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教学反思 浙教版

时间:2019-05-15 03:0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教学反思 浙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教学反思 浙教版》。

第一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教学反思 浙教版

浙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小学的《品德和社会》课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核心,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涉及到了中国的许多历史知识,它们以散点式呈现,为相关的主题服务。作为品德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历史资源,使历史成为德育的“激活因子 ”,在引领学生回顾历史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一、情景描述:

(一)从“清朝政府”到“中华民国”,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课上我先由一幅趣味漫画激发学生兴趣,巧妙引出了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的资料。“辛亥革命”虽然未能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任务,但是为中国社会的民主和进步做出了贡献。我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的情感进行强化,“自己的国家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听别人的话,都让别人指挥,你自己不能做主,你们的心情会怎样?”这样就将历史的情景与现实相融合,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接着我出示了清朝时期的一些受外国人欺负与新中国当家作主的图片展示给大家。通过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达到了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之目的。

(二)从“辛亥革命”到“南昌起义”;从“红军万里长征”到“新中国的成立”。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富强,生发爱国之情,我通过多媒体显示旧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播放视频屈辱历史的见证“圆明园的毁灭”,激发了学生对列强的愤恨之情。教师深情地讲述更让学生了解了旧中国的苦难,清楚旧中国人民受欺负的真正原因。为了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我提前让学生向身边的老人了解他们过去的生活,课上进行交流。学生谈到“我的爷爷在抓壮丁时,躲到山头亲戚家七天没敢下来。”“我外婆那时吃的是番薯,还经常吃不到。”“听奶奶说那时我们没有房子住,就住在草棚里。”„„在平等交流中,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旧社会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到那段历史就在身边,就发生在昨天。最后我课件演示了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图片。在强烈对比中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 感受祖国的富强,使学生感受到我们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三)现状分析,指导生活。《品德与社会》强调课堂教学要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不能出现课堂里群情激昂,下了课就抛之脑后的现象。因此,教师一定要将情感转化为品行,指导学生的生活。根据这一理念,我出示调查表,结合调查表使学生清楚、真实的感受到中国孩子的体质正在迅速下降,前景令人担忧。老师一声声质问“我们中国人还想给外国人欺负吗?我们还要做亡国奴吗?你们还想做东亚病夫吗?”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立志努力强健自己的体魄。接下来介绍我省的“阳光体育工程”,号召学生不做东亚病夫,积极参加到体育锻炼中去,强调这其实就是爱国的一种表现。最后填写“阳光体育计划----2+1活动”,选出 2+1活动的监督员,使学生的体育锻炼能有效、持久的坚持下去。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发挥情感的能动作用,利用“阳光体育计划---2+1活动”达到“情感指导行为”的目的,真正作到了《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目的——指导学生过有意义、健康、快乐的生活。

二、教学反思: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一节把品德教育与历史知识教育融合在一起,比较难以把握的课文。执教完这一课后,感到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这方面自己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下面简单地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1.反复对比,激发爱国情感.。教学中我从“清朝政府”到“中华民国”,“旧中国”到“新中国”;从“辛亥革命”到“南昌起义”,“红军长征”到“新中国成立”的情况对比,拿旧中国的苦难与新中国的辉煌成就对比。对比中,悲愤的历史事件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与爱国强国之心。祖国的强盛又让他们喜笑颜开,身为新中国主人的自豪情感在学生心间荡漾。学生从现实走向沉重的历史,从历史又回到愉悦的现实,历史与现实的大门被充分开启。2.巧设情境,陶冶爱国情感.。教学中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例,让他们畅谈自己调查了解以前的事例------“我的爷爷在抓壮丁时,躲到山头亲戚家七天没敢下来。”“我外婆那时吃的是番薯,还经常吃不到。”„„在平等交流中,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旧社会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到那段历史就在身边,就发生在昨天。让学生设身体会到旧中国人民的苦难。令人愤怒的《圆明园的毁灭》的视频缩短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这些真实而艺术化的画面镜头以境感人、以情育人,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从而取得了,陶冶学生爱国情感的教育效果。

3.开展活动,增进爱国情感。“回归生活”是我们这门课程所追寻的理念。教学中我结合当前的热点,设计了“阳光体育计划---2+1活动”,将爱国情转化为学生具体的活动,指导学生过有意义、健康、快乐的生活。在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具体的流露。

作为一名中年教师,从事品德教学的时间尚短,还处在学习探索阶段。因此,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虚心听取同行教师的意见、建议,刻苦磨练,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知识全面,水平全面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

第二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教案 浙教版

(浙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目标: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热爱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了解建国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爱戴革命领袖,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2.了解建国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难点:

1.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能戴革命领袖,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学准备:

1.搜集毛主席生平事迹。

2.搜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然后出份小报。3.搜集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在各行各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哪一天成立的? 2.教师出示课题,学生学习课文提示语。

二、“知识窗”

1.学生自学“知识窗”。

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教科书中的内容,介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情况,教师做适当补充。3.小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国革命带来了曙光。

三、“体验园”

1.师: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教师出示毛泽东画像,介绍毛泽东生平事迹。

3.学生讲述有关毛主席的小故事。4.全班学唱歌曲《东方红》。

四、“展示台”

1.教师出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照片,教科书中的革命家分别为李大钊、董必武、方志敏、周恩来、刘少奇和朱德。师: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2.学生上台介绍搜集到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勋。3.展示学生所编的小报。

4.小结:让我们永远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并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五、“成就园”

1.师: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农业生产获得了丰收,工业生产捷报频传,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中国人还自力更生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学生看图了解中国人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3.学生交流建国以后至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三篇:品德与社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教学内容:山东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1、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举国上下欢庆的气氛,体会全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振兴中华。

教学准备:

1、开国大典的录像资料。

2、学生搜集的国旗、国歌、国徽的相关资料。

3、教学中用到的各种音像资料。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你的生日是哪一天,祖**亲的生日呢?(1949年10月1日)

2、简介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引出开国大典

二、探究新知:

1、播放开国大典视频。

(1)学生回忆:刚才视频中人们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指生交流。(2)指导学生交流:人们为什么那么激动?

2、探究国旗国歌的来历

(1)学生交流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资料(2)国旗国歌的含义

(3)会议上为什么没有规定国徽的图案?

三、指导学生行为

四、课堂检测

五、总结全课

第四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不屈不挠的中国人 第十课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随着社会的认识逐步加深,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水平也日益摆脱童稚,学生从各种新闻媒体、网络等途径开始接触了解我国的历史,从和谐社会的需要,从世界舞台上中国的日益强大的事实,从长辈们的口耳相传„„,开始回溯历史,了解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在已初步认识社会并具备相应的思想品质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学习到的搜集资料的各种方法,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了解历史知识,特别是从中国近代以来更加全面地了解我们的祖国,从那段饱经沧海的屈辱史和艰难曲折的战争历史中更加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中国,进一步感受我们祖国顽强的生命力。从那些不屈不挠的先辈们身上感受我们民族的气息,从小树立弘扬民族精神的抱负。改革开放以来的人们走上了小康幸福生活之路,和谐社会需要我们铭记革命先辈的英勇牺牲的精神,尤其是现在的小学生物质条件好了,家中几代人的心血凝集在一个独生子女的身上,了解真实历史,不忘艰苦岁月,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尤为重要!这也关系到一个民族长远的发展与复兴!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人民群众积极支援解放战争的事迹,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教学难点是: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部分城市儿童的物质生活条件非常优越,父母长辈生怕孩子受到一点挫折与苦头,看了部分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非常不理解,感觉离我们现在的生活非常遥远,教师可以在本单元前面三课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上网找革命先烈的故事、看央视里关于弘扬民族精神热播的电视剧、询问家里的长辈、结合学校的传统教育活动等,在大量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典型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切入口,将这些事件或者人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身心特点、认识规律和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史实中的思想成分,从教科书内中找到德育渗透点,如;进行不同年代生活的对比、利用家中长辈教育的契机、课题上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对革命传统的理解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观念给孩子,逐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设计思路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课突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临到中国人民最终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为中国人民争取到了真正的民主、和平,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本主题着重从“人民战争”的角度陈述了解放战争的历史。强调人民军队与老百姓在这场战争中的 1

作用和相互关系。从“瞻仰烈士”的角度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小车推出来的胜利”这一活动中,引用“陈毅元帅的神情表白”和“国民党将军的困惑”两则材料的讨论,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图片、表格、故事的实例介绍让学生了解当年人民群众对人民解放军的支援情况,歌曲等反映了“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和谐军民关系,也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共和国不能忘记”这一活动,大量利用直观视频、课外相关资料的引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感受先烈们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继承好发扬革命优良传统。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的理解和讨论,结合少先队员瞻仰烈士墓等活动,引发学生缅怀历史、悼念先烈。延伸活动:收集、朗诵革命烈士的遗书、制作诗集等活动,让学生更好的感召烈士的革命抱负和不怕牺牲、坚持到底的伟大精神。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和谐的军民关系,继承“拥军爱民”的革命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能力:

1.从革命烈士的革命事迹中体会革命精神,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并学会用实际行为纪念他们。

2.能够和同学一起合作探究问题,能够用真挚的语言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感情。知识:了解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和老百姓互相爱戴和拥护的事迹。

教学重点 了解人民群众积极支援解放战争的事迹,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教学难点 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解放战争的背景资料、三大战役及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图片或影片剪辑。准备《开国大典》的音像资料片段,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资料视频片段和介绍

学生准备:收集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故事、歌曲等。收集革命烈士的遗书、诗歌等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72-P74页内容,话题为“小车推出来的胜利”。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75-P76页内容,话题为“共和国不能忘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小车推出来的胜利

1.背景讲述与交流。教师向学生讲述解放战争爆发的背景及战争初期情况,学生也可根据自己了解进行补充。

思考:

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什么要发动内战?

2.历史回放。教师展示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图片或者播放相关音像资料。(若条件有限,可以直接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2页的“小资料”)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基本进程和结果。3.探讨人民军队胜利的秘诀。

(1)引导学生阅读“陈毅元帅的深情表白”和“国民党将军的困惑’两则材料,(2)对比分析:人民群众用小车、扁担保证解放军部队作战,遍地是运粮食、运弹药、抬伤员的群众-------而国民党军被围困时,伤员没人抬,死人没人理,引路设向导,吃饭没粮食,狼狈不堪------(3)问题研究:“人民群众为什么对待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小车推出来的胜利是什么意思?”

(4)教师小结: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解放军打到哪里,就把粮食推到哪里!解放军的正确战术和英勇顽强的斗争,人民群众各个方面对人民解放军军队的大力支持,是战役胜利的重要法宝!附资料1,见后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4.交流收集的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和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事迹。

(1)阅读教科书上“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图、“车轮滚滚上前线”的故事。学生讲述自己收集到的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事迹。

(2)阅读教科书上“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故事及“人民解放军夜宿上海南京路”的图片,学生补充讲述相关事迹。

(3)谈体会,感受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之间和谐的军民关系。5.探究人民解放军取胜的原因。全班分组开展大讨论,教师总结:人民解放军胜利的秘诀是——从国民党方面说:政治孤立、失去民心;经济崩溃、物价暴涨;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而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有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组成了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设计意图:】“小车推出来的胜利”这一活动中,首先概述当时的战争情况,让学生在前面第9课的基础上,对解放战争有基本的了解。以“人民军队胜利的秘诀是什么?”这个问题为本次活动的导线,教师和学生大量利用书中和课外搜集的相关史料的开展研讨活动。如:引用“陈毅元帅的神情表白”和“国民党将军的困惑”两则材料的讨论,引导学生从中体会“淮海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的含义,发现人民军队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图片、表格分析、故事等的实例介绍让学生了解当年人民群众对人民解放军的支援情况,歌曲等反映了“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和谐军民关系,再结合部分对当时国民党军队的对比介绍,最后综合了 3

解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活动二 共和国不能忘记

1.教师出示一面五星红旗,设问:为什么每个星期一的早上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为什么媒体早上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都要将五星红旗同太阳一起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谁升起的?

2.观看开国大典的影片片段,讲解开国大典的情况,让学生想象:当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时候,人民为什么会欢呼雀跃?此时此刻他们想到了什么? 全班研讨交流。教师小结:新中国的成立是祖国人民的心声,是人民的希望!

3.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座标志性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进行指导。

(1)教师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整体图片,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修建情况及建筑特点。(2)请学生朗读碑文,讨论碑文的含义。思考:

(1)“三年来”“三十年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的是哪些历史阶段?(2)在各个时期,你都知道哪些为革命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他们的哪些事迹令你无法忘记?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进行指导。

(3)学生讨论后有感而发,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及时评价。

(4)引导学生阅读祭文《中华魂》并观察“少先队员们瞻仰烈士墓”的图片,然后提问:“如何用具体的行为纪念革命先烈?”

教师总结:经过艰苦的探索和英勇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迎来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是对为祖国英勇献身的人民英雄的总评和追悼!

【设计意图:】“共和国不能忘记”这一活动,以国旗、升旗仪式为一点,扩大到大量利用直观视频、课外相关资料这些面的引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感受先烈们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继承好发扬革命优良传统。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的理解和讨论,结合少先队员瞻仰烈士墓等活动,引发学生缅怀历史、悼念先烈。

第二课时

活动一 革命烈士遗书、诗歌朗诵会。

1.革命先烈不仅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而且不少英烈在慷慨就义前还留下了大量惊天地、泣鬼神的书信和诗歌。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革命烈士遗书、诗歌朗诵会!

2.主持人上台,介绍评委,宣读朗诵比赛的规则。

3.学生代表按抽签顺序依次上台朗诵,主持人紧扣每一位选手朗诵的中心思想进行适当点评,评委依次打分。

4.朗诵结束后,组织学生发表感言,陈述自己从中收到的教育。

5.教师或评委总结陈词。

【设计意图:】这是活动二的延伸活动:收集、朗诵革命烈士的遗书、制作诗集等活动,让学生更好的感召烈士的革命抱负和不怕牺牲、坚持到底的伟大精神。

第五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教学反思鄂教版

鄂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不屈不挠的中国人 第十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小学的《品德和社会》课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核心,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涉及到了中国的许多历史知识,它们以散点式呈现,为相关的主题服务。作为品德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历史资源,使历史成为德育的“激活因子”,在引领学生回顾历史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一、情景描述:

(一)从“清朝政府”到“中华民国”,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课上我先由一幅趣味漫画激发学生兴趣,巧妙引出了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的资料。“辛亥革命”虽然未能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任务,但是为中国社会的民主和进步作出了贡献。我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的情感进行强化,“自己的国家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听别人的话,都让别人指挥,你自己不能作主,你们的心情会怎样?”这样就将历史的情景与现实相融合,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接着我出示了清朝时期的一些受外国人欺负与新中国当家作主的图片展示给大家。通过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达到了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之目的。

(二)从“辛亥革命”到“南昌起义”;从“红军万里长征”到“新中国的成立”。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富强,生发爱国之情,我通过多媒体显示旧中国签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播放视频屈辱历史的见证“圆明园的毁灭”,激发了学生对列强的愤恨之情。教师深情地讲述更让学生了解了旧中国的苦难,清楚旧中国人民受欺负的真正原因。为了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我提前让学生向身边的老人了解他们过去的生活,课上进行交流。学生谈到“我的爷爷在抓壮丁时,躲到山头亲戚家七天没敢下来。”“我外婆那时吃的是番薯,还经常吃不到。”“听奶奶说那时我们没有房子住,就住在草棚里。”„„在平等交流中,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旧社会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到那段历史就在身边,就发生在昨天。最后我课件演示了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图片。在强烈对比中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 感受祖国的富强,使学生感受到我们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三)现状分析,指导生活。《品德与社会》强调课堂教学要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不能出现课堂里群情激昂,下了课就抛之脑后的现象。因此,教师一定要将情感转化为品行,指导学生的生活。根据这一理念,我出示调查表,结合调查表使学生清楚、真实的感受到中国孩子的体质正在迅速下降,前景令人担忧。老师一声声质问“我们中国人还想给外国人欺负吗?我们还要做亡国奴吗?你们还想做东亚病夫吗?”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立志努力强健自己的体魄。接下来介绍我省的“阳光体育工程”,号召学生不做东亚病夫,积极参加到体育锻炼中去,强调这其实就是爱国的一种表现。最后填写“阳光体育计划----2+1活动”,选出2+1活动的监督员,使学生的体育锻炼能有效、持久的坚持下去。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发挥情感的能动作用,利用“阳光体育计划---2+1活动”达到“情感指导行为”的目的,真正作到了《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目的——指导学生过有意义、健康、快乐的生活。

二、教学反思: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一节把品德教育与历史知识教育融合在一起,比较难以把握的课文。执教完这一课后,感到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这方面自己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下面简单地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1.反复对比,激发爱国情感.。教学中我从“清朝政府”到“中华民国”,“旧中国”到“新中国”;从“辛亥革命”到“南昌起义”,“红军长征”到“新中国成立”的情况对比,拿旧中国的苦难与新中国的辉煌成就对比。对比中,悲愤的历史事件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与爱国强国之心。祖国的强盛又让他们喜笑颜开,身为新中国主人的自豪情感在学生心间荡漾。学生从现实走向沉重的历史,从历史又回到愉悦的现实,历史与现实的大门被充分开启。

2.巧设情境,陶冶爱国情感.。教学中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例,让他们畅谈自己调查了解以前的事例------“我的爷爷在抓壮丁时,躲到山头亲戚家七天没敢下来。”“我外婆那时吃的是番薯,还经常吃不到。”„„在平等交流中,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旧社会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到那段历史就在身边,就发生在昨天。让学生设身体会到旧中国人民的苦难。令人愤怒的《圆明园的毁灭》的视频缩短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这些真实而艺术化的画面镜头以境激情、以情育人,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从而取得了,陶冶学生爱国情感的教育效果。

3.开展活动,增进爱国情感。“回归生活”是我们这门课程所追寻的理念。教学中我结合当前的热点,设计了“阳光体育计划---2+1活动”,将爱国情转化为学生具体的活动,指导学生过有意义、健康、快乐的生活。在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具体的流露。

下载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教学反思 浙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教学反思 浙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后反思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后反思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一节把品德教育与历史知识教育融合在一起,比较难以把握的课文。执教完这一课后,我感到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这方面自己有......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反思

    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程标准】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xx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材分......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反思

    《站在泰山顶峰》教学反思 自我评价:本单元的主题是“一山一水一圣人”,本主题凸显了齐鲁文化的精髓。学生都知道“一山”“一水”“一圣人”,但相对而言最陌生的还是泰山,本班......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1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几年的学习,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男生女生1教学反思 鄂教版5篇

    鄂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男生女生 从这堂课的结构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来看,我认为是成功的: 首先,本堂课目标明确,紧扣教学要求,突出重点,反三难......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与友同行1教学反思 鄂教版

    鄂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第三课 与友同行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交友活跃的时期,而五年级的孩子交友方面会出现挫折,产生一些模糊认识,但他们渴望交上好......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说明: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民族团结一家亲1教学反思 鄂教版范文

    鄂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第六课 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材分析 本课对青少年进行民族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教育很有必要。其一,我国是一个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