甲板选择长方形木片,分别裁切两个或四个角就行了。
(三)尝试体验
1.小组合作尝试用木头等材料组拼成一艘船。
2.在制作中思考以下问题:
(1)船体制作成什么形才符合力学要求?(2)怎样使船体更美观,更有特色?(3)用什么办法使你做的船变得更牢固?
(四)讲授释疑
1.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引导观察。
2.通过作业评析了解组拼船体的方法:
(1)下面大上面小,逐步向上搭建。
(2)左右两边搭建,平衡感较好。
(3)组拼时注意大小木头的搭配,高低起伏的变化。
3.老师再次出示做好的木船范品与学生作业比较,解决工艺制作的技术问题和细节处理问题。
(五)拓展思路
学生欣赏各种船的图片资料,谈自己的构想。
(六)学生制作
学生两人合作制作一艘自己喜欢的木船。要求:造型美观,富有创意。
渗透: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课件展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时课件循环播放各种船的图片。
(七)游戏激趣
1.展示:将学生做的船放入水中漂浮、玩耍。
2.质疑: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船”不下沉?出示范品启示。
第五篇:湘版 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影子大王
(一)教学目标:
1、增强自我情感流露及对事物的好奇心。
2、初步接触依形想象并绘制的基本方法。
3、初步认识较复杂的平面形,发展对形和色的想象力。
重点:
1、让学生学习和初步掌握观察后对影子进行更丰富的造型表现。
2、能进行一定的配色和创意造型与表现。
难点:影子的互相重叠以及想象和描绘。
处理方法:
1、教师的语言与直观示范的启发与引导;
2、带学生到操场上体验影子的不同变化;
3、把从网络中收集到的有关影子资料展示给学生。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自己到操场上去仔细观察有关树和自己、同学的不同变化的影子;教师结合教材实际准备和收集网络上有关影子的资料;教学直观示范作品等;准备一些粉笔或者用水作画。
教 学 过 程
导入:
一、教师带学生到外面操场上,指导学生分小组仔细观察树的影子、别人的、自己小手和其他部位的影子变化;
二、问题思考:如果把影子给重叠起来又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分小组仔细观察树的影子、别人的、自己小手和其他部位的影子变化,边观察边互相说一说。
学生观察与思考,边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学:
一、观赏与启发。
指导学生分小组先进行自由观察,把观察到的感受在小组里说一说。
二、请每个小组同学用自己的小手在太阳光线投射下的不同变化。
三、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用已准备的粉笔或者水进行描绘。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四、看一看重叠后的影子有什么新的不同变化?
五、请你对所描绘的影子展开想象和联想。
六、让学生在的这一活动过程中,根据各自的所看到的、所感所想,进行有趣的描绘,并找到适合表现的方法。
教师作简单的作业布置
一、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每个人都要观察、尝试影子变化所带来的兴趣;
二、讨论并说一说对影子的了解和认识;
三、学生主要观察物体对影子所呈现的不同变化效果;
四、重点学习、观察影子重叠的变化。
五、学习运用对称的描绘方法进行联想、想象和创意。
六、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进行创作:
①用粉笔或者水进行造型;
②有主题的所感所想,进行想象、联想、创作;
七、鼓励学生要有与别人不同的想法,还可以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创作。
八、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习评价要求及标准。
要注意每小组要有距离,每小组要选出正、副小组长负责自己的活动。
提醒学生作业时注意环境卫生。
作业与评价
指导每个小组参观其他小组的作业情况,根据评价标准进行简单评价每小组有创意的作品。
让学生作简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选一选哪一小组在学习中比较认真,作业效果也比较好。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并把与众不同的作品拍照留作资料。
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须强调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对人物形态及变化的关注,通过让学生参与身体造型游戏激发他们的好奇和发现新事物形象的热情。将认识较复杂的平面形和依形想象的基本知识与方法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融入到我的成我是影子大王的自我情感之中,使之有利于学生的态度表达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本课是带学生到操场上参与美术活动,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增强学生情感的流露和对事物的好奇心。初步接触依形想象并绘制的基本方法。初步认识复杂的平面图形,发展形与色的想象力。融入到我是影子大王自我情感之中,使之有利于学生的态度表达和学习能录的发展。
在操场上,学生们分组进行创作,并对影子的轮廓进行了设计,添加花纹,变成一个新的艺术形象,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体现了快乐教学的原则。
第二课 洒水成画
教学目的:
1、通过洒水游戏,让学生认识洒水成画的基本方法。
2、认识绘画及其工具材料的多样性,了解线条和线条绘画的基本知识。
3、培养兴趣,体验学习的愉快。教学重点:对线条的认识。课前准备:
1.每人准备塑料瓶、并在瓶盖上中央处用钉打个小洞。上课前装满水。2.选定教学场地(最好是操场)。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变一个小魔术,你们看!
2、“变魔术”,往地上洒水。
3、提问:同学们,你在地上看到了什么?它象什么?
4、师:同学们也来变一变小魔术,把水洒一洒,认真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5、洒水游戏:小朋友以组为单位到指定的地方自由地往地下洒,要求边洒边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参与、巡视。
6、集中,汇报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师归纳:对!我们通过往地上洒水,水在地上留下的痕迹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形象,可有趣了!老师这里还有更加有趣的!你们看!
二、讲授新课
1、师以瓶为笔,滴水作画。
提问:这一次,你又看到了什么?想不想自己试一试?你想画什么?好!拿上水瓶,你也来试一试!
2、生以瓶为笔,滴水作画,师巡回辅导。
3、师:同学们画得非常的不错,谁能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你是怎样控制水瓶里的水的?
4、生思考回答
5、师:听了其他同学的介绍,你一定学到了新的方法,赶快找到 你的小伙伴,再来合作画一画!
7、生小组合作作画
三、小结
教学反思:教学中我体会最深的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来许多绘画基础知识不是很明显地摆在课本中,而是渗透到课本教学的各个活动之中,美术课不再是以绘画为 3
主的内容,而是综合绘画、手工、制作、活动、游戏等内容进行混合编排,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学中玩,目的是让学生们在愉快轻松喜悦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体现了课改的有关精神。这课体现了课改以来的精神,学生在上课时,不在教室里边,而是在室外进行,在玩中学,学生掌握知识更牢固。
学生们自由大胆的在地板上作画,但是在小组上一些学生没有配合的很好,还有些没带齐工具的学生,他们便不参加集体活动,这些都是不允许的,应该要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当中。
第三课
自画像
综合绘画课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认真地观察自己的脸部形象,并能用流畅的线条画出自己的脸部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要求:认真观察自己的特征,用夸张、变形的画法,画一幅漫画像。教学重点:观察并画出自己的外貌特征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构图大气,形象有趣,特征明显 教学准备:镜子、彩色笔、油画棒、白纸 教学过程:
一、小朋友照镜子,观察自己的长相
1、将小朋友带到舞蹈教室
2、小朋友看一看自己长什么样?你的脑袋、你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和别人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说一说你的长相。(一定要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4、小结:刚才我们看了自己的长相,并且也知道自己长得与别人不一样的区别在于小朋友的脸形和五官的不同形状,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自画像好吗? 二:讲解绘画方法
(1)、先画头的形状,如圆脸方脸瓜子脸
(2)、再画发际线,发际线指的是脸与头发交接的地方的形状,如男孩的头发与女孩的头发就不同
(3)、然后画五官,五官决定一个人长相的与众不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眉毛如粗和细,弯和直,眼睛有大和小,双眼皮单眼皮,嘴巴有后和薄之分,画的时候要看清再下笔。
(4)、构图的大小分析
构图指的是画面在纸上的位置。我们画画的时候尽量把纸画满,三、学生尝试绘画
1、请几位长相比较有特点的同学上台到讲台上试着画一画
2、同学们评价是否画得像他们自己,你能上台来改一改吗?如果画得不像,那他们画得有意思吗?
3、老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画的画很有意思,不管他们画得好不好,画得有趣就行了。记住画完以后要涂上与肤色相近的颜色。
四、学生作业
把自己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并涂上颜色。
五、巡回指导
六、互相观赏,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画学生的自画像,由于准备不充分,没有带镜子来,观察不到自己,我便然学生试着观察下同桌。有的学生画面效果不错。教师板书头像的画法,清晰明了。不足之处,没有强调学生五官的画法的多样性,因此学生的思路没有得到拓宽。
第二课时 课型:剪纸生肖
教学目标:通过演示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学会简单的剪纸方法,为自己的生肖制作一枚剪纸作品,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剪纸生肖的方法以及对剪纸艺术的了解 教学难点:外形的准确性以及内部纹样的选择 教学准备:剪纸作品、幻灯片、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观看幻灯片,欣赏剪纸作品
1、展示剪纸作品原作,观察它的形象以及制作材料、纹样选择。
2、同学们可以上台近距离的观看,老师把作品拿到学生中间巡回展示。
3、提问:你看到的是什么?猜一猜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出来的?好看吗?你想不想也制作一个?
4、小结:这些剪纸作品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工艺美术作品,它是我国民间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好好继承和发扬光大。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学习这种民间艺术,为自己剪一枚生肖图案。
二、上新课
1、展示剪纸材料:剪刀、胶水、彩色纸
2、同学们,如果现在你来剪纸你会先干什么?有不同的意见说一说。
3、老师示范剪纸的方法步骤:(1)先剪出外形轮廓(2)再剪出生肖的五官(3)然后剪出有趣的纹样
4、学生辨认生肖的外形
老师准备一些生肖动物的外形,同学们猜一猜它们到底是什么动物?(1)一些容易辨认的外形(2)一些不容易辨认的外形
小结:制作生肖的剪纸作品,首先就要把外形画准,要不然剪出来就不像了。
5、纹样的剪纸方法(1)随手剪(2)对称剪
三、学生作业布置
根据自己的属相,剪一个小动物形象,注意剪出它的外形与纹样。然后用胶水贴在作业本上。
四、老师巡回指导
五、互相交流,老师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让学生自选喜欢的生肖,对各生对生肖进行填充花纹,部分学生完成了任务,效果不错。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外形勾画不来。不过总体上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课时 课型:工艺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为自己制作一张有趣的信息卡,并能通过信息卡与别的同学愉快地交流沟通。达到信息卡的信息传达的目的,激发学生与别人沟通的欲望,培养学生互相了解的过程。
教学重点:信息卡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信息卡的独创性与个性表达
教学准备: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卡、剪贴画、色卡纸、油画棒、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演示导入课题
1、老师把自己不同的信息卡发给部分同学,让他们回答从信息卡中了解到了老师的哪些信息?
2、提问:信息卡是干什么用的?都有些什么形状?好看吗?你要是做一个信息卡你会做得和老师一样吗?为什么?
3、小结:信息卡是传递个人信息的,我们制作的信息卡能让别人很快了解你,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和你成为好朋友,同学们,你们想做一个吗?
二、上新课
1、说一说你的信息卡的组成部分,每个同学的信息卡肯定不同,说出你的不同之处。
2、讲解信息卡的基本组成部分:
(1)图形: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信息卡的外形可以是几何形,也可以是具象形,如人脸形、鞋子形、苹果形、卡通形铃铛形、花形、树形、叶形、冰淇淋形等等。图形还包括插图,插图可以小一点,要与外形相互协调。
(2)文字:主要指信息卡的内容。如姓名、年龄、爱好、格言、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等。
3、老师示范信息卡的制作步骤:(1)先画好外形,并将外形剪下来;(2)将内容写上去,文字可以装饰成纹样;
(3)在其他的地方画上装饰用的与外形相互协调的图案即可。
4、信息卡的色彩调配:
信息卡的外形与内容要以一个色调为主,如老师用的是黄色调,那么整个信息卡就必须多用黄色调,这样设计出的信息卡才会协调。如果是红色调你会用哪些色彩?
5、欣赏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卡。
三、学生作业
画出信息卡的外形,经剪贴装饰后,写上自己的姓名、电话、属相等。
四、老师巡回指导
五、游戏:将做好的信息卡与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也可以与新朋友交换,让我们大家都成为好朋友。
六、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工艺设计课。在美术室上课,几个学生学具没有带齐,不过美术室有备用卡纸,同时采用的是以小组协助,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学生在制作信息卡的过程中,还算认真。学生们所做的信息卡也是各式各样!接近下课时,把学生的信息卡展示在黑板上,供其他学生借鉴!不足之处是强调了卫生,但是还是没有保持好及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信息卡时,其余的学生注意力没有集中在老师这边。
第四课 《美丽的昆虫》
教学目标 :
了解昆虫的基本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
大胆运用色彩进行绘画表现。
能运用涂、拼、画、剪、贴、揉搓、纸制等表现昆虫。
增强亲近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体会:
教师活动:①组织学生参观生物园。②回到教室,用图片、录像或幻灯的形式充分展示昆虫形态的多和花纹的美。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仔细体会并口头描述昆虫形态的多样性和色彩的丰富性。
二、讨论归纳: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昆虫的形态多和花纹美有何共性和不同特点 ? ②昆虫花纹颜色的对称搭配。
教师借助范画,强化视觉印象,帮助学生认识昆虫的共性和不同特点(昆虫通常都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形状各异,色彩丰富),形成理性认识。
三、绘画表现:
学生活动:通过对昆虫的观察了解,直接用彩笔,画自己喜爱的昆虫。绘画表现时,构图要饱满,要多用对比色,注意两边对称。以学生的自主表现为主,在自己对昆虫特点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夸张和创造,最后在昆虫身上添加图案花纹。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现,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制作形式,表现自己对昆虫的认识,可以不拘一格展示自己的个性。
四、制作表现:
学生活动:学生巧妙地利用不同纸材的质地和象征意义,大胆联想,发散制作出自己熟悉的美丽可爱的昆虫,体验创作的神奇力量。教师活动: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夸张,提醒学生活学活用,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表现,避免机械地摹写,制作时应注意不同纸材的性质区别以及与操作相关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评价作品:
教师以主持人角色举办“我喜欢的昆虫”画展,师生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前边,大家一起评出奖项。
肯定学生的精彩绘画和生动制作,对可以修改、补充的作品鼓励继续补充改进,相互交流在此次活动中的感受,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后反思:
(一)本节课是绘画课,应准备两种可以明显区分色彩的叫对比色,色相对比、饱和度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明度对比!学生们对于结构的理解还是不够的,应准备好范图,讲解好胸腹头三个部分。对于学生色彩的运用上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放开!(二)本课是手工制作,搓纸条、团纸团然后组成一个昆虫。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很熟练地搓纸绳。进行示范了好几次学生们还是弄不来,因此便个别辅导。由于我宣读有奖品,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了,卫生保持的也还不错,实行奖励这个办法还是很好的。在创设情境中,教师准备的范图还是不够大。不足:在示范的过程中不够详细,学生们大多数都弄不来。优点是学生们都乐于参与,有几个学生利用了不同材质的材料。体现学生材料是可以节约利用的,带回家,下次有用便带来。
第五课 神鸟变树
教材分析
临摹是美术学习中的一种方法,但运用的方法要适当,否则会严重束缚儿童的思维。本课试用小孩爱游戏的心理,借鉴音像效果充分利用临摹的借鉴功能,在“看着画”中保留“想象画”为学生开拓一个创造的境地。
神鸟如何变树是本课的趣味中心,应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利用感受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进行自由创造。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来探秘、表现自己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感受。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2、训练学生的连贯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4、色彩丰富的表现能力。教学重点:
学生欣赏图片,构思、构图、表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难点:怎样引导学生把激发起来的感受转化为可视画面而生动的图形。
处理难点方法:
1、以鸟声为引诱学生、自己欣赏图片、强化丰富的色彩的意识。
2、鼓励学生不要机械地对图片的临摹,和与别人画得不一样更有创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各种鸟叫声的变化引导学生的进一步想象、求知欲望。
(二)展示图片:“神鸟”并试图引导学生叫出鸟的声音。
(三)图片的简单介绍:(以学生的欣赏感受为主),强化师生互动,学生获得新知识。
(四)图片转换:以神鸟变成神树,鸟、树形象的比较,强化彩色羽毛变成彩色树叶。
(五)发展创造:学生自己心中的神树,特别是树形的丰富,手形变化的利用,与其它媒材的使用。
六、学生作业过程:作业可以绘画,亦可以用橡皮泥表现。
1、可适当强调画面的位置及物体的大胆表现,即必要的构图构思有利于学生以后的设计学习和绘画表现!(通过表扬优秀作品中进行)
2、强调色彩的丰富表现,特别表扬有创意的同学,但更要鼓励根据自己感受来创作的作品,以避免向被表扬作业靠近(强调个性)。
3、橡皮泥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两人合作完成一张作品,(强调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评价过程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作业或别人的作业,强调真实感受,鼓励实话实说。老师尽量用个人的看法鼓励学生自主想法,以便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学习评价氛围。
八、课后拓展
收集类似的图片,可以借助于家长并用文字表现自己对图片的感受。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收集、整理资料、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绘画课,课前分发上节课做好的学生作品,实施了奖励!这节课成效不错,但完成率降低了,有的学生画没有及时的完成,说要带回去画。下节课应及时的提醒学生及时交本节课的作业,不足之处还是在自评互评方面还是没有得到实施,应鼓励学生多说其他学生认真的听,及时表扬画的优秀的学生的作品。
第六课 《听听画画》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律动起伏,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激活学生视听觉感官的联通,使其明白对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色彩与线条来表现。(认知)
2、能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觉,并能用简单的话语表达内心的感受。(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感受音乐、文学与美术的联系,重视自我感受的表现。(情感)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热情,能通过听歌曲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并注意视觉与听觉的协调活动。
教具准备:各种与歌曲匹配的范画,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作业纸、绘画工具(水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等均可)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导语:同学们,今天林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特别的朋友,但是它们看不到,摸不着,我们需要用心去听,用心去感觉,才知道它们是谁。而且这个新朋友一来就邀请我们同学伸出手来,和他一起动起来。
2、播放音乐《娃哈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思考:刚才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同学有的唱,有的拍手,有的随着音乐舞动。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绘画)
3、导入新课: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听听画画。
二、讲授新课。
1、听音乐《小小的船》《火车开了》第一遍,好听吗?那谁听出了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呢?(拍手提示)音乐节奏的快和慢在绘画中怎么来画呢?请同学再来听一听,这次你们可要仔细想想。
2、第二遍听《小小的船》《火车开了》:
A、出示画:这两幅同样是画的小小的船,有什么区别吗?(一幅是画的具体的船,星星等,别一幅是用点,线,面画的)
B、听火车开来了,谁能说一说,这两幅画又有什么区别呢?
C、火车宝宝给咱们出了个问题,看同学们谁观察的最仔细:这两幅画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节奏快的音乐,画面,色彩鲜艳、丰富,线条起伏大;音乐节奏慢的画面色彩柔和,线条起伏小。
三、学生听一听,画一画。
1、下面还有三首好听的音乐,这回可要听仔细,你喜欢哪一首音乐,怎么才能把它画下来呢?(放音乐)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3、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评,师点评。
4、小结:美的音乐加上同学们画,美丽极了,你们真是了不起。让我们在美丽的音乐声中结束我们这课,希望大家听着音乐,保持的愉快的心情走出教室,把你身边的纸屑带走,让教室和你的画一样美丽起来。
四、板书设计:
听听画画
节奏快
节奏慢
形(点线面)
线条起伏大
线条起伏小
色
鲜艳
丰富(对比色)
柔和(调和色)
教学反思:这节课课件准备很精美,学生们也很认真进行绘画,通过听声音学生们进行绘画,通过幻灯片播放一些图片,使学生们开拓了绘画思路的,不足之处是对课本上的图片上的画的学生偏多,总体上是上课效果有达到一点吧!在自评互评方面,还是缺少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还是会跑来跑去的影响大家。在备课方面应该都要像这次备课准备充分,这样上课就有底气了,在组织教学方面,应该有待加强。
第7课
小蝌蚪
教学内容分析:《小蝌蚪》是一节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绘画表现能力的科目。教材图片清新、生动、情境感强,以清晨小蝌蚪们排队出发开始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来展开故事,引导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景中思考、想象,创造性地参与绘画和学习。以连环画的形式开展故事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让学生体会并认识在绘画中多个点状相似的形疏密排列、组合可构成美观有趣的图画。使得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故事和绘画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表达源自故事和绘画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能认识了解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能做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2、能根据特定情景推理思考,在绘画中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想象,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能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渗透点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点的排列、疏密等基础知识。教具学具准备:学生:绘画工具
教师:图片、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谜语:小小黑豆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头。(打一动物)师小结: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出示课题:《小蝌蚪 》
二、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课件出示)
1、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清晨,小蝌蚪们起床了。提问:小蝌蚪起床了,它们正在做什么呀?
师:哦,小蝌蚪起床后各自做着自己的事。那你们会画蝌蚪吗?
2、吃完早点后,他们决定以一起到小河里去旅行,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开始了!提问:小蝌蚪出去旅行了,他们的队伍是怎样的?
3、突然,不知从哪儿扔下一颗小石子。聚会的队伍被打乱了。提问:小蝌蚪们遇到了从天而降的石头,怎么办?
4、讨论:旅行的队伍被打乱后,小蝌蚪们怎么办呢? 提问:你猜猜,继续旅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三、畅谈构想,自主表现
1、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1)这些小朋友的想法特别吗?
(2)画中的小蝌蚪,它们分别在干些什么?
2、想一想说一说
小蝌蚪们在旅行, 途中还会遇到什么情况?(说说自己特别的想法)
3、学生绘画创作教师指导
指导要点: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学生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励学生。
四、作业展示反馈评价
出示《有趣的组合》、《奇妙的想象》两个池塘。
(1)自评(2)同学互评(3)教师选取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五、习题设计:想想小蝌蚪们在旅行中还会遇到什么情况?请你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六、板书设计: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1)圆圆头(2)细长尾巴。(3)身体像小小黑豆
教学反思:猜谜激趣的游戏形式让孩子没们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情景,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但创作中出现个别学生的作业里小蝌蚪像排队似的,比较呆板,故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入小蝌蚪的生活习性的强调,比如三五一群。在课前应该多准备多种荷花和荷叶的画法,还有一些青蛙的画法,供学生们参考。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回答完应该及时的表扬的。组织教学方面,课讲的不够连贯,有几个学生跑来跑去的。
第八课 神奇的小画册
教学目标:通过折折剪剪画画,使小朋友手中的小纸片变成一个神奇的小画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画册的轮回绘画中变得丰富多彩有趣味。教学重点:画册的折剪添画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有新意的变化,变化的统一性 教学准备;自制小画册、白纸、油画棒、剪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将小画册贴在黑板上,请几个小朋友来翻翻看
1、你发现了什么?有趣吗?
2、请你来给它编个故事,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3、怎么样,这个小画册好玩吧,我们也来试一试
二、探究小画册的制作方法
1、看到老师的小画册,你来猜一猜,这个小画册该怎么做呢?
2、老师小结并示范:小朋友真是很聪明,老师没教,就能猜到小画册的制作方法。首先要用两张纸折成书本形状,然后在已折好的纸上剪一个缺口,小画册就剪好了,再在上面画出图形即可。
3、动脑筋:怎样才能使画面翻动后头和身子仍然会有机的连接起来?
三、欣赏有趣的学生作品
1、互相有关联的四张连在一起的小画册。
2、已经脱节的四张相连的小画册
四、学生作业
1、自己做一个神奇的小画册,然后画上有趣的形象。
2、你可以将自己的小画册的第2、3、4页给你的同桌继续添画,看他能不能将你的画册变得更加神奇。
3、当然,如果你不想给同学添画也可以。第2课时
一、学生继续作业
二、将做好的小画册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看谁的故事最奇特。
三、根据同学们的推荐请做得好,又讲得好的同学上台来讲一讲你的神奇小画册和神奇的故事。
四、总结评比 教学反思一
本课在导入时,我出示自己制作的小画册,迅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问学生这个画册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学生们都会明白画面翻动后头和身子仍然会有机的链接起来。导入很顺利,同学们的兴趣都被激发起来了。在讲解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们急于裁剪,在绘画时,忘记讲了故事的连贯性。下一节学生们是继续制作,主要是把你的小故事编的说出来。教学反思二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小画册,鼓励学生们对小画册讲讲有趣的故事,目标完成的不是很好,折剪画册方面没有很好的制作。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还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学生忘记本课要带小画册,导致一部分讲了很有趣的故事,其他小朋友便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很认真的倾听。不足之处有的学生基本制作步骤还不会,动手能力差。
第九课 大嘴巴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掌握玩具“大嘴巴”的折叠和装饰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大嘴巴”形象的构思及剪贴装饰。教学准备: 教师 — 示范作品、方形彩色纸
学生 — 彩色纸、剪刀、固体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4分)教师与手中的“大嘴巴”进行对话导入,学生倾听教师与“大嘴巴”的对话,欣赏教师制作的“大嘴巴”。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对话”形式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并激发起学习兴趣,二、学习
新课
1、探究(4分)展示几个制作好的大嘴巴,分发给每个小组。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对分发到小组的“大嘴巴”进行研究。说一说这些作品是怎样做的。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嘴巴”的制作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2、制作(5分)放两首儿童歌曲,学生在这两首歌曲的时间内完成“大嘴巴”的基本形——即“东西南北”的折叠。
设计意图:通过限时完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为下一步装饰打好基础。
3、谈话(4分)提问:你打算怎样装饰“大嘴巴”,学生谈谈自己的打算
设计意图:在谈话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三、学生作业(15分)
1、提出作业要求
学生对前面折好的“大嘴巴”基本形进行设计、装饰。即可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进行。
2、学生作业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并在作业过程中放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学生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两种形式,让学生有更多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不同对待,面向全体,通过放音乐使较长的作业时间不至使学生感到疲劳、枯燥。
四、评价
学生自愿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欣赏。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同时在欣赏别人的作品的过程认识自身不足。、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提醒学生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五、小结
1、清理卫生(1.5分)
2、小结(0.5分)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多方面对学生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一、作品展示、讲评
1、请已完成作品的同学上台表演。
2、学生评一评、说一说最喜欢的作品。
二、启发学生讨论:用“东南西北”的基本形还可以折什么? 欣赏用基本形折出的其他形象。(如:小狗、桌子、衣服等)
三、学生制作
四、课堂小结
评选优秀作品放艺术角展出。表扬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的小组。
反思:这是一课集手工、制作、装饰、玩为一体的课,目标基本达到,掌握了“大嘴巴”的折叠和装饰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导入环节,由于太过于匆忙,没有对“大嘴巴”进行对话,在传授制作步骤时,有的学生会做,导致粘贴部分没有听就不会了!学生们没有做到自主探究方法!应该再次强调要认真先听讲吧!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制作时用的是固体胶,而学生们带的是双面胶,在粘贴时,我也犯了错误,粘贴不上,后面经过认真研究,发现问题所在,便再次组织学生们听。在今后教学中应该要认真备课,做好作品,教师要先明白了才能更好的教学生,在卫生方面由于有奖励机制,因此学生们都很好的保持,以及打扫卫生。
教学目标:
第十课 童话屋
1.掌握排列组织和色彩搭配的简单方法。
2.锻炼学生纸工表现的折、剪、贴技能。3.发展创造思维,促进情感内化。
教学重点:通过折、剪、贴方法的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学难点:房子形状的设计及粘贴过程中通过颜色区分房子的结构。教学准备:底纸、彩纸(整齐的小纸片)、剪刀、胶棒。教学过程:
1.童话导入(1分钟)-白雪公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吗? 生:知道
师:简要的讲故事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一起战胜了恶毒的皇后以后啊,就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城堡里,一直到了现在,昨天,白雪公主就给我说想请我们帮她设计一座更漂亮的房子,我们每个人都是小建筑师,来一起帮她的忙好不好?--好。2.房子的形状(3分钟)
那么要设计房子,我们首先得了解房子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形状呢?
①.一边讲解,看,这些房子有几十层的摩天大厦,也有精致典雅的花园别墅,有古老的欧洲城堡,也有现代的高科技小区,居民公寓等房子分为那两个部分呢?--房顶和房身 a.身体是什么形状的:方的、圆的,三角形的?还是不规则的…… b.屋顶什么样的:三角形、圆锥形、平顶、彩条状的?或者瓦楞形的……
②.下面老师来画一座房子,圆圆的屋顶,长长的身体……这个房子还少了点什么啊?--窗户和门,请一个同学来把它画上好吗?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了的窗户和门。3.制作方法(5分钟)①.欣赏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七个小矮人帮白雪公主设计的房子漂不漂亮。
师: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房子和我们平时画的房子有什么不同呢?---是通过用剪好的小纸片帖画完成的。
师:那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用帖画的方法来帮白雪公主设计房子好不好?--好 ②.制作步骤
a、画--设计房子,用铅笔画在白纸,注意构图,注意形状,门、窗。b、涂—用胶棒涂要贴纸的部分,注意涂的面积要适当。
c、贴—把小纸块贴在底纸上,用手压一压,注意用颜色区分不同的部分,注意整洁。d、添—完善画面,变得更加漂亮。老师小结,发现问题,强调要注意的地方 a、贴的速度要快,贴牢 b、区分颜色 c、注意整洁
5.课堂练习。(音乐响起)(16分钟)
要求:运用帖纸的方法,帮白雪公主设计一座想象中的童话屋。贴完后贴到前面展版上。
两人合作设计制作,老师巡回辅导作业。贴完后作业贴到前面展版上。(2分钟)6.总结(2分钟)
今天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帮白雪公主设计了最漂亮的房子,它们设计新颖,创意独特,白雪公 18
主一定会很喜欢,很高兴的,把它们建到一起就变成了大大的城堡,我们一起把它送给白雪公主好不好?
7.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卫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掌握排列组织和色彩搭配的简单方法,大部分学生都能进行纸工的折剪技能。学生们少部分才有进行合作,大部分学生都运用自己制作的形式,速度变慢了。不足:有的学生在排列是,十分混乱,折剪不工整。优点:有几个同学对于房子的外形有了比较大胆的创新,本班学生在卫生保持方面较好的,大多数都积极主动地收拾,不过还没有做到完美。备课时看似很完美,可在教学过程中,却乱了分寸,有的漏讲,可能没有记住吧。添画部分没有讲出了,遗漏了好多的知识点。
第十一课
摇滚小精灵
教学目标:课时一
1、学习制作滚动玩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制作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审美能力。
2、尝试强生活中的东西变成有趣的玩具,体验滚动玩具的乐趣。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滚动灵活。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关图片、情境设置、制作方法演示、学生作业音乐等)
2、教师示范用工具材料(彩色纸,剪刀,双面胶)
3、范品(用各种材料制作的摇滚小精灵)
4、教室中间放一块斜板。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
1、今天一上课老师就看到同学们的桌子上摆了不少东西,都是些什么呀?(易拉罐、薯片筒等)
2、把你带来的东西放到教室中间的斜板上来玩一玩好吗?(3-4个)3-4个学生台前滚动 19
自己带来的物品。
3、大家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滚动?(生答)对了,能滚动的东西可多了。(课件图片1:能滚动的物体的图片,例如:球,轮胎,环等)
4、这些能滚动的东西都是什么形状的?(圆形)对。不是圆形的东西方便滚动吗?是的,剪刀,书本等都不方便滚动。观看一些能滚动的物体的图片。找出能滚动的物品的共同特点
5、杂技团的叔叔阿姨们根据圆的东西能滚动的原理编排了一个杂技叫滚动地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表演吧!(课件图片2)瞧!他们滚得多有意思啊!
8、杂技团要编排更多这样的节目,需要招聘一些会滚动的小精灵来表演,彩色纸知道这个消息后决定去应聘,这是怎么回事呢?
9、我们来看看彩色纸是怎样变成会滚动的小精灵的。(课件演示)先用剪刀剪出小青蛙的头部和身体,然后把头和身体粘贴起来,再剪出小青蛙身体的其他部分粘贴上去,这样一只小青蛙就剪贴好了。然后将一根纸条粘贴成圆环,将小青蛙粘贴进去。这样一个会滚动的小精灵就做好了。!(课件图片)这些会滚动的小精灵都是用这个方法做成的。瞧他滚动得多有意思啊!我们也来做一个会滚动的小精灵,和他们玩一玩好吗?板书课题:会滚动的小精灵
二、体验探索
1、下面和老师一起来做一个小精灵好吗?首先做什么?请学生来卷贴纸条,然后呢?剪出中间的形象,老师准备剪贴一个太阳小子,我用绿色剪出太阳的外形,然后用黄色贴出太阳的脸。这个太阳的脸上还少了点什么?鼻子和眼睛,请一个同学来把它画上好吗?最后将太阳粘贴到纸环上,小精灵就做完了。
2、这些小精灵都是用这个方法做的。(出示范品)谁愿意上来玩一玩?(在玩耍中欣赏范品并开拓眼界)
3、刚才看了这么多的摇滚小精灵都是用彩色纸制作的,可不可以用别的材料,别的方法来制作摇滚小精灵?比如:这个卫生纸筒,可不可以让它变成摇滚小精灵?怎么变?你们手中的其他材料呢?
4、这里有薯片筒,易拉罐,一次性纸杯,圆形铁盒,卫生纸筒等制作的摇滚小精灵,老师把它们发给每个小组,拆开来看一看。(拆分范品,欣赏讨论制作方法)
5、你准备怎样做一个什么样的会滚动小精灵呢?用什么材料制作?(学生讨论:明确自己的想法,或从别人的想法中得到启发。)
三、创作表现
1、交代要求:制作一个和多个能滚动的小精灵,做得新颖,有趣,滚动灵活。
2、教师指导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来。
3、做完后可在教师中间的斜板上滚动玩耍。
四展示评价
1、展示,请放到讲台前的展示台上。
2、评价(自评,师评)(学生说说自己的小精灵有什么特点。)
3、玩耍,3个一批到斜板上滚动自己的小精灵。
4、总结:今天大家做出了很多有趣的能滚动的小精灵。真不错!从这堂课中我们知道了要善于用我们的眼睛和双手,去观察,发现,创造出更美的东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能摇一摇的小精灵。板书设计:
制作方法:(1)裁剪纸条、装饰
(2)卷贴纸条成纸环
(3)剪出中间的形象
(4)将形象粘贴到纸环上
反思: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玩圆形方形物体发现流动的知识,猜猜纸是怎样滚动的讨论分析,师生合作,发现制作小精灵的自主学习环节,很感兴趣,再加上情境的渲染,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课堂气氛,学生作业效果都比较好。在作业的完成效率上,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未能及时完成。因此,在今后应该要让学生们抓紧时间完成,做到高质高效。学生们体验到了滚动玩具的乐趣。学生们还是很乐意完成作品,如何高效地完成所学的,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课堂卫生的保持上,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都是由于实施了奖励制度。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卫生情况了。
反思二:学生在制作摇滚小精灵时,速度普遍偏慢,我是倡议以两人合作的,但是有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合作,导致速度慢。本人也在课前制作过,不倒翁在制作上有一定的难度。本课一课时是完成不了的。第二课时继续,课将近结束时候,我便叫学生快点的收拾桌面,培养学生们良好的习惯。
第十二课
红灯停 绿灯行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知晓其颜色、形状、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能运用描绘、游戏等形式大胆地表现通过交叉路口的情形。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有意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增强学生社会体验的经验,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教学重点:
1、交通标志的识记与掌握
2、能表现出小朋友放学过交叉路口的情形与形态
3、在游戏中体会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教学难点:
能在学习生活中体会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并能识记交通标志,准确的理解交通标志的具体意思,自觉的遵守和维护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小朋友们,我们学校外面就是八都街,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我们上学放学,都要经过这些地方。遵守交通规则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师:你们知道一些什么交通规则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交通标志图片和安全过马路的小朋友照片)师:图中的小朋友做得怎么样?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画一画小朋友上学途中或放学回家安全通过交叉路口的情形。板书课题:红灯停 绿灯行
(二)过马路
二、欣赏感受 出示小朋友画的画。《过天桥》
1、这幅画画了什么内容?
2、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材料画的?
3、有没有表现全部的马路和天桥? 师小结:对!否则场景太大,人物就小了。
《过斑马线》
1、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2、他们是在什么时候过马路的?(红灯把车子停下来的时候)
3、他们踩着什么过马路?(斑马线)
4、他们是不是遵守规则的好孩子呢? 《过马路》
1、这幅画画的是什么?
2、用什么“画”出来的?怎么只有两种颜色呢?
3、这里画了些什么动作的小朋友呢?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不错,红灯一亮,同学们不慌不忙排好队过马路。他们表现得真棒,你们平时就是这样过马路的吗?如果是那就是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
三、自主表现
你是怎样遵守交通规则的?你能把自己遵守规则的场景画下来吗?
指导要点:
1、尽可能多地表现各种交通工具,可画出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交通工具。
2、画花、树、房子、人等布置在马路的两边。
四.交流评价:
1、说一说,评一评(自评、互评、点评结合)
师:如今我们的马路越来越宽阔,交通也越来越繁忙,小朋友从小就要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公民。
2、师生齐读儿歌结束本课 人和车,靠右行 过街要走斑马线 红灯停,绿灯行 交通顺畅好心情
五.习题设计:画一画小朋友上学途中或放学回家安全通过交叉路口的情形。六.板书设计:红灯停绿灯行;人和车,靠右行
过街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 交通顺畅好心情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时间的安排上不合理,过多的占用了讲评的时间,导致本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因此,我便安排两课时的时间。
本课是让学生回忆自己上学、放学时过马路的情景,通过绘画表现出来,但是由于是在农村,因此很多学生没有体验过马路的情景,便让学生完成画作,参考书上的形式。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常用的交通标志,知晓其颜色形状所代表的意义,能运用描绘、游戏等手段表现学生安全通过交叉路口时的情形,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有意观察、记忆表现的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增强学生社会体验的经验,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学生在绘画大多数都知道要红灯停、绿灯行,但是在表现上还是不足,因此,我便多强调。
反思二:第二课时我让学生继续完成上节课的图片。这节课主要以评价为主,让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师评。但是结果学生在自评方面声音太小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没有集中,教学效果还是不太好,同时我犯了一个错误。收每一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每一个都讲过去,但效果不佳,以后应该要收集优秀作品,评价是多以鼓励性语言为主!
自身在语言组织方面有待加强,鼓励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发现闪光点,多以师评为主!鼓励有进步的学生!
第十三课 捏泥动物
教学目标: 认识与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用橡皮泥抓住动物的特征做自己喜欢的动物,进一步掌握做泥塑过程中捏、粘、卷、揉、搓、揉等技能,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与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用橡皮泥做自己喜欢的动物。
教学难点: 动物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动物朋友,看!是谁呀,它们有什么特征?
2、师展示课前制作好了的捏泥动物。教师板书课题:动物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师:你们看了这些动物,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它有什么特征?
1、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动物有哪些特征。
2、教师出示用橡皮泥做的动物,板书课题:捏泥动物
三、表现
1、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小组合作探讨制作的过程: ①构思你要作什么动物
②用捏、揉方法做动物的身体与头部
③上动物的细部特征,加上装饰,使动物更生动
师:大家能动脑总结做动物的步骤,一年级我们学过什么方法来做食品?
3、复习旧知识:搓、捏、压、粘、卷、揉等技能
教师用较快的速度示范动物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四、创作体验:展示作业要求:用橡皮泥捏一只你喜欢的动物,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动物运动会。教师巡视指导鼓励。
五、作品展示,角色表演
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小小动物园。请小组代表手拿着作品上台表演。
六、回味体验,课外延伸。师生总结全课,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大家都要关心自然,爱护动物,共同保护环境。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教师出示了用橡皮泥制作的动物,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动物的基本形态,培养了立体造型的能力。教师通过板书重点点出方法可以是揉、捏、搓、粘接等多种方法,做一个动物形象。最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意识。我为四个小组分发了一张卡纸,作为运动场,学生们相互合作,把制作又好看 有多的就能获胜。通过比赛形式,学生们便更多的积极的投入了创作中,更加的喜欢上美术课了。教师通过复习旧课,学生们通过回忆知道了、揉、搓、捏、接的方法,并运用到这节课上。在纪律的控制上,学生们还是比较的安静,用小红旗的办法,学生们便没有过多的离开位置了。下次在讲课时可以尝试的站在中间讲的,在评价方面,由于时间关系,留在了下节课讲。反思二:这是这课的第二课时。本课我然学生们课前回去就想想编一个故事说给板上的其他学生听。有几个学生踊跃的说出了故事,每个都是也都是很好玩。这个班分成四个大组,每组上都有分一卡纸,学生们便把制作好的动物放在上面,组成动物运动会。让学生自愿上台来讲故事。我还多给些机会给学生们,鼓励学生踊跃的讲故事。在讲故事前,我把他们每一组制作好的作品在板上环绕一圈,然每个学生都观看其他组的作品,也就对这个运动会上的故事有很好的听的欲望。不过事实在台下其他学生认真听的不多,相比于之前的还是有进步吧。
第十四课
请你告诉我
教学目标:
1、欣赏了解儿童画的特点、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2、能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能表现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
3、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审美意识。教学准备:
让学生从儿童读物、报刊上寻找一些自己认为好的儿童画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让学生出示自己从儿童读物、报刊等上找来的儿童画,小组中互相欣赏。
2、学生说说喜欢这些画的理由,并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画。
二、欣赏感受
1、学生欣赏课本上的一些作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感受和体会。
2、教师重点介绍《斑马》
《斑马》形态各异,以黑白两色为主,表现了三口之家生活的场景,用红色作底更突出了画面的形象,画得虽然稚拙,但可以感受到小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讲述评价
对以上作品,学生能作出正确有见地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对其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述,说明理由。
四、自主表现
创作一幅自己满意的画。
教学反思:本课我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们欣赏书上的范画,及其说说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培养学生们说话,大胆说画的能力,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能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能表达生活中的人和事。通过课件展示儿童画,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欣赏、了解儿童画的特点、形式和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我让学生们自主表现,通过回忆、创作一幅自己喜爱的儿童画,不足之处是可以让学生在多媒体室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学生们通过欣赏儿童画,在第二课时可以回忆的画出来,并且自家有创作!今后应该多带学生去多媒体室的,提高学生的眼力。
湘版二年级(上)
美 术 教 案
花 观 完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