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19-05-15 03:5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教学评价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教学评价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篇:课堂教学评价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评价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涉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师的授课质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智能、品德发展等各个领域。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与评价者共同参与的研究或探究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改善,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具有双重性,其一对教师“教”的评价,其二是对学生“学”的评价

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引发了我们对教育教学本质属性的重新认识,引发了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新思考和定位。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1、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学”的评价上误区-----评价是为了控制学生

(1)吹毛求疵。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批评和指责往往要多于表扬。教师习惯于居高临下,习惯于对学生拟定一个评价的统一标准,对达不到标准或偏离标准的言行举止常常轻易地提出批评,甚至予以指责、挖苦、讽刺。总是看不到学生优点,看不到学生学习上的闪光点,而是紧紧盯住学生言行中的缺点不放,一点错误和不足也不允存在。(2)一味说“好”。在当前的课堂中,很多教师都不敢负面评价学生。一律用“好”“不错”进行机械地评价。学生读课文,即使读得很一般,教师也要称赞一句:“嗯,读得不错!”回答问题时学生答得并不怎么样,一些教师偏要夸上一句“说得真好!”这样的现象在公开课教学中尤为常见。而如此一味说“好”,并不能起以激励的作用。因为这样的表扬太“廉价”了,学生不需什么努力便能获得,以致学生们对此会毫不在乎。

(3)不置可否。一些教师对学生出色的或不良的表现采取的是不置可否的态度,这也不对。不置可否的评价使做过努力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鼓励,也使不辨是非的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就当时来说,也许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上进心或迷失发展方向。

(4)程式化。不知从何时起,不少课堂里开始掀起一股运用掌声、口号声进行评价的热潮。掌声是整齐划一的“啪、啪、啪啪啪”。口号声也是整齐响亮的“嘿、嘿、你真棒!”在低年级课堂中适当运用这样的评价的方式,也许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课堂中经常采用这样的评价方式,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这样的评价是程式化的,对谁的表扬都一个样,缺乏针对性,缺乏真情。对稍具感悟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学生来说,心灵的震撼力是很小的。

(5)单向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只限于教师评价学生,是非对错全由老师评判,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这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主要体现在 第一,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评价在于给学生找到并提供成功的支撑,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教学评价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领域,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协调地发展自己,尽可能使自己在多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第三,学生的智力发展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为此,我们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智力潜能。

3、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策略(1)、营造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

一个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有利于反馈信息的畅通和学生的自我调节,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教师要做到“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每一颗心灵”,在教学评价时,要注意面向全体,不能忽略了每一个学生,教师眼神要遍布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做到“眼观八方”,不仅从眼神,而且从语气、态度、表情等方面注意调控自己。(2)、注意评价与教学过程的和谐融合

进行评价时,要避免使用过于繁琐的评价程序或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如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学习态度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就不必要让学生知道,而是由教师进行,可称为隐性的评价。有的竞争性评价,可无声地记录或粘贴在黑板或其他位置,作为显性的评价。总之,评价活动不应该过多地占用教学时间,而应该追求评价与教学过程的和谐融合。

(3)、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指学业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不同特点,这使得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

在评价的内容方面,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有所侧重的评价目标,如有的学生天性胆小,朗读或发言不够大胆,因此可把大胆发言作为主要的评价目标。再如女生一般比男生自尊心更强一些,为此在评价中要照顾到性别差异;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和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也是不同的,教师也不应该用相同的要求来对他们进行评价,而应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总之,教师要重视差异、尊重差异,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4)、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延迟性评价

由于学生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我们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达到目标。为此可采用“延迟评价法”,即推迟对学生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

(5)、善于使用体现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评价用语

“教学评价用语”是教师对学生“学”的评价的重要表达方式,启发性评价用语

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启发性评价用语时,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如: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想探究什么问题?”

——“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汇报一下你们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资料。”

——“根据所给的信息,谁愿意帮他想一个好办法?”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解法)吗?”

赏识性评价常用语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赏识而生存的。为此,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该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不要等他们已经将最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后,才去赏识他们。而是要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例如,在学生对问题做出不同层次的回答后,应给予一定的评价,而且应该用赏识性的评价。有很多带感情色彩的用语:

——“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一新!”

——“大家说得好,特别是XX同学,更是难能可贵,值得大家学习。”

——“你真行,对刚才的问题,不满足于找到结果,而是观察思考,又有新的发现,如果能说出其中的道理,那就更了不起了。”

——“没想到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小,看来,学好数学能让我们生活得更丰富、更精彩。”

激励性评价用语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在学生的表现有明显进步时,应及时运用肯定性、激励性用语,并适当给予方法上指导,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你试一试,相信你一定能成功!”/“老师和同学们相信你一定能进步!”

——“你是如此聪明,做得不理想也没关系,尽你的全力做!好好努力,你知道关键就在这里!”

——“只要你有一颗上进的心,胜利总会属于你。”

——“相信自己,战胜自我是成功的金钥匙。

反思性评价用语

反思是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却是目前数学教学中薄弱的环节之一,怎样运用反思性语言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活动呢?例如:

——“通过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你能概括出什么计算法则?”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法?”

——“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其中包含着许多丰富有趣的知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到图书馆或通过网络自己去寻找资料,看谁收获最多?”

(6)、容忍不同意意见,容忍学生犯错误,甚至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错误

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选择 理解孩子,学会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

听不到不同的声音的课堂是不正常的课堂,没有尝试过错误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

案例《一节拖堂的优质课》

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

1、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教”的评价上误区-----评价是为了考核教师

课堂教学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是教师与评价者共同参与的研究或探究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改善,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行政人事的管理取向被用于对教师的考核评比,其结果直接与教师奖惩晋升挂钩,教师在一堂课中的表现成为教师晋升获奖的重要依据,一堂评优课的成功往往会给教师带来很多荣誉和实惠。在这种评价中,评价的目的被异化了,本应着重于过程的评价演变成了对人即教师的鉴定和证明;选拔被当做教师评价的主要功能,而教师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常有意无意地被忽视。

尤其在公开教学和举行“评优课”的时候。这些虚假作秀的课,追求的是虚情假意的表演,危害的是“诚信”道德风范和学生真情实感的学习过程,毒害的是孩子们的纯洁心灵和他们的健康成长;最为严重的,是使人们产生了对课程改革的怀疑甚至反感,破坏了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公开课,想说爱你不容易

曾几何时,多么渴望听课,特别是听名师的课。常常为一堂好课激动不已,热血澎湃;常常为一个好的设计拍案叫绝,叹为观止。但是,也常常听到这样的感慨:这样的课好是好,可惜学不像,公开课学不像,是不是公开课的背后隐藏着一些平常上课没有的内容呢?

2、两个教学案例给我们的启发 案例一: 她认为学生掌握的较好

在一所农村小学的课堂观察深深地触动了我。这是一节三年级的关于重量单位换算的数学复习课。课堂上S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做了约30分钟的练习(每节课是40分钟),练习的内容非常单一,类似于1吨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1250千克的问题,练习的形式就是老师问学生答。根据我的判断,绝大部分同学是在猜谜一样的情境中上完了这节课。

S老师在课后的访谈中告诉我,她认为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她对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当我问:“您是如何知道学生掌握得好的?”这位老师却不知如何说才好。当我又随机地对6名学生(全班共有24名学生)问了几个我自已编的相当程度的相关问题后,发现学生们并没有真正理解重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我问一位同学:现在校园里有两堆沙子(当时学校在修建教师宿舍,确实有好几堆沙子在校园里),一堆是1吨,另外一堆是1千克,哪堆重?这位同学思考了半天没有回答,之后便用眼神向班上一位学习最好的同学求救。这位学习最好的学生想了想说:“1千克重。”惊讶的我于是不断地追问:学生死记硬背来的单位换算公式到底有什么作用?学生连最起码的单位概念都不清楚,他们是如何帮题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有效吗?我们的老师知道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吗?

案例二《是启发式还是满堂灌?》是把某位教师在讲:“正方形的性质”这一节课的全部教学过程录制下来;从表面上来看该教师是通过由浅入深,层层设问,最后总结出正方形的性质的一堂启发式教学课。课后对其本堂课提问次数及提问的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共提出105个要思考的问题,其中属于记忆性提问:如:正方形有几条边?高达68.3%。提问频率达每分钟2.33 个问题。学生根本无法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这一事实说明频率过高的设问是无效的,结果一定是启而不发,不是真正的启发式而仍然是满堂灌式的教学一个典型代表。

在课堂教学中凭感觉上课,凭感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做了很多年的教师,结果业务水平几乎停滞不前。这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缺乏有效评价的反馈和激励。课堂评价在这一案例中不是为了给教师的业务水平定性,而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成长。整个案例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和研究反思而逐步成长的生动过程。

3、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是以评促思促进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全面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要充分认识自已的优势和不足。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进的计划,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教师在自我评价中的反思可以围绕以下5个内容进行。

(1)、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

作为教师,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或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或是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的灵感和火花,等等。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2)、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

众所周知,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失偏颇;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作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3)、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

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自己会感觉到这些,把它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4)、思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所谓教材的难点,是指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5)、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一节课下来,教师应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写出新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特别是可以为自已下一年的同期教学提供极好的帮助,避免再走弯路,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三、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是以调控和优化教学过程追求理想的课堂学习效果为目的

1、有效课堂教学和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1)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习者应该参与教学目标的提出或确立,要让学生在“做”中进行学习。

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

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

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

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⑤

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或研究的这些问题)之间有何联系?”在评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2)学习效果原理

人在接受新知识时其学习效果一般是:以听为主(听觉感受)的人接受新知识20%;以看为主(视觉感受)的人接受新知识30%;以看和听为主(视觉和听觉感受)的人接受新知识50%;以看、听、说为主(视觉和听觉感受、参与感受)的人接受新知识70%;而通过看、听、说并亲自做的人接受新知识90%;

2、“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思想.是以追求理想的课堂学习效果为目的

(1)、“学”一是指学生能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

二是指学生是不是会学,有没有学会,主要指课堂教学的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

(2)、“教”主要是从课堂教学的四大状态(情绪、交往、思维、目标达成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从下面三个角度进行判断。

一是看师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

二是看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教师有没有对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三是看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状态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有没有不同程度的、不同方面的收获。

(3)、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论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与救济粮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不断得以增强。

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时行练习。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争论;学生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已的思考或创意。

生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知识,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强,是否有满足、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是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新的课程评价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本着为师生共同发展服务的原则,既要关注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情况,又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高低。

第二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目标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前提,有了教学目标,也就有了教育的依据。我们就可以按计划推进信息技术教学的进程。学生也就可以在这样的基本框架内去学习和体验。这些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构成了整个成长历程的总和。然而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很多时候却没有发挥教学目标的作用。教师很随意,想怎样上就怎样上;学生也很随意,玩得开心就很满意。经常会有的教师把信息技术课上成一节或是枯燥无味的文化课,或是乱成一气的游戏课。我们说,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要的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基本条件、认知结构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一)、教师角色定位

在有效性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白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就必须为自己正确定位,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

1、角色转换

我们以前的课堂只需要“传授”,教师的基本职能就是“照本宣科”,一句一句的教,不照顾个别特殊的学生,对学生“一刀切”、“齐步走”。然而这样的课堂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由“传授者”向“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2、方式转换

传统的教学几乎是“口耳相传”,教师往往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由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而学生则是完全地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课堂也出现了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质的转变。由教师一人“传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这样就把教学过程变成了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加强调控

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在课堂中明确自己的任务导向,把课堂教学组织好,尤其是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师应该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尽最大限度地应用于实际内容的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的速度、难度及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教学行为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老师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教师的教学行为切实地关系到每位学生。如何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得到发展。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运用各种教学行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5、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信息技术应用自如的技能,而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策略。

(二)、学生角色定位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3、学习策略

(1)、鼓励学生思考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2)、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倡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学习方法。

第三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张江平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目前,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某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像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又一个新的问题又凸现出来——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果不高。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1、问题要有现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儿童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或者能够想象的,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实的问题”是指必须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

1问题。

2、问题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

3、问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并形成数学思考的能力。因而,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一方面,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数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抓住其核心和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知识的“原型”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4、问题要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作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5、问题要有趣味性—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问题情境的呈现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的具体事实或有趣现象引出问题;从情节生动的童话和故事情节引出问题;从游戏活动中引出问题;从直观演示或实际操作引出问题;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出问题;从新旧知识的矛盾引出问题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富有情境的课堂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与人格,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不断建构一方美丽的精神乐土;富有情境的课堂,能释放出无穷的魅力,在学生的心

田上绽开绚丽的花朵;富有情境的课堂,能让生命的精彩在课堂上涌动。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是:

1、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起源于新颖的问题、情境或材料,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2、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3、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4、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5、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

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首先,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1)准确不能模糊。教学中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2)生动还要丰富。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雨,促进思维发展。(3)严谨不失幽默。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打破课堂内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

情趣的美好境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4)中听更要中用。《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光对学生说:“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棒”之类的评价语,更要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5)独特不乏创新。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学生,评价的语言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果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探索。

第四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经历了三年的课改之后,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越加感到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应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切实的理解。

一、怎样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和“算法最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因此,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算法多样化”。

二、怎样摆正“情境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有效性”的位置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为“情境设置”花了很多工夫,的确使课堂活跃了许多、精彩了许多。但是某些课堂在这一环节上教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却偏离了课堂教学内容,丢失了课堂教学高效率性。

三、怎样看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编写中很注重学习方式的培养,注意在学生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四、怎样继承和发展中国数学教学的优秀传统

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已是一种世界趋势,世界各国的教育专家们都在研究教育。但是课程改革是教育的不断创新,不是忽左忽右的运动。因此,我们要以平常心态冷静地看待课改,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教学传统。比如“学生预习”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预习之前可以给出问题提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者提出问题:预习之后,你们知道了什么?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其实,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学生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而事实上,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在花样繁多、热闹非凡的课堂教学中,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下面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性

兴趣是激发学生进取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有效的一个最简单的法则。如在教学中可以把本来枯燥的学习内容以故事、游戏、竞赛的形式层现出来,把智力培养寓于情趣中,可以以色彩鲜艳的、动态的、形象的教具使学生产生兴趣,增强记忆。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设置情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问题要有现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

2、问题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

3、问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

4、问题要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

5、问题要有趣味性—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

二、优化师生关系,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设计,促进有效教学。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人的因素,古人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效其法。课堂中必须优化师生关系。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可以对学生说: “有进步,谁能再补充一下?”等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设计不同教学方案,上课期间,教师应该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针对他们的作业内容、完成方式等说一些支持的话,并认真倾听和接受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教师在布置任务以后,应该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察看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情况,积极地引起学生的兴趣,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个体与班级共同发展。

三、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有效性,大胆提出自己的算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只有大胆鼓励学生发问,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进而迸发的火花。”所以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敢于向书本质疑,敢于向教师的权威质疑,对所学的知识能独立思考,并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事物,让学生在质疑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如在教学9加几这一节课时,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说出自己的算法并给予肯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多向性。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重视实践应用,强化有效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逐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兴趣、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常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如教学“认识立体图形”时,我让学生带来牙膏盒、魔方、足球、水杯、、、、、、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地整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到数学素材,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

教学是教师工作的灵魂,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老师应该必备的素质和教学灵魂, 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下载课堂教学评价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教学评价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时初中物理教研组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学校教育正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从客观上要求老师建立新的理念,有效地改进教学行......

    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杨乃表 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朱叶琳常州外国语学校 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智慧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有......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很荣幸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话题。如有说的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点课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总结

    “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总结 为了进一步活跃教学研究的气氛,加快构建新课改形势下高效能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互动过......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 有效教学任何时候都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是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一个永恒话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学生的有效学习成为有效......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们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其改......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方案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背景 1、龙溪小学的现实背景 我校为余庆县镇级完小,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00多人,专任教师50余人。近年来,我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