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复习教案[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5 03:1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歌赏析复习教案[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歌赏析复习教案[小编推荐]》。

第一篇:诗歌赏析复习教案[小编推荐]

诗歌鉴赏

一、导入 同学们,诗歌鉴赏题在近几年的高职考试中都作为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属于必考内容。在考前我们对诗歌鉴赏题应做怎样的准备呢?。

我认为同学们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广泛的积累,尽可能多的掌握诗词。见多识广肯定会对解题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鉴赏技巧,它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这两点结合起来,就是“积累+技巧”的策略。

关于积累,同学们要在平时多下功夫,这里就不多说了。下面我主要就技巧问题谈几点,希望能给同学们的复习和考试以一定的帮助。

二、例析

诗歌鉴赏着重考查的是文学鉴赏能力,概括地说,是从两个方面检测的,一是诗歌的思想内容,二是艺术形式。先看思想内容。首先是对诗歌意思的理解。板书:思想内容

艺术形式

屏显:《近试上张水部》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字面意思是什么?请说。

新媳妇要见公婆,问丈夫。若是这样,那题目为什么叫“近试上张水部”?实际意思是隐喻考试。

所以,我们不仅要理解诗歌的表层意思,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诗歌隐含的内容,也就是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态度。

屏显:思想内容——表层意思,情感态度、立场观点

《相思》

打开电视机/台湾——雨/台湾——雨/几乎天天如此/与多得出奇/说奇,倒也不奇/人类四分之一的相思泪/倾泻在哪里。

A、“台湾——雨/台湾——雨/几乎天天如此/与多得出奇”,写出了台湾独特的地理位置,多雨的自然特征,为表现主题作铺垫。

B、“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连绵不断的“雨”,是中华儿女盼统一的“相思雨”,“雨”和“泪”的巧妙联系,耐人寻味,浑然天成。

C、《相思》以简短凝练的语言、平缓的语调,抒写了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D、《相思》小巧玲珑,自然朴实,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深沉重大的主题。

简析:“雨”是指什么?从“人类四分之一”中可以看出与中华儿女有关。从选项中可以看出BC的矛盾,所以选c.屏显:解题技巧:从诗歌中找关键词句;从选项中寻找相关信息。

以上题目着重考查的是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诗歌鉴赏题有时也着重从艺术形式的角度来考查。

看:李清照如梦令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感慨,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感伤情绪。

简析:D项,这首词是通过对风雨后的海棠的描写,抒发一种感伤情绪,是借景抒情,不是直抒胸臆。

这里是考查对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接抒情的比如: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再看: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A、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B、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

C、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

D、这首诗的妙语连珠,情景交融,善用比兴,具有民歌风味。

这里是考查我们对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常用的艺术手法:

烘托:通过景物突出氛围。《琵琶行》 反衬:“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用典:引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永遇乐》 虚实:“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修辞:比喻、对比、对偶、夸张、互文、双关等。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

三、练习

四、总结

最后,对同学们强调两点: 第一、提高诗词鉴赏能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累。第二、任何老师和资料所讲的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比如辛弃疾的词大部分是反映抗金爱国、反对偏安政策的,但也有表现农村闲适生活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下边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作为结束吧。

第二篇:诗歌赏析教案

诗 歌 赏 析

屯桥中学 夏利阳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特点

2、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

3、掌握诗歌赏析的诀窍“再创造”、“想象”、“泡”、“找”、“进”、“猜”、“补”。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掌握诗歌赏析的诀窍。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很多同学在欣赏古诗词时觉得无从下手,这固然和缺乏积累有关。诗歌鉴赏对有一定文学积累的人来说有时是一种直观的感受、感性的理解,但欣赏诗歌也是有一定方法和规律可循的。首先,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其次,诗歌欣赏与诗歌创作是逆向的,“诗人通过想像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像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了诗人创造的形象”。读者的想像活动是诗人想像活动的再经历和再体验,主要是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赏析《大漠落日》

大漠落日

孔孚

寂 学生自由赏析一分钟填空

在这首诗中我悟到了 _ _ _ _,看出了诗歌的_ _ _ _ _特点。

全诗就两个字,实际上只是一个词,但分行排列,既具象,又抽象,形神兼备地把“大漠落日”这位得道高僧,经历了岁月沧桑、人间变迁后终于由“圆”到“寂”的过程全包容进去了。太阳在将要落下去的时候,看上去很圆、很红、很美,落下去后大地一片沉寂,正如高僧“圆寂”了一样庄严肃穆。但是我们看到的落日,在另半球的人看来却正是朝阳,与“圆寂”不灭再生的意义暗合。生便是死,死便是生,生生死死,此消彼长。

三、结合《大漠落日》分析诗歌的特点:

诗 歌 的 特 点 外在特点:

1、分行排列

2、节奏和谐

3、语言凝练 内在特点:

1、联想自然

2、意象生动

3、意境优美

4、抒情言志

5、反映生活

四、诗歌赏析从何入手

(一)步骤:

第一步

作者、写作背景

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观点认为;作文如做人,文学即人学,“诗品出于人品”。“ 人品”的内涵主要指人的品德和才情气质,而强调作家应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见其诗如见其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见他豪放、浪漫的性格;柳永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从“杨柳岸、晓风残月。”可见其细腻、婉约。

我们可从作者的生活历程透视其诗歌蕴藏的主体倾向,从他的文学创作观察其个体的思想观念、人生价值,从他的主要事迹解读他诗作的创造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步

把握意象

1、意象,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着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

《天上的街市》“星空”意象:表现了作者要求奋飞、新生、自由的愿望,同时也包含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态度,流露出浓重失望、悲愁的情绪;“纸船”意象: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思念母亲和祖国的一颗心、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2、物象——形象——意象

3、意象的特点:

①意象要鲜明、有力,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意象渗透诗人在特定环境、特定时刻的思想与感情,它不是对事物的客观描摹,即使是诗中最细微、最平常的事物,也都渗透了诗人主观上的情意。例如《再别康桥》这首诗中,柳树、水草、清潭、夏虫,都是寻常景物,但在诗人充满离情别意的眼里,他们都显得那么美丽、迷人而深情依依。

②意象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四个意象都统一于“早春”。

第三步

品味意境

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境/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意/情]融合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看似平淡无奇的描绘,却把那种归隐情趣,闲适恬淡之情,与恬静秀美的风光融成一片。这种景与情的融合,便构成了诗的意境,所以读诗要从把握诗的艺术形象入手,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二)诀窍:

1、再创造: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

2、想像: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 3泡——形象

诗人把繁复的生活现象浓缩成精约的典型的诗歌形象 欣赏诗歌就要把它“泡”开来,还原到繁复的生活现象中 臧克家的《老马》诗中的句子: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里写的是老马,但欣赏时,可以放开来想象它的寓意——诗是鼓励这么做的——我们相信:诗人写出来的是不堪重负的老马,而诗人心中要说的是他对于生活在皮鞭和奴役之下的劳苦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他们坚韧的毅力的赞美。

4、找——情思

诗歌是含蓄的,隐喻的,所以欣赏诗歌要善于寻找并最后判断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思,寻求诗句之外所包含的不尽韵味。例如采菊东篱,心境悠然与南山相合,情寄东篱之外。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它的繁富的色彩和音响,烘托着江天子夜的秋景。末尾一句,以传到客船的夜半悠悠钟声,给人留下了言语难以表达的离愁别绪。

5、进——意境

读者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了诗的客观世界中去。欣赏诗歌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诗人的启迪引起共鸣式的感性的燃烧。

人们读李后主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能够领会作者对于繁华失落的哀伤。他们对这首词的感受一般也被限定在追怀往昔的范围之内,添加进去若干属于自己的东西,使得“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愁”不再成为亡国之君的哀怨,而变成了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怅惘、失落的情怀的寄托。

6、猜——意图

“猜”是对诗和诗人的综合性思考。诗歌形象以极简约表现极丰富,需要欣赏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去“猜”,去“补充和阐发”。

7、补——语言

诗的语言是不连贯的、断断续续的,跳跃性很大,因此需要加以填补、连缀。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写诗时旅居巴蜀,这是寄怀妻子的诗篇。这首短诗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很大。前一个“巴山夜雨”,是思念此时此地的;后一个“巴山夜雨”,跳到了想象中的未来,夫妻团聚后的彼时彼地。那时节,西窗闪着烛光,他们一起回想如今这个令人情思绵绵的雨夜。当诗中跳跃的奥妙被我们所理解时,当跳跃之间的关连为我们所连缀时,我们因创造性的艺术欣赏所获得的愉悦是难以形容的。

五、小结:

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与诗歌创作是逆向的,因此,我们要通过想像“泡”开形象,“找”到情思,“进”入意境,“猜”出意图,“补”充语言,最终全盘把握意象,深入品味意境,与作者共鸣!

第三篇:诗歌赏析教案

一、《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田林中学

黄国威 教学目标:

1、构建诗歌鉴赏的知识网络。

2、掌握诗歌鉴赏必要的知识、方法及技巧。

3、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重难点: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即表现手法和抒情方式。课时: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简要分析学情,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劣、得失;分析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规律和趋向,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一、高考回眸。

(04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觉梦,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有期。

问题: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05年)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 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 抱膝灯前影伴身 ”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抱膝

”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 影

”,而“伴 ”字又将“影 ”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诗的语言质朴无华。

(06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②小峥嵘,幽簧相倚绿。阿童三尺椎③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椎:鞭子(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1)写景,写出郊野美丽可爱的景色。(2)叙事,写牧童手执鞭子,骑着老黄牛。(3)议论)写作者对这幅画的感受。(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答:(1)作者在创造一种宁静、祥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的生活环境。暗含作者对这种生活环境的向往。(2)作者对竹情有独钟,竹的高洁、修直也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答:(1)作者在创造一种宁静、祥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的生活环境。暗含作者对这种生活环境的向往。(2)作者对竹情有独钟,竹的高洁、修直也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二、命题规律。

1、考查范围大都是唐诗宋词。

2、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鉴赏诗歌的形象;品味诗歌的语言;奖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或作者的观点。

三、考点诠释

1、鉴赏诗歌形象要注意了解窗同的审美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点:(略)

2、鉴赏语言即语言特色

特点:(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部落俗套。

(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绚丽。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道破。

(4)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5)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3、鉴赏表达技巧

概念:表达技巧指的是表现手法和抒情方式。

(1)表现手法

主要看看诗歌想象是否丰富,联想是否恰当,特别要看有没有运用烘托、反衬、象征等手法。

①情景交融

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竟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②因事即理

就着某一事情或画面的叙写阐明某种道理。苏轼《题西林壁》“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对西林的景物描绘之后发表了富有哲理的议论。③对比衬托

为了突出某些人物后事件而用其他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和陪衬。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落花”、“月出”、“鸟鸣”这样动景写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④借助修辞

看它们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创造了什么意境。尤其要注意比喻、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如秦观的《鹊桥仙》中运用对比的手法。“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方面歌颂了理想的爱情的圣洁与永恒,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短暂与永恒的辨证关系。⑤托物言志

借写某一物表明某一中心。如虞世南《蝉》“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托蝉言志: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2)抒情方式

①借景或借物抒情。②寓情于景(物),情景交融。③直接抒情。总之,欣赏诗歌,要注意诗歌作者的炼字、炼句,物象描写的动与静,声与寂,情与理等方面的相互映衬、烘托语序倒置的修辞色彩等。

四、鉴赏诗歌的方法

概念:可概括为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明确高考要求,了解诗词鉴赏的角度。

1、写了什么内容

这里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也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

2、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思考:一句表面上是讲鱼后叶子茂盛了,花儿凋谢了,实际上表达的是什么感情?(作者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4)调动知识的积累

如提到王维和岳飞,你会想到什么?

3、弄清是怎样写的(1)典型细节的理解

(2)注意全诗的结构

如06年的高考题。(3)注意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4)注意表达的角度

作者为了更好的表现自己的感悟、情感,往往从多个角度表达,以渲染环境气氛,加深读者的印象。(5)注意环境的渲染(6)注意分析诗歌的意境。

4、表达

(1)表达过程要完整

诗歌赏析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叙”即概括的引述原句;“析”作过程的简析;“评”就是旗帜鲜明的亮出观点。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

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3)表达流畅

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反映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典型例题详解

虞美人

李煜(五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 ●把握内容(写什么内容):写作者面对美景怀念往昔帝王生活。●把握感情(抒什么情):“抒发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

● 把握技巧(用什么手法):用了设问、比喻手法。★请分析词中“春花秋月”“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改”的含义。

答案:

春花秋月:指美好的景物,但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无心欣赏,讨厌它的无尽无休。

☆ 往事:指昔日尊贵的帝王生活。

故国:指已灭亡的南唐。

☆ 雕栏玉砌:指代旧日宫殿,用宫殿概括一切繁华美丽的东西。☆朱颜改:语意双关,概括一切过往的人事,兼喻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为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人称道?

答: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有又力度。

五、课堂教与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fu)州,寄居羌村。肃宗继位灵武,杜甫想为平叛效力,离家北上赶往灵武。不料,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又送回沦陷后的长安。诗人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诗作。

(1)诗中有两个字即写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请在诗中找出这两个字,写在下面。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参考答案)(1)湿

(2)诗身陷长安,不写自己望月思家,却写妻子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无限的深情都从这想象描写中流出,两地想思,悲苦难言。诗中情景,为月夜独有,因此前人的评价是中肯的。阅读下面两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清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这两首元曲的内容有何明显不同之处?(2)这两首元曲的表现手法有何相同之处? 答:(1)①马曲景色苍茫萧瑟,白曲景色明丽可爱; ②马曲写思乡之苦,白曲写赏景之乐;

③马曲孤寂凄苦,情调低沉;白曲清新明朗,心情平静; ④马曲是山水人物画,人物了然可见。

(2)①把秋天傍晚多种特有的景物集中在一起,构成一种意境; ②景物名词排列组成画面;

③借景抒情

④烘托 总结:

第四篇:诗歌复习教案

诗歌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梳理、复习第一单元诗歌的重要知识点(包括诗歌的情感、诗歌的表现技巧)。

2.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有针对性诗歌鉴赏给予方法上的指导。3.通过做题,讲解不足之处,提高鉴赏水平。教学重难点:

1.适度的鉴赏方法的指导。2.有针对性地讲解诗歌鉴赏的题目。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本单元诗歌知识点回顾

1.名句默写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撑着油纸伞。

我轻轻的招手。满载一船星辉。

夏虫也为我沉默。

2.课内诗歌赏析(1)《沁园春 长沙》上阕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主要通过哪些意象,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绪?下阕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通过寒秋、霜天、万山、湘江、飞鹰、游鱼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关注国家命运,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下阕写了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同学少年,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同学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表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藐视反动派、改造旧中国的革命精神。(2)“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歌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连用三个“轻轻的”来修饰诗人来与走的动作,不仅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来到康桥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更准确地表达了诗人不愿因自己的到来和离开

而惊动深爱着的康桥的心情。

(3)戴望舒在《雨巷》中运用了丁香这一意象。丁香是传统诗词里常见的意象,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由此塑造了这样的丁香姑娘——那般清雅、凄美、缥缈、哀怨。雨巷——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4)赏析《老 马 》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问题: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象征。老马的形象象征了中国旧社会受苦受难的农民,表达了作者的同情和悲愤。

二.诗歌赏析讲解

诗歌赏析主要从两大块:一是思想感情,二是艺术手法。1.定基调——喜或悲?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悲)

小结:找带有感情色彩的字词或意象来判断。2.定情感——为何而喜或悲?(1)爱国类

忠心报国,自豪之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壮志难酬、无法施展报复——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2)思念类

思乡、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离情别绪——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3)寄情山水

①雄浑壮丽(奇伟瑰丽的塞外风光衬出作者的博大胸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幽清明净(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反映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悠然情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③沉郁孤寂(羁旅的惆怅、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小练习: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颜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2011年全国大纲卷)

问题: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出的心情。

参考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2分)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纸之愁更深一层。(3)赏语言 ①分析意象:

杨柳——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

月亮——思乡

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菊花——代表清高自守、傲霜斗艳的隐士

小结:明确景物的自然特性,由此引申出人的相似的某种情感或精神品质。②炼字表达:

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原来这个“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小结:明确该字的用法(一般有活用或修辞),再由该字的意义明确写出所写对象的特征或人物的性格特征。(4)辨技巧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等

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或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托物言志、起兴、虚实结合 ①关系类 动静

动静结合——渚清沙白鸟飞回 以动写静——鸟鸣山更幽 声色

有声有色——两支黄鹂鸣翠柳(具有画面感)情景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虚实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小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题: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诗中一二两句。

参考答案:①诗中一二两句使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手法。②借“朝雨” “杨柳”之景③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环境的凄冷,增添了浓厚的离别、留恋之情。

三.课堂练习

一、(2011年江苏卷)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①,俊逸鲍参军②。

渭北春天树③,江东日暮云④。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⑤。

注释:①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②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③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④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⑤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问题:“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参考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1分)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1分)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2分)

二、(2011年山东卷)咏山泉(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问题: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的能力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2分)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2分)

四.课后练习琅琊溪①([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那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6分)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流、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2、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第五篇:诗歌鉴赏复习教案之人物形象赏析学生用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之人物形象赏析

解题格式:

人物形象:身份+性格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3)形象的意义。——情感 简答题答案也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

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2.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答题步骤: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常见思路:

先“盖帽”,即说出诗歌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评分标准: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扣2分;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3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3分。

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4、人物描写的方法:

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

表现人物

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

性格,使形

心理描写

象血肉丰满

细节描写

自然环境

环境

侧面描写

社会环境

托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注释】 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试析这首诗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迁移训练】

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试简要地分析“蓑笠翁”的形象。诗歌鉴赏复习教案之景物形象赏析

【题目类型】

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

3、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要领】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答题步骤】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

(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例析】

西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迁移训练】

1.(2011·海口市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野水孤舟 梁 栋①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 ①梁栋,南宋诗人。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2011·宁夏银川一中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过岳阳楼作①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③满芳洲。

【注】 ①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②累:无罪被迫而死。③杜若:一种芳草。

上阕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3.(2011·银川市实验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营造氛围的,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下载诗歌赏析复习教案[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歌赏析复习教案[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考语文诗歌赏析总复习教案之专题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之专题 ________古诗词赏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考试范围。 2、明确中考考点。 3、熟悉常考题型。 4、掌握答题技巧。 5、提升赏析能力。 教......

    诗歌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 ( ) 瀚海的意思 ( ) 阑干的意思 ( ) 1、默写题 ①诗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写野外雪景,并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

    诗歌赏析

    初中诗歌鉴赏知识点 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 1、思想情感: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诗歌赏析

    阅读《春望》,完成下列各题。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诗的首联,写诗人“望......

    诗歌赏析

    诗歌赏析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 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 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 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 噭噭夜猿鸣。 (1)这首诗的标题是“晚次乐乡县”,请结合全......

    诗歌赏析

    诗歌赏析 1、《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的景物和感受。 首联勾画出在江南旅途中所见到的明媚景色:茫茫江水,隐隐青山。 颔联抓......

    古典诗歌分类赏析教案

    古典诗歌赏析 《唐诗宋词选读》题材分类教学 学习目标: 1、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基础。 2、通过分析鉴赏,把握不同题材诗歌的主题。 重点难点: 1、运用一......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一考纲点击 ⒈《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 二.考点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