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色彩的对比教案
<色彩的对比>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通过讲解和欣赏,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色彩对比。
(2)过程与方法: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让学生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并能初步运用对比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教学难点:如何选择与搭配强烈对比和柔和对比的色彩。教学准备:课件,彩纸等。学习材料:绘画工具,水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一组一张大的正方形和一张较小的正方形,让学生观察,使之产生对比,那么生活当中对比的现象非常多,有好坏的对比,高矮的对比,头发长短的对比等等,那么现在请学生再次看老师手中的两张卡片,这有什么区别。
师生交流同学们心里一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说来和大家交流交流。那么着么多的颜色五颜绿色的,那么他们对比起来又会产生怎样的感觉呢,那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将要去了解的色彩的对比。二.讲授新课: 1.对比色的概念是什么?
色彩的对比是指两个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确的差别时,他们的相互关系就称为色彩的对比色。(由于光靠文字很难理解,在此借助课件上的图片来加以分析解释)
2.下来看两幅图片你能发现什么,引出对比色红和绿,黄和紫,橙和蓝三组对比色。
5.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对比色。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 6.观察课件上面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觉? 7.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
三.作业展评: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评价。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收获到了什么呢?)
第二篇:色彩对比(教案)
福 州 黎 明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教 师 姓 名:潘 岑 欣
一、教学分析
教学章、节:第三章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第一节 色彩构成的三要素对比。教学目的要求:
要求:了解色彩的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目的:通过对色彩对比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较丰富的色彩语汇及的配色方法,扩展并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1、色相对比构成2、明度对比构成3、纯度对比构成 难点:明度、纯度的九调式对比
教学方式、手段、课时:授课、多媒体演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导入:
色彩对比: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时,由于相互影响的作用而显示出差别的现象。教学内容:
一、色相对比构成
提问:色相的概念(回顾旧知识)
色相:指的是色彩所呈现出的相貌。
(引入色相对比的概念)
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是建立在不同的色相差别基础上的配色组合方式。色相差是由所选用的各色色相在色相环上相互距离所决定的。
(以两幅图片为例,导入色相对比的具有强弱之分)
色相对比的种类:
1、强对比(何种对比关系为强对比,并在色相环中找出相对应的位置)
特点:强烈、富有刺激、跳动、色相差别感很大。包括:①、对比色相对比构成
对比色相是指色相环上间距120°左右的色相对比。优点:对比明快、饱满、华丽、活跃、能使人兴奋。
缺点:由于对比色相缺乏共性因素,容易出现散乱造成视觉的疲劳。改善:利用无彩色系黑、白、灰的加入分隔调和视觉效果。②、互补色相对比构成
互补色相是指色相环上间距180°左右的色相对比 特点:最强烈的色相对比、诱目性极强。
引申:强对比在设计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①、在产品包装设计上的应用
②、在标志设计上的应用 ③、在海报设计上的应用
讨论: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设计采用的是色相上的强对比
2、中对比(何种对比关系为中对比,并在色相环中找出相对应的位置)特点:色彩对比效果较丰富、明快、活泼,同时又保持统一和谐、雅致。包括:中差色相对比构成
中差色相对比是色相环上间隔90°左右的色相对比。
引申:中对比在设计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在室内设计上的应用
3、弱对比(何种对比关系为中对比,并在色相环中找出相对应的位置)特点:
包括:①、同类色相对比构成
优点:色调及其统一。
缺点:对比效果单调、呆板、柔弱、无力。
改善:借助明度与纯度变化的对比来弥补色相差异感的不足。②、邻近色相对比构成
邻近色相对比是在色相环上间隔30°左右的色相对比。
特点:色相对比单调,需借助明度与纯度变化的对比来弥补色相差异感的不足。③、类似色相对比构成
类似色相对比是在色相环上间隔60°左右的色相对比。
特点:类似色相含有共同色素,色相较单纯、对比差小、效果和谐、高雅、柔和、素净、色调明确。
引申:弱对比在设计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①、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②、在海报设计上的应用 ③、在室内设计上的应用
结论:色相对比的强弱取决于色相在色环上的位置。从色相环上看,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以自我为主,组成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中差色、对比色和互补色相的对比关系。各种色相对比都有自身的画面效果和特征。
课后作业及思考题:思考色相的几种对比关系在设计中的应用,并说出自己喜欢的配色组合方式,说明理由。
课后反思:创设情境,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使其联想到身边出现的各种对比,从面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并激励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找到积极的参照点,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以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篇:《色彩的对比》教案
《色彩的对比》
长城镇中心小学 徐远
《色彩的对比》是人美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第四课的内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部分。即通过看、画、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去年我曾讲这节美术公开课,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将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改善,现予大家分享,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只是完成一幅作品。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的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代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的色彩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语言组织教学,互动游戏《正反义词》。同学们,在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小互动,《正反义词》大家都会吧?那我们就来看一看那位同学反应最快。长——、高——、胖——、黑——、同学们表现的很棒,都能快速的答出它们的反义词,那我们现在上课。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刚才考察了大家的反应能力,现在在考察一下大家的观察力。老师请两位学生到讲台上来,提问;他们有什么不同?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高矮、胖瘦、肤色黑白,嘴巴大小······
2、下面我们在观察两组图片,列举生活中的对比现象。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视觉感受呢?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对比现象,一起来了解对比概念: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品放在一起,相互影响显示出差别的现象叫对比。
3、那在我们的美术中会有怎样的对比效果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色彩的对比》。
三、讲授新课
教师: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生存环境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用形容词还形容一下。
学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教师说明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色彩,色彩无处不在,色彩是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活力。
教师: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色彩又会怎样? 学生: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 教师:著名的色彩大师伊顿曾这样说过:“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象死的一般!”那就让我们舞动自己的生命,让它变得色彩斑斓。
1、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三原色,三间色。同时阅读教材小资料,分析9页教材。
2、师出示色卡请两位学生上台采用色卡拼组、色卡连线的方式选出正确的对比色,再出示色相环请学生指出对比色。
3、总结对比色规律。(在色相环中呈120-180度的为强烈对比,90-30度之内的为柔和对比。)接着进行细致分析不同类别的色彩对比:
A:同类色对比:同一色相的颜色对比。特点:色相相同,个性差异小,对比效果极弱。画面比较柔和,不刺眼。
B:邻近色对比:在色环0---40度的颜色。特点:统一,色彩富于变化、柔和、过渡自然。
C:对比色对比:在色环上0---180度的颜色对比。特点:对比效果极为强烈,给人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4、欣赏图片,寻找生活中的对比色。
师:清洁工的衣服为什么是橘红色的?学生一起答:醒目,突出,防止别人撞他。师引导提醒:这种色与周围环境。学生一起说:对比强(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的观察)师:动手术的医生为什么穿绿色的?学生议论纷纷。师:色彩对比除了前面我们说得给人们影响,强烈的互补色还可以缓解人的疲劳,因为血是红色的,与绿色的衣服是互补色,这样穿医生可以更好的做手术。
分析教材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对比色,及民间艺术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四、艺术实践
1、作业布置:运通色彩的对比进行《挂虎》色彩填涂。(发给学生老师准备好的挂虎黑白稿)
2、展示范作,分析如何运用对比色填涂。记得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对称方式,在这次挂虎填色的作业中,一定要将你的对比色填的对称,这样会让它更具美感。
3、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五、展示评价
1、学生自我展示作业。(让学生毛遂自荐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将自己认为运用对比色最好的地方说出来。)
2、小组间互相评价。(老师讲教师后方的黑板划分为4个区域,让每组挑出6副最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粘贴,小组间走动浏览,每组派代表进行谈论感受)
3、教师点评总结。
六、课后拓展
出示部分民间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可以设计一些民间物件的形象进行填色或用对比色画一幅画。
第四篇:《色彩的对比》教案
《色彩的对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我国各地风景色彩的运用,感悟色彩在大自然中的渗透作用,激发学生的色彩认知能力,培养他们注意观察色彩、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三、学习材料
图画纸、水粉工具材料或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十分钟)
1.观察两只粉笔。提问:请问哪只粉笔更长一些?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了解对比概念: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品放在一起,相互影响显示出差别的现象叫对比。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有很多对比。
出示课题:色彩的对比 观察后回答问题。
我们真的认识色彩吗?做小游戏。打开书第22页。认识色环。迅速填充衣服的颜色 3.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20分钟)1.请仔细回忆, 在日常生活中或外出旅游时,令你印象深刻的美丽景象。在这些画面中,是否有色彩对比强烈的景象呢?说说你当时有什么感受?
教师提问:是什么使这些景色如此美丽动人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是色彩的对比在发挥作用!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衣食住行中充满着色彩。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你会发现处处有着对比。
让我们一起分析下面的图片,你能在24色相环中找出图片中的几种主要颜色吗? 色彩的对比是指两种以上的色彩在一起,有比较明显的差别,形成对比的效果。对比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之一,在美术创作中色彩对比手法的使用,能使作品的色彩效果更加鲜明动人。
色彩的对比也常见于各种自然景色中,大自然中遍布着各种明快的色彩,它们之间的对比也会带给我们美妙的视觉享受,画家们常常以此作为自己创作的灵感源泉。
二、色彩对比的种类:
色彩对比的种类繁多,其特点和用法也各不相同,我们先来了解色彩对比的种类。教师展示图片。
上面的四幅图片分别代表了一种色彩对比关系,你能发现它们的区别吗?
色相对比 明度对比 纯度对比 冷暖对比
概念讲解:
色相对比:由多种不同色相的颜色组成,因色相的差别形成的对比。明度对比:因明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纯度对比:由色彩的鲜灰差异形成的对比。冷暖对比:色彩感觉的冷暖形成的对比。
请学生分析展示图片均为什么对比效果。
色彩的对比有时会被画家综合运用于作品中,一幅作品常常会用到多种色彩对比关系。
探究 交流: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说说参考上面不同种类的色彩对比效果,请你判断《青海长云》和《收麻》使用了哪几种色彩对比?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1-2分钟)
三、色彩对比的用法
色彩对比不可以随意滥用,那么,这么多种的色彩对比到底该如何使用呢?
1.首先应思考在使用时哪种色彩对比更符合画面的需要,能更好地与主题和内容相呼应。
2.在运用对比时可先确定主色,再考虑用什么色彩来与之形成对比,确保作品中的色彩主次分明,对比效果明显。
3.在对比中还要注意处理好色彩的穿插和分布关系,使作品中的色彩对比既醒目又协调。
画家们在创作中是如何使用色彩对比的呢? 例举黄永玉的中国画作《荷塘益清》
1、确定作品的色彩对比类型为冷暖对比。
2、其次以红花与黄色的花蕊为主色。
3、背景运用蓝、绿等冷色,形成后景层次,与前景暖色的花形成强烈对比。
4、合理处理冷暖色的穿插关系,使画面既对比强烈又协调自然。
四、展示作品。培养学生自评、他评的能力。培养色彩审美能力。
第五篇:《色彩的对比》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色彩的对比
教材分析:《色彩的对比》是人美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第四课的内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部分。即通过看、画、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只是完成一幅作品。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的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代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的色彩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语言组织教学,互动游戏《正反义词》。同学们,在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小互动,《正反义词》大家都会吧?那我们就来看一看那位同学反应最快。长——、高——、胖——、黑——、同学们表现的很棒,都能快速的答出它们的反义词,那我们现在上课。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刚才考察了大家的反应能力,现在在考察一下大家的观察力。老师请两位学生到讲台上来,提问;他们有什么不同?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高矮、胖瘦、肤色黑白,嘴巴大小······
2、下面我们在观察两组图片,列举生活中的对比现象。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视觉感受呢?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对比现象,一起来了解对比概念: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品放在一起,相互影响显示出差别的现象叫对比。
3、那在我们的美术中会有怎样的对比效果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色彩的对比》。
三、讲授新课
教师: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生存环境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用形容词还形容一下。
学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教师说明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色彩,色彩无处不在,色彩是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活力。
教师: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色彩又会怎样?
学生: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 教师:著名的色彩大师伊顿曾这样说过:“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象死的一般!”那就让我们舞动自己的生命,让它变得色彩斑斓。
1、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三原色,三间色。同时阅读教材小资料,分析9页教材。
2、师出示色卡请两位学生上台采用色卡拼组、色卡连线的方式选出正确的对比色,再出示色相环请学生指出对比色。
3、总结对比色规律。(在色相环中呈120-180度的为强烈对比,90-30度之内的为柔和对比。)接着进行细致分析不同类别的色彩对比:
A:同类色对比:同一色相的颜色对比。特点:色相相同,个性差异小,对比效果极弱。画面比较柔和,不刺眼。
B:邻近色对比:在色环0---40度的颜色。特点:统一,色彩富于变化、柔和、过渡自然。
C:对比色对比:在色环上0---180度的颜色对比。特点:对比效果极为强烈,给人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4、欣赏图片,寻找生活中的对比色。
师:清洁工的衣服为什么是橘红色的?学生一起答:醒目,突出,防止别人撞他。师引导提醒:这种色与周围环境。学生一起说:对比强(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的观察)师:动手术的医生为什么穿绿色的?学生议论纷纷。师:色彩对比除了前面我们说得给人们影响,强烈的互补色还可以缓解人的疲劳,因为血是红色的,与绿色的衣服是互补色,这样穿医生可以更好的做手术。分析教材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对比色,及民间艺术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四、艺术实践
1、作业布置:运通色彩的对比进行《凤鸟》色彩填涂。(发给学生老师准备好的凤鸟黑白稿)
2、展示范作,分析如何运用对比色填涂。记得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对称方式,在这次挂虎填色的作业中,一定要将你的对比色填的对称,这样会让它更具美感。
3、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五、展示评价
1、学生自我展示作业。(让学生毛遂自荐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将自己认为运用对比色最好的地方说出来。)
2、小组间互相评价。(老师讲教师后方的黑板划分为4个区域,让每组挑出6副最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粘贴,小组间走动浏览,每组派代表进行谈论感受)
3、教师点评总结。
六、课后拓展
出示部分民间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可以设计一些民间物件的形象进行填色或用对比色画一幅画。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看、画、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小组评议作
业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并且能够客观真实的评价,有助于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