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油画《伏尔加纤夫》

时间:2019-05-15 03:3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语文油画《伏尔加纤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语文油画《伏尔加纤夫》》。

第一篇:九年级语文油画《伏尔加纤夫》

油画《伏尔加纤夫》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2.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

3.认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藏族美术的代表作品;

4.了解墨西哥壁画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民族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2.美术创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

3.民族文化的丰富性。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展示作品《伏尔加纤夫》,请同学们观察并且分小组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感悟、形式以及社会学鉴赏法,分别从作品的表现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对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

2.请一些学生回答自己观察和讨论的结果,鼓励不同意见。教师总结。

3.教师提问: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艺术家创作这件作品?这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什么样的情感?

4.学生们思考并回答。

5.教师总结。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对于《伏尔加纤夫》的介绍,并且深入思考上述问题。

6.教师总结,点明“民族文化”与“美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7.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

8.结合自己的看法,观察并且总结教材中所列举的“巡回展览画派”的共同点。

9.教师总结,“巡回展览画派”扎根于俄罗斯的社会现实和民族文化,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挚情感,所以才能产生如此动人的效果。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我们应当理解并且尊重这些美术作品。完成第80页的“思考与交流”。

10.教师展示第81页“思考与交流”中的少数民族的图片,请学生思考他们的生活习俗与汉族的是否相同,他们的美术形态与我们前面所讲的汉族美术形态是否是完全相同的? 11.学生思考并且回答。

12.教师总结,指出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这些民族有着独特的习俗以及美术形态,我们要理解并且尊重这些美术形态。

13.请同学们阅读并且讨论教材中关于藏族美术的论述。请一些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和自己以前所了解的一些关于藏族文化以及美术作品的知识来生动地讲述藏族美术作品。

14.请同学们按照前面对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分析,阅读教材中的关于墨西哥壁画运动的内容,并且分小组讨论这场运动为什么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注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如下方面去展开自己的思考。

a.这场运动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b.艺术家表现的内容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c.这场运动如何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

d.这场运动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15.教师总结,指出墨西哥壁画运动成功的原因在于,扎根民族文化,关心民众疾苦,在表现形式上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

16.教师提问,了解了上述流派的特点之后,你觉得中国的美术要发展应当选择什么样的途径?

17.学生思考回答,并且完成“活动建议”。

第二篇:油画伏尔加纤夫教案

油画《伏尔加纤夫》

[教学目的] 1. 2. 3. 了解油画《伏尔加纤夫》的创作背景﹑具体内容和艺术成就。学习体会文本依次﹑具体﹑抓住人物个性介绍绘画的方法。认识绘画艺术与生活实践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油画《伏尔加纤夫》的创作背景﹑具体内容和艺术成就。

难点:学习体会文本依次﹑具体﹑抓住人物个性介绍绘画的方法。[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油画导入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文本,解决生字词。2﹑文本介绍了什么内容?

这是一篇介绍绘画的文章,依次介绍了俄国著名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的创作背景﹑具体内容和艺术成就。三﹑把握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油画《伏尔加纤夫》的创作背景。

画坛背景

画家背景

社会背景

第二部分(4-11)介绍油画《伏尔加纤夫》的具体内容。第三部分(12)介绍油画《伏尔加纤夫》的艺术成就和对参观者的影响。

四﹑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讨论作者介绍了油画《伏尔加纤夫》的哪些创作背景?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继续学习文本第二部分

1﹑听读(或朗读)有关内容,划分层次。

一(4)概述了画面的主要内容和给人的总体感觉。二(5-10)介绍油画《伏尔加纤夫》的具体内容。三(11)进一步介绍背景和给人的感觉。

2﹑讨论:4段和11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间部分是什么关系?

三部分形成总――分――总的关系 3﹑学生自读5﹑6段,思考﹑批注:

介绍了哪几个人物?着重介绍了哪几个人物

这几个人物的姓名﹑身份是什么?

他们有哪些外在特征? 他们有哪些性格特点? 4﹑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以冈宁为例)衣着 相貌 性格 身份 形象:古希腊哲学家的样子

俄罗斯农民或者智者的典型 纤夫形象中的悲剧性主角

鉴赏:(根据上述内容,想像冈宁是怎样一个人)

既有外在特征,又有内在性格; 外在特征与外在特征结合,相得益彰; 重点形象重点描写。

学生借鉴以上方法,讨论归纳农民汉子﹑细长的瘦子和依卡尔的外在特征和内在个性。

6﹑学生自读﹑思考﹑批注7-10段内容。

人物的外在特征怎样? 人物的内在个性怎样? 你对哪个人物最感兴趣?

7﹑同桌交流﹑相互讨论。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8﹑欣赏油画《伏尔加纤夫》,与自己想像中的“伏尔加纤夫”比较,谈感想。(内容方面﹑表达方面都可以)9﹑小结。三﹑学习第三部分 怎样理解斯塔索夫的评论?

高度评价了列宾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成就,赞扬了列宾及其作品的现实性﹑民族性和人民性。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附板书:

背景:绘画﹑生平﹑社会

画面:三组﹑11人 分组――依次 重点――一般 成就:现实性﹑民族性﹑人民性

外貌――-个性天才杰作

社会产物 生活结晶

第三篇: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油画《伏尔加纤夫》教案及练习

油画《伏尔加纤夫》教案及练习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词积累:

风起云涌:比喻多种事物或力量并起,发展迅速,声势浩大。根深蒂dì固:比喻基础稳固坚实,不容易动摇。

蓬首垢gòu面:头发蓬乱,脸上很脏。形容仪容邋遢,不整洁。褴lán褛lǚ:衣服破烂。憨直:憨实直爽。羸léi弱:瘦弱。悲怆chuàng:悲伤。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朱伯雄,著名美术史沦家、教育家、翻译家。1951年考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即鲁迅美术学院前身),后人中央美术学院深造,成为中国第一个美术史论硕土:研究生。他还筹建了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并担任了第一任系主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朱伯雄精通英、法、俄等多种语言。多年来,他频繁来往于欧洲、东南亚、美国等国。担任着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美术史论系客座教授,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通过讲学方式,他不仅向外宣传了我们国家的美术理论研究成果,而且带回来大量西方现代艺术的信息和资料,为史论专业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相关知识:

⑴列宾(1844-1930年),俄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上半期最伟大的画家,他以其无比丰富的创作和卓越的表现技巧,把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发展到高峰。列宾出生在哈尔科夫省丘吉耶夫村一个屯垦士兵家庭,自幼酷爱绘画,少时画过圣像画,19岁时为报考美术学院来到彼得堡,先随克拉姆斯柯依学画,20岁时考取了美术学院,在学院里受到严格的绘画基础训练。学习期间经常参加克拉姆斯柯依组织的“星期五晚会”活动,结识了进步文化人,阅读到进步文艺作品,接受了民主主义影响,和克拉姆斯柯依、斯塔索夫等亲密往来,通过他们受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启蒙文艺思想影响,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1871年以《睚鲁儿女的复活》这一宗教题材画获学院金奖并出国留学。1873年作为留学生访问了欧洲许多艺术胜地,文艺复兴的美术并没有使列宾满足,在给斯塔索夫信中还发泄了对拉斐尔作品的不满。他在国外学习三年,回国后定居莫斯科,从事绘画创作活动。列宾是一位全能的绘画大师,他不仅是肖像画家,而且是最杰出的风俗画家、历史画家,他以写实的艺术手法直接描绘革命者题材,塑造了一群革命家和觉醒了的大众形象。他的写实主义绘画技巧已炉火纯青。他自己说过:“在绘画上我的主要原则是,要按原样画素材。对我来说,色彩笔触、笔法技巧等已不是问题,我所执着追求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对象的本来面貌。”像他这样充满生气的作品在世界绘画中也不多见。在他的作品中一切物象都沉浸在空气和光线之中,都统一在微妙的色彩调和之中,每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构图和色调。形体和色彩、素描与绘画的有机统一,使他的作品充满无限的生命力。他曾被伦勃朗和印象派吸引,尔后又崇拜委拉斯开兹和哈尔斯。

晚年的列宾作品中很少看到他早年的那种战斗姿态。他开始寻求新的创作道路,听从托尔斯泰的教导,对纯粹艺术发生了兴趣,与斯塔索夫分道而行了。列宾到了晚年对社会政治问题感到厌倦和迷惘,从而使他走进了脱离现实的纯艺术之中。

⑵《伏尔加纤夫》是列宾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这是画家亲眼目睹的情景,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纤夫共11人,分为三组,每个形象都来自于写生,他们的年龄、性格、经历、体力、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对此都予以充分体现,统一在主题之中。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头上的天空,使气氛显得惨淡,加强了全画的悲剧性。【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这是一篇介绍绘画的文章,依次介绍了俄国著名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的创作背景、具体内容和艺术成就。

二、文章脉络

全文可以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油画《伏尔加纤夫》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4-11),介绍油画《伏尔加纤夫》的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12)介绍油画《伏尔加纤夫》的艺术成就和对参观者的影响。

三、写作方法

1.依次介绍,突出个性

画面共有11个人,怎样介绍既具体清楚又具有整体感?作者采取了分组依次逐个介绍的方法。11个人,分为3组,4+4+3,然后从第一组开始,逐个介绍,使渎者既有完整的印象,又对每一个纤夫有具体的了解。对这3组共11个纤夫,文章没有平均使用力量去介绍,而是有主有次,有详有略。3组中间,前两组介绍较详,第3组介绍较略;11个纤夫中间,冈宁和拉里卡介绍较详,其他人较略,后二个介绍最略。这样的介绍,既清楚,又突出了画面的重点,符合油画的创作主旨。

介绍绘画,尤其是人物画,“动静”关系是比较难以处理的。画面是静止的,而人物却是鲜活的;人物呈现在画面的外在的特点比较好介绍,人物内在的性格、气质、情感却难以鉴赏和介绍。本文能够较好地将人物,特别是重要人物外在特征和内在个性结合起来介绍,透过外在的衣着、动作、表情去表现人物的内在思想情感。例如冈宁,他不仅是走在拉纤队伍最前面的人,更是这个群体的悲剧性主角。文章介绍了他“身上的麻布衫满是补丁”,说明他的贫困,这是他拉纤的经济原因;介绍“他的头上画了一块包头的破布”,显示他“古希腊哲学家”的气质,这是他成为“主角”的思想原因;介绍他“两手下垂,胸前那一根纤索绷得很紧”,表现他忍受着肉体的痛苦;通过他“那双深陷的眼睛”、突出的前额,显出了他的智慧。人物的这些外在特征,加上他“神父”“唱诗队指挥”的经历,让人想见他此时拉纤所承受的精神上的痛苦,同时感受到他坚韧的性格和“内在的意志力”,——过人的智慧和坚强的性格都是“领头”人物所必需的。藉此,作者完成了对“一个俄罗斯农民长者或智者的典型”的介绍,读者也仿佛看到了一位拉纤群体灵魂人物的栩栩如生的形象。2.画面介绍和背景介绍兼顾

文章的标题是《油画(伏尔加纤夫)》,对画面的介绍是文章的主体,作者用了8个自然段(全文共12个自然段)介绍油画的具体内容,使我们获得了对画面形象,特别是人物形象从外在特片到内在精神的全面清楚的了解。但是,对于这样一幅极富盛名的艺术品,对于它的深刻内涵和艺术成就,很有必要结合它的创作背景去赏析,以求得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感受和理解。因此,作者在正式介绍油画内容之前,花了3个自然段的篇幅,从绘画艺术、列宾生平和社会现实等三个方面作了背景介绍,这些背景介绍无疑能使我们每位读者对这幅著名油画的主题、创作意图和创作风格有更为清楚和全面的了解。

四、问题探究

1.如何看待这部作品的价值?

油画《伏尔加纤夫》以其严肃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精湛的艺术手法,对沙皇农奴制的深刻批判和对农民的深情关切的主题,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对广大读者作普及性的介绍和推荐,让更多的人,包括青少年,了解它,理解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本文的介绍既重点突出,又全面周到,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这幅名画,而且能使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提高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2.从这部作品可看出艺术与社会现实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本文以确凿的实例具体说明,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产物,这种创作理念和鉴赏理念,对于丰富和提高读者,包括青年学生的艺术修养乃至人文素养都是极有益处的。文章在背景介绍部分说到,19世纪中叶,俄国的农奴制度虽然被废除,但是其残余“依然严重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俄国的民主解放运动,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一定会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揭露和批判这些腐朽和没落的东西,并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未来,从这个角度讲,《伏尔加纤夫》是时代的产物。文中还说,1869年的一天,列宾在涅瓦河畔亲眼看到“一幕使他吃惊的现象”,即一群动物般的纤夫,正“套着绳索在拉平底货船’,他们乞丐样的形象、奴隶般的劳动,让画家“感到震颤”,深切的同情心、高度的责任感激发了他的创作动机和创作灵感,于是,“他决心”把这一切“画下来”,可见,也是生活的源泉浇灌了《伏尔加纤夫》这朵艺术之花。文章这方面的价值取向,是我们应该高度关注的。【练习解答】

第一题:前三段介绍了油画《伏尔加纤夫》的创作背景,包括画坛背景、画家背景和社会背景。

联系:有了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社会生活和画家对生活的感悟,才有油画《伏尔加纤夫》的产生;《伏尔加纤夫》是对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社会生活和画家思想情感的艺术反映。启示:社会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鉴赏艺术作品,离不开对作家生活和作品产生时代的了解。第二题:略

第三题:斯塔索夫的评论,高度评价了列宾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成就,赞扬了列宾及其作品的现实性、民族性和人民性。第四题:略 【类文品读】 浅谈中国画的欣赏

中国的各种传统艺术,诗文、绘画、书法、音乐、戏剧、建筑等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包含的。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最丰富的艺术形式,蕴含着传统哲学、古典文学以及宗教理念等,其中以绘画的诗性特征最为突出。传统中国画追求诗、书、画合一,这里的合二,并不是单纯指要有与画面相呼应的诗文,而是指要在绘画中能找到诗情,即通常所说的“画中有诗”;而古典诗文所描述的景象如果画出来往往就是一幅空灵简约的山水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诗中有画”。因此,中国画和诗都爱以山水境界作为表现和吟咏的中心,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说:“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这是绘画和诗歌的相互渗透和包含。

纵观整个中国画坛,以题材来论,山水画是主流和中心,也是理解和欣赏中国画的难点。因此,对中国画的鉴赏主要是针对山水画而言的。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画家就把自然山水视为充满灵性的象征,并对山林川泽表现出无限的向往。南朝著名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峰岫晓嶷,云林森渺,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意思是说高峻壮丽的峰峦,森渺无际的烟云林木,皆永恒地映照着圣贤的高洁情怀和神绪。画家追求畅神,在与大自然的亲近过程中,深深感悟到精神超脱的自由与畅快,并将这种对于自然、人生的感悟用绘画表现出来。因此,通常情况下,画家所要表现的并不是具体的真山、真水,而是在体察自然之后的经过沉淀的心中的山水。因此,在欣赏一幅绘画时不能以写实主义的眼光去体察。中国画有自己的透视法,即所谓的散点透视以及由此产生的空间布局,一个节奏化的变幻的空间。宋代画家郭熙在其所著《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提出的“三远”法可以说是中国画的透视法,“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势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三远”的景色常常是在同一幅画作中表现出来,也就构成了山水画的多层次、多角度空间,这已经不是现实的以一角度所见的空间,而是全局。对于同一片山色景物,画家的视线是流动的,转折的,“仰山巅,窥山后,望远山”,由高转深,由深转近,再趋向平远,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节奏化的过程。在表现“三远”的空间上,中国古代画家发挥了自己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发展出一些程式化的表现手法。例如,体现高远用流泉飞瀑来衬托,李白有诗“飞流直下三千尺”即是高远的佐证;深远用云来表现;平远之景则用浩渺烟波来构建。这是中国山水画中最常见的形式。所以在赏析一幅画作时,要展开充分的想象力去体会。

以上所说的是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画的精神实质,具体到每幅画作,则可以从技法、构图和主题几个方面考量。其中主题是一幅画所要表现的实质性内容,把握主题才是对一幅绘画最终极的理解和欣赏。例如,明唐寅《菊石图》轴,作者仅用水墨绘丛生的菊花、山石、兰草,画面极其简淡。右上角自题诗一首:“彭泽先生懒折腰、葛巾归去意萧萧,东篱多少南山影,挹取菊花入酒瓢。”画家借彭泽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山林的放逸情怀言明心迹,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这是理解和欣赏这幅画的重点和关键。(有删节)1.什么是“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这最早是对谁的诗画作品的评价? 2.“彭泽先生懒折腰,葛巾归去意萧萧,东篱多少南山影,挹取菊花入酒瓢。”诗中的彭泽先生指的是谁?指出画线词语各出自东篱先生的哪部作品。

3、对中国画的鉴赏主要是针对什么而言?

4、为什么在欣赏一幅绘画时不能以写实主义的眼光地体察?

5、具体到每幅画的鉴赏重点要把握什么?为什么经?

6、山水画的多层次、多角度是如何构成的?

7、作者认为在赏析一幅画作时,要展开充分的想象力去体会,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8、以《枫桥夜泊》为例,谈谈你对“诗中有画”的理解。

(参考答案:1.古典诗文所描述的景象如果画出来往往就是一幅空灵简约的山水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诗中有画”。在绘画中能找到诗情,就叫做“画中有诗”。王维 2.陶潜;《归去来兮辞》;《饮酒》。3.对中国画的鉴赏主要是针对山水画而言的。4.通常情况下,画家所要表现的并不是具体的真山、真水,而是在体察自然之后的经过沉淀的心中的山水。5.重点要放在主题的把握上,因为主题是—‘幅画所要表现的实质性内容,把握主题才是对—幅绘画最终极的理解和欣赏。

6、中国画有自己的透视法,即所谓的散点透视以及由此产生的空间布局,这种节奏化的变幻的空间,在同一幅画作中表现出来,也就构成了山水画的多层次、多角度空间。7.结合中国画透视法“三远”的特点来说。8.略)

第四篇:赏析《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赏析《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这是画家亲眼目睹的情景,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

列宾,全名是列宾,全名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他是十九世纪后期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1844年,列宾出生在俄罗斯士大夫哈尔科夫省的楚古耶夫镇。其父是一个屯垦军军官。全家人在屯垦地辛勤劳作,童年的列宾亲身体会到了生活的贫困和艰难,他也不只一次亲眼目睹了囚犯如何被驱赶着由此经过,这些印象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素材。代表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雅鲁女儿的复活》 《晚会》,其中最著名的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在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农民运动虽然风起云涌,但国内的农奴制残余依然严重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有平民知识分子参加的强大的民主解放运动,终于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2月宣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可是,根深蒂固的封建剥削势力丝毫没有让步,俄国农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得到改善。1869年,还在学生时代的列宾去涅瓦河野游,看到了一幕使他吃惊的景象:远处一些黑黑的、闪着油光的东西在向前爬动,渐近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群套着绳索在拉平底货船的纤夫。那些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形象使他感到震颤。涅瓦河上纤夫的沉重劳动也引起了列宾的同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描绘一幅表现纤夫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的作品,以提示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对社会的不平。1870年夏季列宾与同班同学华西里耶夫(他后来也画过有关纤夫的画)再次去伏尔加河旅行写生,典型的俄罗斯风光和纤夫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为了创作这幅画,列宾花了3年时间,作了两次伏尔加河之行,和纤夫们交朋友,对纤夫生活作了长时间的观察,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写生,最后终于完成这幅享誉世界的佳作,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列宾在油画中塑造了11个纤夫,他们的年龄、身材、性格、体力、表情各不相同,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是沙俄专制下普通民众奴役般的生活,这也正是画家的创新之处,巡回画派艺术家以往的作品都是把人民当作同情、可怜的对象,而列宾在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人物的神态和姿态来充分体现人民身上所蕴藏的巨大能量,给人以激励、震撼。而作者的每一个人物的安排都是有其用意的。例如画作中间一组的四个人:穿一身粉红色破衫裤的少年是初加入这支行列,他那还未晒黑的皮肤,紧蹙的眉头告诉观者,这种劳动对他来说是负荷过重了,他正用于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那根据痛了皮肤的纤索。紧靠在少年后面的,是一个受尽风霜之苦的秃顶老汉,他皮肤助黑,脸色阴沉,一边斜倚在纤索上,一边在打开自己的烟袋,想偷闲抽口烟来缓解一下自己的苦闷。少年右边是个羸弱有病的纤夫,他步履艰难,全身虚弱,正在用袖口擦汗。头发露在无檐帽的外边,颧骨耸起,泪囊水肿。在男孩与老汉之间,露出了另一个纤夫的脑袋顶,此人的脸庞发黑,鼻孔朝外,嘴唇很厚,看样子是个挞靼人。在此,有人会疑惑:作者为什么要在画作中安排一个少年,还将之与老汉画在一起?首先,该画作是属于现实主义类型,且是根据作者亲眼所见创作出的,伏尔加河上确实存在这种男孩当纤夫。男孩身上体现的是一种不甘心受剥削,敢于反抗的精神,作者从男孩身上找到了希望,并想透过画作告知世人。同时,它也揭露了资本家利用童工榨取劳动力的丑陋事实,这最终要归结于沙俄农奴制度下的罪恶。男孩和老人代表了两代人,然而他们却遭受了同样的苦难,这从侧面上体现了沙俄农奴制下所有人的悲剧,没有人能幸免。

1873年,评论家斯塔索夫在一份杂志上对这幅画及其作者是这样评价的:“列宾是同果戈理一样的现实主义者,而且也同他一样具有深刻的民族性。他以勇敢、以我们无可比拟的勇敢,一头扎进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人民的伤心的现实的最深处。就画的布局和表现而论,列宾是出色的、强有力的艺术家和思想家”。的确,这幅油画无论从思想性上还是从技巧上都可称得上是7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峰。

在这幅画的构图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这幅画具有宏伟、深远的张力,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

在画面上画家又对伏尔加河的景色进行了巧妙的布局,以狭长的横幅展现这群纤夫的行列。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筐作点缀。景色十分凄寂。一队穿的破烂的纤夫在拉着货船,步履是那样地沉重,似乎可以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在摆布景物的画面上,是经过精心思考后安排的:晴朗的天空和辽阔美丽的伏尔加河告诉人们,俄罗斯的国土是美丽富饶的。冒烟的轮船,是告诉人们在伏尔加河里靠水上运输可以不拉纤,而货船则是资本家为了榨取更多利润剥削廉价劳动力纤夫的象征。“无帆”说明无风,纤夫们要付出更多的汗水。“衣着破旧”表明其穷困,“沉重的步子”说明其疲劳,“踏着沙滩”烘托了画的主题,暗喻了劳苦人民在水深火热的沙俄的土地上受尽煎熬。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这是画家亲眼目睹的情景,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头上的天空,使气氛显得惨淡,加强了全画的悲剧性。

作者从心灵上感知这幅画,它一方面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苦难,这种苍老的近于褐黑的黄色正是这种苦难的色彩;另一方面它又表现了俄罗斯人民勇于承担苦难和重负的坚定沉着的精神,这种色彩也正是这种灵魂的色彩。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最著名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是作者历经三年之久创作而成的。我仿佛听到纤夫们的汗水掉落在沙地上的声音,感受到纤绳被拉拽得将近断裂,还看到了不远处纤夫们的妻子在着急地看着他们,好像丈夫下班以后能给家里带回点什么,这就是罪恶的农奴制遗留下来的影响。我能想象当时作者和我现在一样紧握拳头的气愤之极。对于一个艺术品的诞生,我们很难想象作者中间所需要历经的磨难和创作时内心深处的矛盾,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尊重作者的基础上,细细体会作者想通过艺术给我们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五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初步学会鉴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以及质疑、辩论、合作学习的能力。

3、了解沙俄反动统治的黑暗和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增强反对压迫,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从纤夫的形象体会人物及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或投影器。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3、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初步学会鉴赏美术作品。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和作品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世界著名的油画,一起来欣赏一下,给邻桌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利用课件依次展示列宾的几幅名画。)

1、你觉得这些画怎么样?

2、结合你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说说鉴赏一幅美术作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可以从作者的构图、用色、线条、层次安排、绘画背景等方面进行。)

二、归纳问题,自读自悟

1、同学们懂得可真不少!课前,老师也专门针对这一问题请教过许多美术老师,并将方法简单地总结了一下,想不想知道?

(屏幕显示方法提纲:

1、时代背景;

2、作品内容;

3、表现形式)

2、鉴赏一幅美术作品,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是时代背景。第二是作品内容。第三个方面是表现形式,也就是刚才大家谈到的作品的色彩、构图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等。下面我们就来实际演练一下。

(大屏幕展示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3、(配乐解说)这幅画是俄国著名画家列宾的代表作,大约创作于1870-1873年间,现收藏于俄罗斯博物馆。今天,我们就用以上方法研究、鉴赏这一名画。在我们独自研究之前,老师想提供一篇文学作品供大家参考。这是吴达志先生为这幅画所写的解说词,题目就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板书课题)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幅画的?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检查读课文情况:谁认为自己读得比较好?

(2)请大家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屏幕出示问题,思考:

A)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图画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B)图上画了几个人物,重点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这些人物的?

C)对照油画,再读读课文,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讲到的人物。)

检查明确:

(A、作者是按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先整体后部分的顺序观察图画的。

B、文章重点描述了图上11个纤夫的形象,重点从人物的动作、表情、衣着、外貌等方面来描写这些人物的。)

(3)透过这些,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纤夫们的内心活动)

三、合作研究,自主体验

1、同学们通过读书,对课文分析得不错。但面对一件艺术品,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不同的理解,比如,作者注重了对11个纤夫的描写,而没有太多的环境描写。对纤夫的外表的描写,我们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对他们的内心也可以有不同的体会等,相信大家通过仔细的观察、研究,肯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2、分组讨论研究。

(教师巡视收集问题。)

3、点拨指导。(投影出示部分背景材料)

师读(配乐):在19世纪60年代,由于封建势力和资本家的剥削,使得俄国劳动人民的境遇非常悲惨。1869年,列宾到涅瓦河野游,看到了一幕使他吃惊的景象:远处一些黑黑的、闪着油光的东西在向前爬动,渐近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群套着绳索在拉平底船的纤夫。那些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形象使他感到震颤。他决心把这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

3、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材料继续研究,小组长注意将本组同学对这幅画的研究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以便于交流。

四、交流互评,比较学文

1、请大家按刚才的研究,代表小组或个人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有价值的结论,充分鼓励,引向课文,使学生的思维与认知随时指向课文,在比较中学习课文,回归课文。)

2、小结: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思路及思考方式。在学习中,我们就应该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不同的问题,并加以论证。

3、哪位同学能从这幅画的色彩、构图、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方面,谈谈这幅画的特色?并想一想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4、当你在观察画面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画家为什么要重点刻画这些穷苦的、衣着破烂的纤夫呢?

(同情象纤夫这样的劳动人民;憎恨剥削人民的统治者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5、同学们都能用上同情、憎恨这样的字眼,那么你们能不能用上这种语气来读一下课文呢?试读,指读。

6、同学们体会到的与本文作者对画面的感受基本一致,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了解一下这幅油画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感受。

五、深化研究,创新延伸

1、正是因为画家将他对沙皇反动统治的不满,对资本家的憎恨以及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通过自己高超的画技完美地融入了画中,使得每一个看到这幅油画的人,心灵都能受到强烈的震撼,所以,这幅《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便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名画。

2、今天,我们成功地鉴赏了这幅画,好多同学都谈了自己的见解,这可是你们灵感和智慧火花的闪现,千万不要让它瞬间消失,希望同学们课下以《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赏析或鉴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为题,写一份小小的研究报告。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从列宾的另外几幅名作中选择一幅你最喜欢的,课下收集材料,独立研究,作好记录,看看谁会成为一名小小鉴赏家。

下载九年级语文油画《伏尔加纤夫》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语文油画《伏尔加纤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会七个生字,掌握8个词语2、欣赏世界名画,指导按顺序观察画面3、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19世纪70年代沙俄反动统治的黑暗,劳动人民生活的二、教学重点图文对......

    西方美术鉴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四步解析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四步解析 1.描述所见 画面中的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只有几只破筐埋在沙堆里。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船帆没有张起来,河面上映着倒影。一群穿......

    九年级语文

    吴忠三中2013-2014学年(上)期中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试卷考场: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 命题人:张晓军 (1)看到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回......

    九年级语文

    ―――――――――― :线号―学― ―――――――――― :―名―姓― ――订――――――― :―级―班― ―――――――装―――:―校―学 ――――(苏)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

    九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 基本情况 本班有学生50人,男生有30人,女生有20人。男生看起来比例较大,但大多数学习积极性不高。从上期的考试情况来看,成绩不太好。所以本学期要......

    九年级语文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光阴荏苒,转眼间本学期教学工作已结束,这是出成绩见效果的一学期,也是师生拼搏的苦战的一学期。本学期我担任九(1)的语文教学工作,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我深知肩负的责......

    九年级语文第二

    九年级语文第二、二单元综合能力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4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狡黠(xiá)强聒不舍(guō)黎民百姓(lí)媚上欺下(mèi) B、参差(cān)恪......

    九年级语文试卷

    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赧然nǎn狡黠jié氤氲yūn惬意xiá B.娇嗔zhēn沏茶qiē旖旎nǐ嫉妒jì C.休憩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