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察物体教案与说课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
何建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不同的形状。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教具学具:小药箱,小盒子,正方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的汽车,你能看见汽车的哪些部分。
2、抽生回答:
3、引入课题:观察物体。(板书)
二、合作探究:
1、老师出示长方体盒子,让不同方位的学生观察。
2、生回答:所看见的面。
3、将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每小组一个盒子。将盒子放在课桌中央,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哪几个面?
问: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呢?
生回答: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盒子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站在任一位置,不能同时看到盒子所有的面。
三、拓展练习:
1、完成38页的练习题。
2、观察屏幕的题目,抽生连线。
3、观察雕像的面,然后填空。
4、小洁: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各不相同,并且一次最多能看见物体三个不同的面。
四、巩固练习:
1、出示习题,学生练习。
2、小结: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物体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3、判断:
(1)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2)观察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可以看到4个面。()(3)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球体,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是不一样的。
2、我们要全面地了解一件事或一个人,也要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不能片面地看待。
2013年10月12日
物体的说课
何建琼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内容。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观察物体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
经历、试验、分析、合作、概括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全面观察物体的观念,体会从单一角度观察物体所得的结果是不全面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小汽车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渗透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观察事物的做事原则,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究合作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面不相同,所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事物要全面,不能片面孤立。
4、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类似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5、德育渗透:
通过观察物体,体会到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全面、辨证的看待问题、事物和人物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避免学生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进而形成不健全的思维方式。
二、说教法:
1、教法的选择: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重点突破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并能概括这一规律。选择“引导探究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观察、猜测、合作与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具准备: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具的准备必须充分,在这节课上,我除了准备多媒体课件,还准备了长方体盒子,供学生观察,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获取新知,从而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3、教学组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要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强化方法就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以问题引导,组织学生互动,教师及时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观察实践,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首先,教师出示盒子让学生观察。其次是小组合作观察自带的盒子,我先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小组成员一齐操作。然后是小组议一议的活动,老师先引导学生:关于观察物体,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共同促进。组与组之间也有交流。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最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说出来。
四、活动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五个环节:
(一)汽车激趣,导入新知;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三)联系实际,理解运用;
(四)深入巩固,活动拓展;
(五)回味新知,反思小结。
2013年10月14日
第二篇:观察物体说课
《观察物体》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辨别前后左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那么,如何创造符合学生实际的观察环境?如何把握学生观察物体的层次?又如何设计观察操作活动呢?
鉴于这三点思考,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出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为实现教学目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中突出了以下几个特色:
1、创设活动情境
为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通过孩子们喜爱的“猜动物”这个活动导入,我一共选择了5种动物,首先出示每种动物身体的一部分,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判断出是哪种动物,使学生在观察物体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课中又通过播放风光的图片,让学生一边休息,一边欣赏,促使学生对创设的情境感兴趣,从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采取了4人为一组的合作学习方式,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上观察恐龙这一例题,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机器人模型,然后让学生分3个层次进行观察:⑴本位观察;⑵换位观察;⑶全面观察。始终围绕“让学生自主参与,深刻体会”这一宗旨,将学生单独学习和小组合作结合起来,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新知探索的全过程。
3、课间欣赏图片
低年级孩子上课的时候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比较短,根据这些特点,我安排了一个课间休息,让学生在音乐中一边休息,一边欣赏一组风光图片。这些图片都是全国各地的著名建筑,都是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观察物体这个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是很广泛的。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又紧扣主题,让学生在欣赏中巩固了所学新知。
4、拓展应用新知
数学是抽象的,生活是现实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我大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猜动物、欣赏风光图片、眼力大比拼等等,既延伸了数学知识,也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悟出了“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这样的道理。此外我还在多种媒体综合运用和教学的处理上作了大胆的创新:
1、媒体的创新
我注重采取多种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在选择教学方面,我利用了自制课件的形色声光和动态感知等特点,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具选择上,我精心挑选了一个机器人模型作为小组学习的工具,引导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还通过学具袋里的反馈牌来进行眼力大比拼,在这个环节中我出示了一些图片,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进行判断,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这些媒体有机的结合和恰当的选择,会激发出学生创造性的火花。
2、教材的创新
我大胆的处理了教材上观察恐龙这个例题,考虑到恐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机器人模型,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也激发了学生的观察欲望。
总的来说,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有一句话说的好:“教育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这节课肯定还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希望各位评委能给予我更多的宝贵意见,让我在你们的帮助中收获更多、成长更快!
第三篇:观察物体(三)复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
(三)复习课 作者: 18中小学校 朱英姿 教学目标:
1.通过再次观察、操作,经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与其它相对应平面图形的转换方法。2.能够进一步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确立立体图形。3.通过复习及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能进一步根据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教学难点:灵活使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转换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题单,小正方体若干。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从大屏幕上你们已经看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了吗?对,就是观察物体
(三)的复习课,板书:复习观察物体
(三)。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天的课上能有更多的收获。
二、出示复习目标。
首先,我们来看看咱们今天的复习目标,请大声朗读出来:1.能进一步根据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2灵活使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转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出示复习指导。(一)复习指导一:
1.仔细阅读课本第2页例1,并回忆所学知识判断:一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这个立体图形是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且摆出的图形一定是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请小组代表到站台上边讲解边演示)
2、完成多媒体展示的练习。
3、归纳总结: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立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但摆法不同,小正方体的个数也不相同。
(二)出示复习指导二:
1、认真看课本第2页例2,回忆并思考:你是怎样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一个立方体的?能结合例2的图及实物边摆边说吗?(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请学生到站台上展示摆的方法)
2、归纳总结: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先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分析,推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再结合从其他两个方向看到的形状综合分析;最后确定立体图形。3.动手摆一摆。(多媒体展示)
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状分别如下,摆出这个立体图形,并画出来。
四、当堂训练:
(一)判断题:(判断并说明理由)
1.从上面看到的是圆形的物体一定是圆柱体。()2.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3.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4.观察物体时,最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两个面。()
5.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确定,这个立体图形也一定能够确定。()
(二)连一连。1.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2.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3.从左边看 从上面看 从正面看
(三)在方格纸上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1.(四)搭一搭。2.1.如下图,如果再添上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从侧面和上面两个不同位置观察时,物体的形状都不变,那么这个正方体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2.用小正方形搭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上面看和正面看分别看到下边的两个图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小组合作讨论)
上面 正面
(五)拓展提升。
1.四块正方体积木,每块积木的6个面分别写着字母A、B、C、D、E、F每块积木上的字母的排列顺序相同。请仔细观察,推断:(1)C的对面字母是()。(2)A的对面字母是()。(3)E的对面字母是()。
2.是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如果把这个图形的表面涂上红色,那么,只有一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有两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只有3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只有4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只有5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
3.一个棱长为2cm的立方体,按照某种方式展开后,恰好能放在一个长方形内。(1)计算图1长方形的面积。(2)小明认为把该立方体按照某种方式展开后放在图2的长方形内,请你在图2中画出这个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图2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2cm)。
图1 图2
五、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三)——复习
第四篇:观察物体教案
观察物体(三)第1课时 从某个角度观察几何体
1.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2.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3.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物体(三)
二、探索新知
1.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2.探究结果汇报。
(1)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可以先摆一行3个小正方体,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学生思考,动手实验。学生接着展示: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3.学生探究。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4.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
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后面,如下图。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前面,如下图。
③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④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⑤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如下图。
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5.发现规律。
从同一方面观察不同的几何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但摆法不同,小正方体的个数也不相同。
三、巩固应用
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第五篇:观察物体教案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二)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1)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生:方便全面观察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 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
(3)师: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4)学生动手操作
(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 3.确定方法。
(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2)集体交流(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三)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1)学生试连线
(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 2.提高练习: 练一练
(四)提炼升华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 3.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
4.问:请你结合这首诗,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