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备课上高侍郎(5篇)

时间:2019-05-15 03:1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学备课上高侍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学备课上高侍郎》。

第一篇:国学备课上高侍郎

古诗《上高侍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2.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活动过程:

一、经典再现

1.上高侍郎

[唐] 高 蟾

天上①碧桃②和③露种,日④边红杏倚⑤云栽。芙 蓉⑥ 生在 秋江上,不向 东风 怨未开。

二、了解作者。

高蟾,唐代文人,家贫、为人重气节,善于写诗,气势雄伟。后来他由高侍郎推荐成为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其著作有诗集《新唐书·艺文志》。

三、说文解字: ①天上:指皇帝、朝廷。②碧桃:传说中仙界有碧桃。③和:带着,沾染着。④日:太阳。⑤倚:傍着。⑥芙蓉:荷花。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理解。

四、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质疑。

五、品读悟情:

天上仙家的碧桃树沾染着雨露种下,太阳边的红杏倚靠着云彩而栽。我这朵芙蓉长在萧瑟的秋天的江边,但不抱怨春风为何不吹来让我这朵花开一开。

六、教师范读:

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象画面。(想象古诗的画面,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诵读:

1、学生自由练读。

2、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七、小结:

这是写给主考官高骈的诗,题目又作《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前两句比喻对别人考中进士表达羡慕,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借皇家权贵谋得官职的人的不满;后两句比喻自己的自信和进取态度,希望能够得到高侍郎的援引赏识。

八、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上高侍郎》。

第二篇:《侍郎》读后感

《侍郎》读后感

广袖罗衣七尺绸,云鬓娥眉玉搔头。揽纱辗转梦千般,鲜见一人花容瘦。不所指千夫唾,可堪锦一夜寒。令赏泥瓦暮春雪,不念金阁伴秋蝉。

我,在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就被吸引住了,一种莫名的冲动想一睹其芳容。于是千方百计找到了原创。这是一篇以古代为背景的小说,是在华丽得过于炫目的地方埋藏的爱。虽然作者在文中并没有提到,却会让读者在细腻的文笔中聆听爱如雪莲般开放,像泉水潺潺流远的柔软。

“什么是王者?他代表了无上的权力,还是最深的寂寞?天下人只会看见最表面的一切,却永远不会了解,身为‘王者’所拥有的,从来都并不真正属于他。”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许久没能回过神来。千百年来,对于历代君主世人众说纷纭、言论不一。无人遮住他们的口,可他们在嘶声力竭唾骂的同时,却不知,高处不胜寒。在那外人无限向往的皇宫内,能得到真爱是何等不易。可是,他们不知;可惜,他们不知。苍天有泪,英雄无罪,美人何辜?看是无意却有意的一句话却概括了所有:皇帝,是天下间最有能力自私,却最不能自私的人。

在经历了种种不堪回首的往事之后,时世流年。物事人非的无可奈何,道出了千百年来时光飞逝和人间常情。身为皇者,他拥有这个自私权力,但是否踏出那一步,也只是凭他的意愿罢了。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幸福是什么?

这是文中围绕得最深的话题,或许也是当今人人追寻的答案。就像文中的主角们一样,明明知道幸福持手可得,却碍与一些虚无的东西而不愿回头。于是他们失去了所有。就连曾经拥有过的,也失去了。还剩下什么呢?躯壳罢了。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为了虚荣,为了权贵,为了欲望,为了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放弃一次又一次占有幸福的机会。爱,自尊都萎在土里,化灰化尘。

人们在爱中去老,去死。去与失散,在这场拿自己的年华作筹码的赌局中随波逐流,无人幸免。那个脆弱的东西承受不了一丁点儿的谎言和欺骗,也容纳不了丝毫的懒散和不尊重。最基本的,就是相信。相信一个人并不难,尤其这个人是你身边的人。文中的两个人,当他希望他相信的时候,他却选择了怀疑;当他选择相信他的时候,他却怀疑他的相信。两次抉择,对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区区两次不算什么。因为有太多的后备题够我们去弥补了。可惜不然。一盘棋,走错了一步,就可能全盘覆没,即使想方设法挽回,也要浪费多几倍的棋子勉强挽回。如果赌注是时间呢?一道选择题,让你选择相信或怀疑,对方是你朝夕相处的人,不要有一丝犹豫。你会选择什么?同样抉择的他并不是

怀疑,只是在诸多证据面前犹豫了一下。于是他后悔了。赌注是时间,所有人陪着他等了几年,终于等到了下一道选择题,同样的人,同样的赌注,同样的相信与怀疑。他毫不犹豫的相信,换来的却是不屑。看似不屑,更多的却是怀疑。原来几年前的抉择,改变了两个人。

有人说:希望是用来破灭的,爱人是用来欺骗的,朋友是用来出卖的,誓言是用来背叛的。是不是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希望,爱人,朋友,誓言了呢?能分清它们的往往并非老成的大人们,而是孩子。正如《侍郎》里的太子,年龄如此小的孩子能拥有的睿智。那是在经历了怎样的童年才配拥有?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时间,在这深宫之中的孩子,却要教一般人成长得更快。从他有记忆开始,每天必须面对的就是看不完的书,习不完的武,不容许有一丝松懈。父亲很疼爱他,却从来没有给他说不的权利„„尽管如此,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敬仰着他的父亲,理所当然的不想让父亲失望,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父亲满意的目光。

“皇上也太辛苦了吧,寝宫不是让人休息的地方吗?可奴婢觉得这里„„华丽得让人压抑。”短短的一句话,倾诉了多少帝王将相的苦痛。天子„„只是个堂皇的说词罢了,什么九五之尊,不过就是天下人的傀儡。‘明君’就是天下最吃力的苦差。

突然想起以前看大话西游时最后镜头的感觉,仿佛以前经历的一切都只是一场梦,到觉醒时早已沧海桑田。流年如歌,我是听着歌看完《侍郎》的。那首歌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狐狸雨》。年少轻狂时的傲气在时光的打磨下早已不见踪影,只余下荒凉。每当我发呆想起以前的事的时候,会觉得很奇怪。我才几岁呢怎么总喜欢“想当年”?!说到从前,我跟所有同龄孩子一样单纯。没有约束没有顾忌,总是肆无忌惮的大笑大闹。现在偶尔想起觉得像梦境一般,一切一切都很不真实,却又真正的存在过。如果有人突然对你说:“你刚刚的样子„„比较像我认识的你。”这样的话你会怎么办?“荒谬!什么像不像,这世上只有一个我。”会这样回答他吗?是的,这世上只有一个你。可又有两个你:一个过去的你和一个现在的你。所以当有一个对你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也同时意味着,你变了。

再缜密的谎言也有揭穿的时候,再深沉的情感也有空洞的时候。什么也抵挡不了岁月的审判。幸福在这里,又算什么呢?真相有时候是可怕的。在你利用时光的揣摩来看清真相的时候要知道,或许在真相浮出水面之后你会后悔。善意的谎言总比恶劣的真相好的多。毕竟,仇是一笔账,恨却是一种感觉。谎言会让人恨,恨说谎的人的欺骗;真相会生仇,会多一个两个百个千个敌人。这世上,没有谁会没有懦弱的时候。所以恨,或许比仇更好吧。

人生在世,便犹如一个金石混杂的漏斗,时间在其中充当的角色就是一个筛子。若许年,待繁华奢侈尽逝后,总会留下那么几个人,让你终生难忘。这些人就是你生命的转折点,他们不会一下子全部出现,而是一个接一个的成全抑或是败坏你。是爱是恨,都会永记心中。他如此,他亦如此。一个,令人明知不能接近,却依然自取灭亡般一步步靠近。另一个,令人明明想要接近,却怎么也接近不了。这样的两个人,在世人面前扮演着循规蹈矩的爱情故事,却

又各自唱着自己的独角戏。是不懂爱么?不,他们懂。所以在失去得再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他们终于找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爱是虚空,爱如扑风。在爱面前,无论君王,乞丐,公主,妓女。皆是不分贵贱,部分尊卑,众生平等。人们在爱面前俯首称臣,然后便是人与人之间永恒的交锋,不可避免的互相伤害。世人对这一切都心知肚明,可还是要去爱,并且爱的轰轰烈烈,一往无前。即使头破血流,奄奄一息,亦不肯回头。犹似,飞蛾扑火。倘若,有人倘而皇之指着一个人说:“你的爱是不洁。”那么这个人可悲的。在这混沌的世间,在这被金钱,权利,欲望充斥的世间,谁又有资格指着谁说,这是不洁。爱没有洁与不洁,对与不对之分。它只有得与未得,爱与不爱之分。孽缘,亦是缘。就像没有一种爱能让所有人幸福。

故事的最后,像童话一样完结了。没有了之前的惊涛骇浪与世态炎凉。人生如歌。那些曾经,怕也没有人能回忆了。

后记:

展目向夜色深处那灯火辉煌之处望去。

突然有一个瞬间,灯下有两个身影那么熟悉。

那两个人走着走着,同时转过脸,笑了起来。好像是幸福的。

当我闭上眼睛再睁开的时候,还是熙来攘往的人群,刚才的画面已经消失了。

道中高一:yoonjae`

第三篇:五年级国学启蒙备课

五年级国学启蒙备课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经典驿站。包含了《诗经》、《韩非子》、《淮南子》、《战国策》中的各两篇经典文章,让孩子真正接触历史,与经典亲密接触,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触摸民族文化的根。

本单元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让孩子读背这些经典篇章,然后扩展出去,引导学生阅读与此相关的其他文章,并且,让学生谈体会,让这些经典真正渗入学生的血液,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精神,享受经典文化的魅力。

课题一:硕鼠(《魏风》)

教学目标:

1、背诵硕鼠,借助译文理解古文含义。

2、了解《诗经》的大体内容,读背其他相关的反映人民生活和不满情绪的诗歌。

3、完成成长阶梯,让学生学有所得。

课前准备:相关的《诗经》的资料以及与本课有关的《诗经》中的作品。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一课时

一、浏览本册教材的编排,让学生对国学启蒙这门课程的性质有认识,能喜欢本门课程。

二、学习《硕鼠》。

1、学生自读《硕鼠》,能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包含的感情。

3、学生读译文,体会文章的含义。

4、再读文章,读出文章包含的感情。

5、理解文意:重点理解以下字词句子:

“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

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残忍无情,得寸进尺,剥削的程度愈来愈强。

“贯”,侍奉。汝,指奴隶主。“三岁”言其时间之长久,并非确指。“莫我肯顾”,一点也不肯感念我们。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国”到“乐郊”,则集中表现了奴隶们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他们幻想着能找到一块理想的国土,摆脱奴隶主的压榨和剥削。“逝”,同誓,表示坚决之意。“适”,到也。“爰得我所”,犹言“乃得到了我们安居的处所”。“直”与“所”意同。全诗最后说,在这块幸福的国土上,“谁之永号”,谁还会再过啼饥号寒的生活呢?人人平等,人人幸福,再也不用哀伤叹息地过日子了。很有点象后世的《桃花源记》所设想的蓝图。

6、理解表达的思想:

《硕鼠》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的美好理想,试图寻找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平等的社会,这虽然在当时根本不存在也根本不可能达到,但毕竟比《伐檀》单纯的指责前进了一大步,标明奴隶们在长期的反抗斗争中,已逐步清醒了阶级意识,开始有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和对未来社会的合理设想,可以看作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

7、引导学生背诵《硕鼠》。

三、温馨点击,了解《诗经》。

1、请学生阅读《温馨点击》中的内容,初步了解诗经。

2、请学生回答记忆住的内容。

3、教师补充《诗经》的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拙,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四、课下搜集有关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篇。

总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背诵《硕鼠》。

二、交流《诗经》中其他类似诗歌。重点学习背诵《伐檀》。

(一)《伐檀》原文

伐檀 【诗经·国风·魏风】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劳动者对统治者不劳而获的讽刺。)

(二)文意理解

《伐檀》是魏国的民歌,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这首诗三章都以叙述伐檀木起头,是当时干着繁重伐木劳动奴隶,一边劳动,一边想到社会的不平,而随口唱出来的歌声。全诗三章,采用了回旋重沓、反复咏叹的手法,使思想和感情得到畅快的倾泻。

“坎坎”是伐木声,檀树的木质很坚硬,古人用以造车,因而伐木的劳动强度就很大,很艰辛。奴隶们把树砍倒了,然后把它们堆放到河岸边,为的是利用水力把这些树木运走。“干”是岸。“寘”就是堆放的意思。“清”和“涟”都是形容河水的,“涟”指风吹水面,纹如连锁。这时,在河岸边,奴隶们想到自己每天都从事着沉重的劳动,但却过着缺食少衣的生活,而那些奴隶主们,从不知稼穑之艰,狩猎之苦,却坐在家里吃着美餐佳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于是,不平之气陡然而起,他们向奴隶主提出了尖锐的责问:你自己不种地,为什么拿的粮食特别多?你自己不打猎,为什么你的院子里挂满了野兽皮?“廛”同缠,作“束”解。三百缠即三百束,极言数量之多,不一定是确数。“县”同悬。“貆”,兽名,代指野兽类。“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句就是直接的指责了:这些“君子”们,你们不是白白地吃饭吗?“素餐”犹言白吃饭,不劳而食。第二、三章文字上稍作了变动,一方面为的是反复咏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加深了所要表现的主题。“辐”是车轮中的直木,伐檀就是为了做车辐,车轮。“特”是指三岁的野兽,“漘“是指水边。

《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很多,《伐檀》即是其中措辞尖锐,叙述直截了当的一篇。因为在这些歌唱的劳动者看来,劳动果实应该由劳动者所享有,不劳者不获食,而眼前的社会现象却完全相反,不劳者“取禾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不猎者“庭有悬貆”、“有悬特”、“有悬鹑”因而感到极大的不平和愤慨。尽管他们还意识不到造成这种不合理的分配现象的社会根源何在,但他们凭对现实的直接感观,已经清楚地看到:社会上存在着两大阶级,一个是生产者,一个是所有者,生产者不是所有者,所有者不是生产者。这就是《伐檀》一诗的思想高度之所在。

这首诗艺术性也是很强的。它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反映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区别,一些人辛勤劳动却食不果腹,另一些人不种不猎却过着优裕的生活,这不是明显的不合理吗?结句则以讽刺的口吻,昭示出了那些高高在上、自命不凡的“君”们的原形,揭露了他们寄生虫的本质。章法结构采用的是反复重沓的形式,为的是强化主题,突出重点。句式安排则长短错落,参差灵活,舒卷自如,十分生动灵活,富于感染力。

三、完成成长阶梯。

学生完成内容,对《诗经》有全面的把握。

课题二:黄鸟(《秦风》)

教学目标:

1、背诵黄鸟,借助译文理解古文含义。

2、了解挽歌内容。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三课时

一、学习《黄鸟》。

1.学生自读《黄鸟》,能读通句子,读准字音。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包含的感情。3.理解词语

①交交:鸟鸣声。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交交,通作‘咬咬’,鸟声也。”黄鸟:即黄雀。②棘: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枝上多剌,果小味酸。棘之言“急”,双关语。③从:从死,即殉葬。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姓赢,名任好。④子车:复姓。奄息:人名。下文子车仲行、子车鍼(zhēn)虎同此。⑤特:杰出的人材。⑥“临其穴”二句:郑笺:“谓秦人哀伤其死,临视其圹,皆为之悼慄。”⑦彼苍者天:悲哀至极的呼号之语,犹今语“老天爷哪”。⑧良人:好人。⑨人百其身:犹言用一百人赎其一命。⑩桑:桑树。桑之言“丧”,双关语。⑾防:抵当。郑笺:“防,犹当也。言此一人当百夫。”⑿楚:荆树。楚之言“痛楚”。亦为双关。

4.学生读译文,体会文章的含义。

5、再读文章,读出文章包含的感情。

二、经典赏析

《黄鸟》是讽刺秦穆公以人殉葬,痛悼“三良”的挽诗。

《左传·文公六年》载:“秦伯任好卒(卒于周襄王三十一年,即公元前621年),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据此,不仅诗的本事有信史可征,作诗年代亦有据可考。《史记·秦本纪》亦载其事:“缪(穆)公卒,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车)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殉葬,是奴隶社会的一种恶习,被殉的不仅是奴隶,还有统治者生前最亲近的人,秦穆公以“三良”从死,就是一例。《黄鸟》一诗只哀悼“三良”之死而不及其余,由此可知,那174人均为奴隶无疑。

诗分三章。第一章悼惜奄息,分为三层来写。首二句用“交交黄鸟,止于棘”起兴,以黄鸟的悲鸣兴起子车奄息被殉之事。据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的解释,“棘”之言“急”,是语音相谐的双关语,给本诗渲染出一种紧迫、悲哀、凄苦的氛围,为全诗的主旨定下了哀伤的基调。中间四句,点明要以子车奄息殉葬穆公之事,并指出当权者所殉的是一位才智超群的“百夫之特”,从而表现秦人对奄息遭殉的无比悼惜。诗的后六句为第三层,写秦人为奄息临穴送殉的悲惨惶恐的情状。“惴惴其慄”一语,就充分描写了秦人目睹活埋惨象的惶恐情景。这惨绝人寰的景象,灭绝人性的行为,使目睹者发出愤怒的呼号,质问苍天为什么要“歼我良人”。这是对当权者的谴责,也是对时代的质询。如果可以赎回奄息的性命,即使用百人相代也是甘心情愿的啊!由此可见,秦人对“百夫之特”的奄息的悼惜之情了。第二章悼惜仲行,第三章悼惜鍼虎,重章叠句,结构与首章一样,只是更改数字而已。

秦穆公用殉177人,而作者只痛悼“三良”,那174个奴隶之死却只字未提,则此诗作者的身分地位不言而喻。殉葬的恶习,春秋时代各国都有,相沿成习,不以为非。《墨子·节葬》篇即云:“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不过到了秦穆公的时代,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人殉制度是一种极不人道的残暴行为,《黄鸟》一诗,就是一个证据。尽管本诗作者仅为“三良”遭遇大鸣不平,但仍然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三、学生背诵《黄鸟》

总第四课时

一、复习巩固,背诵《黄鸟》。

二、理解《黄鸟》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完成活动广角。

(一)《黄鸟》艺术特点

本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双关语的运用,增强了凄惨悲凉气氛,渲染了以人为殉的惨象,从而控诉了人殉制的罪恶。清陈继揆《读诗臆补》评之为“恻怆悲号,哀辞之祖”,诚然。

(二)学生完成活动广角 用这样的形式写首小诗。

三、讨论: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认为这样的观点对么?说说理由。

四、完成成长阶梯。学生填写,评价。

课题

三、买椟还珠(《韩非子》)

教学目标:

1、学习背诵买椟还珠,借助译文理解古文含义。

2、了解《韩非子》的大体内容。

3、搜集《韩非子》中其他寓言故事。

课前准备:相关的《韩非子》的资料以及其中的其他寓言故事。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五课时

一、学习《买椟还珠》。

1.学生自读《买椟还珠》,能读通句子,读准字音。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包含的感情。

3、理解词语意思

郑:郑国,周代国名,它的疆域在现在河南新郑县一带。柜(gu@):匣子。“柜”同“椟”意思相同。桂椒:桂和椒都是植物,可以用来配制香料。缀:装饰。缀与下文中的“饰”、“辑”意思相同。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4、学生读译文,体会文章的含义。

5、再读文章,读出文章包含的感情。

二、经典赏析

这个寓言故事从楚人卖珠“为木兰之柜”并“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而使“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这就是成语“买椟还珠”。原意是批评卖珠宝的人,说他不会卖珠,只有出售匣子的本领。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批评一些不识货,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拣了次要的,丢掉主要的人。

三、温馨点击,了解《韩非子》

学生阅读温馨点击,说说对《韩非子》的了解。

四、活动广角

1、读了故事,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2、表演故事你《买椟还珠》。

五、完成成长阶梯中的内容。

六、作业

搜集《韩非子》中其他的寓言故事。

总第六课时

一、复习背诵《买椟还珠》。

二、交流学习搜集的《韩非子》中其他寓言故事。

(一)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是用自己的长矛刺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矛:长矛,古代用于进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于防守的武器。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难一》:楚国有个人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为了招徕顾客,使自己的商品尽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锻造而成的好盾呀,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听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过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站出来一条汉子,指着那位楚人问道:“你刚才说,你的盾坚固无比,无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锋利无双,无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那么请问:如果我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又将如何?”楚人听了,无言以对,只好涨红着脸,赶紧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离了集市。

现在用这个词来表示自己说的话不能自圆其说。比如:“你刚才的发言前后自相矛盾,别人不知道该怎么理解。”

(二)讳疾忌医”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在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厉害了。”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侯说:“医生(总是这样)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进见,(对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下去。”桓侯不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又一次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再去进见,(对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会更加深入下去。”桓侯又不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再一次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远远)望见桓侯转身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表皮,用热水焐,用药物热敷能够治疗;(病)在肌肉里,用针灸能够治疗;(病)在肠胃里,用火剂能够治疗;(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的事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现在(他的病)在骨髓里,所以我不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去了。寓意:

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讳疾忌医”。“讳”,是隐瞒,忌是害怕。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隐瞒或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害怕别人批评的人。

(三)滥竽充数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等。宣王死,?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非子?内储说上》 译文:

齐宣王喜欢听竽。他听人吹竽时,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合奏。有位叫南郭先生的也来请求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就把他编到乐队里。官家对他的待遇,跟那几百个人一样。齐宣王死后,齐?王继位,他也喜欢听竽。但是,他不喜欢听合奏,而喜欢让乐工一个人一个人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赶紧连夜逃走了。寓意:

人要自立,必须有真本事;靠欺骗混日子,迟早会露出马脚。

(四)画鬼最易

原文: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 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韩非子?处储说左上》 译文:

有个人给齐王画画,齐王问他:'画什么东西最难?'客人回答说:'画狗画马最难。' 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人回答:'画妖魔鬼怪最容易。'齐王问:'这是什么原困呢?' 客人说:'狗和马是人人都知道的动物,从早到晚随时都可以看到,不能任意虚构,要想画得像是很困难的;而妖魔鬼怪这些东西,都没有具体的形象,谁也没有见过它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所以画起来最容易。' 寓意:

胡编乱造,胡写乱画,这里最简单的事;但要真正认识客观事物,并恰如其分地表现它,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了。

(五)螳螂捕蝉

原文: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韩婴《韩诗外传》 译文:

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寓意:

目光短浅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后面隐藏着的危险。

(六)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带兵攻打山戎国,获得了胜利。山戎国王逃到了孤竹国。齐桓公紧追不放,又向孤竹国进军。去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等到孤竹国被打败时,已经春去冬来了。出征时还有茂密的树林,现在尽是枯枝败叶;那时只见遍地的鲜花,现在全是茫茫的白雪,来时道路的痕迹,一点都找不到了。齐国军队迷了路,被围在山里,齐桓公焦急万分。这时候,大臣管仲想出了个办法,他让士兵牵出几匹老马在前面带路。大军紧紧地跟在后面,就这样终于回到了齐国。

成语“老马识途”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意思是老马认识道路。“途”就是路途、道路。现在一般用它来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了解规律。有时候也写作“识途老马”,意思是一样的。

课题四 曾子杀猪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讲述这个故事,借助译文理解古文含义。

2、搜集一些有关古人守信的故事名言,背诵积累。

3、搜集整理有关曾子的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七课时

一、学习《曾子杀猪》。

1.学生自读《曾子杀猪》,能读通句子,读准字音。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包含的感情。3.理解重点词语。汝还:你回去吧 顾:我从街上回来 之:他 适:刚从

4、学生读译文,理解意思。

二、学生阅读温馨点击,明白寓意。

三、学生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四、了解曾子,交流曾子的有关资料。

(一)曾子生平

曾子(前505~前432),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生于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汲(子思子)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虐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养)”的主张。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郕伯”。宋大中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郕侯”(一作瑕丘候)。元至顺初年,加封为“郕国宗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宗圣”。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南建有曾子庙、曾林(曾子墓)。

曾姓后裔均把曾参作为自己的开派祖先。

(二)曾子的典故

二十四孝记载了曾子啮指痛心的佳话:曾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三)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四)曾子的名言: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中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成白话是这样:“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这才是曾子所说的“三省”。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时一事,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僵化。总第八课时

一、复习曾子有关故事,典故。

二、学习交流有关古人守信的故事。诚信典故系列——樊迟学信礼

公元前496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是孔子五十六岁生日。由于孔子当时游历在卫国住在卫国大夫蘧伯玉家里。孔子怕蘧伯玉为其庆寿,惊扰了他,便大清早带领着弟子们到帝丘(当时卫国的国都)郊外一片树林去漫游。

在一棵老柏树下,孔子最欣赏的弟子颜回来到师傅面前,恭恭敬敬地施了一个大礼,说:“请夫子上坐,受弟子们一拜!”接着搀扶孔子来到老柏树下早已摆好的小桌子旁。

孔子不解地问:“颜回啊,你要干什么?”

颜回说:“今天是夫子的生日,弟子怎敢忘记!”

说话间,弟子们已七手八脚地在孔子的面前摆出了酒肉和新鲜的寿桃,然后颜回和子路率领大家一起跪倒在地,向夫子磕头拜寿。

孔子忙说:“都快快请起,师生之间不必这样!”

弟子们磕完了头,拜完了寿,众星捧月似地把孔子围了起来,或说,或笑,或敬酒,但草地上却还跪着两个人不肯起来,其中一个是子贡,另一个大家全都不认识。

原来子贡当时在卫国做官,卫灵公看中了他的辩才,便常派他出使各国,办理外交大事。子贡前不久出使鲁国,今天是为了给孔子庆寿而星夜赶回来的。跪着的另一个青年叫樊迟,他一身农民打扮,憨厚朴实,少言寡语,见人还羞得满脸通红。这次子贡去鲁国,碰上樊迟在到处拜师求学。子贡见他虽然十分腼腆,但却是聪明,便自作主张地领回来拜师,二是为了请冒昧之罪。

孔子知道这些以后,忙将樊迟扶起,问道:“樊迟啊,你想学习什么本领?”

樊迟低声说:“我想学习种植五谷杂粮。”

孔子说:“种植五谷杂粮,我还不如一个普通的老农。”

樊迟又说:“那就向夫子学习种植蔬菜。”

孔子说:“种植蔬菜,我还不如专门种菜的农民。”

“那„„”樊迟茫然地盯着孔子,“那夫子能教授我什么样的学问呢?”

孔子耐心地说:“樊迟啊,君子要有雄心壮志。身居高位的人如果礼贤下士,老百姓没有不佩服他的;如果诚实守信,老百姓没有不诚恳地对待他的。身居高位的如果能做到知书达礼,诚实守信,那么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会领着妻子儿女来投靠他的。”

樊迟连连点头说:“那弟子就学习礼,学习信。” 诚信典故系列——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又叫姬宫涅。他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从不过问国家大事。有个叫褒响的大臣劝说周幽王不应该这样不理朝政,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响下了监狱。、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响救出来。就在乡下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周幽王,替褒响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

周幽王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就没有笑过一次,整天闷闷不乐。周幽王送各种珍奇礼物,想尽各种古怪的办法叫她笑,但都没有成功。

于是周幽王在宫中悬赏:“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赏两黄金。”

有个马屁精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西部一个叫犬戒的少数民族部落的进攻,在骊山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戒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士兵就把火烧起来;第二道关的士兵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

虢石父对周幽王说:“大王可以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许多兵马扑了个空,肯定会笑的。”

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赶紧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却听到山上一阵阵欢快的奏乐声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愣了。

诸侯知道上了当,蹩了一肚子气回去了。褒姒见此情景就真的笑了。

周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出主意的那个人一千两黄金。

周幽王为了取得褒姒的欢心,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知道了这个消息,就联合犬戒进攻周朝的都城镐京。

周幽王连忙下了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滚滚浓烟,夜里火光通明,可是诸侯们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没有一个救兵到来。

犬戒兵一至,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儿子伯服杀了,把褒姒也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戒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戒,立原来的太子姬宜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戒又经常进犯,周朝西边很多土地都被犬戒占了去。周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了洛邑。

课题四:战国策

教学目标:

1、学习《千金求马》《赵威后问齐使》两篇文章,明白其中的道理。

2、了解《战国策》的大意,搜集其他的益智故事。

3、查阅资料,人类历史进程中,是谁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君王与人民谁的作用大?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战国策》的资料,搜集有关的益智故事。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十二课时

一、学习《千金求马》。

8、学生自读《千金求马》,能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9、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包含的感情。

10、理解重点词语含义:

①涓(juān)人:近侍之臣。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③安事:哪里用得着;怎么能够。④期(jī)年:满一年。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于: 对。对:回答。且: 尚且,还。市: 买。反(是通假字):通“返”

11、学生读译文,体会文章的含义。

12、再读文章,读出文章包含的感情。

13、寓意:人们不要总是看到眼前利益,应该要为长远做考虑。

14、熟读,力争背诵。

a)温馨点击,了解《战国策》。

1.请学生阅读《温馨点击》中的内容,初步了解战国策以及《千金求马》的含义。2.请学生回答记忆住的内容。3.教师补充《战国策》的内容: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一书反映了战国时代的社会风貌,当时士人的精神风采,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好的历史散文。它作为一部反映战国历史的历史资料,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它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纵横家的言论和事迹,展示了这些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另外也记录了一些义勇志士的人生风采。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文学性非常突出,尤其在人物形象地刻画,语言文字的运用,寓言故事等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

《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主体上体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反映出了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历史特点。《战国策》的政治观比较进步,最突出的是体现了重视人才的政治思想。

《战国策》一书对司马迁的《史记》的纪传体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战国策》历来为研究者称赞其文学价值,但是对它的思想却是众说纷纭。这是由于该书与后世的儒家思想不符,过于追逐名利。而且过于夸大纵横家的历史作用,降低了史学价值。

b)活动广角

1、在小组里谈论:你如何评价这位内侍的做法?

2、如果你是这位国君,你还有什么办法得到千里马么? c)完成成长阶梯:

1、启发:

2、遇到类似问题,我会:

总第十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千金求马》。

二、交流搜集整理的益智故事。

宋定伯捉鬼

原文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译文]

南阳宋定伯年轻的时候,夜里行走遇见了鬼。宋定伯问他是谁,鬼说:“我是鬼。”鬼问道:“你又是谁?”宋定伯欺骗他,说:“我也是鬼。”鬼问道:“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宋定伯回答说:“我想到宛县的集市上去。”鬼说:“我也想到宛县的集市上去。”于是一起前往。

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太缓慢,两人可以交替的背着,怎么样?”宋定伯说:“很好。”鬼就先背宋定伯走了几里路。鬼说:“您太重了,也许不是鬼吧?”宋定伯说:“我是新鬼,所以身体重了。”宋定伯于是又背鬼,鬼一点重量都没有。他们像这样两次三次轮着背。宋定伯又说:“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么?”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唾沫。”于是一起走。在路上遇到了河水,宋定伯让鬼先渡过去,听听,完全没有声音。宋定伯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啦地发出声响。鬼又说:“为什么有声音?”宋定伯说:“我是刚刚死变鬼,不熟悉鬼渡水的缘故罢了,不要对我感到奇怪。”

快要走到宛县的集市了,宋定伯就把鬼背在肩上,迅速捉住他。鬼大声呼叫,声音“咋咋”的样子,要求放开让他下来,宋定伯不再听从他。宋定伯一直到宛县的集市上才将鬼放下在地上,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就把它卖掉。宋定伯担心它有变化,朝鬼身上吐唾沫。卖掉得到一千五百文钱,于是离开了宛县的集市。

“狡兔三窟”

孟尝君的门客冯讙,又称冯谖或冯煖,祖籍魏城。为人机智,工于心计,恃才傲物。他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虽贫寒而志不移,为人孤傲。后为生计寄食于孟尝君门下。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孟尝君询问冯谖有什么爱好及特长,与多数夸夸其谈的食客不同,冯谖淡然地说没有什么喜好,也没有什么才能。孟尝君素以慷慨著称,大笑之余还是留了他。其他门客却因此有些轻视冯谖,可他却依旧我行我素。

不久,冯谖觉得孟尝君给自己的伙食很差,于是便靠着柱子弹击着自己的长铗(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侍者将此事秉告了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吃鱼,待遇按中等门客标准。”不久冯谖又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都笑他不知足,如实报告了孟尝君。孟尝君说:“那就给他配车,按上等门客的规格待遇。”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再次敲起他的长铗:“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周围的人都很讨厌他,认为他是一个贪得无厌、不知自重的人。可孟尝君却颇有度量,派专人为冯谖老母送去了衣食。从此,冯谖不再发牢骚了。

又过了许久,孟尝君想从门下宾客中挑选懂会计的人代他到薛邑(孟尝君的封土)收债,冯谖主动申请说自己愿意前往。孟尝君很高兴,便同意了。冯谖收拾停当之后,向孟尝君辞行,并请示“收完债,您需要买些什么东西吗”?孟尝君顺口答到:“先生看我家里缺什么,就买些什么吧!”

冯谖驱车来到薛邑,派人把所有负债之人都召集到一起,核对完账目后,他便假传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给负债诸人,并当面烧掉了债券,百姓感激,皆呼万岁。

冯谖随即返回,一大早便去求见孟尝君,孟尝君没料到他回来得这么快,半信半疑地问“债都收完了吗?”冯谖答“收完了。”“那你给我买了些什么回来呢?”孟尝君又问。冯谖不慌不忙地答:“您让我看家里缺少什么就买什么,我考虑到您有用不完的珍宝,数不清的牛马牲畜,美女也站满庭院,缺少的只有‘义’,因此我为您买‘义’回来了。”孟尝君不知所云,忙问“买义”是什么意思。冯谖就把以债款赐薛民的事说了,并补充说:“您以薛为封邑,却对那里的百姓像商人一样盘剥刻薄,我假传您的命令,免除了他们所有的欠债,并把债券也都烧了。”孟尝君听罢心里很不高兴,只得悻悻地说“算了吧!”

一年后,孟尝君由于失宠被新即位的齐王赶出国都,只好回到薛邑。往日的门客都各自逃散了,只有冯谖还跟着他。当车子距薛邑还有上百里远时,薛邑百姓便已扶老携幼,夹道相迎。孟尝君好生感慨,回头对冯谖说:“先生您为我所买的‘义’,今天终于看见了!”冯谖却说:“狡兔有三窟才仅能幸免而已,您现在只有一条退路还不能忘忧,让我再为您凿两窟。”

在冯谖的活动下,秦、魏等国虚位以待,以重金厚礼聘孟尝君作相国,齐王听说:后追悔不已,连忙赐物谢罪,恢复了孟尝君的相位。冯谖让孟尝君乘机请求齐王赐先王礼器并在薛地建立宗庙。等一切就绪后,冯谖向孟尝君回报道“三个洞穴都已凿成,您姑且高枕而卧,过安乐的日子吧”。孟尝君后来又做了几十年的相国,没有丝毫的过失,全仗冯谖的计谋。“狡兔三窟”正是从此而来。

总第十四课时

一、学习《赵威后问齐使》。

1、学生自读《赵威后问齐使》,能读通句子,读准字音。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包含的感情。3.理解重点词语含义:

(1)问:聘问,问候。(2)说:通“悦”。(3)处士:未作官或不作官的士人。钟离:复姓。(4)食(si饲):拿食物给人吃。(5)衣(yi意):给人衣服穿。(6)业:使之作官而成就功业。(7)叶阳子:齐处士。叶(she涉)阳:复姓。(8)北宫:复姓。婴儿子,是其名。(9)彻:通“撤”。环瑱(tian):耳环和戴在耳垂上的玉。(10)朝:谓使之为命妇而朝见君主。(11)王(wang旺):统治。子万民:以万民为子,意谓为民父母。(12)於陵子仲:於(wu乌)陵,地名;子仲,人名。

4.学生读译文,体会文章的含义。5.再读文章,读出文章包含的感情。

二、经典赏析

1、阅读温馨点击,明白本课包含的思想感情。2.熟读,力争背诵。3.文章赏析

文章之奇,在于通篇只是记言。既无一句人物外貌、举止、行为、心态之类的描写,也无任何环境烘托或细节刻画,只紧扣题目中一个“问”字,主要写赵威后的七次提问,就鲜明而传神地勾画出一位洞悉别国政治民情、明察贤愚是非、具有高度民本主义思想的女政治家形象。写七问又非一气连问,而是笔法富于变化顿挫。开始会见齐使,尚未拆开齐王来信,就连珠炮似的连发三问:“年成还不错吧?百姓也平安无事吧?齐王也还健康宁泰吧?”活画出她的坦率爽直,不拘常规的气度以及她对问题的关切。但首先关心的是年成和百姓,而不先问候齐王健康,以致使者不高兴:认为这是先问卑贱者而后问尊贵者,所问失序;而且自己是奉齐王之命来问候赵威后的,那么赵威后也理当先问候齐王。但赵威后却反驳他说:“假如没有好的年成,靠什么来养育人民呢?假如没有人民,又怎么 能有国君呢?哪有舍弃根本而问末节的呢?”两个假设反问,以前句结论为后句前提,逐步推理,正确而又简明地论证了“岁”、“民”、“君”三者的主次本末关系。这种鲜明的民本思想,上承孔子“载舟覆舟”、孟子“民贵君轻”之说,下开郦食其“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之论,体现出赵威后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开明态度。以下四问,又以“乃进而问之曰”一句过渡领起,其间,赵威后拆书展现的过程、使者对后四句的问答,都省略了,因为他们与刻画赵威后这一主旨无直接关系。剪裁之高妙和语言之精练均于此可见一斑。在以下四问中,从内容上看:钟离子、叶阳子皆贤德处士,但前者是帮助齐王养育百姓的人,后者是帮助齐王使百姓得到生息蕃衍的人,“养其民”,是就民之处常者而言;“息其民”是就民之处变者而言,故有细别。而北宫氏则是一位带领百姓奉行孝敬父母的孝女典型,与前二人又自有别。但因这三人都属于封建社会有德的贤者,故皆以“无恙耶”热情询问,而以“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三句小结,作一顿挫。然后再问於陵子仲,因他是个不忠不孝、带领百姓无所事事,而对国家没有用处的人,故所问用“尚存乎”、“何为至今不杀乎”作结,与前三人形成鲜明对照。这四问代表了正反两类四种典型,虽各有侧重,但都属于“民”的范围,故是篇首“民亦无恙乎”这一问的具体化和进一步,而又与“苟无民 何以有君”的思想首尾呼应。可见通篇所问皆以问民为主,显示出她重视民心向背的政治远见。因为年成好坏在古代非人力所能左右,故前面问后,无须再加申述;而人民的治乱却是可以靠人为的力量左右的,故是关键,须“进而问之”;至 于国君,人民治理好了,国君自然“无恙”,故下文只间接与 国君行“王法”相关。这是后四问何以单与前三问中“民亦无恙耶”一问发生逻辑结构联系的关键,也是从结构上理解全文主旨的关键所在。再从对这四个人“其为人也”的评述中,刻画出赵威后对齐国政治民情的了如指掌,洞察入微;从对这四人“何以至今不业”、“胡为至今不朝”、“何为至今不杀”的不同询问感叹中,又可见赵威后对贤愚是非明察秋毫的眼光和赏罚分明的态度。从语言章法上看,虽然对四人都是用先询问、继评述、再叹问的形式,但句法却各自不同,错综变化:问钟离子时,是用“有粮者亦食”等四个五言句作正反排比铺叙;问叶阳子时,是用“哀鳏寡”等四个三言句作并列铺排;问北宫女时,则用“撤其环瑱”等三个四言句构成因果倒装变句来评述;问於陵子仲时,又用“上”、“中”、“下”三个两短一长的“不”字句构成连续否定的排比。而且,又分别用“何以„„不业也”、“胡为„„不朝也”、“何为„„不杀乎”等不同虚词组成的感叹性反问句,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这就使连写七问,有错综变化之妙,无呆板枯燥之感。《古文观止》评曰:“通篇以民为主,直问到底;而文法各变,全于用虚字处著神。问固奇,而心亦热,末一问,胆识尤过人。”的确颇中肯綮。

三、完成活动广角 1.查阅资料,思考,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君王与人民谁的作用大?是谁创造了人类灿烂的文化?

2.课下,进行献爱心活动。

四、完成成长阶梯。我认为:

我的榜样是: 我的理想是: 我打算:

第四篇:侍郎小学财务管理制度

侍郎小学财务管理制度

一、财务制度:

1、学校财务应实行计划管理。必须按编制好收费的预算和结算,提交校长通过。正式预算和结算。有计划按比例开支,养成按计划办事的习惯,提高实行学校财务计划的自觉性。

2、财务人员要定期向学校反映学校财务在会计站开支情况,月报表除上级主管部门外,还报送校长一份。

3、一切经费开支,坚持“一支笔”单批。购物必须列出购物单。经校长批准后,交报账员统一购买。

4、学校统一建帐,统一收支,财务帐目要日清月结,报表要按时报送,一切帐目要做到有帐可查,有据可对。

二、会计制度:

1、会计必须具备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

3、热爱会计工作。

4、会计要定期向学校反映财务活动情况,月报表除上级主管部门外,还报送校长一份。

5、会计有权拒收手续不到位的凭证。

6、学校统一建帐,统一收支,财务帐目要日清月结,报表要按时报送,一切帐目要做到有帐可查,有据可对。

三、出纳制度:

1、出纳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热爱工作,主动配合会计搞好财务工作。

2、遵守国家法纪,遵守财务制度,敢于抵制不正之风。

3、按照上级规定的财务制度,认真审核各项报销凭证,对违反财务制度的,要坚决抵制。

4、掌管学校预算内外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设置银行日记帐和现金日记帐,日结月清,定期与银行对帐,做到正确无误。

5、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每天结帐,大量现金要即使解缴银行;对暂付的现金、支票要按规定督促有关人员即使进行报销结帐。

6、保管好库存现金和支票、收据、图章等。

四、印鉴、支票保管制度:

1、印鉴、支票必须由会计、出纳分别保管,坚决杜绝一人掌管的现象。

2、印鉴、支票必须妥善保管,如有遗失,必须马上报告学校领导,并及时采取 措施,并到银行办理相关的手续。

3、需使用印鉴或支票时,必须有会计、出纳同时在场。

4、领用支票时,必须由领用人凭发票在支票领用单和存根上进行签名认可后方 领取。

5、对于需要领用空白支票的,除了在领用单上签名认可外,还需要设立借据,以支票存根和发票来换回借据。

侍郎小学财务管理制度

第五篇:儿子上高中了

儿子上高中了。

夏令营的第一天,他早早地来到妈妈的办公室,额上是豆大的汗珠。小小的房间里,他走来走去,紧张、不安写在这个小小少年的脸上。

晚上回家,儿子告诉我:妈妈,今天我好尴尬哦,丹哥(他的初中同学)说我开后门了。夏令营的对象是各个学校推荐的最拔尖的孩子,儿子自然够不上。我的可怜的孩子,因为文化成绩的不够优秀,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没有太多的鲜花和掌声。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能给他带来深深的伤害。我告诉儿子,丹哥没说错。但是,你要在逆境中奋起。当初儿子坚决选择进夏令营,他是有梦想有追求的。

晚上十一点,儿子忽然从床上爬起来:妈妈,我睡不着。半夜里,一家子在一起讨论,相互鼓励。我一直觉得儿子是适合学传媒的,但现在他特别地想把数理化学突出。害怕在同学中落后。其实在妈妈的眼里,我的孩子是非常不错的,有思想有追求。只是周围总是习惯拿学习成绩来作为评价孩子唯一的标准。

这一段和儿子一同早出晚归,一路上说说笑笑,感觉他一天天在进步。那天,他告诉我,妈妈,希望三年后,夏老师告诉他的下一届学生:我有个学生叫文子翰,初中时成绩并不出色,但考上了大学——复旦。这就是儿子强烈要求进夏令营的梦想。

夏令营结束了,我想带儿子去上海看世博,他一本正经地回绝了我:妈妈,我没时间,我浪费不起。俨然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口吻。第二天,带他去参加吉他培训。这段时间,他在摸索着改写歌词曲调。

佳雄终于回来了,她是我上届最喜欢最欣赏的一个学生。去年上的浙大,这次暑假,回来帮我一块带好三个孩子。看到她,儿子很高兴。明天,一切又步入正轨。

高中伊始

儿子正式成了一名高中生。这几天,他没有了夏令营时的胆怯,更多的是激动。23号那天,我带他去报到,他竟然像个小猴子一样窜上跳下,碰到老同学就问:你住到我们家吗,我家有一间空房;你中午可以到我家吃饭。那份热情倒把同学弄得一头雾水。

他的教室就在我教室的楼下,我也偷偷地不时去看看,每次看到他一本正经地在看书学习,我感觉特欣慰。早晨6点他就起床了,中午眯一会就问妈妈什么时候了,还只过了四天,我就感觉很疲倦了,按时给他做饭,陪他午睡,叫他起床,和他聊天„„不过,看到曾经懵懂的孩子快速地成长和进步,也就乐在其中了。

昨天和夏老师聊了一会,她说大扫除时他表现得最积极,浑身湿透了都在沟里除垃圾。军训时也很能吃苦,一点也不娇惯。还唱了一首自己改编的歌给她听„„ 对于一个母亲,还有什么比看到儿子进步更令她幸福的事呢?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祝福我的孩子。

儿大母难当

儿子的降临,扭曲了母亲曾经窈窕的身躯;儿子的成长,磨掉了母亲曾经如花的青春。有了生命的延续,便有了未竟梦想的重新绽放。

上学后的儿子,并没有给爸妈带来暂时的荣耀,常常心碎。他爸爸却知道来点阿q:我们的儿子会读不好书?

一晃六年过去了,儿子阅读的书从《老夫子》到《q夫子》,从童话到寓言,从杂志到报纸。上下五千年,他知天文晓地理,就是不知道老师发给他的数学试卷上的习题。

六年级期末成绩出来的那天,我终于扬起了巴掌。六年来,我不敢和同事朋友说起孩子的成绩,曾经那么好强的我,却总是小心翼翼的回避着。这口气,我憋得太久了。没想到儿子。昂起头,一言不发,冰冷的眼神。天啦,他不再耷拉着脑袋,含着泪水乞求妈妈。居然怨恨,居然反抗。“你叛逆?你还只有十一岁。”我无力地瘫坐在沙发上。

“妈,你生儿子为了什么?”儿子又可怜又可恨地望着我,“是不是大人总喜欢攀比?总想说我的儿子比你强。你曾经那么优秀,不也只考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师范,当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爸爸不是经常讲平淡是真,平淡是福?”

天啦,我竟无言以对。可怜的孩子,可怜的母亲。

也许,我的孩子真的不适应读书应试这条路,但我坚信我的儿子是优秀的,看时光悄悄流过,我只能静待他会有自己喜欢的事业喜欢的生活。

妈妈的宝贝

生活的磨砺让我一度变得很坚强,今天,我却泪流满面。翻开儿子的日记本,母亲的心在滴血。“我是一个坏孩子,我的成绩不好————我多想象多啦阿门里的大雄,有很多的朋友,虽然他也有缺点,他的朋友也有缺点„„当天上的流星划过,我常常祈求:让我快乐,可是,我的快乐在哪里?”

这是一个十二孩子的心声。我的顽劣异常的儿子忽然之间在母亲的眼里变得如此陌生,朝夕相处为什么到今天才知道儿子内心的沉重与忧郁?

却十二年来,我竟天真地以为自己在儿子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从他呱呱坠地到他牙牙学语,从蹒跚学步到背着书包上学堂,父母为他设计过好多好多的未来。多少个夜晚辗转难眠,却总是在思考让儿子走一条怎样的路才能光宗耀祖。

上学后的儿子并没有给妈妈带来过骄傲,他曾在一次数学考试不及格后跪在爸爸的面前,他曾哀求妈妈能不能不看他的成绩?————

然而,一向争强好胜的妈妈怎么容忍得了?我苦口婆心:儿子,读书应试是唯一出路;我也曾拳脚相加:不读好书,就不是我的儿子。妈妈多想眉飞色舞地谈起自己的儿子,妈妈多想听到别人不无羡慕地夸奖我的儿子。

今天,妈妈的心震撼了:为什么妈妈对你只有指责?妈妈不知道,总是拿你跟小朋友比会给你带来如此大的伤害;妈妈不知道,你喜欢读书读报对于你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难得的优点;妈妈不知道,儿子早已长大,他需要鼓励,需要爸爸妈妈和他做朋友。儿子啊,妈妈不知道的太多太多——

四十不惑,年近四十的我却有太多的不明白。我信奉“唯有读书高”的真理,我将这样的枷锁牢牢地套住我的学生,有牢牢地套住我的儿子,我每日里行色匆匆,苦心经营,儿子这棵小树苗的枯黄,却是我的培土不当施肥欠佳。

儿子,妈妈嘴里指责你的不是,妈妈的心里你绝不是一个坏孩子,妈妈的眼里你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年,妈妈太急于求成了,从今天开始,妈妈的心要分成两半:一半给儿子,一半给学生。

做一个快乐的男子汉吧,妈妈会耐心的看着你一天天长大,一步步成熟、完美。

儿子的高三

(一)这一个月,笨儿子一直有点浮躁不安。晚自习回来老是念叨:妈妈,怎么得了啊,我一个晚上算不出来几个题目啊。儿子的计算能力一直很差,这也是他最大的一个弱点。过不了几天,他又在感慨,妈妈,我不是读书的料啊。看他这样,我真是又心酸又心痛。我告诉他,你这是考前焦虑。现在你的面前遍布荆棘沙石,你必须耐着性子一点点地捡开,一味地烦躁只会跌倒,会被刺的鲜血淋漓。

考前的几个晚上,不到十二点他都睡不着,我只能苦口婆心的开导他,儿子,考的不理想再读一年,再不理想跟着妈妈这一届上,我们班上就有几个跟你年纪相仿的呀。我的可怜的儿子,他太想进步了。而他不知道,进入到现在这个名次段,再上去就很艰难了。我说,一二年纪你是跳上去的,到了三年级,你就只能爬了。

生物考试过后,儿子的情绪很不好,说是选择题错了15个,实在是有点太多。我打电话到出试卷的老师那里了解情况,周老师说是给他们出错的机会。我安慰儿子出错越多发现的问题越多,同样的错误只要不犯第二次,那几次考试过后,你就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等到高考时,你就游刃有余了。听我这样一说,觉得似乎有点道理,心情又好多了。

昨天晚饭时,他告诉妈妈,他的致命点就在计算,因为计算导致的失分有五十几分,我表杨他,找到了就已经很不错了,对症下药,下次一定会有飞跃。他又告诉我,今天很内疚。源于上语文课时他跟老师争论,为什么现代文阅读的答案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也一直困扰着我们语文老师,很多时候,我也并没有按照参考答案上的讲,可是阅卷时老师一般就是据要点给分。我告诉他你很有思想但老师也没错,但你不能在老师面前偏激,找个时间跟老师说声对不起吧。儿子又在自言自语:没关系的,老师不会计较的,她是我的朋友,更像我的亲人。哎,可爱的孩子。

今天成绩出来了,291名。“妈妈,下次考试我想前进五十名,可不可能?”“当然有可能!所有的老师都看好你啊”今天心情还不错!再接再厉!

儿子的高三

(二)一眨眼,又一个月过去了。

记得刚开始进入高三的那段,儿子焦躁不安,每天下晚自习回家,便会跟妈妈诉说学习上的苦恼。儿子的基础很差,这么多知识铺天盖地而来,叫他一下子怎么接受的了?妈妈知道,他太想进步了。每次当他捶门丢枕头来发泄苦闷的时候,我只能用一个又一个的例子来开导他,第一次月考并没有很糟,相反又有了点点进步。也是这一次之后,他似乎又恢复了曾经的阳光乐观。

这一段,他每天回来依然会跟爸爸妈妈谈学习谈人生。一个朋友的儿子通过旁门左道捞到了大学的入场券,他也有点愤世嫉俗,不过很快又回归了坦然;一个熟悉的孩子保送进了清华,他在羡慕之余,告诉妈妈他也一定会有出息的。这一个月里他的劲头很足,放假的日子里,他也能按时作息,虽然从来没有挑灯夜读,但是妈妈感觉他的学习是有条不紊,一步一个脚印。

第二次月考的第一天,他爬起来就告诉我,昨天晚上梦见考物理,老师把答案也发给了他们,可是他找不到试卷了。问妈妈这是不是考前焦虑?我告诉他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妈妈常常梦见考大学,不是时间少了就是找不到试卷。看他淡然一笑,我感觉这次儿子应考状态不会差。

当语文成绩出来之后,他兴奋的握紧拳头大喊:我作文终于上台阶了。这次作文是上高中以来的第一个48分。他总是抱怨考试时没人认真看他的文章。每次都是不痛不痒的40分左右。我告诉他因为你的字太马虎潦草了,不把字写好,不会有伯乐来欣赏你,为这,他就开始痛下决心练字,短短的一段时间之后,书写果然就有很大的进步。其实儿子因为从小喜欢看书,文章内容还是有一点深度的,还多少有点文绉绉。兴奋之余,又在自言自语,如果不是夏老师看作文,别的老师会不会认真看我的文章呢?

昨天回来告诉妈妈,化学多了3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才决定到课代表那里减去这3分。他说每一次只看到有人加分,没看到人减分,他说既然有少加分的,肯定也有多加的,可是减去1分都要下去好多个名次的。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把他减了。我表扬他这个举动比多考二十分都有意义。我真的觉得我的儿子是不杂一点儿尘滓的。

昨天各科成绩出来之后,他感觉到了自己这一次又有了很大的进步。又兴奋又担心。提出来今天要妈妈陪他睡,其实我知道他是有很多话要跟妈妈说。一面在感慨翰哥还行一面又担心如何保持好的状态。跟我聊到将近十二点才沉沉的睡去。

今天全校排名出来了,122名,相比上一次前进了一百多,确实是一个质的飞跃,我告诉他,一点起起落落是很正常的。不要有压力,下次继续进步当然很好,退点也不足为奇,只要尽心尽力,就无怨无悔了。

儿子告诉妈妈,他一定要“势如破竹”。妈妈坚信:苦心人,天不负!

儿子的高三

(三)这一个月,儿子很累,妈妈也很累。

自从第二次月考过后,儿子便一直处在忐忑和焦躁之中。从二百九到一百二,这样的进步对于曾经学习不好的儿子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了。校园里所有认识他的人一碰到他便夸奖他,盛名之下,他有点不堪重负了。于是老是担心着下次月考不能保持好的状态。每天一回家便要跟妈妈聊聊他的担心。我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安慰他鼓励他。

为了放松他的心情,我甚至愿意在他下晚自习后带他一块玩“水果连连看”,顺便提醒他克服浮躁的老毛病。爸爸妈妈轮流送他睡觉,陪他聊同学,聊人生。老公说现在我成了儿子的知心姐姐了,我曾经急躁的性格也在陪儿子成长中得到了很好的改变。

第二次月考的大进步,带给儿子更多的是压力。相比十月份,儿子的状态要差很多。他也不断的去找老师交流,每一个同事都是那样热心地去帮助他。我总拿我班上的一些例子去开导他:起起落落是正常的,关键是要保持一份淡定从容。

第三次月考终于结束了。语文成绩出来之后,儿子兴奋地对着镜子跳起来,一是因为这次他的选择题只错了一个,二是他上了110分。他说语文终于突破了瓶颈。可是英语让他很是沮丧,刚刚升起的对于英语的热情在他原来的老师病休后又开始减退。他拿起电话找原来的老师倾吐了很久,但愿脾气来得快去得快的儿子能快速适应新的老师心的教法。一百二十几的数学让我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可是儿子还是为自己的粗心丢分而懊恼不已。“妈妈,我的英语加二十分我就能进入前一百了。”儿子的语言感悟能力是比较好的,我也坚信他的英语可以快速赶上。

顽劣懵懂的儿子真的懂事了,他心无旁骛。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充满坎坷荆棘的路,他在一一的捡开挡在他面前的石子、荆棘。因为用心,所以巧妙。因为向上,所以进步。因为进步,所以快乐!

第三次月考,179名。儿子觉得遗憾,妈妈已经很满足了。还有六个月,妈妈相信儿子前行的脚步会越来越坚实!

下载国学备课上高侍郎(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学备课上高侍郎(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侍郎小学教职工管理制度(精选5篇)

    侍郎小学教职工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运行,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目标顺利实现,根据学校的实际,特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一、师风师德 1、教职工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

    2016上高中保证书

    2016上高中保证书 上高中保证书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我错了!我在课堂上睡觉是不对的. 我在课堂上睡觉不仅影响老师对同学们传授知识,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情绪,影响了同学们的听课效......

    上高幼儿园卫生保健自查报告

    上高幼儿园卫生保健自查报告 我园创办于一九九九年九月,是一所民办幼儿园。座落在甘霖镇上高村,园舍建筑坚固,安全适用,且周围环境无污染,占地面积1580m²,建筑面积680㎡。独立门......

    国学备课客中行(共5则范文)

    古诗《客中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 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活动过程......

    七年级上国学经典教学全册备课

    国学经典教学全册备课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

    上高分公司未来三年工作计划

    上高分公司未来三年工作计划为谋划好我司未来三年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盐业。我司对未来三年的投资计划、经营计划、改革措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讨论,现将以上计划上......

    上高二了作文[全文5篇]

    上高二了作文大全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上高二了作文大......

    2012上高一化学教学总结

    2012年上期高一化学教学总结 江华三中 刘雁明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76、77班两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下面就本人本期的工作作一个小结。 一、认真备课,精心制作教学案: 新课标教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