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三课《家乡美》 (三课时)
第三课 家乡美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并感受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2、从聆听《北京是故乡》、《东方明珠》、《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三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从而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3、学习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并有感情的演唱《大雁湖》,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2、通过三首作品的聆听,能够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热爱的情感。
3、掌握蒙古舞最具特色的动作,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进行表演。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3)课时 设计意图(生成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杨柳青》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4、通过学习歌曲《杨柳青》,感受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通过创编歌词,由感受歌曲的立意转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教学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初听歌曲 思考: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方言、速度、情绪)
师:很高兴今天老师能给大家来上音乐课,为了表示我的开心,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特别与众不同的歌曲,请你仔细听,并且想一想,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介绍江苏地域及方言特点: “吴侬软语”
师:其实这首由方言演唱的歌曲是一首江苏民歌。古代人们把江南一带都称为“吴”,而苏州话呢就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吴侬软语”。所以,他们的方言特点就是软软的,很为温柔的。那你会说苏州话吗?
3、再听歌曲
思考: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师: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再来听听这首歌曲,这一遍请大家仔细找找,这个苏州方言演唱的歌曲,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4、引出并学唱最后一句“杨柳叶子” 要求:“软”、各歌词之间的时值长短
5、揭题《杨柳青》,介绍曲牌形式
师:既然有杨柳叶子,那这个应该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到了,杨柳发芽都变的绿绿的了。歌曲既跟杨柳有关,又和春天有关,所以这个歌曲的题目就叫做《杨柳青》。这个既是这首歌曲的名字,同时又是具有江苏特色的一种曲牌形式,类似我们听到歌曲的这样的曲牌形式的歌曲有很多,他们都可以统称为“杨柳青”,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只是其中一首。
二、教学歌曲
1、听全曲
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实词与衬词)师:有没发现歌曲中有很多没有实际意思的歌词,这样的歌词,我们把它称为“衬词”。同时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把歌曲分为几部分?(2部分)
2、思考: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衬词?
师:音乐这样能使歌曲更加活泼轻快,更加能体现江苏民歌的特点,方言演唱的衬词让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个是江苏民歌。
(一)第一部分
1、听第一乐句
思考:歌曲中方言的唱腔咬字与我们平时的普通话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生在听中找——试练——总结
(试练方言时就适当加入歌曲旋律)
2、学唱第一乐句 跟唱法,师生接龙
3、听第二乐句,找方言咬字
4、学唱第二乐句
5、完整演唱第一二乐句
在正确的“软语”基础上注意歌词特点 提醒学生,“露珠在柳叶上”要轻轻的唱柔柔的唱
(二)第二部分
师:要想歌曲变的更加有江苏味,除了方言和我们动听的歌唱之外,还有最能体现苏州味的什么?(衬词)
1、听衬词部分
思考:歌曲的衬词部分又有什么特点 每句结尾的衬词都不一样
2、听师范唱歌谱
思考:歌谱中又有什么特点 每乐句结尾都是“11 1
3、师生接龙演唱歌谱
生唱“11 1“,师唱其他部分
4、完整演唱歌谱 在“11 1”处加拍手
5、“杨柳叶子”在衬词里出现了几次,每次都一样吗?为什么这样处理? 师:虽然这段是衬词,但是我们在歌词里还是会发现一些实际意思的名词,(杨柳叶子)大家自己找找,“杨柳叶子”在衬词里出现了几次,每次都一样吗?为什么这样处理?
(第二次比第一次音更加高,更加强调自己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6、教唱衬词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完整听歌曲,轻轻跟唱
2、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要求:江苏味
3、情感处理
分析歌词:露水、柳叶。要求唱的时候声音位置及情感处理
4、出示双响筒
听第一段歌词,思考:如何用双响筒与拍手分别为歌曲伴奏? 师:我们说江苏话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吴侬软语”,其实江苏民歌除了用方言用衬词,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乐器来作为伴奏。
5、完整出示两段歌谱
第一段演唱歌词,第二段用拍手为歌曲伴奏
三、歌词创编
师引:江苏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唱出了这么一首美妙动听的杨柳青,那你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地方方言也来歌颂一下自己的家乡
1、生试练,全体学唱
2、出示歌片,学生集体用方言朗诵
3、用温州方言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四、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北京是故乡》、《东方明珠》、《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教学目标:
1.从聆听《北京是故乡》、《东方明珠》、《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三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从而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从聆听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教学重点:通过三首作品的聆听,能够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热爱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对歌曲的欣赏,知道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以及其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杨柳青》
三、聆听《故乡是北京》
1、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生:聆听思考——《故乡是北京》——戏歌。
小结: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2、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
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四、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教学基本要求
1.导入: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
3.复听歌曲,细致品味:
(1)歌曲的内容,设问: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
(2)歌曲的表现力,设问: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
作业: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四、聆听《东方明珠》
1.地方标志性建筑导入:上海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位于浦东陆家咀建造了一标志性建筑--电视塔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征?(由11个大小不等的球体组成,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2.大家看着教材上的歌调,欣赏一遍录音。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深情、浪漫)3.再聆听一次。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样处理的?(可以用笔在教材的歌词上标出,独、合„„)4.请大家谈谈:哪句是独唱(哪个声部)?哪句是合唱?合唱有没有区别?
师生讨论。
(先是合唱、然后是女声独唱,中间还有女声伴唱。合唱形式有一种是女声合唱,另一种是男女声的混声合唱。)5.再聆听一次,进一步体验这些演唱形式,以及速度的变化与歌曲的情绪表达有什么关系?这需要静静地听、深深地思考。6.请大家发表见解。7.合着歌声即兴表演。
8.小结:对东方明珠的赞颂,不仅是一个人、一群人,是全国人民、男女老少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六、布置作业:
除了今天学过的独唱、合唱,你还知道哪些演唱形式呢?回去找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大雁湖》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及民歌音调风格,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2.学习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并有感情的演唱《大雁湖》。
3.将歌曲进行改编和创作,并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演唱。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聆听和自学的方法学会歌曲,并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2.掌握蒙古舞最具特色的动作,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1.对“啊哈嗬”节奏的准确掌握 2.改编歌词演唱 教学过程:
1、师问:“谁会跳舞?”“那么谁会跳蒙古舞呢?”
2、师说:“同学们,今天林老师也为你们献上一支蒙古舞,请大家仔细的欣赏,看完后告诉我你最喜欢哪个动作?”
老师跳一段蒙古舞,其中有硬肩、挤奶、骑马等动作,播放《大雁湖》音乐
2、师:“舞蹈看完了,谁能说说你喜欢什么动作” 生自由发言 师:“这个动作你觉得表现了什么呢?”生答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扬起马鞭,自由驰骋吧!”全班模仿骑马的动作 师:“还有什么动作吸引你呢?”生答 师:“让我们来模仿大雁在天空展翅飞翔”“伸展我们的双臂,动作舒展而大气”学生一起练习。师:“现在我给你们两段音乐,分别把这两个动作给表现出来。”学生舞蹈 师:“这两段音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启发学生说出旋律相同而速度不同。师:“旋律、节奏、速度是音乐的要素,改变其中一个,效果就会发生很大改变,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师:“刚才大家跳了蒙古舞,那你们对蒙古有些什么了解呢?” ”生答:“蒙古”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茫茫的大草原和能歌善舞的蒙古人民一起欢歌起舞吧!”
欣赏课件幻灯片播放《大雁湖》音乐
3、师:“看完了,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答
4、师:“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那里的人民非常热情好客,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他们为我们献上一曲悠扬动听的歌曲《大雁湖》,大雁湖在唐古拉山附近,那里草肥水美,栖息着很多珍禽异鸟,大雁也在那里安家落户,让我们静静聆听歌中都唱到些什么”播放歌曲。学生说出歌词,师出示在黑板上。
5、师:这首歌曲非常短小,我想请大家来自学,如果给一首新歌你,你选择什么方法自学。“生答
6、请学生演唱,师:“大家听我来唱,看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
7、启发学生说出“啊哈嗬“ 贴字块板书“啊哈嗬”,在“啊”的下面划出拍号,表明唱两拍。师教读“啊哈嗬” 师:“还有什么地方比较难呢 ”学生提出切分音,请学生上台划拍,一起练习,在歌中找出有切分音的地方,按节奏朗读歌词
8、完整的演唱歌曲
9、师:“请大家看歌词,为什么会有高低起伏呢”生答师:“按照音的高低连接起来就形成一条旋律线,我们来看看与旋律线相对应的乐谱,一起来唱一唱。”
10、出示课件中的歌谱
11、师:“草原的宽广和博大赋予了蒙古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他们的歌曲都是跌宕起伏,跨度非常大,大家找找看什么地方跨度比较大”学生找出来进行演唱。
12、师:“当你看到这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勤劳善良的蒙古人民在愉快而忙碌的生活时,你心中会涌动一种什么样的情愫,当耳边响起这悦耳的音乐时,你又会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呢?”生答 播放课件中的画面,学生演唱歌曲
13、师:“如果这就是你的故乡,这就是你的家园,你又会怎样来演唱呢”生答
播放课件中的伴奏音响,学生再次演唱歌曲
14、师:“蒙古人民擅长摔跤、骑马和射箭,能不能把这些体育运动都唱进我们的歌里呢?来!让我们将原歌中的一句进行改编,请大家分组讨论讨论。播放课件中的原唱开展讨论
15、改编后师提示:“骑马的速度怎么样?”
师快速弹奏《大雁湖》的音乐,学生演唱改编后的歌词
16、结束语:
师: “今天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生答 师:“非常感谢大家让我度过了快乐的一天,有机会我们去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去领略那大好的河山,去了解各个民族的特色,去欣赏那些独特的文化,去品味中华民族渊源的文明。今天的课就上到这。”
29、骑上你们的小马出教室吧。
板书设计
江苏民歌
“吴侬软语”
(实词与衬词)
独唱——女高音独唱
作业设计
1、背唱歌曲 《杨柳青》、《大雁湖》
第二篇:新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第三课家乡美第一课时
新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第三课家乡美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从聆听《故乡是北京》(北京)、《东方明珠》(上海)、《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演唱《大雁湖》(内蒙古)、《杨柳青》(江苏)五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从聆听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3.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抄写记录。
教 材 分 析
1.歌曲《故乡是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敬仰的圣地。而生长在北京的人们则对这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城市更具有深厚的感情。《故乡是北京》这首歌曲正是倾吐了生长于北京的人们对乡土怀恋的情绪。歌曲既描述了北京古城的传统景物(如天坛、北海、芦沟桥等),也展现了现代都市的风貌(如高楼大厦、旋转厅、电子街的机房等)。但歌曲更以最普通而又最富代表性的事物——四合院和油条、豆浆、家常饼,来触发积淀于心中的乡情,使人感到情真意切,朴实而贴近生活。歌曲的旋律吸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赋予了歌曲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含三个乐句,各句中的节奏都先紧后松,在长音上加入伴奏,这正是戏曲音乐的特点。前两句的旋律平稳,第三乐句句幅扩展,音调先抑后扬,以五度大跳将旋律推到“”的长音上,以激动的感情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第二部分速度增快,节奏紧凑,以念白式的音调、节奏,唱出了北京的古迹新貌。在唱到最能勾起乡情的事物——“四合院”、“家常饼”时,旋律在较低的音区中平稳舒畅,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但尾句在半拍休止后作五度跳进,使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喷涌而出。
最后一部分的音乐、歌词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节奏扩展一倍,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对故乡北京的深情厚爱。
声乐演唱形式
独唱: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
齐唱:指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轮唱:由两个以上的声部演唱同一个曲调,但不是同时开始,而是先后相距若干拍子进入。
重唱:指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曲及其演唱形式。按声部或人数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
领唱:一唱众和(齐唱或合唱)的演唱形式。因独唱部分具有引领众人歌唱的作用,故称“领唱”。领唱形式常见于民间的集体劳动歌曲(如号子、秧歌)中。
合唱: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一乐曲。可分为同声(纯粹是男声、女声或童声)、混声(男女声混合)两类;又根据声部的多少再分为女声二部合唱、男声三部合唱等。最常见者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的混声四部合唱。合唱常辅以乐器伴奏。纯粹由人声演唱而无乐器伴奏者,称“无伴奏合唱”。
2.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这首歌曲表达了人民战士对乡土的热爱,更寄寓了对革命先辈的怀念和崇敬。在优美深情的歌声中,展现了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为人民守卫国土的精神风貌。
歌曲的第一部分包含两个乐段。前乐段的四个乐句句式为3+3+4+4(小节),均为八分休止的弱起,使四个乐句承接紧密,欲止不能,一气呵成,表达了战士热爱家乡的深情和保卫祖国的决心。后乐段的旋律舒展流畅,回旋起伏,热情洋溢地赞颂了这片英雄的土地。
歌曲的中段速度加快,节奏鲜明,带有进行曲风格,表现了战士手持钢枪,巡逻在山路、河边,英勇地守卫国土的勃勃英姿。
最后歌曲再现了第一部分中后乐段的音调,再次倾吐了学习红军,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3.合唱《东方明珠》
东方电视明珠塔座落于上海浦东,濒临黄浦江,是一座由11个大小不等、错落有致的球体组成的独特建筑。
塔高468米,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塔上有旋转餐厅及观光厅等。入夜,明珠塔华灯齐放,色彩缤纷。在塔上俯瞰都市夜景,但见灯火灿烂,流光溢彩。东方明珠塔确如黄浦江上升起的一颗明珠,镶嵌在东方的一颗宝石,她代表了上海今日的辉煌。
歌曲从轻弱柔美的合唱声中开始。旋律平稳并缓缓上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被水波轻轻托起,并冉冉升上蔚蓝苍穹。在两小节过门后,由女声独唱,中间插入了女声伴唱,表现了欣慰、自豪的感情。当唱到“母亲,母亲,请把明珠镶嵌你的华冠……”这两句时,令人感受到一股炽热的爱国之情。接着,速度转快,在节奏活跃的间奏后,女声独唱的旋律再次出现,但节奏扩展一倍,由“”变为 “”,气氛热烈,表现了人们喜庆胜利的欢乐心情和再创辉煌的坚实决心。这一部分将独唱外,还加入了女声合唱和混声合唱,更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
4.歌曲《杨柳青》
这是一首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第一、二两乐句均为6小节,其中末两小节均为衬词,第三乐句(4小节),第四乐句则全由浓郁的地方方言特点的衬词构成,这不仅造成了一种诙谐的情趣,而且增强了江苏民歌的风格。
5.歌曲《大雁湖》
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富于歌唱性。曲中通过对大雁湖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人们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曲调中“”切分节奏运用,使音乐富有动感。特别是第二乐句衬词“啊哈嗬”的运用更增添了歌曲浓郁的地方风格,表达了人们对家乡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第三乐句采用第一乐句换头重尾的手法,曲中的上下八度大跳把蒙古族人民的粗犷豪放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抒发了人们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唱《杨柳青》、《大雁湖》。
第二课时:聆听《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第三课时:聆听《东方明珠》;“唱唱自己家乡美小小音乐会”。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杨柳青》、《大雁湖》。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杨柳青》
1.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2.欣赏《杨柳青》的演唱。
设问: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你能哼唱吗? 3.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
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
4.学唱曲调:
(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2)设问: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1 2 3 4 5 6)(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4)设问:曲调中出现几次“ ”?在出现“ ”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
(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5.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6.表演歌曲:
(1)在“”处,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质的打击乐器打击三下。
(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小结: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表演《大雁湖》 教学基本要求
1.直接切入:《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2.欣赏《大雁湖》范唱。
设问: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3.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如果有内蒙古的学生请他谈谈家乡风光。4.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4小节一句)。
5.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学唱曲调(因为该歌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在学曲调时,拟用点谱法,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教棒)点谱学唱。能唱准即可(为以后学习切分节奏作感性铺垫)。
6.把2/4拍改编成3/4拍:
(1)各组讨论自编,也可自由结合自编。
(2)交流自己的改编创作,选出一、二首改编较流畅的曲调,把歌词填入。
(3)按顺序唱歌。
7.小结:把民歌作改编创作,又是另一种乐趣
第三篇:第三课 家乡美
第三课 家乡美
教材分析
1.歌曲《故乡是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敬仰的圣地。而生长在北京的人们则对这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城市更具有深厚的感情。《故乡是北京》这首歌曲正是倾吐了生长于北京的人们对乡土怀恋的情绪。歌曲既描述了北京古城的传统景物(如天坛、北海、芦沟桥等),也展现了现代都市的风貌(如高楼大厦、旋转厅、电子街的机房等)。但歌曲更以最普通而又最富代表性的事物——四合院和油条、豆浆、家常饼,来触发积淀于心中的乡情,使人感到情真意切,朴实而贴近生活。歌曲的旋律吸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赋予了歌曲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含三个乐句,各句中的节奏都先紧后松,在长音上加入伴奏,这正是戏曲音乐的特点。前两句的旋律平稳,第三乐句句幅扩展,音调先抑后扬,以五度大跳将旋律推到“”的长音上,以激动的感情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
第二部分速度增快,节奏紧凑,以念白式的音调、节奏,唱出了北京的古迹新貌。在唱到最能勾起乡情的事物——“四合院”、“家常饼”时,旋律在较低的音区中平稳舒畅,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但尾句在半拍休止后作五度跳进,使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喷涌而出。
最后一部分的音乐、歌词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节奏扩展一倍,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对故乡北京的深情厚爱。
声乐演唱形式
独唱: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
齐唱:指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轮唱:由两个以上的声部演唱同一个曲调,但不是同时开始,而是先后相距若干拍子进入。
重唱:指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曲及其演唱形式。按声部或人数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
领唱:一唱众和(齐唱或合唱)的演唱形式。因独唱部分具有引领众人歌唱的作用,故称“领唱”。领唱形式常见于民间的集体劳动歌曲(如号子、秧歌)中。
合唱: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一乐曲。可分为同声(纯粹是男声、女声或童声)、混声(男女声混合)两类;又根据声部的多少再分为女声二部合唱、男声三部合唱等。最常见者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的混声四部合唱。合唱常辅以乐器伴奏。纯粹由人声演唱而无乐器伴奏者,称“无伴奏合唱”。
2.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这首歌曲表达了人民战士对乡土的热爱,更寄寓了对革命先辈的怀念和崇敬。在优美深情的歌声中,展现了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为人民守卫国土的精神风貌。
歌曲的第一部分包含两个乐段。前乐段的四个乐句句式为3+3+4+4(小节),均为八分休止的弱起,使四个乐句承接紧密,欲止不能,一气呵成,表达了战士热爱家乡的深情和保卫祖国的决心。后乐段的旋律舒展流畅,回旋起伏,热情洋溢地赞颂了这片英雄的土地。歌曲的中段速度加快,节奏鲜明,带有进行曲风格,表现了战士手持钢枪,巡逻在山路、河边,英勇地守卫国土的勃勃英姿。
最后歌曲再现了第一部分中后乐段的音调,再次倾吐了学习红军,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3.合唱《东方明珠》
东方电视明珠塔座落于上海浦东,濒临黄浦江,是一座由11个大小不等、错落有致的球体组成的独特建筑。
塔高468米,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塔上有旋转餐厅及观光厅等。入夜,明珠塔华灯齐放,色彩缤纷。在塔上俯瞰都市夜景,但见灯火灿烂,流光溢彩。东方明珠塔确如黄浦江上升起的一颗明珠,镶嵌在东方的一颗宝石,她代表了上海今日的辉煌。
歌曲从轻弱柔美的合唱声中开始。旋律平稳并缓缓上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被水波轻轻托起,并冉冉升上蔚蓝苍穹。在两小节过门后,由女声独唱,中间插入了女声伴唱,表现了欣慰、自豪的感情。当唱到“母亲,母亲,请把明珠镶嵌你的华冠„„”这两句时,令人感受到一股炽热的爱国之情。接着,速度转快,在节奏活跃的间奏后,女声独唱的旋律再次出现,但节奏扩展一倍,由“”变为“”,气氛热烈,表现了人们喜庆胜利的欢乐心情和再创辉煌的坚实决心。这一部分将独唱外,还加入了女声合唱和混声合唱,更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
4.歌曲《杨柳青》
这是一首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第一、二两乐句均为6小节,其中末两小节均为衬词,第三乐句(4小节),第四乐句则全由浓郁的地方方言特点的衬词构成,这不仅造成了一种诙谐的情趣,而且增强了江苏民歌的风格。
5.歌曲《大雁湖》
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富于歌唱性。曲中通过对大雁湖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人们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曲调中“”切分节奏运用,使音乐富有动感。特别是第二乐句衬词“啊哈嗬”的运用更增添了歌曲浓郁的地方风格,表达了人们对家乡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第三乐句采用第一乐句换头重尾的手法,曲中的上下八度大跳把蒙古族人民的粗犷豪放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抒发了人们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东方明珠》(上海)、《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演唱《大雁湖》(内蒙古)、《杨柳青》(江苏)五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从聆听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3.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抄写记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故乡是北京》教学基本要求
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
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2.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
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选择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练习
1.这是继上两节课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乐段的结束音感(调式)。
2.反复咏唱曲调,尝试结束音填入最有结束停顿感的就是这个音。
3.教师切忌从理解上去讲解。
4.第一谱例的结束音以“5”为宜。
第二谱例的结束音以“11”为宜。
二、表演《杨柳青》教学基本要求
1.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2.欣赏《杨柳青》的演唱。
设问: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你能哼唱吗?
3.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
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
4.学唱曲调:
(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2)设问: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123456)
(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4)设问:曲调中出现几次“”?在出现“”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5.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6.表演歌曲:
(1)在“”处,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质的打击乐器打击三下。
(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小结: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 第二课时
三、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教学基本要求
1.演唱形式导入: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
3.复听歌曲,细致品味:
(1)歌曲的内容。
设问: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
(2)歌曲的表现力。
设问: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师生讨论,边讨论边听有关片段或教师范唱片段。
5.聆听歌曲。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
6.小结:独唱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力。
四、表演《大雁湖》教学基本要求
1.直接切入:《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
2.欣赏《大雁湖》范唱。
设问: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
(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3.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如果有内蒙古的学生请他谈谈家乡风光。
4.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4小节一句)。
5.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学唱曲调(因为该歌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在学曲调时,拟用点谱法,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教棒)点谱学唱。能唱准即可(为以后学习切分节奏作感性铺垫)。
6.把2/4拍改编成3/4拍:
(1)各组讨论自编,也可自由结合自编。
(2)交流自己的改编创作,选出一、二首改编较流畅的曲调,把歌词填入。
(3)按顺序唱歌。
7.小结:把民歌作改编创作,又是另一种乐趣
第三课时
五、聆听《东方明珠》教学基本要求
1.地方标志性建筑导入:上海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位于浦东陆家咀建造了一标志性建筑--电视塔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征?(由11个大小不等的球体组成,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2.大家看着教材上的歌调,欣赏一遍录音。
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深情、浪漫)
3.再聆听一次。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样处理的?
(可以用笔在教材的歌词上标出,独、合„„)
4.请大家谈谈:哪句是独唱(哪个声部)?哪句是合唱?合唱有没有区别?
师生讨论。(先是合唱、然后是女声独唱,中间还有女声伴唱。合唱形式有一种是女声合唱,另一种是男女声的混声合唱。)
5.再聆听一次,进一步体验这些演唱形式,以及速度的变化与歌曲的情绪表达有什么关系?这需要静静地听、深深地思考。
6.请大家发表见解。
7.合着歌声即兴表演。
8.小结:对东方明珠的赞颂,不仅是一个人、一群人,是全国人民、男女老少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声乐演唱形式
(1)独唱
童声:童高音、童低音。
女声: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男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2)合唱
同声: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
混声:四声部混声合唱、八声部混声合唱。
(3)图解,男女脸部,同时唱不同曲调(二个图形谱)。 小小音乐会:唱唱自己的家乡美
各人自荐,并把好歌介绍给大家,把抄下来的歌汇总,选精彩的、大家喜欢的歌,汇编成册,每人一本。
第四篇:家乡美 第八册第三课 教案
家乡美 第八册第三课
(2008-06-18 15:53:15)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常规教案
第3课 家乡美
教学目标:
一、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东方明珠》(上海)、《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演唱《大雁湖》(内蒙古)、《杨柳青》(江苏)五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二、从聆听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三、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抄写记录。教学重点: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教学难点:从演唱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东方明珠》
表演《杨柳青》、《大雁湖》
编创活动
总第课时
课题:
3、家乡美(第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从聆听《北京是故乡》、演唱《杨柳青》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在演唱《杨柳青》中了解民歌音调的风格,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教学重点: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教学方法:综合法、欣赏法、律动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聆听《故乡是北京》(1)导入
导:歌曲的种类很多,你知道哪些?(2)初听歌曲
导:来听听《故乡是北京》,说说它是属于哪种体裁?(3)复听歌曲
导:歌曲是哪种演唱形式?(4)再听歌曲
导:跟着音乐唱一唱,感受歌曲的戏曲风格。
2、学习歌曲(1)导入
导:听完了北京的歌曲,来听听江苏的歌曲,比较一下有什么不一样?(2)初听歌曲
导:两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3)复听歌曲
导:歌曲中出现了几次11 10?在歌曲 11 10 的地方轻轻地拍手。(4)再听歌曲
学
生
活
动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齐唱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齐拍
导:找找歌曲中的附点八分节奏,并作出记号。(5)学唱歌曲 A、齐唱,师指导演唱 B、分角色唱
C、选择合适的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6)用方言来演唱歌曲
导:方言演唱和普通话演唱有什么不同?哪种演唱方式更好?
三、组织下课
仔细聆听 自由完成 齐学
齐唱 指名说
小结:不同的地方的歌曲有不同的曲调风格,这些风格多半和地方性有关系。我们的家乡也有一些自己地方特色的歌曲,回去找一找,看谁收集得最多。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总第 课时
课题:
3、家乡美(第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演唱《大雁湖》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在演唱《大雁湖》中了解民歌音调的风格,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改编拍号进行演唱,并感受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教学方法:综合法、欣赏法、律动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1)导入
学
生
活
动
导:《故乡是北京》是一首女声独唱的歌曲。让我们来听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
泉河》,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2)初听歌曲
导:《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和《故乡是北京》有什么不同?(3)复听歌曲 导:歌曲一共有几段?(4)再听歌曲
导:各段的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2、学习歌曲(1)导入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导:《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一首海南的歌曲,《大雁湖》是一首内蒙古的歌曲,请你来听听,比较有什么不同?(2)初听歌曲
导:两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3)复听歌曲
导:歌曲中哪些音特别长?作上记号。(4)范唱歌曲(5)学唱歌曲 A、齐唱,师指导演唱 B、分角色唱
(6)为歌曲加上动作进行表演唱(7)改变拍号演唱
2/4——3/4——2/4进行演唱(8)比较南北民歌的不同 导:南北民歌有什么不同呢?
三、组织下课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齐拍 仔细聆听 齐学
齐唱 齐唱
指名说
小结:南北的不仅在地域上有着差别,在音乐上也有差别,这就是民歌的地域性。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总第 课时
课题:
3、家乡美(第3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从聆听《东方明珠》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从聆听《东方明珠》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教学重点: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教学方法:综合法、欣赏法、律动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聆听《东方明珠》(1)导入
学
生
活
动
导:东方明珠是我国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作曲家以它为名写了一首歌曲《东方明
珠》,让我们一起来欣赏。(2)初听歌曲 导:歌曲的情绪怎样?(3)复听歌曲
导:边听歌曲边写出歌曲的演唱形式。独唱和合唱有什么区别?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4)再听歌曲
导:除了独唱、合唱还有哪些演唱形式?(5)听歌曲
导: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跟着歌曲唱一唱
2、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1)了解独唱(2)了解合唱
3、结束音练习
(1)师弹奏第一条旋律 导:哪个音更有结束感?(2)师弹奏第二条旋律 导:哪个音有结束感?
4、唱唱自己的家乡美(1)小组找找关于家乡的歌曲(2)小组展示歌曲
三、组织下课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齐学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小组交流 小组展示
小结: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音乐,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地方的才是有特色的。
让我们养成善于收集的习惯,把地方音乐传承下去。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第五篇: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课《童年的回忆》(三课时)
第五课 童年的回忆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伴奏、创编等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情绪,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
2、聆听《彼得与狼》,通过故事的讲述比,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想象力。
3、通过学唱《红蜻蜓》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教学重难点
1、掌握“f”“mp”在歌曲中的演唱。
2、根据音乐描述故事情节。
3、歌曲《红蜻蜓》第二声部的学唱。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3)课时 设计意图(生成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白桦林好地方》;
2、歌词创作。
教学目标: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学习。2.通过聆听、演唱、伴奏、创编等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情绪,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节奏稳定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熟悉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掌握“f”“mp”在歌曲中的演唱,能完整地用感情演唱歌曲,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长音和短音的对比)
1.呼吸练习。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做呼吸练习,首先两脚分开保持好站姿,双手轻轻抚着自己的腰部。在深吸气的时,你的腰两边会向两边撑开,然后再将气息又控制的,匀速吐出。好,我们来一起试试看。(调整学生的呼吸,并巩固歌唱中的气息运用)
2.模唱老师的一组长音发声。其中包括哼鸣和“2”“6”两个音的音高。
3.模唱短音“2 22 2 2”,“6 66 6 6”。并分为两声部合作。(利用乐曲中的难点节奏来练习短音的发声,提前让学生模仿,有利于后面难点的突破)
三、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歌曲—《小螺号》,让我们看到了茫茫的海滩,蓝蓝的海水,大海边美丽的风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在你们的记忆中有哪些美好的地方使你印象深刻呢?
生:„„
四、新课教学
(一)聆听歌曲 1.初听 师:同学们去过那么多美丽的地方,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个好地方——白桦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背景音乐——歌曲伴奏)生:(欣赏)2.第二次聆听
1)提问:说说你对白桦林的印象
2)聆听:让我们来听听当地的小朋友是如何来称赞白桦林的? 3.第三次聆听 师:白桦林这么好的地方,他们是带着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你能从他们的歌声中找到答案吗?
生:自豪、高兴„„
(二)学习乐谱
师:下面我们就要学习这首歌曲的谱子了。1.认识拍号
师:我们先看歌曲的拍号是(2/2拍),也就是说(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
学生回答括号里的 2.学生识谱(慢速)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慢慢的唱一遍谱子?(在唱谱子的过程中,依依找出问题,并随时解决)
生:慢慢识谱。
3.换气提醒: 师:你们唱的时候从哪里换气的呀?从那小节到哪小节唯一乐句?(请同学上来贴换气符号,划分乐句,随即告诉学生很多歌曲都是四小节一个乐句,但是结为处很特别,可以延长)
4.完整演唱旋律(原速)
(三)学唱歌词
1.师弹琴,生跟琴轻唱
师:刚才同学们谱子唱的非常准确。老师知道,„„班同学的声音是全年级里最好的听,你们能用最美丽的声音,加入歌词,试着用欢快的情绪唱这首歌曲吗? 生:(跟琴唱)2.提出问题并解决
A 6 — 6 | 5 3 1 — | 2 1 — | 3 — — — | 我的心 灵
在 呼 唤
北 方的山
峦 师慢速示范——生模仿、练习B 强弱记号
师: “蓬 得得 蓬蓬”是什么意思?是歌曲中的衬词,它并没有特别的实际意义,只是为了体现民歌的特点,一般民歌中都有衬词。再看谱子上面的mp力度记号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在这里变渐弱呢?抒发了什么感情呢?
(请学生自由的说一说)
师:对,因为,作者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渐弱就是在慢慢回忆着自己的家乡。
师:那么我们再跟着老师的琴声,带着欢快的情绪唱一遍歌曲,注意结尾处渐弱。
3.完整演唱歌曲
五、表演唱与即兴创编歌词
1.师:下面老师请两组同学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我们一起带着欢快的情绪表演唱歌曲。(可以做一些身体动作)
2.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我想问问,你们的家乡在哪里?
生:自由回答。
3.师:你能试着把这首歌词改编成咱们你家乡的歌词吗?
生:想。
生:创编歌词表演唱。
六、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加拿大民歌有了初步的感受与了解。通过创编歌词,我想很多同学都能用这首歌曲唱出自己的家乡美,大家对自己的家乡更加的热爱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的讲述比,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想象力。
2.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3.根据音乐创作连环画,加深理解《彼得与狼》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音乐描述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组织教学
二、温故而知新
师:今天的音乐教室带给大家什么呢?请看--这是什么地方? 生:森林中一片美丽的草地上„„
1.认识乐器:
师: 在这儿马上要举行一场器乐演奏会,参加演出的乐器有很多,你认识他们吗?
(多媒体出示各种乐器)--请说说它们的名称?属于哪一类乐器? 生回答„„
2.听赏七个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断
师:演奏会开始了,同学们想先听听谁的演奏呢?听后,请说说音乐给你的感受是明快的还是暗淡的?(明快的把手举起,暗淡的把手放下)
生听赏、感受。
三、熟悉、选择不同音乐所代表的不同形象。
1.认识各角色。
师:七个乐器给我们演奏了七段精彩的音乐,这音乐分别代表着乐器主人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我们来看一看,这七个主人分别是谁?
(多媒体出示角色)生回答„„
2.复听七段音乐:找一找 师:现在要请同学们根据主人们的不同性格特征和形象,找一找乐器演奏的音乐分别代表谁?老师把七段音乐重播一遍,同学们在心中做好选择。听赏选择
3.选择乐器所代表的角色。
师:选择开始了!假如正确了,乐器在会奏响音乐;假如错误的,乐器会飞回原地等待!
--乐器们都找到主人了吗?
四、欣赏乐曲
1.导语:在一天清晨,在这美丽的森林中,七个主人相遇了,你觉得森林还会安静吗?那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让音乐来告诉你吧!
2.听赏:(分段听赏)
师:音乐告诉我们森林中先后出现了谁?来干什么?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生回答„„)
3.学生讨论,讲述整个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讲述整个故事)
4.完整听赏(一位学生旁白)
5.揭题:
师:大家知道我们刚才欣赏的这首乐曲吗?它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作曲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学生完整听赏乐曲的部分,让学生根据音乐讲述故事,在这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五、创作画面
师:这首乐曲它既是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又是一幅美丽的连环画,你看,上面这幅画面展现的是哪一段音乐的内容?(结尾)
那么,前面随着七个主人的陆续出现,不同的音乐给我们展现的七幅不同的画面,要请同学们创作完成!(首先,请问,猫出现时的画面是怎样的呢?
这是第几副画面?(第四幅),那就由第四小组每一位同学负责这幅画面创作。)
最后由组长从小组中选出最漂亮的一幅上前展示,并用语言描述一下画面的内容。
六、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红蜻蜓》。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红蜻蜓》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
2.初步学唱两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一段歌词。教学重点:歌曲《红蜻蜓》第二声部的学唱。
教学难点:歌曲两声部的合唱。教学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游戏:
1.听一听、辩一辩。
方法:这里有5条旋律,老师弹奏其中的4条,每条弹奏2遍,请大家认真、仔细地听一听,哪条旋律没有弹奏?然后出示你的手指表示你的答案。
2.听一听、连一连。
方法:教师将其中的2条旋律连起来弹奏,组成四小节一行的旋律,请学生听出是哪二条旋律的连接,以两个手的手指表示答案。
3.听一听——唱一唱。
方法:A 将听到的两条旋律各唱一唱,要求唱准音与节奏。
B 将两条旋律组合成一首曲子唱一唱,要求唱的连贯。
二、学唱歌曲
1.成语导入。
设问:“触景生情”这句成语怎样解释? 2.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聆听要求:A 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童年的回忆)B歌曲的情绪?
C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为什么?
(解释: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的形式,叫合唱。)
3.复听(录音)歌曲《红蜻蜓》
提问:二声部的歌曲与单声部的歌曲相比,听赏效果有什么不同? 4.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 (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6.表演歌曲: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 (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三、拓展
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板书设计
2/2拍
(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
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作曲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的形式,叫合唱。作业设计
1、背唱歌曲 《红蜻蜓》、《白桦林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