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七个生字,掌握8个词语
2、欣赏世界名画,指导按顺序观察画面
3、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19世纪70年代沙俄反动统治的黑暗,劳动人民生活的二、教学重点
图文对照,体会他们内心的痛苦,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出示油画,导入新课。
2、这是俄国画家列宾的著名油画。本文是根据1956年7月《文艺学习》杂志社发表油画时所写的解说词改写的。
3、简介作者
列宾(1844—1930)
4、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不懂的地方。
(2)谁来谈谈读完课文的感受
(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得到最初印象)
5、教师范读课文
6、出示挂图,指导按顺序观察画面
7、学习生字
(1)以生字卡片认读
(2)指导书写
8、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纤夫们拉纤图
(2)通过“逆风行使”这个词你想到什么?
2:学习第二段。
(1)思考:作者是怎样介绍这十一个纤夫的?
(2)教师小结:
A:作者从整幅画的位置角度一出人物,并此作为基本比照点。
如:‘领头的’
B:作者抓住衣着最醒目的少年座新的比照点。
C:作者从人物间的关系的角度引出人物,以此作承接的比照点。
如:从位置关系引出‘前后左右是谁’连带而来。
3:学习第三段。
介绍当时俄国人民生活情况。
三、总结中心。
四、写作特点。
画面突出了极居中的4个形象,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五、名画鉴赏,领悟创作意图,体味感情。
小组间互相介绍
板书设计
第二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初步学会鉴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以及质疑、辩论、合作学习的能力。
3、了解沙俄反动统治的黑暗和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增强反对压迫,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从纤夫的形象体会人物及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或投影器。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3、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初步学会鉴赏美术作品。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和作品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世界著名的油画,一起来欣赏一下,给邻桌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利用课件依次展示列宾的几幅名画。)
1、你觉得这些画怎么样?
2、结合你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说说鉴赏一幅美术作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可以从作者的构图、用色、线条、层次安排、绘画背景等方面进行。)
二、归纳问题,自读自悟
1、同学们懂得可真不少!课前,老师也专门针对这一问题请教过许多美术老师,并将方法简单地总结了一下,想不想知道?
(屏幕显示方法提纲:
1、时代背景;
2、作品内容;
3、表现形式)
2、鉴赏一幅美术作品,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是时代背景。第二是作品内容。第三个方面是表现形式,也就是刚才大家谈到的作品的色彩、构图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等。下面我们就来实际演练一下。
(大屏幕展示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3、(配乐解说)这幅画是俄国著名画家列宾的代表作,大约创作于1870-1873年间,现收藏于俄罗斯博物馆。今天,我们就用以上方法研究、鉴赏这一名画。在我们独自研究之前,老师想提供一篇文学作品供大家参考。这是吴达志先生为这幅画所写的解说词,题目就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板书课题)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幅画的?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检查读课文情况:谁认为自己读得比较好?
(2)请大家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屏幕出示问题,思考:
A)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图画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B)图上画了几个人物,重点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这些人物的?
C)对照油画,再读读课文,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讲到的人物。)
检查明确:
(A、作者是按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先整体后部分的顺序观察图画的。
B、文章重点描述了图上11个纤夫的形象,重点从人物的动作、表情、衣着、外貌等方面来描写这些人物的。)
(3)透过这些,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纤夫们的内心活动)
三、合作研究,自主体验
1、同学们通过读书,对课文分析得不错。但面对一件艺术品,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不同的理解,比如,作者注重了对11个纤夫的描写,而没有太多的环境描写。对纤夫的外表的描写,我们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对他们的内心也可以有不同的体会等,相信大家通过仔细的观察、研究,肯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2、分组讨论研究。
(教师巡视收集问题。)
3、点拨指导。(投影出示部分背景材料)
师读(配乐):在19世纪60年代,由于封建势力和资本家的剥削,使得俄国劳动人民的境遇非常悲惨。1869年,列宾到涅瓦河野游,看到了一幕使他吃惊的景象:远处一些黑黑的、闪着油光的东西在向前爬动,渐近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群套着绳索在拉平底船的纤夫。那些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形象使他感到震颤。他决心把这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
3、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材料继续研究,小组长注意将本组同学对这幅画的研究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以便于交流。
四、交流互评,比较学文
1、请大家按刚才的研究,代表小组或个人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有价值的结论,充分鼓励,引向课文,使学生的思维与认知随时指向课文,在比较中学习课文,回归课文。)
2、小结: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思路及思考方式。在学习中,我们就应该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不同的问题,并加以论证。
3、哪位同学能从这幅画的色彩、构图、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方面,谈谈这幅画的特色?并想一想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4、当你在观察画面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画家为什么要重点刻画这些穷苦的、衣着破烂的纤夫呢?
(同情象纤夫这样的劳动人民;憎恨剥削人民的统治者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5、同学们都能用上同情、憎恨这样的字眼,那么你们能不能用上这种语气来读一下课文呢?试读,指读。
6、同学们体会到的与本文作者对画面的感受基本一致,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了解一下这幅油画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感受。
五、深化研究,创新延伸
1、正是因为画家将他对沙皇反动统治的不满,对资本家的憎恨以及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通过自己高超的画技完美地融入了画中,使得每一个看到这幅油画的人,心灵都能受到强烈的震撼,所以,这幅《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便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名画。
2、今天,我们成功地鉴赏了这幅画,好多同学都谈了自己的见解,这可是你们灵感和智慧火花的闪现,千万不要让它瞬间消失,希望同学们课下以《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赏析或鉴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为题,写一份小小的研究报告。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从列宾的另外几幅名作中选择一幅你最喜欢的,课下收集材料,独立研究,作好记录,看看谁会成为一名小小鉴赏家。
第三篇:赏析《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赏析《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这是画家亲眼目睹的情景,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
列宾,全名是列宾,全名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他是十九世纪后期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1844年,列宾出生在俄罗斯士大夫哈尔科夫省的楚古耶夫镇。其父是一个屯垦军军官。全家人在屯垦地辛勤劳作,童年的列宾亲身体会到了生活的贫困和艰难,他也不只一次亲眼目睹了囚犯如何被驱赶着由此经过,这些印象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素材。代表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雅鲁女儿的复活》 《晚会》,其中最著名的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在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农民运动虽然风起云涌,但国内的农奴制残余依然严重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有平民知识分子参加的强大的民主解放运动,终于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2月宣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可是,根深蒂固的封建剥削势力丝毫没有让步,俄国农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得到改善。1869年,还在学生时代的列宾去涅瓦河野游,看到了一幕使他吃惊的景象:远处一些黑黑的、闪着油光的东西在向前爬动,渐近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群套着绳索在拉平底货船的纤夫。那些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形象使他感到震颤。涅瓦河上纤夫的沉重劳动也引起了列宾的同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描绘一幅表现纤夫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的作品,以提示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对社会的不平。1870年夏季列宾与同班同学华西里耶夫(他后来也画过有关纤夫的画)再次去伏尔加河旅行写生,典型的俄罗斯风光和纤夫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为了创作这幅画,列宾花了3年时间,作了两次伏尔加河之行,和纤夫们交朋友,对纤夫生活作了长时间的观察,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写生,最后终于完成这幅享誉世界的佳作,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列宾在油画中塑造了11个纤夫,他们的年龄、身材、性格、体力、表情各不相同,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是沙俄专制下普通民众奴役般的生活,这也正是画家的创新之处,巡回画派艺术家以往的作品都是把人民当作同情、可怜的对象,而列宾在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人物的神态和姿态来充分体现人民身上所蕴藏的巨大能量,给人以激励、震撼。而作者的每一个人物的安排都是有其用意的。例如画作中间一组的四个人:穿一身粉红色破衫裤的少年是初加入这支行列,他那还未晒黑的皮肤,紧蹙的眉头告诉观者,这种劳动对他来说是负荷过重了,他正用于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那根据痛了皮肤的纤索。紧靠在少年后面的,是一个受尽风霜之苦的秃顶老汉,他皮肤助黑,脸色阴沉,一边斜倚在纤索上,一边在打开自己的烟袋,想偷闲抽口烟来缓解一下自己的苦闷。少年右边是个羸弱有病的纤夫,他步履艰难,全身虚弱,正在用袖口擦汗。头发露在无檐帽的外边,颧骨耸起,泪囊水肿。在男孩与老汉之间,露出了另一个纤夫的脑袋顶,此人的脸庞发黑,鼻孔朝外,嘴唇很厚,看样子是个挞靼人。在此,有人会疑惑:作者为什么要在画作中安排一个少年,还将之与老汉画在一起?首先,该画作是属于现实主义类型,且是根据作者亲眼所见创作出的,伏尔加河上确实存在这种男孩当纤夫。男孩身上体现的是一种不甘心受剥削,敢于反抗的精神,作者从男孩身上找到了希望,并想透过画作告知世人。同时,它也揭露了资本家利用童工榨取劳动力的丑陋事实,这最终要归结于沙俄农奴制度下的罪恶。男孩和老人代表了两代人,然而他们却遭受了同样的苦难,这从侧面上体现了沙俄农奴制下所有人的悲剧,没有人能幸免。
1873年,评论家斯塔索夫在一份杂志上对这幅画及其作者是这样评价的:“列宾是同果戈理一样的现实主义者,而且也同他一样具有深刻的民族性。他以勇敢、以我们无可比拟的勇敢,一头扎进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人民的伤心的现实的最深处。就画的布局和表现而论,列宾是出色的、强有力的艺术家和思想家”。的确,这幅油画无论从思想性上还是从技巧上都可称得上是7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峰。
在这幅画的构图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这幅画具有宏伟、深远的张力,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
在画面上画家又对伏尔加河的景色进行了巧妙的布局,以狭长的横幅展现这群纤夫的行列。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筐作点缀。景色十分凄寂。一队穿的破烂的纤夫在拉着货船,步履是那样地沉重,似乎可以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在摆布景物的画面上,是经过精心思考后安排的:晴朗的天空和辽阔美丽的伏尔加河告诉人们,俄罗斯的国土是美丽富饶的。冒烟的轮船,是告诉人们在伏尔加河里靠水上运输可以不拉纤,而货船则是资本家为了榨取更多利润剥削廉价劳动力纤夫的象征。“无帆”说明无风,纤夫们要付出更多的汗水。“衣着破旧”表明其穷困,“沉重的步子”说明其疲劳,“踏着沙滩”烘托了画的主题,暗喻了劳苦人民在水深火热的沙俄的土地上受尽煎熬。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这是画家亲眼目睹的情景,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头上的天空,使气氛显得惨淡,加强了全画的悲剧性。
作者从心灵上感知这幅画,它一方面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苦难,这种苍老的近于褐黑的黄色正是这种苦难的色彩;另一方面它又表现了俄罗斯人民勇于承担苦难和重负的坚定沉着的精神,这种色彩也正是这种灵魂的色彩。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最著名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是作者历经三年之久创作而成的。我仿佛听到纤夫们的汗水掉落在沙地上的声音,感受到纤绳被拉拽得将近断裂,还看到了不远处纤夫们的妻子在着急地看着他们,好像丈夫下班以后能给家里带回点什么,这就是罪恶的农奴制遗留下来的影响。我能想象当时作者和我现在一样紧握拳头的气愤之极。对于一个艺术品的诞生,我们很难想象作者中间所需要历经的磨难和创作时内心深处的矛盾,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尊重作者的基础上,细细体会作者想通过艺术给我们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四篇:油画伏尔加纤夫教案
油画《伏尔加纤夫》
[教学目的] 1. 2. 3. 了解油画《伏尔加纤夫》的创作背景﹑具体内容和艺术成就。学习体会文本依次﹑具体﹑抓住人物个性介绍绘画的方法。认识绘画艺术与生活实践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油画《伏尔加纤夫》的创作背景﹑具体内容和艺术成就。
难点:学习体会文本依次﹑具体﹑抓住人物个性介绍绘画的方法。[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油画导入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文本,解决生字词。2﹑文本介绍了什么内容?
这是一篇介绍绘画的文章,依次介绍了俄国著名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的创作背景﹑具体内容和艺术成就。三﹑把握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油画《伏尔加纤夫》的创作背景。
画坛背景
画家背景
社会背景
第二部分(4-11)介绍油画《伏尔加纤夫》的具体内容。第三部分(12)介绍油画《伏尔加纤夫》的艺术成就和对参观者的影响。
四﹑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讨论作者介绍了油画《伏尔加纤夫》的哪些创作背景?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继续学习文本第二部分
1﹑听读(或朗读)有关内容,划分层次。
一(4)概述了画面的主要内容和给人的总体感觉。二(5-10)介绍油画《伏尔加纤夫》的具体内容。三(11)进一步介绍背景和给人的感觉。
2﹑讨论:4段和11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间部分是什么关系?
三部分形成总――分――总的关系 3﹑学生自读5﹑6段,思考﹑批注:
介绍了哪几个人物?着重介绍了哪几个人物
这几个人物的姓名﹑身份是什么?
他们有哪些外在特征? 他们有哪些性格特点? 4﹑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以冈宁为例)衣着 相貌 性格 身份 形象:古希腊哲学家的样子
俄罗斯农民或者智者的典型 纤夫形象中的悲剧性主角
鉴赏:(根据上述内容,想像冈宁是怎样一个人)
既有外在特征,又有内在性格; 外在特征与外在特征结合,相得益彰; 重点形象重点描写。
学生借鉴以上方法,讨论归纳农民汉子﹑细长的瘦子和依卡尔的外在特征和内在个性。
6﹑学生自读﹑思考﹑批注7-10段内容。
人物的外在特征怎样? 人物的内在个性怎样? 你对哪个人物最感兴趣?
7﹑同桌交流﹑相互讨论。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8﹑欣赏油画《伏尔加纤夫》,与自己想像中的“伏尔加纤夫”比较,谈感想。(内容方面﹑表达方面都可以)9﹑小结。三﹑学习第三部分 怎样理解斯塔索夫的评论?
高度评价了列宾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成就,赞扬了列宾及其作品的现实性﹑民族性和人民性。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附板书:
背景:绘画﹑生平﹑社会
画面:三组﹑11人 分组――依次 重点――一般 成就:现实性﹑民族性﹑人民性
外貌――-个性天才杰作
社会产物 生活结晶
第五篇:西方美术鉴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四步解析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四步解析
1.描述所见
画面中的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只有几只破筐埋在沙堆里。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船帆没有张起来,河面上映着倒影。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他们大多身子向前倾,使劲拉着载满货物的货船。
画中一共有11名纤夫,分成三组。最前一组共四人,领头的纤夫是个肩膀宽阔的老头儿,他身体结实,两手下垂。他包着头巾,胸前的纤绳绷得很紧,而身上的麻布衫满是补钉,眼睛漠然地望着前方。老头儿的右边是一个头发胡须都很浓密的中年人,他身材魁梧,打着赤脚,头发蓬乱,满脸浓密的胡子,显得很有力气。这两个人走在最前头。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个高个的瘦子,身子大部分被挡住了,他头戴麦秆帽,叼着一只土烟斗。他挺着身子,这样可使纤绳松弛,好像是想省点力气。这个瘦子的左侧,则是一个躬背弯腰的纤夫,他的两手向下握拢,神色严厉,眼神凝注,直对着前方。他的上衣已经百孔干疮,结实的肩膀正从破洞处显露出来。中间一组也是四个人,其中有一位穿一身粉红色破衫裤的少年,他的皮肤还未晒黑,眉头紧蹙,颈上还挂着一只十字架,他正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的纤绳。少年右边是个羸弱的纤夫,他微微张开嘴唇,颧骨耸起,目光没精打采,他正在用袖子擦拭额上的汗珠,头发露在无檐帽的外边。在少年与老汉之间,露出了另一个纤夫的半边脸,他皮肤黝黑,目光盯着前面白皙的少年和秃顶的老头儿。紧靠在少年后面的,是一个秃顶老汉,他脸色阴沉,一边斜倚在纤绳上,一边在打开自己的烟袋。最后一组三人,走在前面的像是个退役军人,还穿着官家发给他的皮靴,白色的衬衫外面加了一件坎肩,帽子压得很低。他身后是一个皮肤黝黑的高个子,他转过脸去,愤怒地朝货船上望。站在最后的是一个低垂着头的人,他双手下垂,显得十分沮丧与无可奈何。
2.视觉语言
在这幅画的构图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这幅画具有宏伟深远的张力。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在画面上画家又对伏尔加河的景色进行了巧妙的布局,以狭长的横幅展现这群纤夫的行列。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筐与枯树枝作为点缀。景色十分凄寂。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在拉着货船,步履是那样地沉重,似乎可以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至此可以看出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头顶上的天空,使伏尔加河流的氛围显得更加惨淡,加强了人物的悲剧性,同时也烘托极为干燥炎热的天气。
画中列宾画了十一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被烈日炙烤的焦黄的河岸上艰难地拉着纤绳。他们中有老有少,个个都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纤夫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个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在苦难中练成坚忍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在宽广的伏尔加河上,他们拉着重载货船的纤夫在河岸艰难地行进着,正值夏日的中午,闷热笼罩着大地,一条陈旧的缆绳把纤夫们连接在一起默默地向前缓行。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走在最后的纤夫低着头垂着手,麻木地随着队伍向前挪动,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日日苦役般的生活。队伍中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形象,是处在队伍中部的一位少年,可以看出他才开始这样的工作不久,皱着眉头还不太习惯,他直起腰想用手松一松肩头紧勒的纤绳,毕竟年轻,还不甘心忍受这样的苦楚。其余的纤夫都弯着腰低着头,似乎已没有多余的力气再来表现点什么,在他们身上剩下的,惟有贫苦、艰难与无奈。在这幅反映纤夫苦难生活的画里,与其说是人与自然在搏斗,不如说是人在与残酷无情的黑暗命运和社会搏斗。残酷的现实将他们沦为奴隶,其中有破产的农民、退伍军人、失去信任的神父、流浪汉等,然而在每个奴隶的心中都燃烧着一把不屈的火焰,他们祈盼着世道的改变。
3.绘画历史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19世纪70年代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的作品,这是他的代表作以及成名作,同时是19世纪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也是他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最初艺术体现。当时,俄国的劳动人民处在沙皇的黑暗统治和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之下,根深蒂固的封建剥削势力十分嚣张,俄国农民的境遇十分悲惨,过着非常贫穷非常痛苦的生活。
1869年,还在学生时代的列宾去涅瓦河野游,看到了一幕使他吃惊的景象:远处一些黑黑的、闪着油光的东西在向前爬动,渐近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群套着纤绳在拉平底货船的纤夫。那些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形象使他感到震撼。涅瓦河上纤夫的沉重劳动也引起了列宾的同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描绘一幅表现纤夫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的作品,以提示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对社会的不平。1870年夏季,列宾与同班同学华西里耶夫再次去伏尔加河旅行写生,典型的俄罗斯风光和纤夫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为了创作这幅画,列宾花了3年时间,作了两次伏尔加河之行,和纤夫们交朋友,对纤夫生活作了长时间的观察,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写生,最后终于完成这幅享誉世界的佳作,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这幅画上的纤夫,为了挣得一块面包,不得不贱价出卖劳动力,终年拉着沉重的货船,在伏尔加河上来来去去。纤夫共有11个人,约略分成三组。每一个形象都被列宾仔细推敲过,画过人物写生。他们的年龄、经历、性格、体力以及他们的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把这些性格作了高度的典型化,又都统一在主题之中。最前一组共四人,领头的名叫冈宁,他的表情温顺,然而性格坚韧,具有一种内在的意志力,此人约有四五十岁。他那双深陷的眼睛使他的前额 更加突出,显出了他的智慧。列宾在他的头上添画上一块包头的破布,似乎要把他塑成古希腊哲学家的样子。他原是个神父,后来被教会革职,一度充任过教堂唱诗队的指挥。他身体结实,两手下垂。胸前那一条纤绳绷得很紧,而身上的麻布衫却满是补钉。这是一个俄罗斯农民长者或智者的典型,他忍受着肉体与精神的痛苦,是这些纤夫形象中的悲剧性主角。在他右边的一个是身材魁梧的憨直的农民汉子,他赤着脚,头发蓬乱,满脸浓密的胡子,似乎在低低地向冈宁絮叨着什么。这个形象起着衬托冈宁的前倾的身子的作用。在他后面是一个细长的瘦子,年近40,身子大部分被挡住了。他头戴麦秆帽,叼着一只土烟斗,头显得尖小一些。他挺直着身子,这样可使纤绳松弛,好像是想省点力气。这个瘦子的左侧,则是一个躬背弯腰的纤夫,他原来是个水手,叫伊卡尔。他的两手向下握拢,神色严厉,眼神凝注,直对着前方。显然,他的脾气一定很倔强,是个农村硬汉子。汗水已把他的上衣腐蚀得百孔干疮,结实的肩膀正从破洞处显露出来。
中间一组也是四个人:穿一身粉红色破衫裤的少年名叫拉里卡。看来这个少年是刚刚加入这支行列,他那还未晒黑的皮肤,紧蹙的眉头告诉观者,这种劳动对他来说是负荷过重了。他正用于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那根据痛了皮肤的纤绳。画家在这个新的受压迫者身上似乎要找到一种希望,那就是不甘心受剥削,要反抗。令人注目的是,在这个少年颈上还挂着一只十字架,这是父母给孩子的信物,祈求上帝能保佑他路上平安,但上帝也无力救助他。列宾为画这个少年纤夫,曾从他熟悉的孩童形象中挑选了一个作模特儿。少年拉纤这种现象,也如资本家利用童工榨取劳力一样残酷,这是沙皇俄国的农奴制度的罪恶,也是画家所要抨击的主要目标。紧靠在拉里卡后面的,是一个受尽风霜之苦的秃顶老汉,他皮肤助黑,脸色阴沉,一边斜倚在纤绳上,一边在打开自己的烟袋,想偷闲抽口烟来缓解一下自己的苦闷。他和前面的少年,在色彩上构成了强烈对比。两代人,不同的命运,却系在一根绳绳上。少年右边是个羸弱有病的纤夫,他步履艰难,全身虚弱,正在用袖口擦汗。头发露在无檐帽的外边,颧骨耸起,泪囊水肿,他未来的路程意味着更大的厄运,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他那急促的喘息。在拉里卡与老汉之间,露出了另一个纤夫的脑袋顶,此人的脸庞发黑,鼻孔朝外,嘴唇很厚,看样子是个鞑靼人。
最后一组三人,走在前面的是个退役军人,白色的衬衫外面加了一件坎肩,帽子压得很低;背后一个皮肤黝黑,巡回展览画派评论家斯塔索夫说他是个流浪的希腊人。最后一个人只见到了他的低垂的头顶,此人似乎走得更加吃力,他正在往一个小坡上移动。列宾在冈宁和伊卡尔两个人物身上曾作过一些改动,尤以伊卡尔缠着白布的头改动得最多。
画中每个人都有很鲜明的个性特征,是典型的俄罗斯劳动者形象,而单纯的画面则揭示了深刻的社会本质。画家注重人物形象的细节描绘,充满深刻的文学性和视觉的绘画性,一切思想都通过具体形象来展现,甚至河滩上的脚印和遗弃的纤夫用的杂物都在表明过去和未来。
4.个人判断
我认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充分表现了在封建势力和资本家的剥削下,俄罗斯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11位纤夫的苦难代表了整个俄罗斯的苦难。而其画面的表现力,时至今日仍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列宾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且也同时具有深刻的民族性。他以我们无可比拟的勇敢一头扎进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人民的伤心的现实的最深处。就画的布局和表现而论,列宾是出色的、强有力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这幅油画无论从思想性上还是从技巧上都可称得上是7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峰。
汪天骐 1114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