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民族地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浅谈民族地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 要】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学生的阅读水平并没有逐步提高,课堂教学依然呈现出低效性。本文试图在分析我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研究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民族地区从教多年,笔者深深地意识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难度。由于区域、教师业务水平和学生基础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英语阅读教学依然呈现出低效性,学生的阅读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本文通过分析我区的英语教学现状,试图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我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西藏昌都的高中。从近几年的高考成绩来看,虽然成绩有所进步,但总体还是差强人意。从平时考试情况来看,学生的得分主要在选择题,但从近年高考阅卷反馈来看,学生的得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英语阅读教学依然困难重重。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1.我区教育起步晚,基础落后
藏区英语教育起步晚,英语教育相对滞后,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农牧区,由于教育投入相对少,办学条件较差,教师队伍量少质差,有些乡办小学没有完整的英语课堂教学,导致小学毕业后达不到应有的升学水平,这就致使各学段之间的知识严重断层,无法顺利衔接,并且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补充。
2.学生重视不够,兴趣不浓
虽然我就职于市级高中,但学生几乎都是农牧民子女,由于受社会和家庭等环境的影响,学生们缺乏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不足,学习英语比较吃力,甚至有部分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了严重的排斥、厌恶心理,进而直接影响了英语学习成绩。
3.教师观念陈旧,专业能力不佳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活动中,将原来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将以课堂为中心扩展到以真实生活为基础,创设最佳语言环境,追求最高教学效果。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英语教师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对于阅读教学仍普遍采用单一的传统翻译阅读教学法,侧重关注知识的传授和阅读,一味地去教学语法,只去强抓学生的单词记忆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并无益处。
4.教学模式单一,教材处理不当
在我区现用的高中教材中,部分阅读话题特别贴近生活,同时配有许多有趣的图片和对话,部分教师却忽略这些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模块,不能很好的整合教材内容,仍然采用传统方式去把文章分割,划出语法重点,只去讲解其中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教材中的信息背景,极大弱化了新教材对于学生的影响,减弱了阅读兴趣。
5.教学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目前我区市级学校电子白板的应用基本普及,但在课堂上,很多教师还只是单纯依赖书本讲解知识,不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方式枯燥单一,学生对阅读课缺乏兴趣。
二、优化民族地区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养
笔者以为,民族地区英语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自我学习。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积极学习现代教育观念,不断更新专业理论,在课堂上使用科学、多样的教育手段,创设高效课堂。此外,教育部门及学校应当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外出培训机会,并鼓励老师参与网络培训,与时俱进,千方百计提升我区教师的整体水平。
2.创设良好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英语阅读环境,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自我展示,可以讲故事、背诵或朗读,日积月累,学生会积累的越来越多,也会主动去探寻合适的阅读内容。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减少学生对阅读的抵触情绪,让学生从“要我读”变成“我要读”。
3.灵活整合教材,关注情感态度
目前我区所用的人教版外研社教材,内容新颖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但由于经济发展缓慢、信息闭塞等原因,许多新颖有趣的话题与学生的实际脱节,很难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因此,更好地整合教材内容,适度的删减和增添新的阅读内容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慎重选择材料,要将材料与学生的兴趣结合,扩大材料的范围,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平时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语言材料的选择上,也要讲究语言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注重该材料对学生的正确价值导向。
4.转变教学模式,积极创设情景
阅读理解教学有两大目的:一是通过对语言、词汇、语法以及句型的教学提高学生在日常交际中使用英语的能力;二是通过课文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各种情境和氛围让学生更好地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一些有趣的话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任务型活动,已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学法指导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批判性思维等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在略读时还应该关注关键词及主题句。其次,学生通过“略读”来快速的获取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通过“寻读”来学习文章的一些细节内容。很多学生习惯于逐个单词阅读,这既影响阅读速度,又阻碍对句子的理解。因而教师在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以意群为单位认读,培养学生猜词的习惯,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
结束语
总之,提高民族地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水平任重道远。作为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灵活的利用教材,精心设计?n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使我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王娟.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5):160-161
[2]王俊萍.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解.新课程(教师),2008(07)
[3]兰娅玲.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广西教育》,2015(6):113-114
第二篇:试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的现状及对策
试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医疗卫生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作为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对于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成就;挑战
据统计,截至2005年末,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农村总贫困人口(2365万人)的比重为49.5%。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政策实施的好与坏,是与民族地区贯彻的情况紧密相联的。事实上,少数民族地区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同时,遇到的困难比其他地区更多更特殊。特别是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方面――医疗卫生,因此,本文从考察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的实际情况着手,分析目前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一、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现状及其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特别是对民族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在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和习惯的基础上,支持和鼓励相关医疗政策、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等。这些举措使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以前“生病找巫医”的封建迷信活动越来越少,民族地区的农民对医院也给予了更多的信任。而在在医疗水平和医疗设备上,多数地区也达到了中央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所作的要求,农民看病普遍反映比以前方便了很多。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许多情况表明,疾病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贫困又使疾病难以医治。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的任务。从2003年到2007年,国务院连续四次召开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部署工作,积极推进新农合制度健康发展。为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健康的关心,提高农民的受益水平,引导农民踊跃参加,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由每人每年补助10元提高到20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10元。从2008年开始新农合制度建设由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2007年新农合覆盖的县(市、区)要达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80%,2008年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据统计,截至2007年6月30日,全国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达到2429个,占全国总县(市、区)的84.87%,参加合作医疗人口7.2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82.83%。这些重要政策的提出,主要是为了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减小农民看病的经济压力。在以“农民自愿参加”为原则的基础上,我们看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民族地区的参合率是很高的,说明民族地区的农民对这一制度也是报着支持的态度,农民的支持才是政策颁布和继续更好的实施下去的根本保证。
2.民族地区疾病预防控制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处理农村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重点控制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寄生虫病等重大疾病。对于重大疫情的预防上,民族地区突出了宣传上和疾病防疫机制的力度,在宣传上有的民族地区也利用了本民族的特色和风俗开展了有效的宣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农民对重大疾病的防疫和基本应对措施有了初步的了解。比如对民族地区儿童实行计划免疫;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预防保健咨询服务;地方病重病区根据本地区情况,采取改水、改灶、换粮、移民、退耕还林还草等综合性措施,有效预防、控制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
3.民族地区妇幼保健工作
制定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提高住院分娩率,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在家自己找人分娩的比率减少,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对优生优育的宣传力度大大加强,使农民的保守生育观念有了改变,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有了明显改观;而且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了一年一次的妇女常规检查,得到了民族地区广大农民的支持。
总之,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制定的一系列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贯彻落实,对民族地区医疗卫生的稳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而且,确保了医疗卫生根本的主体――农民,享受到了自己的权利,农民健康水平整体上有了提高。
二、民族地区医疗卫生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的农村卫生工作曾经取得过世人瞩目的成绩。建国以后初步形成了农村初级保健网,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在“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导方针下,直到70年代末,农村合作医疗的创立使农村卫生保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民族地区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直接冲击了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农村卫生的人、财、物等外部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合作医疗纷纷解体,二是城乡卫生资源的配置差距逐渐扩大。
近年来,政府针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效率低下、医疗机构不合理的补偿机制以及医疗市场结构等出台了一些政策,例如,开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农村卫生“三项建设”、促进和恢复合作医疗,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中也明确了农村医疗卫生的主要责任和目标。这些政策对农村医疗卫生的状况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农村医疗卫生、农民健康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在农村依旧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也经常发生。从长远看,这些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从民族地区农民本身受益的情况来看
虽然农民的健康状况在整体上较以前是有所提高,而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参合率也几乎是100%。数字是令人鼓舞的,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只根据这些,即断言这一次的农民新型合作医疗将会不同于20年来政府所屡次推行的农村合作医疗方案的命运,似乎还为时过早――少数地区,参合率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就意味着,农民们开始失去了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信任。那么对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发展来说无疑是个危险的信号。三个不同时期出台的方案,遭遇到的几乎是同一障碍。如何保持农民对合作医疗的信任感?如何才能让农民从中真正享受到权和利?
2.从政策的实施上来看
近10年来,中国关于医疗卫生改革的政策、方案屡屡出台,但能落实的不多。例如,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共7个方面25条,其核心思想,是为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而要在网络、队伍,体制、制度四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关于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只占3条。但3年多来,只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这个属于增量的制度被设计并实施了,其它的方面尤其是“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建设社会化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依法加强农村医药卫生监管”等政策条目基本没有落实,甚至连落实的措施都没有,这就无疑使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3.从民族地区医疗卫生的整体归管上来看
最近两年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农民合作医疗大力支持,不断地投入,但是收效甚微。而且在缺乏治理与规管的情况下,投入越多还有可能会越背离政策目标。例如政府近年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直接投资,但是大部分村卫生室已名存实亡,村医成了名副其实的个体户,依靠以药养医的收入维持生活。至于乡镇卫生院,在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市场的状况下,只顾投资房屋设备,不顾农民健康利益,造成运营成本升高,更加重了农民的医疗负担。成本升高,更加重了农民的医疗负担。有关部门只是宣称政府投了多少资金给农村,却未见对这类明显违背政策目的和目标的情况予以纠正。
针对前文分析的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发展的主要问题,这里提出几点初步的建议。
第一,要使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工作顺利开展,首先要得到农民的信任。农民的权利问题是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医疗卫生工作能否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一些地区的政府担心筹集到的钱不够用,在制度设计上复杂一点,模糊一点,执行起来也可以“灵活”些;这也是长期以来我们公共政策设计中一种非常典型的思维方式。然而,和完全依赖国家行政权力推行的其他政策不同,合作医疗的基础,是农民的合作与信任。给农民设置门槛,就是给合作医疗的推进设置门槛。因此,在方案的设计上应该更加简明扼要,使农民可以对自己的权利和责任一目了然,从而增加农民的信任感。哪怕一年只要交10块钱,这10块钱也应该花得明明白白,公平合理――只有一个能够给农民带来实际利益、能够让他们信任的政策,才能使合作医疗摆脱“无人合作”的尴尬境地。
第二,界定民族地区政府的基本权力和义务,明确政府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对所辖地区的管理仍然停留在片面地谋求经济增长、谋求政府财力的增长以及乡村面貌的表面光彩上,而对农民真正谋福利、公共卫生服务等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方面却视为不必要的投入。而假如农民的健康状况恶化和长期不能获得起码的医疗健康服务,势必会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创建和谐健康新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必须祛除旧的价值观念,转而向服务型政府靠拢,不仅关心经济的增长,也着眼于如何增强民族地区农民的健康和抵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从而构建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医疗卫生制度因地制宜,在承认地区差异和民族特殊性的基础上,实施不同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比如,发达地区农村可以逐步实施大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广大中部地区,在有条件的乡村推行合作医疗仍不失为一种策略性选择;贫困地区则需要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免费的简易医疗服务和医疗救助。[3]民族地区则在以上基础上,结合民族风俗习惯,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发展得更加完善。比如,通过正确把握民族心理、民族意识等方面,结合民族风俗及特色,发挥民族地区人民的能动性,使他们真正享受到新农村建设医疗卫生工作“以人为本”的一面。
第四,民族地区公共卫生财政调配支出合理化,同时完善资金监管体制。由于政府投入不足,部分民族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被迫创收,使卫生院、防疫站等把把主要精力都用于门诊、住院等有偿服务的开展,轻视疾病防疫、保健等方面的公共卫生服务,造成了民族地区卫生安全的隐患,严重制约了公共卫生的顺利开展。但是,也并不是政府加大投入就一定能使农民真正告别“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国家投入巨资,关键要“专款专用”,确保相关资金真正用到农民医疗消费上,千万杜绝部门分割,只争钱、争权、争利,而不承担责任,理顺治理的关系做到“主体明确,权责分明”。
第五,建立基层政府、农民组织与医疗机构三方构成的乡村医疗合办体,增强农民在医疗服务市场上的谈判能力。以乡村医疗合办体所提出的防治结合、大(病)小(病)结合、以互助保险为主干的成套方案,在政府的资金补贴和政策支持下就可以实现整体购买医疗机构的全套服务,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就可以充分代表参保者的利益与医疗服务提供部门协商,为参加合作医疗者争取最大的利益,实现用需求策略来改变目前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供方诱导需求格局。同时放开农村医疗服务市场,增强农村医疗服务市场替代性,以竞争机制来抑制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国家民委公布05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监测结果http://中国网,2006-07-13.[2]杨 团 施育晓:治理与规管――试析如何走出医疗卫生改革困境.第二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之二――医疗卫生政策(学术讨论第二十九期).2006-10.[3]张元红 杜志雄:中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与筹资.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年13期.[4]聂华林 张 涛 马草原:中国西部新农村建设概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5月.
第三篇: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2007-02-10 16:48:1
3×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对照中考成绩统计表,纵向比较,农村学校英语成绩远远落后于城关学校。横向比较,又落后于其他学科。笔者就农村英语教学现状与同行们探讨,望大家共同关注。
一、师资短缺,小学英语有名无实,初中英语教学成空中楼阁。
基础教育改革明确规定:小学三年级以上年级必须上英语课。然而,大多数学校由于师资短缺,就把小学英语课当成“豆芽课”搭给初中英语教师。而初中教师大多一人上三、四个班的课,班上又人数众多,根本无暇顾及小学英语
教学。造成小学、初中英语断层,难以接轨。使初中英语成为空中楼阁,严重影响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对策:小学英语配备专职教师,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其责任。只有抓好小学英语教学,才能为初中英语奠定好基础。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影响英语教学效果。
农村学校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英语教师结构极不合理,相当一部分学校英语教师是学校出资请的代课老师。笔者曾听说有一个学校十几年没有一个正式的英语教师,学校全是请代课老师。每年都有教师流动,来来去去,造成英语教学极不稳定,交接频繁,严重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
对策:政府关注,加大财力投入,学校积极支持在岗教师培训。建立一支稳定的、基本功扎实的、责任心强的英语教师队伍,改善目前英语教师结构现状。
三、教师的基本功影响教学效果。
笔者曾作过调查,全县有左右的英语教师都是“半路出家”,未经过专业培训。其中许多教师发音不规范,平时又缺乏学习机会。因此,许多教师不能用英语组织教学,而怎敢要求学生开口讲英语呢?于是英语教学就变成“纯知识”传授“哑巴英语”,教材的处理更无从谈起。长此以往,学生学英语的激情荡然无存,于是英语教学又走入另一种误区。
对策: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加大英语教师培训的投入,给教师提供充电的机会。让老师学到扎实的基本功,用英语组织教学,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落后,影响英语教学效果。
农村英语教师“安于现状”,加之教学条件差,信息闭塞,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不能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上英语课不是以“听、说、读、写”为主,而是“讲语法、背考点”,走入“纯应试教
育”的误区。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策:学校提供老师学习的机会,教师研究教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教学设备落后,影响英语教学效果。
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师通常只有“三个一”——“一本教材,一张嘴,一支粉笔”。许多学校既没有录音机,又没有磁带,更不用说多媒体、投影仪,这样落后的设施,也严重影响英语教学效果。
对策:政府、学校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购买必要的教学设备。
六、“两极分化”严重,影响后期英语教学。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农村英语教学“两极分化”严重。差生越来越多,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初中后期的英语教学。
对策:教师采用“分层教学”、“一
帮一”等方法转化差生。多些鼓励,少些批评,逐步消除“两极分化”现象。
七、其它因素影响英语教学效果。
①目前学校的沉重债务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同时也影响英语教学;
②评价机制的影响;
③教师的责任心,对英语教育也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农村英语教学困难重重,任重道远。但我们要敢于面对,勇敢进取,求实创新,走出误区,共绘英语教学的“美丽蓝天”。
第四篇: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的现状及对策
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的现状及对策
http://.cn 2004年12月28日10:55 贵州日报
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大多属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由于相对边远和闭塞,这类地区通常保存着完好的自然风貌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像滇西北、黔东南等地即这样。当前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这类地区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首选措施。但是从全国范围看,这类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不尽如人意,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与其资源富饶度极不相称。以黔东南为例,尽管黔东南早在1997年就被世界保护乡土文化基金会列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首选地之一,其旅游业起步也不算晚,但旅游业至今仍处于十分落后的境地。这无疑与交通等硬件设施落后有关,但旅游人才严重短缺是关键因素。
目前,欠发达民族地区首先是专业管理人员匮乏。调查表明,在黔东南州的旅游行政管理人员中,没有1
人是旅游院校毕业的。另据抽样调查,贵州部分景区管理人员中,具有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文化的比例分别是20.2%、42.6%、22.5%、11.2%、2.3%,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1.2%。在旅游管理层中,既有丰富领导经验和管理能力,又有系统旅游管理知识的人才如凤毛麟角。高层次决策人才的严重缺乏给旅游业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在开发和管理中缺乏全局观念,不能充分把握旅游开发的内涵,也不能从宏观角度把握旅游区的特色和发展方向,表现为旅游开发层次低而简单重复,景区开发缺乏个性和文化底蕴,经营管理不到位,而不规范和急功近利的开发更导致民族文化粗俗化和形象受损。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旅游资源比较脆弱,文化旅游资源也属于易于萎缩、消亡的古朴民俗文化,不合理的开发必然造成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古朴民俗文化的萎缩、消亡,社区群众在旅游开发中也受益不多,导致旅游区突出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其次,导游及翻译人员严重不足。由于多数欠发达地区旅游行业管理尚未走上正轨,多数
导游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旅游专业教育,知识层次低,文化修养不足,对民族文化及景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不正确,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品位和内涵不可能获得正确充分展示。欠发达民族地区由于缺乏翻译人员,只能从学校抽派部分外语教师充任临时翻译。找外语翻译尚且不容易,找既懂旅游专业知识和当地民族文化又懂外语的翻译则更加困难。在黔东南,持国家导游证的人数不足20人,高级导游员仅1人,根本不能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镇远和黎平两个旅游资源大县和开发大县,目前获全国导游证的人员也分别只有4人和2人。
第三,旅游服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这是欠发达民族地区的共性问题,特别是客房、餐饮等一线服务人员,不论是普通话、气质、修养、卫生习惯,还是服务意识和技能,都离星级要求相差甚远,这也是酒店星级评定的瓶颈和整体服务质量不高、顾客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第四,民族旅游特色人才后继无人,各类乡土特色人才的现状令人堪忧。一方面,民族文化传承人出现“断代”危机。在多数欠发达民族地区,由于缺乏原生民族文化的传承机制和激励机制,青少年对学习原生民族歌舞没有内在动力。由于许多客观方面的原因,旅游业发展未能给当地居民带来实惠,而旅游业所带来的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使年轻一代对民族传统文化几乎不屑一顾。随着老一代艺人的纷纷故去,民族民间技艺将因严重的“断代”现象而失传。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区间从业收入的巨大反差,大批乡土艺术人才正在被旅游发达地区重金挖走,人才外流现象十分严重使民族旅游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总之,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从业人员总体水平较低,旅游人力资源总量和后备力量不足,整个旅游业经营管理都不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造成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短缺的原因,一是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培训机制不健全;二是由于经济落后,吸引人才困难,留住人才更难;三是人才管理不善,人才资源浪费严重。解决欠发达地区旅游人才短缺的问题,必须立足于发展,围绕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转变观念,实施旅游人才战略。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树立人才是旅游业快速
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的观念,营造科教兴旅、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建立各种人才激励机制。还要充分认识各类乡土特色旅游人才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挖掘、保护、管理、培训乡土特色旅游人才纳入旅游人才战略规划。
———坚持人才培养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学历教育和成人培训机制。决策部门要从管理思路、资金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保证人才培训的适度超前,不为发展初期旅游人才“供过于求”的暂时现象所迷惑,用长远的眼光进行必要的人才储备,力求旅游人才总量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旅游人才结构与旅游产业结构相协调。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办学规模,打破传统办学模式,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加强旅游院校建设,紧紧围绕质量和特色办学,加快人才培养步伐要把民族地区各类特色旅游人才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激励机制、自上而下的民族文化保护教育体系,将民族文化教育纳入大、中(职校)、小学教育网络体系,列入素质教育的内容,让民族歌舞、民族音乐、民族刺绣等民族文化走进课堂,使之得到保护和传承,既保护和传承了民族文化,也可满足旅游业对特殊人才的需求。
————理顺人才管理体制,建立良好的旅游人才准入机制,引入现代人才资源管理理念,创造能留人、用人、吸引人的良好环境。事实证明,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旅游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只有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才能形成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梧桐树”,引来更多的“金凤凰”。
还应看到,欠发达民族地区的特殊旅游人才长期以来未能引起重视,也未被当成旅游人才对待。他们绝大多数属农村户口,既无编制,也不属于任何管理组织。但是民族文化旅游离不开他们的参与,民族旅游魅力的体现和生命力的维持都离不开他们的劳动和创造。各级相关部门对此要引起足够重视,切实做好这类人才的挖掘、保护、管理和培训工作。
总之,旅游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外旅游市场,欠发达民族地区更需要有超越性、前瞻性的思考,推动旅游人才的储备、培养和吸纳机制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人才短缺的问题,使未来旅游经济在欠发达地区经
济总量中占有较大份额。
第五篇:农村薄弱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薄弱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作为一名农村英语教师,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学生太难教了!可以说我们英语教师使出了浑身解数,想尽各种办法,但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考试成绩与重点中学的差距大得难以置信。学生失去信心,教师也灰心失望,有时真的想放弃。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及一个有儿女的人,我们又怎能轻言放弃?
根据多年的教学观察,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主要有以下现状:
一,基础太差。
多数学生入学时中考成绩英语不及格,有的40分都考不到,可以说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几乎是空白。在这样的基础上学习高中英语岂不是空中楼阁吗?针对这种现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为他们补课。从最基础的开始补起,安排固定的时间,精心准备,精讲多练,严格要求,注重系统,掌握知识框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及接受能力,词汇等语言知识细节可少讲,但要督促学生花大力气去补记单词,并定期检查,以取得实效。至于语言技能,可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慢慢培养。
(二)高中英语的教学内容当然不能放弃,但我认为可以根据情况降低要求,放慢进度,循序渐进,以学生取得点滴进步为目的,以学生能理解接受为标准。再说,现在的考试,主要是能力考试,往往与你少学了多少教材内容关系并非太大,所以我觉得如果能打下扎实的基础,就是少学了些许教材内容,尤其是选修内容也是能考到好成绩的。
(三)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具体来说就是要有耐心,恒心,决心。老师们常说,重点中学的教师好当且名声好,是“白天鹅”,而薄弱学校的老师则常背骂名,有苦难言,是“丑小鸭”。我了解了一下,重点中学的老师很普通中学的老师来源相差无几,教学方法也大同小异,他们头上的光环只不过是学生素质的反映。但我认为薄弱学校更能体现教师的价值,也更能锻炼提高一名教师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能自卑,更不能面对令人头疼的学生无所作为。
二,习惯太坏。稍加注意,就可发现许多学生身上的通病:手机上网成瘾,抄袭作业成风,课堂瞌睡一片,考试作弊“光荣”,穿着讲究时髦,吃喝毫不吝啬,劳动观念薄弱,吃苦勤奋缺少,等等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自小就养成的不良习惯,正是这些不良习惯阻碍了他们的基础学习,造成了现在的状况。要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说只是个理想,但我们束手无策,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这样下去,我们要尽最大努力来纠正学生的不正确行为。
(一)学校班级,领导教师,家长社会齐抓共管,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监管,有必要采取严厉措施严控错误行为。
(二)批评与表扬结合,努力形成良好的班级学校氛围和积极健康的舆论导向,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校内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个学生,要相信“亲其师,则信其道”。
总之,作为一名薄弱学校的老师,要甘于寂寞,乐于奉献,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变被动为主动,才有可能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名师,更重要的是才能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
乌衣中学葛有传
20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