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沙漠玫瑰》教案(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沙漠玫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沙漠玫瑰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沙漠玫瑰顽强的生命力。
4.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学习全面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
有关沙漠玫瑰不同情况下的生长图片。
教材简析
这篇文章是龙应台女士1999年5月15日在台湾大学法学院的演讲稿中的一个片断。以朴实的语言,明快的节奏,从观察生活具体的事件开始,穿透事件表象,归纳其中反映的问题,再深入分析问题的形成,由此告诉我们知道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全面理解问题是多么重要。
全文首先说朋友从以色列带回一种“沙漠地衣”,这种地衣没水时是一把枯萎了的干草,很难看。然后写自己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把它整个泡在水里,每天进行细致观察。地衣从中心一点绿慢慢舒展延伸,直到第八天,全部复活,变为“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作者用八天时间观察到了沙漠玫瑰的复活过程,由衷地赞美了沙漠玫瑰顽强的生命力。
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我们”和邻居对沙漠玫瑰这一特别事物的美的不同理解。我们赞美沙漠玫瑰是因为目睹了它顽强的生命力;而邻居很难把它与美联系起来,是由于邻居认识事物时是孤立的,所以没有体味到“沙漠玫瑰”的美。由此得出,了解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全面理解它是至关重要的。课文告诉我们要学会历史地看问题。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感悟沙漠玫瑰顽强的生命力。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习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1.课前安排学生搜集有关沙漠玫瑰的资料和图片。
2.展示沙漠玫瑰在无水和有水浸泡的情况下的样子(可以是多媒体,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图片等),用饱满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3.揭示课题,学生展示搜集到的简介沙漠玫瑰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并写出每段的意思,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三、细读分析,感受沙漠玫瑰的美
1.学习第1段。
自由读课文,画出写沙漠玫瑰样子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2.学习第2、3段。
“我”按照说明书把沙漠玫瑰浸泡在水里后,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
(1)勾画出描写沙漠玫瑰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指导朗读重点句子“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朋友拿给我时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我们”看
--1--
到时的心情如何?说说在朗读时应该如何表现。
(2)从“我”观察沙漠玫瑰的变化中,你学到了些什么?
勾画出描写沙漠玫瑰变化的词语:“一把枯草”“中心有一点绿”“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真有玫瑰形的图案”“绿色层层舒展”“延伸到它所有的枝丫”“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读句子,谈体会,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与形象的描述。
(3)你怎样看待“我们”和邻居的不同态度?
在小组学习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谈感受,说体会。从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学习第4段。
(1)抓住重点句子“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当你目睹了沙漠玫瑰由“一把枯草”到“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的变化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2)在邻居眼中,很难把沙漠玫瑰与美联系起来,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生命的倔强。理解词语“倔强”,并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沙漠玫瑰的倔强。
回答这个问题,要联系沙漠玫瑰的发生、发展过程,抓住重点句子“于是,它就等待,等待那极其难得的降雨。终于到了这一天,它就急忙舒展自己的枝丫,把生命的活力展现到极致”来谈体会。
四、有感情地朗读,赞美沙漠玫瑰的美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直抒胸臆,热情赞美了沙漠玫瑰的美,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1)回忆上文,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沙漠玫瑰惊人的美?
(2)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你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仿照课文写法,写两句话抒发自己的情感。
(3)说说在朗读时,应该如何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学生采取自由读、分组读等形式朗读最后一段,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课外延伸,拓展练习
留心观察周围一种事物的生长过程,并把它写下来。
--2--
第二篇:沙漠玫瑰教案
沙漠玫瑰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沙漠玫瑰》。(板书,沙漠玫瑰)通过上一节的学习,你们知道本课主要讲什么吗?(沙漠玫瑰复活的过程)
2,那么沙漠玫瑰是什么样子呢?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呢?谁已经从资料中搜集到了?课文中对此也做了介绍,谁能找出来读一读。3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了什么呢?(顽强的生命力)二,精读课文,感悟交流
1,那么沙漠玫瑰真的具有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吗?它真的能复活吗?现在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见证一下吧。大家自由读第2,3自然段。要求:边读边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沙漠玫瑰变化的词语。全班交流:(1),生找出沙漠玫瑰变化的句子:
(2)那么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沙漠玫瑰复活的过程呢?
第一天:一把枯草
第二天,中心有一点绿 第三天,有玫瑰形图案 第八天,尽情开放浓绿玫瑰
(3)从沙漠玫瑰复活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顽强的生命力,观察细致,对沙漠玫瑰充满了关爱)
(4)当作者一家看到复活的沙漠玫瑰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惊喜的大叫)。(我们来看课文中的插图:三个人看着碗里的绿玫瑰时,是什么样的表情呢?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惊喜之情再齐读这一句:
“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一朵尽情开放的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5),面对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一家高兴的大叫,可是邻居却是什么样的态度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无动于衷 不屑一顾 毫不在乎 漫不经心)(可见,我们和邻居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比较读:面对复活的沙漠玫瑰,我们——,邻居却——。
2、(我们和邻居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三部分,交流:(哦,这就是我们和邻居态度不同的原因,邻居认为沙漠玫瑰只是一种地衣——)A,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这是一个反问句,如果改为陈述句该怎么变?)地衣再美,也美不到哪里去。
试着读这两个句子,哪一个句子更好呢?为什么?(反问句更能表达出邻居对沙漠玫瑰的不屑,轻视,不以为然的态度)(我们惊喜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倔强。)
B,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生命的倔强。
倔强什么意思?(刚强不屈,顽强)你还能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它的倔强?找学生读句子
C,于是,它就等待,等待那极其难得的降雨。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它就急忙舒展自己的枝丫,把生命的活力展现到极致。
极致什么意思?(达到极限)
这句中哪些词能突出它的倔强?(等待,终于、急忙、极致)。齐读这句话,再次体会它的顽强
教师小结:在邻居眼里,沙漠玫瑰只是一种普通的地衣而已,而我们由于看到了它复活的全过程,并感受到了它的倔强和顽强,所以,我们就产生了和邻居截然不同的看法。那么,我们可以从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呢?(全面看问题很重要;知道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全面理解它是多么重要)那么在学习和生活实际当中,你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吗?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
3,是啊,一把干枯的草,经过八天的顽强拼搏,终于复活过来,这怎能不叫人感慨万分呢?此时此刻,作者一家对沙漠玫瑰是一种什么样的的情感呢?我们一起来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4,同学们,当我们和作者一家共同见证了沙漠玫瑰的复活过程后,你们又会对它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呢?请大家也仿照结尾句式写两句话,把你对沙漠玫瑰的情感表达出来吧。
我们————它,是因为—————————————————— 我们————它,是因为———————————————————(我们敬佩它,是因为它在恶劣的环境中,永不绝望。)
(我们歌颂它,是因为它让我们懂得了不管做什么都要坚持不懈。)(我们赞美它,是因为它让我们学会了要全面的看问题)
三,拓展延伸,畅谈感受
学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四、作业:
请你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沙漠玫瑰的方法,留心观察某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把它写下来。板书:
(顽强的生命力)
枯萎难看——————————尽情开放
(全面看问题)
第三篇:教案沙漠玫瑰
《沙漠玫瑰 》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沙漠玫瑰顽强的生命力。
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学习全面看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感悟沙漠玫瑰顽强的生命力。
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全面看问题的方法。
教法:导学互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沙漠玫瑰》。通过上一节学习,你们知道本课主要讲什么吗?(课文主要讲沙漠玫瑰复活的过程)
2、谁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一下沙漠玫瑰复活的过程呢?
(二)自学导纲
1、默读第2、3自然段。要求:边读边用你喜欢的符号,在书上做批注。从沙漠玫瑰复活的过程中,你体会或学到了什么?
2面对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和邻居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呢?在书上做批注。你从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三)自学设疑
通过自主学习你又发现哪些新的问题?
二、合作互动:
(一)小组交流
把自己自学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其他组员帮忙解答。
(二)展示评价
(1)展示“从沙漠玫瑰复活的过程中,你体会或学到了什么?
”
1.从沙漠玫瑰复活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它有顽强的生命力。
2.作者观察很细致
3.作者是在描述自己的关注、关切、关爱!
(2)展示“我们和邻居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呢?”
邻居认为沙漠玫瑰只是一种地衣啊!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 我们惊喜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倔强。
(3)展示“从我们和邻居截然不同的看法中那么,我们可以从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呢?”
全面看问题很重要;知道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全面理解它是多么重要
评价:在展示的过程中生生互评,师适当的做总评。
(三)质疑解难
说出自己的疑惑,大家共同解决
三、导学归纳
(一)学生归纳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二)教师总结
大家在今后习作和生活中注意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培养自己细致观察的好习惯。要全面看待一个事物。
四、拓展训练:
(一)拓展运用
1、同学们,当我们和作者一家共同见证了沙漠玫瑰的复活过程后,你们又会对它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呢?请大家也仿照结尾句式写两句话,把你对沙漠玫瑰的情感表达出来吧。
我们————它,是因为—————————————————— 我们————它,是因为———————————————————
(二)编题自练:
请结合对课文的理解,编一道题考考你的同桌。
板书设计
沙漠玫瑰
(顽强的生命力)
枯萎难看——————————尽情开放
(全面看问题)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沙漠玫瑰》第二课时
教
案
淅川县马蹬镇二小:王彩荷
2014年11月
第四篇:最新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仅供参观,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第一课时 北京的色彩
第一课时
一、课 题:北京的色彩
二、教学目标 :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四、教学难点: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五、教具准备: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北京”。抽生谈谈看到“北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板书“色彩”。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板书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写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四季常青”,“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与“处处是红色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壮丽而辉煌”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八、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第二至四段。
九、板书设计:
北京的色彩
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 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十、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北京的色彩
第二课时
一、课 题:北京的色彩
二、教学目标 :
1.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四、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五、教具准备: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4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2.再读第4段,试着分出这一段的层次并交流每一层的意思。(结合课后第2题进行)
第一层(第1句):概括写出了北京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
第二层(第2~4句):具体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千百种奇妙的色彩”时“又惊又喜”的感觉。
第三层(5~6句):详细介绍作者漫游天坛时发现的银杏树叶的曼妙。
二、找出这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细细品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1)“征服”一词用得巧妙,既与前文的“偏见”形成对比,又准确地概括出“北京的树叶”带给“我”的感受。
(2)“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写出了树叶色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3)“千百种奇妙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和谐”,这正是作者“又惊又喜”的原因。
(4)第5、6句:通过准确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对北京秋天的银杏树叶“一读而生爱”。
4.根据划分的层次及自己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试着把第4段背诵下来。
5.自读第5段,勾画出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试着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些色彩给你留下的印象。(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6.想象两处省略号里的色彩,想象香山红叶的美丽,带着被“征服”的感受读第5段。
7.北京城彩色的秋林,让作者明白了: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北京秋天的自然风光是那么美,她让一个有偏见的人一下子就被征服了。北京的人文景观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自读7~8段。
2.对比北京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思考:从 “紧贴”车窗,“不断寻找”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2.根据你对“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理解,向别人介绍“北京的色彩”。
八、作业布置:
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
九、板书设计:
《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十、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我的百草园
第一课时
一、课 题:我的百草园
二、教学目标 :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三、教学重点: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谈话导入
1.生交流作者资料,师作适当补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
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2. 童年的岁月是如诗的岁月,童年的季节是梦幻的季节。童年就似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的生活,鲁迅先生也不例外。说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去领略那道风景。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词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注意纠正字音:“珊瑚”的“珊”读“shān”不读“shuān”;“后窍”的“窍”读“qiào”,不读“qiǎo”。注意纠正字形:“臃”字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鉴”字的上部分不是“竹字头”。注意多音字“攒”的多种读音。
三、默读课文,了解梗概
1.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第2、3、4、5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然后用段意合并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也可以抓课文重点句“那是我儿时的乐园”来概括。
四、精读课文,品味百草园的“乐” 写法上的体会:
一是从不同方面描写事物。用“碧绿”、“紫红”描写颜色,用“鸣”、“长吟”描写动物的声音;用“窜”、“伏” 等动作描写动物在百草园生活的自由;用“光滑”、“高大”、“缠络”形容静物的外表形状;用“臃肿”、“肥胖”表现体态的有趣;以“低唱”、“长吟”、“弹琴”再现百草园的静谧和动物的安详自由;用“又酸又甜”写出味道,叫人仿佛正含着桑葚或覆盆子,满口生津。
二是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我们体会到百草园既是各种小生物的乐园,也是孩子的乐园。另外,恰如其分的动词运用让我们感受到百草园各物的形影声色如活了一般。
八、作业布置:
自由读读课文第2段,勾出你体会最深或是最感兴趣的地方,体会儿时的“我”认为百草园乐在何处。
九、板书设计: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
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十、教后反思:
第4课时
我的百草园
第二课时
一、课 题:我的百草园
二、教学目标 :
1.学习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
三、教学重点:
学习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四、教学难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边交流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百草园的生机盎然、趣味无穷。
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乐园让学生也来说说自己的乐园。学生交流,能表达清楚,有趣或是能用上阅读中感悟到的方法来叙述的,教师给予表扬与鼓励。
学生合作学习第3、4段,体味在百草园里“雪中捕鸟”的乐趣。
读课文找出描写“捕鸟”这一情节的动词,通过小组讨论并体会用词的准确。
学生自由叙述捕鸟过程,叙述时还可加上一些描写,体会其中的乐趣。也可以边做动作边叙述。
学生朗读,体会鲁迅儿时的天真与好玩的个性,同时也真切感悟到百草园给他带来的无限乐趣,是真正的乐园。
自由朗读第5段,说说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简介“书塾”。
前面2、3、4段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他心目中那么美那么有趣的号称乐园的百草园,作者却被家人送进书塾里去读书啦!这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连续三个“也许是”表现孩子对大人要自己离开百草园原因的猜测、不解和无奈之情,表达了儿时的鲁迅对百草园的依恋,“再见,我的蟋蟀们!再见,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学生反复朗读体会。
二、再读课文,积累语言
浏览课文,并摘抄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是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
八、作业布置: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我的百草园》这篇文章,共同分享了鲁迅先生的童趣,那就是灿烂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我们都经历过童年,也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趣事,那么,请你也给我们介绍介绍你的乐园在哪里,它的乐趣在哪儿。提起你的笔,写一写。然后大家交流交流,让我们一起分享,当然,要
有一定的描写,可以仿写。让我们看看谁的那道风景最美。
九、板书设计:
我的百草园
生机盎然的百草园——植物和动物之多好奇、求知
冬天的百草园——捕鸟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习生活——离开百草园,依依不舍
十、教后反思:
第5课时
七月上天山
第一课时
一、课 题: 七月上天山
二、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进行旁批。
三、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四、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进行旁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新疆吗?去过新疆的天山吗?今天,让我们循着作家碧野的笔触,去感受天山七月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学生自由读文。
三、引导深入学习
1.按照课后第2题的要求,边读边思边批。
要点预设:
作者写了7月天山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如: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这段描写,让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不仅寂静,而且充满生机。
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如: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么漂亮!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珠子,那么的美,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揣摩、欣赏?
(作者用词巧妙,如一开头写“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这个“抛”字,写雪水流下时用“飞泻”这个词,让人感到雪水流下时很有气势。)
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融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八、作业布置:
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融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十、教后反思:
第6课时
七月上天山
第二课时
一、课 题: 七月上天山
二、教学目标 :
1.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容。
2.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三、教学重点:
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容。
四、教学难点:
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这篇课文各段中都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现。由学生自读自批。
二、交流批读情况。①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容。②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很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
③在全班进行交流。
可以由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让学生自主阅读欣赏,积累佳句。2.交流自己的欣赏感受。
五、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1.同桌互查和全班抽查。2.书写生字和摘抄优美词句。
八、作业布置:
书写生字和摘抄优美词句。
九、板书设计:
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
“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很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
描写花海的排比句: “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
十、教后反思:
第7课时 鸟的天堂
第一课时
一、课 题: 鸟的天堂
二、教学目标 :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四、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3.自学生字,掌握字形。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八、作业布置:
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九、板书设计: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留恋:舍不得离开
十、教后反思:
第8课时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一、课 题: 鸟的天堂
二、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1.大
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播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2.出示思考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五、总结全文
八、作业布置: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九、板书设计: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十、教后反思:
第9课时 歌词两首
第一课时
一、课 题:长江之歌
二、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地理解“荡涤”“灌溉”“磅礴”“烙印”等带有生字的新
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地理解“荡涤”“灌溉”“磅礴”“烙印”等带有生字的新词。
四、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长江的知识,搜集有关长江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有条件的可播放《话说长江》光碟,听一听、学一学歌曲《长江之歌》和《我的中国心》。
二、导入
播放《长江之歌》录音磁带或者碟片,如无条件教师则引导学生回忆《长江之歌》。初步感受长江的宏伟气势。引导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心中最强烈的想法是什么,最想对长江说些什么。
三、初读感悟,小组交流
自由地读一读这首歌词,把生字新词圈出来,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画上问号,勾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和同桌或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体会母亲河怀抱的博大和宽广。
四、细读体会,全班交流
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在全班交流的,讨论全组认为最深的感受,做上记号,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
五、品读探究,升华情感
咱们仔细看看这首歌词,它用第二人称,写来十分亲切,大家体会体会。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长江是我们所深深依恋的母亲河,她就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站在我们的身旁,它更是一位坚强有力的母亲,给我们力量。
六、尝试背诵,丰富积累
想进一步走进母亲河的怀抱吗?想把长江的涛声听得更清楚吗?咱们来试着背诵这首诗歌吧!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体会长江所蕴含着的深刻的民族情怀。积累自己喜欢的诗句。
七、拓展延伸
1.身临其境,赞美长江。
我们都是长江的儿女,闭上眼睛,想象着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长江边,对着长江吟诵我们心中的歌,可以用“你用„„”的句式(小黑板或大屏幕展示),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句式。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2.展示其他赞美长江的古诗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八、作业布置:
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十、教后反思:
第10课时 歌词两首
第二课时
一、课 题: 我的中国心
二、教学目标 :
1. 体会这两首歌词所表达的共同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2. 欣赏和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体会这两首歌词所表达的共同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四、教学难点:
欣赏和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实践
引导学生提前一周查阅体现中华志士爱国情怀的相关资料,特别是搜集从海外归来的中华赤子的资料。
二、激情导入
你们听过《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吗?条件具备的可以播放这首歌曲的录音或光碟,请学生欣赏或跟着录音一起唱。
这首歌是台湾著名歌星张明敏的成名作。20多年来,他无数次地登台演唱这首歌曲,每次演唱,他都和观众一起热血沸腾,激情满怀!这首歌为什么牵动这么多人的心呢?答案只有五个字——我的中国心!(揭题,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久唱不衰的《我的中国心》。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三、初读诗歌,感受“我”的中国心
(一)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勾画出生字和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理解、认读,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看能不能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再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解决。同时,把最感人的句子画下来,作上感叹号或者自己喜欢的符号,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学生自读,勾画,小组讨论。
1.交流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明白了,就把问号画去。2.交流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读出来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三)全班交流。
1.交流小组讨论仍然不明白的地方。随机解决生字新词。2.交流小组内同学认为最让人感动的地方。
四、再读诗歌,升华我的中国心
1.想唱唱这首歌吗?为了唱好这首歌,最重要的是熟悉歌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有条件的,引导学生跟着歌碟或录音的节奏朗读歌词,反复琢磨,感受,升华情感。
2.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能读给大家听听吗?指读,评价。再读,比较。如需要,教师可范读。
正因为感动,所以,海外赤子要用这首歌来表达思乡之情。现在,你就是那位多年未见到祖**亲的海外赤子,在梦中,你来到了祖国,你唱起了《我的中国心》。试一试。放录音,学生跟唱,反复诵读,感受。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滚烫的中国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是我们的母亲。那么,只有海外赤子才拥有一颗中国心吗?还有多少炎黄子孙,正是在中国心的感召下,为国家和民族而努力呢!“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上天,让中华儿女扬眉吐气,背后是几十万人的精诚合作,是什么驱使他们如此忘我地工作呢?是一颗滚烫的中国心!
八、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滚烫的中国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是我们的母亲。
十、教后反思:
第11课时
那棵高山榕
第一课时
一、课 题: 那棵高山榕
二、教学目标 :
1、认识并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文章大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叙述脉络,体会文章倒叙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文章大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2.那位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老人是谁呢?(邓小平)关于邓爷爷,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过渡:是啊,邓小平爷爷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邓小平爷爷的故事。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扫除文字障碍
1、默看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勾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同桌讨论交流。
2、指名学生接力读课文,每人读一段或两段,师生共同正音。
3、学习生字。
4、讨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妩媚 心仪 伟岸 亮丽 镌刻 沐浴
5、书写生字词语。
三、再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看看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体会倒叙的作用。文章的写作思路就是作者思考的思路,作者是由眼前看到的这棵枝繁叶茂的高山榕,联想到伟大的邓小平同志,联想到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联想到他在1992年南巡深圳时,种下的那棵高山榕,特别是联想到他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
由于是看到眼前的景物想到已故的小平爷爷,所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让我们更加真切地回想起小平爷爷对祖国人民的卓越贡献和深沉的爱。
八、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妩媚 心仪 伟岸 亮丽 镌刻 沐浴
十、教后反思:
第12课时
那棵高山榕
第二课时
一、课 题: 那棵高山榕
二、教学目标 :
1、认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认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检测:
1、听写词语:榕树 妩媚 邓小平心仪 伟岸 亮丽 镌刻 沐浴 深圳 绿草如茵 湘妃竹 石碑
2、小黑板出示词语,学生自己订正。
二、扣中心句。
1、教师:这是一棵怎样的高山榕?课文中有集中评价它的文段吗?请找一找。
2、学生读4 自然段。
3、抓“普普通通”与“不同寻常”
三、学习课文1至4自然段,体会榕树的“普普通通”
1、这棵普通的榕树是怎样的呢?请找出有关的语句,好好体会,并勾画、圈点和批注。
2、学生谈体会。老师随机指导朗读,总结并板书: 默默地 带来亮丽 增添和谐
3、让我们一起跟随课文的叙述走近榕树,边读边想象画面,像放电影一样欣赏这样一棵平凡却美丽的榕树。
四、学习课文其余部分,体会榕树的“不同寻常”。
(一)、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表现榕树不同寻常的地方,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首先质疑并存疑。
(三)学习课文5-7自然段,了解榕树的栽种过程,体会榕树的“不同寻常”。
1、课文用了很多篇幅详细介绍了小平同志栽种榕树的过程,让我们跟随作者的叙述去看看当时的情景,看看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教师引读课文5-7段,教师读叙述的话,学生读描写小平的语句。)
2、谈感受。
引导学生从描写小平的动作、神态的词语中感受小平同志兴致勃勃,结合资料介绍明白小平同志是因为看到深圳的发展,看到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绩而高兴。
(卫星上天 北京奥运会)
再读“那棵高山榕葱茏耀眼,华盖如伞,生命勃发„„”你又读懂了什么?(小平同志所开创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祖国将更加繁荣昌盛,就如同那高山榕一样越来越葱茏耀眼,生命勃发。)
再读。
是的,这的确是一棵普普通通的高山榕;然而它又是那么的不同寻常,它传达着:深爱永驻;它昭示着:事业永昌。
八、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默默地 带来亮丽 增添和谐
十、教后反思:
第13课时 中华星
第一课时
一、课 题:中华星
二、教学目标 :
1.识写本课生字,理解“敏锐”、“惯例”、“迄今为止”、“情不自禁”、“丰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钰哲发现“中华星”的过程。3.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三、教学重点:
了解“中华星”的发现过程,体会张钰哲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课题
1.边放课件边讲故事:1928年的一个夜晚,一个名叫张钰哲的中国天文学家在芝加哥大学叶凯夫天文台观测室,像往常一样站在天文望远镜前凝神观察。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紧紧盯在一个光点上:啊!一颗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新星在闪动!他惊喜万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美国行星中心站把这颗新发现的小行星编为1125号。从此,这颗闪动的小行星,被载入了世界的天文
史册。也就是从那时起,在小行星的发现者中,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名字。这颗小行星就是用我们伟大的祖国命名的“中华星”。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板书课题:中华星。
2.齐读题目。看到“中华星”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3.请带着你们的思考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全文,勾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指名逐段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顺。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概括:
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
(1)张钰哲发现小行星,为祖国争得荣誉,没有按照惯例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而是用“中华星”命名。
(2)几十年来,张钰哲领导的行星观测室又陆续发现了更多的小行星,为祖国的天文事业作出显著成绩,但没有一颗行星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3)哈佛大学天文台为了表示对张钰哲的敬意,将新近发现的2051号小行星命名为“张星”。
5.小结:“中华星”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身处异国他乡的张钰哲满怀对祖国的深情,给这颗小行星取了个响亮的名字“中华”。张先生在此后几十年的科学研究中成果丰硕,但他却心系祖国荣誉。在他领导的行星观测室发现并命名的众多行星中,唯独没有以他个人命名的星,其高尚品格实在令人敬佩。
6.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带着对科学家敬佩的感情。)
八、作业布置:
找出课文中描写张钰哲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并把它抄写下来。
九、板书设计:
中华星”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
十、教后反思:
第14课时
中华星
第二课时
一、课 题:中华星
二、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钰哲发现“中华星”的过程。
2.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三、教学重点:
了解“中华星”的发现过程,体会张钰哲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星。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字,大家都认识吧!一起读出来:星。你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呢?
我们常说,天上的星星数不清(大约3后面23个零),在繁星点点的夜空,除了刚才大家所知道的这些星星,还有一颗星,叫“中华星”,有一颗星叫“张
星”,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名字?它们的名字有什么来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7课,弄明白“中华星”和“张星”的来历。
二、细读课文,认真感悟体会。
1.首先,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中华星”的来历。(1)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张钰哲是怎样发现小行星的?(句子: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紧紧盯在一个光点上:啊!一颗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新星在闪动!他惊喜万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从这个句子体会到张钰哲发现小行星后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从“惊喜万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体会惊喜、激动之情)
指导朗读。
(2)张钰哲为什么会这样激动?
(句子:自从1801年---真是太令人兴奋了)
从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天文事业比较发达,中国的天文工作太落后了。张的发现不仅是世界天文学上的重大发现,更重要的是在广袤的天空中终于有了中国人命名的行星,这是为祖国争得的荣誉。)
(3)张钰哲发现小行星后,是怎么做的?勾画出有关词句。
(句子:冒着严寒,连续观察了15个夜晚,结果,每次的观察结论都相同)。从“冒着严寒”“连续”“确信”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严谨的科学态度)
(4)在确信自己的发现后,他把观察到的结果报告给美国行星中心站,中心站的工作人员及时给他写了回信。看着这封极不寻常的来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张钰哲的心情为什么久久不能平静?(中国的天文工作太落后了,这是第一颗中国人发现的行星,它的发现不仅是世界天文学上的重大发现,更重要的是在广袤的天空中终于有了中国人命名的行星,这是为祖国争得的荣誉。)
三、总结。
课文题目“中华星”不仅仅指张钰哲发现的这颗小行星,它也是张钰哲先生爱国精神的体现,在人们心中,张钰哲先生也是一颗星,一颗中华民族的星,对天文学事业的贡献和对祖国强烈的爱
四、拓展。
从1925年张钰哲发现第一颗小行星到现在“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发射并安全返回,你想说些什么?你打算将来为祖国建设做点什么呢?
八、作业布置:
搜集其他科学家的故事,把搜集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九、板书设计:
是世界天文学上的重大发现,也是为祖国争得的荣誉。
十、教后反思:
第15课时
“零”的突破
一、课 题:
二、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中国体育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得过金牌?谁第一次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引入
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画出文中生字、词和有关外国地名的词,如“洛杉矶”“普拉多奥林匹克”等,多读几遍,读熟,扫除文字障碍。
2.自由读课文,在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些什么疑问。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分组提出读不懂的问题,简单的问题立即由学生相互解决,教师梳理紧扣课文重点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2.许海峰开始在赛场上的表现如何?他的射击技术为何如此高超?抓住“令人瞩目”“酷爱”“咬咬牙”等词语,引导学生图文结合,体会许海峰的精湛技术是长期的艰苦训练换来的。
3.当比赛中出现意外时,许海峰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学生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词、句,反复读,如:“他仿佛看到了„„他猛地清醒„„”“此时,周围的空气仿佛已经凝固„„”从中体会赛场的紧张气氛,感受许海峰在赛场上的沉着、冷静。
4.讨论:许海峰取得自选手枪慢射比赛奥运冠军有什么历史意义?
5.拓展:从1984年中国夺得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到2008年承办奥林匹克运动会,说明了什么?
6.指导学生体会“反复”这一修辞方法的作用。
四、搜集文中的好词佳句
八、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
九、板书设计:
他仿佛看到了„„他猛地清醒„„”
“此时,周围的空气仿佛已经凝固„„”
赛场的紧张气氛,感受许海峰在赛场上的沉着、冷静。
十、教后反思:
第16课时
灿烂的点地梅
第一课时
一、课题:灿烂的点地梅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4.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歌曲《青藏高原》及点地梅、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媒体展示青藏高原的美景(可配《青藏高原》的歌曲),激发学生的情感。
2.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高原,去认识生长在那里的一种奇特的植物,请齐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3. 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点地梅高原筑路兵)
4. 文章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抽生答,课件展示。)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体会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
请同学们默读描写点地梅的段落,(3~13段)看看点地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把你的阅读感受批写在旁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顽强 美丽)
1.精读感悟点地梅的顽强。
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
(1)“……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① 点地梅到底拥抱的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呢?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的?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② 同学们,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个句子中的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请大家勾画出来。(扎、贴、拥抱)
③ 点地梅的根为什么要扎得很深,枝蔓为什么要贴着地皮,还要一团团地拥抱土地呢?
④ 激情导读:是啊!因为青藏高原常年天寒缺氧,四季冻土封固,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因为点地梅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活下去,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2)“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
“居然”是什么意思?从“居然”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什么?咱们一起来读出作者的惊讶和出乎意料的欣喜。
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 “扎”“贴”“拥抱”“居然”这几个词语体会到了点地梅生命力的顽强。你们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点地梅的美丽?我们继续交流。(你们还体会到点地梅的哪些特点?)
2.体会点地梅的美丽(以读代讲)。
“点地梅开花了,怒放的点地梅十分美丽……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①孩子们,这段话写得很美,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②在天寒缺氧、冻土封固的冰天雪野,点地梅居然能如此艳丽地开放,这种独特的美,不得不让我们惊叹!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学生配乐齐读这一段。)
③ 点地梅既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桂花的香气袭人,但它却把自己的美丽和芳香留在了遥远的青藏高原。再读——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八、作业布置
说说高原筑路兵与点地梅的共同之处
九、板书设计
本文采用接物与人的写法,通过描写雪域高原的点地梅顽强的生命力,抒发了对顽强战斗在青藏铁路筑路工地上的平凡而伟大的筑路兵的赞美。
十、课后反思:
第17课时
灿烂的点地梅
第二课时
一、课题:灿烂的点地梅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4、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歌曲《青藏高原》及点地梅、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
1.点地梅的顽强与美丽让我们惊叹,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筑路兵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5段,边读边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
2.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
①“如果我在青藏铁路工地上光荣牺牲……我要亲眼目睹列车在自己筑起的铁路上呼啸飞驰……”学生交流到这句,教师可相机介绍:要修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铁路,难度可想而知,已经有55个战士因修路而长眠在了青藏高原上。他们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②“妈妈去世了,作为长子却不能尽孝送终,他的心里该是多么难过啊!”学生交流到这句,教师:是啊,虽然母子连心,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③“作为父亲,一定希望第一个见到自己的孩子,也是因为要修路,他却未能守在临产的妻子身旁,只能通过电话安慰妻子。”——生说到这句,师:老师也被这个故事感动着。
出示课件。
(1)请同学们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读这一段,看看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心急如焚)这个词语你们是如何理解的?丈夫为什么会心急如焚?(因妻子难产)难产会有些什么严重的后果?可能是孩子死亡,可能是妻子死亡,也可能是母子双亡。最亲最爱的人在生死边缘挣扎,每一分,每一秒对他来说都是煎熬,而这种煎熬整整持续了一夜,你们能想象出这一夜他是怎么过的吗?
(2)妻子难产,丈夫多么想陪在她的身旁,但他却远在青藏高原,这怎不令他心急如焚?一起来读读。此时此刻,年轻人……教师引读。
(3)既然他心急如焚,为什么不赶到妻子的身边呢?
教师相机小结:一个“心急如焚”,既让我们感受到了丈夫对妻子的关爱,更让我们感到了高原筑路兵舍小家为大家,舍小家为国家的崇高精神。(4)(师指着课件最后的省略号)在青藏高原铁路工地上,像这样感人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这样牺牲了家庭、青春甚至生命的高原筑路兵以及家属的无私奉献,才筑成了这条举世瞩目的天路。(播放课件韩红唱的《天路》片段以及火车在铁路上奔驰的画面。)
(5)如果此时,你就坐在这列开往拉萨的列车上,在天路上奔驰,你最想对高原筑路兵说的是什么?请大家提起笔把它写在课后练习第三题的下边。
(6)学生相互交流。教师相机评价——这样的战士,怎不令人亲近,怎不令人敬佩?(相机板书:平凡伟大可亲可敬)
(二)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1.学生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语段。学了课文,我们都深深地爱上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因此我们也发出由衷的赞叹: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2.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到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抽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他们的共同之处——顽强、平凡而伟大,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3. 因为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具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作者借点地梅表达了他对高原
筑路兵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三)回扣课题,升华情感
1.因为作者喜欢点地梅,所以他写下了这篇——《烂漫的点地梅》(齐读课题)
2.课题中的“烂漫”都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呢?
3.让我们怀着对点地梅顽强生命力的敬佩,再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让我们怀着对高原筑路兵的无限敬意,再读——《烂漫的点地梅》;就让点地梅
不但盛开在青藏高原,也静静地盛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再深情地读——《烂漫的点地梅》。八,作业:
课后练习题
九、板书设计
烂漫的点地梅
点地梅借物喻人高原筑路兵
顽强平凡、伟大
美丽可亲可敬
十、课后反思:
第18课时
在激流中
一、课题:在激流中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理解和正确运用由课文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静及对孩子的深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年轻母亲带给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赞美之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杜鹃”“火苗”在文中的含义。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面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高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你们乐意听吗?
第一课时
请你们闭上眼睛用心倾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你们仿佛能看到什么。
2、老师讲故事。(其实是范读故事,不包括最后一段。)
3、交流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或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板书课题,及时让学生找出故事的起止段,并通过插图让学生明白,图上画的就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在急流中勇敢前行的感人情景。
4、小结。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发言,高老师感受到你们很会倾听。人有一张口,却有两只耳朵,可见听的重要性。听说读写,听排第一,可见听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倾听的好习惯,相信会使你们终身受益。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2、指名学生读课文,师及时肯定闪光点或纠正不足之处。
3、学习生字词。
1)找出文中的生字词,读流利。(指名在黑板上写。)
2)师生共同评议上台写字同学的优缺点。
3)指名读。
4)齐读。
5)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偏旁、上下文、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船舷”“蓊郁”“逆流而上”“酣睡”“颠簸”“喧嚣”等生词的意思。
6)引导生正确书写生字,重点强调“酣”“颠”“嚣”等字的笔顺和写法。
八、作业:
自由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
九、板书设计:
课题
重点
难点
十、课后反思:
第19课时
在激流中
第二课时
一、课题:在激流中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理解和正确运用由课文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静及对孩子的深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年轻母亲带给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赞美之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杜鹃”“火苗”在文中的含义。
2、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面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船舷”“蓊郁”“逆流而上”“灵巧”“奋力”“酣睡”“颠簸”等词语,指名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完及时引导学生修改。
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其实就是画面的内容,第一节课中已经了解。),尽量用上这些词语。
二)精读课文,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静及对孩子的深爱
这个故事写得很好,很感人,到处都是好词佳句,请同学们认真地反复读,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这时老师让大家推荐一名画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有条理地交流,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杜鹃”(在战争影片中,“杜鹃”代表战争取得了胜利,大家都看过《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吧。战争取得胜利了,红军在山间的小路上雄赳赳、气昂昂地走着,满山开的都是映山红,这时传来了优美的歌曲《映山红》:老师唱——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这里的映山红指的就是杜鹃。由于杜鹃花特别火红,特别旺盛,所以也就成为人们自强不息,生命力顽强的象征。咱们今天了解的这位母亲就像火红的杜鹃一样。)和“火苗”的含义,相机引导学生了解前两段环境描写的好处,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内容,重点引导学生读好第三、四段。奖励交流中读书最好的同学读第三、四、五、六段。
(设计意图:本文的故事扣人心弦,写得活灵活现,文中处处都是佳词妙语,处处都有非常好的写法。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老师引导为辅,这样的教学,师生都不会感到累,只要深入读书,只要老师指导得及时,相信效果一定会不错的。遗憾的是,由于时间有限——第三节是我班的数学课,还要听闻雪的课,只好忍痛割爱了,这一环节的教学很不扎实,没有及时指导朗读,给人以蜻蜓点水的感觉,这是我平时最看不惯的地方;围绕“红杜鹃”“不息的火苗”设计的问题没有涉及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深刻。再一次教学时,一定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精读这部分内容。)
三)学习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交流。回忆起这难忘的一幕,作者说了些什么?
指名读最后一段话。
你们理解作者的想法吗? 交流,老师相机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
面对生活中的急流,你打算怎么做,请写下来。
交流,师及时肯定或指出说得不妥之处。
老师讲鲁迅小时候刻“早”字的故事。
总结。
同学们,生活就像爬大山,生活就像蹚大河,面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急流,我们要像年轻的母亲和鲁迅先生那样,心中要燃烧着一团火,要热爱生活,要勇敢顽强,要坚定镇静,要迎难而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八、作业:
摘抄文中的优美句子。
九、板书设计:
一、理解“杜鹃”“火苗”在文中的含义
二、“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面对?
十、课后反思:
第20课时
把耳朵叫醒
第一课时
一、课题:把耳朵叫醒
二、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和课文内容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沃尔特·迪斯尼的创业故事。
学生:搜集米老鼠的各种动画形象。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展示课题
1、出示迪斯尼公司创作的“米老鼠”动画图片,谈话引入。
这是谁?是哪部动画片中的?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知道它是怎样诞生的吗?
2、答案全都藏在《把耳朵叫醒》里。请读课题。
3、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你觉得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同桌相互说说,相互交流补充。
(1)说说课文大意。
(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检查自读情况,集体汇报交流
1.全班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2.用心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沃尔特·迪斯尼创作“米老鼠”的艰难过程的词语。(学生默读、勾画、同桌交流)
3.集体讨论,汇报自己找到的词语。
(1)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并引导学生集体讨论,互相补充,从学生的发言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及时给予肯定。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贫困潦倒——相依为命——举步维艰——灵光乍现——蜚声世界。
(3)读一读这些词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仔细体会,并留下学习的足迹(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一写体会)。
四)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你觉得沃尔特·迪斯尼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你还了解沃尔特·迪斯尼的哪些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3.课后写一写读后感。
五)总结全文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常有不如意的时候,如何把握机会走出困境,勇气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有时光凭奋斗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发现在平凡甚至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
八、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九、板书:
课题
重点
难点
总结
十、课后反思:
第21课时
把耳朵叫醒
第二课时
一、课题:把耳朵叫醒
二、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和课文内容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沃尔特·迪斯尼的创业故事。
学生:搜集米老鼠的各种动画形象。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交流体会。
(1)“虽然报酬很低,但他仍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全力以赴,不敢懈怠。”
面对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全力以赴,可见他工作非常努力,但是仅有努力就能成功吗?
(2)“他熄了灯,陷入空虚与无望的黑暗中,周围静得可怕,又似乎吵闹不休。” “静得可怕”与“吵闹不休”看似矛盾,实际正是作者狂躁与绝望情绪的生动写照。
(3)“他拉开灯赶走那只讨厌的家伙,但疲倦的身心让他干什么都没劲,只好听之任之。反正是失眠,他就去听老鼠的叫声,他甚至听到它在自己床边的跳跃声。”
“听之任之”“反正”这些词语说明画家最初是在无奈之下听老鼠发出的声音的。
(4)“渐渐地,他听到了一种美妙的音乐,如一个精灵在这个寂寞的午夜与自己相伴。”
从“美妙的音乐”、“精灵”、“相伴”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倾听中对老鼠的态度和情感有了很大转变,他在倾听中发现了美,获得了艺术的享受。
(5)“小老鼠使他的工作室有了生机,它成了他的朋友,他则成了它的观众,彼此相依为命。”
瞧!倾听让年轻画家在普通老鼠身上找到了爱。
(6)“那一刻,灵光乍现,他拉开灯,支起画架,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伟大的创作过程似乎仅在一瞬间,但联系上下文,我们就知道,创作的过程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倾听,经历了那么多的“举步维艰”,才有了这一刻的“灵光乍现”,又怎能说是“一瞬间”呢?
(7)读课文最后两段,理解“原来,灵感只青睐那些愿意倾听的耳朵”,“把耳朵叫醒,然后倾听世界。相信总有一个声音属于成功”这两句话的意思。
灵感的获得需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这样才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爱与美。
(8)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给课文另外取个题目,并说说自己的理由。四)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你觉得沃尔特·迪斯尼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你还了解沃尔特·迪斯尼的哪些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3.课后写一写读后感。
五)总结全文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常有不如意的时候,如何把握机会走出困境,勇气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有时光凭奋斗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发现在平凡甚至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
八、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九、板书:
课题
重点
难点
总结
十、课后反思:
第22课时
积累与运用
(三)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
1.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读句子,深入体会句子中反义词的表达效果。
3.再读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二、语海拾贝
1.自由读一读这两组对偶句。
2.在字数等方面感受对偶的规律,感受句子的节奏、声律美,鼓励学生积累。
3.教师介绍《声律启蒙》,展示这本书中的其他对偶句,激励学生课外阅读。
三、互动平台
1.默读互动平台中的对话,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2.集体讨论:从三位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你了解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回忆总结《在急流中》和《把耳朵叫醒》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勾画并再读老师的话:“很多小事都可以成为我们习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多留意、细思考,就不会为习作时找不到材料而犯愁了。”结合平时的写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口语交际:应该录取谁
1.活动目标。
(1)能围绕中心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并有条理地讲述理由。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语文明。
(3)能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有不同的意见能与人交流商讨。
2.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职场应聘的一些故事,为这次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2)课前让学生准备口语交际中招聘故事的情境表演。
3.情境表演,引出课题。
(1)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口语交际中的应聘故事。
(2)引出口语交际的主题:应该录取谁?
4.合作学习,辩论交流。
(1)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2)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找观点相同的同学,丰富自己的认识。
5.集体学习,开展辩论。
(1)以“召开董事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辩论兴趣。
(2)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方,双方辩论。要求:大胆发言,声音响亮,有自己的观点,辩驳有理有据,用语文明。
(3)看看谁的支持者比较多。学生推举出的“董事长”进行总结,老师根据学情以“人力资源部顾问”的身份进行总结,总结时以幽默的语言肯定学生在辩论中的突出表现,指出不足之处。要将学生的注意点引向辩论的态度、语言的组织等方面。对辩论双方都要有客观的评价。
6.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五、习作百花园
与单元学习阅读教学重点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转变成习作实践。
1.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身边最感人的真实故事。
3.由小组推荐学生全班集体交流。
4.独立思考,自由表达。
5.完成作文草稿,自己修改或相互修改。
6.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办“我身边的事”优秀习作展。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读短文,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2.同桌或小组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解决疑难的问题。
3.再读短文,体会文章情感。
4.能将这篇短文讲给别人听。
课后反思:
第23课时
卧看牵牛织女星
第一课时
一、课题:卧看牵牛织女星
二、教学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
2、认识作者
3、整体感知
三、教学重点:
1、了解一些涉及牵牛星、织女星和相关的天文学的科学知识。
2、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理解生动说明的好处。
3、理解这篇科普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难点:
1、扫清字词障碍
2、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理解生动说明的好处。
3、理解这篇科普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也许你们从小听过奶奶讲的牛郎和织女的神话故事,也许你在夏天院子里的纳凉的时候寻找到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你知道这些有关牛郎星和织女星的天文科学知识吗?这篇文章将把你带往那美丽的神话世界,带往无垠的太空去获取知识。
二)简介作者
叶至善,1918年生,出版家,科普作家。曾与人合著科普作品《梦魇》。三)正音释义
(一)生字
怠惰dai duo
描摹mo
孤寂ji
藐小miao 白蒙蒙meng
俯首帖耳tie
蜉蝣fu you
漩涡xuan
不计其数shu
凝神静听ning 沧海一粟su
(二)解词 【神妙】:非常高明,巧妙。【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俯首帖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怠惰】:懒惰。【情致】:情趣,兴致。【描摹】: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和特性等。【孤寂】:孤独寂寞。【少见多怪】:由于见识少,遇见平常的事情也感到奇怪。【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藐小】:微小。【离愁别苦】:离别的愁苦。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要点,分析结构,归纳段意。要求:默读课文时要速度快,准确了解课文大意。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大意:——介绍牵牛和织女星的有关天文知识。
2.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请划分并归纳意思。第一部分(1-3):介绍西方和中国有关牵牛织女星的神话传说,并阐释《秋夕》诗的内涵。第二部分(4-9):介绍牵牛织女及相关的天文知识。第三部分(10):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告诉读者,不要因为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就“感叹生命的短暂和藐小”。
五)根据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所涉及的牵牛星、织女星及银河系等天文学知识。
1、织女星:最亮的星,织女星和附近的几颗星连在一起,形成一架七弦琴的样子,西洋人把它叫做天琴座。它是恒星,它的光辉是太阳的50倍。距离地球26光年。它以每秒14公里的速度移近太阳。
2、牵牛星: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中最大最高的就是牛郎星——也叫做牵牛星。阿拉伯人把这三颗星叫做天平星,我们也把它们叫做挑担星。牵牛星是恒星,它的光辉是太阳的9倍有余,距离地球16光年。它每秒钟接近太阳33公里。
3、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程的长短。光的速度是每秒钟30万公里,一天能走259亿2000万公里,这个长度的365倍,就是一光年。
4、银河:由无数密集的小星组成,它们在天空绕成一周。天文学家把银河所围绕成的空间叫做银河系。银河像一个扁平的车轮,直径约10万光年。银河系外还有很多星系,扁平的漩涡状的星云是银河系外的星系,简称河外星系。由此可见,本文说明的重点是介绍天文学的有关知识。
八、布置作业
1、掌握生字解词
2、思考:本文介绍的是天文知识,为何以杜牧的《秋夕》和传说开头?其用意何在?
九、板书设计:
卧看牵牛织女星
(一)生字
怠惰dai duo
描摹mo
孤寂ji
藐小miao 白蒙蒙meng
俯首帖耳tie
蜉蝣fu you
漩涡xuan
不计其数shu
凝神静听ning 沧海一粟su
(二)解词 【神妙】:非常高明,巧妙。【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俯首帖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怠惰】:懒惰。【情致】:情趣,兴致。【描摹】: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和特性等。【孤寂】:孤独寂寞。【少见多怪】:由于见识少,遇见平常的事情也感到奇怪。【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藐小】:微小。【离愁别苦】:离别的愁苦。
十、课后反思:
第24课时
卧看牵牛织女星
第二课时
一、课题:卧看牵牛织女星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涉及牵牛星、织女星和相关的天文学的科学知识。
2、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理解生动说明的好处。
3、理解这篇科普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重点:
1、了解一些涉及牵牛星、织女星和相关的天文学的科学知识。
2、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理解生动说明的好处。
3、理解这篇科普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难点:
1、扫清字词障碍
2、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理解生动说明的好处。
3、理解这篇科普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也许你们从小听过奶奶讲的牛郎和织女的神话故事,也许你在夏天院子里的纳凉的时候寻找到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你知道这些有关牛郎星和织女星的天文科学知识吗?这篇文章将把你带往那美丽的神话世界,带往无垠的太空去获取知识。
二)认真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所涉及的牵牛星、织女星及银河系等天文学知识。
1、织女星:最亮的星,织女星和附近的几颗星连在一起,形成一架七弦琴的样子,西洋人把它叫做天琴座。它是恒星,它的光辉是太阳的50倍。距离地球26光年。它以每秒14公里的速度移近太阳。
2、牵牛星: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中最大最高的就是牛郎星——也叫做牵牛星。阿拉伯人把这三颗星叫做天平星,我们也把它们叫做挑担星。牵牛星是恒星,它的光辉是太阳的9倍有余,距离地球16光年。它每秒钟接近太阳33公里。
3、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程的长短。光的速度是每秒钟30万公里,一天能走259亿2000万公里,这个长度的365倍,就是一光年。
4、银河:由无数密集的小星组成,它们在天空绕成一周。天文学家把银河所围绕成的空间叫做银河系。银河像一个扁平的车轮,直径约10万光年。银河系外还有很多星系,扁平的漩涡状的星云是银河系外的星系,简称河外星系。由此可见,本文说明的重点是介绍天文学的有关知识。
三)了解了这些与牵牛星、织女星及其相关的天文知识后,你对宇宙有什么认识呢?学生讨论、互相交流。
四)总结全文,归纳中心本文从织女星、牵牛星的天文位置、传说说起,介绍了光年、银河系等有关天文学知识,并引申出人生短促、人很藐小的人生感悟。
八、作业:
(一)掌握生字解词
(二)夏夜观测牵牛星和织女星,写 下观察所见所感,字数不限
九、板书设计:
卧看牵牛织女星
1、织女星:最亮的星,织女星和附近的几颗星连在一起,形成一架七弦琴的样子,西洋人把它叫做天琴座。它是恒星,它的光辉是太阳的50倍。距离地球26光年。它以每秒14公里的速度移近太阳。
2、牵牛星: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中最大最高的就是牛郎星——也叫做牵牛星。阿拉伯人把这三颗星叫做天平星,我们也把它们叫做挑担星。牵牛星是恒星,它的光辉是太阳的9倍有余,距离地球16光年。它每秒钟接近太阳33公里。
3、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程的长短。光的速度是每秒钟30万公里,一天能走259亿2000万公里,这个长度的365倍,就是一光年。
4、银河:由无数密集的小星组成,它们在天空绕成一周。天文学家把银河所围绕成的空间叫做银河系。银河像一个扁平的车轮,直径约10万光年。银河
系外还有很多星系,扁平的漩涡状的星云是银河系外的星系,简称河外星系。
十、课后反思:
第25课时
数字图书馆
第一课时
一、课题:
数字图书馆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知道数字图书馆是怎么回事并知道它的好处。
3.培养爱进图书馆的良好习惯,学习用多种方式获取信息。
三、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知道数字图书馆是怎么回事并知道它的好处。
3.培养爱进图书馆的良好习惯,学习用多种方式获取信息
四、教学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知道数字图书馆是怎么回事并知道它的好处。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在课前去地方图书馆或阅览室体验一下,感受其中的氛围和好处,如处于农村地区,则可以组织他们到学校图书馆或阅览室去参观一下,并去翻阅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城市的学生可以了解一下有关数字图书馆的情况,感受
第五篇:沙漠玫瑰2教案
《沙漠玫瑰 》教案(第二课时)
厚坡三小 全建玲 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沙漠玫瑰顽强的生命力。
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学习全面看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感悟沙漠玫瑰顽强的生命力。
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全面看问题的方法。
教法:导学互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沙漠玫瑰》。通过上一节学习,你们知道本课主要讲什么吗?(课文主要讲沙漠玫瑰复活的过程)
2、谁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一下沙漠玫瑰复活的过程呢?(把沙漠玫瑰放进一个大玻璃碗里浸泡。第一天,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第二天“中心有一点绿”;第三天“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真有玫瑰形的图案”;以后每一天“绿色延伸到它所有的枝丫”“层层舒展”,到了第八天变成了“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板书:枯萎难看------尽情开放)
(二)出示导纲
1、默读第2、3自然段。要求:边读边用你喜欢的符号,在书上做批注从沙漠玫瑰复活的过程中,你体会或学到了什么?
2面对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和邻居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呢?在书上做批注。你从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3、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下面请同学们依据导纲自学至少8分钟。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二、合作互动:
(一)小组交流
把弄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其他组员帮忙解答。(5分钟)
(二)展示评价
现在,我请1A展示“从沙漠玫瑰复活的过程中,你体会或学到了什么?
”2C评价。
1A展示:从沙漠玫瑰复活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它有顽强的生命力。(板书:顽强的生命力)
2C评价:1A展示正确。奖励一面小红旗。我想代表我们组补充,作者观察很细致,沙漠玫瑰每天的变化作者都看得很清楚,既有形状描述,又有颜色、气味的观察。
师:2C评价、展示表现真棒!奖励他们组两面小红旗。接着我请3C展示 5D评价。
3C展示:作者是在描述自己的关注、关切、关爱!
5D评价:是的,作者每天都去观察,足见她关注沙漠玫瑰。奖励一面小红旗!
对大家的踊跃发言我特别感谢!1组、2组、3组各奖励一面小红旗!
观察一种事物要学习作者多角度、仔细地去看,并且融入自己的情感。
当作者一家看到复活的沙漠玫瑰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呢?3A展示。3A:当作者一家看到复活的沙漠玫瑰时是“惊喜地大叫 ”。6E 评价:奖励一面小红旗。
我们来看课文中的插图:(出示课文中的插图)三个人看着碗里的绿玫瑰时,是什么样的表情呢?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1D展示
1D展示:惊喜。沙漠玫瑰生命力真顽强啊!2D展示。
2D展示:高兴。它真漂亮!6C展示。
6C展示: 震惊。它多绿呀!4B评价:各奖励一面小红旗!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惊喜之情再齐读复活后的沙漠玫瑰这句话:出示“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面对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一家高兴得大叫,可是邻居是什么样的态度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出示)
(无动于衷 不屑一顾 毫不在乎 漫不经心)各奖励一面小红旗!(可见,我们和邻居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比较读:面对复活的沙漠玫瑰,我们——,邻居却——。(出示)我们和邻居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呢?
4A 展示:邻居认为沙漠玫瑰只是一种地衣啊!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 奖励一面小红旗!
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这是一个反问句,如果改为陈述句该怎么变?)
5E展示:地衣再美,也美不到哪里去。
试着读这两个句子,哪一个句子更好呢?为什么?
3C展示:反问句更能表达出邻居对沙漠玫瑰的不屑,轻视,不以为然的态度.6B展示:我们惊喜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倔强。
倔强什么意思?(刚强不屈,顽强)
你从课文第4段哪些句子看出沙漠玫瑰的倔强? 4D展示
“于是,它就等待,等待那极其难得的降雨。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它就急忙舒展自己的枝丫,把生命的活力展现到极致。”(出示)“极致”什么意思?(达到极限)6E评价:好!奖励两面小红旗!这句中哪些词能突出它的倔强?(等待,终于、急忙、极致)。让我们齐读这句话,再次体会它的顽强。教师小结:在邻居眼里,沙漠玫瑰只是一种普通的地衣而已,而我们由于看到了它复活的全过程,并感受到了它的倔强和顽强,所以,我们就产生了和邻居截然不同的看法。那么,我们可以从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呢?
2B展示:全面看问题很重要;知道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全面理解它是多么重要.(板书:全面看问题)
6B评价:我们小组同意!也可以这样说:评价一个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内在。各奖励一面小红旗!
是啊,一把干枯的草,经过八天的顽强拼搏,终于复活过来,这怎能不叫人感慨万分呢?此时此刻,作者一家对沙漠玫瑰是一种什么样的的情感呢?我们一起来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谁还有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三)质疑解难
三、导学归纳: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一)学生归纳:
1、全面看问题很重要;知道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全面理解它是多么重要。
2、作者观察细致,对沙漠玫瑰充满了关爱。
3、沙漠玫瑰复活的过程,使我体会到它有顽强的生命力,生命绽放的过程就是一种美,更何况它还生活在恶劣的沙漠里。
4、沙漠里不仅有仙人掌,还有沙漠玫瑰。
5、作者运用对比写出了我们和邻居对仙人掌的不同态度。
(二)教师指导
大家在今后习作和生活中注意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培养自己细致观察的好习惯。要全面看待一个事物。
四、拓展训练:
(一)拓展运用
1、同学们,当我们和作者一家共同见证了沙漠玫瑰的复活过程后,你们又会对它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呢?请大家也仿照结尾句式写两句话,把你对沙漠玫瑰的情感表达出来吧。(出示拓展运用)我们————它,是因为—————————————————— 我们————它,是因为———————————————————(我们敬佩它,是因为它在恶劣的环境中,永不绝望。)
(我们歌颂它,是因为它让我们懂得了不管做什么都要坚持不懈。)(我们赞美它,是因为它让我们学会了要全面的看问题)2,(二)编题自练: 同桌互相出题然后交换做题 布置作业
请你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沙漠玫瑰的方法,留心观察某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沙漠玫瑰
(顽强的生命力)
枯萎难看——————————尽情开放
(全面看问题)课后反思
沙漠玫瑰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沙漠玫瑰》。(板书,沙漠玫瑰)通过上一节的学习,你们知道本课主要讲什么吗?(沙漠玫瑰复活的过程)2,那么沙漠玫瑰是什么样子呢?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呢?谁已经从资料中搜集到了?课文中对此也做了介绍,谁能找出来读一读。3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了什么呢?(顽强的生命力)二,精读课文,感悟交流
1,那么沙漠玫瑰真的具有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吗?它真的能复活吗?现在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见证一下吧。大家自由读第2,3自然段。要求:边读边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沙漠玫瑰变化的词语。全班交流:
(1),生找出沙漠玫瑰变化的句子:
(2)那么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沙漠玫瑰复活的过程呢? 第一天:一把枯草
第二天,中心有一点绿
第三天,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有玫瑰形图案 第八天,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3)从沙漠玫瑰复活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顽强的生命力,观察细致,对沙漠玫瑰充满了关爱)
(4)当作者一家看到复活的沙漠玫瑰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惊喜地大叫)。(我们来看课文中的插图:三个人看着碗里的绿玫瑰时,是什么样的表情呢?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那么就让我们带着惊喜之情再齐读这一句:
“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一朵尽情开放的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5),面对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一家高兴的大叫,可是邻居却是什么样的态度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无动于衷 不屑一顾 毫不在乎 漫不经心)
(可见,我们和邻居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比较读:面对复活的沙漠玫瑰,我们——,邻居却——。
2、(我们和邻居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三部分,交流:(哦,这就是我们和邻居态度不同的原因,邻居认为沙漠玫瑰只是一种地衣——)
A,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这是一个反问句,如果改为陈述句该怎么变?)
地衣再美,也美不到哪里去。
这两个句子,哪一个句子更好呢?为什么?(反问句更能表达出邻居对沙漠玫瑰的不屑,轻视,不以为然的态度)(我们惊喜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倔强。)
B,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生命的倔强。
倔强什么意思?(刚强不屈,顽强)你还能从文中第四段哪些句子看出它的倔强?请学生读句子 C,于是,它就等待,等待那极其难得的降雨。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它就急忙舒展自己的枝丫,把生命的活力展现到极致。
极致什么意思?(达到极限)
这句中哪些词能突出它的倔强?(等待,终于、急忙、极致)。齐读这句话,再次体会它的顽强
教师小结:在邻居眼里,沙漠玫瑰只是一种普通的地衣而已,而我们由于看到了它复活的全过程,并感受到了它的倔强和顽强,所以,我们就产生了和邻居截然不同的看法。那么,我们可以从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呢?(全面看问题很重要;知道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全面理解它是多么重要)
3,是啊,一把干枯的草,经过八天的顽强拼搏,终于复活过来,这怎能不叫人感慨万分呢?此时此刻,作者一家对沙漠玫瑰是一种什么样的的情感呢?我们一起来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4,同学们,当我们和作者一家共同见证了沙漠玫瑰的复活过程后,你们又会对它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呢?请大家也仿照结尾句式写两句话,把你对沙漠玫瑰的情感表达出来吧。
我们————它,是因为—————————————————— 我们————它,是因为———————————————————(我们敬佩它,是因为它在恶劣的环境中,永不绝望。)
(我们歌颂它,是因为它让我们懂得了不管做什么都要坚持不懈。)(我们赞美它,是因为它让我们学会了要全面的看问题)三,拓展延伸,畅谈感受
1、学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2、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生命比美丽更重要
一场雷雨过后,沙漠里刚露出头来的凤尾草,看到身旁那棵浑身长刺的仙人掌,横竖看不顺眼,便高声嘲讽道:“哎呀,哪儿来的这位战士,浑身都挂满了刀枪,是摆威风给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看吗?哼!”“小姐,你不知道,”仙人掌温和地解释道,“在干燥的环境中,我的刺可以保持我体内的水分,不让它们大量蒸发掉。正是依赖这个不太漂亮的刺,我才能在干燥的沙漠里生存下来。”“你这是为自己的丑陋辩护吧!”凤尾草娇滴滴地对仙人掌说,“你看我身上没长一根刺,不也长得碧绿鲜嫩,哪一点比不上你?”仙人掌背过脸去一声不响。
五个晴天下来,娇嫩的凤尾草受不了沙漠里炎热和干燥的煎熬,渐渐枯萎下来了。它只好求仙人掌帮忙:“哎呀,我快渴死啦,给我一点水喝吧!”“唉,我没有办法帮助你呀!”仙人掌无可奈何地说,“不过从你身上,我认识了一个真理:生命比美丽更重要。”(1)仙人掌和凤尾草各有什么特点?(2)仙人掌与凤尾草的命运结果如何?
(3)联系实际,说说你对“生命比美丽更重要”的理解。
四、作业:
请你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沙漠玫瑰的方法,留心观察某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把它写下来。
板书:
(顽强的生命力)
枯萎难看——————————尽情开放
(全面看问题)
2.学习第2、3段。
“我”按照说明书把沙漠玫瑰浸泡在水里后,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
(1)勾画出描写沙漠玫瑰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指导朗读重点句子“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朋友拿给我时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我们”看到时的心情如何?说说在朗读时应该如何表现。
(2)从“我”观察沙漠玫瑰的变化中,你学到了些什么?
勾画出描写沙漠玫瑰变化的词语:“一把枯草”“中心有一点绿”“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真有玫瑰形的图案”“绿色层层舒展”“延伸到它所有的枝丫”“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读句子,谈体会,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与形象的描述。
(3)你怎样看待“我们”和邻居的不同态度? 在小组学习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谈感受,说体会。从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学习第4段。
(1)抓住重点句子“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当你目睹了沙漠玫瑰由“一把枯草”到“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的变化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2)在邻居眼中,很难把沙漠玫瑰与美联系起来,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生命的倔强。理解词语“倔强”,并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沙漠玫瑰的倔强。
回答这个问题,要联系沙漠玫瑰的发生、发展过程,抓住重点句子“于是,它就等待,等待那极其难得的降雨。终于到了这一天,它就急忙舒展自己的枝丫,把生命的活力展现到极致”来谈体会。
四、有感情地朗读,赞美沙漠玫瑰的美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直抒胸臆,热情赞美了沙漠玫瑰的美,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1)回忆上文,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沙漠玫瑰惊人的美?
(2)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你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仿照课文写法,写两句话抒发自己的情感。
(3)说说在朗读时,应该如何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学生采取自由读、分组读等形式朗读最后一段,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课外延伸,拓展练习 留心观察周围一种事物的生长过程,并把它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