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诗停顿技巧

时间:2019-05-15 03:2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古诗停顿技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古诗停顿技巧》。

第一篇:2.古诗停顿技巧

古诗停顿技巧

江西省新余市第六中学 钟瑾

主语停,动词停,短语一个整体。

你要知道古诗的意思和句型(主+谓语动词+宾语(地点,时间))就自然就会停顿。要注意押韵,读到不顺口或不押韵的时候就停顿。唐诗五言一般都为XX/XXX格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般是用2,2,1的节奏来读,有一些是根据词的意思来读。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举例说明: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曲项/向/天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四三断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二三。

天门/中断/楚江开 山色/空蒙/雨亦奇 寒雨/连江/夜入吴 秦时/明月/汉时关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遥看/瀑布/挂前/川 2.白云/生处/有人/家 3.门泊/东吴/万/里船

4.不知/细叶/谁/裁/出(正确)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刘禹锡《望洞庭》

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如: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天门/中断/楚江/开

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上面的两句可读为“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骈句间停顿,四字句两字一顿。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根据意思“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应划分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实际上划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弄清哪些地方不该停顿,对掌握文言句式的停顿规律,做到顺畅朗读而不至于读破句也很重要

一般地说,以下的两种短语间不能停顿,否则会影响古文原来的意思。1.偏正短语。

例:(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送东阳马生序》)

例(1)中的“唐贤今人诗赋”是偏正短语,作动词“刻”的宾语;例(2)中的“日有”是偏正短语,作谓语。以上两例,在朗读的时候,都要连读。2.介宾短语。例: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2)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核舟记》)例(1)中的“于乱世”“于诸侯”是介宾短语,分别作“全”“闻达”的补语;例(2)中的“为予群从”为介宾短语,作“得”的状语。以上两例中的介宾短语,都不能拆开读。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1.在具体划分节奏的时候,注意不能划得太琐碎;2.划分时还要兼顾意义,不要损害语义、破坏结构。3.当划分规则与朗读习惯发生冲突时,要以朗读习惯为主。如“舜发于畎亩之中”一句,不能断为:舜/发/于畎亩之中。而应断为:舜/发于/畎亩之中。文言句式的停顿,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语境,反复研读,在正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才能顺当地找到正确的停顿位置。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D)

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B.而|乡邻|之生日蹙 C.今其|室十无一焉

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分析: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C句的“今其室”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例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004年中考题)

分析:A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故A是错的。B的前后两句划分的标准不一,不能形成对偶,所以也是错的。C句中的“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是两个用法相同的主谓词组,分别作 两个“无”的宾语。而主谓词组在作句子成分的时候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故C是错的。只有D是意义上的对偶,所以是正确的。例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①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② 学而不思则罔

(《六则》)

③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④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⑤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参考答案

① 中 / 峨冠而多髯者 / 为东坡

(《核舟记》)② 学而不思 / 则罔

(《六则》

③ 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

(《岳阳楼记》)④ 予 / 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⑤ 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出师表》)典型题例实战训练: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B)

A.环而攻之∕而不胜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行拂乱∕其所为

D.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C)

A.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B.永之人∕争奔∕走焉 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D.前人 / 之述备矣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D)

A.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因坐∕法华西亭

D.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

A.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B.醉则∕更相枕以卧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C)

A.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B.苟全∕性命∕于乱世 C.日与∕其徒∕上高山

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B)

A.一鼓∕作气,再∕而率,三∕而竭

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且∕壮士不死即已 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

A.永州之∕野产∕异蛇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故∕君子∕有不战,战 / 必胜矣

D.彼竭∕我盈,故∕克之 8.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D)

A.公∕与之乘

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D.而∕乡邻之∕生日∕蹙 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C)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意∕有所及,梦亦∕同趣

D.贤者∕能勿丧耳 10.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D)

A.是∕进亦忧,退∕亦忧

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入则∕无法家拂士 1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其一∕犬坐于前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生,亦我∕所欲也 1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B)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C.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D.俄而∕百千人大呼 1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D)

A.往来∕而不绝者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D.上使∕外将兵 1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B)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1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

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珠∕可历历数也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6.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04年中考题)[答案:(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 17.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D)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人恒/过,然后/能改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004 年盐城卷)18.划分下边句子朗读的节奏,每个分句只划一处(用“/”表示)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004年苏州卷)1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2006年盐城卷)

B.永之/人争奔/走焉。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医之好/治不病/ 以为功。

文言文的朗读与现代文一样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感情。但又有一些特殊要求和基本方法。读音

(一)''破音''异读,即改变字音来表示词性和词义的变化。如''陈胜王''中''王''读wàng,动词,为王.(二)通假异读。如''河曲智吏亡以应''中''亡''读wú,同''无'';''属予作文以记之''中''属''读zhǔ,同''嘱''。

(三)古音异读,如''可汗大点兵''中''可汗''读kèhán,又如''浩浩汤汤,横无几涯''中''汤汤''读shāngshāng.(四)文言虚词一般要轻读,而否定副词''不'',转折连词''而''等则需重读。停顿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好停顿。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综合课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清句意、文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该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文意。这样就能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此句在文中之意是:医生喜欢给没有大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朗读时应在''不病''后停顿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停在''好治''后。如果读成后者,其句意就成了''医生喜欢治,没有大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功劳'',这样就不好理解了。

(二)了解文言文词语特点,读好停顿。

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里常常是两个单音节词,词义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在文言文里,就要将两个单音节词分开来读,而不能错把它们当成一个词来读。例如''可以己大风''?捕蛇者说?中''可以''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能愿动词''可以'',所以在朗读时应这样停顿''可以己大风''。同样《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也是''可/以一战''。(三)借助语法知识,读出停顿。

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读出停顿。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如:(1)先帝/不以臣卑鄙付出师表?(2)菩/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岁。论战?(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如:(1)恐/前后受其敌?狼?(2)恐/托付不效付出师表?(3)愿/隆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同上)3.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如:(1)愿/隆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付出师表?(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同上)(3)叫嚣/乎东西,攘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4.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如:(1)今/天下三分付《出师表》

(2)向/哥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5.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如:(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2)人不知/而不恒?<论语〉六则?(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殖?出师表?(四)除此以外,还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如:(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2)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3)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4)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事哉仪〈捕蛇者说〉(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二章》

(五)骈句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相邻两组耕句之间,骈句与散句之间,须作较长停顿,例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倚摧''。(六)

五、七言诗和词曲的韵脚要读出长音,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一''。

第二篇: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

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

对古诗文的停顿和节奏的考查,是近几年一些省市的中考试卷中较为常见的一个题型。要做好这一题型,得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要弄懂其意,即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其正确的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

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而有人则会这样停顿:其一犬/坐于前,其原因是把“犬”误认为是主语,这明显是不符合文意的停顿。

再如: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其正确的停顿是:可/以一战。而有人常划成:可以/一战。原因是他把“可以”看成是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一词,古汉语中“可以”实际是“可”与“以”两个词,它们可译为:可以凭借。

其次:掌握一些古文化知识,分析句子结构及其成分,也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以下几种情形需要停顿:

(1)主语与谓语之间可停顿。

如: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2)动宾之间可停顿。

如: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3)句中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

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介宾短语之前可停顿。

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5)在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结果等语气的句子里,若前面有:“夫、盖、其、故”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语气词后可停顿。

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故/君子有不战。(《曹刿论战》)

(6)提前状语之后可停顿。

如: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今/南方已定。(《出师表》)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7)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以及文体名称等后面可停顿。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

陋室/铭。爱莲/说。出师/表。(铭、说、表均为古代文体)

再次:古诗词曲中朗读节奏的划分一般规律。

在诗词曲中朗读节奏,可从音节或意义来划分。

按音节划分的话,古诗中四言诗的节奏以“22”为主,五言诗的节奏以“221”“212”居多,七言诗则以“2221”“2212”居多,四言诗每句为两个节拍,五言诗每句大多三个节拍,七言诗每句则多为四个节拍。

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按意义划分的话,古诗中五言诗的节奏则大多数为每句两个节拍,而七言诗则多为三个节拍。同样是上述两个例句,就会这样划分: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第三篇:停顿、虚词教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之二十三划分停顿、确定文言虚词的方法

时间:2017年7月29日

教学课题:划分文言文朗读停顿的方法 教学时间:2017年7月29日

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是朗读停顿。

2.掌握朗读停顿的方法。3.当堂巩固。

重难点:掌握朗读停顿的方法,灵活运用。教学过程:

知识点5 文言文的朗读停顿

一、知识梳理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二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二、方法点拨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虽”等,诵读时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在一起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其一/犬坐/于前。不能读成“其一犬/坐于前”。(5)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的成分。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对常见的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7)“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余闻之也/久。当堂巩固: 第二教时:

知识点6 文言虚词

一、知识梳理

文言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特殊除外),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某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吧词五类。

在初中阶段,应该重点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作用,其中,“之、以、而、其、于”5个文言虚词应重点掌握。

1起指代作用,2起组合作用,初中阶段常考的文言虚词,主要有如下几种作用:○如“之”“其”;○如“以”“为”;3起连接作用,如“而”4起语气助词的作用,如“也”○“则”;○“焉”“乎”。

二、方法点拨

首先,要分清词性。要分清词性,就得掌握规律,如“盖”在什么情况下作副词,在什么情况下作连词。词性分清了,具体怎样解释,还要根据上下文的关系去确定。因为同一词性往往还有多个义项。如“且”作副词,就有“将”“暂且”等意义。

其次,要掌握每个虚词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即看它们在句中作什么成分。掌握了语法的作用,其具体意义也就不难确定了。如“以”,在“因以为号焉”中是“把”的意思,在“以此自终”中是“凭借”的意思,而在“以其境过清”中则是“因为”的意思。

当堂巩固:

第四篇:播音主持专业中停顿的技巧

播音主持专业中停顿的技巧

全国青少儿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 原晶

无论是在日常说话时还是在播音时,我们的表达都不可能一字一停或断断续续地去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地去叙述。所以无论是出于客观的生理需求,还是主观的情感需要,停顿都是我们讲话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同时,停顿也是给听众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表达者语意的时间。尤其是播音过程中,停顿更为重要,如果运用不好很可能产生表达误区,让听众产生误解。为此,全国青少儿播音主持专委会的老师就和大家说说,播音主持中该如何运用停顿这个技巧。在播音中,停顿可大致分为以下这四大类。

一、生理停顿

生理停顿是指表达者根据自身气息的需要,在表达过程中,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做一个短暂的停歇或换气。需要注意的是: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也不可割裂语法结构。

例如:“在建设工作中,犯一些错误,有一些缺点,是难免的。问题在于/对待缺点/错误的态度。”(选自吴晗《论谦虚》)。

这句话中,除了标点处明显的停顿需要,“问题在于„„”这半句话较长,我们便可根据气息需求将其再次划分,进行适当的停顿,以便表达时的气息顺畅自如。

二、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用来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一般来说,语法停顿时间的长短同标点的含义大致相关。例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就要比分号、冒号长;而分号、冒号后的停顿,则要比逗号长;逗号后的停顿,要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要长于句子间停顿的时间。

例如:“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选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这段话中,凡是有标点的地方,播音时都必须停顿,而且要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实行长短不同的停顿。其中第一个“/”就要比第二个“/”停顿时间要长。

三、表达音节的停顿

表达音节的停顿,通常会用在播读诗词时进行,这时要用停顿来表达音节,以加强诗词的节奏感。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首诗就是用停顿来体现其是二三式的朗诵节奏。)

再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则是用停顿来体现其是二二三式的朗诵节奏。)

四、强调停顿

强调停顿,就是有时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需要,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了较大的停顿,这样的停顿就是强调停顿。强调停顿的把握主要是靠我们对句段的揣摩,体会了其内在含义后再来安排的。

例如:“遵义会议‖纠正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团结了│党和红军,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这段话中,“遵义会议”之后没有标点符号,但是为了突出“遵义会议”的地位,强调“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伟大意义,就应有一个停顿,而且比下面的其它强调停顿的时间要长一些,我们用“║”来表示。“纠正了”“团结了”“使得”“转到了”“执行了”这些词语后面也没有标点,但为清楚显示“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都应使用停顿加以强调。

停顿是播音与主持专业里较为重要的表达技巧之一,它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受众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在实践中我们要结合以上的停顿技巧来进行表达,但不能简单地套用这些方法。一定要根据文章具体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变化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灵活、准确、恰当地处理表达中的停顿。

第五篇:古诗鉴赏技巧点拨

古诗鉴赏技巧点拨

古诗鉴赏表述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

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

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注意: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必须结合原诗内容、词语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设题类型

一鉴赏诗歌形象

(一)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质、心态、情感、思想,必须结合诗句来谈。

(二)物象:分析景物特征,由景物暗示人物内心和思想。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人的笔下,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1、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4、爱民人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5、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二、鉴赏艺术手法

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反

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

2、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3、描写方法:(按不同分类标准)

1)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虚写、实写。

3)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

4)景物(环境)描写

作用:渲染气氛、烘托<暗示、流露、表现>人物心情、为抒情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情景相生<情景相融>、美景衬哀情

动作<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

4、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对偶<主要是前三类>

5、诗歌分类(不同分类标准>

按表现手法分类:

浪漫主义:想象、夸张、语言华美,一般表现对理想的追求或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

现实主义:写实,对现实的直接反映,<批判,不满、揭露>

按内容分:

边塞诗: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语言豪迈壮阔。

田园诗:表现田园生活的安逸、闲适。

送别诗:表现和友人的惜别之情,或对友人、对自己的劝勉。

怀古诗:借古讽今。

咏物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羁旅诗:思乡念亲。

6、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有:《品茗》大胡子录入

(1)、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哪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

(2)、含蓄隽永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品茗》大胡子录入

(3)、清新雅致

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其他还有:

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

7.运用典故

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这叫“用典”,因为诗歌要“寓万于一”,以简括体现丰富。理解典故需要把握两点,一是典故本身的内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这些典故的运用,借用历史事实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内容(须结合诗句加以鉴赏)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

四、对诗歌情感的鉴赏 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准确鉴赏诗歌的关键在于把握诗歌里所表达的感情。诗歌所表达的感情约略可分为以下八类:

1、惜别之情

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2、黍离之情

如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

3、思乡之情

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怀古之情

如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5、讽喻之情

如《诗经》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白居易的“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是岁江南早,衢州人食人”(《轻肥》)。

6、报国之情

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出塞》);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书愤》)。

7、咏景之情

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谢朓的“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芬芳酒,还望青山郭”(《游东田》)。

8、恋友之情

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五、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由于“折柳”的寓意又影响了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因此此题得分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折柳”为什么“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试题答案)?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呢?弄懂来龙去脉,寓意自然明矣。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下面,笔者就把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复习备考之用。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下载2.古诗停顿技巧word格式文档
下载2.古诗停顿技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周古诗技巧

    2009-2010-2第二周讲义 古代诗歌鉴赏(二) 【学习要点】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知识清单】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常见意象诠释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具体的方法请特别关注如下两个方面: 1、答题前做到“三看”,强化答案准确度 (1)看题目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也常常是作答的切入点。它往往直接......

    初中古诗鉴赏技巧)

    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 (一)“诗眼” 炼字型 (二)名句赏析型 (三)表达技巧型 (四)语言特色型 (五)情感赏析型 ●答题技巧 “诗眼”型、炼字型 ●题......

    古诗鉴赏技巧(2张)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第一模式:1、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①描绘诗中画面:抓意象,再现画面。 ②概括景物特点:两个双音节词 词语有以下可选:①恬静优美、宁静安详、静谧幽美 ②欢快明丽、......

    古诗鉴赏技巧点拨

    古诗鉴赏技巧点拨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1、常见修辞手法:夸张、比拟(拟人、拟物)、比喻、对比、对偶、设问、反问、借代。 2、常见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常见抒情手......

    语文古诗答题技巧

    设问角度四意象赏析【设问示例】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答题步骤】 ①找准意象,然后......

    1.3古诗表达技巧

    第三节 诗歌的艺术技巧破解 1.阅读下面的这首南朝古诗,回答问题。 别范安成 沈 约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梦中不识路,何以......

    古诗文的朗读停顿[★]

    古诗文的朗读停顿 近年来,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都对古诗文的朗读停顿进行了测试。事实上,朗读的停顿涉及对诗文意思的正确理解,涉及诗文的节奏美、音韵美。仔细研究数年初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