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理解声音与音乐的本质区别。
2、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领会“音乐”的含义,理解声音与音乐的本质区别。
教学难点: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引申到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和谐的主题。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然后通过“讨论”和“辩论”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法指导:课前自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40分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播放《百鸟朝凤》动画,学生走进教室即可受到感染)各位同学,尘世的喧嚣、忙碌的生活让我们忽略了大自然中还有美妙的音乐。刚才,我们聆听了一段美妙的人类模仿鸟鸣的天籁之音,请大家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
小结:这个世界因为音乐的存在而精彩,正如著名的科普学家托马斯•刘易斯所说的“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可是,音乐不是人类的专利,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都有创造音乐的天赋,可以说这个世界的音乐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世界的音乐》。
二、重点突破
1、谈谈声音,谈谈音乐。
①文中提到的声音分为几种类型?
明确:文中提到的声音分三大类型——噪声(没有意义的信号)、事务性的声音、音乐。②关于三种声音,作者举了哪些例子进行说明?请跳读全文,进行筛选。
明确:A、噪声分为人类的噪声和动物的噪声。人类的噪声(闲聊、废话、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动物的噪声(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
B、动物事务性的声音:蝙蝠借助声纳察知周围的物体,动物之间的交谈应答,鸟类的警告、惊叫等。
C、动物的音乐:白蚁打击乐式的声音,蝙蝠休息时发出的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般的可爱声音,画眉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蟋蟀、蚯蚓的合奏,座头鲸充满力度和肯定的歌曲等。
③“这个世界的音乐”指的哪一类声音?声音与音乐有什么本质区别? 明确:“这个世界的音乐”指的是动物和人类的非事务性的声音。
动物的非事务性声音的特点: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表达情感的声音,是一种“奇妙的、美妙的、可爱的,让人飘然欲飞”的音乐,这说明动物音乐中有情感存在。人类的非事务性声音的特点:唱歌像说话一样,乃是人类生物性活动的主导方面;那有节奏的声音,也许是另外什么事的重现——是一种最古老的记忆,是一支舞曲总谱,记载了混沌中杂乱无章的无生命的物质转化成违反几率的、有条有理的生命形式的过程。音乐,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与声音相比,音乐的本质在于:有情感,超功利。
④既然动物声音中有音乐存在,我们人类也有音乐存在,那么这些小到不足两毫米的甲虫,大到海洋之王的巨鲸,乃至智慧生物的人类,为什么需要音乐,他们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指名朗读课文第11段和第15段)。明确:从这两段话中,我们不难得出作者的结论: A、生物性的活动,生物的特点。
B、从杂乱到有序,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一种过程。
C、表达情感的需要。
小结:依据作者的观点,音乐并不负载某种特定的功利性的信息,人类创作音乐,是出于一种生物性本能,是一种“需要”,是因为人作为一种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它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影响,太阳能流到地球,势必把物质重新安排成有序的形式使之违反几率,反抗熵的增加,从而出现一种偶然的有序状态。
2、谈谈动物,谈谈人类。
作者自始至终将人类与动物“相提并论”,他的用意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说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指导学生阅读课后72页的文段,理解文章的主题:自然界众生之道是趋向结合、合作、和谐;通过交流和合作来达到生命的和谐。教师小结:尼采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大声呐喊:“上帝死了!”从此,地球上没有了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权力上的,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是自由的。可是,随着达尔文主义的普及和风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成了人类主宰地球的理论依据。于是,人类弱肉强食,滥捕滥杀滥砍滥伐,肆意践踏地球上的低等生物。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号召,初中学习的蒙田的《热爱生命》,上学期学习的史怀哲的《我的呼吁》以及本文,让我们看到了每一种形式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宝贵的、美好的。作者在本文倡导一种思想,即音乐面前,众生平等;天人合一,才能创造最美好的音乐。
三、难点质疑
作者把音乐创作视为人类的生物性本能,把动物与人类看作有某种“质的类同”,是否抹杀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对这一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
明确:音乐属于所有的生命体。人类只不过是站在自己的高度去理解自己的音乐,对于不同空间的生命,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其内在的感情。相信动物也有自己的感情。我们不理解它们,正如外星来客不理解我们一样。任何形式的生命都不可能跨越自己的空间而真正实现对另一个空间生命的准确深入的理解。音乐在不同形式的生命当中所表现出来的质的类同,其实就是一种情感的跃动。这种“质的类同”,指的是音乐的“质”,而不是动物与人类的生命的“质”。如同“水”,可成江,成河,成湖,成海,成沟,成渠,成泉,成溪,成瀑,成潭„„形式千差万别,然而水“质”如一。音乐的“质”即情感的跃动、生命的欢呼,这在任何一种形式的生命当中都拥有同样的可能,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罢了。
四、亮点探究
1、抓住事物个性特征,恰当运用说明方法。明确:本文主要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为了说明动物界充满音乐,作者列举了白蚁、画眉、鲸鱼等各种动物的例子,并生动地描述了它们发出的美妙音响。
②作比较:人类和动物音乐的比较,更是贯穿于全文,说明动物和人类一样,有着超功利的音乐。
小结:举例丰富,具体可信。本文共列举分析了20多种动物发出的声音,来说明动物充满音乐,由于举例多,涉及各级各类动物,分析又具体,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令人信服。
2、说明语言生动形象,幽默而富于想象(课后第二题)。
小结: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是科学小品文的共同特点。本文主要特点是运用拟人手法,对许多动物赋予人的行为特点,因而显得十分形象生动。如:“骷髅天蛾用吻作洞箫,吹奏出高调的管乐声”“蟾蜍互相对歌,朋友们则报以应答轮唱”“我后院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
五、定点迁移
课外作业:观赏动画《森林狂想曲》,静下心来,仔细倾听来自它们的“音乐”,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描述出来。
六、课堂小结
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的,这节课不知不觉接近了尾声。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是啊,生命、爱情、自由是多么宝贵。可是,我们千万不要忘了,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生物,都是具有生命、情感和自由的。最后,让我们集体朗读《细胞生命的礼赞》的译者李绍明的一段话结束这节课:“人其实并不是独立的、自足的实体。人是由具有独立的生命、独自复制繁衍的细胞和细胞器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而宏观地看,人又是社会、城市这些巨大生物的细胞,是无名的组成部分。因而,人的自尊自大是没有根据的,也是不必要的。人与其他生物的同一性比其特殊性更为重要。” 板书设计
噪
声——无聊
声音
事务性的声音——功利
众生平等
音乐——有情感,超功利
第二篇:《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理解声音与音乐的本质区别。
2、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会“音乐”的含义,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
难点: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引申到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和谐的主题。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各位同学,尘世的喧嚣,忙碌的生活往往让我们忽略了大自然中还有美妙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进入森林音乐网,倾听来自大自然的歌声吧
屏幕显示,播放音乐(森林之歌)。
(二)引导学生走进文,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总体把握文,理清大致思路。
明确:引出说明对象(音乐)——列举和描写动物世界的一些“音乐”——解释动物“音乐”产生的过程。
(三)提问:
1、讲的是音乐,但似乎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动物发出的声音,那么是不是说动物发出的声音就是音乐?请找出动物的声音是音乐的句子。
明确:
1)白蚁高度的组织规律的敲打声,有规律、有节奏的长度不同的短句出现的敲击声就像定音鼓部的 谱号。
2、蝙蝠休息时发出的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般的可爱声音。
3)鸟类事务性语言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
4)蟋蟀、蚯蚓的合奏、座头鲸充满力度和肯定的歌曲、令人飘然欲飞的合成音响等等。
由此可以归纳出这些声音的特点:
1)动物的音乐是一种“奇妙的、美妙的、可爱的、让人飘然欲飞”的音乐,这说明动物声音中有情感存在。
2)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音乐,这是动物声音的外在特点。
所以,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表达情感的声音,而那些彼此交流信息如: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等事务性语言则不是音乐。
2、既然动物声音中有音乐存在,我们人类也有音乐存在,那么这些小到不足两毫米的甲虫,大到海洋之王的巨鲸,乃至智慧生物的人类,为什么需要音乐,他们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
(指名朗读文第11段和第1段)。
从这两段话中,我们不难得出,动物和人类需要音乐是由于什么?作者是如何具体解释的?
明确:1)生物性的活动,生物的特点。
2)从杂乱到有序,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一种过程。
3)表达情感的需要
(四)讨论:作者把音乐创作视为人类的生物性本能,把动物与人类看做有某种质的类同,是否抹杀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对这一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
教师小结,顺便穿插一些具有创作音乐天赋的动物故事。
如:座头鲸十分擅长用一种人类歌唱家常用的“A—B—A”格式来演唱,即先演唱一段旋律,接着进一步阐述,然后再回到稍加改变的原旋律上来。此外它们还会进行“艺术交流”。
加利福尼亚沼泽鹪鹩心情好的时候,能唱120个主旋律,前后旋律间还能按照人类音乐家所使用的“呼叫——应答”方式来衔接。
赫米特画眉:“五音乐律”。
(五)谈谈本文的说明方法,品味语言。
明确:本文主要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为了说明动物界充满音乐,作者列举了白蚁、画眉、鲸鱼等各种动物的例子,并生动地描述了它们发出的美妙音响。
2)作比较:人类和动物音乐的比较,更是贯穿于全文,说明动物和人类一样,有着超功利的音乐。
品味语言:(略)
(六)拓展延伸:(略)
第三篇:《这个世界的音乐》精品教案
《这个世界的音乐》精品教案
《这个世界的音乐》精品教案
1、导入课文:
谈到”音乐”同学们,我们想到了些什么?(音乐会、歌星、乐器、演唱会。。。)
古诗文中有描写动物声音的句子吗?
“月落乌啼霜满天”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
„„
其实,生物们有自己的感情,自己的音乐.中国的诗人们往往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寄托在别的生物上面,这叫“移情”手法.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各种动物的声音)
2、介绍作者及其代表作:
托马斯•刘易斯
(1913~1994)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科普作家、美国科学院院士。1974年出版随笔集《细胞生命的礼赞》,获该美国图书奖。
《这个世界的音乐》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十八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
人,这种生物圈的后来者,在其科学和技术发 展的过程中,抛弃了对神的信仰,嘲弄了原始的神话,却编造了并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神话。刘易斯•托马斯从独特的角度,根本性地批判了这种人类自大或人类沙文主义。疾病是生命存在的正常形式;许多疾病是人的反应造成的;有些疾病,特别是大病,是一种偶然的、不可知的自然力量。人要消灭疾病、消除死亡,是徒劳的,也是反自然的。人其实并不是独立的、自足的实体。人是由具有独立的生命、独自复制繁衍的细胞和细胞器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而宏观地看,人又是社会、城市这些巨大生物的细胞,是无名的组成部分。因而,人的自尊自大是没有根据的,也是不必要的。人与其他生物的同一性比其特殊性更为重要。
关于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就是以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小品文。
它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能较敏捷的反映科学上的新事物、新思想和新动态。
有些科学小品根据内容需要,可以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说明,使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1)正音
噪音 颤动 胸脯 剔除
婉转 歌鸲 骨骼 戛然而止
管弦 缥缈 湮没
迄今为止 鱼鳔
(2)词语积累
剔除--把不适合的去掉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迄今--到现在为止
湮没--埋没
造访--拜访
研读课文,理清脉络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1)引出说明对象——“音乐”,生活中需要音乐。
(2~14)列举和描写动物世界的一些“音乐”。
(15)解释动物“音乐”产生的过程。
讨论
1、“这个世界的音乐”指的是怎样的一些音乐?
“这个世界的音乐”指的是动物发出的美妙动听的声音, 它们有节奏、有规律、有的如小夜曲般悠扬婉转,有的如交响乐般气势磅礴.如:昆虫的节奏、鸟鸣中上下起伏的急奏、鲸之歌、猩猩的胸脯、白蚁的头、石首鱼的鳔发出的定音鼓节奏。
2、它们是否都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
从作者的说明来看,这些声音,可称为音乐,它跟人类的音乐一样,并不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即不是为了传达特定的、实际的信息。
如:蝙蝠休息时发出的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般的可爱声音。
鸟类事务性语言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
动物音乐的特点:
1、动物的音乐是一种“奇妙的、美妙的、可爱的、让人飘然欲飞的”音乐。这说明动物声音中有情感存在。
2、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音乐。这是音乐的外部特点。
问题探究
人类和动物需要音乐是由于什么?作者是如何具体解释他们创作音乐的原因的?
1、生物性的活动,生物的特点。
2、从杂乱到有序,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一种过程。
3、表达情感的需要。问题探究
文中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1、举例子(为了说明动物界充满音乐,作者列举了各种动物的例子。)
2、作比较(人类与动物音乐的比较。)
说明顺序:
1、由简单到复杂
2、由表象描述列举到理性的分析
品味语言
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
拟人化的描述,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生动形象,亲切感人。
我后院里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一遍又一遍,我强烈的感觉是,它这样做只是自得其乐。有些时候,它似乎像一个住在公寓里的专业歌手一样练唱。它开始唱一段急奏,唱到第二小节的中间部分戛然而止,似乎那儿应该有一组复杂的和声。它从头再来,但还是不满意。有时它明显地改用另一套乐谱,似乎在即兴来几组变奏。这是一种沉思的、如诉的音乐。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
揣测性的语言描述出一幅美景,把读者引入其境,让人体会出画眉的人情味。
课堂练习
下列词语中字音有误的一项是(A)
A 燕雀(qüè)洞穴(xuè)蚯蚓(yǐn)脱(tuō)离 B 鲸(jīng)鱼 执(zhí)著 曲调(diào)缥缈(miǎo)C 蚊蚋(ruì)修饰(shì)喜悦(yuè)欢腾(téng)D 造(zào)访 迷惑(huî)流逝(shì)驱(qū)动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B)A 违反 潮流 姑且 不懈 B 混钝 窟窿 途径 循环 C 边缘 纳闷 胸脯 模型 D 蟋蟀 弦乐 附近缭绕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C)
(1)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它从最高处——,冰雪是它的前身。
(2)在宇宙事件的——中从来没有一个起点吗?这是科学家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3)科技的进步使人们足可以——时间的减慢,人们用超精密度的相同的原子钟即可以进行此项研究。
A 发端 消逝 证明 B 发源 消逝 证实 C 发端 流逝 证实 D 发源 流逝 证明
发端:开始、开头的意思 发源:江河从源头流出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法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句式杂糅)
B 若想让孩子长成有用之材,家庭和学校教育首先应将孩子的自主精神培养放在首位。
(应是“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属搭配不当)
C 2001年2月19日至20日,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官员相继抵京,从而开始了对2008年夏季奥运会申办城市全面评估的序幕。(属“搭配不当,“开始了„„序幕”不当)
D “十五”计划,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
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C)
A 电影开映后10分钟内,观众如对电影不满意,可以全额退款。结果,票房率大增,半途退票则凤毛麟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B 下到中盘,他忽然变了套路,出奇制胜了那位八段选手。
(现比喻用别人料想不到的办法获取优势)
C 尽管我一再追问,他仍然闪烁其词,不作明确的回答。
(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
D 你始终没能提出一个光明磊落的理由,难以让人信服。
(形容心地纯正,坦白无私)
课外延伸
在生活中,你一定接触过许多动物,静下心来,试着仔细观察,倾听来自它们的“音乐”,并与同学交流各自的感受。
第四篇:高一语文下册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这个世界的音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动物世界神秘的音乐创造,坚信动物世界同样存在音乐。
了解动物的发音方式和效果。
能力目标: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树立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共生、依存、合作的观念。
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世界,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二、重难点:
教学重点:筛选信息,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对于音乐,大家一定并不陌生,通常人们把音乐分成了若干个类型,比如:通俗、流行、民族、古典等等,人们对于各种音乐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各有所好,那么自然界也有音乐吗,如果有的话,是怎样的音乐呢,是否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根本不同呢,本文为我们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托马斯的《这个世界的音乐》,走进神秘的动物世界,去聆听自然的声音。
(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这个世界指的是什么世界?
2、什么样的声音才是音乐?作者认为“这个世界的音乐”是指什么?
(三)明确:
1、广义上是指生物世界,狭义上指动物世界。文章侧重写动物世界。
2、物理学将声音可分为噪音和乐音。有规律,有节奏,长短不同的声音都可视为音乐。
3、(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你从何而来呢?在文章中,作者写了很多种动物的声音,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我们以鸟声为例,你认为小鸟唱歌是为了什么?(为了自得其乐)可见自我娱乐是音乐的作用。
根据作者的观点,人类的唱歌和说话一样是生物本能的需要,据此推测人类音乐的作用和动物音乐的作用有相似的地方,你觉得有哪些相似呢?
(抒发情感,纯粹娱乐或审美作用。)
现在我们把这三个问题合成一下,那就是“这个世界的音乐”指的是什么?请同学根据已有的信息,用简洁的语句把答案写出来。
明确:指动物们发出的美妙动听的声音,它们有节奏,有规律,抒发情感。在作者看来,有些声音之所以成为音乐,那是因为这个声音同人类的音乐一样,含有纯粹娱乐和审美的作用。
由此可见,人类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动物呀?(关注动物,爱护它们,珍视它们,和它们和谐相处。)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品析语言,体会本文特色
(幻灯)托马斯推崇音乐,认为音乐为所有生命形式所共有,音乐高于科技,科技会过时,而音乐不会,音乐高于语言或任何符号,因为后者往往太清晰,太限于某一特殊信息。(李绍明)
第五篇:《这个世界的音乐》教学设计2-教学教案
一、读准字音
携带xiã慰藉jiâ上颚â颤动chàn骷髅kūlóu萦绕yíng缥缈piāomiǎo
蟾蜍chánchú戛然jiá模型mó鱼鳍qí
二、弄清词义
剔除:把不合适的去掉
声纳:利用超声波测距的装置
征募:招收募集
领地:占有的土地
和弦:音乐术语,三个以上的音同时发响
迄今:到现在
湮没:埋没
冒昧:言行不合地位、场合的要求,多用作谦辞
三、语段阅读
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随着我们拥挤地生活在一起„„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1、文中的两个“之一”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
2、既然说“我们很难从这噪声里选择出有意义的信号来”,那通讯系统还有什么用呢?
3、“我们好象一定”句中的“好象”和“一定”是否矛盾?
4、末句有什么作用?
鸟类歌声中事务性通讯的内容已有人作了那么多的分析„„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
1、“事务性通讯”和“八小时以内的事务性语言”指什么?
2、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这句的意思是指
答案:
2、一个通讯系统内部,信号的含义还是明晰的。而在系统外,复杂的编码信号就成其为“噪声”了。
3、用“好象”是因为假定的未来事件,不能用归纳法做出定然的结论。但人们会利用信息传递技术来“闲聊”,这一点情理上是“一定”会发生的。
4、强调音乐的巨大作用,也为下文阐释“大自然的音乐”引出了话题。
1、指的是鸟之间用于沟通和联系、交流的声音信号。即起着“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作用的鸣叫。
2、“我”认为它不只是进行“事务性通讯”,而且是在进行不带功利性质的“音乐演唱”。
3、没有功利目的,只是自得其乐,或是“沉思的、若泣若诉”地抒发情绪。
4、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