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设小班情境化区域活动的策略[精选]
创设小班情境化区域活动的策略
区域活动不仅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与进行个别教育的最佳手段。高效的区域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性和坚持性,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区域活动带来的快乐。角色体验,以境引情
小班幼儿好模仿,他们乐于模仿生活中的各种角色,体验角色的不同行为,在模仿体验中习得经验。创设一个幼儿感兴趣的角色,不仅能大大激发孩子的游戏兴趣,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游戏中,而且还能保持较长的游戏时间。例如:在娃娃家中,幼儿扮演“妈妈” “爸爸”;在建筑工地上,幼儿扮演“建筑工人”等。幼儿通过对成人生活的模仿,把真实性和虚构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自己快乐地扮演着“小大人”的模样。营造情景,以境促动
小班幼儿其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游戏的目的性不明确,以独立游戏为主。这就需要我们为其营造一个自然逼真的、与他们生活有关的、能再现生活情境的区域游戏情境。让他们在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反映生活经验,让小区域真正成为幼儿熟悉的大社会的缩影。但在以往,我们的区域活动都是关上门自顾自地操作游戏。这种以独立组为单位,缺乏趣味性的区域活动往往只是孩子们的一种机械式练习,这与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相违背。如今,我们创设一个大区域主题下,按现实生活情境分成各个小部门,每个小部门里都有相应的角色,操作材料,及活动规则。小部门与小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不再是盲目的、单一地、枯燥的重复活动,而是有序的、有目的的活动,真正体验到操作物之所用。例如:“糕点房”中的“饼干师”、“蛋糕师”制作产品再由“包装工”进行分类、装盘、包装,成品还可以放在中班的角色游戏“超市”中售卖。孩子们都在同一个区域中活动,虽然分工不同,但活动内容又相互联系,这充分提高了幼儿的操作积极性。提供材料,以境增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新《纲要》也强调“教材内容来源于生活、又服务、回归于生活。”在区域活动中,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基础。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游戏材料,包括游戏时所用的道具和各区域游戏中的成品与半成品材料,都要以小班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这是创设情境化区域的前提条件。在区域活动中提供适当的角色标志,能起到提醒幼儿认清自我角色的作用。如给扮演爸爸的小朋友提供领带,给扮演建筑工人的小朋友提供安全帽,给扮演糕点师的小朋友提供围裙等,使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更快进入角色,产生角色行为。
在区域活动中,有些材料可以以物代物,而有些材料可以以真实物代替。例如:在“娃娃家”中为幼儿提供真实的黄瓜和塑料刀具,让幼儿切黄瓜。通过这一动作既促进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展又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真实性,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
合理的材料准备可以激发幼儿的角色扮演情绪,尽快进入到情景表演中。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应及时帮助幼儿提供幼儿喜欢的材料,使幼儿在游戏情景中再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获得新的体验,这是体现区域活动价值的关键所在。注重指导,以境启智
教师的指导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松散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并不简单。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根据每种游戏的特点及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兴趣来指导。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并不需要全程参与游戏的过程,而应全面关注各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当有幼儿脱离游戏内容、跳出游戏规则的时候,教师则可以以游戏角色的身份介入到幼儿活动中,在此情此景中对幼儿进行关注和引导,帮助幼儿重新回到扮演的角色中去。当有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而无法继续游戏时,教师则可以借助游戏材料介入到幼儿游戏中。当大部分幼儿出现类似问题时,教师则可以进行集中评价指导。教师可以将幼儿活动中的问题以拍照或录像的形式展示,进行集中讨论;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表演来加深幼儿印象;教师还可以抛出问题,通过师幼共同讨论来解决问题。
第二篇: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的创设
儿童心理学研究和儿童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都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幼儿能力相对弱一些,因此区域活动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班幼儿刚刚从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之中,陌生的教室、老师、小朋友,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不安全感,他们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之中。唯有游戏能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带给他们快乐,帮着他们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因此,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和谐、轻松、安全的游戏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婴儿坊”游戏中,布置上温馨的窗帘,醒目的标记,摆放实物娃娃,让孩子们在给娃娃洗澡,喂娃娃,给娃娃穿衣的过程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同时为孩子们准备沙发,放上温暖的抱枕。孩子们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玩着有趣的游戏,身心都得到了彻底的放松,情绪上也得到了满足。
《纲要》中指出: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小班幼儿年龄小,相对于中大班的幼儿生活经验比较欠缺,使得许多教师产生了这样的误区:小班幼儿正处于由独立游戏、平行游戏的阶段,所以太难的、交往较多的游戏他们也不会玩,所以就玩玩积木、看看书、画画画就行了。其实不然,孩子虽然年龄小,但父母的早期教育,电视、广播、电脑的视听刺激,让他们像个小大人似的什么都懂。更何况,小班幼儿已经开始由独立游戏、平行游戏逐步向结伴游戏、合作游戏过渡,单纯的独立游戏已经满足不了孩子游戏的兴趣,他们需要一些更加贴近生活的、更加有助于拓展他们经验和视野的游戏产生。因此,本学期,我们尝试开展了一些生活化游戏活动。如:丫丫点心店,幼儿在买点心,吃点心,卖点心的游戏中体验生活,再将生活中的点点生活经验映射到游戏中,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第三篇:化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初中化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上饶县花厅中学 吴加国
在课堂教学的开端,设置情景导入是课堂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富有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无论情景的外在形式还是情景内容都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情景创设”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之一,其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实际情景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即强调利用生动﹑具体﹑直观的形象,尽可能地激发学习者的联想,唤起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从而更有效地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20世纪末,布朗等人进一步提出,知识具有情景性,知识是在情景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景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情景中再运用的可能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景中,学习才能更为有效。
教学中,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教学情景,用来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中考中实验探究内容占重要地位,因此学习化学离不开探究。探究的方法和思路,首先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其次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最后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得出结论,从而验证猜想的成立与否。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授这方面的内容时,将科学家的一些重大发现的化学史作为素材,设置情景导入,激起学生的探究的欲望。
例如“H2的制法”,瑞士的科学家在一次将稀硫酸泼到金属上面时,偶然发现“有一股像旋风一样的气体上升”的现象,他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同样的现象,后经过大量的实验,他终于发现了氢气及其实验室制法。设置这样的情景之后,进行设问,假如你是这位科学家,是如何知道是氢气?应怎样设计实验来制取氢气?根据“用稀硫酸泼到金属上面产生氢气”的事实,选择的药品(1)酸是不是只能用稀硫酸?用其他酸可以吗?
(2)用那些金属?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用?等。这样将课自然导入到所讲的内容上来,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激情、探索的欲望的作用。
像这类课导入比较多,如指示剂的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稀有气体的发现等。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者根据自身的长处和课堂教学内容的目标,可以单一运用,也可以交叉混合运用有效的课堂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掌握起知识来更加轻松,学习起来更有兴趣。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地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将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并不很难,一定要自己琢磨总结出适合自己用的东西来。
第四篇:浅谈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浅谈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刘惠琴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幼儿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教材,并使幼儿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幼儿的情感。”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情境创设是较常用的教学手段。作为辅助教学的方式之一,情境教学能把幼儿难于认知和理解的概念趋于具体化,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变得趣味化,能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互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相互统一,变教师机械式的灌输为自己内心感悟,变传统填鸭式的说教为自身的愉快体验,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到创设适宜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活动,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同样,在音乐教学中,为孩子创设一个特定的环境及设置一定的情境,能够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感受音乐,激发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像力。在音乐欣赏里有许多曲子是没有歌词的,要让幼儿在音乐的旋律中去感受它,听懂它,理解这首曲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一件较困难的事。所以,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就要求老师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运用更多的手段、方法来把曲子所要表达的情感充分形象地表现出来,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发展其丰富情感之目的。那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运用教学情境是引起幼儿的积极情绪体验,使幼儿能置身其中的具体而生动的场景而愉快地学习呢?下面就谈一谈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引导孩子表现音乐作品
如:小班教学活动《小黄狗》,活动中教师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游戏化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扮演小黄狗,学狗叫,摇尾巴,伸舌头等动作,随着音乐的节拍模仿出不同的动作,老师扮演狗妈妈,带着一群小狗出门游玩。一遍又一遍,孩子乐此不疲。在游戏中,孩子很好地模仿出了小狗的各种动作,很好地表现出了音乐所描述的一群小狗嬉戏游玩的场景。
二、创设丰富的儿童语言情境,引导孩子理解音乐作品
善用儿童的语言进行教学,就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的内心世界以及思维方式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在教学中需要从儿童的角度来对儿童进行教学,一切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与儿童进行沟通交流。
1、语言要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语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活泼、风趣、幽默、直观,能够让教学活动充满趣味。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音乐。例如,在欣赏《小鼓响咚咚》的时候,教师采用形象的语言将“我的小鼓咚咚,我说话儿它都懂,我说小鼓响三声,我的小鼓咚咚”这段歌词朗读出来,并模拟出鼓的声音和打鼓的动作时,孩子也会跟着模拟小鼓的鼓声进行说唱,从而使孩子更容易理解歌词的意义,以及更容易学习这首歌曲。而且活动氛围比较活跃,孩子的兴趣也一直很高。
2、语言富有童趣
教师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讲故事把孩子逐渐带入音乐教学的情境中。例如《龟兔赛跑》、《小黑猪》等富有童话故事性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扮演童话角色,模拟童话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随着优美的旋律和老师创设出的有故事情节场景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孩子身临其境,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3、加强语言的引导功能
由于儿童的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语言创造一种探究的情境。例如,在欣赏《大鹿》时,教师问学生:“小兔子在猎人的追赶下,拼命地逃跑,最后是谁救了小兔子?”学生就会进行思考,认真聆听歌词的内容,然后学生就会回答:“是大鹿救了小兔子。”教师运用提问探究的语气进行教学时,容易使得儿童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儿童就会有探究的欲望,就会去思考,这种教学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以及提高求知的欲望。
4、根据儿童语言规律,引导儿童深化理解认识
儿童的年龄还比较小,理解能力有限,对熟悉的事物比较了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儿童对其理解不够透彻,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儿童的语言或图画音乐以及其他方式来创造教学情境,从而使得儿童更加容易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要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中。随着情感体验的不断加深,儿童的活动认识就会从感性经验转变为理想认识,从而更加容易理解教学内容。
5、语言中蕴含情感
儿童的世界单纯、简单,教师应该用亲切、平易近人的语气与之交流,多使用鼓励的语言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在细节上也要做到位,例如多对学生微笑、对学生进行赞美以及经常鼓励学生等。教师应该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到有一种亲切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教师应深入探究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将音乐和语言完美的结合起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有效创设情境,帮助孩子感受作品内涵
多媒体课件展示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有很多的应用,它以其鲜明生动、直观动感的声音画面刺激深深的吸引了幼儿的关注。在视听的同时,幼儿很轻松就能弄清楚游戏规则和要求,这就有利于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如在小班的欣赏活动《小兔躲猫猫》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开始先让幼儿戴上小兔子头饰,扮演兔宝宝,教师扮演兔妈妈,到布置好的“草地”上散步。然后使用多媒体导入游戏:在大森林里,有很多的小动物一起玩躲猫猫的游戏,小象蒙上眼睛等待大家藏好,小猪躲在房子里面、小羊躲在房子外面、小狗躲在滑梯下面、小猫躲在箱子里面、小鸡躲在箱子外面。动感可爱的形象一下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在音乐意境和现实的场景中,孩子们兴趣高涨,争相恐后的帮助小象找出小动物,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用形体动作表现了音乐中音的停顿,也通过游戏体验了音乐的乐段,培养了幼儿空间流动的秩序感。
四、运用角色表演来创设情境,帮助孩子发挥想象
如欣赏《雪人之舞》这首音乐作品,要引导幼儿通过形象的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曲式结构。我给孩子们戴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让孩子扮演小老鼠,引导孩子听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而出来找东西吃,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也很好地在游戏中表现了音乐的曲式结构,达到了目标。
总之,音乐欣赏教学在教育情境的创设上,方法多种多样,要联系幼儿生活实际、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教育目标适时适度,教育情境的创设要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异,要适时、适度、适用、适宜,这样才能创造出既适合幼儿,又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和学习。
第五篇:创设朗读情境教学的策略
创设朗读情境教学的策略
四年级组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既是一种语言的能力,又是语言学习的一种方法。”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读书方式。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地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感悟了文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
而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就必须有师生情感的共同投入,创设情境朗读,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境创设即通过声像、模拟表演、再现生活等方式营造一种氛围,以便于让读者、观众更好的理解作品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情境创设易调动感情、点燃激情。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更好的调动感情,激起内心的感情共鸣。作为理解文章。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对一篇文章(尤其是一些感情色彩较浓的文章)理解透彻,知文意、识文理、悟文情,就必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亲临的氛围中,走进作者心田,领悟其内心情感。
二、情境创设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
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模拟表演等手段来进行情景创设的。有些特别的文章,我们只能通过让学生去大胆的想象来创设情境。通过想象创设情境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形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在美好情感的氛围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把握作者的脉膊,读出文章的文意、文情、文境。而情感的建立,需要酝酿、需要一种情境,这样,情景创设在朗读教学中就显得很有必须。朗读既然如此重要,那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呢?创设情境式朗读可以运用图片、影像。
我们在进行朗读指导时,要充分利用图片为学生朗读课文作好情感上的铺垫,让图片带着孩子们走进一个个特定的情境,和作者一同欢笑、一同惆怅、一同悲伤„„一同用最丰富的情感语言去赞美他们、歌咏他们、思念他们„„
1、教材中的配图。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色彩鲜明,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我们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可以充分利用它们为学生朗读课文作好情感上的铺垫,使观察与朗读相得益彰,让这些插图带着孩子们走进一个个特定的情境,和作者一同欢笑、一同惆怅、一同悲伤„„一同用最丰富的情感语言去赞美他们、歌咏他们、思念他们„„如《颐和园》的课文插图,分别有长廊、佛香阁、十七孔桥三幅插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图片,接着自读相关文段,再图文结合朗读,甚至可以让一个同学准确流利地朗读,其他人边听边欣赏图片,从而加深对作者笔下描写对象的认识。
2、影像资料。老师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播放大榕树的录像,那真是一棵大树,枝干连着枝干,连绵不断;那真是一棵美丽的树,那么多的绿叶,绿叶有的深,有的浅,有的疏,有的密。那挂在树上的榕须,有的已经有碗口大小。看了这段录像,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啊”的感叹。当教学“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片段时。她让学生紧闭双眼,静听那预先录好的群鸟鸣叫声。有的鸣声悦耳,有的鸣声沉浊。听了这个录音,学生定会被那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鸟叫声所陶醉,在心中呈现了一棵既美丽又热闹的大榕树。录音创设了课文的美丽情境后,还不满足,为了进一步让学生陶醉在美丽的景色中。让学生把收集到的大榕树实景,进行有声有色的描绘。让所有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又产生了一幅美丽的大榕树景象。教完三个片段后,老师再指导学生朗读,轻而易举,学生个个读得美滋美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