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学分管理条例
中学生学分管理条例(试行)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充分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全面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推动学校教育理念的全面落实,特制定本条例。
一、总则
第一条 学分制是学校量化评价中学生学业水平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实行学业奖励及学生升留级的主要依据。
第二条 各任课老师必须坚持规范、真实、有效、及时的原则,认真仔细的做好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工作。
第三条 本条例只适应于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
二、课程分类
第四条 根据课程性质不同将其分为四大类,各类课程及所包含的学科如下:
(一)一类文化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
(二)二类文化课程: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学科。
(三)必修技能课程:包括体育、音乐、美术、电脑等。
(四)选修课程:指选报的特长俱乐部课程,每学期最多选修两门特长课程。
三、学分的分类及分配
第五条 学分以学期计算,根据课程类型不同,将学分分为基础学分和奖励学分。第六条 基础学分是指修完每学期所学课程后,其学业水平达到最低要求时所计学分,未达最低要求时,该学科不计学分。
各类课程基础学分分别为:一类文化课程每门学科基础学分为5分,二类文化课程、必修技能课程及选修课程每门学科基础学分均为3分。
第七条 奖励学分是指某课程的学业水平已达到较高程度时所奖励的学分。每门课程的奖励学分根据其优秀成度分别奖励1分、2分或3分,其中一类文化课程每学科最高奖励学分为3分,其他类课程每学科最高奖励学分为2分。
四、文化课程基础学分的评定
第八条 各门文化课程均应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均采用百分制或折合成百分制,每学期每门文化课的考试包括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平时考试。
期末考试及期中考试由部门统一命题、统一组考、统一评卷及统分。
平时考试包括单元考试、月考等,由任课老师或备课组命题,自行评卷和统分。第九条 每学期结束后,各任课老师按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平时考试成绩4:3:3的比例计算出本学科期评分。
平时考试成绩的折算办法由各学科组确定并报部门备案。第十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方能获得该门文化课程基础学分:
(一)学科期评分不少于60分。
(二)学科期评分位于年级排名95%以前。
五、必修技能课程及选修课程基础学分的评定
第十一条 必修技能课程及选修课程基础学分由任课老师(教练)评定,其评定办法由学科组(俱乐部)根据学科特点制定。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获得该门课程基础学分:
(一)全学期到课率低于70%者。
(二)非身体原因,其技能考核未达到本门课程基本要求者。
六、奖励学分的评定 第十三条 一类文化课程成绩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按下列标准计奖励学分:
(一)期末考试或期中考试成绩排名进入年级前30%、或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成绩排名均进入年级前40%,可计奖励学分1分。
(二)期末考试或期中考试成绩排名进入年级前20%、或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成绩排名均进入年级前35%,可计奖励学分2分。
(三)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成绩排名均进入年级前15%,可计奖励学分3分。第十四条 二类文化课程成绩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按下列标准计奖励学分:
(一)期末考试或期中考试成绩排名进入年级前20%、或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成绩排名均进入年级前35%,可计奖励学分1分。
(二)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成绩排名均进入年级前15%,可计奖励学分2分。第十五条 技能课程及选修课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按下列标准计奖励学分:
(一)经任课老师指导参加与本课程有关的各项比赛获奖,或参加与本课程有关的专业考级获等级证书,或经任课老师认定其与本课程有关的技能已达到较高水平,该课程计奖励学分1分。
(二)经任课老师指导参加与本课程有关的各项比赛获自治区及国家级奖励,或参加与本课程有关的专业等级考级其等级达中高级,该课程计奖励学分2分。
同门课程、同类奖励及证书不重复计奖励分。
七、学分的管理
第十六条 每学期课程学习结束后,由各任课老师填写好《学生课程学习评价表》及《班级课程学习评价统计表》,以纸质与电子版两种形式交部门,再由部门审核并进行学期学分确认和统计。
每学期各课程学分由班主任录入《学生成长记录》。第十七条 升级学分、获奖学分及实修学分。
(一)升级学分:每学期所开设的一类文化课程、二类文化课程与必修技能课程的基础学分之和即为升级学分。
(二)获奖学分:升级学分加上一类文化课程、二类文化课程的最高奖励学分之和即为获奖学分。
(三)实修学分:学生所获得的各类课程学分之和即为实得学分。
第十八条 全学年两个学期实得学分之和不低于两个学期获奖学分之和的初一、二年级学生计发3000元学分奖学金。全学年两个学期实得学分之和不低于两个学期获奖学分之和的初三年级学生就读本校高中减免高中三年学杂费。
第十九条 全学年两个学期实得学分之和低于两个学期升级学分之和的学生不能升入上一年级就读。中途插班学生以学期代替学年。
初一、二年级的第一学期结束后,学期实得学分低于学期升级学分的学生,学校将向家长与学生寄发书面留级警告。
八、附则
第二十条 本条例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第二十一条 本条例解释权属校长室。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学分管理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试
行)》的通知
【浏览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时间:2016-06-23 10:09:17点击数量:8093
浙教师〔2016〕71号
ZJSP04-2016-0003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有关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机构:
为进一步深化我省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改革,根据《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教师〔2012〕13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3〕26号),以及《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教师〔2014〕41号)等文件精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厅组织专家研制了《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现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制管理,是对我省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旨在遵循教师专业成长规律,以分层、分类施训思想为指导,以保证教师选择权为核心,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各地各单位要深刻认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分制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复杂性,高度重视、统筹规划,按照《办法》要求,加强调查研究,抓紧制订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及必要的实施细则。要广泛开展《办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干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教师培训机构人员,认真学习、全面理解《办法》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提高正确执行《办法》的能力和水平。各有关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机构要转变培训理念,按照《办法》的要求,针对性、渐进式、分层分类设计开发培训项目,确保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各地各单位在《办法》实施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厅师范处。
浙江省教育厅 2016年5月10日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开展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和《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教师,是指全日制幼儿园、普通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民办,以下简称中小学校)的在职专任教师和校(园)长。
第三条 教师参加经条件审核通过的教师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中小学校组织开展的校本研修取得的学分,及相应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学历提升教育、教科研活动、承担教师培养培训和支教工作等转换的学分,纳入本办法管理范围。教师参加未经条件审核的优质专业培训机构的培训,也可纳入本办法管理范围,但须事先报经所在学校同意。
第二章 学分的数量要求
第四条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周期内累计取得的培训学分不得少于360学分。教师可自主安排学习进度,但每年取得的培训学分不得少于24学分。
新录用的教师,试用期内须参加不少于180学分的新任教师培训,其中实践培训不少于80学分。新任教师培训学分不列入教师周期培训管理学分。
新任校(园)长须参加不少于300学分的任职资格培训,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90学分。新任校(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学分可按50%计入教师周期培训管理学分。
第五条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可通过四种途径获得:自主选课、指令性培训、校本研修、其他形式转换等。其中自主选课为教师通过“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培训管理平台”)自主选择的培训;指令性培训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教师必须参加的特定项目培训;校本研修为中小学校按照要求和自身教师队伍发展需要,组织实施的培训活动;其他形式转换为教师学历提升、参加教科研活动、承担教师培养培训和支教工作等,以及教师事先报经学校同意自主选择参加未经条件审核的优质特色专业培训机构的培训。
第三章 学分的结构要求
第六条 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及教师专业成长规律,中小学教师类别分为: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层次分为:初级培训、中级培训和高级培训;培训维度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第七条 一个周期内,教师参加各类自主选课与指令性培训不少于240学分,其中自主选课一般不得少于190学分;至少要参加一次基础学分为90及以上的集中培训;校本研修一般为120学分;其他形式转换中,教科研活动转换学分一般纳入校本研修学分管理范围,学历提升、参加一个学期及以上县域外支教工作、特级和正高职称教师参与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转换的学分,可纳入校本研修学分管理范围,也可纳入自主选课范围(必修要求学分除外);经审核认定的学分纳入自主选课范围。
第八条 《幼儿园教师分层培训学分结构指南》、《小学教师分层培训学分结构指南》、《中学教师分层培训学分结构指南》(具体见附件,以下简称《学分结构指南》)为各类中小学教师周期内参加培训规定了指导性要求,教师一般应根据所属层次、类别及从教学科,按照《学分结构指南》建议的培训维度和领域学分要求,在学校、幼儿园统筹规划指导下,选择参加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若选择跨层次、类别、学科及培训维度、领域项目培训,须事先报经所在学校同意。
第九条 教师培训按修读方式分为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三类。必修学分为周期内教师根据有关规定必须修读的课程(项目)取得的学分;限定选修学分为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阶段、类别和任教学科,选修限定领域内课程(项目)取得的学分;任意选修学分为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需要自主选择领域和课程(项目)取得的学分。
第十条 《学分结构指南》为一定时期内对教师培训学分结构的具体规定,一般每5年修订一次,但期间可根据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进行微调。
第四章 学分计算办法
第十一条 培训学分是教师参加培训的学习质量和数量的综合计量单位: 培训学分=计时学分✕课程(项目)系数✕考核成绩系数 计时学分=基础学分-请假折算学分
计时学分根据培训时间折算,课程(项目)系数和考核成绩系数根据课程(项目)性质及教师参训考核成绩的不同给予不同赋值。
第十二条 基础学分与请假折算学分的确定,根据培训课程(项目)实施时间确定基础学分,一般每1学时计1学分,每天培训不超过8学时。请假折算学分一般每1学时计1学分,教师参加培训请假的有关规定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管理规程(试行)》执行。
第十三条 课程(项目)系数的确定,不同层次和性质的课程(项目)系数,参照表1建议并报相应培训管理部门批准执行。本表中未尽类别,由各地自行规定。
表1 不同层次和性质课程(项目)的系数规定 课程(项目)类别 建议课程(项目)系数
层级类别 省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指令性培训 1.0—1.3 设区市骨干教师指令性培训 1.0—1.2 县(市、区)骨干教师指令性培训 1.0—1.1 性质类别 一般自主选课类 1.0 职业道德与法规类 1.2 《学分结构指南》中“其他”领域类课程 0.5—0.8 网络培训 0.35 企业实践 0.35 第十四条 考核成绩系数的确定。教师培训考核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对应的考核成绩系数分别为1.2、1.0、0.0。
第十五条 课程(项目)系数实施分级认定制度。培训课程(项目)限定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认定;跨县(市、区)的,由设区市教育局负责;跨设区市的,由省教育厅负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审核教师培训课程(项目)时,须首先认定培训学时和课程(项目)系数(或基础学分),并在教师选课时公布。
第十六条 教师参与各类培训及转换学分采用最高限制计入办法,自主选课和指令性培训按实计入,但一个项目最多计180学分;网络培训最高计入50学分;到企业实践最高计入120学分;参加“其他”类领域课程(项目)学习最多计入30学分。校本研修一般最高计入120学分,学校自我培训质量高,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最高可计入150学分,同时相应减少自主选课或指令性培训学分要求。特级和正高职称教师、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承担的教师培养培训任务转换的学分,每年最多计36学分;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取得学历文凭后,最多可计180学分(不可跨周期)。具体认定细则由各地自行制定。
第十七条 教师参加一个学期及以上县域外支教工作的,按每年120学分的标准折算计入,此学分不影响教师回原单位后参加培训的权益,支教后教师可自主选择是否参加其他培训。
第五章 培训考核与质量控制
第十八条 各类培训课程(项目)和活动,都要建立细化的考核标准和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将参与度、培训纪律、作业完成、实际取得的培训成效等情况纳入考核标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查与考试相结合,投入时间与实际成效相结合,真实反映受训教师的学习态度、能力达标状况和实际提升效果。
第十九条 按照“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组织和实施考核。自主选课与指令性培训,由实施培训的机构或部门负责;校本研修由教师所在学校负责;教科研活动由教科研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园)配合;到企业实践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承担教师培养培训和支教工作等,由组织相关工作的部门、机构和学校共同负责。
第二十条 考核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其中优秀比例不超过25%。第二十一条 参训教师完成培训学习任务、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培训学分。第二十二条 中小学教师每及周期内取得的培训学分及结构达到本办法之规定,相应教师培训考核视为合格。
第六章 学分的登记与确定
第二十三条 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采取信息化管理方式,通过“培训管理平台”,对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进行登记、确定与管理。
第二十四条 教师培训学分登记与确定,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各类培训机构实施的培训课程(项目),在课程(项目)完成10个工作日内,由培训机构负责将参训教师培训学时及考核成绩录入培训管理平台。
自主选课、指令性培训等,仅需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及相关部门将参训教师的实际参训学时和考核成绩录入培训管理平台,平台自动按事先教育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课程(项目)系数和考核成绩系数转换为教师的培训学分,按最高学分限制计入周期培训学分。
校本研修、其他形式转换的学分,由教师所在中小学校负责录入培训管理平台,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确定;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指派的工作转换的学分,由相应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录入培训管理平台。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依职权对其所辖教师培训机构对辖区内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审核确定等工作进行具体管理。学分登记时间为每年8月31日前。
第七章 组织与管理
第二十五条 省教育厅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政策制定、指导监督及省级培训的管理与实施工作,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中小学负责对本校教师的选课指导、校本研修的实施与管理,以及涉及本校教师学分转换类培训、活动的管理。各类教师培训机构要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规律,按照教师的类别、学段和培训层次、维度、领域,系统开发递进式培训课程。
第二十六条 建立教师培训工作分级考核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情况列入相关工作的考核指标,将学校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情况列入学校发展性评价 5 考核指标。学校要将教师参加培训情况列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聘任、晋级、评优、奖励及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等的必要条件。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主要为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要求的规定,其他未尽的管理要求,按《若干规定》和《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管理规程(试行)》执行。各地要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关实施操作细则。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各类中小学校校(园)长、特殊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学分结构要求指南另行制定,学分制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各类中小学教研员、教师培训机构的在职专任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可参照本办法执行,具体管理细则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6年9月1日起实施。
第三篇:高中学分管理工作汇报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
高中学分管理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感谢省课改办领导对我校高中学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关注,让我校有一次介绍经验的机会。屯昌县红旗中学是一所乡镇中学,有41年建校史,近几年来我校办学逐步走向规范,取得了一些成绩。2007年,我校黎伟成同学获得海南省第四届科普小先生演讲比赛高中组第一名;2010年,我校黎江娃老师代表海南省参加全国课例展示比赛荣获生物科一等奖;今年的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校高中组课题荣获实践类一、二、三等奖。
学校重视高中学分管理工作,校领导对此项工作认识到位,分工明确,管理严格。使我校材料录入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下面我介绍我校高中学分管理工作的具体做法,以抛砖引玉,共同进步。
一、对学分平台的认识
2011年9月6日-10月6日,学分平台升级,升级后的平台更加人性化。具体表现有:
⒈学生的界面。填写基本信息、自我介绍;填写班主任账号后,自行组成一个行政班;综合素质评价表分学期进行。
⒉教师的界面。填写基本信息、自我介绍;给学生学分时,可以补充学生的账号,不需要经过管理员账号;使用高中远程研修账号、密码登录学分平台;申请账号时,可以打开指定的网址,用身份证获取新的账号;教师的教育学分也整合到学分平台中。
⒊管理员的界面。管理员要收集高中所有老师的研修账号,结合学期功课表、任课安排表,分配所有老师的教学班、教学内容,再导入各班学生名单。在“学生名册”里,分配班级名称、班主任,班主任才能对本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高一学生升上高二后,管理员要重新收集学生名单,每个学生对应一个账号。管理员可以查看各班学生名单,抽查个别学生的学分平台界面,检查各位老师完成录入学分的情况,可以查看本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文章。
二、我校高中学分管理工作
(一)领导重视,分工明确。高中学分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我校领导十分重视,把它提升到了规范办学的高度。2009年11月,我校成立高中学分管理领导小组,由王坚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研室主任和团委书记任副组长,组员由高中各年级长、班主任、电脑老师和各班班长组成。在工作安排中,信息组组长任高中学分管理员,具体主持各项工作。在实践工作中,学校要求各部门全力配合管理员工作,为高中学分管理工作实施提供了保障。
(二)计划方案,落实到位。在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管理员严格按照学校“工作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案、有检查、有反思”的要求开展工作,先后制定了《红旗中学高中学分管理方案》、《屯昌县红旗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等,并颁布了《2010年高中学分管理工作安排》、《2011年9-10月份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安排》、《抓紧时间完成学分平台任务》、《海南省屯昌县红旗中学高中学分认定管理系统汇报工作资料》、《网络版本学分录入处理方法》《通知:补学分档案,不要影响学生的高考报名》《高中学分的完善工作布置》《高中生录入个人学分档案》等可行性措施。方案与措施督促着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有关部门的检查督促下,工作开展有条不紊。
(三)集中培训,分散录入。学校组织召开班主任、科任老师的会议,强调学分对高考的重要性。管理员积极学习,熟悉操作程序,然后对教师与学生进行培训。由于我校电脑数量不多,这对我校67名高中教师来说远远不够用,在集中培训之后,充分利用各部门工作电脑与教师家庭电脑,分散录入。这样才使我校高中学分管理工作在10月17日前顺利完成。
(四)点面结合,逐个击破。高中学分管理工作牵扯到的人数较多,录入工作又极其的繁琐。我校管理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先是辅导三位信息老师操作学分平台,一人分管一个年级,由年级管理员辅导学生,管理员总体把握完成进度。年级管理员又要求各班选出六名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各班又让六名学生带动全班。学校管理员和年级管理员组织学生检查个人的学分情况,共144学分,其中综合实践活动23学分。学分不够,检查哪个科目老师不给分,由学生督促科任老师给学分,管理员检查各班学生完成学分的总体情况,收集不完成的名单,集中反馈到学校教务处。学校领导督促年级长,年级长督促班主任,班主任督促学生,形成了层层互相督促的良性循环,加快了工作进程。
(五)加强检查,奖罚分明。根据省课改办的要求,在9月21日,我校参加省课改办组织的会议。9月22日-10月17日有28天,在制定完善计划方案的前提下,还有赖于学校的加强检查和奖罚机制。在我校的绩效工资发放方案中就明确规定,凡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学分录入工作的教师,每次扣5分,相当于严重教学事故处理。在下阶段,我校打算把高中教师录入学分工作计算为工作量。具体做法:一位老师指导两个课题(以网络平台的数据为准),相当于一周2节课。科任老师录入学生学分,1个班1节课,一个年级,班数×1分。班主任录入综合素质评语,相当于一周一节课。
(六)抓住契机,突出重点。做事情要分主次,抓住主要问题攻,细节再慢慢解决。在我校制定的计划表中,首先安排高三学生录入,其次是高二,最后是高一。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教学的一大亮点,也是学分平台中的一个要求。综合实践活动在全国中小学实施多年,但多数流于形式。今年,我校抓住综合实践活动与科技创新大赛契机,要求每个高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做课题研究。几个学生要组成一个课题组,每个课题组需要一名指导老师,共同完成课题。学校从2010级高中生(高二)起,每个班在一周开设1节综合课,做到有老师、课时、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有效实施课题研究。今年3月份,我校提交3篇课题报告,参加海南省第23届科技创新发明青少年实践活动比赛,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一个课题获得全国第25届科技创新发明青少年实践活动三等奖。4月份的家长会上,我校首次展示15个优秀课题展板,让家长们对社会实践有了新的认识,积极支持孩子做好综合实践活动。
今后我校对此项工作还要加大力度,如:高一、二各年级开设综合实践课;把综合实践活动、科技创新发明、高考、高中学分和科技小论文相结合,每年有内容参加科技创新发明比赛;设立综合实践活动办公室;打印、存储课题研究成课,建成档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要做到有老师、课时、教学内容。
四、存在的问题
⒈教师、学生经常忘记密码,管理员要向省技术员申请恢复密码的权限。
⒉部分教师对此项工作不重视,不及时给学生学分。
⒊综合实践活动的档案存在抄袭行为,学生从网上偷取他人成果,或者东拼西凑。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
第四篇:管理学分题
名词解释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已有的、可利用的资源,凭借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通过别人并与别人一起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保健因素:外界的工作环境,如组织政策、行政管理、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地位、安全等因素为处理不好,使人感到不满意;改进后,只能消除不满,没有了不满意,但还不能令人满意。
激励因素:工作成绩得到认可,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能负担较大的责任、工作有前途、有成就感等因素能使人满意,及消除了没有满意,起到激励作用。
目标管理的定义:让组织中的各层管理人员都与各自的下属员工围绕着下属的工作目标以及如何完成这些目标进行充分的沟通。
领导: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过程。
企业战略:指企业为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对生产经营和持续、稳定发展中的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目标的谋划和决策。
填空
管理的最主要的四个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四个重要素质:事业心、责任心、服务的热情、合作的意识
亨利·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基本内容
⑴区别了经营和管理:⑵五大管理职能⑶管理教育⑷十四项管理规则
霍桑实验:1924年-1932年;由梅奥在美国芝加哥的西部电气公司下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组织行为的发端)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维克特·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力=选择性行为成果的强度×期望概率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重要):人为了达到目的,要采取行动,如果结果有力,行动就会重复出现,即正强化;如果结果不利,行为减弱,消失,即负强化。
启示:管理者利用正负强化,影响行为效果,改变人的行为。
应用原则: 1.因人而异,正确合理使用2.及时强化3.正负结合。
斯达西·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员工首先思考自己收入/付出的比率,然后与相关他人的收入/付出进行比较,如果相同,感觉公平;如果不相同,感觉不公平。人们不仅受绝对收入的影响,而且受相对收入的影响。
组织设计的基本程序:1.劳动分工2.部门化3.管理幅度、层次等级4.协调
目标管理四原则:明确目标、参与决策,充分沟通、规定期限、反馈绩效
控制类型:按照过程划分: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
彼得·圣吉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掀起了组织学习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
通往学习型组织的途径: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与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炼。(缺一不可)
全面质量管理5个特点:全方位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全人员质量管理全方法的质量管理全效益质量管理
企业总体战略类型:发展型战略稳定型战略紧缩型战略复合型战略
危机管理的要素:危机监测危机预警危机决策危机处理
构成执行力的核心要素包括:
1.人员流程2.战略流程3.运营流程
简答
管理学的发展阶段: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古典管理理论;
2.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理论;
3.二战之后形成的管理理论丛林;
4.20世纪80年代的管理比较理论:企业文化;
5.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反思:公司再造、组织再造、再思考、再设计等。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基本内容以及对泰勒的评价:
⑴作业管理
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工具、操作方法、劳动与休息时间的合理搭配
制定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实行激励性的报酬制度
⑵组织管理
把计划和执行的职能分开、设立职能工长制、例外原则
⑶管理哲学
精神革命:“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雇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同时也是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
评价: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到科学;讲求效率的优化、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局限性:
1.对人的假设是“经济人”,工人最关心的是金钱收入
2.仅重视技术因素,没有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3.着重于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管理的问题
典型的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 网络组织结构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
影响领导效果的因素
埃德加·沙因的复杂人假说的内容(四种经济人假设)
1.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和古典管理理论关于人的假设,也就是麦格雷戈所说的 X 理论。
2.社会人的假说社会人的假说 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倡导者梅奥等人提出来的。
3.自我实现人的假说:是马斯洛等人提出来的。阿吉里斯所谓的成熟的个性、麦格雷戈提出的 Y 理论,都是指自我实现的人。
4.复杂人的假说:是沙因提出的。沙因认为,前面三种假设,各自反映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并适合于某些人和某些场合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解聘
人力资源规划 招聘 甄选确定和选聘有能力的员工
入职培训 能适应组织、不断更新技能与知识的能干的员工
职业发展满意的劳资关系 能长期保持高绩效水平能干的杰出的员工
新的绩效评价方法体系:平衡计分卡
其全面的视角包括财务视角顾客视角内容运转流程视角学习和成长视角
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1.企业对顾客的责任:2.企业对员工的责任:3.企业对环境的责任:
4.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责任:5.企业对股东的责任:6.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
企业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1.制度化原则2.诚信形象原则3.信息应用原则4.预防原则
5.企业领导重视与参与原则6.快速反应原则7.创新性原则8.沟通原则
职业精神的表现形态主要包括:
1、忠于工作,以工作为荣,全身心地投入;
2、忠于企业,认同企业文化,虔诚地为企 业服务;
3、忠于职守,专注于工作目标,竭尽全力实现目标;
4、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一切以工作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按规律办事,追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工作效果;
5、严于律己,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力求把工作做到最佳。
论述
环境的分类及三个环境分析法
环境的分类:
一般或宏观环境:在任何时候对所有的组织都能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
具体或微观环境:对组织的影响更频繁、更直接的外部环境因素,是与组织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直接相关的因素。
三个环境分析法
一般环境分析方法: PEST分析
P:politics;政治与法律环境: 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反不正当竞争法、国家产业政策 E: economy;经济环境 :增长率、政府收支、外贸收支、汇率、利率
S: society;社会与文化环境:公民的环保意识、消费文化、就业观念、工作观念
T: technology;技术环境:高新技术、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SWOT矩阵
进行 swot分析,一般最后都以一个表格的形式将分析结果简明扼要的表示出来,这个表格称作 swot矩阵,如下表所示。
SWOT分析矩阵: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
企业文化的组成要素: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企业的物质文化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1.企业文化是企业与生俱来的2.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人的思维和行为常态
3.企业文化需要总结和归纳
4.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一致性
5.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6.企业文化需要精心培育
7.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注意好的方式和方法
第五篇:中学生评语例
该生讲普通话,勤思考,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和蔼,尊重他人的人格。谦恭礼让,敬老爱幼,同学间团结互助,正常交往真诚相待,不叫侮辱性的绰号,不欺侮同学,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未经允许不看他人日记,不随便打断别人讲话,打扰他人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别人说道歉,答应别人的事按时做到,她做不到时表歉意,借他人财物及时归还,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按时到校,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出问题,认真预习复习,及时巩固练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积极参加团队活动,认真值日,保持教室里安静,不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打闹喧哗,爱护公物,爱惜粮食,遵守宿舍和食堂的制度。生活有规律,按时休息。会料理个人生活,生活节俭,不摆阔气,不乱花钱,尊重父母老师,同学的意见和教导,经常把生活学习和思想情况告诉父母,对长辈有礼貌,不耍脾气,不顶撞。与同学关系融洽,乐于帮助他人,与同学团结,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按时上下操,热爱学习,勤俭节约,平等对待他人,思想道德素质良好,有独特的远见卓识,刻苦学习,勤奋努力,有较高的理想,有远大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