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9.3 做功了吗(导学互动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9.3 做功了吗导学互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2.通过列举、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去知道机械功的概念;通过物理现象,归纳简单的规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通过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列举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 :怎样才算做功
难点 :怎样才算做功 教具:小黑板
教学方法 :讨论法 点拨指导法
训练法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讨论: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杠杆,知道省力的杠杆一定费距离,省距离的杠杆一定费力。在滑轮使用中知道了省力的就一定费距离,以动滑轮为例,F=1/2G,s=2h.这里你是否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教师指出:其实物理学家已经总结出了力和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这就是本节要学的机械功。引入新课。
2、出示导纲、利于学生自学
导学提纲包含知识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知识性问题:
1)物理学中把__和______的__叫做机械功,简称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________。3)由功的定义可得功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
4)由功的计算公式可知功的单位是____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_______,简称__,用符号表示为__。
探究性问题:
1)力学中的功吸收了“功效”的含义,你能列举实例说明吗? 2)你能否列举不做功的三种特殊情况?
3)在功的计算中要注意力和距离的对应统一,你是怎样理解的? 4)焦耳是__国物理学家,他的主要成就有_______.3.学生自学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导学提纲中知识性问题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二.合作互动 1.小组讨论、生生互动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完成导学提纲中探究性问题部分,初步了解做功和做功的必要条件的有关内容。
2.、师生互动、经历过程
讲:功的种类有很多,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力学中的功,它属于机械功,以后到初三时我们还会学习电学中的功——电功,力学中的功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9—22中物体做功的实例。使学生明确,力学中所说的功包括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3.教师精讲、释疑解惑
教师演示
1、用手指推动粉笔盒在讲台桌上运动一段距离。演示
2、将粉笔盒举起的过程。
演示
3、将粉笔盒举起停在空中静止不动。
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引导学生分析:人推车没有推动,虽然施加有力的作用,但是没有移动一段距离,这些力就没有“成效”,可是“劳而无功”。
一木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虽然移动一段距离,但是没有施加有力的作用,这叫“不劳无功”。
教师再举例子:一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分析虽然有力和有距离,但是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做功。
最后教师强调指出:“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并总结出不做功的3种情况:
1、S=0(劳而无功)
2、F=0(不劳无功)
3、F的方向和S垂直。
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有做功和不做功的例子。
物理学上规定: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这一规定不但包含了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而且告诉我们功的计算方法。
即W=Fs
三、导学检测,巩固提高
出示练习1:人拉着重为2000牛的车子沿水平方向前进5米,人拉车的力做的功是多大?
学生可能做成:人拉车的力做的功是:W=F?S=2000 N×5 m =10000 J=104 J。让学生讨论认识此做法是错误的。
分析:从上可知,不能简单地说“有了力有了距离就把它们相乘就得到功,要明确是什么力做功,力的方向上通过了多少距离。” 提问:要计算出人拉车的力所做的功还必须知道什么?(拉力的大小)若人用了400牛的拉力拉车子,拉力做的功是多大?板演过程。出示练习2:重力为100牛的物体,受到20牛的水平拉力,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5米,则重力做功是多少焦,拉力做功是多少焦?让学生板演练习。
师生诊断评价,查漏补缺
四、导学归纳、构建网络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机械功的概念 2.做功的必要条件.3.功的计算公式.五、布置作业
1.《课本》P164 1~4 2.《课时测评》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附板书设计
第三节
做功了吗
1.机械功: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
2.做功的必要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 3.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
W=Fs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 9.3 做功了吗教案 沪科版
第九章 第三节做功了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从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
释机械功的含义;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能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
单计算;
(4)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能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具有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
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树立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不做功。
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体验、讲授和分组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实例演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设疑: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
2.分析学生已做过的实验(课件展示)
提问、分析发现:如果把拉力F与上升距离S相乘,则Fs=(G/2)×2h=Gh,正好等于物重G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乘积。后来又发现使用其他机械也是如此。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于是机械师们把这个物理量
用心爱心专心 1
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二、探究新知、展开新课
1、什么是机械功
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概念,找一找其中的关键词语是哪些?
2、怎样才算做功
(1)、探究讨论分析:(课件展示)
①吊车的作用力F使货物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s,吊车对货物做了功。
②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移动一段距离,牵引力对汽车做了功。
③小孩沿斜面用力推车,车在推力F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小孩对车做了功。
④用力推车,但没有推动。人的推力对车不做功。
⑤一物体由于惯性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动。没有力对物体做功。
⑥吊车吊着货物沿水平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吊车的拉力对货物没有做功。
让学生仔细讨论分析,物理学中所说的做功有什么共同特点?想一想做功的必备因素是
什么?
师生小结: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
有力而无距离(即: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如:
推(拉)而未动,提而未起,举着不动,杠着不动等情况。
--------劳而无功
依靠惯性移动一段距离(即力未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如:
依靠惯性在光滑表面上滑行的物体。
---------不劳无功
有力也有距离,但力与运动方向互相垂直(即物体移动的距离不是沿着力的方向
移动的)。如: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重力和支持力都没有做功;提着重物在水平方向行走时,拉力没有做功;起重机吊着货物在空中水平移动时,钢绳的拉力没有
做功。
---------垂直无功
把力学中的功与生活中的功作对比,说明力学中的功吸取了“成效”这一含义,力
作用在物体上,要取得“成效”才算做了功。所谓“成效”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
一段距离。
(2)、举例分析做功的情况
学生活动1:用手推物理课本在桌面上运动。
教师提问:你推书前进时做功了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2:把物理书举到头顶上。教师提问:你对书做功了吗?为什么?
请同学们举几个生活中做功和没有做功的实例,并回答为什么.
注意:做功是指两个因素同时存在的物理过程,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称其为做功.
3、怎样计算功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W=FS)
功的单位是什么呢?从公式可看出功的单位由力和距离的单位复合而成,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那么功的单位是牛·米,为了纪念英国的物理学家焦耳,把功的单位牛·米称做焦耳,简称焦.
l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4、感受做功的大小
1)将两个鸡蛋举高一米所做的功
W=Fs=1N×1m=1J
2)体重为500N的学生从2楼上到5楼所做功
W=Fs=Gh=500N×9m=4500J5、例题分析
在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他做了多少功?
分析:求推力做功,相应的力应是推力——50牛,相应的距离应是箱子在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10米;求举力做功,相应的力应是举力F’,因为匀速举高,举力F’大小应等于重力G大小——100牛,相应的距离应是箱子在举力s 方向上通过的距离h——1.5米.已知:F=50N,s=10m,G=100N,h=1.5m。
求:W1、W2。
解: W1 =Fs=50N×10m=500J
W2 = F’s ’ = Gh=100N×1.5m=150J
答:他推箱子做功500J,举箱子做功150J。
6、拓展延伸:
思考:
人直接将重为G的物体匀速提升h的高度需做多少功?
若用动滑轮提升同样高度,则人需做多少功?(忽略滑轮重和摩擦)计算后你有什
么发现?
三、课堂巩固
1、判断正误
1)篮球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浮力做了功.
2)蹦床运动员在空中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弹力对运动员做了功.
3)伞兵在空中急速下落,重力对伞兵做了功.
4)小球在光滑平面上匀速运动时,桌子的支持力对小球做了功.
5)汽车运输货物,当它卸完货物空车原路返回时,牵引力做的功比去时做功少。
2、一个重1000N的车,在100N水平推力作用下前进20m。当推力撤掉后,车由于惯性又继续前进了5m。求推力做的功?()
A.20000JB.2500JC.2000JD.0J3、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正确的说法是()
A.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
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
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
四、课堂总结
1、从本节学习可知,物理学里说的“做功”跟日常生活中的“做功”“工作”是不同的.生活中的“做功”“工作”含义很广,一切消耗体力或脑力的劳动都可以说成是“做功”或“工作”.但物理学里说的“做功”含义要窄得多,有人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却“劳而无功”也就是说在物理学里没有做功.推而不动,搬而未起,用的力没有成效,因此力做功为零.
2、机械功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五、布置作业
1、课本P177 作业 2、3、4题
2、完成小实验
(1)方法:测自己上楼时做的功及所用时间。
(2)记录数据:记下自己的体重G及从地面到楼面的距离h(四楼)。从地面到楼面所做的功W=Fs=Gh共做两次,一次是正常步行上楼,记下所用的时间t1,另一次用较快的速度跑上去,记下时间t2。
(3)讨论以下两个问题,准备下节课汇报:
①你在两次登楼过程中所做的功是否相等?
②在前后两次登楼过程中1秒内所做的功是否相等?人有什么感觉?
第三篇:沪科版《做功的快慢》教案
2006年春季片区教研活动 八年级物理公开教学
课题:第九章 机械与人第四节 做功的快慢
课时:1课时
时间:2012、5、3
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
会用不同的方法判断做功的快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调查了解常用机械的铭牌,了解机械功率。教学重、难点:
1、功率的概念及单位。..
2、功率的计算。
教学方法:比较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怎样计算功?功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无论是人做功,还是利用机械做功,都有做功快慢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物体做功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1、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将12块砖搬到 二楼,每块砖重为10N,楼高为 3m
由abc图可知在6min的时间里,甲搬12块砖,乙搬6块砖。
分析可得: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物体做功的多少,做功多则做功快。
由abcd图可知同样搬12块砖,甲用了6min,乙用了12min 分析可得: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 短,时间短则做功快。
通过总结归纳得出:
(1)、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做功的多少。
(2)、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若做功和时间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呢?
2、功率与测算功率的方法
为了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功率这个物理量,功率如何定 义?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功率用符号P表示,功用符号W表示,时间用符号t表示。功率的公式:P=W/t
a
b
c
d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由功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的,为J/s,后人为了纪念物理学家瓦特所作出的贡献,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功率的单位,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1W=1J/s,在工程技术上常用kW作为功率的单位。换算关系:1kW=103W。
请同学们观看课本中的图片,了解一些物体的功率。
信息窗:了解机器铭牌中的一些数据,功率是其中的一项。知道机器中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
例题:起重机用钢绳吊起一个重10000N的货物,在10s内沿竖直方向上匀速上升10m,求:钢绳拉起重物的功率有多大?
解略。
三、归纳小结
1、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
2、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
3、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
四、作业设计
1、课本167页作业1、2。
2、补充:实验探究:如何测出人上楼的功率?需要哪些器材,写出实验步骤及表达式。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做功的快慢
1、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的方法:
(1)、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做功的多少。(2)、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2、功率
(1)、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3)、公式:P=W/t
(4)、功率国际单位为瓦特,简称瓦,符号W。
在工程技术上常用单位是:kW,换算关系:1kW=103W。
六、课后反思
第四篇:做功的快慢教案 沪科版
做功的快慢教案沪科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能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用电器的性能,从而理解电功率的概念。
2、引导学生写出电功率的定义表达式P=W/t,认识其单位及其含义。
3、结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电功率的决定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引导学生推导出电功率的计算式P=UI,从而认识其单位“瓦”的另一种由来及其含义。
二、课程资源
1、学生已具备的电功的基本概念,电功的单位及消耗电功的计算基本掌握。
2、学生已了解在生活中同一种用电器却分了许多不同的型号,如:灯泡有15W、25W、60W等,且不同型号的亮度一般不同的现象。
3、学生收集或是抄写一些家用电器的铭牌内容,并自备一只标识清晰白炽灯泡,供课堂内相互交流。
4、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导线若干、电压表、电流表、秒表、开关、电源各一只、小灯泡2只(不同规格)。
5、教师自制教具
两个不同的直流电动机固定在示教板上,分别提升等重的物体做功,工作电压可由使用干电池的个数来改变。(可以完成单独、串联、改变电压等工作方式)
三、教学环节
(一)(一)复习巩固:
出示一只灯泡,师问:要想知道它在某一电路中消耗了多少电能、做了多少功,你有什么办法?
生1:接入电能表测
生2:根据W=UIt ,分别测灯的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即可算出。
(既复习了上节课的重点知识,又让学生知道了两种不同的测电功的方法,同时也为新课的展开作了知识上的铺垫)
(二)电功率概念的教学:
1、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过渡到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观察自备白炽灯泡,相互交流信息。教师有选择地板书:灯泡规格:220V15W、220V 25 W、220V 60W、师问:在生活中我们为了更省电,一般选用上述中的哪一个? 生:220V15W 师问:在生活中我们为了获得较高的亮度,一般选用上述中的哪一个?生:220V 100W 师问:在刚才的选择中,你根据的是哪一项数据? 生:后面的“××W” 师:“××W”就是电功率,它是描述用电器性能一项重要数据,什么叫电功率?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2、2、电功率物理意义:
演示:电动机通电提升重物作功,让学生观察比较在同样的电压下、通电时间相同时,重物被提升的高度不同
第五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教育教学,特制订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八(1)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女生26人;八(3)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女生25人;八(3)的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虚心好学,有进取心;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独特的情感体验;他们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八(1)班的基础相对较差,有少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心思未放在学习上,纪律性也较差,但这部分学生思维敏捷,爱动手动脑,教师充分把握住这一特点,也能将这部分差生规范过来,认真搞好物理学科的学习,同时有可能这部分差生的成绩还比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关注、多多帮助他们。
经过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充分以探究活动为主,注重实验与观察的方法,同时具有很强的神秘感与奥妙。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更好地探究活动的能力,寻找物理规律,学习掌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树立起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这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因此更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和创新教学,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体系分析:
教科书《物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思想。
在此基础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培养功能的体现;注重从自然与生活现象中引入物理问题,通过探究寻找物理规律,然后将其用于生活、生产实践;注重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等。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第八章压强;第九章机械与人;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主要是力学知识、简单机械类、近代物理知识的物理知识体系。
四、教学目的要求:
1、加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概念、定理、公式、原理,以及实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科学探究、解答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4、能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等。
五、本期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措施:
在熟悉教材、纲要、标准的基础上,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制订有效的计划,选择好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同学生共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探究历程,认真批阅作业,辅导学生,认真做好物理实验活动的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和“校本教研”工作,定期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学生的辅导工作,并认真作好教学反思,设计教改方案。重点培养中优等生,注重全体学生的充分全面的发展,加强他们的思想德育工作,充分有效地提高初二物理的教育教学质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由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声的世界、多彩的光和熟悉而陌生的力五章组成。教材从出生起最初感受到的声现象入手,然后再介绍无处不在的光现象、力,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知识的一部分,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畏惧感,增加了亲切感和兴趣。教材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三、教学目标
1、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2、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
4、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5、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继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与试验,开展讨论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开展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要研究与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特征”“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平面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温度计的使用及物态变化”“电路的识别和连接”等知识点,它们是解释各种现象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物理知识打下基础伏笔,是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声音的特征”,区分音调和响度,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是第一章的难点;“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这几方面内容相互联系,且都要通过实验手段来进行教学,实验起到关键的作用,但八年级学生的实验能力不强,所以此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法和学法
1、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3、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
4、提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按预习;上课;复习三步进行教学,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
5、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基本情况分析:
八(1)、八(2)的学生,从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之,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这是新开设的一门科目,新科目,新起点,新观念,难教难学,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5章,包括声、光、热、电的现象及基本知识。
四、教改措施: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声光电等自然界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d、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e、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二(5)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女生26人;二(6)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女生25人;二(7)班共有学生60人,其中女生32人。二(5)、二(6)两个班的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虚心好学,有进取心;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独特的情感体验;他们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二(7)班的基础相对较差,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关注、多多帮助他们。
三、教材分析
1、本期教学内容共有五章,他们分别是: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声的世界、多彩的光、熟悉而陌生的力。具体的栏目丰富多彩,在“迷你实验室”,你可以做一些妙趣横生的物理小实验;在“实验探究”中,有需要你动手动脑的物理实验;通过“讨论与交流”,希望你畅所欲言;“信息窗”为你提供自学的阅读材料;在“请提问”、“实践活动”以及“作业”等栏目中将为你提供思考、实践、练习的空间,你可以选做一些活动或练习。
2、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4、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四、教学目标
1, 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 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 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4,结合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构建具有特色的物理课程教学,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5,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6,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7,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8, 二(5)、二(6)班学生的人平成绩达70分以上,优秀率达20%,及格率达70%以上;二(7)班学生的人平成绩达40分以上,优秀率达5%,及格率达30%以上
五、具体措施
1、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中拥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2、书本为主、实验为辅进行教学,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3、以自学探讨为主、讲授为辅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4、运用实验或实践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等。
5、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并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6、教育学生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养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6、更新评价观念,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
7、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8、在“备、教、辅、批”上下功夫,特别是在练习和单元检测上加强辅导。