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误区

时间:2019-05-15 03:4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言文误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言文误区》。

第一篇:文言文误区

文言文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误区及策略

盐城市神州路小学

张松元

【摘要】纵观苏教版小学教材,教材没有一篇真正的文言文阅读篇目,让文言文阅读成了一块处女地,亟待开发与实践。小学语文阅读需要不需要文言文以及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教学,在实践中出现了去文言化、中学化、思想化等操作误区,笔者试着从儿童和语用两个阅读视角出发,探讨文言文阅读的课堂策略,呼唤文言文真正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 文言文阅读 需要 误区 策略

所谓文言文,是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书面语言,是涵养个体生命和增强民族认同感的主要载体。但是纵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者选入很多古代诗歌篇目,却没有一篇文言文。难道文言文,小学语文阅读就不需要吗?

一、文言文:小学语文阅读的现实之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到“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很多教师认为文言文是中学阶段学习的内容,小学不需要阅读文言文,如果过早地阅读文言文,会扼杀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导致孩子们语文学习成绩的下降。真的会这样吗?文言文真的“猛于虎”吗?可是根据笔者在小学高段进行两年的文言文阅读尝试,发现孩子们其实很喜欢学习文言文,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而且亲近文言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亲近文言文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优秀的民族文化大量存在于古典诗文中,经典的诗词歌赋流传千古,是一条中华民族的重要文脉,蕴含着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基因。孩子们在接触、诵读、默记这些诗文的时候,就是在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亲近文言文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需要

白话文不是凭空产生的新语言,它是在文言文的基础上形成的,白话文中一些精妙的句式、短语等语言因素都来自于文言文,使得文章在表述上更生动,更为精练含蓄,富有韵味。如果不学习文言文,我们的讲话、写文章就会空洞、干瘪了许多,我们的语文母语素养就缺少了根基,缺少文化气息。活学活用文言文,各种文言典故、文言佳句就会洋溢在我们的谈吐中,文章中,生活中。

(三)亲近文言文还是中小学教学有效衔接的需要

笔者曾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十分清楚初中对文言文阅读极为重视。虽然课标上没有要求小学教学文言文的课程目标,但是如果小学一点也接触文言文,到了初中,文言文突然出现,由于没有基础,学起来必然吃力,会感到文言文难学难懂,导致对语文学科失去信心,害怕学语文。我们小学高段语文应该进行文言文教学,为孩子们进入初中打下一定的文言基础,积累一定的文言词汇,形成一定文言语感,做好文言文教学的中小学衔接,而不要产生“课标不要求,我就不教”的短视功利行为。

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不要认为文言文不需要我们教,文言文教学是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何进行小学文言文教学呢?

二、小学文言文阅读的操作误区

结合笔者的这几年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探索与实践,小学文言文教学需要避免走进这样的误区: 误区一: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学化”

由于初中才进行大规模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有些教师可能照搬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模式,用初中生的要求对待小学生,过于注重对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理解与掌握,过于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训练,强调“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如全国小语会组织的“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某位教师执教长春版五年级《舍生取义》的教学片断。

师:读完全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句子后有很多“也”字。

师:这是语气词,请你们画出“也”字。还有哪些语气词?

生:还有两个“者也”。

师:(出示句子)读一读,比较这两句的语气和读法。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师:“得兼”就是“兼得”,是倒装句。

从以上从教学片断可以看到,教师注重对文言文的语法知识进行讲解,过分纠结于一些文言文的虚词、句式等用法。这些教学内容都远远超过了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学儿童是难以掌握的,毕竟小学生不是初、高中生,不要拔高要求,不能照搬中学的教学模式,把小学文言文阅读变成中学的文言文阅读课。

误区二: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去文言化”

小学文言文教学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把文言翻译成白话文后,就将文言文抛开,就结合白话文展开对话与交流,不再回到文言文中。如《学弈》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弈”指什么?

生:围棋。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从课文中的插图中知道的。

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学弈”就是学下围棋。

师:请学生就课题质疑:(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

(4)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结合故事内容,学生分组就四个问题进行探讨。)

从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完全没有文言文教学的意识,把文言文当做白话文教学了,学生从教学中或许知道故事内容与道理,但是对文言的字词句的阅读与玩味太少了,学生的文言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与提高。

误区三: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思想化”

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往往注重对孩子的思想教育,比如一些忠孝、廉耻、诚信等教育,我们语文教师会加强这些教育,而忽视对文言文字词句的研究,把教学重点放在思想教育上。如《南辕北辙》的教学片断。

(师生进行疏通文意,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如“我欲之楚”的“之”等。)

师:《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

师: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理解与做法。

(生交流讨论。)

生:我知道了以后学习要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生:我知道了目标很重要,只有方向正确,才能达到成功的地方。生:我知道了做题目时要认真审题,看清要求,去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

从这个片段看出,教师注重文言文的思想性熏陶,注重文言文中的思想内容挖掘与探究。但我们小学语文不仅具有人文性,更应该强调工具性,注重文言词句或片段的积累、感悟及运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对文言文有更深的理解与更有效的运用实践。

三、小学文言文阅读的策略探究

小学文言文阅读有这么多的误区,那我们该如何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高段文言文教学呢?我们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刻意要求学生掌握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也不是对文言文的技术特色做评析,而是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让学生爱上文言文。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教材实际,借助《古今诗文阅读》《新补充读本》等课外自读课本,积极开发文言文阅读课程,不断创新文言文学习的策略。

(一)基于儿童的阅读视角进行文言文阅读

小学文言文教学必须基于儿童的视角,从儿童的心理、年龄、生活经验及知识结构等特点出发,进行文言文的阅读教学。由于小学高段的孩子虽然心智成熟了许多,但是他们依然是孩童,对文言文比较陌生,所以我们必须从儿童的阅读视角出发,不可以成人的眼光去教学文言文,不可扼杀孩子喜欢文言文的兴趣。

1、选文要贴近儿童现有生活经验。选择与孩子年龄相仿、贴近儿童生活经验的作品来学习,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也可选择儿童喜欢的寓言、神话、历史的文言文,比如选择《自相矛盾》《夸父逐日》《伯牙破琴》《鹬蚌相争》等文言来学习。

2、教学要观照儿童现有知识结构。文言文教学需要寻找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即要观照儿童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要降低文言文学习要求,重在激发兴趣。

“文白比照”就是很好的文言文学习策略。由于小学高段的孩子对文言文改写的故事基本通过绘本、动画片等方式有了了解,但是学生没有接触这些故事的源头、真正的面目,学生很想知道,在古代是怎么写的。如《画蛇添足》的教学片断。

师:大家应该知道《画蛇添足》的故事吧,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呢? 一生讲述故事。

师:下面请大家结合故事内容,猜猜下面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好吗? 幻灯显示:

一、你知道这些字的意思吗?

①引酒且饮之()()②蛇固无足()③终亡其酒()

二、你知道下面句子的意思吗?

①子安能为之足?

②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生交流作答。

师:同学们非常棒,你们可以与古人交朋友了!哪位同学能为那位画蛇添足者讲句话吗? 生:你聪明反被聪明误呀!生:做事不要弄巧成拙啊!

生:你太傻了,科学研究,证明蛇有足呀,你应该把酒拿回来,那个人的话是错误的!生:你失去酒,太可惜了!以后要汲取教训呀!

3、教学要体现儿童独特心理特点。文言文阅读要体现儿童特有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想象力丰富,喜欢做游戏等活动。因此文言文阅读不能古板,把文言文学死,味同嚼蜡,而要课堂形式活泼,教学方法多样,调动儿童快乐学习的兴趣,把文言文学习当做一种“游戏”,一种“竞赛”,一种“分享”。比如猜故事情节,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为文言文教学增添趣味。如《汉人煮床箦》的教学片断:

师:今天我们讲个文言笑话,它选自《笑林》,从题目上看,就知道这本书写的是什么样内容呀? 生(齐答):笑话!

师:下面我先出示文章的开头一句:汉人有适吴,吴人设笋,问是何物,语曰:“竹也。”

请同学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有一个汉人到吴地去,吴人准备了竹笋做的菜肴,他问吴人这是什么东西,吴人回答说:“竹子。”

师:下面汉人回家后会干些什么呢?

生:回家会把家里的竹筷子煮了吃!

生:回到家会把家里的竹篮子煮了吃!

生:回到家会生吃竹篙。

师:究竟吃了什么呢?请看“归,煮其床箦而不熟,乃谓其妻曰:“吴人轣辘,欺我如此。”谁读一读?

生读,齐读。

上面这个课例,课堂上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生参与到了文本的创造中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抓住儿童的好奇心强、爱好想象等心理特点,把文言文学得生动有趣。

(二)基于语用的阅读视角进行文言文阅读

小学文言文教学要突出语文课程特点,强调学会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习文言文精练含蓄、句式工整、富有韵味的语言特点。应该在文言文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提高儿童的语文素养。

1、角色互换,读出自我

所谓角色互换,就是让学生成为故事中的人物,变换叙述的人称和叙事的角度,用第一人称讲解故事,走进文言的人物或故事。如《守株待兔》的教学片断:

师:如果你就是文中的那个宋人,穿越到那个田边,给大家叙述你的故事,好吗?

一生讲故事。师生评价。

师:兔子是走的吗?走会不会撞到树桩呢?

生:应该是“跑”,速度很快,才会撞上。上一次我就是跑得太快了,撞上了四年级的同学,当时头脑一片空白,好像要死了一样!

师:对呀,以后要“慢慢走”呀!中国语言经过发展,语义产生了变化,具有了古今异义,这里的“走”应该是“跑”。

师:如果你就是那位宋人当时守在树桩旁,请你坐在那个树桩边,用第一人称演绎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心理等描写。

请一生走进文本,从自我角度讲解故事,课堂不时发出阵阵掌声。师:请你用自己的话告诫大家几句话,好吗?

生:同学们,大家不要学我呀,不要幻想天上会掉馅饼,要勤劳,才能有收获!生:同学们,大家不要学我呀!我要把一次偶然事件,看成必然结果,这是错误的。生:同学们,大家不要学我呀!事物是变化的,不要死脑筋呀!

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客串一下文中的人物或作者,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生动,更具体,喜欢从自己的角度和所理解的内容去演绎故事,产生新的阅读效果,也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一个运用训练。

2、改编故事,写出新篇

文言文由于时代久远,学生不喜欢文言的片段,儿童很喜欢对文章进行改编、续写、扩写的事情,这样可以改变故事的情节,添加故事的人物,设计故事的结果,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建构自己的阅读图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新篇。如《鹬蚌相争》的教学片断

师:《鹬蚌相争》是个寓言故事,你想怎样改编这个故事呢?可要有创造性呀!生:我想续写这个故事,《鹬蚌相争之后》让他们化解矛盾。

生:我想扩写这个故事,故事里的对话太少,而且对渔翁也没有描写,让文章更生动,故事更全面。

生:我想改编成一个课本剧。(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展示。)

实践证明,儿童很喜欢这样的方式学习文言文,让文言文焕发新的面貌,产生新的阅读形式,也是对文言文的深度创造与综合运用。

3、吟哦讽诵,读出妙处

文言文阅读教学,其实最基本的方法是熟读背诵。课堂上要读出文言的味道,读出文言的简练,读出文言的节奏,感受到文言的魅力。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感悟文言中词语、句子、写法的妙处,在文言文本中走个来回。吟哦讽诵是最好学习文言的方法。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与背诵,品味文言句子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感受文言的言简义丰的特点。如《荀子》选读(选自五年级下册《古诗文诵读》读本)的教学片断:

师:荀子,儒家的又一代表人物,他的许多话,今天读来,依旧令人回味和思考,下面我们走近荀子,感受荀子的大智慧!

先请大家自读这六则荀子名言,了解大意。

师:请大家听老师读,古人读书喜欢摇头晃脑,最后一字会拖长一点,声音高低起伏,就像流水一样,忽而澎湃,忽而缓慢,忽而激昂,忽而低沉呀!(师示范读,将一些音和动作夸大一点。)师:请小组内自读,评判谁读得最有古人味道?(生读,学生互评。)

师:“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下面我读前半句,大家跟读后半句。

(生跟读,读出节奏感。)

师:下面老师说这几则的某句意思,请小组4号读出那句古文,来一个古文大接龙,好吗? 生:好!

(师读一个句子意思,每组4号学生读相应古文句子。)

古文,重在读,要吟哦讽诵,但是不是死记硬背,需要创新读的形式,营造氛围,可以播放古乐进行朗诵,也可以小组竞赛读等,让文言的声音发出来,感受古文古韵,感受古文句子的妙处,在读中感受意思,不必强调每句的翻译,追求“不求甚解”“略观大义”。

我们苏教版小学教材的文言文阅读还是一块处女地,需要我们有心去开发,去实践,不断积累小学文言文阅读的经验,建构有效的文言阅读模式,让文言文真正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感受古人的智慧,感受古文的魅力,让古老悠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永远散发迷人的芳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2】李卫东.文白对读法教学《两小儿辩日》的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18期 【3】杨卫萍;张艳萍.古文教学“读”辟蹊径[J].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23期 【4】黄春菊.小学文言文教学要以读为主[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1年第08期 【5】韦妙琼.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2年第03期 【6】话题:小学文言文应该怎样教? [J].人民教育,2012年18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涵十分丰富,既有孔子、孟子这些大文学家的宏思佳作,又有无名氏、村妇野叟的真情实录,它是伟大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小学语文教材出现的文言文教学任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很难把握这一教学内容的。要么领着学生逐字逐句译成白话文。要么只满足学生囫囵吞枣似地诵读,却很少在意文言文在小学课文中的出现究竟承载了什么用意与任务,对这方面的探索研究是很苍白的。正如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所说那样:“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渡玉门关’的景象。”

其实,我认为在教学中只要明确课标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品读文言之韵味,理解文言之含义,感悟文言之蕴意,拓展文言之博大,那么,文言文教学将迎来一派“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景象。

一、品读文言之韵味

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能否正确、流利地诵读文言文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便是教学的重点。

1.师备读,乃品文言之先决

朱熹云:“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因此每教一篇文言文,我首先是备朗读,少则读五六遍,多则数不清,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要读出文言文的韵味,仔细体味每个字,每句话;再读得有声有色、抑扬顿挫;要求学生背的,我一定要先背下来。这样我才敢走进课堂,因为我可

以让学生从我的朗读里去感受、去理解;因为我取得了指导朗读的发言权。

2.导生读,必品文言之韵味

新课标指出:“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朱作仁教授也说过:“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则使人感受。”因为有了充分的“师备读”,走进课堂我便能信心百倍地在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引领学生亲吻语言的馨香,咀嚼语言的滋味,触摸语言的体温,辨别语言的色彩„„,从而领悟其中的内涵。课中,我总是先放慢速度一句一句地教学生读,然后,把难读的句子抄在黑板上,划上分节线,并按分节线一句一句地带读,以帮助学生懂得什么是停顿得当,怎样得当停顿。这样学生便能较好地感悟到文言文的音韵、节奏等。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孰/为汝/多知乎?”等等。再如嘉兴市平湖叔同实验小学的钱

峰老师,他在上《伯牙绝弦》这篇课文时,并不急于教课文,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让孩子们读课文:先是让孩子们自己读,孩子读不通,也不知道读到哪里该停顿一下,这时,老师让孩子跟读,然后又让孩子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品味文言之韵味。

读通、读顺文言文必先品出文言之“味”,这是一大难点,对毫无文言知识的小学生更是望而却步。因为文言文中还有许多不同于白话文的知识。如字义、语法等文言知识。我认为,指导小学生初学文言文,既不能重演私塾先生的那种只让学生囫囵吞枣地机械诵读式的教学,也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办法让学生过分拘泥于思想内容的理解,更不要讲古语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中,重点词语应当让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有困难时教师给予帮助。我在指导学生品读时,还特别突出“题眼”和文言文与白话文字义之“异”的教学。

(1)品题眼之“精”

题眼是最具有概括性、完整性和鲜明性的。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反复诵读题眼理解其深刻的内涵,是品读文言文的重要手段。我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紧扣“辩”字,引导学生从中品味这则文言文的意境。

师:什么叫“辩”?(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生1:辩就是争论。辩论。

生2:辩就是两个人在同一件事情上观点不同而已,各自说出自己的观点来反驳对方。

生3: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辩驳。

师:如果请你用课文当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 生:辩斗。

师:是,两小儿之辩就是辩斗太阳(日)。一个“辩”字就点明了文章中心。实在精炼啊!他们对“日”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呢?请读下文的精彩辩斗过程。(我马上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读两小儿的辩斗对话)

(2)品义之“异”

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若不解决这些字义,那就是机械品读了。新课标中指出:“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的文言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料,如:古汉语词典、一点通、书中注释等去品读字、句义。

如:我在教学“如探汤”时,特别引导学生注意“汤”字,在古文中解释为“热水”,而白话文中则解释为“可以喝的汤汁”,这就是古今义的区别。又如:教学“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的“去”时,先让学生说自己平时说的“去”是什么意思?学生当然说:来去。我马上说在古文中则非也,解释为“距离”。我又给学生讲了文言文中的“之”、“而”、“乎”、“者”等在不同的文言句中不同的义。另外,在学生结合注释理解一句话的意思时,我引导他们发现用白话解释文言文顺序与文言语句的顺序是不同的。如:《郑人买履》中的“何不试之以足?”解释为: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鞋呢?若按这个解释语序应为:“何不以足试之?”这种手法叫“倒装句”。

二、理解文言之含义

对一篇教材的理解,我们提倡从文章内容、表达方法、人物形象、蕴含道理等诸多方面进行解读,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提供必要的信息基础;更渴望具备一种聪慧的眼光,善于抓住文本的特点,切中要害。同样以《两小儿辩日》为例,从《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的题目来看,显然“辩”是题眼;从课文内容来看,主要部分是两小儿“辩斗”的过程,所以说“辩斗”一词是文眼,感悟“辩斗”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对辩斗意思的理解是本次教学的难点。如果只是停留在用语言来解释辩斗意思的层面上,那么对两小儿的形象的感悟只是平面的、肤浅的;只有当学生真正把两小儿的行动、语言、思想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也像两小儿一样,辩起来、斗起来,那么学生对两小儿的感悟才能立体、丰满。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就为我们做了一个精彩的解读,请看他的教学过程:

师:(指板书)一儿曰日初出太阳离我们——(生齐:近),一儿曰日初出太阳离我们——(生齐:远),一儿曰日中时太阳离我们——(生齐:远),一儿曰日中时太阳离我们——(生齐:近),于是两小儿就有了一番争论.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 生:(齐)辩斗。

师:请问什么叫辩斗? 生:辩论。生:争论。生:争辩。

师:真的是这样吗?同桌之间把角色分好,自个儿读一读两小儿辩斗的部分。体会体会什么叫辩斗。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同桌自由辩斗。] 师:我请一对同桌上台辩斗辩斗。

一对同桌上台。]

生甲: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生乙: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生甲: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乙: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辩是辨了,就是没斗起来。好了,你(生乙)下去,王老师和你(生甲)一起辩斗,成吗?现在我不是王老师了,我是谁?(生:一儿。)

[师生分好角色。]

师: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此言差矣,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此言差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非然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非然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非也非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非也非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非也,近者大远者小。生:非也,近者热远者凉。

师:非也非也,近者大远者小。生:非也非也.近者热远者凉。师:近者大远者小。生:近者热远者凉。

师:近者大远者小,近者大远者小,近者大远者小。

[掌声响起。以上师生辩斗语速越来越快,音量越来越高。] 师:这叫什么? 生齐:辩斗。

师:这样会吗?同桌之间继续这样辩斗。[生同桌自由辩斗。]

师:停,都辨得气喘吁吁。喜欢两小儿吗?

生:喜欢。

师:既然喜欢,那么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连起来完整地读上一遍,全体起立。王老师作旁白,你们是两小儿。(指左边两组)你们是前面的一小儿,(指右边两组)你们是后面一小儿,想想辩的时候应该朝哪个方向,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我也准备好了。——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 生左组:我以日始出„„ 师:一儿曰——

生右组:我以日初出远„„ 师:一儿曰——

生左组:日初出大如车盖„„ 师:一儿曰——

生右组:日初出沧沧凉凉„„

师:一儿坚持曰(生略),一儿反驳曰(生略);一儿争辩曰(生略),一儿辩驳曰(生略);一儿跺着脚曰(生略),一儿以手相指曰(生略)。

[学生在老师丰富多变的引读下,饶有兴致地进行表演朗读。]

从这个教学片段来看,王老师与学生合作进行了激烈地辩斗,并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巧妙的补充,如:此言差矣、非然也、非也非也等。随着语速的加快,音量的升高,说话字数的减少。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精彩的示范,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辩斗。王老师的这一示范,来得及时,显得重要,可谓神来之笔。比一味的讲解指导不知要好上几百倍、几千倍。

三、感悟文言之蕴意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既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更说明了古人读书的追求——读书志在明理。小学阶段的几则文言小故事都旨在浅显易懂的故事中蕴含深刻的哲理。学生在读熟课文,读懂故事内容之后,要鼓励他们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和体会,谈一谈故事中告诉人们的道理,并与他人进行交流,求同存异,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与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进行对比,受到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把读书与个人的成长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如:语文名师王崧舟老师在执教《两小儿辩日》时,当他教至“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处,为了让学生明白孔子那种虚怀若谷、学而不厌、实事求是、诲人不倦的求学精神时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揣摩孔子当时的态度和看法。

师:假如你就是孔子,听了两小儿辩日,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说?拿起笔来写一写,你愿意尝试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文言文语句来写吗?开头是:孔子曰:„„(学生写话)

几分钟过后,学生真是写得好极了,有的写:“我非圣人,无所不知,我乃凡夫俗子,非万事通。”有的写:“哎,后生可畏也。”有的写:“虽我不知也,但我可问也。”有的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有的写:“三人行,必有我师。”有的写:“子曰,人皆为吾师也,而勿以年幼而论之。”„„ 听着这一句句出自孩子口中的文言话语,谁能说孩子没有理解孔子那种求学精神呢?谁又能说我们的孩子会逊于古人呢?此乃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三、拓展文学之博大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阅读拓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是祖国文化的精髓!仅靠教材中的几篇文言文岂能让充满求知欲的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呢?又何能达到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的境界呢?绝不能就此戛然而止!我们应该拓展阅读。因此,我在备课中阅读了各类经典书籍,收集了一些简短、通俗易懂的文言文、文言名句供学生阅读。如:《三字经》、《论语》等文章中精彩的句子、段落。

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

(2007-11-02 15:30:16)

转载▼ 标签: 分类: 漫步教育

我记录

我的校园

教育杂谈

随笔杂谈

人教课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部分文言文作品,具体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以及六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两则》——《学奕》《两小儿辩日》。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言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让位于了白话。但文言文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我国灿烂文化星空中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

在小学阶段进行文言文教学,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了解、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文言文教育,用经典文化为他们人生奠基,让经典文化润泽他们生命,是源头的回溯,更是命脉的传承,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但文言文在词语、句式等方面,与现代白话文差别较大,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诵读体味感悟情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提出:“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古诗如此,文言文亦然。文言文一般篇幅短,韵味强,特别适合诵读。因此,文言文教学应以诵读教学为主要途径,通过诵读认知课文、整体把握;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层层深入;通过诵读熟读成诵、升华延伸。

诵读教学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科学的指导。对于小学生而言,文言文的语气、语式、节奏较难把握,独立朗读较难。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和语调。老师要帮助学生弄清停顿、语气等,必要时教师要范读。

二、借助注释理解内容。

在文言文教学中,在学生读通、读顺原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揣读,引导学生通过对照课文后面的注释,大胆揣摸、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但不要咬文嚼字,不必过分地去追求每字每句的深层含义,只要学生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即可。

第二篇:高考文言文临场翻译的误区

高考文言文临场翻译的误区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从2002年起从第一卷调到了第二卷,由选择题改为了文字表述题。翻译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中关键性实词、虚词及一些文言句式的掌握,及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能力。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应该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争取做到“字字有对应,句式有体现,不出现语病,句意不改变”。

但是由于考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总有好多考生在答题时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失误,造成一些不该出现的“硬伤”。现就考生答题时常出现的一些失误归纳如下:

一、强行翻译

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文中的一些国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以及一些称号等专有名词可不作翻译,把它保留下来。因为这些名词不好用现代词语准确表达,也不用翻译,但偏有的同学要“画蛇添足”强行翻译。

如:⑴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有的考生译成“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珠宝,同越南接界,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2004年全国卷)

⑵其李将军之谓也。有的考生译成“大概说的就是姓李的将军吧。”(2002年全国卷)

这里,两个考生就犯了固有名词强行翻译的毛病,⑴中“交阯郡”是地点名词不用翻译;⑵中的“李将军”其实指的就是李广将军,也应保留下来不用翻译,且翻译的也不准确。

二、文白掺杂

在翻译句子时往往有个别的词翻译不彻底或者不翻译,导致文白掺杂,不伦不类。

如:⑶今之朝臣无以易薛永昶者。有的考生译成“如今的朝臣当中,无以替代薛永昶的。”(2004年 湖北卷)

⑷从令纵敌,非良将也。有的考生译成“服从命令而放纵敌人,非良将也。”(2004年 天津卷)

这里,⑶⑷两句的译文犯了翻译不彻底的毛病,⑶中的“无以”应译为“没有谁可用来” ;⑷中的后半句没有翻译,应译为“不是好的将领”。这两句都因为翻译不彻底而造成译文文白掺杂,不伦不类。

三、今义古义不分

社会的发展导致很多词语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有的已扩大,有的已缩小;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改变,有的词义已经转移。因此,考生在翻译时应根据其语境确定词义,分清今义古义,切忌盲目替代。

如:⑸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带领妻子和乡里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桃花源记》

⑹处分适兄意,哪得自由专。翻译:怎么处罚顺从你的意思,哪能我自做主张。《孔雀东南飞》

⑺意气益厉,乘胜逐北。有的考生译成: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向北追赶。(2004年 天津卷)

这里,⑸⑹⑺三句的译文都犯了盲目地以今义替代古义的毛病。⑸句中,“妻子”在古汉语中是“妻子和子女”的意思;⑹句中的“处分”在古汉语中是“处理安排”的意思;⑺句中的“北”并非指“北方”而是指“败兵”。

四、脱离语境

在古汉语中,有很多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应有不同的解释。因此,考生在翻译时一定要结合语境,而不应脱离语境,以免误译词语。

如:⑻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有的考生译成:稍微的看一下公子,公子的表情更加和善。《信陵君窃符救赵》

⑼阿母谢媒人。译成:刘母向媒人道谢。《孔雀东南飞》

这里,在⑻句中把“微”错译成了“稍微”,结合语境,当时是“侯赢在暗中观察信陵君”因此应译为“偷偷的,悄悄的”;⑼中,“谢”的翻译也没有结合语境,误译成了“道谢、感谢”,结合语境可知这是“刘母谢绝媒人”的话,因此“谢”应译为“推辞、谢绝”。

以上四个方面,考生必须在高考中高度注意,细心翻译文言文翻译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第三篇:05 文言文临场翻译的七大误区(杨治宇)

文言文临场翻译的七大误区

2002年起,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从第一卷调到了第二卷,由选择题改为了文字表述题。按照评分标准的要求:翻译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中关键性实词、虚词及一些文言句式的掌握,及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能力。因此我们在答题时应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争取做到“字字有对应,句式有体现,不出现语病,句意不改变”。但是由于考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总有好多学生在答题时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失误,造成一些不该出现的“硬伤”,现就考生答题时常出现的一些失误整理如下:

一、专有名词,强行翻译

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文中的一些国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以及一些称号等专有名词可不作翻译,把它保留下来。因为这些名词不好用现代词语准确表达,也不用翻译,但偏有的同学要“画蛇添足”强行翻译。如:

⑴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2004年高考全国卷)译成: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珠宝,同越南接界,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⑵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高考全国卷)译成:大概说的就是姓李的将军吧。

在⑴、⑵句中就犯了固有名词强行翻译的毛病,⑴中“交阯郡”是地点名词不用翻译;⑵中的“李将军”其实指的就是李广将军,也应保留下来不用翻译,且翻译的也不准确。

二、该译不译,文白掺杂

有的同学,在翻译句子时往往有个别的词翻译不彻底或者不翻译,导致文白掺杂,不伦不类。如:

⑶今之朝臣无以易薛永昶者。(2004年高考湖北卷)译成:如今的朝臣当中,无以替代薛永昶的。⑷从令纵敌,非良将也。(2004年高考天津卷)译成:服从命令而放纵敌人,非良将也。

⑶⑷两句的译文犯了翻译不彻底的毛病,⑶中的“无以”应译为“没有谁可用来”;⑷中的后半句没有翻译,应译为“不是好的将领”。这两句都因为翻译不彻底而造成译文文白掺杂,不伦不类。

三、今义古义,不当替代

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词语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有的已扩大,有的已缩小,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改变,有的词义已经转移,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应根据其语境确定词义,切忌盲目替代。如:

⑸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译成:带领妻子和乡里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⑹处分适兄意,哪得自由专。《孔雀东南飞》

译成:怎么处罚顺从你的意思,哪能我自做主张。⑺意气益厉,乘胜逐北。(2004年高考天津卷)译成: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向北追赶。

⑸⑹⑺三句的译文都犯了盲目的以今义替代古义的毛病,⑸句中,“妻子”在古汉语中是“妻子和子女”的意思,⑹句中的“处分”在古汉语中是“处理安排”的意思,⑺句中的“北”并非指“北方”而是指“败兵”。

四、脱离语境,误译词语

在古汉语中,有很多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应有不同的解释,因此在翻译时一定要结合语境,而不应脱离语境,以免误译词语。如:

⑻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成:稍微的看一下公子,公子的表情更加和善。⑼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 译成:刘母向媒人道谢。

在⑻句中把“微”错译成了“稍微”,结合语境,当时是“侯赢在暗中观察信陵君”因此应译为“偷偷的,悄悄的”;⑼中,“谢”的翻译也没有结合语境,误译成了“道谢、感谢”,结合语境可知这是“刘母谢绝媒人”的话,因此“谢”应译为“推辞、谢绝”。

五、该删不删、成分赘余

在古汉语中,由于语法的需要,有些词语在句中只起音节的作用,还有些词语只有语法功能而没有实际含义,那么在翻译时就应把这些词语删去。另外还有一些偏义词语在翻译时也应把不表意的一个词删掉。否则就容易使译句显得罗嗦赘余。如: ⑽婴之亡,岂不宜哉?(2003年高考京皖内蒙春招卷)

在本句中“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因此翻译时应把“之”删去,可译为“婴逃亡,难道不应该吗?”

⑾宋何罪之有?(2002年高考北京卷)

在本句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因此翻译时应删去。本句可译为“宋国有什么罪过呀?”

六、该补不补,成分残缺

古汉语中有的句子是省略句,有的虽不是省略句但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只有添加一些成分,句子成分才完整,否则就容易导致成分残缺。如: ⑿范氏富,盍已乎?(2004年高考福建卷)译成:范家富贵,何不停止呢?

⒀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2004年高考浙江卷)

译成:陈述茶和盐的利弊,减少州县的徭役,都符合圣上的意思。⒁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2004年高考福建卷)译成:范献子抓住并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在⑿句中省略了“已”的宾语“婚姻之事”,翻译时添加上译句才完整;在⒀句的译句中明显缺少陈述的主语“他”,且陈述的也非“茶和盐的利弊”而应是“茶制和盐制的利弊”;⒁句中是个省略句,省略了“执而纺”的宾语“董叔”翻译时应该补上。

七、该调不调,语序混乱

由于在古汉语中,有一些是倒装句,语序和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调整过来;还有一些不是倒装句,由于古代的表达习惯和现代汉语不一样,因此语序也不符合现代语法,翻译时也应加以调整。如:

⒂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2004年高考浙江卷)

这个句子是个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其孝谨于其族闻,其信义于其友著”在翻译时应加以调整。可译为“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

⒃饮酒于斯亭而乐之。(2004年高考湖南卷)

本句也是一个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于斯亭饮酒而乐之”,因此应翻译成“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把这当作乐趣”。

⒄欲而得之,又何请焉?(2004年高考福建卷)

本句是一个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欲而得之,又请何焉?”应翻译为“(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⒅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本句语序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古汉语中常把数词放在中心词的后面,且省略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加以调整和补充。本句可译为“(朋友)曾经赠送给我一枚核舟”。

总之,文言文翻译应符合“信、达、雅”的原则,在翻译时应做到“该删的删,该添的添,该调的调,改换的换”,一定要使译文既不改变原意,又符合现代语法的要求,在翻译时只要我们多注意、多总结,相信我们的翻译能力定会有很大提高。

第四篇:幼儿教育误区

第一个:过分宠爱

一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凡事包办代替。孩子吃饭,一家人来哄,出门怕宝宝走路累着,忙着抱或用车推。生活上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专家提醒: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差,孩子也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而过于溺爱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不懂得爱,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将来很难适应社会。

第二个:过多管制

有的爸妈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一切都是父母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宝宝,就会变得胆小、怕事。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缺点看得很重,总是挑毛病,而对优点却视而不见,极少表扬,甚至经常打骂孩子。这样的孩子自卑感很强,做事缺乏信心,逆反心理很强,性格较为孤僻。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尊重,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孩子。孩子和家长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采取民主方式。第三个:幼儿教育小学化

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游戏少了,作业多了,考试更频繁了,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征兆在孩子入园时已经显现。为了筛选优质生源,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许多幼儿园不断提高入园门槛,2、3岁的孩子就开始学习数数、背诗、写字、记单词。

进入幼儿园后,小学化倾向更是明显。据报道,天津河西区一所幼儿园已开始应父母要求教孩子用竖式算3位数的加减法,而这是小学二年级的课程。“橘、凳、酱、藕、墨”这些原在小学三年级才会学到的字,也出现在《学前500字》之中。哈尔滨某幼儿园的一块小黑板上,写着幼儿们周末应完成的作业:抄写古诗《静夜思》三遍并背诵、默写汉语拼音字母、父母出20道退位减法题。

这样的幼儿教育的恶果之一就是让孩子(尤其是男孩)从一开始就畏惧学校、讨厌学习。在他们应该游戏、唱歌、跳舞、绘画、到处跑、到处玩、胡思乱想的年龄,孩子们不得不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学习、读书、写字。这会让他们认为,学习是枯燥的,甚至是一种惩罚,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对学校心生厌倦。

第五篇:个人简历误区

随着校园招聘的启动,各类简历模板、样本、范文流传于各大高校中。这可苦了没有经验的学生,从浩如烟海的指导文章中提炼要义并非易事。稍有不慎,简历不但成不了敲门砖,还会变身绊脚石。随着简历的广泛投递,五大病症开始流行起来。今天,我们就为学生对症下药。

病症1 厌写症

临床症状:“一页纸简历”大行其道

一位人事经理看简历的时间不超过30秒,冗长的简历会让人事经理心生厌烦。于是,一场为简历“瘦身”的运动在学生间兴起。

对症下药:在Tom在线人力资源部招聘专员张迎看来,为简历“瘦身”很有必要。“但一页纸简历适用于行政、管理、市场、HR等职位,却不适用于项目经理及技术类职位。”张迎指出。以招聘开发工程师为例,HR要在简历中看到应聘者的实践经历、能掌握何种语言等信息,一页纸难以承载如此多的内容。另外,还有一些学生缩排字号,这样会影响阅读。如果一页纸写不下所有内容,那就不妨创建一份足以列下你所有工作经验和技能的简历。

病症2 贪靓症

临床症状:盛装简历成潮流

各色封面、数码冲印照片、用Photoshop特制的自荐信底纸等横空出世。有学生随简历附送VCD,还有学生在简历里作诗、配卡通图案,更有甚者在简历的第一页写上“通缉伯乐”。

对症下药:远大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王志宇曾表示,为简历“扮靓”最后往往适得其反。比如给简历设置封面,既浪费人事经理的时间,又浪费纸张。智联招聘职业顾问郝建表示:“为简历扮靓也要分职位,比如会计、硬件工程师等强调严谨性的职位,需要的是朴素的简历,而有的广告公司招募‘创意鬼才’,应聘这种职位时在简历设计上动动脑筋是有必要的。”郝建强调,“如果面对日资、德资企业,花哨的简历可能会起反作用。”

病症3 大嘴症

临床症状:极尽夸张之能事

很多学生为了表现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在描述实习经历时常用到“负责公司某某项目”这样的语句。更有学生在进行个人评价时,将自己形容成一个毫无瑕疵的人。

对症下药:“遇到那种毫无缺点的人,我们反而不敢用,因为我们不知道公司还能教他些什么。”一位人事经理调侃。联合利华中国人力资源部招募经理倪铮曾指出,恰当的用语是一份合格简历所必需的,“人事部门都清楚,一个实习生是不可能独立承担公司项目的。‘负责’之类的语句会给人夸大其词的感觉,用‘参与’、‘协助’会更合适。”

病症4 偷懒症

临床症状:一份简历走天下

现在,很多学生广投简历。而为了省事,不少人不管面对的是哪家公司、哪种职位,都会递上一份内容相同的简历。

对症下药:“HR希望看到公司所招聘职位的职责在应聘者的简历中有所体现,更希望从中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张迎表示。针对不同职位的需求,企业会有不同的考察侧重点。比如招聘技术型人才时,看应届毕业生的简历会比较注重其专业成绩、在校是否有过相关作品;如果招聘管理型人才,除了看所学专业和学习成绩外,还会注重他在校时担任的工作、参加的社会活动等。

病症5 健忘症

临床症状:忘写应聘职位和联系方式

不少学生没有表达自己的求职意向、希望应聘的职位。更有甚者忘记写或写错自己的联系方式,白白浪费掉面试机会。

对症下药:一些学生认为,不在简历上写应聘职位会更保险一些,就像高考填报志愿一样,一个不合适,还可以服从调剂。“但很多职位都需要有专业知识,你语焉不详,人事部门一不会帮你挑合适的位置,二则以为你在职业追求上没有做好准备。”倪铮强调,“简历首先要给人事部门传达明确的求职意向。

病症1:“一页纸简历”大行其道

对症下药:一些学生缩排字号,这样会影响阅读。如果一页纸写不下所有内容,那就不妨创建一份足以列下你所有工作经验和技能的简历。

病症2:盛装简历成潮流

对症下药:为简历扮靓也要分职位,比如会计、硬件工程师等强调严谨性的职位,需要的是朴素的简历,而有的广告公司在简历设计上动动脑筋是有必要的。病症3:极尽夸张之能事

对症下药:“遇到那种毫无缺点的人,我们反而不敢用,因为我们不知道公司还能教他些什么。”一位人事经理调侃。

病症4:一份简历走天下

对症下药:招聘技术型人才时,看应届毕业生的简历会比较注重其专业成绩、在校是否有过相关作品;如果招聘管理型人才,除了看所学专业和学习成绩外,还会注重他在校时担任的工作、参加的社会活动等。

病症5:忘写应聘职位和联系方式

对症下药:很多职位都需要有专业知识,你语焉不详,人事部门一不会帮你挑合适的位置,二则以为你在职业追求上没有做好准备

下载文言文误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言文误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误区

    心理误区 生活中常听到有人说:“我怎么会这样?”“我怎么老是把好事做坏呢?”“我为什么总是希望破灭呢?”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先看看自己是否掉入了下面的心理误区:求败的性格 有......

    实践误区

    政治学习方法:关于“实践”认识的几个误区 来源网络 2012-06-01 13:42【大 中 小】 【我要纠错】 误区一: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简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

    人才网误区

    如今,人才市场已经进入求职旺季,各招聘网站争取更多的企业客户也将引发新一轮的广告大战,包括电视、户网络媒体等都会成为重要地宣传渠道。表面上看,众多的企业招各人才招聘网站......

    文言文

    文言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

    文言文

    刘伶病酒 刘伶①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②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③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④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

    文言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部分系统复习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1而、2何、3乎、4乃、5其、6且、7若、8所、9为、10焉、11也、12以、13因、14于、15与16、则、1......

    文言文

    24页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

    文言文

    2012班主任工作总结 一学期工作即将结束,在这学期中,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教育教学,我都是尽心尽力地去做,为了使我的工作做的更好,我做出以下总结:一、政治业务学习方面: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