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上第一单元单元目标和分课目标(推荐)
第一单元单元目标
一、学会朗读(重音和停连)
二、发挥联想和想象,获得情感体验
三、揣摩和品味作品语言
四、学习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春》教学目标
一、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学习关于重音、停连的知识,提示学生按正确的方法来朗读课文。
二、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让文字在学生脑海里转换为形象生动的画面。可挑选典型的例句从细微处切入,逐渐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学生并不缺乏这一思维能力,只是缺乏有效的训练和提升,不能将潜在的形象思维能力转化到语文学习方面来。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推动这一转化过程。
三、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朱自清是散文大师,其散文处处都有值得鉴赏的精彩语句,不仅优美,而且典范,是学生学习散文语言、培养文学语言感受能力的优良材料。可以通过朗读、默读、摘抄、评点、仿写等方法进行。
四、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比喻修辞的知识本身不难掌握,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大量文本,在实践中积累语感,懂得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逐步学会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可引导学生参读课本中的《比喻》。
《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
一、继续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更进一步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发音正确,语流顺畅,读出重音和停连,还要运用朗读中的变化读出语言中的感情。
二、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感情。融情于景是本文写作的重要特点,作者一方面深入细致地写景状物,另一方面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欣喜、热爱的情感,阅读时要兼顾这两个方面。
三、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老舍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语言大师,其散文语言清新自然又韵味十足,值得中学生学习借鉴。通过朗读和默读,以及抓关键词句,深入地学习本文写景状物、抒情议论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语言素养。
四、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方法。
上一课已经学习了比喻修辞,在本课应该继续巩固;比拟修辞是新的学习内容,可结合课文后的《比拟》一文进行学习,让学生掌握这一修辞方法的要领。
《雨的四季》教学目标
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课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四季的雨,可以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体会各季节的雨的不同美感
二、巩固前两课学习朗读的成果,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朗读仍是这一课的重要教学内容,要进一步把握好重音和停连,熟悉给文句作朗读标记的方法,重点是通过朗读把握作者抒发的感情。
三、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借鉴和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作者细致地观察了各个季节的雨的形态,从中提炼出四季的雨的气韵与独特美感,并运用联想和想象,以优美的文辞表达出来。要启发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吸收有助于自己的写作营养,引导学生努力像作者一样处处留心生活,注意观察,悉心体会。鼓励学生多动笔,多尝试。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目标
一、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
要发挥联想和想象,边朗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以便进入诗中的情境;同时,还要填补画面中未写明的内容,即艺术空白。
二、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这几首诗各含有不同的情感。一要结合写作背景,如读《观沧海》要结合曹操统一北方之后,想进一步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来体会;二要结合景物描写来体会,如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要结合对“杨花” “子规” “明月”的描写以及它们的象征意义来理解。
三、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注意“初步”二字,不必求深,不要离开本课诗歌介绍太多知识,重在感受诗歌,激发兴趣。
第二篇:七上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七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人: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金富东 审稿人: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陈林 单元分析与提示
一、概述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目的是引导刚刚跨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愉悦地步入文学的殿堂。让学生从各方面感知文学的魅力所在——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都将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因而所选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四首》、有游记《繁星》、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文学画卷,但又各有侧重: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七年级的新生阐述文学的特点、功能,加深学生对文学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更好地亲近文学。
《繁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冰心诗四首》充分展示诗歌的特点: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要有现实中的物象作载体。《“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也使学生了解如何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古代寓言二则》以短小而精悍的寓言展示文学那丰富的内涵,教育学生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二、教学目标
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文章中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
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3、学会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懂得写作要有感而发。
4、投身“我爱文学”主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尝试表达感情。学会合作交流。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主题为“亲近文学”,是学生跨入中学的第一单元,意在让学生感受、理解、亲近文学,所以读品是关键,教学还是较为“感性”比较合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品味文学语言的精炼优美。在诵读过程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以及作者真实美好的情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从而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学时安排:
《为你打开一扇门》
2学时 《繁星》
1学时 《冰心诗四首》
2学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1学时 《古代寓言二则》
1学时 诵读欣赏
1学时 写作
3学时 综合实践活动
2学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领会文章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反复诵读,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文学的内容及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萌生对文学的兴趣。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
2.尝试给自己喜欢的语句批注。3.有感情地朗读《致文学》部分。学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关于门的故事,女主人每打开一扇门,总会在门里看见许多珍禽异兽,奇珍异宝。确实,门是神奇的东西。我们总是对门后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一旦打开必得一个新的天地。今天,我们将去打开一扇特殊的门。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通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什么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呢?
2.在无数关闭的大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就是文学。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阅读经历,说说这扇门的重要性。交流活动
在作者看来打开这扇门会有怎样的收获呢?你有过类似的收获吗?请结合自身阅读经历来与大家交流。(学生阅读勾画,小组交流记录,全班交流,相互评价——教师可利用此环节自然地推荐阅读书目。)
四、精读品味
作者对文学是那么热爱,不由为它进行了一番真情的赞叹。请你选择6—10小节中你感受最深刻的小节,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结合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对此小节的体会。提示:可从用语、内涵、修辞等方面入手。
(小组进行交流学习,以便相互启发,全班交流相互评价,激发对文学的兴趣。)教师小结
文学——我们或许很久以前就与她相遇,且在不知不觉中与她相携走了很远。以后我们还将与她相伴一生。她的魅力真是无穷,每个人都读出了不同的感觉。愿大家能深深地爱上她,在她的天地里展翅飞翔。作业布置
1.运用文中优美的语句介绍一本你曾经读过的书,让同学们分享你阅读的喜悦。2.把你喜欢的语段熟读成诵。
3.制定一下你本学期的读书计划,并能提醒自己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繁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2.朗读品味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语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3.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
2.把自己在阅读中喜欢的语句尝试批注。
3.想想自己有没有看星的经历,把你的经历与感受描述一下。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星的经历呢?看来,星星、星空是倍受我们青睐。那,你是在什么情况下看星的呢?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我们来交流一下感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繁星》,看看作者巴金遥望星空有怎样的感受。二、一读感知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时间
地点
看星感受(文中语句)
第一次看星
第二次看星
第三次看星
写作顺序
概括主要内容三、二读探旨
1.作者三次看星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请结合作者三次看星的不同感受的语句分析说明。2.朗读作者看星感受的语句,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介绍写作背景,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四、三读品味
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一些生动的修辞。请同学们再读读文章感受一下,找出修辞之句并加以赏析。(提示:比喻、拟人、排比等)五、四读延伸
根据本堂课所学,结合自身看星的经历感受,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味本文的语言美,情感美,同时请同学们模仿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按照下面的句式写一段面对碧海蓝天,你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字数在100字左右。
“渐渐地„„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
六、作业布置
1.仿照本文按时间顺序的写法,叙写自己的看星经历,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抒写自己的情感。2.阅读二十二课《七颗钻石》,结合自身对星座的了解,展开想象写一个关于星座的故事,故事要有明确的中心。(以上作业两选一)《冰心诗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味,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的哲理。2.学习诗中丰富的想象、精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味人间真情,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
体味人间真情,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课前准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的大意,力争熟读成诵。2.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谈谈自己的体会。学时安排:2学时 第一学时 教学重点:
品味人间真情,感受伟大母爱,懂得感恩。教学过程:
一、学习《母亲》 1.导入
各位同学几岁了?对啊,不知不觉大家都十四五岁了,在你成长的这段经历中谁最重要?妈妈!生活中,你发现妈妈的哪些举动体现着母爱呢?请大家静想一下。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它平凡而伟大。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抒就的《母亲》,去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情感。2.诵读品味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读后,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解读这五行诗,以此来谈谈作者对母亲表达的情感。(注意:“心中的风雨”的理解,与“躲”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是结合自身经历来解读的关键。)
二、学习《纸船——寄母亲》 1.导入 《母亲》流露出了对母亲的无限依恋,那《纸船——寄母亲》又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纸船——寄母亲》。2.诵读品味
朗读《纸船——寄母亲》,你能从诗中发现作者与母亲身处的情况吗?联系作者与母亲身处的情况,再次朗读体味作者表达的情感。3.探讨朗读
根据作者与母亲身处情况及作者表达的情感,请你说说怎样朗读这首诗。
三、朗读比较
请同学们朗读这两首关于母亲的诗歌,想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之处?
四、拓展延伸
母爱是伟大无私的,永恒的,但它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形式一般都是平平常常的。请你搜索一下平日母亲对你的关爱,尝试完成下面的仿写。母爱是一味良药,能抚平儿女心灵的创伤。母爱是
。母爱是站在村头的一个等待的身影。母爱是。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母亲》《纸船——寄母亲》这两首诗。2.《纸船——寄母亲》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眷恋祖国的一片深情。你想借助什么样的具体形象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请尝试写一首小诗。3.预习《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第二学时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蕴涵的人生哲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
一、学习《成功的花》 1.导入
讲述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说说你面对这样的人生有怎样的感受?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次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议员三度落选
教师讲述:人生不幸啊,多坎坷啊!但这个经历无数挫折的人却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现在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许多人只看到成功美丽的花环,却很少有人注意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让我们看看冰心是怎样概括成功的过程的。2.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小组交流朗读方法及处理的理由。
(以第一句为例“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应该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要落在“只”和“现时”上,这样读就能很好地表现人们只惊羡别人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了作者的感慨。)
2)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通过这三句告诉了我们什么?请概括出你的感悟。3.深入探究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花的成功印证了许多名言,你想到了吗? 4.当堂背诵
二、学习《嫩绿的芽儿》 1.导入
同学们,现在你们在这里学习,为的是将来有所作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你认为人的一生哪个时期比较重要?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嫩绿的芽儿》会告诉我们些什么。2.学习课文
1)作者用哪三个词对芽、花、果进行描绘的?为什么用这三个词呢? “芽儿”的“嫩绿”显示着健壮、旺盛和朝气
“花儿”的“淡白”蕴含着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果儿”的“深红”象征着丰硕、甜蜜和美丽
作者是抓住了芽、花、果的色彩特征,进行形象地描绘。2)这三节诗“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示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他们说的话能互换吗?(讨论探究)3.深入探究
读了此诗,你认为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4.当堂背诵
三、作业布置
1.学了《成功的花》后,请你找句名言激励自己更好地走向成功。2.结合《嫩绿的芽儿》中“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构想一下自己的人生。《“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人物言行语句的方法,感受小说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2.能对文中意义含蓄,难以理解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出自己的理解。
3.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感受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美好的心灵。教学重点:
重点分析船长的形象 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2.搜查一些海难的故事,能向同学们简要介绍。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一个关于海难的故事。2)教师讲述:在灾难发生时,总有一些人露出自私可悲的嘴脸,也总有一些人抒写出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另一篇有关海难的文章——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学习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的方式比较新奇,采取模拟“事故调查组”和“追悼会”的形式展开本课的学习。学习的质量高低取决于“事故调查组”成员的一丝不苟的态度,取决于参加“追悼会”成员的诚挚的追念之情。所以,今天务必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只有在充分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才能做好“事故调查”,才能开好“追悼会”。(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对另种方式做好评点准备。)方式一:海事局事故调查组(事故分析报告书)“分析报告书”必须涉及以下内容:
此次海难的客观原因、人为因素、事故损失、责任判定、事故教训。要求:“分析报告书”分析必须有理有据,叙述条理清晰;做出客观公正报告的同时,能很好地做出安全警示,让人们吸取教训。方式二:哈尔威船长追悼会(悼词)
请你以下面的其中一个身份来参加追悼会,宣读悼词。身份选择:获救儿童、“玛丽”号船长、奥克勒福大副、见习水手克莱芒、哈尔威船长故乡的镇长。
悼词要求:内容重点倾向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要结合文章内容);情 感真挚自然,要符合身份;能激起人们对哈尔威船长无限的崇敬之情。活动经过:确定学习方式,自读课文,根据学习方式边读边做好阅读批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事故分析报告书”或“悼词”——全班交流(先听事故报告再开追悼会),做好互评交流工作——教师小结(对同学们的学习效果的肯定;海难原因的总结;哈尔威船长形象的总结)
三、拓展迁移
请你以文章中目睹海难全过程的一个人物或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大家说些什 么?
四、作业布置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要求:分析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能有 一定自己的理解。
《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了解文章大意。2.能说出两则寓言蕴含其中的寓意。
3.能联系生活实际来解读文章,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学重点:
能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读通文章,了解寓意。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
2.根据自身理解把文章读通顺,停顿合理。
3.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则读后感,字数150左右。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郑人买履》 1.讲一讲
大家以前学过哪些寓言?哪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较为深刻?(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 概括一下寓言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及魅力,激发学生对短小而蕴含丰富的寓言的 喜爱。)2.读一读
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把古文读得好。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朗读停顿合 理,不读破句;有自己的情感投入。3.译一译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译文(对意见不统一的地方要说出自己的理解,如不 能达成一致意见,做好全班交流的准备。)。
全班交流,示疑解疑(学生发表各自见解,教师点拨总结。)。
在交流完译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复述这则寓言(要抓住关键情节)。4.析一析
郑人是个怎样的人?你能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5.悟一悟
生活中,你还听到过、看见过这样的事情吗?或者就发生在自己身上?请你讲一 讲,说说你的感受。
二、学习《刻舟求剑》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学《刻舟求剑》,参照学习《郑人买履》的“读 一读”“译一译”“析一析”“悟一悟”四步学习法进行(交流时教师注意引导相 互评价,注意适时点拨总结)。
三、作业布置
1.背诵两则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2.能用自己的语言向人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用简洁的语言再讲两则成语故事,每则故事后要写下自己的感悟。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2.对诗中的精妙之句能说出自己的赏析。
3.通过对古代名家诗作的欣赏,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古诗文的情感。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中的情感。教学难点:
对诗中的精妙之句能有自己的赏析。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会背古诗吗?来背背看!(小小赛诗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我国是诗的国度。可以说,古典诗词是 东方文化光彩夺目的明珠。今天,我们来学习四首诗词。
二、学品诗词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首,进行重点学习。学习要求:
1.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描述一下诗的意境,或者交流一下诗的内容。2.这首诗你读出了什么?交流你的读诗所得。3.交流诗中你最欣赏的诗句(你对这句诗的赏析)。
4.朗读其它三首,对其它三首有自己的理解,能对其他同学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 法。
三、背诵诗词
在诵读赏析的基础上,看谁背得快。
四、作业布置
1.流利背诵这四首诗词。
2.把后面诵读欣赏中的古诗词熟读成诵。综合实践活动 文学——我的挚友
一、活动背景
文学世界里,有着丰富的宝藏。而这些宝藏,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去挖掘,去品味。书会让你知道怎样的人让人敬重;书会让你知道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书会让你知道自己的祖国有怎样的壮丽;书会让你知道怎样去体验人生、品味生活;书会让你知道你未曾发现的精彩和神奇;书会让你知道„„这是一种诱人的享受!
二、活动目的
在文学的田地里,让我们一起发现、一起体验、一起享受、„„一起享受人生中不可缺的文学味道。能在活动中品尝文学的滋味,喜欢文学,热爱文学,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三、活动准备
回顾一下自己以前读过的书籍,可以列出一个曾看过的书目,想想自己读书的感受怎样,想想哪本书让你受益匪浅,让你最有感触,让你爱不释手,让你„„可写一篇读书体验或感受。并向大家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想好怎样推荐给别人。
四、活动过程 1.“比”读书
a.比比大家谁的见识广(你读过多少书)b.抢答文学常识(答对者发奖品)
c.老师介绍一些学生没有提及的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 2.“谈”读书
a.想想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或你自己最喜欢、或你自己最有感触„„,跟大家交流一下。b.谈谈你下一阵子打算去读哪一类书或哪一本书,说说为什么(同时交流一下查阅的方法)。3.“品”读书
品品读书给你带来的感受,或感觉,或某种情感。4.“写”读书
向大家介绍或推荐一本书或一类书,写写读书的趣事或乐趣(与同学交流)。
*以上这些活动细节展开的同时,大家交流各自读书看报的习惯,更好地使自己养成科学的良好的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圈点勾画评)。
*与此同时,班团委负责其中的各项活动(如,我所了解的一位大作家,比比谁最了解文学——文学常识比赛等等。老师给予他们帮助。)
五、活动成果
1.以“我与书”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2.四人小组出一份手抄报(主题:“我的挚友——文学”)。
3.我喜欢的一位大文豪(a.小文章“我喜欢的中国大文豪”b.班刊“大文豪”)。4.写写“读书的味道”(读书心得体会)。
六、活动总结 学生谈活动的收获。
第三篇:六年级上第8单元目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目标分解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2.理解作者在叙事时展开的联想和想象,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三、教学目标分析
2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通过查词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音和注释),能正确认读“哉”、“兮”两个生字。通过范读、领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
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能正确断句、停顿,把课文读通、读顺。
2.能借助注释、课外资料,运用朗读等多种学法理解课文中“善”、“念”、“志”、“峨峨”、“洋洋”等词语的意思,并读懂课文内容。
3.注意文中句子之间内在的联系,抓住重点句子展开研讨。大多数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故事,并体会朋友间的真挚友情。
4.能背诵全文。
本文学习的重点是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难点是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强调:“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5----6年级的阶段目标中,也有“诵读优秀,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在小学阶段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特点,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伯牙绝弦》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文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交流对“知音”的感受和体会。有条件的,可安排学生聆听《高山流水》,欣赏浑厚、流畅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拓展交流古今中外关于交友的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
26、月光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蜡烛、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蜡烛、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进一步了解贝多芬,联系上文,想像写话,体会贝多芬内心情感。
教学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去讨论。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去说、去想象。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月光曲》的美好。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3.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理解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月光曲》分析课文中的事物与联想。在教学第八、九自然段时,让学生先读文,再看图,知道哪些语句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如,贝多芬面对纯洁、善良、酷爱音乐的盲姑娘,思绪万千,心情激荡,决定再给她弹一首曲子。这时,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屋里显得格外清幽,这些描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贝多芬此时弹起的《月光曲》,正是从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音乐联想。那微波粼粼的海面景象,仿佛是穷兄妹俩淳朴、美丽、善良、勤劳的美好情操;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波涛汹涌的海面,仿佛是贝多芬在替兄妹俩向不平等的社会提出的抗议,为兄妹俩鸣不平。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如果去掉这些联想的句子,只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这段文字就失去了一大半的美。通过学生的比较阅读,教师总结:在阅读文章时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就能按照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平时观察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具体,并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27、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文章线索,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蒙娜丽莎之约》本课的教学要体现高年级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永恒美。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思路:初读课文,粗知大意。先让学生速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大致理解有关词语,并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这个环节应给学生提供交流时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第二遍布置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找到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图文对照和资料的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体会她的舒畅温柔、哀伤、亲切和矜持。引导学生重点交流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作者看到这幅画想到了什么。学习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莎描写生动的。最后建议以当小小解说员、制作资料卡或其他形式向别人介绍这幅画。
28、我的舞台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切切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快速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我的舞台》,因为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因此教学时,要着眼于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艺术给人的神奇魅力,要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和画找语句来感知课文,并通过朗读或形象描述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对课文的故事情节,教师不必做过多的讲解和分析。“舞台”是本课学习的一个关键词,教学时,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
第四篇:六年级上第3单元目标
穷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搁板、勉强、蜷缩”等词语,正确书写“魁梧”等生字词;理解“自作自受、魁梧、黧黑、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画出环境、语言、心理描写的句子,批注出自己的感受。抄 写描写环境的句子,积累语言。教学重点:
1.会写12个生词并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画出环境、语言、心理描写的句子,批注出自己的感受。教学难点:
准确找出课文中描写环境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忐忑不安”等词语感受作者心理活动描写中蕴含的 桑娜内心世界;学习这种方法,借助“严肃、忧虑”想象丈夫丰富的内心活动,表现穷人善良的美好心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9至最后一段。
2.课后围绕“熬”字展开想象,围绕一个场景为续写课文列提纲。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教学难点:
课后围绕“熬”字展开想象,围绕一个场景为续写课文列提纲。别饿坏了那匹马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读记记“张皇”等词语。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2.围绕导语提示的话题进行自学,交流时表达清楚“别饿坏了那 匹马”的用意。
3.能迁移运用精读课文的方法给文章的结尾补充一段心理活动的内容,展现残疾青年一家人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重难点:
1.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能迁移运用精读课文的方法给文章的结尾补充一段心理活动的内容,展现残疾青年一家人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唯一的听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词,能把生字组成的词语“悠悠、仪式、道歉、溜走、割舍、嘿嘿笑”读正确,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蹑手蹑脚、沮丧、羞愧、兴奋”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默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的脉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交流。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6个生字词,并能规范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听写“抱歉、悠悠、溜走、仪式、割舍”等生字词。2.找出文中描写“我”心理和行动变化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心 情,读出沮丧、羞愧、兴奋等相关的语气,并感悟“我”心理和行动变化的原因。
3.深入学习课文后,能举出具体的语句、语段说说文章采用环 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 找出文中描写“我”心理和行动变化的词句,感受人物的心情,并体会我心理和行动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采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12﹡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和苏珊交往的经过,领会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品质的方法,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围绕导语提示的话题进行自学,交流时表达清楚感动的原因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围绕导语提示的话题进行自学,交流时表达清楚感动的原因。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品质的方法,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语文园地三
第一课时
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会能认识到人要讲诚信,但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辩论的过程,掌握辩论的基本环节和方法。能够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教学重点:
辩论时抓住重点,能用事实进行应对、表达。教学难点:
能够善于倾听、接受别人合理的见解,不断完善对问题的认识。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1.关注身边的人,发现人的真善美,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2.形成观察生活,观察身边人的方法和能力,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反映人物的品质。
3.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事例,运用本组课文学到的习作方法反映人物的美好品质。
2.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运用本组课文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
第三课时 回顾 拓展三 教学目标:
1.找出本组课文中描写环境和心里活动的句子,细细品读,结合课文理解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好处,并感受作者是如何抒发美好情感的。
2.学习并会背诵这些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搜集和积累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3.交流阅读《绿山墙的安妮》一文读后感受。教学重点:
1.找出本组课文中描写环境和心里活动的句子,细细品读,感受作者是如何抒发美好情感的。
2.学习并会背诵这些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3.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教学难点:
找出本组课文中描写环境和心里活动的句子,细细品读,结合课文理解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好处,并感受作者是如何抒发美好情感的。
第五篇:预习目标(第六、七单元)
语文第七册预习目标
第六单元古诗两首
一、语言知识
1、你会写生字的拼音、部首并组词吗?你能找出易读错或写错的字吗?
2、找出课文的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和反义词。
3、划出并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吗?
5、背诵古诗两首。
二、课文内容
1、查找李白、孟浩然和王维的生平资料。
2、联系课文的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文拓展(选做)
1、搜集关于“离别”的古诗词1~2首。
2、小练笔:(任选)
a、当时李白伫立在黄鹤楼边,目送着好友的船远去的帆影,请展开合理想象,把李白的神情、动作等描述下来。
b、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请想象一下,当时二人会有怎样的表情流露,并会说些什么。
3、读后感
21搭石
一、语言知识
1、你会写生字的拼音、部首并组词吗?你能找出易读错或写错的字吗?
2、找出课文的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和反义词。
3、划出并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吗?(至少读课文三遍)(本课建议:读出“美”的韵味)
二、课文内容
1、什么叫搭石?为什么要摆放搭石?你能分别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2、课文中有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请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3、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三、课文拓展(选做)
1、小练笔:观察自己的生活以及周围的人、事、物,围绕“寻找生活中的美”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2、读后感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语言知识
1、你会写生字的拼音、部首并组词吗?你能找出易读错或写错的字吗?
2、找出课文的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和反义词。
3、划出并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吗?(至少读课文三遍)
二、课文内容
1、查找白血病的资料,了解7、8级地震的情况。
2、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和杭州市,了解距离的遥远。
3、记叙文的要素是什么?
4、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5、两岸同胞是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课文拓展(选做)
1、小练笔:(任选)
a、你最敬佩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加入他就站在你面前,你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想对他说什么?还想对他做什么?
b、展开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们的表情怎样?会说些什么?请自己找一个伙伴进行假想的情景对话。
2、读后感
23*卡罗纳
一、语言知识
1、找出课文的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和反义词。
2、划出并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3、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吗?(至少读课文三遍)
二、课文内容
1、《爱的教育》作者是谁?它是一本怎样的书?
2、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3、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
4、小组分角色表演。
5、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三、课文拓展(选做)
1、小练笔: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安慰卡罗纳呢?
2、读后感
24*给予是快乐的一、语言知识
1、找出课文的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和反义词。
2、划出并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句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吗?(至少读课文三遍)
二、课文内容
1、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小男孩喜欢保罗的圣诞礼物吗?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3、保罗的想法一错再错,你能说说他的两次错分别错在哪里吗?
4、小男孩的最大心愿是什么?你从课文哪些句子感受到?表达了小男孩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划出描绘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6、小组分角色表演。
7、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给予是快乐的”?
三、课文拓展(选做)
1、搜集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格言名句。
2、小练笔:你想对文中哪个人物印象最深刻?想对他说些什么?
3、读后感。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语言知识
1、你会写生字的拼音、部首并组词吗?
2、找出课文的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和反义词。
3、划出并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吗?(至少读课文三遍)
二、课文内容
1、搜集有关周恩来同志生平的资料。
2、搜集反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
3、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叙述了几件事?用简洁的话语概述。
5、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6、联系课后阅读链接,结合诗句意思,再次认识周恩来的远大抱负。
三、课文拓展(选做)
1、小练笔:我想对:
帝国主义列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巡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恩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后感。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一、语言知识
1、你会写生字的拼音、部首并组词吗?
2、找出课文的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和反义词。
3、划出并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至少读课文三遍),背诵自己喜欢的部
分。
二、课文内容
1、查找爬山虎的相关资料。
2、查找叶圣陶和肖复兴的生平资料。
3、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讲了几件事?用简洁的一两句话概括。
5、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说说当时“我”的感受。
6、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7、课文为什么以《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8、学习使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文章,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三、课文拓展(选做)
1、小练笔:任选
a、你看了叶老的修改,同学们有何感想?
b、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会遇到一些良师益友,失败时他们会激励我们要振作,重新再来;成功是他们会劝慰我们要谦逊,成绩只代表过去。想一想他(她)给你的帮助,写下来,并用所学到的修改符号修改,最后把文章送给他(她),以表达自己的谢意。
2、读后感。
27*乌塔
一、语言知识
1、你会写生字的拼音、部首并组词吗?
2、找出课文的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和反义词。
3、划出并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句子。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吗?(至少读课文三遍)
二、课文内容
1、查找《世界地图》,能正确指出德国、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希
腊、中国。
2、查找世界一些风景名胜的资料。
3、课文讲述一件什么事?
4、乌塔是个怎样的女孩?她的做法是怎样的?你赞成她的做法吗?我们应
该向乌塔学习什么?
5、学习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体现人物的性格
6、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
三、课文拓展(选做)
1、小练笔: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对乌塔说些什么?请写下来吧。
2、读后感。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一、语言知识
1、你会写生字的拼音、部首并组词吗?
2、找出课文的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和反义词。
3、划出并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句子。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吗?(至少读课文三遍)
二、课文内容
1、注意书信格式,学习书信的写法
2、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主要提出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4、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展开想象,合情推理。
3、你认为柯岩是一个怎样的人?
4、联系课文,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三、课文拓展(选做)
1、小练笔:讨论本班目前存在的问题,写一封信。
2、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