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成蒙娜丽莎的微笑教案
《合成蒙娜丽莎的微笑》
Photoshop教案
学 校:北川七一职业中学
教 师:桂 心 怡
一、设计理念
本课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讲清理论知识,理清操作顺序,提高学生操作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优化教法,指导学法上,并且系统、有序、连贯地进行,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自觉、主动、自我追求的基础上,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图层蒙版知识的拓展课程,图层蒙版是PHOTOSHOP中常用蒙版方式之一。蒙版的作用是抠图和图像合成,无缝拼接图像,是图像合成最常用的方法,其中,图层蒙版是PHOTOSHOP的入门钥匙。
三、学情分析:
1、本课的教学对象:16级环艺
2、学生上课积极性高,对Photoshop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较好,但大部分学生美术基本功较弱,缺乏自我创新的认识,不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将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1.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
2.本校制定的教学指导方案实施性意见; 3.本校制定的实施性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理解图层蒙版的理论知识
2.上机熟练操作图层蒙版的图像合成方法 情感目标:
增加软件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审美情趣扩展知识、(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1)变形命令。
(2)图层蒙版修饰
(3)画笔柔角像素
2、教学难点:(1)如何让人物面部处理的自然
(2)局部的精细调整
通过多媒体教学,上机操作,学生自学,老师分步讲解,学生跟步走,讨论理解有机结合,使教学重点在自我尝试、理解、讨论、运用中得以强化。
3、难点突破的方法: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分步讲解,实例创作,强化上机操作与实践相结合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五、教法分析
图层蒙版是PHOTOSHOP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图像合成提供许多丰富的后期效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上机操作能力较弱,也为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确定本课主要的教法为:
1、形象生动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步凑,把复
杂的内容简单化,通俗简单形象地介绍知识。以达到巩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2、讨论式教学:通过观察分析,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总结,自己学会分析总结步凑操作方法,找到最合适快捷的应用。
六、学法指导
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以下学法:
1、记好笔记,把操作的每一步都记录好
2、自主合作、讨论法: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3、质疑探究交流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
七、教学思路
在本课中,通过欣赏有趣的图片——引入新课——阐述本课理论知识,在新课中不断复习旧知识,比如快捷键的使用,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引出本课在实际工作生活的应用,相关的美术基础知识:比如素描人物头像知识,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使学生掌握课文重点——分步讲解——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方法跟步走--突破难点——小组竞赛完成作业,学生操作展示——学生创作作品并展示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展示网络上合成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可以使用哪些工具达到这些效果?
2、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引入课题,走进课文。并板书课题。
[设计目的] 展示图片合成的后期效果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课,突出重点
1、复习巩固旧知识,贯穿新知识。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快捷键的使用,复制选区 调整色阶 复制蓝通道 通道涂抹
2、学生讨论: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达到我们屏幕上这幅图片的效果?
3、汇报,4、教师总结方法:达到屏幕上的效果,我们要使用变形工具和图层蒙版,最后使用
通道曲线进行局部的精细调整
5、教师上机示范操作,理论知识做铺垫。
(1)教师机操作,核心技能:
1、利用“编辑”——变换 —变形命令
2、蒙版进行修饰
3、调整RGB通道曲线(精细调整)(2)变形命令,给学生阐述理论知识 A、变形命令的作用是什么
“自由变换”:是指按住“CTRL"键后,靠调节图层四角的节点来对图层做不同方向角度调整以达到视觉效果的方式工具。
“变形”:是通过对图层多个节点对图层进行各种变形、扭曲、弯曲等方式来改变图层效果,也可以对图层的某一地方进行变形编辑。
B、变形命令怎样操作?
(A)、在“编辑”——变换——变形中选择变形命令
(B)、快捷键ctrl+T(自由变换)右击----变形
(3)、图像中的调整曲线命令
曲线是photoshop中最强大的调整工具,具有色阶、阈值、亮度/对比度等多个命令功能,曲线上可以添加14个点对色调进行非常精确的调整。(本节课程不做细致讲解)注意事项:老师讲解容易出现问题的操作步凑(三)、应用练习
通过教师机给学生传送老师示范的步骤PPT,学生自主练习
1、打开文件,10-10
2、选择工具箱中的矩形选框工具,在 图中拖动矩形选区。
3、打开素材文件10-09,选择工具箱中的“移动工具”,将10-10中的选区内容拖动至10-09,得到新图层“图层1
4、将“图层1”图层的“不透明度”设置为50%(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不透明度,方便头部的融合),按ctrl+t快捷键打开自由变换框,在框外拖动,旋转图像,并拖动控制点缩小图像
5、在“编辑”——变换——变形中选择变形命令,在图中拖动人物五官,让五官与蒙娜丽莎的五官重合,6、单击“图层”面板底部的“添加图层蒙版”按钮,为“图层1”图层添加图层蒙版,选择工具箱中的画笔工具,在其选项栏中将流量设置为50%,将前景色设置为黑色,在图像中将脸部以外的图像擦除。
7、调整通道。将图层1图层的不透明度设置为100%,单击图层缩览图,执行“图像——调整-曲线”命令,打开“曲线”对话框,单击通道右侧的下三角按钮,选择RGB通道,在通道预览框中将曲线设置如下,点确定。再单击通道下拉按钮,选择“蓝”通道,在曲线预览窗口中单击,创建点,将点拖动至示范的位置
8、设置“纹理化”滤镜参数,完善面部
执行“滤镜-纹理-纹理化”命令,在“纹理化”对话框中设置参数,单击“确定”
9、执行“图像-调整-自然饱和度”命令,在自然饱和度对话框中设置,如图,调整面部饱和度
(3)完成作业,小组竞赛,学生展示操作
[设计目的]让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让操作与练习实践相结合,分步讲解提高学生的认知以及操作能力,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自我创新,多发现新的工具,多发现新的操作方法,掌握重点。
(四)、合作交流
1、提问学生:再仔细想想,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达到我们这样的效果?
2、总结本节课程我们学习的新工具以及知识点。(五)、布置作业
完成创意作品,可把自己有兴趣的头像进行合成
[设计目的]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巩固,结合这一单元内容,进行知识的拓展。
(六)、展示学生作品并点评
九、板书设计
[设计目的]:此设计简洁美观,既突出知识重点难点又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十、教学反思
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操作性是教学中的重点,以实际的案例讲解引入知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自主学习,为就业做好铺垫,使学生更快进入角色。本次课程是图层蒙版的其中一个拓展知识点,通过添加蒙版,变形命令以及图像曲线调整,合成人物头像,知识点较易掌握,学生兴趣浓厚。改进不足: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设置增加实例操作难度,分阶段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
第二篇: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 教案
课
题: 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高中美术欣赏课 授课对象: 高中二年级
教材分析: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以一种鲜活的气息,改变着中世纪的程式化绘画。虽然主题未变,但神已被人取代。随着提倡科学、鼓吹理念思想的传播,新技术新技法在绘画上大量应用。盛期出现了达.芬奇等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以巨人的身姿面世,作品中的创新随处可见。本课通过对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的欣赏,让学生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特征及人文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1)、掌握达芬奇的艺术生平。(2)、欣赏名作《蒙娜丽莎》的作品特色,并能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去评价和联想。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实践的能力,协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开放的心理、主动和积极的参与心态;进而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对世界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达芬奇艺术生平及其名作《蒙娜丽莎》的欣赏。教学难点:神秘的、永远的微笑。教学方法:
1.教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与鼓励 2.学法:归纳法、理解记忆、讨论
教具准备: 教材(可借助多媒体教学系统,使用电脑课件)学具准备:教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
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以及清点学生出勤状况,稳定学生情绪,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入新课:(5分钟)
有一幅绘画作品,五百年来不知迷倒过多少崇拜者,她似笑非笑的表情令许多艺术家着迷,曾经有很多的人站在这幅画前都产生过这样的疑问:她是在笑吗?她为什么微笑?
该幅尺寸不大的作品〈77×53cm〉,花费了作者四年的时间精心创作而成,历经波折,留给后人无数的谜团。现珍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内。为该馆的镇馆之作,价值连城。据记载,蒙娜丽莎是佛罗伦萨一个皮货商的妻子,1503年达芬奇给她作画时,他才24岁。为了消除她失去女儿的哀伤,唤起发自内心的微笑,达芬奇作画时请人来奏乐,或说笑话。最令人惊叹的是画上蒙娜.丽莎富有魅力的笑容,似乎略含哀伤,又似乎有点讥嘲;好像笑得温柔、舒畅,又好像庄重、严肃,让人捉摸不定,被称为“神秘的微笑”,这幅画因此又名《微笑》。
三:讲授新课:(26分钟)
(一):时代背景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中心意大利,当时宣扬“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人身依附”的人文主义思想。
(二):作者及其创作成就
1、达·芬奇(1452年~1519年)
在绘画方面,他把科学和艺术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绘画的表现水平,如他发展了“解剖学”这门科学,创造了“空气透视法”(也就是绘画中的“明暗晕染法”),这些都有助于写实
达·芬奇(1452年~1519年)
绘画的发展。作为彻底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他是文艺复兴最高成就的代表,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大画家、自然科学家、工程师等。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盛期“三杰”。
2、达·芬奇的创作成就:
最早的作品:《受胎告知》
标志达·芬奇盛期创作的作品:《岩间圣母》
艺术风格成熟的作品:《博士来拜》
最负盛名的作品:《最后的晚餐》
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蒙娜丽莎》
(三):名画欣赏
1、相关思考提示:作品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1)、笑得有时觉得舒畅温柔(2)、有时又觉得严肃、安详(3)、有时略含哀伤(4)、有时甚至显出讥嘲
2、相关思考提示:作者如何使你产生这种感觉的呢?(12分钟)(1)、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可是作者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令人捉摸不定。
(2)、尤为奇怪的是,精通透视学的作者,偏给这个坐在阳台上的少妇,创造了一幅透视不一致的背景。当我们集中看左边时。觉得远景下降而人物上升,集中看右边时,觉得远景上升而人物下降。人物五官的位置,似乎也在变动之中。(3)、画中的一双手也倍受称赞,特别是右手,曾被誉为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手,与现代精巧的摄影相比,它不但完全符合解剖结构,有体积感、重量感,而且富有生命力、表现力,展示了人物的性格、身份和地位。
(4)、构图上改变了以前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而是正面齐腰,使透视点略略上升,构图成金字塔形,显得端庄、稳重。
(5)、此外,还运用“空气透视法”处理背景。把流水、树从、小径等推向远处,如在薄雾之中,以加强人物形象。(他的油画,创造了一种被当时人称为“薄雾法”的绘画技巧,在他的画笔下,人物的骨骼、肌肉都十分结实,可轮廓线常常消失在若有若无之间,使人物如罩在一层薄雾中间,这正是中国古代的“气韵生动”)
(6)、现代科学家用计算机解读,《蒙娜丽莎》确实是快乐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的科学家用他们开发的“情绪识别软件”发现《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包含了快乐、厌恶、恐惧和愤怒四种情绪,其中快乐占有83%,这说明《蒙娜丽莎》脸上主要是快乐的。
3、比较中世纪绘画与文艺复兴绘画的特点
中世纪的绘画:主要是宗教类。人物面部表情呆滞,缺乏生命力,人物修长,色彩强烈、平面化;
文艺复兴绘画:结构严谨、表情自然、立体感和色彩真实。
(四):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还存在永远的谜团,那么同学们知道有哪些说法吗?(4分钟)
1、视觉的说法。几年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文斯通提出,人的视觉分二种,即直接视觉和辅助视觉。直接视觉最适合辨别细节,却不适合识别影子,《蒙娜丽莎》的微笑,几乎都是用影子表现出来的,所以用辅助视觉看效果最好。如果把视觉集中在《蒙娜丽莎》的脸上,你就会发现她的笑容消失了,观赏这幅画时,必须把视线放在《蒙娜丽莎》脸部以外的部分,才会觉得她在微笑。他认为这是作者创作这幅画时大量使用阴影造成的视觉光学游戏。
2、牙的说法。美国一博士研究后认为,《蒙娜丽莎》压根就没微笑,她的面部很典型地说明,她想掩饰自己没有长门牙。
3、巧克力的说法。营养学家推测,她的表情就象吃了类似巧克力的食品,显得很陶醉。这是吃完该食品后人体内产生的一种欢愉激素。
4、中风的说法。法国一位脑外科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刚得过一场中风。请看,她半个脸的肌肉是松弛的,脸歪着、所以才显得微笑。
五:课堂总结(2分钟)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最负盛名的肖像杰作。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以一个年轻女性温雅的微笑,揭开人性觉醒的旗帜,赞美生命的可爱。集中而又充分地表达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热情地讴歌美与人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对我们的审美意识也了提高。
六:作业布置(1分钟)
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试着分析欣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板书设计
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
一、时代背景
二、作者及其创作成就 1.达芬奇简介
2.达芬奇的创作成就: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三、名画欣赏—《蒙娜丽莎》
内江师范学院
张大千美术学院说课方案设计
题
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2006级X班的XXX同学,说课题目是《
》,我的说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参考: 本课程主要选自……….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2)、过程和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3、教学重点:
(1)、………… ,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由于……..。(2)、………….,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由于……..。
4、教学难点:
(1)、………….,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由于………。
(2)、………….,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由于………。
二、教学对象分析 1、2、三、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设计:
2、学法设计:
四、教学时间安排
本堂课所用时间为40分钟,在教学中,首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使他们…………,所用时间为2分钟,在导入新课中,用…..分钟…… ;在教学本课主要内容中,由于………..,所以用…..分钟,最后………..。
五、教学过程设计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3、讲授本课
(1)、首先,………………………..。(2)、………………………………….。(3)、……………………………………..。(4)、………………………………………..。
4、总结
5、作业布置
第三篇:《蒙娜丽莎的微笑》
《蒙娜丽莎的微笑》语段教学设计
【语段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7课《蒙娜丽莎的微笑》第5、6、7自然段 那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整幅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蒙娜丽莎的身姿和交搭的双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像沐浴在阳光里,格外明亮动人;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富有生命的活力;她的朴素的茶褐色衣服更加衬托出特有的生命力。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山峦、石桥、流水、树丛、小径,在朦胧中向远方蜿蜒隐去。在这空旷而深远的背景里,蒙娜丽莎更加美丽动人。【语段细读】
第27课《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本组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课文的第5、6、7自然段是作者正面描写了这幅世界名画的,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写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整体,长宽尺寸,主要色调;
二、面容,脸颊泛着红光,黑发垂落双肩,眼神柔和明亮,嘴唇像似真的血肉,颈项中似乎有血液在流动;
三、微笑,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四、局部,身姿大方端庄,衣着朴素,背景充满幻觉般的神秘感。这四个部分总体上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头部到身姿”、“从前景到背景”的顺序来写的。
在细细品读这一块文字之后,发现表达的最大特色就是充分地展开了联想和想象。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是本组的教学重点。对蒙娜丽莎的微笑,作者
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如“好像有话要跟你说。”“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另外在“面容”与“局部”的描写中也穿插了作者的想象。想象让画面变得鲜活形象,立体可感。
作为略读课文,在教学内容上必定有所取舍,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个语段应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从“以写定教”的角度来看,这一语段的描写顺序、表达方法是值得学生去习得的。所以,要把学习“描绘事物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设计】
一、感受魅力,体悟表达方法
1、刚刚我们从作者的侧面描写中体会到了这幅名画的魅力,其实文中的第五、六、七自然段是直接介绍画作的,这种描写方式就叫——正面描写。请同学们默读这三个自然段,想想,你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倒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2、学生交流自己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这幅名画的魅力。
3、第六自然段教学预设(重点):
⑴这一自然段里,描写蒙娜丽莎微笑的词语有哪些?圈出,交流。⑵一个简单的微笑,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却从中解读出如此复杂的情感,这是为什么呢?(感悟达芬奇精湛的绘画技艺)
⑶小结:这一自然段里,作者不但把自己看到的描写下来,而且加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仿佛蒙娜丽莎就在我们的眼前。
⑷体会写法之妙:仔细读读下面这段话,你觉得和原文有什么不一样? 蒙娜丽莎那微抿着双唇,微挑着嘴角。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通过默读,对比读,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
⑸小结:想象能让平面变得立体,使静止变得鲜活起来,这样的描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名画的魅力,还能使自己的文章更吸引人。
(6)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让我们感受蒙娜丽莎微笑永恒的美呢?指导朗读。
(7)出示图片,当我们凝视这幅名画时,常常被她那三分柔情、七分迷离的微笑所迷惑。她的微笑耐人寻味,难以捉摸,引发人们无限猜测。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次欣赏这幅画,看看你能从这神秘的微笑中看到什么?学生欣赏、交流
4、第五和第七自然段教学预设:
(1)指名读第五和第七自然段,要求用一个词概括。
(2)作者在描写这两个小节时,采用了与第六自然段相同的方法,那就是将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融合在一起。看看作者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什么?
(3)请同学们把这两段想象的句子找出来,仔细读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4)引读:老师引读“看到的”,学生接读“想象的”。
(5)揣摩作者的观察顺序:请同学们对照画面默读正面描写画作的这块内容,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讨论归纳: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到近的顺序
(6)小结:作者在介绍这幅画时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并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使蒙娜丽莎的形象栩栩如生。
二、迁移写法,提高写作能力
1、作者在介绍画作时展开了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上生动具体的描绘,蒙娜丽莎的形象栩栩如生。下面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方法来写写达芬奇的另一幅名作《最后的晚餐》。
2、出示图片,教师介绍画作的背后的宗教故事。
3、选择一两个人物,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下来。
4、交流、评价。
第四篇:蒙娜丽莎的微笑
关于蒙娜丽莎著名的微笑,人们似乎不止于欣赏,而是喜欢猜测背后的含义。人们说她美,而对我来说,她微笑的恬静与温暖或许才是重点,至于美,这看法不说大相径庭,也可能千差万别。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蒙娜丽莎一微笑,人类就思考。两者有某种异曲同工之妙。
关于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原因,人们给出了五花八门的原因,其中甚至把模特儿与画家的关系考量在内。人们的理由无非是,这画里大概看出了作者的些许爱意。爱是创作的永恒推动力不假,但也大可不必这样大费周章、生搬硬套,你且好好看她的微笑就好了,何必猜测那么多呢。
美国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对于女性的幸福进行了探讨。卫斯理学院有才能有个性的女学生们,在一位女老师的带领下,努力寻找自身幸福的真正含义。因为这些女学生自己在如何幸福——学业还是家庭之间苦苦挣扎,于是难免向对象物投注同样的思索,于是邓斯特演的走入无爱婚姻的女学生后来愤怒地对婆婆说,蒙娜丽莎的笑只是表面的,我不会以虚假的微笑维持这段婚姻,我要离婚。她决定让自己笑,不对别人笑。
我愿意相信蒙娜丽莎那一刻的笑是发自内心的。请注意,蒙娜丽莎也不会永远微笑,她也有烦心事,但是画家用画笔留下了她永恒之动人微笑,这微笑给了看客以美以温暖以勇气。因为这微笑如此诚挚,发自肺腑,所以才感动我们,所以,请相信它不仅是表面的。
好以己度人是人之通病。或许看起来足够宽厚的蒙娜丽莎不介意你这样解读她。她知道你的迷惘,也许。那位罗伯茨演的女老师就没那么宽厚,她以为她坠入了情海,有天发现当过兵的教师爱人没去过意大利,辉煌的战场经历都是假的,于是选择退出来,她的生活里不能忍受欺骗。那人说,你太完美了,所以我不敢说出真相。那人还说,没有人是完美的。那人还说,你以为你到这里是给别人方向,其实你也需要别人给你方向。强韧的女老师听不下去了,她抽身而去,如此决绝。是啊,选择一个人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她要的是完美。但从来没有完美。最完美的就是她的学生经历曲折后都理解了她。按照她说的,去找自己真实的需要。于是有去法学院求学的,有去当家庭主妇的,即使她们一样有才华,她们人生的重点不一,但她们都学会了遵从自己的内心。
其实我觉得那位男老师说的没错。我想起看木心的一篇文章,里面质疑白娘子为什么不早点告诉许仙自己是蛇精,然后说,白娘子太珍视他了,所以不能允许他们之间有哪怕一丝一毫的罅隙。这位男老师像白娘子一样,反而最后失掉了他的许仙,而许仙和白娘子最后还是心心相惜的。不免觉得许仙的宽厚,和女教师的不厚道。
我们都是在彼此给予方向。我们用一生成长。我们知道人生的不完美想尽力修正。就像那句话说的,慢长才能长好。只是那个微笑是完美的,而不是别的。
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剧情简介 · · · · · ·
1950年代,美国女性的社会地位表面看来有了明显提高,然而在如威斯理般著名的女子大学里,教师们教授学生,仍是一切围绕将来的好姻缘打转,并不鼓励她们主动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也不注重培养她们的心里素质。美丽成熟的凯瑟琳(朱莉娅?罗伯茨)大学毕业,怀揣理想和热情来到该学校担任艺术史教师时,便因想散播自由的种子碰壁连连。然而因为风趣、率直、热情、渊博,凯瑟琳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她的几个学生,想同男孩一样干出一番事业的琼(朱丽娅?斯黛尔斯)、活泼好动的丽薇(玛吉?葛伦霍)等,也慢慢地展露出真性情。然而,另一名学生贝蒂(克莉斯汀?邓丝特)要结婚的消息,又将自由浪漫的氛围打破。
做自己,首先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不受别人影响,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认真思考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之后,才能做自己,做好自己。这个道路,不仅是片中的女孩子们,包括凯瑟琳老师在内,也都是一点点明白的。好在,她们都意识到了,都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独立思考,做自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Betty从对凯瑟琳的反抗抵制到接受喜爱,也是从坚守传统到寻找自己的转变。当母亲不收留她,当丈夫终日不见踪影时,她知道报纸上安于在接受了高等教育后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照片都是表面现象,她下了决心打碎那虚伪的幸福,所以在送别凯瑟琳的时候她最不舍,也追出最远。克里斯滕邓斯特是里头最小的吧,可不知为什么,虽然不算讨厌,就是一直没法对她很喜欢起来。
Jone是最完美的一个角色。她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她不会为了面子而牺牲自己的追求,也不会为了老师宣扬的女性独立而盲目放弃爱情。她结婚,追随自己的爱人,只是因为这就是她在乎的、她要的。至于julia stiles,我也一直觉得她离美女比较远,不过这个角色很讨人喜欢。回头去看看谍影重重系列,看看能不能勾起我的喜欢。
杰斯莉也很真实,爱得辛苦却不纠缠,其实是个男人都自愧弗如的女子。而今天才知道,原来玛吉吉伦哈尔是杰克他老姐,长得真不太像的说。
凯瑟琳也是个丰富的角色,说拯救就太沉重了,改造似乎也不是太合适,我更愿意用帮助寻找,在她帮助学生们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帮助她寻找到了自己真正需要的。茱莉亚罗伯茨的微笑和蒙娜丽莎的微笑比起来,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嘴大。
我一向认为渲染的气氛缺乏一种打动人的潜质,在很早的时候老师说: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很多作品在力图虚拟出来什么,而是很多作品用最简单的生活,最纯粹的个性来告诉我们最深刻的道理。
我很喜欢这部片子,原本引起我注意的是一幅旷世名画,然后是一位美丽的老师,但最后打动我的是她身上那份真实而平淡的卓越,那样的寂静,但又那么的强烈。这算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女人片,男人们只是点缀,尽管我不尽了解这故事背后有关多少的历史,但我看到了一种精神------那位拥有自由进步精神的历史教授,一定会把她的学生领到各自的彼岸。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那个年代,我们在自我的理想和现实中徘徊,不知道如何把握这抉择,不知道应该偏向哪方,庆幸的是在这群卫斯里学院的学生中,有这么一个老师,能帮助他们找到自我,找到自我的价值。
也忘不了JuliaRoberts得迷人微笑。
先说音乐
偶然一次听到这部电影的OST,被里面充满怀旧风格的爵士音乐所吸引,于是down下来,放MP3一年多,《Life could be a dream》、《shu boom》等歌真是百听不厌,很是羡慕美国那个保守的年代就有这样耐听的音乐。强烈推荐OST!电驴有下。
再说情节
一个艺术史老师和她可爱的学生们从初来咋到时的碰撞,到敢于挑战迂腐的前卫对抗,到最后找到各自的路,老师也找到自己的路,情节娓娓道来,舒缓流畅,没有悬念,因为凯瑟琳那样的老师肯定不是池中物,凤凰需要自由地飞翔。
贝蒂,最有天赋,才华,也最自信甚至自负的学生,从小在母亲极其迂腐的传统教育下长大,聪明的大脑灌输的都是“相夫教子”的封建社会夫权思想,甚至连老公外遇这样的事情也要“坚忍”,看到这里让我举目四望,当时的美国居然还有这样迂腐的家庭这样教育他们的子女,我还以为我们迂腐了两千年的我们才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呢。不过,现在的美国,女性的思想与地位都相当独立了,看看我们周围,跟封建时代的区别就是,轿子换成了轿车,相公变成了老公,而房子,呵呵,这个贝蒂最为感到愤怒与不可理喻的妈妈倒是教给她:房子还是自己的好!于是中国的女人们趋之若鹜……
贝蒂被动地甚至自欺欺人地选择了她母亲给她铺好的这条路,上名校,学习怎样当家庭主妇,甚至右手拿吸尘器左手拿书这样很做作的”幸福家庭招牌动作“也是做得非常到位,她是有才华的,可这些闹剧正在摧毁她的才华。凯瑟琳老师是宽容的,从贝蒂写的社论就看出了这个聪明女孩的灵气,可是她的思想被迂腐的思想歪曲了,她极力想阻止贝蒂去碰这个壁……最终她还是只有头上长个包才记得教训……最后凯瑟琳老师走的时候,她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坚持踩单车送得最久的,她才是最受凯瑟琳老师影响的老师
吉赛儿,哦,真是让人怜惜的吉赛儿,父母的战后的离异给了她心灵上的重击,从此她的感情都是那样的脆弱。她喜欢比尔教授,是那样的痴情,可是人家襄王无情。圣诞夜,在寒风里瑟瑟发抖地等着比尔教授的吉赛尔,见到比尔教授脸上没有一丝愠怒,有的只是蔡依林唱的love,love,love……试问,这样一个惹人怜惜的女人,成熟世故,又幼稚执着,还有性感的声音,诱人的身材,我如果遇上这样的女人,那还是蔡依林那首歌love'love'love。特别是贝蒂在发觉老公偷情,并且已经多日没有碰她的时候,那种气恼,那种对吉赛儿情人不断的嫉妒一副脑儿的狂泻出来,难听的话语如钢刀一般插向吉赛儿的时候,说实话,看到这里我很是好奇吉赛尔的反映,贝蒂一边在骂吉赛儿是婊子,吉赛尔一边在躲,并尝试回避,但走到门口,她转过身来,张开母亲般温暖的怀抱,安慰着这个伤透心的她的最好的朋友。贝蒂泪眼汪汪地说:我们完了……吉赛儿只是同情地像抚摸一只猫咪一样轻拍着贝蒂:yes,I know。好一个“I Know”。婊子跟圣女,就因为这个“I Know”区别开了,我有过很低俗的想法认为贝蒂骂她的时候她会狠狠回骂贝蒂,并当众挑明贝蒂的老公搞女人的事——很多港台片就是这样的骂街情节,居然很受内地观众欢迎。
现在想想也是,人家在港台片里找到了自己的行为模式,当然感兴趣了。只是吉赛儿的大度、宽容、善良与对友情的珍视,真的很让我震撼!ps:个人比较喜欢这个演员,蝙蝠侠的女友,她一直演内涵型有味道的女人,确实很到位。
康妮,呵呵,说道这个有艺术气质的胖妞,我也觉得她很有趣,她是几个好朋友里最单纯,最没心眼,最笨笨的一个,不过她最先找到自己的幸福。虽然一开始贝蒂的无心快语伤害了她那颗向往爱情的脆弱的心,但是她还是找到了自己的prince charming——戴着眼镜憨厚的查理。然后又因为轻易相信贝蒂的流言疏远了可怜的查理,最后得知真相后为了把握真爱莽撞地冲到男校男寝表白……我还能说什么,这样可爱的女孩子,她不该得到真爱谁该呢?
琼安,很理性很稳重的女孩,凯瑟琳老师发觉她的天赋一只鼓励她上耶鲁,可她却不怎么敢想,最后她被录取了,可是还是选择了当个家庭主妇,虽然这个情节让我有点不可接受,但是,这是琼安自己的选择,她的价值观是家庭高于事业,甚至自我,这也许也是现代知识女性无奈却又理性的选择的活例子吧。很多女孩不是没才华,而是愿意牺牲才华去换取更多的幸福,我和凯瑟琳老师都认为鱼和熊掌可以兼顾(Ican do both!),但是取舍不是我们作出的,当事人心理才最清楚。说句题外话,希望我周围现在有家庭的女性朋友们真的幸福才好。
最后说凯瑟琳老师,她这样的老师,哎,如果我十几年读书生涯能遇到一位……我宁愿少读十几年书。她是带着深层次的理念想要make a difference 的,可是卫斯理学院过于迂腐的传统束缚着她,甚至打压着她(所谓的”委员会“)她第一次上课的情形简直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素质教育的现场实录,问什么,教科书上讲什么,对答如流,原封不动照搬,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意见,自已的分析,当时凯瑟琳就被这样的填鸭子场景震住了,不过这更加激发了她试图改变这一切的决心,于是,”画属于自己的梵高之花”“沉默地看一副后现代主义壁画的作业”这些就连现在我都觉得凯瑟琳的教育方式无与伦比——希望我的后代能有这样的福气上这样的课。难怪凯瑟琳老师的选修课报名人数为最高,她这样的老师,是珍宝。说道她的感情,我倒觉得不一定是因为她有艺术家气质使得她没有归属感,感情漂泊不定,而是因为她本身就是一只凤凰,需要自由地飞翔在高空,开阔地俯瞰这个媚俗的大地,能够让她停住的,与其说男人,倒不如那些有才华的学生们,作为一个老师,她真的是完美的,人格上,技巧上,both。
严重剧透了半天,现在该说说演员,大嘴姐一向比较少接花瓶角色,当然花瓶角色价钱也一般不会贵到两千万美金啦,哈,这个角色大嘴姐演绎得非常到位,第一堂课时的尴尬,惊讶,到对同住南希老师的宽容与理解,到对阿曼达老师无辜被辞的同情,到与前男人的犹豫与不舍、决绝,到与比尔教授的激情、愠怒,到对琼安改做家庭主妇的支持与祝福……我只能说大嘴姐的演技真的值得投资方花这两千万,不知她最后拿的是多少。而这个片子也一改我对大嘴姐的成见——长得丑还要价高。看来是我小人了,哈哈。
克里斯提娜邓斯特,这个长得像猫咪的美国甜姐,标准迷死人小酒窝再次严重杀伤眼球啊,作为年轻演员,她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可以说,相当意外,她这样的演技演蜘蛛侠那个花瓶女友真的糟蹋了,小妮子前途无限啊!
演吉赛儿的玛吉·吉伦哈尔,说实话,我觉得她似乎年龄大了些演这个角色,但是她的表现证明,吉赛儿这个悲情的角色非她莫属,浓浓的女人味看得我都闻道了她身上的玫瑰香,惹人怜爱的眼神,哎,父爱开始泛滥啊!
最后,头一次觉得美国拍的文艺片超过了法国,虽然感觉还是比法国文艺片要快节奏一点,但还是很值得细细品味。
第五篇:蒙娜丽莎的微笑
之所以选择看这部电影,我完全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在我的印象中,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一种很神秘的感觉。然而当我看完了整部电影,我对蒙娜丽莎的微笑所赋予的内涵有了另外一种理解。
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讲述的是上世纪5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妇女解放运动。50年代美国女性的地位渐渐受到重视,上层封建思想依然很严重。作为美国最知名的女校—美国长青藤联盟—韦斯利学院,却教学的目标定义为女孩子们是否嫁入上流社会。1953年,韦斯利学院,迎来了一位富有挑战精神的艺术史老师—凯瑟琳·沃森。个性独立,被人称为蒙娜丽莎的艺术史老师凯瑟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学生冲破家庭的束缚,追求女性完满的解放。
第一节课凯瑟琳就被学生的气势完全压倒了,所以她第二节课马上调整策略,她展示的不再是课本上的知识,是开放的思想,是新的观点。正如她说的:“没有什么错误的答案,也没有教科书,我要教你怎么样思考。”起初她的做法遭到了部分学生的蔑视和投诉,但她没有因此而放弃,用她的勇气和智慧打开了学生的心扉,激发了她们的自我意识,使她们发掘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并大胆去实践。当时的卫斯理学院代表着一种保守且固步自封的社会风气,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想束缚把美国最聪明的女性培养成相夫教子的家庭妇女。在这么一所高等学府,培养的不是领袖而是领袖的妻子,这不仅是当时教育目的的讽刺,而且是对整个腐朽社会的控诉。凯瑟琳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当时社会真正所需的教育目的——解放人的思想。
片中凯瑟琳处理与学生关系的方式也让我钦佩。她在课堂上摒弃了一味灌输的说教方式,总是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她们的自我意识,打破了师生关系的不平等,这时候老师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盏灯塔,照亮了学生前行的方向。虽然凯瑟琳主张自由平等,但是她依然是一位坚守原则的老师。比如片中以往学习成绩全A的琼安,因为一次作业抄袭了别人的观点,凯瑟琳毫不客气地给她打了个C;学院董事的女儿贝蒂以身为人妻操持家务为由旷课,凯瑟琳警告她要尊重每一节课,否则就不让她通过课程。尽管如此,凯瑟琳还是为琼安填写了耶鲁大学的申请表,鼓励她继续深造;在贝蒂遭遇婚姻危机的时候给她冲破世俗的勇气,重新追寻属于自己的独立人生。
《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世界名画中的蒙娜丽莎正是如片中女教师凯瑟琳一样代表了女性权利的独立、自主和不可侵犯,而且她们的微笑都是那样迷人。我觉得老师应该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独立的精神,完整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