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语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语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语境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从言语中产生的,在语文教学中,很容易产生出课堂教学语境。教师可以从构建的语境、已有的语境、作者语境、读者语境这几个方面,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让语境为教学所用。
【关键词】语境;创造;构建
语境是从言语中产生的,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教学,在课堂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很容易产生出课堂教学语境,教师可以根据表达的实际需要,对语境进行创造、构建或者对已有的语境加以利用、控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如何运用语境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构建的语境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教师上课的形式得以多样化,所以在构建语境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常用的有音频创设情境法。如在讲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在雄浑厚重的音乐中,学生可以体会到一种荡气回肠的历史氛围,感受到三国时期,乱世英雄为建功立业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样,学生就能在这一种语境中加深对赤壁所被赋予的历史涵义的理解,从而也就轻而易举地体会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含义了。在我们学习苏轼的另一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们也可以利用音频来创设情境。有一首歌曲是根据这首词而作的,教学时教师也可以播放这首《明月几时有》,学生不仅可以在优美的旋律中放松心境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也可以帮助学生对这首词的记忆与背诵。
除了音频创设情境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播放视频来将学生带入到一定的情境中,如我们在讲解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样一些故事性很强的文章时,可以播放一段连续剧《水浒传》中关于林教头接管草料场的剧情,学生透过剧情可以了解到林冲的委曲求全、随遇而安,从而更反衬出奸贼想要加害于他的卑鄙人格,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对于奸贼的怒火,学生的心情跟着矛盾冲突的起伏和剧情的张驰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也就更能加深对故事发展的必然性的理解—一个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人为什么会愤起反抗逼上梁山。
二、已有的语境
李海林曾指出:“语境是言语交际得以实现的环境系统,阅读教学的实质是言语交际训练。”基于这种认识,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依傍语境、结合语境来进行,以语境为核心。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这样一段关于百草园的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乍一看,这是很普通的一个描写,也是很普通的情景,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等都是我们熟悉的,然而如果我们结合上文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以及下文中对于三味书屋生活的描述,细细品味,这段文字顿时有了生命力,“碧绿”、“长吟”、“轻捷”等词语使菜畦变得可爱,鸣啴变得活泼,叫天子显得是那么调皮,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结合上下语境,透过儿时的自己对事物的好奇、观察事物不同的视角、儿童对事物艳羡的心理活动作者赋予了百草园无限的生命力。
三、作者语境
作者语境包括作者的写作意图、生活阅历、文化修养、写作背景等,这是我们解读作品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我们都很熟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里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也很熟悉他的《定**》里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学生都清楚地知道,这是苏轼的豪放词,然而我们要体会苏轼的这种豪放,却不得不了解的是苏轼的曲折人生。他才气逼人,然而仕途坎坷,一生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可以说十几年的贬谪生活是他生命的主题,他一生漂泊,然而他却没有在贬谪的日子里堕落,反而是这些苦难了铸就了他文学上的辉煌,他曾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结合作者的语境,我们更能从他的词句中学到他超然的精神。他的人生精神真可谓是升华到极致,是不能不令我们佩服并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读者语境
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读来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同、理性思考能力不同,并且对生活的感受力也不一样。而很多时候,往往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深,理性思考能力不高等自身原因,学生往往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那么我们可以怎么让学生的思想感情与课文中的人物感情融为一体呢?教师常常会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场景来诠释课文。
我们在讲解《荷花淀》一文时,为了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的平凡中的伟大,考虑到读者的语境,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做了如下设计。文中当水生要去上前线时,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生女人的形象,教师做了两种改法,一种是:女人撒娇地说:“不嘛,你不要走嘛!”另一种改法是:“行啊,你走,我搬回我妈妈家。”这两种改法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情景,然而教师把改法一说出来,学生马上明白,不能够这么改正,因为这样改,女人的形象便像个小女人,不关心国家大事,不明大义,而且会耍泼,这是现代某些女人的形象,在这样一种对比中,学生明白了,水生女人为国家所做出的牺牲,这是一个伟大的中国妇女的形象,是觉悟了的中华民族的女性精神状态。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语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语境的功能,来辅助自己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语境中,体会语文的无限魅力。
第二篇:上下文语境教学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上下文语境教学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孔凡成教授
先抛一个问题,如果让我们用语境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设计《师说》《背影》等课的教案,我们该怎么做?
为此,我们今天来交流一下语境教学设计方法之一——上下文设计法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什么叫语境、语境教学。语境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在特定语境中所需的具体的语文能力,而运用语境理论来指导教师教语文和学生学语文的教学。
这里先说说语境。狭义的语境又称语言环境,即上下文,指语言符号间的关系。
《邱少云》中:有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熄灭。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这里的“才”不同意思是由上下文造成的。
广义的语境指言语交际环境,即与具体的言语行为密切联系的、同言语交际过程相始终的、对言语交际活动有重要影响的条件和背景。我们这里的“语境”使用的是广义的语境概念。
这里的语境和小学语文情境中的情境不是一个意思.李吉林先生所说的“情境”,指教师人为创设、优化了的“渗透着教育者意图的”典型场景,具有再创性、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特点,来源于古代文论中的“情境”,强调艺术
化,特别喜欢通过音乐、美术、戏剧等手段来创设,不一定具有交际性特征。语境大致包括以下几类:
上下文语境。包括语体、风格(王希杰)、题旨;篇章语境、段落语境、句子语境、词组语境;语音上下文、语词上下文、语法上下文、语义上下文;前言后语等。
情景语境即言语交际现场,包括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关系、话题、角色、时间、地点、场景;处境、心情;附着符号束(包括声调、语调、语气、停顿、体态语言、穿着打扮、随身教具)等因素。
课堂上,课堂交际目的即教学目标,交际对象即师生双方,交际关系即师生、生生关系。
孙双金《白杨》
师:课文仅仅写的是白杨树吗? 生:不是的,还写了爸爸。
师:课文赞扬了爸爸的什么精神?
生:赞扬了爸爸服从需要、扎根边疆的精神;赞扬了爸爸教育子女扎根边疆的感人精神。
师:边疆建设者仅仅是爸爸一人吗?赞扬爸爸实际就是赞扬什么人? 生:实际上是赞扬许许多多的边疆建设者。师:对呀,有多少边疆创业者,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边疆建设事业者,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次来成都的新疆代表队14人中就有13人是从别的地区到新疆去的。新疆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台下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我们台上也有白杨,是谁呀?
生:我们,我们就是小白杨,树!(脸露微笑)
师:对,你们就是小白杨,我相信你们这些小白杨也一定会长成高大挺秀的大白杨,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执教者善于从现场捕捉到相关情景语境因素,并适时加以运用。在台下听课的老师中,新疆代表队14人中就有13人 是从别的地区到新疆去的,这一情形恰与《白杨》一文所赞颂的支援边疆建设、扎根边疆生活的内容相似。孙老师在教学中点到这一点,很容易使学生感动,受到教育,并引起台下的老师产生深深的共鸣。如果不是巧妙地捕捉课堂语境这一因素,那么这里的认知升华恐怕就不那么自然,不那么水到渠成了。由此可见,恰当捕捉 现场语境因素的重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一层意思是赞扬西湖美景。
第二层我们看荷、莲的文化意味就知道这里是赞友人林子方人格魅力。第三层我们注意到在古代天、日指天子皇上。接天的莲叶才无穷碧,映日的荷花才别样红。
当时 林子方外放福州做官,作为友人和上司杨万里并不希望林子方离开都城。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有劝留在都城的意味。时林子方担任直阁秘书,杨万里任秘书少监,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志同道合、互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任福州知府,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认为林 子方只有留在首都、留在皇帝身边才能有更大发展。但话不能明说,于是就在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表面是借西湖美景来表达对朋友升迁的祝贺和送别的喜 悦,实则是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当然,林子方兴致勃勃,杨万里也不能泼冷水,只好通这种方式暗示了。
我们来看虚拟语境。为达成某种目的,在情景语境基础上,通过虚拟、想象的方式,如语言虚拟、表演虚拟的方式来创造的某种假定的环境就是虚拟语境。
于永正《草》复习巩固阶段
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师:那么多的花儿不写,干吗写草哇?
生:(一愣)嗯,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你看俺孙女多有能耐!(众大笑)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众大笑)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小朋友,放学回家后请把《草》这首古诗背给家里人听。这里就创造了一个虚拟语境。在 该案例中,于老师就是通过虚拟语境的方式进行教学的,通过扮演奶奶检查学习效果的。他首先问:“谁愿意背给奶奶听?”这就考虑到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 不是强人所难;接着说:“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点明了学生(虚拟语境中的孙女)的交际对象的文化水平和生理特点,要 求学生(孙女)要意识到交际对象的这两方面因素对“奶奶”和“学生”(孙女)的影响和制约,这就为下文中奶奶的一系列提问和学生(孙女)的必须回答提供了 合理解释,显得真实自然。就是鼓励,于老师在创设的虚拟语境中说:“你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完全是一种生活化的语言,十分符合虚拟语境中的人物身份。这 样,虚拟的语境更具交际性,更符合实际需要,并始终指向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现在来看看认知语境。包括言语表达者和接受者已有的知识、经历、思想、身份、文化程度、性格、修养等。认知语境即师生双方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如霍懋征老师在指导学习《飞夺泸定桥》前,复习学生已学过的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当学生将“大渡桥横铁索寒”与“飞夺泸定桥”联系起来后,学生很快就能够明白《飞夺泸定桥》一文的主旨和主要内容。
再谈谈语境功能。语境功能多样。作为教学研究者,能够把握住语境的解释功能和制约功能即可。
制约功能指语境对于语言应用所起的限制作用,要求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必须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言语表达形式进行交际。
解释功能是针对读者、听话人而言的,指语境对于言语活动中的某些语言现象的解释和说明能力,特别是对会话含义及模糊意义具有强大的解释和说明功能。
在语境理论基础上,形成语境教学理论。语境教学指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语境因素来引导教师教与学生学,以期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教学形态。
这里的语境和小学语文情境中的情境不是一个意思.李吉林先生所说的“情境”,指教师人为创设、优化了的“渗透着教育者意图的”典型场景,具有再创性、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特点,来源于古代文论中的“情境”,强调艺术化,特别喜欢通过音乐、美术、戏剧等手段来创设,不一定具有交际性特征。
两者有相容的地方,大而言之,李吉林的情境是语境的一种类型,与虚拟语境相当。语境教学实施需要掌握的规律和做法很多。本次我们只能讲其中的一两个问题。
首先说说语境教学的目标。语境教学视野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言语交际能力。思想教育不是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
有人认为,语境教学目标如此定位容易忽视思想教育。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在语境教学中,不是有没有、要不要思想教育的问题,而是思想教育如何定位,进行什么样的思想教育和如何进行思想教育的问题。
在语境教学中,思想教育不是语文教学目 标,而是语文能力形成过程中附带的效果。思想教育应该隐性化,潜隐于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中。
当然,如果非要将思想教育确立为语境教学目标,建议将语文能力目标作为显性目标,思想教育作为隐性目标。无论如何,不能让思想教育目标独立,坐大。否则,语文就不成为语文了。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实现语用能力目的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语用能力目的的“附带的效果”开发学生智力是实现语用能力目的的心理前提,提高审美能力已经内在的包含在语用能力的内涵之中。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
强调语境就指向着语文能力。
举个例子:一味强调思想教育就很可笑。《燕子》教学片断
师:现在我们对课文比较清楚,写燕子模样的美,在美的春天里赶来,然后写了飞行的美,我们想想,课文为什么把燕子写得这么美?(学生回答有困难)
师:(启发)如果写狐狸怎么不把狐狸写得很美? 生:(领悟)因为燕子是益鸟。
师:对,燕子是益鸟,我们要爱燕子,不仅要爱燕子,还要爱一切的益鸟。
这里教者通过为什么不写狐狸这 一问题来引导出燕子是益鸟,就是一种错误。首先,益兽、益鸟是从人的道德伦理角度加以评议的,动物本身无所谓善恶的。其次,就算可以从人的伦理道德角度去 评论动物,也不能说狐狸就一定是坏东西。狐狸本身也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如三江源鼠患成灾,就与吃田鼠的狐狸少密切相关。再 次,拿燕子和狐狸比较本身就不伦不类。最后,不能将寓言中所学到的狐狸的不良品性定势化,限制学生的思维视野。
每一门课程都有思想教育,但不能说思想教育是目标。再举一例: 《桂林山水》教学
师:假如我们现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看到这儿山青水秀,我们想说一句什么话?
生:这儿的山水真美啊!
生: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是这样。生:桂林山水甲天下。师:这时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桂林这样的山水各地都有。我们看到桂林山水,就会想到祖国的山山水水„„
山水美景和热爱祖国之间并不存 在线性逻辑。两者之间没有内定的逻辑关系。山水美景是否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否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这要看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心境。否则就要闹笑 话。比如一位教师教巴金的《海上日出》,认为文中所写的壮景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其实,《海上日出》是巴金先生在1927年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期间所写的向兄长报告的旅程见闻而已。这里的“海上”是指红海上,并非中国海上呵,又怎么能见景就以为表达了爱国主义精神?
在《桂林山水》教学中,教者为了让学生受到爱国思想教育,又做了一个练习:“山水”的同义词有哪些?可以加上哪些词儿组成词组。你能从这些词组选出一组造句,用来赞美祖国的锦绣河山吗?比如陈述句、感叹句,为了强调也可用反问句。其实录过程为:
师:„„“山水”又可以怎么说? „„
师:这些词可以和哪些形容词搭配来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
师:谁能从中选一个词组,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生:祖国的河山多壮美!师:改成感叹句会吗? 生:祖国的河山多壮丽啊!
师:再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生:祖国的河山这么美,我能不爱吗? 师:学习了桂林山水,我们知道祖国山河秀丽,更加深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还需要指出的是,学生造的句子“祖国的河山多壮美”已经是感叹句了,教师依然还问学生“改成感叹句会吗”,有点画蛇添足。不过,想一想教者意在强化思想教育,让学生说出“祖国的河山多壮丽啊!”这样的句子,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
因此,在语境教学视野,语文教学目标就是培养语文能力,而不是别的。在语境教学视野,语文教学目标要求做到具体、精当、针对性强。
看一个例子,大家看怎么改? 分析《狐狸和乌鸦》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8个生字,认读7个字。能初步认识课文中的一类和二类生字。2.能看拼音熟练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
3.朗读课文, 培养同学们针对课文内容参加讨论,发表见解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感悟课文,体验情感。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排演课本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利用彩色插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2.通过讨论展开想象,知道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看看这一课目标真多!有的非常抽象,希望一篇课文达成这么多目标。有的实现主体不是学生。
分析《狐狸和乌鸦》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读7个字。能初步认识课文中的一类和二类生字。2.能看拼音熟练的朗读课文,知道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写成以上两条,是否更妥当些?
语境教学目标强调是语文,而非其他的;强调是这一课的,而非抽象的。以上我们说的是语境教学目标。依此,我们就会发现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了。
以下,我们来谈谈上下文教学设计问题
上下文设计法是运用上下文理论来编制语文教案的一种方法,是语境设计法中的一种。上下文设计法法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具体表现在各类能力的培养和各种类型的语文教学中。
1、贯穿于各种能力培养的设计中
在口语交际、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中,都要用到上下文设计法。特别是在阅读能力培养中,在词句、语段和语篇含义的理解,词语读音的确定,语法结构的判断,朗读的推敲,病句的修改以及有意识记的训练中,都可以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基本训练思路。2.贯穿于语文教学设计的各种类型中(1)识字教学设计。可以根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进行分散识字教学设计。如在初读课文时,认识生字;在精读课文时,理解生字词;在复读课文时,学写生字词。
在写字教学中,可以将生字融于词语、短语、句子的训练中,采用组词、填空、选择、改错及造句等形式学写生字,而不是脱离上下文语境单一布置抄写生字。
(2)阅读教学设计。设计时强调要熟悉整篇课文,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再具体学习课文,做到课文不熟不开讲;指导学生学会整体感知,联系文章的整体来体会词句的意思,努力把词语放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根据特定的语义场解词、释句。
(3)写作教学设计。教师首先要分清语体,根据语体的有关要求来决定和选择文体、话题及用语风格,然后再选择素材、结构方式及表现手段,最后还要注意语音的上下文、语词的上下文、语法的上下文、语段的上下文和篇章的上下文的前后制约作用,恰当选词择句,避免前后矛盾和不协调。
(三)上下文设计法与教材研读
可以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备课策略,做到瞻前顾后,新旧联系,从整体到局部,了解整套,把握全册,掌握单元,吃透各课;再从部分到整体,反复理解,不断升华。
(四)上下文设计法与课堂结构设计 1.总分总结构
总分总结构有整体感知、细读深化和复读巩固三个环节组成。这三个环节体现了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的设计策略。其中整体感知要求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个宏观的初步认识,为细读深化联系整体奠定基础;细读深化从上下文出发,对该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学习;复读巩固从整体出发,深化对文章整体的认识。
从整体感知到细读深化是自上而下,从细读深化到复读巩固是自下而上,因而采用这种阅读结构方式效果较好。
作文教学有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理论(1)标准形态
教学结构表现为整体感知、细读深化和复读巩固三个环节。如于永正的《草》。
(2)总分形态
教学结构表现为整体感知、细读深化。如于永正的《月光曲》教学。(3)分总形态
教学由部分到整体,体现出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的精神。
如刘须锦老师设计《金蝉脱壳》第一课时:首先是读写生字,因词连句。读写9个生字,组词,在书上画出这9个生字词。接着,熟读词语,因词连句。画出9个词语相关句子,熟读,并背诵这些句子。再巧用熟句,连句成文。将相关句子归类,相机渗透逻辑分段,整体感知课文。最后,呼应语词,概说课文。对照生字,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2.散点聚焦式(焦点辐射式)
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各种教学内容向文中某一核心点聚焦;围绕文中一点,联系文中的其他部分内容,向其他内容辐射延伸。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一句话: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可以围绕这一点运用散点聚焦式(焦点辐射式)来设计教案。
(五)上下文设计艺术
1.上下文隐现法
指先采用隔断上文或下文的方法,将后面一部分内容暂时隐去,再根据要求逐步呈现下文的方法。
2.延后法
指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作滞后处理,在学到相关部分时或者学完课文后,再来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这样做便于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联系全文,避免断章取义。
3.回望法
指教师在学习相关段落或重点语句以及文眼时,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相关语段,指导朗读,理解语段。
4.瞻前顾后法
指在设计理解相关文句时,既联系上文,也联系下文。5.补充原文法
针对小学语文课文很多是节选这一现象,有意识地补充原文相关内容,或者是节选的前文,或者是节选部分中删去的内容,或者是节选的后文,从而深化学生认识。
以上是上下文设计法基本理论
我们来例子谈。比如《师说》,有人认为中心是古之学者必有师,主题是尊师重教,你认为合理吗?第三节究竟是写“圣人无常师”还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里的“是故”究竟是释为“因此”还是释为“这原因(是)”?
面对这些问题,只要从上下文出发,就可以轻松解决。如对该文的主旨,结合上下文可知,第一节是论证“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二节则指向现实,对当时盛行的不愿从师现象给予尖锐批评,第三节写孔子从师情况,第四节介绍当代学子李蟠从师情况,说明写作缘由。很明显,“古之学者必有师”不能涵盖各节内容,而且第二、第四节内容并不是以今衬古。因此,本文主旨只能是“学者必有师”。
与此相关,有人说本文阐述了尊师重道的观点,这说法也不准确。原因是全文论述的是要从师而非要尊师。说重道,不能说文中没有这样的意思,但不是重点。“尊师重道”的观点就失去了文本依据。
关于第三节的论点,很明显,文本的一、二、四节主要谈的是要从师,根据上下文,第三节不可能另辟主题,谈别的话题。事实上,第三节首句就点出“圣人无常师”,接着从事例、引言两方面证明并对事例进行分析。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则是对“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却仍能为孔子之师现象的解释,其后的“如是而已”更是从语气上证明了这一点。
之所以有人认为该节论点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不是“圣人无常师”,一是由于没有将该节放到上下文中分析,二是将“是故”的理解狭隘化,以为是一个固定用法的词语,而不是两个词。事实上,无论是《辞海》,还是《辞源》,“是故”都没有作为一个词收入。这表明“是故”本是两个词,“是”可释为代词“这”,“故”可释为“原因”,“是故”即可解释为“这原因(是)”。值得注意的是,“故”还是先秦的逻辑术语,指事物的原因、条件,也指推理论证中的根据、理由。
以上说的是上下文设计法在课文读解中的运用。
至于教学内容设计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文体特点和选文功能角度来确立。
第三篇:情景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情景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章彩云
(信阳师范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摘 要] 情景语境制约着词语意义的理解,由情景语境的差异必然导致词汇特定内涵的不同。英语词汇教学必须和一定的情景语境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特定词背后能影响词义的各种情景因素,使该词在一定语境中的确切含义得到定位。[关键词]情景语境;词汇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916(2004)01-0000-02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Context to the Vocabulary Teaching
Zhang Caiyun
(Xinyang Teachers’ College Henan
Xinyang 464000)
Abstract: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is restricted by situational context.The connotation can’t be determined without the help of the context.Therefore, vocabulary teaching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context which can often exercise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meaning of words than we realize.The paper has expounded the application of stylistic context and emotional context to the vocabulary teaching.Key Words: situational context;vocabulary teaching;application
词语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语境制约的,没有语境的帮助,词语的真正内涵就难以确定。多少年来,我国的英语词汇教学在很多情况下忽视了词的一定的语言环境,往往是孤立地教词,以致造成学生的词汇学习因缺乏语境意识而思维简单,方法单一。结果,许多学生学习英语,尽管已经掌握了一些语法规则,并且“记住”了一定量的词汇,却不能准确把握词的具体意义,有的学生甚至写不出正确的句子,更不用说得体地运用英语去表情达意进行交际了。关于语境的运用,在我们的英语词汇教学中具体的情形很多,本文欲拟就情景语境的运用作以探讨。
一
言语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情景语境就是指言语行为发生的实际情景。具体说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言语活动的风格。包括参与者双方的年龄、性格、身份、职业、修养、处境、人格、观念、社会地位、思想倾向等及其相互关系;二是言语活动的时间和地点;三是言语活动的正式程度。如语体差异、情感差异等;四是言语活动的范围和主题。言语活动的范围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艺、日常生活等领域。以上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词的选择和词义的定位,是词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
在词汇教学中,情景语境对词义的暗示作用是相当大的。在许多语言场合下,隐藏在词背后的因素非常丰富,它们直接影响着词义的理解,要想能准确地把握词的内涵,1 就需要结合一定的语言情景。这正如评价一位作家,要想对他做出科学的正确的评价,就必须去熟识他的作品,与他的作品结合起来。情景语境在词义理解中的作用,其道理亦然。[1]如: I haven’t got a knife.这句话至少有四种解释:①我在一家餐馆里就餐,发现餐桌上没有刀,于是请服务员送一把菜刀。(表示一种请求);②我没有刀。(表示一种简单的陈述);③你问我借刀,但我没有带。(表示一种歉意);④你做了坏事,我非常气愤。如果有刀在身边,就不客气了。(表示一种威胁)如果语境明确,这句话的理解应该是不成问题的。[2] 一般来说,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词语的义项往往受到规定,只显示出一个含义,这是因为具体的语言情景把多义词的其他讲不通的含义都排除了。不过,有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多义词的两个不同义项在句中都讲得通,这样一来,就产生了歧义。例如:①She was driv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road.②He is a poor mechanic.①句的right作“正确”解,还是“右边”解?②句中的poor是“贫穷的”还是“拙劣的”?当句子提供的上下文线索不够清晰时,就会使词语产生多种解释,从而出现歧义。再如:The oil is running out.句中的oil可能指食用油、润肤油、润滑油甚至可指汽油。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脱离语境,断章取义,有些词的理解甚至可能和作者传递的信息截然相反。例如:Some chicken,some neck!这是二战初期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的一句名言。[3]如果离开当时的背景,割断特定的上文,很难领会言者的真意。原来他是针对希特勒的叫嚣:In three weeks England will have her neck wrung like a chicken.做出的响亮地回答。它传递的信息隐藏在语境的深层次上,即表明了丘吉尔的决心。可见,语言情境作为补充信息的载体,它提供了确切理解语言的基础。
所以,要确定一词语的确切意义,不仅要考虑到言辞语境,还必须考虑到言辞外语境。要看说话人是谁,是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对谁说的,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可以说撇开具体的语言情境,孤立地看一个词,即使运用得再漂亮,再出奇,也没有什么审美价值。
二
在英语学习中,影响学生学习词汇的情景语境有两个重要方面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即语体情景和情感情景。1.语体情景
语体情景指语言使用场合的正式程度及说话双方之间的相互关系。英语中有的词可以应用于各种场合,有的词只适用于特定的场合。可以应用于各种场合或文体的词具有中性的文体意义;只适用于特定的场合的词就有特定的文体意义,如有的只用于庄重严肃的场合,有的只用于通俗的口语中。观察下列各句:①When his dad died,Peter had to get another job.②After his father’s death, Peter had to change his job.③On the decease of his father, Mr.Brown was obliged to seek alterative employment.以上三句话的含义大致相同,但却用于不同的场合,句①用于闲谈之中,较随便;句②用于一般文章中,属中性文体正 2 式英语;句③非常正式,一般出现在正式报告中。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词的使用场合。如 “父亲”的一组词:daddy、father和male parent的使用场合决不可混淆,否则就会闹笑话。daddy是非正式的口语体词,用在家庭内部,主要是儿童用语;male parent书卷气十足,可以算作专门术语,在日常生活中决不能用,而father一词在文体上则是中性的。
再比较下面两个句子:①Pass me the salt.②I’d like a little salt,please.这两个句子虽然都表示相同的内容,但语言组织不同,语气不同,这样便可看出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关系不同:句①直截了当,显然是对自己的亲人或故友讲的;句②则更正式、更礼貌,像是说话人在别处做客。
以上例句说明选词不仅要注意词的使用场合,而且应考虑到交谈双方的地位、身份和关系。下面是几个用词不当的例子[4]:① Hi!(一学生向一位初次见面的老师致意)②When she saw her mother,she announced her love for Jim.③The father denounced his son as a lazy-bones.在①句中“Hi”显然是过于随便的字眼,对初次见面的老师来说是失敬的,可能引起对方的不悦;句②和句③中的“announced”和“denounced”与前一句相反,是过于正式的词汇。因此,依据词的文体意义搞清一个词的适用场合就显得意义重大了。
我们在不同的语篇中要注意使用不同范畴的词,选词要适合叙述者的主题、听众及讲述的目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同义词在文体意义上的差别。有的学生往往喜欢用“大词”,他们以为大词用得越多,越能显示出自己英语水平高。这些倾向都是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的,必要时给予一些文体方面的知识,使学生逐渐学会区别、把握文体,以免因用词不当而影响了文体的统一性。2.情感情景
情感情景指语言交际在一定场合使用下的情感倾向。从情感情景来看,词语有褒义、贬义和中性之分,有的是肯定或赞扬,带有喜悦的感情;有的是否定或贬斥,带有憎恶的感情;有的无所谓褒贬。因此,词的情感意义是通过词的褒贬意义来体现的。那么,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选用词语时一定要着眼于它的感情色彩是否与具体的情感情景相协调。英语里有很多这样的词。如:dislike, brave, courage, diligent, kind„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一个词在汉语里是褒义词,到了英语里却可能是贬义词。所以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介绍词汇的情感意义,以免造成误解。如:在中西两种文化中young和old的感情色彩是不同的。在中国文化中young总是和“没经验的”联系在一起的,如说年轻人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old则时常和“成熟的”,“经验丰富的”联系在一起。如俗语“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姜还是老的辣”等。但在西方文化中young是和“灵巧的”,“精力旺盛的”,“富有创造性的”联系在一起的。old是和“传统的”,“老朽的”,“无用的”联系在一起。[5] 再如:ambition一词在中国词典里意味着野心,但在美国词典中含有进取心的意思。还有在中西文化里“狗”的意义相差甚远。“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汉语中 3 常用“癞皮狗”、“狗东西”、“丧家犬”、“狗改不了吃屎”、“走狗”等来形容所厌恶的人。但是英美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认为狗是“Man’s best friend”(人之良友),他们喜欢狗的某些品质,如忠诚、可靠、勇敢、聪明,所以“dog”在英语中往往含有褒情善意。如:①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时)②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③to work like a dog(拼命地工作)④a lucky dog(幸运儿)⑤a top dog(位居要津)
所以,我们在词汇教学中,是一定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的。如在讲peasant(农民)一词时,告诉学生汉语中的“农民”所指的概念是统一的,指的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没有贬义;而在英语中指的是收入低下、没有受过教育、不懂礼貌、举止粗鲁的人,是封建生产关系所束缚的农业生产者,含有贬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封建的生产关系已为资本主义的农业关系所取代,现在英语中表示“农民”时用farmer来代替peasant。farmer指那些拥有自己的农场或租赁农场的人;peasant通常指雇佣农。[6]发达国家的农民通常在英语中称为farmer,而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则被称为peasant。这就要求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其所指的民族文化范畴,对一些“貌合神离”的“假朋友”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特殊的处理,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有些词在一定的语境中,感情色彩相当浓厚,需要读者细心体会,才能把握语言的真正含义和情韵氛围。如:It was clear to me that we were soul-mates when it came to reducing government and expanding economic opportunity.(显而易见,涉及到减少政府干预和扩大经济机会的问题,我们俩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这是里根获悉撒切尔夫人下野后,回忆两人间的融洽合作关系时说的话。表述观点一致,亲密无间,为什么不说“We were intimate associates”或“We always saw eye to eye”,而说 “We were soul-mates?”笔者揣测,里根是为了更有人情味而选用此词。铁娘子引退,需要老朋友在感情上的慰藉。soul这个词感情色彩很浓(full of emotional warmth), soul-mate指 a person temperamentally suited to another , 强调双方是意气相投的知音。因此soul-mate用于慰问的情景,具有特定的温馨色彩。
语调和声调在表达情感意义时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听力教材和试题中,常常会有一类题目,需要听者根据语调和声调揣摩说话者的态度和话语意义,如大学听力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听力材料: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 falling down , falling down;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 my fair lady.说话者用三种语气讲了这段话,表达了高兴、伤心和惊诧三种不同的情感意义。因此,可以说理解情感意义有时也必须考虑语音语境。
总之,词的情感色彩影响着一定语境下的语言交际及交际质量。在词汇教学中,要让学生弄清词在特定的情感情景下具有的不同情感倾向,以便正确运用好这一类词。[致谢] 谨以此文向我的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维友教授致敬!
[参考文献] [1]张维友.英语词汇教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17.[2]白解红.语境与意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4):21.[3]李丽生.试论语境对修辞的制约[J].山东外语教学,1998,(4):18-19,20.[4]钱兆明.环境与语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1981,(1):53.[5]吴友富.国俗语义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8:56.[6]张国扬、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66.收稿日期:2003-12-15 作者简介:章彩云(1968-),女,信阳市人,信阳师范学院大外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的语境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境
[摘要]语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上下文语境、时间语境、地点语境、心理语境、家境语境还是社会文化语境都对学生理解文章、体会文章内涵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随时引导学生注意语境,帮助他们准确地理解语言,以便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境
一、导语
“情随意转”、“时过境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语境之重要,前人早有所见。做为语文交际圈三大内容构建之一的语境是人借助语言文字完成语用交际的场所,研究语文交际圈教学,研究语境应为首要。
《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对语境也有多处做了要求与说明,仅以阅读板块为例:
在阶段目标之中,第一学段阅读之五:“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阅读之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第三学段阅读之四:“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第四学段阅读之四:“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之八:“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前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这其中的“上下文”、“生活实际”、“文化背景”等都是语境研究所要涉及的内容。那什么是语境呢?
语境即语言环境,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基础和条件,这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情景和人之间产生的。任何思想的交流都离不开与说话者有关的语境。在语文的阅读材料中,尤其是文学作品中,语句的意思跟上下文,以至与整部作品的背景知识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下面几种语境因素.二、语境因素 语境包括以下几种
1、上下文语境
上下文语境指的是词、短语、句子或篇章的前后关系,是指特定语言成分的前言后语。上下文可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也可帮助学生消除歧义。例如:
“祥子!”她往前凑了凑,“我有啦!” “有了什么?”他一时蒙住了。
“这个!”她指了指肚子,“你打主意吧!”
愣头愣脑的他“啊”了一声全明白了。(老舍《骆驼祥子》)
其中“我有啦”的意义,只有依据下文“指了指肚子”及祥子与虎妞之间的特殊关系,才“全明白了”。这是下文补充交待了言语的情景后,才使言语意义得以明朗。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文《山中避雨》中有这样一句话: “有生以来,没有尝试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写的是避雨山中的琴韵之趣.这种趣味给作者的印象感受为什么如此之深呢?这也是学生把握文章中心的关键.单看这句话,学生肯定无法理解。教学中,激起学生的疑问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回顾上下文,反复阅读。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教师作出评价后再谈自己的看法:远离尘器,避雨荒山,让作者看到了纯朴天然的景物美,纯真和谐的人情美,让他感到了音乐的巨大作用。
雨中空蒙的山色,静静的小茶店,茶博士坐在门中,悠悠地拉着胡琴,这一切,就如画家手中淡淡几笔勾勒出的山水画,而一曲《梅花三弄》,又使这幅疏淡的山水画,平添了无穷的意趣美和醇厚的朴素美。这是一位画家,文学家,美术家和音乐教育家眼中才能感到的趣味和美啊!一把胡琴、一首乐曲,不仅让两个女孩转忧为喜,纵情歌唱,而且让村里的人都来了,村里的青年都齐声歌唱,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可见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在这种感染力的驱动下,人们真挚纯然的感情情不自禁地得以抒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得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和谐和睦,这真下让作者感到了纯真和谐的人情美,感到了音乐的巨大作用。所以他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通过这样联系上下文,学生就不难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2、时间语境
语言的产生总跟一定的时间相联系。从古至今,语言在发展变化,这要求理解词语或句子时,注意时间概念。如《天安门诗抄》中有这么一首:
黄浦江上一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 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诗中的“江桥摇”,是借谐音喻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这样的情境意义,粉有联系当时的时代才能悟出。所以在教学此类课文时,就要介绍好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隐含的意义。
另外,古汉语中的一些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都应注意时间语境。甚至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评价也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是一篇古代散文,由于当时的年代距离现在很久远,学生要理解课文,这也涉及到时间语境的问题了。教学这篇课文时,一、教师首先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陶渊明的资料,然后教师概括,让学生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从而让学生理解他产生“世外桃源”这种理想社会的思想和社会作用。
二、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有关文言话语上(尤其是“ 交通”、“问讯 ”、“绝境、“ 间隔”、“无论 ”、“ 妻子”等古今词义有差别的词语)帮助学生建立古今词义存在的意识,从而少犯以今律古,以今释古的毛病。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呢?老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A、桃源人为避战乱,为何只带妻子而狠心地丢下儿女?(“妻子 ”为“ 妻子和儿女的”的意思。)B、他们来此“ 绝境”不是自寻死路吗?(“ 绝境”的意思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辨析古今异义是本文重点之一,若教师直接讲授,学生无兴趣,印象也不深,现将“ 交通”、“问讯 ” 等词语的理解转化为以上问题,既省时省力,又能激发兴趣。
3、地点语境
地点作为语境因素,指的是语境所产生的地点。是以说话人所处的位置作为参照点的。在很多的情况下,言语的意义与特定地点密切相关。
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方言词语以及体现地方特色的环境描写的语句、理解时应该结合地点语境。另外,在使用语言时,也应注意场合之分。王占馥教授说得好“不同的交际场合,决定着不同的内容、目的、方式和特点,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场合,决定着谈什么,不该谈什么,该怎样谈。”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开头的这一段话“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这段话写出了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没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秀奇,迤逦连绵,苍翠欲滴。群山作为背景,一泉环绕而过。林深路曲,泉流弯旋,则“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这里赖于壮丽的群山映衬,就益显出山泉的清
朗,而亭台又偏偏踞临泉上,则另含一番风光。这样,无山,则酿泉不美;无泉,则青山孤峙。无亭,则山泉失色;有泉,则亭台增趣。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且辉映生色,构置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
这里写了醉翁亭四周的环境,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写这些是为后面借解释亭名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从而奠定全文写景抒情基调服务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体会和感悟,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4、心理语境
话语的意义与主观现象的认识关系密切,所以理解话语的意义时,不能忽视话语内容的心理语境。
例如鲁迅的《祝福》中有这样的两个句子“祥林嫂 ,你放着吧!”和“ 你放着吧, 祥林嫂!”四婶第一次喊“祥林嫂 ,你放着吧!” 祥林嫂“讪讪的”,有些难为情。因为即使在祥林嫂自己看来,先后死了两个丈夫,儿子又被狼吃掉,已是个晦气,不干净的人。自己是没有资格去动祭礼的。她为自己的举动感到难为情。后来她花钱捐了门槛,认为自己是个“干净”的人了。于是,在第二天年的大年夜,就放心去做以前由她做的摆祭礼的事。四婶还是来了一声“你放着吧,祥林嫂!”的断喝,这是她万万想为到的。以致她“像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由此可见,四婶的话对她心理打击之大。
四婶的前后两句话,对祥林嫂产生的不同影响,是祥林嫂不同心理语境所造成的。
贝利的《第一千个球》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简直羞得无地自容„„这时我倒想起许多事——我似乎见到父亲每星期一拐一拐地走上足球场,膝盖肿得像西瓜那么大;我似乎看见他为了养活一家,在毫无怨言地清理便盆打扫地板。我两眼盯着地板,真希望地上开个洞把我吞下去,埋葬我的羞惭。”这段话是贝利的父亲发现少年贝利吸烟,贝利羞得简直简直无地自容时的心理活动描写。它写出了贝利听到你父亲的谆谆教导后良心受到谴责,内心受到煎熬,亲情胜地过一切,决心埋
葬过去的心理活动。教学课文时,教师可用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办法让学生深入领会心理活动描写在传记文章中的作用。首先由教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贝利和学生的对话,再由学生讨论,认识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对表现人物的个性十分重要。
5、家境语境
家境作为语境,在文学作品中时有可见。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往往与家庭生活环境有关。
林黛玉、贾探春、薛宝钗同为金陵十二钗,她们性格迥异。《刘姥姥游赏大观园》中三位姑娘的居室布置,充分反映出人物的不同性格。而她们的性格之所以迥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们各有不同的家境。
林黛玉自小失去双亲,寄居在外祖母家,因此不得不时时小心,处处留意。其潇湘馆布置所突出的一个“小”字,正是她性格的写照。这是林黛玉的家境形成了她封闭的性格。而薛宝钗家资万贯,尽管跟林黛玉一样同住在亲戚家,但她根本无需依靠姨妈王夫人的资助,再说她还有母亲和兄长呵护,因此她性格很开朗。贾府三小姐探春的性格更是跟豪门相吻合。这从她居室的“阔朗”可见一斑。由此看来,家境也是语境因素之一。
另外,仍然以贝利的《第一千个球》为例:球王贝利小时候因好奇喜欢上吸烟,他父亲发现少年贝利吸烟时,并没有打骂孩子,而是把他拉过去,好像朋友之间的谈话似的向儿子解释,如果抽烟喝酒的话就踢不好球的道理,然后让他自己决定今后怎么办。贝利羞得简直无地自容。从那一天开始,贝利始终没有碰过香烟。贝利不仅球技出众,而且心理素质很好,这与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开的。教学时可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当时贝利的父亲要是打骂他,可能会激起他的反抗。今天的贝利可能就是一个恶习难改的烟鬼,而不是“足球之王”。可见,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乃至事业上的成功与否都有很大的影响。
6、社会文化语境
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文化背景也是语境的一种。在言语交际中,应该考虑对方的文化生活习俗等因素,不然会影响交际效果。
由于社会文化的差异,某些指称意义相同的词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如汉族人与回族人对猪的褒贬不一致。中国人常以海燕、龙作为勇敢的比喻,而欧美人却把它作为有灾难、凶恶之喻意。中国人常以狗作为坏人的喻体,而欧美人却把狗看成忠诚的朋友。诸如此类,在语言的理解和交际中都应注意。
鲁迅的《祝福》写到祥林嫂被卖嫁给贺老六时,“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拜成天地„„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撞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 有人认为,这是祥林嫂同旧势力搏斗,反对剥夺她的自由意志,要决心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我们得知道,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可没那样的觉悟,她完全是在封建贞操节烈观念支配下的行动。她反对得越厉害,就越能说明她受封建文化毒害之深,也就越能衬托她命运之悲惨。
再如陈鲤庭的剧本《放下你的鞭子》,课后有思考与练习(1)、汉子和香姐流离失所,卖艺街头,汉子还要用鞭子狠心地抽打自己的女儿,这合乎情理吗?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剧中青工是怎样一个人物?在当时的社会里,这样的人起了怎样的作用?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因为是剧本,教学时可用活动的等式进行。先让学生读顺文,读懂意,说说课文的时代背景。检查完预习情况后,教师再作总结:首先介绍街头剧的特点,街头剧又称话报剧,是一种反映时事新闻的短小活泼的戏剧样式,因常在街头演出而得名。街头剧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鼓励性、时效通俗性,它所反映的往往是当时的最热门的话题。《放下你的鞭子》是街头剧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剧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况,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发出了强烈的控诉。剧中父女两人的遭遇,在战争初期具有广泛的概括意义,容易激起观众的感情共鸣和民族义愤,曾经产生了很大的宣传教育作用。另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相继沦陷,大批东北人被迫逃进关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的烈火燃遍了全国。广大民众急需发动和组织起来进行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应运而生。它不管在哪里演
出,无不激起观众对日寇的极大的仇恨,不知有多少热血青年就是因为看了这个街头剧深受感染和教育毅然奔向了抗日的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放下你的鞭子》这样的街头剧,成了团结民众,发动民众,鼓舞民众奋起抗日的有力武器。
学生通过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课后的练习自然就理解了。但要深入理解课文和把握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像青工这一形象的特点,还要通过“听读”---“研读”---“欣赏”这一活动过程来教学。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语言跟语境是密不可分的,离开相应的语境,是无从实现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不注意语境,并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境分析和使用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和神奇,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占馥《语境与语言运用》,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2、老舍《骆驼祥子》
3、丰子恺《山中避雨》
4、无名《天安门诗抄》
5、陶渊明《桃花源记》
6、鲁迅《祝福》
7、贝利《第一千个球》
8、曹雪芹《红楼梦》
9、陈鲤庭《放下你的鞭子》
In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Regardless of the context is the
context, the context of time and place context, the context of psychological, family or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all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text of the article, experience plays a decisive connotation of the article.As a result, teachers in secondary schools teaching languages, at any time to help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context, to help them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Key words] language, teaching, context 作者签名:莫良梅
第五篇: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语境的运用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语境的运用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中,如果将词汇和语境有效地结合,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课堂中强调语境渗透,发挥词汇的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的优势,将语言语境和情境语境相结合,深刻理解听到话语的意义,活学活用词汇。
关键词:词汇教学;语镜的运用;语境的作用
语境的定义:语境的英语对应词是context。“Context”最初只指某个词句的上下文,如今它的含义被扩展成“语境”即语言使用的环境。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的。他将语境分为两类,一是“情景语境”,一是“文化语境”。也可以说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它既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如姿势、手势)等。
一、目前高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方面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生词汇的要求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要求词汇教学更注重对词汇所承载的深层涵义的理解;另一方面,近年高考英语阅读量的不断扩大,对阅读速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也对高中英语的词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然而,本人调查发现,许多高中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忽视语境。喜欢完全脱离句子和课文,孤立地讲解词义,把词汇教学弄成词典搬家。这不仅不能使学生理解单词的真正含义。而且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大量的词汇呢?本人认为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充分重视语境的作用,是提高词汇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之一。因为将语境理论运用到英语词汇教学中,能使枯燥的词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能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词汇的含义。促进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在词汇教学的实践中,语境可分为一般语境和具体语境。一般语境指的是关于某篇课文主题的自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而具体的语境可以看作是词法、句法和语篇方面的信息.俗称为上下文。具体语境可以帮助解释词汇的外延意义,内涵意义或语用意义,一般语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词汇的社会文化意义。
1、利用具体语境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外延意义。词汇的外延意义也就是词汇的概念意义,是词义的核心。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那么我们碰到这种现象时该如何确定词义呢?这就必须通过具体语境,领会其外延意义的差别。
2、利用具体语境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内涵意义词汇的内涵意义指的是词的隐含意义,是词在人们的头脑中引起的情感联想。英语的同义词极为丰富,那如何辨别同义词呢?这就要借助于具体语境。去体会其内涵意义的不同。
3、利用具体语境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语用意义什么是词的语用意义呢?语言运用者在一定的语用目的支配下,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以语境或上下文作为参照而赋予一个词的临时意义。能否准确地理解词汇的语用意义也取决于对具体语境理解的正确与否。
4、利用一般语境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文化意义胡文仲先生曾说过,“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如果不了解词汇丰富的文化内涵,就不能理解词汇的真正含义。如英汉中的颜色词,中国人喜欢red,因为它象征着喜庆、吉祥、好运、兴旺等,如be red andexpert(X~X专),red flag(红旗)。但是英美人眼中的“red”往往是伤心和可怕的东西,因为红和鲜血的颜色一样。容易联想到车祸、灾难、凶杀、血战等,如red for danger(;~祥之兆),red hands(沾满鲜血的手)。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基本的词汇知识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养成借助于一般语境掌握词汇的文化意义,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5、利用语境帮助学生提高猜词能力近年来高考阅读理解越来越重视对考生猜词悟义能力的考查.所以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利用各种语境提示来猜测词义的习惯。
(1)根据定义或解释说明猜测词义。一些常见的引出定义的标志性词语有be,mean,refer to,define等。
(2)根据举例猜测词义例子语境能够提供猜测生词的重要线索,往往运用冒号或者for example.such as等引出。例如:AIIthe fumiture had been completely removed SO that not a single tableor chair was tO be seen.通过列举的“table”和“chair”推测出“furni.ture”意为“家具”。
(3)利用常识和上下文相关信息来推断词义。如:Mark got on the motorbike.1 sat behind him On the pillion and we roared of intothe night.根据上下文相关信息及摩托车相关常识,可以推断出“pillion”意为“后坐”。
(4)根据对比关系猜测词义。能体现对比关系的词汇有很多,主要有but,yet.however,while,instead等。如:Written languagetends to be static while spoken language constantly changes.由上例中的while,表明tends to be static与changes形成对比,从而猜出static为“稳定的”意思。
总之,利用语境进行词汇教学,可以把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思想,提高学生运用词汇,用英语的综合实力,那才能让学生学的生动,学的有效,也才能理解其确切的、完整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