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的实际情况对问题巧妙的抛出,诱发学生的思考兴趣,避免出现问之无物的情况,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进行说明,提出可行化原则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新颖的问题设置是提升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
我们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更是如此,如果能够良好应用学生这一特点,激发其对于语文课堂内容的重视和关注度,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渐增强,因此课堂问题的新颖程度决定了提问效果的好坏。
在教授教材中的《我有一个梦想》时,笔者在引出课堂内容时设计的问题如下: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也都希望能够实现梦想,我们的梦想有小的自我发展的梦想,有大的国家梦想,在几十年前的美国有这样一位黑人马丁路德金,他的梦想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梦想,这个梦想不仅改变他自己,同时也改变了许多的家庭,甚至改变了一个国家,那么他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入,不仅为教材设置了一个形象的情境,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良好的提升。
二、利用矛盾的观点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生在学习教材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一个文章都有足够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全面的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将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交给学生,学生自身对于问题的思考就会不自觉的加深,从而达到了教师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采用相互矛盾的观点能够十分深刻的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考虑,从而教学目标中要求的基本内容也就迎刃而解。
如《世间最美的坟墓》中,存在着平凡与伟大的矛盾;《巴尔扎克葬词》中存在着短暂与永恒的矛盾《迢迢牵牛星》;中,存在着远和近之间的矛盾。这些问题虽然看似十分简单,但是学生一般很难很快找到准确答案,必然会认真对教材进行再一次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的就会教材的内涵和重点内容同时进行分析,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分析可以了解,抓住时机巧妙的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对于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利用矛盾的观点来设置问题,必须与课堂实际相结合,不能牵强的来设置矛盾,这样反而会误导学生的思考。
三、提问由直变曲引导直击文章内涵
当我们提问时,如果问题设置过于直白,那么对于学生的启发性就会缺乏,长此以往之后,学生就会失去对于问题的兴趣,产生一定的惰性。如果我们能够把直截了当的问题换一种方式来提问,那么学生思考的可能将会大大提高,对于文章中心的把握程度将会更高。
在研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海子时,在讲完海子的简介之后,我想同学们进行提问:海子,一个如此有才的人,为什么最终会选择这样的结果?通过该问题的引导,学生对于海子的一生进行了十分认真的思考,其中一位学生的答案是两条铁轨永远不会有相交的时候,其代表着在海子心中理想与现实分别代表着铁轨的两条,而他自己的卧轨,是为了让理想与现实相接。另一位同学说海子与现代化的火车之间的抗争,他的失败也正是代表着与现代文明之间交锋也失败了。进而学生们的讨论更加活跃。
四、注意提问的层次性启发纵向思维
一堂效果良好的语文课,单纯依靠一两个问题很难实现,教师应当能够从整个课文以及其作者生活背景来进行分析,将作者的情况能够快速的被学生所接纳,经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实现系统化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形成纵向的思考模式,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时可以将问题进行分解,实现环环相扣的效果,不断深入,逐步使学生了解教师最终想要表达的问题。
古人常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重视课堂中的提问艺术能够快速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仅仅抓住学生注意力,对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薛龙.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探讨[J].教学探索.2013(09):39-39.[2]朱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文学教育.2014(10):57-57.[3]刘本武.略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怀化学院学报.2008(2):151-152
[4]刘志辉,刘念东.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7(04):37-39
第二篇: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艺术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艺术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了问答式教学的先河.他创造的“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学的雏形.所谓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问,由学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问的问题有所暗示,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教师也不马上纠正,而是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提出补充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地加以纠正.
一、有效提问的原则
几乎无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学都有一个朴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差不多就是一个好老师.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与“掌握学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听清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仿佛学习就
第 1 页 是一件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
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二、有效提问的方法
学生的智慧潜能如宝藏一样需要开采、需要激发,“知识即是力量,方法即是智慧.”美国哈佛儿童教育学家尼普斯坦说:孩子的表现不如父母的意,老师觉得孩子教不会,其实这是因为大人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激活孩子的智慧潜能,只要用对方法,即使最顽劣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好的. 要想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尼普斯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提出如下一些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办法.
善问“十字诀”的办法,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学生问答学习; 例:即是多举例;
比:比较知识和知识间的异同; 替:让学生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第 2 页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学生想各种各样的情况; 组:把不同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类:是多何学生类推各种可能.
例如:一位教师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节课中,提问道: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垂直(例如邻边);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相等时呢?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除了边改变,还有什么替代(例如对角线);会有什么改变?把这些组合条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这位老师利用“善问”十字诀;有效的提问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
三、有效提问并学会倾听
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用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用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迈进,学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
第 3 页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满堂问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只因为没有倾听.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四、有效激励
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 1.热情.
两层含义:一是对学生热心.主要通过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关系.这种安全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二是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有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具有求知热情的教师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值得去孜孜不倦地追求,并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求知和求信仰传达给学生. 2.期望.
第 4 页 学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学生会将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对自己的期望,进而影响自我评价和努力程度.教师的期望可能帮助学生成功,但这只是一种可能,只抱有期望,没有相应的帮助措施并不能有相应的效果.只有把期望学生成功和帮助学生成功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师的期望在学生身上实现.教师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成功,有成功体验.要使教师期望促进学生成功,除了语言,更需要用教学行为来表达对学生的高期望. 3.可信任感.
有效教师总是那些学生感到值得信赖的教师.可信任感有助于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教师通过坦率、诚实的师生交往建立可信任感.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可信任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的学识;二是教师的人格.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理想.
五、做一名有效教师 1.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人类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书本和网络资源的出现,使学习者由原来的“听讲学习”转向“阅读学习”和“发现学习”成为可能.但这种转向的程度是有限的,教师仍然在充当“供给者”、“提供者”的角色;学生仍然只是“接受
第 5 页 者”、“承受者”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由原来的“供给者”转向“激励者”,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亲自去发现学习,成为“发现者”和“建构者”. 2.提问方式转变.
教师满堂灌不对,满堂问也不好.提问不等于启发教育.不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并不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性的目的.有些教师一堂课要提70—80个问题,这样学生怎能有时间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选择重点加以讲解或引导学生探究,而不能一味按学生的提问组织教学.
3.有效教学设计.
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作好准备.这种准备活动最初称为“备课”,后来发展成系统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只是教学行为的一种备择的教学方案.它需要借助于一系列“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方案的理想和价值.比如有效“讲授”和“提问”.
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
第 6 页 任感.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
第 7 页
第三篇: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高效性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一线教师们研究的课题,这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评价,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在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提问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国教学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包含着两部分,即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提问和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下面我来浅谈一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
在课堂提问中,“问题”二字是关键,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经过精心的筛选,紧扣教材,围绕着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展开,不能随随便便的进行课堂提问。在课前应该充分的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问题,问题设置要分出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并且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灵活机动的适时调整课堂提问,做到有效的组织教学。
课堂提问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或回答错误时,教师不要马上纠正学生的错误,应该有针对性的提出补充问题,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地加以纠正。好的问题设置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好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提供了条件。第三,好的问题启迪学生智慧,开拓学生思路。使学生学会良好的构思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第四,好的问题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提问的类型和方式很多,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巧妙的使用,使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激活学生创新潜能。为达到教师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应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
一、暗示猜想型提问。猜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历史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从获得猜想开始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大胆的进行猜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多边形内角和》时,我们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内角和的计算公式,而是引导学生猜想发现。为此,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从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可以把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
2、分成的三角形与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
3、你能求出这四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吗?
4、你能猜想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吗?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猜想,通过猜想掌握知识,在猜想中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通过教师语言的暗示、点拨,使学生在猜想探索过程中的目的性更强,让学生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悬念猜想型提问。是指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先不让学生回答,而是留给学生一个悬念,让学生带着悬念进行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之前,教师先出示几个系数为个位数的二次函数解析式,让学生把它们配方成顶点式求出顶点坐标。然后,教师提问:“我们不进行配方能求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吗?”。经过学生的思考,要想不配方求顶点坐标,必须要寻找到新的规律。教师再提示学生从二次函数的系数进行研究,这样,学生就会以认真急切的心情期待着公式的出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迁移发散型提问。很多的数学知识的内容和形式有着相似之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类比迁移,主动探究新知识。在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时,先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说出判定1的内容,并提问学生:“全等三角形判定1中的三边对应相等,在相似三角形中应该怎么说?”,在教师的暗示提问下,学生很容易回答出“三边成比例”,此问题较简单,可以让学困生来回答。紧接着教师追问:“你能得到什么猜想?”,学生通过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能够自主思考,得到猜想“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样做即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再次强调了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区别与联系,锻炼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探索联想型提问。是指教师给定题设条件,让学生回答出相应的结论,或由问题的结论追溯出相应的条件。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诱导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具有艺术性。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时,我进行了如下提问:
1、证明两角相等你有哪些方法?这个问题调动了学生对原有的关于证明两个角相等的知识的梳理,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
2、这些方法可以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吗?通过这样的问题,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添加辅助线。
3、如何作辅助线呢?联想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学生不难想到把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4、还有其他作辅助线的方法吗?通过这样的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尝试、探究,发现其他作辅助线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到添加辅助线的重要性,并能够总结出添加辅助线的常规办法,在学生的总结发言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反馈交流型提问。当学生在课上学习的知识达到一定量时,教师为了掌握学生课上接受知识的程度,要提出交流反馈型问题,帮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判断,以便及时的调整课堂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馈交流型提问,经常用在某一重要环节或一堂课结束之前,教师可提出一些启发学生归纳总结的问题。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吗?”,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的基础上,适当的进行补充。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课后作业的布置和后续课程内容的安排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沟通师生感情,创造活跃的学习气氛。
数学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提问体现了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和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同时,合理的提问也是师生之间相互了解、沟通感情的主要桥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一堂高效课堂的成败与否,有效的课堂提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善问是一门艺术,只有老师的善问,才能激起学生的思考,打破课堂的沉寂,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老师的设疑巧问,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师生之间的交流之乐,体验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带来的认同与快感。通过师生的问答,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能够真正的把问题转化成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学到的知识,能够真正的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提出恰当合理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出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创造欲和竟争欲,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在教学中常常使用的一种手段,通常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内容而进行问答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一门非凡的语言艺术。提问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展示着教师教学风采,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素来也是很重要的。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深挖激趣法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开展发散思维、自主探究,而无效的提问则容易让学生反感,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情绪。可以说,提问的有效与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此,着重分析一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一、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提问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展开。因此,在设计问题之前,教师应掌握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在此环节,教师还需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由于家庭背景、自身技能、生活环境、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等都不相同,那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因生而异”,促使全体学生的集体参与,推动课堂提问的有效形成。
二、提问目的要明确
明确地提出问题,能够让学生准确捕捉提问的核心,较快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如,在教学《半截蜡烛》内容时,笔者想要达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阅读文章的目的,则将问题设定为:蜡烛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它,他主要的用途是照明,那么半截蜡烛又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呢?然后创设问题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身不由己地将自己带入到特定的环境中,有了想要解决问题的冲动。再如,教学《船长》一课时,笔者设定了如下问题情境:当船发生撞击,人们处于生命危险时,船长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体现出来的是船长什么样的思想品质?提问的方式不一样得到的效果往往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只有明确课堂提问的真正目的,才能将提问的价值更好地凸显出来。
三、提问要具有层次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问题的深度这个角度出发的话,一定要注重层次性,层层推进,通过老师不断的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把探究过程不断推进下去。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面对有层次的问题时能够找到的问题也是能适合自身发展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以及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回自己的祖国去》一课时,笔者结合文章的实际内容就一词“斩钉截铁”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斩钉截铁”的定义是什么?请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能体现这一点的相关句子或精彩片段。如果想要体现华罗庚“斩钉截铁”的精神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的呢?考虑到这些问题,提问要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由点到面,针对学生所学知识充分认识诱发学生深入探究,深化对文章内容的认知和了解。
四、抓住提问的最佳契机
俗话说:“打铁要看准火候”,语文课堂教学同样要抓住契机。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最初并不是都是感兴趣的。课堂上要充分开发文本的教育资源,其前提是教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因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选准切入点,有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问题上的一种“矛盾”。当学生急于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等于是接受了思维训练,自然对于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也能够更好地掌握
五、要善于激发学生提问
好的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目的。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一篇课文的开头为什么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为什么这样选材、组材,而不是那样,从中是否可以看出作者的独具匠心呢?教师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深入实践,从中归纳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学生的思维固然具有如下特征,即灵活性、广阔性、敏捷性,但是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是燃不起来和没有方向的。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问得妙,问得巧,问得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思想状态中。因而,在笔者看来,精彩的语文课堂提问无疑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完善审美情趣的基石。
六、灵活运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方法
提问的方法十分重要,提问的方法多种多样,现介绍几种如下:.抓住关键提问突破法
抓住一个关键性问题等于是打开了一个决口,因此,教师要真正地吃透教材抓牢一个关键性问题,以提升学生自身的思想深度。.蚕食鲸吞法
有些教师在一节课上提出了不少问题,而最终发现这些问题绝大多数是难以回答的,这时就要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忙碌于一个又一个眼前可以解决的小问题,最后各个击破,进行蚕食鲸吞。.循序渐进提问法
任何值得的事情,都不可能一步到位,提问自然也不例外。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如登山一样,要拾阶而上,到了峰顶自然能够看到美丽的风景。.疏导式提问法
有的教师针对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发现学生无法回答,容易形成一种僵局,教师可以转变一下角度,提出与之相关的其他类似问题,诱发引导、点拨提示。
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往往会不感兴趣,但是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深挖教材,活用教材,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如在学生平静的心湖里激起层层波浪,让人称道与回味。有些文章的内容看起来十分的平实和简单,本质上也是独具匠心的,那么这种提问法,就能显示它的独到之处。以上五种提问方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可以综合运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形灵活运用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而对于教师来说,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一堂课中提出一个巧妙的问题,往往能够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课堂提问需要进行科学地设计,创新课堂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坚持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从而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风采,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璐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华章.2010(27)
[2]张伶.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S1)
[3]刘素昭.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S2)
[4]达新洁.浅谈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J].神州.2011(14)
第五篇:j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摘要 科学探究从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课堂提问我们都不陌生,课堂提问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提问最关键是如何达到真正的效果。所以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就尤为重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在探究中体现差异、张扬个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教育模式.科学探究过程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八个要素组成.科学探究从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课堂提问我们都不陌生,课堂提问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导入新课提问,巩固旧知识提问,针对重点、难点、疑点提问,围绕实验提问等等,而最关键的是如何使课堂提问真正的达到效果,在这里笔者要分四个方面来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进行说明.一、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
1.有利于促进课堂上的交流
教师的提问可以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这不仅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到学生的思维状态和真实想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所以,一个好的问题就像一条纽带,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情感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2.有利于发展学生高水平的思维
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不仅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好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发展高水平的思维.3.有利于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提问把知识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给学生提供“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机会,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理解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通过积极的分析、推论活动,来丰富、充实,其至调整、改造原有的经验,对问题中所蕴含的关系和规律形成新的理解,实现新知识的建构.4.有利于教师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
这一点是现在教师普遍认识的,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判断学生的进展以及与目标的差距,引导学生思维和学习的方向.二、目前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主要问题
目前教师的提问多数是以一种居高临下评判者的身份,很少讲究策略与艺术,极易抹杀学生的个性;或者是把提问作为公开课的一种装饰,提出的问题没有质量,没有深度,表面看课堂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是在随大流;或者以一种惩罚为目的
2.把握好问题的“度”
创设了恰当的情境并不一定就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还需认真把握好以下“五度”.(1)掌握好问题的难度
问题太简单学生会不屑一顾,问题太难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例如,在对表格数据进行提问时,“它们的体积是否相同?”这样的问题过于简单;如果问:“通过观察你能得到什么规律性的结论?”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可以结合讨论进行,是在学生跳一跳可以获得的最近发展区上.(2)安排好问题的梯度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活动也必然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中,对于那些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领悟,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复杂、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难度.(3)调节好问题的密度
提问虽然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但是提问并非越多越好,如果提问过多过密,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和不耐烦,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问过少过疏,则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并且不利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学生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要适度适时,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使提问发挥最好的效果.(4)选择好问题的角度
问题设计要分别着眼于知识的不同侧面,还要根据具体内容,多种形式,可以是一下抛出所有问题也可以是步步紧逼式提问.(5)控制好评价的尺度
有的时候学生答题结果一样但思维过程却有很大的差别,还有一些情况,学生的答案是错的,但是他思维过程中存在着闪光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对结论进行“对或错”的评价,还要对其整体的思维过程进行分析评价:“见解很独特”,或者再进行追问,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3.深化理解课堂提问的概念——引导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
传统的课堂提问常常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重视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以问促问”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比如,在讲阿佛加德罗定律后,清楚了“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有相同的分子数”,可追问“同温同压下,相同分子数的气体体积是否相同?”进而引导学生提出“任何三同能否确定一同”.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头脑中会产生认知冲突,形成心理上的困境,此时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允许学生犯错误,使学生相信自己有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够大胆质疑.四、课堂提问在具体教学中的实施情况
有关课堂提问最关键的是“什么样的问题能收到好的效果?”三种类型的问题效果最好.一种是引导性问题.比如,讲镁、铝与水反应时,不是直接讲授,也不是在直接问反应实质,而是问:“你所学过的哪些金属能和水反应?为什么能发生这
参考文献:
[1]〔美〕Jackie Acree Walsh、Beth Dankert Sattes著.优质提问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刘彦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 [2]孔凡哲、李莹.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致 谢:
本设计的完成是在我的导师杜正雄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设计顺利的进行。从设计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后设计的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杜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还要感谢和我的几位同学,是你们在我平时设计中和我一起探讨问题,并指出我设计上的误区,使我能及时的发现问题把设计顺利的进行下去,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可能这样顺利地结稿,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