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语上第三单元复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
编写:冯淑芝审核:杜建营时间: 复习内容:第三单元
复习目标:
1、熟记生字词;
2、背诵第11课15课课文及课下注释;
3、能运用知识做课外习题。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一)作家作品:
①《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②《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③《夏感》作者梁衡,代表作有《新闻三部曲》,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等。
④《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⑤《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⑥《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⑦《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⑧《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著名戏曲作家,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青衫泪》等,散曲中以《天净沙 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为“秋思之祖”。“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二)生字词掌握: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wǎn)嘹亮(liáo)
烘托(hōng)欣欣然(xīn)响晴(xiǎng)发髻(jì)水藻(zǎo)镶边(xiāng)贮蓄(zhù)澄清(chãng)蓝汪汪(wāng)芊芊(qiān)黛青(dài)主宰(zǎi)磅礴(páng bó)挑着(tiǎo)匍匐(pú)澹澹(dàn)
肥硕(shuò)栖息(qī)青鳊鱼(biān)迸发(bânɡ)蟋蟀(xī shuài)乌桕(jìù)寥廓(liáo)枯涸(hã)清洌(liâ)梦寐(mâi)碣石(jiã)竦峙(sǒng)(zhì)繁花嫩(nân)叶呼朋引伴抖擞(sǒu)精神花枝招展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yì)致轻飞曼(màn)舞
(三)课文内容把握:
①《春》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赞美春天的活力,从而激励人们在打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大好春光的无限热爱。
②《济南的冬天》抓住“温晴”这一特点,紧扣“山”和“水”,描绘了一幅淡雅的山水画,抒发了作者赞美济南,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③《夏感》以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抒发了对夏天的热爱和对辛勤劳作的人们的赞美。
④《秋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作者描绘了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三幅图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秋天、赞美秋天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⑤《观沧海》是一首汉代乐府诗,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和乐时加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关系。
(四)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①《观沧海》中虚景描写的句子或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句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②《次北固山下》中带有自然理趣的句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③《次北固山下》中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④《钱塘湖春行》中借动物表现早春景象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⑤《天净沙 秋思》中表现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诗中四季:
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五)本单元应形成的语文素养:
1、掌握写景的技巧:
①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春》紧紧抓住“新”、“美”、“力”来描写景物。
②写景要有合理的顺序。《春》中的“春花图”,从“树上”、“花间”“遍地”几个词语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写景的顺序是从上到下,条理清晰。
③写景要五官齐放。《春》中的“春风图”从嗅觉、触觉、听觉视觉的几个角度来描写春风。④写景要讲究虚实、动静结合。“春花图”中由“春花”联想到“秋实”;“春草图”中由静态的春草写到草地上孩子们的嬉戏,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⑤写景要讲究修辞。文中比喻、拟人和排比三种修辞的使用。
⑥写景要讲究生动、形象。《春》中的“钻”“闹”,《济南的冬天》中的“卧”字。
2、品味优美的语言。
《春》的语言非常精美,准确生动,朴实鲜活,意味隽永。
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可以具体到词语的揣摩,要从字面义、内涵义、情感义三个方面进行。
二、学生自主复习,识记掌握:
三、复习反馈,迁移延伸:第三单元评价卷
第二篇:七上第一单元期末复习归纳
人教新课标版(2013修订)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期末复习归纳
【基础巩固】
一、字音字形
嫩芽(nân)分歧(qí)拆散(chāi)粼粼(lín).....瘫痪(tānhuàn)沉寂(jì)捶打(chuí)憔悴(qiáocuì)......央求(yāng)诀别(juã)淡雅(yá)怦怦(pēng).....仗义(zhàng)树杈(chà)脸颊(jiá)沐浴(mùyù).....祷告(dǎo)姊妹(zǐ)繁杂(fán)徘徊(páihuái).....遮蔽(bì)覆盖(fù)心绪(xù)荫蔽(yìnbì).....雪骤(zhóu)菡萏(hàndàn)攲斜(qí)花瑞(ruì).....
二、词语积累
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这里表现初春的田野充满生机和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粼粼:形容水的明净。沉寂:非常安静,非常寂静 憔悴:形容人脸色不好 央求:恳求,苦苦地哀求 诀别:不再相见的分别 淡雅:雅致简单,清新
烂漫:颜色绚丽多彩,十分美丽 怦怦:象声词,形容心跳
树杈:1.亦称“树杈把” 2.树枝的交汇处 寒战:寒噤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色碎花.匿笑:偷偷地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沐浴:泛指洗澡。文中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欹斜:倾斜、歪斜。菡萏:荷花的别称。
并蒂:指两朵以上的话并排长在同一茎上。华瑞:花开的好预兆。慈怜:仁慈而恋爱。
并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瑞:吉祥的。荫蔽:遮蔽。
花瑞:花开的好预兆。适意:舒适。文学常识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代表作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小说《透支时代《花样年月》等。
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张之路,1945年生于北京,山东诸城人,儿童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任该厂文学部主任。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名册。
《金色花》选自 《泰戈尔诗选》,作者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 诺贝尔文学奖。
《荷叶
母亲》选自 《冰心全集》,作者 冰心,原名 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 繁星》、《
春水》、《 往事
》。
《世说新语》两则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彭城文学家
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课内文章梳理】
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不管是描写家庭生活本单元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作者们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努力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中的矛盾冲突还是温馨和谐,都充满了浓浓亲情。
《散步》
一、教材分析
《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馨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焕发出亮丽多彩的人性美,是一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片以小见大的典范作品。文章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具有幽兰般的清新淡雅和形象灵动的诗意美;整齐对称的句式,增添了语言的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主旨
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结构
散步原因 产生分歧 解决分歧
四、重点探究
1文中有哪几两处景物描写?各起什么作用?
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第一处景物描写是: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这一段景物描写富有诗意,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第二处景物描写是: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叙事中穿插景物描写,展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点明“小路有意思”也衬托出母亲愉快的心情的内涵。2文中多处运用对称式的句子,请找出两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好处: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3文中的几个人物个有什么特点?
文中的我孝敬老人,有家庭责任感,不溺爱孩子;妻子贤惠明理;母亲疼爱孙子体谅儿子;儿子聪明懂事,活泼可爱。
五、鉴赏领悟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是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段话该怎样理解?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那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跌跤的,非稳当不可。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中年人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他们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段话写出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了作者的使命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同时也洋溢着浓浓的亲情。《羚羊木雕》
一、教材分析:
《羚羊木雕》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这种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问题。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必然会有种种差异,也必然表现在许多家庭里。
二、主旨:
文章通过“我”被迫向好友讨回羚羊木雕的叙述和描写,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做父母的应该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的友谊和人格。
三、结构:
羚羊木雕
张之路
赠送
父母————————————→“我”
∣逼 ︳索
∣ ∣
∣索 ︳要
↓ 转赠 ↓
“我”————————→ 万芳
←————————
归还
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四、重点探究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分几个阶段叙说的?
本文记叙了“我”被迫把送了人的羚羊木雕要回来这件事。全文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16段)写妈妈追问起羚羊木雕的下落,“我”告诉她,已经送给好朋友万芳了。妈妈、爸爸一起要求“我”把它从万芳那儿要回来。第M部分(第17段至第23段)回忆“我”和万芳的真挚友情。第三部分(第24段至第25段)写奶奶出面干涉,反衬爸爸、妈妈只知东西名贵,却不顾尊重孩子的友谊。奶奶做不了主,妈妈还是逼着“我”去万芳家。第四部分(第26段至第38段)写“我”从万芳家要羚羊木雕的情形。万芳把羚羊木雕还给了“我”,并且谅解了“我”,“我”止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
2、妈妈让“我”把一盒糖送给万芳的目的是什么?她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妈妈想让我用糖把木雕换回来!她觉得木雕很有意义,不应该随便送人!
3、文中句子“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是对妈妈的什么描写?表现了她怎么样的态度?
: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了她坚决要小主人公执行的强硬态度。
4、写“屋子里静极了”有什么用意 ?
写出了屋子的极静,表现了我和父母冲突已经到了极点,双方处于僵持状态,渲染 紧张的气氛。
6、我为什么推开妈妈的糖盒子?试做简要分析。
我不情愿把木雕换回来,认为送出去的东西不能够拿回来!
7、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倾向是什么吗?
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倾向是:反对父母的自私行为,认为应该尊重小孩子的那种纯真的感情,从小事中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五、鉴赏领悟
1、从课文看,这两个孩子都没有所谓“价值观念”,你看,他们那一次交换的礼物,是名贵的羚羊木雕和一把弯弯的小藏刀,这种感情纯洁是纯洁,可是这种做法毕竟不对,这样确实给父母出了难题。讨论讨论,生活中应该怎样处理这类事情?怎样预防这类事情?要从课文中找插叙的根据。
例如,“爸爸”送龄杨木雕给孩子的时候,应该介绍一点有关这件工艺品的知识,让孩子知道他的珍贵,注意保管。小朋友之间送东西,要征求大人的意见。如果像课文写的那样,已经成为既成事实,处理的方式也大可以婉转一些,要注意保护小朋友之间的感情。“我的父母”可以向万芳的妈妈暗示一下,万芳妈妈也不是占小便宜的人,不会同意自己孩子收受这么珍贵的东西的,重要得倒是叫万芳妈妈不要责备孩子。
2、一般的记叙文都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说,而本文却把发生在后的“查问木雕”放在前面说,把发生在前的“赠送木雕”放在后面说,作者这样“倒”一下有什么好处?
(1)把故事情节安排在一天的时间里,借回忆来反映“我”和万芳的真挚友情,交代赠送木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雕的原因,既使故事完整,又显得集中紧凑。(2)文章一开头就把最令“我”为难的事摆出来,避免平铺直叙,能引人入胜。(3)让“我”一开始就处在尖锐的矛盾中——一边是父母逼迫,一边是极不情愿。这样使全篇叙事有波澜,有情味。
3、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课文选取家庭生活中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矛盾的焦点是“我”该不该将“羚羊木雕”转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我”父母的态度是“那么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他们逼“我”去要回来,而且说话的语气是“坚定”、“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两个“贵重”,有力地反映了父母对羚羊木雕的重视。“我”的态度是:爸爸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我”,而在“我”的心目中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我”把那只小羚羊送给了她,并说:“送给你,咱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现在父母逼“我”反悔,“心里难过极了”,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课文围绕“羚羊木雕”,通过人物各自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突出中心,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告械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们的友谊。
4、本文运用了烘托的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烘托(或衬托),即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的手法。可以用人物、也可以用景物来衬托。本文借用景物描写作为陪衬,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心清。当“我”的爸爸妈妈执意要让“我”从万芳手里取回羚羊木雕时,“我”只得违心地去做了这件事。文章写道:“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这冷冷的月亮,有力地烘托出“我”当时心情的悲凉。
5、课文描写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什么矛盾,反映了他们各自的什么思想?
课文写我把爸爸给我的羚羊木雕转送给我最好的朋友万芳,可是父母认为这木雕很贵,不该随便送人,并要“我”向万芳讨回羚羊木雕。这件事反映了我重友情,重许诺,也反映了父母重财轻义,伤害了孩子之间的感情。
6、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给了“我”,“我”把羚羊木雕转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可以。羚羊木雕有价,情义无价。只知珍惜有价的羚羊木雕,不知珍惜孩子们的感情,重财轻义,只会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灵。
7、爸爸妈妈执意让”我“要回羚羊木雕,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同意奶奶的观点。奶奶更明事理。她也知道羚羊木雕贵重,但是,她更懂得执意让孩子要回羚羊木雕,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多不好,对孩子间的感情影响多不好,对两家大人之间的关系多不好。她把情义看得重于财物是深明情理的。
8、提问:“我对朋友反悔了”,“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这两句话的含义是:“我”屈从了父母,应该怪我,但是,“我”是追不得已的,主要怪父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母。怪他们不懂得孩子的心,不懂得孩子间的感情,只知道东西贵重,不知道还有比这更贵重的东西,不知道尊重孩子的感情,不知道尊重孩子的人格,对孩子采取了简单生硬的态度。
9、提问:如果你想把一件资重的东西送给别人,你要怎么做?
我会先征求大人们的意见。如果大人们不同意把贵重的东西送给别人,我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跟他们讲友情重于一切的道理,请他们尊重孩子之间的感情。
10、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l)本文用插叙,回顾”我"和万芳真挚的友情,写出“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的理由。这样也使全文故事情节集中紧凑。
(2)人物形象鲜明。妈妈、爸爸和万芳妈妈都是同一类型人,但写得个性各异:妈妈严厉、爸爸冷酷,万芳妈妈泼辣。(3)“我”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细腻入微,哀怨动人。《世说新语》两则
一、教材分析:
《咏雪》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这则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太丘和一个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朋友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就一个人走了。他走了之后,朋友才到。这时陈太丘七岁的儿子陈元方正在家门口玩耍。朋友从陈元方那里得知陈太丘走了,非常生气,骂陈太丘不是君子。陈元方据理反驳了父亲的这个朋友,认为他不守信还骂人,是无信无礼之人。朋友听后觉得很惭愧,拉了拉元方,想表示歉意,陈元方不理他,头也不回地向门房走去。文章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二、主旨:
《咏雪》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陈太丘与友期》本文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小小的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优秀品质。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很多。
三、结构:
咏雪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未若柳絮因风
陈太丘与友期
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对话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对话的过程:友人发怒,元方对答
对话的结果:友人惭引,元方不顾
启示:做人要有诚信、讲礼仪
四、重点探究
1、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谢太傅下雪日让侄子侄女咏雪”。
2、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3、“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4、客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发表自己的意见。客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5、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元方,他又有什么性格特点? 元方聪明、机智。
6、揣摩友人的两处语言应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 第一处(询问、客气),第二处(愤怒、音调高)
7、元方会用怎样的语气回答? 第一处(客气),第二处(义正辞严)
五、鉴赏领悟
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 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 “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3、“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1)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小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
(2)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5、通过研读这两篇短文,《世说新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叙事简洁,叙中有议;语言凝练、辞意隽永;咫尺万里,辞近旨远;小中见大。《秋天的怀念》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载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愧疚。
二、主旨
课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
三、结构
秋天的怀念 菊花
儿子 好好儿活 母亲
瘫痪 肝癌 砸 扑 摔 躲 捶 忍 乐观 伟大
四、重点探究
1、在“我”发怒生气的时候,母亲为什么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听着我的动静?
母亲“悄悄”地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痛苦,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而无声地离开,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怕自己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偷偷的”表现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力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2、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3、“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既说明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又说明母亲为了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4、“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这句插叙有什么作用?
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已经十分严重,又说明母亲为了不让儿子伤心强忍病痛做出的超常努力。
5、母亲进来了,她挡在窗前。“挡”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挡”,这是母亲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生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6、母亲受到儿子的责备,为什么还笑?
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母亲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也不放在心上。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五、鉴赏领悟
1、“咱娘儿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
母亲鼓励 儿子珍惜生命,坚强地活下去。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得与病魔进行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自信,去生活下去的勇气。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段话有什么含义?
这段话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义,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是对母亲那句“好好儿活”的深情解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中考链接】
一、《羚羊木雕》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我没有理由了。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我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1、第一段中,哪些词应该读成重音,在原文下面加上圆点。
2、本文开头(即第一段)故意给读者设置了一个误区以吸引入,这个误区是什么?
3、本文的结构,有两套方案:一是先写木雕的来历,再写送人,后写索回;一是课文现在的方案,比较两套方案,进行判断。
A、原方案比课文方案更合乎事理。()
B.课文方案比原方案,开头更吸引人,矛盾更集中。()C、原方案着眼点在事理,课文方案着眼点在文章。()D.叙事文章中“事”比“文”(让读者欣赏)更重要。()
4、爸爸说,羚羊木雕很贵重,是相对什么而言的?他忽略了的、更贵重的参照物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哪儿去啦、突然
2、把羚羊木雕说成羚羊。
3、依次是:√√√×
4、贵重,是相对一块点心一盒糖而言;更贵重的,应是孩子的自尊和友谊。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面各词。无信: 无礼:
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引: 2.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参考答案:
1.信用 礼貌 拉 2.(1)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2)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头都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3.答: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第三篇:语文七上第五单元复习
语文七上第五单元复习
一、基础知识 1.生字词:
第二十一课 蟹 花蕾 堕 丫杈 寂寞 憔悴肃杀 诀别 荡漾 嫌恶 笑柄 可鄙 什物 惊惶 瑟缩 傲然 虐杀 宽恕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第二十二课 抹 攥 逮 怦怦 树杈 寒战
第二十三课 信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第二十四课 匿笑 祷告 并蒂 菡萏 攲斜 慈怜
2、词语: 21 风筝
憔悴--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文中指风筝颜色黯淡。
点缀--本义指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美好。文中指风筝。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相见的离别)。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羚羊木雕
仗义--指讲义气。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散步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粼粼--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悠闲--闲适自得。
分歧--意见不一致。诗两首
沐浴--①洗澡。②比喻受润泽。③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匿笑—偷偷地笑
攲斜—倾斜,歪斜
二、课文理解:
21、《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他在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了代表作《阿Q正传》。鲁迅的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坟》《三闲集》《而已集》等。本文以“风筝”为线索,围绕“风筝”叙写了封建教
育思想对儿童精神上的压制,表现了作者的自我剖析精神和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
22、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通过“查问木雕——赠送木雕——取回木雕”几个情节,表现了一家人不同的心态,并提出疑问:要木雕还是要友情。要不要取回木雕是整个事件的高潮和矛盾的焦点。
23、《散步》以时间顺序叙写散步的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昭示中年人应肩负起承前启后的责任,给人以深刻启示。
24、诗两首。《金色花》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展开三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寄寓了母子情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荷叶母亲》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篇末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本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
家、儿童文学家——冰心。
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选自南朝宋时刘义庆组织人员编写的《世说新语》,它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共8卷,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政事等36门。本文编入“言语”门。通过谢太傅一家雪后赏景的故事,对才女谢道韫给予了有力的赞赏。谢朗的诗形象地写出了雪落的颜色和姿态;而谢道韫的诗在追求形似的同时,更注重了神似,有深刻的意象。《陈太丘与友期》记陈记七岁时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慧,但主要是写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和“无礼”为全篇核心。
三、《风筝》一文重点句子理解: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阳光明媚;而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所以“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以前我一向以为管弟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知道自己做错了,心情沉重起来,受到惩罚,良心遭受谴责,所以说“不幸”。
4.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5.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6.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1)“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知道,“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想摆脱也不可能,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2)“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
(3)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四、文言文:25课《世说新语》两则
1、主要人物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谢道韫,字无奕,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2、文章简介: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3、文言文原文及注解: A.原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①,与 儿女② 讲论文义③。俄而④ 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⑤?”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⑥。”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⑦。”公大笑乐⑧。即 公大兄⑨ 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注解:①内集:家庭聚会②儿女:儿子、女儿、侄子侄女等。③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④俄尔:不久,一会儿⑤白雪纷纷何所似: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什么呢
⑥撒盐空中差可拟:撒在空中的盐差不多可以相比⑦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⑧大笑乐:高兴地笑(了起来)⑨大兄:谢安大哥 A.原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①,期日中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③,去后 乃至④。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⑤?”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⑥”元方曰:“君与 家君⑦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⑧;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⑨。” 友人 惭⑩,下车 引之㈠,元方 入门不顾㈡。
B.注解:①期行:相约同行 ②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③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④乃至:才到(乃:才)⑤尊君在不: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吗)⑥非人哉: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⑧则是无信:就是不讲信用⑨则是无礼:就是失礼⑩惭:感到惭愧(了)
㈠引之:拉元方的手(引:拉)㈡入门不顾: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顾:回头看)
4、常见重点问题解答:
(1.谢太傅为何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答:谢太傅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谢太傅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2.作者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
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作者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3.可用来比喻飞雪的还有什么? 答:鹅毛、碎云、梨花、蒲公英等。
(4.你认为胡儿与道韫的比喻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这个比喻不仅形似且神似,雪的飘飞与柳絮的飘飞接近,并写出雪的颜色和数量,拥有前者所没有的美感。而且给人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5.请写出几个关于“雪”的古诗词。
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6.《咏雪》全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轻松、欢快、融洽、和谐。(7.《咏雪》的主旨。
答: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咏雪之才。
(8.分析《陈太丘与友期》中的人物形象。答:陈太丘:守时。
友人: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能言善辩。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ē)的性格。
(9.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为什么? 答:A.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绝,而且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能求全责备。
B.元方有些失礼。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应该给人以改正的机会。
(10.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11.《陈太丘与友期》主旨。
答: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元方敢于维护父亲尊严,责备父
友“无礼”“无信”,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义,聪颖机智,正直不阿,勇敢睿智的性格特点。(12.你还知道哪些少年的智慧故事? 答: 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等。
五、课文及佳句背诵。
21课第四自然段;23课句式整齐的句子;24课散文诗两首;25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注解、翻译。
第四篇: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复习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复习
一、基础知识 1.生字词:
第二十六课 炫耀 称职 妥当 呈报 滑稽 陛下 精致 头衔 爵士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第二十七课 缥缈 定然 珍奇 闲游 笼罩 疏星
第二十八课 女娲 澄澈 幽光 灵敏 绵延 神通广大 莽莽榛榛 第二十九课 嬉戏 哞哞 潺潺 眨巴 红润 孪生 痒酥酥
2、词语: 皇帝的新装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惊惧。
不可救药--愿意是病重得无法医治。比喻人或事物无法挽救。药:治疗。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附和,跟着别人说。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称:适合;相当。
愚蠢--愚笨,傻;头脑迟钝,不灵活。
滑稽--(言行)引人发笑。郭沫若诗两首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陈列--整齐地摆出物品供人看。
定然--必定。
珍奇--稀有而珍贵的东西。
闲游--悠闲地到外面走走。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女娲造人
开辟--古代神话,盘古开天辟地,简称开辟,指宇宙的开始。
澄澈--清澈透明。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绵延--延续不断。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兴高采烈--兴致高,精神足。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孪生--(两人)同一胎出生。嬉戏--(书面语)游戏;玩耍。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寓言四则
庇护--包庇;袒护。
凯歌--打了胜仗所唱的歌。凯:胜利的乐歌。
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二、课文理解:
26、《皇帝的新装》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27、《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在写法和风格上和《天上的街市》很相似,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向往。这首诗立足“静夜”,描绘月光、松树、疏星等景物,展开联想,有一位鲛人在天河岸边对着月夜无声地流下了珍珠泪。寄托诗人的失望情绪,隐含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8、《女娲造人》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文中处处充满了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文章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启示我们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30、伊索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对盲目自高自大的赫耳墨斯进行了讽刺,告诉我们要重视事物的本质,不能爱慕虚荣;另一则《蚊子和狮子》则提醒我们,取得成绩后不要骄傲自满,得意忘形。《智子疑邻》提醒我们不能根据亲疏远近去判断人和事情,不能心存偏见。《塞翁失马》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三、文学知识
1、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2、神话,是人类社会幼年时期的产物,是古代人民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美妙解释和奇特想象。
3、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某人、某事或某概念引发而想到的相关的人、事或概念。想象是由人的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天上的街市》中,诗人由“街灯”想到“明星”再由“明星”想到“街灯”是联想;诗人进而想到天上有“美丽的街市”,牛郎织女在天街幸福的生活,则是想象。
四、文言文30课《寓言四则》 30课:《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略 《智子疑邻》
1、主要人物简介: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2、文章简介: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3、文言文原文及注解: A.原文:智①子疑邻
宋② 有富人,天 雨③ 墙 坏④。其子曰:“不 筑⑤,必将有盗。”其邻人之 父⑥ 亦 云⑦。暮⑧ 而 果⑨ 大 亡⑩ 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 疑㈠ 邻人之父。
注解:智:①聪明,以„„为聪明②宋:指宋国③雨:下雨④坏:毁坏⑤筑:修补⑥父fǔ:老人⑦亦云:也这样说⑧暮:晚上⑨果:果然⑩亡:丢失㈠疑:怀疑 《塞翁失马》
1、主要人物简介:刘安(前179-前122),曾任西汉淮南王。
2、文章简介: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3、原文:塞翁失马
近塞上① 之人有 善术者②,马无故 亡③ 而入胡。人皆 吊④ 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⑥ 数月,其马 将⑦ 胡骏马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 髀⑧。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⑨ 者 引弦而战⑩。近塞之人,死者 十九㈠。此㈡独以 跛㈢ 之故,父子相 保㈣。
注解:塞上:①这里指长城一带②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③亡:逃跑④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⑤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⑥居:经过⑦将jiàng:带领⑧股:大腿⑨丁壮:壮年男子。⑩引弦xián而战: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㈠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㈡此:此人,这个人㈢跛bǒ:瘸qúe腿㈣保:保全
补充:其父fǔ:那个老人,指善术者。
五、背诵文段:27课《郭沫若诗两首》、29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的好词佳句、30课《智子疑邻》及《塞翁失马》课文、注解、翻译、寓意。
第五篇:人教版五语上第五单元复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重点知识
一、分为“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个板块
二、“写错别字的成因”:(1)同音混淆:如,再、在,等。(2)形近搞混:如,已、己等。(3)多笔少画:酒、洒;(2)多竖少竖,如,候、侯;(3)多撇少撇,如,式、柳。(4)对字义不加分析致错:如,象、像。(5)由于心急,本应写前一字,心里却想着下一字,结果造成写错……
三、《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介绍了汉字的来历。文章的一、二两段主要讲人类早期长期没有文字,曾经用过“ ”、“ ”等方法,但都很不方便。
三、四两段讲传说中是仓颉创造了汉字。他从模仿鸟的足迹开始,进而根据事物的形状创造了汉字。
四、《“册”“典”“删”的来历》是一篇有关汉字的知识短文。甲骨文和金文是我国现存的古老文字。“册”是竹条连缀而成的大竹片,“典”是用手捧着文册,“删”是用刀削去错字。
五、谐音歇后语:
飞机上吹喇叭——想(响)得高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谐音对联:六七八九 二三四五 横批:缺衣(一)少食(十)
六、造字法:
象形字:人、月、山、牛、马、指事字:上——上加一横指上。下——下加一横,指下。会意字:休——表示人靠在树旁休息。采——表示手在树上摘。形声字:左形右声:蚂、蚁、编、清
七、汉字的演化:1.2.3.4.5.6.7.近义词
着急(焦急)商议(商讨)允诺(承诺)隆重(庄重)抵御(抵挡)削弱(减弱)才干(才智)推却(推辞)紧急(紧迫)惩罚(处罚)疑惑(怀疑)吩咐(叮嘱)吓唬(恐吓)诡计(阴谋)
反义词 进攻(撤退)胆怯(勇敢)削弱(增强)惩罚(奖励)
光滑(粗糙)宽阔(狭窄)齐全(短缺)
选择恰当的字填空
(1)顽 玩(顽)抗(玩)弄(顽)皮(顽)强(顽)疾(玩)笑(2)涌 俑 勇 踊(勇)武 陶(俑)(涌)现(踊)跃(勇)猛(勇)敢(3)胜 盛(盛)产(胜)利(盛)况(胜)任(盛)开(胜)地
复习练习
一、我能在下列汉字正确的读音后打“√”。(5分)
诣(yì zhi)殷(yīng yīn)挫(cuò chuò)隶(dì lì)捺(là nà)骋(pìn chěng)甥(shēng shūn)锥(zhuī zuī)迂(yū xū)搁(gē kē)
二、猜字谜。(5分)
1.三人同日来,喜见百花开。()2.宝玉不在姑娘在。()3.草堆下面两只狗。()
4、你我各一半,互相来征战。()我搜集的字谜。
三、形近字组词。(4分)
辩()虚()册()诣()辨()虑()删()脂()
四、下面一段话,共有八处错误,我能全部找出里并用修改符号修改。(4分)张老师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称号。星期三的上午,扬子晚报的记者来 采访。学校的会议室里座着许多师生和班主任。大家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介绍许多张老师的动人是迹,记者听了很受感动。决定把这篇采访搞子放在头版头条刊登。
五、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10分)
1、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鞋不用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甥打灯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雨天不戴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对号入座。(把上面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下面的括号里。)(4分)
A、屡战屡败 B、喜马拉雅山上鸡儿叫——名(鸣)声远扬 C、屡教不改 D、目无王法
1、佛山陶瓷十分畅销,连外乡人也知道,可以说是()啊!
2、我本来十分看好我们国家男子足球队,可自从世界杯开赛以来,球队是(),真令人失望。
3、劫匪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劫,真是()。
4、父母、老师都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可他却是(),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七、、我能给下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5分)
道:①道路 ②水流通行途径 ③方向、法、道理 ④道德 ⑤说 ⑥用语言表示情感 ⑦以为、认为 ⑧量词
1、我们要培养自己能说会道的能力。()2、这件事是我不对,我向你道歉。()3、这条高速公路有六个车道。()
4、他做事头头是道,让全班同学佩服。()5、今天的50道口算题,我全做对了。()
八、你知道的书法家有哪些?你了解他们有名的碑帖吗?(4分)九、六、按课文内容填空(5分)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一般包括、活动内容、、等。在“遨游汉字王国”的这一次综合性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是
十、错别字笑话辨析(6分,只答横线)
1、有位中学毕业生被分配到饭店当服务员,有一次他自告奋勇写欢迎上级来检查的大字标语。等首长来了一念,哭笑不得,因为写的是“欢迎大骂光临”。
这位中学毕业生把____ ___写成了_______。所以闹出了笑话。
2、小王同意戒烟,他把保证书给女朋友小李,小李没看完就气走了。原来信是这样写的:“从今天起,我再也不买烟了,决定开始借烟,一定借,借到底……”
小王的女朋友小李为生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王错在________ _______。
3、一位男青年在外谋生,文化水平不高,因下雨向家里写信要(),由于不能准确地写出()字,结果闹出一个大笑话。信的全文是:“人家有命,你儿无命。你儿无命,难归家门。家中有命,快快送命。家中无命,快快买命。”
你认为这位男青年不能准确地写出________字。
4、从前一个穷秀才托人将自家一种成熟的果子送给朋友,并写了一张便条:“琵琶结果,请与仁兄共尝。”朋友笑他写了白字,也写了一张字条给他,上面写着:“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这位穷秀才送给朋友的果子是____ ____。
十一、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4+7=11分)
(一)一字毁千军
1935年5月初,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在中原展开大战。冯玉祥和阎锡山为了更好地联合讨蒋,曾商定双方部队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以集中兵力歼灭驻守在河南的蒋军。但是不幸的是,在拟定作战命令时,冯玉祥的一名作战参谋把“沁(qìn)阳”的“沁”多写了一笔,成了“泌(mì)阳”。碰巧河南南部就有个泌阳,不过这个地方与沁阳有千里之遥。冯玉祥的部队接到命令,匆匆赶往泌阳,结果贻误战机,错过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使蒋军获得了主动权。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战中,冯、阎联军处处被动挨打。一字之差,最终导致冯、阎联军在中原战场的全面失败。
1、看了上面的故事,你知道最终导致冯、阎联军在中原战场的全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吗?
2、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二)仇仁
张力是一个很孝顺父母的人。有一天,张力的父亲在街上无故被人杀害,张力悲痛万分,并决心要亲手杀掉仇人,替父报仇。
一天,张力的朋友仇仁来看他。张力的仆人拿着仇仁的名片,向张力报告:“主人,仇(“仇”读chóu)人来了。”
张力一听,立即就激动起来,操刀就冲了出来,准备给自己的父亲报仇。到门口,定睛一看,除了自己的好朋友仇仁,并没有看见其他陌生人。原来来访的人是自己的好朋友仇仁,举起的刀才没有砍下来。
这个误会,是因为仆人不知道“仇”作为姓氏时念“qiú”而引起的。你们可要注意姓氏的读音哟!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哪些姓氏的读音容易弄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面的姓氏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3分)单(dān shàn)区(qū ōu)华(huà huá)宁(nìng níng)解(jié xiè)任(rén rèn)
十三、妙笔生花。(25分)
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我觉得收获很多,我要写下来。题目:我的收获
五年级语文上册配套训练题
一、请用“——”画出加点字在下面词语中的读音。(6分)记载(zài zǎi)躯干(ɡàn ɡān)驰骋(chěnɡ pìnɡ)风韵(yùn jùn)造诣(yì zhī)魅力(mèi mò)
二、猜字谜。(6分)
1.加倍才算多()2.一人不算小()3.上校下大()4.又到村中()5.人在云上走()6.二人同行()
三、谐音对联,写出对联中加点字的原字。(6分)
1、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2、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四、给下列广告词“消毒”,恢复这些成语的原貌。(6分)例:治结石病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石”改为“事” 1.某热水器广告词:随心所浴——()改为()2.某服装广告词:衣表人才——()改为()3.某摩托车广告词:骑乐无穷——()改为()4.某肉鸡广告词:鸡不可失——()改为()5.某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改为()6.某燃气灶广告词:烧胜一筹——()改为()7.某洗衣机广告词:闲妻凉母——()改为()8.某蚊香广告词:默默无蚊——()改为()
五、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8分)
1、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_______
2、上鞋不用锥子—_________________
3、孔夫子弟子—_________________
4、小葱拌豆腐—_________________
5、外甥打灯笼—_________________
6、__早开的红梅—_______________
7、四月的冰河—_________________
8、隔着门缝吹喇叭—_________________
六、补写下列谚语。(6分)
1.读万卷书,_________________。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 3.千里之行,_________________。4.台上三分钟,_________________ 5.欲知山中事,_________________。6.瓜熟蒂落,_________________
七、仿照例子写词语。(6分)例:描写花草的:万紫千红 枝繁叶茂
描写天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山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连线。(7分)仓颉 造纸术 古色古香 正楷 王懿荣 造字 流畅 狂草 蔡伦 甲骨文 端庄 行书 奔放 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