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数及百分数应用题类型
分数及百分数应用题
(一)11、甲队有60人,乙队人数是甲队人数的3 ,乙队有多少人?
12、甲队有60人,是乙队人数的3 ,乙队有多少人?
13、甲队有60人,乙队人数比甲队人数多3 ,乙队有多少人?
14、甲队有60人,乙队人数比甲队人数少3 ,乙队有多少人?
15、甲队有60人,比乙队人数多3 ,乙队有多少人?
16、甲队有60人,比乙队人数少3 ,乙队有多少人?
7、甲队有60人,乙队有40人
(1)甲队人数是乙队人数的几分之几?
(2)甲队人数比乙队人数多几分之几?
(3)乙队人数比甲队人数少几分之几?
分数及百分数应用题
(二)1、甲队有60人,乙队人数是甲队人数的20%,乙队有多少人?
2、甲队有60人,是乙队人数的20%,乙队有多少人?
3、甲队有60人,乙队人数比甲队人数多20%,乙队有多少人?
4、甲队有60人,乙队人数比甲队人数少20%,乙队有多少人?
5、甲队有60人,比乙队人数多20%,乙队有多少人?
6、甲队有60人,比乙队人数少20%,乙队有多少人?
7、甲队有60人,乙队有40人
(1)甲队人数是乙队人数的百分之几?
(2)甲队人数比乙队人数多百分之几?
(4)乙队人数比甲队人数少百分之几?
分数及百分数应用题
(三)1、某化肥厂今年产值比去年增加了 20%,比去年增加了500万元,今年产值是多少万元?
2、某工厂四月份下半月用水5400吨,比上半月节约20%,上半月用水多少吨?
3、要挖一条长2000米的水渠,第一天挖了12.5%,第一天挖了多少米?
4、要挖一条的水渠,第一天挖了250米,占它的12.5%,这条水渠多少米?
5、要挖一条长2000米的水渠,第一天挖了12.5%,还剩多少米没挖?
6、要挖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12.5%,还剩1750米没挖,这条水渠多少米?
7、要挖一条长2000米的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5%,第二天挖了全长的27.5%,两天一共挖了多少米?
8、要挖一条水渠, 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5%,第二天挖了全长的27.5%,两天一共挖了800米, 这条水渠长多少米?
9、要挖一条2000米的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5%,第二天挖了全长的27.5%,还剩多少米没挖?
10、要挖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5%,第二天挖了全长的27.5%,还剩1200米没挖,这条水渠长多少米?
11、要挖一条2000米的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5%,第二天挖了全长的550米,还剩多少米没挖?
12、要挖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5%,第二天挖了全长的550米,还剩1200米没挖,这条水渠长多少米?
13、有一桶油400千克,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3%,第二次取出总数的27%,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取油多少千克?
14、有一桶油,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3%,第二次取出总数的27%,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取油16千克,这桶油有多少千克?
15、长青水果店运来三种水果,运来的苹果重量是梨的90%,桔子的重量是苹果的80%,运来梨的重量是800千克,运来桔子多少千克?
第二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点滴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点滴心得
党寨中心学校 刘脉林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五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毕业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如果训练不好,将会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所以,必须把此项内容作为训练重点来抓。
要使学生正确解答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必须从最简单、最基础的题型抓起。让学生真正弄清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
(一)找准单位“1”(即“标准量”);
(二)抓住量率对应。教师要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使学生明白“是”“比”“占”“相当于”这些重点词起着找准单位“1”的重要作用。启发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即:“单位‘1’已知用乘算,单位‘1’未知用除算”的规律。
对于规律性的知识要进一步强化巩固。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解题思路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都有重要意义。根据我们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提高了学生们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正确列式解答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量率对应关系的训练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特点是:一个数量对应着一个分率,也就是一个数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这种关系就叫做对应关系。只要紧紧抓住量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就不难解题。量率对应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所以,对应思路的训练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寻求已知量和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呢?
1.用线段图显示量率对应关系。在线段图中渗透对应思想,借助线段图,显示已知量和分率之间的对应是一种有效方法。如:“甲乙两人共有人民币若干元,其中甲占60%,若乙给甲12元,则乙余下的钱正好占总数的25%,甲乙两人共有人民币多少元?”首先让同学们画出线段图。即:
通过作图,使学生们很清楚地看出量率对应关系,列出12÷(1-60%-25%)的正确算式。
2.转化法沟通量率对应关系。有些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出现几个分率,而这几个分率的单位“1”都不相同,并且不是以题目要求的那个量为单位“1”。我们知道单位“1”不相同的几个分率不能直接相加减,这时可采用转化法将题目中的分率都转化成以题目要求的那个量为单位“1”的分率,以便沟通已知量和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某工厂有四个车间,第一车间的人数是其余三个车间人数的1,第二车间的人数是其余三个车间人数的1,第三车间23的人数是其余三个车间人数的1,而第四车间有工人650人,问
4这个工厂共有多少人?”此题中的1、1、1所指的单位“1”都
234不同,这就要用转化法统一成一个相同的标准量此题才能解答。以全厂工人数为单位“1”,那么第一车间的人数就占全厂的1(1),第二车间的人数就占全厂的1(1),第三车间的人
412313数就占全厂的1(1),单位“1”转化了,量率对应关系也就145明显了。列出650÷(1﹣1﹣1﹣1)的正确算式。
4353.用假设法确定量率对应关系。有些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隐蔽,学生按照一般的分析方法,往往难以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某些有多个已知量和多个分率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运用假设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能比较容易地确定出已知量和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五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90,其中少先队员有71人,已知五
(一)班的少先队员人数为本班人数的3,五
(二)班的4少先队员人数为本班人数的5,求这两个班各有多少人?这里的634、5的单位“1”不同。假设两个班的少先队员人数为本班人数666的5,则一共有少先队员90×5=75(人),比实际多了4人,为什么会多出4人呢?实际上五
(一)班的少先队员人数只有本班人数的3,而假设成了本班人数的5,比实际多了本班人数的5﹣4661,因此对应的分率为1,求出五
(一)班的人数。也可以1212假设两个班的少先队员人数为本班人数的3。
434=
二、对比性的训练
对比性的练习有益于学生把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区别其不同点,沟通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如:①红星玻璃厂4月份生产玻璃4500箱,5月份比4月份增产1,5月份生产玻璃多少箱? ②红星玻璃厂4月份生产玻璃4500箱,,4月份比5月份增产1,5月份生产玻璃多少箱?
9出示题后,不要求同学们急于列式解答,而让学生们认真审题,区别两题的异同点。通过辨析可知相同点是条件和问题,不同点是比较量和被比量(单位“1”)。然后列出式子再进行比较。即:①4500×(1+1)。②4500÷(1+1)为什么会列出这样结果
99不同的两个式子?通过这样的训练,克服了认识模糊、死搬硬套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掌握了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特征。
三、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的显著特点是想象丰富,灵活多变,多向思考。其训练方式可采用“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等方法。
1.一题多变的训练。首先是在掌握和理解原题的基础上进行条件和问题的多样化练习,题型的选择以课本练习为主。例如:“李小红看一本8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第二天
5看了全书的1,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在正确解答的基础上,不4改变原来的问题,只改变条件。把1这个条件改变为:①第二天
4看了第一天的。【列式:80×(1﹣1﹣1×1)】,第二天看了余
455下的1?[80×(1﹣1)×(1﹣1)]……其次是不改变原题条445件只改变问题进行训练,也能提出很多个。如:①第三天应从第几面看起?②第二天比一天多看多少页?……
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接触到了新的题型,学到了新知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一题多解的训练。如:“某厂计划生产4800个零件,前5天完成了25%,照这样计算,余下的任务还要多少天?”按照一般的解题思路,学生们可以列出一般的解答算式:4800×(1-25%)÷(4800×25%÷5)或4800÷(4800×25%÷5)-5。针对这种情况,启发学生用其它方法进行解答,并一一板书出来。让学生积极发表意见,讲清每个算式的理由,注意不要走过场。对列式多、发表意见积极的同学给予表扬,尤其对平时学习较差的同学多给他们机会,只要发现闪光点就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但一定要注意尖子生唱高调。对所列式子让每个学生都弄明白,并对式子进行比较找出最佳答案。通过评议最佳式子为:5÷25%-5。
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使学生们掌握运用多种方法解答应用题的灵活性,冲破了单一的局限性,同时提高了解题速度。
四、联想训练
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其他与之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在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过程中,如果具备了一定的联想能力,解题的思路就比较灵活,能把原来的数量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同的简捷的解法。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应进行某些联想训练。
1.从事物的某一方面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方面
比如:男生占全班人数的60%。联想到: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40%。②女生比男生少全班的20%,③男生是女生的11倍。
2④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如果把这些条件构成一道完整
3的题为“某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60%,比女生多10人,全班共有学生多少人?”由以上联想到与之有联系的条件,可以列式10÷[60%-(1-60%)]。
2.通过联想列出数量关系式
例如:“一堆煤重360吨,第一次运走这堆煤的25%,第二次运走这堆煤的30%。”依据上面的已知条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提出相应问题:①360×(1-25%-30%)问题是:还剩下多少吨?②360×(30%-25%)。相应问题:第二次比第一次多运多少吨?③360×(25%+30%)相应问题:网次共运多少吨?……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同学们一看到题中的条件,马上就能联想到几个算式和相应的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变通性,又能使学生充分领会和运用已知条件,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整个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推理过程,可以说是一系列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广泛联想过程。实践证明,在应用题教学中,只要重视对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比较顺利地寻求解题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第三篇:小学分数应用题的类型
小学分数应用题的类型,以及解答方法2010-08-07 12:33 一“点”——点拨学生寻找题中的单位“1”的量
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知识,关键是通过分数应用题中的分率句寻找标准量,而教材中(包括课外书)的分率、标准量有明显的,也有隐含的。要使学生理解分数应用题,必须通过有关分率句准确找出分数应用题的分率、标准量。如十一册教材第5页例2(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了3/5,用去了多少块砖?),总数(40000块砖)是标准量,盖房用去的是总数的3/5,通过“盖房用去3/5,”这一分率句,帮学生分析清楚:“3/5”是相对于哪个量而言?哪个量代表“1”?数量关系如何理解?这样,整道题的数量关系揭示无遗,题中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里,点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重要功效。二“导”——导读、导议,培养能力
这里所说的“导”,是指通过导读教材和导议疑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我通过导读,引导学生按要求阅读教材有关内容,使之口读心思;然后导议,引导他们讨论疑难点(一般采用分小组讨论法),以使学生相互借鉴、启发,对疑难点有充分、深刻的认识,增进其独立思考、鉴别的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如教学十一册教材第70页例2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例题(原计划造林160亩,实际造林200亩,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了百分之几?),然后引导他们根据我设立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首先要知道什么条件(要知道原计划几公亩和实际比计划多多少公亩)?
(2)哪个条件不清楚(“实际比原计划多多少公亩”不清楚)?如何求?为什么?(3)如何解题,为什么?(40÷160=25%,求实际比原计划增加公亩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根据百分数的意义,用除法计算。)学生通过议论,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基本上正确解答了我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提高了学生阅读、观察、探索等能力,并培养了集体研讨的良好习惯。三“式”——运用“演”讲式、练习式、自学式教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我在教学中选择“演”讲式、自学式、练习式的教学法进行教学。
“演”讲式教学。我通过电教演示、讲述、分析,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优化了课堂教学。特别是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把静的东西变动,把抽象的东西变具体,旨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们们提高分析、综合、比较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教学十一册第58页思考题(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子三折来量井外作4尺,把绳子折来量,并外作1尺,求绳长和井深)。我借助投影,向学生分析了通过每种折法的线段图的关系,利用直观演示,使学生对这类难度较大的题易于明liǎo@①。练习式教学。这种教学法,旨在使学生学得主动,深化认知,有效地提高解题技能,发展智力。如在分数应用题复习课中,我在扼要复习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知识后,有层次、有梯度地出示练习,例如:
(一)分析下面句子,找出标准量,列出乘法关系式:
1、海豚每小时游水速度比鲸鱼速度快1/6。
2、今天烧煤是昨天的6/7。
(二)解答如下应用题。
1、甲工厂6000人,比乙工厂人数少2/3。①本题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为什么?②乙工厂有多少工人?③甲厂比乙厂少几个工人?
2、甲工厂6000人,乙厂比甲厂人数少2/3。①这里把什么量看作标准量?②乙工厂有多少人? 学生练习后,指导他们及时检查小结,运用同一个基本数量关系去思考,去解题。这样,即巩固知识,也形成了技能,使学生能从多种不同角度理解题意,培养了发散思维。自学式教学。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学式教学起到“授之以渔”的作用。我在分数应用题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完成作业、测试检查等,促进了学生能力发展,使之聪明才智和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如:在“分数乘法应用题”内容第一次测试时,我由学生分组命题进行测试,然后向各组提供题型样板,说明每种题型在考查时的侧重点,由学生讨论命题,把试卷交换作答,独立完成;再后互改互评,以组为单位批改、评议给分;最后我复阅、小结,对有特色的题目,让全班交流、学习。这就调动了他们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敏捷性、深刻性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心理因素,因而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我认为,培养学生对概念、题型结构的思维深刻性很重要。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分数应用题有关概念的本质属性,探究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及其推理过程,从而对分数应用题的知识有正确的认识。我启发学生深刻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应用题的题型结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一个数”、“几分之几”、“多少”等概念的理解。有此为基础,整个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就较容易进行了。
我不仅注重启发学生总结认知规律,而且鼓励他们运用规律,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寻求新的发现,培养独创性的思维品质。如我选出一道应用题:李村计划今天植树200棵,结果上午完成3/5,下午完成的与上午同样多。今天李村植树比原计划多多少棵?起初,学生解答为:200×(3/5+3/5)-200=40(棵)。我在学生解答后,问:这道题能否用更简单的方法解答?引导他们突破思维定势,大胆想象。学生经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后,得出了如下的解法:①200×(3/5×2)-200;②200×3/5+200×3/5-200;③200×3/5×2-200;④200×(3/5+3/5-1);⑤200×(3/5×2-1)。我归纳了学生思考回答出的解法,指出了较简单的解法(解示⑤)。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品质,出现了一次飞跃。
我在教学中还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训练,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研讨一道应用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如我在分数应用题单元复习中,曾选用一道练习题:根据下面条件,看谁提的问题多,并列式(小张今天植树5棵,比计划多植树1/8,?列式。)结果,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①计划植树多少棵?②小张今天植树比计划多多少棵?③实际植树是计划植树的几分之几?④计划植树比实际植树少几分之几?⑤计划植树是实际植树的几分之几?而且列式正确。通过此类型的训练,学生思维更加敏捷,想象更加丰富,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我还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如在处理第十一册一道练习题(车站有货物45吨,用甲汽车运10小时可以运完,用乙车运要15小时运完,用两车同运,多少小时可以运完?)时,我引导学生运用如下两种方法:
1、运用一般解题的思路去解题:45÷(45÷10+45÷15)=6(小时)
2、运用分数应用题(工程)方法解:1÷(1÷10+10+1÷15)=6(小时)
这可使学生理解到从不同角度考虑,就有不同方法处理,培养他们灵活性的思维品质。
小学分数应用题一·求分率的分数题
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1、六年级四班有女生25人,男生15人,求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女生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15÷25 =3/5(女生是标准量)(比较量÷标准量=比较量的分率)25÷(15+25)= 5/8(全班人数是标准量)
如果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就是先把两数的商用小数表示再乘100%,比如上题:
15÷25×100% =0.6×100% =60% 25÷(15+25)×100%=0.625×100% =62.5% 求合格率、出面率、出勤率等的题都属于这一题型
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者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2、学校栽杉树240棵,栽白杨树180棵,白杨树比杉树少几分之几?杉树比白杨树多几分之几?
第一问分析:先求出白杨树比杉树少多少棵,然后找出标准量是杉树,看看少的棵数占标准量的几分之几
240-180 = 60(棵)60÷240 =1/4 综合算式:(240-180)÷240 第二问分析:先求出杉树比白杨树多多少棵,然后找出标准量是白杨树,看看多的棵数占标准量的几分之几
240-180 = 60(棵)60÷180 = 1/3 综合算式:(240-180)÷180
如果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可以用上边一类题的方法去解决。练习:五年级同学植树,女生植树280棵,男生植树320棵,男生植的树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植的树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这两个问题不是一回事,请注意标准量在变化。虽然少的树和多的树的数没有变,但由于标准变了,所以得数也不一样。
以上两类题都是求分率的题,归为一大类。小学分数应用题
(二)·标准量已知的分数题
三、已知甲数,求甲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
1、学校栽白杨树320棵,栽的杉树是白杨树的1/4,学校栽杉树多少棵?
2、学校栽白杨树320棵,栽的杉树是白杨树的4倍,学校栽杉树多少棵? 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这儿,标准都是白杨树,而用来和标准进行比较的量是杉树,一个是4倍,一个是四分之一,那么四倍和四分之一有什么不一样呢?4 和1/4 只是数的不同,解法应当是一样的。四倍只是和标准量进行比较之后,比标准量多,而四分之一和标准量进行比较之后,比标准量少而已,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解法:1题:320×1/4 = 80(棵)
2题:320×4 = 1280(棵)答:略。
四、已知甲数,乙数比甲数多(或少)b/a,求乙数是多少?
例
1、小明家养白兔80只,养的黑兔比白兔多1/5,求小明家养黑兔多少只?
分析:这个题有两种解法。
第一种解法:可以先求出黑兔比白兔多了多少只,然后再加上白兔数就是黑兔数。可以列式: 80×1/5 = 16(只)80 + 16 = 96(只)综合算式是:80 + 80×1/5
第二种解法:可以先求出黑兔是白兔的几分之几,然后用“求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去解。从题意可知,养的黑兔比白兔多1/5,那么黑兔就是白兔的1 + 1/5=6/5。可以列式: 1 + 1/5=6/5 80×6/5 = 96(只)
综合算式为: 80×(1 + 1/5)答:略。
例2:小明家养白兔80只,养的黑兔比白兔少1/5,求小明家养黑兔多少只?
分析:这个题有两种解法。
第一种解法:可以先求出黑兔比白兔少了多少只,然后用白兔数减去少的兔子数就是黑兔数。可以列式: 80×1/5 = 16(只)80 — 16 = 64(只)综合算式是:80 — 80×1/5
第二种解法:可以先求出黑兔是白兔的几分之几,然后用“求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去解。从题意可知,养的黑兔比白兔少1/5,那么黑兔就是白兔的1 — 1/5=4/5。可以列式: 1 — 1/5=4/5 80×4/5 = 64(只)
综合算式为: 80×(1 — 1/5)答:略。
以上各类,都是分数乘法应用题。也就是标准量“1”是已知的,求的是比较量。现在的教材不提标准量和比较量,那不一定好。其实说一下,学生对常见的分数应用题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我向来是主张提出来说的。比如去某个地方买了东西,觉得好,有人也觉得好,如果问起,没有店名子,得费好大的劲去说地方,或许还说不清。有个名字,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深一些。不过,有名字没有名字,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要理解这些知识才行。就是知
道名字而不理解也是白搭 小学分数应用题
(三)·求标准量的分数题
七、已知甲数是乙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求乙数。
例
1、六年级有男生120人,是女生的2倍,求女生有多少人?
分析:这个题应当是二年级的题,相信大家都会做。女生的2倍数和男生数相等,那么关系式应当是:
女生×2 = 男生,求女生数则为:男生÷2=女生,可以选择用算术方法或用方程解。
方法1:算术方法:120÷2=60(人)
方法2:方程:
解:设女生有X人 2X=120
X=120÷2
X=60 答:女生有60人。例
2、六年级有男生120人,是女生的4/5,求女生有多少人?
分析:根据以上的题意,女生的4/5就是男生数,意思就是说把女生数分成5份,男生占其中的4份,而这4份就是120人。可以采用三种方法解。方法1:份数解法:120÷4×5=150(人)方法2:分数解法:120÷4/5=150(人)方法3:方程解法:
解:设女生有X人,则男生就是女生数的 4/5 X,因此列方程得 4/5 X = 120
X = 120÷4/5
X = 150 答:(略)
例
3、六年级有男生120人,是女生的1又3/5倍,求女生有多少人?
分析:本题和上题的区别只是数的不同而已。把4/5换成了1又3/5,而1又3/5就是8/5,也就是说把女生数分成5份,而男生就是这样的8份。所以解法和上题相同。方法1:份数解法:120÷8×5=75(人)方法2:分数解法:120÷1又3/5=75(人)方法3:方程解法:
解:设女生有X人 1又3/5 X = 120 X = 120÷8/5
X = 75 答:(略)。
当然,以上的题都是基本题,在实际学习中,一些题会有一些变化,但是只要你认真分析,也最终能找出和基本题一样的条件。请看下面的例题:
例
4、一个车队运一堆货物,第一天运了30%,第二天运了50吨,还剩一半没有运,求这堆货物有多少吨?
分析:第一天运30%,第二天运了50吨,还剩一半,那就是说前两天一共运了50%,也就是说第二天运了50%—30%=20%,那么就可以知道,50吨是这堆货物的20%。这和例2就一样了。
解答:方法1:1—50%—30%=20% 50÷20%=250(吨)
方法2:解:设这堆货物有X吨,则 X—50%X—30%X=50 20%X=50
X=250 答:略。例
5、小红看一本书,第一天看这本书的3/10,第二天比第一天少看42页,还剩3/5没有看,求这本书有多少页?
分析:先要求出第二天看了几分之几,可以列式为:1—3/10—3/5 = 1/10,再求第二天比第一天少看了几分之几:3/10—1/10 = 1/5,那就是说少看的42页就是全书的1/5,由此可知全书的页数。解答:
方法1:1—3/10—3/5 = 1/10 3/10—1/10 = 1/
542÷1/5 = 210(页)方法2:解:设全书有X页,则
3/10 X —(1—3/10—3/5)X =42 3/10 X — 1/10 X = 42 2/10 X = 42 X = 210
八、已知甲数是乙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还多A或少A,求乙数。
例
1、六年级有男生130人,是女生的2倍还多1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本题是和七例1相似的题,只是多了个条件“是女生的2倍还多10人”,那么可以这样想,如果男生不多这10个人,那就刚好是女生的2倍,这时男生的人数应当是130—10=120,和上面七类例1 就成一样的了。解法就不说了。
例
2、六年级有男生110人,是女生的2倍少1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同本类例1的分析,列式为:(110+10)÷2=60(人)
列方程为:
解:设女生有X人,则 2X=110+10 例
3、六年级有男生130人,是女生的4/5还多1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本题是和七例2相似的题,只是多了个条件“是女生的4/5还多10人”,那么可以这样想,如果男生不多这10个人,那就刚好是女生的4/5,这时男生的人数应当是130—10=120,和上面七类例2 就成一样的了。列式:
用份数解:(130—10)÷4×5 用分数解:(130—10)÷4/
5用方程解:
解:设女生有X人,则男生就是女生数的 4/5 X,因此列方程得 4/5 X = 130—10 X = 120÷4/5 X = 150 下面各题请自己分析解答。
例
4、六年级有男生108人,是女生的4/5少12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例
5、六年级有男生128人,是女生的1又3/5倍多8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例
6、六年级有男生110人,是女生的1又3/5倍少1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九、已知甲数比乙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乙数。
例
1、笑笑家有桃树360棵,比梨树多2/7,求笑笑家有梨树多少棵?
分析:在本题中,梨树的棵数为标准量,就是单位“1”的量,那就是说梨树是“7/7”,桃树360棵,比梨树多2/7,那桃树的棵数就占梨树的“1+2/7=9/7”那本题就是可以变成:“笑笑家有桃树360棵,是梨树的9/7,求笑笑家有梨树多少棵?”那就很好做了:
用份数解:360÷9 × 7=280(棵)
用分数解:360÷9/7=280(棵)
用方程解:解:设梨树有X棵,则 X+2/7X=360
或:(1+2/7)X=360 答:略。
例
2、笑笑家有桃树360棵,比梨树少2/7,求笑笑家有梨树多少棵?
十、已知甲数比乙数多或少几分之几还多或少A,求乙数。
例
1、笑笑家有桃树370棵,比梨树多2/7还多10棵,求笑笑家有梨树多少棵? 本题是九类例1 的变型题。
分析:在本题中,梨树的棵数为标准量,就是单位“1”的量,那就是说梨树是“7/7”,桃树370棵,比梨树多2/7还多10棵,那桃树的棵数占梨树的“1+2/7=9/7还多10棵”那本题就是可以变成:“笑笑家有桃树370棵,是梨树的9/7还多10棵,求笑笑家有梨树多少棵?”假如桃树不多这10棵,那桃树就刚好是梨树的9/7,那可以选择下列方法:
用份数解:(370—10)÷9 × 7=280(棵)
用分数解:(370—10)÷9/7=280(棵)
用方程解:解:设梨树有X棵,则 X+2/7X+10 =370
或:(1+2/7)X+10 =370 答:略。
例
2、笑笑家有桃树370棵,比梨树少2/7多10棵,求笑笑家有梨树多少棵?
本题分析请参考上题。
现在小学六年开始有分数应用题了,但我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找“单位1”和解题方法不能理解,造成解题错误,为了解决不能理解分数关系的同学做不对题的现象,我编了小学分数应用题解法速记口诀,如下:
小学分数应用题,的前比后单位一。求一除法不求乘,多加少减没问题。
“小学分数应用题,的前比后单位一。” 这两句是为了找到单位1的。应该看分数,然后找“的”和“比”字。比如: 二班的人数是一班的1/3,分数是1/3,它前面是“的” 那么“ 的"前面的量就是单位1的量。再如: 二班比一班多1/3,分数是1/3,它前面是“比” 那么“比”后面的量就是单位1的量。
“求一除法不求乘,”的意思是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求另外一个量用乘法。如:二班有40人,二班的人数是一班的1/3,求一班有多少人? 根据口诀前两句判断,一班是单位1的量,求的是一班,就是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所以列算式是 40÷1/3 “多加少减没问题。”是对于 “二班比一班多1/3” 的应用题的。如:二班有40人,二班的人数比一班多1/3,求一班有多少人? 应该用 40÷(1+1/3)来算。
1、某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4倍少8人,比女生人数的3倍多24人,这个学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2、修一条长200米的水渠,已经修了80米,再修多少米刚好修了这条水渠的3/5?
3、一本书600页,第一天看了它的1/4,第二天看了它的2/5,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4、爱达花园小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六(1)班捐的占六年级的1/3,六年级捐的占全校捐款的1/4,全校共捐款2400元,六(1)班捐了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5、图书室有故事书180本,科技术比故事书少1/6,科技书有多少本?
6、图书室有故事书180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多1/6,科技书有多少本?
7、图书室有故事书180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1/6,科技书有多少本?
8、图书室有故事书180本,故事书比科技书多1/6,科技书有多少本?
9、图书室有故事书180本,故事书比科技书少1/6,科技书有多少本?
10、图书室有故事书180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1/6,科技书有多少本?
11、两袋米一功重168千克,从第一袋里取出全袋米的四分之三,从第二袋取出全袋米的三分之二,两袋中剩下的米一样多,两袋中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12、甲乙二人各有人民币若干元,甲的钱数是乙的2倍,若甲给乙11元,则甲的钱数是乙的7/20,甲乙原各有多少元?
小学分数应用题一 求分率的分数题
小学分数应用题一 求分率的分数题
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1、六年级四班有女生25人,男生15人,求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女生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15÷25 =3/5(女生是标准量)(比较量÷标准量=比较量的分率)
25÷(15+25)= 5/8(全班人数是标准量)
如果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就是先把两数的商用小数表示再乘100%,比如上题:
15÷25×100% =0.6×100% =60% 25÷(15+25)×100%=0.625×100% =62.5% 求合格率、出面率、出勤率等的题都属于这一题型
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者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2、学校栽杉树240棵,栽白杨树180棵,白杨树比杉树少几分之几?杉树比白杨树多几分之几? 第一问分析:先求出白杨树比杉树少多少棵,然后找出标准量是杉树,看看少的棵数占标准量的几分之几
240-180 = 60(棵)60÷240 =1/4 综合算式:(240-180)÷240 第二问分析:先求出杉树比白杨树多多少棵,然后找出标准量是白杨树,看看多的棵数占标准量的几分之几
240-180 = 60(棵)60÷180 = 1/3 综合算式:(240-180)÷180 如果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可以用上边一类题的方法去解决。不再重复。练习:五年级同学植树,女生植树280棵,男生植树320棵,男生植的树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植的树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这两个问题不是一回事,请注意标准量在变化。虽然少的树和多的树的数没有变,但由于标准变了,所以得数也不一样。
以上两类题都是求分率的题,归为一大类。
分数另一类应用题请看小学分数应用题二·标准量已知的分数题
难算的分数(比和比例)应用题
(一)1、一条路已修了500米,是未修的2/5,求这条路一共有多长? 解答:已修的是未修的2/5,那就是说是已修的是全长的2/7。
列式为:500÷2/7=1750(米)答:略。
2、一桶油用去1/5后连桶重14千克,用去1/3后连桶重12千克,求桶重多少千克?油重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答:用去油1/5后连桶重14千克,用去1/3后连桶重12千克,那就是说这桶油的1/3比1/5多2千克,也就是说1/3—1/5=2/15就是2千克。那么这桶油重可以列式求出来:
(14-12)÷(1/3—1/5)=2÷2/15=15(千克)
那么桶重就是14-15×(1—1/5)=2(千克)或者12-15×(1—1/3)=2(千克)答:略。
3、修一条水渠,已修了4天,平均每天修35米,已修的比剩下的少全长的30%,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
分析与解答:已修四天,每天修35米,则已修的是35×4=140米。已修的比剩下的少全长的30%,那就是说,如果去掉这30%,剩下的和已修的刚好相等。于是就有:(100%—30%)÷2=35%,这35%就是已修的。到这儿就很好算了。
列式:35×4÷[(100%—30%)÷2] =140÷35% =400(米)列方程为:
解:设这条路全长为X米,则
X—35×4—35×4=30%X 或(X—30%X)÷2=35×4 答:略。
4、师傅和徒弟合做200个零件,师傅做的1/4比徒弟做的1/5多14个,求徒弟做了多少个? 分析:师傅做的1/4比徒弟做的1/5多14个,那就是说,师傅做的4/4比徒弟做的4/5多14×4=56(个)。这样题就变成了“师傅和徒弟合做200个零件,师傅做的比徒弟做的4/5多56个,求徒弟做了多少个?”这已是一个和倍问题了。如果去掉师傅多的56个,就变成了师傅做的是徒弟的4/5,一共做200—56=144个零件。
用算术方法列式为:(200—14×4)÷(1+4/5)=144÷9/5 =80(个)用方程解:
解:设徒弟做了X个,则师傅做4/5X个
X+4/5X=200—14×4 9/5X=144 X=80 答:(略)。
5、小明和小华集邮,一共集了390张,小明集的2/5和小华集的5/7相等,求小华和小明各集了多少张?
分析:这道题从题型上来说仍然是和倍分问题,从题中可以看出两人集邮数的和为390张。还知道两人集邮的分数。我们把题中条件变一下:小明集的2/5和小华集的5/7相等,那也可以这样说:小明集的10/25和小华集的10/14相等,这是把两个人集邮的分数通分子得到的,为什么这样做呢?分子不同,不便于比较,我们把它们通分后,就能看出两数的比例关系了。两个分数的分母就是两个人分别集邮的总份数。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小明集邮数和小华集邮数的比是25:14。至此,就很好算了,可以选用多种方法。
解答:用按比例分配法算:
25+14=39 390×25/39=250(张)这是小明集邮数 390×14/39=140(张)用分数解法:
390 ÷(1+25/14)这个算出来是标准量小华的集邮数 =390÷39/14 =140(张)
390-140=250(张)这是小明集邮数 用方程解:
解:设小华集邮X张,则小明集邮数为25/14X张。
X + 25/14X=390 39/14X=390 X=140 25/14X=25/14×140=250 答:(略)
这种题解法很多,愿意去探索的小朋友可以自己去研究其他算法。
用两元一次方程组也可以解,并且很好算,只可惜小学生没有学过,现在把它写出来: 设小华集邮X张,小明集邮Y张。X+Y=390 2/5Y=5/7X 解这个方程组就可以。
6、某校五年级人数是四五六三个年级总人数的1/4,六年级人数是四年级人数的3/4,五年级人数比四年级人数少40人。求这个学校四、五、六三个年级各多少人?
分析: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关系到单位“1”的转变。
五年级人数是四五六三个年级总人数的1/4,那么四、六两个年级人数就占总人数的3/4。六年级人数是四年级人数的3/4,就是说四年级人数是四六两个年级的人数的4/7,也就是说四年级人数是四五六三个年级的总人数的4/7×3/4=12/28,六年级人数是四六两个年级的人数的3/7,也就是说六年级人数是四五六三个年级的总人数的3/7×3/4=9/28。这一步怎么来的呢?举个例子来说吧。甲是乙的1/2,乙是丙的1/3,则甲是丙的1/2 ×1/3=1/6。这一点如果能想通,这道题可以说已没有大问题了,后面的就是计算上的问题了。
列式:3+4=7 4 ÷7=4/7 3÷7=3/7 4/7×(1-1/4)=12/28 3/7×(1-1/4)=9/28 总人数为:
40÷(12/28-1/4)=40÷5/28=224(人)
五年级人数为:224×1/4=56(人)
四年级人数为:224×12/28=96(人)
六年级人数为:224×9/28=72(人)答:(略)。
7、一盒糖,里边有奶糖和果糖,奶糖占45%,如果往里边加入32颗果糖后,奶糖占总糖数的25%,求奶糖有多少颗?
分析: 一盒糖,里边有奶糖和果糖,奶糖占45%,那么果糖占55%,也就是说果糖是奶糖的11/9,加入32颗果糖之后,这时奶糖占总糖数的25%,也就是说这时果糖是奶糖的75%÷25%=3倍,也就是27/9,比原来多了16/9,这正是加入的果糖所占的分率。在这道题中奶糖的颗数没有变,可以看做单位“1”。
列式:(1—45%)÷45% = 11/9(1—25%)÷25% =3 3—11/9=16/9 32÷16/9=18(颗)
这道题也可以变成比和比例的应用题。如下 一盒糖,里边有奶糖和果糖,奶糖和总糖数的比是9:20,如果往里边加入32颗果糖后,奶糖和总糖数的比是1:4,求奶糖有多少颗?
解答略。
8、一个书架上下两层放书数的比是5:6,如果从上面一层取30本放入下面一层,这时上下两层放书数的比是3:4,这个书架原来上层放书多少本?
分析:这道题和上题不同之处是上下两层书的总数没有变,看以看做单位“1”。上下两层放书数的比是5:6,那么上层放书占总数“1”的5/11,上下两层放书数的比是3:4,那么上层放书数占总数“1”的3/7。因为单位“1”没有变,所以只是对“1”分得份数不同。我们不妨分成相同的份数:5/11=35/77 3/7=33/77,两个分数相差2/77,这正是30本书所占的分率。列式:5/11—3/7=2/77 30÷2/77=1155(本)这是算出来的总书记数
1155×5/11=525(本)这是上层书架原来的放书数 答案:略。
9、一杯糖水40克,含糖20%,如果再加入一些糖,则含糖1/4,求加入了多少克糖?
解法1分析:在这道题中,没有变的量是水,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一杯糖水40克,含糖20%,那么糖就是40×20%=8(克),那水就是32克。这时糖占水的1/4。如果加入一些糖,则含糖1/4,那么糖占水的1/3。那么加入糖后比加入前多了水的1/3—1/4=1/12,只要求出水的1/12,就是加入的糖。
列式:40×20%=8(克)
40—8=32(克)
1/3—1/4=1/12 32×1/12=2又2/3(克)
解法2分析:一杯糖水40克,含糖20%,那么糖就是40×20%=8(克),那水就是32克。如果加入一些糖,则含糖1/4,那么水占糖水的3/4。这时可以把加入糖后的糖水看作“1”。那么可以算出单位“1”是多少,然后减去以前糖水的重量,就是最后加入的糖的重量。
40×20%=8(克)
40—8=32(克)
1—1/4=3/4 32÷3/4=42又2/3(克)
42又2/3—40=2又2/3(克)
解法3分析:在这道题中,没有变的量是水。一杯糖水40克,含糖20%,那么糖就是40×20%=8(克),那水就是32克。如果加入一些糖,则含糖1/4,那么糖占水的1/3。这时可以把水看作“1”,也就是32克。然后减去以前糖水的重量,就是最后加入的糖的重量。
40×20%=8(克)40—8=32(克)
1—1/4=3/4 1/4÷3/4=1/3 32÷1/3=10又2/3(克)
10又2/3—8=2又2/3(克)方法4:当然也可以用方程解。设后加入了X克糖,则有
(40×20%+X)÷(40+X)=1/4 不过这个方程对小学生而言,有点不好解。
10、甲乙两仓库共存粮950吨,如果从甲仓库取出25%放入乙仓库,这时乙仓库存粮的3/5正好是甲仓库存粮的2/3,甲乙仓库原来各存粮多少吨?
分析:可以借用上面5题的做法来解。乙仓库存粮的3/5正好是甲仓库存粮的2/3,也就是说乙仓库存粮的6/10正好是甲仓库存粮的6/9,那么乙仓库存粮和甲仓库存粮的比就是10:9。要注意的是,这时算出来的并不是甲乙两仓原来的存粮,而是从甲仓库取出25%放入乙仓库后的甲乙两仓的存粮,所以还得再算原来存粮。
第四篇:(no.1)《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赣榆县厉庄山北小学 韩宝书
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的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特点,开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1.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简单的和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类型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应用题中对单位“1”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答算式或方程.(1)20米是50米的百分之几?(2)50米的2 是多少? 25(3)多少米的是20米? 学生口答后提问:第(1)题的40%是怎样求的,表示什么意义?第(2)、(3)题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这两个式子都表示什么意义? 2.引入课题。
我们根据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数量关系,学习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这节课就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我们学过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分为简单的和稍复杂的两种情况。通过复习,要能进一步理解井掌握它们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二、复习解题思路
1.选择下面三个条件里的一个条件作问题,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
(1)松树30棵(2)杨树50棵
35(3)松树棵数是杨树的学生回答时,分别出示三道应用题:(1)松树30棵,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几分之几?(2)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松树30棵,正好是杨树棵数的,杨树多少棵?
53,松树多少棵?(3)指名学生口答算式或方程,老师板书。提问:第(1)题为什么用“杨树棵树”做除
数?第(2)、(3)题为什么都用“杨数棵数”乘言?你认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关键:确定单位“1”的数量)追问:上面题里与“÷”对应的数量是什么?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要怎样算?第(2)、(3)题都是技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子的? 2.归纳基本思路。
从上面的题可以看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的数量,并且找出与“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的量,然后联系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或者一个数乘分数(或百分数)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列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式子解答。如果要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就用“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除以单位“1”的数量;当“几分之几”是已知条件时,就要根据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等于与“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来列算式或方程解答。
3.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时要注意什么? 量×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数量】
提问:从上面可以看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怎样的?找数量关系【板书:基本关系:对应数量÷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单位“1”的指出:我们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般根据含有“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这句话确定单位“1”的量和题里的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式来列式解答。
(2)做“练一练”第2题。答算式,(3)做“练一练”第3题第(1)、(2)题。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4)做“练一练”第3题第{3}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学生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口学生默读题目。提问:这两题哪个数量是单位“1”的数量?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学生改编应用题,老师依次出示。提问:你能从改变后的条件看出求小麦面积的数量关系各是怎样的吗?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7题。
提问: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不是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同?指出: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时,要找准 相应的数量。
2.做练习十六第8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指名口答算式和方程,老师板书。
提问:这两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所用的解题方法不一样? 3.做练习十六第9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 为什么问题相同,而解题方法不一样?这两题各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子的?
指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般先确定单位“1”的 量,(板书:定“1”)再根据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题方法,明确用算术方法还是用方程解答,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
列出式子解答。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练习十六第7题的计算;练习十六第10、11题。
通过复习,对于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你进一步明确 了些什么?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力求注重学生的感受,想学生所想,把设计教案改成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表现在:
一、创造性地组织了复习内容。
引导学生从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课中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来自现实生活.如“春游时购买矿泉水”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二、十分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整理和复习,理应关注“双基”,但在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通过对问题情境和现实背景下的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实现理解巩固与探索创新的有机结合。通过猜一猜剩的水占这瓶水的几分之几、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应用题等,引导学生自己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了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结合复习内容设计的计算矿泉水生产、销售中“合格产品的数量”、“优惠了百分之几”等环节,不仅实现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利用提供的信息设计矿泉水的购买方案。增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新鲜感,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本节课我认为上的比较成功,但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加用心学习,加大课堂改革的力度。更加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我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教学理论知识,增加教学理论储备。认真领会和掌握其中的原理,运用这些原理去指导教学实践。
第五篇:典型应用题归类复习(分数百分数)
典型应用题归类复习(分数、百分数问题)
一、求分率和百分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确定单位“1”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由于分率、百分率是两个同类量相除得到的,所以在相除时,谁是除数,谁就是标准量(单位“1”的量)。例如:甲是乙的,乙就是单位“1”的量;
乙比甲多15%,甲是被比的量,甲就是单位“1”;
今年比去年降低百分之几,去年是被比的量,去年是单位“1”。
因这单位“1”是随着分率、百分率产生的,应在有分率、百分率的句子中或问句中去找单位“1”。
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这类题的特征是: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对应的实际数量。关键是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找准问题所对应的分率,正确列式:
单位“1”的量×分率(百分率)=分率(百分率)对应的部分量
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这类题的特征是:已知一个实际数量和它相对应的分率,求单位“1”的量。用算术方法解题时,一定要找准数量与分率(百分率)间的对应关系,用除法解答。数量÷相对应的分率(百分率)=单位“1”的量
用方程解题时,一般要设单位“1”的量为未知数X,可用乘法解题思考方法,单位“1”的量×分率(百分率)=分率(百分率)对应的部分量,还可以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来解答。
四、解答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和技巧: 以上三类题反映的是同一组数量关系,即:
①单位“1”的量×分率(百分率)=分率(百分率)对应的部分量 ②数量÷相对应的分率(百分率)=单位“1”的量; ③分率对应的量÷单位“1”的量=分率 解答这三类题时,要做到:(1)准确确定单位“1”。
(2)找准单位“1”、分率(百分率)、实际数量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A、若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的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则用乘法计算;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的部分量,即乘以谁的分率,得到的就是谁的分量。求谁的分量,就是乘谁的分率。
B、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和这个几分之所对应的部分量,则用除法计算;部分量÷分率=单位“1”的量,即已知量是谁的,就要除以谁的分率。C、求一个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则用这个量除以单位“1”的量。通过分析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上,来确定是用乘法还是除法。
(3)对于所需用分率没有直接给出的题目,要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找到所需要分率。
年终促销,王阿姨买的上衣是原价的八折,买的裤子是原价的六折,总共花了150元,平均便宜了25%,上衣原价是多少元?
商店同时卖出两台不同型号的洗衣机,每台都卖了2400元。其中一台比进价高20%,另一台比进价低20%,总的来看商店卖出这两台洗衣机是赚钱还是赔钱?你是怎样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