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5篇

时间:2019-05-15 03:5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

第一篇:浅谈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

浅谈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

七一中学物理组

唐熙君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猜想、探索、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等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价值在于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它更能充分展现出同学们各方面的智力特长,也便于多元评价的进行。探究式学习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方法,为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增添了新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物理探究式教学是我国基础物理教育改革的取向,它为实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教育途径。下面谈谈我对探究式课堂教学理解。

一、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心理准备

知识是非常容易的,但对于学生,他们作为初学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能很容易被老师忽略。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很难产生同样的感受,这种师生之间不同的心态往往会对学生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探究式学习中,为了避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共同去探究新知识,为此,教师应与学生有同样的渴求知识的心理,和学生一起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当成一名初学者,退到和学生在同一起点线上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共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参与者。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和指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教师要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路的构思,让学生通过自己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学生得到结论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析和总结,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还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

二、物理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上实施的主要环节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尽管科学探究没有绝对固定的程序,但仍有一般的程序可循。而这个一般程序是学生做探究的必要知识,也是完成一个完整探究过程的基本环节。所以,教师在探究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程序上的“工作单”,让学生学习探究。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比较好的形式有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其教学结构如下图所示:

具体在进行科学探究过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要将学生引入他们认为值得探究问题中,教师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之后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的提问必须问在学生有疑之处。有些问题表面看学生好像没问题,换个角度提问就出现问题,实质是学生自觉无疑问,实则有疑问。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疑问,教师可以采取一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反其道提出问题,在教学策略上我们可以称它为变换提出问题角度的策略。

第二,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的策略。猜想与假设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主要在这一环节来实现。当学生提不出假设时,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和知识提出假设的策略;当学生假设过于发散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引导学生从个人假设转化到团体的共同假设的策略;当学生的假设不能继续深入时,教师启发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多角度提问的策略。例如: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时,在学生猜想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有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压力变大或变小,压力作用效果怎样变?如果受力面积变大或变小,压力作用效果怎样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交流讨论。

第三,要指导学生通过自己去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并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或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处理。

第四,要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归纳,尝试对探究结果总结结论。

第五,引导学生交流与合作。探究教学中的交流与科学研究中的交流不同,不要求术语精确形式规范。它可以形式多样,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教师可以按照课标对交流环节能力的要求,由低向高循序渐进的要求学生。

三、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切现象、事物、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探究的动机,注意利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如

(一)以语言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引言是学习物理的前奏。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提出一些常见而有趣的问题:如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用为什么下雪天在马路上撒些炭渣能防止汽车打滑?而为什么啄木鸟的嘴又长又尖?创设问题情境引用报道:2000年7月15月,广州市一栋大楼11层窗户上掉下一块碎玻璃,将停放在楼下一辆轿车的车顶扎穿。一块碎玻璃为什么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等来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愿听其详”的心理渴望,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以实验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也可引导学生动手做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实验既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又是进行科学物理探究的重要途径,也是呈现问题情境的基本素材和方式,如课本中介绍的鸡蛋不随纸板飞出而掉入杯子中的惯性实验;用平口玻璃杯、水、和硬纸板来验证大气压存在时的“覆杯托水”实验;给盛有刚烧开的水的烧瓶浇冷水时烧瓶里的水重新沸腾,剥皮的熟鸡蛋堵住火罐的瓶口实验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产生问题“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激发学生探索物理奥秘的强烈愿望。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常规教育难以显示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营造探究式教学的条件,教师要重视备课

教师首先要精通教材内容,掌握教材重难点,备课时才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和制订出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生动活泼。如可以编写一些课前预习提纲,并先印发给学生预习,使学生对要学习的问题有一定了解,掌握学习的主动性,以便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才能引而有发,教有成效,学有所得。

例如在“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中,可编写下列具有针对性和探索性的问题: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②声音是怎样传播的?③不同介质传播声音有何不同?④回声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应用?这样一来,学生能根据教师提出问题,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自学、思考和探索活动。教师讲课时再加以点拨、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分析和回答问题,教师只作补充小结,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丰富而生动的插图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尽心编写教学详案,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设疑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环节过渡的好方法,设疑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思维活动,设疑能促使学生面对“矛盾”而去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问、设疑,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大气的压强”教学中,教师用平口玻璃杯、水和硬纸板来验证大气压存在时,先往玻璃杯倒满水,盖上纸板并用手托住纸板后把杯子倒置过来后问:放开托住纸板的手,水会洒下来?让学生思考猜想,接着放开托住纸板的手,当学生观察到水和纸板都不会掉下来时,既觉得不可思议又不得不在事实面前口服心服,必然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烈。教师再围绕“水为什么不会洒下来?”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同时要求学生课余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感受实验成功时带来的乐趣。

充分发掘实验素材,让实验更贴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可以用最直观的证明或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如:双掌互击产生痛感;两同学互相力推同时后退等现象,可证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按喉头发声感到声带振动,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双掌用力互搓发热,证明摩擦生热;使相同大小的力用手指和拳头压脸部,前者产生的痛感强,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也可以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如:使相同的力用小刀的刃和背分别试切削土块、裁纸,帮助理解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用易拉罐制作简单的小孔成像实验仪器,观察小孔成像的倒立的实像;在塑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加入适量的奶粉,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射,会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光柱;利用身边的塑料瓶等物品制作喷泉、闭口浮沉子等的实验装置等。

五、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探究

(一)放开探究实验的思路,实现探究实验教学的多元化

实验研究的方式是多样的,由于学生的思想水平,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不同学生完成同样过程任务。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教师在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小物品与实验器材结合,设计物理实验。例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引导学生除老师提供的教材外,也可利用铅笔盒中的工具设计实验。结果,在实验交流中,学生的实验设计令人惊叹,器材选择有以下几组:a、橡皮泥、小木块;b、大小拇指各一个、橡皮泥;c、四个手指和一个大拇指、气球;d、一支铅笔和手指;e、橡皮泥、小木块、细线、弹簧测力计。学生利用上述器材根据橡皮泥或气球形变大小都能探究出一个或两个因素,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变量多样化处理。由于不同学生认识水平的不同,在一节课上,学生不一定能同时研究完所有的问题,这时,老师就应该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学生的实验活动,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完成。

(二)开放实验管理,把合作权利和方法交给学生

在实验教学中,随时指导合作活动,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充分调动学生间合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互助互爱的良好品质,是进行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在这种合作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可不能代替。例如:实验中,学生的分工问题就应放给学生。因为讨论分工的过程就是学生分析研究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应观察什么?记录哪些数据?实验仪器的使用等,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三)将研究方法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始终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和应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的意识和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的优势,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方法的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物理研究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理想化法;归纳法。

六、将探究延续到课外

作为一种学习或学习方式,科学物理探究既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又可在实践活动或课外活动中应用。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探究、发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通过物理小实验、小制作,引导同学就地取材。虽然课外实验活动在许多方面略显粗糙与不规范,但其教学功能显而易见,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高。同时使同学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激发他们自觉应用物理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实践证明,课外实验中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实验一旦有所收获,有所创新,就会使学生趣味性更加稳定,从而更加喜欢物理,热爱科学。例如,当学生看到自制的潜水艇在水中悬浮、上浮时,就会兴趣盎然,于是,有的询问老师,有的翻阅有关潜水艇的书籍,了解现代化潜水艇的构造和操作过程等等。

通过实验的重视及加强,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实验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创造能力,克服了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也为学生今后物理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亲身体验物理,在体验中感受物理,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

第二篇: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分析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分析

作者:硕士论文网-http://www.xiexiebang.com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已成为一个新课题。目前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改势在必行,在物理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为主要目的。对初中物理科如何实施探究式教育,笔者根据这两年的理论探索与课堂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初中物理探究课的特征

探究式的教学。就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正如,以前我们上复习课的时候,都是给学生练一定的时间.然后老师就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从头到尾一题一题地讲.而现在课堂理念应该是这样做的:给学生练一定时间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解决他们不清楚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那些问题。老师再统一讲解,让一些学生来充当教师的角色,从中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传统教学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学生看,老师写学生抄,这样压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探究式物理教学实施操作过程

2.1创设问题情景。明确探究目标上课开始,教师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或学生提出探究问题能。问题可以从实验开始,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开始。然后教师根据探究的难易程度。或让学生直接探究。尝试题的设计要有利于突破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要有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上《电路的连接方法》时,假如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上把“用电器的串联”与“用电器的并联”两个实验作为教师演示实验的话。学生就处于一种被动学习接受知识状态,与培养学生技能目标背道而驰。也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为此.笔者将这两个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为主的探究性分组实验,即四个人一组让他们根据教师要求:在手电筒等效的实物(电源、电键、用电器即小灯泡、导线)图中,再增加一个灯泡,要求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同时熄灭,对于怎样设计才能满足要求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实践:

2.2自主探究,合作尝试学生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正如,连接电路时,让小组讨论交流后得出自己的方案,然后根据这个方案完成电路的连接,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已的知识体系。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3交流反馈。拓展延伸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题,同时也会提出一些新的疑问.在此环节,各小组提出的疑问,先由其他小组解答,其他小组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进行点拨。各小组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可以争论,可以辩论.在讨论、辩论中学生的思维常常会进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2.4小组评价,激励成功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探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虽然探究式教学在教学领域提倡已久,但在我们农村中学真正实施也还不久。平时笔者在教中多多少少也进行过探索式教学,但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质还并不了解。通过这次深入的探究总算对它有所了解。但还并不完整。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学习和完善。特别是其中的某些步骤我觉得还不够完美,如在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怎样才做到简练和恰到好处,还有在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及学生通过现象能容易得出结论.这三方面是重点也是难点,笔者觉得需要不断地去摸索和总结。

总之,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过分地关注实验结果,而应更注重过程的探究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此长期坚持下去,方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彰显教师的科学和艺术魅力。

第三篇:物理课堂教学探究式学习的尝试

物理课堂教学探究式学习的尝试

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将学习重心从过份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强调知识探究过程转化,客观上已经成为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是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下面结合实际的物理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深刻认识到传统教学的弊端: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通常是以温故开始,然后导入新课,讲解新知识,最后巩固练习。整节课按照教材、教参和教案表演下来,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听;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看;教师示范例题,学生模仿,使课堂教学完全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虽然在课堂上学生不吵不闹,认真听讲;教师提问,也能够按要求回答,但这样的教学却是置学生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时间长了,就养成了“知识等老师教,思路由老师引,方法仿老师做”的习惯,形成了依赖心理,缺乏自信和独立意识,失去了本来的创新精神。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用于课堂教学,对传统媒体产生了重大冲击,甚至在评价公开课时都多了一条“是否应用计算机”。的确,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我们解决了传统手段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教学问题,为“死气沉沉”的课堂注入了一丝活水。但是,透过现象理智分析不难发现,我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多还是浅层次的,许多课件只是着重对学生的形象刺激或解决一招一式的教学难点,诸如“大的变小”,“快的变慢”,“难理解的变形象”等,忽视了思维训练,没有启发学生的心智,甚至阻止了他们思考。另外,在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掌握知识为目的来组织教学,只不过由原来的“人灌”变成了 “电灌” 或 “人灌+电灌”,计算机沦落为了“应试教育”的强有力工具。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洁问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二、把握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一方面是掌握知识,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能只重视知识而忽略方法,也不能只学方法,而不掌握知识。这样对学生来言,我们的教学就应该两者并重,针对以往我们在教学中多重视知识教学,提出一个以教方法为主,同时也教知识的探究式教学法。所为探究式教学法,就是让学生探索研究,在掌握方法的同时熟记知识,并学会知识的应用;是我们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给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掌握知识,让学生们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研究,发现掌握,这样做学生会有了兴趣,学会了方法,掌握了知识,同时应用起来也会得心应手。探究式教学是力图将教法,学法和知识相统一,巧妙地设计一个教和学的过程,指导学生怎样去探索研究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科研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品质都得到提高。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实践,获取知识,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的“探究式”,例如,《阳光透过树阴成像的探究》的具体步骤是:1.提出问题,观察阳光透过树阴产生的现象,你看到什么现象?能提出什么问题?2.猜想与预测,可能是透光的孔近似为圆形,可能是阳光透过水孔形成的光斑(像),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3.收集事实依据,学生分组观察阳光透过纸片上的小孔在屏上所成的像。4.得出结论与解释。5.反思评价。6.报告与交流。这就是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什么呢?很显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三、探究式教学基本模式的组织形式及实施过程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是以物理课程的知识教学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主体形式,以训练学生达到科学探究七要素的基本要求,并获取知识为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依据载体——所学课程知识的不同,应该包括科学探究七要素中的部分或全部,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如下的组织形式及实施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就是通过设置处理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疑难,构成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悬念,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地位。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列举生活实例,进行演示实验,展示实物图片,引入多媒体信息等等,这里我们采用展示生活实例来创设情境如下: 教师引导:我们用力推车,车就由静止开始运动,用力踢足球,足球就滚动起来,用力向上提书包,书包就上升,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到结论:力能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有一个很重的箱子,小孩用力去推它,但没有推动,用力向上提它,箱子也没有上升,这个例子说明力不能使静止的物体变为运动。教师演示并分析:①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力推它,小车处于静止状态。②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没有用力推它,但小车仍然向前运动。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要以“问题的提出”为前提,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意味着点燃了创新思维的火花。问题来源于“疑问”,任何科学研究从本质上说,其出发点是一个“疑”字,其最后归宿也要回归到解决一个“疑”字上来。提出问题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其次教师要掌握和训练学生“疑”从何来的一些方法,诸如寻根究底——疑从现象中来、触类旁通——疑从比较中来、假设推理——疑从无疑处来等。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索中,我们采用了寻根究底的方法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与运动有一定关系,那么,运动和力有什么关系呢?任何科学研究都是从最简单的现象开始,本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物体不受力作用时,怎样运动? 2.收集证据、引导猜想、设计方案,验证假设猜想不是“空想”,也不是毫无根据的“遐想”,应该是在掌握了一定信息资料及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上大胆的批判精神所进行的创新性行为,猜想的验证必须设计正确的方案,进行适当的实验,收集大量的信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信息的处理才能完成。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两个猜想,并通过列举事例,验证了猜想之一,设计实验,验证了另一个猜想,并在最后通过评估我们的探究方法和过程,教交给了学生物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教师引导: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怎样运动呢?我们可以先猜想,然后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从而得出结论。物体依据是否运动可以分为哪两类?(生:分为静止和运动两类。)我们仍然从最简单的开始,探究物体静止的情况:一个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处于什么状态?从生活中实例的分析概括,来得出猜想。学生提出猜想1: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引导学生列举事例,验证猜想1 师: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大量的经验事实来验证,请同学们从生活中进一步列举实例,来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列举静止的物体,不受力保持静止状态的实例)师:生活中有没有静止的物体,不受力变为运动的呢?如果有,请举出实例,则证明我们的猜想就是错误的。(生:自由发言,说明没有这样的物体)师:事实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由此可以得到结论,请同学们将结论概括出来。(生: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保持静止状态。)验证猜想1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又将处于什么状态呢?我们仍依据生活实例来猜想。多数学生提出猜想2: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将慢慢停下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收集信息 教师引导:猜想已经形成,我们的任务就是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由4人组成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探究活动,提供的器材有小车、木板、棉布、毛巾等。怎样设计实验呢?首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不受力的物体?(生: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没有不受力的物体。)师:但能否找到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力的情况呢?仔细考虑刚才老师所做的第二个实验。(生: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时没有受到推力。)师:但在水平面上滑动时,水平方向上小车是否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呢?(生:它受到一个阻力作用。)师:对,我们可以从研究不同阻力时,小车运动情况来推理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请同学们根据这个思路设计实验。(生:根据器材,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方案及记录现象的表格,并修改完善)师:请同学们谈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生: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在不同的水平面上滑动,判断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要观察和记录小车在不同表面上受到的阻力和小车运动的距离。)师:下面同学们依据设计的实验方案来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生: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现象。)引导学生科学推理,验证猜想2 师: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什么结论?(生:①在各种表面上都受阻力,运动越来越慢,②小车受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越远。)师:在上面的实验中,换用一个表面更光滑的平面,推理一下,小车运动的会更远吗?(生:小车受到的阻力会更小,小车会运动的更远。)师:进一步,如果我们采用科学的方法,使小车运动中不受阻力,小车将怎样运动呢?(生: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师:请将实验及推理可以得到的结论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生: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保持一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3.评估交流、归纳整理、发现知识 各小组将自己所做的实验过程、结果相互交流,归纳整理探究式学习的全部过程及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引导学生反思评估探究方法和过程,总结出物理学研究方法并得出结论 师:评估一下我们的探究方法和过程,我们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概括,提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到力,将慢慢停下来”的猜想,但通过实验,发现猜想中慢慢停下来并不是物体不受力,而是受到阻力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科学推理,得到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到力,将作匀速运动”。这个结论的得出,是物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即“经验总结、科学推理”,这种方法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经常用到。希望引起注意。同时,这个结论也证明了我们的猜想是错误的,我们要直面错误,相信真理。回忆我们刚才的实验,运动的小车向左右偏转没有?再大胆推理一下,运动物体不受力,运动方向是否会发生改变呢?(生:实验中小车没有左右偏转,运动物体不受力,运动方向不会改变。)师:综合上面两方面结果,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到外力作用时,将怎样运动?哪位同学用最简单准确的话表述出来。最后学生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师:我们通过猜想,并想法验证,对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进行了探究,针对课前提出的问题“一切物体在不受到外力作用时,将怎样运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一切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师:这节课,我们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努力,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研究,得出了一条定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验证一下,我们的结论是否与科学家得出的结论完全相同。(生:阅读教材,并回答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通过对上述两个猜想的验证,学生经历了科学家所经历的过程,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也在探究的过程中习得了物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经历了科学探究七要素的基本训练。4.应用延伸,发现新问题 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要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在应用中发现新问题。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我们通过两个例题的尝试解答来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并通过教师的归纳和引伸,提出了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满脑子问题走出课堂,激发了学生在课后收集证据和相关资料的兴趣,为下一次探究活动做好了准备。师:牛顿第一定律已经形成,让我们来学习怎样应用它来解决问题,请大家解答下面的例题。例

1、一个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当速度达到3m/s时,作用在它上面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物体将()A、慢慢停下来 B、仍做匀速直线运动,但速度小于3m/s C、立即停下来 D、仍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3m/s 例

2、如果没有重力,没有空气阻力,跳高运动员起跳后,能回到地面吗,为什么? 师:通过探究、训练,我们已经掌握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能够应用它来解决问题,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思考,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为什么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是否是物体固有的一种性质?这是一个新的问题,课后请同学们收集证据和相关资料,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作好准备。

四、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实践引导学生重走了一次科学家探究之路,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了纯知识教学的传统方式,以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价值取向,重视知识的发现,关注知识的获取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他们的思维、表述、实践、合作、判断等能力都得以充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如学习主动性、独立性、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敢于直面错误坚持真理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从“牛顿第一定律”探究式过程中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探究过程”。在教学中,它不是让学生去“读”科学,而是动手去“做”科学。这样,传统教学的“教材中心”将让位于“方法中心”;“教师中心”将让位于“学生中心”。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以实验为手段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探究因素。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主要手段应该是实验。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验,成为一个实验操作者;还应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成为一个实验设计者。在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

2、以学生为主体,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能力和思维能力。探究性学习是从具体的事实出发,去认识物理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一种归纳的过程,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搜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对掌握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加工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较强的思维能力,“学会学习”,适应知识更新的速度,保证“可持续发展”。

3、以方法为主线,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物理教学不仅包括物理知识和能力的教育,重要的是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培养。而科学方法是人们从事科学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它是在科学认识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态度是人们对科学的过程、结果、作用等产生的较为持久的心理反应。在物理学科科学探究学习中,我们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猜想、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归纳整理、发现知识——应用延伸、发现新问题”的教学模式,以教材为载体,以科学探究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参与整个探究过程,有利于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实验,正确对待实验结果的严谨科学态度。探究活动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常常需要分组制定工作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合作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评,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此同时,也增强了团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4、注重教学的主体性、过程性、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学习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做的实验应该由学生来完成,学生能提出的问题应该由学生自己提出,学生能获取的信息应该由学生自己想法获取,学生经过思考能得出的结论、能回答的问题应由学生思考回答,经过讨论仍不能回答的问题,方可由教师指点。教师的主导任务不应是“提问题”、“传递知识”,而应设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变成“提出问题”、“获取知识”的主体,而不是回答问题、接受知识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挖掘教材中具有研究性内涵的素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在探究式的过程中,无论是回答学生问题还是创设情境、引导思维的过程中,应有意识的通过情境、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提出更多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本领。探究应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不论是选题的确立、探究的具体过程,还是选题的结论,都应是开放的。需要探究者与他人、信息资源广泛接触。在选题的合理性,探究方法的可操作性,以及结论的适应性等方面,要征得老师、合伙人的同意,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我们只提供了一个基本程序,而不是设框框把学生的手脚捆绑起来,而应该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力,努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允许学生探究方法的多样性和探究结果的多元性。

5、探究式学习应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紧密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给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知识、情感和能力方面,都必须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现代社会对知识、人才的要求,已不在是传统的单一型标准了,而是应具备复合型知识性人才。它不仅要求我们掌握某一学科的系统知识,还要我们熟知多学科的边缘知识;它不仅要求我们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生活知识;它不仅要求我们掌握传统知识,还应具备前瞻性的知识。不难看出,学生们要学习并掌握好这些知识,仅靠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育教学手段,是远不能实现的。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帮助他们掌握、运用好现代科技手段,学会运用多媒体、互联网,以及其他方式,广泛搜集信息资料,获取知识,充分享受现代技术革命给人们带来的好处。逐步形成爱学、乐学的自学能力。同时我们还应该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教育设施和手段,创设一个良好的、持续稳定的教育环境,促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总之,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形成探究方案,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收集数据寻求关系验证假设,尝试应用知识延伸发现新问题。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的状态,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得以充分发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坚持真理的精神亦得到培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未来社会发展的四种基本要求得以落实,这正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目的之所在。

第四篇:初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探究

高效课堂研讨材料

初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探究

校尉中学

张文永

素质教育呼唤以学生为本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个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教师要主动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探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以实现高效课堂学习。下面是本人在初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探究:

一、关于参与式教学的经验

参与式教学法是学生的自我激励与老师的激励关系的互动。学生的自我激励与老师的激励的关系是:①当老师的激励强而学生的自我激励弱时,学生的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学生把学习只看作是老师激励的推动。②当老师的激励弱而学生的自我激励强时,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有意义和有挑战性。③当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老师的激励均弱时,教学变得索然无味,缺乏积极性。④当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老师的激励均强时,教学变得引人入胜颇具诱惑力。

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加强学生的自我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自我激励来自学习的趣味、意义和挑战性,学生便能克服困难,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知足感。

在参与式教学法中,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并不断加强。也会自然带动学生的自我激励的加强,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得到显著提高。

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根据自己的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势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把知识化为能力。

二、参与式教学的主要形式及效果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参与”环境。学生学习本来就应当是个能动的过程,可是长期以来,旧的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都使得学生学习很被动。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顺利地获取新知识。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有效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的确,自己发现的东西印象最深刻,也最易弄懂其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那种担心学生少学了点什么,忽视了某一点而不厌其烦地讲或重复的教法是难以培养出创造性人才的。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就应该改变以往的那种“一种脸、一张嘴、一个调、一支笔”的旧的呆板教学模式。要精心的备课,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考虑教法练法;教师由过去的“讲演者”变为“表演者”,学生由以前的“听众”转为“发言人”,教师成了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手。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参与意识极浓的氛围中情绪高涨,自己吸收消化知识,运用自如,不是能很有效的增强记忆力吗?师生双方不是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吗?我们作老师的又何苦唾沫飞溅、苦口哑嗓的一堂课“填鸭”呢?为什么不做个可爱的导演去组织引导学生自己活动呢?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从容参与。在课堂45分钟内,要交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那么就要切切实实的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缩下来,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有了这样一个活动的空间,不能只流于形式,还要注重效果。一般地说,一堂课上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应当占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保证学生能从容参与。

3、营造和谐的氛围,促使主动参与。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的课堂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及形式多样的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2)运用激励机制,创设自信的课堂氛围。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创造自信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3)加强情感交流,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极大的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走进课堂时面带微笑,用和蔼有神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就都能从目光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欢乐,从而以良好的心境参与到学习中去。

4、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课堂讨论。一位大文豪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所以课堂讨论能极大地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日常教学中,我往往是准备一些材料或提出一些热点问题,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有四人为一组的讨论或六人为一组的讨论,遇到焦点问题还可以进行辩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例如,组织学生讨论“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所在”时,就有不少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山,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对于这些同学的回答和讨论,既要适当肯定,又要结合本文的学习目的,把同学们讨论的共识引到“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意义上来,而不要过分强调愚公的做法,对于愚公的具体做法还需要放回到先秦时期去考察。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也避免了学生无的放矢讨论问题,从而锻炼、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2)小品短剧表演。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表明,课堂教学要从多方面给他们刺激,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开展小品短剧表演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画面解放出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优势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核舟记》时,先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只作个别难词上的点拨,重点在体会文中对“核舟”上人物的生动描写。这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自找搭挡,分别扮演苏东坡、黄鲁直及佛印,还有舟尾的两个舟子的情态。学生的扮演情况怎么样?这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密切相关,也不要急于去纠正或评价。让学生仔细观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发言,指出表演学生的优缺点。再请其他学生表演,在观察与比较中提升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变色龙》《皇帝的新装》等课的学习,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编成小剧本,让学生表演小话剧。老师适当指导学生的表演细节和道具运用。再如《陈毅市长》一课,就是现成的剧本,更加适合于发挥师生之间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共同学好、演好这场戏。这样一来,马上就搞活了课堂气氛,把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起来。

(3)课堂竞赛。学生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通过知识竞赛或其他内容的竞赛能使学生忘记学习内容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例如:在教初一语文第四单元“探索月球奥秘”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时,如果单纯由教师向学生讲清月球的奥秘,往往会很枯燥。为此,本人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并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叫课代表选出几位同学代表不同的小组,举行“比比谁的本领大——月球知识大奖赛。”表演者借助歌曲、神话传说、古诗词、小品等将月球的各种知识来了个大比拼,同学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全面地了解了月球的有关知识。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参与能力,是一种“双赢”。又如复习古诗词和古文时,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先让学生课前去预习,上课时再给他们五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进行“古诗、古文知多少”背诵比赛,将课本中涉及到的有关内容转化为1分钟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使学生在既有竞争又有娱乐的气氛下学习知识,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角色互换,学科综合。语文课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面广,有些知识学生有一定基础的话,可以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形式,把学生放到思维阵地的最前沿,以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例如:在教学《第一次真好》,为了让学生了解“风景画”和“风情画”的区别时,我叫几个学生根据第一段的内容在黑板上画画,然后叫同学当评委进行评析,结果有一幅画引起争议:有一个学生画了几幢房子,每幢房子前都有一棵柚子树。当时有的学生认定这幅画不符合内容要求,应该是一幢房子。我并没有评价,把权利还给学生,经过一番讨论后,同学们最后得出这幅画最好,因为它真正诠释了“风土人情”的含义。还给学生一些权利,就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另外一些简单的选学课我也经常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先让学生作主自学该课内容,在笔记簿上列出自学提纲,同时将疑难问题列出来。上课时,我就先叫一位写字较清晰的同学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该课内容的知识点,然后再由每大组选一位同学上台解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不能回答的可由该组的其他同学补答,如果实在不能回答的或答错的就由教师补正。

三、参与式教学的优点

首先,参与式教学给予了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学生就会去思考,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参与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不但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参与式教学能削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新观点、新想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实施参与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教师必须做好精心准备,教学中不宜滥用,要有针对性、选择性,而且一堂课使用的形式也不宜过多,无论哪种形式,都一定要为教学内容服务。

2、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作适当的引导,不能不管不问,放任自流。

3、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使人人参与,人人得到提高。

4、设计的参与活动必须具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参与性、趣味性、创造性。

5、教师应注意及时总结,使学生参与活动后能有所收获,在理论知识上有所提高。

总之,在语文参与式课堂上,我们最大限度地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自主地学习,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同时这方面的课外延伸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课堂内通过自主地学习获得了知识,在课外还应通过实践加以巩固和发展。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对此,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性,多渠道、多方面地加强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以实现参与式高效课堂。

第五篇:“探究式”课堂教学之我见

“探究式”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是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能打破教师的自我中心论,促使其在探究中“自我发展“,让学生的主体性能充分发挥出来。

在整个教育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传统教育还屡屡可见,教学改革显得十分缓慢。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下的几种现状:(1)学生的知识面狭窄。(2)学生自学能力差。(3)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4)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造成这些现状的主要因素就在于教师,他们总是不经意地给学生带来太多的限制。例如:让学生汇报时,总是尽揽对结论有效的信息,甚至对一些探究的信息作出彻底的否定,严重地扼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试问这样的课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吗?因此,只有落实探究性教学,让课堂始终处于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满足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要求,才能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何开展“探究性“课堂教学呢?就这个问题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是探究性教学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革课堂教学,不能再停留在传统教学上。但课堂教学改革难,很大程度上就难在教师自己本身,事实上也证明这一

点。新《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不少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了,为什么一到课堂上还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咿咿呀呀地答。学生忙来忙去还是处于被动地位,还是教师的观念没有完全转变过来,教师“自我中心”的顽固性和传统性影响了课堂改革的进程。因此,教师必须下定决心去改变自己,怎样改革呢?我认为有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有关的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新课程标准,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其次,教师要有民主的教育作风,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质疑,大胆创新,力求达到“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跃流通”的意境。再次,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他们自主探究的方法,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二)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开始。

“探究始于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探究过程,并从问题开始。当然,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也许大多数已是人类知识系统中已经解决的问题,但对于天真活泼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新问题。那么,教师如何引发问题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运用悬念、实物、实验、故事、录像、游戏等富有趣味的教学手段,也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不管采用哪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问题。比如在学《海滨小城》一课时,围绕“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这句话。学生提出:“笼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凤凰树开的花用‘热闹’来形容呢?”“作者把凤凰树的花比作红云而不比作红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就是这样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兴趣盎然地进入下一步的探究活动。

(三)生活是探究性教学的源泉。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天性又可驱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因此,教师就应该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开展探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时要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景,把探究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以唤起他们生活的体验,学生就会油然而生出一种亲切感,探究的自信心也更为强烈。

如在教《中彩那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个人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我在课室创设一种临时的家居摆设,让几个学生饰演“我”、“父亲”、“母亲”,让他们先想想父亲把汽车还给库伯后,一家人说些什么,并饰演出来。在探究中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

(四)时间是探究性教学的保障。

众所周知,大多数教师考虑教学设计时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40分钟内使教学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最终的目的是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为此,教师不得不缩短探究问题的时间,或者是草草收场,甚至在下课时有未探究的问题,却往往在课后不了了之。这种做法表面上

实施了新课程标准,实质上仍是步入“牵着鼻子走”的死胡同而难以自拔,从而使课堂教学转化为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成为一句话。事实上,以40分钟来实施探究式教学,其功能是难以发挥。因此,教师要善于把局限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通过上网、看报、到图书馆、到社会生活中继续去探究,寻找答案。通过课余时间与教师、同学交流和分享。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所以,从探究实质出发,合理地调控时间,才是让课堂精彩起来的良好途径。

获得成功是每一位教师的向往。教师在开展探究式课堂中时有必要树立服务意识,努力做到: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进入理想的境界!“探究式”课堂教学仍是处于试验阶段,但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教师必须试着去“爱”,相信会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有爱的硕果。

下载浅谈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探究式教学的体会

    物理探究式教学的体会 老河口七中郑道芝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行为。......

    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摘要:探究式教学法将教师单向传递信息的模式转变成师生间、生生间思维互动交流的新型关系。本文主要分析了探究式教学的特征,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系......

    浅淡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

    浅淡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 作者: 印来平单位: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级中学 邮政编码:433014 【摘要】 探究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

    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流程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改实验,初步构建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意识、精神、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

    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改实验,初步构建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意识、精神、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小学“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低年级数学游戏式课堂教学探究

    低年级数学游戏式课堂教学探究 岑建波 (贵州省册亨县达央乡伟良小学) 摘要:低年级数学游戏式课堂教学是既能学习又能游戏的教学方式,学生非常乐于接受,因此在课堂上能认真地合作......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论文大全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从问题出发,紧紧抓住问题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式学习程序,创造性地、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且用引发出新的开发性、发散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