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分布说课

时间:2019-05-15 03:0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细菌分布说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细菌分布说课》。

第一篇:细菌分布说课

初中生物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接下来我就从以下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能力目标:

(1).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2)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且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2)通过本章引言的学习,引起学生对探索微观世界的好奇心。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教学难点:

(1)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二、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只在课堂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所以本课采用直观教学、观察、自学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演示、阅读等法。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有关细菌和真菌的知识。

3、学生参与完成培养细菌的过程进行教学反馈。

三、说学法

细菌和真菌微小、抽象,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理解困难,特别是细菌。建议同学们联系各种亲身体验,概括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指导学生在预习时以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为主。明确他们的分布特点。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指导学生学会形象思维,形象地分析、记忆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场所、条件。指导学生学会思维迁移,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巩固各种环境中的细菌分布的知识体系。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

1、通过设计“演示实验”情景,学生回答出菌落的形态,引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内容。

2、根据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可将教材内容做如下调整:

(1)、观察菌落

1.细菌菌落 2.真菌菌落

(2)、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1.制备配养基 2.接种

(3)、反馈调查:通过精选题的练习,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以利师生查漏补缺。结束: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各位评委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听我的说课,谢谢大家!

说课教师:杨成利

第二篇: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Site :wenku.baidu.com+题目

4.下列有关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A.每个菌落由大量不同种细菌组成

B.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种类

C.细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D.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形成的

5.通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A.菌落 B.细菌形态 C.细菌体积 D.细菌结构 7.在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菌的是:()A、酵母菌 B、细菌 C、青霉 D、蘑菇 10.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是()①高温灭菌 ②接种 ③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④恒温培养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11.用无菌棉棒擦取桌面,再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这是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哪一步骤()A.配制培养基B.高压灭菌 C.接种D.在恒温箱中培养

13.培养细菌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的原因是()

A.将培养基高温杀死 B.将培养基中的菌类杀死

C.将里面的空气加温 D.将培养基中的水分蒸发掉

分析有关地球上细菌和真菌分布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细菌和真菌只存在于海平面以上10千米; B.细菌和真菌只存在于海平面以下10千米; C.水圈的大部分范围内都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 D.地球的全部范围内都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材分析】从学生身边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通过观察、分析、交流,达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学情分析】学生对细菌和真菌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它们是什么样?在哪儿?等问题却知之甚少。所以要求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学生熟知的典型事例,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

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分析----交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挂图。(2)自制的细菌和真菌菌落培养基。(3)投影片,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资料。2.学生准备:

(1)查阅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资料。

(2)准备一些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的食物。【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镜,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当你们走进五彩缤纷的自然界时,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什么? 学生:有花,有草,有树,还有各种动物。

教师:好,那么,大家可曾想过自然界中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存在另一类生物吗?下面就分组观察各组准备的实物,然后回答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分组观察实物(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变质的食物),讨论。

教师:你们谈一谈观察结果。

学生:桔子上长了绿毛,馒头长有绿毛,也有黄黑斑。学生:牛奶闻着发酸了,但看不到什么东西。

学生:腐败的食物表面有白色小圆斑点,也有绿色斑点。

教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吗?要解开这个谜团,就需学习本章讲述的知识——分布广泛的真菌和细菌。

(提醒学生用塑料袋把实物放好,并把手洗干净)[收集资料,了解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学生:细菌和真菌分布得特别广泛,无论是空气中、土壤中、水里乃至我们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它们。学生:科学家还发现,在寒冷的极地,在很热的温泉中,甚至在深海的火山口中还发现了古细菌。

教师:你们的资料准备得很充分。是的,细菌和真菌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了。但是,我们在一般情况下用肉眼是看不见它们的(大型真菌除外)只有当它们大量繁殖形成集合体后,肉眼才能看到;其实,刚才同学们观察到的桔子上的绿毛,食物中的斑点都是成千上万个细菌或真菌组成的菌落。下面你们认真观察菌落图片和老师培养的菌落实物,以小组形式观察、讨论、思考,选出每组回答较全面的同学作小组发言,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最好。

(出示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教师培养的菌落实物)

教师:刚才经过小组讨论总结,现请小组派代表总结两种菌落的特点。学生:细菌菌落比较小,呈白色,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学生:真菌菌落较大,颜色呈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形态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总结得也很全面,那么,你们能不能结合日常所见,举一些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例子呢?

(学生活动)

热烈讨论,思考,积极踊跃回答。

学生:我家在夏天做的米饭放久了,在表面就会出现一片一片的白色,绿色,红色斑点。

学生:我家平房放的皮鞋,在夏天的时候容易长绿毛。

学生:吃不了的馒头、面包放久了,就会长些白色、黑色或绿色斑点。学生:水果放久了就会腐烂。

教师:你们举得例子太好了,说明你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确实这些都是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在你们查找的资料中,有没有关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之间发生的真实故事呢?

如果有,大家不妨互相交流,共同增长见识。学生:19世纪的欧洲,肺结核病十分猖獗,每7个人里就有1人被它夺去生命。科赫为了找到肺结核的病因,日夜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致病的结核杆菌。通过动物实验,他证明结核杆菌能通过空气传播,使人患肺结核。

学生:将结核杆菌放入土壤,它会被杀灭。土壤里有约10万种微生物,是谁杀死了结核杆菌?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不厌其烦地将土壤里的微生物一一进行培养试验,终于在实验到10000多种微生物时,找到了杀灭结核杆菌的菌,提炼出链霉素,为医学工程作出了杰出贡献。

学生:1928年,英国圣玛丽学院的讲师弗莱明发现,培养葡萄球菌的培养基里长出了霉花。奇怪的是,霉花周围的葡萄球菌不见了,难道是霉菌杀灭了葡萄球菌?他试着将霉菌用水稀释后,滴进其他细菌培养基里,结果,霉菌又杀死了其他病菌。弗莱明喜出望外,将这种霉菌分泌出的杀菌物质称为“青霉素”。青霉素在战争中救治了许多伤员,于是,青霉素与原子弹、雷达一起,被誉为第二次大战时期的三大发现。

学生:1855年,法国里尔的酒厂常为美味啤酒变酸而苦恼,就去请教里尔大学教授巴斯德。巴斯德在显微镜下发现,啤酒变酸是酒里的乳酸杆菌捣乱。于是,他用加热的方法杀死乳酸杆菌,保证啤酒不变酸。他成为发明消毒法的第一人。后来。巴斯德又发现了使蚕生病的致病细菌,成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

教师:从刚才同学们交流的故事中,看到许多科学家为战胜病菌,一丝不苟,严谨治学,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教师:下面我给大家讲个肉汤的故事。

1872年,普鲁士医生科赫让妻子熬了一锅肉汤,用来培养细菌,进行研究。细菌在肉汤里繁殖得又多又快。但是,各种细菌混杂在一起无法分离出单纯的菌种来研究。一天,科赫吃饭时,看妻子做的琼脂果冻,大受启发。于是,他在琼脂胶液里加进牛肉汤,冷却凝固成肉汤琼脂,再接种细菌,果然繁殖出了单纯的菌种。他又给透明的细菌染上颜色,在显微镜下就能清清楚楚地看到细菌的活动了。科赫利用制作的培养基先后抓住了霍乱病菌、疟原虫、锥体虫等害人精,还成功地控制了牛瘟、淋巴腺鼠疫、回归热、昏睡病等恶疾的蔓延。1905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从以上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进行微生物研究中,配制培养基是很重要的。下面同学们自学课本56页第二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投影仪打出)1.怎样配制培养基? 2.什么是接种?(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思考问题,尝试回答。

学生:用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琼脂混合在一起,就可以制成培养基。学生: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教师:回答得很好,你们想一想,在接种之前,我们把配制好的培养基应如何处理,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

学生:必须进行高温灭菌。

教师:接种后,应把培养基放在什么地方培养?

学生:应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教师:很好,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那么在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细菌真菌比较多呢?各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设计实验方案,限时5分钟,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然后从老师这里领取两个配置好的培养基,继续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使方案有科学性、严谨有对照。

教师:同学们拿到了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也可以利用自己家里现成的材料来培养细菌和真菌。下节课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生物圈中除了动物、植物外,还有另一类生物——细菌和真菌,观察了菌落图及培养基,总结了两个菌落的特点,通过互相交流了解了医学发展的历史,激发了大家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学习科学家一丝不苟的精神。

板书设计:

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观察菌落 1.细菌菌落 2.真菌菌落

二、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1.制备配养基 2.接种

三、小结 教学反思:

应用新课程理念,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按照由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初步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方法,初步学会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检测方法,掌握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本质区别以及细菌和真菌大都需要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条件的理性知识。

由于本节课涉及到微生物技术方面的概念与操作,学生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示范如何接种,然后在示范正确的方法。运用实物投影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对微生物技术有比较具象的了解。用实物图片和实物展示的方法,让学生真实接触具体的菌落,对真菌菌落及细菌菌落有比较具体的了解,通过自己的观察辨别两种菌落的不同。由于时间有些紧张,这节课中设计方案展示环节讨论的不够充分,未能让所有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细菌和真菌(除一些大型真菌外)通常用肉眼观察不到,使它们在学生面前显得很抽象,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本堂课笔者试图通过三个方法去突破难点:第一,举一些常见的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生活现象(如牛奶变质,酿酒等)让学生感受到细菌与真菌的存在;第二,展示一些细菌与真菌的图片和实物,让它们变得具体、形象,使学生对细菌和真菌有初步的认识;第三,也是最重要手段,引导学生认识细菌或真菌可以经过一定的方法培养,使之生长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将“木”变成“林”,变成“森”,于是不可捉摸的细菌和真菌变得可见了,变得生动了,再通过课外活动小组的展示与讨论,学生就产生了探究细菌和真菌有关问题的强烈兴趣,产生了许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课题,并且跃跃欲试,最终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完整的探究方案。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生物圈中除了动物,植物,还有另一类生物——细菌和真菌。通过配制培养基,培养细菌和真菌,熟悉了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一般方法,观察了菌落并总结了两个菌落的特点。我们通过探究实验,知道了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分布最广泛的生物。对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力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式思维,并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还通过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科学探究使生物课堂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和充分发展的目的以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1、合理调整教材内容顺序,更利于学生理解。

教材中的内容是先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再进行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根据启发式思维的认知规律,也为了方便学生从探究中来获取、总结、归纳知识,我对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了合理的改动,将观察实验以及总结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生存条件都放在了最后,作为培养细菌和真菌的观察指导,突出了探究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也使整个探究活动更顺畅,更合理。

第三篇:《第四章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反思

《第四章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通过创设情境,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使生物课堂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自由和充分发展的目的。课堂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菌落及细菌真菌的菌落区别、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等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注重在教学中依托教材解决问题

由于本节课涉及到微生物技术方面的概念与操作,学生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因此在课堂上我多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来总结出特点及操作方法。以弥补部分学生预习时走马观花,应用时模模糊糊的现象。(2)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探究细菌真菌分布的整个设计到实施计划都要求有“无菌”的操作。虽然我们在课堂无法达到实验室要求的标准,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3)练习意识有所提升,讲练结合。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培养的一般的方法用时比较多,导致探究实验时间仓促

(2)、探究实验可以在扩展一下,可以简单演示接种(无菌操作)

(3)、对于细菌的广泛分布的图片展示可以简单带过,以突出重点。

三、通过与教研员交流的几点心得:

(1)继续渗透“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将学生能自学的一定要放手,重点讲解学生不会的,或容易产生疑问的地方,老师角色从面面俱到的讲解到重点点播

(2)丰富实验教学手段,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力的形成能够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更好的完成知识的内化。

(3)生物教学还要更多的联系生活,把教学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爱上生物这一学科,积极主动的学习生物。

第四篇:生物细菌评课记录

评课《细菌》

执教人:李亚男 评课人:孙晓红

本节课整体效果较好,如教学过程还算顺畅,学生配合等均较好,但对本节知识点的拓展是否合理较不清楚。优点:

①备课充分:如课件制作精美,课件中一些内容比喻生动形象,相关内容拓展恰当。

②教师专业素养好:备课态度严谨认真,语言清晰明了,板书设计合理,教态自然大方,尤其是多媒体制作技术较高,画面美观、简洁、明了。

③教学设计合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如鹅颈瓶实验的课件展示,细菌大小播放顺序,细菌营养方式的类型等均处理得当,有助于突破重难点。最后安排“知识抢答”对学生进行复习等等教学环节处理,不仅是本课的亮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本节知识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到位。不足:

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欠缺:如课件展示过多,影响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阅读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师生互动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2013年12月9日

第五篇:说课~-~

一、说课的基本内容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

(一)说教材(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说课程标准

说明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总体要求,教材的编写如何体现课标要求。2.说教材分析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加工:说明教材编写的意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生长点、对教材的删减增补等。3.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清晰、具体、全面、适当 4.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材示例1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第二课时的说课稿

 1 教材内容及地位

本次说课内容为新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是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本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表现为三个方面:①细胞呼吸对于细胞的作用: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细胞正常生活。这也是细胞呼吸的本质。②在教材及高考中的地位:从考查的角度看,多围绕呼吸作用的过程展开,通过考查这一生理过程生成的产物,限制细胞呼吸的条件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从近年来的高考题看,这部分的题目设计多趋向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如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及其生理的考查,简答题占有相当的比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③对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本节课内容涉及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有氧呼吸过程图等,通过学生绘图、“看图说话”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解读图解即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另外本节课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联系非常密切,学好细胞呼吸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充分体现本模块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指导思想。2 教材处理

实际教学中把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提前到第三章的“细胞器”一节学习,本节课要求学生上黑板自绘线粒体结构简图,说出其的结构和功能。3 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呼吸作用有了一些很肤浅的了解,通过上节课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已认识到细胞呼吸有两种方式以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的产物,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一定很渴望更深入地了解细胞呼吸的知识,而且细胞呼吸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围绕实例学习细胞呼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是比较高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4 教学目标

 4.1 认知目标 ①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②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③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2 能力目标 ①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细胞

呼吸的本质是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活;②通过让学生分析课本中相关的图文资料,说明这些事例中所应用的细胞呼吸原理;③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识记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习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②通过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5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说教材示例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尽管经典文学受到快餐文化的冲击,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依然给经典文学留有很大的空间,保留了《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章节。教材第三、四册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和环境”、“小说的情节和主题”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了小说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水浒传》第十回,写了林冲因恶了高太尉,屡遭陷害,被刺配到沧州接管草料场时,在山神庙里避风雪意外识破陆虞候等人的诡计,怒不可遏,杀死奸贼,离开沧州投东而去的故事。这篇课文编排在第五册“小说的鉴赏”单元,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阅读要求,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明清时代小说的总体特点: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迹;情节曲折,故事完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除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外,可以在语文的人文性上下功夫,像陈丹青教授说的那样,把语文当作学问、当作道德。因此,我确定的知识目标是细心研读课文,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推动情节发展、表现林冲性格变化的写作方法。能力目标是通过比较改编的电视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原著的不同,培养学生潜心阅读古典文学的习惯。情感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感恩,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根据以上目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比较改编的电视剧与原著在表现林冲性格的细节处理上的不同,把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对林冲性格发展变化的作用。

(二)说教法

实质: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要求: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符合学科及教学内容特点;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课改新理念;追求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说教法示例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说课稿 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将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法: 

1〃讲授法 该法有利于教师将基础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讨论法 该法能发挥教材中事例和“议一议”的作用,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谈话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启发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善于提问,对学生加以引导、点拨和归纳,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师生双边的情感交流。

4〃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说教法示例2高中数学“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设计

依据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椭圆、双曲线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尝试了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因此完全可以用类比的方法,亲身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一种流行的教学方式,但如何做到“实质性”探究,不流于形式,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理解数学本质,挖掘“本原性“问题,才能驾驭真正的“探究”。如在本节课的“XOY”坐标系的建立中,原点的选取就是核心和本原性问题,必须抓住这一 “探索”契机。

(三)说学法

实质:如何体现“授之以渔”,即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操作、学会观察、学会记忆等,亦即学会学习。

要求:分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及其原因;说清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格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说明准备创设何种教学环境和条件。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效学习。说学法示例1“钠”的教学说课稿设计

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化学,才能真正认清事物的本质,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这正是我选择实验教学法的依据之一。但是高一学生普遍有“做实验,看热闹”的不良倾向,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有选择地观察和进行有意注意,使学生做到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正确性,培养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思考,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他们对化学现象溯本求源的强烈

愿望,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钠的存在和用途时,使学生明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存在和用途”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如结合的性质来理解记忆钠的存在和用途,逐步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的效果,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各科的学习。

 说学法示例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稿

 本课内容多,文字表达的理论性较强,而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有限,如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其主体地位,就会流于枯燥、单调和乏味,为此,拟采用以下几种导学方法:  1.概括分析法:如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条件时,引导学生从主观条件、客观条件等方面入手,进行概括,掌握多角度看问题的分析方法。 2.比较归纳法:如学习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比较时,引导学生找出比较点,运用所学知识,从性质、任务(措施)、结果、作用等归纳得出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3.引导自学法: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自行归纳出本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教学中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理解有关的材料,训练学生自我设计问题,解答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要旨。

(四)说程序

实质:教学过程的安排及其理由

要求:说出课堂教学的的整体思路 和环节,一般包括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学新知、练习巩固、检查反馈几个阶段;说出教材教法处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如何合理地处理教材,运用哪些教学手段,如何安排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说出每个教学环节、层次、步骤的的设想、安排及其依据和预期效果;说出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关键点的方法和理由;说出练习设计和板书设计的意图、目的和依据。 说程序示例1《再别康桥》说课稿

(一)准备阶段:我主要的准备工作是备好课,做好PPT课件。找到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黄磊扮演的徐志摩在作别康桥时的朗诵片断。同时找到《再别康桥》的英文版朗诵和原文,并尽可能多的找有关徐志摩的创作情况和本诗的创作背景及与之相关的材料。在课前两天布置学生预习该课,让他们能主动地去查找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

(二)课堂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课文。先设置三个问题:诗歌的感情基调怎么样?从诗歌的开始到结束,这种感情有否发生变化?如果有,是怎么变化的?并播放黄磊朗诵的视听结合的《再别康桥》,让学生视、听、触三觉结合,初步体会诗歌的“三美”和意境之美。

2、作者、作品介绍。听完学生的回答,老师加以引导,对作者徐志摩的经历、思想和创作情况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进行补充式介绍(因为课前已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康桥情结”。这样同学们能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等有一种宏观上的了解,便于接下来诗歌的整体赏析。

3、双语教学运用。介绍完作者及背景之后,我并不急于整体鉴赏诗歌,而是花两三分钟时间插入英文版的《再别康桥》。主要原因是学生看了视频朗诵版的《再别康桥》以及听完作者介绍后,对英国的风情和诗人的“康桥情结”必会产生浓厚兴趣,这时及时听一下英语的朗诵,相信能达到一个非常好的双语教学效果。

4、整体鉴赏《再别康桥》

(1)朗诵全诗:让学生体会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2)鉴赏《再别康桥》

①宏观上明确: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从每一诗节入手,我带着学生一起分析诗歌每一节的内容大意。

 ②微观上,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在幻灯片上列举中国古代离别诗的意象,让同学们了解意象的叠印才使得诗歌充满美感。然后由我分节朗诵诗歌,让学生找出每一诗节的意象。(这里主要是发挥了我个人的朗诵特长,便于课堂教学)

 分组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讨论3分钟,然后请同学回答

和我总结5分钟)

③从诗歌的形式入手:介绍“三美”

介绍“新月派”这个诗派,重点是把闻一多先生的“三美”理论进行分析。我认为在“三美”中,绘画美最难,因此我重点分析本诗的绘画美,而其余二美则有学生自己分析回答,我只加以引导和总结 

4、小结本文

5、课文知识点的训练

别小看这两分钟两道题目的练习,其实这不仅是一个趁热打铁的过程,更是我本堂课教学效果的直接反馈,也给了同学们一次查漏补缺的机会,使他们能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新学的知识点。

6、知识拓展(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的布置,主要是拓展和延伸学生的知识点和思维能力。因此我布置了三道题目: ①背诵课文,这是就课文而课文的“美感教育”; ②古今中外离别诗歌意象的查找,这是对课文意象学习的再延伸; ③对徐志摩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对比赏析,主要是对学生从意象和形式上赏析诗歌的再巩固。

7、再次播放黄磊演唱的歌曲《再别康桥》

在歌声中结束这一课。

二、说课的若干策略

(一)充分展示教育理论功底 

(二)适当运用语言表达艺术 1.尽量采用叙述性语言

2.语言要准确、具体、简练 3.语速适当 4.音调适中

(三)着装得体,表情大方

(四)说案要完备,不能遗漏板块

(五)准备一个提示性的纲要

三、上课须注意的问题 

(一)“上课”是模拟课堂教学 

(二)课前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1.熟悉教学内容 2.熟知教学方法

(三)注重特长展示(说或写)

(四)杜绝科学性错误

(五)教案做到前“详”后“简”

下载细菌分布说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细菌分布说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说课

    什么叫说课 那么,什么叫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

    说课

    说 课 一、什么叫说课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

    说课

    说课 “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相互切......

    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 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初中《_______......

    说课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

    说课

    教师招考班内资料 说课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所说课的课题是《 》。下面我将对本课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 说教材 1. 说教材所处地位与作用 《 》是()版()教材中......

    说课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 单元第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

    说课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一、说教材《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短文两篇》里的一则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