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典阅读语言典范的积累顾燕青
经典阅读语言典范的积累
福山外国语小学 顾燕青
钱理群教授指出:儿童的生活空间相对狭窄,需要通过阅读来扩展他们的精神空间。只要一书在手,就可以和百年、千年之遥,千里、万里之远的任何一个写书人进行精神的对话与交流。广泛而自由的阅读,能为孩子“打开文化空间,引入文化之门”,使儿童从“自然人”逐渐变成“文化人”,从“自在的人”逐渐变成“ 自为的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儿童精神成长过程。
因此,阅读教育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中心,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苏霍姆林斯基),为孩子营造精神家园,应该是小学教育的根本。追求阅读的通俗化,也会使孩子在智力和情感上永远停留在“低龄”水平上。提倡阅读“经典名著”,就是引导孩子走近大师,和思想和文学的巨人进行精神对话与交流,这就使孩子从生命发展的起点上,占据了一个精神的高地,即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而远望,视野和境界都大不一样,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的。
我们从课内教学和课外补充两方面来谈一谈。以四下教材为例有《燕子》郑振铎 《大仓老师》木山捷平、《小溪流的歌》严文井、《笋芽儿》倪树根、《我们家的男子汉》王安忆、《笛声》何为这些都是经典典范文章,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先对这些文章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弄明白我们到底要积累哪些语言典范?如《燕子》抓特点描写,用词生动,偏正式的词组多,从局部到整体。对飞行速度快的描写方法多样。我们要积累对燕子外形和活动的描写。《大仓老师》语言真实朴素,贴近生活,人物特点鲜明,非常具有生活气息。语言朴实得可爱。如大仓老师的自我介绍。《我们家的男子汉》语言描写紧紧抓住人物的特点,简单勾勒几笔,人物形象已栩栩如生。语言幽默而又富有层次变化。抒情处的描写让人动容,让人深思。今天我执教的是作家何为的《笛声》,在执教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先对自己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作为文本细读,这是必须的。为什么这篇文章里没有语言描写?文章的框架结构清晰吗?三处对笛声和聂守信的描写所用的方法一样吗?在这篇文章里同学们可以收获什么?通过反复阅读,我发现这篇文章的确不应该出现语言描写,因为笛声优美,带着情感贯穿于整篇文章,聂守信和老木匠的因笛声靠近、相识、相知,笛声是他们两个相识的媒介,笛声是他们两个相知的原因,文章自始自终都好像环绕着悠悠的笛声,如果此时插入语言描写,那必将影响笛声。所以,认识到了这一点,我确定了笛声是本文的重点。我舍弃了书后练习:想象老木匠和聂守信之间的对话。因为这样的想象会破环课文的美感,削弱笛声的力量。其次,对话描写的想象仅仅只是针对课文空白点,对课文的教学没有太大的意义。我还发现本篇课文框架非常清晰。首尾的笛声,虽然一样,但是内容却完全不一样。层次感很强。其次文章有三处对傍晚的描写,不仅语言优美,值得学习,而且这三处时间短语,恰恰可以把课文的当中一段分为三个部分。这样的结构,也值得学习。那么最值得探讨的问题来了,文章有三处地方对笛声进行了描写,也分别写了聂守信的三次反应。为什么要写三次呢?作者写的时候所用的方法一样吗?这样一思考,你就会发现这就是经典文章的魅力,它是值得推敲的语言典范。三处描写方法各有不同,第一处对笛声的描写是侧重于听觉,用描写声音的词去描绘,突出了笛声“嘹亮”、“悠扬”和“激越”的特点;第二处则强调感受,用比喻的修辞来表达,突出了笛声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特点;第三次是作者最用心的描绘,用想象的方法突出了笛声富有变化的特点。一次比一次描写用心,一次比一次让我们深入了解了笛声,而同时聂守信的反应也极有层次变化,从最初的神态描写“出神”到动作上的“追寻”再到心里的渴慕。我在第一课时要教什么,现在我已经很清楚了。接下来考虑就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让孩子欣赏这样的语言典范。
首先是要多培养学生静下心来思考的习惯,多创造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表达的机会,切忌教师一言堂。比如对开头和结尾的教学,让学生自己比较,说出相同与不同点,这样就明白同样的句子放在文章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意思。又比如在教学三处对傍晚的描写,我只是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既然都是傍晚的意思,那为什么作者不写傍晚呢?学生们在思考过后,马上给出了答案:这样写不重复,而且给人优美的感觉。这就是语言的丰富,在肯定学生的回答后,我给出了总结,语言的丰富在于用不同的句子表达相同的意思,而且这样的背景配着悠悠的笛声,给人的画面是有声有色。老师的作用就是要在学生自己知道的基础上再进行总结和提升。把他们的视野再次打开。
其次,对好的语言应该用各种方法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在教学三处笛声的时候,我先用了一个比较,笛声在普通人的耳朵里,普通人听了会用什么词形容?学生果真说了一些,但是无一例外,都是形容好听的词语。我又追问:“那么,这样的笛声传到聂守信的耳朵里,聂守信能听出笛声的什么特点呢?聂守信又有什么反应呢?”因为在之前梳理文本主要人物的时候我已经补充了聂守信有一双对音乐特别灵敏的耳朵的资料。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从这一点上去思考。学生们在讨论好之后,发现了笛声的特点果真各有不同,于是我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第一处涉及到三个表示声音的词,我用选择注释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朗读,再配以环境的渲染,聂守信的表现,朗读的效果就出来了。第二处的朗读在理解了吸引力的基础上,用引读的方法来指导。第三处的朗读则是理解三个表示鸟叫的声音的词的基础上,老师配图引导想象,学生感受到鸟叫声是从最初的一声声婉转,渐渐到热闹,在渐渐到群鸟齐鸣。最后,让学生听笛声,感受我们应该用语言来表达出这种从轻到响,从慢到快的声调和语速,并且应该读出笛声所反应的主题:热爱春天。几个层次下来,学生的朗读便越来越好了。最后,老师再出示三次描写,让学生从整体上来看对笛声的三种方法描写,对聂守信反应的三种方法描写,从而学生明白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聂守信离老木匠越来越近,他对笛声的感悟也越来越深了。
最后,对语言典范的学习和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想象描写聂守信的心理活动(三选一)第一阶梯
啊,要是能学会吹奏笛子该有多好!当(什么时候)。(从听觉的角度,用生动的词语展现笛声的美妙)
第二阶梯
啊,要是能学会吹奏笛子该有多好!当(什么时候),只要一吹响,笛声就仿佛
(从感觉的角度,可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第三阶段
啊,要是能学会吹奏笛子该有多好!我的笛子就会变成,它时而像;时而仿佛;时而。
(从想象的角度,可以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这样,就把对语言的学习和欣赏转化为自己的运用,这是积累语言典范的最高一个层次。
课上完了,留给学生的是语言的美,是写作方法的模仿,更是一种情感。也许他们长大了,即使现在的甬道街已变化很大,但是如果有机会亲临,希望他们会选择一个日落时分,去感受当初在甬道街荡漾的笛声,去感受一个孩子对音乐的向往和执着,去回想一段师徒之间从笛声开始结下的缘分。
什么叫语文教育?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语文教育就是爱读书、爱写作的老师带领着一群孩子读书、写作,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到快乐,体会生命的意义”。
第二篇:小毛虫反思(顾燕青)
《小毛虫》的课后反思
福山外国语 顾燕青
在备课的时候,我觉得要在一教时内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生字特别多,其次这一课中需要解释的词语也很多,朗读又该落实在哪里?„„而课又不能分散,要相对地集中,所以,我觉得要把自己的几个教学目标整合一下,做到省时高效。按部就班地上课,难免缺乏新意,缺乏新意的课难免让学生兴趣索然。改变方式,只要达到教学目的,并且有新意,这就成功了。
抱着这样的念头,我就想,可不可以把昆虫轻歌曼舞的情景提前上,用一个动画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昆虫们的生机勃勃,并且穿插说话表达训练,引出对“昆”字的教学以及对“轻歌曼舞”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训练。这不就一举几得了吗?
低年级以字词学习为主,所以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要站在字词的基础上,对于“笨拙”、“抛弃”、“羡慕”、“尽心竭力”„„等词的理解,我都是把它们放入文章内容理解中的,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词。比如,羡慕,从慕这个字入手,慕是小心底,是从心演变而来的,所以,羡慕就是心里想要。然后,我示范书写,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只重视了笔顺,而没有引导学生观察整体字的比例效果,下次可以做得更好。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去理解,小毛虫它不羡慕什么,不羡慕它们飞的飞,跑的跑,又是唱,又是跳„„因为它知道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从而就很自然地引入到下文的教授。
板书的设计也要达到最好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笨拙、可怜、尽心竭力、挪动、灵巧等词都很重要,贯穿了小毛虫变成蝴蝶的全过程。我想,是不是可以对比着来板书,又一想,左边是 笨拙、可怜、挪动了一点点、被抛弃;右边不就可以放轻盈、灵巧、飘然而起、尽心竭力。强烈的对比更能突出小毛虫的巨大变化。我在纸上写一写,又因为受到了上次《你不是最弱小》的上课老师的启发,最后能否变个图案?于是,最让我满意的创意就出来了。22小毛虫成为了小毛虫的身体,左边的板书和右边的板书最后合成了一双翅膀。
感谢吴老师给了我一次公开交流的机会,感谢外高桥的陆校长的点评,感谢各位同仁的聆听。我会把这堂课的缺点再理一理,争取更上一个台阶。
第三篇:顾青学习体会范文
中国教育,路在何方?
——读《中国的教育为何如此惨败》有感
泗洪县雪枫学校顾青
近日,拜读了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江濡山的《中国的教育为何如此惨败》一文,深有感触,收获颇丰,感慨良多。
一、中国教育惨败的根源:违反了教育方针,背离了价值追求。
《教育法》第五条明确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是说,教育的价值追求是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告诉我们,教育的内容是多元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式是多元的—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的目标是多元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社会需求,个人理想也决定了教育的多远价值取
向,从社会发展的需求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需要不断
地补充人才,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需要不同层次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不同愿望、不同理想的学生个体对受教育的价值追求也是不同的。从教育的本体价值看,教育的价值是定位于人,是提高人的价值的教
育。教育的根本是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有健全人格、和谐发展的个体,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自身成长的需要,而不是单一升学或按一定的技能标准培养会什么的工具。
教育是人的内在发展需求,而不是教育者强加于人的外在的东西。不
一样的结果,取决于不一样的教育;不一样的孩子需要不一样的老师
和父母,需要不一样的天空。
二、素质教育的尴尬窘境;让位于应试教育,产生了严重后果。
素质教育从提出、实施、到实践已经有二十余年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些地方还在“轰轰烈烈走形式,扎扎实实搞应试”。素质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升学教育仍然占主导地位,其结果是少年儿童的天真可爱没有了,家庭该有的生活失去了,培养出来一批“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的“边缘人”。即使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考上了所谓的大学,更多的是高分低能,连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
三、中国教育振兴的出路:坚持多元评价,上下齐抓共管。
1、考试是评价手段之一,并不是评价工作的全部。除了升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之外,要按国家《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要求,尽快地建立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从办学方向、管理体制和领导班子、教师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行政工作及办学条件等方面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从教书育人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的指标体系,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教育评价最主要的指标,它直接关系着对教师教的评价甚至整个教育工作的评价。结合教学实践,建议如下:(1)评价方式多元化。即在考试结果评价学生素质的基础上,注重通过过程评价,如成长记录袋、学校德育评价表、班主任考评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评价。(2)评价内容多元化。即在学校开展活动、举办比赛、参与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全面评价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表现,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3)评价主体多元化。即需要班主任、任课老师、政教处、家长反馈意见及其他等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考察评价,形成对学生表现的完整、清晰、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2、素质教育的实践不仅需要学校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的重视,特别是对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和帮助。领导首先要转变观念,大胆放手,让学校和教师能够因校而宜、就地取材、以生为本,自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应该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在教学组织中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授自己所任学科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科交叉融通,渗透其它学科的教育。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探究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3、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已,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参与,齐抓共管,共同做好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工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力支撑,教师永远是天底下最受人尊敬的职业,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只有实现教育梦,才能实现中国梦。让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2014年6月6日
第四篇:加强语言积累
加强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质
根据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要求,语文素质应包括四大方面:
1、要求学生既能迅速而有效地理解评议文字接受信息,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进行思想交流。
2、要学会做人,要有良好的性格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要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3、要有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文明的素质。
4、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可见,语文素质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但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人类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无论是口说,还是笔写,都是要通过对其加以组织而成的,反过来说,能否听懂别人的,能否在阅读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的语言储存为基础的。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但纵观多年来,语文教学采用的却是‚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的阅读模式。为了理解得深透,老师唯有不停地讲,岂不知越讲解得多,教学效率就越低下,其主要症结就地于违反了‚背诵‛这一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所以,我认为,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为了强化这一手段我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
1、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
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书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
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以小语第九册为例,要求背诵的课文中涉及到7篇,共1090字,平均每天背诵却不足10个字。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数字!所以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挑选3—4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把增加的部分列入考核之列。
3、每学期补充八篇左右的诗文和现代中外名篇,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1-
一代伟人毛泽东酷爱读书,许多名篇熟读成诵。江泽民总书记访日,主人问他访问的结果怎样。他顺口吟诵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这两例,不正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背诵古诗文和名篇受益不浅‛吗?现用教材虽有精选部分古诗文和中外名篇,但数量太少了,所以我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篇目,让学生博闻强记。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二、抓好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因此,我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我采取了以下四方面的措施:
1、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目标尚在起步阶段,一套完善的语文课外阅读教材仍未问世,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我是从三方面引导学生的:
(1)省编的《小学业生阅读文选》与教材配套,便于学生迁移自学,是阅读的好材料。
(2)订阅少儿刊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除要求他们人人订阅《中国少年报》、《小学生周报》和《小学生优秀作文》外,还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行订阅,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
(3)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借阅。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俗语云:‚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用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
3、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我的做法是:
(1)每周星期三的语文必修课,便让它成为学生们表演的舞台。活动谭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
(2)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我专门开辟了‚读书‛专栏,其中设有‚采蜜集‛和‚知识
角‛等小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业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三、增加作文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过程。要使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巧红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和作文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着眼点有四方面:
1、练在知能转换处。
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联想的用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发下短文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又如仿写句式,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都是属于知能转换的训练。
2、练在情感交融处。
如《我的心事》,课文教学到‚我刚进屋,见一位解放军阿姨坐在椅子上……我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不由行流下了眼泪‛一段时,我指导完学生分角色朗读后,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童境中,我马上安排了写一段话的练笔:‚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大林会有许多话要对小姐弟说,他会说什么呢?‛这样一安排,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3、练在思维的发散点。
如教学《凡卡》最后一段后,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就收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了。
4、练在情节的空白处。
如《小英雄雨来》中‚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呼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有志不在年高!’这段情节较简单,为了加深对雨来英雄品质的认识,我安排了一次扩写练习,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凭借以上途径,学生的语言运用频率不断加大。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
综上所述,诵读、博览、作文,三者都以语言积累为轴心,再加上三管齐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的语文素质定能得以提高。
第五篇:水浒读后感之燕青
冷情化一场 说燕青与李师师
众所周知:李师师是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伎,其事迹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据传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受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更传说曾与《水浒传》中的浪子燕青有段奇缘,由此可见,其事迹颇具传奇色彩,也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李师师早年艳满京城,在仕子官宦人物中颇有声名,她与宋徽宗的故事也传为一时佳话,而宋徽宗被掳,北宋亡后李师师的下落也成为了千古之谜。虽然《水浒》是一部纯爷们的英雄情节大戏,但其中却不乏有那些风华绝代的妖娆女子,如翠莲,潘金莲,林巧云,母夜叉孙二娘,阎婆惜等等令人印象深刻的女人。她们或风情万钟,或放浪形骸,或心狠手辣,或巾帼不让须眉,但令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这位北宋名妓李师师。一见到李师师,宋徽宗就觉得这些年简直是白活了。李师师不卑不亢、温婉灵秀的气质使宋徽宗如在梦中。连皇帝也为之倾倒,可见其魅力非凡。
但这样一个绝代佳人,其内心却是百般孤独,正如那一盏苦涩之茶,纵使汝有倾国倾城之貌,却依旧是朱颜辞镜花辞树,最是人间留不住。那些风月之恩客如何能懂美人寂寞惆怅之心,宋徽宗对她情有独钟,那也是痴迷其的皮囊之色,稀罕其的非凡气质。师师深知她只不过是皇帝一时兴起的玩物,如同红宫粉黛三千,总有一天,皇帝也会对她腻味的。李师师活在这寂寥红尘中,没有知己朋友,从事的是最下等的皮肉勾当,说白了:她不过是个高级伎女。灵魂自是孤寂的。所以在外人看来,此女冷艳孤傲,不可方物。其更视金钱如粪土,一般达官显贵如何能入其眼。
不过,老天爷并没因为师师的悲惨境遇而怜惜她,老天还是和她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美人李师师,纵使她眼光再高,也难逃英雄气节过人的男人,这个时候,浪子燕青出现在了她那空虚乏味的情感世界中。
说到《水浒》,不得不提一提书中那些我最爱的英雄草莽人物,最初我崇拜武松,被他那敢做敢当的爽利性格所吸引,后来执爱着百步穿杨的小李广花荣,还喜欢拼命三郎石秀,杀淫僧了得。自然对那柴大官人也爱得紧,但他们再精彩,却也不如一个浪子燕青。燕青原是卢俊义的心腹亲随,吹箫唱曲样样能行,又射一手好箭,有百步穿杨之功,平方腊后,燕青感于政治纷争复杂难测,便独自隐退。他可是水浒人物中罕见的标致人物,有勇有谋,说到外交本事,更是第一。要不宋江怎会派他去打开那李师师的心房。梁山泊里,粗人多,武夫多,燕青是个雅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扮个山东货郎,“一手拈串鼓,一手打板,唱出货郎太平歌,与山东人不差分毫来去”。与李师师琴箫和奏,玉佩齐鸣,黄莺对啭。师师不住声喝彩:“哥哥原来恁地吹得好箫!”唱起歌来,声清韵美,字正腔真。且知他是如何获得李师师的芳心?宋江是个知人善用的人,放眼整个水泊梁山,惟有浪子燕青能担当此重任。燕青初次见到李师师的时候,虽惊叹于其绝色,却未曾像其他男人一样流露出倾慕的神情来,反而坦荡直说师师姑娘一曲虽好,却不值百两黄金。这自然引起了李师师的格外关注。从来都只有男人说她好,将她捧到天上,就连皇帝都对其神魂颠倒,如今这个寻常男子竟然说其乐不值百两金,李师师自然不服气,于是燕青当即献艺,以一曲荡气回肠的《十面埋伏》令这位绝代名伎心服口服。
满身金银铜臭味儿的男人,师师见多了,也不屑。对皇帝那是无奈地低到尘埃里的一朵供其欣赏的花。毕竟花无百日红。李师师从未见过像燕青这样的男儿:精通音律,谈吐儒雅,出口成章,风流倜傥,哪个女子见了他能不动心?要不是这小仆燕青,恐怕宋江他大事难成。
可这一邂逅,就苦了多情的浪子与那痴心的师师。两人自是惺惺相惜。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在师师眼中,这个浪子不光是个好男人,更是个难得的知己,恐怕这世上最懂李师师的人就是燕青,这姐儿是爱俏,难道不想与这样的好男儿云雨一番?终于,师师起了念,动了心思,硬是要看燕青身上的花样纹身。
燕青并没有扭捏,他知道逃避不是办法,他大方地给师师看,当师师情不自禁地抚其背时,燕青表现地非常镇静,我想他心里未尝没有动情,但在浪子眼中:美色抵不过兄弟情谊,美色比不过梁山大局。他忍住了,为了断那妇人的这点邪心,他干脆提出来要认师师做干姐姐。好个燕青,成了姐弟,日后有利于梁山招安,也表达了他对师师的敬爱之情,绝无非分之想。
如梦似幻,是你我短暂的相逢。缠绵细语,胭脂泪落在深巷中,是谁在做多情种?燕青深明大义地全身而退,却苦了对其念念不忘的师师。从此之后,一入相思门,万种柔情化为残月风雨。冷情化一场,此后两人天各一方,一个成了朝廷招安的人,另一个还是皇帝宠爱的暗室,两人绝无花开结果之好。今生无缘,咫尺天涯,你是我的红颜。乱世芳华,你是我的英雄,姐姐弟弟怜爱一场,暖情温心自知。浪子燕青,端的是个好男儿!《水浒》中的许多梁山好汉多是为了女人而惹下官司上山落草,鲁智深是,林冲是典范,武松自不必说,宋江难逃,杨雄与石秀也是,且算上卢俊义,张青痴心为孙二娘,就连那黑旋风李逵也曾动了心,他们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可燕青却过了,坦荡地迈过了这难关,徒留美人胭脂泪,也给后人留下了这一段惊艳的奇闻,此生不换,忆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