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级跳远说课
三级跳远说课
主讲:刘000
一、指导思想
本课的设计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全面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为中心,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思想和身体基础。本课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游戏、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参加运动的兴趣,通过对三级跳远的学习,使学生有自我创新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协调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材分析
三级跳远是在助跑以后按规定动作形式沿直线进行三次跳跃的一项运动。又是现代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中一项重要的比赛项目之一,这项运动技术比较复杂,下肢和腰膝均要承受很大的力量,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协调性、提高学生的体能、运动技巧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我觉得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也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三级跳远的基本技术。
2、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弹跳、协调性等素质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互相帮助探讨学习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级跳远的整体技术动作结构
难点:三级跳远技术动作中,三次跳跃之间的协调衔接
五、学情分析
所教的是普高班学生,人数大约30人,年龄在14-15左右。该班学生体质相对较好、但运动技术一般;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
六、教法、学法
教法:
1、情景教学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对本课的兴趣。
2、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和优美的动作示范,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
3、纠正错误法:通过纠正获得正确的动作,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学法:
1、学生积极融入情境,配合师生互动,体现内容的吸引性。
2、分组练习和自主练习相结合,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熟练。
3、组织小组间和个体间的比赛,增强竞争性和娱乐气氛。
七、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2分钟)
课堂基本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提出本课任务、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2、准备部分(5分钟)具体内容有:慢跑田径场一圈、热身操
3、基本部分(33分钟)
第一、游戏:假设“过河”情景,导入课题
教法:说明游戏方法和要求,组织学生四列纵队进行比赛,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
第二、三级跳远动作练习。
教学顺序:单足跳(组织学生玩“斗鸡”游戏)→跨步跳→跳跃→整个动作组合 教法:
(1)、教师示范完整动作技术:使学生在脑海形成一个动作模型。(2)、分解练习:教师对错误动作及时纠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三级跳动作。
(3)、分组练习: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巩固动作。
设计意图:把动作分开练使学生更易于掌握动作要领,把动作标准化。学生进行练习巡回指导,纠正共性错误,指导学生再练习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单足跳的技术动作。
第三、利用跳过障碍练习,组合完整技术
练习流程:单足跳跳过障碍物→跨步跳跳过障碍物→跳跃跳过障碍物 教法:四列纵队,听口令跳过障碍物,巩固学生动作,教师对错误动作进行纠正。
设计意图:巩固三级跳动作,加深学生对三级跳动作的了解。第四、三级跳强化练习(三级跳远接力游戏)分成三个小组游戏,利用体委和小组长组织秩序。
教法:每小组各一个小场地,安排小组长,依次三级跳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表扬动作比较规范的和跳的较远的学生,惩罚相对较弱的学生(深蹲5个),并加以指导。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完整体验三跳跳远的感觉,完整掌握三级跳的动作要领。
4、结束部分(5分钟)具体步骤为:
(1)、放松运动
(2)、教师讲评本节课的情况,总结三级跳远的重难点,并对课堂中发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安排学生收回器材,培养学生勤劳的好习惯。师生再见。
八、预计课的效果
1、预期达到:优秀占30℅,良好占60℅,合格占10℅,合格等次学生有待进一步提高。
2、运动负荷预计:平均心率:约110—120次/分,练习密度约35-40%,强度为中等。
九、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可能出现韧带拉伤、拐脚等情况。解决与预防方法:
(1)、在准备活动时要求学生要充分做开准备活动。(2)、在练习的时候要求学生要适当而行,不盲目完成。
2、可能出现协调性特别差的学生,在立定三级跳远时一、二、三跳衔接不起来。
解决与预防方法:应该以集体为主,适当的单个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第二篇:三级跳远
“三级跳远三跳比例”的研究综述
1004320090235
周亚飞
摘要:三级跳远是人体经过快速助跑后,由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跳所组成的连续三次腾越水平距离的运动项目。根据目前的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特点,三级跳分为“平跳”和”高跳”两类, [1] 对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过程中身体重心速度变化的运动学研究,近年来始终是国内外三级跳远研究的重要方面,对运动员三跳比例和技术类型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特点的实际状况,也是目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关键词:三级跳远;平跳;高跳;比例
目前,运动员采用的三跳比例各有不同,有的采用38%+29.5%+32.5%的比例关系,有的采用35%+30%+35%的比例关系,等等。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两种技术类型。这两类运动员在三跳比例分配上各有自己的特点,“速度型”的运动员采用三跳比较均匀和第一跳小于第三跳的“平跳型”分配方案。郭元奇指出,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是现在和未来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速度型三级跳远的训练应从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尽量减少前两跳中水平速度的损失,以及改进和加强弱腿的跳远技术和能力等三个方面来进行。[2]
速度型运动员在第三跳达到和超过第一跳的远度,是因为他们在第一跳既能达到一定的远度又不致使水平速度有很大的损失,他们通常是一些助跑速度很快的运动员。如果把第一跳放得太远,势必会造成抛物线的弧度很大,使着地起跳腿承担很大的冲击力,从而导致起跳腿被迫进行过分的缓冲,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减速,这样,他们在速度上的优势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因而,他们在第一跳中相对地减少起跳腾空的高度,以保持水平速度,从而加强了“跨步跳”和“跳跃”。力量型的运动员首先比较注重第一跳的远度,其次是第三跳的远度。例如原苏联运动员萨涅耶夫和根蒂勒,他们的三跳比例分配就是如此。这类运动员之所以在第一跳能达到这样的远度,是因为他们在第一跳着地时能依靠强大的腿部力量承担着地时的巨大冲击力,而不失去进行后两跳的能力。这类运动员在速度上稍逊于前一类运动员,但其在支撑能力上则强于他们。在三跳比例上他们比较突出单 足跳,而单足跳评定的主要指标是弹跳力量。
目前,三级跳远前三名的动作中,很少看到典型的“高跳”或“平跳”技术,更多的兼“高跳”和“平跳”的优点,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技术风格,具体表现为:(1)助跑速度快,动作幅度大;(2)起跳充分有力,跳跃的速度快;(3)适宜的腾空高度与适合个人特点的三跳比。[3] 1 三级跳远技术的演进
1.1 20世纪30年代以前是现行三级跳远技术的初期形成阶段,称为“跳远型”技术阶段。那时的动作纯属跳远式的三级跳远,重视第一跳和第三跳的远度,第二跳很短,是一、三跳的过渡步。
1.2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三级跳远进入完善阶段,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对三级跳远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不断实践,创造了各种类型的跳法,分为“苏联技术”和“波兰技术”。
1.3 “苏联技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苏联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三级跳远选手。其三跳比例技术是强调第一跳的远度,重视第三跳。观其技术外形,第一跳身体重心的抛物线高而远,换腿跳,后两跳均采用高抬大腿扒地式着地动作,双臂摆动。
1.4 “波兰技术”。1960年前后,波兰选手施密特以新型跳法创造17.03m的世界纪录,成为第一个越过17m大关的运动员。他的技术特点是较好地利用了助跑速度,前两跳身体重心的抛物线轨迹较平,着地积极,速度损失少,这使第三跳有较长的远度,当时人们把这种技术称为“平跳”技术。相应地,人们把苏联的跳法称为“高跳”技术。
1.5
现代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趋向适当减小第一跳远度的百分比,其实质是强调提高和更好地利用助跑速度,减小前两跳中的制动作用,以获得快速而连贯的跳跃动作———高而远的第三跳。2 三级跳远的三跳比例发展趋势
2.1
张义盛等人(1990)对我国和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比例与总成绩之间的关系和技术类型的分析,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第一跳比例过大与总成绩呈负相关,第三跳的比例同总成绩呈正相关。中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己基本形成了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世界三级跳远技术发展趋势的“平跳型” 2 技术。提出中国运动员应将第二跳比例适当缩小到29%左右,同时在保持速度和加强第三跳起跳速度和力量下功夫,争取较好的第三跳,将使总成绩有较大的提[4]高。HayandMi11er(1985)运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对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决赛的12名世界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进行研究,发现12名运动员中有7人使用单足跳比跳跃远的技术,另外5人使用跳跃比单足跳远的技术,两种技术的平均三跳比例分别为36.4%:29.5%:34.2%和34.4%:29.3%:36.3%,差不多互为镜中的影像。[4]
2.2
James.G.Hay(1990)根据对三级跳远三跳比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三级跳远技术类型的划分方法,依据单足跳和跳跃所占比例的大小关系把三级跳远技术划分为单足跳型、平衡型、跳跃型三种类型。这是对三级跳远技术研究和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的进展,对三级跳远技术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子比赛的43名运动中,有一半的运动员和约一半的决赛运动员采用单足跳型技术;平衡型和跳跃型技术与单足跳型技术是同样有效的;决赛中的8名选手中有四人在单足跳距离相对较小的的一跳中,达到了他们的最好成绩;这4名运动员中的3位在跳跃距离相对较大的一跳中,达到他们的最好成绩。表明单足跳距离相对越短,则跳跃距离相应越长,三级跳远成绩越好。[4]
2.3
曾立火(2001)总结了世界20名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不同阶段的发展资料,提出了世界男子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助跑速度与上板速度加快、有利于保持水平速度的增大第三跳比例的技术、水平速度利用率逐步提高、进一步提高助跑和起跳的准确性、注重加强弱腿技术和能力。[4]
在三跳中第一跳是最关键的。[5]现代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总趋势应是减少第一跳的比例,加大第二跳和第三跳的比例,其实质是更强调速度,减少前两跳中的制动作用,以获得一种快速完成三个跳跃的动作节奏和又高、又远的第三跳成绩及腾空轨迹。三级跳远中跨步跳承前启后,同时对形成良好的三跳长度比例和节奏有着重大影响。对于这一跳来说,既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又要为第三跳的起跳创造良好的条件。相对而言,适当缩小第一跳远度以减少水平速度损失、增加第三跳远度是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趋势。
中国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在专项技术方面存在水平速度保持和利用不够、水平速度损失不合理的特点。世界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表现为:在追求 3 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持水平速度、减少水平速度损失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体能特点,在单足跳型技术、平衡型技术和跳跃型技术中,都产生出了最优秀的三级跳远运动员。根据素质类型及每个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来安排三级跳远的比例(三跳),对训练有素的专业运动员是可行的,一般采用“平跳型”技术要优于“高跳型”技术。对于业余运动员和初学者应以“平跳型”教学为宜。[6] 3 结语
目前所进行的研究往往仅针对部分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上的一个或几个指标进行分析,揭示运动员技术上存在的部分特点,缺乏对运动员技术特点整体上的、相对全面的研究,同时对产生相关技术特点的原因也缺乏较为深入的分析,因而对解决运动员,尤其是对中国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周次保,赵立军.体育专业女生三级跳远教学的特点及方法[J].岳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3).[2]郭元奇,浦军.跳跃的持续时间与三级跳远成绩.田径2002,(12).[3]周凯.三级跳远教学的探索[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2).[4]吴永宏.中国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及训练安排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2).[5]汤定福.三级跳远的关键是第一跳技术[J].四川科技,1996,(3).[6]崔令令.三级跳远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J].体育教育科技2002,(12).
第三篇:三级跳远
三级跳远的重点是速度、力量和平衡能力的结合。运动技术较为复杂,让学生全面掌握技术按适当比例有节奏地完成三跳,提高运动成绩是我们最终的教学目的,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点滴方法,介绍如下。
一、单足跳练习
(1)连续两步单足跳练习。主要让学生掌握全脚着地,用力点在前脚掌,积极扒地后蹬;离地及时折叠前摆,抬离至体前方。
(2)原地模仿扒地动作。手扶肋木或其它扶助物,侧向站立,一腿屈膝向前上方摆,当大腿与地面平行时,大腿带动小腿积极下压,并用全脚掌在身前20~30度处扒地,同侧臂配合腿由身体的侧展方向前上方做摆臂。
(3)跳箱或踏板练习。利用箱上或踏板的弹力踏上跳下。连续进行单足跳跨步跳一单足跳一跨步跳单足跳,双腿交换动作练习,使双腿得到平衡发展,单足跳腾空时起跳腿向前方伸展,当脚着地时脚面放平,以使顺利进入下一动作。
二、跳跃练习
(1)行进中做单足跳、跨步跳、单足跳。助跑练习:每跳中间可加放皮筋;跳跃边也可放标志物,要求动作连贯、有节奏、幅度要大,跳跃腾空时间要长,腾空时要保持跨步姿势。
(2)蛙跳练习。单个蛙跳练习;4~8次连续跳的练习,这种练习主要是对提高腿脚力量、脚的蹬弹力量、腹肌力量效果较好,在练习时要求屈膝,双臂后摆,向前上方跳起,收腹举腿落地。
(3)采用标志跳练习。单足跳或跨步跳要注意限制第一跳的高度,加大第二跳的远度,动作要协调连贯,有节奏、速度快。
(4)4~6步助跑跨步跳进沙坑或4~6步助跑上踏板,跳箱跨步跳进沙坑练习,要求起跳后腾空步时间要长,身体维持平衡。
三、跨步跳
(1)4~6步跨步跳,要求两臂前后大幅度摆动,摆动腿充分摆动高抬,下压扒地后蹬地积极有力,这个练习对腿部力量和协调性的提高很有效。
(2)4~6步助跑单足跳越过放在第一跳中间的障碍物,落地后接着起跳以摆动腿跨入沙坑。
(3)利用跳箱练习,用于发展跨步跳阶段技术“弹跳”能力,跨过跳箱在箱与箱之间做一个“跳步”,接着再跳下一个箱。双腿交换进行。
四、完整技术练习
(1)短程助跑试跳,4~6步或6~10步助跑试跳,助跑速度要快,助跑和起跳要紧密衔接,起跳要充分,水平速度要快。
(2)4~6步助跑三级跳远,一跳平、二跳远、三跳高。三跳的节奏要连贯。
(3)中程和全程助跑完整三级跳练习;要在助跑速度达到最快时起跳,最后一步比例略小于倒数第二步,重心稍下降,节奏要明显,各跳远度可参考世界优秀运动员成绩。如康利,第一跳5.70(32%)第二跳5.50(30%)第三跳7.00(38%)成绩18.17米;爱德华兹第一跳6,22(34%),第二跳5.48(30%),第三跳6.59(36%)成绩18.29米。
五、加强弱腿训练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弱腿的强化练习,只有弱腿的跳跃能力提高了,才有
助于跳远能力或成绩的提高。
(1)4~6步助跑练习摸高。学生4~6步助跑弱腿起跳时用起跳腿异侧臂单手摸高。
(2)4~6步助跑跳皮筋。采用4~6步助跑连续跳过皮筋,可根据学生情况增加皮筋高度,这种练习较安全,练习效果好。
(3)6~8步助跑弱腿跳远练习,与一般跳远要求相同。
(4)6~8步助跑弱腿单足跳,要求助跳速度快,跳要有一定的远度。
(5)4~6步助跑单足三级跳远,学生4~6步助跑用弱腿进行单足三级跳远,然后双脚落入沙坑中,要求每一跳着地过程中要用全脚掌着地。
(一)教学建议
1、三级跳远的教学可采用完整与分解相结合以完整为主的教学方法来完成,在分解教课时应注重各部分的内在***,在完整教课时要改进提高部分技术的质量。
2、三级跳远技术讲解不易过细,开始练习不要过于追求动作细节,着重腿部动作,重视蹬摆结合。
3、学生练习三级跳远时,准备勾当要充分,助跑道要平整,沙坑要松软,防止危险事故。
4、三级跳远教学中可采用画线、放标记物等方法,帮助掌握三跳的比例和节奏。
5、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攻板”意识,尽量削减起跳准备,控制好熬头跳的高度,十分关注助跑及三跳的直线性、平稳性。
6、三级跳远教学应以技术为主,强调三跳的节奏为主,不克不及过多的强调远度。
(二)教学方法介绍
介绍和初步学习三级跳远的技术
1利用技术图片、录相、课件介绍
(2)西席示范和讲解等
(3)立定或助跑三级跳远练习。
学习熬头跳及熬头、二跳相结合的技术
(4)原地及行进间的单足跳练习。
(5)跨步跳技术练习。
(6)行进间单足跳——跨步跳练习。
(7)—步助跑单足跳练习。
(8)—步单足跳——跨步跳练习。
(9)—步单足跳跳上棕垫接跨步跳落入沙坑。
(10)学习扒地技术:原地扒地、直腿扒地、垫步扒地。
按预定标记(实心球、海棉块、橡皮筋)进行上述练习。
摆臂练习及与下肢动作的配合练习。
学习第二、第三跳的结合技术
(1)行进中的连续进行单足跳,跨步跳练习。
(2)4—6步助跑跨步跳,摆动腿着地起跳,两脚落人沙坑。
(3)短程助跑做第二和第三跳结合练习。
(4)短程助跑做跨过实心球第二和第三跳结合练习。
学习短程助跑三级跳远技术
(5)短程助跑三级跳远。
(6)同上,利用实心球、海棉块、橡皮筋等物进行辅助练习。
(7)利用助跳板,跳箱盖进行辅助练习。、学习全程助跑三级跳远技术
(8)中程、全程助跑的单脚跳练习。
(9)—10—12步助跑三级跳远练习。
(10)按三跳的比例进行助跑三级跳远练习。
(三)易犯错误与纠正方形法
1)助跑步点禁绝
产生原因:①每次助跑开始加速的方式纷歧样②每次助跑开始前几步的步长不固定③每次助跑的节奏纷歧致。
纠正方形法:①固定每次助跑开始时的加速方式,一般初学者最好选择逐渐加速的方式,具有一定水平的运动员可以选择积极加速的方式。②固定每次助跑开始前几步的步长,可以采用在助跑的前几步画标记的方法,反复进行练习。③反复进行全程助跑练习,每次助跑开始前几步的步长、加速的方式、助跑中程和助跑最后阶段的节奏都应该一致。
(2)熬头跳腾空过高
产生原因:①助跑最后一步拉大步。②起跳时小腿伸得过远,上体后仰。③起跳时摆动腿和两臂的摆动动作向上。
纠正方形法:①采用标记跑的方法,在助跑的后几步的每步之间摆放标记,运动员在进行助跑练习时快速跑过起跳板。②反复进行助跑结合起跳的练习,要求运动员在起跳时上体正直,小腿不要前伸,有跑过起跳板的觉得。③反复进行助跑结合起跳的练习,在助跑的最后几步两臂积极先后摆动,在起跳时两臂和摆动腿也要先后摆动。
(3)三跳节奏不好
产生原因:①熬头跳过大,第二跳跳不出去。②最后一跳的起跳腿无力。③助跑时没有充分发挥水平速度,在前两跳的着地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保持水平速度,使水平速度损失过多,造成第三跳过近。
纠正方形法: ①做中短程助跑完整三级跳远练习。可以在前两跳的着地点放置标记,控制熬头跳的远度。要求运动员熬头跳向前跳,而不是向上跳。②加强弱腿的力量练习,可以采用单足跳和6—8步助跑跳远练习。③加快助跑速度,注重前两跳的向前性和着地动作的合理性,尽量削减水平速度的损失,以求获得第三跳尽可能大的远度。
(4)空中动作不服衡
产生原因: ①在跳跃中两臂和两腿的摆动动作配合不协调。②在摆动动作时向左右方向使劲的成分过大,从而造成身体过分扭转。③两臂在先后摆动时夹得太紧。
纠正方形法:①短程助跑单足跳、跨步跳、两单一跨以及完整的三级跳远练习,注重上下肢的协调配合。②短程助跑单足跳、跨步跳、两单一跨以及完整的三级跳远练习,注重上下肢的先后摆动动作。③短程助跑单足跳、跨步跳、两单一跨以及完整的三级跳远练习,注重在摆动时两臂要适当打开,以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
第四篇:说课~-~
一、说课的基本内容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
(一)说教材(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说课程标准
说明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总体要求,教材的编写如何体现课标要求。2.说教材分析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加工:说明教材编写的意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生长点、对教材的删减增补等。3.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清晰、具体、全面、适当 4.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材示例1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第二课时的说课稿
1 教材内容及地位
本次说课内容为新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是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本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表现为三个方面:①细胞呼吸对于细胞的作用: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细胞正常生活。这也是细胞呼吸的本质。②在教材及高考中的地位:从考查的角度看,多围绕呼吸作用的过程展开,通过考查这一生理过程生成的产物,限制细胞呼吸的条件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从近年来的高考题看,这部分的题目设计多趋向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如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及其生理的考查,简答题占有相当的比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③对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本节课内容涉及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有氧呼吸过程图等,通过学生绘图、“看图说话”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解读图解即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另外本节课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联系非常密切,学好细胞呼吸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充分体现本模块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指导思想。2 教材处理
实际教学中把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提前到第三章的“细胞器”一节学习,本节课要求学生上黑板自绘线粒体结构简图,说出其的结构和功能。3 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呼吸作用有了一些很肤浅的了解,通过上节课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已认识到细胞呼吸有两种方式以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的产物,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一定很渴望更深入地了解细胞呼吸的知识,而且细胞呼吸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围绕实例学习细胞呼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是比较高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4 教学目标
4.1 认知目标 ①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②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③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2 能力目标 ①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细胞
呼吸的本质是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活;②通过让学生分析课本中相关的图文资料,说明这些事例中所应用的细胞呼吸原理;③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识记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习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②通过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5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说教材示例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尽管经典文学受到快餐文化的冲击,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依然给经典文学留有很大的空间,保留了《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章节。教材第三、四册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和环境”、“小说的情节和主题”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了小说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水浒传》第十回,写了林冲因恶了高太尉,屡遭陷害,被刺配到沧州接管草料场时,在山神庙里避风雪意外识破陆虞候等人的诡计,怒不可遏,杀死奸贼,离开沧州投东而去的故事。这篇课文编排在第五册“小说的鉴赏”单元,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阅读要求,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明清时代小说的总体特点: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迹;情节曲折,故事完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除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外,可以在语文的人文性上下功夫,像陈丹青教授说的那样,把语文当作学问、当作道德。因此,我确定的知识目标是细心研读课文,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推动情节发展、表现林冲性格变化的写作方法。能力目标是通过比较改编的电视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原著的不同,培养学生潜心阅读古典文学的习惯。情感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感恩,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根据以上目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比较改编的电视剧与原著在表现林冲性格的细节处理上的不同,把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对林冲性格发展变化的作用。
(二)说教法
实质: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要求: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符合学科及教学内容特点;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课改新理念;追求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说教法示例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说课稿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将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法:
1〃讲授法 该法有利于教师将基础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讨论法 该法能发挥教材中事例和“议一议”的作用,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谈话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启发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善于提问,对学生加以引导、点拨和归纳,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师生双边的情感交流。
4〃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说教法示例2高中数学“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设计
依据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椭圆、双曲线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尝试了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因此完全可以用类比的方法,亲身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一种流行的教学方式,但如何做到“实质性”探究,不流于形式,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理解数学本质,挖掘“本原性“问题,才能驾驭真正的“探究”。如在本节课的“XOY”坐标系的建立中,原点的选取就是核心和本原性问题,必须抓住这一 “探索”契机。
(三)说学法
实质:如何体现“授之以渔”,即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操作、学会观察、学会记忆等,亦即学会学习。
要求:分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及其原因;说清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格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说明准备创设何种教学环境和条件。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效学习。说学法示例1“钠”的教学说课稿设计
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化学,才能真正认清事物的本质,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这正是我选择实验教学法的依据之一。但是高一学生普遍有“做实验,看热闹”的不良倾向,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有选择地观察和进行有意注意,使学生做到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正确性,培养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思考,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他们对化学现象溯本求源的强烈
愿望,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钠的存在和用途时,使学生明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存在和用途”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如结合的性质来理解记忆钠的存在和用途,逐步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的效果,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各科的学习。
说学法示例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稿
本课内容多,文字表达的理论性较强,而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有限,如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其主体地位,就会流于枯燥、单调和乏味,为此,拟采用以下几种导学方法: 1.概括分析法:如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条件时,引导学生从主观条件、客观条件等方面入手,进行概括,掌握多角度看问题的分析方法。 2.比较归纳法:如学习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比较时,引导学生找出比较点,运用所学知识,从性质、任务(措施)、结果、作用等归纳得出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3.引导自学法: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自行归纳出本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教学中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理解有关的材料,训练学生自我设计问题,解答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要旨。
(四)说程序
实质:教学过程的安排及其理由
要求:说出课堂教学的的整体思路 和环节,一般包括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学新知、练习巩固、检查反馈几个阶段;说出教材教法处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如何合理地处理教材,运用哪些教学手段,如何安排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说出每个教学环节、层次、步骤的的设想、安排及其依据和预期效果;说出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关键点的方法和理由;说出练习设计和板书设计的意图、目的和依据。 说程序示例1《再别康桥》说课稿
(一)准备阶段:我主要的准备工作是备好课,做好PPT课件。找到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黄磊扮演的徐志摩在作别康桥时的朗诵片断。同时找到《再别康桥》的英文版朗诵和原文,并尽可能多的找有关徐志摩的创作情况和本诗的创作背景及与之相关的材料。在课前两天布置学生预习该课,让他们能主动地去查找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
(二)课堂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课文。先设置三个问题:诗歌的感情基调怎么样?从诗歌的开始到结束,这种感情有否发生变化?如果有,是怎么变化的?并播放黄磊朗诵的视听结合的《再别康桥》,让学生视、听、触三觉结合,初步体会诗歌的“三美”和意境之美。
2、作者、作品介绍。听完学生的回答,老师加以引导,对作者徐志摩的经历、思想和创作情况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进行补充式介绍(因为课前已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康桥情结”。这样同学们能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等有一种宏观上的了解,便于接下来诗歌的整体赏析。
3、双语教学运用。介绍完作者及背景之后,我并不急于整体鉴赏诗歌,而是花两三分钟时间插入英文版的《再别康桥》。主要原因是学生看了视频朗诵版的《再别康桥》以及听完作者介绍后,对英国的风情和诗人的“康桥情结”必会产生浓厚兴趣,这时及时听一下英语的朗诵,相信能达到一个非常好的双语教学效果。
4、整体鉴赏《再别康桥》
(1)朗诵全诗:让学生体会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2)鉴赏《再别康桥》
①宏观上明确: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从每一诗节入手,我带着学生一起分析诗歌每一节的内容大意。
②微观上,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在幻灯片上列举中国古代离别诗的意象,让同学们了解意象的叠印才使得诗歌充满美感。然后由我分节朗诵诗歌,让学生找出每一诗节的意象。(这里主要是发挥了我个人的朗诵特长,便于课堂教学)
分组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讨论3分钟,然后请同学回答
和我总结5分钟)
③从诗歌的形式入手:介绍“三美”
介绍“新月派”这个诗派,重点是把闻一多先生的“三美”理论进行分析。我认为在“三美”中,绘画美最难,因此我重点分析本诗的绘画美,而其余二美则有学生自己分析回答,我只加以引导和总结
4、小结本文
5、课文知识点的训练
别小看这两分钟两道题目的练习,其实这不仅是一个趁热打铁的过程,更是我本堂课教学效果的直接反馈,也给了同学们一次查漏补缺的机会,使他们能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新学的知识点。
6、知识拓展(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的布置,主要是拓展和延伸学生的知识点和思维能力。因此我布置了三道题目: ①背诵课文,这是就课文而课文的“美感教育”; ②古今中外离别诗歌意象的查找,这是对课文意象学习的再延伸; ③对徐志摩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对比赏析,主要是对学生从意象和形式上赏析诗歌的再巩固。
7、再次播放黄磊演唱的歌曲《再别康桥》
在歌声中结束这一课。
二、说课的若干策略
(一)充分展示教育理论功底
(二)适当运用语言表达艺术 1.尽量采用叙述性语言
2.语言要准确、具体、简练 3.语速适当 4.音调适中
(三)着装得体,表情大方
(四)说案要完备,不能遗漏板块
(五)准备一个提示性的纲要
三、上课须注意的问题
(一)“上课”是模拟课堂教学
(二)课前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1.熟悉教学内容 2.熟知教学方法
(三)注重特长展示(说或写)
(四)杜绝科学性错误
(五)教案做到前“详”后“简”
第五篇:说课
什么叫说课
那么,什么叫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我们在说课实践中认识到,这个定义是不全面的。根据我们的理解,说课既可以是针对具体课题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观 点或一个问题的。所以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
说课的意义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停留在上几节课,再请几个人评评课。上课的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教学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我们检查了很多教师的备课笔记,从总体上看教师的备课都是很认真的。但是我们的老师都只是简单地备怎样教,很少有人会去想为什么要这样备,备课缺乏理论依据,导致了备课质量不高。通过说课活动,可以引导教师去思考。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教学,这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说课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的思路。这样就可以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说课没有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
上课听课等教研活动都要受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说课则不同,它可以完全不受这些方面的限制,人多可以,人少也可以。时间也可长可短,非常灵活。说课的类型
我们从整体来分,说课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实践型说课,一类是理论型说课。实践型说课就是指针对某一具体课题的说课。而理论型说课是指针对某一理论观点的说课。
说课的内容
说课的内容是说课的关键。不同的说课类型说课的内容自然也不同。这也是我们这几年主要研究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实践,实践型说课主要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说教材 主要是说说教材简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这些可以简单地说,目的是让听的人了解你要说的课的内容。
2、说教法就是说说你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准备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这应该是总体上的思路。
3、说过程这是说课的重点。就是说说你准备怎样安排教学的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一般来说,应该把自己教学中的几个重点环节说清楚。如课题教学、常规训练、重点训练、课堂练习、作业安排、板书设计等。在几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自己教学设计的依据说清楚。这也是说课与教案交流的区别所在。
理论型说课与实践型说课有一定的区别,实践型说课侧重说教学的过程和依据,而理论型说课则侧重说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理论型说课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说观点理论型说课是针对某一理论观点的说课,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立场鲜明。
2、说实例理论观点是要用实际的事例来证实的。说课中要引用恰当的、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是说课的重点。
3、说作用说课不是纯粹的理论交流,它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我们要在说课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该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说清楚。
说课的技巧
技巧综述
说课,是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向同行阐述自己对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施教方案的设计以及施教效果的预测与反思等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这种教学研究方式,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深入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以及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如何有效开展教学研究、让说课活动上档次,从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是新时期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笔者开展了题为“对说课的审视与反思”的网络教研活动,就说课所包含的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讨。我们认为,必须深入研究、全面分析,说课才能说出品位、道出精彩。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得恰当与否,直接反映说课者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并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制订。对教材理解越深刻,说课内容将越充实、全面,反之就只能是蜻蜓点水、触及皮毛。"教材的地位”,不仅仅是指该内容在教材中的“地理位置”(处于哪一章哪一节),更包含这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意义以及该内容的认知价值、迁移价值和情意价值。因此,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把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分析:
1、该内容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安排意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描述该教材安排在哪里,更要分析教材编者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才把它安排在这里。具体说来,它应该包括:(1)前面已经安排了哪些知识,作为该内容的基础;(2)本课包含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3)该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有怎样关系或者该内容在后续学习将得到怎样的深化等。
2、该内容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训练哪些方面的技能或者科学方法、发展他们哪些方面的能力和建立怎样的情感、养成怎样的态度和形成怎样的价值观等。
3、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生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只有分析透这些内容,教学目标的制订才有基础,否则教学目标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说“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后,就可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学活动具有很好的导向和监控作用。
不仅仅是描述方式上存在差异,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扭转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把教学的立足点转移到学习上来,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此外,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力图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但是,说课时有没有必要人为的将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方面呢?这也是值得探讨的。因为三维目标往往是融为一体、并在同一学习过程中实现的。若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方面加以描述,会不会割裂三维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呢?
说“教学重点、难点”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学过程就是强调重点和突破难点的过程。因此,确立教学重点、难点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关键,也是说课活动必须阐述的一个内容。要确定重点、难点,就必须搞清什么知识是重点、分析学习难点是如何形成的。
什么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指有共性、有重要价值(包括认知价值、迁移价值和情意价值)的内容。
一些有特色的说课,在分析教材重点、难点的同时,还分析了教学关键点。所谓关键点,指的是教材中对顺利地学习其他内容(包括重点、难点)起决定性作用的知识。分析这一内容很有意义,因为关键点往往是学习与研究其他知识点的枢纽,是众多学习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准确把握教学关键点往往在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说“学情”
深入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在于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但仅仅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情况制约着学习的开展,影响着目标的达成。因此,学情分析也是说课必需突出的一个方面。如何分析学情呢?
由于学习不仅受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水平制约,而且还受学生的认知风格、能力状况和学习兴趣等影响。因此,一个好的说课方案,应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综合分析学生情况,这些方面都是因材施教的基础。1.学生的“已知”。这里的“已知”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明确这点很重要,它决定了教与学的起点。
2.学生的“未知”。“未知”是与“已知”相对而言的,它既包括通过学习应该达成的终极目标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识与技能等,还包括实现终极目标之前的过程中所涉及到学生尚不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等。
3.学生的“能知”。“能知”就是通过这节课教学,学生能达到怎么样的目标要求。它决定学习终点(即学习目标)的定位。
4.学生的“想知”。所谓“想知”,是指除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外,学生还希望知道哪些目标以外的东西(注:学生学习中,往往会通过提出疑问来体现“想知”。当然,学生的“想知”可能会超出教学目标或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真是如此,课堂教学可不予拓展,但建议给学生一个提示性的交待或利用课外时间作个别解答)。
5.学生的“怎么知”。“怎么知”反映学生是如何进行化学学习的,它体现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从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等角度分析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并对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点(“想知”)进行预测,较为深入、全面地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
说“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是指教学过程的系统展开,它表现为教学活动推进的时间序列。换句话说,它就是教学活动如何引入、如何展开以及如何结束等。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一般过程,教学流程先后顺序一般为导入新课、新课研习、课堂小结、巩固训练等。当然,新课研习包含多个环节在其中,说课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来进一步的细化。
阐述教学流程是说课的重点,因为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达成等,都是通过这个环节来实现的,而且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必须通过它来体现。那么,如何在说课活动中阐述教学流程呢?
1、根据学习过程的要求来阐述教学流程内容。学习过程经历了定向、活动、反馈与调控阶段。定向阶段,则要让学习者明确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活动阶段,学习者根据学习目标与内容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而反馈与调控阶段,则要获取(测量)学生学习效果以及调整学生学习活动等。因此,阐述教学流程时,必须说明以下主要内容:(1)教学活动在怎样的情景下开展、怎样体现新课导入和结课的呼应;(2)怎样呈现相关材料、怎样指导学生开展信息加工、怎样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内容的整合、怎样指导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并使学习内容进一步整合与内化等;(3)采用怎样的手段来测量或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哪些途径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如何根据学生反馈信息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等。
2、在三维目标的指引下,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阐述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设计。在教师活动的设计方面,包括设计怎样的情景导入新课、如何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设计和指导开展哪些实验活动、选择哪些教学辅助设备、如何进行讲解、设计怎样的问题或练习供学生使用、如何进行归纳小结以及怎样板书等;在学生活动方面,围绕教师引导、指导,开展哪些有效的学习活动(如阅读什么材料、观察什么实验、完成什么练习、如何进行实验、怎样开展讨论、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反馈、如何实现知识迁移等)。
此外,由于教学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开展的,而教学的关键又在于突破难点。因此在阐述教学流程时,必须就如何突出重点和如何突破难点上多作文章。此外,学习者学习热情和兴趣制约着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学习效果的高低。所以,教学设计的阐述也要体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等内容。说“教学反思”
说课活动中,如何进行反思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一般说来,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或视角,审视自己教学实践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教师对教学中的缺点和错误进行反省与批判;对教学中的优点和长处的肯定和坚持。所以说课时说教学反思,无非是剖析自己在教材分析、学生分析特别是教学设计等方面有哪些可取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具体包括:
1、教学预设中的成功之处。例如,对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有哪些独到之处;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准备了哪些调控措施;怎样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落实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监控;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有哪些过人之处等。
2、教学预设中尚存在的不足或难以把握之处。具体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定位特别是隐性目标(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存在哪些困惑;学情分析还有哪些难以把握的地方;教学设计中设计的活动中哪些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等。
说课的评价
评价综述
衡量说课的好差,我认为应将常规教学的合理成分与素质教育的理论结合起来去衡量。教学是门科学,千百年来优秀的教学思想都是当今素质教育应包容的。教学论、认知论、信息论、系统论等思想应合理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具体地说:
优化教学目标
(1)制定目标要全面(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基础知识、学科能力、德育渗透)
(2)制定目标要适当: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符合学生实际,要有“识 记、理解、运用”等层次要求,不要随意提高或降低。
(3)制定目标要具体:要将大纲中的总体性,综合性目标分解成本节课的具体的目标。只有具体了,才能使教师可操作,可检测。
(4)制定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的表达要准确、简明。
(5)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得当:重点应突出,难点要突破(看讲练效果)
优化教学过程
(1)创设良好的教学起始情境:表现在以下几点
导课的衔接性、导课的启迪性、导课的含蓄性、导课的生动性、导课的创新性……
(2)符合认知规律:教学过程应体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一般认知规律。
(3)体现师生双边活动:教与学是民主、合用、互动的关系。能否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是衡量说课的主要标准,尤其是以思维为主的智力参与程度。
(4)教学时间安排是否恰当
(5)教学有法、得法,力求新颖、灵活、实用、有效。
(6)善于发掘德育渗透点 优化智能训练及反馈
构建“输出——反馈——调节——再输出”的教学信息传递系统。
优化教学手段
(1)板书设计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2)语言洗练、流畅。
(3)媒体运用得当、有序、互补性、简捷性好,有助于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当然,说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这毕竟是“嘴上读兵”,看不到教师如何临场发挥,看不到教师驾驭课堂的艺术,也看不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效果和学生实际思维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必须把说课与集体教研、优质课等形式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水平。
说课和讲课的差异
1、说课与讲课要求不同:说课的重点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而讲课要求必须有效地向学生传达知识。
2、说课与讲课的对象不同:说课的对象是同行的老师、专家;而讲课的对象是学生。
3、说课与讲课的内容不同:说课的内容是解说自己对某课题的理解、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理论依据等。而讲课的内容是对某课程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及学习的方法。
4、说课与讲课的意义不同:说课的意义主要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教研活动的实效;讲课的意义是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以及提高语文修养。
更确切地说,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讲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所以,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