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教育

时间:2019-05-15 03:0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教育》。

第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教育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教育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 方晓霞

重庆市南岸区南坪中学 李炜

谈到美,我们往往想到的是江山多娇的自然美,想到的是精妙的好诗妙词带给我们宁静的美,想到的是美妙音乐带给我们心灵震撼的美.其实初中数学也有很多很多东西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美的体验.

美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增长人们的智慧,因此,感受美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目标所确定的文化素养的要求.然而,多数老师和学生在上数学课时都不会把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我们的学生,提到数学,总认为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很多孩子更是畏惧数学,对数学产生一种抗拒心理,影响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数学教育中让学生感受美的欠缺.如果我们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中的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对学生施加美的影响,那么将会通过数学美的教育,培养学生领悟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使学生学习数学不再枯燥,从而掌握数学的本质.因此,在教学中展示美、发现美,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应尽的责任.

下面笔者就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渗透数学美的教育的几点做法抛砖引玉如下: 1.结合数学对称的教学,渗透对称的数学美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称是最能体现数学美的,北师大教材七年级的轴对称,八年级的中心对称,无不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和谐统一的美.

在轴对称教学中,展示蝴蝶、窗花、脸谱,埃及金字塔等大量图案,让学生感受数学轴对称贴近生活,生活青睐数学轴对称的美;欣赏水边风景的倒影,让学生感受和谐灵动的美;分析“杨辉”三角形(右图)的结构,让学生感受数字对称图形揭示的神奇规律美. 2.结合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渗透简洁的数学美

学生进入初中,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数学意识的转变,那就是从数向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这正为我们提供了数学美的表现,那就是数学中的简洁美.

数学的简洁美,指的是用简洁的符号、公式、结论来揭示隐藏在复杂现象背后的深刻规律或本质.

例如运算中有许多基本的运算定律,这些运算定律具体地表现在一道道算式中,无法穷尽,但是如果借助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加法交换律则可写成abba.只这一道字母式,就可以概括“所有加法中交换加数位置和相等”的情况.我们学过的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是用数学符号代替了文字的表述,浓缩了文字的全部内容,简洁,有序,统一.正因为如此,才使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成了所有科学——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语言和工具.

正如一副对联所言:世事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 一句话,道尽了数学的简洁美.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在让学生感受美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3.结合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渗透发现问题本身所蕴涵的新颖、奇异或形态的美 很多时候,面对一道题,利用转化、变换、拆分、组合、类比等数学思想寻求解题途径,找出最佳的解题答案,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不正是数学美的体现吗?

例如,因式分解中,已知a、b均为正整数,且a2b247,求a、b的值. 当我们用常规思路无法解决的时候,如果及时将两边拆分,得到(ab)(ab)147,利用ab、ab的奇偶性相同,得到ab

47、ab1,从而求得a

24、b23.

通过感受解题的技巧,体会因式分解带来的技巧美,从而有一种“峰回路转”的奇妙的感觉.

再比如,我在讲同心圆环之间的距离时用了这样一个题目:

如果老师的腰围是66cm,现在我想把我的皮带加长,使皮带和我的腰之间能放下我的拳头,而我的拳头宽8cm,你能帮我算算,我该加长多少呢?

这个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

如右图,已知小圆周长是66cm,AB=8cm,求大圆周长与小圆周长的差?

解:设小圆半径为R,则R=66÷(2π)≈10.5cm.

则大圆半径OB=10.5+8=18.5cm,大圆周长为2π×18.5≈116.2cm.

则两圆周长的差为116.2-66=50.2cm.

oAB 我们可以看到,需要加长50cm左右才行.那要是我给地球加个腰带呢?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变式题目:假如有一条很长的绳子,恰好绕地球赤道一周.如果把绳子再接长10米后,绕着赤道一周悬在空中,你觉得在绳子和地球之间的缝隙里还能放下老师的拳头吗?

生问:地球的周长是多少?

师答:我们有句俗话:“坐地日行八万里”,八万里就是四万千米.

师接着又将变式题目再变式问:四万千米,现在只加长10米,你觉得可能放下什么? 课堂上很多学生凭经验去想象,回答:不能.

此时师抓住判断学生回答是否正确,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数学方法进行推理如下: 设地球半径为R,则绳子原长为2πR.

当绳子长为2πR+10时,绳子所围圆周的半径是(2πR+10)÷2π= R+1.59(m). 那么绳子可围成一个与地球相距1.59米的大圆圈. 用科学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结论是:能.(学生回答错)

这充分说明,这个事实单凭经验去想象,无论如何是想不通的:地球半径那么大,而绳子仅仅接长10米,绳子居然处处离地球1.6米左右.

其实,这个题目与地球的半径没有关系,任何一个圆,只要加长10米,都可以得到与原来的同心圆之间的圆环宽度是1.6米左右.

这道题目,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而我也通过这道题,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领略了用字母表示数进行推理带来的简洁美,由严密运算分析所体现的数学的严谨美,以及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数学的奇异美.

数学中的美还有很多,如在教学中通过对黄金分割的欣赏,揭示数学的构图美,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几个著名证法的介绍,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美,通过体会数中有形,形中有数,数形相依的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体会数学中的结构美,通过对定理定义的严密推理体会数学内在的逻辑美等等.

总之,数学中的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在教学中不断给学生美的启迪,从而使数学真正成为有价值的数学,真正让学生乐学,爱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渗透美育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渗透美育教育

内容:数学是美的,人的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尤为突出。数学教师理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进行审美教育,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一是要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要融贯数学之美,加深知识理解;三是要创造数学之美,培养思维能力;四是要发掘数学之美,陶冶思想情操。

:美育、数学美

长期以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人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心。那么初中数学教学渗透美育呢?

数学是美的,人的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尤为突出。数学教师理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进行审美教育,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

一、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具体方法如下:

(一)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引入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二)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

(三)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数学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数学家探索数学思维王国的奥妙的故事;

(四)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数学问题;等等。

二、融贯数学之美,加深知识理解。

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它的特点在于抽象的理性形式中包含着无限丰富的感性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给学生以美感直觉,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先给学生以具体的直观形象,再上升为理性形象,成为字母与运算符号间的造型艺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接受,便于理解。教师通过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图形,科学的板书等作出审美示范,创设思维情境,把数学美的简单统一、和谐对称等特征融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数学美的真正含义。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前后比较,归纳总结,揭示内在规律,形成有序结构体系,并教给学生归纳整理的方法等手段融贯数学之美,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能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带领学生把正棱柱内接于圆锥、圆柱内接于圆锥、圆柱内接于球、圆锥内接于球、圆台内接于球、球内切于圆柱、球内切于圆锥、球内切于圆台以及球内切于正方体、球和正方体的所有棱都相切与球外接于正方体等等常见的特殊多面体与旋转体的相“接”相“切”问题,画出图形、分析比较,区别异同。根据多面体与旋转体的定义和性质,归纳总结各种情况下“接”与“切”的空间位置关系和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数量关系,寻觅解决问题的截面和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解决的途径。这些优美对称的图形使学生看到美的形象,领略到美的神韵。在感受美、鉴赏美的过程中建立起“知识链”,形成了知识的有序结构和解题的方法体系,巩固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创造数学之美,培养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在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技能。技巧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青少年“好想”、“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题多解(证)、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图多变等数学的奇异美,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标新立异,找出最优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机制,创设思维境界,用数学美的进力启迪学生思维,当学生对数学美感受最灵敏、最强烈、最深刻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也进入最佳时期,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交融促进,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一旦“灵感”出现,他们就会感受到创造数学美的喜悦和成功后的乐趣。毫无疑问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高。

多数同学能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和反证法给出四种证明(证明略),初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抓住时机,及时点拨,促进学生思维发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学生观察式子的整体结构特征,发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寻求其它证法。数学美的诱发力唤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启迪了他们的思维活动,经过观察、分析、联想,有的同学给出了一些新颖证法,其中提出了一种三角证法。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的奇异之美,陶醉到创造数学美的愉悦之中。这个对学生来说,可视为创造性发现。此时,师生情感交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深刻性、独创性等诸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发掘数学之美,陶冶思想情操。

数学中的审美教育同文学艺术一样,具有潜在的思想教育功能。不过,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对缺乏数学素养的人来讲,特别是青少年受阅历、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局限,不可能像文学艺术那样轻易地感受和意识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美学修养,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发掘和精心提炼教材中蕴含的美育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优美、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它的核心是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开启心灵,以自己的知、意、情去追求客观世界的真、善、美,引起精神上的升华,产生情感共鸣,起到美化心灵,净化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形成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完美的世界观也能起积极作用。例如,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祖国现代化建设和最新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既激励了他们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努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也美化了学生的心灵;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成就和现代数学家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又如,数学美的严谨性可以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高尚品德;寻觅数学结论完美和解题方法最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勇于探索、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把握数学美的特征,掌握渗透美育的机会,就能发挥美育的功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2012-2013第二学期

三年级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数据世界》课堂教学课例

韦 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了解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并尝试收集一些数据。

(3)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目标:

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通过熟悉的事物从多个角度感受大数,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

3.情感目标: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

(2)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做环境保护的小小宣传员,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

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根据要求收集、整理、概括资料的能力。

2.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关键:

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体会估算方法。

三、教学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大家好,老师今天想知道“你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通过学生回答。师出示自己看过的一条新闻(师出大屏幕——关于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的强烈地震,并引发的海啸的图片资料)。

师:指大屏幕在这条新闻中出现的数字,我们把它叫做数据。师:数据也有数据的世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数据世界——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到这样的新闻和这些庞大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思考)谁来谈一谈?(生谈)

师:不但说的好,而且还很有爱心,老师真的很喜欢你们,在当今社会最需要的就是爱心。是啊,为遇难者们的生存而担心,他们吃什么呢?师出示大屏幕,假如平均每人每天需要0.5千克的大米,这500万灾民每天大约需要250万千克大米,250万千克大米到底是多少呢?怎样来说明这个较大的数据呢?老师可以给你个提示(我们平时买的一袋米是25千克)(用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相当于多少间教室、桌子?„„)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

师:小结:理解较大数据应把整体分成部分或与身边的事物去比较,这样你理解的会更好。

师;这些灾民每天要吃250万千克的大米,(板书250万)光有吃的不行,还需要„„生答(水)呀。

师:水是生命之源吗?师板书水。你如何得到这个数据?(没有告诉你一人一天要喝多少水?)你怎么办,通过什么方法收集?

师:请你来说一说(指生说)查资料、访问他人、做调查等。师:说的非常好,有这么多收集数据的方法,你打算如何得到每人每

天喝多少水的数据呢?(生答)。

师:我们已经知道每人每天需要2.5升水,那么500万人每天大约需要(1250万)升水。生答。

师: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水龙头没有拧紧,水一滴滴的往下滴(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如果每分漏30滴,10分钟大约是1毫升,那么1小时会浪费(180)毫升水,大约(14)时浪费的水就够一个人一天维持生命的用水。一个月按30天计算,大约浪费(130)升水或供一个人维持生命约(52)天。

师:我国北方相对南方是缺水的,因此,我国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南水北调,有的同学对南水北调不太了解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大屏幕)指生读。

师:太了不起了,可见我国的科技现在是多么的发达,所以说好好学习是可以让我们心想事成的。同时我们要节约用水,要珍惜每一滴水,要保护环境。

师;如果让你把这250万千克大米运往灾区的话,你还应考虑哪些问题?谁来说一说。(1.装多少箱 2.用多少辆车 3.需要多少仓库。)

师:这么大的一个数据是非常精确的吗?(生:不是,估计的)师:是用什么方法估计得到的,(小组讨论)

师:非常好,同学们的方法还真的很多,不论你解决书本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问题,都要去开动脑筋,选择最好的方法去解决,收到最佳的效果。

(三)巩固拓展 激发情感

1.树木就像空调机一样,每平方米的树木每天向空中散发6千克的水分,这样水分吸热而降低气温,那么100平方米的树木可向空中散发(600)千克的水分。

2.你们知道一平方米树木每天可以释放多少氧气,吸收多少二氧化碳?(700克氧气,900克二氧化碳)

3.一个人平均每天要消耗250克氧气,呼出900克二氧化碳。假设一

个人一天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都是由植物提供的。那么,一个人一天大约需要1平方米的树木来提供氧气? 按照这样计算,如果一幢楼有居民120人。那么,大约需要120平方米的树木。

4.制造1吨纸需要砍伐17棵树,如果12亿人每人浪费一张纸(150张纸约重500克),需要毁掉多少棵参天大树?(68000棵)

5.谈一谈周围的绿化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节约用水)

(四)全课小结 升华情感

师: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它能够把要说明的事物表述的更准确。

师:通过这节课的交流,谈谈你的感受?(生谈)

师:大家的思维很活跃,表现得不错。老师感到非常的幸福,因为遇到了你们,你们一个个是充满朝气,充满憧憬,充满爱心的你,保护绿色的你,节约用水的你,保护环境的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植树造林,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愿我们都是环保守护者、宣传员!

教学小结:本节课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进行简单的估算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了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大数据的估算。同时也渗透了环境教育于课堂教学,使得这节课教学事半功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使课堂教学鲜活起来,使每个学生都喜爱上数学,在少年儿童的心灵中播下环境保护的种子,使其终身受益,也为培养有良好环保意识的社会公民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篇: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三年级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2014—2015学第一学期)

----《数据世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了解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并尝试收集一些数据。

(3)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目标:

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通过熟悉的事物从多个角度感受大数,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

3、情感目标: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2)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做环境保护的小小宣传员,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

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根据要求收集、整理、概括资料的能力。

2、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关键:

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体会估算方法。

三、教学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

四、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台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大家好,老师今天想知道“你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通过学生回答。师出示自己看过的一条新闻(师出大屏幕——关于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的强烈地震,并引发的海啸的图片资料)。

师:指大屏幕在这条新闻中出现的数字,我们把它叫做数据。

师:数据也有数据的世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数据世界——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到这样的新闻和这些庞大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思考)谁来谈一谈?(生谈)

师:不但说的好,而且还很有爱心,老师真的很喜欢你们,在当今社会最需要的就是爱心。是啊,为遇难者们的生存而担心,他们吃什么呢?师出示大屏幕(1)假如平均每人每天需要 0.5 千克的大米,这 500 万灾民每天大约需要 250 万千克大米,250 万千克大米到底是多少呢?怎样来说明这个较大的数据呢?老师可以给你个提示(我们平时买的一袋米是 25 千克)(用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相当于多少间教室、桌子?„„)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

师: 小结:理解较大数据应把整体分成部分或与身边的事物去比较,这样你理解的会更好。

师;这些灾民每天要吃 250 万千克的大米,(板书 250 万)光有吃的不行,还需要„„生答(水)呀。

师:水是生命之源吗?师板书水。你如何得到这个数据?(没有告诉你一人一天要喝多少水?)你怎么办,通过什么方法收集?

师:请你来说一说(指生说)查资料、访问他人、做调查等。

师:说的非常好,有这么多收集数据的方法,你打算如何得到每人每天喝多少水的数据呢? 生答。

师: 2.5 升水大约是多少呢?

师:我们已经知道每人每天需要 2.5 升水,那么 500 万人每天大约需要(1250万)升水。生答。

师: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水龙头没有拧紧,水一滴滴的往下滴(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如果每分漏 30 滴,10 分钟大约是 1 毫升,那么 1 小时会浪费(180)毫升水,大约(14)时浪费的水就够一个人一天维持生命的用水。一个月按 30 天计算,大约浪费(130)升水或供一个人维持生命约(52)天。

师:请大家自由讨论解决,(同桌、自己、小组)(师巡视、指导)

师:有的同学已经坐好了,看来是已经解决了,那好,谁来说说。生汇报。

师:非常好,通过刚才同学们得到的数据,我们会得出一个什么结论?造成地震及海啸的原因是什么呢?生答。(上面的数据与水龙头拧得松紧有关;人类对环境破坏的结果。)

师:我国北方相对南方是缺水的,因此,我国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南水北调,有的同学对南水北调不太了解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大屏幕)指生读。

师:太了不起了,可见我国的科技现在是多么的发达,所以说好好学习是可以让我们心想事成的。同时我们要节约用水,要珍惜每一滴水,要保护环境。

师;如果让你把这 250万千克大米运往灾区的话,你还应考虑哪些问题?谁来说一说。(1、装多少箱 2、用多少辆车 3、需要多少仓库。)

师: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 69 页。

师:这么大的一个数据是非常精确的吗?(生:不是,估计的)

师:是用什么方法估计得到的,(小组讨论)

师:非常好,同学们的方法还真的很多,不论你解决书本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问题,都要去开动脑筋,选择最好的方法去解决,收到最佳的效果。

(三)巩固拓展 激发情感

师:下面同学们自己来完成这些练习。(出示大屏幕)

1、树木就像空调机一样,每平方米的树木每天向空中散发6千克的水分,这样水分吸热而降低气温,那么100平方米的树木可向空中散发(600)千克的水分。

2、你们知道一平方米树木每天可以释放多少氧气,吸收多少二氧化碳?(700克氧气,900克二氧化碳)

3、一个人平均每天要消耗250克氧气,呼出900克二氧化碳。假设一个人一天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都是由植物提供的。那么,一个人一天大约需要(1)平方米的树木来提供氧气? 按照这样计算,如果一幢楼有居民120人。那么,大约需要(120)平方米的树木。

3、一棵生长50年的树每年的生态价值——制造31250美元的氧气,2600美元的蛋白质,防止大气污染62500美元,涵养水源、促进水分在循环37500美元,防止土壤侵蚀、增加土壤肥力3125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32150美元,综合价值197250美元≈20万美元≈180万人民币。

①如果建造一所希望小学需要40万元,180万元可以建造(4)所希望小学? ②如果培养一名大学生需要5万元,180万元可以培养(36)名大学生?

4、制造1吨纸需要砍伐17棵树,如果12亿人每人浪费一张纸(150张纸约重500克),需要毁掉多少棵参天大树?(68000棵)

5、谈一谈周围的绿化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节约用水)

(四)全课小结 升华情感

师: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它能够把要说明的事物表述的更准确。

师:通过这节课的交流,谈谈你的感受?(生谈)

师:大家的思维很活跃,表现得不错。老师感到非常的幸福,因为遇到了你们,你们一个个是充满朝气,充满憧憬,充满爱心的你,保护绿色的你,节约用水的你,保护环境的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植树造林,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愿我们都是环保守护者、宣传员!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五篇:数学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数学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应小于江敏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小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在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发展理念的今天,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加强感恩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的心理要求。感恩,不仅仅是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的一种尊重,更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教育学家认为,感恩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强化物,还是一种传统美德。作为一种美德,感恩是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体验感恩的能力及表达感恩的能力。

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导入时出示故事式趣题,小强今年已经10岁,小强的妈妈从出生到今年只过了8个生日,请同学们想一想,小强的妈妈今年是几岁?这时学生就议论开了。正常情况下,过了8个生日就应该为8岁。但是,小强今年都已经10岁了,那么他的妈妈怎么可能是8岁呢?这时同学们顿生疑惑。于是我顺势接着说:“同学们想知道小强的妈妈究竟是几岁吗?学了这一堂课大家就明白了。”在最后揭示答案之后(闰年的2月29日出生的),我又问:“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妈妈的生日是哪天吗?”一句话顿生波澜,有的学生表示知道,有的表示不知道。最后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评析:小学生只有理解感恩、认同感恩、学会感恩、实践感恩,才能真正建立起成熟的责任心,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多一些宽厚和快乐,减少抱怨和对抗,进而建立起和谐的个人发展理念。通过感恩教育,让广大小学生树立起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的意识,进而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提高,促进小学生人格魅力、道德素质的提升。在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发展理念的今天,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感恩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下载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数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以空前的规模改造着自然创造出史无前例的人间奇迹和物质文明。但与此同时,人类的生存环境却日益恶化,威胁着人类......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范夫强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展开,我们正在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德育教育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渗透,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现实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爱国......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武汉市第十一初级中学 方世超 在今年教师节纪念活动中,胡总书记殷切寄语广大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邓贵华(1.“国培计划(2013)”衡阳师范学院初中数学班;2.桂阳县樟市镇中学,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寻找数学美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寻找数学美 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长期以来,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利用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利用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双峰县青树坪镇大坪中学 摘要: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