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数学24.1圆2教案
24.1圆(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圆心角的概念: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弦、弧中有一个量的两个相等就可以推出其它两个量的相对应的两个值就相等,及其它们在解题中的应用.
2、通过复习旋转的知识,产生圆心角的概念,然后用圆心角和旋转的知识探索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最后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题.
已知△OAB,如图所示,作出绕O点旋转30°、45°、60°的图形.
ABO
二、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P88---P89思考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圆心角?
2、教材P88探究中,通过旋转∠AOB,试写出你发现的哪些等量关系?为什么?
3、在圆心角的性质中定理中,为什么要说“同圆或等圆”?能不能去掉?
4、由探究得到的定理及结论是什么?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
,所对的弦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 相等,•所对的 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 相等,•所对的 也相等.
三、典型例题:
例2.如图,在⊙O中,AB、CD是两条弦,OE⊥AB,OF⊥CD,垂足分别为EF.
(1)如果∠AOB=∠COD,那么OE与OF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AB与CD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如果OE=OF,那么AB与CD•为什么?∠AOB与∠COD呢?
AEOB
CFD
四、巩固练习:
1、教材P89练习1.(直接填写在教材上)
2、教材P90练习2.3、教材P94习题24.1第4题
4、教材P94习题24.1第5、6题(口答)
五、教学反思:
【拓展创新】如图1和图2,MN是⊙O的直径,弦AB、CD•相交于MN•上的一点P,•∠APM=∠CPM.
(1)由以上条件,你认为AB和CD大小关系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2)若交点P在⊙O的外部,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AFODNBMPECAEBMPD
NF
C
(图1)(图2)
【布置作业】教材P94习题24.1第7、8题
第二篇:九年级数学三视图教案2
课题:29.2三视图
(二)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关系
2、经历探索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能识别物体的三视图;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 难点:三视图中三个位置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画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什么?(上节课中的小结内容)
2、说一说:直三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3、做一做: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
4、讲一讲:你知道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关系获
图29.2-7
(二)讲解例题
例2画出如图所示的支架(一种小零件)的三视图.分析:支架的形状,由两个大小不等的长方体构 成的组合体.画三视四时要注意这两个长方体的 上下、前后位置关系.解:如图29.2-7是支架的三视图
例3右图是一根钢管的直观图,画出它的三视图
分析.钢管有内外壁,从一定角度看它时,看不见 内壁.为全面地反映立体图形的形状,画图时规定;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因被其他那分遮挡
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图29.2-9
解.图如图29.2-7是钢管的三视图,其中的虚线表示钢管的内壁.(三)巩固再现
1、P119 练习
2、一个六角螺帽的毛坯如图,底面正六边形的边长为250mm,高为 200mm,内孔
直径为200mm.请画出六角螺帽毛坯的三视图.四、作业
第三篇:九年级数学旋转教案2
26.1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使学生发现一个简单基本图形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能自己动手将简单的基本图形围绕一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审美意识。
2.能清晰地描述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一个简单基本图形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能自己动手将简单的基本图形围绕一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
2.能清晰地描述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清晰地描述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的过程。教学准备:方格纸、简单的基本图形(2个)、自制的可转动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欣赏图案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大风车这个节目吗?老师带来(风车),你们喜欢玩吗?(教师前后拉动,使得风车依次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
提问:同学们,风车有时向这边转,有时向那边转,这两个方向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叫做什么呢?(板书: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伸出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转一转。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其中很多图案都是由简单的图形旋转得到的。请欣赏:(演示课件)师:这些漂亮的图案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旋转变来的。你们想不想也用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旋转,变一个漂亮的图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学生活动:用课前准备的图形尝试着旋转,变出投影中的图案。
⑴ 请学生仔细观察图案的特点后:
师:老师相信在每个同学心里一定有了一个答案,但这只是你的一个猜想,到底用你的方法能不能变出这个图案呢?我们还需要动手试试。同时,你要一边旋转一边思考,你是怎么转的?
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⑶ 全班交流
①
弄清固定点就是中心点,可以用字母O表示,用数学语言就是围绕点O旋转。②
弄清旋转的方向,同时简单复习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③
弄清楚为什么是旋转了90,你从哪里看出来是90?
0
0小结:现在,我们已经弄清楚了三点:旋转时,要围绕一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⑷ 学生再次体验旋转的方法,同时说清楚旋转的过程。在旋转卡纸上进行旋转,(此环节可参照上课录像。)
2.课件演示制图过程 ①
课件演示完整的制图过程 ②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
③
课件再次演示:请学生观察一个基本图形的旋转过程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在旋转的过程中,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都没有发生变化。3.新课小结:
同学自己动手、动脑将一个基本图形旋转变出一个完整的美丽图案。
三、活动深化,巩固提高 1.想一想,填一填 课件出示教材的练习。
2.学生再次活动(小三角板旋转,变出不同的图案。)
引导发现:同一个图形,绕不同的点旋转,可以变出不同的图形;同一个图形,绕不同的点旋转,但每次旋转的角度不同,也可以变出不同的图案。
四、实践体验,拓展应用 1.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
师:生活中需要各种不同的美,有时人们就会利用旋转能变出美丽图案这一特点,来美化我们的生活。请继续欣赏(课件演示,地砖、磁砖、窗花、布艺设计等)
2.学生设计图案
利用手中的图形或身边的一些器物,用旋转的知识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3.作品展示
五、回顾反思,效果评价
问: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快和你的同桌说说吧!
六、板书设计:
0
旋转
中心点
顺时针 方向
逆时针 角度
第四篇:九年级数学教学反2
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通过函数的教学,我明白了根据函数的图象所经过的点的坐标,确定解析式是重点,学生必须掌握,这点大多数同学都掌握得较好.只是极少数同学不细心,把几种函数混淆,或者函数定义把握不准。根据图象说出函数的性质,也是必须要掌握的,这一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做题速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各种函数的图象要了如指掌.我在教学中重点是引导学生怎样去观察图象,从图象得出其性质.如在教反比例函数图象性质时,先根据画图象的步骤画出函数的图象,再观察图像,提出研讨问题,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引导下观察、发现图象性质,这样学生容易掌握,且掌握得较好.另外象一次函数值与反比例函数值比较大小时,只有认真观察图像找出规律,才能准确判断。这种学习方法对其它函数的学习,特别是下册要学习的二次函数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初中阶段所学的函数包括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他们都是从函数的表达式和的定义入手,得图象,这样让学生对数形有个认识,也加深了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对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掌握的非常好,但对于函数的综合应用及和几何知识的联系还很欠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侧重于知识间的联系方面的能力训练,以达到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中招考试中得心应手。
第五篇:九年级数学课堂作业第一章2
九年级数学课堂作业第一章2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的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EFGH,则四边形EFGH的形状 为;如果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四边形EFGH的形状为;如果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等,则四边形EFGH的形状为;如果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则四边形EFGH的形状为。
2、已知△ABC中,D、E分别是AB、AC边上的中点,且DE=3cm,则cm3、已知梯形的上底长为3cm,中位线长为6cm,则下底长为。
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6、8、10,则由它的三条中位线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周长为。
5、等腰三角形两条中位线的长分别为1和2,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6、等腰梯形ABCD的中位线EF的长为6,腰长为5,则该等腰梯形的周长为。
7、用一块面积为450c㎡的等腰梯形彩纸做风筝,为了牢固起见,用竹条做梯形的对角线,对角线恰好互相垂直,那么至少需要竹条_______㎝.8、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与一个梯形的面积相等,且高也相等,若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8,则梯形的中位线长为()
A、36B、18C、9D、279、已知,如图,△ABC的中线BD、CE交于点O,F、G分别是OB、OC的中点。求证:EF=DG且EF∥DG。B
E O
CA10、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E为CD的中点,EF⊥AB于F,如果AB=6,EF=5,求梯形ABCD的面积.AD
BF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