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家长学校教案第二课 沟通,就是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

时间:2019-05-15 03:2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下)家长学校教案第二课 沟通,就是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下)家长学校教案第二课 沟通,就是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

第一篇:四(下)家长学校教案第二课 沟通,就是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

第二课 沟通,就是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

教学目标:1.让家长明白亲子沟通的重要性。2.让家长了解亲子沟通的基本策略。3.学习将沟通技巧用于实践中。教学重点:了解亲子沟通的基本策略。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沟通的技巧。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家长朋友们,首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放松放松。游戏的名字是----“孩子的自由联想”

请家长们按照顺序,按“孩子像„,因为„”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家长交流)

总结:从家长们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孩子浓浓的爱,温馨而甜蜜。

二、了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一)故事分享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每个做父母的都知道如何去爱孩子。也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2000年1月17日,在浙江省金华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惨痛事件: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徐力,用铁锤打死了他的亲生母亲。

一个17岁的孩子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母亲呢? 关键就在于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亲子间就缺少沟通。

徐力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平时他与母亲一起生活,母亲对徐力在生活上关爱有加,百依百顺。他母亲是个大专毕业生,她羡慕别人毕业于名牌大学,她就把名牌大学梦这一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从小学起就给儿子划定一个分数线,必须达到97分,否则非骂即打,说什么“你是我养的,打死了也不犯法”!她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平时徐力喜欢看课文书籍,喜欢看电视,也喜欢踢球,但都遭到了母亲的严厉禁止。

„„

那一天,母亲参加家长会议时得知,徐力这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排在班级第十八名。回家后,母亲很生气,狠狠地打了儿子一顿。徐力喜欢踢足球,母亲就说:“以后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重压之下的徐力感到母亲对自己管得太严,而且母亲提出的目标无法实现,深感委屈和压抑。

2000年1月17日中午,徐力从学校回家吃完中饭后,想看会儿电视。母亲提醒儿子期末考试要考前10名。徐力回答说:“很难考的,不可能考得到。”母子之间再次为学习发生顶撞。绝望中,徐力从门口拿起一把木柄榔头朝正在绣花的母亲后脑砸去,将母亲活活砸死。

„„

《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卢勤,为了徐力的事情专程赶到浙江省金华市看守所访问徐力。徐力第一句话就说:“在家里,我没有一点儿秘密,我很压抑。”“在家里,我感到母亲处处在监视我。”

徐力的母亲把儿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错误地认为儿子的一切行动要听从自己的指挥。她不想也不懂与孩子沟通,在这种错误心理的驱使下,她把自己对儿子的关爱,扭曲成监视和压迫,使儿子在生活中失去了自由,人格尊严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亲子间的鸿沟越来越深,在儿子的内心深处逐渐滋生了仇视、反抗、冷酷的情绪,最后这种情绪因为得不到发泄和排解,最终酿成了悲剧。

(二)讨论

听了这个故事,您有什么感想呢? 组织家长讨论。交流感想。

(三)总结

当您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一些困惑,当您越来越不知道您的孩子在想些什么,当您的孩子不再能把您的话听到心里去,那您就要反思一下家庭教育中的关键问题-----沟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分析证明,许多孩子的心理问题的克服、矫治,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家长经常与孩子进行正常的沟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沟通,是相互尊重,认可对方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对方的思想和意志,企图越俎代庖,包揽一切,以自己的心境代替对方的心境,以自己的价值标准代替对方的价值标准。作为家长应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活动的空间。

沟通,是彼此敞开心扉,进行心灵对话,真诚倾听和倾诉,既增进相互了解,更努力理解彼此的心境和思维方式,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于孩子,要以和蔼的目光唤起自己心中感受和困惑的愿望,并对他们给予更多的理解和认可。

三、亲子沟通的三个问题。

(一)亲子间的相互认知问题

现在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虽然十分重视,但对自己孩子并不十分了解。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要求过严,看不到子女的长处;有的家长只注意子女的智力开发和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子女的个性发展„„

其实,孩子对父母也不了解,最突出的问题是孩子对父母期望的认知,也就是说孩子对父母的期望是否知道,是否了解,认知的深浅程度又是如何。

据上海地区调查,小学生在家长对自己学业、技艺、才能等要求方面的期望与家长一致的占30%,主要原因是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父母易于表达的期望,如父母对其学习的满意程度,他们能直接诶感知,并且能与父母一致。而有些抽象的或不易于直接表达的期望,如父母希望他们有“一技之长”,能“出人头地”,他们可能不能理解,其认知就很难与父母一致了。因此,要使孩子对父母的认知与父母对孩子的认知一致,则要求父母从孩子的认知水平出发,把自己的期望、要求,对客观事物的看法等传递给孩子,取得与孩子的共识,这样亲子关系在认知方面比较和谐一致,家庭教育就有一个共同的基础。

(二)亲子之间的情感与态度

从目前显示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和态度表现为七种类别:1.过度保护型。2.溺爱型。3.专制型。4.理智型。5.期待过高型。6.严厉型。7.忽略性。在父母对孩子的情感与态度的教育环境影响下,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与态度也呈现为十种类别:1.顺从型。2.希望型。3.信任型。4.体谅型。5.协调型。6.理智型。7.无耐型。8.冷漠型。9.惧怕型。10.疏远型。亲子关系随父母的教养态度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具有怎样的教养态度,就有怎样的亲子关系。

(三)沟通应该是双向的

沟通,也应理解为双向的,既有父母对子女心灵活动的了解、理解和尽可能多的认同,也有子女对父母心理活动的了解、理解和认同。当然,在此过程中,父母要注意适时、适度地因势利导,巧妙地发挥引领和提升的作用。

四、交流亲子沟通的现状。

各位家长朋友,你们平时在家是怎么跟孩子沟通的呢? 请与坐在你旁边的家长朋友做一个交流。全体家长交流:

1.从沟通的内容、频率、主动性和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交流。2.提出困惑。

五、亲子沟通的策略

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件大事,但是如何沟通,这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

(一)试着理解尊重孩子

被尊重被理解是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的。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您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这在亲子之间,本来应该没有问题,但事实并不是没有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

理解孩子也并不是娇宠孩子。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父母对子女,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缺乏尊重。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会缩小。将心比心,孩子会对你更加信任。

(二)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孩子

在与孩子沟通时,还要能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天,我的一位学生放学后在该回家的时候还没有回家。家长开始想:这孩子,又贪玩了。继而是愤怒:都什么时候了,人影子都不见!不等她,我们先吃饭!心里想:她回来非得“好好教育”她一顿不可!左等右等还不回来,家长越来越焦虑:这孩子不会出什么事吧?越想越害怕,开始一个一个打电话询问女儿的同学。正在此时,门铃响了,母亲迫不及待地去开门,(接下来会怎么样?大家想一下),这位母亲是怎么做的呢?劈头一阵责骂:“你死哪里去了?!害得我们差一点没去报案......”女儿试图解释,但母亲此刻哪里容得下女儿的解释?劈脸又是一个巴掌,打得女儿捂着脸跑进自己的房间去呜呜地哭起来。这位家长用“责骂和巴掌”传达了自己对女儿的那一份刻骨铭心的关爱。

做父母的,原本出于“爱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这种不当的方式所遮掩。当父母对着孩子愤怒责骂的时候,父母的“爱心”往往被湮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之中。尽管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同时,不时声称“我是为你好”,但孩子听到的却是如雷贯耳的斥骂声,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没有想过孩子怎么看自己。我们的管教如果建立在孩子当时的“对立情绪”上,又如何能“真正生效”?我们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疼爱呢?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过于严厉、缺乏温情的养育方式与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一样,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不应该用“打骂和训斥”来把自己的“爱心和善意”伪装、包裹起来,而应该直接地准确地把自己的感觉、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家长可以这样对晚归的孩子说:你回来得太晚了,我们都非常为你担心,我已经拨了十几个电话,还差一点要打110报案了!

“担心”是家长真正的感觉,“愤怒”则是由“担心”而产生的。直接地、坦诚地把自己的“担心感觉”告诉孩子,不管她是由于正当的原因还是不正当的原因晚归,听到这样的话,多半都会感受到父母的深切关心,并且产生内疚感。若有此良好的沟通为基础,接下来的“教育”就容易接受了。

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是对孩子的深切关爱,也是家长应该履行的职责、义务。但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要注意表达方式:

1、•避免夸大事实。•不要用“你总是”“你肯定”“你从来”这样的句式。凭心而论,你的本意并非认为自己的孩子真的“总是如此”、“肯定如此”、“从来如此”。所以应避免。

2、避免笼统模糊。如果你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不满,要避免笼统的指责“你这个孩子......”而应该具体地说“你这个行为......”“你这件事......”因为你真正不满意的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3、善于认错。家长也有无理的时候,认错时不要说“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错!”“反正你总是对的,我都是错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也许你是对的”“也许是我错了。”

总之,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时,要避免指责,而是对她说出自己真实的感觉。

(三)耐心倾听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倾听有时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有一天得了喉炎,嗓子哑了。儿子放学回来后说:“妈妈,老师批评我了。”接着就诉说老师怎么怎么不对。当时,这位母亲特别想批评儿子:你错了,老师是对的。可是因为嗓子哑,说不出话,就只好瞪着眼睛,看着儿子说。等儿子终于说完了以后,突然儿子又说了一句:“妈妈,我谢谢您。”她当时一愣,不知儿子是什么意思。儿子又说:“谢谢您,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话。”第二天,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你昨天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我已经明白了,我错怪了老师。”这就是倾听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评论,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但是不要认为沟通需要用嘴去说,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可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来试着克制一下自己,改变一下自己,当发现孩子有烦恼时,不妨耐心地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真实的、细微的想法,并进行恰当的鼓励,那你会发现与孩子更愿意跟你说心里话。

(四)丰富沟通的方法和内容

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可以给孩子写封信,给孩子发一封邮件,还可以定期开个家庭会议,专门用一本笔记本作为“连心桥”,也可以通过啊孩子最信任的小朋友或大人作为“信息传递员”。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还应该讲究更为丰富的内容。交谈的内容是很广泛的,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死沟通的内容,而在此过程中彼此都可以开拓视野,实现知识上的互构,思想上的互启,情感上的互通,彼此相得益彰。一般来讲,可以有以下的内容:(1)市场信息反馈。(2)讨论新鲜事物。(3)活动交际。(4)影视评论。(5)共同解决困难问题。

六、沟通,没问题(情境表演)

下面,我为大家提供了几个需要沟通的场景,请家长朋友们自由组合,可以谈一谈,也可以演一演。

1.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他的母亲:“妈妈最讨厌了,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你的反应是什么?

2.当你的孩子对你说:“老师偏心,别人讲话不批评,就批评我”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3.如果你对孩子过多玩电脑游戏不满意,你怎样告诉他?

4.老师反映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郁郁寡欢了,你会怎么跟孩子沟通呢?

七、结语

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希望家长们都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共同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孩子们都能敞开心扉,把大家当成最知心的朋友。谢谢大家!

第二篇:《沟通,就是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教学设计

《沟通,就是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让家长明白亲子沟通的重要性。2.让家长了解亲子沟通的基本策略。3.学习将沟通技巧用于实践中。教学重点:了解亲子沟通的基本策略。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沟通的技巧。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家长朋友们,首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放松放松。游戏的名字是----“孩子的自由联想”

请家长们按照顺序,按“孩子像„,因为„”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家长交流)

总结:从家长们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孩子浓浓的爱,温馨而甜蜜。

二、了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一)故事分享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每个做父母的都知道如何去爱孩子。也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2000年1月17日,在浙江省金华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惨痛事件: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徐力,用铁锤打死了他的亲生母亲。

一个17岁的孩子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母亲呢? 关键就在于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亲子间就缺少沟通。

徐力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平时他与母亲一起生活,母亲对徐力在生活上关爱有加,百依百顺。他母亲是个大专毕业生,她羡慕别人毕业于名牌大学,她就把名牌大学梦这一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从小学起就给儿子划定一个分数线,必须

达到97分,否则非骂即打,说什么“你是我养的,打死了也不犯法”!

她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平时徐力喜欢看课文书籍,喜欢看电视,也喜欢踢球,但都遭到了母亲的严厉禁止。

„„

那一天,母亲参加家长会议时得知,徐力这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排在班级第十八名。回家后,母亲很生气,狠狠地打了儿子一顿。徐力喜欢踢足球,母亲就说:“以后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重压之下的徐力感到母亲对自己管得太严,而且母亲提出的目标无法实现,深感委屈和压抑。

2000年1月17日中午,徐力从学校回家吃完中饭后,想看会儿电视。母亲提醒儿子期末考试要考前10名。徐力回答说:“很难考的,不可能考得到。”母子之间再次为学习发生顶撞。绝望中,徐力从门口拿起一把木柄榔头朝正在绣花的母亲后脑砸去,将母亲活活砸死。

„„

《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卢勤,为了徐力的事情专程赶到浙江省金华市看守所访问徐力。徐力第一句话就说:“在家里,我没有一点儿秘密,我很压抑。”“在家里,我感到母亲处处在监视我。”

徐力的母亲把儿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错误地认为儿子的一切行动要听从自己的指挥。她不想也不懂与孩子沟通,在这种错误心理的驱使下,她把自己对儿子的关爱,扭曲成监视和压迫,使儿子在生活中失去了自由,人格尊严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亲子间的鸿沟越来越深,在儿子的内心深处逐渐滋生了仇视、反抗、冷酷的情绪,最后这种情绪因为得不到发泄和排解,最终酿成了悲剧。

(二)讨论

听了这个故事,您有什么感想呢? 组织家长讨论。交流感想。

(三)总结

当您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一些困惑,当您越来越不知道您的孩子在想些什么,当您的孩子不再能把您的话听到心里去,那您就要反思一下家庭教育中的关键问题-----沟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分析证明,许多孩子的心理问题的克服、矫治,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家长经常与孩子进行正常的沟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沟通,是相互尊重,认可对方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对方的思想和意志,企图越俎代庖,包揽一切,以自己的心境代替对方的心境,以自己的价值标准代替对方的价值标准。作为家长应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活动的空间。

沟通,是彼此敞开心扉,进行心灵对话,真诚倾听和倾诉,既增进相互了解,更努力理解彼此的心境和思维方式,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于孩子,要以和蔼的目光唤起自己心中感受和困惑的愿望,并对他们给予更多的理解和认可。

(四)升华

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家庭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密切相关的。沟通有助于孩子形成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品质。所以,各位家长朋友一定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

三、亲子沟通的三个问题。

(一)亲子间的相互认知问题

现在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虽然十分重视,但对自己孩子并不十分了解。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要求过严,看不到子女的长处;有的家长只注意子女的智力开发和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子女的个性发展„„

其实,孩子对父母也不了解,最突出的问题是孩子对父母期望的认知,也就是说孩子对父母的期望是否知道,是否了解,认知的深浅程度又是如何。

据上海地区调查,小学生在家长对自己学业、技艺、才能等要求方面的期望与家长一致的占30%,主要原因是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父母易于表达的期望,如父母对其学习的满意程度,他们能直接诶感知,并且能与父母一致。而有些抽象的或不易于直接表达的期望,如父母希望他们有“一技之长”,能“出人头地”,他们可能不能理解,其认知就很难与父母一致了。因此,要使孩子对父母的认知与父母对孩子的认知一致,则要求父母从孩子的认知水平出发,把自己的期望、要求,对客观事物的看法等传递给孩子,取得与孩子的共识,这样亲子

关系在认知方面比较和谐一致,家庭教育就有一个共同的基础。

(二)亲子之间的情感与态度

从目前显示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和态度表现为七种类别:1.过度保护型。2.溺爱型。3.专制型。4.理智型。5.期待过高型。6.严厉型。7.忽略性。在父母对孩子的情感与态度的教育环境影响下,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与态度也呈现为十种类别:1.顺从型。2.希望型。3.信任型。4.体谅型。5.协调型。6.理智型。7.无耐型。8.冷漠型。9.惧怕型。10.疏远型。亲子关系随父母的教养态度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具有怎样的教养态度,就有怎样的亲子关系。

(三)沟通应该是双向的

沟通,也应理解为双向的,既有父母对子女心灵活动的了解、理解和尽可能多的认同,也有子女对父母心理活动的了解、理解和认同。当然,在此过程中,父母要注意适时、适度地因势利导,巧妙地发挥引领和提升的作用。

四、交流亲子沟通的现状。

各位家长朋友,你们平时在家是怎么跟孩子沟通的呢? 请与坐在你旁边的家长朋友做一个交流。全体家长交流:

1.从沟通的内容、频率、主动性和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交流。2.提出困惑。

五、亲子沟通的策略

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件大事,但是如何沟通,这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

(一)试着理解尊重孩子

被尊重被理解是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的。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您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这在亲子之间,本来应该没有问题,但事实并不是没有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

件的去尊重子女。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

理解孩子也并不是娇宠孩子。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父母对子女,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缺乏尊重。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会缩小。将心比心,孩子会对你更加信任。

(二)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孩子

在与孩子沟通时,还要能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天,我的一位学生放学后在该回家的时候还没有回家。家长开始想:这孩子,又贪玩了。继而是愤怒:都什么时候了,人影子都不见!不等她,我们先吃饭!心里想:她回来非得“好好教育”她一顿不可!左等右等还不回来,家长越来越焦虑:这孩子不会出什么事吧?越想越害怕,开始一个一个打电话询问女儿的同学。正在此时,门铃响了,母亲迫不及待地去开门,(接下来会怎么样?大家想一下),这位母亲是怎么做的呢?劈头一阵责骂:“你死哪里去了?!害得我们差一点没去报案......”女儿试图解释,但母亲此刻哪里容得下女儿的解释?劈脸又是一个巴掌,打得女儿捂着脸跑进自己的房间去呜呜地哭起来。这位家长用“责骂和巴掌”传达了自己对女儿的那一份刻骨铭心的关爱。

做父母的,原本出于“爱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这种不当的方式所遮掩。当父母对着孩子愤怒责骂的时候,父母的“爱心”往往被湮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之中。尽管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同时,不时声称“我是为你好”,但孩子听到的却是如雷贯耳的斥骂声,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没有想过孩 5

子怎么看自己。我们的管教如果建立在孩子当时的“对立情绪”上,又如何能“真正生效”?我们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疼爱呢?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过于严厉、缺乏温情的养育方式与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一样,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不应该用“打骂和训斥”来把自己的“爱心和善意”伪装、包裹起来,而应该直接地准确地把自己的感觉、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家长可以这样对晚归的孩子说:你回来得太晚了,我们都非常为你担心,我已经拨了十几个电话,还差一点要打110报案了!

“担心”是家长真正的感觉,“愤怒”则是由“担心”而产生的。直接地、坦诚地把自己的“担心感觉”告诉孩子,不管她是由于正当的原因还是不正当的原因晚归,听到这样的话,多半都会感受到父母的深切关心,并且产生内疚感。若有此良好的沟通为基础,接下来的“教育”就容易接受了。

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是对孩子的深切关爱,也是家长应该履行的职责、义务。但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要注意表达方式:

1、•避免夸大事实。•不要用“你总是”“你肯定”“你从来”这样的句式。凭心而论,你的本意并非认为自己的孩子真的“总是如此”、“肯定如此”、“从来如此”。所以应避免。

2、避免笼统模糊。如果你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不满,要避免笼统的指责“你这个孩子......”而应该具体地说“你这个行为......”“你这件事......”因为你真正不满意的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3、善于认错。家长也有无理的时候,认错时不要说“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错!”“反正你总是对的,我都是错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也许你是对的”“也许是我错了。”

总之,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时,要避免指责,而是对她说出自己真实的感觉。

(三)耐心倾听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倾听有时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有一天得了喉炎,嗓子哑了。儿子放学回来后说:“妈妈,老 6

师批评我了。”接着就诉说老师怎么怎么不对。当时,这位母亲特别想批评儿子:你错了,老师是对的。可是因为嗓子哑,说不出话,就只好瞪着眼睛,看着儿子说。等儿子终于说完了以后,突然儿子又说了一句:“妈妈,我谢谢您。”她当时一愣,不知儿子是什么意思。儿子又说:“谢谢您,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话。”第二天,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你昨天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我已经明白了,我错怪了老师。”这就是倾听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评论,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但是不要认为沟通需要用嘴去说,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可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来试着克制一下自己,改变一下自己,当发现孩子有烦恼时,不妨耐心地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真实的、细微的想法,并进行恰当的鼓励,那你会发现与孩子更愿意跟你说心里话。

(四)丰富沟通的方法和内容

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可以给孩子写封信,给孩子发一封邮件,还可以定期开个家庭会议,专门用一本笔记本作为“连心桥”,也可以通过啊孩子最信任的小朋友或大人作为“信息传递员”。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还应该讲究更为丰富的内容。交谈的内容是很广泛的,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死沟通的内容,而在此过程中彼此都可以开拓视野,实现知识上的互构,思想上的互启,情感上的互通,彼此相得益彰。一般来讲,可以有以下的内容:(1)市场信息反馈。(2)讨论新鲜事物。(3)活动交际。(4)影视评论。(5)共同解决困难问题。

六、沟通,没问题(情境表演)

下面,我为大家提供了几个需要沟通的场景,请家长朋友们自由组合,可以谈一谈,也可以演一演。

1.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他的母亲:“妈妈最讨厌了,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你的反应是什么?

2.当你的孩子对你说:“老师偏心,别人讲话不批评,就批评我”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3.如果你对孩子过多玩电脑游戏不满意,你怎样告诉他?

4.老师反映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郁郁寡欢了,你会怎么跟孩子沟通呢?

七、结语

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希望家长们都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共同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孩子们都能敞开心扉,把大家当成最知心的朋友。谢谢大家!

作者姓名:顾敏毓

单位: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中心小学电子邮箱:luorufanchen@126.com 通讯地址:南京市玄武区小卫街1号邮政编码:210014 选送单位:孝陵卫中心小学

第三篇:沟通,与孩子心灵对话

《沟通,与孩子心灵对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家长明白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2、让家长了解亲子沟通的基本策略。

3、学习将沟通技巧用于实践中。教学重点:了解亲子沟通的基本策略。教学难点:在现实生中运用沟通的技巧。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家长朋友们,首先感谢你们来参加本次的家长会。游戏:由孩子联想到的„„

请家长们按照顺序,按“孩子像„„,因为„„”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总结:从家长们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孩子都充满了浓浓的爱,让人感到温馨。

二、了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一)故事分享

应该说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每个做父母自己不一定都知道如何去爱孩子。也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真正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主持人:有这么一所学校,一位新老师来给同学们上课。在极为融洽的课堂里,老师看到了一个和这个气氛格格不入的男孩。他让新上任的唐老师感觉心疼。

唐老师:在语文课上,我看到了那个孩子——目光呆滞,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没啥反应,似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后来我知道了这个孩子叫奇奇。他平时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总是一个人坐在位子上。我想和他谈心,可他却始终闭着嘴,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你。好不容易孩子开口了,他告诉我前一段时间他和班级里的同学闹矛盾了,他一生气就把同学的文具盒摔坏了。老师找到他的家长。爸爸到校后没问前因后果,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了他一耳光。奇奇在那个情况下愤怒极了,心理恨极了爸爸。一句话也没有和爸爸说,因为他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和他说的。奇奇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和爸爸好说的了,爸爸当着众人扇他的一耳光让孩子失去了很多,他觉得自己一点面子也没有了,以后怎么在老师、同学面前抬起来头来啊。想到以后要被同学们瞧不起,他就特别不想在这个班级再待下去了。

听了孩子的叙述,我很心疼,特地去拜访奇奇的爸爸,交流时我问孩子的爸爸为什么因为这样一件事就在班上打了奇奇。爸爸也很无奈,他告诉我奇奇以前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常犯一些错误。当时被老师叫到学校,他感觉很丢面子,因为当时太生气了,就动手打了孩子。

我又问了奇奇爸:当时打了孩子,心理怎么想的?奇奇爸说:当时打孩子也是一时冲动,心里想着对孩子要严格要求,没想太多就动手了。当时也没想到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自己的一巴掌就这样把孩子的面子打没了。从那次以后孩子彻底改变了,变得行为怪异起来,在班级里沉默不语,性格变得很内向,不再愿意跟别人交往,在家里也不愿意和家人说话了,问他总说要换班,再也不想去那个班了„„后来,奇奇爸也对自己的一耳光后悔不已。

我又问奇奇爸:有没有想过办法来弥补现状。奇奇爸说:事后家里人做了很多事情来帮助奇奇走出这个事件的阴影。当他不愿意和同学玩,不愿意跟同学讲话的时候,我们就专门邀请同学来家里聚会,还特地买了很多有关与同学交往的书给他看„„当他不愿意和家人讲话的时候,我们专门挑他喜欢看的电视陪他一起看,主动和他讨论电视情节,找了很多话题和他聊天,了解他在想些什么,在做些什么„„

交流后,我特地开展了一个《谁能成为奇奇最好的朋友》的活动。让同学们说说想和他成为好朋友的原因,上课时我们还和同学们约好用设计好的有特殊节奏的掌声欢迎奇奇在课堂上发言„„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奇奇和同学们的交流多起来了。他爸也打电话告诉我孩子在家里笑容多起来了,也主动和家里人交流了。他还主动报名参加了班级的朗诵表演。

在一次谈心中,奇奇主动和我说:那件事情发生后,虽然当时很生气,但是事情发生那么久了,他也不生爸爸的气了,现在他和同学的关系也比以前好了,自己也不觉得在班级里没有立足之处了。

主持人:为了使奇奇走出心理阴影,唐老师前后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家长,教育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却没有想到当着别人的面来数落孩子甚至动手,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结果让孩子心理上留下阴影,给孩子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

(二)讨论

听了这个故事,您有什么想说的呢? 组织家长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想。

(三)总结

所以,当您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难题,当您越来越不知道您的孩子的头脑里在想些什么,当您的孩子不再能把您的话听到心里去,那您就要反思一下家庭教育中的关键问题——沟通。

在孩子的一生中,与孩子间的沟通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分析证明,许多孩子的心理问题的克服、矫治,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家长经常与孩子进行正常的沟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沟通,是相互尊重,认可对方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对方的思想和意志,企图越俎代庖,包揽一切,以自己的价值标准代替对方的价值标准。作为家长应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活动的空间。

沟通,是彼此敞开心扉,进行心灵对话,真诚倾听和倾诉,既增进相互了解,更努力理解彼此的心境和思维方式,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于孩子,要以和蔼的目光唤起自己心中感受和困惑的愿望,并对他们给予更多的理解和认可。

(四)升华

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家庭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分不开的。沟通有助于孩子形成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品质。所以,各位家长朋友一定要重视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三、亲子沟通的三个问题。

(一)亲子间的相互认知问题

现在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虽然十分重视,但对自己孩子并不太了解,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要求过严,看不到子女的优点;有的家长只注意子女的智力开发和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子女的个性发展„„

其实,孩子对父母也不了解,最突出的问题是孩子对父母期望的认知程度,也就是说孩子对父母的期望是否知道,是否了解,认知的深浅程度又是如何。

据调查,小学生在家长对自己学业、技艺、才能等要求方面的期望与家长一致的只占30%,主要原因是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父母易于表达的期望,如父母对其学习的满意程度,他们能直接的感知,并且能与父母一致。而有些抽象的或不易于直接表达的期望,如父母希望他们长大后凭“一技之长”来“出人头地”,他们可能不能理解,其认知就很难与父母一致了。因此,要使孩子对父母的认知与父母对孩子的认知一致,则要求父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的期望、要求,对客观事物的看法等传递给孩子,取得与孩子的共识,这样亲子关系在认知方面会比较和谐一致,家庭教育就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亲子之间的情感与态度

从目前显示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和态度表现为七种类别:1.过度保护型。2.溺爱型。3.专制型。4.理智型。5.期待过高型。6.严厉型。7.忽略性。在父母对孩子的情感与态度的教育环境影响下,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与态度也呈现为十种类别:1.顺从型。2.希望型。3.信任型。4.体谅型。5.协调型。6.理智型。7.无耐型。8.冷漠型。9.惧怕型。10.疏远型。亲子关系随父母的教养态度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具有怎样的教养态度,就有怎样的亲子关系。

(三)沟通应该是双向的

沟通,也应理解为双向的,既有父母对子女心灵活动的了解、理解和尽可能多的认同,也有子女对父母心理活动的了解、理解和认同。当然,在此过程中,父母要注意适时、适度地因势利导,巧妙地发挥引领和提升的作用。

四、交流亲子沟通的现状。

各位家长朋友,你们平时在家是怎么跟孩子沟通的呢? 请与坐在你旁边的家长朋友做一个交流。全体家长交流:

1、从沟通的内容、频率、主动性和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交流。

2、提出自己的困惑。

五、亲子沟通的策略 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件大事,但是如何沟通,这是我们应该特别注重的。

(一)试着理解尊重孩子

被尊重被理解是孩子的最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的。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您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这在亲子之间,本来应该没有问题,但事实并不是没有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听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

理解孩子也并不是娇宠孩子。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父母对子女,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缺乏尊重。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会缩小。将心比心,孩子会对你更加信任。

(二)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孩子

在与孩子沟通时,还要能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天,我的一位学生放学后在该回家的时候还没有回家。家长开始想:这孩子,又贪玩了。继而是愤怒:都什么时候了,人影子都不见!不等她,我们先吃饭!心里想:她回来非得“好好教育”她一顿不可!左等右等还不回来,家长越来越焦虑:这孩子不会出什么事吧?越想越害怕,开始一个一个打电话询问女儿的同学。正在此时,门铃响了,母亲迫不及待地去开门,(接下来会怎么样?大家想一下),这位母亲是怎么做的呢?劈头一阵责骂:“你死哪里去了?!害得我们差一点没去报案......”女儿试图解释,但母亲此刻哪里容得下女儿的解释?劈脸又是一个巴掌,打得女儿捂着脸跑进自己的房间去呜呜地哭起来。这位家长用“责骂和巴掌”传达了自己对女儿的那一份刻骨铭心的关爱。

做父母的,原本出于“爱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这种不当的方式所遮掩。当父母对着孩子愤怒责骂的时候,父母的“爱心”往往被湮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之中。尽管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同时,不时声称“我是为你好”,但孩子听到的却是如雷贯耳的斥骂声,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没有想过孩子怎么看自己。我们的管教如果建立在孩子当时的对立情绪上,又如何能真正生效?我们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疼爱呢?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过于严厉、缺乏温情的养育方式与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一样,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不应该用打骂和训斥来把自己的爱心和善意伪装、包裹起来,而应该直接地准确地把自己的感觉、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家长可以这样对晚归的孩子说:你回来得太晚了,我们都非常为你担心,我已经拨了十几个电话,还差一点要打110报案了!

担心孩子是家长真正的感觉,愤怒其实是由担心而产生的。直接地、坦诚地把自己的感觉告诉孩子,不管她是由于正当的原因还是不正当的原因晚归,听到这样的话,多半都会感受到父母的深切关心,并且产生内疚感。若有此良好的沟通为基础,接下来的教育就容易接受了。

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是对孩子的深切关爱,也是家长应该履行的职责、义务。但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要注意表达方式:

1、•避免夸大事实。•不要用“你总是”“你肯定”“你从来”这样的句式。凭心而论,你的本意并非认为自己的孩子真的“总是如此”、“肯定如此”、“从来如此”。所以应避免。

2、避免笼统模糊。如果你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不满,要避免笼统的指责“你这个孩子......”而应该具体地说“你这个行为......”“你这件事......”因为你真正不满意的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3、善于认错。家长也有无理的时候,认错时不要说“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错!”“反正你总是对的,我都是错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也许你是对的”“也许是我错了。”

总之,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时,要避免指责,而是对她说出自己真实的感觉。

(三)耐心倾听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倾听有时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有一天得了喉炎,嗓子哑了。儿子放学回来后说:“妈妈,老师批评我了。”接着就诉说老师怎么怎么不对。当时,这位母亲特别想批评儿子:你错了,老师是对的。可是因为嗓子哑,说不出话,就只好瞪着眼睛,看着儿子说。等儿子终于说完了以后,突然儿子又说了一句:“妈妈,我谢谢您。”她当时一愣,不知儿子是什么意思。儿子又说:“谢谢您,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话。”第二天,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你昨天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我已经明白了,我错怪了老师。”这就是倾听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评论,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但是不要认为沟通需要用嘴去说,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可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来试着克制一下自己,改变一下自己,当发现孩子有烦恼时,不妨耐心地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真实的、细微的想法,并进行恰当的鼓励,那你会发现与孩子更愿意跟你说心里话。

(四)丰富沟通的方法和内容

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可以给孩子写封信,给孩子发一封邮件,还可以定期开个家庭会议,专门用一本笔记本作为“连心桥”,也可以通过啊孩子最信任的小朋友或大人作为“信息传递员”。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还应该讲究更为丰富的内容。交谈的内容是很广泛的,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死沟通的内容,而在此过程中彼此都可以开拓视野,实现知识上的互构,思想上的互启,情感上的互通,彼此相得益彰。一般来讲,可以有以下的内容:(1)市场信息反馈。(2)讨论新鲜事物。(3)活动交际。(4)影视评论。(5)共同解决困难问题。

六、沟通,没问题(情境表演)

下面,我为大家提供了几个需要沟通的场景,请家长朋友们自由组合,可以谈一谈,也可以演一演。

1、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他的母亲:“妈妈最讨厌了,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你的反应是什么?

2、当你的孩子对你说:“老师偏心,别人讲话不批评,就批评我”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3.如果你对孩子过多玩电脑游戏不满意,你怎样告诉他?

4.老师反映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郁郁寡欢了,你会怎么跟孩子沟通呢?

七、结语

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希望家长们都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共同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当然,也要体会他们的难处,如果这样做了,孩子们定能敞开心扉,把大家当成最知心的朋友。谢谢大家!

第四篇: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用爱心来感化学生心灵,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与心理素质,使学生得到和谐发展。如果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当,即使心怀美好的动机,也会造成很多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1、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

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主要是因为“身教”是无声的教育,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孔子说“君子怀德”,认为做老师的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人格魅力就是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道德的人讲道德,学生才能信服。因而,教师应努力学习,具备渊博的知识底蕴;要努力锻造自身高尚的品格与道德情操,以此去影响和感召学生。生活中,才华横溢、知识渊博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最有威望,也最令学生信服。因此,教育者要努力成为品德高尚、处事公正、与人为善、知识渊博的人。

2、积极倾听与反馈。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与了解学生的第一步。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地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对学生的倾听显示了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在倾听中,教师首先应表现出对学生谈话的专注,其次要用简洁及扼要的语言将学生的观点复述出来。老师发现学生的问题之后要主动及时地找他谈心,听他的心里话,理解他、接纳他。有了这样的尊重和理解,也许不用再做任何事情,学生的心结就自然解开了。我班里有一位女生,个性较强。一次,英语老师下课后对我说,这个女生上课总是跟他对着干,没认真听讲,批评她一句,她还气呼呼地把课本全摔到地上。我当即把这名女生叫到办公室,没有批评她,而是问她是不是对老师有什么想法,开始她还不想说,后来看我态度很诚恳,于是就说出原因。原来这个女生因为有一次英语老师没及时给她发测试卷,她便以为老师是针对她而处处跟英语老师作对。后来我请英语老师过来,对她说明情况后,她心里的疙瘩才解开,也向英语老师道了歉。

3、换位思考。一般而言,善于交往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懂得尊重他人,愿意信任他人,对人宽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人而不是指责他人。他懂得“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得怎样对待别人”;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得到朋友的最好办法是使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

4、表扬与信任相结合老师对学生的表扬与信任,有助于他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树立自信心。表扬、信任是与学生心灵沟通的重要方式,我们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表 扬、鼓励之外,还可以把这种表扬通过电话告诉家长,扩大表扬的激励效用。有些学生总是丢三落四,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这种事情本来就是难免的,如果我们总是对学生严厉批评、失望放弃的话,他们可能就会破罐子破摔。这时候我们应该多一点耐心,对他们充满信任,这样才会成为他们进步的动力。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我们不但需要各种技巧,更需要充满爱心,营造一种温暖、和谐的班级气氛,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走进每个学生心里,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育人。

第五篇:家长怎样与孩子进行沟通》

家长怎样与孩子进行沟通》

一、理解尊重孩子

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你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但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往往缺少理解、尊重子女的态度。而青春期的孩子又是非常敏感的,这就很容易产生矛盾。比如,有一位母亲,她出于担心和爱护,常常唠叨女儿要少与男生来往。有一次,母亲竟臭骂了几个来邀女儿去过朋友生日的同学。这使女儿受到极大的伤害:她在同学面前好没面子,同学不再跟她来往。她因此怨恨父母:“你们不让我好过,我也要让你们难受。”她向父母喊叫“我就是要气你们!就是不好好读书!就是要把你们的钱拿去花光!”但她内心又很孤独,很苦闷。作为父母,本来唯恐伤害了子女,但却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子女。结果,即推开了子女,也被子女所推开。父母与孩子虽天天相处一屋,心理却相隔很远。做子女的视父母如同“冤家”,有的动辄跟父母顶嘴发脾气,有的闭琐自己疏离家庭,有的甚至离家出走;做父母的欲恨不能,欲爱无从入手,看着自己亲手抚育、一点一点长大起来的孩子,竟是如此陌生!无论父母也好,子女也好,其实彼此心里都渴望被对方理解。但很多父母却不知怎样去理解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孩子,而成长中的孩子更不懂得如何去理解自己的双亲。

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这在亲子之间,本来应该没有问题,但事实并不是没有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

理解孩子也并不是娇宠孩子。如前面这个例子中,父母如果能够站在女儿的角度思考(毕竟我们做父母的也年崐少过),至少不会做出“臭骂前来邀请女儿的同学”这样过于伤害女儿自尊心的行为来!父母应该知道: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龄朋友而“忽视”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们,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各位家长应切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正确引导。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因为他们再不是那个儿童期的孩子了。对上面那个被同学前来邀请参加生日宴会的女儿,家长完全可以这样做:先要肯定“社交”对于女儿是重要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同龄人能使孩子更开心、更快活;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在于同龄人的交往中,来增进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给孩子指出,时间安排上要适当,社交活动不可没有,但也不可占太多时间,毕竟读书学习是主要的。给孩子讲清道理,孩子一定也会理解,这样不是很好吗?

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无论父母对子女,还是子女对父母,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就会出现: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缩小了,你与孩子的口角冲突马上就减少了。那么,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么呢?不过是一句老话“将心比心”,你说是吗?

下面的练习,请大家思考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他的母亲:“妈妈最讨厌了,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你的反应是什么?

1、不孝子孙!妈妈这么辛苦,从小把你养大,你还

嫌讨厌,像话么?

2、你觉得,妈妈讲话很干扰你?

3、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觉?还亏你讲得出口!

4、我不敢肯定,你最近似乎心很烦?有什么事可以跟爸爸说说吗?

比如:当你的孩子对你说:“老师偏心,别人讲话不批评,就批评我”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体谅理解的反应应该是这样:“也许老师是偏心了,你觉得不公平?但我想,也许老师是没有看见别人说话。再说,你讲话也是事实,批评你讲话这一点是没错的,是不?这样你理解了孩子的感觉,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错的,孩子就会心服口服。

而不体谅理解的反应往往是:“不要说老师偏心,你自己讲话难道是对的?不要去管别人有没有讲话,先问问你自己有没有讲话?你还好意思说老师偏心!”。有的家长可能认为,这样才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错了!其实,这样你就否定了孩子的感觉,也否定了可能的事实。结果孩子觉得连父母也不公平,不讲道理。他被这样的负向情绪困扰,再不会去考虑自己有没有错,更加认定老师批评自己是不公平的。

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演讲稿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8-11-22 14:14 | 提问者:飘飘吹起

急用

最佳答案

我们始终认为:小学教育即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初步的智力培养。这既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小学生进行“两全”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手段。近年来,本校针对所在山区学生“性子野、习惯差”一实际情况,在“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上做了一些较为实在的具体工作,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具体一些做法是——

一、课内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小至上课的一个坐势,大至学习某类固定课型的学习方法,我们都要求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上课时,如果有学生开小差,任课老师会有意识地、采取适当方法予以引导;有同学做小动作,老师会边讲课边下意识地走到该同学身边,直至专心听讲。学生听课过程当中,我们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专心与否,我们用举手率来衡量。一堂课下来,根据学生举手次数多少来判断其上课听讲专心的程度。有了指标,学生自然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就不难培养了。

其次,重视培养学生作业清楚认真的习惯。对错题和不清楚的作业要求重做这当然是首当其冲的措施,也是对每位学生的普遍要求。对一些脑子灵,因好动,做作业只图速度,不求质量,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低级”错误的同学,老师各显神通,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以求得最佳效益。比如:我们学校四年级班主任江老师针对一位屡教不改的“粗心大王”,私下为他制定了一个称“马大哈”的计划,意思是一次作业粗心了,给自己记一个“马大哈”,看看一天能得多少个“马大哈”。哪天他细心检查得了100分,就在班上予以表扬。这样,约莫过了一个月,这位同学养成了作业做完后细心检查的习惯,“马大哈”的个数逐渐少了甚至没有,100分的次数愈来愈多,成绩一下跃居前茅。对于一些聪明且小节也比较注意的优生,我们非常重视其自学能力、善于动脑筋、善于提问题习惯的培养,以至达到人尽其力的目的。

二、课外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举止不文明、不规范即属于没有规矩。如何让学生的行为文明规范?主渠道在课外;主方法多示范、多指导。另外多开展一些活动。举例来说吧,自从我们学校开始实施《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计划以来,我们提倡课间或其他课外时间,老师少坐办公室,多指导和参与学生一起活动。在活动过程当中,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或不文明的行为,老师先是予以指出,接着示范,而后帮助其学生改正。诸如学生乱扔瓜皮、果壳、纸屑,我们每位老师都不厌其烦不知指导、示范了多少人次。正因为如此,才换得如今学生基本养成不随地乱扔脏物的习惯,偶尔有同学扔了,学生之间也学会了互相监督、相互帮助。一个个举止是这样,一句句不文明的话,我们也不放过。只要机会一有,我们就予以指正。

良好的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说养成就能养成的东西。对于课外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们既有阶段性,又有侧重面。即在某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不良行为或形成什么良好习惯,我们都有一个侧重。这个侧重每位老师心中都要有数,以便统一步子,取得最佳效益。阶段性的潜伏期,我们视养成其习惯难易程度而定。容易纠正的不良行为,或能很快养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熟人见面互相问好,潜伏期短些;对于一些较难改正,顽固性的坏行为,或短时间较难形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一些本性的行为,潜伏期一般要长一些。其目的是一个——实现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另外,我们非常注重榜样的示范。每隔一个潜伏期,我们都要进行一次评比小结,每次小结,我们都要评出一、二个典范。这个总结评比除了鼓励的成分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树立榜样,示范带动更多同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其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督促工作。小学生自觉性、持续性较差。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监督、督促工作,显得尤为的重要。由于所在学校学生居住分散,离学校远,我们采用互相通信的方式加强联系。每学期期初,学校都向学生家长发一封公开信,普遍能受到学生家长地关注,从而取得较好效果。

如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6-4-14 18:36 | 提问者:dyt747

我13

最佳答案

十二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演讲习惯。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

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4、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我二十年不批改学生作业,但我说一句话管二十年,就是每天一篇日记。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6、预习习惯。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在实验中学时我就要求老师讲课别超过20分钟。昨天发给大家的材料-江苏洋思中学,“只讲四分钟”,后进生明显进步,秘诀就是预习、自己学的习惯。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好学生。我从1979年开始,开学第一天就期末考试,把新教材的期末试题发给大家。这样做就是要学生会预习。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所以请各位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7、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我抓学生习惯基本就这么抓。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永不言败。

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老师要和学生商量,让学生做到脚踏实地、学有所得,市教委规定对学生实行量化作业,它的落实,一靠检查,二靠老师良心,老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常规量的学生可以接受,学生才能适应教育。浙江书生中学就特别强调这点。

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30分,下次40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11、出考试题的习惯。学生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高中学生应该会出高考试题,初中学生会出中考试题。

12、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下载四(下)家长学校教案第二课 沟通,就是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下)家长学校教案第二课 沟通,就是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 ——有感于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我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去读海伦. 凯勒姐姐的传记的。 海伦. 凯勒姐姐是一个盲聋哑并存的人,但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雷得吉利夫学院,并......

    《父母与孩子心灵的对话》读后感(范文大全)

    李亚平,教育博士研究生、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秘书长、中国伦理学会德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研网和中国学校教育网总编,《父母与孩子心灵的对话》读......

    《如何与孩子沟通》教案1203

    《如何与孩子沟通》教案 李玉美 高要市第二小学 《大纲》要求以及教学目标: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指出:尊重和信任儿童,促进良好的亲子沟通。指导家长摆正心态,以平等的姿......

    幼儿教育中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方法总结

    幼儿教育中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方法总结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是一句多美的话语.我们的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只有童心能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这是李镇西老......

    四年级家长学校教案让诚信与孩子同行

    让诚信与孩子同行 建设路小学四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家长认识到要培养一个讲诚信的孩子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解孩子的做法,二是对孩子进行恰当的引导。 2.让......

    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培养良好地行为习惯

    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心理世界。为人父母者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越难于沟通。如......

    如何与父母进行良好沟通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与父母进行良好沟通主题班会教案 授课人: 胡欢 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自己对父母了解和关心的程度,了解父母养育儿女的辛苦以及感恩父母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让学生学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